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生活污水去向
㈠ 知乎 在中國地質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已經畢業兩年了。我畢業後這兩年學校變化挺大,但這些變化都是外在的,學校的實質還是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
體驗在此: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到底是什麼關系,有什麼歷史沿革,我不想解釋和研究。但是這種雙校區平行發展的情況,極大的損害了地大的知名度和權威性。冠名相同但實質不同,我們地大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給外人解釋起來就非常的吃力。在別人看來,北京和武漢應該有主次之分,好壞之分。親眼所見,很多求職的畢業生實在是不想應付北京和武漢校區有什麼區別的相關問題,乾脆在學校的後面把括弧去掉了,省去了回答HR提問時的不少麻煩。地大想提高知名度和公信力,這個雙校區的問題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掣肘。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在哪的中字頭大學,是一個缺乏品牌建設能力的大學,損害了所有地大學生的無形資產。
2.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學校是沒有圖書館的。北區閱覽室那麼丁點小,根本滿足不了全校同學的自習需求。我們這一屆到大四寢室才有空調,可想而知每年冬天夏天去閱覽室佔座位的情況是多麼的恐怖,6點以後去排隊,就很難說有沒有位置了吧。我覺得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一個211大學,在一整屆學生的就讀期間,沒有讓學生用上哪怕一次圖書館。這是一個笑話,是恥辱,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不遺餘力的去黑學校的原因所在。一個用四年時間建不好圖書館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缺乏對學生最基本的關心和負責任的態度。
3.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除了辯論隊之外,是沒有參加其他任何社團活動的。而辯論,在地大也是一個在夾縫中艱難生存著的社團活動。總體而言,地大的社團是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社團的設立和活動內容,感覺就像就是從90年代沿襲和繼承下來的一批遺產。沒有與時代進步相結合,沒有與學生興趣相匹配,死氣沉沉沒有生機。而地大辯論隊,在工程學院金鋆學長的努力下,差一點就成為了學校官方常設機構,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是僅僅過了兩年,地大校辯論隊就開始每年都要為自己的歸屬問題跑斷腿。比賽自己接,費用自己出,訓練場地自己找。我也曾為地大出戰過幾場比賽,作為四辯,在自我介紹的最後是要說「代表中國地質大學向各位問好」這句話的。代表完了,比賽打完了,目送各個學校的校車把各個學校的隊伍拉回去,然後我們幾個地大的像沒爹沒娘的孩子一樣去趕公交車…當然這也沒有什麼,校車接送不是學校的義務。但是,一個不注重發展社團活動,甚至打壓社團組織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對學生豐富課餘生活的剝奪和個性的扼殺。
4.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一直在參與學院的黨建工作。由於資歷老(我是高中黨員),在黨建和學生工作中我一直處於一線位置,後來擔任兩個班的黨支部書記。首先,恕我直言,發展黨員=收獲果實。哪個同學條件成熟了,就發展成黨員。如果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沒有入黨意願,支部書記還要負有一定的責任。有這樣為一個政黨補充新鮮血液的嗎?其次,在最基層的學生黨建工作中,都很難確保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有一次在黨員大會上討論對我的處分方法時,居然要求我離開會場,不得參與討論過程,非常的令人氣憤和失望。最令人震驚的是,學生黨員居然有往蓋世太保方向發展的趨勢。清明,端午等小假期期間,學生不得私自離校,學生黨員要配合輔導員進行管理。當時輔導員的原話是:「要把所有學生圈養在學校」。特殊時期,例如12年反日本侵佔釣魚島的遊行活動中,學生黨員要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逐一查寢,掌握所有學生的動向。呵呵,大學是培養人才,而不是培養官僚。黨建是吸收有理想的青年,而不是收割成熟的水果。從一點一滴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可以清晰的透露出地大老師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做派和官僚主義作風。
最後分享一點。對一個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大學生,領導和同事們會做出這樣的評價:
1.不愧是地大出來的學生。
2.看來地大的學生相當的不錯。
你們能看出這兩種評價的差別嗎?我聽到的都是第二種。
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就業情況如何一般向什麼方向
我是北京地大的,如果你想學地質學(地質學基地班,本碩連讀的地質學)資源勘查,寶石加工或鑒定,還有地球物理,那就來吧,其他的專業一點用也沒有,也很難找工作,至於官網上那麼多數據,全是假的。
石油行業2個重要的環節,一個解釋一個處理,處理就是資源勘查和地球物理的分工,處理為後期分析做准備,需要的物理數學功底多,個人認為相當枯燥,主題學科為數學物理方程,復變函數,連續介質力學,場論等,本人就是學地球物理的,待處理人員將野外檢波所得的資料做成地質剖面圖以後,拿給學地質學的解釋人員,他們來判斷此處地層的情況,有油無油也是他們說了算,考驗判斷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還有語言能力,主題學科為礦床,結晶,構造地質學等。
地球物理出野外的情況不多,工作以後都是面對電腦,地質學以後在地質局的情況多,出野外的也多,不算枯燥。資源勘查以後去油田的機會大,實踐內容偏多,油田算是半個共產主義社會,去過都覺得好,不過可能樂不思蜀。要我重新選擇,我會選地質學,算是石油行業的核心,當然還是根據您或您孩子的自身特點來報志願,要是真的對理論數學和物理感興趣,學地球物理依然是最好的選擇。
我所知道的就這么多了,家父也是從事地球物理,也就是處理行業的,希望能幫上您。
我郵箱[email protected] 有什麼問題給我發郵件吧
㈢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工作問題
