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學時偉第二版pdf

工程地質學時偉第二版pdf

發布時間: 2021-03-12 18:05:17

A. 求!!百幕大三角資料

北緯30度附近,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東部海面,古巴正東部海區的百慕大三角洲,它是大西洋中令人毛骨悚然的魔鬼三角洲。常有過往的船隻和飛機在這里神秘失蹤,人員屍骨無存。對這些神秘的現象,有人認為是海底強磁場所引起的,有人認為是存在於海底的外星人基地在作怪,還有人提出時空隧道假說,等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許多解釋,使百慕大三角洲越發神秘。

最近,有科學家從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引發災害的角度對這一難解之迷,作出了比較令人信服的的解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幺是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gashadrate),又叫可燃冰,是產出於海底沉積物中似冰狀的物質,其化學成分主要是甲烷,佔99%,其餘的是水和少量雜質。它是甲烷與水在高壓和低溫的狀態下形成的化合物。知道沼氣產生原理的讀者都有很清楚,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微生物在缺氧的情況下,對有機物進行發酵、分解而產生的。同樣,海洋底部有很厚的沉積物層,微生物產生的甲烷因為海水高壓抑制的緣故,未能及時釋放出去,因而與水結合形成天然氣水合物。順便指出,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質。據科學家估計,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碳儲量(能源的一種換算方法)是全球石油與天然氣碳儲量的兩倍。如果能開發利用,那將是人類莫大的福音。

那幺天然氣水合物與百慕大三角海域之迷有什幺聯系呢?天然氣水合物這種物質在水底很不穩定,稍有擾動,就會釋放出甲烷氣體。如果大規模的釋放,就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例如海嘯。百慕大三角海域下面是一個海溝區,該處有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存在,而且不定期釋放。可以想像一下當海底突然湧上大量的甲烷氣體,將會產生怎樣的狀況?氣流的上升必然使平靜的海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產生驚濤巨浪。過往的船隻往往在這一瞬間被掀翻,沉入海底。由於太突然,往往來不及發出求救信號,便船沒人亡了。我們知道,甲烷是易燃的氣體,當它混入到空氣中,因為不純,有一絲星點火花,就易發生爆炸。過往的飛機,其發動機產生火花,導致甲烷氣體發生爆炸,剎那間機毀人亡。這一都是在一瞬間發生的,所以往往造成一種神秘失蹤的現象。

需要補充的是,百慕大三角海域下存在強磁場,是經科學家證實了的,它可以解釋過往的船隻或飛機上儀器為什幺會突然失靈。
歷史上最早記錄神秘失蹤事件的是發生在1840年,一艘法國船隻「羅莎里」號 從法國出發航向古巴 ,「羅莎里」 號是當時性能頗為優秀的遠洋船舶,船上載滿 了香水、酒類和其它珍貴物品。 在離開法國數星期後 ,在百慕達三角海域內被 英國海軍發現 。 除了船上物品完好之外, 所有船員全部失蹤。此後類似失蹤事件頻傳。
1918年3月4日,美國海軍「塞克羅普斯」號載著一萬多噸的礦石, 及309名船員整船消失 的無影無蹤, 軍方的搜尋結果指出, 在失蹤的海域並沒有發現到任何的屍體及漂流物, 就好象他們掉進另外一個空間似的。
1932年4月, 一艘英國的大型帆船「伊姆比利克」號被發現漂浮在海面上,奇怪的是船體完好如初, 還保留著剛漆好的油漆, 船上的帆整齊地卷放在一起,而船上所有的船 員都不見了。 除了船隻之外, 飛機也難逃一死。
1945年12月5日, 五架海軍戰斗巡邏機從佛羅里達州 起飛, 當時天氣情朗。 經過一個小時二十分鍾後,機群進入百慕達三角洲海域 。突然在基地的無線電傳出不可思意的通話: 看不見了。。。。。。方向不明, 無法測知方位。。。。。。。 我們身在何處。。。。。我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四周都是一片空白。。。。。。 我也不知道是怎幺回事。。。。。情況很糟, 失去方向了, 連海也不見了。。。。。。。。。 隨後五架便消失了音訊 。1960年, 一架美軍戰斗機在眾目睽睽之下, 被雲霧吞噬。 根據目擊者描述, 當天天氣晴空萬里, 五架戰機升空作例行訓練飛行。 就在距離海岸約800公尺左右的上空, 機群進入天空唯一的雲堆當中。 就在此刻怪異的事件發生了, 當機隊穿出雲層時居然只剩下四架飛機了, 基地一陣騷動, 連管制塔台上的雷達幕也找不到失蹤的那一架飛機。 當然, 派出的搜索隊也無法在海上找到任何飛機的殘骸或碎片。
當然不是經歷過神秘地區的人都會失蹤 。有許多人是經過九死一生才撿回一條性命。1966年,一名55歲的航海人唐。亨利, 經歷了一場天旋地轉的激斗。 他駕駛的船拖著另一艘空貨船。下午時分, 突然一陣嘈雜聲驚動了天際, 他發現到羅盤出現不可思意的現象, 它居然順著時針方向旋轉起來, 他形容道, 海水從四面八方涌來。 地平線已看不見了, 海水、天空、地平線全部混成一團, 根本分不清身在何處。 發電機即使在運轉但卻一絲電力也沒有。 拖著貨船的纜繩另一端消失在一片濃霧之中。 一股強大的力量拉扯著亨利的拖船。 亨利好不容易從雲霧中逃離。 那條拖繩的盡頭埋入一團濃霧之中, 而周圍的海域卻晴朗無比。 亨利奮力將那條船從霧里拉出來, 當時就好象有另一股力量在跟他搶那艘船。 亨利還注意到海面呈現牛奶色, 這正是百慕達三角洲特有的奇異現象 。

1963年4月11日,一架飛往紐約的波音707在百慕達三角海域也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 時間是下午一點半, 起飛後20分鍾左右,高度31000英呎, 副駕駛注意到飛機底下的海面發生異狀, 海水突然升起好象一朵大花椰菜, 他立刻通知正駕駛和機械師,據他們估計,上升的海水直徑約有半哩到一哩, 高度約為直徑的一半。 不久上升的水面逐漸下降。 經過再三的查證, 並沒 有其它任何不尋常的事件發生, 只有他們看到了這奇異的現像 。 前面提過百慕達三角海域有一個奇異的現象, 就是所謂的「奶水」。 不論白天或夜晚, 海面會出現神秘的白水現象,尤其是在藻海 (Sa rgasso Sea)區域。 數千年前, 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航行至此就注意到它的異常, 還留下了文字記錄。 在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時就也和它遭遇過。 他的手下注意到天邊有一巨大的火光落入海中。 就連在地球軌道上的航天員也注意到這神秘現象。 藻海是一片漂著無數海藻的海域, 寧靜的海面給人一種非常不舒適的感覺。 至於為什幺這一海域會聚集如此多的海藻則眾說紛紜。 在白天, 藻海的神秘現象讓人覺得像是灑在水中的奶水, 而在夜晚, 卻又變成恐怖的海底光條。 許多人在晚上航行至此, 發現海面以下有神秘光線晃動, 甚至呈放射狀向四方散去, 並不停地轉動著, 而導致電力設備失去動力而停擺。 幾乎所有在百慕達三角洲有恐怖經歷的人都曾見過這神秘的「白水「現象 。
1977年4月7日,中央日報轉述了一則法新社的新聞說,科學家在百慕達三角海底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作家查爾斯。 貝里斯(Charles Berlitz)是專門研究百慕達三角的作家。在一次親自採用聲納探測活動時,居然測得水深470英呎處有一巨大物體。根據聲納測量結果,該物體居然是一個高約450英呎,每邊長520英呎的巨型金字塔,比現今最大的古夫王金字塔還高。 該金字塔頂端還有疑似神殿般的建築物,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兩座金字塔居然位於同一緯度上。

B. 新時期地質工作新路初探

闕志興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廣東廣州,510080)

2004年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在廣東省地勘局黨委向省委報送的《關於地質勘查工作的思路和有關建議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地質勘查工作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地質勘查工作者不怕艱苦,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廣東地勘局的同志們,幾十年來,走遍廣東的山山水水,為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為廣東的改革開放,立下了汗馬功勞。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省地勘局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地質勘查工作在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同意你們報告所提的工作思路及建議,希望你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條地質勘查工作的新路。」張德江同志的批示,從戰略的高度和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地質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給地勘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以極大的鼓舞,為地勘隊伍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向廣東省地勘局提出了「探索地質工作新路」的命題,對推動全省地質勘查事業發展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自1999年實行屬地化改革至2002年11月,廣東省地勘局1.4萬多人的隊伍,經歷了2年多沒有領導班子的「特殊時期」。2002年12月組建新領導班子後,廣東省地勘局迅速以明確的工作思路和良好的工作業績,獲得了省委書記的高度贊揚;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2005年2~3月間,廣東省省長和國土資源部部長先後對廣東地勘局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其中,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對地勘局《關於二〇〇四年工作情況和二〇〇五年工作設想的報告》作出批示:「2004年,省地勘局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地質災害防治、農業地質、城市地質和資源型地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意你們2005年工作設想。一要圍繞中心,做好服務工作;二要繼續打造『廣東地勘』品牌,提高效益;三要深化改革,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探索地質勘查工作新路。」國土資源部要求總結廣東省地勘局的經驗,上報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參閱。可以說,廣東省地勘局在探索地質工作新路上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本文結合對廣東省地勘局改革發展的思路和具體實踐的分析思考,就「地質工作新路」提出初步看法。

一、關於當前地質工作的形勢和指導思想

新一屆中央領導對地質工作十分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指出:「資源短缺矛盾日益尖銳,耕地總量和人均佔有量不斷減少,部分重要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石油、鐵礦石等進口量和對外依存度迅速提高。這些問題,事關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我們必須重視,認真加以解決。」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關於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我們面臨並將長期面對的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其中主要的是「資源能源緊缺壓力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從去年年底至今,國務院正在組織起草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據了解,溫家寶總理對起草工作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地質勘查工作管理體制改革已經進行六七年了,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起草一個指導性文件是必要的。文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並與改革和建設對地質工作的需要相結合。」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地質工作的重視和關懷。

地質工作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先行和基礎,服務於經濟建設的諸多領域,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面臨的資源瓶頸約束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現實和今後經濟社會發展都將證明,地質勘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要迅速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能力,必須通過加強地質工作,發揮地質隊伍在地質找礦中的主力軍作用,建立中央和地方的投入機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鎮出現的道路變形、工程成本增加、各種地質災害不斷發生以及一些地方出現的嚴重缺水、各種地方病等,都與地質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地質工作也是產業發展和城鄉建設的重要條件,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

但當前地質工作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認識不到位,特別是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普遍存在著「地質工作是找礦」的片面認識,對地質工作的內容、服務領域以及地質隊伍可以干什麼缺乏了解;一方面經濟建設中需要大量的地質工作服務,而另一方面地質隊伍又「無用武之地」。因此,對地質勘查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行性、基礎性地位的認識,對地質工作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這一特殊作用的認識仍有待提高。二是管理體制不順,國家和地方兩級地質工作管理體制不銜接,多數省份沒有把地質勘查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部分省級公益性精幹隊伍的建設體制不順、管理不到位,把從事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隊伍截然分開,並認為是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勘事業的發展。三是地勘隊伍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普遍存在隊伍龐大,離退休人員比例大,離退休費用負擔沉重,財政撥款不足,職工住房、基本建設欠賬較多,工作基礎薄弱,設備陳舊等問題。四是政策法規不配套,屬地化改革後,國務院雖然先後出台了[1999]37號文和[2003]76號文,但各省對扶持地勘隊伍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絕大部分沒發文、不配套、少落實;在礦業權經營等方面地方政府與地勘單位爭利,礦產資源管理法律法規與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五是地學基礎研究被削弱,人才流失嚴重。

因此,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的要求,結合地質工作的現狀,為使地質工作更好地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改革、建設的需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地質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務院領導關於地質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國務院的有關文件精神,加強地質找礦,拓展服務領域,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努力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地質工作體制,積極推進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充分發揮地質工作的先行性、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提高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二、關於地質工作的管理模式

