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地質編錄包括
『壹』 地質編錄的內容是什麼
把直接觀察和綜合整理的地質信息系統地用文字和圖表編制而成的記錄。地質編錄是地質勘查和地質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質編錄按照工作階段可以分為2種:①原始地質編錄,指在野外對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用文字、素描、圖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記錄;②綜合地質編錄,指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圖表等。地質編錄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地質填圖編錄、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和采樣編錄。 地質填圖編錄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質調查任務的基本手段(見地質填圖),包括地質剖面編錄、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 沿著某一個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斷面)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表示在圖上,稱為地質剖面圖對地質剖面上所顯示出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進行的觀察和記錄,即為地質剖面編錄。在野外實地測量編制地質剖面圖時,一般要選擇地層出露比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圖區內地質體的主要地質特徵、具有代表性的路線和區域。通過實地測制地質剖面,劃分地層分層界線,確定填圖單位;進行詳細的岩性描述,系統地採集岩石、礦物標本;測量地質體的產狀;在未變質和淺變質地層中尋找和採集化石;並根據填圖任務的要求採集有關的分析測試樣品。在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測量。 在地質填圖中,需選擇合理的路線和控制點進行系統的野外地質觀察。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內容有:標定觀察路線和觀察點的位置,觀察、描述露頭地質和地貌,測量地質體的產狀要素以及其他構造要素,採集 標本和樣品,追索和填繪地質界線,畫信手剖面圖和地質素描圖(圖 2)以及攝影等。地質觀察點的作用是准確地控制地質界線或地質要素的空間位置,使原始的文、圖資料與實地位置相符合。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的編錄形式,除傳統的野外記錄本編錄方式外,為便於野外資料和數據的電子計算機處理,還有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用預定的符號或代碼標在特製的卡片上。 探礦工程地質編錄 礦產普查勘探中對所實施的工程進行的原始地質編錄。包括:①坑探地質編錄,簡稱坑探編錄,指對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質礦產現象所進行的描述和記錄,並要編制坑探工程展開圖,以表示各種地質現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間的空間關系和變化情況。②鑽探地質編錄,又稱鑽孔地質編錄。其內容包括:回次進尺,岩(礦)心採取率,岩性描述,分層孔深,分層厚度,標志面與岩心軸的夾角,鑽孔彎曲度和孔深測量;簡易水文地質測量、地球物理測井(見鑽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資料的編錄;並按設計要求採集各種標本和樣品;編繪鑽孔柱狀圖和鑽孔地質剖面圖,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種地質現象和各類岩石(礦石)的特徵及其在鑽孔中顯示出的厚度。 