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信息全空間一張圖數據展示系統

工程地質信息全空間一張圖數據展示系統

發布時間: 2021-03-14 03:01:05

Ⅰ 一體化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及數據中心初步設計

劉國華

(遼寧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

摘要 本文設計了成果、原始、實物和重要鑽孔資料庫匯交和借閱的一體化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涵蓋了匯交報盤、接收檢查、電子閱覽室、共享服務平台和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等內容,對目前地質資料信息化應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和辦法。

關鍵詞 一體化 地質資料 信息化 數據中心

0 引言

2002年國務院頒布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9號),2003年國土資源部發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實施辦法中明確指出:全國地質資料館,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地質資料館和地質資料保管單位負責建立和維護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系統。

從2002年起,圍繞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基礎工作,國土資源部陸續下發了《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2〕93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8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32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13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原始地質資料管理的通知》(國土資廳辦發〔2012〕57號)和《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3〕88號)。

在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領導下,經過多年努力,全國地質資料信息化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已初步構建完成了以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共享服務平台、電子閱覽室、油氣委託管理平台、鑽孔資料庫和管理信息系統為內容的「五平台一支撐」格局。但在深入開展以「五平台一支撐」格局的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在執行部制定的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及相關標准、規范方面,省級層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基礎信息內容和標准需要統一。根據一個項目地質工作的不同階段,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反映的內容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該項目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的基礎信息應該是統一和共用的。如項目名稱、匯交人及聯系方式、工作性質、工作程度、起始截止時間、工作區起始截止經緯度、項目編號或礦權許可證號、項目來源、原始資料保存單位和實物資料保存單位等。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應該以統一和共用的目錄信息為基礎,分別疊加不同的專用目錄信息,進而形成前後一致、先後關聯的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

二是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成後的更新與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匯交銜接問題。《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3〕88號)中要求,對於新匯交的電子類地質鑽孔資料,匯交人應將地質鑽孔「三圖一表」轉換生成規定格式電子文件,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利用系統軟體將新匯交的數字化後的地質鑽孔「三圖一表」和重要地質鑽孔數據信息著錄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並及時更新和維護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及其服務平台。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由於館藏機構大多不具備專業技術人員,著錄重要地質鑽孔數據工作難以得到很好的實施,並且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後期更新維護工作與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匯交工作相脫節更會帶來許多的麻煩。可以探討的解決辦法是,開發集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與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後期更新於一體的實物地質資料匯交報盤系統,由匯交人組織填報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三圖一表」電子文件和重要地質鑽孔屬性數據,經館藏機構檢查驗收後,直接導入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和重要鑽孔資料庫。

三是一體化電子閱覽室建設問題。要擴展電子閱覽室可以調閱的內容和調閱方法,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閱覽的基礎上,增加原始資料、實物資料和重要鑽孔資料庫的電子閱覽。要在以項目為單元調閱的基礎上,增加以區域范圍為單元的調閱方法。

本文通過一體化的設計思路,面向建立完整的匯交、借閱工作流程和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探索解決目前地質資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一體化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

1.1 一體化地質資料匯交驗收

地質資料包括成果資料、原始資料和實物資料。從匯交的角度來說,實物資料的匯交主要以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為主,按照2013年88號文件,重要鑽孔資料庫的更新也應納入實物資料的匯交范疇,與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一並匯交。因此,一體化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包括一體化匯交報盤、一體化匯交驗收和一體化匯交憑證。

1.1.1 一體化匯交報盤

一體化匯交報盤是整個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和起始原點,是解決匯交工作存在問題的核心,對於後續的電子閱覽室建設、共享服務平台建設和數據中心建設至關重要。圖1 為一體化匯交報盤數據內容。

圖1 一體化匯交報盤數據內容

一體化匯交報盤系統以項目為單元,按照內容和標准統一的原則生產地質資料匯交的電子數據,充分體現資料的完整性和關聯性。

(1)目錄資料庫

其中地質資料目錄基礎信息為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中共用的信息,如:項目名稱、匯交人及聯系方式、工作性質、工作程度、起始截止時間、工作區起始截止經緯度、項目編號或礦權許可證號、項目來源、原始資料保存單位和實物資料保存單位等。

成果地質資料目錄信息為成果目錄資料庫的專用信息,原始地質資料目錄信息為原始目錄資料庫的專用信息,實物地質資料目錄信息為實物目錄資料庫的專用信息。通過專用目錄信息疊加目錄基礎信息,即可產生相應成果、原始和實物目錄資料庫。

(2)資料信息

成果地質資料信息包括文字、圖、表等7類信息和涉密情況登記表。

原始地質資料信息包括底、測、觀、探、樣、試、錄、像、綜、文等10類報告和涉密情況登記表。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包括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和重要鑽孔數據,重要鑽孔數據包含三圖一表、項目信息表、鑽孔基礎信息表、鑽孔屬性信息表、鑽孔岩心屬性信息表和涉密情況登記表。其中鑽孔岩心屬性信息表需標注實物資料保管的詳細信息。

(3)匯交報盤標准

匯交報盤數據分為可編輯數據和不可編輯數據,可編輯數據包括目錄數據信息、項目信息表、鑽孔基礎信息表、鑽孔屬性信息表、鑽孔岩心屬性信息表、涉密情況登記表,可編輯數據標准依據國家規范格式。不可編輯數據包括成果地質資料的文字、圖、表等信息,原始地質資料的底、測、觀、探、樣、試、錄、像、綜、文等10類報告信息,重要鑽孔數據的「三圖一表」,不可編輯數據採用PDF格式。

(4)報盤數據合規性檢查

報盤系統自動關聯報盤數據,設置必填項,統一匯交資料的項目區域坐標系,對偏離項目區域的鑽孔坐標進行自動告警。

1.1.2 一體化匯交驗收

一體化匯交驗收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一體化匯交驗收流程

(1)匯交接收和分發

館藏機構前台受理接收匯交人提交的一體化報盤數據,按類別標注接收的數據,列印受理通知單,分發相關角色檢查,啟動辦理時限控制。將接收的數據按類別標注是一個重要環節,標注分為「首次接收」、「再次接收」、「補正」、「合格」4種狀態,「首次接收」、「再次接收」由前台人員標注,「補正」、「合格」由檢查人員標注。通過狀態標注,確保二次匯交時,前台人員只需導入補正修改的文件,同樣,檢查人員只需要檢查補正修改的文件。

(2)資料檢查和匯總意見

檢查人員接收前台分發的報盤文件,對於檢查通過的文件標注「合格」狀態,未通過的文件標注「補正」狀態,填寫補正意見。檢查意見經匯總後,由前台人員向匯交人發出補正通知,其中補正時間不計入辦理時限控制。

(3)列印匯交憑證和數據入庫

對於驗收合格的匯交資料,一方面由前台列印匯交驗收合格通知書,另一方面將網上報盤數據自動導入地質資料數據中心,並直接供電子閱覽室調閱。

1.2 一體化地質資料電子閱覽室

1.2.1 擴展電子閱覽室的內容

現階段電子閱覽室以成果資料調閱為主,伴隨原始、實物和重要鑽孔資料庫的一體化匯交,電子閱覽室應完整反映和調閱成果、原始、實物和重要鑽孔資料庫資料。

1.2.2 統一報盤信息和電子閱覽室的數據標准

統一報盤信息和電子閱覽室的數據分類,報盤信息和電子閱覽室採用相同的數據組織結構和數據標准,確保匯交檢查合格的數據能直接為電子閱覽室調用。

1.2.3 改進電子閱覽室的調閱模式

1)提供成果目錄資料庫查閱方式。提供以檔案號、項目名稱、工作性質、工作程度、礦權許可證號、礦種等信息為索引的查閱方式。

2)提供按照勘查區塊查閱方式。參照勘查區塊管理方式,將行政轄區劃分經緯度查閱區塊,選擇相應區塊,即可調閱出該區塊下的所有資料。

3)提供自定義范圍查閱方式。通過在行政區底圖上任意編輯區塊,查閱該區塊下的所有資料。

1.3 一體化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

一體化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依託互聯網建設,內網可公開共享信息定期導入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一體化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提供如下服務:

1)主動公開的地質資料發布服務。

2)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查詢服務。

3)按照經緯度區塊方式或自定義范圍方式,提供地圖檢索查詢服務。

4)館藏機構和地勘機構實物岩心(標本、樣品、光片、薄片等)保存管理系統。

5)實物篩選管理系統。

6)匯交服務,如匯交預訂、補正通知、匯交查詢、匯交公告、催交提示等。

7)微信查詢服務。

2 一體化地質資料數據中心

按照全國國土資源「一張圖」及其核心資料庫建設要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按照目錄資料庫、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和專題資料庫三大類進行建設,空間數據採用1980西安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高斯-克呂格投影。

2.1 數據內容

2.1.1 目錄資料庫

目錄資料庫包含成果資料目錄資料庫、原始資料目錄資料庫、實物資料目錄資料庫和重要鑽孔目錄資料庫,各個目錄資料庫中的基礎信息必須是統一和共用的,如項目名稱、匯交人及聯系方式、工作性質、工作程度、起始截止時間、工作區起始截止經緯度、項目編號或礦權許可證號、項目來源等。通過工作區起始截止經緯度和工作程度等信息,建立反映地質勘查區域特徵的空間目錄資料庫,目錄資料庫中需要建立與成果圖文資料庫、原始圖文資料庫、實物資料庫和鑽孔資料庫的索引,實現空間、目錄、圖文信息的關聯。

2.1.2 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

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包括成果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原始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和實物資料庫等。

2.1.3 專題資料庫

專題資料庫包括重要鑽孔資料庫、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礦產地資料庫、1:20萬地質空間資料庫、區域重力資料庫、區域地球化學資料庫、1:20萬自然重砂資料庫、1:20萬數字水文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礦產資源規劃資料庫、地質勘查規劃資料庫、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探礦權/采礦權核查、礦業權設置方案資料庫和礦業權登記資料庫等。

2.2 應用方式

地質資料數據中心主要提供通過空間屬性查閱地質資料的功能,具體如下:

2.2.1 快速瀏覽

通過切片技術,提供對空間目錄資料庫和各種專題資料庫的快速瀏覽,提供單一數據瀏覽、數據對比瀏覽(多窗口對比)、數據疊加瀏覽(在一個窗口中展現多層圖形疊加效果並通過設置圖層透明度實現對比)等3種瀏覽模式,且具備距離丈量、面積計算、屬性信息查詢等功能。

2.2.2 空間查詢

通過區塊或自定義范圍,查詢和展示該空間下的目錄資料庫和專題資料庫,輸出資料清單和屬性信息報告。

3 系統技術框架

一體化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及數據中心採取工作流和服務方式構建,工作流用於匯交管理和借閱管理,服務方式須符合國土資源「一張圖」及其核心資料庫建設要求(圖3)。

圖3 一體化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及數據中心架構示意圖

數據層:包括目錄資料庫、圖文資料庫和專題資料庫,其中目錄資料庫和圖文資料庫為非空間資料庫,專題資料庫為空間資料庫,需要將目錄資料庫配置空間屬性。同時建立空間和非空間的數據服務管理平台,實現服務的注冊、發布、授權和監控等功能。

平台層:提供工作流管理、表單管理、角色管理、許可權管理、組件管理和圖形分析等功能。

應用層:包括一體化地質資料匯交驗收管理系統、匯交監管系統、借閱管理系統、電子閱覽室、數據中心瀏覽查詢展示系統和數據交換系統,其中數據交換系統一方面與外網共享服務平台進行數據交換,另一方面實現與全國地質資料館的數據交換。

4 結束語

當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任務繁重,既要進行歷史資料的數字化和重要鑽孔資料庫建設,又要開展原始資料和實物資料的匯交工作。因此,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質資料進行一體化管理是當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解決思路就是「立新補舊並舉」,關鍵在「立新」,通過一體化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及數據中心的建設和應用,避免產生新的「欠賬」,為「補舊」贏得時間。但圍繞一體化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及數據中心的建設和應用,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本文僅僅是在總體框架下進行了初步設計,希望從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同行共同深入研究。

Ⅱ 可視化系統數據分析

( 1) 礦山作業場所地圖數據分析

GIS 的數據組織主要分為兩部分: 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空間數據是指巷道和礦山各設備的分布等與地理位置有關的數據,屬性數據是指對這些空間數據進行描述的數據,如巷道的類型、巷道的支護材料等。這樣就能將所有相關的信息組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便於管理與分析。

本系統的礦山作業場所地圖數據組織採用如下方式:

1) 以表 ( table) 的形式組織信息。系統通過表的形式將數據和地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當用戶為每一個數據文件創建一個表時,這個表至少由兩個獨立的文件組成,一個是包含數據結構的文件,另一個是包含原始數據的文件。一個典型的 MapInfo 表主要由* . tab ( 數據結構文件) 、* . dat ( 表格數據文件) 、* . Map ( 圖形對象文件) 、* . id ( 交叉引用文件) 、* . ind ( 表格文件的索引) 、* . wor ( 工作空間文件) 等文件格式組成。

所有收集的數據最後都要轉為 MapInfo 公司的 tab 表格式,詳細解決方案如圖 7. 5所示。

圖 7. 5 可視化系統數據解決方案圖

2) 地圖圖層化。系統將一幅地圖分解為多個透明的圖層,每個圖層包含了具有相同屬性的一組對象,共同組成整幅地圖的一個方面。例如,巷道為一個層,采空區為一個層,水系為一個層,文本注記要素放在另一個層,它們疊加起來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地圖。採用層組織對象能滿足用戶單層或多層瀏覽地圖的需要,也可以更方便地創建主題圖。MapInfo Professional 在創建圖層的同時,建立一張表,並在圖和表之間建立聯系。

3) 巷道、礦山邊界和網格等 MapInfo 表是公共數據,故特意將其剝離出來,作為專門的圖層,在與其他圖層疊加時可以用到。局扇、密閉和風門等設備根據特殊的主題也作為專門的圖層分離出來,與巷道、礦山邊界和網格圖層疊加後,也能很方便地查看其地理位置的分布。

4) 圖件快速導入 MapInfo。目前的礦圖都是用 AutoCAD 繪制而成,系統提供了將 Au-toCAD 圖轉為系統可用圖的方式,利用系統的數據轉換工具 「Universal translator」 可以很方便地轉換 AutoCAD 圖。轉換成功後,AutoCAD 中的每一個有數據的圖層都被轉換為一個 MapInfo 表。

( 2) 礦山安全評價信息系統

此部分主要是通過 VB 來實現的,因此系統數據將通過資料庫保存,本系統採用 Mi-crosoft Access 2000 資料庫來保存評價數據。

Ⅲ 天津濱海新區地質成果信息系統開發研究

馬鋒1李鎖2閻勇2張惠生1雷培聖2

(1.天津市地質資料館天津300042;2.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天津300191)

摘要天津濱海新區地質成果信息系統以MAPGIS-IMS基礎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為平台,以Visual Studio.NET 2003為開發工具,開展系統開發。本系統目標是用戶通過Internet,訪問置於公網中的WEBGIS伺服器的系統軟體和地質成果信息。通過該系統用戶可開展基於圖形的地質資料目錄檢索、地質資料信息(包括正文、附圖、附件)檢索;系統嘗試採用在線實名制注冊方式,注冊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檢索到比以前更多的地質資料信息,方便用戶使用地質資料,以達到推動館藏地質資料為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服務目的。

關鍵詞天津濱海新區WEGGIS地質資料信息系統

1 前言

為了引導、促進、推動社會各領域充分利用地質資料,向社會提供豐富的地質資料信息,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服務,充分地實現地質資料的潛在價值。天津市地質資料館以為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建設服務為契機,開展天津濱海新區地質成果信息系統開發研究,擬通過此系統,搭建濱海新區地質資料發布平台,拓展用戶利用地質資料渠道,以達到推動館藏地質資料為濱海新區建設服務目的。

2 系統開發技術路徑

本系統採用集成二次開發技術,以MAPGIS-IMS基礎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為平台,以Visual Studio.NET 2003為開發工具,進行本應用系統的開發。基於MAPGIS-IMS的Web GIS開發統一採用HTML語言和腳本語言編寫用戶介面,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為基礎,採用行業目前最為流行的.NET技術構建伺服器端應用程序,通過引用MAPGIS-IMS組件向基於MAPGIS-IMS的開發體系結構請求空間地理數據在客戶端顯示地圖數據回饋給用戶。

