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彤中國地質大學
A. 中國大學生音樂節的全國三十強選手
北京賽區中央民族大學 黑傘樂隊
(樂隊成員:王泰倫、王安倫、蕭潤臣、
朴京國、王睿) 全國十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齊浩 中國石油大學徐一 杭州賽區浙江工商大學王夢圓全國十強 浙江工業大學王賀俊最佳團隊協作獎 中國計量學院殷敏朱丞許曉峰弟子 南京賽區南京農業大學廚子和戲子樂隊
(樂隊成員:秦秀乾、童子文、葛浩、貢煒檉、侍鑫) 全國十強 南京農業大學周紅洋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魏晨全國十強 成都賽區電子科技大學何玄全國十強 西南民族大學沐詩組合
(組合成員:李澍、瓦其布都惹、塗乾惕、羅古拉幾)彝族 全國十強 西南財經大學岳靖淇 沈陽賽區沈陽體育學院邵慶陽全國十強 沈陽工程學院劉倩彤 沈陽工程學院張牧白全國十強 昆明賽區雲南民族大學Party Time樂隊
(樂隊成員:黃稔欽、有趙君儒、計正雲東、陳銘輝) 全國十強 雲南民族大學段志偉 雲南師范大學鄭嘉嫄 武漢賽區中國地質大學王雅婕最佳團隊協作獎兼十強領隊 華中師大武漢傳媒學院何孝達 中國地質大學江秋珩 西安賽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姬雲飛最佳團隊協作獎 長安大學李玉瑤 長安大學Northern Daddy樂隊
(樂隊成員:黃頔陽、李天夢 、王航 、陳家星 、張騰飛) 廣州賽區星海音樂學院何亦航全國十強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陳思瑋 華南師范大學張蕙心最佳團隊協作獎 香港賽區香港中文大學陳翌朦最佳團隊協作獎 香港城市大學孔祥謙
B.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師資力量
馮來興副教授
男,1969年10月生,中共黨員、博士。自1993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教授課程:為本科生教授《政治學概論》、《中國政治學說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等多門課程。並為研究生講授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
主要研究: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科學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課題十項,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新自由主義對我國政治安全的挑戰及對策」和「論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分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社會主義論叢》全文轉載。先後參與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共中央組織部、省社科規劃、省高校人文社科、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省思想政治教育等課題十餘項。
肖飛副教授
男,1957年9月出生,湖南衡陽人,中共黨員,湖南師范大學哲學學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孫中山研究所所長。
主要經歷: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學習畢業;1983年8月——1986年3月,在湖南農學院衡陽分院任教;1986年4月——1993年7月,在中南工學院任教;1993年8月——2010年5月,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任教。
教授課程: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重點研究孫中山、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劉立新副教授
男,漢族,副教授,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教師。
主要經歷:1988年本科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8年從師於高等教育學家潘懋元先生門下,199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獲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 近年來一直承擔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主要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並承擔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參與撰寫與編輯了《孫中山研究論文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論文集》等四部著述,發表論文10多篇。
主要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高等教育學與心理學等領域,均有一定的創建與成就。在學期間先後參與《高等學校管理學》、《青年心理學》、《創造性思維與能力》、《歸因理論研究與應用》等8部著述的撰寫和編輯,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在高等教育學、高等學校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歸因理論以及思想德育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和獨特的見解。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並立志在此領域有所突破。
郭智勇講師、博士
男,1963年1月出生,湖南祁陽人。
主要經歷: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 (本科)
1983年9月-1986年10月,就讀於福州大學地礦系生物地層專業 (碩士研究生)
1986年10月-1995年7月,任教於桂林治金地質學院地質系 (講師)
1995年7月-2001年8月,深圳華儲實業總公司工作 (經理)
2001年9月-2006年6月,脫產就讀於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
文字代表作:
1、《風動還是心動—從奧義書看<莊子·齊物論>的理路》
2、《夢覺皆幻—從印度思想體系對<莊子>內篇世界觀的一種把握》
3、《從字詞的演化規律和實例看<莊子>內篇的成書年代》
4、《逍遙的三個層次—莊子內篇的結構》
5、《<莊子>內篇的輪回思想和解脫思想研究》
6、《論相同命題在<呂氏春秋>和<公孫龍子>中的不同意義》
7、《貴己還是貴已—對戰國三子思想傳統理解的質疑》
8、《義之美與仁之善—從〈呂氏春秋〉與〈淮南子〉天性的區隔看中國文化內在的兩個價值取向》
9、《財富是想出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讀中山先生〈行易知難〉》
胡劍賓講師、碩士
男,漢族,原籍河南省蘭考縣人,1969年6月出生。
主要經歷:
1983年9月——1986年7月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師范學校 學習
1986年8月——1989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89年9月——1991年7月 開封市教育學院政史專業 學習
1991年8月——1994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94年9月——1997年7月 河南大學政治系中共黨史專業 學習
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7年7月——今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教學
教授課程:主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政治理論課程。注重互動式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小組主題活動是本人課堂教學的特色。
陸文學講師、碩士
男,1971年8月出生,寧夏靈武人。
主要經歷:1993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西北史研究中心,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8年來到中山學院工作至今。教授課程:主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來院之後,先後開設過《旅遊地理學》,《實用美學》,《地方政府學》,《社會學》,《社會調查方法與原理》,《西方經濟學說史》等課程。
主要研究:為中國近代史及民族社會學。發表論文若干篇,主要代表作有《婦女乃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鄭觀應女性觀辨析》,《嶺南文史》2009年第4期;《變中的不變———論孫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從消極的到積極的民族主義———1919年之後孫中山對其民族主義思想重新闡述的過程和原因》,《孫中山研究》第2輯,2009年3月;《清代寧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變化》,《固原市專學報》2005年第2期等。目前承擔中山學院教改項目一個,參與其他研究項目若干。李德黎講師、碩士
男,1975年生,四川人。
主要經歷:2005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思政專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擅長演講辯論、拓展培訓、公務員面試培訓,曾擔任電子科大中山學院辯論隊教練與人文系辯論隊教練,在中山廣播電台《夜色正繽紛》和《聊聊吧》中擔任客座嘉賓。
教授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講課風格富有激情,善於結合時事來闡明觀點。
主要研究:近年來主攻三維模擬領域成為中山市三維模擬領域的先驅和代表,2010年受中山市政府委託為上海世博會中山館製作網上三維展廳,於2010年5月22日在中山政府網與中山實體館同步直播開放;並先後為中山政府網(英文版、日文版)、中山文聯網、中山黨史網建立了三維模擬互動平台。
近年來的主要科研成果:
1.論文《傳統宗法關系與腐敗德滋長》獲得2006年廣東省「反腐倡廉」徵文優秀獎,並作為大會主題發言。
2.《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發展探索》(參研)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研課題(2005)
3.《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探索》(參研),中山市社科聯課題(2006)
4.參編《風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譜》,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5.論文《我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和《高校學生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定位》
6.論文《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六大著力點》發表於《新經濟》2008年5月期
7.論文《三維模擬漫遊技術在建設孫中山文化工程中的作用》發表於《孫中山研究》2008年12月
8.《中山文藝資源的搶修和保護》(參研)中山市政府專項基金2008-2009
9.《中山文化資源的三維模擬保護平台》(參研)中山市科技局項目2008-2010 羅越富講師、碩士
男,1981年9月,講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
學歷背景:
2000.9-2004.7 華南師范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管理學學士學位
2004.9-2007.7 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專業碩士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主講旅遊學概論、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遊地理、餐飲管理、旅遊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旅行技巧學等課程。
研究方向:旅遊文化、旅遊電子商務
科研成果:在《旅遊論壇》(原《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合作經濟與科技》等雜志上共發表5篇文章,其中1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課題研究方面參與了中山市黃圃鎮項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的調研和撰寫;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加快中山特色旅遊發展的研究》的調研和撰寫;參與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的撰寫。
獲獎情況:
2007-2009連續兩年獲人文社科系優秀教學獎
2009年度獲得中山學院優秀教師獎
石岐區休閑文化徵文二等獎
林丹彤講師、學士
女,旅遊管理專業講師。
教授課程:《旅遊學概論》、《社交禮儀》、《休閑學概論》、《導游實務》、《旅遊市場學》、《插花鑒賞與創作》、《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粵語》、《就業指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六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文學作品多篇,攝影作品兩幅。《中山日報》專欄作者。學院生生花藝協會創辦人兼指導老師,曾於2001年組織指導花協會員參加第七屆中國(中山)菊花展覽會的插花比賽及其他工作,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2006年出版著作《插花,藝術與生活》,2007年獲中山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獲中山學院優秀教案獎、教育部第八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文科組優秀獎。主持市、校級科研項目各一項,參與省、市、校級科研項目六項,橫向項目兩項。
閔祥曉碩士、講師
女,山東德州人,碩士,講師
主要經歷主要經歷:
2005年本科畢業於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7月起任教於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會展概論》、《市場營銷學》、《旅遊文化》、《旅遊政策與法規》、《民俗與旅遊》等。
主要研究:旅遊規劃原理及會展基本理論。
主要論文成果:
2006年《江南三大名樓旅遊合作與發展的條件及途徑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景區空間結構整合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購物點空間體系分析》
2009年8月《香山商業文化的現代傳承》
主要科研成果:
2006年8月-10月,參與《黃鶴樓公園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
2007年9月-2008年7月 ,參與中山市黃圃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2008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慈善萬人行本體論研究》課題;
2009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中山慈善萬人行價值提升研究》課題;
獲獎情況:詩歌《活在民間的寶貝》獲2008年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徵文大賽三等獎。
盧育林講師、碩士
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分別獲經濟學學士及管理學碩士學位,中共黨員,講師、經濟師職稱。主要從事第三產業經濟、資本市場以及旅遊、會展、酒店等服務行業經營管理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要經歷:1992-1997年在中國銀行的信貸、投資和計劃、財務部門實習和工作,具有多年的實際經濟管理工作經驗。
1997年進入中山學院工作至今,多次獲得過「吳桂顯獎教金」、「優秀共產黨員」、年度考評「優秀」等榮譽。
教授課程:《旅遊經濟學》、《景區經營與管理》、《會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項目評估》、《證券投資學》、《財政學》、《銀行經營與管理》、《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等。
科研成果:在《教育與經濟》、《學術論壇》、《經濟師》、《金融論壇》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4項:《混業經營模式下銀行業的風險和成本研究》、《中山市保稅物流發展規劃(2010-2015)》、《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等。 王春芳副教授、在職博士生
女,博士、副教授。新疆烏魯木齊市人。專業方向:新聞發展史、廣播電視新聞。
主要經歷:自1989年工作以來,在烏魯木齊廣播電視台從事新聞主持、記者工作近十幾年,後調入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兩年。2007年調入廣東省中山市,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從事新聞教學工作。2008年入選為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成員。
教授課程:新聞評論,深度報道,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采訪與寫作,媒介素養,播音與主持,基礎寫作等。
獲得獎項:在媒體和教學單位工作期間,采訪製作的多期節目、新聞報道、科研課題和論文,獲得了國家、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各級多項獎類。
