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管道沿線地質災害管理流程
① 管道地質災害在主汛期應該怎麼做好宣傳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標語
1、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實行預防為主回,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答地質災害防治方針。
3、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4、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5、人為削坡和連續降雨是誘發地災的主要影響因素。
6、加強監測,預防地質災害。
7、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在農村。
8、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9、認識地質災害,預防地質災害。
10、地質災害猛如虎。
11、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12、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
13、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
14、地質災害防治從宣傳開始。
15、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6、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8、以人為本防地災,預防為主保平安。
19、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1、暴雨易發地質災害,雨過仍是關鍵時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
② 管道沿線崩塌災害防治方法
對崩塌體的防治可採取錨固、頂擋、卸荷、防護等方法。在具體不同崩塌點的防治時,應結合工程實施條件,採用一種或多種防治方法。
7.2.1錨固
崩塌錨固技術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而且非常有效的一項技術。主要是通過對崩塌體或危岩體進行錨桿或錨索的錨固,使其處於穩定或相對穩定的狀態,減少或防止對崩塌體(危岩體)下方的管道產生威脅或危害。因此在蘭—成—渝輸油管道和忠—武輸氣管道均採用了該項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崩塌體錨固技術在材料上分為錨桿和錨索兩種。在受力條件上分為預應力和非預應力。在管道沿線治理施工中應用最多的是全黏結性錨桿和預應力錨桿兩種類型。其特點是施工簡單方便而且效果較好,經濟上也比較合理。
7.2.2頂擋
在基岩地區,受岩石風化或節理裂隙的控制,形成了較危險的懸空狀態的岩體,如不治理將危及管道線的安全,但用常規方法難於治理,特別是所處位置地面高差較大,無法錨固,也不能卸荷,採用頂擋的方式是既經濟又簡單的一種方法。忠武管道張家溝為岩體就是用這種方法將以大型岩塊固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7.2.3卸荷
崩塌體卸荷實際上是人為的將崩塌進行「拆除」,使搖搖欲墜的崩塌在沒有災害的情況下,或在人的干擾下倒塌,既防止了災害的發生又達到了治理的效果。
在管線保護和地質災害治理施工過程中,卸荷往往是局部使用的一種方法,一般情況下配合錨固和擋牆等工程措施,達到整體的治理效果。
7.2.4防護
防護是一種被動的地質災害防治方式,為了減輕山體上部岩體落石對在自由落體作用下對管道的損害,將管道採用整體形式進行防護,是忠—武輸氣管道常用的一種地質災害防治方式。
由於管道分布的線路較長,而且一般沿山體根部通過,在基岩地區隨時都有風化剝落的岩塊掉下來,即使較小的塊石,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都將對管道產生影響,甚至砸壞管道。因此採用被動防護的方式,將避免這種災害的發生,並降低工程治理的難度,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工程投入。常用的方法有增加管道上部防護層的厚度和在崩塌下部建防護網等方法。
③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對策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綜合評估是在現狀評估及預測評估的基礎上,並綜合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②地質災害類型、分布、發育特徵、穩定狀態及其對管線的危害程度;③災種共生時,按其組合形式評估對管線的危害程度;④不同地域地質環境容量對管線在選線時的限制情況;⑤地質災害在採取工程治理或其他措施時的難易程度;⑥工程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對地質環境條件的破壞、加劇地質災害情況,及其對管線的危害程度。首先,將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為危險大、危險中等及危險小三個等級。然後,在上述三個等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為16個段。具體劃分及綜合評估結果見圖9-10和表9-5。其中,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段9個,長121.572km,約占管線的36%;危險性中等的段5個,長155.841km,約占管線的45%;危險性小的段2個,長66.782km,約占管線的20%。