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地勘隊伍實行屬地化改革後出現的新趨勢、新情況,地質工作的管理要體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相適應,與屬地化後地方各級政府(主要是省、市人民政府)的管理相適應。這種管理模式的轉變,主要內容應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理順地質工作管理體制。地質工作有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各級政府應主要加強對地質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主要是加強對地質勘查行業的綜合管理和宏觀指導,組織編制地質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安排;各有關部門要支持配合做好地質工作。根據政府機構改革「政事分開」的原則,地勘單位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能是領導發展事業和管理隊伍,組織開展地質工作發展規劃計劃的調研和編制,組織、實施地方地勘工作重大項目,管理隊伍和協助行業技術管理,監管地勘單位國有資產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國家和地方兩級加強地質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地勘單位在地質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

二是把建立地方地質工作體系提到議事日程。國辦發[1999]37號文確定地勘隊伍實行屬地化改革的同時,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保留一支技術素質較高、精乾的地質勘查隊伍,以滿足國家及區域經濟發展對地質勘查工作的需要」。這是建立地方地質工作體系的客觀必然。構建地方地質工作體系,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地方地質工作的目標和任務、與國家地質工作的分工、兩級地質工作的事權界定、計劃體制與投入體制、地方地質工作隊伍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等等。加強對地方地質工作體系建設的研究和實踐探索,特別是當前爭取把地質勘查工作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是體現地勘隊伍是否真正實現了屬地化的重要標志。

三、關於深化地勘隊伍體制改革

深化地勘隊伍體制改革,是確保地質工作得到加強、地勘事業得以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地質工作的體制保障。根據國辦發[1999]37號文要求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保留一支技術素質較高、精乾的地質勘查隊伍」有關精神,國土資源部下發的《國土資源部關於推進地質勘查隊伍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01]56號)指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勘查隊伍在深化改革中,要依據地質勘查任務的需要,合理確定地質勘查隊伍的規模,並通過組建地調院,建立以承擔國家和地方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任務為主的骨幹隊伍。」《關於印發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意見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13號)指出:「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由國家和地方公益性調查隊伍兩部分組成。」這是實行地勘隊伍改革的政策依據,也是加強地質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要根據國家對事業單位按功能和職能分類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對各類地勘單位實行分別定位、分類指導、分步實施。

廣東省地勘局對深化地勘隊伍改革提出了「四個定位」的方案。據廣東省地勘局2004年5月向廣東省編辦提交的《關於報送〈廣東省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查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方案(建議稿)〉的函》,「四個定位」是:①建設好一支精乾的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其主要任務是承擔起國家和地方下達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戰略性礦產(如鈾礦等)勘查任務,應定位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②各地勘單位的野外隊,既要承擔國家和地方下達的公益性地質工作任務,又要鼓勵其面向市場開拓商業性地質工作,既要帶領在職人員發展事業,又要做好對占職工總人數一半以上的離退休職工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建議定位為准公益性事業單位,實行差額補貼,內部實行企業化管理,並實行動態管理,今後具備條件的實行企業化;③對已具備條件的工程勘察施工單位、多種經營服務單位可轉制改企,由地方政府按照國辦發[1999]37號、[2001]2號和[2003]76號文的精神落實各項政策並繼續給予一定時期的地勘經費扶持;④省地勘局機關,要與政府機構改革相銜接,以「政事分開」為原則,定位為行政執行類(管理類),仍依照公務員進行管理。這「四個定位」中,前3個都是講地勘單位的改革定位,體現出深化地勘單位改革中的分別定位、分類指導,是實事求是的,得到了省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以及國土資源部領導的肯定。

四、關於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及經營管理

新時期地質工作從資源保障為主轉向資源、環境保障並重的多目標、多功能的地質工作,這是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管理,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則是地質工作的特殊性和當前地質工作隊伍的現狀以及加快發展的內在需要。

樹立起「大地質」的觀念,努力拓展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要糾正傳統認為地質工作就是找礦的片面認識,真正樹立起地質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意識。從廣東省地勘局近幾年的工作實踐看,在局的領導、統一組織和協調下,各地勘單位圍繞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找准切入點,選好突破口,向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和地質災害評估和勘查治理、為山區服務的資源型地質等領域拓展,初步實現了從單純資源保障型向資源與環境保障並重型轉變,並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社會的認同。實踐證明,當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更加需要地質工作的服務,地質工作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是新時期地質工作拓展服務領域的契機。地質隊伍要在組織承擔好國土資源大調查國家項目的基礎上,把工作從傳統的礦產資源勘查轉變到資源勘查與環境地質並重上來,有重點地主動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目前,重點應該抓好為解決礦產資源瓶頸的資源型地質工作,同時,拓展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地質災害防治等,實現「有為有位」。

努力開拓並經營商業性地質工作,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地質勘查隊伍經過近50年的發展,改革開放後更把產業延伸到工程勘查與施工、礦業開發、珠寶經營等,直接參與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點工程項目的地質勘探、工程地質施工,因而逐步掌握了成熟的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處於經濟發達地區的地質隊,工程勘察、施工已經成為一些地勘單位的經濟支柱,形成了知名品牌。一些地勘單位在珠寶經營上也創造了知名品牌。因此,應該發揮地勘隊伍在商業地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地勘隊伍在技術、人才、品牌以及礦業權經營等方面的優勢,擴大經營規模,實行制度創新,加強管理創新,有機整合力量,全力打造「地勘(礦)」品牌,加快地勘(礦)經濟發展。

五、關於地質工作的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確保地質工作持續發展的關鍵。由於近年地勘隊伍體制改革搖擺不定,地質工作事實上出現了滑坡,由此造成了地質工作基礎研究被削弱,大量地質專業人才外流。為使地質勘查工作更好地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在地質人才隊伍的建設上,一要建設一支技術素質較高、裝備精良、人員精乾的公益性地質隊伍。這是國務院文件的明確規定和要求。由於地質行業的特殊性,地質找礦的區域性特點明顯,風險較大,除國家外,各省也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精乾的地質隊伍,這不僅是地質找礦的需要,更是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功能、寬領域的地質服務的需要。二要加強培養和引進人才工作,建設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隊伍。在地質勘查工作管理體制改革中,要創造條件,採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等多種方式,留住人才。同時,為適應隊伍企業化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要根據各地實際出台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尤其是一些地質行業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和項目管理、經營管理人才。要解決人才不願進、進不來的問題,創造一個引得進、留得住、使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支為地勘隊伍改革發展所需、所用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作者簡介

闕志興,廣東省地質勘查局辦公室副主任。

C. 地質環境管理

一、地質災害防治

「十五」期間,認真貫徹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辦函 〔2005〕37號)和《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快速處置程序》(國土資廳發 〔2005〕 88 號),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要求,加大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力度,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一)地質災害發生概況

「十五」期間,全區發生地質災害 457 起,其中,滑坡 345起,占發生災害總數的75.5%;泥石流76 起,占發生災害總數的16.6%。因災死亡54人,其中,滑坡造成45人死亡,占因災死亡總數的83.3%;泥石流造成5 人死亡,占因災死亡總數的9.3%。災害造成經濟損失1.53億元,其中,滑坡經濟損失1.11億元,占因災造成經濟損失的72.57%;泥石流經濟損失3991.54 萬元,佔26.04%。見表5-1及圖5-1。

「十五」期間,地質災害危害最大的地區為伊犁州直屬,該地區發生災害365 起,占發生災害總數的79.9%;因災死亡47 人,占因災死亡總數的87.0%;經濟損失1.11 億元,占因災造成經濟損失的72.3%。見表5-2。

(二)地質災害防治部署、巡查檢查和應急調查工作

針對新疆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點,每年年初採用發出通知或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到提前部署,並及時編制自治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轉各地執行,指導全區各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汛前和汛期災情險情巡查,建立和完善了群測群防網路,密切關注當地氣象變化,加強對災害點及隱患點的監測預報工作,提高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十五」期間,共組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巡查檢查工作組15個、應急調查工作組19 個,總計出動135 人次,歷時141 天,行程4.98萬千米,提交檢查工作報告12份、應急調查報告6份。同時,將巡查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當地政府,提高了當地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針對發現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和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積極開展應急調查,協助當地政府開展救災工作,並對下一步需重點防治的區段提出了防災減災的具體工作建議,發揮了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主動為政府服務的作用。

表5-1「十五」期間自治區地質災害發生情況一覽表

圖5-1「十五」期間自治區地質災害造成損失情況圖

表5-2「十五」期間各地區發生地質災害一覽表

(三)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和勘查工作

通過認真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有效治理極具危害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一步遏制和改善全區因人為和自然因素而導致的不斷惡化的地質環境狀況。

「十五」期間,累計投入資金650 萬元,先後開展了新源縣等33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伊犁地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與處置,額敏縣喇嘛昭煤礦區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專項勘查及新源縣、鞏留縣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地質災害調查(附表16)。這些基礎工作的開展,普及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推動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體系的建立,提高了地質災害的預警能力,避免了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明顯提高了全區防災減災水平。

(四)加強部門合作,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情況

為推動防災減災社會化進程,與自治區交通廳、建設廳、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旅遊局、自治區防洪辦等部門合作,成立聯合檢查工作組,明確了部門間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各自的主要職責,對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有力地推動了人口集中居住區、交通沿線、旅遊風景名勝區、重點建設項目區和大河流域等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通過與自治區氣象局合作,確定了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方案、程序等,經過2003年的試運行,於2004年4月5日起正式開展自治區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2004~2005 年汛期共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362條。

「十五」期間,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38 起,避免了4400 餘人的可能傷亡和近4200萬元的可能經濟損失。其中:2002 年,伊犁州成功預報滑坡、泥石流災害96起,避免了3800餘人的可能傷亡和近2764萬元的可能經濟損失。

(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資質管理

「十五」期間,嚴格了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審批、備案工作制度,保證了我區建設項目用地及時審批和建設項目的用地安全。2001~2005 年完成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評審備案132份,其中,評審81份、備案51份。

為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國土資源部第29 號、第30號、第31號令,保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質量,加強了各類資質的資質管理。截至2005年底,全區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單位4 家,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級資質單位4家、施工甲級資質單位1家、監理甲級資質單位1家。見表5-3。

表5-3 新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治理、施工、監理甲級資質單位一覽表

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一)礦山企業重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情況

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要求,自2002年9月起,要求新建、改建、擴建礦山在辦理采礦許可證時必須提交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對防治礦山開發所造成的環境地質問題和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隱患進行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截至2005年底,共有423家礦山企業按要求編制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該制度實施以來,礦山企業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意識逐步增強,新建礦山的采礦權人均能按要求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並按方案要求積極採取相關防治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逐年加大礦山環境的治理力度,在礦區植樹造林,不但綠化了工作區,而且美化了生活環境。伊寧阿希金礦近年來投資100多萬元用於礦山污水和尾礦處理設施建設;富蘊縣喀拉通克銅鎳礦累計投資112萬元在廢棄的礦區植樹,綠化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

(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十五」期間,國家利用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安排自治區10 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累計資金2070 萬元(附表17)。通過礦山環境治理項目的實施,消除了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使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被壓覆礦產資源得以有效利用,保證了礦山正常生產,並增加了可使用土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為規范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管理,與自治區財政廳聯合下發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成立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管理領導小組,對國家出資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實行招投標方式確定承擔單位,並聘請區內外水利、災害防治等方面的專家對項目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三)礦山地質環境基礎調查工作

2004~2005年,為查清全區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實施了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項目,項目經費130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基本摸清了全疆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查明了存在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及其潛在危害。為合理開發礦產資源,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礦山環境治理、礦山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實施礦山地質環境監督提供了基礎資料和決策支持。

(四)編制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情況

按《關於開展省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5〕 119號文)和《省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指南》要求,結合自治區實際情況,開展了《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的編制工作。

三、地質遺跡保護

(一)地質公園申報

為了加大新疆地質遺跡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工作力度,2003 年以來,重點抓了奇台硅化木—恐龍、喀納斯和可可托海三處地質遺跡調查和國家地質公園申報的前期勘察工作。國土資源部先後批准了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

