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工程地質勘查線
『壹』 工程地質當中泥石流和滑坡的區別
滑坡是斜坡受到破壞,產生滑動面,土體整體在力(主要是重力)是作用下向下運動
泥石流是發生在山間河谷或坡面上,鬆散堆積物在水動力作用下向下沖擊
『貳』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對策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綜合評估是在現狀評估及預測評估的基礎上,並綜合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②地質災害類型、分布、發育特徵、穩定狀態及其對管線的危害程度;③災種共生時,按其組合形式評估對管線的危害程度;④不同地域地質環境容量對管線在選線時的限制情況;⑤地質災害在採取工程治理或其他措施時的難易程度;⑥工程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對地質環境條件的破壞、加劇地質災害情況,及其對管線的危害程度。首先,將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為危險大、危險中等及危險小三個等級。然後,在上述三個等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為16個段。具體劃分及綜合評估結果見圖9-10和表9-5。其中,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段9個,長121.572km,約占管線的36%;危險性中等的段5個,長155.841km,約占管線的45%;危險性小的段2個,長66.782km,約占管線的20%。
西氣東輸工程陝西段建設用地范圍內地質災害多發,然而管線在選線過程中對多數地質災害作了相應的繞避,總體上來說,土地適宜性為較適宜。然而管線在一些地段仍存在安全隱患,需要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在施工過程中應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或繞避。具體如下:
(1)DD205樁段處淤地壩壩地,由於淤地壩年久失修,壩肩為洪水泥流損壞,受洪水泥流沖蝕,致壩地拉裂形成沖溝迅速向壩地內部擴展,距DD205樁相距僅20m左右,在拉裂的沖溝內明顯可見沿新近系粘土岩與披覆的黃土接觸面有泉水溢出,如任其發展,不僅沖溝威脅管道,而且可能造成由此處越梁的黃土斜坡產生不穩定變形,需進行工程整治。
(2)DD278—DD279樁處存在黃土崩塌,管線通過崩塌體前緣長80m左右,距崩塌體相距不過5m左右,且崩塌前緣由於人為切坡影響,仍有復活的可能,應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繞避。
(3)DD279—DD280樁之間,存在有4個小滑坡,滑坡穩定程度差,可見到滑動時致電線桿傾倒,對從滑坡前緣通過的管線危害較大。建議此處管線採取工程治理或繞避。
(4)DD288—DD289樁之間為一大型滑坡,滑體前緣處於永坪川侵蝕岸,受河水沖刷側蝕,前緣發生小范圍滑動,可見到梯田明顯錯位,管線恰好從滑體中前部通過。建議對該滑坡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後,採取相應工程治理措施或從滑面下穿越管道。
(5)在DE004—DE005樁之間,位於寒砂石水庫左壩肩的大型滑坡,滑體前緣形成高8.5m的陡坎,前緣陡坎下三疊系砂岩與黃土接觸面處有滑坡泉溢出,滑體中部有灌溉水渠通過,水渠無任何防滲襯砌措施,見有滲水產生的潛蝕落水洞。平行水渠尚有中山川水庫—永坪、寒砂石水庫——永坪兩條輸水管道通過,在輸水管道開始供水後,滑體前緣發生三處小范圍滑動,前緣滑動的變形已擴展至水渠邊,而管道恰好從水渠前部通過。線路在此段應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後,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繞避。
圖9-10西氣東輸管道工程陝西段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表9-5陝西段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表
