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切坡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切坡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發布時間: 2021-03-09 16:00:39

地質災害危險區劃分與評價

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是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基礎上進行的。地質災害的易發性代表了地質災害是否具備形成條件和發生地質災害的難易程度。而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則包括了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威脅的范圍、易發程度和誘發因素,是地質災害形成的可能性。仍然採用信息量法進行計算。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

控制和影響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條件很多,但歸納起來主包括兩方面的條件,即地質災害形成的基礎條件和誘發條件。依此,可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圖6-12)。

1.地質災害活動程度

地質災害活動程度主要是指地質災害活動的歷史。在本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中,主要考慮地質災害活動的點密度和面密度,將其作為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的依據。但地質災害活動的歷史只能說明地質災害的過去,而未來地質災害活動程度怎樣,危險性大小主要取決於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及誘發因素。

2.地質災害形成條件

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包括主要控制因素和影響條件。本次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評價中主要選取斜坡結構類型、工程地質岩組、水文地質條件、斜坡幾何形態、斷裂構造和人類活動等條件。

3.地質災害威脅范圍

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其可能影響的范圍,即存在地質災害危險的范圍。本次確定的地質災害威脅范圍主要包括易發區本身斜坡地帶,同時也包括溝谷底部及河流、水庫內的一定范圍。

圖6-12 地質災害危險性程度評價指標體系圖

4.地質災害誘發因素

誘發因素是指能夠使地質環境系統向著地質災害發生的方向演化或者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內動力和外動力地質作用。本區誘發條件主要包括地震、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但由於本區地震活動相對較弱,而且能夠代表地震活動程度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在縣域內區別不大,因此本次危險性評價中未考慮地震活動的影響因素。參與評價的主要誘發因素為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

二、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

1.評價指標的量化

危險性評價採用信息量法進行計算,用1:50000地形圖提取基礎地理信息,從遙感影像中提取植被圖層,利用降雨量等值線圖提取降雨指標,人類工程活動主要從地形圖和靈台縣發展規劃中提取,得到各種評價指標的圖層,根據實際調查資料可以獲得地質災害的點密度和面密度,並將這些指標引入GIS操作系統中。

2.基於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迭加計算

採用基於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進行迭加計算,通過計算諸影響因素對斜坡變形破壞所提供的信息量值,作為區劃定量指標,既能正確地反映地質災害的基本規律,又簡便、易行、實用,且便於推廣應用。計算原理與過程如下:

信息預測的觀點認為,滑坡與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產生與否與預測過程中所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有關,是用信息量來衡量的,即:

圖6-13 靈台縣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結果,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工作的開展,綜合靈台縣地貌、岩土特徵、地質構造、年降雨分布規律及人類活動程度等特點,將靈台縣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危險程度劃分為地質災害高危險區、中危險區、低危險區和極低危險區,根據地質災害分布、組合特徵又進一步劃分為16個亞區(表6-4)。

4.危險性分區評價

(1)地質災害高危險區(Ⅰ)

靈台縣地質災害高危險區面積232.49km2,占總面積的11.35%。包括6個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即黑河北岸梁原鄉橫渠—付家溝—官村—朱家灣—杜家溝—景家莊子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1)、黑河南岸梁原鄉張家塬—溫家莊—東門—朱家灣高地質災害危險亞區(Ⅰ2)、達溪河北岸沿線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3)、達溪河南岸中台鎮—蒲窩鄉—新開鄉邵寨鎮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4)、邵寨鎮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5)和獨店鄉什字塬北部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6)。本區所處地貌單元主要為黃土梁峁溝壑區及黃土丘陵區。岩性主要為第四系黃土和白堊系紫紅色泥岩、砂岩、砂礫岩,地表黃土覆蓋厚度較大,黃土大都向沖溝傾斜。局部地形坡度較大,區內工程地質條件差,岩土層的表層風化較嚴重,本區人類活動比較強烈,溝谷邊坡人口比較密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改造極為強烈,主要包括建房切坡、開挖窯洞、修路等,人為活動誘發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較大。本區植被稀疏,以農作物為主,不利於水土保持。丘陵區溝谷大多處於壯年期或幼年期,侵蝕作用比較強烈。在汛期遇暴雨和連陰雨天氣容易形成滑坡、崩塌災害。特殊的岩土條件和氣象條件為地質災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本區也是全縣滑坡、崩塌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地區。

表6-4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區說明表

(2)地質災害中危險區(Ⅱ)

靈台縣地質災害中危險區面積604.03km2,占總面積的44.12%,地質災害為災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穩定斜坡。包括4個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即黑河北岸梁原鄉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1),黑河南岸-什字塬以北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2),什字塬以南-達溪河以北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3),達溪河南岸中台鎮蒲窩鄉新開鄉邵寨鎮廣大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4)。本區岩性為第四系中上更新統黃土覆蓋於白堊系砂礫岩、砂岩、泥岩基岩之上,厚度不等,在降水作用下容易沿黃土與基岩的接觸面形成滑坡。區內人類工程活動相對較強,人口比較多。人類工程活動比較強烈主要表現是為各種目的而進行的切坡,加大了崩塌、滑坡的臨空面。黃土層岩石風化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為災害中易發區。丘陵區溝谷大多處於壯年期或幼年期,侵蝕作用比較強烈,溝坡多為階狀陡坡。在汛期容易形成滑坡、崩塌災害。災害點分布在村莊周圍、公路沿線、河谷邊坡地帶。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危害較大。

(3)地質災害低危險區(Ⅲ)

靈台縣地質災害低危險區面積912.48km2,占總面積的44.53%,地質災害發育較少,危險性相對較小。包括6個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即梁原鄉王家溝黃土塬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1)、黑河寬闊河谷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2)、什字塬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3)、達溪河河谷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4)、邵寨鎮黃土塬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5)、百里鄉林場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6)。本區黃土塬區及黃土小台塬區和寬闊的河谷區工程地質條件很好,地形平坦,雖然人類工程活動較頻繁但很少發生地質災害,百里鄉林場區植被茂密,人煙稀少,人類工程活動較少,人類工程活動弱,地質環境相對優越,為地質災害低危險區。

② 山區農村村民個人建房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嚴格說來任何情況下都需要,任何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山體都需要進行災害風險評估

③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的目的、類型與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的目的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的目的是通過揭示地質災害的發生和發展規律,評價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壞損失和人類社會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抵禦災害的能力,並運用經濟學原理評價減災防災的經濟投入及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張梁等,1998)。
二、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的類型
(一)根據評估時間劃分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分為災前預評估、災期跟蹤評估和災後總結評估3種類型(張梁等,1998)。
災前預評估是對一個地區地質災害事件的危險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破壞損失程度的預測性評價。它是制定國土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以及減災對策預案的基礎。
災期跟蹤評估是在災害發生時對災害損失的快速評估。主要評估內容:一是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徵,闡述已發生的災種、數量、分布、規模、形成機制、危害對象、穩定性等;二是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按災種分別進行評估。它是制定救災決策和應急抗災措施的基礎。
災後總結評估是指在災害結束後對災害損失進行的全面評估。它是決定救災方案、制定災後援建計劃和防禦次生災害的重要依據。
(二)根據評估范圍或面積劃分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分為點評估、面評估和區域評估3種類型(表4-1)。
三、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的主要內容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性評價、易損性評價、破壞損失評價和防治工程評價4個方面,其中危險性評價和易損性評價是災情評估的基礎,破壞損失評價是災情評估的核心,防治工程評價是災情評估的應用(張梁等,1998)。