多篇新聞專業論文在全國新聞核心期刊上發表,如論文《20世紀中國大陸女性作家創作中的女性意識的演進》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學版》2007年第6期上。《警惕新聞報道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發表在新聞核心期刊《當代傳播》2007年第6期上。《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發表在全國雙核心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8年第五卷上;《從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看構建和諧大眾傳媒文化》發表在《現代視聽》2008年第8期上;並被《新華文摘》2008年21期選為推薦文章。《大震過後,警覺激進民族主義》獲廣東省高校校報2008年度好新聞言論類二等獎。所撰寫的《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獲中山市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阮波副教授、碩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副教授, 中山市社科專家庫成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山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批評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舞蹈家協會理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後以同等學歷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文藝美學專業。
教授課程:目前主要從事大學寫作、實用美學、中西方文化與文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創作大量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建築、影視等美學評論文章發表於《人民日報(評論版)》、《讀書》、《作家》、《學術論壇》、《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語文教學與研究》、《舞蹈》等全國核心期刊。已出版的專著包括散文集《春風不相識》、評論集《返回身體的原點》、文集《即興行走》,作品被北京國家圖書館、國家863計劃中國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超星數字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粵人文庫」、中山市級圖書館等各級圖書館收藏。曾蟬聯2000-2001、2002-2004、2005-2007三屆中山文藝獎一等獎,並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優秀論文獎等獎項。曾在《成都晚報》、《新快報》、《大地》、《作品》、《中山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同時從事美學的評論和社會宣傳推廣工作,在美術館、圖書館、書城等文化機構開辦藝術類講座,出任各類文藝演出的評委、導賞等工作,曾參加廣東省女作家散文研討會、亞洲與世界文明研討會、香山文化研討會、廣東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全國名報名社名刊研討會等各類學術交流研討活動。
羅永雄講師、碩士
男,1979年8月出生於新疆伊犁,祖籍廣東興寧。2007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新疆經濟報編輯、昌吉日報社記者、編輯,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客戶經理,現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講師。
1997年進入新疆大學學習新聞學,學習期間曾在新疆經濟報社編輯部供職,畢業後進入新疆昌吉日報社任經濟口記者,具有豐富的業界實踐經驗,從業近4年,累計編輯版面20個,刊發新聞稿件500餘篇,50餘萬字,榮獲省級新聞獎一次,地市級新聞獎三次。
2004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攻讀應用傳播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先後參與編寫《媒介產業案例分析》、《經濟傳播學總論》等3本教材,完成出版共計約10萬字的書稿。期間在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供職,負責傳播策劃與媒體的聯絡溝通。2007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在人文社科系新聞教研室任教,先後在國內各類學術刊物發表《情境限制下的個體認知顛覆與沉默螺旋的擴散——從「洞中個體」的沉默到優勢意見的加強》等5篇學術論文。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媒介倫理、 媒介傳播與社會文化、影視文化傳播等。
教授課程:先後擔任《傳播倫理與法制》、《社會學》、《大眾傳播與文化》、《電視節目主持與製作》、《媒介熱點研究》、《應用文寫作》、《電影藝術欣賞》、《公關與廣告傳播》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陳亞輝副教授、碩士
男,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2004年6月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7年6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3月至今任行政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
教授課程:《經濟學原理》、《電子政務》、《管理統計學》、《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概論》、《網站規劃與設計》。
主要研究:2007年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的主要榮譽包括:2007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案二等獎,2008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共產黨員,中山市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師二等獎,優秀教學獎。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課題包括:
2007年主持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青年教師基金立項課題《中山市專業鎮可持續發展研究》;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委託課題《中山市流動人口綜合調控體制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2009年參與中山市民政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孤殘兒童救助制度研究》、《中山市社會中介組織管理體制研究》、《中山市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2010年參與廣東省社科聯規劃課題《中山慈善萬人行善款管理和使用的績效評估研究》、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政治文明建設關系研究》。
目前已發表科研論文包括:
1.基於鑽石模型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6)
2.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7)
3.論科技園區內社會資本在創新集群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6(10)
4.能力勝任模型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訓方案中的應用.中國電力教育.2009(2)
5.論城市人口綜合調控指標體系的構建.管理觀察,2009(3)
鄧雪琳講師、在職博士生
女,講師,在讀博士。2001年獲得湖南師范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湖南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現在武漢大學修讀行政管理專業博士學位。自2004年以來一直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
教授課程:《大學語文》、《人力資源管理》、《中外公文名篇選讀》、《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等課程的教學。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近年來在CSSI來源期刊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10篇,另在優秀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合計近30餘篇,主持院級課題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課題總計13項。2008年10月被選為中山市首批社科骨幹,2009年2月入選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2007年,論文《黨的群眾工作方法與社會工作方法有機結合的研究》入選《廣東省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選編》。2009年,論文《基於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地方政府公務員考核》獲學院「一等獎」。2009年,在「孫中山思想與中山現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上,宣讀論文《孫中山人才思想與中山市現代化建設》。
李芳講師、碩士
女,漢族,湖南婁底人,黨員,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擔任講師。
主要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7月 中南大學 行政管理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7月 武漢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
碩士期間共發表5篇學術論文
2006.7~2009.10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公共政策學》、《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心理學》
主要研究:
獲得學院首屆優秀教案二等獎(2006年)
擔任人文社科系系務委員會委員和教學質量小組成員(2007年起)
多次組織學生實踐:2007年組織學生進行民政部低保戶入戶調查(中山);公共政策課程組織政策調查以及安排學生到中山市政府部門座談;社會調查課程組織主題廣泛的校園、校外小組調查;組織認知實踐—民企學習
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參與中山市社科聯課題《和諧中山》(2007-2008年)
丁婷婷講師、碩士
女,講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行政管理碩士,行政管理學士,英語語言與文學學士。自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2007-2008年優秀教案評選三等獎,獲2007年、2008年、2009年年終教師考核二等獎。
教授課程:《地方政府管理學》、《市政學》、《秘書理論與實務》、《社會禮儀》、《專業英語》等課程教學。
科研成果:
1、2009年主持院級《秘書學》教改課題一項
2、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3、2007年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4、《創新教育》雜志2009年4月刊發表教研論文《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技巧與考核手段研究。
5、《經濟學研究導刊》雜志2009第17期發表科研論文《我國法治政府建設中的人本途徑建構》
鄭莉婷碩士
女,生於廣東中山,人力資源開發碩士學位
教育背景: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 主修經濟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人力資源開發(HRD),獲社會科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3.8—2004.8
廣東省僑外出國人員服務中心 (廣州),任培訓部專員。
2005. 9—2007.7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主任。
2007. 8 — 2008. 12
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部部長。
2009.2---現在 教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人文社科系 行政管理教研室
教授課程: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 社會調查與統計, 管理學,領導學,管理心理學。
C. 中國大學生公益聯盟的組織成員
中國大學生公益聯盟現有組織成員 學校 社團名稱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綠色使者協會 北京語言大學 北語志願服務總隊環保部 北京交通大學 藝術設計協會 北京理工大學 綠萌資源與環境保護協會 北京外國語大學 青協綠色同盟 北京聯合大學廣告學院 彤心協會 北京服裝學院 Ours廣告協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廣告協會 中國礦業大學 綠緣根與芽社團 中國政法大學 綠色家園環保協會 中國農業大學 綠脈環保社 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環境保護協會 中國郵電大學 志願者協會校園公益組 燕山大學 燕山大學環境保護協會 河北師范大學 綠色方舟環保協會 西安醫學院 綠色希望環保協會 華東理工大學 環保協會 南京大學 長風社 南方醫科大學 綠色沙龍環保協會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綠色未來同盟 武漢大學 綠舟環保協會 四川大學 環保志願者協會 四川美術學院 社團聯合會 廣東海洋大學 環境保護協會 廣東葯學院 染綠環境保護協會 青海大學昆侖學院 青年志願者協會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環境保護協會 山西大學 環境保護協會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環保者協會 江西師范大學 人與自然協會 燕山大學 里仁學院環保先鋒 清華大學 學生綠色協會 對外經貿大學 廣告協會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綠色青春環保協會 中國傳媒大學 廣告社 北方工業大學 青年志願者協會和綠莽社 中央民族大學 綠美人環保創意協會 中華女子學院 公益社團 中國人民大學 4A廣告工廠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環保創意 北京郵電大學 志願者協會校園公益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航綠翼環境與發展協會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蔚藍環保社 揚州大學 碧水藍天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環境保護協會 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雷鋒公司環保協會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理工大學綠色天使環保協會 山東農業大學 星塵環保協會 南昌航空大學 藝趣美術協會 景德鎮陶瓷學院 環境保護協會 廣東肇慶學院 環保協會 廈門軟體學院 學習部 中原工學院 青年志願者協會 魯東大學 天使之家協會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 綠色環保協會 南京郵電大學 綠色風環保協會 湖南大學 綠色志願者協會 集美大學 學生愛心社 山東工商學院 青年志願者服務中心 西北師范大學 環境保護學社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綠源環保協會 浙江大學 學生節能減排協會 武漢理工 大學設計協會 同濟大學 綠色之路協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綠芽環保協會 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綠隊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環保協會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 綠色社團 江西財經大學 一品社 上海海關學院 綠鑰匙環保協會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化環系學生會
D. 西北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一、圖書館
西北大學圖書館累計紙質藏書246萬冊(不包括院系資料室圖書49.5萬冊),中外文資料庫56種,電子圖書245萬冊,電子期刊25萬冊,館藏資料可以說是浩如煙海。而且書籍借閱也十分方便,還有空間十分充足的自習室,夏日空調也是一直開放,可以說是十分為莘莘學子著想了。
二、學生活動中心
佔地面積十分廣闊,內部設計規劃分明。為學生的課余活動提供了完美的場所。內部還有十分魅力恢弘的星空報告廳,能容納630人,還有12m×6.5m的超大LED屏,還有玻璃長廊。經常有社團活動在這里展開,體現了西大學子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
三、西北大學博物館
這里記錄了西北大學從陝西大學堂到西北大學的今天的歷史,西北大學博物館位於西北大學太白校區北門,非常好找,一進去就能看見。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就充分發揮著西北大學百年薪火相傳下自然學科特色和文物藏品優勢。展示了西北大學的不同方面。其下又有各個不同的分館,全方位的展示了西大的魅力!
