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質災害監理
❶ 安微省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乙級資質的公司有幾家
辦理房地產資質自己不太好辦,你可以找一家中介公司或是你建設局裡有人也可以的。
❷ 安徽省省國土資源廳關於省外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資質備案手續如何辦理
帶著你的合法資質到安徽省國土廳地環處進行備案,然後國土廳將你在網上公布可以在安徽境內開展業務就行了。當然,必須有效的資質證書,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資料,已有江蘇等地進入該省。
❸ 安徽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地勘隊伍及從業人員情況
截止到1006年12月31日,安徽省地質勘查行業共有地勘單位54個。其中屬地化國有地勘單位39個,中央直屬地勘單位1個(中國建材地勘中心安徽總隊);其他地勘單位14個。在屬地化地勘單位中:省地勘局下屬20個單位(不含局機關,下同),省煤田地質局下屬8個單位,華東冶金地勘局下屬10個單位,掛靠省國土資源廳直管的地勘單位1個(安徽省化工地質勘查總院)。全省地質勘查行業共有在職職工17449人(含地勘局機關),離退休人員:13833人(含地勘局機關)。在職職工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9819人。其中:省地勘局地質勘從業人員4213人,其他從業人員4992人;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查從業人員2266人,其他從業人員1132人;華東冶金地勘局地質勘查從業人員1177人,其他從業人員1100人;省化工地勘總院地質勘查從業人員40人,其他從業人員90人;建材地勘中心安徽總隊地質勘查從業人員79人,其他從業人員62人;其他地質勘查單位地質勘查從業人員2044人,其他從業人員254人。
(二)地勘單位資質情況
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各類地質勘查資質的地勘單位48個。其中:區域地質調查甲級單位4個,乙級單位13個;水工環地質調查甲級單位13個,乙級單位10個,丙級單位10個;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單位25個,乙級單位9個,丙級單位10個;液體礦產勘查甲級單位6個,乙級單位11個,丙級單位7個;氣體礦產勘查甲級單位3個,乙級單位3個;地球物理勘查甲級單位5個,乙級單位14個,丙級單位12個;地球化學勘查甲級單位3個,乙級單位2個,丙級單位8個;遙感地質勘查甲級單位1個,乙級單位2個;勘查工程施工甲級單位16個,乙級單位11個,丙級單位7個;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甲級單位1個,乙級單位15個,丙級單位8個;選冶加工試驗甲級單位1個,乙級單位1個。按單位具有的最高資質統計:具有甲級資質的單位33個,佔69%;具有乙級資質的單位4個,佔8%;具有丙級資質的單位11個,佔23%。在48個地勘單位中,共有各類甲級資質78個、乙級資質91個、丙級資質62個,分別為34%、39%、27%;按資質類別項數統計:具有1項資質的有9個;2項資質的有5個;3項資質的有2個;4項資質的有5個;5項資質的有3個;6項資質的有6個;7項資質的有10個;8項資質的有7個;9項資質的有1個。
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國有地勘單位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具有勘查資質的國有地質勘查單位34個,最高為甲級的單位有32個,佔94%;最高為乙級的單位有1個,佔3%;最高為丙級的單位有1個,佔3%。省地勘局下屬19個地勘單位,省煤田地質局下屬6個地勘單位,華東冶金地勘局下屬7個地勘單位,掛靠省國土資源廳直管的地勘單位1個,中央直屬地勘單位1個。此外,全省地勘行業尚有非地質勘查單位6個。其中:省地勘局1個,省煤田地質局2個,華東冶金地勘局3個。
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共有在職職工15151人(含地勘局機關),比上年增加98人;離退休人員13168人(含地勘局機關),比上年減少14人;離退休人員工作費用26021萬元,比上年增加1885萬元。在職職工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7775人,比上年增加112人;工程勘查施工人員2576人,比上年減少7人;礦產開發人員282人,比上年增加16人;其他產業人員4518人,比上年減少23人;勞動者報酬31463萬元,比上年增加3405萬元。在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共有技術人員4427人,比上年增加107人;地學專業人員3106人,比上年增加53人;高級技術人員880人,比上年增加22人;中級技術人員1606人,比上年增加116人。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全省國有地勘單位總資產306557.2萬元,比上年增加50766.16萬元,增長19.8%。其中:生產性資產(原值)72173.01萬元,比上年增加21067.17萬元,增長41.2%;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8229.9萬元,比上年增加2974.68萬元,增長11.8%。總負債196791.5萬元,比上年增加40907.71萬元,增長26.2%。總收入178492.92萬元,比上年增加18290.92萬元,增長11.4%。其中:地勘業收入119815.49萬元,比上年增加10756.8萬元,增長9.9%;礦業權轉讓收入3321萬元,比上年增加1487萬元,增長81%;礦產開發收入810.73萬元,比上年增加235.03萬元,增長40.8%;工程勘察施工收入26403.37萬元,比上年增加2798.19萬元,增長11.8%;其他產業收入28142.33萬元,比上年增加3013.9萬元,增長12%。地勘業收入中:中央財政地勘費590.00萬元,比上年增加38.00萬元,增長6.9%;地方財政地勘費57451.69萬元,比上年增加3198.39萬元,增長5.9%;中央國土資源大調查費1240.95萬元,比上年增加198.95萬元,增長19.1%;中央礦產資源補償費780萬元,比上年增加240萬元,增長44.4%;地方礦產資源補償費7009.88萬元,比上年增加385.11萬元,增長5.8%;礦產勘查勞務收入52554.77萬元,比上年增加6508.15萬元,增長14.1%。國有地勘單位總支出172649.47萬元,比上年增加28596.44萬元,增長19.8%。其中:地質找礦支出86337.95萬元,比上年增加17167.42萬元,增長24.8%;礦產開發支出857.69萬元,比上年減少1072.04萬元,減少55.5%。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截至2006年底,全局人均收入18750元,比上年增長12.8%;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20630元,比上年增長11.3%;總資產1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1.57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0.92億元;總負債11.18億元,比上年增長22.9%;總收入8.51億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17.9%;總支出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截至2006年底,全局人均收入40147元,比上年增長6.8%;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16740元,比上年增長3.1%;總資產7.89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4.70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1.59億元;總負債5.42億元,比上年增長24.0%;總收入6.98億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5.9%;總支出6.86億元,比上年增長26.3%。