(二)地質遺跡保護

(1)針對區內硅化木被偷盜、破壞嚴重的問題,2004 年,自治區公安廳、交通廳、技術監督局、工商局、林業局、國土資源廳組成聯合調查組,對鄯善縣、哈密市、奇台縣及烏魯木齊市硅化木產地和銷售市場開展了保護硅化木的專項調研活動,並形成了調研報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據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自治區保護硅化木工作辦公室。

(2)為了查清全區地質遺跡資源家底,2004 年,開展了新疆旅遊地質遺跡資源調查,調查旅遊地質遺跡點167處,其中世界級12處,國家級50處,省級69處,縣級36 處,並初步建立了新疆旅遊地質遺跡資源分類規劃,為提升自治區旅遊地質遺跡資源品牌和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資料。

(3)2003~2004 年,國家利用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安排了可可托海偉晶岩礦床地質遺跡保護、布爾津縣喀納斯國家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累計資金350萬元,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使十分珍貴的地質遺跡資源得到保護,並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地質遺跡資源,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標准不斷提高,建立了完善的保護、監測和運行機制。

四、地質環境監測及調查

(一)地質環境監測

截至2005 年底,全區有烏魯木齊、吐魯番、昌吉—石河子、奎屯—烏蘇、庫爾勒、伊犁和喀什7個地質環境監測站。其中,烏魯木齊和吐魯番地質環境監測站直屬新疆地質環境監測院管理;昌吉—石河子、奎屯—烏蘇、庫爾勒和喀什地質環境監測站分別隸屬於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隊、第七地質隊、第三地質隊管理。

截至2005年底,新疆地下水動態監測網路經過優化、調整,共有各類地下水監測點568個,其中水位監測點402個,水質監測點155個,流量監測點11 個,控制性監測路線245 千米,控制監測面積1.31萬平方千米。「十五」期間,共完成地下水水位監測1.88萬次數,水質監測742 組,水量監測534 組,提交水情通報30份,水情預報45 份,年報30 份,提交5 年階段性地下水動態監測報告7份。

(二)實現地質環境工作成果數字化

「十五」期間,完成了1∶20萬水文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建設114個標准圖幅和1∶5萬重點城市及經濟開發區水工環地質綜合空間資料庫建設4個標准圖幅,為地質環境管理積累了豐富的數字化資料,形成了一批准確、可快速提供的可視化成果。

(三)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項目

2003年,啟動了「中國-荷蘭國際合作的烏魯木齊河流域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設」項目,此項目屬中國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設總項目下設北京、濟南、烏魯木齊3 個示範區子項目之一。其在基礎數據數字化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烏魯木齊地下水模型和地下水信息系統,將為烏魯木齊市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四)開展了自治區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工作

2001~2004年,開展了全區1∶50 萬環境地質調查工作,概略查明了新疆地質環境條件,重點調查了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初步查明了自然環境遇到和誘發的各種主要地質災害、特殊不良地質環境條件和環境地質問題的發育特徵、分布規律及形成原因,做出現狀和發展趨勢預測,提出防治或適應對策建議。

五、礦泉水資源管理

1998年完成的《新疆飲用天然礦泉水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經濟技術評價》,首次對全區的礦泉水資源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研究,為礦泉水資源的勘查、開發規劃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截至2005年底,全區經勘查評審鑒定的礦泉水水源地49 處。其中,經國家級技術鑒定的5 處,批准C+B級允許開采量為2523 萬立方米/年;待勘查的礦泉水水源地15處,估算資源量為330萬立方米/年。自1992年塔什庫爾干縣先伯巴礦泉水投產以來,1996 年新疆礦泉水生產達到了高峰時期,建廠43 家,年產量2 萬多噸,產值4000多萬元。由於生產規模小,市場競爭能力差,生產企業經營困難,目前基本上已無礦泉水生產企業,礦泉水勘查開發目前處於低谷狀態。

六、地熱資源管理

截至2005年底,通過初步調查,區內有地熱溫泉(井)露頭84處,主要集中分布於阿爾泰山南坡、天山西段及西昆侖北坡廣大地區,其他地區僅有零星分布。按溫度劃分:溫水(25℃≤t<40℃)22處,溫熱水28 處(40℃≤t<60℃),熱水(60℃≤t<91℃),中溫地熱資源(91℃≤t<150℃)2 處,高溫地熱資源(t≥150℃)1處。除烏魯木齊市水磨溝溫泉、博樂塔斯海地區、塔什庫爾干縣城、溫泉縣開展過地熱勘查外,地熱資源的研究程度很低,仍處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完成的區域性熱礦水調查的水平,其地熱資源儲量不清。在地熱資源利用上也只限於初級開發,建有11處療養院或醫院,主要用於洗浴和簡單的醫療。

D.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工程跟地質學這兩個專業有什麼區別!

地質學(地質學類):
地質學不是我們平常想像中得那麼枯燥,每天只是和泥土打交道;也不是一定要成為地質隊或探險家中的一員,生活在與世隔絕,荒涼無比的戈壁灘上。慢慢地,你會發現地球上有很多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奧妙與神奇。

一聽到地質,大家第一反應肯定就是研究泥土和岩石,其實我們要學的可不僅僅是這些,我們需要對地球的礦物和岩石、地層和古生物、地質結構和地質作用這三方面進行了解和學習。

在野外實習中,我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大自然,全班同學在一起盡情享受野外環境的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地考察對相關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們還見識到了不同種類的岩石、地層、化石,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地質圖、羅盤、GPS導航儀等地質器材去完成研究和測量,多次實地考察後,我們還學會了地質填圖這個專業技能。

主要課程:
礦物和岩石類課程:主要針對地球中含有的礦物元素以及在底層中以何種形式出現等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包括結晶學、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等課程。

地層和古生物類課程:主要研究地球上生物的進化歷史以及底層分布的特點。我們主要學習了古生物地史學和礦床學。

地質結構和地質作用類課程:以實際應用為主,主要學習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學。

畢業去向:
地質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不僅可在高等院校從事地質科學的教學工作,也可以向國家資源能源勘探、開發與環保、城市建設、城市交通、港口、水利水電建設、國防和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等機構從事研究工作。

擁有地質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西北大學、同濟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吉林大學。

地質工程(地質類):
地質工程是一門運用地質學的知識並結合工程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生產中產生的地質問題以及工程問題的專業。它包括地質學和工程學兩方面的學習。雖然其中地質學課程主要起著服務工程的作用,但是這些地質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卻是不可或缺的,它們貫穿了整個地質工程專業學習的過程。

地球上頻繁發生的地質災害所產生的經濟及人員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地質工程專業中學習的知識可以有效地減少這些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地質工程專業的人員可以勘察地震所帶來的次生災害的潛在性,隨後評價其安全性,最後提出解決的方案以保障災後人員的安全。

每個暑假,本專業的小夥伴們都會被送進大山,去領悟和欣賞大地母親的雄偉壯麗。我們每人一把地質錘,一個羅盤,一個放大鏡,再頂一頂草帽,帶上水和干糧,在漫山的荊棘路上堅定前行,這一路我們都在不停地學習,記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最終我們能夠做到准確識別地質分層和礦物,辨別地質構造,分清地質災害的類型。

主要課程:
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結構設計原理等。

專業課:基礎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土質土力學、岩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岩土工程勘察等。

計算機類課程:程序設計基礎與VisualC++、工程制圖及計算機繪圖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會到建設部門從事與工程地質相關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科技開發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擁有地質工程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長安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西安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同濟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科技大學。

相同點:
地質學和地質工程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地質學基礎的相關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地質學理論知識,對岩石、礦物、地質構造等方面有一定認識。

不同點:
地質學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堅實的地質學基本理論、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重在對地質科學的理論研究。地質工程則要求畢業生能夠在學習了地質學知識的基礎上,具備從事資源地質勘查、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地質災害防治的能力。

E. 工程地質學的發展簡史

工程地質學孕育、萌芽於地質學的發展和人類工程活動經驗的積累中。17世紀以前,許多內國家成功地建成了容至今仍享有盛名的偉大建築物,但人們在建築實踐中對地質環境的考慮,完全依賴於建築者個人的感性認識。17世紀以後,由於產業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出現並逐漸積累了關於地質環境對建築物影響的文獻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世界開始了大規模建設時期。1929年,奧地利的K·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質學》。
1937年蘇聯的Ф·П·薩瓦連斯基的《工程地質學》一書問世。50年代以來,在世界工程建設發展中,工程地質學逐漸吸收了土力學、岩石力學和計算數學中的某些理論和方法,更加完善和發展了本身的內容和體系。在中國,工程地質學的發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谷德振在岩體穩定性問題中提出的結構控制論以及劉國昌在區域工程地質方面,都對工程地質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F. 幫忙找找資料!急!!!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3%A2%B9%FA%D7%DA%BD%CC%D4%CB%B6%AF&format=