西氣東輸工程陝西段建設用地范圍內地質災害多發,然而管線在選線過程中對多數地質災害作了相應的繞避,總體上來說,土地適宜性為較適宜。然而管線在一些地段仍存在安全隱患,需要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在施工過程中應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或繞避。具體如下:
(1)DD205樁段處淤地壩壩地,由於淤地壩年久失修,壩肩為洪水泥流損壞,受洪水泥流沖蝕,致壩地拉裂形成沖溝迅速向壩地內部擴展,距DD205樁相距僅20m左右,在拉裂的沖溝內明顯可見沿新近系粘土岩與披覆的黃土接觸面有泉水溢出,如任其發展,不僅沖溝威脅管道,而且可能造成由此處越梁的黃土斜坡產生不穩定變形,需進行工程整治。
(2)DD278—DD279樁處存在黃土崩塌,管線通過崩塌體前緣長80m左右,距崩塌體相距不過5m左右,且崩塌前緣由於人為切坡影響,仍有復活的可能,應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繞避。
(3)DD279—DD280樁之間,存在有4個小滑坡,滑坡穩定程度差,可見到滑動時致電線桿傾倒,對從滑坡前緣通過的管線危害較大。建議此處管線採取工程治理或繞避。
(4)DD288—DD289樁之間為一大型滑坡,滑體前緣處於永坪川侵蝕岸,受河水沖刷側蝕,前緣發生小范圍滑動,可見到梯田明顯錯位,管線恰好從滑體中前部通過。建議對該滑坡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後,採取相應工程治理措施或從滑面下穿越管道。
(5)在DE004—DE005樁之間,位於寒砂石水庫左壩肩的大型滑坡,滑體前緣形成高8.5m的陡坎,前緣陡坎下三疊系砂岩與黃土接觸面處有滑坡泉溢出,滑體中部有灌溉水渠通過,水渠無任何防滲襯砌措施,見有滲水產生的潛蝕落水洞。平行水渠尚有中山川水庫—永坪、寒砂石水庫——永坪兩條輸水管道通過,在輸水管道開始供水後,滑體前緣發生三處小范圍滑動,前緣滑動的變形已擴展至水渠邊,而管道恰好從水渠前部通過。線路在此段應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後,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繞避。
圖9-10西氣東輸管道工程陝西段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表9-5陝西段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表
續表
(6)在DD143—DD144樁之間的棗樹坪滑坡,滑體長450m,寬1000m,為巨型黃土滑坡,滑動時滑體前緣直抵秀延河,將河流推至對岸,滑體明顯隆起為鼓丘,滑體後緣為兩條沖溝所環繞,沖溝底部為濕地,滑體前緣受秀延河沖刷,可見局部小范圍滑動,管線從滑體中部通過,建議對該滑坡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對其穩定性做出判定後,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從滑面下穿越管道。
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與措施建議
各類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及措施在陝西段分省評估報告中有詳細論述,這里僅就主要地質災害點提出具體的治理措施建議。
(1)延川縣寒砂石滑坡(DE004—DE005):治理可採取排水和支擋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在滑坡前緣復合段後部設置盲洞排水或修建防水帷幕,對DE004號樁以南的縱向水溝和橫向水渠用水泥漿砌,防止地表水滲入坡體。在滑坡前緣河岸部分設置抗滑擋牆,同時還能防止河流沖刷。
(2)棗樹坪滑坡(DE143—DE144):可採取截排地表水和修築堤防、防止沖刷的綜合治理措施。截排地表水即在滑坡外圍修建截水溝,將斜坡及其以上的地表水攔截在滑坡體之外,對滑坡體內的潛蝕洞穴應逐一回填夯實,防止地表水滲入坡體。修築堤防即在滑坡前部修建漿砌石堤壩,防止雨汛期河水沖刷和軟化滑坡坡腳,以消除滑坡前緣局部失穩導致滑坡整體穩定性降低的可能。
(3)王家院滑坡群(DD279—DD281):在疏排地下水的同時,限制當地群眾切削坡腳,並應在前緣作反壓處理。修建排水盲洞,疏排坡內地下水,滑坡群上方修明溝攔截地表水,前緣用土反壓,放緩坡腳。
(4)梁家渠滑坡(DD288—DD289):除採用與王家院滑坡群相同的措施外,尚應在前緣修建漿砌石堤防,以防止河流沖刷對滑坡穩定性的不利影響。
(5)清澗河右岸崩塌(DE216—DE217):可採取預先清除或支頂鑲補勾縫、攔截工程。預先清除就是先將不穩定岩體破碎,並用撬杠撬落,以消除隱患。支頂鑲補勾縫就是對崩塌的局部加固,可在下墜方支墊或對原有裂縫用水泥砂漿充填。攔截是在崩塌下方修築漿砌石擋牆,使其不致影響管線。
(6)DC081樁處黃土崩塌:鑒於本處管線與崩壁正交,且黃土崩塌崩壁陡立,穩定性差,具進一步發生崩塌的可能。因此,應先治理加固,後進行工程建設,對崩壁的加固治理應在坡下修建護坡或擋牆,或適當放緩邊坡。在崩壁上部回填夯實裂縫並注意排水等。
④ 管線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段評估
