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水庫建設地質災害

水庫建設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3-11 19:23:16

❶ 水庫區地質災害和運用方式改變

1960年9月,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蓄水,從此,三門峽水庫進入運用階段,迄今已運行46年。

在水庫建成運用之前,水利部門和地質總隊曾對將要發生的淤積、浸沒、坍岸、沉陷和滲漏等水庫病害(即水庫地質災害或水庫工程地質問題),進行過大量的勘察工作和預測研究。然而,水庫的運用方式卻因主要的病害而經歷了從高水位「蓄水攔沙」運用,改變為低水位「滯洪排沙」運用,再經過改建之後,才定位於低水位的「全年控制」方式運用。

水庫運用方式重大調整和變動的主因是泥沙淤積嚴重。水庫運用之初,入庫泥沙的92.9%堆積在庫內,庫容損失過快,降低了水庫的使用年限及其對黃河下游的防洪作用。因此,在高水位「蓄水攔沙」運行一年半之後(1961年2月9日,壩前最高水位已達332.58m),被迫開閘敞泄,改變為低水位的「滯洪排沙」運用。但是,由於大壩泄流排沙量太小,潼關以上庫區淤積仍在發展;截至1964年汛後,即水庫運行僅4年,庫區已淤積泥沙38.258億m3,致使335m高程以下96.44億m3庫容損失掉39.67%。

據1962年調查資料,庫區的浸沒和坍岸問題也十分嚴重。洛河下游一級階地倒房9000多間,損壞5000多間;渭河下游兩岸鹽鹼地由蓄水前的15萬畝發展到36.5萬畝;全庫區坍塌水井 1479 眼,其中潼關以東的深水區為 1296 眼。潼關以東坍岸線總長201km,占潼關以東岸線總長的41%,坍塌入庫土方總量為1.289億m3。特別是庫區渭河段在淤積回水作用下的地下水位壅高及其浸沒范圍發展趨勢,又對西安市構成威脅。

因此,1964年12月,國務院召開「治理黃河會議」,周恩來總理與到會專家研討對策,科學論證,就治理黃河大事作了全面部署,有關三門峽水庫區的工作有:

1.批准三門峽增建、改建工程,擴大泄流規模。

2.對西安市和庫區可能發生的浸沒進行研究。

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姜達權副總工程師和李景豪同志參加了這次會議。

三門峽水利樞紐區的增、改建工程,於1964年開始增建的兩條隧洞,改建的4根鋼管,於1966年7月29日投入使用,並陸續打開8個導流底孔,於1973年11月完成。兩洞四管八孔的泄流排沙規模接近10000m3/s,從1973年12月起,三門峽水庫開始實行「蓄清排渾、調水調沙」的「全年控制」運營,即汛期控制在305m水位敞泄,非汛期蓄水,回水不過潼關。到1991年7月又打開兩個導流底孔,至此、兩洞四管十孔的泄流排沙規模,達到了10000m3/s。

❷ 簡要分析修建劉家峽水庫可能帶來的地質災害及影響

劉家峽水庫位於黃河上游,位於甘肅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距蘭州回市75公里,是答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於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
但是劉家峽水庫由於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淤積於水庫中,整個水庫的實際有效庫容已由建壩時的57億立方米減少到42億立方米,損失庫容15億立方米,嚴重地威脅著水電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
由於劉家峽庫區沿岸植被稀少,水庫岸坡經常發生滑坡、崩塌,水土流失極其嚴重。庫區沿岸的永靖、東鄉、臨夏、積石4縣和臨夏州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庫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但劉家峽庫區生態形勢仍然嚴峻。

❸ 修建水庫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

大型水庫一三峽為例:
1:破壞淹沒大量珍貴的農田土地,和各種風俗文化,文物建築.
2:破壞當地版生權態環境,阻止了長江水生動物的洄遊,可能會使某些珍稀物種絕滅.
3:可能導致中國水資源的不平衡,影響整個中國網路狀的水流系統.
4:影響當地氣候,是當地溫度更加溫和穩定.降雨增多.減少下游水量,可造成下游用水困難.
5:水庫本身的建造過程和建完水庫後蓄滿水對當地的地理構造造成額外壓力,可能導致各種地質災害.如地震.
小型水庫如永定河上的水庫.
1:可導致河流斷流,影響下游生態系統,天氣變得乾燥少雨.
2:加大河水的污染程度,因為河流中的河水變少.
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可能不完善請見諒.