四、科技樓
科技樓是到達北門首先引入眼簾的建築,也是學校的「門面」 和其他大型辦公樓一樣有兩層樓的台階(一般會成為團體拍照的天然取景地)。最奇特的是在這樓梯下面的空間里,曾有一個小小的小賣鋪。可以想像當年,便利店還沒有遍地開花的時候,這樣的一個小賣鋪會在下課的時候有人來人往。
五、大禮堂
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大學校長張學良籌款十五萬所建。(就是高中歷史書里「雙十二事變「的張學良)門前還有當年仍是少帥的張學良立下的石碑。上面的油漆會每年維護修補,在保護文物方面西北大學是不吝嗇的。
參考資料:西北大學-首頁
E. 中國地質大學自主招生09錄取名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藝術特長生測試結果公示
註:測試等級為 A 表示通過,B表示不通過,請注意查收等級證書。
報考項目 姓名 准考證號 測試等級
器樂 王藉 09101001 A
器樂 張釋瀾 09101002 B
器樂 宋樂來 09101003 A
器樂 秦月 09101004 A
器樂 郭樂樂 09101005 A
器樂 孫卓藝 09101006 A
器樂 王喆 09101007 B
器樂 錢昆 09101008 A
器樂 陳源 09101009 A
器樂 郭玲麗 09101010 B
器樂 李昂 09101011 B
器樂 曲方 09101012 B
器樂 孟盈盈 09101013 A
器樂 馬旭 09101014 A
器樂 李珊珊 09101015 A
器樂 李金思 09101016 A
器樂 雷淞文 09101017 A
器樂 李胤華 09101018 B
器樂 張菀雅雯 09101019 B
器樂 王琳 09101020 A
器樂 尹智慧 09101021 A
器樂 包童 09101022 A
器樂 胡熠程 09101023 A
器樂 唐錦森 09101024 A
器樂 潘詢 09101025 A
器樂 盛天航 09101026 B
器樂 焦健 09101027 A
器樂 馬也 09101028 A
器樂 田原 09101029 A
器樂 呂桂祥 09101030 A
器樂 趙鵬博 09101031 A
器樂 方雪 09101032 A
器樂 李曉 09101033 A
器樂 林明玉 09101034 A
器樂 丁冰玉 09101035 A
器樂 范航睿 09101036 B
器樂 錢錦 09101037 A
器樂 錢鈺 09101038 A
器樂 何洋洋 09101039 A
器樂 馬英凱 09101040 A
器樂 張旎昕 09101041 A
器樂 孫軻 09101042 B
器樂 曾可任 09101043 A
器樂 宮煦 09101044 B
器樂 趙冉 09101045 A
器樂 武韡 09101046 A
器樂 馬世哲 09101047 B
器樂 劉小馳 09101048 A
器樂 王晨曦 09101049 A
器樂 趙汗青 09101050 A
器樂 李遠菁 09101051 A
器樂 葉文弢 09101052 A
器樂 佟思琦 09101053 A
器樂 萬薪庚 09101054 A
器樂 張晨蕾 09101055 A
器樂 陳俊升 09101056 A
器樂 趙逸秀 09101057 B
器樂 耿浩博 09101058 A
器樂 張妮 09101059 A
器樂 謝冬雨 09101060 A
器樂 賈凌霄 09101061 A
器樂 張若凡 09101062 A
器樂 朱紹綱 09101063 A
器樂 王一良 09101066 B
器樂 黃夢琪 09101067 A
器樂 肖瑋 09101068 A
器樂 余雨則 09101069 A
器樂 孟宇姝 09101071 B
器樂 趙千慧 09101072 A
器樂 范佳彬 09101073 B
器樂 鄭雨萌 09101074 A
器樂 楊慕嬋 09101075 B
器樂 周海韻 09101076 A
器樂 袁璐璐 09101077 A
器樂 王海 09101078 A
器樂 張書禹 09101079 B
器樂 顏勵 09101080 B
器樂 劉玉璽 09101081 A
器樂 劉璐 09101082 B
器樂 劉詩洋 09101083 A
器樂 趙璕 09101084 A
器樂 胡曉 09101085 A
器樂 劉鵬 09101086 A
器樂 張翛翰 09101090 B
器樂 劉楠 09101091 A
器樂 李宜融 09101092 B
器樂 柳星辰 09101093 A
器樂 尹利旻 09101094 A
器樂 黃沐陽 09101095 A
器樂 應懷涵 09101096 A
器樂 馬斯琪 09101097 A
器樂 張程 09101098 B
器樂 張宇翔 09101099 A
器樂 童國君 09101100 B
器樂 魏婧 09101101 A
器樂 劉泰然 09101102 A
器樂 張憲憲 09101103 B
器樂 溫馨 09101104 B
器樂 段宏玥 09101105 A
器樂 呂誠皓 09101106 A
器樂 張澤 09101107 B
器樂 索文琦 09101108 A
器樂 鍾虹禾 09101109 B
器樂 陳志岸 09101110 A
器樂 於志貞 09101111 A
器樂 鮑雨欣 09101112 A
器樂 劉苗 09101113 B
器樂 牛里皓 09101114 B
器樂 孫義會 09101115 A
器樂 張子墨 09101116 A
器樂 丁駿豪 09101117 A
器樂 劉令琪 09101118 B
器樂 才方圓 09101119 A
器樂 常昊 09101120 B
器樂 趙宇 09101121 B
器樂 於思圓 09101122 A
器樂 周雪 09101123 A
器樂 於好雨 09101124 A
器樂 李時光 09101125 A
器樂 王琳 09101126 A
器樂 付琦 09101127 B
器樂 何昊 09101128 A
器樂 胡愷琳 09101129 A
器樂 關舒晗 09101130 A
器樂 武斌 09101131 A
器樂 郭宇丹 09101132 B
器樂 於思斯 09101133 A
器樂 李彬 09101134 A
器樂 張可 09101135 A
器樂 段皓 09101136 B
器樂 姚逢伯 09101137 B
器樂 胡明宇 09101138 A
器樂 劍雲龍 09101139 A
器樂 宋涵超 09101140 A
器樂 吳祥睿 09101141 B
器樂 梁藝馨 09101142 B
器樂 劉希子 09101143 A
器樂 韓燕雨軒 09101144 A
器樂 王雨晴 09101145 B
器樂 劉暢 09101146 B
器樂 張迪 09101147 B
器樂 杜一萍 09101148 A
器樂 崔仙 09101149 A
器樂 范曉晨 09101150 A
器樂 李螢 09101151 A
器樂 才薇 09101152 B
器樂 唐冰欣 09101153 A
器樂 王菁源 09101154 B
器樂 曹洋 09101155 B
器樂 趙研 09101156 A
器樂 胡潔 09101157 A
器樂 楊子恆 09101158 A
器樂 李田 09101159 A
器樂 趙鹿嬌 09101160 B
器樂 趙海 09101161 B
器樂 秦悅 09101162 A
器樂 李士泳 09101163 A
器樂 張荷絲 09101164 A
器樂 包韋韋 09101165 A
器樂 裘曉靜 09101166 A
器樂 鄭璐 09101167 A
器樂 劉尚源 09101168 A
器樂 李澤琦 09101169 A
器樂 徐婧婧 09101170 A
器樂 賈欣然 09101172 B
器樂 桑田原 09101173 A
器樂 王艿川 09101174 A
器樂 程楚琦 09101175 A
器樂 程孫雪子 09101176 A
器樂 程可揚 09101177 A
器樂 林昀暉 09101178 A
器樂 李璨 09101179 A
器樂 鍾寧 09101180 A
器樂 戰捷 09101181 A
器樂 姜馨淳 09101181 A
器樂 張颿 09101182 A
器樂 劉洋 09101182 A
器樂 郝賽 09101183 A
器樂 杜穎 09101183 A
器樂 任鏡蓉 09101184 A
器樂 靳勍 09101184 B
器樂 梁兆和 09101185 B
器樂 陳憶諾 09101186 B
器樂 胡丹 09101187 A
器樂 陳永立 09101188 B
器樂 劉睿鵬 09101189 A
器樂 張佩玉 09101191 A
器樂 劉度 09101192 A
器樂 李音 09101193 A
器樂 張惠宇 09101194 A
器樂 馮嬋娟 09101195 B
器樂 付詩康 09101196 A
器樂 張梅茜 09101197 B
器樂 李直謙 09101198 A
器樂 賈文月 09101199 A
器樂 劉立雍 09101200 A
器樂 劉卓亞 09101201 A
器樂 郭毅 09101202 A
器樂 王迅 09101203 A
器樂 陳思羽 09101204 A
器樂 曲夢琪 09101205 A
器樂 宋爽 09101206 A
器樂 林琳 09101207 A
器樂 龐小亭 09101208 B
器樂 李亦晗 09101209 A
器樂 李缽 09101210 B
器樂 劉牧 09101211 A
器樂 徐利鑫 09101212 A
器樂 徐長江 09101213 A
器樂 唐林 09101214 A
器樂 孫路 09101215 A
器樂 趙天堯 09101216 A
器樂 陳熙 09101217 A
器樂 張亞琪 09101218 A
器樂 劉悅 09101250 A
器樂 王敏政 09101251 B
器樂 宋漢禹 09101252 A
器樂 馮競旻 09101253 A
器樂 賈淯 09101254 A
器樂 孟祥如 09101255 A
器樂 王啟悅 09101256 B
器樂 張怡 09101257 B
器樂 武政男 09101258 B
器樂 李楊 09101259 A
器樂 孫樂海 09101260 A
器樂 張莉 09101261 A
器樂 顧燁璇 09101262 B