依據國土資發〔2004〕69號文件附件《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要求》,按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小三級進行綜合分區(以代號A、B、C區分),並進一步分為不同地段(以阿拉伯數字1、2、3……區分)。按以上綜合評估原則,甘肅段共劃分出17個不同的危險性區段,其中危險性大的4段,危險性中等的6段,危險性小的7段,詳見圖5-8及表5-31。
(一)危險性大的區段(A)
在切割強烈的黃土丘陵區、黃土梁峁區和中低山區分布有眾多中、小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崩塌和危岩體大多是採石、取土形成;滑坡前緣的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以老滑坡為主;泥石流溝主要在溝谷狹窄、溝床坡度大、邊坡鬆散物多、植被覆蓋度低的支溝中,危害嚴重、危險性大。黃土丘陵區和黃土梁峁區基本為自重濕陷性黃土分布區,切溝、沖溝、落水洞、黃土柱、黃土橋皆有所發現。
根據地質災害體的分布規律、危害及危險性程度確定出危險性大的有4段,長152.8km,占管線總長的34.3%。分段說明如下:
圖5-8 甘肅段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1.蘭州市西固小坪子—蘭州市直溝門段(A1)
位於皋蘭山前三、四級階地及黃土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大,多見高邊坡及沖溝、泥石流溝。段內管線長29.0km,占管線總長度的6.5%。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泥石流、黃土濕陷和潛蝕。綜合評估危險性大。
2.通渭縣碧玉—秦安縣蓮花城段(A2)
該段屬於黃土壟崗細梁與深溝地段,梁頂狹窄但相對平坦,梁脊長且略有彎曲,坡地中常發育黃土滑坡或黃土—泥岩滑坡,多為老滑坡。梁間溝谷深切,支溝多為泥石流溝。段內管線長44.0km,占管線總長的9.9%。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滑坡、泥石流、黃土濕陷和潛蝕。綜合評估危險性大。
3.張家川縣龍山鎮—張家川縣趙家溝段(A3)
屬於黃土梁峁及溝谷地段,地形起伏較大,溝谷深切。段內管線長 11.0km,占管線總長的2.5%。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黃土濕陷、潛蝕。綜合評估危險性大。
4.張家川縣韓家硤—天水市北道支線段(A4)
該段屬於黃土壟崗細梁與深溝地段,梁頂狹窄但相對平坦,梁脊長且略有彎曲,坡地中常發育黃土滑坡或黃土—泥岩滑坡,多為老滑坡。梁間溝谷深切,支溝多為泥石流溝。段內管線長68.8km,占管線總長的15.5%。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滑坡、泥石流、黃土濕陷和潛蝕。綜合評估危險性大。
(二)危險性中等的區段(B)
在切割較為強烈的黃土丘陵區、黃土梁峁區和中低山區分布有一定程度的中小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體,危害中等,危險性中等。
根據地質災害體的分布規律、危害及危險性程度確定出危險性中等的6段,合計長135.7km,占總長的30.5%。分段說明如下:
1.蘭州直溝門—榆中縣喬家營(B1)
處於興隆山前,地形起伏較大,屬於中等切割的黃土丘陵區,多見高邊坡及崩塌。區段內管線長16.0km,占管線總長的3.6%。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泥石流、黃土濕陷和潛蝕。綜合評估危險性中等。
2.榆中縣方店子—榆中縣稠泥河(B2)
屬於中等切割的黃土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大,多見高邊坡及崩塌。段內管線長13.0km,占管線總長的2.9%。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泥石流、黃土濕陷和潛蝕。綜合評估危險性中等。
3.榆中縣高崖—定西市符川段(B3)
處於宛川河與關川河西支溝分水嶺段,地形起伏較大,屬於中等切割的黃土丘陵區,多見高邊坡及崩塌。段內管線長19.5km,占管線總長的4.4%。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泥石流和黃土濕陷、潛蝕。綜合評估危險性中等。
4.定西市紅土窯—通渭縣碧玉段(B4)
處於關川河東支溝與牛谷河段,地形略有起伏,以河谷平原為主,河谷兩側泥石流及河岸崩塌發育。全長63.5km,占管線總長的14.3%。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中等。
5.張家川縣上磨村—張家川縣馬鹿前庄段(B5)
處於關山西部低山丘陵區,出露閃長岩、片麻岩、變質砂岩,上覆薄層黃土,基岩風化破碎十分強烈,地形起伏較大,溝谷切割較深。公路沿線多見崩塌與泥石流溝,地質環境相對脆弱。區內管線長20.5km,占管線總長的4.6%。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泥石流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中等。
6.張家川縣馬鹿官山溝口—張家川縣老爺廟段(B6)
