三加強做好防治地質災害
A.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年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3〕29號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加強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將2013年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庫區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三峽庫區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環境脆弱,在庫水位大幅漲落和降雨、工程建設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崩塌、滑坡等突發地質災害防治難度大。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兩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認識防治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在認真總結三峽工程試驗性蓄水地質災害現狀、特點及規律的基礎上,夯實巡查排查、專家駐守、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督查督辦「五道防線」,精心組織開展防治工作。
二、認真編制實施年度項目實施方案
兩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按照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安排以及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年度實施指導意見,認真組織編制年度工程防治項目和搬遷避讓實施計劃(年度項目實施方案)並提出年度資金預算申請並及時上報。年度項目實施方案包括工程治理項目(含工程後期維護及效果監測)、監測預警項目(含監測能力建設、日常安全監測與防範)、應急能力建設、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項目以及科學研究項目等。列入年度實施方案的工程治理項目,應具有經審查的勘查報告、初步設計和概算。
三、加強防治項目監督管理
兩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防治項目實行資質管理,承擔勘查、設計、施工、監理、技術評估的單位必須具有部頒發的相應資質。要加強對項目的指導、監督,確保設計合理、質量可靠。建立健全項目統計信息報告和檔案管理制度,及時收集、整理、統計有關信息,於每季度第三個月向部報告有關情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要求,做好檔案管理工作,資料信息採集入庫統一使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軟體。
四、全面開展隱患巡查排查
兩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結合往年試驗性蓄水情況,充分利用前期調查監測、巡查排查等工作成果,全面開展汛期和試驗性蓄水期間的隱患巡查排查工作。重點針對城鎮、鄉村、旅遊景點等人員聚集區,庫岸、公路等交通要道沿線和重大工程項目施工區。對發現的隱患點要逐一登記造冊,納入群測群防工作體系,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員,重大隱患要在開展勘查、科研的基礎上加快落實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等措施。
五、加強監測和預警預報
兩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與水利、氣象等部門的合作,實時掌握雨情水情和趨勢,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要強化專業單位技術人員分片駐守庫區各區縣工作機制,加強技術指導和專業監測工作。要將應急預案和減災措施落實到縣(區)、鄉(鎮)和村組負責幹部、群測群防監測人員和受威脅群眾。對新發現有變形跡象的隱患點,要盡快落實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措施,掌握變形發展動態。對尚未實施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受威脅人員的隱患點,要加強監測。完善預警預報信息發布渠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六、做好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
兩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完善值班制度,落實專人負責值守,明確信息報送責任,規范報送程序,確保信息報送及時、准確、暢通。充分利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信息與預警指揮系統進行信息報送。發現險情,要及時按規定上報並啟動應急預案,劃定危險區並設置警戒線,協助地方政府組織群眾避險,避免群死群傷事故發生。遇有險情威脅航道的情況,要及時通報航運部門。災害發生後,要強化技術指導,協助地方政府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七、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和培訓
兩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通過開展貼近實際、簡便易學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全面普及預防、辨別、避險、自救等知識,提升幹部群眾臨災自救互救能力。要在所有隱患點設立警示牌和宣傳欄,及時向受威脅群眾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組織所有隱患點周邊群眾開展簡便實用的應急演練,明確險情發生後撤離轉移的路線和避讓地點。充分發揮駐守庫區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優勢,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對群測群防監測員、基層管理幹部開展培訓,提高防災減災骨幹力量專業水平。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三峽後續工作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關鍵之年,請務必立足防大災、應大急、救大險,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努力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國土資源部
2013年4月1日
B.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當前突發地質災害防範有關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
2012年入冬以來,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雨雪冰凍異常天氣。當前,由於氣溫逐漸回升,冰雪融化下滲極易引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突發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任務艱巨。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春節和「兩會」期間務必做好突發事件應對防範工作的指示精神,部領導要求堅決貫徹落實,切實做好當前突發地質災害防範應對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現就有關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繼續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落實各項地質災害防範措施。加強指導,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幹部和群測群防監測員的作用。
二、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預報預警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防治方案,加強督促檢查,指導做好群測群防隊伍的組織和動員,密切關注危險區、隱患點。通過各種手段,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重點加強偏遠地區及地災高發區預警信息的發布。