器樂 譚文天 09101263 A
器樂 古冬青 09101264 A
器樂 畢瑾 09101265 A
器樂 郭宇 09101266 A
器樂 關一男 09101267 A
器樂 鮑博洋 09101300 A
器樂 鄭楷鵬 09101301 A
器樂 蘇萌 09101302 A
器樂 許陶然 09101303 A
器樂 范逸群 09101305 A
器樂 王昱昕 09101306 A
器樂 季虹杉 09101307 B
器樂 劉伊 09101308 A
器樂 吳一帆 09101309 A
器樂 朱玥 09101310 A
器樂 韓藝珠 09101311 A
器樂 耿一雅 09101312 A
器樂 胡冉冉 09101313 A
器樂 鄭嫣然 09101314 A
器樂 金軒玉 09101315 A
器樂 宋雪嬌 09101316 A
器樂 周筱玥 09101317 A
器樂 敬韻 09101318 A
器樂 卓晨 09101319 A
器樂 張瑤 09101320 A
器樂 韓凱 09101321 A
器樂 李格格 09101322 A
器樂 王映竹 09101323 A
器樂 王璐 09101324 A
器樂 靳羲喆 09101325 B
器樂 吳爭明 09101326 B
器樂 解薇 09101327 A
器樂 周泰戎 09101328 A
器樂 黃聖 09101329 A
器樂 李卉 09101330 B
器樂 陳瑞琪 09101331 A
器樂 葛洋 09101332 A
器樂 熊天涵 09101333 A
器樂 劉婭瓊 09101334 A
器樂 張艾倫 09101335 A
器樂 李瑞琪 09101336 A
器樂 張昊寧 09101337 A
器樂 秦雨天 09101338 A
器樂 韓詩雯 09101339 A
器樂 王悅丁 09101340 A
器樂 肖卓俊 09101342 A
器樂 李洋 09101342 A
器樂 謝睿潔 09101343 A
聲樂 張哲乾 09102001 A
聲樂 周美雯 09102002 B
聲樂 郝遠 09102003 A
聲樂 王芊樾 09102004 B
聲樂 楊雨潤 09102005 A
聲樂 宋盈盈 09102006 B
聲樂 張佳琦 09102007 B
聲樂 邵丹丹 09102008 A
聲樂 陸晴晴 09102009 A
聲樂 康芮 09102010 B
聲樂 朱李維迪 09102011 A
聲樂 郝俊 09102012 A
聲樂 劉倩 09102013 A
聲樂 王佳碧 09102014 A
聲樂 王丹娜 09102015 A
聲樂 繆俊 09102016 A
聲樂 何睿 09102017 A
聲樂 劉方遠 09102018 A
聲樂 劉暢 09102019 A
聲樂 閆嬌宇 09102020 A
聲樂 閆嬌宇 09102020 A
聲樂 陳澤 09102042 A
聲樂 鄂小凡 09102043 B
聲樂 林芳伊 09102044 B
聲樂 唐艷超 09102045 B
聲樂 明文傑 09102046 B
聲樂 董歡漪 09102047 B
聲樂 陳丁 09102048 B
聲樂 張靖敏 09102049 A
聲樂 劉浩銘 09102050 A
聲樂 任婕妤 09102051 B
聲樂 馬鈺琳 09102052 B
聲樂 陳冰 09102053 B
聲樂 北方 09102054 A
聲樂 劉興華 09102055 A
聲樂 黃子惠 09102056 B
聲樂 胡依夢 09102057 B
聲樂 陳媛媛 09102058 A
聲樂 石亮俊 09102059 A
舞蹈 平靜 09103001 A
舞蹈 潘沛婷 09103002 A
舞蹈 婁岳超 09103003 B
舞蹈 吳洞天 09103004 A
舞蹈 李凡 09103005 A
舞蹈 鄧查爾 09103006 A
舞蹈 李妮娜 09103007 A
舞蹈 閆經緯 09103008 B
舞蹈 陳婉瑩 09103009 A
舞蹈 李雯 09103010 A
舞蹈 邸彤 09103011 B
舞蹈 吳萌萌 09103012 A
舞蹈 王佳璐 09103013 B
舞蹈 邱爽 09103014 A
舞蹈 李敬方 09103015 B
舞蹈 賈婷婷 09103016 B
舞蹈 李會卿 09103017 B
舞蹈 封帆 09103018 A
舞蹈 徐雅文 09103019 A
舞蹈 郁騁丹 09103020 A
舞蹈 鄒吉辰 09103051 B
舞蹈 呂依依 09103052 B
舞蹈 李曉悅 09103053 A
舞蹈 李韻 09103054 A
舞蹈 周丹 09103055 A
舞蹈 門巍 09103056 A
舞蹈 劉霄坤 09103057 A
舞蹈 王昳 09103058 B
舞蹈 劉芳 09103059 A
舞蹈 李馨培 09103061 A
舞蹈 潘琦 09103062 B
舞蹈 李伊洧 09103063 A
舞蹈 施韻 09103064 A
表演與主持 田海洋 09104001 A
表演與主持 胡其得 09104002 A
表演與主持 王晗婷 09104003 B
表演與主持 王馨瑤 09104004 A
表演與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與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與主持 周昌蕾 09104007 A
表演與主持 姜玟彤 09104008 A
表演與主持 耿飛雄 09104009 B
表演與主持 鄒日東 09104011 A
表演與主持 孫雲星 09104012 B
表演與主持 婁岳超 09104013 B
表演與主持 霍宇婷 09104014 A
表演與主持 劉思充 09104015 A
表演與主持 徐茗洋 09104016 B
表演與主持 許權耀 09104017 A
表演與主持 孟亮 09104018 B
表演與主持 梁藝馨 09104019 B
表演與主持 朱希 09104020 B
表演與主持 王馮源 09104021 A
表演與主持 楊宇航 09104023 B
表演與主持 王佳璐 09104024 B
表演與主持 馬瀟 09104025 B
表演與主持 劉帥 09104026 B
表演與主持 何倩也 09104027 A
表演與主持 劉嘉平 09104041 B
表演與主持 張夢雨 09104042 B
表演與主持 李敏 09104043 B
表演與主持 楊照銘 09104044 A
表演與主持 龔玉嬌 09104045 A
表演與主持 陳冰 09104046 B
表演與主持 趙寧 09104047 B
表演與主持 王昳 09104048 B
表演與主持 葛亮 09104049 A
表演與主持 劉一弘 09104050 A
表演與主持 符夏一峰 09104051 B
表演與主持 劉興華 09104052 B
表演與主持 於洋 09104053 A
表演與主持 薛智軒 09104054 B
表演與主持 何冠蓉 09104055 B
表演與主持 李明起 09104056 A
表演與主持 劉丹青 09104057 B
F. 巨大的求助!!關於日本戰後的歷史
呈現復雜多面的日本戰後歷史
——《擁抱戰敗》學術座談會綜述
葉 彤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和三聯書店聯合主辦的《擁抱戰敗》(副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出版發行暨學術座談會2008年11月28日在京舉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約翰•W.道爾撰寫的《擁抱戰敗》這部厚重的日本戰後社會史著作於1999年出版,問世當年獲美國家圖書獎非虛構類圖書獎和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1800年以來亞洲歷史傑出圖書),翌年獲普利策非虛構類作品獎和班克羅夫特獎(美外交領域最重要的學術獎)及美國圖書館學會著名圖書獎。該書很快被翻譯成日文,並在增加了大量歷史照片後出版了日文增補版,在日本引起廣泛關注。該書中文版2008年9月由三聯書店出版,全書近70萬字。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美國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文學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等單位的20餘位學者參加了座談會。
一
座談會的討論是從書名的含義和翻譯開始的。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指出,該書英文版出版不久,日本報紙就作了介紹,但當時把書名譯做《接受失敗》。一個經歷過戰敗時期生活的日本漢學家也認為,不能把Embracing Defeat翻譯成「擁抱戰敗」,只能翻譯成「容納戰敗」,因為日本人不是高高興興地接受戰敗的。所以,李薇說,「僅僅是一個書名就包含了復雜的內容」。
