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質災害的認識化工專業
『壹』 談談你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認識 。
多級攔截壩、防護網,很耗錢 沒有個幾千萬別想搞這個
『貳』 地質災害研究方面的意義
我國災害之重、災史之長、災域之廣、災種之多是世界少有的。地質災害已內給我國經濟及人民容生命財產的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近40年來,每年由氣候、水文、海洋及地震等類型的突發性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當年新增國民生產總值的25%~35%,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災害死亡的人數逾萬人。以地震為例,本世紀全球死亡萬人以上的地震共29次,我國佔了5次;死亡20萬人以上的共2次,這2次全在我國發生。地質災害問題已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人類社會所必須解決的一個嚴重問題,迫切需要基礎研究的深化和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的指導。
對地質歷史時期尤其是重大地質事件多發的中新生代進行生物古海洋事件方面的研究,無疑會進一步深化對全球地質事件、全球地質構造運動及其動力學機制的認識,這對於解釋由岩石圈構造運動所引起的地震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地質系統科學理論方面的突破可以為准確地預報地質災害的發生提供理論基礎。只有準確地預報地質災害的發生,才能夠對即將發生的地質災害制定出相應的應急措施,減輕由其所造成的損失。
『叄』 對重大地質災害的早期識別研究 有什麼技術和方法
各類地質災害來指的是在自然源或者人為的因素條件下形成的,對於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同時,各類地質災害還會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最近幾年,由於大自然的破壞,以至各類地質災害屢屢發生,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到了夏季,暴雨頻發,對於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更容易引發,這種災害會導致水土流失人員傷亡、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損失。因此,對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的深入研究就成為了一項刻不容緩的而且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工作,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這類地質災害對於人類的損失。作為一項新的科研成果,物探技術成為了現代針對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一項重大發明,作為一項新的現代化的勘探技術,它具備了准確、省時省力、經濟、全面性的特點。因此,它在各類地質災害的勘探與調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以滑坡為主的地質災害所形成的原因,來分析物探技術,重點介紹高密度電阻率法和瑞雷波法在各類地質災害中的實際應用
『肆』 什麼是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由於自然地質作用或人為地質作用,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從而導致人類生命、物質財富造成損失的事件。例如,崩塌、滑坡、岩爆、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和塌陷、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濕陷、岩土膨脹、沙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等。
地質災害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它給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諸多的不便,同時,也給我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在認識了解地質災害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認識地質災害本身,還要了解掌握地質災害的成因、觀測、分類、預防,以及地質災害的救援知識,以便為我們科學的預防和救援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質災害一般分為自然地質災害和人為地質災害兩大類。因為發生災害的地理環境不同,所以治理災害的方法和減災措施也有所差別。近年來為深入研究,又把地質災害分為山地地質災害、平原地質災害和城市地質災害等。
地質災害根據其主導動力成因具體分為內動力地質災害,包括地震、火山、構造沉降、構造地裂縫、岩爆等;外動力地質災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人為動力地質災害,包括水庫誘發地震、抽水塌陷、礦區采空塌陷等。實踐表明,單一成因的地質災害較少,復合型地質災害較多。
根據地質災害成災動態特徵可分為突發型地質災害——發生突然,過程短暫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煤瓦斯突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緩發型地質災害(或累進型地質災害)——發生過程比較緩慢,具有累進性特徵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鹽漬化、海水入侵等。
根據地質災害發生的自然地理位置可分為山地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土地鹽漬化等;濱海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海水入侵、海岸侵蝕等;海洋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海底滑坡等;城市地質災害,主要為地面沉降和塌陷以及地裂縫等。
根據與社會經濟關系可分為城市地質災害、礦區地質災害、農業地質災害、工程地質災害等。
地質災害的普查是在正確認識各種地質災害的基礎上,對一個特定區域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全面排查,進而有效地進行預防和治理。它是地質災害預防的前提。
所謂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由於自然作用或人為因素誘發的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現象,通過有效的地質工程手段,改變這些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以達到減輕或防止災害發生的目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
各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實行統一監督管理,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區域:城市、農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區,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重點工程設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線,重點經濟技術開發區,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
研究地質災害的最終目的是減少地質災害發生對人們造成的損失,然而有效地預防又離不開不間斷的、准確有效的觀測,所以觀測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常用的方法有簡易監測法和精密觀測法。