三、加強應急值守,確保聯絡暢通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春節和「兩會」期間的應急值守工作,值班同志要責任心強、熟悉業務。要進一步健全值班制度,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負責同志要輪流帶班指導,加強應急值守工作。
四、及時報送信息,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繼續強化信息報送工作,確保信息渠道暢通、信息傳遞准確及時。一旦出現重、特大地質災害災情險情,要及時核送信息,立即報告並即時啟動應急響應,要第一時間組織應急工作組趕赴現場,幫助和指導當地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生命和財產損失。
五、妥善處置災情,准確發布信息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信息發布工作,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周密的應急處置預案,開展應急演練,確保一旦遇有重、特大突發地質災害,要以最快速的反應,及時處置。突發自然災害會造成人員傷亡,極易造成較大范圍社會恐慌,各地應做好應急准備,要在第一時間公開相關信息,引導社會輿論,以免影響社會穩定。
國土資源部
2013年1月29日
C. 關於做好地震引發地質災害有關防範工作的函
國土資應急辦函〔201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
近日,雲南、廣西、四川省(區)等地連續多次發生地震,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雨雪異常天氣,引發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加。雲南、廣西等省(區)在地震發生後,立即派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組趕赴地震現場,會同當地國土部門開展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隱患應急調查、排查和群測群防等工作,防範意識強、工作積極主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兩會」將至,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依然艱巨,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繼續做好有關防範工作。現就有關工作要求如下:
一、繼續加強領導,提高防範意識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繼續加強領導,提高防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密切關注地震影響和氣候變化,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繼續落實各項地質災害防範措施,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值守工作。
二、加強隱患排查,做好預報預警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發生地震和強降雨雪後,要即刻部署,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巡查和復查工作,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隱患點,要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設置相應警示標志,切實加強監測預警等各項措施,尤其對於公路、鐵路以及建設項目施工地區,要加強對不穩定斜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責成有關單位及時採取應急排危除險措施,以消除隱患。
三、繼續加強值守,確保信息暢通
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應急值守工作。尤其是「兩會」前後,要選派責任心強、熟悉業務的應急值守人員,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負責同志要輪流帶班指導。要繼續強化信息報送工作,確保信息及時准確。一旦出現重、特大地質災害災情險情,要及時核對報告信息,並即時啟動應急響應,要在第一時間組織應急工作組趕赴現場,幫助和指導當地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生命和財產損失。
有重要情況,及時報部。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2013年2月21日
D. 淺談如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4
一、完善地質災害隱患點基本信息、日常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地質災害應急納入信息管理平台,實現從鄉鎮國土所到縣局的信息化管理網路。完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台,村級監測員、地災威脅戶的手機號納入縣局E信通平台,使險情發生時預警信息直接及時發送到受地質災害區威脅群眾的手機上,保障信息平台網路暢通,做到地質災害險情預警全覆蓋。
二、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針對即將汛期到來面臨的防災嚴峻形式,做好各個隱患點和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區域的監測和汛前隱患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隱患及時消除治理,做到關口前移,發現在初始,消滅在萌芽。
三、強化地質災害監測的組織和管理工作,群測群防要構建到位,使其成為防災減災的中堅力量,不能只是名單列在表上,制度掛在牆上,要充分調動監測人員積極性,勤觀勤查,做到無死角,無漏洞。落實適當的監測補助,及時表彰有功人員,嚴格按照監測網路運行,依託信息技術支撐,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信息交換機制和共享機制,及時捕捉地質災害的特徵信息,做到突發災害險情前置預警,防災於未然,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四、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和預警監測體系構建,做好群測群防體系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銜接,解決「單打獨斗,各自為陣」的格局,地質災害防治是國土部門的主要職責,但水利、交通、住建、財政等相關部門也有相應職責,我們要根據職責分工,主動與各部門溝通聯系,強化配合協作,督促落實各自職責,建立「信息共享、職責明確、協同一致、反應迅速」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同時加強對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的學習培訓,正確掌握監測、防治等一系列科學防災手段。
五、把礦山地質災害詳查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深入礦山企業,做好督促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建議,規定整改時限,跟蹤督促整改。狠抓對礦山企業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日常監管,把此項工作作為我縣地環整體工作突破口,抓出成績,抓出亮點,從而改變地環管理弱勢於全局地政、礦政管理的格局。
E.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
國土資源部成立以來,大部分監測機構在交通設施、信息系統建設方面有較大改善,但目前從總體來看,監測工作的基礎設施薄弱,技術方法還不夠先進和現代,監測設施仍主要是幾十年前採用的測繩、測鍾、羅盤,較為先進的是手持遙感定位儀,基本沒有滑坡監測儀、地裂縫監測儀等精密而現代的監測儀器。各級監測站之間,監測站與管理部門之間還沒有建立網路系統。現有的監測機構物質基礎及技術方法科技含量還不高,遠遠不能滿足實現《規劃》目標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改善監測機構的監測、交通、信息設施,實現監測隊伍「精兵」加「現代化裝備」。
國土資源部保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等單位做過大量的監測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國際上也有較為先進的監測技術方法。但主要是由於同目前國家的投入及監測機構的經濟能力相比,價格昂貴,監測儀器在性能方面可能也還存在一定問題等原因而沒有被普遍使用。今後要加強成本低、方便有效的監測儀器的研製,加以推廣。