該書中文版譯者、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博贊同「擁抱」是一個「敏感」而「重要」的關鍵詞,是該書的核心概念。她提出,道爾對戰敗的理解大體有幾重含義:第一,戰後的日本政府和日本人對勝利者本身的歡迎和擁抱。第二,日本從二戰中野蠻的戰爭者向戰敗後溫順的羔羊轉化的趨勢,導致日本在戰勝者的眼光中的直接色情化,導致美日關系之中的假想式的男女關系的互動。所以,「擁抱」也構成了戰後日美關系的影射。第三,戰敗的日本和日本人熱烈擁抱征服者所帶來的所謂「天降的禮物」,即民主、革命、非軍事化和民主化,在這重含義上擁抱戰敗就意味著擁抱解放、擁抱新生。胡博強調,最值得深思的是,道爾認為「擁抱」絕不僅僅指日本人,而是指日美雙方共同擁抱戰敗,戰後日美關系格局是由雙方互動、共同作用構建起來的。所以,道爾在書的結語中強調,如果不了解勝利者和戰敗者如何共同擁抱戰敗,就難以理解戰後日本模式。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金熙德指出,日本和美國之「愛」產生了美日的熱戀期,至今經久不衰,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這種關系,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奇觀。60多年後,日本沒有多少主流學者認為日美同盟應該結束。日本人認為,日美同盟是日本國家支柱。所以,未來十幾年間日美關系不會發生根本變化。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把鑰匙,幫助我們了解日本人為什麼對日美同盟那麼重視,也告訴我們日美同盟形成的過程。金熙德還指出,從《擁抱戰敗》敘述的歷史過程看,日本戰敗以後沒有機會清算歷史,除了國家的破敗之外,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對日本的「單獨佔領、間接統治」。日本經過短暫休克以後,原戰爭勢力又回來了,手上沾了鮮血的人當了首相。一開始是沒時間清算戰爭,後來是那些人掌權了,沒人願意清算戰爭。所以,1982年到現在日本的戰爭認識問題不斷引起亞洲人的反感。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崔世廣指出,在日本的歷史上存在著三次「擁抱戰敗」。大化革新就是因為戰敗,日本開始大規模向中國學習文化、制度、思想,那時候就有一次擁抱戰敗。第二次大規模擁抱戰敗,應該是明治維新前後。開始日本對西方的態度也是堅決攘夷,後來下關戰敗,意識到攘夷不可能,走向了倒幕維新,最後走上明治維新的道路。這時又出現了擁抱戰敗,大規模地學習西方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擁抱戰敗,應該是第三次。戰敗在日本歷史上是有若干先例的。戰敗以後,明確、客觀接受戰敗的事實,思考怎樣從戰敗的廢墟中站立起來,再實現、恢復自己的實力,謀求自己的強大,這是日本人在文化上很重要的特點,也是日本人思維方式很重要的特點。在戰敗之後和強者聯手,向強者學習,強大自己,再與強國並駕齊驅,這應該是日本人的一個基本思路,是日本的文化。
二
關於本書討論的內容和結構,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歌認為,道爾最初設定的讀者,應該是美國人,因為他討論問題的方式針對的是美國的脈絡。從書的結構安排看,是對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前後開始的遠東政策的一個歷史性的批判。道爾給出的對歷史資料的剪裁結構,表明美國以正義之名行了戰勝國占盡所有便宜之實。這是這本書中真正要說出來的話。
孫歌指出,有幾個關鍵環節是這個結構的支撐點。第一個關鍵環節是它對於40年代中期以後冷戰結構在東亞的形成做出了一個整體性的分析。她認為,麥克阿瑟在日本行使「自主權」的時候,對日本経済新聞社會、歷史毫無興趣。在這個前提下,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推行這些政策的過程中充滿了混亂。但是後面有一個不可動搖的預設:寧可要天皇制、寧可要美國式民主(因為要美國式民主,意味著佔領是有危險的,但寧可要這個),也不要赤化,不要共產主義。這是當時非常明確的、毫無混亂的標准。這形成了整個戰後東北亞政治格局的基本輪廓,這也是冷戰格局形成後為什麼中日和解如此困難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二個關鍵環節是東京審判。她指出,道爾並沒有直接說東京審判不是一個合法的法律事件而否定它,而是在資料的選取和剪裁的過程中,提示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圖景,說這場審判是一個美國當事者也承認的表演。可是表演中又審判了紐倫堡審判中也審判的、後來得到國際法認可的罪行,比如反人類罪和戰爭罪。當時在法庭上包括印度法官在內的一些人對這樣一種事後法的審判方式提出了質疑。可是又有受審的20個罪犯如何替天皇頂罪的問題。所以,所有的線索都纏到一起,復雜性被呈現出來。
在分析了該書缺少對沖繩問題的論述的原因後,孫歌總結說,道爾這本書完成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即告訴美國人1945年佔領日本那件事做得實在缺少正義、缺少道德,促使一些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來反思美國世界性的霸權到底有多少正義可言。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它與《菊花與刀》這些書的性質不一樣,這是美國一個歷史學家真正勇敢面對歷史時做出的一些判斷。
關於該書東京審判方面的論述,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京華做了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為,道爾對東京審判本身的批評和反省大概有三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從審判團的結構來看,東京審判具有明顯的白人審判色彩。法官原來都是白人,後來加了印度和菲律賓兩國的法官,而這兩國分別是英美的殖民地。但法官中沒有朝鮮人。這里提出了東京審判亞洲缺席的問題。第二個方面,道爾觸及了東京審判的雙重標准問題。道爾說,東京審判基本上是在無視西方殖民主義體系的狀況下進行的。比如,當殖民地問題被提出來之後,英美法蘇四國法官提出殖民地問題不在東京審判的問罪范圍內,所以予以駁回。第三個方面,道爾還透露了一個信息,1948年審判到後期的時候,冷戰驟然升起,所以在審判團內部開始一些爭斗。到1948年初很多在監獄里關押的嫌疑犯悄悄被放出,包括英美法官與蘇聯法官的明爭暗鬥非常明顯。冷戰的驟然發生,干擾了審判的進行,大家已經不願意再進行下去了。趙京華認為,東亞的戰後體系和審判的不徹底性和不對殖民體制進行批評質疑是有關聯的。
三
日本近代以來的發展有許多復雜因素,其中有兩個是根本因素,一個是天皇,一個是美國。這兩者構成了今天日本這個國家存續、演變過程中最基本的內因和外因。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從日本戰後天皇制的角度切入討論。他指出,事實證明,保留天皇民主制給日本留下深刻久遠的烙印。盡管戰後初期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造,但天皇得以保留,就使得戰前所有的國家符號——國旗、國歌、天皇族徽以及其他能夠標識國家方方面面的東西,都不加改動地延續到戰後日本。所以,日本保守勢力很容易把自己和戰前政權聯系在一起。而除了和平、進步的團體之外,絕大部分老百姓通常也在政治勢力的引導和媒體的影響下不加區分地把戰前、戰時的日本政權和戰後日本政府視為連貫的國家機器。可是,不管是誰混淆了戰爭責任,最後受害者恰恰是日本自己。如果日本自己不能反省、正視歷史,就很難放下歷史包袱,為此要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戰後半個世紀中,日本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通過聯合國對國際社會做出了各種貢獻,向外部提供了大量的開發援助,在其他方面也積極做了很多有價值的事。但這些都不足以打消別國尤其是受過侵略戰爭迫害的鄰國的疑慮,究其原因就是不曾徹底割斷與法西斯血脈的聯系。
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曉峰從書中談到的一個細節入手,指出:從1946年到1949年,天皇在日本各地巡行,美國兵拿著卡賓槍給他開路。人圍得特別多的時候,美國兵會鳴槍,這告訴我們誰在那個時代樹立天皇的威信。他強調,美國人選擇讓天皇繼續存在,是從自己切身利益出發的。因為天皇當時確實對社會最深層次有影響力。自古以來天皇就存在,因此也就存在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統治集團,這個統治集團給日本帶來了什麼,是值得思考的。明治時期日本的一切重要變化,都是在天皇家族的領導下進行的。對日本人來說,他們從中獲得了很大的精神力量。
日本被佔領期間的首相吉田茂的作用問題,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王新生發言的重點。王新生指出,吉田茂認為日本只有和美國結盟才能重新得到生存的機會,要重經濟、輕軍備,要讓出一部分國家主權,在美國的「擁抱」下發展。吉田培養了一大批信奉他的政策的政治家,使吉田路線得以執行下來。我們說,日本是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就是因為日本戰後政治家沒有經過訓練,所以現在日本政治家沒有國際眼光,沒有政治家應該有的意識和頭腦。
關於日本戰後時期的經濟政策,王新生著重分析說,被佔領時期,日本實行過兩種政策:一是「傾斜生產方式」,一個是「道奇計劃」。「傾斜生產方式」是日本提出的,後來帶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國人做不下去了,派道奇到日本去搞「道奇計劃」。道奇說,日本經濟是高蹺經濟,就是兩條腿,一條腿是日本政府的財務補助,一條腿是美國政府的經濟援助,這樣太有依賴性,現在要把兩條腿砍掉,搞市場經濟。道奇提出超平衡預算,就是政府預算不能有赤字。「道奇計劃」對治理通貨膨脹非常有好處,但也帶來嚴重的通貨緊縮,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在難以為繼的時候,朝鮮戰爭開始了,朝鮮「特需」就出來了,日本經濟馬上恢復了。那麼,是「傾斜生產方式」作用大還是「道奇計劃」作用大呢?現在也沒有定論。但是兩種發展模式都保留了下來,成為戰後持久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就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結合。這一點上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日本和美國之間無論政治、安全還是經濟上的關系。
