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地質災害監測
① 西安高校成功預警甘肅黃土滑坡,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一、故事梗概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全球各地處理各類突發的自然災害都有著較為不錯的應急預警跟急緊處理能力。近日,長安大學研究團隊第三次利用北鬥技術成功預警一起突發性黃土滑坡事件當地群眾及時避險未造成人員傷亡 ,成功的預警了一次可怕的自然災害,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損失,不得不說真是好樣的,為這個陝西高校點贊。
② 彭建兵獲獎的介紹
《西安地裂縫成因與減災關鍵技術》,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獲獎者有彭建兵、張勤、黃強兵、王慶良、門玉明、孫黨生、趙超英、李新生、王瑋、孫淵 《典型黃土地質災害成因機理與防治技術》,2015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一,獲獎人員有彭建兵、戴福初、門玉明、趙法鎖、範文、王治軍、王啟耀、庄建琦、李喜安、黃強兵、成玉祥 。
③ 長安大學運用北斗科技預警黃土滑坡,哪一刻讓你真正意識到科技的強大
“甘肅黑方台黨川5號滑坡區域附近,北斗監測點HF09三維方向累計位移達1457.05mm,變形速率72.93mm/d……”近日,長安大學張勤教授和黃觀文教授研究團隊第三次利用北鬥技術成功預警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黨川村黑方台突發性黃土滑坡。由於預警及時,此次滑坡未造成人員傷亡。
該團隊長期紮根西部,緊跟國家北斗應用需求,立足於災害監測預警領域,研發的基於雲平台的低成本高精度北斗/GNSS監測系統已成功預警了三起黃土滑坡。
該系統從硬體端低成本北斗接收機的設計,到服務端高精度北斗定位解算及預警平台的搭建均由該團隊研發,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成熟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該監測預警系統是長安大學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基於空天地技術的滑坡識別與智能監測預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川藏鐵路重大災害識別與預測”、國家973項目“黃土重大災害及災害鏈的發生、演化機制與防控理論”等國家重大項目的系列研究成果。
④ 張勤的主要從事工作
主要從事測繪工程、大地測量理論與方法、空間定位技術理論,地殼變形與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現代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研究生、本科生主講過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原理與應用、控制網測量平差、現代數據處理理論、動態大地測量、空間技術導論、專業外語等課程。
自90年代末起,主要研究測量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非線性數據處理理論,地殼形變監測理論,GPS定位理論與應用,特別是GPS定位中的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先後主持或參加了:國家測繪局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地殼運動連續形變場有限元模擬與地殼應力場反演研究」、國家測繪局「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青藏高原現今地殼運動的監測及其動力學機制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非線性隨機模型的估計理論並用於全球信息系統」等多項科研項目,通過研究提出了GPS坐標轉換基準兼容性准則;GPS網強度的應變分析與設計方案;GPS滑坡監測基準設計基本原則;GPS高程轉換中高程異常誤差影響規律計算模型;基於地殼運動均衡理論的地殼連續形變場模擬與分析模型;以及非線性同倫最小二乘法等,較好地解決了GPS坐標轉換,現代測繪技術中非線性數據處理理論與應用,地殼運動形變場與地球動力學間的聯系等一系列理論與應用問題。
⑤ 新華聯科技獎
2014年,評選出13位第三屆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獲得者,其中楊經綏、趙一鳴、楊振宇、董樹文4人獲得傑出成就獎,獎金每人10萬元;王登紅、姚建新、張勤、張兆吉、章程、肖克炎、張永雙、楊永亮、郝梓國9人獲得突出貢獻獎,每人獎金5萬元。
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新華聯集團和院領導為第三屆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傑出成就獎獲獎者頒獎
1.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傑出成就獎
楊經綏: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青藏高原和造山帶的岩石學和大地構造學研究。在青藏高原的地體邊界、蛇綠岩、活動陸緣板塊體制、地幔岩、周緣造山帶隆升和建立青藏高原地體構造格架以及中國超高壓變質帶等方面取得一些創新性研究成果,並有諸多重要發現:建立和釐定中國西部柴北緣和東秦嶺兩條超高壓變質帶,提出沿中央造山帶存在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和兩期超高壓變質事件的重要認識;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薩地體中新發現二疊紀高壓/超高壓榴輝岩帶,改變了青藏高原地體格架認識,提出古特提斯洋盆深俯沖的新認識;在西藏、俄羅斯烏拉爾和緬甸等地發現金剛石等深部礦物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金剛石產出類型,將其命名為蛇綠岩型金剛石。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於2011年當選美國地質學會會士和美國礦物學會會士。