處於關山林區,馬鹿牧場,植被覆蓋率高。由閃長岩、片麻岩、變質砂岩構成,上覆薄層坡殘積,邊坡處基岩風化破碎十分強烈,地形起伏較大,溝谷深切,官山溝溝口多見採石場崩塌,地質環境脆弱。段內管線長3.2km,占管線總長的0.7%。主要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洪水沖蝕。綜合評估危險性大。
(三)危險性小的區(C)
在沖洪積平原區、榆中盆地和部分黃土丘陵區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小型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體,其危害及危險性小。
根據地質災害體的分布規律、危害及危險性程度確定出危險性小的7段,合計長156.5km,占總長的35.2%。分段說明如下:
1.蘭州市西固首站—蘭州市西固小坪子段(C1)
位於蘭州盆地一—二級階地,地形平坦,段內管線長2.0km,占管線總長的0.4%。主要的地質災害為黃土濕陷,局部可能有地面塌陷。綜合評估危險性小。
2.榆中縣喬家營—榆中縣方店子(C2)
處於榆中盆地,地形平坦開闊,局部略有起伏。段內管線長17.2km,占管線總長的3.9%。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泥石流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小。
3.榆中縣稠泥河—榆中縣高崖段(C3)
處於關川河河谷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局部略有起伏。段內管線長 16.0km,占管線總長的3.6%。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泥石流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小。
4.定西市符川—定西市紅土窯段和定西市景台上—定西市安定區(C4)
該段處於關川河東、西支流河谷平原區,Ⅰ—Ⅱ階地發育,地形平坦開闊。段內管線長59.8km,占管線總長的13.5%。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泥石流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小。
5.秦安縣蓮花城—張家川縣龍山鎮段(C5)
位於清水河河谷平原區,Ⅰ階地發育,地形平坦開闊,左岸山坡多見中—大型老滑坡,距管道1~3km。段內管線長48.0km,占管線總長的10.8%。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泥石流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小。
6.張家川縣趙家溝—張家川縣上磨村段和張家川縣城關鎮—張家川縣韓家硤支線段(C6)位於後川河河谷平原區,Ⅰ—Ⅱ階地發育,地形較為平坦。段內管線長8.5km,占管線總長的1.9%。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泥石流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小。
7.張家川縣馬鹿前庄—張家川縣官山溝溝口段(C7)
屬於關山山間盆地,Ⅰ階地發育,地形相對平坦開闊。段內管線長5.0km,占管線總長的1.1%。主要的地質災害為洪水沖蝕和黃土濕陷。綜合評估危險性小。
⑤ 工程建設與運營中的地質災害減災工程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鐵路、交通、水利、建設等部門實施的各項建設工程,要嚴格落實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的「三同時」制度,結合「十一五」各相關行業的發展規劃,對已建和在建的鐵路、公路、水利水電工程、礦山工程和輸油(氣)管道工程等地質災害隱患點編制專門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治理,確保建設工程區的地質災害得到及時治理。
9.8.1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運營中的地質災害減災工程
水利水電建設多位於山區,極易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結合大江大河干(支)流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開展地質災害治理,使威脅水利水電建設和運營的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治理。
(1)近期(至2010年)
1)三峽庫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與搬遷避讓減災示範工程。
2)結合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對全國143座大型病險水庫和543座重點中型病險水庫的地質災害進行有效治理。
(2)遠期(2011~2020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
9.8.2 交通道路工程建設與運營中的地質災害減災工程
由交通、鐵路主管部門組織對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專項治理,對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結合本行業特點,編制本部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逐步開展工程治理。