關於該書對起草「和平憲法」過程的描述的重要不足,李薇以自己的研究做了補充。她指出,在盟軍總部(GHQ)提出想搞新憲法的1946年年初,就有一部憲法草案到了GHQ民政局手裡,這個憲法草案是由日本憲法研究會提出的。憲法研究會牽頭的是日本経済新聞社會黨黨員,立場是革新、進步的,他們提交的憲法草案中已經體現了很多和平憲法的精神,但社會黨的憲法也沒有取消天皇制,而是說天皇作為象徵。不過,實際上,最終還是由GHQ的民政局僅用差不多一周的時間起草了GHQ版的《日本國憲法》。一個星期就起草出一個國家的憲法,在世界憲法的制訂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沒有經過醞釀、討論和方針確定的時期是不可能成就一部憲法的。
關於當今美日同盟和與中國的關系,有深厚的美國問題研究經驗的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用一個例子加以說明。他講到,2006年去大阪參加會議,當時有人提到日本被美國「拋棄」了,這說明日本對美國根深蒂固的依賴已成為民族性了。這種民族性在過去有過積極的作用,但對於日本想成為一個政治大國是很難逾越的障礙。他認為,中美日三邊關系中,最短的板是中日關系,現在要做的是使短板變長,而不是把長板鋸短。如果沒有中美日三方的穩定關系,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安全是沒有保障的。
與會的董炳月、王成、秦剛、李兆忠、孫伶伶、李長莉、劉世龍等學者,還從美國的佔領政策、美日關系、日本的戰爭責任以及戰後日本文化論、大眾文學、社會運動等方面,發表了很有見地的意見。
(責任編輯:林 昶)
G. 林彤的個人簡歷
1986.7在同濟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91.3在同濟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並到中國地質大學工作;1996.12原地礦部破格晉升副教授;2000.6在中國地質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1.5-2003.3武漢大學水利工程博士後;2004.6晉升教授。
在教學、科研等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的骨幹作用。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過多門課程,如《土力學》、《地基處理》、《高等土力學》及《土力學基礎工程》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採用階段式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生動、風趣,重點突出,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鍛煉,以身作則,教書育人,教學效果好,得到師生一致好評。同時指導學生的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在學科建設中,對岩土工程專業設置、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和產學研教學基地的建設等起到了重要骨幹作用。在科研方面,先後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三峽移民遷建工程等多項研究工作,發表論文30多篇,核心期刊15篇,進入EI檢索4篇、ISTP檢索1篇。
指導碩士研究生20多人,已有12人畢業。編寫了《土質學》、《地基處理》和《土力學》教材。
H. 凈水器什麼牌子好
選擇凈水器,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這里分享一些選購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根據水質選擇,由於各地的水質不同,因此在選購凈水器的時候,可以在相關網站查詢當地的水質。我國北方高硬度水質地區和石灰岩地區,水中鈣鎂離子、重金屬含量非常高。容易結垢,對身體危害非常大。南方漂白粉和各種蟲卵非常嚴重。這些地區要達到直飲水功效,必須選購RO反滲透凈水機。2、選擇品牌時要選擇具有衛生批件的,要具有品牌廠家生產地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3、看過濾方式,過濾方式是鑒別一款凈化水設備品質的重要標准。格美匯台式直飲機,採用反滲透技術,能夠有效解決水中有害物質,安全有保障,給消費者絕佳的飲水體驗。4、根據家裡櫥櫃的尺寸,安裝位置來選擇,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購凈水產品前要,都會根據家裡櫥櫃的尺寸,來買合適的凈水器進行安裝,這樣購買到的凈水產品局限性很多,不像格美匯台式直飲機,可以自由移動,體積小,不佔空間,書房、客廳、廚房,都能安裝,想放哪裡放哪裡。仔細了解購買凈水器需要注意的事項,按照個人需要進行甄選,相信大家都能買到合適的凈水器。
I. 重要環境地質指標釋義
綜合前述各章的不同類型濕地退化環境地質指標,結合這些指標檢測與應用的難易程度,以清單的形式給出濕地退化的環境地質指標。
一、濕地景觀
名稱:濕地景觀(Wetland Landscape)
簡介:濕地景觀格局是濕地中各種生態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並且對濕地功能和過程有著顯著的影響,是濕地演替監測中最為綜合的一個指標。濕地景觀指標包括:濕地面積,各景觀類型面積,景觀結構,景觀破碎化程度等。其中,濕地面積是濕地景觀中最重要和最直觀的指標。
據估計,自1900年以來,地球上已消失了將近約一半面積的濕地。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類對濕地景觀價值的認識不斷提高,國際上開始熱衷於濕地景觀面積變化研究。對濕地面積進行觀測,首先要界定濕地的邊界,而濕地的界限並不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對濕地面積的觀測要通過其他指標來體現。濕地面積觀測指標主要包括直接指標和間接指標;其中直接指標是指濕地水面面積的變化,由於水文要素是濕地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子,因此通過濕地水面面積的變化可以直接反映濕地面積的變化。間接指標包括濕地生境和景觀變化指標,或從影響濕地變化的因素中間接獲得。濕地不同生境的變化主要包括季節性沼澤地、瀉湖、濕草甸等生境的變化,利用生境變化來描述濕地面積以及濕地類型的改變;景觀變化包括景觀結構、每種景觀的面積、景觀破碎化程度以及觀測區河流的長度等指標,它們是濕地面積變化的定量指標。對濕地面積的觀測還可以通過影響濕地變化的因素中獲得,例如土地利用的變化、河道溝渠化、岸堤修建、河流侵蝕與沉積速率等。
意義:當前中國開墾濕地的現象相當嚴重,導致濕地景觀破壞、濕地面積減少、濕地功能下降的趨勢不斷加劇。從濕地生態系統現狀來看,濕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嚴重的人為干擾所致,其最為直觀的指標是濕地面積的變化以及相關景觀格局的變化。因此,濕地景觀,尤其濕地面積變化是濕地退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其觀測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人為或自然原因:濕地景觀變化、濕地面積萎縮是濕地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但在自然條件下,這個過程常常要經歷幾千到幾十萬年的漫長周期。目前,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濕地退化過程加速,景觀和面積的變化十分迅速。
運行環境:各類型濕地本身。
監測場地類型:由於濕地景觀的觀測是利用遙感影像和航空照片,其監測場地類型不予考慮。
測量方法:主要藉助於航天遙感、航空相片,同時需布設野外觀測樣點進行相互檢驗或作為遙感解譯的控制點。遙感數據可利用ERDAS IMAGINE、ENVI等遙感圖像處理軟體進行解譯和分類,在此基礎上利用FRAGSTAT、Patch Analysis等景觀分析軟體進行景觀格局的分析和各類景觀指數的計算。目前,大范圍以及對觀測精度要求不高的觀測可以利用航天遙感影像解譯獲得;對於高精度的觀測仍要利用航空相片;雷達遙感的利用也比較廣泛,它的應用使觀測的結果更加趨於准確。GIS的應用,使觀測的數據便於儲存、管理和分析,這對於龐大而復雜的觀測結果來說,提供了一個十分方便快捷的平台。
測量頻率:濕地景觀變化趨勢可以通過不同年度之間的觀測指標比較得到,一般的觀測頻率為5~10年一次。
數據和監測的局限性:濕地邊界的界定是濕地面積觀測的首要問題。目前眾多的測量手段在獲取數據方面各有優缺點,如光學感測器有較好的時間解析度,但是由於雲層的阻擋不能探測雲層下選定的地點;高光譜資料最有能力識別各種濕地要素,但是費用過高,使它僅限於全球性的觀測。
過去與未來的應用:通過遙感影像和航空照片的對比分析,可直觀地獲得濕地退化的動態過程,並預測未來濕地變化的趨勢。
可能的臨界值:無。
主要參考文獻:
白軍紅等.濕地景觀格局變化研究進展.地理科學進展,2005,24(4):34-44.