表4-1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范圍分類及其特徵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地質災害自然屬性的體現,從定性分析看,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越高,危險性越大,災害的損失越嚴重。評價的核心要素是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為歷史災害危險性和潛在災害危險性。
歷史災害危險性指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評價要素為災害的類型、規模、活動周期,以及研究區內災害的分布密度。評價已發生的地質災害,為應急搶險、救援、災害預判等服務。
潛在災害危險性指具有災害形成條件但尚未發生的地質災害的潛在危害性,評價要素包括地質條件、地形地貌
2)經初步分析判斷,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礎條件的沖溝,應為調查的重點。例如,泥石流形成區山坡坡度多在30°~60°,是泥石流鬆散固體物質和水源的供給區,溝谷的中下游,多地形較順直,溝槽坡度大多為泥石流流通區。泥石流堆積區是固體物質停積的場所,位於沖溝的下游或溝口處,多呈扇形、錐形或帶形。
3)依據區域岩溶發育程度、鬆散蓋層厚度、地下水動力條件及動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斷,圈定出的可能誘發岩溶塌陷的范圍,應作為調查的重點。
4)在前人資料的基礎上,圈出的各類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圍,可作為調查重點。
(二)地質災害調查的主要內容
1.崩塌調查
1)崩塌區的地形地貌及崩塌類型、特點、規模、范圍,崩塌體的大小和崩落方向。
2)崩塌區岩體的岩性特徵、風化程度和水的活動情況。
3)崩塌區的地質構造、地層岩性、岩體結構類型、結構面的產狀、組合關系、閉合程度,崩塌的力學機制、力學屬性。
4)地下水的影響,氣象(重點是大氣降水)、水文和地震情況。
5)崩塌前的跡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構造、地震、采礦、爆破、溫差變化、地下水(降水)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6)當地防治崩塌的經驗,以往災害發生及治理、防護的情況等。
2.滑坡調查
1)搜集當地滑坡史、易滑地層分布、水文氣象、工程地質圖和地質構造圖等資料,並調查分析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山體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人類活動情況等。
2)調查微地貌形態及其演變過程;圈定滑坡邊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縫、滑坡鼓丘等要素;查明滑動帶部位,滑痕指向、傾角,滑帶的組成和岩土狀態,裂縫的位置、方向、深度、寬度、產生時間、切割關系和力學屬性;分析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變化,分析滑動面的層數、深度和埋藏條件及其向上、下發展的可能性。
3)調查滑帶水和地下水的情況,泉水出露地點及流量,地表水體、濕地分布及變遷情況。
4)調查滑坡帶內外建築物、樹木等的變形、位移及其破壞的時間和過程。
5)對滑坡的重點部位宜攝影或錄像。
6)調查當地整治滑坡的經驗,分析滑坡的成因機制、滑坡的類型,提出治理方案,防治次生災害的發生。
3.泥石流調查
調查范圍應包括溝谷至分水嶺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響的地段。
1)調查泥石流形成的水源條件:冰雪融化和暴雨強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動情況。
2)調查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條件:物源區內的地層岩性、地質構造,不良地質現象,鬆散堆積物的物質組成分布、類型、結構、性狀和儲量。
3)溝谷的地形地貌特徵,包括溝谷的發育程度、切割情況,坡度,粗糙程度,並劃分泥石流的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及整個溝谷的匯水面積。
4)形成區的水源類型、水量、匯水條件、山坡坡度、岩層性質及風化程度。查明斷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質現象的發育情況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體物質的分布范圍、儲量。
5)流通區的溝床縱橫坡度、跌水、急彎等特徵。查明溝床兩側山坡坡度、穩定程度、溝床的沖淤變化和泥石流的痕跡。
6)堆積區的堆積扇分布范圍,表面形態、縱坡、植被、溝道變遷和沖淤情況;查明堆積物的性質、層次、厚度、一般粒徑及最大粒徑,以及分布規律;判定堆積區的形成歷史、堆積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積量。
7)調查泥石流溝谷的歷史,歷次泥石流的發生時間、頻數、規模、形成過程,爆發前的降雨情況和爆發後產生的災害情況,並區分正常溝谷或低頻率泥石流溝谷。
8)開礦棄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開荒及過度放牧等人類活動情況。
9)當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經驗,調查泥石流的運動特徵與機理,包括泥石流的流態特徵、流速流量特徵、直進性、爬高性和周期性。
4.地面塌陷調查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1)岩溶塌陷
1)調查過程中首先要依據已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區內岩溶發育、分布規律及岩溶水環境條件。
2)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機制和形成條件,塌陷的成因、形態、規模、分布密度、土層厚度與下伏基岩岩溶特徵。
3)地表、地下水活動動態及其與自然和人為因素的關系。
4)劃分出變形類型及土洞發育程度區段。
5)調查岩溶塌陷對已有建築物的破壞情況,圈定可能發生岩溶塌陷的區段。
(2)采空塌陷
1)了解礦體的埋藏位置、分布、礦體層數、厚度、深度、埋藏特徵和開采層的岩性、結構等。
2)查明礦層開採的深度、厚度、時間、方法、頂板支撐及采空區的塌落、密實程度、空隙和積水等。
3)地表變形特徵和分布規律,包括地表塌坑、台階、裂縫位置、形狀、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與采空區、地質構造、開采邊界、工作面推進方向等的關系。
4)地表移動盆地的特徵,劃分中間區、內邊緣和外邊緣區,確定地表移動和變形的特徵值。
5)采空區附近的抽、排水情況及對采空區穩定的影響。
6)搜集建築物變形及其處理措施的資料等。
5.地裂縫調查
1)單縫發育規模和特徵以及群縫分布特徵和分布范圍。
2)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地形地貌、地層岩性、構造斷裂等)。
3)地裂縫成因類型和誘發因素(地下水開采等)。
4)地裂縫發展趨勢預測。
5)現有防治措施和效果。
6.地面沉降調查
主要調查由於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壓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包括由於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地面沉降。主要通過搜集資料、調查訪問來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現狀和危害情況。著重查明下列問題。
1)綜合分析已有資料,查明第四系沉積類型、地貌單元特徵,特別要注意沖積、湖積和海相沉積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窪地、河間地塊等微地貌分類,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條件,特別要查明壓縮層的分布。
2)查明第四系含水層水文地質特徵、埋藏條件及水力聯系;搜集歷年地下水動態、開采量、開采層位和區域地下水位等值線圖等資料。
3)根據已有地面測量資料和建築物實測資料,同時結合水文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圍和判定累計沉降量,並對地面沉降范圍內已有建築物損壞情況進行調查。
7.潛在不穩定斜坡調查
主要調查建設場地范圍內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等潛在隱患的陡坡地段。
1)地層岩性、產狀、斷裂、節理、裂隙發育特徵,軟弱夾層岩性、產狀,風化殘坡積層岩性、厚度。
2)斜坡坡度、坡向,地層傾向與斜坡坡向的組合關系。
3)調查斜坡周圍,特別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滲入或地下水對斜坡的影響,人為工程活動對斜坡的破壞情況等。
4)對可能構成崩塌、滑坡的結構面的邊界條件、坡體異常情況等進行調查分析,以此判斷斜坡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及可能的影響范圍。
二、地質環境條件分析
1)一切致災地質作用都受地質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控制。地質環境條件分析是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基礎。
A.分析地質環境因素的特徵與變化規律。
a.岩石物性:岩石類型、組分、結構、工程地質特徵。
b.地質構造:構造形態、分布、特徵、組合形式和地殼穩定性。
c.地形地貌:地貌形態、分布及地形特徵。
d.地下水特徵:類型、含水岩組分布、補徑排條件、動態變化規律和水質水量。
e.地表水活動:徑流規律、河床溝谷形態、縱坡、徑流流速與流量等。
f.地表植被:種類、覆蓋率、退化狀況等。
g.氣象:氣溫變化特徵、降水時空分布規律與特徵、蒸發與風暴等。
h.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形式和規模。
B.分析各地質環境因素對評估區主要致災地質作用形成、發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質,從而劃分出主導地質環境因素、從屬地質環境因素和激發因素,為預測評估提供依據。
C.分析各地質環境因素各自和相互作用的特點及主導因素的作用,以各種致災地質作用分布實際資料為依據,劃出各種致災地質作用的易發區段,為確定重點區段提供依據。
2)綜合地質環境條件各因素的復雜程度,對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的復雜程度做出總體的分區段劃分。
3)各種致災地質作用受控於所有地質環境因素不等量的作用。主導地質環境因素是致災地質作用形成的關鍵,從屬地質環境因素總是以主導地質環境因素的作用為前提或是通過主導地質環境因素發揮作用,激發因素在致災地質作用孕育成熟的條件下,因其作用而導致災害發生。因此,在預測評估過程中,應首先分析某些地質環境因素可能發生的變化及進而出現的不穩定狀態,評估地質災害發展趨勢。

④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對策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綜合評估是在現狀評估及預測評估的基礎上,並綜合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②地質災害類型、分布、發育特徵、穩定狀態及其對管線的危害程度;③災種共生時,按其組合形式評估對管線的危害程度;④不同地域地質環境容量對管線在選線時的限制情況;⑤地質災害在採取工程治理或其他措施時的難易程度;⑥工程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對地質環境條件的破壞、加劇地質災害情況,及其對管線的危害程度。首先,將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為危險大、危險中等及危險小三個等級。然後,在上述三個等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為16個段。具體劃分及綜合評估結果見圖9-10和表9-5。其中,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段9個,長121.572km,約占管線的36%;危險性中等的段5個,長155.841km,約占管線的45%;危險性小的段2個,長66.782km,約占管線的20%。

西氣東輸工程陝西段建設用地范圍內地質災害多發,然而管線在選線過程中對多數地質災害作了相應的繞避,總體上來說,土地適宜性為較適宜。然而管線在一些地段仍存在安全隱患,需要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在施工過程中應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或繞避。具體如下:

(1)DD205樁段處淤地壩壩地,由於淤地壩年久失修,壩肩為洪水泥流損壞,受洪水泥流沖蝕,致壩地拉裂形成沖溝迅速向壩地內部擴展,距DD205樁相距僅20m左右,在拉裂的沖溝內明顯可見沿新近系粘土岩與披覆的黃土接觸面有泉水溢出,如任其發展,不僅沖溝威脅管道,而且可能造成由此處越梁的黃土斜坡產生不穩定變形,需進行工程整治。

(2)DD278—DD279樁處存在黃土崩塌,管線通過崩塌體前緣長80m左右,距崩塌體相距不過5m左右,且崩塌前緣由於人為切坡影響,仍有復活的可能,應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繞避。

(3)DD279—DD280樁之間,存在有4個小滑坡,滑坡穩定程度差,可見到滑動時致電線桿傾倒,對從滑坡前緣通過的管線危害較大。建議此處管線採取工程治理或繞避。

(4)DD288—DD289樁之間為一大型滑坡,滑體前緣處於永坪川侵蝕岸,受河水沖刷側蝕,前緣發生小范圍滑動,可見到梯田明顯錯位,管線恰好從滑體中前部通過。建議對該滑坡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後,採取相應工程治理措施或從滑面下穿越管道。

(5)在DE004—DE005樁之間,位於寒砂石水庫左壩肩的大型滑坡,滑體前緣形成高8.5m的陡坎,前緣陡坎下三疊系砂岩與黃土接觸面處有滑坡泉溢出,滑體中部有灌溉水渠通過,水渠無任何防滲襯砌措施,見有滲水產生的潛蝕落水洞。平行水渠尚有中山川水庫—永坪、寒砂石水庫——永坪兩條輸水管道通過,在輸水管道開始供水後,滑體前緣發生三處小范圍滑動,前緣滑動的變形已擴展至水渠邊,而管道恰好從水渠前部通過。線路在此段應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後,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繞避。

圖9-10西氣東輸管道工程陝西段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表9-5陝西段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表

續表

(6)在DD143—DD144樁之間的棗樹坪滑坡,滑體長450m,寬1000m,為巨型黃土滑坡,滑動時滑體前緣直抵秀延河,將河流推至對岸,滑體明顯隆起為鼓丘,滑體後緣為兩條沖溝所環繞,沖溝底部為濕地,滑體前緣受秀延河沖刷,可見局部小范圍滑動,管線從滑體中部通過,建議對該滑坡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對其穩定性做出判定後,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或從滑面下穿越管道。

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與措施建議

各類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及措施在陝西段分省評估報告中有詳細論述,這里僅就主要地質災害點提出具體的治理措施建議。

(1)延川縣寒砂石滑坡(DE004—DE005):治理可採取排水和支擋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在滑坡前緣復合段後部設置盲洞排水或修建防水帷幕,對DE004號樁以南的縱向水溝和橫向水渠用水泥漿砌,防止地表水滲入坡體。在滑坡前緣河岸部分設置抗滑擋牆,同時還能防止河流沖刷。

(2)棗樹坪滑坡(DE143—DE144):可採取截排地表水和修築堤防、防止沖刷的綜合治理措施。截排地表水即在滑坡外圍修建截水溝,將斜坡及其以上的地表水攔截在滑坡體之外,對滑坡體內的潛蝕洞穴應逐一回填夯實,防止地表水滲入坡體。修築堤防即在滑坡前部修建漿砌石堤壩,防止雨汛期河水沖刷和軟化滑坡坡腳,以消除滑坡前緣局部失穩導致滑坡整體穩定性降低的可能。

(3)王家院滑坡群(DD279—DD281):在疏排地下水的同時,限制當地群眾切削坡腳,並應在前緣作反壓處理。修建排水盲洞,疏排坡內地下水,滑坡群上方修明溝攔截地表水,前緣用土反壓,放緩坡腳。

(4)梁家渠滑坡(DD288—DD289):除採用與王家院滑坡群相同的措施外,尚應在前緣修建漿砌石堤防,以防止河流沖刷對滑坡穩定性的不利影響。

(5)清澗河右岸崩塌(DE216—DE217):可採取預先清除或支頂鑲補勾縫、攔截工程。預先清除就是先將不穩定岩體破碎,並用撬杠撬落,以消除隱患。支頂鑲補勾縫就是對崩塌的局部加固,可在下墜方支墊或對原有裂縫用水泥砂漿充填。攔截是在崩塌下方修築漿砌石擋牆,使其不致影響管線。

(6)DC081樁處黃土崩塌:鑒於本處管線與崩壁正交,且黃土崩塌崩壁陡立,穩定性差,具進一步發生崩塌的可能。因此,應先治理加固,後進行工程建設,對崩壁的加固治理應在坡下修建護坡或擋牆,或適當放緩邊坡。在崩壁上部回填夯實裂縫並注意排水等。

⑤ 山區農村房屋選址如何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國務院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中都明確規定,建設用地審批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由於選址不當,將居民點選在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隱患區或易發區,工程活動誘發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就會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危害。

如果在工程建設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避免因選址不當或不恰當的工程活動誘發地質災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損失,這是做好地質災害預防工作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城鎮選址建設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規范、約束人類工程經濟活動,減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山區農村建房受地形條件限制,往往難以選擇到平緩地,普遍需要開挖山坡坡腳,形成不穩定人工邊坡;同時開挖產生的棄土多數直接排放到山坡下方,存在堆填土滑坡、崩塌的隱患。因此山區丘陵區房屋附近的滑坡、崩塌對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是比較常見的。很有必要在建房之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2)目前還難以聘請有資質的專業單位對山區農村零星分散建房逐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可根據當地條件,由國土所人員在當地居民申請宅基地時到現場對其進行察看,指導居民正確選擇宅基地,留出房前屋後的安全距離空地,做好簡易邊坡支護和截、排水措施。

3)山區農村集中成片建房時,應當在規劃期聘請有資質的專業單位對擬建設用地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業主應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是否在該場地建房;對建設過程及建成後可能引發或加劇的地質災害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4)各地省級國土資源廳在政府網站上定期公布具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的單位名單,並對如何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做出詳細的規定。

5)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必須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申請辦理建設用地審查批准手續時,必須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凡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不符合條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⑥ 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一)滑坡

評估區內27處滑坡中,有16處距管線較近(<200m)或管線即在滑坡體上通過,對管線安全有一定影響,故將各滑坡列表說明其危險性現狀(表6-5)。

從現狀評估可知,穩定性差和較差者有11處,其中大型1處,中型4處,小型6處;除1處是小型碎石土滑坡外,其餘皆為黃土滑坡。其中現狀危險性大的有3處。

下面以兩個典型實例來說明滑坡的活動特徵。

實例1:鳳翔縣柳林鎮半坡鋪二組滑坡(H15)

位於柳林鎮半坡鋪二組,千鳳公路西側黃土峁半坡上,坡向150°、坡度60~70°,滑坡壁清晰,呈半園弧形,後壁較陡,鼓丘明顯,滑體上可見醉漢林、馬刀樹。滑體岩性為中上更新統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局部有崩塌現象,滑體長50m,寬110m,厚20m,體積11×104m3,滑床為中更新統黃土類土。為中型黃土滑坡(圖6-5)。

該處斜坡較陡,坡下切坡修路,致使坡腳臨空增大,破壞了斜坡的自然平衡,組成斜坡的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在暴雨的作用下產生滑動。

該滑體坡度較陡,前緣呈鼓丘狀,表面沖蝕嚴重,局部有崩塌現象,穩定性差,威脅坡下12戶60人、100間房屋、50孔窯洞及千—鳳公路車輛、行人安全,現狀評估危險性大。

實例2:涇陽縣蔣劉鄉大堡子滑坡(H24)

位於涇陽縣蔣劉鄉大堡子村西北涇河右岸黃土塬邊斜坡上,坡向 15°,上緩下陡,坡度30°左右。組成斜坡的岩性為中上更新統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該處為村民公墓,呈多級台階狀,人類工程活動強烈。滑體長52m,寬200~250m,厚20~30m,體積29.3×104m3,為中型黃土滑坡(圖6-6)。

該處為黃土塬邊,坡度較陡,村民在此切坡埋葬故人活動頻繁,破壞了坡體的自然平衡,組成斜坡的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土體破碎,風化嚴重,植被較差,在降水因素作用下產生滑動。