國土、鐵道、科學院、院校等的有關專家都在滑坡、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形成機理方面做過大量研究,也有相當多的成果,為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形不成理論和體系,地質災害防治中關鍵的技術問題、難題,如斜坡穩定性、岩溶分布區地面穩定性判別的宏觀標志、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判據等諸多問題沒有解決。
應立足於「穩定隊伍、提高素質、改善裝備、提高成效」,不斷地加強我國地質環境監測隊伍建設。要逐步實現監測隊伍「精兵」加「現代化裝備」,重點是加強地質災害監測儀器、交通工具、通訊設備、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監測質量、預警預報水平與應急處置的能力,通過市場競爭等機制,促進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單位不斷完善自我,提高防治工程技術水平。
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的能力。特別要做好致災地質體的綜合勘查、評價和評估,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提高災害信息採集和快速處理水平;發展信息網路、數字化等新技術,建立災害防治信息系統和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災害防治研究,提高抗災應急能力。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特別是要分輕重緩急解決地質災害防治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難題。近期首先要通過專門的研究,總結出斜坡穩定性、岩溶分布區地面穩定性判別的宏觀標志等,迅速提高群測群防的科技含量;其次,要在資料積累的基礎上,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判據的研究,逐步使高科技的監測技術從試驗階段逐步過渡到實用階段;第三要逐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理論研究、致災地質作用過程模擬與過程式控制制研究,加快成本低而方便有效的地質災害監測儀器的研製與推廣,積極推廣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充分發揮科研單位與院校的技術力量,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組織科技攻關,解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難題。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吸收先進的地質災害防治理論和技術方法。
F.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發〔〕28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 (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現就做好 2011 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的嚴峻形勢
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強、突發性強、破壞性強等特點,防範難度極大。近年來,受極端氣象、地震、工程建設加劇等因素影響,我國地質災害頻發群發,造成的群死群傷事件時有發生。各地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緒,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力的防災措施,做好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抓緊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要求,要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大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力度。近期,國務院將公布 《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總體規劃》,計劃用 5 年時間,開展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重點治理等工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 「十二五」規劃》也正在加緊編制。各地要認真謀劃本地區的各項目標和任務,抓緊編制地質災害防治 「十二五」規劃,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報部備案。
三、切實加強機構建設
中編辦批准我部成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並增加司局級領導職數,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也即將掛牌成立。各地要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動本地區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建設,將其作為 2011 年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努力建立健全我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體系。特別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的省份,務必要在 2011 年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建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機構的省份,要向地市延伸。
四、強化特大型防治項目管理
近年來,中央財政逐年增加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預算資金。各地要積極推動加大本級財政對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並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 《關於印發 〈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財建 〔2009〕463號)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關於加強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的通知》(國土資廳發 〔2009〕81 號)的要求,加強資金、項目管理,按規定上報資料。對存在數據弄虛作假、未按規定管理使用專項資金、未及時向部報送等情況的省份,部將扣減或取消下年專項資金預算指標,並予以通報批評。
五、繼續提高基層防災能力
推進防災能力建設,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範的意識和預警預報、組織協調、應急避險、軟硬體支持等方面能力。一是要繼續扎實深入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地質災害防治 「五條線」、基層 「五到位」建設,部將繼續邀請 100 名特別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來京進行經驗交流。二是會同氣象部門,進一步將預警預報工作向縣 (市、區)延伸,未開展此項工作的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市 (地、州)、縣(市、區)應在今年完成。三是開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演練。要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四是繼續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平台。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標准,整合已有資源和基礎,更新數據,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六、做好汛期防治工作