采樣編錄 又稱樣品編錄,在地質勘探工作中對採集的各類樣品所做的編錄。在地質調查過程中,為了了解和解決有關的地質、礦產及其他工程技術問題,需對岩層、岩體、岩石、礦石、礦物、水點,土壤和鬆散沉積物等採集適量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測試鑒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數據和資料。采樣(取樣)編錄工作包括:對采樣地點的觀察、描述和編制采樣平面圖;按樣品種類進行統一編號登記;對樣品加工過程的記錄和檢查;對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與鑒定結果進行整理、登記和檢查。
『貳』 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做
參照《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個標0021-2001)(2009年版),土的描述看3.3.7條,岩石的描述看3.2.5條。關鍵是檢查版好現場鑽探、權原位測試的真是程度,還有取樣是否合理等。
剛編錄是最好是定點看著鑽探,岩芯一上來就編錄,對於稠度、密實程度的經驗積累很有好處。
『叄』 RQD值怎麼計算
RQD:岩石質量指標,用直徑為75mm的金剛石鑽頭和雙層岩芯管在岩石中鑽進,連續取芯,回次鑽進所取岩芯中,長度大於10cm的岩芯段長度之和與該回次進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5.4.2 鑽孔工程地質編錄
5.4.2.1 鑽孔工程地質編錄內容包括:統計與描述岩芯塊度,繪制岩芯塊度柱狀圖;統計節理裂隙;確定鑽孔中流砂層、破碎帶、裂隙密集帶、風化帶與軟弱夾層、岩溶發育帶、蝕變帶的位置和深度;並可按工程地質岩組用點荷載儀測定岩石力學指標。
5.4.2.2 按鑽進回次測定岩石質量指標(只RQD),確定不同岩組RQD值的范圍和平均值。RQD值一般按公式(2)計算確定;
(2)
式中:Lp——某岩組大於10cm完整岩芯1)長度之和,m;
Lt——某岩組鑽探總進尺,m。
註:1)小於10cm岩芯若為鑽進過程中機構破碎,則應上、下對接,其長度大於10cm時應參與計算;當鑽頭內徑小於54.1mm時,RQD值作適當降低,根據經驗降低20%~50%。
5.4.2.3 根據RQD值,按附錄E劃分岩石質量等級和岩體質量等級。
5.4.3 坑道工程地質編錄
5.4.3.1 對礦區的勘探坑道應全部進行工程地質編錄,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的礦區可適當減少,有生產坑道時可選擇典型坑道進行。
5.4.3.2 坑道工程地質編錄內容包括:對坑道所揭示的岩層劃分岩組,重點觀察描述軟弱夾層、風化帶、構造破碎帶、蝕變帶、岩溶發育帶的特徵,分布、產狀、溶蝕現象;系統採取岩(礦)石物理力學試驗樣;統計節理裂隙;詳細描述地下水活動對井巷圍岩穩固性的影響及工程地質問題發生的位置不穩定地段掘進與支護方法。坑道變形地段必要時設置工程地質觀測點,進行長期觀測。
5.4.4 工程地質鑽探
5.4.4.1 鑽探深度:露采礦區宜控制到最終坡腳或坑底以下30—50m;井下開采礦區控制到礦床主要儲量標高以下30—50m。
5.4.4.2 鑽孔孔徑以滿足採取岩、土物理力學試驗樣規格為准。
5.4.4.3 要求全部取芯鑽進。岩芯採取率,可根據不同的目的確定。
5.4.4.4 應進行物探測井,結合鑽探地質剖面,確定岩石風化帶深度、構造破碎帶、岩溶發育帶及層間軟弱夾層的分布部位。
5.4.5 工程地質測試
5.4.5.1 勘探礦區應選取代表性岩、土室內試樣,測定其物理力學性質。工程地質條件中等—復雜的礦區,除選取代表性室內試樣外,還可應用點荷載儀、攜帶式剪切儀進行鑽孔及野外現場測試。
5.4.5.2 室內岩(土)樣試驗項目,按開采方式、礦區實際情況,結合工程地質評價要求參照附錄J選作。
5.4.5.3 岩(土)樣采樣要求
a. 井采礦區對一期開拓水平以上礦體及其圍岩按不同岩石分別采樣;露采礦區應在邊坡地段自上而下分組采樣。
b. 塊狀、層狀岩類按不同岩石采樣;鬆散軟弱岩類,若岩性較均一,厚度大於10m時,每10m采一組樣;岩性不均一時,根據岩性結構特徵分層采樣。
c. 塊狀、層狀岩類可直接從岩芯采樣;鬆散軟弱岩類應利用坑道或山地工程采樣,如在鑽孔中取樣,則應採取專門取芯工具,砂礫石樣應保持原級配。
