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織金縣地質災害

織金縣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3-08 22:13:48

Ⅰ 地質遺跡知多少

地質遺跡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屬性等可分為下列六種類型:一、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墳花崗岩,陝西小秦嶺元古界剖面,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層型剖面,雲南晉寧梅樹村剖面,吉林渾江大陽岔寒武—奧陶系界線剖面,寧夏中寧陸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護遺址,雲南曲靖陸相泥盆系剖面,廣西桂林南邊村泥盆—石炭紀地層界線剖面,新疆吉木薩爾大龍口非海相二疊—三疊系界線剖面,台灣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陽泥河灣盆地小長梁遺址。二、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雲南澄江動物群化石產地、新疆奇台縣克拉麥里矽化木森林奇觀、山東山旺中新世山旺組古生物群、遼寧撫順煤田含昆蟲琥珀遺址、山東泰安晚寒武世三葉蟲產地、四川自貢恐龍化石、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三、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遼寧大連白雲山莊蓮花狀旋鈕構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層次滑脫構造、北京西山褶疊層構造、陝西藍田鐵爐子活動性斷裂與河道錯位、四川龍門山推覆構造帶與景觀。四、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質景觀,梵凈山自然保護區,黃山奇峰,贊皇嶂石岩風景名勝區,丹霞山地質地貌景觀區,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觀區,山東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連池火山地質景觀,雁盪山流紋岩峰林地質景觀區,桃渚流紋岩峰林、石林景觀區,潿洲島火山噴發海蝕、海積景觀,天津貝殼堤、牡蠣灘保護區,西沙群島石島的地質景觀,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喜馬拉雅山與現代冰川,貢嘎山冰川公園,西藏羊八井地熱田,西藏的間歇噴泉,雅魯藏布江大峽灣,黃龍—九寨溝高寒岩溶鈣化景觀區,織金洞岩溶地質景觀,黃果樹瀑布群地質景觀,桂林岩溶峰林地質景觀,雲南騰沖火山地熱奇觀,雲南路南石林,新疆風蝕地貌景觀——烏爾禾魔鬼城,長江山峽地質奇觀,太魯閣大理岩峽谷,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台灣的泥火山,台灣陽明山地熱景觀,台灣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的地形景觀。五、特大型礦床。廣西大廠錫多金屬礦田、膠東玲瓏—焦家式金礦、欒川南泥湖鉬礦田、金川銅鎳硫化物礦床、世界「銻都」——錫礦山、白雲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贛南鎢礦、湖南柿竹園鎢鉍鉬錫超大型礦床、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阿爾泰偉晶岩、大慶油田、青海察爾汗鹽湖、東勝神木煤田、遼寧海城菱鎂礦礦床。六、地質災害遺跡。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廣西南丹新州礦采空區塌陷、河北唐山地震、秭歸新灘滑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遺跡。

Ⅱ 下列有關貴州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貴州地處雲貴高原的西部,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廣泛發育B.

A、貴州地處雲貴高原東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表崎嶇,分布著廣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故A說法錯誤;
B、貴州境內石灰岩分布廣泛,大部分地區土層較薄,由於不合理的墾殖活動,破壞了原有植被,地質災害頻繁.故B說法正確;
C、貴州是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故C說法正確;
D、貴州省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景點有黃果樹瀑布、織金洞等;故D說法正確.依據題意.
故選:A.

Ⅲ 貴州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貴州省國土資源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測繪局的決策和指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資源保障與資源調控相結合,行政管理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加快促進資源配置從行政審批到市場配置轉變,管理手段從傳統方式向現代科技轉變,不斷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對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勇於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加強國土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積極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採取切實措施,嚴格保護耕地,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土地和礦產資源市場建設更加規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力度進一步加大。

●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

●為摸清土地資源家底,全面查清全省土地利用現狀,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農用地分等定級服務,利用衛星遙感資料全面啟動土地利用更新調查。

●地質環境管理不斷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取得新的成績。

●測繪事業不斷發展,基礎測繪成果顯著。

●在中共貴州省九屆七次會議上,通過了《中共貴州省委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的意見》,就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

●廣泛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7 615 246.61公頃,其中農用地15 287 556.73公頃,建設用地540 606.60公頃,未利用地1 787 083.28公頃。與2004年相比,農用地減少2 474.31公頃,建設用地增加5 712.84公頃,未利用地減少3 238.53公頃(圖1)。