G. 求科學家資料!急!急!急!6點之前要!!

焦耳(J.P.Joule,1818.12—1889.10)——英國曼徹斯特一位釀酒世家的兒子,業余科學家。致力於熱功當量的精確測定達40年之久,他用實驗證明「功」和「熱量」之間有確定的關系,為熱力學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的建立確定了牢固的實驗基礎。
安培(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 法國物理學家,電動力學的創始人。少年時期主要跟隨父親學習技藝,沒 有受過正規系統的教育。安培自幼聰慧過人,對事務有敏銳的觀察力。他興趣廣泛,愛好多方面的科學知識。1799年安培開始系統研究數學,1805年定居巴黎,擔任法蘭西學院的物理教授,1814年參加了法國科學會,1818年擔任巴黎大學總督學,1827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還是柏林科學院和斯德哥爾摩科學院院士。
安培是近代物理學史上功績顯赫的科學家。特別在電磁學方面的貢獻尤為卓著。從1814年參加科學會開始,在以後的二十多年中,他發現了一系列的重要定律、定理,推動了電磁學的迅速發展。1827年他首先推導出了電動力學的基本公式,建立了電動力學的基本理論,成為電動力學的創始人。
安培善於深入研究他所發現的各種規律,並且善於應用數學進行定量分析。1822年在科學學會上,他正式公布了他發現的安培環路定理。在電動力學中,這是一個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安培的研究工作結束了磁是一種特殊物質的觀點,使電磁學開始走上了全面發展的道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電流的單位。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法拉第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1791年9月22日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因家庭貧困僅上過幾年小學,13歲時便 在一家書店裡當學徒。書店的工作使他有機會讀到許多科學書籍。在送報、裝訂等工作之餘,自學化學和電學,並動手做簡單的實驗,驗證書上的內容。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市哲學學會的學習活動,聽自然哲學講演,因而受到了自然科學的基礎教育。由於他愛好科學研究,專心致志,受到英國化學家戴維的賞識,1813年3月由戴維舉薦到皇家研究所任實驗室助手。這是法拉第一生的轉折點,從此他踏上了獻身科學研究的道路。同年10月戴維到歐洲大陸作科學考察,講學,法拉第作為他的秘書、助手隨同前往。歷時一年半,先後經過法國、瑞士、義大利、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國,結識了安培、蓋.呂薩克等著名學者。沿途法拉第協助戴維做了許多化學實驗,這大大豐富了他的科學知識,增長了實驗才幹,為他後來開展獨立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維指導下進行化學研究。1824年1月當選皇家學會會員,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實驗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學教授。1846年榮獲倫福德獎章和皇家勛章。1867年8月25日逝世。
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拉第於1821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並開始了艱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著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終於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
法拉第能夠這樣堅持10年矢志不渝地探索電磁感應現象,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他關於各種自然力的統一和轉化的思想密切相關的,他始終堅信自然界各種不同現象之間有著無限多的聯系。也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繼續研究當時已知的伏打電池的電、摩擦電、溫差電、伽伐尼電、電磁感應電等各種電的同一性,1832年他發表了〈不同來源的電的同一性〉論文,用大量實驗論證了「不管電的來源如何,它的本性都相同」的結論,從而掃除了人們在電的本性問題認識上的種種迷霧。
為了說明電的本質,法拉第進行了電流通過酸、鹼、鹽的溶液的一系列實驗,從而導致1833----1834年連續發現電解第一和第二定律,為現代電化學工業奠定了基礎,第二定律還指明了存在基本電荷,電荷具有最小單位,成為支持電的離散性質的重要結論,對於導致基本電荷e的發現以及建立物質電結構的理論具有重大意義。為了正確描述實驗事實,法拉第制定了遷移率、陰極、陽極、陰離子、陽離子、電解、電解質等許多概念、術語。
在電與磁的統一性被證實之後,法拉第決心尋找光與電磁現象的聯系。1845年他發現了原來沒有旋光性的重玻璃在強磁場作用下產生旋光性,使偏振光的偏振面發生偏轉,此即磁致光效應,成為人類第一次認識到電磁現象與光現象間的關系。1846年他發表了《關於光振動的想法〉一文,最早提出了光的電磁本質的思想。他曾設計並不畏艱苦地作過許多實驗,試圖發現重力和電的關系,尋找磁場對光源所發射光譜線的影響,尋找電對光的作用等等,由於當時實驗條件所限,雖未獲成功,但他的思想和觀點完全正確,均為後人的實驗所驗證。
法拉第是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了磁力線、電力線的概念,在電磁感應、電化學、靜電感應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了力線思想,並第一次提出場的思想,建立了電場、磁場的概念,否定了超距作用觀點。愛因斯坦曾指出,場的思想是法拉第最富有創造性的思想,是自牛頓以來最重要的發現。麥克斯韋正是繼承和發展了法拉第的場的思想,為之找到了完美的數學表示形式從而建立了電磁場理論。
法拉第對科學堅韌不拔的探索精神,為人類文明進步純朴無私的獻身精神,連同他的傑出的科學貢獻,永遠為後人敬仰。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了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伽利略是科學革命的先驅,畢生把哥白尼、開普勒開創的新世界觀加以證明和廣泛宣傳,並以自己在教會迫害下的犧牲喚起人們對日心說的公認,在人類思想解放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300多年後的1979年11月10日,羅馬教皇才公開承認對伽利略審判的不公正,1980年10月,世界主教會再一次聲明,為科學巨人伽利略沉冤昭雪。
伽利略1564年出生於義大利比薩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大家庭。他從小表現聰穎,17歲時被父親送入比薩大學學醫,但他對醫學不感興趣。由於受到一次數學演講的啟發,開始熱衷於數學和物理學的研究。1585年輟學回家。此後曾在比薩大學和帕多瓦大學任教,在此期間他在科學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由於他反對當時統治知識界的亞里士多德世界觀和物理學,同時又由於他積極宣揚違背天主教教義的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所以不斷受到教授們的排擠以及教士們和羅馬教皇的激烈反對,最後終於在1633年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強迫在寫有「我悔恨我的過失,宣傳了地球運動的邪說的「悔罪書」上簽字,並被判刑入獄(後不久改為在家監禁)。這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受到很大的摧殘。但他仍然致力於力學的研究工作。1637 年雙目失明。1642年他由於寒熱病在孤寂中離開了人世,時年78歲。(時隔347年,羅馬教皇多餘地於1980年宣布承認對伽利略的壓制是錯誤的,並為他「恢復名譽」。)
伽利略的主要傳世之作是兩本書,一本是1632年出版的《關於兩個世界體系的對話》,簡稱《對話》,主旨是宣揚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另一本是1638年出版的《關於力學和局部運動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簡稱《兩門新科學》,書中主要陳述了他在力學方面研究的成果。伽利略在科學上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伽利略自製的望遠鏡
(1)論證和宣揚了哥白尼學說,令人信服地說明了地球的公轉、自轉以及行星的繞日運動,他還用自製的望遠鏡仔細地觀測了木星的4個衛星的運動,在人們面前展示了一個太陽系的模型,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學說。
(2)論證了慣性運動,指出維持運動並不需要外力。這就否定了亞里士多德「運動必須推動」的教條。不過伽利略對慣性運動理解還沒有完全擺脫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他也認為「維護宇宙完善秩序」的慣性運動「不可能是直線運動,而只能是圓周運動」。這個錯誤理解被他的同代人笛卡爾和後人牛頓糾正了。
(3)論證了所有物體都以同一加速度下落。這個結論直接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重物比輕物下落得快的說法。兩百多年後,從這個結論萌發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4)用實驗研究了勻速運動。他通過使小球沿`斜面滾下的實驗測量驗證了他推出的公式:從靜止開始的勻加速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他還把這一結果推廣到自由落體運動,即傾角為90°的斜面上的運動。
(5)提出運動合成的概念,明確指出平拋運動是相互獨立的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和豎直方向的勻加速運動的合成,並用數學證明合成運動的軌跡是拋物線。他還根據這個概念計算出了斜拋運動在仰角45°時射程最大,而且比45°大或小同樣角度時射程相等。
(6)提出了相對性原理的思想。他生動地敘述了大船內的一些力學現象,並且指出船以任何速度勻速前進時這些現象都一樣地進行,從而無法根據它們來判斷船是否在動。這個思想後來被愛因斯坦發展為相對性原理而成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
(7)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並證明了單擺振動的周期和擺長的平方根成正比。他還解釋了共振和共鳴現象。
此外,伽利略還研究過固體材料的強度、空氣的重量、潮汐現象、太陽黑子、月亮表面的隆起與凹陷等等問題。
除了具體的研究成果外,伽利略還在研究方法上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是他首先把實驗引進物理學並賦予重要的地位,革除了以往只靠思辨下結論的惡習。他同時也很注意嚴格的推理和數學的運用,例如他用消除摩擦的極限情況來說明慣性運動,推論大石頭和小石塊綁在一起下落應具有的速度來使亞里士多德陷於自相矛盾的困境,從而否定重物比輕物下落快的結論。這樣的推理就能消除直覺的錯誤,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現象的本質,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在《物理學的進化》一書中曾評論說:「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伽利略一生和傳統的錯誤觀念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對待權威的態度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老實說,我贊成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並精心地加以研究。我只是責備那些使自己完全淪為他的奴隸的人,變得不管他講什麼都盲目地贊成,並把他的話一律當作毫不能違抗的聖旨一樣,而不深究其他任何依據」。
庫侖 (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1736 ~1806)

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年6月14 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早年就讀於美西也爾工程學校。離開學校後,進入皇家軍事工程隊當工程師。法國大革命時期,庫侖辭去一切職務,到布盧瓦致力於科學研究。法皇執政統治期間,回到巴黎成為新建的研究院成員。
1773年發表有關材料強度的論文,所提出的計算物體上應力和應變分布情況的方法沿用到現在,是結構工程的理論基礎。1777年開始研究靜電和磁力問題。當時法國科學院懸賞徵求改良航海指南針中的磁針問題。庫侖認為磁針支架在軸上,必然會帶來摩擦,提出用細頭發絲或絲線懸掛磁針。研究中發現線扭轉時的扭力和針轉過的角度成比例關系,從而可利用這種裝置測出靜電力和磁力的大小,這導致他發明扭秤。1779年對摩擦力進行分析,提出有關潤滑劑的科學理論。還設計出水下作業法,類似現代的沉箱。1785~1789年,用扭秤測量靜電力和磁力,導出著名的庫侖定律。

牛頓(Isaac Newton, 1643―1727)
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恩格斯說:「牛頓由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天文學,由於進行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 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學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的確,牛頓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作了奠基性的貢獻,堪稱科學巨匠。
牛頓出生於英國北部林肯郡的一個農民家庭。1661年考上劍橋大學特里尼蒂學校,1665年畢業,這時正趕上鼠疫,牛頓回家避疫兩年,期間幾乎考慮了他一生中所研究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他一生中的幾個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經典力學、微積分和光學。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他用一個公式將宇宙中最大天體的運動和最小粒子的運動統一起來。宇宙變得如此清晰:任何一個運動都不是無故發生,都是長長的一系列因果鏈條中的一個狀態、一個環節,是可以精確描述的。人們打破幾千年來神的意志統治世界的思想,開始相信沒有任何東西是智慧所不能確切知道的。相比於他的理論,牛頓更偉大的貢獻是使人們從此開始相信科學。
牛頓是一個遠遠超過那個時代所有人智慧的科學巨人,他對真理的探索是如此痴迷,以至於他的理論成果都是在別人的敦促下才公諸於世的,對牛頓來說創造本身就是最大的樂趣。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與鐳的發現
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譽為「鐳的母親」。她1867年11月7日誕生於俄國沙皇侵略者統治下的波蘭首都華沙。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使她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興趣。
1891年,她到巴黎繼續深造,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學業完成後,她本打算返回祖國為受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是,與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一個未來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 X射線之後,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都叫它貝克勒爾射線。
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刻研究,於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
理化學校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在攝氏6度的室溫里,她完全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過嚴格的高等化學教育,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礦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爾的幫助下,她連續幾天測定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認,用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絕不能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
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裡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可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
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聖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制這種礦物,從中提取製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於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後,礦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麼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
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裡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提煉鐳,他們辛勤地奮斗著。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
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繼鐳的發現之後,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錒等也相繼被發現。探討放射性現象的規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質成為科學界的首要研究課題。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貢獻。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倡導人。
錢學森回國前的故事
1949年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徐徐升起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所以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他這一曲折的斗爭過程,表現了錢學森那時對祖國的摯愛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 9 月中旬,錢學森辭去了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職務,辦理了回國手續。他買好了從加拿大飛往香港的飛機票,把行李也交給了搬運公司裝運。
然而,就在他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忽然收到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的通知——不準回國!移民局威脅道,如果私自離境,抓住了就要罰款,甚至要坐牢!
又過了幾天, 錢學森 被抓進了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參加過主張以武力推翻美國政府的政黨」。
錢學森交給搬運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國海關及聯邦調查局的檢查,據說從中「查出」電報密碼、武器圖紙之類。移民及歸化局要「審訊」錢學森,說錢學森是「美國共產黨員。」後來又說錢學森在美國念書時認識的幾個美國同學之中,有幾個是美國共產黨員。移民及歸化局揚言錢學森「違反美國移民法」,要把錢學森「驅逐出境」。這話說出口沒多久,又連忙改口。因為要把錢學森「驅逐出境」,這正是錢學森求之不得的! 在看守所,錢學森像罪犯似的,被監禁著。錢學森曾回憶道:「我被拘禁的15天內,體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務要隔一小時就進來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於極度緊張的狀態。」
移民及歸化局迫害錢學森引起了美國科學界的公憤。不少美國友好人士出面營救錢學森,為他找辯護律師。他們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為保金,才算把錢學森從看守所里保釋出來。
1955年 6 月,錢學森寫信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同志,請求黨和政府幫助他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周總理得知後非常重視此事,並指示有關人員在適當時機辦理此事。經過努力,1955年10月18日,錢學森一家人終於回到闊別20年的祖國。不久,他便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

H. 地質工作的部署與實施應遵循科學規律

一、地質工作要堅持調查與研究相結合

地質工作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地質工作必須堅持調查與研究相結合,調查與研究相結合是各國地質調查機構的一條基本工作原則。地質調查與研究相脫節的問題,是在我國地質工作發展的進程中,往往將地質勘查隊伍作為與工廠相同的生產單位對待和管理,在隊伍體制、管理體制上人為地將地質工作中的調查與研究分割開來,對這種源於計劃經濟體制的調查與研究分離的現象,只能在實踐中,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逐步解決。

隨著地勘隊伍體制改革的推進、地質工作的發展、地勘隊伍技術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高學歷地質技術人員比例增加,以及地質科研單位的技術人員 ( 研究員、博士) 深入到地質調查和勘查工作的實踐中去,極大地提高了地質工作的水平。