該處人類活動強烈,坡面多為台階狀,排水不暢,滑體後緣已出現拉張裂縫,穩定性差,對3戶村民15人及一所村辦小學產生威脅,現狀評估危險性大。

表6-5 滑坡危險性現狀評估一覽表

續表

續表

圖6-5 半坡鋪二組滑坡剖面圖

1.人工堆積物;2.滑坡體;3.古土壤:4.上更新統黃土:5.中更新統黃土:6.滑動面

圖6-6 大堡子滑坡平面及剖面圖

1.滑坡周界;2.主滑方向;3.滑坡剖面線;4.滑坡堆積物;5.上更新統黃土:6.中更新統黃土;7.古土壤;8.全新統河流沖積物:9.地形等高線;10.滑動面

(二)崩塌

評估區內18處崩塌中,有7處臨近管線(<100m)或管線直接穿越崩塌體,對管線有一定影響。現將這7處崩塌列表說明其危險性現狀(表6-6)。

由表6-6可知,穩定性差和較差的崩塌有6處,其中基岩崩塌2處,黃土崩塌4處;中型的2處,小型的4處。其中現狀危險大的有3處。

下面舉隴縣曹家灣鄉段家峽曹固公路崩塌(B5)說明崩塌的特徵。

該崩塌體位於曹家灣鄉段家峽西北,千河左岸黃土梁峁斜坡上,坡向220°,坡度50°~60°,組成斜坡的岩性為奧陶系灰岩,受構造活動影響,岩體完整性差,節理裂隙發育,可見10~15cm寬的張裂縫,垂直發育,延伸數米,斜坡上危石搖搖欲墜。坡下修路,人類工程活動較強(圖6-7)。由於切坡修路開挖坡腳,致使沿坡腳形成20餘米高的陡崖,局部岩體突出,崖面向坡內凹陷,形成突出危岩體,隨時都有垮塌的可能。

穩定性及危險性評估的結論是:山坡陡峻,岩石破碎,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坡體已出現10~15cm寬的拉張裂縫,切坡修路形成陡崖,臨空面增大,穩定性差,坡下為公路,危及車輛及行人安全,危險性大。

(三)地裂縫

評估區內4條地裂縫,其分布位置,主要特徵、穩定性及危險性現狀評估列於表6-7中。可知D1、D2和D3三條地裂縫危險性中等,而D4危險性小。

(四)泥石流及洪水沖蝕

評估區內 1處泥石流(位於千陽縣草碧鎮附近的葫蘆溝),依據《縣市地質災害區劃要求》綜合評判,現狀評估危險性小。

4處洪水沖蝕現狀評估結果詳見表6-8。

可知4處洪水沖蝕點現狀評估危險性皆小,需要指出的是,T2、T3和T4三處洪水沖蝕點距擬建管線較近或者就在線路通過處。

(五)黃土濕陷和潛蝕

評估區內廣泛分布管線中、西段(里程樁號430~615)的晚更新世風成黃土,厚數米至十餘米,均具有強—中等濕陷性,一般在地表和淺層濕陷性強烈,隨深度增加濕陷性變弱,至一定深度濕陷性消失。濕陷深度最小2.5m,最大11m。由於本成品油管道埋深較小(1.5m左右),故濕陷性對工程有較大影響。此外,黃土類土的潛蝕作用則可遭致管道懸空變形破壞。根據現場調查,黃土濕陷和潛蝕在黃土梁峁區和黃土台塬邊緣斜坡地帶發育較強烈,而在廣闊的黃土台塬面上則發育弱甚或不發育。因此黃土濕陷和潛蝕災害在黃土梁峁區和黃土台塬邊斜坡地帶危險性大—中等,黃土台塬面危險性小。

(六)地震液化

評估區系強震區,地震烈度Ⅶ—Ⅷ度,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0.20g,歷史上大地震時曾在渭河谷地內發生過強烈的砂土液化現象。據此,管線經過的渭河谷地一級階地和河漫灘地段慶考慮地震液化的設防措施,以防患於未然。重點地段為:西安支線的西安市區北部灃河—耿鎮,渭南支線渭河及支流地帶(尤其是沋河入渭三角洲以西的渭河漫灘地帶)。

⑦ 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

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岸和特殊土地面變形等災害。以下分災種論述。

(一)工程建設引發崩滑災害危險性的預測

管線穿越丘陵山區時,管道或從溝底穿行,或於溝坡穿越,依地勢而敷設,需開挖深度約2m的溝槽。丘陵山區為堅硬或較堅硬岩體,風化帶厚10~15m,構造線走向為北西西—北西或北北東,大部分地段與管線走向形成45°~90°夾角,一般不會形成順向坡的開挖,因此大部分地段管道敷設開挖不會引發規模較大的滑坡。但因風化帶厚,風化土體凝聚力低,呈鬆散砂狀,開挖過程中引發小規模坍滑是有可能的。這種小型坍滑危害有限,一般只發生在溝槽開挖過程中,當管道埋置穩定並恢復原坡形態後,邊坡便失去了坍滑的臨空條件,預測危險性小。

管線穿越崗坡粘土分布區段時,展布高程40~70m,地形起伏小,施工過程中將開挖數米的深溝,挖方棄土就近堆積於線路邊,這些棄土多座落於粘土層之上,加之原始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棄土置於其上,兩者力學強度差異較大,界面處又往往是地下水富集、逕流的場所,若棄土邊坡過陡或就近置於開挖深溝邊,沿上述界面易形成軟弱帶,因此,在久雨或暴雨滲透下,這類棄土易產生滑移。開挖溝坡若由具膨脹性的粘土組成,在天然狀態下,干濕反復交替,產生膨脹裂縫,致使水分更易進入土體,導致土體含水量逐漸增大而變軟,強度降低。在降雨入滲等誘發因素的影響下,可能產生溝坡失穩滑移。通過上述分析,形成滑坡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危險性小。

管線經過的湖北省大悟縣大新店—大悟縣城以南,出露地層是中上元古界紅安群,由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堅硬或較堅硬岩體組成。地形坡角15°~250,坡體上植被發育。線路緊鄰大悟河右岸邊側延伸,邊岸上第四系沖洪積物堆積較厚,工程切坡後,在久雨、暴雨及河水的漲落浸泡沖刷下,易導致鬆散堆積物的崩滑。在基岩邊坡中,由於岩層軟硬相間,各種構造結構面又較為發育,岩石的風化程度也較高(片岩多呈強風化狀態),當形成順層切坡時,也容易導致邊坡的失穩滑移。所以,本段地質災害的預測評估為中等。

管線經過的湖南省汩羅向家鎮、弼時鎮南部一帶,即長沙末站到湘潭支線0~15km和長沙末站至丁字鎮油庫支線的0~9km段,出露地層有上元古界板溪群變質砂岩、千枚狀板岩等,以變質砂岩為主,風化程度較高,呈強風化狀態,地形坡度較陡,工程切坡較大,預測風化層產生崩滑的可能性較高,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

管線經過的湖南省瀏陽河南岸長沙末站—湘潭支線的53~60km、76~92km段,為丘陵陡坡區,坡角20°~30°,出露地層岩性由上元古界板溪群變質砂岩、千枚狀板岩及泥盆系石英砂岩、粉細砂岩、白雲岩、灰岩組成,工程地質岩組軟硬相間,軟質岩多呈全—強風化狀態,硬質岩呈弱~微風化狀態,變質岩為中等風化。由於岩層軟硬相間,地形坡度較陡,地質構造發育,人類經濟工程活動強烈,工程切坡後,在久雨或暴雨下,易形成崩滑災害,所以,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為中等。

(二)工程建設引發泥石流危險性的預測

管道敷設時的溝槽開挖,將產生土石渣,部分土石渣將用於溝道回填埋管,但由於管道空間占據,仍將產生0.3m3/m的棄渣。管道經過丘陵山區長247km,在此段將留下74100m3的棄渣。這些棄渣將沿線就地堆填於地勢低窪的沖溝、坡腳、山窪等地,將成為泥石流發生的部分固體物質來源。但由於棄渣並非集中堆放,一般多是危害不大的小型泥石流,預測危險性小。

(三)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河流崩岸危險性的預測

管道工程將穿越13條主要的大中型河流,其中長江和大悟河流量最大,岸坡不甚穩定,歷史上發生過較大崩岸。管道穿越河流採用大開挖、定向鑽、盾構和隧道等施工方法(見表8-1)。

定向鑽和盾構法的施工辦法從河床底部侵蝕深度以下穿過。由於擾動了河岸、河槽的地質結構,地表、地下水流場均衡可能被打破,勢必會引起河岸、河槽的侵蝕再造,以求新的平衡穩定。是否能夠發生大的崩岸,這要看岸坡土體工程地質條件、河勢變化、流量大小、人工防護等情況。現按由北向南的次序,對將穿越的10條主要大中型河流逐一預測。