艱苦肯定艱苦,但是地大的男生,尤其是四大學院的很好找工作,工資高出其他版重點高校 需要經常權出野外,20來天不能洗澡那種 但是熬出來了就發達了啊 我個人覺得,不要因為艱苦問題退卻,做什麼工作都不容易
㈣ 請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園環境、生活、住宿情況如何
校園來比較小,來了會很快適源應的,其實小也有小的好處,分三個區,其中西區和北區是本科生校區 一條隧道把兩區相連,上課兩個區都有交錯。東區是研究生院和西區一條馬路相隔,三區非常集中
生活,西區有三個食堂,挨的很近,每個食堂的風味不同,建議換著吃。北區一個食堂,比較大,普遍反映飯菜不如西區。食堂是武漢高校最便宜的。 購物離光谷步行街灰常近,步行十分鍾左右,校園周圍也有必須的商店等等。
住宿 這個得看專業,文科 理科比如地質學等是住北區,住宿條件都是上床下桌,有四人間。八人間(三房一廳 2 3 2型) 工科類的比較辛苦了,住八人間,甚至十六人間(兩室一廳) 也有部分專業住四人間,如環境學院,資源學院,工程學院。 都沒有空調。
㈤ 中國地質大學應屆生工作去向何方
剛出校門, 真是什麼都幹不了的,別說有大學文憑。
再說了,干什麼,也不是自己能版說得算的,還要權別人認可你,肯讓你去干。
大學畢業生,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只考慮自己想干什麼,能幹什麼。不想想別人肯不肯讓你去干,肯不肯給你乾的機會。
所以大學畢業生真得先在社會上混一段時間,多琢磨一下「做人」的問題,因為如今的社會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的,資源都掌握在之前已經在社會上打拚了多年的「前輩」那裡,所以你首先要和前輩們搞好關系,得到認可,得到支持和幫助,甚至是憐憫和同情都行,你方能幹出一番成就,或者說你才能更容易成功。
這是我總結十幾年職業生涯,得來的一點心得體會,供你參考。
㈥ 中國地質大學就業怎麼樣
跟地質相關的。
什麼地質學啦,勘察技術與工程啦,等等等。
信工和地空學院的幾個專業也不錯。
還有珠寶學院。
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都離不開能源。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能源需求旺盛。我們生產生活常用的能源主要指礦物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礦物能源能夠進入生產生活,首先需要查找、評價和開采。地質工作者就是專門從事礦物資源查找、評價和開采工作的職業人群。
在我國高校中,地質類專業擔負著培養地質工作者的任務。我國的地質教育源於 19世紀末,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現在,各高校開設的有代表性的地質類專業主要有:地質學、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技術。這幾個專業分屬理學與工學專業大類,涉及了礦物資源查找、評價、開采幾個階段。
地質學專業屬理學大類,是一個基礎性的專業。地質學的學習內容都是圍繞地球展開的,比如,地球的物質組成、構造、發育歷史,會涉及地球的圈層分析、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岩石性質、礦物成分等知識。地質學專業主要是在地質理論、知識方面為從事地質工作打基礎。 礦物資源的查找不僅需要基本的地質理論知識,還必須藉助勘查方法。早期的勘查方法只能找到埋藏很淺或直接暴露在地面的石油和煤炭資源,隨著人類對能源的不斷利用,人們對勘查方法要求越來越高了。
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高校專門設立了資源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側重於礦物資源的勘查、評價與管理方面。比如,了解能源的構成成分和形成年代;了解地球和一些能源的物理化學性質,根據這些性質尋找能源;對勘查到的能源進行評價,看看有多大開采價值等。資源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雖屬於工學類專業,但是較側重理論知識的學習。 查找礦物資源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查找方法,還需要藉助工程手段,做地質設計、施工工作。地質工程就是專門培養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管理領域從事勘查、評價和管理的工程型人才的專業。這個專業首先要學習地質學知識,了解影響礦物開採的基本因素;同時還要學習能源探測開採的工程學知識,學會解決各類施工中的地質問題、施工問題。 隨著地質條件的變化和開采條件的不同,查找礦物資源工作遇到很多技術難題。對勘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勘查技術與工程就是逐步分離出來的,專門培養掌握勘查技術的地質工作者的專業。這個專業主要學習地球化學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兩大類勘查技術。
除學習必須的地質學方面的知識外,還會學習勘查工程技術課程,如鑽探工藝與設備、基礎工程施工、工程地質等,掌握基本的鑽探工藝、勘探工程施工方法等。 隨著高校擴招,地質類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加。但是人才總量仍顯不足。各高校地質類專業就業率大都在90%以上,部分院校的供求比在1:10左右。地質類專業面向艱苦行業工作的比例大,這也使得很多考生不願報考。從近幾年的分配去向看,地質院校培養的本科畢業生絕大多數進入地質科研院所和效益較好的地勘單位和石油勘查單位工作。資源勘查、地質工程這類應用類專業到石油石化煤炭行業就業較多,平均達40%以上。本科生去野外工作的比例逐年減少,普通本科的野外工作率為20%左右,重點高校為5%左右。各高校地質專業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平均達到30%以上。很多研究生畢業後,選擇留在大中城市的研究院所工作。
根據教育部2005年統計資料,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地質類專業布點共有98個,其中地質學13個、資源勘查工程26個、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28個、地質工程專業18個。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東華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桂林工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是招收地質類專業的代表院校。南京大學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最高,約為80%;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約為50%.