實踐表明,實現地質工作調查與研究相結合,需要在對地質工作認識的觀念上、在地質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在人員隊伍的培養和素質提高上有創新性的轉變,而這些轉變需要有一個過程。必須正確認識地質工作是科學工作,不是簡單的生產性勞動; 需要把地質科研人員 「推向」地質工作的主戰場,為他們創造條件,野外工作需要他們,同樣他們更需要到野外去工作; 要將 「一把土」、「一塊石」、「一個點」的地質科學研究轉移到踏實的野外調查研究中來。同時要加強對野外第一線技術人員的在職培養,將野外調查的具體工作納入科學研究的范疇,在實際工作中培養、提高地質技術人員的水平。依託地質調查項目培養人才,將科研院校的地質教學和科學研究納入地質調查工作中,是逐步扭轉研究與調查脫節的好途徑。

二、地質工作的部署與實施要遵循科學規律

各地區的地質條件和礦產賦存情況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定要把我們全盤工作置於已知地質規律的基礎上。馬克思說,「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因而,在部署和實施地質工作時,應該認識地質工作的性質和特點,要遵循科學規律。

地質工作部署要解決 「需要與可能」的矛盾。由於地質工作的對象是地球,地域特點決定著地質工作的區域特點,因而在部署每一種地質工作時,都需要認真研究區域地質條件及其特徵。而地域的差異、地質條件的差異是 「永恆的」,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從需要和可能出發部署地質工作。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宏觀決策上違背地質規律的部署將會給國家經濟造成重大損失。20 世紀中後期我們提出過要 「扭轉北煤南運、南磷北調」的口號。在具體工作部署中就出現了不顧區域特點、不顧地質條件的轟轟烈烈的全國性的鐵礦會戰、南方找煤、北方找磷。在具體工作實施中 「會戰」形式就體現了領導層的決心,但事與願違,成果有限,與人們的願望和實際需求差之甚遠。

這樣的事例,不但表現在區域的差異上,同時也表現在對地質條件的認識上。當國外在尋找綠岩帶金礦、卡林型金礦上有了大的突破,我們還沒有深入地研究其地質特點的時候,就比較盲目地提出在我國尋找綠岩型金礦和卡林型金礦,並在全國工作部署時做出了決策,掀起了一股熱潮,一時間全國到處都是綠岩型金礦和卡林型金礦,這在客觀上阻礙了我國特色的礦床學理論的創新。以後的實踐證明,只有按照地質科學規律,通過實踐才能有所創新。成礦系列和成礦體系理論的發展就是佐證。

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同時表現在地質工作的具體安排和操作上。地質勘查工作「以鑽探為綱」,就是不了解地質工作的特點和認識規律造成的。指揮者將地質工作完全視同為生產,將考核的指標單一地確定為鑽探工作量,不顧地質條件,不顧地質的需要、可能和施工順序,一味以完成鑽探工作量作為考核目標,在一個時期內造成極大的浪費,也挫傷了地質技術人員的積極性。而後,在工作部署中有時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忽視了地質工作探索性的特點,在礦產勘查中不敢上工作量,特別是不敢上鑽探工作量,要求 「孔孔要見礦」,「一孔定終身」。在區域地質調查中一味地要有新的 「重大發現」、「突破性進展」。在全局部署上的 「失誤」和具體工作上的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安排,同樣會給地質工作造成重大損失。

三、地質工作的部署與實施要遵循科學程序

地質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地質調查、礦產勘查、水源地勘查、工程勘察、地質環境勘查根據工作目的和工作程度都要按照一定的階段開展。這種階段的劃分是地質工作者幾代人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是經歷了困難和挫折的科學提升,以規范、規程指導各專業工作的實施。在正常情況下,地質勘查應遵循以下規律: 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粗到細,由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先典型剖面後一般剖面,由面到點和點面結合,先地質物化探後鑽探,先實驗室試驗後生產試驗等。

諸如區域地質調查一般是先完成小比例尺調查,逐步開展大比例尺調查。目前我國 1∶100 萬、1∶50 萬、1∶20 萬的區域地質調查已實現了全覆蓋,對我國的地質礦產條件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部署 1∶ 5 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對選定的地區進行詳細調查和研究。礦產勘查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和礦山生產勘探多個階段。

這種科學程序是符合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化的思維程序。在特定情況下地質工作可以超越階段部署,比如在礦產勘查中由普查直接到勘探階段,一些礦床的邊探邊采等,但這一類的工作部署也必須在有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實施,不能想當然。

不遵守地質工作程序會產生盲目性,加大地質工作的成本,更會增加地質成果的使用風險。

四、地質工作部署中要處理好基礎地質、方法技術和應用地質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受到重視,社會資金大量湧入礦產勘查,在礦產勘查、水文地質等應用地質工作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勘查技術工作方面突飛猛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礦產資源與地質資料保障。但是,就基礎地質及相應的研究工作而言,則仍然相對薄弱,無論是資金強度還是相對比例都很低,所謂的勘查投入不足,是在相對於基礎地質工作方面的資金結構性不足。基礎地質的薄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甚至與印度、韓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基礎地質工作程度顯得很低; 二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地質基礎理論方面缺乏重大成果。例如,我國 1∶5 萬地質填圖面積為 12 萬平方千米,僅為可測面積的 20%,海洋地質調查則顯得更為落後,國外發達國家及印度、韓國等已完成 1∶ 20 萬海洋地質填圖,而我國剛開始兩幅 1∶100 萬海洋地質填圖,差距之大令人憂慮。

地質工作專業結構合理、協調發展,是地質學和地質工作發展的基本問題之一。

五、地質工作的部署與實施要正確理解經濟社會效益

地質工作是具有經濟和社會屬性的工作。特別是礦產勘查工作其經濟屬性更為突出。因此地質工作要講求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是地質工作特點所決定的,是地質工作歷經幾百年的發展而仍然具有活力的原因。但是,對於其經濟社會效益的理解和認識必須基於對地質工作的理解。不理解其效益特點,就會在部署和實施地質工作時不顧科學規律,盲目追求所謂的經濟效益,或者盲目地追求所謂的科學意義。

礦產勘查工作的 「經濟形象」在近年來社會上反應最為強烈。礦業權的市場化,直到 「招拍掛」和 「經營礦業權」的發展,將礦產勘查成果變成了注重「權」的經濟社會效益,違背了礦產勘查的科學規律和對礦床的認識規律,一味追求所謂的 「經濟效益」,極大地損害了地質工作的形象,也挫傷了社會投資者對礦產勘查開發的積極性。

六、科學管理是保證地質工作質量的根本

從本質上講,地質工作是一項知識性很強的科學技術工作,技術標準是實施地質工作的技術基礎,也是保證地質工作質量的技術准則。由於地質工作學科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相關技術標准數量大,內容多而復雜。因此,任何一項地質調查和勘查工作都要按已建立的技術標准或規范實施。我國在 「大躍進」和 「文革」時期一度出現忽視和取消技術標准,簡化報告編寫,對礦產質量缺乏嚴格把關,甚至提出取消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等情況,造成的損失現在都沒有完全消除。那個時期的 1∶20 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的簡化,使得具體的區域地質調查地質信息量大幅度縮水,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數據的可靠性遭到質疑,礦產資源儲量信息出現了水分。進入改革發展的市場經濟時期以後,一個階段也曾出現過認為市場不需要嚴格的技術標準的誤區,放棄或弱化了地質工作技術標准。從地質工作規律的角度來講,基於地質工作是認識性的工作,人們由於思維方式、知識水平、信息積累程度的差異,對相同的地質現象的認識和判斷就有差異,技術規程、規范就是力圖統一工作方法、內容和技術要求,以保證地質工作的質量。

在我國,建立技術標準是地質工作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能之一 ( 國外主要是行業協會) ,是地質工作技術管理的主要依據,是保證地質工作質量的主要手段,是地質工作按照科學規律實施的保證。

七、地質隊伍素質是保證地質工作質量的關鍵

由於地質工作主要是依靠人的認識和分析完成的,因此地質工作隊伍是知識密集型的集體,是高學歷人員高度集中的隊伍,人員素質在保證地質工作質量中起著關鍵性、主導性的作用。近些年來,野外一線技術人員素質的下降必須引起重視。地質工作是實踐性、探索性很強的工作,無論在認識上還是信息獲得上都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正如孫大光部長曾經指出的,地質工作出人才大致要在40 歲左右。但是,目前浮躁的情緒也在影響著我們的技術隊伍,有些年輕的技術人員對技術標準的認識不足,造成地質工作質量的下降。

在建立高素質地質工作隊伍、提高人員素質方面,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有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地質專業大學生大量的野外實踐,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可以培養地質技術人員的地質情結和大幅度提高野外實際工作能力。在地質工作部署中可同時部署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實行 「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地質工作組織方式。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由於地質工作的萎縮,人員素質下滑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地質工作一線技術人員的素質問題最為突出,主要表現在野外觀察能力下降、忽視地質研究工作等。除專業素質外,職業道德素質也出現問題。

在現階段需要加強專業學科隊伍建設,特別是建立一支精乾的地質基礎學科( 地層、構造、岩石、古生物) 、區域地質、礦產地質 ( 分礦種) 專家隊伍,體制上要有相應的機構保證,運行上要有穩定的項目支持,管理上要防止急功近利,思想上教育科學家要耐得住寂寞,待遇上需要有所提高。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特別是信息技術深入到地質工作的各專業,滲透到地質工作的各個環節,貫穿於地質工作的全過程,因此對在職的地質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的再學習、再教育的問題也十分迫切。

八、國際合作與交流是地質工作發展的重要條件

地質學科的特點和地質工作的屬性決定了國際合作與交流是地質工作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地球是一個整體,一個地區的地質發展史是全球地質發展史中的一部分,中國的地質條件與全球的地質構造條件是不可分的,國界並沒有將地質構造單元劃分開。全球性的特提斯成礦帶一直是跨國界的巨型成礦帶,阿爾泰成礦帶則跨俄羅斯、哈薩克、中國和蒙古。在研究地球發展史時我們不能不關注距離我們很遠的澳大利亞,而研究斑岩型銅礦時,我們又不能不研究智利的銅礦帶等。這是符合地質工作規律的,世界地質工作的發展史是一部國際合作的歷史。

當前經濟全球化,更需要開展國際化合作與互動。地球的資源是全人類共同的資源,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首先是資源全球化,必須客觀面對礦產資源全球分布不均勻的特點,積極推動世界各國相互合作、互通有無,實現共同發展。這就需要從地質工作的發展規律來重新審視我國地質工作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20 世紀 50 年代,中蘇合作給我們帶來了整套的區域地質 ( 測量) 調查的工作方法、礦產資源的勘探方法和儲量體系,為新中國地質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改革開放,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開展了地質合作交流,把先進的地質理論 ( 如板塊構造、地球動力學等) 、勘查技術方法、地質工作管理經驗等,引入我國地質工作之中,促進了地質工作的發展。進入 21 世紀以來,「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戰略的實施,為我國地質工作走出國門提供了機遇。新形勢下我國地質工作的國際化任務更加繁重。

今後,在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中要充分利用我國的地質特點和對方的特長,把重點放在戰略重點領域上和急需解決的地質問題上或優先發展方向上,發展互利互惠的多邊和雙邊跨國合作與交流活動。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結合我國獨特地區的地質條件,創建或發展地質科學理論,培養一批新型地質人才,佔領國際前沿領域,提高我國地質科學的地位,使我國盡快由地質大國轉變為地質強國。

I.  時空分布及岩石學特徵

諾爾特地區花崗岩廣泛發育,花崗岩岩體自西向東,從紅山嘴至庫額爾齊斯河及至中蒙邊境一帶均有大面積出露,約佔全區總面積的二分之一。區內花崗岩主要形成於加里東晚期及華力西中晚期,另外,區內也出露少數燕山期的岩體。