3 系統運行體系

本系統目標是在廣域網上,即用戶通過Internet,訪問置於公網中的WEBGIS伺服器的系統軟體和地質成果信息。

4 系統功能模塊構成

本系統功能模塊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

圖形與屬性數據管理平台:主要是提供管理者對地質項目的入庫更新,為用戶通過網路瀏覽系統提供數據支持。

WEB GIS發布平台:通過系統所發布的地理信息系統,快速、便捷地瀏覽、檢索濱海新區地質數據信息,主要包括地圖瀏覽、地理范圍檢索、分類檢索、條件檢索、圖件報告瀏覽、成果統計等。

數據輸出平台:用戶可以將檢索得到的結果,通過本平台以表格的形式進行輸出列印。

許可權管理平台:系統管理員可通過本平台管理用戶,為各級用戶分配許可權,針對不同用戶開放不同許可權,使地質資料數據服務於擁有不同許可權的各戶。系統功能模塊如圖1。

圖1 系統功能模塊結構圖

5 系統安全與保密

根據用戶許可權不同,本系統將資料庫的訪問許可權劃分為3個層次:

管理員許可權:擁有管理員許可權的用戶,可以對所有資料庫記錄進行讀取和錄入編輯,包括對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讀取和錄入編輯、對用戶許可權數據的讀取和錄入編輯。

注冊用戶許可權:擁有注冊使用者許可權的用戶,考慮到地質資料的特殊性和開展地質資料在線檢索的探索性質,設計採用實名制進行注冊和管理。注冊用戶可以對資料庫內的全部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讀取。

一般用戶許可權:擁有一般用戶許可權的用戶只可以對資料庫內的部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讀取。

6 系統運行流程

本系統採用B/S(Brower/Server)結構,用戶通過Internet瀏覽器登錄本系統,經過系統許可權判斷,根據所屬使用者組的許可權,從資料庫中讀取檢索相關數據。

7 系統功能

7.1 GIS基本操作功能

GIS基本功能就是能夠完成地圖在瀏覽器中的顯示及在瀏覽器中實現對地圖的基本操作,其中地圖顯示包括地理要素的顯示和地質數據的顯示。地圖瀏覽操作功能包括地圖的移動、放大、縮小、刷新、復位、距離量測、面積量測、圖層控制等。

7.2 地質資料目錄檢索

該功能是基於天津濱海新區底圖的地質資料目錄檢索,分為空間檢索、分類檢索、目錄檢索等方式。

空間檢索:有點選檢索、圓形檢索、矩形檢索、任意多邊形檢索等。點選檢索:在地圖上某一位置點擊滑鼠左鍵,系統對點擊位置的地質數據信息進行檢索;圓形檢索:在地圖上某一位置按住滑鼠左鍵,拉出一個圓形,系統對圓形區域的地質數據信息進行檢索;矩形檢索:在地圖上某一位置按住滑鼠左鍵,拉出一個矩形,系統將對矩形區域的地質數據信息進行檢索;任意多邊形檢索:在地圖上通過點擊滑鼠左鍵,畫出一個任意多邊形,系統將檢索出作畫區域的地質數據信息進行檢索。通過檢索,在界面右側顯示檢索范圍內的地質資料目錄,滑鼠移到某一資料目錄時,在界面中間地圖上顯示這些地質成果的空間位置信息。

分類檢索:分類檢索按基礎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地震地質、物化遙地質、地質科研8個專業類別,再結合瀏覽檢索,檢索所畫定區域的該專業地質成果信息。

條件檢索:條件檢索是針對滿足多個約束條件下的地質資料目錄屬性檢索,適合對地質資料形成單位、編著者等信息比較熟悉的用戶使用。

7.3 地質信息發布

該系統所發布的地質信息分為兩個層次,地質資料目錄信息和地質資料信息。

地質資料目錄信息包括:資料檔號、資料名稱、專業分類、工作區域、編著者、形成單位、形成時間、工作程度、比例尺、報告內容簡述。這些信息一般用戶都可以閱讀。

地質資料信息:包括正文、附圖目錄、附件目錄。正文是從天津濱新新區范圍內館藏1010種地質資料中經專家選出的可公開的地質資料;該正文的附圖、附件一般公開目錄,對於可公開的附圖、附件內容提供在線查閱。該部分內容為注冊用戶提供。

7.4 綜合地質圖件閱覽

為加大對天津濱海新區地質資料服務的力度,按照前面劃定的8個專業編制了45幅綜合圖件,如基礎地質專業的基岩地質圖、工地質專業的場地類別圖、天然地基條件分區圖、樁基條件分區圖,水文地質的各含水組地下水水位等值線圖、環境地質的地面沉降危害性綜合分區圖、地震地質的主要斷裂地震危險性評價圖、礦產地質的礦產分布圖、開發利用現狀圖等。每一幅圖件按照地質要素進行分層,用戶既可以檢索每一幅圖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對多幅圖的地質要素進行疊加,從而形成用戶關心的新的圖件,擴大了地質圖件的分析內容,可更加便利地為用戶服務。

7.5 統計功能

統計功能分為兩種,一是對區域地質資料目錄的統計,查閱者可以統計所關注地區內各專業地質資料的數量,也可統計某一時間段內各專業地質資料的數量,以柱狀圖、餅圖、折線圖等方式表達;二是對用戶點擊地質資料數量的統計,管理員可以通過地質資料點擊數量的檢索,了解用戶關注那些地質資料,為系統維護和進一步加大地質資料服務提供依據。

8 結論

(1)《天津濱海新區地質成果信息系統》是基於WEBGIS的地質資料目錄圖形檢索系統,針對用戶對以前輸入式條件檢索不方便、不熟悉的特點,讓用戶在自己關注的區域內依靠滑鼠點擊就可以方便地進行地質資料目錄檢索;

(2)《天津濱海新區地質成果信息系統》本著擴大地質資料服務范圍,嘗試採用在線實名制注冊方式,在系統中增加了地質資料正文、圖件等內容,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檢索到比以前更多的地質資料信息,方便用戶使用地質資料;

(3)《天津濱海新區地質成果信息系統》結合2008年完成的涉密地質資料清理成果,對於該系統中涉及涉密資料的地方,通過警示方式提醒用戶按照涉密地質資料利用程序開展工作。

(4)《天津濱海新區地質成果信息系統》設置了用戶利用統計功能,使地質資料管理部門能夠有的放矢地開展系統維護和提供地質資料服務工作。

Ⅳ 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建設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是以覆蓋全國的高解析度遙感影像為本底,以國土資源綜合監管與應用服務為目標,以遙感、網路等技術手段為支撐,基於統一的基礎地理空間參考,對土地、礦產、地質及管理等信息進行綜合集成和展示的工作。它通過掛接國土資源管理相關業務資料庫,形成了全國國土資源「一張圖」基本框架,國土資源主要審批業務實現網上運行和在線電子申報。初步建立起覆蓋土地「批、供、用、補、查」及礦業權、地質災害等信息的綜合監管平台。

「一張圖」工程建設是國土資源管理的一次重大變革,它不僅對保持土地基礎數據的現勢性和真實性、維護國土調查成果的生命力、完善國土資源監管系統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為國家直接、及時、准確掌握全國國土資源現狀和時空變化、加強監管、抑制和查處違法、保護資源、保障發展提供了綜合平台。

Ⅳ 基於MAPGIS 平台的地質資料一張圖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馬 鋒 劉玉超 楊書暢

(天津市地質資料館)

摘 要 利用 MAPGIS 平台、ACCESS 資料庫和 ORACLE 資料庫,建立地理底圖、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開發地質數據統計分析、地質圖件繪制、三維地質體建模等功能,建成基於 MAPGIS 平台的地質資料一張圖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地質資料的集成化,以促進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和社會利用工作。