d. 采樣規格與數量可根據實驗室的具體要求確定。
『肆』 水文地質編錄和地質編錄有什麼區別,分別主要描述哪些,具體一些,謝謝...
水文、工程地質編錄
一、地層岩性、節理裂隙的性質及發育程度情況,確定岩層的軟硬及破碎程度,風化帶及風化夾層的位置和深度。進行RQD值的統計,按回次記錄大於10厘米長的岩心長度,按地質分層計算RQD值(%)。
1、岩心塊度的劃分:大於20厘米為長柱狀;10—20厘米為短柱狀;小於10厘米為扁柱狀;大於5厘米為塊狀;2---5厘米為碎塊狀;小於2厘米為碎屑狀、粉末狀。若為塊狀,需對塊體形態做大致描述,如楔塊狀、菱塊狀、團塊狀等。
2、
表1 岩石堅硬程度的定性劃分
名稱
定性鑒定
代表性岩石
硬
質
岩
堅硬岩
擊聲清脆,有回彈,震手,難擊碎;浸水後,大多無吸水反應
未風化-微風化的;花崗岩,正長岩,閃長岩,輝綠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質板岩,石英岩,硅質膠結的礫岩,石英砂岩,硅質石灰岩等
較堅硬岩
擊聲較清脆,有輕微回彈,稍震手,較難擊碎;浸水後,有輕微吸水反應
1.弱風化的堅硬岩;
未風化-微風化的;熔結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雲岩,石灰岩,鈣質膠結的砂岩等
軟
質
岩
較軟岩
錘擊聲不清脆,無回彈,較易擊碎;浸水後,指甲可刻出印痕
1.強風化的堅硬岩;
2.弱風化的較堅硬岩;
未風化-微風化的;凝灰岩,千枚岩,砂質泥岩,泥灰岩,泥質砂岩,粉砂岩,頁岩等
軟岩
錘擊聲啞,無回彈,有凹痕,易擊碎
浸水後,手可掰開
1.強風化的堅硬岩;
2.弱風化-強風化的較堅硬岩;
3.強風化的較軟岩;
4.未風化的泥岩等
極軟岩
錘擊聲啞,無回彈,有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後,手可捏成團
1.全風化的各種岩石;
2.各種半成岩
對軟岩和極軟岩,應注意是否具有可軟化性,膨脹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質。
岩石堅硬程度的確定;主要應考慮岩石的成分、結構及其成因,還應考慮岩石受風化作用的影響,以及岩石受水作用後的軟化等情況。在作定性劃分時,應注意作綜合評價,在相互檢驗中確定堅硬程並定名。
3
表2 岩石風化程度的劃分
名 稱
風化特徵
未風化
結構構造未變,岩質新鮮
微風化
結構構造,礦物色澤基本未變,部分裂隙面有鐵錳質渲染
弱風化
結構構造部分破壞,礦物色澤較明顯變化,裂隙面出現風化礦物或存在風化夾層
強風化
結構構造大部分破壞,礦物色澤明顯變化,長石,雲母等多風化成次生礦物
全風化
結構構造全部破壞,礦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風化成土狀
對泥岩和半成岩,可不進行風化程度的劃分
4、
表3 岩體完整程度的定性劃分
名稱
結構面發育程度
主要結構面的結合程度
主要結構面類型
相應結構類型
組數
平均間距(m)
完整
1--2
>1.0
結合好或結合一般
節理,裂隙,層面
整體狀或巨厚層狀結構
較完整
1—2
>1.0
結合差
節理,裂隙,層面
塊狀或厚層狀結構
2--3
1.0-0.4
結合好或結合一般
塊狀結構
較破碎
2--3
1.0-0.4
結合差
節理,裂隙,層面,小斷層
裂隙塊狀或中厚層狀結構
>3
0.4-0.2
結合好
鑲嵌碎裂結構
結合一般
中,薄層狀結構
破碎
>3
0.4-0.2
結合差
各種類型結構面
裂隙塊狀結構
<0.2
結合一般或結合差
碎裂狀結構
極破碎
無序
結合很差
散體狀結構
5、按節理裂隙間距發育程度分級
表4
分級
Ⅰ
Ⅱ
Ⅲ
Ⅳ
間距
>2m
2—0.5m
0.5—0.1m
<0.1m
描述
不發育
較發育
發育
極發育
完整性
整體
塊狀
破裂
破碎
按裂隙率的裂隙發育程度分級
分級
Ⅰ
Ⅱ
Ⅲ
Ⅳ
裂隙率k(%)
<2
2--5
5---10
>10
描述
弱裂隙性
中等裂隙性
強裂隙性
極強裂隙性
裂隙開口寬度分級
分級
Ⅰ
Ⅱ
Ⅲ
Ⅳ
裂隙寬度(毫米)
<0.2
0.2--1
1---5
>5
描述
閉合
微張
張開
寬張
6、現場按以下順序描述;
1)、岩心形態,並說明主次,接回次統計大於10厘米總長,對極破碎岩體,應說明破碎原因,如斷層、全風化等。
描述裂隙發育程度(表5)、充填膠結情況(結合程度表7)裂面有無風化氧化現象。