簡易監測法有定期目視檢查和安裝簡易監測設施進行監測兩種。定期目視檢查要求監測責任人定期目視檢查或在暴雨天氣時目視檢查,監測地質災害有無異常變化,例如,建築物變形情況、地面裂縫的發生發展情況以及地下水異常變化等。
安裝簡易監測設施要求在監測地災點敏感變化部位(如滑坡前緣或後緣裂縫處)設立簡易固定標尺(如打入木樁或釘繩法、貼紙法)或用水泥砂漿貼片等觀測坡體滑移變化情況。
儀器精密監測主要分為水平與垂直位移監測(包括深部位移監測和孔隙水壓力、地應力監測等),主要針對需花費較大資金進行治理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此類監測工作一般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和技術人員承擔。
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給地質災害進行分類、地質災害的普查等都是在災害沒有發生前進行的一系列為減災減損採取的措施。但是當地質災害發生以後,我們不但要進行正確的治理,還必須有有效的營救機制。地質災害的營救要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我國地域遼闊,地理和地質條件都很復雜,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影響大,占各種自然災害的1/4。平均每年因地質災害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75億~120億元,特別是一旦發生地震等重大災害,其損失就會更大。
地震是各種地質災害中破壞性最大的一種。我國地處歐亞地震帶與環太平洋地震帶之間,是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接觸及俯沖帶,構造活動劇烈,地震頻繁。從20世紀初到1988年,我國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655次,其中8級以上的9次。20世紀以來,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1272次,死亡人數超過百萬,其中,我國地震佔10%,死亡人數佔一半以上。1976年唐山地震,建築物幾乎全被破壞,人員傷亡多達40萬。
崩塌、滑坡、泥石流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在我國山區、高原廣泛出現,西北、西南地區更多。僅四川,近10年來就達數萬次,死亡2500多人,經濟損失達20多億元。
地面沉降和塌陷,是沿海和東部地區出現較多的地質災害。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影響嚴重,不可低估。上海、天津地面沉降最大累計達2米多,對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威脅。
我國地質災害發展趨勢:次數增多,損失日益加重,面積越來越大。造成地質災害的原因很多,其中,人為的因素相當重要。據分析,全國50%以上的地質災害的發生與人類活動有關。由於人類不按客觀規律進行經濟、軍事、生產活動,嚴重破壞地質環境,加劇了災害的發生。缺乏科學規劃、對自然資源掠奪性開發、亂挖濫采、亂棄廢渣、過量抽取地下水等,都會引發地質災害。在缺乏科學論證和科學決策的情況下興修水庫,鋪設鐵路,修建公路或其他大型工程,不僅影響工程質量,而且會誘發地質災害。事實告訴我們:一旦人類活動破壞了環境,要想重新建立起來需要付出更昂貴的代價,甚至比當初想在經濟活動中獲得的價值還要多得多,如寶成鐵路建成後,每年要支出大量經費維修路基,僅1987年的投資費用,就相當於當年建路費用的50%。
『伍』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技術方法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方法有遙感解譯、地面測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山地工程、鑽探、試驗等。這些方法各有特點。
1.主要技術方法
(1)遙感圖像解譯
遙感圖像能直觀地顯示區內地形、地貌、地質和水文的整體輪廓與形態,可以宏觀認識調查區的自然地理、地質環境,指導調查工作的整體部署,減少盲目性,節省人力、物力的投入。
(2)工程地質測繪
工程地質測繪是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最基本、最經濟的手段。其成果有利於指導物探、鑽探和山地工程及試驗工作的部署,應首先開展。
(3)地球物理勘探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電法、彈性波法、放射性法、重力法、磁法、熱測量法、擴散法、綜合測井法等類型。物探方法設備輕便、成本低、速度快、覆蓋面大,與鑽探、山地工程、地面測繪相結合,既可以節約投資,又可取得有效的成果,但要注意物探結果具有多解性,並受應用前提和現場條件的制約。
(4)鑽探
鑽探方法用於獲取深部地質資料,具有成果直觀、准確並能長期保存等優點,可以進行綜合測井、錄像、跨孔探測、長觀和變形監測。不足是受交通運輸、地形和場地等條件的限制,耗資較大。
(5)山地工程
山地工程分為輕型山地工程(試坑、探槽、淺井)和重型山地工程(豎井、平斜硐、石門、平巷等)。山地工程是地質勘查的重要手段,技術人員可直接觀測岩土體內部結構、構造、斷層、軟弱夾層、滑帶、裂縫、變形和地壓等重要地質現象,獲取資料直觀可靠。還可以進行采樣、原位測試,為物探、監測乃至施工創造有利條件。山地工程施工受地層岩性和其他條件限制,為保證施工安全,要認真研究論證防範措施。
(6)試驗
試驗是研究地質體的材料特性,即物理性質、水理性質、力學性質及其賦存環境(如地下水、地應力、地溫等)的重要手段,是地質災害調查評價中復雜地質條件下地質參數選取的重要途徑。
2.選擇方法的原則
方法的選擇應以調查工作的任務要求、階段以及地質災害的特徵為依據,以期使用最基本、簡便易行的方法,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有用且好用的資料,實現最好的減災效益。
1)針對性:要根據現場踏勘和前人資料,初步判定地質災害的性質,有針對性地選擇勘探方法,避免盲目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2)實用性:力求以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復雜的問題,不刻意追求新奇復雜的技術方法。
3)簡單高效:盡可能採用操作簡便、易於搬運、環境適應性強的設備。
4)經濟合理:在能滿足調查評價任務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作量。
3.方法的配置
方法的配置要充分考慮調查工作的階段性,方法自身的適用性,方法之間的互補性、互驗性,技術和經費的可行性。
鑽探和山地工程對物(化)探有很強的互補性和互驗性。先用鑽探對地面物化探結果進行驗證,提高其成果的准確性和推廣價值。再進行測井和跨孔探測,拓寬物探的勘測范圍,以取得更好的成效。鑽探要投入到關鍵部位,每個鑽孔都應綜合測井,進行變形監測等,發揮其較多的功能。
試驗用於查明災害體的地質特性和賦存環境,提供岩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和水文地質參數,要結合其他工作統一部署。試驗常常成為解決復雜地質問題的有效途徑。
實踐表明,如果地質測繪工作細致深入,輕型山地工程配合得當,物化探工作針對性強,就可以大大降低鑽探工程量,少用甚至不用重型山地工程。
『陸』 目前有多少本關於地質災害的主要書籍