1)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沿線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質災害治理。
2)國道219線改擴建工程(拉孜縣查務鄉—新藏區界)沿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治理。
3)國道108線成都—西安段沿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
4)川藏公路沿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
9.8.3 礦山工程建設與運營中的地質災害減災工程
建立國家級礦山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實現礦山開發、土地復墾、綜合整治、環境恢復相統一的礦產資源開發模式。
1)黑龍江省七台河煤礦,以采空塌陷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
2)遼寧撫順煤礦,以露天采礦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
3)山西大同煤礦,以采空塌陷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
4)貴州開陽磷礦,以崩滑流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
9.8.4 油氣能源工程建設與運營中的地質災害減災工程
1)西氣東輸管道沿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2)寶成輸油管道沿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⑥ 油氣管道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段與預測
油氣管道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段及危險度預測是通過對各段災害發育條件的比較分析,確定不同因素對災害發生的作用,運用區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確定管道各種地質災害的危險度。
4.2.1危險性分段與危險度預測依據
(1)查明管道沿線與災害發育相關的環境條件;
(2)災害的分布規律、規模與成因類型;
(3)管道沿線災害發生的原因,相似管道段的分布;
(4)掌握管道沿線發生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及其出現規律及原因。
4.2.2評價因子與評價指標
管道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段與預測評價因子有:災害發生的基本環境條件——主控因子(Si)、影響管道災害的誘發因素——次要因子(Bi)、管道已發生災害——現狀因子(Gi)等三類,並從各類因素中選取對災害起控製作用的條件作為預測評價的主要因子(圖4-5)。
圖4-5 管道分段危險度預測框圖
評價因子指標的確定內容較多,下面僅將各類因素中的典型因子指標確定進行介紹。
4.2.2.1主控因子評價指標(Si)
(1)管道所處斜坡坡度(S1):25°~45°產生的災害最多(表4-4)。
表4-4 管道所處斜坡坡度判別因子(S1)
(2)斜坡坡形及變形(S2):斜坡坡形及變形判別因子評價指標見表4-5。
(3)管道所在斜坡岩性(S3):管道所在坡體岩性評價指標見表4-6。
表4-5 斜坡坡形及變形判別因子(S2)
表4-6 斜坡岩性判別因子(S3)
(4)斜坡結構(S4):斜坡中的結構面是產生斜坡不穩定的基礎因素,結構面的產狀和不同結構面的組合控制了災害的發生(表4-7)。
4.2.2.2次要因子評價指標(Bi)
地質災害發生的常見誘發因素主要有降雨量、地震、人為活動。其中降雨量是誘發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
(1)降雨誘發災害的判別因子(B1)評價指標(表4-8)。
(2)斜坡地下水動態變化判別因子(B5)評價指標(表4-9)。
地震危險判別因子常考慮的因素。與斜坡破壞有關的地震參數是:地震烈度、加速度、地震周期、地震歷時、最大震中距。目前使用較廣的判別指標僅為地震烈度。
表4-7 斜坡結構面判別因子(S4)
表4-8 降雨量判別因子(B1)
表4-9 坡體地下水動態變化判別因子(B5)
4.2.2.3管道沿線災害發育現狀判別因子指標(Gi)
管道沿線災害發育現狀判別因子(表4-10)包括已發生的災害分布數量、已發生的災害規模,已發生災害的危害程度。管道已發生災害是預測危險度的依據之一。
表4-10 管道沿線災害發育現狀判別因子(Gi)
4.2.3管道危險度分段預測方法
災害危險度分段預測是按地貌和環境條件相似性進行分段,然後對管道各段發生的因子進行取樣,確定管道各段內不同因子對發育災害發生的危險程度,並對所取因子按照一定的數學方法進行疊加,求出危險度。危險度值越大,表明危險性越大。
(1)將管道按地貌條件劃分成若干段,並將具有相似的地貌條件和災害發育條件相似劃歸一類;
(2)選定各段的判別因子,並按照各因子所處的等級賦值,單因子危險度為Ⅰ、Ⅱ、Ⅲ、Ⅳ、Ⅴ時,分別賦值5、4、3、2、1。當管道各段內不具備某種因素時,設定該判別因子取值為1,然後將各因子取值進行歸一化處理;
(3)分段采樣,由於被評價的區域是不確定的數(指區域面積),各區域內的地質災害相關因素也有一定差異,所以總體危險度等級的判別指數應根據具體區域統計的結果,並結合實際情況確定。
將上述歸一化處理後的判別因子值代入下式,把因子值進行疊加平均:
山區油氣管道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式中:
n——總樣本數;
P——各段中因子的平均值。
(4)對各段因子判別值分別進行統計,得出各段危險度預測判別統計值。確定綜合評價因子指標
山區油氣管道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式中:
[ai]——評價因子權重。
危險性分段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是本項目研究的難點,採用GIS技術系統進行統計、分析、評價與制圖,評價因子按不同的權重賦值於網格進行采樣統計,綜合因素數字集求中位數的統計方法。即:
平均樣本值:
山區油氣管道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通過以上工作,最後進行管線沿線地質災害危險度區劃,確定不同災害對管線的影響程度。
⑦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建議
地質災害防治,應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以達到保護地質環境,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損失為目的。下面依據不同地質災害類型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1.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擬建成品油管道線路工程,一般採取避讓措施,管道遠離或者繞避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難以繞避應在施工前進削坡減載。在峽谷地段建議採取漿砌塊石護坡,防止崩塌對管道工程的破壞,也可採用隧道方式避讓。
2.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擬建成品油管線工程河南段,途經觀音堂、 義馬、 新安、 平頂山等煤田較多。據野外調查訪問,採煤等采礦活動還在繼續進行,各地采空塌陷區還沒有穩定,管道線在礦區和塌陷區經過,可能遭受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其危險性大,因此,建議在該段採取改線避讓措施。其避讓措施有:管線繞過采空區,進入到煤層以外。無法繞避地段,應針對該工程路線的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的情況,建議建立管線地質災害監測網路體系,指派專人或委託專業隊伍對管道路段地質災害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呈報主管部門,以便及時採取措施。
3.泥石流和洪水沖蝕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周圍地質環境條件的破壞,破壞植被要盡快恢復,損毀的耕地盡快恢復耕種。洪水沖蝕災害在暴雨大洪水是不可避免的,管線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可採用跨越或深埋穿越措施以防洪水沖蝕對管道的破壞。
4.特殊土地面變形防治措施
由於成品油管線經過黃土丘陵區時,擬建工程可能遭受黃土濕陷、潛蝕災害。對自重濕陷黃土,應採取換土或強夯法處理;對非重濕陷黃土,應採取沖擊、碾壓夯實的方法處理,在工程建設時及建成後,採取必要的排水設施,以確保工程建設不發生黃土濕陷、潛蝕災害。
膨脹土和膨潤土的防治措施:管周圍應有良好的排水條件,附近5m以內不宜灌溉。防治措施主要為在管道兩側修建鋼筋水泥防護牆,增加結構鋼度,增設沉降縫等。
5.成品油管線經過采礦、採石場地段的防治措施成品油管線在信陽以南K290+3.5km~K290+5.4km段管線附近有大小數百個采礦場,成片分布,而且在本段有膨潤土礦,由於采礦范圍較大,無法避讓,只能從礦區通過,因此,首先要對礦區進行勘查,管道應盡可能在無礦段通過,或在礦體埋深較大的地段通過,並要禁止確管道經過地段的采礦。在確山縣常興鎮南(K230-6.0km~K230-7.1km),管線緊鄰採石場,因此建議管線改線向西移 200~300m,避開採石場的影響。另外在澧河、淮河和浉河采砂活動比較強烈,管道應採用避讓,繞過采砂河段,並對管道經過的河進行管理,防止在管道經過地段采砂。
圖7-8 河南段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6.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擬建管線在許昌市地段處於地面沉降范圍內,對該段管線和分輸站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目前累積沉降量級較小,為控制其發展,應控制開采深層孔隙承壓水量,並加強監測。
表7-7 河南段管線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一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⑧ 石油管道經過地質災害點又有居民點該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鋪設管道都要進行地質勘察,查明地質情況,並對該地地質情況進行可行性分析,判斷鋪設管道的可行性,查看該項目規劃設計資料應該有解釋,如果沒有,建議補做,石油管道鋪設應該有危害等級劃分,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