7、結構面結合程度的劃分
表5
名稱
結構面特徵
結合好
1、張開度<1mm,無充填物;2、張開度1—3mm,為硅質或鐵質膠結;3、張開度>3mm,結構面粗糙,為硅質膠結。
結合一般
1、張開度1—3mm,為鈣質和泥質膠結;2、張開度>3mm,結構面粗糙,鈣質膠結。
結合差
張開度1—3mm,結構面平直,為泥質和鈣質膠結;2、張開度>3mm,多為泥質和岩屑充填。
結合很差
泥質充填和泥夾岩屑充填,充填厚度大於起伏差。
3、岩石硬度劃分(表1)重點用擊或吸水性區分硬質岩;浸水後用手捏 、掰、刻細分軟質岩。
4、當岩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時,可不進行堅硬程度的分類。
二、岩石的工程分類;地質名稱+風化程度(表2)+岩塊的堅硬程度(表1)+岩體的完整程度表(6)+岩體基本質量等級(表7)。
1、根據RQD值劃分岩石質量
表6
等級
RQD(%)
岩石質量描述
岩體完整性描述
Ⅰ
90—100
極好的(優)
岩體完整
Ⅱ
75—90
好的(良)
岩體較完整
Ⅲ
50—75
一般的(中等)
中等完整
Ⅳ
25—50
劣的(差)
完整性差
Ⅴ
<25
極劣的(壞)
岩體破碎
2、岩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
表7
完整性
完整
較完整
較破碎
破碎
極破碎
堅硬岩
Ⅰ
Ⅱ
Ⅲ
Ⅳ
Ⅴ
較硬岩
Ⅱ
Ⅲ
Ⅲ
Ⅳ
Ⅴ
較軟岩
Ⅲ
Ⅳ
Ⅳ
Ⅴ
Ⅴ
軟岩
Ⅳ
Ⅳ
Ⅴ
Ⅴ
Ⅴ
極軟岩
Ⅴ
Ⅴ
Ⅴ
Ⅴ
Ⅴ
描述舉例;
234.45----236.72m
灰色泥岩;岩芯主呈短柱狀,次呈塊狀,少量碎塊狀;岩石易風化、破碎;岩塊浸水後手可捏成團;岩石遇水易軟化、崩解,微具有膨脹性,為極軟岩。岩石質量優,岩體完整。
RQD(%)=1.01/1.1.=92
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
鑽孔水文地質編錄內容包括:描述岩芯的岩性、結構、構造,裂隙性質,密度,岩石的風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態、大小、充填情況,發育深度,統計裂隙率,岩溶率。
鑽孔工程地質編錄內容;統計與描述岩芯塊度,繪制岩芯塊度柱狀圖;統計節理、裂隙;確定鑽孔中流砂層的、破碎帶、裂隙帶、風化帶與軟弱夾層、岩溶發育帶蝕變帶的位置和深度;並可按工程地質岩組用點荷載儀測定岩石力學指標。按鑽進回次測定岩石質量指標(RQD),確定不同岩組RQD值的范圍和平均值。RQD值一般按公式2計算確定:
RQD(%)=(Lp/Lt)*100
式中:Lp---某岩組大於10厘米完整岩芯長度之和,單位:m
Lt---某岩組鑽探總進尺,m
注;小於10厘米岩心若為鑽進過程中機械破碎,則應上、下對接,其長度大於10厘米時應參與計算。
鑽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
觀測和詳細記錄鑽進中涌(漏)水、掉塊、塌孔、縮(擴)徑、逸氣、涌砂、掉鑽等現象發生的層位和深度,測量涌(漏)水量,有條件時,應觀測鑽進中動水位和沖洗液消耗量的變化,必要時應測量穩定水位並進行簡易放(注)水試驗。單一含水層(組)的鑽孔應測定終孔穩定水位。
『伍』 RQD值怎麼計算 是以每一次起孔計算,還是總的一起算
RQD:岩石質量指標,用直徑為75mm的金剛石鑽頭和雙層岩芯管在岩石中鑽進,連續取芯,回次鑽進所取岩芯中,長度大於的岩芯段長度之和與該回次進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5.4.2 鑽孔工程地質編錄
5.4.2.1 鑽孔工程地質編錄內容包括:統計與描述岩芯塊度,繪制岩芯塊度柱狀圖;統計節理裂隙;確定鑽孔中流砂層、破碎帶、裂隙密集帶、風化帶與軟弱夾層、岩溶發育帶、蝕變帶的位置和深度;並可按工程地質岩組用點荷載儀測定岩石力學指標.
5.4.2.2 按鑽進回次測定岩石質量指標(只RQD),確定不同岩組RQD值的范圍和平均值.RQD值一般按公式(2)計算確定;
(2)
式中:Lp——某岩組大於10cm完整岩芯1)長度之和,m;
Lt——某岩組鑽探總進尺,m.
註:1)小於10cm岩芯若為鑽進過程中機構破碎,則應上、下對接,其長度大於10cm時應參與計算;當鑽頭內徑小於54.1mm時,RQD值作適當降低,根據經驗降低20%~50%.
5.4.2.3 根據RQD值,按附錄E劃分岩石質量等級和岩體質量等級.