華東冶金地勘局:截至2006年底,全局人均收入20066元,比上年增長49.5%;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19638元,比上年增長2.3%;總資產3.93億元,比上年增長32.8%,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0.84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0.24億元;總負債2.72億元,比上年增長48.6%;總收入1.89億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8.0%;總支出1.71億元,比上年增長6.2%。
建材地勘中心安徽總隊:截至2006年底,全隊人均收入3.53萬元,比上年增長23.4%;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28400元,比上年增長6.7%;總資產4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生產性資產586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410萬元;總負債2731萬元,比上年增長17.6%;總收入3099萬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6.2%;總支出2574萬元,比上年增長9.8%。
省化工地勘總院:截至2006年底,全院人均收入19000元,比上年增長11.8%;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18195元,比上年增長0.2%;總資產1485萬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408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98萬元;總負債910萬元,比上年增長44%;總收入1556.5萬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6.7%;總支出1556.5萬元,比上年增長6.7%。
(三)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基本情況
1.基礎地質工作得到加強
一是開展了安徽1:5萬余集、官亭、桃溪、三河、姥山等五幅區域地質調查。二是完成了安徽1:25萬六安市、蚌埠市、合肥市幅區調修測面積47768平方公里。三是省級財政出資實施1:5萬礦產地質調查項目共7項,總投資1544萬元,完成礦調面積1492平方千米,圖幅11幅。四是編制了省地質勘查規劃,加強了基礎性、綜合性地質研究工作。開展了安徽沿江地區綜合物化探資料二次開發、廬樅地區找礦工程前期研究、銅陵深部找礦方法試驗和綜合預測、淮北市前常—徐樓地區鐵銅礦產資源預查、懷寧地區和皖東地區以及北淮陽地區等區域成礦規律與找礦方法研究等一批基礎性、綜合性項目,發現了一批新的找礦線索和遠景區,為進一步普查找礦提供了依據,這些項目成果對於指導和部署今後的地質找礦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公益性地質工作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完成了江淮分水嶺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施工示範井200多眼,解決了嚴重缺水地區4萬多人的飲水困難,提出了解決該區人畜飲用水新的供水模式。二是針對淮北平原潁河、渦河、奎河、沱河等沿河地區村鎮飲用水污染問題,開展了水質調查與供水方向研究工作,為解決沿河地區村鎮飲用水提供了基礎資料。三是完成了6個地熱勘查項目,先後在淮南、亳州、阜陽等地圈定了地熱遠景區,為我省地熱資源開發提供了資料。四是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完成了廣德縣、桐城市等13個縣(區)1:10萬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調查登記地質災害隱患點5568處,協助當地政府初步建立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汛期地質災害預報,發布3級及其以上地質災害預警預報15次。五是開展全省古生物化石和地質遺跡的調查工作。六是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和評價,制定了我省礦山地質環境防治規劃。七是完成了江淮流域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工作,為指導農業經濟區劃和結構調整、保障食品安全、促進名特優農產品發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防治地方病等提供了重要基礎資料。八是開展了合肥市城市地質工作,首先對濱湖新區進行了三維地質和水工環調查工作,為濱湖新區建設提供了基礎地質資料。
(四)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情況
2006年全省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出現前所未有的好形勢,投資總額達6.47億元(其中煤炭勘查5.36億元,金屬礦產勘查1.06億元,非金屬礦產勘查500萬元),提交經資源儲量評審的金屬礦大中型礦產地2處,小型9處,非金屬礦大中型礦產地10處。
省地勘局系統承攬省內外商業性礦產勘查資金9804萬元,完成商業性礦產勘查鑽探量約10萬米。
省煤田局系統地質勘查工作覆蓋全國近12個省份,承擔大型社會地質勘查項目四項,主要為羅園—連塘詳查勘探、口孜西詳查勘探、朱集東勘探、劉庄深部普查等。已完成鑽孔104個,工程量120075米,正在施工54個鑽孔,工程量41000米。合同預算金額2.05億元,其中,羅園—連塘詳查6072萬元,羅園勘探2561萬元,口孜西詳查5409萬元,朱集東勘探3549萬元,劉庄深部普查2395萬元。完成其他地質勘探項目97個,地震工作量183636個物理點,工程量21802米,礦產勘查勞務收入4.22億元。
冶金地勘局系統商業性地質勘查收入347萬元,比2005年的252萬元增長37.7%。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2006年,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實現礦產開發收入810.73萬元,比上年增加235.03萬元,增長40.8%。其他國有地勘單位無礦產開發收入。
(六)工程勘查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工程勘查施工收入26403.37萬元,比上年增加2798.19萬元(11.8%)。省地勘局系統收入22462萬元,比上年增加2355萬元(11.7%);省煤田地質局系統收入82萬元,比上年增加26萬元(46.4%);冶金地勘局系統收入3055.79萬元,比上年增加384.24(14.4%)。
(七)其他產業情況