2.1.1時代劃分

阿爾泰造山帶花崗岩可以劃分為四類:大橋類、阿勒泰類、北-東准噶爾類、恰庫爾特類(岳永君等,1990)。諾爾特地區花崗岩屬於阿勒泰類花崗岩。

對於阿勒泰類花崗岩形成時代有各種不同認識,王廣耀等(1983),芮行健等(1984)認為阿勒泰類花崗岩主要形成於華力西期,少量形成於加里東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也占相當比重;鄒天人等(1988)則認為花崗岩主要形成於加里東期和海西期,可能不存在印支—燕山期花崗岩。對於諾爾特地區花崗岩形成時代也有不同認識,芮行健等(1994)認為區內花崗岩主要形成於華力西期;新疆地礦局大橋幅1:20萬報告及德柳、青河幅1:20萬報告(1979)認為,諾爾特地區花崗岩主要形成於華力西期,其中又以華力西晚期為主,也有部分花崗岩形成於印支期及燕山期;新疆地礦局阿克薩拉達坂幅-諾爾特湖幅-塔勒德薩依幅1:5萬報告(1990)認為,區內花崗岩主要形成於加里東晚期及華力西中期。

本次研究在廣泛收集前人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的同位素年齡結果,認為諾爾特地區花崗岩主要形成於加里東晚期、華力西中期及華力西晚期,也有少量花崗岩形成於燕山期(表2-1)。

加里東晚期花崗岩體主要有:①塔斯比克都爾根黑雲母二長花崗岩,位於塔勒德薩依北部。岩體平面形態為不規則狀,出露面積約82.5km2,岩體與忙代恰組侵入接觸,南部以斷層為界。測有3個樣品的單顆粒鋯石Pb-Pb年齡分別為(396±12)Ma、(404±9)Ma、(412±12)Ma。②塔斯比克白雲母二長花崗岩,位於塔勒德薩依東部,塔斯比克河和博扎依都爾根河交匯處,庫爾木圖-忙代恰褶皺帶中。出露長約9km,寬為0.3~2km,出露面積約10.3km2,岩體形態為東大西小的長條狀,長軸方向與區域北西—南東向構造線方向一致,岩體北界與加里東晚期黑雲母二長花崗岩漸變過渡。岩體單顆粒鋯石Pb-Pb年齡為(440±5)Ma。③闊科亞克達熱斯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出露於諾爾特湖南東,庫熱克特大斷裂南西側。該岩體出露長約為15km,寬0.4~2.2km,出露面積約14.6km2,岩體平面形態為近北西—南東向長條形,其長軸方向與區域構造方向一致,岩體北西界侵入於前震旦系庫威群中,北東界以庫熱克特斷裂為界。岩體的單顆粒鋯石Pb-Pb年齡值為(420±5)Ma。④哈龍-巴利爾斯二長花崗岩,產出於哈龍-青河復式背斜軸部,岩體長軸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邊緣具片麻狀構造,岩體中心全岩Rb-Sr同位素等時線年齡為(401±3)Ma。⑤博扎伊都爾根黑雲母斜長花崗岩,位於塔勒德薩依中北部。出露面積約15.2km2。岩體北界與黑雲母二長花崗岩接觸,南界侵入於忙代恰組地層,侵入接觸面呈波狀彎曲,侵入界線清晰,岩體與地層接觸處,可見有岩脈穿切地層。

表2-1諾爾特地區花崗岩同位素年齡

註:①新疆地質礦產局(1990);②劉偉(1993);③本文(測試單位: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華力西中期花崗岩體主要有:①2614.5高點二長花崗岩,位於阿克薩拉達坂北西部薩木爾生德溝上游,其平面形態為近北西—南東向長方形,出露面積約7.0km2,岩體南西界部分以斷層為界,部分侵入於紅山嘴組地層中,侵入界線呈波狀。②庫爾木圖河下游二雲母花崗岩,平面為不規則狀,面積約6km2。岩體鉀長石K-Ar同位素年齡值為292Ma。另外,區內出露有由十幾個大小不等的岩體組成的華力西中期淺成岩,出露面積約121.18km2,組成岩性主要為花崗斑岩及石英斑岩,主要岩體有:闊克牙克達拉斯斜長花崗斑岩,阿克薩拉溝花崗斑岩,西諾爾特山石英斑岩,東岔河花崗斑岩。阿克薩拉溝花崗斑岩位於阿克薩拉達坂北部阿克薩拉溝上游2872.7高點附近,平面形態為不規則半圓狀,出露面積約7.5km2,岩體單顆粒鋯石Pb-Pb年齡值為(329±13)Ma。西諾爾特山石英斑岩位於諾爾特湖北部、西諾爾特山及庫熱克特喬克斯附近,平面形態為近南北走向不規則狀,長軸方向與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岩體出露面積約43.0km2,岩體西部與紅山嘴組呈斷層接觸,東部局部侵入於紅山嘴組地層,局部與忙代恰組呈斷層接觸,南北界均為斷裂。岩體與地層之間侵入界線清楚,侵入界線呈波狀、齒狀,侵入界線附近褐鐵礦化強烈。

華力西晚期花崗岩體主要有海爾特斑狀黑雲母花崗岩、滅日特克含斑二雲母花崗岩、都年達臘斯黑雲母花崗岩、阿爾沙特白雲母花崗岩、曲格河細粒花崗岩和庫木阿拉散二雲母花崗岩等。其中以海爾特斑狀黑雲母花崗岩為主,位於研究區東部,自喀依爾特河上游沿中蒙邊界分布,侵入於紅山嘴組地層中,出露面積約30km2,岩體黑雲母K-Ar同位素年齡值為224Ma。

對於區內是否存在燕山期岩體,則有不同的意見。根據已有資料,區內燕山期花崗岩主要分布於庫額爾齊斯河一帶,主要岩體為加勒格孜阿嘎希河中粗粒斑狀二雲母花崗岩,新疆地礦局對該岩體作過年齡測試,取中粒二雲母花崗岩樣品一個,年齡值為138Ma(K-Ar法),取斑狀二雲母花崗岩樣品一個,年齡值為180Ma(K-Ar法)。

在此基礎上,本次研究做了進一步的工作,取斑狀黑雲母花崗岩樣品一個,採用K-Ar稀釋法測定了年齡,年齡值為(103±1.0)Ma,採用的岩石樣品經鏡下鑒定基本無蝕變現象,鉀長石、斜長石均較干凈,石英略有波狀消光。因此認為年齡測定結果基本可靠。另外,該岩體南部順層侵入於下石炭統紅山嘴組中,部分系斷層接觸,亦侵入於華力西晚期斑狀黑雲母花崗岩中(圖2-1);北界順層或斜交侵入於下石炭統紅山嘴組中,與華力西晚期斑狀黑雲母花崗岩斷層接觸。

圖2-1加勒格孜阿嘎希岩體侵入關系示意圖

1—中粒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2—斑狀二雲母花崗岩

此外,本次研究對阿克提什坎地區小范圍出露的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體也採取了新鮮樣品進行了K-Ar稀釋法年齡測定,年齡值為(133±1.0)Ma;該岩體侵入於下石炭統紅山嘴組第2岩性段中,因此,可以認為該岩體屬於燕山期侵入岩體。

所以本區燕山期花崗岩是存在的,但是出露范圍較小,限於庫額爾齊斯河上游一帶,主要為加勒格孜阿嘎希河中粗粒斑狀二雲母花崗岩體,以及在阿克提什坎地區小范圍出露的阿克提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體。

各種地質文獻均強調了古生代岩漿活動的重要性及對成礦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是勿容置疑的,然而與此同時,對於是否存在燕山期花崗岩的認識不足並且有很大分歧。塗光熾(1986)認為,不能把中生代燕山期的活化作用局限於中國東部,在中國西部,包括新疆在內,中新生代的活化及有關岩漿活動、成礦作用不僅可能存在,而且可能是很重要的。

在新疆地區,尤其是新疆北部地區及其鄰區已經有大量的燕山期岩漿岩同位素年齡數據。在阿爾泰及其鄰區,大量的花崗岩的同位素年齡值在86~186Ma范圍內(表2-2),而在阿爾泰地區分布廣泛的偉晶岩同位素年齡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燕山期的年齡值(表2-3)。在阿爾泰東部,緊靠中蒙邊境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也有中生代花崗岩及與之有關的3個黑鎢礦石英脈型礦床(礦化)的報道(Ковапь,1983)。阿爾泰及其鄰區獲得的這些年齡值部分為K-Ar體積法的結果,由於該方法本身缺陷的限制,K-Ar法年齡對於變質岩和時代上較老的花崗岩只能給出最後一次熱事件的時間,而不能作為劃分岩漿岩時代的依據,即便如此,這些年齡數據也至少說明了在燕山期阿爾泰及其鄰區的構造熱事件存在。而在阿爾泰地區40Ar/39Ar、Rb-Sr全岩等時線、鋯石U-Pb等計時方法的年齡結果(表2-2,表2-3)則表明了中生代構造-岩漿作用的存在。

在鄰區,哈密以東的天山地區有4個岩體中的新鮮、未蝕變黑雲母,經K-Ar法年齡測定給出了早燕山期的年齡(胡靄琴,1992)。雖然還缺少Rb-Sr等時線法和鋯石U-Pb法的驗證,但是燕山期的岩漿活動不應排除。胡靄琴等(1982,1986)在東天山哈密至星星峽一帶,採用K-Ar法、Rb-Sr法及U-Pb法獲得了160~196Ma的燕山期岩漿岩年齡。楊學昌等(1980)在天山托木爾峰地區對岩漿岩進行研究中,劃分了4期岩漿活動,第一期,350Ma±10Ma;第二期,285Ma±10Ma;第三期,250Ma±10Ma;第四期200Ma±10Ma。其中第四期岩漿活動的岩體中,阿依敦格爾岩體侵入於下石炭統地層中,用K-Ar法測定微斜長石,年齡值是219.6Ma,用U-Th-Pb法測定榍石,年齡值為184Ma;3900營地南岩體,K-Ar年齡為207Ma;馬提合爾岩體,用U-Pb法測定榍石的年齡值為218Ma。

表2-2阿爾泰及鄰區花崗岩同位素年齡

由此可見,在新疆北部地區及至阿爾泰地區,燕山期的岩漿活動是存在的。

2.1.2空間分布

區內花崗岩主要受紅山嘴斷裂控制,花崗岩體沿紅山嘴斷裂及其次級斷裂分布。加里東晚期花崗岩主要分布於研究區中部,庫爾木圖-忙代恰及巴利爾斯-喀依爾提一帶,另外,在研究區西部西岔河—阿阻拜一帶也有分布,岩體展布方向為北西—南東向。華力西中期花崗岩主要分布於研究區西北部庫爾木圖—諾爾特山—托格爾托別一帶,另外,在金格—庫馬蘇一帶也有出露,岩體展布方向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華力西晚期花崗岩主要分布於庫馬蘇、庫額爾齊斯河上游及中蒙邊境一帶。燕山期花崗岩出露范圍小,分布於庫額爾齊斯河上游附近,主要為加勒格孜阿嘎希河岩體,另外,在阿克提什坎附近出露有阿提什岩體(圖1-1)。

表2-3阿爾泰地區花崗偉晶岩同位素年齡

2.1.3岩石學特徵

諾爾特地區加里東晚期花崗岩主要岩性為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白雲母二長花崗岩、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及黑雲母斜長花崗岩。以塔斯比克都爾根花崗岩體為例,該岩體岩相變化不明顯,岩性主要為黑雲母斜長花崗岩,岩石新鮮面為灰白色,風化面為灰—灰褐色,中粒、中—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斑雜狀構造。岩石中礦物粒度一般在1.5~4mm之間,個別大於5mm,副礦物粒度一般為0.1~0.25mm。岩石中主要礦物為:斜長石(50%~60%),為中—更長石(An=30左右),半自形—自形,寬板狀、柱狀、板柱狀,具環帶構造及聚片雙晶,其雙晶紋細密,近於平行消光,次生變化有少量綠簾石、絹雲母;石英(25%~30%),他形粒狀,不規則狀充填在其他礦物間,有波狀消光;鉀長石(10%左右),呈他形粒狀分布在其他礦物間,主要為微斜長石;黑雲母(10%左右),呈片狀,內含較多的磷灰石、鋯石等礦物包裹體。花崗岩中普遍出現的副礦物有:鋯石、磷灰石、綠簾石、磁鐵礦、鈦鐵礦、褐鐵礦、黃鐵礦等。這些副礦物在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及白雲母二長花崗岩中的含量及種類均不相同,在同一岩體不同部位其含量及種類也不相同,但總的來說相差不大。加里東晚期花崗岩中普遍存在鋯石,顏色主要為無色、淺黃色,透明至半透明,金剛光澤,貝殼狀斷口,顆粒直徑在0.05~0.5mm,在白雲母二長花崗岩及黑雲母花崗岩中鋯石晶形以簡單為主,在黑雲母二長花崗岩中鋯石晶形較復雜。