國家林業局.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本).2002,9.
李鳳娟,劉吉平.濕地面積的喪失及其原因分析.長春大學學報,2004,14(6):79-81.
呂憲國等.濕地生態系統觀測方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182-222.
寧龍梅等.武漢市濕地景觀格局變化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14(1):44-49.
王憲禮等.遼河三角洲濕地的景觀格局分析.生態學報,1997,17(3):318-323.
張明祥,張建軍.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的指標與方法.濕地科學,2007,5(1):1-6.
Azous,A.L.Wetlands and urbanization.LLC:CRC Press,2001.
有關的環境與地質問題:引起濕地景觀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氣候乾旱、水量減少、農用地開墾、改變天然濕地用途、城市化發展佔用天然濕地和自然災害等。
總體評價:濕地景觀的變化是濕地退化最直觀的指標,對濕地面積的觀測能很好地預測其發展趨勢,為濕地保護提供決策依據。
二、濕地水文地球化學
名稱:濕地水文地球化學(Wetland Hydrogeochemistry)
簡介:自然和人為導致濕地水質的惡化,是中國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濕地水要素是濕地形成、發育的決定性因子。濕地的水質是由土壤、搬運物質(有機質、沉積物)、岩石、地下水和大氣之間相互作用決定的。濕地水質也受農業、工業、采礦業、能源開發、城市和大氣輸入等人類活動的影響。地表水中大多數溶質來源於土壤與地下水基流,此處水岩相互作用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濕地水質監測指標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因為有太多的指標可供監測,這些指標在不同領域中都有各自重要的地位。從環境地質指標出發,選取以下指標:
(1)基本指標:
金屬元素和示蹤元素:Al、Sb、As、Cd、Cr、Cu、Pb、Hg、Se、Ag、Zn。
營養物質:銨、硝酸鹽、亞硝酸鹽、總氮、正磷酸鹽、總磷。
主要成分和溶解固體:Ca、Mg、Na、Cl、SO4、HCO3、TDS。
直接現場測量:酸度、鹼度、溶解氧、pH、溫度、底泥厚度。
有機化合物:2,4-D、2,4,5-T、苯酚、氯酚、甲酚、莠去津、百草枯、對二氨基聯苯、DDT。
(2)附加指標:
人體健康重要元素:Ba、Be、F、Mo、Ni、V、放射性元素。
農業重要元素:B。
熱污染的問題:隨著地熱開發和工業熱水排放,可能出現熱污染問題,造成泥炭濕地中被固定的CO2的釋放,因此在涉及熱污染的地區,需對水溫進行長期監測。
意義:濕地水體水質是濕地生物生境的決定要素。濕地水質的好壞程度會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因此,加強濕地水體水質的觀測和分析,是進一步研究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的前提條件。此外,水質監測對於濕地生物保護、濕地污染的綜合治理等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人為或自然原因:在水量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濕地能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生物作用,消納一定量的污染物,但是由於工業、農業、城市等污染物排放量過高,超過濕地的自凈能力,使濕地生態系統機能受損,導致濕地生態系統退化,常表現為湖泊濕地的富營養化。
運行環境:各類型濕地本身,尤其是作為水源、淡水養殖、敏感水生環境的濕地。
監測場地類型:監測場地取決於當地已知的污染源,采樣地點方便與否。河流、湖泊濕地水質的采樣應該在徑流量器觀測站或其附近進行。
測量方法:水質采樣和分析隨場地條件和測量要素而變。收集的樣品能在橫向和縱向上體現水體水質的變化,並且要有足夠數量以便對照分析。具體的采樣和測量方法可參考各類國家標准(GB/T 6920—1986、GB/T 7477—1987、GB/T 7480—1987、GB/T 11914—1989、GB/T 1189X—1989、GB/T 1190X—1989、GB/T 13196—1991、GB/T 13580.X—1992、GB/T 853X—1995等)。
測量頻率:水體水質的變化可以是很迅速的(例如,受天氣變化和洪水的影響)。因此,連續實時的監測系統能提供最全面的信息。然而,水質監測的全面分析十分昂貴。對於大多數指標,通常採用特定時間間隔采樣和分析的方法,每年測量4~6次,而放射性核與有機化學品則只需每年測量兩次。
數據和監測的局限性:水體水質關鍵指標的長期記錄對預測環境質量趨勢是很有價值的,但是這些指標的准確度可能由於分析取樣方法或人為原因而降低。
可能的臨界值:根據不同濕地水體的使用目的,由國家和國際組織確定各指標的臨界值。
主要參考文獻:
鄧偉,胡金明.濕地水文學研究進展及科學前沿問題.濕地科學.2003,1(1):12-20.
國家林業局.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本).2002,9.
李青山,李怡庭.水環境監測實用手冊.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呂憲國等.濕地生態系統觀測方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182-222.
王立軍,田笠卿,曾北危,等.水環境化學元素研究方法.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謝賢群,王立軍.水環境要素觀測與分析.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1998.
張明祥,鮑達明.濕地資源監測的方法構想.林業資源管理,2002(2):19-22.
張明祥,張建軍.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的指標與方法.濕地科學,2007,5(1):1-6.
Hirsch,R.M.,W.M.Alley&W.G.Wilber 1988.Concepts for a national water-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U.S.Geological Survey Circular 1021.
Meybeck,M.,D.Chapman&R.Helmer(eds)1989.Global freshwater quality-a first assessment.Oxford:Basil Blackwell.
Smith,J.A.,P.J.Witowski&T.V.Fusillo 1988.Manmade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view of current understanding.U.S.Geological Survey 1007.
有關的環境與地質問題:引起濕地水體水質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酸沉降、城市化、采礦、農業發展、土地利用、砍伐森林等。
總體評價:濕地水體水質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濕地監測指標。當執行修復措施時,水文地球化學也是濕地短期內進化或退化的有價值的指標之一。
三、濕地生物
名稱:濕地生物(Wetland Biology)
簡介:由於地質、氣候、環境等不同,濕地生物在生態系統、物種、遺傳和景觀上具有豐富的多樣性,並且隨濕地生態系統的演替,其物種組成和生物多樣性會產生較為明顯的改變,可指示濕地的演替方向、過程和速度。常見的濕地生物監測指標有:
(1)濕地植物及其群落。主要包括:濕地植被的類型、面積與分布、蓋度、多樣性(物種多度、豐度)、生物量;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種類與分布;指示種;藻類的種類及生物量;植物體內有毒物質含量。
(2)濕地野生動物。主要是在濕地生境中生存的脊椎動物和該濕地內占優勢或數量很大的某些無脊椎動物,包括水鳥、兩棲類、爬行類、獸類、魚類、貝類、蝦類以及一些底棲動物等。另外,許多研究還經常監測動物體內有毒物質含量。
(3)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范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
意義:濕地生物多樣性資源在生產、生活以及環境功能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有史以來人們就對其大規模的開發和利用,結果超出了生物多樣性資源自我恢復的能力界限,造成有些生態系統的破壞、物種瀕危和遺傳多樣性的消失等。因此,為了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濕地生物的監測是十分必要的。
人為或自然原因:濕地生物多樣性是隨著濕地生態系統演化而變化的,其過程一般是緩慢,漸變的。但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濕地資源,造成生物多樣性在短期內嚴重破壞。因此,人類活動是其破壞的主要原因。
運行環境:各類型濕地本身。
監測場地類型:濕地植物群落調查的固定樣地應該具有該植物群落的典型特徵,樣方要布設在能夠代表該植物群落典型特徵的地段上。調查監測的濕地植物樣地分布面積太大,工作量太大,不易操作;但面積過小,不能全面反映該群落的特徵。因此推薦濕地固定樣地設置的面積不要小於10hm2,同時監測位點面積不小於1hm2。動物的分布區通常很大。因此對所有分布區進行調查是不可能的,即使調查某一區域的動物數量也很難。一般根據動物的習性和統計學原理,有選擇地設置若干典型樣地,通過調查樣地內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來估計整個區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
測量方法:在野外進行濕地植物及其群落監測時,為了獲取准確的定性和定量數據,進而對整個群落特徵做出判斷,必須進行樣方調查。水鳥數量監測方法採用直接計數法,重要濕地應根據本地的物候特點確定最佳水鳥監測時間。獸類監測可採用樣帶法和樣方法進行監測其種類、數量和分布。對外來物種的監測採用直接調查法,監測外來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危害。
測量頻率:考慮到動植物的生活史特點及季節性,每年至少調查4次,即春、夏、秋、冬各進行一次,4次調查數據的平均值為平均數據,它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水鳥監測分繁殖季和越冬季兩次進行。
數據的監測的局限性:樣地要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若在兩個植物群落的過渡帶上設置樣方,就會影響調查數據的准確性。同時考慮地形地貌,要選取地勢開闊,土壤、植被分布相對均一的場所,選擇人為干擾相對較少的地段。
可能的臨界值:無。
主要參考文獻:
鄧偉,胡金明.濕地水文學研究進展及科學前沿問題.濕地科學.2003,1(1):12-20.
國家林業局.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本).2002,9.