2006年,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其他產業收入28142.33萬元,比上年增加3013.9萬元(12%)。省地勘局系統收入9712.47萬元,比上年增加2776.17萬元(40%);省煤田地質局系統收入13009.56萬元,比上年增加88.46萬元(0.7%);冶金地勘局系統收入4838.3萬元,比上年增加18.27萬元(0.4%)。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促進了地質勘查行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完善,經濟建設繁榮穩定,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對地質工作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地質勘查市場活躍,地質工作投資增加,工作量劇增,促進了地質勘查行業的蓬勃發展。一是財政投資逐年增加。我省屬地化地勘單位2006年財政撥款總額為5.75億元,比屬地化第一年(2000年)的2.51億元增加3.24億元,增長129%。二是商業性地質勘查投資增加迅猛。從2003年度的9949萬元,猛增到2006年度的6.47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83億元。(二)國家有關加強地質工作,鼓勵礦產資源勘查,活躍礦業權交易市場的政策促進了地質勘查行業的發展
「十五」以來,國家加大了對礦業權權益的保護和勘查成果的保護,認真維護地質勘查投資人的權益,鼓勵礦業權的依法轉讓,吸引了眾多的社會投資者,提高了他們從事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積極性。從我省三個地質勘查局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對地質勘查主業越重視,地質找礦成果越顯著,發現的礦產地越多,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越豐富,那麼其收益就越豐厚,經濟發展就越快。省煤田地質局始終堅持以地質找礦為重點,充分發揮地質勘查主業的力量,在多找礦、找大礦上下功夫。「十五」以來僅在安徽兩淮礦區就累計提交丁集、板集、口孜東、孫疃、楊柳、袁店、青東、五溝、卧龍湖、黃集、騎路孫、龍王廟北段井田等大中型煤炭勘探報告十餘件,提交各類地質、工程等專業報告數百件,獲詳查程度以上的煤炭資源/儲量50多億噸,普查程度的煤炭資源/儲量22億多噸,探礦權轉讓合同價款累計達16.8億元。從而為實現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強勢基礎。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十五」以來轉讓探礦權19個,獲得探礦權轉讓收益1.63億元。其他地質勘查單位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比「九五」和「十五」初期勢頭強勁,大多也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礦業經濟的發展。
(三)拓寬服務領域,充分發揮地質勘查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地勘延伸業和其他產業是地勘業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緊緊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發揮地質勘查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加強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地質和生態地質工作。這是礦產地質勘查的延伸和拓展,是地質勘查改革發展、繁榮昌盛的必由之路。如果沒有這種拓展,地質勘查之路將越走越窄,難以發展。2006年全省地勘行業年末在職職工17449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9819人,佔在職職工總數的56%。而從近幾年實際了解的情況看,真正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還不到統計數的一半,地質勘查單位有50%以上的人員從事地勘延伸業和其他產業。而2006年全省地勘延伸業收入3.49億元,只佔總收入19.88億元的18%;其他產業收入2.83億元,占總收入的14%。由此可見,目前國有地勘單位的生存和發展,主要還是依賴財政撥款和地勘主業的收入。地勘延伸業和其他產業能否穩定發展,對地勘單位的改革和發展至關重要。地勘單位必須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非地勘業的支柱產業、骨幹企業和品牌項目,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促進企業化發展進程,加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財政用於地質勘查專項費用的增加,促進了地勘業的繁榮發展
國有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以來,在中央下劃的地勘費撥款的基礎上省財政逐年增加,並落實了國家和地方出台的增資政策。此外,省財政還將省級留成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大部分劃入省級地質勘查專項費用。中央和省財政用於安徽的地質勘查專項費用,由2001年的5555.6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0.7億元,省財政1.3億元)。「十五」以來,中央和省級地勘專項費投資累計達5.46億元,比「十五」初期增加4.90億元,增長875%。另外,市、縣政府為開發當地礦產資源,一是認真改善勘查投資環境,支持和鼓勵地質勘查單位來當地投資礦產資源勘查;二是擠出部分財政資金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三是招商引資,吸引社會投資者出資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由於政府的支持,勘查投資環境的改善,地勘單位和社會投資者投資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礦業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地質勘查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又一個高峰期。
四、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設想
「十一五」期間,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總體設想是: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按照企事分開的原則,解放思想,轉變機制,深化改革,開拓市場,不斷提高競爭能力,促進自身加快發展。力爭新發現礦產地40~50處,提交可供開發的大中型礦產地15~20處,經濟總量年均遞增15%以上,職工收入年均遞增10%以上。
(一)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的新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我國資源消耗大幅增加,供求矛盾凸顯。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保有資源儲量下降,接替不足,保障程度降低。加強地質工作,是緩解瓶頸制約,保障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要突破傳統思維定勢,敢於和善於集中資金,下大決心,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抓大項目,做大項目。集中精力抓重要礦種和重要成礦區帶的找礦工作。對國家和全省經濟建設急需,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又有找礦潛力的礦種,要集中力量,加強成礦遠景研究,優選工作區域,集中投入,實現地質找礦的新發現、新突破和新進展。