華力西中期花崗岩岩性以二長花崗岩、花崗斑岩為主。華力西中期深成岩以2614.5高點花崗岩體為例,該岩體岩性為二長花崗岩,新鮮面為淺灰—淺灰白色,風化面呈暗灰—灰色,細—中粒、中—粗粒及不等粒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30%~35%),板條狀,不同程度的絹雲母化;鉀長石(30%~35%),他形不規則狀,主要為條紋長石;石英(25%~30%),他形粒狀或不規則狀,常構成團粒狀分布於長石之間;黑雲母(5%左右),部分綠泥石化,副礦物磷灰石、鋯石、磁鐵礦等分布其中。華力西中期淺成岩以闊克牙克達拉斯斜長花崗斑岩為例,岩體岩性為斜長花崗斑岩,新鮮面呈灰—灰綠色,斑狀結構,基質為顯微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含量50%~55%,主要為:石英(12%~17%),熔蝕港灣狀、次圓狀;斜長石(35%左右),板條狀、粒狀,常見聚片雙晶,為中—更長石(An=30左右);黑雲母約佔3%。基質主要由粒狀石英和半自形粒狀的斜長石及黑雲母、絹雲母組成,含量45%~50%,長石有不同程度的高嶺石化和絹雲母化。深成岩中普遍出現的副礦物有磁鐵礦、鈦鐵礦、磷灰石及鋯石;淺成岩中普遍出現的副礦物為:磁鐵礦、鈦鐵礦、鋯石及綠簾石,其次有黃鐵礦及磷灰石。從副礦物含量及所出現的種類來看,華力西中期深成岩及淺成岩具有較明顯的區別,而且在不同岩體不同部位副礦物含量及種類亦有較大的區別。華力西中期花崗岩中鋯石及磷灰石的出現率均較高。鋯石主要為無色、淺黃色,另外,可見有淺棕色、淺紫色等,透明至半透明,金剛光澤,個別具貝殼狀斷口,粒徑主要在0.05~0.3mm之間,大者可達0.7mm。磷灰石為無色、淺灰色、淡乳白色,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六方晶系,柱狀、短柱狀、圓粒狀及碎屑狀,粒徑0.05~0.3mm,少數顆粒內見黑色礦物包體。

華力西晚期花崗岩以黑雲母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二雲母花崗岩為主。以庫木阿拉散花崗岩體為例,岩體組成岩性主要為二雲母花崗岩,灰白色,中細粒結構,塊狀構造,具典型的中粒花崗結構。岩石主要成分為:鉀長石(41%),主要為微斜長石;石英(30%),具蠕石英結構;斜長石(20%)為中—更長石(An=30左右),具縫合線、凈邊結構,見微斜長石交代斜長石;黑雲母(4%),白雲母(5%),半自形片狀,穿插交代黑雲母。副礦物主要有鋯石、磷灰石等。

燕山期岩體以加勒格孜阿嘎希河岩體為例,組成岩體的岩性較單一,粒度較均勻,岩性主要為中粗粒斑狀二雲母花崗岩。岩石主要成分為:石英(35%),有波狀消光及文象結構;鉀長石(20%),主要為微斜長石,略有高嶺石化;斜長石(30%),為更長石(An=27),零星絹雲母化和高嶺土化,有的具環帶結構;雲母(15%左右)。石英、長石、雲母顆粒均較大。副礦物主要有磁鐵礦、褐鐵礦、鋯石、磷灰石等。

表2-4阿爾泰地區部分花崗岩平均化學成分wB/%

資料來源:本文(測試單位: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和新疆地質礦產局(1979,1990)。

表2-5諾爾特地區部分花崗岩稀土元素含量

測試單位: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表2-6諾爾特地區部分花崗岩微量元素含量wB/10-6

資料來源:本文(測試單位: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和新疆地質礦產局(1979,1990)。

J. 科海泛舟

1。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熱愛科學,文化崇真求是的科學態度;
2。引導和幫助學生深入,全面地了解科學意識的人文關懷,追求科學;

3。學生對科學和技術信息傳達給他人的口頭溝通和書面形式純喜劇,科學論文寫作技巧。

四項活動建議

1。 「科海泛舟事件,但在」劃船「不要忘了」釣魚「的語言,應努力進行科學思維和科學的態度,科學的精神和語言,母語意識,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的活動,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結合起來;

2。本次活動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力上的挑戰,引導學生加強科學的情感態度體驗,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在同一時間的努力,激發學生的廣泛的科學和技術知識,熱衷於新技術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語言質量;

3,本次活動分為四個內容4?8個學習小組(也被稱為聯合工作組)的基礎上,各組選出一個代表類的統一報告,充分顯示研究組的活動。

5活動評價

1。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階段的研究組相互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和團隊領導成員;學生在全班交流,分層評價。顯示階段評價教師和學生選出的代表進行評價。
2。使用的評價的細分的方式,收集的數據訪問,口語交際,寫作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學生的語言質量的基本力量,以幫助學生學習,取長補短,著力加強

3。,兩者都涉及的過程也關注結果評價的積極態度的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的活動,行為,特別是情感態度的變化和提高的能力(自我縱向比較);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的評價學生收集信息,口頭溝通,寫作的實際水平(橫向比較的學生)。

信息

散文科學的腳步(趙雪,趙) BR />
形式的科普不限於文字,不限於文學文本。科學知識,特別是由於運營商的一個新的動態載體,無論郵政的速度,數量科學和喜劇的重要性不,如果它並沒有集中流行的科學散文,文藝演出。該文章的優勢在科學,是簡單的,簡單的和快,隨後2重要的素質需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然而,散文科學仍科學和科普短文體的雜文是一門科學,但科學小品徵文和詩歌,戲劇,小說,散文草圖的優勢善於抽象思維和藝術的形象思維與邏輯兼容,熔敘事,議論,抒情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一爐,舒捲自如,更容易在兩個領域的科學和文學之間的游弋。總結,科學和文學相結合的「小品」的文學功能,間諜科學和科學的質量上的趣味性,兩人發現科學與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的聯系。

的科學喜劇短片,因為它的空間,只能捕捉到宇宙的塵埃,在海洋中的一滴水,了解系統樹的葉子,或科學的網路生活的12小結節,但作者有真正的知識,真實的情感,他可以大中見小,小中大了。

在我們國家的科學小品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南朝酈道元,北宋蘇軾沈括,徐銘,王學圻,以及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有單獨的章節科學小品足夠的傑作科學小品,但我們在這里說,「小品」,特別是現代科學和喜劇,它除了適用於現代文學的概念,體現了現代科學和現代生活理念的概念。在這個意義上說,在促進科學和民主,二次為本,西學為使用「,而不是在我國新文化運動之前和之後的。唯一確定的,只要我們可以找到的第一個科學草圖,李四光,竺可楨,家祖鄒韜奮,張,劉拷儒於小人物。然後真正的科學科學草圖,沒有名字的「科學小品」的雜文。科學草圖概念的形成,需要等到這些文章。 1934年9月20日,是科學的草圖陣亡將士紀念日的歷史。 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國家危機,民族危亡的秋天,對中國的文學深刻的大討論有關的小插曲往哪裡去。尖叫,陳望道對第一個問題的論文,他編輯的半月刊「白」,通過周建人,賈租丈,積極劉谷熏四個建築小品,散文「科學」欄目公布。隨著科學的一個分支(這也是科普創作的一個分支)的散文作品,從一個名字。因此,「科學小品」的標題下,團結一批作家,造就了一批作家。

1934年「名稱中的」科學草圖出生在吶喊,散文科學發軔的一個里程碑。此後,在1983年,「文革」文化的沉默後,18日晚的活動共同舉辦的科學散文隨筆,第二個里程碑。從那時起,科學編輯,中國晚報記者協會在1986年和1994年的第二屆第三論科學聯合徵文,每個申請人的陳述還10000。的影響是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第三次聯合短文理解科學草圖條件的組成是我們的機會。如今,絕大多數的作家,生活在科研,教學,生產第一線的科學和技術人員。他們熟悉自己的問題,自己的觀察,積累,靈感,了解,探索,發現本義文章,他們寫的東西,他是「科學驚訝」滾進這片相結合的科學與社會的需求與文獻報道的領海。因此,在任何時間的新興的,已成為球隊的一個重要特徵。

編譯並藉此機會,簡要回顧了科學小品的特點和課程的讀者和科學小品沒有意義的。科學和它的歷史散文,雖然是客觀存在的,其自身的客觀規律和標准,法律和標准,但只在中間的獨立探索的多樣性和創造性的自由中間,和一個百家爭鳴抗衡。獨立探索,科學精神必須的。

(科學文學最大的部門,科學,散文量,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最好的科學老師 - 自然

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化學家福井謙寫道:中國青年信中說:

我希望年輕誰知道我的人走過的道路知識,尊重自然的方式。自然對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老師,也是無比的敬畏客觀存在的問題。

福井健一剛懂事,經常蹲在院子里,眼睛睜著和沒有名字的雜草恍惚地盯著。他有時連根拔起的雜草,綠葉,讓他仔細看上了一個半天。小他追逐蝴蝶的蝴蝶飛舞的季節,不能幫助,但跑進附近的山區。山上的景色太美了!大自然的傑作和小謙百看不厭,並探索自然的奧秘遐想。每一個新的發現將使興奮了好幾天,小健一和令人難忘的。

福井健一喜歡的學校,然後再採集植物標本。他的第二故鄉,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樹葉,擺放整齊,看上去很長一段時間。在別人看來,他總是面臨一堆乾草,干樹葉發呆,似乎有點傻,但他卻得到了很多的樂趣。

主要升級他的收藏品,礦物質,植物和昆蟲。忘記,直到晚年,他帶回一個在大阪帝冢山沿樹礦,同樣的,如礦物的表弟告訴他,沼鐵礦,沉到湖泊或沼澤的里木頭的古代鐵。讓這個小謙興奮:上帝,這片山在古代,原來是湖底!我個人覺得!