關鍵詞 地質資料 數據集成 信息系統 一張圖管理

0 前言

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地質資料分為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由館藏機構進行管理和提供利用。天津市地質資料館館藏天津地區資料近 3000 檔,最早是 1931 年形成的《盤山附近地質》,館藏地質資料信息龐大,但是信息分散。為了便於借閱者利用,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的檔案管理工作,建立了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開展了地質資料數字化存儲,開發了地質成果瀏覽系統。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於地質資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以往提供地質資料時間長的現象難以滿足新時期的工作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對以往地質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和集成,以便能夠及時、快速、准確地提供地質資料。基於此目的,結合目前地理信息系統的技術發展和天津市城市地質工作的成果,提出了天津市地質資料一張圖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思路。即基於MAPGIS平台,實現地質資料信息的存儲、瀏覽、提供利用的集成化管理。

1 地質資料的一張圖管理信息系統結構

1.1 地質資料信息組成

建立地質資料的一張圖管理信息系統,要集中館藏所有地質資料的信息,主要分為 4 個方面:地理底圖信息,包括地理底圖和遙感影像;成果地質資料,包括成果報告和成圖圖件;原始地質資料,包括野外調查、鑽探、試驗、物探、化探、觀測的所有地質工作基礎信息;實物地質資料,主要是記錄該實物的照片、影像等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建立屬性資料庫和空間資料庫進行存儲。地質資料的一張圖數據結構見圖 1。

1.2 地質資料信息專業分類

依據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著錄要求中地質資料分類標准,並結合天津地質工作進展、地質資料利用的實際情況,在此系統中把地質資料按照地質專業分為十類:基礎地質類、工程地質類、水文地質類、環境地質類、固體礦產地質類、地熱地質類、地球物理類、地球化學類、遙感類及其他類。

圖 1 地質資料的一張圖數據結構

2 資料庫建設

2.1 建庫平台的選擇

資料庫分為屬性資料庫和空間屬性庫。屬性資料庫建設採用廣泛應用的資料庫軟體 ACCESS 軟體;空間屬性庫建設採用國內國土系統中使用最為廣泛、專業人員使用熟悉、以往地質調查成果圖形文件都採用的 MAPGIS 系統平台;形成的屬性數據、空間數據在伺服器中利用 ORACLE 資料庫軟體存儲管理。

2.2 空間資料庫建設

空間圖形資料庫包括基礎地理空間資料庫和地質成果信息空間資料庫。

地理底圖以天津市 1∶100 萬、1∶5 萬和 1∶1 萬基礎地理數據作為空間參考依據,按照地質地理底圖編繪標准,用現勢性數據進行補充,進行制圖綜合概括後,建立本系統基礎地理圖層。空間數據分為水系層、公路層、鐵路層、居民地層、行政區劃層。在系統運行中,底圖採用分級顯示方法,在不同比例尺下,顯示不同的地理位置精度,實現視覺美觀和工作精度的協調。

在地理底圖基礎上,在 MAPGIS 的圖形編輯系統中,輸入每個地質工作點的地理坐標,形成工作區域空間數據;輸入各類地質圖件的地質要素信息,形成地質成果空間數據。空間數據由 MAPGIS 系統文件點(*.WT)、線(*.WL)、面(*.WP)三種結構進行存儲。空間資料庫的圖元、線型、顏色、圖案依據相應的地質礦產制圖標准編制,對於沒有標准規范新添加的圖元、圖案進行統一的編號和備注。

遙感影像採用空間解析度為 0.6 米的衛星相片。在系統中和地理底圖疊加,互相對照使用。

2.3 屬性資料庫建設

屬性資料庫包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質信息資料庫。

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存放行政區域、行政界線、居民地、交通、河流、湖泊等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的屬性信息。

地質信息屬性庫存放在地質調查中通過儀器、實驗室分析或野外觀察直接獲取或收集的原始地學數據與信息。包括地貌調查觀測原始資料,鑽孔探槽的原始資料和各種測試數據,地質災害調查中獲取的地面沉降監測設施和原始數據,地下水監測原始數據資料,地熱井監測原始數據,環境地球化學調查中獲取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采樣原始資料;地球物理勘探原始數據,實物地質資料及匯交的成果資料。設計了一系列的 ACCESS 數據表,把基礎地理信息和地質信息分解到每一個表中。如基礎地質設計類,設計了基岩地質鑽孔基本情況表、基岩地質鑽孔分層表、新生界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新生界地質鑽孔分層表、新生界地質鑽孔孢粉數據表、新生界地質鑽孔微體組合表、新生界地質鑽孔測年成果數據表等,通過地質項目、鑽孔等主鍵把對專業的 ACCESS 數據表進行有機的聯系。

以工程地質專業為例,在勘查工作過程中形成的資料主要包括三方面:鑽孔基本信息、鑽孔原位測試信息和鑽孔樣本試驗數據;工作最終提交工程地質勘查報告。依據天津市工程地質工作實際情況,初步建立了 15 個基於 ACCESS 軟體的數據表,見圖 2。通過這 15 個數據表來存儲工程地質資料數據信息。

圖 2 工程地質鑽孔數據表結構圖

在這 15 個表中,鑽孔基本信息為主表,測試數據表和試驗數據表中其他表為子表,鑽孔基本信息表和水樣水質分析表通過項目編號建立聯系,鑽孔基本信息表和其他表通過鑽孔編號建立聯系。

提交的勘查報告和附圖、附件形成 PDF 格式文件,和鑽孔基本信息表中的項目名稱建立關聯。

3 地質資料一張圖管理信息系統功能

3.1 GIS 基本操作功能

能夠完成地圖在瀏覽器中的顯示及在瀏覽器中實現對地圖的基本操作。地圖顯示,包括地理要素的顯示和地質數據的顯示;地圖瀏覽操作,要完成地圖的移動、放大、縮小、刷新、復位、距離量測、面積量測、圖層控制等。

3.2 成果信息查詢瀏覽功能

信息查詢就是通過點擊查詢、圓形查詢、矩形查詢、任意多邊形查詢等方式,由系統顯示出所查詢范圍內符合要求的對象屬性列表,並利用圖形和屬性的對應關系,實現數據的查詢和地質點的快速定位;信息瀏覽是在查詢的基礎上,通過顯示插件,可以快速瀏覽查看每一地質項目的成果報告及附圖、附件。

3.3 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

按照數據統計的要求,對統計單元內的數據進行統計,統計的指標有樣本數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方差、變異系數等,統計結果可以輸出表格文件,見圖 3。

通過統計分析功能,可以統計出用戶指定區域或條件的地質資料分類統計信息,並生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表現形式有曲線圖、直方圖、散點圖、餅圖、三維直方圖、三維餅圖等,見圖 4。

3.4 相應地質圖件的繪制功能

鑽孔位置平面圖的繪制:通過工程地質資料庫提取鑽孔的位置和鑽孔分類信息,把反映工作區域的鑽孔信息投影到地理底圖上,形成鑽孔的平面位置圖;

柱狀圖、剖面圖的編制:根據用戶選擇的鑽孔和預先製作好的模板,按照一定的標准樣式出圖,自動生成各專業鑽孔柱狀圖;

圖 3 工程地質土層物理力學參數統計輸出圖

圖 4 各類地質資料信息統計分析輸出圖

等值線圖的編制:根據資料庫中的鑽孔位置、層頂埋深、層底埋深、層厚或者其他的有關數據、鑽孔數據,自動生成指定范圍內的地層等值線圖;

綜合分析地質圖的編制:例如對鑽孔地下水的水質分析的計算,計算出每個點的腐蝕性強弱,按照等值線圖的編輯辦法,編制綜合分析地質圖。

3.5 三維模型的可視化功能

首先,在全區范圍內建立一套一致的、宏觀上的、具有固定層序的地層劃分方案,系統對具有層序規律的地層模型採用「鑽孔→剖面→地層實體」的自動構建技術,可根據鑽孔、剖面等數據,快速、自動、動態建立指定范圍內的三維地層結構模型;對於復雜的地質問題,計算機不能完全基於剖面等數據自動建立地質體或地質構造的三維模型,如斷裂發育的基岩地質模型,採用基於交叉剖面的互動式建模方法,利用建模區域內多條交叉剖面將空間分割成多個單元格;建模的最小單元就是一個個單元格,利用單個單元格內一系列閉合輪廓線建立起曲面片,進而確定該單元格內所有地質體的空間幾何形態,形成一個單元格地質塊,最後將每個單元格的地質塊進行合並形成完整的地質體模型。