各地要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重點做好排查、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一是做好排查巡查,汛期前開展一次全面的隱患排查工作,將所有威脅人員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點及時納入防範體系,加強對在建施工場所防災工作的監督指導,特別要注意上游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壅塞體,後期降水使壅塞體突然潰決,形成高落差、大體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災害。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動態監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報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根據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 4 小時內向部報告。對尚未抵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險情,要將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傳真、電話等多種方式報部。三是做好應急處置,遇有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協助地方政府開展搶險救災,重點要做好受威脅人員轉移和二次災害的防範。
七、強化重點地區防治
三峽庫區要做好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尤其是高水位以及汛前降水條件下庫岸的穩定性監測,做好三峽庫區後續規劃中地質災害防治的相關工作。汶川及玉樹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區,應充分依託以群測群防為主的監測體系做好日常防範工作,重點時段要派駐專業隊伍指導協助地方做好防災工作,確保安置點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東南、華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區要著重防範台風和強降雨引發的點多面廣的突發性災害,要特別防範引發人員傷亡崩塌、泥石流災害。華北、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
八、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
各地要積極探索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結合本地實際制訂鼓勵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加大統籌力度,推動地方整合地質災害防治與山區脫貧、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政策,請各省 (區、市)於4月底前將本地區在地質災害防治好的做法和經驗報部地質環境司。2011 年,部將在全國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調研活動,並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經驗交流會,推廣先進典型經驗。
2011 年,是 「十二五」 的開局之年,又是建黨 90 周年,做好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各地務必要立足於抗大災、應大急、救大險,切實將各項防災措施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聯系人: 地質環境司 卓弘春
電話及傳真: 010 -66558322,010 -66558316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G. 如何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禦
地質災害的防禦應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調查工作,專在調查的基礎上編屬制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二是建立地質災害預報制度,提高預報水平;三是在地質災害易發區,要扎實進行工程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完善評估制度制度;四是對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五是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六是完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經常演練;七是強化地質災害科普知識的普及,提高公眾防災、避災能力。
H.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台風引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66 號
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省(區)國土資源廳 (國土環境資源廳):
近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印發了 《關於進一步加強台風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對進一步做好台風災害防禦提出了要求。為貫徹落實國家防總意見精神,切實做好台風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防範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快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相關省 (區)國土資源部門要高度重視,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要完善本地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全面開展隱患的巡查排查,加快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搬遷避讓工程,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全面提升防治能力。
二、切實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按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各部門、各單位的防災責任,督促做好相關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實施。做好宣傳,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廣泛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的新局面。
三、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要結合當地實際,針對台風天氣及其降雨過程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根據預警預報信息,及時將防災信息和防災要求傳達到市、縣、鄉鎮、村負責同志以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危險區內的群眾。加強防範工作的督促檢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發揮基層黨員、幹部和群測群防員的作用。
四、強化汛期巡查排查和應急避讓。進一步組織力量加強巡查、排查、復查,消除防範盲區。一旦發現險情災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果斷撤離危險區內所有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人員,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極端降雨條件下,要果斷撤離隱患點周邊受威脅人員。