呂憲國等.濕地生態系統觀測方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82-134.
王化林,蘭彤.濕地生物多樣性.林業勘查設計,1998(1):59-60.
嚴承高,張明祥,王建春.濕地生物多樣性價值評價指標及方法研究.林業資源管理,2000(1):41-46.
顏俊.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保護及其可持續開發.貴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17(2):89-93.
張明祥,鮑達明.濕地資源監測的方法構想.林業資源管理,2002(2):19-22.
張明祥,張建軍.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的指標與方法.濕地科學,2007,5(1):1-6.
Edward B.Barbier,Mike Acreman and Duncan Knowler,Economic Valuation of Wetlands.Ramsar Convention Bureau,1997.
Fern L.Filion,The Economic Valuation of Wetland Benefits.Wetlands,Bio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Wetlands International,1997.
有關的環境與地質問題:引起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城市化,農業發展,濫捕亂獵,采礦,環境污染,土地利用等。
總體評價:濕地生物指標是從根本上反映濕地現狀和發展趨勢的指標,也是濕地自然因素的外在表現,是濕地生態系統的「指示劑」,能夠完全地、比較直觀地反映濕地生態系統的狀況,並預示其發展趨勢。因此,植物群落以及動物指標是濕地退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四、濕地資源開發
名稱:濕地資源開發(Wetland Exploitation)
簡介:濕地資源開發主要包括濕地土地利用和生物資源利用兩大類地。因人口壓力增大,土地資源日益變得相對稀缺,盲目地進行農用地開墾、改變天然濕地用途,及城市建設、旅遊業發展佔用天然濕地,直接造成了我國天然濕地面積削減、功能下降。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加劇了濕地的喪失速度。此外,由於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沿海濕地和內陸濕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意義:人類活動是造成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類對濕地的干擾強度和對濕地資源的直接開發利用程度逐步加劇,造成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出現了各種程度的退化。因此,濕地資源開發狀況的監測,對濕地生態系統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運行環境:濕地資源開發監測僅限於濕地本身。
監測場地類型:無。
測量方法:濕地資源開發的監測指標可採用直接調查法、地方統計年鑒或從相關部門獲取有關數據,如環保、水產、水利等部門。
測量頻率:1次/5年或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調查頻次。
數據的監測的局限性:一般需要通過有關部門獲得,因此,數據收集有一定困難;由於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影響指標不同於自然環境指標,在定量化上和可比性上也存在一定困難。
可能的臨界值:無。
主要參考文獻:
國家林業局.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本).2002,9.
呂憲國等.濕地生態系統觀測方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227-228.
張海鷹.扎龍濕地生態資源保護與開發對策研究.環境保護,2004(2):29-31.
張明祥,鮑達明.濕地資源監測的方法構想.林業資源管理,2002(2):19-22.
張明祥,張建軍.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的指標與方法.濕地科學,2007,5(1):1-6.
周小春.安徽濕地資源利用.安徽林業,2001(3):13.
M.A.K.Ngoile,C.J.Horrill.Coastal Ecosystems,Proctivity and Ecosystm Protection:Coastal Ecosystem Management.AMBIO.1993,22(7):461-467.
有關的環境與地質問題:濕地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可造成濕地面積的減小、濕地景觀的變化等;濕地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可造成濕地生物多樣性的降低;濕地其他資源(如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可造成濕地土壤、水質和水文條件的改變,導致濕地退化。
總體評價:濕地資源開發屬濕地退化的影響指標。在濕地退化的眾多影響指標中,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作用於濕地本身,直接造成濕地退化的指標,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也最為直觀和迅速。
五、污染物排放
名稱:污染物排放(Discharge of Pollutant)
簡介:排入濕地的污染物類型包括生活污水、工業污水、旅遊業排污、農業面源污染、水產養殖業飼料投放、大氣污染物沉降、底泥污染物釋放等。污染物排放指標有:污染源排放口數量、污染物種類、濃度和排放總量等。其中主要是監測污染物排放總量。
近幾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廢水、工業污染和農業非點源污染等各類污染物的排放量迅猛增長,使得輸入濕地生態系統的有害物質不斷積累,導致濕地因水質惡化而退化,其中又以N、P污染物排放量過高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最為常見。
意義:污染物排放是濕地水質型退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位於城市附近的濕地生態系統。通過對濕地污染物排放的監測,可分析濕地水環境污染的特徵,研究水質污染途徑和機制,進而提出有效防止濕地退化的調控措施及管理目標。
運行環境:污染物排放指標的監測主要是在濕地周邊地區進行,因此應以濕地所屬的自然流域作為運行環境。
測量方法:主要從環保部門獲取數據,當資料不足時可進行直接調查。
測量頻率:由於污染物排放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具有平緩變化的特點,因此每年調查1次即可滿足濕地退化研究的需要。對於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或監測較為困難的地區,可每5年調查1次。
可能的臨界值:因不同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水文和地質性狀不同,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和環境容量存在差異,其臨界值應在計算濕地環境容量的基礎上確定。
主要參考文獻:
鄧偉,胡金明.濕地水文學研究進展及科學前沿問題.濕地科學.2003,1(1):12-20.
段代祥等.我國濕地資源的問題及保護對策.濱州學院學報.2006,22(3):62-67.
國家林業局.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本).2002,9.
呂憲國等.濕地生態系統觀測方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182-222.
張明祥,鮑達明.濕地資源監測的方法構想.林業資源管理,2002(2):19-22.
張明祥,張建軍.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的指標與方法.濕地科學,2007,5(1):1-6.
有關的環境與地質問題:污染物質的排放,往往使濕地水體中營養物質劇增,導致濕地水體富營養化,浮游藻類爆發,水生動植物消亡,最後濕地功能損壞,濕地退化。
總體評價:污染物排放屬濕地退化的影響指標,是濕地水質型退化的最主要的原因。與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同,污染物的排放一般不是直接作用於濕地本身,而是在濕地周邊陸地產生,然後隨水、土遷移進入濕地。因此,污染物排放的監測應在流域范圍內進行,並且它對濕地的影響程度與流域水文密切相關。
六、地質災害
名稱:地質災害(Geologic Hazard)
簡介:濕地災害包括:水土流失,海岸侵蝕,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下面分別簡述其內容和含義:
(1)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目前,我國內陸濕地的泥沙淤積速度已遠遠超過了其自然的演替過程,導致濕地面積不斷減小,成為導致濕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2)海岸侵蝕是全球性的自然災害,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使海岸淹沒和侵蝕范圍不斷擴大,程度日益加劇,海岸侵蝕使得濱海濕地環境向深海環境轉變,直接導致濱海濕地面積的損失。
(3)隨著地球溫度的升高,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升,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後果是鹽水入侵,水質惡化,地下水位上升,海岸濕地生態環境和資源遭到破壞。海平面的上升主要影響著三角洲濕地和紅樹林濕地。
(4)在沿海地區,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水侵入沿岸含水層並逐漸向內陸滲透,這種現象被稱為海水入侵。海水入侵的直接後果是地下淡水受到海水的污染、沿岸土地鹽鹼化、海岸濕地受到破壞。海水入侵是發生在濱海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帶一個極其敏感的資源環境問題,同時又是一種人類活動引發和加劇的自然現象。
意義:在上述地質災害中,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濕地退化具有普遍性,是目前我國湖泊濕地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其他三種地質災害雖然具有地域性,只分布在沿海地區,可一旦發生,對濕地的影響往往是毀滅性的,要恢復其原貌十分困難,並且其破壞對象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紅樹林濕地。對濕地退化地質災害指標的調查能探明上述的濕地退化機理,為濕地退化的預測預警和治理對策的提出提供依據。
人為或自然原因:地質災害往往是自然與人為共同作用而激發的。而由人類活動導致的濕地地質災害日益增多,後果日益嚴重。
運行環境:水土流失一般用於內陸濕地監測;海岸侵蝕、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入侵指標則用於海岸濕地,如紅樹林濕地。
測量方法:採用直接調查法或從相關部門獲取資料。
測量頻率:1次/5年或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調查頻率。
數據和監測的局限性:由於地質災害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和長期性,需要實時的系統監測,因此監測難度和費用較大。
可能的臨界值:無。
主要參考文獻:
國家林業局.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本).2002,9.
呂憲國等.濕地生態系統觀測方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224-227.
吳秀芹等.江漢平原濕地功能下降與洪澇災害關系分析.生態環境,2005,14(6):884-889.
謝永剛,王孟雪.扎龍濕地對水旱災害影響問題的探討.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3(4):55-57.張明祥,張建軍.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的指標與方法.濕地科學,2007,5(1):1-6.
張曉龍,李培英,劉月良.黃河三角洲風暴潮災害及其對濱海濕地的影響.自然災害學報,2006,15(2):10-13.
張曉龍等.中國濱海濕地研究現狀與展望.海洋科學進展,2005,23(1):88-95.
有關的環境與地質問題: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局部水量的失衡,引起:水土流失,海岸侵蝕,海平面上升的發生。濫伐森林、不合理開采地下水等人類活動,則會加劇水土流失、海水入侵的發生。
總體評價:地質災害屬濕地退化的影響指標。通常情況下,地質災害對濕地的影響是不可逆的。在與濕地退化相關的四類地質災害中,水土流失分布最廣,是造成濕地陸地化的主要原因;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蝕為海岸濕地或三角洲濕地所獨有的影響因素,與全球氣候變化及區域地下水資源的開采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