1.大悟河

該河屬長江一級支流,地貌屬丘陵山區崗狀地帶,本工程首先在大悟縣城南穿越大悟河,順大悟河右岸穿行至孝昌縣小河鎮再次穿越大悟河,穿越處河道順直,河床呈「U」型。河岸由上至下土體依次為粘土、細砂、粉質粘土,下部為砂卵石層,土體鬆散松軟,強度低,但人工植被發育。洪水時最大流量3276m3/s,最大流速1.8m/s,最大沖刷深度2.5m。

預測大悟河管道穿越處,由於已有潛在岸崩段存在,在河水沖刷側蝕及工程擾動下,施工引發河岸崩塌的可能性大,在洪水汛期施工可能引發兩岸大規模崩塌產生。預測地質災害的危險性為中等。

2.縣河

位於孝昌縣揚店,地處崗坡平原區,地勢平緩,河谷兩岸坡角5°~15°,河流水深通常2m左右,河谷呈「U」型,岸坡較陡,高 1.5~2.5m,河岸土體上部為粘土、下部為粉細砂、底部是砂卵石層。由於管線工程採用大開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擾動作用下,岸坡可能產生小規模岸崩。在河道中施工時,因鬆散土體處於飽水狀態,也易產生滑塌,因此,施工過程中開挖斷面不宜過高過長,應逐段進行施工,也免產生大規模的崩滑,對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員、機械設備造成威脅。只要安全措施採取得當,預測岸坡和開挖邊坡產生崩滑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中等。

3.灄水

灄水是長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大別山,全長142.14km,流域面積2317km2。本工程於黃陂區葉家河東約100m穿越灄水。管道穿越處為崗狀河谷平原,河床及其岸坡平緩,由粘性土、砂土構成,土層較厚。河流順直,沖淤平衡,河岸穩定。洪水時最大流量4560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0.88m3/s,屬於季節性河流。

由於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在穿越河道時將進行基坑開挖,兩岸開挖的基坑深度不大,雖然本區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在地下水滲流潛蝕作用下,基坑四周邊坡可能產生規模有限的滑塌,定向鑽施工工程擾動小,預測工程管道在河道穿越段基本不會引發兩岸崩塌發生,危險性小。

4.倒水

倒水是長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大別山,全長158.14km,流域面積2432km2。本工程於黃陂區周鋪南約8 km穿越倒水。管道穿越處為河湖低窪區平原,河床及其岸坡平緩,由粘性土、砂土構成,土層較厚。河流順直,沖淤平衡,河岸穩定。河水寬5.5~7.5m,河道寬約300m,洪水時最大流量4713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1.34m3/s。

由於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在穿越河道時將進行基坑開挖,兩岸開挖的基坑深度較大,本區地處湖泊邊緣,地下水位埋深淺,在地下水滲流潛蝕作用下,機坑四周邊坡可能產生規模較大的滑塌,在定向鑽施工工程擾動小,預測工程管道在河道穿越段可能引發兩岸崩塌發生,危險性大。

5.長江

是本工程穿越的最大河流。穿越點位於武漢市白滸鎮,水面寬1000m左右,兩岸場地開闊,交通便利。管道穿越處為一河灣,其上遊河道急劇變化,形成向南東凸出的「Ω」形急彎。北岸岸坡土體由上而下為素填土、粘土、淤泥質粉質粘土、粉細砂。汛期洪流最71100m3/s,沖刷深度45m。

由於在南岸白滸鎮緊鄰江邊出露有C—D系的灰岩、砂岩形成的天然磯頭,自上而下徑流的江水經磯頭阻擋後,水流主流線隨即改變方向向北岸偏轉,從而增強了水流對北岸的沖刷側蝕作用,在不斷沖刷側蝕作用下,已形成了長江北岸的潛在岸崩段,岸坡土體結構鬆散、松軟,在工程施工擾動下,隨時都有產生崩滑的可能。此外,在穿越河道時採用的盾構法施工將進行基坑開挖,由於河道深。兩岸開挖的基坑必然較深較大,因本區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僅有1~2m,基坑開探過程中或開挖好後,必然要進行基坑降水,在降水過程中將導致滲流潛蝕作用下,極易導致基坑四周邊坡產生滑塌,進而危及到施工人員,機械設備的安全。所以,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性較大。

根據穿越處岸坡工程地質條件和河勢的演變趨勢,預測長江管道穿越枯水季節施工北岸可能引發較大規模崩塌,南岸可能引發小規模的崩塌;洪水汛期施工可能兩岸均引發較大規模的崩塌,危險性大。

6.陸水河

穿越點位於赤壁市北霞落港,為長江一級支流,穿越處河流較為順直,河面寬度約260m,河堤間寬約350m,河堤高約8~10m。其上游約9km為陸水水庫,水位波動不大,近30年洪水均未漫過兩岸河堤,目前河道內有采砂現象。

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預測工程管道在穿越河道時不會引發兩岸崩塌發生。由於河道內有采砂現象,因此,在管道設計時,應適當加大其埋藏深度以免將來因河道采砂導到管道的損毀,危險性小。

7.新牆河

新牆河(又稱微水),是直接注入東洞庭湖的較大支流,源出平江寶貝嶺,流域似桑葉狀,平均流量52.60m3/s,天然落差400m,坡降7.18‰。管道在岳陽新牆鄉處穿越新牆河,穿越兩岸地形平坦,河岸兩側有碎石護坡,河水寬約80m,河道寬300~400m,水深2~3m,屬於季節性河流,水清。據區域地質及現場觀察,穿越地層為粉土,粘粒含量高,層厚3~4m,其下為細砂,建議圍堰導流大開挖,具體開挖深度建議經初步勘察後再定。

由於管線工程採用大開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擾動作用下,岸坡可能產生小規模岸滑。在河道中施工時,因鬆散土體處於飽水狀態,也易產生滑塌,因此,施工過程中開挖斷面不宜過高過長,應逐段進行施工,也免產生大規模的崩滑,對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員、機械設備造成威脅。只要安全措施採取得當,預測岸坡和開挖邊坡產生崩滑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中等。

8.汩羅江

穿越點位於汨羅市新市鎮附近,兩岸堤高約6~8m,河岸間寬約260m,大約1983年出現過河水漫過兩岸堤壩的現象。穿越處上遊河段有采砂現象,擬利用已建忠武線長沙支線輸氣管道汨羅江隧道通過,危險性小。

9.撈刀河(湘潭支線)

穿越點位於長沙縣果園鄉南瞿家塅附近,為湘江一級支流,穿越處河流較曲折,屬河道下游,河流坡降較小,河水寬約50m,河岸間寬約250m。由於管線工程採用大開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擾動作用下,岸坡可能產生小規模岸滑。在河道中施工時,因鬆散土體處於飽水狀態,也易產生滑塌,因此,施工過程中開挖斷面不宜過高過長,應逐段進行施工,以免產生大規模的崩滑,對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員、機械設備造成威脅。只要安全措施採取得當,預測岸坡和開挖邊坡產生崩滑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小。

10.瀏陽河

穿越點位於長沙縣塱梨鎮東南渡頭附近,為湘江一級支流,穿越處河流較曲折,屬河道下游,河水寬約150~180m,河岸間寬約270m。河床及其岸坡較平緩,由粘性土、砂土構成,土層較厚。河流順直,沖淤平衡,河岸穩定。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地下水位埋較深,預測工程管道在穿越河道時不會引發兩岸大規模崩塌發生,危險性小。

(四)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特殊土變形危險性的預測

1.軟土

管道經過的湖北長江、大悟河、倒水、灄水及湖南的汩羅江、瀏陽河沖湖積低平原地區,位於河流與湖泊邊緣,有較大范圍的軟土分布,軟土壓縮變形垂直壓力在100k Pa左右,容許承載力為20~98k Pa。由於該區段內河流深切,地形較平緩,坡角較小,在河流兩側,低窪湖泊、水田、藕田兩側分布有淤泥、淤泥質粘土及飽和粘土,其孔隙比大、壓縮性高,且厚度變化大,垂向剖面上可能出現由結構密實的粘土與飽水粉細砂層、淤泥質土類呈間互成層的現象,這些地段土體岩性差異大,力學強度各異,若工程開挖或載入,一方面易導致不均勻沉降變形,另一方面若工程邊坡形成後,易導致軟土的壓縮擠出坍滑,引起建築物損壞。但本工程無論是管道,還是分輸站,都是輕荷載構建,一般不會引發軟土的變形,如果有個別重載設備和加壓震動設備的安裝,則有可能引起淤泥土地段小規模的壓縮變形、壓縮擠出坍滑。所以,建設過程中應對強度較低的軟弱土進行清理,採取夯實壓密措施,以改良土體、提高地基強度。