(二)進一步深化地勘單位改革
全省地勘單位多數仍然存在實力不強、機制不活,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不高,基本建設欠賬較多,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要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進一步深化地勘單位改革,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國辦〔1999〕37號、〔2003〕76號文件要求,著力解決地勘單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自我加壓、開拓市場,發展壯大。要不斷推進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改革,鼓勵管理制度創新,著力改進人事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投資體制、經營方式改革;要拓寬服務領域,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到市場上去爭取項目和資金;要進一步落實企業化經營和管理模式,積極穩妥地推進公司制改革,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能力,做好轉企的准備。
(三)不斷提高找礦能力和效果
地質工作是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要提高地質工作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技術創新、自主創新,鼓勵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要深入研究成礦理論、成礦規律,找礦方法,推進勘查手段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提高科技含量。要及時總結經驗,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力爭取得成礦理論、找礦方法、找礦實踐新突破。一方面要大力培養高技術人才,運用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分析研究地質勘查成果資料,在新老成果資料的研究開發上實現突破;另一方面要切實提升地質裝備水平,提高地質工作質量和效率。
(四)礦產資源勘查與礦權運作、礦產開發相結合
地勘單位的思想觀念不能僅僅停留在為國家找礦,為社會投資者找礦上。要牢固樹立為自身找礦,為自身發展找礦和礦權就是財產權的思想意識。有了這樣的思想,才能敢於承擔找礦風險,才能積極於礦權運作和流轉。如礦權融資、礦權轉讓、礦權受讓和礦產開發。礦產資源勘查是礦權運作、礦產開發的前提,而沒有礦權運作和礦產開發的礦產資源勘查是最低層次的勘查,始終為別人打工的勘查,不會有大的發展。我們要勇於礦權運作,勇於礦產開發,從而為地質勘查工作創造高額利潤。
五、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認真解決阻礙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內部問題,體制改革既要積極更要穩妥
國有地勘單位歷史遺留問題很多,如隊伍龐大、機構臃腫、人員大量富餘,技術人員年齡偏大,專業結構不合理,離退休人員養老負擔重,職工住房及基礎設施落後等。首先要落實地勘單位深化改革的各項優惠政策,解決離退休人員經費不足、地方養老統籌、下崗職工再就業、住房、醫保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過多等問題。要根據各地勘局,各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指導,積極穩妥地逐步推進體制改革。
(二)認真解決阻礙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繼續鼓勵和加強地質礦產勘查工作
「十五」以來,由於政府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鼓勵政策,吸引了眾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地質勘查工作中來,地勘事業蓬勃發展。國務院出台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迎來了地質工作者的第二個春天。我們要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治理整頓礦業秩序的同時,認真解決阻礙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要繼續鼓勵和支持各類地質勘查工作,尤其是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政府要加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商業性勘查提供更多的基礎地質資料、找礦遠景區、異常區,降低勘查風險,吸引各類社會資金投入到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中來。政府財政用於礦產資源勘查的資金,也應與國有地勘單位或國有礦業企業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以吸引地勘單位或礦山企業的勘查資金,提高投資礦產勘查的積極性。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❹ 大家好,請問安徽那邊都有哪些單位搞水工環的就是地質災害評估、礦山治理修復·····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
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站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
合肥市國土局
等都是在合肥的國土系統水工環領域很不錯的單位
❺ 安徽惠洲地質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6年9月7日,公司前身安徽惠洲地下災害研究設計院成立。 2014年8月29日,公司依法整體變更設立為內安徽惠洲地質容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4日,股份公司領取了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340106000008490號《營業執照》。
法定代表人:周官群
成立時間:2006-09-07
注冊資本:206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106000008490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經濟開發區桃花工業園湯口路41號
❻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資質那裡有啊急急急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2010.3)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