(二)土地面積結構變化情況

2005年全省耕地增加3 170.36公頃。增加來源如下:土地整理576.22公頃,開發2 215.44公頃,復墾105.87公頃,農業結構調整55.55公頃,其他217.28公頃(圖2)。

2005年全省耕地減少12 567.16公頃。減少原因如下:各項建設佔用耕地3 113.52公頃,生態退耕6 789.55公頃,自然災害損毀386.25公頃,農業結構調整1 596.33公頃,其他681.51公頃(圖3)。

圖1 2005年貴州省土地利用現狀

圖2 2005年貴州省耕地增加來源構成

圖3 2005年貴州省耕地減少因素構成

(三)土地開發、復墾和整理情況

2005年全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首次召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會議,制訂實施了《關於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改革意見》、《關於嚴格規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和設備材料采購招投標活動的意見》等管理規章及多個規程規范。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從立項、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到項目竣工驗收嚴格按照項目管理程序和規定申報、組織實施。在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堅持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與扶貧開發、移民安置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注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

2005年經審查批准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3個,預算資金為19.81億元,可復墾和整理中低產田近6 233.00公頃;省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1個,計劃新增耕地約306.67公頃。2005年共完成部、省、市三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236個,新增農用地2 635.68公頃,其中耕地2 461.70公頃。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全省至今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以上,發現礦床、礦點3 000餘處。其中72種礦產不同程度探明了儲量,主要儲量產地1 344處。有42種礦產儲量排名全國前十位,以煤(煤層氣)、鋁、磷、錳、金、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優勢,不僅資源豐富,而且現實經濟優勢明顯,在全國或西部大開發中佔有重要地位。具體如下:①煤礦是全省最重要的能源礦產,現有資源儲量492億噸,集中分布於西部的六盤水和畢節地區,尤其是可供開發利用的低硫優質煤豐富,佔全省總量的1/3;②是中國鋁土礦的三大產區之一,集中產於中部,資源儲量4.22億噸;③是我國三大磷礦的集中產區,也是富磷產出最多的省區,集中於開陽、瓮福和織金等地區,資源儲量26.87億噸,列全國第二位;④錳礦集中分布於遵義與松桃兩地,保有儲量7 664萬噸,佔全國總量的13%;⑤是率先發現具工業價值微細粒浸染型金礦的省區,也是該新型金礦探明儲量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於黔西南,儲量166噸,排全國第十位;⑥全國1/3的重晶石集中於貴州,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地區,資料儲量1.12億噸,天柱大河邊儲量達1.08億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礦區;⑦是沉積岩的「王國」,水泥用灰岩及其配料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遍及省內各地,水泥灰岩資源儲量16.41億噸,水泥配料用砂岩、粘土、頁岩儲量分列全國第五、第八、第十位。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全省共有從事地質勘查的單位46個,從業人員8 959人,主要分屬於地礦、有色、煤田、核工業、建材、化工等部門。

全年投入地質勘查費用(除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共23 909.6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 273.5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583.80萬元,企事業單位投入20 692.31萬元,其他投入1 360.01萬元。

完成機械岩心鑽探工作量205 018米,坑探工作量1 379米。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礦種有15種,主要是煤礦、錳礦、銅礦、鋁土礦、汞礦、銻礦、鉛鋅礦、金礦、硫鐵礦等。

新發現礦產地3處。

新查明礦產儲量:煤礦資源量10.50億噸,錳礦資源量245礦石萬噸,鎳礦5 239金屬噸,普通螢石14礦石萬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完成了全省9個地州市及18個礦產資源重點縣礦產資源規劃的審批工作,編制全省級鋁、磷、金、化工煤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專項規劃,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已初步形成。在實施《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的要求,妥善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利益關系,按照「大煤保大電」,集中建設大型鋁工業基地,合理配置礦產資源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嚴格按照《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規定審批探礦權和采礦權,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勘查、開采項目不予批准探礦權、采礦權。截至2005年底,全省經批准登記有效的勘查許可證743件、采礦許可證9 016件,批准登記面積14 849.95平方千米,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1 037.75萬元。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強化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科學管理。取締不具備辦礦條件、布局不合理、破壞浪費資源的礦山,使礦山的開發基本實現了礦權明晰、依法辦礦的格局。2005年全省礦山數達6 329個,礦山從業人員為264 111人,礦業總產值達131.11億元,利潤總額為24.80億元。