2.膨脹土

管道經過的丘陵山前壠崗平原和長江沖洪積波狀平原(二、三級階地)地區,有大范圍的第四系中、上更新統粘性土構成的膨脹土分布。膨脹土中礦物成分以蒙脫石、水雲母為主,化學成分以 SiO2、A12O3、Fe203為主。具有失水收縮,遇水膨脹的特點,自由膨脹率 Fs=30%~70%,膨脹力Pp=17~46kPa,有荷載膨脹率 VHa=0.025%~0.805%,屬於弱脹縮性土。水分變化對膨脹土影響深度一般為4m左右,急劇影響層深度一般為1.8m~2.25m左右。

本工程在膨脹土區的施工方法主要為大開挖—溝底墊層—埋管壓實的辦法,埋置深度為1.2m,管道設計管徑355.6mm。也就是說管道埋置位置一般在1.5~2.5m,正好是急劇影響層,膨脹土的脹縮變形活動正好作用於管道,不利於管道的穩定運行,這是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人工開溝鋪設墊層後,人為在管道沿線形成了孔隙潛水的含水通道,易接受降雨入滲,上層滯水廣泛存在,在一定深度內降雨入滲與蒸發量大,為膨脹土體遇水膨脹、失水收縮創造了較好的環境條件。同時土體開挖後由於膨脹性,雨水浸入風化帶內發育的裂隙中,使粒間聯結力被削弱,土粒易於吸水膨脹。在平行坡面方向,吸水作用使土體橫向膨脹勢能顯著增加,膨脹土坡上的土體沿坡面向坡腳方向產生位移,坡腳處較大的位移使該處抗剪強度首先越過峰值而逐漸降到殘余值,在土體重力及大氣降水入滲產生的靜水壓力作用下產生坍滑。

綜上所述,本工程會加劇膨脹土的脹縮變形,但脹縮變形的規模有限,而且經過簡單的施工工藝改良,還可以大大減弱膨脹土的脹縮變形,從而減少對工程的危害。所以,建設過程中應對強度較高的脹縮土進行處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現狀評估中,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不會因工程建設而引發或加劇災害。

⑧  地質災害穩定性及危害性評價

一、穩定性評價

根據近年來初步調研,對地質災害穩定性評價工作尚未全面開展,地質災害穩定性評價擬採用演變(成因)歷史分析法進行定性評價。

1.地質災害穩定性評價的原則

依據地質災害體所處的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的演變階段和發展趨勢、促進地質災害演變的主導因素等方面,綜合分析,預測其發展趨勢,將地質災害的穩定性分為穩定性差、穩定性較差、穩定性好三種情況。

2.地質災害穩定性評價的判據

土體滑坡的穩定性評價判據:

(1)穩定性極差:①前緣臨空且有發展趨勢;②斜坡坡角較陡,坡角一般大於40度;③滑體前。後緣及兩側有明顯的裂縫,形成了清晰的縱長形、長條形、圓椅形等滑坡周界;④滑坡對地表水和地下水影響敏感,其地質呈潮濕或半塑狀;⑤滑坡面大部分已貫通;⑥樹木、墓牌、工程建築物等物體產生明顯的傾斜、開裂等角變位或水平變位跡象。

(2)穩定性較差:①滑坡前緣具臨空間;②斜坡坡角小於40度至30度;③滑坡前後緣可見斷續裂縫;④滑面也基本貫通;⑤影響滑坡產生的主導因素仍然存在。

(3)穩定性尚可:①滑坡前緣臨空高差小;②斜坡坡角小於30度;③滑坡上未見裂縫,植被較發育;④無影響滑坡產生的主導因素;⑤無明顯的滑坡面。

岩質類地質災害的穩定性評價判據

(1)穩定性極差:①前緣臨空(一面至三面臨空);②前緣壁坡角在70~90度或呈倒坡;③後緣有明顯的裂縫,並仍在繼續發展;④前緣時有滾石、掉塊等活動現象;⑤促進岩體破壞的主導因素未消除。

(2)穩定性較差:①具臨空面;②前緣壁坡角在40~70度;③後緣有裂縫發展;④前緣暫無危體;⑤促進岩體的主導因素未消除。

(3)穩定性尚可:①前緣臨空高度小;②斜坡坡角平緩在20~30度;③後緣無裂縫;④無破壞岩體的主導因素。

二、隱患點穩定性評價

1.岩(土)體滑坡的穩定性評價和災度評估

對目前已掌握了解,並存在隱患的岩(土)體滑坡210處進行初步的評判,結果其中穩定性極差的有10處,穩定性較差的有26處,穩定性尚可的174處。

(1)穩定性極差的10處,地質災害隱患極端嚴重,基本處於非穩定狀態,在外力的作用下短期極有可能形成災害,但目前無法治理或治理成本遠高於治理效果,應及時整體搬遷或部分搬遷,將涉及964人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2)穩定性較差,地質災害隱患嚴重,在一定的誘發條件下將形成災害,目前可通過治理或部分搬遷,採取「避」災、「減」災等防治措施,可減輕地質災害危險性,這26處將涉及人口4075人。

(3)穩定性尚可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目前暫處於穩定狀態,但在一定條件誘發下有可能形成災害,必須通過加強監測以及投入一定的治理工程,才能確保一段時期內相對穩定,這類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74處,將涉及人口在20000人以上。

2.崩塌(岩崩)的穩定性評價和災度評估

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分布在交通沿線及高切坡的建房後側。調查顯示,麗水市交通干線金溫鐵路(麗水區段)、330國道線、省道麗浦線及麗龍線,目前發現隱患點15處,其中穩定性極差有5處,分別位於金溫鐵路縉雲段1處、青田段2處、慶元縣馬蹄嶴隧道口1處、麗浦線牛頭嶺1處;穩定性較差的有6處,穩定性尚可的4處;其餘20處分布於各縣(市)的災害點。

本類隱患點都處於非穩定狀態,在外力作用下可能隨時發生,對交通運輸及社會安定將帶來極大的影響,經濟損失將是巨大的。

三、礦產資源開采引發地質災害及評價預測

礦產資源開發引起局部區域地應力不平衡,使地質構造遭受破壞,將可能引發地面沉降、塌陷、冒頂、邊坡崩塌、地表水滲透、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此外采礦廢石和尾礦不合理堆放,也將導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目前麗水市近年來由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引發的地質災害主要有5處(青田鉬礦區、縉雲仙都等條石采區、青田葉蠟石開采區、龍泉小梅螢石礦、慶元鉛鋅礦),已造成22人死亡(詳見地質災害現狀一章)。可見,礦產資源開發而引發的地質災害不可忽視,而且在麗水市有加重的趨勢。

在麗水市礦山地質災害影響最大的礦種是鉬、凝灰岩,其次為鉛鋅、葉蠟石等。這里僅介紹鉬礦山地質災害情況。

鉬礦開採在麗水市開採金屬礦種中開采規模最大,也是經濟效益最佳的礦種,本市鉬礦山7家,而選礦廠有20餘家,礦業產值占本市礦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開采鉬礦又相對集中在青田鉬礦區,現以青田鉬礦區為例,闡述礦山地質災害情況:

青田鉬礦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經過近40年的建設,已成為省有色冶金工業重點建設礦山。但在90年代初期的民采潮的進入,不僅造成礦區大量礦產資源的浪費、污染環境,而且帶來了嚴重的礦山安全隱患,由於無秩序、無規劃開采、盜采安全礦柱等等違法采礦的事件,導致地質構造、地壓力受力不均,在1995年、1996年礦區相繼出現局部地段山體滑坡,5號礦區出現嚴重的滲水現象;1996年8月1日因尾礦庫上游的亂采濫挖的采礦廢石堵塞屬礦庫排洪道、溢流溝,加上尾礦庫超量股段等人為因素,該尾礦壩塌壩,從而引發了泥石流的發生,將庫內近100萬方的尾礦盪然無存,瞬時間就把尾礦、礦廢石以排山倒海之勢匯入洪流之中,沿東源溪近20公里,泥沙所到之處全部夷平,沖毀大量農田、公路、工廠、村莊及水利設施,造成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慘重。1998年11月29日凌晨2時又在5號礦區采空區發生塌陷、崩落,塌陷面積2500平方米,崩落土石方達1.5萬方,使一座選礦廠被埋,直接經濟損失180餘萬元。根據目前狀況,該礦區地質災害隱患不容樂觀,尤其是5號礦脈采空區的塌陷、25號礦脈地表水滲透和地下水流向改變以及礦區采礦造成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隱患將有加重的趨勢。