續表
(6)在DD143—DD144樁之間的棗樹坪滑坡,滑體長450m,寬1000m,為巨型黃土滑坡,滑動時滑體前緣直抵秀延河,將河流推至對岸,滑體明顯隆起為鼓丘,滑體後緣為兩條沖溝所環繞,沖溝底部為濕地,滑體前緣受秀延河沖刷,可見局部小范圍滑動,管線從滑體中部通過,建議對該滑坡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對其穩定性做出判定後,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從滑面下穿越管道。
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與措施建議
各類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及措施在陝西段分省評估報告中有詳細論述,這里僅就主要地質災害點提出具體的治理措施建議。
(1)延川縣寒砂石滑坡(DE004—DE005):治理可採取排水和支擋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在滑坡前緣復合段後部設置盲洞排水或修建防水帷幕,對DE004號樁以南的縱向水溝和橫向水渠用水泥漿砌,防止地表水滲入坡體。在滑坡前緣河岸部分設置抗滑擋牆,同時還能防止河流沖刷。
(2)棗樹坪滑坡(DE143—DE144):可採取截排地表水和修築堤防、防止沖刷的綜合治理措施。截排地表水即在滑坡外圍修建截水溝,將斜坡及其以上的地表水攔截在滑坡體之外,對滑坡體內的潛蝕洞穴應逐一回填夯實,防止地表水滲入坡體。修築堤防即在滑坡前部修建漿砌石堤壩,防止雨汛期河水沖刷和軟化滑坡坡腳,以消除滑坡前緣局部失穩導致滑坡整體穩定性降低的可能。
(3)王家院滑坡群(DD279—DD281):在疏排地下水的同時,限制當地群眾切削坡腳,並應在前緣作反壓處理。修建排水盲洞,疏排坡內地下水,滑坡群上方修明溝攔截地表水,前緣用土反壓,放緩坡腳。
(4)梁家渠滑坡(DD288—DD289):除採用與王家院滑坡群相同的措施外,尚應在前緣修建漿砌石堤防,以防止河流沖刷對滑坡穩定性的不利影響。
(5)清澗河右岸崩塌(DE216—DE217):可採取預先清除或支頂鑲補勾縫、攔截工程。預先清除就是先將不穩定岩體破碎,並用撬杠撬落,以消除隱患。支頂鑲補勾縫就是對崩塌的局部加固,可在下墜方支墊或對原有裂縫用水泥砂漿充填。攔截是在崩塌下方修築漿砌石擋牆,使其不致影響管線。
(6)DC081樁處黃土崩塌:鑒於本處管線與崩壁正交,且黃土崩塌崩壁陡立,穩定性差,具進一步發生崩塌的可能。因此,應先治理加固,後進行工程建設,對崩壁的加固治理應在坡下修建護坡或擋牆,或適當放緩邊坡。在崩壁上部回填夯實裂縫並注意排水等。
『叄』 長江三峽工程庫區白衣庵滑坡工程地質勘察研究報告 四川省地質局南江水文地質大隊,1988
1994年12月14日,當今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動工,它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按1993年5月末價格計算),其中樞紐工程500.9億元;113萬移民的安置費300.7億元;輸變電工程153億元。工程施工總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進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發電機的兩個電站年均發電量849億度。航運能力將從現有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同時運輸成本也將降低35%。