1 遼寧某菱鎂礦山主要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6/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 青海省礦產資源開發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及防治對策 青海國土經略 2006/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 福建省安溪縣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淺談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06/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 關於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幾個主要技術問題的探討 化工礦產地質 2005/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 太原市西山虎峪溝泥石流形成條件及防治 山西建築 2005/1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 我國金屬礦山固廢整治任重道遠 環境經濟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7 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成因分析 國土資源導刊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8 湖南郴州市礦業活動引發的環境問題及防治措施 國土資源導刊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9 江蘇省露采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研究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05/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0 礦產資源業可持續發展初探 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1 東北地區礦業開發態勢與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綜合研究 華南地質與礦產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2 郴州市礦區生態環境狀況與土地復墾研究 熱帶農業科學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3 黑龍江省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4 西部礦山環境警報 百姓 2005/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5 雲南礦山環境保護與整治建議 中國工程科學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6 礦山地質災害研究與防治探討 中國礦業 2004/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7 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探討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8 信息在線 河南國土資源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9 江蘇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工作現狀及其展望 江蘇地質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0 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對策探討 中國礦山地質找礦與礦產經濟——中國礦山地質找礦和礦產經濟研討會論文集 2000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21 遼寧省主要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探討 化工礦產地質 2004/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2 現代測繪技術在金屬礦山地質災害中的地位與應用展望 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3 地質災害:人為因素有多少? 南方國土資源 2004/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4 我國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現狀、研究與發展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04/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5 中國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地球科學進展 2004/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6 江西省某鉭鈮鎢錫礦山主要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7 南嶺地區礦山環境地質調查的意義、目標與方法 華南地質與礦產 2004/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8 甘肅西成鉛鋅礦區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3/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9 沿河縣地質災害特徵、成因及防治 貴州地質 2003/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0 礦山地質災害分析 化工礦產地質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1 龍門山石灰石礦區生態地質環境的治理保護 露天采礦技術 2003/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2 地質災害特徵及影響 四川氣象 2003/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3 西南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四川地質學報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4 加強礦產資源開發中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四川環境 2003/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5 鞍山市鐵礦礦山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及對策研究 世界地質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6 金屬礦山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3/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7 廣西主要突發性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南方國土資源 2003/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8 福建省礦山開發造成環境問題及解決辦法 福建水土保持 2002/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9 江蘇礦山生態地質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江蘇地質 2002/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0 淺析煤炭產業對環境的破壞及對策 煤炭技術 2002/1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1 山東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戰略思考 山東地質 2002/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2 開陽縣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 礦業安全與環保 2001/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3 福建省礦山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及防治建議 福建地質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4 