楊經綏在俄羅斯極地烏拉爾蛇綠岩和鉻鐵礦區開展野外調查
趙一鳴: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研究,是我國鐵礦床和矽卡岩礦床學科帶頭人。通過對十餘個典型鐵礦床解剖研究,並和程裕淇先生等多次合作對中國鐵礦床進行全面深入的總結研究,把我國鐵礦研究提高到國際水平。對我國數十個矽卡岩礦床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首次在湖北大冶鐵礦內接觸帶發現廣泛的鈉交代現象,提出鈉交代現象是矽卡岩鐵礦床的重要找礦標志;發現了岩漿期鎂矽卡岩;首創錳質矽卡岩和鹼質矽卡岩兩類新的交代建造;在我國首次發現了鋁透輝石、含水槍晶石、鎂鐵礦、錳熱臭石等十餘種罕見的交代礦物。主編出版Fe、Cu、Pb-Zn等單礦種資源圖八幅。近年來,在內蒙古正藍旗主持發現、勘查和研究了一個新類型大型銳鈦礦礦床。有關成果獲5項地礦部科技成果和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優秀圖書獎。曾獲「全國地礦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趙一鳴(右)在內蒙古正藍旗磨石山銳鈦礦礦床勘探現場
楊振宇在俄羅斯Norilsk考察西伯利亞二疊紀大火成岩省
楊振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大地構造與古地磁學研究,主持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前期(973預)科研項目等。對亞洲東部和東南亞三大地塊(中國華北、華南地塊、印度支那地塊)的構造遷移、碰撞和拼合過程,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及擠壓過程中印支地塊早第三紀向東南方向滑移等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從寒武系—奧陶系界線及部分奧陶紀磁性地層學研究,對華北和華南地塊的起源及與岡瓦納大陸的關系進行研究;從下侏羅統磁性地層研究,分析古地磁場倒轉頻率的周期性變化和地核/下地幔的耦合作用等,獲得大量科研成果,產生了重要影響。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國外核心期刊論文68篇。曾獲中國地質學會首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
董樹文: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德國艾爾福特科學院院士,美國地質學會榮譽會士。時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博導,院科技委副主任、學術委副主任;兼任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執委、執行局司庫;國際IGCP科學執行局委員、中國IGCP全委會秘書長、《地球學報》主編等。揭示了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深部控礦規律,指導了深部找礦並取得重大突破;系統提出晚侏羅紀板塊匯聚觀點,重新詮釋「燕山運動」概念;將構造地質與地球物理密切結合,探測造山帶深部結構,揭示深部過程;發起並主持深部探測計劃,開啟我國入地計劃;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在國際上為中國贏得榮譽和地位。共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71篇,出版專著4部。先後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獎、安徽省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等。
董樹文在祁連山野外
2.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獎——突出貢獻獎
王登紅: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第一批人選。主要從事礦產地質工作。較為系統地釐定了中國的礦床成礦系列,與課題組同志一起在國內率先系統研究並建立了「中國成礦體系」。出版《地幔柱及其成礦作用》等專著10部,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00多篇。先後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等。
王登紅在雲南會澤鉛鋅礦考察
姚建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研究,在牙形石生物相及地層對比、青藏與華南高精度定量地層對比、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地質事件與生物大規模更替關系、二疊紀—三疊紀不同相區地層對比、三疊紀地層建階以及造山帶地層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曾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姚建新在西昆侖考察
張勤研發新型全自動氣體發生原子熒光光譜儀
張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分析儀器研發、標准物質研製、地球化學樣品分析測試方法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工作。研製了勘查地球化學樣品中76種元素的配套分析方案及分析質量監控系統,為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等大項目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成果被全國多家地質實驗室推廣採用。發表論文90餘篇,參加制定國家標准1項,行業標准2項,獲實用新型專利6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