此外,本市縉雲縣仙都-壺鎮凝灰岩開采區、慶元縣鉛鋅礦、青田葉蠟石礦等礦區同樣存在著許多不良礦山地質災害隱患。

⑨  地質災害類型及其危險性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

一、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徵

評估區地質災害類型有地面災害和斜坡變形災害兩大類共6個災種,災害類型劃分及其主要特徵見表12-5。

表12-5地質災害類型劃分及主要特徵表

(一)地面沉降

在評估區及其附近,地面沉降分布於淮北平原阜陽、界首、太和、利辛、渦陽、蒙城等市縣,是由於超采中、深層孔隙承壓水引起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城鎮開采井多深達150~200m,隨著開采量逐年增大,承壓水頭逐漸下降,使得1.62×104km2的自流區基本消失,形成了以城鎮為中心的區域性降落漏斗。至90年代中期,阜陽市城區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達80m,水位降幅1.44~1.88m/a;界首市城區水位埋深已超過70m;有些地段降落漏斗已相連接。承壓水位持續下降誘發了地面沉降。

20世紀80年代初有關部門對阜陽市進行水準復測發現,位於穎河西側水文站內的9號點僅沉降83.7mm,沉降范圍80~100km2。此後該市開采中深層承壓水進入了高峰期,地下水位以3m/a的速率持續下降,至1990年沉降范圍和中心沉降量分別以26km2/a和78.9mm/a高速增長,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達109mm/a,沉降范圍已達360km2,沉降中心最大累積沉降量873mm。地面沉降量與地下水開采量及水位埋深呈正相關。1990~1999年沉降速率雖有所減緩,但沉降范圍擴展和中心沉降速率仍達6.25km2/a和59.3mm/a,至1999年1月沉降范圍約410~420km2,中心最大累積沉降量已達1347.4mm(圖12-2)。

圖12-2阜陽市累積地面沉降量等值線圖

等值線單位:mm

此外,管線附近界首、太和、利辛等縣城水位持續下降,已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有一定顯示。

過量開采中深層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續下降,造成含水層及相鄰土體的有效應力增加從而固結壓密並發生地面沉降。阜陽地區0~156m深度范圍內主要有6個壓縮層,總厚度50~l00m,其中A7-4、A9-5和A11-6三個壓縮層是主要的,它們的埋深分別為39~77m、78~101m和107~132m,而埋深40m以內的土體則為超固結土,壓縮沉降量小。

(二)采空塌陷

采空區地面塌陷是採掘巷道上部的岩層失去支撐,力學平衡條件被破壞,而發生的崩落、開裂、彎曲等變形破壞現象,最終導致地面沉陷的地質災害。在安徽段采空區地面塌陷主要分布於淮海煤礦和定遠石膏礦和鹽礦三地。

1.淮南煤礦地面塌陷

淮南礦業集團所屬12對礦井,井田總面積為301.12km2,至今采空塌陷面積達57.744km2。隨著煤礦開採的延深和規模擴大,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塌陷區增加了8.04km2,年增長率為4.1%。礦區地跨淮河兩岸,為沖積平原區,淮河以南采空塌陷(距管線達19km)總面積34.734km2,塌陷最大深度約20.Om;淮河以北采空塌陷總面積23.01km2,塌陷最大深度約5.5m。淮南煤礦采空塌陷比較嚴重,造成村莊、農田被淹沒,工程設施損壞,並對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較大的影響。

淮南煤礦采空塌陷屬緩變型。基本特徵是:回採1.5個月左右,地面塌陷開始產生,3~4個月為活躍期,此時的塌陷總量可達70%左右,一般18個月後逐漸穩定,且采空區與地面塌陷區基本一致。淮河以北潘謝礦區采空塌陷處於持續發展過程中。

2.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災害

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形成的特點是:巷道遺棄支護一拆除,巷道頂板岩層立即塌落,隨後引起地面塌陷。目前塌陷面積僅為50~800m2,塌陷的深度最大為0.50~0.65m,管線離其尚有一定距離,且開采規模呈現減少的態勢。

3.定遠縣東興鹽礦地面塌陷災害

該礦的開采區位於輸氣管線(K235+280)的南側4km處。自1988年末開采至今,僅在1998年後開采區開始產生輕微的地面塌陷,且與開采區范圍相吻合,面積約0.2km2。目前對開采區及周圍影響不大。

地面塌陷的產生及危害程度受諸多因素制約,主要與礦層厚度及埋藏深度、頂板圍岩強度和上覆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厚度有關:礦層厚度愈大,埋深愈小,頂板圍岩強度愈小,上覆第四系鬆散堆積物愈厚,則地面塌陷愈強烈。

(三)地震液化

管線穿越的地震烈度Ⅶ度區有兩段:一段位於淮北平原的四廟—孫集一帶(K59—K70),西淝河河床兩側為第四系全新統粘性土、粉砂、細砂,厚度6.40~14.80m,地下水位埋深2.20~2.50m,其下伏的粉砂、細砂在地震條件下存在輕微液化;另一段位於江淮丘陵平原的前王一帶(K266+200—K273+200),池河河床兩側分布的全新統粘性土、粉土和含泥砂礫石,厚15~20m,水位埋深0.8~2.4m,上覆的粘性土厚度在6m左右,下伏的粉土較薄,且標貫擊數在17擊左右,粘粒含量大於10%,基本不產生地震液化問題。

(四)膨脹土災害

評估區內界首、蒙城、定遠、滁州、來安等地丘陵崗地及河谷Ⅱ級階地上廣布的上更新統的沖積、洪沖積及殘坡積的粘土、粉質粘土,顏色為灰白、棕黃、褐黃和土黃色,厚度一般7~15m,局部大於30m。天然狀態下呈硬塑、堅硬狀,柱狀節理發育,含鐵錳質結核和薄膜。由於土層中含較高的蒙脫石、伊利石等親水性礦物成分,有遇水膨脹、失水收縮的特徵,往往造成其上的建築物變形、開裂。經取樣測試,評估區內膨脹土自由膨脹率為40%~63.5%,屬弱膨脹潛勢。淮北平原區和沿江丘陵平原區一般在40%~57.5%;江淮丘陵平原區一般為45.5%~63.5%;局部可達66.5%~74.5%。從地貌上可以看出,膨脹土的膨脹性有在平原區稍低,丘陵坡麓的崗地區稍大的特點。

工程沿線膨脹土分布地段為K19+600—K58+400、K63+400—K65+000、K70+000—K178+500、K184+300—K219+100、K226+650—K245+450、K246+150—K251+250、K253+900—K262+050、K263+300—K266+150、K305+500—K309+900、K312+480—K321+870、K323+190—K325+050、K328+390—K333+900、K343+110—K345+910,分布長度為242.7km,占線路總長的70%。

(五)崩塌

沿線崩塌災害主要分布於K185—K200、K280—K334段,崩塌均與人工切坡不當有關,有土崩和岩崩。崩塌體的規模一般在50~200m3之間,調查過程中發現多處岩崩,主要分布於K280—K302段,由中元古界千枚岩等淺變質岩組成的斜坡,節理裂隙極為發育,岩性破碎。因修建房屋和公路切坡的邊坡大多不夠穩定,如滁州市南譙區小庄村崩塌,土崩主要分布於K302—K334段,由Q3弱膨脹土組成,切坡後極易產生崩塌。如滁州市甘里阜和定遠縣城東輪窯廠崩塌等。

此外,還有人工堆積層崩塌分布於K185—K200段,是由採石場棄碴於采坑邊造成的。

二、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一)地面沉降

阜陽市地面沉降的發展已直接或間接地給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危害,主要表現有:

1.破壞水利設施和降低防洪標准:位於沉降區的潁河和泉河,左右堤壩全長48km,堤頂高度均已隨地面沉降而降低,已達不到原設計20年一遇的防洪標准。20世紀80年代以來,阜陽節制閘多處閘體開裂現象逐年增寬,目前已嚴重威脅大閘的運行安全。

2.破壞市政及供水設施:部分深層地下水開采井發生傾斜、錯位、井管抬升、井台開裂變形。穎上路段排水管道錯裂,原可順暢外排的污水向沉降部位集中。

3.破壞城市測量控制網:中國地震局以阜陽市為中心布設的阜陽環Ⅱ等水準線路,因地面沉降干擾,影響了地震監測工作。1999年總參在阜陽進行地形校測時,導線無法閉合,不得不從沉降區外水準點引測。

阜陽市中深層孔隙承壓水水位下降速率近年來有所減小,反映阜陽市地面沉降有減緩的趨勢。而輸氣管線通過地段在阜陽市地面沉降區以北約30km處,沿線除利辛縣城外皆為農村,目前中深層地下水開采量不大,尚未發現地面沉降現象。