攸縣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湖南地質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5 包頭市石拐區煤礦礦山地質災害嚴重 礦產保護與利用 2001/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6 馬鞍山地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防治對策 上海地質 2001/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7 雲浮硫鐵礦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采礦技術 2001/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8 礦山環境問題與對策 雲南環境科學 2001/S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9 淺議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及防治措施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 2001/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0 我們如何遠離地質災害 中國減災 200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1 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浙江地質 2001/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2 開創地質災害防治新局面 中國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3 雲南省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 中國地質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4 開發與保護同步 資源與環境共舉 中國地質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5 江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對策思路 江西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6 遼寧省采礦誘發的環境地質問題與防治 遼寧地質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7 攀枝花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 四川地質學報 200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8 玉溪市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的特點及對策 雲南環境科學 200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9 阜新地區礦山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0/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0 攀枝花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 資源.產業 2000/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1 礦山環境當如何 資源.產業 2000/09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請查收,本人非地質專業,不足之處請包涵
『柒』 哪位朋友能幫我詳細的介紹下地質學最好是自己對該專業的感受
中國地質專業排名
中國地質大學
成都理工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
中南大學
吉林大學
河海大學
浙江大學
東北大學
西南石油學院
長江大學
地質學是關於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質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踐訓練,掌握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野外地質工作方法);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質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資源開發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報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設計實驗,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編輯本段]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地質學 主要課程:地質學、結晶礦物學、古生物學、地史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學、遙感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課程的實驗和實習在課程內安排、野外地質的認識實習、區域地質測量實習和畢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12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地質學 地球化學 就業: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地礦.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環境.基礎工程.旅遊開發從事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捌』 投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需要哪些專業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城市建設、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項目建設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的工程建設,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主要依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文件要求,相關技術要求依據《通知》附件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通知》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分級進行;對承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報告應經具有資格的資質災害防治專家進行審查;對評估成果實行備案制度。
評估成果根據評估級別的不同分別由縣級、市級和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並按要求抄報部、省、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符合條件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包括下列內容:
(1)闡明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基本特徵
(2)分析論證工程建設區和規劃區各種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
(3)提出防治地質災害措施與建議,並作出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