形成的三維地質體可以進行平面剖切、水平剖切、斜切、折線垂直剖切、組合剖切等多種剖切方式,以展示切割面的地質情況;在三維地質體內,可以通過分析鑽孔遇到的地層結構及屬性並結合周圍已知鑽孔資料,創建虛擬鑽孔,像鑽探一樣得到的地層結構和屬性;對三維地質體進行隧道切割,系統按照用戶設定的路徑(任意起伏變化)和隧道截面(矩形、圓形、拱形)參數生成隧道模型的切割方式,通過隧道與地質體的切割,將隧道內地質體挖掉,只保留壁上帶有岩性的隧道空腔;接下來,用戶可根據路徑和視角在場景中變化,可在隧道中漫遊,查看隧道內地層分布變化情況,見圖 5。

圖 5 隧道漫遊的效果圖

4 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輔助管理和決策的作用會越來越強。通過地質資料一張圖管理系統的建設,地質資料管理不僅僅只是起到一個倉庫的作用,而是緊密地把檔案管理和地質成果管理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地質資料的有機整合和集群,對於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Ⅵ 大數據下的地質資料信息存儲架構設計

頡貴琴 胡曉琴

(甘肅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

摘要 為推進我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更大更好地發揮地質資料信息的價值,本文針對我國現有的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台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基於現有系統的存儲架構,設計了一種大數據下的地質資料信息存儲架構,以便於我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存儲。

關鍵詞 大數據 地質資料 存儲 NoSQL 雙資料庫

0 引言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形成了海量的地質資料信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長期存在資料信息分散、綜合研究不夠、數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務渠道不暢、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使地質資料信息的巨大潛在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為進一步提高地質工作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地質資料信息的服務功能,擴大服務領域,國土資源部根據國內外地質工作的先進經驗,做出了全面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的部署。

目前,全國各省地質資料館都在有條不紊地對本省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清理,並對其中重要地質資料進行數字化和存儲工作。然而,由於我國地質資源豐富,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海量的地質資料,數據量早已經超過了幾百太位元組(TB)。在進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工作中,隨著共享數據量的不斷增大,傳統的數據存儲方式和管理系統必然會展現出存儲和檢索方面的不足以及系統管理方面的缺陷。為了解決該問題,需要設計更加先進的數據存儲架構來實現海量地質資料的存儲。

而大數據(Big Data)作為近年來在雲計算領域中出現的一種新型數據,科技工作者在不斷的研究中,設計了適合大數據存儲管理的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進行大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本文將針對我國現有的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台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利用大數據存儲管理模式的思想,提出一種海量地質資料存儲架構,改進現有系統存儲架構,以便於我國全面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

1 工作現狀

1.1 國內外地質資料信息的存儲現狀

在美國,主要有兩大地質資料公共服務平台,分別是地球科學信息中心(ESIC)、地球資源觀測和科學中心(EROS),其目的是通過為社會和政府提供更加便利、快速的地質信息服務。20世紀90年代初,澳大利亞出台了國家地球科學填圖協議,採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和技術進行數據存儲,從而形成了第二代澳大利亞陸地地質圖。

目前,我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剛剛起步,雖然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已經開發了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台,並倡導各地方用戶使用該系統。但由於各個地方早期的工作背景不一致,因此各地方所使用的存儲系統也不盡相同,主要有Access、SQL Server、Oracle、MySQL等系統。本文以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開發的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台的存儲系統MySQL為例說明。該系統是基於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MySQL的一套分布式存儲檢索系統。該系統的部署使得我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也為我國建立標准統一的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和互聯互通的網路服務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該系統的研發並沒有考慮到地質資料信息進一步集群化以及在未來地質資料信息進入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共享和存儲管理問題,也沒有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

1.2 大數據的存儲架構介紹

大數據是近年在雲計算領域中出現的一種新型數據,具有數據量大、數據結構不固定、類型多樣、查詢分析復雜等特點。傳統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在數據存儲規模、檢索效率等方面已不再適合大數據存儲。NoSQL(Not Only SQL)是與關系資料庫相對的一類資料庫的總稱。這些資料庫放棄了對關系資料庫的支持,轉而採用靈活的、分布式的數據存儲方式管理數據,從而可以滿足大數據存儲和處理的需求。NoSQL基於非關系型數據存儲的設計理念,以鍵值對進行存儲,採用的數據字的結構不固定,每一個元組可以有不一樣的欄位,且每個元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增加一些自己的鍵值對,可以減少一些檢索時間和存儲空間。目前,應用廣泛的 NoSQL 資料庫有 Google BigTable、HBase、MongoDB、Neo4 j、Infinite Graph等。

2 大數據下的地質資料信息存儲架構設計

根據國土資源部做出的全面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的部署,國土資源部倡導全國地質資料館使用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開發的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台,實現地質資料信息的存儲和共享。該系統採用了資料庫管理系統MySQL作為數據存儲系統。

為了與現有系統和現有的工作進行對接,並為將來地質資料進入大數據時代後的存儲工作做准備,本文設計了一種能用於海量地質資料信息存儲並且兼容MySQL的分布式的數據存儲架構(圖1)。

整個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等級分為不同的用戶管理層,由於圖幅限制,在圖1 中僅僅展示了3級:國家級管理層(即共享服務平台用戶層)、省級管理層以及市級管理層(可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縣級)。

每級管理層的每個用戶可以單獨管理一個伺服器。如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可以單獨管理一個伺服器;甘肅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可以單獨管理一個伺服器,陝西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可以單獨管理一個伺服器;甘肅的若干個市級國土資源局可以根據需要分別管理各自的伺服器。

在伺服器上分別安裝兩套資料庫管理系統,一套是原有的MySQL資料庫管理系統,另一套是為大數據存儲而配備的NoSQL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在伺服器上還專門開發一個資料庫管理器中間件,用於進行用戶層和資料庫的通信以及兩套資料庫之間的通信。

由於各個管理層都各自維護自己的資料庫和數據。當用戶需要進行數據存儲時,他所影響的資料庫僅僅是本地資料庫,存儲效率較高;當用戶需要從多個資料庫讀取數據時,頂層的共享服務平台會根據用戶需求進行任務分解,將任務分發給下層的管理層進行資料庫讀取,由於各個資料庫並行讀取,從而提高了資料庫讀取效率。

圖1 大數據下的地質資料信息存儲架構框圖

2.1 用戶管理層

用戶管理層根據許可權范圍,分為多層(本文以3層為例)。

位於頂層的國家級管理層(共享服務平台用戶層)負責用戶訪問許可權的分配、與其直接關聯的資料庫的訪問、下級管理層任務的分配等工作。

用戶訪問許可權的分配是指為訪問本共享服務平台的個人用戶和單位用戶分配數據的使用許可權、安全性的設計等。

與其直接關聯的資料庫訪問是指直接存儲在其本地資料庫上的數據的訪問。在該資料庫中不僅要存儲所需要的地質資料,還要存儲注冊用戶信息等數據。

下級管理層任務分配是指如果用戶需要訪問多個下層資料庫,用戶只需要輸入查詢這幾個下層資料庫的命令,而如何查找下層資料庫則由該功能來完成。例如某用戶要查找甘肅、陝西、上海、北京的鐵礦分布圖,則用戶只需要輸入這幾個地方及鐵礦等查詢條件,系統將自動把各個省的資料庫查詢任務分派到下級管理層。

同理,位於下層的省級管理層和市級管理層除了沒有用戶訪問許可權功能外,其餘功能與國家級管理層是相同的。各層之間的資料庫通過互聯網相互連接成分布式的資料庫系統。

2.2 MySQL和NoSQL的融合

MySQL是關系型資料庫,它支持SQL查詢語言,而NoSQL是非關系型資料庫,它不支持SQL查詢語言。用戶要想透明地訪問這兩套資料庫,必須要設計資料庫管理器中間件,作為用戶訪問資料庫的統一入口和兩套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通信平台。本文所設計的資料庫管理器簡單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資料庫管理器模型

伺服器管理器通過用戶程序介面與應用程序進行通訊,通過MySQL資料庫介面與MySQL伺服器通訊,通過NoSQL資料庫介面與NoSQL資料庫介面通訊。當應用程序介面接收到一條資料庫訪問命令之後,交由資料庫訪問命令解析器進行命令解析,從而形成MySQL訪問命令或者NoSQL訪問命令,通過相應的資料庫介面訪問資料庫;資料庫返回訪問結果後經過匯總,由應用程序介面返回給應用程序。