張兆吉: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對華北平原地下水系統、地下水形成和演化、土地與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演化、地下水污染特徵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均取得了新進展,部分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成果被評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和中國地質學會十大科技進展,得到同行專家的認同,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和河北省科技技術二等獎各1項。
張兆吉在雅安震區現場勘查
章程: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岩溶碳循環與全球變化、岩溶地球化學和岩溶作用對比研究等,提出岩溶作用是一種參與短時間尺度碳循環的特殊地質作用;論證了植被恢復(石漠化治理)可顯著改善表層岩溶動力系統條件,為可干預岩溶碳匯潛力估算奠定科學基礎;證實岩溶區地表河流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是岩溶碳匯的重要組成。獲多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和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
章程考察西班牙南部岩溶
肖克炎: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礦產資源定量預測及勘查評價研究。發展了成礦系列綜合信息礦產預測方法體系,有效指導西藏甲瑪、東天山彩霞山找礦突破;研製了礦產預測評價方法指南和技術要求,指導完成了全國25種礦產潛力預測評價;開發了國內領先礦產預測評價系統,成為礦產預測科技人員和學生標准軟體工具。獲多項國家和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及新世紀千百萬人才工程等獎項和榮譽。
肖克炎考察新疆庫姆塔格鉬礦
張永雙: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工程地質與地質災害研究。結合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重大工程規劃和建設,提出了區域構造尺度的地殼穩定性與工程尺度的工程地質穩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思路;提出的工程判別指標得到推廣應用。近年來,探索了內外動力耦合作用成災機理,對高烈度山區防災減災理論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曾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並榮獲「全國抗震救災模範」等榮譽稱號。
張永雙在龍門山地區野外考察
楊永亮: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海洋同位素地球化學和環境地球化學研究。首次在國內開展中國近海海洋環境中二A英類、多溴聯苯醚和多氯萘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態地球化學研究以及東亞季風區宇宙射線成因核素7Be和10Be地球化學示蹤方法研究,提出末次冰期時黑潮仍流經沖繩海槽的10Be同位素證據以及東亞季風區近地表大氣氣溶膠中7Be濃度年平均值的緯度分布呈現正態分布模式,且在我國中緯度地區達到極大值的觀點。
楊永亮在四川巴郎山高海拔地區採集水樣品
郝梓國: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地質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管理工作,所辦刊物《地質學報》中英文版先後榮獲國家期刊獎、建國60年有影響力的科技期刊等榮譽稱號20餘項;開創性地建成了《中國地學期刊門戶網站》,帶動了我國一批單學科網站的建設,為推動我國地學科技期刊國際化、精品化、網路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先後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聞出版總署第五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建國60年有影響的期刊人和新聞出版行業第二批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
郝梓國在阿斯哈圖石林考察
⑥ 考研 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怎麼樣,災害防治方面各個老師中哪些老師比較好,對學生比較好
長大地測學院屬於實干類的,比較能賺錢,張惠霞029-82339008,這個是地測考研的辦公室咨詢電話
⑦ 貴州建工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貴州建工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原貴州建工監理咨詢公司)成立於1994年6月,是我省最早的監理企業。1994年加入中國建設監理協會,是中國監理協會中貴州省唯一的理事單位。1996年經建設部審定為甲級資質,是我省最早的甲級監理單位。1999年12月在貴州的監理企業中首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並榮獲全國"先進工程建設監理單位"的稱號,2004年9月順利完成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改版認證。2007年3月完成企業改制工作,現為有限責任公司,主營業務: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建設監理(甲級)、市政公用工程(甲級)、工程招標代理、工程造價咨詢、工程項目管理。
法定代表人:張勤
成立時間:1994-06-23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2000000001645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瑞金中路69號綜幢1單元4層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