5.4.3 坑道工程地質編錄
5.4.3.1 對礦區的勘探坑道應全部進行工程地質編錄,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的礦區可適當減少,有生產坑道時可選擇典型坑道進行.
5.4.3.2 坑道工程地質編錄內容包括:對坑道所揭示的岩層劃分岩組,重點觀察描述軟弱夾層、風化帶、構造破碎帶、蝕變帶、岩溶發育帶的特徵,分布、產狀、溶蝕現象;系統採取岩(礦)石物理力學試驗樣;統計節理裂隙;詳細描述地下水活動對井巷圍岩穩固性的影響及工程地質問題發生的位置不穩定地段掘進與支護方法.坑道變形地段必要時設置工程地質觀測點,進行長期觀測.
5.4.4 工程地質鑽探
5.4.4.1 鑽探深度:露采礦區宜控制到最終坡腳或坑底以下30—50m;井下開采礦區控制到礦床主要儲量標高以下30—50m.
5.4.4.2 鑽孔孔徑以滿足採取岩、土物理力學試驗樣規格為准.
5.4.4.3 要求全部取芯鑽進.岩芯採取率,可根據不同的目的確定.
5.4.4.4 應進行物探測井,結合鑽探地質剖面,確定岩石風化帶深度、構造破碎帶、岩溶發育帶及層間軟弱夾層的分布部位.
5.4.5 工程地質測試
5.4.5.1 勘探礦區應選取代表性岩、土室內試樣,測定其物理力學性質.工程地質條件中等—復雜的礦區,除選取代表性室內試樣外,還可應用點荷載儀、攜帶式剪切儀進行鑽孔及野外現場測試.
5.4.5.2 室內岩(土)樣試驗項目,按開采方式、礦區實際情況,結合工程地質評價要求參照附錄J選作.
5.4.5.3 岩(土)樣采樣要求
a.井采礦區對一期開拓水平以上礦體及其圍岩按不同岩石分別采樣;露采礦區應在邊坡地段自上而下分組采樣.
b.塊狀、層狀岩類按不同岩石采樣;鬆散軟弱岩類,若岩性較均一,厚度大於10m時,每10m采一組樣;岩性不均一時,根據岩性結構特徵分層采樣.
c.塊狀、層狀岩類可直接從岩芯采樣;鬆散軟弱岩類應利用坑道或山地工程采樣,如在鑽孔中取樣,則應採取專門取芯工具,砂礫石樣應保持原級配.
d.采樣規格與數量可根據實驗室的具體要求確定.
『陸』 地質編錄有幾種如何編錄
把直接觀察和綜合整理的地質信息系統地用文字和圖表編制而成的記錄。地質編錄是地質勘查和地質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質編錄按照工作階段可以分為2種:①原始地質編錄,指在野外對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用文字、素描、圖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記錄;②綜合地質編錄,指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圖表等。地質編錄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地質填圖編錄、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和采樣編錄。
地質填圖編錄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質調查任務的基本手段(見地質填圖),包括地質剖面編錄、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 沿著某一個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斷面)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表示在圖上,稱為地質剖面圖對地質剖面上所顯示出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進行的觀察和記錄,即為地質剖面編錄。在野外實地測量編制地質剖面圖時,一般要選擇地層出露比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圖區內地質體的主要地質特徵、具有代表性的路線和區域。通過實地測制地質剖面,劃分地層分層界線,確定填圖單位;進行詳細的岩性描述,系統地採集岩石、礦物標本;測量地質體的產狀;在未變質和淺變質地層中尋找和採集化石;並根據填圖任務的要求採集有關的分析測試樣品。在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測量。
在地質填圖中,需選擇合理的路線和控制點進行系統的野外地質觀察。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內容有:標定觀察路線和觀察點的位置,觀察、描述露頭地質和地貌,測量地質體的產狀要素以及其他構造要素,採集 標本和樣品,追索和填繪地質界線,畫信手剖面圖和地質素描圖(圖 2)以及攝影等。地質觀察點的作用是准確地控制地質界線或地質要素的空間位置,使原始的文、圖資料與實地位置相符合。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的編錄形式,除傳統的野外記錄本編錄方式外,為便於野外資料和數據的電子計算機處理,還有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用預定的符號或代碼標在特製的卡片上。 探礦工程地質編錄 礦產普查勘探中對所實施的工程進行的原始地質編錄。