後福井健一收集蝴蝶標本的愛好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他的名氣到美國講學,並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機場附近的樹林去尋找一個美麗的鳳蝶錯過了航班,另一次游覽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以捕捉蝴蝶和磨損,不設置備用時間一段時間好好欣賞著名的大峽谷的景色。

,父母健一福井: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特權,所以他們鼓勵孩子在外面玩。父親也經常去郊區釣魚的孩子在他的空餘時間,和給他們魚和漁業有關的知識。福井健一中學,在外面租房的家庭每年夏天在海邊度假,在那裡釣魚和游泳。

福井健一說,在談論他是如何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上:

我長大了什麼樣的命運普通家庭的一門科學,它的本質是積累了豐富的個人經驗使我後來選擇了從事科學研究的道路。自然不僅是指導我,我的化學王國的化學原理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老師。我的理論是公認的,並榮幸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談到這件事,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是創建一個可以與我的童年時代的自然和自由的家庭環境。

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生理學家吉爾曼出生於法國東部地區豐富的葡萄酒布爾安提戈涅。這里風景優美,田園風光。兒童吉爾曼經常騎著自行車到郊外去采蘑菇。蘑菇,其實是大自然的美麗風光,芬芳的味道和令人愉快的感覺吸引了他。只要投資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各種色彩繽紛,充滿異國情調的花和葉,將成為他收集的對象,並製作成標本匯集成厚厚的標本保持。閱讀和欣賞這些標本要保持的是他的愛好。

小吉爾曼的事物和現象的性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動物,星星,雲和雨,雪,讓他的神秘巨大的,充滿了好奇。只有一件事 - 閃電,他的恐怖。一次,他騎自行車在雨中旅遊,雷跌倒就在身邊,他撞倒,扔了兩米。從這一點上,他聽到雷聲嚇壞了。但是,這並不削弱小吉爾曼對大自然的嚮往。當他獨自一人在荒無人煙的曠野跋涉,往往認為自己是一個勇敢的探險家的事情在性質上各種各樣的科學知識,嘗試訪問。童年的經歷吉爾曼的野心,最終選擇了從事科研,道路和重要的研究探索神秘的性質和阿諛奉承的科學家。

198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化學家切赫在四年級時的老師最喜歡的地質。小切赫看到,許多地質科普讀物,但是,他更喜歡到野外去,到大自然,用自己的雙手找到,發現自己的眼睛。但他住在愛荷華城周圍既沒有海,也沒有山。要收集岩石樣本,以了解地球的構造的切赫,只有得到一些正在進行開挖土方施工現場去。他在建築地盤工作,收集岩石樣本,其中有一個少數化石的海洋動物,這讓他興奮:今天的大平原海洋500萬年前,古時代的大壩建設原和那些誰的動物消失通過化石呈現在自己的眼前,這是發現自己的手。

12歲,小切赫跟隨爺爺去著名的大峽谷的火車旅行。當他來到腳下雄偉的落基山脈,非常,非常高興:「這是一個真正的山,他收集了大量的岩石樣品,更能夠給爺爺可以不用擔心超重行李列車部分石下降。」這不是在愛荷華州珍貴的岩石樣本啊!「石切赫也捨不得離開,所以,他背後的祖父石塞進一個小旅行袋攜帶和背部,讓爺爺拿。重旅行袋,但只是賣心愛的岩石樣本帶回家裡,然後沉小切赫不覺得累。的孫子喜悅,興奮也感染了爺爺,爺爺的第二年,切赫再次來到科羅拉多。

對大自然的熱愛,引導切赫選擇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的職業。用自己的雙手尋找,發現用自己的眼睛「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信條,並取得了顯著的新的科學發現。

像這樣的例子大自然愛好者的嚮往,探索科學的奧秘,並最終走上了科研之路,星羅棋布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學老師。今天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一直被包圍了鋼鐵,水泥,很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自然,這實在是一種悲哀。

3。獲獎的科學家和科普圖書

1989年獲得的諾貝爾化學獎,加拿大分子生物學家奧爾特曼在回應我們的要求給中國青年信說:
/>當我12歲那年,一直是一個塞里格海茨原子筆記寫了一本書。這本書簡要概述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結構,它讓我著迷。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周期表的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科學預見的周期表中的元素,當人們還不知道。所有這一切都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可以肯定地說,這本書喚起了我的業余愛好的原子物理。

例如,由於影響的科普圖書,並走上科研的道路上,有很多。像榮獲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美國醫學的的病毒學家Gaidaseke和198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生物化學家克盧格的青年,因為美國細菌學家克魯伊夫荷蘭寫的科普讀物,閱讀「微生物獵人經過,從這個愛好生物學。

在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內分泌學家吉爾曼小時候最喜歡的書是197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環游世界80天。 「地心說」兩萬聯盟在「海上旅行和冒險的書籍。小吉爾曼喜歡這些書,百讀不厭。這本書不僅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動人故事,並有豐富的知識的地理,氣候,生物,海關。更令人驚訝的是,儒勒·凡爾納殘疾,生活幾乎沒有遠足,但「坐晝夜八萬里」,寫一個旅行和冒險的故事,令人驚訝的是,在「足跡」遍及了5大洲的世界的山,河流,沙漠,沼澤,海洋??和島嶼。小說的主人公大多有一個科學的頭腦,每當困難和危險,可以永遠依靠的科學知識奇跡般地走出樹林里。而許多技術發明的潛艇描繪在小說中,年底凡爾納在19世紀沒有出來,但憑借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想像力和科學的先見之明,在今天看來是相當准確的描述。他的小說吉爾曼看到大自然的神奇,科學和技術的力量,科學家們阿諛奉承,這促使吉爾曼最終選擇了科學家的職業生涯。

19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化學家赫希的巴奇孩子喜歡到奶奶家玩,因為奶奶有一個叫「科普雜志,「國家地理」雜志上。這個著名的雜志社主辦,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1888年,是一個廣泛的國際影響力。雖然它被稱為「國家地理」,但該雜志的內容不限於美國,不限地域,有許多世界各地的動物,植物,文化,歷史和自然的科學,高科技和,配有大量美麗的照片和插圖,每一個問題的小赫希巴奇巨大的利益。在年齡11日,他出版了一本新雜志是有關天文學的一個特殊版本。北極星,獵戶座,仙女座,大熊星座半人馬座......一個遙遠而神秘的星球,很快就掌握了心臟赫希的小巴奇。看到小孫子這么喜歡這個問題,我的祖母給的禮物赫希巴奇。小赫希巴奇總這本雜志與你,只要你有一起來看看。一旦他帶來了它上學,我不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突然的雜志也未找到焦急的小赫希巴奇摸不著頭腦了,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學生沖上去幫助他找,終於找到了一個小赫希巴奇是高興像什麼。今天,經過50多年,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他的研究中,其中一個陣列科學工作的書架上,還可以發現本文中黃色雜志,這是這個「國家地理」雜志赫希巴奇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並且他的道路,走上了科學的啟蒙老師。
>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贏家,日本化學家福井健一少年時代是國家地理雜志的忠實讀者,他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1973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福井健一華盛頓,特意走訪了國家地理雜志的編輯部,當它的發行量已經達到了每個時期的1000以上10000。福井健一也非常喜歡昆蟲「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書。故事這本書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並在法國南部沿線的自然風光和風情洋溢著泥土芬芳的書面描述。小他一初中的第一年,愛不釋手,看到這本書後,反復閱讀。健一年度翻譯和出版,這本書分為20,往往只是閱讀的熱切期待下一張專輯。這本書將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的福井健一到,他的昆蟲和自然的熱愛仍然是一個終生的。

許多諾貝爾獎得主或科普創作的愛好者。雖然在研究,如榮獲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萊德曼,大量的科普文章和書籍的作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都柏林,愛爾蘭,奧地利物理學家薛羝嗯鍔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他經常舉辦學術和科普講座,各高等院校,生命科學系列講座特別受到觀眾的歡迎。 1944年,薛定鍔講課組織成一個不到100頁的小冊子,「什麼是企業的生命 - 活細胞的物理概念。這本書中,他預測說,生命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突破,生命科學的研究深度,從表面生活和細胞水平的現象,並深入到分子水平。他還提出了引進的理論和方法,物理學,生命科學的研究。這本書產生了廣泛影響,在大多的年輕人被吸引到生命科學的學習和研究,其中包括生命遺傳物質 - 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聯合授予1962年的盧里亞,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沃森,克里克和威爾金斯贏得了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生理學和醫學獎,發現的作用的噬菌體在細胞增殖過程中完成世界第一分子伯格重組水平,建立現代基因工程技術被授予了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化學,獲得了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催化功能的發現核糖核酸(RNA)細胞奧特曼等。因此,這本書被稱為「生物學家革命性的機會」。

另外,在1977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雅洛夫人,榮獲了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艾梁,在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物理布洛姆卑爾根青年已經被受到了深刻的影響的書居里夫人的女兒夏娃居里居里夫人傳書,這本書寫的英國生理學家劉易斯日常生活的生理伴隨著190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甫洛夫的生活,和他開始了他的生理道路的探路者。
/> 4。屢獲殊榮的科學家和課外科技活動

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醫學病毒學家Gaidasaike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贏家,一個分子生物學家在美國的保羅·伯格,參觀紐約自然史博物館是在小學,激發了生命科學的興趣。198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濟,美國物理學家,197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化學家李普斯科姆在同一年,巧合的是跟隨他們的父母驅車數百公里,專程參觀芝加哥科學博物館時年10歲的菲濟和13歲的李普斯科姆此行。有一種嚮往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樹立獻身科學事業的決心。在198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卡爾應邀參加了一封信給中國青年說:
a>
我對科學的迷戀可能開始的時間參觀科學博物館,那我是約七,八歲的時候,我的媽媽帶我去的。博物館坐落在一座大廈,新「紐約每日新聞」,在此建。我還記得,博物館的展品和觀察的機械,電氣特性機會的人操作。

其他著名科學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課外科技活動是最贏得了愛情的年紀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培養動手能力范圍廣泛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實驗所產生的大腦發明,奠定了基礎。他們未來的成功。只有我們知道有很多人在課外化學實驗在十幾歲的爆炸事件屢獲殊榮的科學家,如:榮獲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英國生物生理學家,1972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庫珀溪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神經生理學家胡貝爾,199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化學系,瑞士物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等。爆炸案的兇手。

1997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邀請中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楚自傳為我們寫的關於他青少年時期的經驗,他說:

(青少年)我已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用於家電生產沒有明確的目的。散落在地毯上,在我的房間里,擺放著數百個金屬「梁」和一個小螺母,螺釘,其中的是,我還沒有完成的半成品。我的興趣......在稍大時延伸到化學個游戲。我有一個朋友,我的自製火箭彈和火葯做部分的成本的實驗從父母給了我在學校吃午餐。有一年夏天,我的愛好,轉移到缺少發現我的鄰居的土壤pH值和土壤養分。

組織課外科技活動,培育年輕人在科學和技術的興趣和動手,精神和身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的方案,名為索菲亞沃爾沃榮獲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伯格重要的一個老師介紹,這個老師其實是一個生物興趣小組課外輔導員。我們還看到:菲濟,198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天文觀測活動的積極參與者,197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在11歲的美國化學家李普斯科姆的贏家聽取了大學教授舉辦了一系列刺激公眾的科普講座,科學的好奇心。

1981年獲得的諾貝爾化學獎,日本化學家福井健一四年級的小學時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學校建築,淡路島的海濱活動。的臨海學舍是數百個固定設施舉辦的冬季和夏季青年活動和建設的海濱,山之一,他們都是統一由日本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廳(相當於中國的州立委員會總辦事處的管理)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000小學和中學的學生參加野營,自然觀察,植物和動物標本的採集和生產活動的。臨海福井他的第一類兒童學舍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以觀察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福井健一。五年級,六年級,他參加,分別,在歌曲縣箕島,ACP舉行臨海學校的建設,隨著這些活動的影響,福井健一的生活。他說,中國在信中向讀者:

我希望年輕的人都知道,我走科學的道路,是一個崇尚自然的方式。自然對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老師,也是無比的敬畏客觀存在的問題。

福井健一說:「如果你問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我渴望學習和創造是什麼呢?可以肯定的是,與自然的接觸。正是這種接觸,培養了我的科學直覺。該...自然不僅是指導我,我的化學王國的化學原理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老師。

美國病毒學家特明15歲那年參加在緬因州傑克遜癌症研究中心夏令營為中學生舉辦的。營主題,生物學,簡單,形象逼真,生動的語言從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和學者給孩子們生活的奧秘和癌症研究的意義。陣營也讓孩子們自己解剖的兔子,並參加一些從來沒有見過在高中的實驗。該營地的靈感泰明在生物學和癌症研究的興趣,他參加在連續三年傑克遜實驗室的夏令營。泰明選定的生物高校專業。畢業後,他進入研究生院之前,使用在夏天的傑克遜實驗室,講座和輔導孩子們的夏令營。他希望當科學家,讓更多的孩子學習和研究生物學的道路上。在的泰明輔導學生,一個17歲的男孩從紐約,巴爾的摩,他也很喜歡的夏令營體驗生物學。後來,巴爾的摩泰明也出席了大學,成為著名的病毒學家的Dulbecco的研究生和泰明。教師和學生三合??作研究發現的病毒致癌機制,共同獲得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上面的例子充分說明了對科學工作的重要性不應該被低估的全民科學素質的培養,為培養一流的科學技術人才,科學的工作也發揮了作用。情況下,特別是在中國目前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一會兒,不能改變根本的是,我們的科學工作者更顯著的肩膀上的責任。科普場館,還採取在學校的科技教育功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