三峽大壩建成後,將會形成長達600公里的巨型水庫,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三峽大壩採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後,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峽一切景觀不受影響;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峽旅遊景區除張飛廟被淹將搬遷外,其餘景區基本保存;2006年,長江水位提高到156米,僅屈原祠的山門被淹而將重建;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屆時將有少數石刻將搬遷,石寶寨的山門將被淹1.5米,目前正計劃修築堤壩圍護,那時石寶寨所在的玉印山將成為一座四面環水的孤峰,更別致傳奇。而其它各景點的雄姿依然不變。隨著沿江山脈間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條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峽周圍的許多景點將更容易到達,如小三峽、神農溪等千姿百態的仙境畫廊。
另外,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這兩座現代奇觀也將成為長江三峽的新景點,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遺址和現代奇跡於一身的未來長江三峽將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
新華網武漢10月11日電(記者高欣、施唐戴)「不懼一時丑,化解千年
憂。」組織三峽工程建設的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常年堅持舉辦「質量警
示展」,將歷次主要缺陷和改進措施動態公布,極大地觸動了兩萬多名建設者,
使「創一流無止境」的質量意識深深紮根第一線。
如今,三峽工程17年工期已經過半,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初現雄姿。尤為
可喜的是,三峽建設者不僅創造了水電建設史上的多項世界記錄,而且把住了質
量關,已竣工的單元項目質量評定全部合格。
三峽工程最大壩高175米,水庫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按照設計,三
峽大壩必須抵擋萬年一遇的洪水。因此,工程質量的優劣不僅關繫到防洪、發電
、航運作用的發揮,而且關繫到下游千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工程施工中
,各參建單位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萬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把質量當成工
程的生命。他們採取一系列措施,強化質量管理,創新制定高於當今國內行業規
范的《三峽工程質量標准》,並對建設者進行多層次技術培訓,有效地防止了工
程質量中的「常見病」。記者在三峽工地采訪,處處感受到「視精品為合格」的
強烈氛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負責精神深入人心,工程質量和管理水平
不斷提高。據今年元至8月的質量評定,已完成的11387個單元工程全部合
格,其中優良率達85.8%,比過去提高5個百分點。
三峽工程強調工期進度的計劃性,但一旦與質量發生矛盾,施工組織者毫不
猶豫地寧慢一步而不搶一秒,確保工程質量。去年7月,葛洲壩集團原定混凝土
月澆築21萬立方米,後經調查發現「施工面狹窄使質量保證難度加大」,立即
將澆築量調低到19萬立方米,最終通過優質評定。8年多來,近千名監理人員
始終跟蹤施工項目,進入攻堅階段更是24小時盯守,隨時捕捉質量問題。總公
司還嚴格質量考核,今年拿出兩億元設立「質量特別獎」,硬指標即一次合格率
,截至6月底已兌現6000萬元。
從今年起,總公司又自我加壓,提出「零質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
標,激發了建設者爭創一流工程的自覺性。一家轉戰南北的大施工單位,在永久
船閘澆築中一度跑模1至2公分,這在其它工地往往被忽略不計的問題,在三峽
卻被定為質量事故,必須「小題大作」,及時補救。總公司還下設安全總監辦公
室,聘請外國專家把關,建立由點及面的連鎖督查制度,實現全員安全持證上崗
,有力地促進了工程質量管理。
為根除質量隱患,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派出質量檢查專家組,對工程
質量進行嚴格檢查。錢正英、張光斗等水利水電專家不顧年邁,每年兩次現場考
察,有時甚至爬上100多米高的大壩「挑毛病」,使參建單位如臨大考。他們