兩套資料庫可以通過雙資料庫通信協議進行相互的通信和互訪。此通信協議的建立便於地質工作人員將已經存入MySQL資料庫的不適合結構化存儲的數據轉存到NoSQL資料庫中,從而便於系統的升級和優化。

2.3 系統的存儲和檢索模式

在本存儲框架設計中,系統採用分布式網路存儲模式,即採用可擴展的存儲結構,利用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多台獨立的伺服器進行數據存儲。這種方式不僅分擔了伺服器的存儲壓力,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還易於進行系統擴展。另外,由於地質資料信息存儲的特殊性,各地方用戶的數據存儲工作基本都是在本地伺服器進行,很少通過網路進行遠程存儲,所以數據存儲效率較高。

在一台資料庫伺服器上安裝有MySQL和NoSQL型兩套資料庫管理系統,分別用於存儲地質資料信息中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其中,NoSQL型資料庫作為主資料庫,用於存儲一部分結構化數據和全部的非結構化數據;而MySQL資料庫作為輔助資料庫,用於存儲一部分結構化的數據,以及舊系統中已經存儲的數據。使用兩套資料庫不僅可以存儲結構化數據而且還可以適用於大數據時代地質資料信息的存儲,因此系統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2.4 安全性設計

地質資料信息是國家的機密,地質工作人員必須要保證它的安全。地質資料信息進入數字化時代之後,地質資料常常在計算機以及網路上進行傳輸,地質資料信息的安全傳輸和保存更是地質工作人員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在本存儲架構的設計中設計的安全問題主要有資料庫存儲安全、數據傳輸安全、數據訪問安全等問題。

資料庫設計時採用多邊安全模型和多級安全模型阻止資料庫中信息和數據的泄露來提高資料庫的安全性能,以保障地質信息在資料庫中的存儲安全;當用戶登錄系統訪問資料庫時,必須進行用戶甄別和實名認證,這主要是對用戶的身份進行有效的識別,防止非法用戶訪問資料庫;在對地質資料進行網路傳輸時,應該首先將數據進行加密,然後再進行網路傳輸,以防止地質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

3 結語

提高地質資料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是國外地質工作強國的普遍做法。為推進我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本文針對我國現有的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台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利用大數據存儲管理模式的思想,基於現有系統的存儲架構,設計了一種大數據下的地質資料信息存儲架構,以便於我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存儲。該存儲架構的設計只涉及了簡單模型的構建,具體詳細復雜的功能設計和軟體實現還需要在進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完成。

參考文獻

[1]吳金朋.一種大數據存儲模型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2012.

[2]吳廣君,王樹鵬,陳明,等.海量結構化數據存儲檢索系統[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2,49(Suppl):1~5.

[3]黃

,易曉東,李姍姍,等.面向高性能計算機的海量數據處理平台實現與評測[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2,49(Suppl):357~361.

Ⅶ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信息服務系統建設

彭秋月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中心承擔國家重要實物地質資料採集、管理、開發研究和利用,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決策與業務技術支撐,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其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於地質資料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從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平台、門戶平台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 管理與服務平台 門戶平台

0 引言

實物地質資料是進行地質工作的基礎信息資源,是整個社會和經濟的信息支撐。地質資料可循環使用,能夠長期提供信息服務。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地質資料,它們中的大部分分布在全國和各省級地質資料館、各類地質工作單位。隨著我國地質工作的不斷開展和深入挖掘,對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當下更著重於能源資源增長需求、管理決策以及應用方式等諸多方面。實物地質資料從採集到對外輸出社會化服務,在這個動態過程中,實物資料通過現代化技術包裝、科技服務平台、資料庫形式、網路平台,向社會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全國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形式單一,信息管理分散問題,達到了通過信息化建設統一管理,統一輸出服務的效果。為此,本文分別從地質中心信息化服務體系的組成管理與服務平台、網路平台、門戶網站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1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中心信息化服務體系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根據單位層面的業務需求將信息化服務系統分為管理與服務平台、網路平台、門戶平台三部分進行規劃與建設。其中管理與服務平台由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系統組成;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主要有單位業務層面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構成;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系統由實物地質資料在線服務與專題地質資料服務組成。門戶平台(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實物資料中心對外服務的信息化管理服務平台之一,為外界提供給一個便捷,快速獲取資料服務的窗口。圖1是實物中心信息化服務體系結構圖。

中心信息化服務系統由管理與服務平台、網路平台、門戶平台構成。具體通過一個服務平台、兩個資料庫、三個管理與服務系統實現。成為支撐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與服務的主體,初步形成了網路信息化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系統。

其中,「服務平台」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信息化平台。它是通過全國實物資料信息網面向社會提供互聯網關鍵字查詢、館藏實物資料信息查詢、圖形圖像查詢、空間查詢、三維數字展廳、青藏高原實物資料專題服務等產品化公共服務。

「兩個資料庫」指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和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截至2013年,實物中心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涵蓋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匯交、驗收、整理、編錄、庫藏管理和服務等相關業務信息,以及到目前為止更新的全國重點成礦區帶254 份實物資料的數據查詢檢索。全國試點鑽孔資料庫涵蓋了地質礦產、媒體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鑽孔等相關數據信息,已經匯總整理包括山東、四川、江蘇等多個試點鑽孔單位的資料信息,並推出了鑽孔資料庫實用軟體,在全國開展了試運行工作。

圖1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系統結構圖

「三個管理系統」指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系統。①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作為實現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工作的網路化和動態化系統,成為國家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地質資料匯交與管理的一種手段和措施。實物資料管系統重點抓住了中心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各個環節,對工作中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提高工作效率。②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其主要是為了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管理國家資料中心庫,開展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即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匯交、提交、驗收、整編(偏重實物描述、背景資料整理)建檔、入庫、服務、維護等,建立以管理數據為主、實物說明數據為輔的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用於保存國家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庫內的實物地質資料數據,並通過開發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管理系統,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庫的正常運行,提供計算機管理平台。③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系統。主要包括網站系統、內網、外網建設三方面,通過實物資料服務系統建設來提高實物地質資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內、外網採用物理隔離,每個辦公室設置外網信息點1個、內網信息點1個、網路IP電話視頻點1個。內網由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辦公主樓、資料庫、行政樓組網連接構成,用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日常辦公。外網通過互聯網、中國地質調查局骨幹網,向社會提供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主要提供下列信息:①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庫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數據信息;②與實物地質調查資料產生、保管動態有關的信息;③與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收集、入庫有關的信息;④國家、行業頒布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盒管理辦法等。

Web在前台運行,針對用戶的請求,Web伺服器運行一個應答程序對資料庫操作,把結果傳送給客戶機,客戶機的瀏覽器將結果顯示給用戶。

後台數據管理的主要模塊包括許可權驗證模塊、實物數據檢索模塊、用戶管理模塊、信息統計模塊、數據備份恢復模塊等。資料庫系統(SQL Sever)在後台運行,完成數據的安全存儲和快速的檢索(圖2)。

資料庫概念模型採用關系型資料庫-行、列表格形式,利用軟體Acess97、SQL Sever2000 建立資料庫,進行數據存取、管理。資料庫中主要存儲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法律法規、技術標准、部門公告、政策文件、利用辦法、管理動態、用戶留言、友情鏈接等信息。

圖2 後台數據管理

2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

自2002年《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9號)、2003年《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2008年《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08〕8號)發布實施以來,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服務取得明顯成效。為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成果、實物、原始地質資料的實時、在線的一體化匯交監管,全面、及時掌握地質工作項目進展和礦業權設置情況,國土資源部決定在全國部、省兩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其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部署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2011年6月16日,國土資源部下發了《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78號文),對部、省任務分工、進度安排及整個監管流程涉及的文書進行統一規定。按照該通知要求,監管平台於2012年3月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布置實施。