❹ 水利工程建設必須做地質災害報告嗎

那是當然的 水是引發地質災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單水庫 就可能引起庫岸邊坡失穩、誘發地震等地質災害

❺ 【地理】關於修建水庫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

修建水庫之抄後,上游庫區水面比天然情況下,河道的水面,平緩,水面比降小了,水流流速變緩了,水流夾沙能力降低,導致上游庫區泥沙淤積,最典型的是黃河三門峽水庫。
水庫蓄水,水位高,會向周邊地區滲漏,引起周邊地區地形水位抬高,有可能引起鹽漬化吧。
水庫所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由於水庫蓄水,入海流量小了,可能引起海水倒灌吧。
不是很明白,根據,你的問題猜測的。
修建水庫還可能引起地質災害,如水庫誘發地震,引起蒸發和滲漏損失,導致河流年徑流量減少,不合理調度,還可能引起下遊河道生態環境問題,還會影響魚類回遊等問題,如中華鱘……暫時想到這么多吧

❻ 為什麼修建水庫容易誘發地質災害

這個現在還沒有定論有人這樣說:本來地面沒有水庫,現在增加了水庫,會使地殼局部外壓力增回加而答下沉,打破了原來的地殼平衡,引發地震和地質災害;還有人說:四川的大地震就是由於三峽水庫的建設而引發的;但是這些說法還沒有確切的定論。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又否定;誰對誰錯現在還不好說,等待歷史的檢驗和科學的研究。

❼ 為什麼建大壩會誘發地質災害還有移民問題還有生態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

第一、對庫區上游的影響:
1、水庫蓄水蓄沙,水質下降,洄遊產卵的生物數量減版少;
2、淹沒農田,居民要離開家權鄉。
第二、對庫區的影響:
1、庫區水質富營養化,水位上升使得地下水上升,蒸發加劇,導致庫區耕地鹽鹼化;
2、蓄水使得庫區壓力增大可能誘發新的地質災害如庫區地震;
第三、對庫區下游的影響:
1、下游泥沙沉積減弱,有機質沉積減少,徑流量減少,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緊張;
2、入海口因沉積減緩,加之海浪侵蝕使得三角洲(海岸線)後退威脅沿海地區;
3、入海口營養物質減少,影響動植物生存。
總之,自然界的變化都是漸進的過程,使得生態系統有時間去適應去改變,從而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而修建大壩會急劇改變自然環境,生態系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

❽ 修建水庫會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大型水庫一復三峽為制例:
1:破壞淹沒大量珍貴的農田土地,和各種風俗文化,文物建築。
2:破壞當地生態環境,阻止了長江水生動物的洄遊,可能會使某些珍稀物種絕滅.
3:可能導致中國水資源的不平衡,影響整個中國網路狀的水流系統.
4:影響當地氣候,是當地溫度更加溫和穩定。降雨增多。減少下游水量,可造成下游用水困難。
5:水庫本身的建造過程和建完水庫後蓄滿水對當地的地理構造造成額外壓力,可能導致各種地質災害。如地震。
小型水庫如永定河上的水庫。
1:可導致河流斷流,影響下游生態系統,天氣變得乾燥少雨。
2:加大河水的污染程度,因為河流中的河水變少。
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可能不完善請見諒。

❾ 分析修建水庫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在此僅提供思路:
思路一:①:有利影響。比如改善局部小氣候,合理版分配流域內水資源權等
②:不利影響。比如破壞生態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加劇地質不穩定性,造成庫區泥沙淤積,河水的水質的改變,移民問題和對庫區風景、文物的影響等
思路二:①對自然環境。
②:對人文社會。水庫的防洪作用,為附近的地區提供自來水及灌溉用水,發電,旅遊觀光價值,航運,水產養殖等
思路三:(主要適用於乾旱地區)①:上游 ②:中游
②:下游。土地的土壤鹽鹼化,庫區及下游的水質惡化,下遊河床被嚴重沖刷侵蝕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