對提高施工監理人員素質、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明確質量缺陷劃分標准等提出了
多項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一位施工單位負責人感慨:「在質量意識上,老專
家的身體力行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目前,三峽工程基本攻克重大技術質量
難題,順利向2003年首期蓄水、發電和通航的目標邁進。
『肆』 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勘查為例,談談地質災害勘察技術的認識。並說明它與岩土工程勘察的異同
勘查基本是純地質 一般不動鑽機 地調為主
岩土工程一般是結合其他勘察手段的 入物探什麼的 純地質的成分沒那麼大
『伍』 施工階段滑坡勘查要點
1.施工階段勘查的一般規定
1)施工階段勘查包括防治工程施工期間,開挖和鑽探所揭示的地質露頭的地質編錄、重大地質結論變化的補充勘探和竣工後的地形地質狀況測繪,編制施工前後地質變化對比圖,並對其作出評價結論。
2)施工階段勘查應採用信息反饋法,結合防治工程實施,及時編錄分析地質資料,將重大地質結論變化及時通知業主,情況緊急時應及時通知施工和設計單位,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
3)施工階段勘查應針對現場地質情況,及時提出改進施工方法的意見和處理措施,保障防治工程的施工適應實際工程地質條件。
2.施工階段的開挖露頭測繪和鑽孔勘探要點
1)施工地質工作方法應採用觀察、素描、實測、攝影、錄像等手段編錄和測繪施工揭露的地質現象,對滑坡體、滑床、滑動帶、軟弱岩層、破碎帶及軟弱結構面宜進行復核性岩土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可進行必要的變形監測或地下水觀測。
2)根據施工設計圖開挖最終形成的地質露頭,應在工程實施前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提交剖面圖、平面圖、斷面圖或展示圖,並進行照(攝)像。
3)開挖過程中揭露的滑帶土、擦痕等典型滑坡地質形跡應及時加以編錄、照(攝)像、留樣。
4)抗滑樁開挖的探井,在開挖中應及時進行工程地質編錄、照(攝)像,特別應注意主滑帶和滑坡體內各種軟弱帶。在主剖面線的探井內採取主滑帶和軟弱帶原狀樣,進行抗剪強度試驗,復核或校正原地質報告的結論。
5)對於一級防治工程,宜抽取錨桿(索)鑽孔總數的5%,且不宜少於3孔,採用物探等手段,結合鑽進判斷滑動帶位置和進行岩土體質量劃分。
6)錨桿(索)鑽孔和抗滑樁豎井等探測的滑動帶位置與原地質資料誤差較大時,應及時修正滑坡地質剖面圖和工程布置圖,並指導工程設計變更。
7)在實施噴錨網工程和砌石工程前,應進行地質露頭工程地質測繪,並進行照(攝)像。
8)採用注漿等方法改性加固滑坡體後,應沿主勘探線進行鑽探取樣,提供改性後的滑坡體物理力學參數。
9)對於回填形成的堆積體,應沿主勘探線進行鑽探取樣,提供物理力學參數。
3.施工階段的監測要點
1)在設計階段監測基礎上,針對防治工程,增設監測網點,掌握滑坡體變形破壞過程和施工效果。
2)應沿主滑方向監測鑽孔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壓力變化,對地下排水工程應增加輔助剖面地下水變化監測,提供排水效果數據。
3)應採用測力計和多點位移計等進行預應力錨索監測,掌握預應力施加期間和施加後滑坡體的變形過程。監測點數不少於錨索總數的5%,且不少於2處。
4)應採用壓力盒等測定抗滑樁工程實施後滑坡體的推力變化。壓力盒主要沿滑坡主滑方向布設。
4.施工階段的補充地質勘查要點
1)施工期間發現滑坡重大地質結論變化,應補充工程地質勘查,提交補充工程地質勘查報告。重大地質結論變化包括:局部滑坡體變形加劇或滑動,滑坡岩土體結構與原報告差異大,滑動面埋深與原報告相差達20%以上等。
2)補充工程地質勘查主要針對變化區進行,採用工程地質測繪、物探、山地工程等查明地質體的空間形態、物質組成、結構特徵、成因和穩定性,地下水存在狀態與運動形式、岩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應評估由於變化對滑坡整體穩定和局部穩定的影響。