實物監管平台的監管范圍:①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形成的地質資料。②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開展地質工作形成的地質資料。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規定應匯交的其他地質資料。通過監管平台實現成果、實物、原始地質資料匯交的一體化管理,只有成果、實物、原始地質資料都依法匯交後,才能頒發匯交憑證。與以往只匯交成果地質資料即可獲得地質資料匯交憑證不同,監管平台實施後,真正實現了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原始地質資料的一體化匯交監管,相當於將實物原始資料的匯交監管間接納入礦業權項目管理之中,不依法匯交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人,將無法辦理礦業權手續,無法申請項目評獎。因此,監管平台的成果有效地提高了監管力度與水平,實現了對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科學化運行。

3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實現了實物地質資料全程業務流程信息化。根據中心層面業務流程實現單位的管理服務業務流程結構圖見圖3。

圖3 管理業務流程結構圖

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建設中,其核心內容主要涉及資料庫的建設以及運行環境的建設。隨著中心展開地質工作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大量礦產資源項目以及其他地質項目更多地涉及地質資料庫的建設中,逐漸滿足了單位館藏實物地質資料中專業性強、種類多的特點,建立專門的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來提高數據的質量,進行數據集成,開展分類應用和專題應用並提供館藏實物資料目錄索引、青藏高原1:25萬專題服務目錄、典型礦山實物資料目錄等。

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管理的對象為種類繁多的地質資料數據,其中利用率最高、使用價值對大的資料庫是存儲數萬米鑽孔信息的資料庫以及實物資料目錄資料庫。這些資料庫中包含①全國范圍的區調以及固體礦產礦區的岩心(包括煤礦的岩心)、標本等數據;②區調化探掃面所留下的副樣;③標准地層剖面的地層標本與薄片數據信息。

這些數據信息的二次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社會需求和中心管理部分分類,將實物資料管理系統功能劃分為實物地質資料匯交與驗收、整理與建檔、入庫與管理、利用與服務這四個部分,此管理系統是基於單位業務管理層面開發的系統。系統資料庫採用SQL Server 2000語言開發,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並分為三個界面、數據錄入界面、數據查看編輯界面、信息搜索界面。系統涵蓋了實物以及相關資料從進庫保管到輸出服務利用全過程。

實物資料管理系統主要功能為:

1)綜合查詢。通過網站綜合查詢,可以查找到用戶所需的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館藏資料目錄,以及相關的實物資料產地、資料類別;以及相關資料詳細信息。

2)岩心圖像。以全國地質調查的典型礦床為主,通過信息資源整合——以19個重點成礦區帶和47個整裝勘查區為單元,整合各類信息,包括地質背景、成礦模式、找礦模型、鑽孔信息、岩心信息、岩心圖像、標本信息、標本照片等。以圖文形式通過網路載體呈現給用戶端。截至2013年底,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通過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向全國發布31個省(區、市)1165個單位館藏的鑽孔信息、鑽孔總數618972個,其中信息完整的鑽孔數496734個,在全國地質鑽孔清查的基礎上,開始啟動全國重要地質資料資料庫建設。提供信息詳盡的部分鑽孔目錄80649個。

3)地圖空間。地圖空間是把全國地調項目信息、礦區、剖面、鑽孔與衛星地圖關聯,通過在地圖上點擊相關項目地點,在檢索界面中呈現出以省份劃分為依據的館藏全國各個項目地理分布圖和相關實物資料信息。

4)數字展廳。數字展廳是通過三維立體成像技術,把部分館藏的實物標本通過數碼照相技術和顯微成像技術等動態技術展現在展廳里。通過建立虛擬數字展廳,把實物在網路上立體化。不再是圖片二維的形式,而是可以點擊多個角度立體旋轉展示實物。用戶可以在網上遠程直觀立體的查看到館藏的具有地學價值的大標本化石系列,如同身臨展館。

5)圖幅系統。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成。①發布資料目錄(案卷目錄)從整合區調實物資料出發。進入資料庫,從建立的圖幅信息表中,查詢實測剖面信息(薄片信息等)。實測剖面目錄(文件級目錄)。②標本與薄片目錄。發布標本描述和薄片鑒定報告。展示了青藏高原1:25萬部分圖幅資料數據集成」的數據成果,收集青藏高原岡底斯成礦區帶1:25萬圖幅的成果、原始、實物地質資料,並在線提供數據服務。

4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系統

實物資料地質中心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完善、更新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系統——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及時發布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向社會提供權威的查詢服務,為用戶提供在線瀏覽服務,保證網路的暢通、安全。到2013年實物中心通過信息化建設,以網路形式、目錄形式等為社會公眾提高館藏資料在線服務,專題實物地質資料數據集成與服務,以及涉及地質項目的分類服務等。服務系統通過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cgsi.cn實現網上查閱功能。基於天地圖的鑽孔、剖面、礦區、項目信息的綜合檢索功能。完成了新增項目、鑽孔等空間數據製作,以及新增鑽孔岩心圖像的連接、發布。

4.1 網路環境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網站由網路設備(包括區域網)和Web信息服務系統組成。系統架構採用分布式多層系統架構,並具高度的擴展性,以降低系統擴充的成本。外部埠採用DDN專線接入方式與地調局骨幹網連接,並實現互聯網的接入。內外網之間的通信採用非同步高位加密機制,防止信息涉密,保證通信安全。

為防止伺服器不可預測的故障,或者伺服器的定期維護對整個業務造成的影響,使用兩台伺服器,兩台伺服器構成雙機熱備份,中間使用Watchdog電路,以保證整個系統能長時間不間斷工作。

伺服器應支持熱插拔電源,並配備UPS(不間斷電源)。為保證數據存儲的絕對可靠,採用光存儲器。伺服器上禁止安裝與支持網路運行無關程序,以減少程序的混亂或者程序的意外沖突。

操作系統採用Windows Server 2000伺服器操作系統。後台資料庫採用SQL Server 2000。網站安全採用軟體、硬體相結合安全保障體系,防止病毒入侵和惡意攻擊。

主要硬體設備包括刀片式伺服器6台、核心業務路由器1台、硬體防火牆1台、入侵檢測設備1台、核心交換機1台、匯聚交換機1台、樓層交換機40台、UPS電源和光碟陣列及其他配套設備。

4.2 系統頁面

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建立健全地質資料網路服務體系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98號)中要求提供的服務信息(資料目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技術標准、辦事程序、借閱利用辦法、管理動態等)內容,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網路系統主要欄目如圖4所示。

圖4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系統框圖

4.3 門戶網站建設

其實現如下功能:

1)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網站整合信息資源,並進行地質信息科學分類,形成資料中心信息資源庫。

2)政務專題欄目公開模塊系統,網站(欄目)應同時向社會提供地質資料管理法律法規、政策文件、技術標准、辦事程序、借閱利用辦法、信息交換、資料管理動態等管理信息並體現實物資料中心隊伍建設形象。

3)整合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項目,(7)工程地質信息全空間一張圖數據展示系統擴展閱讀中心門戶網站功能,對社會大眾提供資料在線服務。當前實物中心根據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辟了網站專題服務模塊,其中包括原來已有的全國重點成礦區實物查詢檢索系統外,2013年新增「青藏高原區調圖幅數據採集成果」及「服務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專題產品」,主要提供:①全國整裝勘查區地質資料目錄;②區調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查詢。

4)網路體系結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體系網路將採用Web和資料庫相結合的工作模式。通過資料庫把網站的各種數據組織起來,自動生成動態的Web頁面,並根據用戶的請求顯示不同的頁面內容。總體結構包括用戶層、網路通信層、數據管理與處理層、數據存儲層(圖5)。

圖5 網路體系結構

5)網路維護。實物地質資料在滿足中心管理服務系統網路環境正常健康運行的前提下,在日常運維方面,完成了網路基礎交換設備更新換代工作,針對項目需求對新購伺服器上架部署、配置操作系統、殺毒軟體,資料庫軟體和KVM設備連接。通過部署流控設備、IDS、防病毒網關和抗分布式攻擊等設備,動態調整安全控制策略等方式,實現了被動防護到主動防禦的轉變,為後期開展網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打下基礎。在機房物理環境方面,新增艾默生(Adapt PM150 30KVA含主機櫃、電池、通信模塊等)替換故障UPS,應對市電不穩定環境對設備沖擊,提高了機房配電安全。安裝機房動力監控系統安之源AZY-2008,實現空調、UPS、漏水、溫濕度、煙感、視頻監控和門禁的全方位集中監控。升級機房空調為380V動力電、來電自啟動基站空調,可與安之源監控系統實現實時監控。以上基礎環境設施建設保障了中心網路系統正常運行,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