(二)采空塌陷

1.淮南煤礦采空塌陷

淮南煤礦系國家統配煤礦,開采數十年來所形成的地面塌陷范圍和塌陷深度都很大。地面塌陷所導致的災害比較嚴重,其危害主要表現在:塌陷盆地中心部位已形成一系列的塌陷湖(塘),造成村莊、農田、通信線路被淹沒。邊緣區(危險變形區)工程建設及設施被損壞,如房屋傾斜、牆基開裂、地坪錯開等;對水利和防洪工程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淮河堤塌陷,下沉深度大於1m的達850m,累計影響長度15.1km;鐵路路基下沉(大通—張樓線的望李段),影響長度為7.41km;外邊緣區主要表現在對房屋的破壞,如牆基開裂等。

淮河以北的潘謝礦區地面塌陷正處於持續發展過程中,且距輸氣管線相對較近(在K159處相距為10.3km)。目前塌陷區呈北西西—北西向展布,而且潘1、潘2、潘3三個礦井的塌陷區幾乎相接(圖12-3)。礦區規劃的開采區向四周擴展,無疑距輸氣管線將愈來愈近,應予關注。

圖12-3淮河以北煤田采空區地面塌陷預測圖

2.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

該礦采空區頂板岩層以軟弱的泥岩和粉砂質泥岩為主。根據多年觀測資料表明,當礦床開采深度在170~180m以內時,可引起地面塌陷;其中以開采深度60~70m的最易引起地面塌陷。

根據該礦1992年的調查結果,采空塌陷自1990年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地面塌陷面積達10餘畝,隨著采空區面積的增加,地面塌陷時有發生,其多發年份為1998年之前,其後地面塌陷災害有減緩的趨勢。地面塌陷產生的同時,多伴有地裂縫的產生(危險變形區)。調查結果表明:定遠石膏礦采空區塌陷的影響范圍,一般比采空區范圍向外擴展l00m左右。塌陷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房屋開裂、電線桿歪斜、渠道損毀、耕地破壞等。而礦區位於縣城的東南郊,屬居民較密集區,且存在一些高層建築(樓房、煙囪),因而,采空區的地面塌陷已威脅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環境。

由於定遠石膏礦目前開采規模呈現減少的態勢,因而礦區的地面塌陷問題影響甚弱,地面塌陷危險性等級屬輕微。

3.定遠縣東興鹽礦采空塌陷

該礦礦體頂板埋深218m左右,近東西向展布,岩性為軟弱的泥岩和鈣質泥岩,目前採用鑽井注水法生產工藝開采,采空區即為溶腔,溶腔間預留80~100m的保安礦柱。自1988年末開采至今,礦區地質環境現狀較好,基本未產生相關的地質環境問題,僅在1998年後,開采區開始產生微弱的地面塌陷,其形態與開采區范圍相吻合,面積約0.2km2。由於屬鑽井注水法開采,故其地面塌陷屬緩變型,且地面顯示不明顯,主要表現在降雨期存在積水問題,而對開采區及周圍影響不大(居民遠離礦區,相距600m以外),地面塌陷危險性等級屬輕微。

(三)地震液化

由於缺乏系統的資料,歷史上中強地震時評估區土層液化的分布及液化對建築物的破壞情況無法細述,但據現有資料,以阜陽市為例:1668年7月25日山東莒縣—郯城間8.5級地震(是我國東部最強烈的地震),在阜陽市造成Ⅶ度破壞;1481年3月9日渦陽6級地震、1831年9月28日鳳台北東6.25級地震、1937年8月1日山東菏澤7級地震,在阜陽市均造成V度破壞。由於淮北平原淺部發育全新世的砂類土和低塑性粉土,且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1~2m,因此,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四)膨脹土災害

評估區內膨脹土分布范圍很廣,屬弱膨脹潛勢,但據現場調查,對低層建築仍有一定破壞性,主要表現在使房屋及牆體產生開裂,並伴有地裂或地基上鼓。如蒙城縣的雙佛塔建在膨脹土地基上,現在從塔頂到塔底產生一條大裂縫,另外淮南、蒙城、界首、定遠等地的廠礦、學校、民房等,有不少因膨脹土地基而產生房屋開裂,其中蒙城縣的蒙古族中學院牆在1978年秋天產生地基上鼓現象。

由膨脹土組成的邊坡,邊岸也極易產生滑坡、崩岸,如河岸、湖岸及人工渠的邊坡都產生過規模不等的滑坡和崩塌,位於江淮分水嶺附近的人工渠及巢湖湖岸,都有這類危害。

(五)崩塌

評估區內崩塌災害主要是堵塞道路交通、壓覆植被、掩埋農田等。輸氣管線施工的切坡開挖,勢必會受到崩塌的危害。

三、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

(一)工程建設誘發、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1)工程沿線大部分為平原地區,工程建設時和建成後不會加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災害。

(2)鑒於沿線膨脹土分布廣泛,在區內劉巷子、定遠、滁州等丘崗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工程建設時如開挖斜坡地帶,易誘發邊坡不穩定,一般不會加劇滑坡災害,如在廟陳—滁州地段,基岩裂隙發育,人工切坡時易誘發崩塌或滑坡災害,應注意邊坡的防護工作。

(3)管線穿越淮河、池河、滁河等較大水體,如工程處理不當,會造成地基破壞,易產生管涌、滲漏問題,影響防洪堤。

(二)工程本身遭受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1.地面沉降

根據規劃資料,中、深層地下水在將來仍然是城鎮供水的主要水源,且開采量和開采范圍均有所擴大。採用水文地質比擬法,結合近年來的水位、水量、沉降監測資料的相關性分析,各主要城鎮地面沉降預測結果見表12-6和圖12-4。

表12-6主要城鎮地面沉降預測結果表

圖12-4安徽段地面沉降趨勢預測圖

鑒於缺乏淮北平原區地面沉降專門研究,其預測結果和將來實際情況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其地面沉降的發展是存在的,會對管線造成一定的危害,筆者認為利辛段地面沉降發展對管線危險性大,其他危險性小。

2.采空塌陷

(1)淮南煤礦地面塌陷

根據淮南煤田分布特徵和礦區地質構造條件分析,並採用工程地質比擬法和概率積分法預測,離管線最近(4.5km)的朱集礦區,即使將來采礦,其塌陷影響范圍一般以開采深度的65°角外延,其最大距離為2.5km(-1200m的開采標高)。2015~2020年預計最大下沉值為3.6m,下沉0.5m以上的塌陷范圍為5.532km2,未延伸至管線;潘謝礦區地面塌陷災害嚴重,但距管線較遠。預測地面塌陷對管線的危險性小。

(2)定遠石膏礦地面塌陷

定遠石膏礦區礦層穩定,規劃開采井巷最南端距管線1.4km。採用類比法和理論計算兩種方法預測,認為規劃開采區可能塌陷邊緣距管線僅500~600m,塌陷影響帶將波及到管線。管線在K245+500—K252+020段(長6.52km)通過石膏礦體分布區,若今後在管線下部及一定范圍內(2km內)開采,勢必會對管道的安全產生危害性,潛在危險性較大。

(3)定遠東興鹽礦采空塌陷

礦區邊界和管線最近距離為3.5km。東興鹽礦開采過程中,採用鑽井水溶法開采,其采空區實際上是水與鹽礦體(溶於水而流出地表)的置換過程,且礦體尖滅部位距管線3.5km,開采產生的地面塌陷對管線的危險性小。

3.膨脹土

評估區內膨脹土大氣影響深度在3.0~3.5m之間,膨脹土的脹縮性易對管線產生頂壓,加之地形起伏大,易產生滑坡,有可能會對管線產生不良影響,總體危險性小,局部中等。

4.地震液化

採用標准貫入試驗判別法對西淝河漫灘全新統沖積層(15m以淺的深度內進行判別,Ncr為7.07~7.72,在Ⅶ度遠震的情況下,頂部的粉土不存在地震液化問題,而下部的粉砂、細砂則存在輕微地震液化。

5.崩塌、滑坡

採用圖解法和極限平衡法預測,管線工程沿線的邊坡存在基本穩定(K184—K227)和不穩定(K280——K301)兩種情況,如切坡不合理,甚至局部形成人工邊坡,上述斜坡段均可能產生崩塌、滑坡災害,危及管線,但總體危險性小。

⑩ 我要建房,後坡有點高,國土局要求我進行地質災害鑒定,請問,地質災害鑒定是否要我本人提出申請

典型的開挖坡腳進行建房的案例,一定要注意放坡,千萬不要搞的太陡,很容專易出現問題屬的,進行災害評估只是個程序,評估完了還是要你自己去防治的。你這種情況,如果國土局不是強制性進行這個工作的話,你找個懂行的業內人士給你看看怎麼搞搞邊坡即可,這個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住著放心,對吧!因為很多地方是強制性評估,要不不批地的,所以必須得搞,你自己看你那的情況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