包括:①坑探地質編錄,簡稱坑探編錄,指對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質礦產現象所進行的描述和記錄,並要編制坑探工程展開圖,以表示各種地質現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間的空間關系和變化情況。②鑽探地質編錄,又稱鑽孔地質編錄。其內容包括:回次進尺,岩(礦)心採取率,岩性描述,分層孔深,分層厚度,標志面與岩心軸的夾角,鑽孔彎曲度和孔深測量;簡易水文地質測量、地球物理測井(見鑽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資料的編錄;並按設計要求採集各種標本和樣品;編繪鑽孔柱狀圖和鑽孔地質剖面圖,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種地質現象和各類岩石(礦石)的特徵及其在鑽孔中顯示出的厚度。
采樣編錄 又稱樣品編錄,在地質勘探工作中對採集的各類樣品所做的編錄。在地質調查過程中,為了了解和解決有關的地質、礦產及其他工程技術問題,需對岩層、岩體、岩石、礦石、礦物、水點,土壤和鬆散沉積物等採集適量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測試鑒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數據和資料。采樣(取樣)編錄工作包括:對采樣地點的觀察、描述和編制采樣平面圖;按樣品種類進行統一編號登記;對樣品加工過程的記錄和檢查;對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與鑒定結果進行整理、登記和檢查。
『柒』 地質編錄的分類
①原始地質編錄,指在野外對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用文字、素描、圖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記錄;
②綜合地質編錄,指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圖表等。地質編錄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地質填圖編錄、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和采樣編錄。 ① 地質填圖編錄,是完成任何比例尺地質調查任務的基本手段,包括地質觀察路線和觀測點上所見到地質現象的文字記錄,素描圖,照相及採集分析測試的樣品和標本,地質剖面圖的編制,以及地質圖的測繪。
②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是對礦產普查勘探中所施行的工程中的地質資料和信息的編錄,包括對探槽、探井工程揭露出的地質現象進行描述、繪圖和編制工程展開圖的坑探地質編錄;和對鑽孔實施過程中的進尺、岩(礦)心採取率、岩(礦)心的岩性描述,分層孔深、分層厚度、鑽孔彎曲度、簡易水平測量以及有關地球物理測井資料的記錄等的鑽孔地質編錄,最後需根據這些資料繪制鑽孔柱狀圖和鑽孔地質剖面圖,以反映地質現象隨深度而變化的縱向和橫向的特徵。
③采樣編錄,又稱樣品編錄,包括對岩石、礦石、礦物、水點、土壤、鬆散沉積物等樣品採集的日期 、地點、目的 ( 分析、化驗、切片、測試、鑒定、)地質背景等的描述,編制采樣平面圖,進行統一編號;最後還需對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 、化驗 、鑒定的結果進行登記、檢查和整理,以供綜合整理時分析研究。
『捌』 地質編錄中的含有和夾有哪個所包含的內容多
這個是兩個表述內容的,夾有一般指的是在分層內出現其它層的薄層,例專如砂泥岩中,泥岩可能夾有砂岩薄屬層,或砂岩中夾有泥岩薄層;含有一般是指分層內含有的物質、成分等,例如粉質粘土中含有植物根系或者岩石角礫等等。。。
『玖』 什麼是原始地質編錄、包括哪些內容
原始地質來編錄是指地區工作人源員在現場對各種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礦體及其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觀察,並用圖表、文字將礦體特徵和各種地質現象描述和記錄下來的整套工作。原始地質編錄要求素描和記錄以下內容: 一、礦體形狀、產狀、厚度、數目及其產出的位置;礦石的物質組成及其共生組合;礦石的結構、構造、自然或工業類型、品級及分布情況;礦體與圍岩的接觸關系。 二、圍岩種類、性質、產狀與特點;圍岩蝕變的種類與礦化關系。 三、地質構造,各種地質構造類型、性質、產狀、規模、與礦化的關系以及對礦體的破壞程度。 四、其它地質特徵,如地層、古生物及水文地質等方面的資料。
『拾』 工程勘察地質編錄是做什麼的
地質編錄:
在地質勘查、勘探中,對各種工程的地質現象進行編繪、記錄的過內程。
技術要求:
需進行地質編容錄的工程主要有:探槽、淺井、鑽孔。
編錄要求現場記錄所見地質現象,其中探槽和淺井需在現在繪制工程素描圖。鑽孔可在完成現場記錄後室內繪制。
探槽、鑽孔素描圖的比例尺皆為1/100,淺井大多為1/100或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