6)客戶端維護。及時解決中心各處室個人計算機、外圍設備出現的軟硬體問題,如網上辦公軟體、殺毒軟體和硬體故障問題,以及財務系統軟體故障維護和數據備份、恢復。對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進行了改版升級工作,網站布局更加合理、界面風格更加美觀。在內容上更加註重實物資料信息的新聞時效性。在服務方式上為用戶提供了更便利的資料網上查閱功能。

7)網站升級。到2013年底,對地圖空間查詢服務模塊進行了升級,利用測繪局發布的天地圖替換了原來的空間地圖,重新設計開發了基於天地圖的鑽孔、剖面、礦區、項目信息的綜合檢索功能,完成了新增項目、鑽孔等空間數據製作,以及新增鑽孔岩心圖像的連接、發布(圖6)。

圖6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首頁與服務界面

5 結束語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體系構建對於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實物地質資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已經開啟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維護的新階段。在配合國土資源部頒布相關政策法規推進地質資料實現「兩化」建設的步伐中,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不斷加快網路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服務質量,並逐步提高了實物地質資料的現代化服務水平。

Ⅷ 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網路版地質圖

張寶林1胡雄偉2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網路版地質圖是互聯網環境下地質圖空間數據應用服務一種新形式,是地質圖的服務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提供快速瀏覽、定位服務;②多比例尺無縫放大/縮小顯示服務;③提供地理、地質屬性的快速查詢、檢索和顯示服務;④提供編輯、加工服務;⑤提供定製、訂購服務等類型。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是一種綜合性數據服務,涉及WEBGIS技術、IMS(互聯網地圖服務)技術、WEB服務技術和資料庫等多項技術。基於MAPGIS7.0IMS搜索引擎開發的網路地質圖服務軟體(GeoMIS),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運行,提供了初步的地質圖瀏覽查詢服務。

關鍵詞 數據服務;WEBGIS;地質圖空間數據;網路地質圖

1 引言

互聯網(尤其是寬頻網)的普及,改變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擴大了科研成果的應用領域和范圍。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在內的廣大社會公眾獲取科學技術信息、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包括地質圖在內的基礎地質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質圖被廣泛應用於城市建設、環境調查、農業、能源、工程、旅遊等領域。

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尤其是被大家熟悉和廣泛接受的Google Earth方式,通過互聯網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地質圖服務,滿足社會各界對基礎地學信息的需求,尤其是社會公眾對地質圖件的需求,是地質學家和地學信息工作者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質調查局已經把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地學信息服務作為地質調查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USGS網站提供了豐富的地圖查詢服務,英國地質調查局和加拿大地質調查局開發了面向地質學家的專業編圖系統(WEB Mapping),用戶可以對地圖空間屬性進行選擇、提取、顯示、疊加等操作,實現在線動態編圖。

為了提高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空間數據的在線服務的水平,我們在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方面作了初步嘗試,開發了「網路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了在線試運行服務,同時對網路地質圖內容、形式以及相關技術進行了初步的討論。

2 網路地質圖:概念及特點

地質圖作為地質信息的綜合載體,地質編圖是一項專業性、時效性、學術性非常強的復雜綜合研究工作。區域地質學家在地質圖編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內容組織、圖飾表達、出版發行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論、技術方法和標准規范。地質圖件都是二維平面圖,受圖面負擔的限制,地質圖圖面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通過地質圖說明書以及其他補充圖件的形式予以補充和註解說明。

GIS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地質圖編圖、制圖和數據管理的技術水平,減小了傳統編圖的工作量,逐步實現了編圖、數據管理的規范化。

傳統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在推廣應用方面受到了地理信息管理規定等限制。大量地質圖無法提供公眾服務,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主要直接用戶還是GIS技術人員,地質學家和公眾需要藉助於GIS軟體人員的幫助才能查詢編輯和利用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從面向服務應用、擴大地質圖數據服務領域角度出發,尤其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地質學家和普通公眾能夠直接使用便捷有效的地質圖數據服務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開發網路(版)地質圖有利於改善地質圖的公眾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以滿足廣大的地學/非地學專業以及社會公眾通過互聯網獲取地質圖服務的需求為目的,是一種地質圖的一種新表現形式,是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應用服務產品,兼有傳統紙質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優點。

(1)既符合傳統的閱讀習慣,又適合於互聯網環境下的操作瀏覽習慣。

(2)能夠快速在互聯網環境發布,提供無縫放大/縮小、漫遊、瀏覽、查詢服務。

(3)具有多樣化數據組織方式,包含豐富圖形(矢量)、屬性等地質信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將地質圖說明書內容放到屬性資料庫中,並與圖面屬性關聯,用戶在瀏覽圖面時就可以直接查閱諸如采樣點的描述、標本照片、各種地質現象的描述說明等信息。

(4)具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可以方便地展現多元、多比例尺、多層地質、地理等信息。

(5)可以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提取、編輯與加工功能。

地質編圖不但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綜合研究整理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服務產品加工和服務的過程。我們需要把服務的思想貫徹到編圖的整個過程,在保證圖件科學性、准確性的基礎上,考慮不同的用戶群和不同應用的需求,豐富應用服務內容和表達方式,尤其是面向非地質專業的內容。因此,整個編圖過程可以成為一個地質圖系列產品的生產過程,網路地質圖是該過程的一個產物。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公開版地質圖。通過疊加DEM或公開航/衛片數據編制2.5維或3維地質圖,可以解決目前因地理空間信息涉密而導致地質圖無法公開推廣利用的難題。

網路地質圖的發行可以縮短地質圖出版發行的周期、降低成本、擴大應用領域,大大提高地質工作的科學、社會和經濟效益。

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發布了全國地質圖(1:500萬,1:250萬)、分省及重要成礦帶地質圖的網路版,作了多比例尺地質圖空間數據的在線瀏覽、查詢等服務的初步嘗試,對於內容、形式等方面有待於深入研究。

3 在線空間數據服務及實現

OGC對WEB地圖服務(WMS)作了嚴格而詳細的規定,並建立了相應的服務標准或規范。IMS技術的進步使得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成為現實可能。Google Earth的推出是對GIS在線服務的推動和促進,成為被廣大用戶所接受的在線地圖服務的一種規范化服務模式。普通用戶更關心的是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網站可以獲得的具體服務業務,包括以下基本服務和專業服務兩個方面:

基本服務內容包括:①瀏覽服務:提供圖件瀏覽、放大/縮小、區域漫遊、圖層選擇、疊加顯示等操作功能。除了圖形瀏覽外,還包括地質圖關聯空間屬性和地質屬性查閱、瀏覽。瀏覽服務可以是以矢量方式提供(WEBGIS),也可以是以柵格圖像形式,提供快速瀏覽。②查詢服務:提供地理信息和地質屬性的查詢功能,按照查詢方式,可以是關鍵詞查詢、圖形化選擇查詢(矩形、圓形、線形、多邊形)查詢。查詢結果的顯示以及示蹤。

專業服務內容包括:①定製加工服務:用戶可以選擇特定區域向伺服器定製相關的圖件或數據;②動態編輯服務:用戶可以選擇數據集、圖層、特定的屬性進行顯示、編輯,形成新的圖件;③數據轉換、加工和互操作服務:提供不同格式數據的轉換、加工和交換服務。專業服務是一種面向專業用戶的深層次的數據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的開發除了涉及地質編圖和空間資料庫建設所需的相關技術外,還需要有一個能夠表示地質圖空間數據豐富內容的瀏覽服務系統,以便用戶能夠獲得必要的服務,涉及WEBGIS、IMS技術、ajiax、WEB服務等技術。採用MAPGIS 7.0 IMS搜索引擎技術開發了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試運行服務,其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地質圖在線服務系統結構示意圖

4 結論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地質圖應用服務產品的新形式,是實現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的一種新途徑。網路地質圖的編制和開發有助於擴大作為重要地學信息載體—地質圖的推廣應用,提高地質調查和地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擴大服務領域。網路版地質圖的內容、格式和標准規范有待於深入探討研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