3)勘查方法、工作量和進度應根據地質問題的復雜性、施工圖設計階段查明深度和場地條件等因素確定。應利用各種施工開挖工作面觀察和搜集地質情況。
4)當滑坡出現重大地質結論變化時,應進行弱面抗剪強度校核,重新進行整體穩定性評價和推力計算。對工程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變更提出建議。
5)補充工程地質勘查報告應根據工程實際存在的地質問題有針對性確定,內容包括:前言,施工情況及問題經過,新發現的滑坡體結構特徵、滑動帶特徵,滑坡變形破壞特徵,變化區滑坡體穩定性評價和推力分析,以及滑坡整體穩定性評價,滑坡防治工程方案變更或補充設計建議等。
6)補充工程地質勘查報告附件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探井和探硐展示圖,以及地球物理勘查報告、岩土體物理力學測試報告、地下水動態監測報告、滑坡變形監測報告等原始材料。
『陸』 滑坡勘查資料整理內容
1.滑坡調查資料整理
滑坡調查資料的整理內容包括:滑坡區地形地貌特徵、地質構造特徵資料的整理,滑坡邊界特徵、表部特徵、內部特徵與變形活動特徵資料的整理,滑坡周邊地區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資料的整理,滑坡類型、形態與規模、運動形式、形成年代和穩定程度資料的整理,地下水性質、入滲情況及產流條件資料的整理和滑坡影響范圍、承災體的易損性及滑坡的危險性資料的整理。
2.可行性論證階段勘查資料的整理
可行性論證階段勘查資料的整理內容包括以下部分。
(1)調查資料
工作區地貌單元的成因形態類型、地層層序、地質時代、成因類型,特別是易滑地層的分布與岩性特徵和接觸關系,可能形成滑動帶的標志性岩層、區域斷裂活動性、活動強度和特徵,區域地應力、地震活動、地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和區域新構造運動、現今構造活動、主要活動斷裂規模、性質、方向、活動強度和特徵及其地貌地質證據,活動斷裂與滑坡的關系、構造結構面、原生結構面和風化卸荷結構面的產狀、形態、規模、性質、密度及其相互切割關系,各種結構面與邊坡的幾何關系及其對滑坡穩定性的影響,岩體產狀、結構和工程地質性質,工程岩組類型及其與滑坡災害的關系,軟弱夾層和易滑岩組,以及社會經濟活動,包括:城市、村鎮、鄉村、經濟開放區、工礦區、自然保護區的經濟發展規模、趨勢及其與滑坡災害的關系,水文氣象資料,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暴雨及降雨季節,勘查區溝谷最大流量、氣溫等資料。
(2)工程地質測繪資料
地形地貌測繪(包括地形圖、地貌圖)、岩(土)工程地質結構特徵測繪、滑坡裂縫測繪、滑坡體上植被類型(草、灌、喬等)及持水性,馬刀樹和醉漢林分布部位,池塘與稻田分布及水體特徵、坡耕地、果園分布及灌渠、滑坡區人類工程活動和地表水入滲情況、產流條件、徑流強度、沖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況、灌溉、庫水位及升降、入滲試驗等。
(3)勘探與測試資料
地質結構、滑動面的位置、展布形狀、數目和滑帶岩土性質,採取岩土試樣、勘探線點布置,鑽探和輕型山地工程資料,地下水基本特徵,包括:地下水的類型、含水層厚度、分布、類型、富水性、滲透性、地下水位變化趨勢、地下水流向、流速、流量及其承壓性質,主要隔水層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地下水化學特徵,泉點、地下水溢出帶、斜坡潮濕帶、斜墟兩濕帶等分布及動態狀況、地下水位動態觀測,地下水的流向、徑流和排泄條件、地下水滲透性等測試資料、物探資料和施工條件調查資料。
(4)監測資料
監測方法及布網、滑坡變形特徵、地面變形和位錯、地下水位監測、地表水監測、監測網布置平面圖、位移矢量圖、位移和顯著地質環境動態的關系曲線圖等。
(5)圖件整理
平面圖、剖面圖、專題圖、地球物理勘探報告、鑽孔柱狀圖、豎井和探硐展示圖、滑坡體等厚線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岩土體物理力學測試報告、地下水動態監測報告、滑坡變形監測報告等原始附件。
3.設計階段勘查資料的整理
設計階段勘查資料的整理內容包括以下部分。
(1)工程地質測繪資料
工程地質測繪布置、地面排水工程測繪(地形、坡度、岩土體結構)、抗滑樁和錨固工程測繪、擋牆工程測繪、滑動帶測繪、刷方減載和回填壓腳工程測繪、廊道口進硐工程地質立體圖和工程區縱、橫剖面圖等。