五、做好應急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相關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值班,確保通訊暢通,信息傳遞准確及時。出現險情和災情時,要及時核送信息,啟動應急響應,以最快的速度趕赴險情和災情現場,指導地方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力求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I.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3〕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武警黃金指揮部: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以下簡稱《決定》),實施好《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就做好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做好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地質災害隱蔽性強、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動態變化大,防治難度大,我國地質災害點多面廣、威脅人員財產多,防治任務十分繁重。地質災害防治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和恢復地質環境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為此,各地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充分認識做好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以高度負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扎扎實實做好防治工作。
二、認真履行防治工作職責
各地要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積極推進本地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盡快建立完善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安排部署、督促檢查,分管負責同志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確保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三、繼續加強防治機構建設
《決定》發布實施以來,防治機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各地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繼續大力推動本地區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建設,盡快完善行政管理、事業支撐兩條線。特別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的省份,務必要在2013年全面建立省、市、縣三級地質災害防治機構,通過進一步充實配備管理和技術人員,緩解當前防治人員不足與防治任務艱巨的矛盾。解決工作經費不足、技術水平落後等問題,努力提升防治機構管理和技術支撐能力。
四、加快落實防範治理任務
加快落實《決定》、《規劃》確定的任務落實。各地要積極推動本級財政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詳細調查、專業監測、重要隱患勘查、工程治理等工作經費,對群測群防監測工作給予必要的補助。要按照規定報送本地區上一年防治經費投入及項目執行情況、防治工作績效、中央財政按因素法分配的專項資金及項目執行情況、本年度計劃安排項目情況以及上一年中央財政按項目補助的專項資金執行情況。申報2013年中央財政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的工程治理項目,原則上應完成勘查工作,並提交初步設計方案。
五、切實提升基層防治能力
基層能力建設是地質災害防治關鍵環節。部將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基礎上,適時啟動地質災害防治高標准「十有縣」建設,從機構、制度、經費、監測、預警、評估等方面推動縣級防治能力建設。各地要認真總結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取得的經驗,通過相互交流和學習示範,繼續扎實推進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確實提升基層防災水平。
六、努力做好重點防治工作
各地要精心做好年度工作部署,明確防治重點災種、重點區位、重點時段和手段措施。一是汛前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動態監控威脅人員財產安全隱患點變化情況。二是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掌握雨情、水情、震情,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及時派出專家指導和駐守。三是全面開展督促檢查,推動相關管理部門和防治主體落實防災責任和防治措施,特別是督促生產建設單位做好生產和工程建設區域內的防治工作。四是三峽庫區、地震災區等,要將防治工作作為國土資源工作第一要務來抓,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協調。
七、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各地要完善應急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專業技術隊伍和專家作用,積極主動協助地方政府做好災情、險情應急處置工作。一是加強應急值守,及時掌握災情、險情、報送信息。二是做好應急處置,接到險情和災情報告後,要盡快趕赴現場,指導做好搶險救災工作。三是積極主動做好災情、險情調查評估工作,協助地方及時劃定危險區,撤離人員,盡力避免群眾和搶險救災人員二次傷亡。四是加強宣傳演練,使隱患點周邊群眾熟悉撤離信號、路線和避險場所。五是做好與武警黃金部隊等應急救援的溝通聯絡,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增強應急能力。
八、積極支持防治行業發展
積極推進建立地質災害防治中介機構,發揮其在行業監管、自律等方面積極作用。目前已經成立的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和部分地區省級行業協會,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方面正逐步發揮作用。各地要大力支持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發展,積極推動建立省、市兩級地質災害防治中介機構,為中介機構和中介服務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和指導,提升行業機構服務防治工作的能力。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貫徹落實《決定》和《規劃》的重要一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全局,意義重大。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務必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國土資源部
2013年4月1日
J. 地質災害如何防範
要想防範地質災害,就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地提高防範意識,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及時撤離,聽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不要輕易在危險地帶停留,並且各地方要做好防治能力監測工作,進行主動防範。
一、地質災害的分類地質災害主要指的是自然或者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產生威脅、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規律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有密切相關的聯系。一般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火山等。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在發生泥石流、塌方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地方停留,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向地方相關部門報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