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學畢業後就業情況如何
中國地質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基本上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2.90%,作為在鄂設有研究生院的三所部屬高校之一,每年有15%的畢業生可免試保送研究生。
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211里算什麼水平值得報考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里算上游水平,值得報考,特別是地質專業全國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長期項目8人、青年項目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16人,楚天學子44人)。
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
㈨ 如何評價中國地質大學
作者:凡卡·茹科夫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418046/answer/1090955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到底是什麼關系,有什麼歷史沿革,我不想解釋和研究。但是這種雙校區平行發展的情況,極大的損害了地大的知名度和權威性。冠名相同但實質不同,我們地大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給外人解釋起來就非常的吃力。在別人看來,北京和武漢應該有主次之分,好壞之分。親眼所見,很多求職的畢業生實在是不想應付北京和武漢校區有什麼區別的相關問題,乾脆在學校的後面把括弧去掉了,省去了回答HR提問時的不少麻煩。地大想提高知名度和公信力,這個雙校區的問題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掣肘。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在哪的中字頭大學,是一個缺乏品牌建設能力的大學,損害了所有地大學生的無形資產。2.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學校是沒有圖書館的。北區閱覽室那麼丁點小,根本滿足不了全校同學的自習需求。我們這一屆到大四寢室才有空調,可想而知每年冬天夏天去閱覽室佔座位的情況是多麼的恐怖,6點以後去排隊,就很難說有沒有位置了吧。我覺得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一個211大學,在一整屆學生的就讀期間,沒有讓學生用上哪怕一次圖書館。這是一個笑話,是恥辱,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不遺餘力的去黑學校的原因所在。一個用四年時間建不好圖書館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缺乏對學生最基本的關心和負責任的態度。3.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除了辯論隊之外,是沒有參加其他任何社團活動的。而辯論,在地大也是一個在夾縫中艱難生存著的社團活動。總體而言,地大的社團是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社團的設立和活動內容,感覺就像就是從90年代沿襲和繼承下來的一批遺產。沒有與時代進步相結合,沒有與學生興趣相匹配,死氣沉沉沒有生機。而地大辯論隊,在工程學院金鋆學長的努力下,差一點就成為了學校官方常設機構,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是僅僅過了兩年,地大校辯論隊就開始每年都要為自己的歸屬問題跑斷腿。比賽自己接,費用自己出,訓練場地自己找。我也曾為地大出戰過幾場比賽,作為四辯,在自我介紹的最後是要說「代表中國地質大學向各位問好」這句話的。代表完了,比賽打完了,目送各個學校的校車把各個學校的隊伍拉回去,然後我們幾個地大的像沒爹沒娘的孩子一樣去趕公交車…當然這也沒有什麼,校車接送不是學校的義務。但是,一個不注重發展社團活動,甚至打壓社團組織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對學生豐富課餘生活的剝奪和個性的扼殺。4.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一直在參與學院的黨建工作。由於資歷老(我是高中黨員),在黨建和學生工作中我一直處於一線位置,後來擔任兩個班的黨支部書記。首先,恕我直言,發展黨員=收獲果實。哪個同學條件成熟了,就發展成黨員。如果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沒有入黨意願,支部書記還要負有一定的責任。有這樣為一個政黨補充新鮮血液的嗎?其次,在最基層的學生黨建工作中,都很難確保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有一次在黨員大會上討論對我的處分方法時,居然要求我離開會場,不得參與討論過程,非常的令人氣憤和失望。最令人震驚的是,學生黨員居然有往蓋世太保方向發展的趨勢。清明,端午等小假期期間,學生不得私自離校,學生黨員要配合輔導員進行管理。當時輔導員的原話是:「要把所有學生圈養在學校」。特殊時期,例如12年反日本侵佔釣魚島的遊行活動中,學生黨員要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逐一查寢,掌握所有學生的動向。呵呵,大學是培養人才,而不是培養官僚。黨建是吸收有理想的青年,而不是收割成熟的水果。從一點一滴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可以清晰的透露出地大老師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做派和官僚主義作風。最後分享一點。對一個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大學生,領導和同事們會做出這樣的評價:1.不愧是地大出來的學生。2.看來地大的學生相當的不錯。你們能看出這兩種評價的差別嗎?我聽到的都是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