2 北京 北京市地質研究所
3 北京 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 河北 中勘冶金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5 河北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6 山西 山西交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7 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
8 遼寧 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勘查總院
9 遼寧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河南 河南省地礦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1 河南 河南省礦源地質有限公司
12 湖北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廣東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14 廣西 廣西地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5 四川 四川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16 四川 成都興蜀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17 陝西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陝西總隊
授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2007.7)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北京華源地質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 北京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北京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4 北京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5 河北 地礦邢台地質工程勘察院
6 河北 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
7 河北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8 河北 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9 河北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
10 內蒙 內蒙古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
11 吉林 中國建築材料地質勘查中心吉林總隊
12 黑龍江 黑龍江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13 江蘇 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14 浙江 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
15 浙江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6 安徽 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17 山東 山東省地礦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8 湖北 長江三峽勘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
19 湖北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20 湖南 湖南省建設工程勘察院
21 湖南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22 海南 海南地質綜合勘察設計院
23 重慶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
24 重慶 重慶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25 重慶 重慶華地工程勘察設計院
26 重慶 重慶時樂浦地質災害防治咨詢設計事務所
27 重慶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
28 四川 四川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29 貴州 貴州有色地質工程勘察公司
30 雲南 西南有色昆明勘測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31 陝西 長安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
32 陝西 陝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33 陝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
34 甘肅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35 新疆 新疆地質工程勘察院
36 新疆 新疆華光地質勘察總公司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0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1號)的規定,國土資源部擬於2010年3月1日至12日受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甲級資質單位申請。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申請材料
按照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第30號和第31號三個資質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二、材料報送時間和地點
申請單位於2010年2月26日前將申報材料報送省級國土資源廳(局)地質環境處。各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於2010年3月12日前將初審合格的資質申請材料報送到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三、資質申請表、報盤軟體、電子文檔報送要求請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下載。
網址:http://www.mlr.gov.cn
四、通信地址
北京阜內大街64號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郵編:100812
五、聯系人及電話
環境司: 胡 傑 (010)66558318
政務大廳:王兆豐 (010)66558748
軟體技術:曾建鷹 (010)66558761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