(2)勘探與測試資料
勘探點線的布置、鑽探和輕型山地工程資料、現場拉拔試驗資料、現場注漿試驗資料、物探資料等。
(3)監測資料
監測網點布置、地表變形(絕對位移、相對位移、地表傾斜)、裂縫、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孔隙水壓力變化、地表水水位、流量、入滲率、含水量、地應力的資料。
(4)圖件整理
供設計圖使用的工程地質圖冊,並以紙質和電子文檔形式提交,包括各防治單元的剖面圖、立體圖、鑽孔柱狀圖、探井和探硐展示圖及綜合工程地質圖等圖件。
4.施工階段勘查資料整理
施工階段勘查資料整理內容包括以下部分。
(1)開挖露頭測繪和鑽孔勘探資料
工程布置,素描、實測、攝影、錄像資料,滑坡體、滑床、滑動帶、軟弱岩層、破碎帶及軟弱結構面岩土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資料,滑帶土、擦痕等地質形跡資料,抗滑樁錨桿(索)鑽孔及主滑帶抗剪強度試驗資料,物探資料,噴錨網工程和砌石工程前地質露頭工程地質測繪資料等。
(2)監測資料
增設監測網點布置,滑坡體變形破壞過程和施工效果資料,鑽孔地下水位、孔隙水壓力變化、排水效果數據資料,測力計和多點位移計等進行預應力錨索監測資料,壓力盒等測定抗滑樁工程實施後滑坡體的推力變化資料等。
(3)補充地質勘查資料
補充工程地質勘查論據資料,補充工程地質勘查布置設計資料,補充工程地質勘查實施資料,弱面抗剪強度校核,重新進行的整體穩定性評價和推力計算資料;對工程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變更建議資料等。
(4)圖件整理
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探井和探硐展示圖;地球物理勘查報告、岩土體物理力學測試報告、地下水動態監測報告、滑坡變形監測報告資料等。
『柒』 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
風化、破碎岩層。風化一般在地基表層,可以挖除。破碎岩層有的較淺,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較深,如斷層破碎帶,可以用水泥漿灌漿加固或防滲;風化、破碎處於邊坡影響穩定的,可根據情況採用噴混凝土或掛網噴混凝土罩面,必要時配合注漿和錨桿加固。
斷層、泥化軟弱夾層。對充填膠結差,影響承載力或抗滲要求的斷層,淺埋的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注水泥漿處理;淺埋的泥化夾層可能影響承載能力,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一般不影響承載能力。斷層、泥化軟弱夾層可能是基礎或邊坡的滑動控制面。
鬆散、軟弱土層。對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鬆散土層,如砂和砂礫石地層等,可挖除,也可採用固結灌漿、預制樁或灌注樁、地下連續牆或沉井等加固;對不滿足抗滲要求的,可灌水泥漿或水泥黏土漿,或地下連續牆防滲;對於影響邊坡穩定的,可噴射混凝土或用土釘支護。
滑坡體。斜坡內可能沿滑動面下滑的岩體稱為滑坡體。滑坡發生往往與水有很大關系,滲水降低滑坡體尤其是滑動控制面的摩擦系數和黏聚力,要注重在滑坡體上方修築截水設施,在滑坡體下方築好排水設施。防止滑坡,經過論證可以在滑坡體的上部刷方減重,未經論證不要輕易擾動滑坡體。
地下水發育地層。當地下水發育影響到邊坡或圍岩穩定時,要及時採用洞、井、溝等措施導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對結構面不利交匯切割和岩體軟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圍岩,地下工程開挖後,要及時採用支撐、支護和襯砌。支撐多採用柱體、鋼管排架、鋼筋或型鋼拱架,拱架的間距根據圍岩破碎的程度決定。
岩溶與土洞。當建築工程不可能避開時,可挖除洞內軟弱充填物後回填石料或混凝土。不方便挖填的,可採用長梁式、桁架式基礎或大平板等方案跨越洞頂,也可對岩溶進行裂隙鑽孔注漿,對土洞進行頂板打孔充砂、砂礫,或做樁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