三、國土資源市場

1.保護耕地,保障發展

採取嚴格措施,切實保護耕地。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在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同時,確保重點建設項目和城市、城鎮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資源供應。在全省新增的建設用地中,有80%以上投向能源、交通、水利水電等基礎建設項目。積極為重點建設項目辦理先行用地和正式用地審批手續。2005年經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建設用地面積14 627.97公頃,其中農用地轉用5 772.90公頃,耕地4 556.34公頃。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審批、退件、城市用地信用等信息在公眾網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為全省經濟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和服務。

2.土地徵用情況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征地等工作中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採取切實措施保障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得到充分尊重,多途徑安置得到逐步推廣。按照國土資源部的安排,在全省開展了制訂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工作。

3.土地市場建設和土地供應及收益情況

繼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挖掘存量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積極推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建立土地有形市場,使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得到全面落實。2005年全省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2 631宗,面積882.11公頃,收取地價款33.99億元。其中,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1 390宗,面積548.11公頃,收取地價款29.43億元。

全省土地二級市場共轉讓土地10 871宗,面積287.43公頃,收入7.25億元;出租23宗,面積9.69公頃,獲租金176.63萬元;抵押4 917宗,面積3 391.31公頃,獲貸款金額56.31億元。二級市場的運作有效地盤活了存量土地資產,促進了存量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進一步加強對探礦權與采礦權的管理,規范探礦權、采礦權審批。組織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程序工作,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三率」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為強化礦產資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采、綜合利用的方針和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要求,切實加強了對全省煤、磷、錳、金等礦種的礦權管理。

2005年全省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1 319件,獲合同金額2 524.97萬元;轉讓采礦權36宗,獲價款1 721.97萬元。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省加大對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尤其加大對侵害農民利益的土地等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對2003年以來征地補償安置不到位,引起群體上訪或重復上訪的234個建設項目進行了排查處置,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得到進一步維護。2005年開始實施的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未因征地補償問題引起群體上訪事件。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全省土地、礦產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47件,本年受理41件,本年結案49件(含2004年未結案件8件)。

六、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明顯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各級政府、部門措施得力,加強汛期巡查,明確政府領導責任,強化部門工作責任制,開展治理責任認定,加大治理經費投入。全年發生地質災害121起,造成14人死亡,14人受傷,未發生群死群傷事件。金沙、桐梓等縣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7起,避免526人傷亡,是地質災害傷亡最低、成功避讓最多的一年。

2.建立每年2 000萬元省級地區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用於重大地質災害的治理。《貴州省地質環境條例》已由省人民政府報請省人大待討論通過

3.地質遺跡和礦山環境保護有新的突破

地質遺跡保護實現了從單純強調保護向保護開發並重的地質公園建設轉變。全省建立了台江古生物化石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關嶺、烏當、綏陽、獨山,烏蒙山、平塘等省級地質公園;關嶺、興義、織金洞、綏陽雙河洞、六盤水烏蒙山及平塘六處省級地質公園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獲國家資金補助近1 000萬元。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計劃得到實施。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遵義市、銅仁地區、開陽縣、習水縣已制定並發布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貴州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收繳與使用管理規定》已經擬定。

七、國土資源管理機構、人員培訓情況

全省縣級以上的國土資源行政管理人員共4 501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 607人,占總人數的35.70%;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人員3 217人,占總人數的71.47%(圖4)。

2005年各級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參加各類院校培訓866人次,學歷教育542人次,通過各類院校的學習和培訓,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幹部的業務和政治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圖4 2005年貴州省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學歷情況

八、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要點

1.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總的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深化改革、從嚴管理、完善體制、提高素質,依法行政,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強化社會公共服務,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2.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的主要任務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加強地質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鞏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工作對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至關重要。

(1)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度,進一步增強參與宏觀調控的力度。

(2)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基本農田保護與建設作為耕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設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

(3)繼續為經濟建設和西電東送提供國土資源保障和優質服務。為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做好用地服務工作。

(4)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探索合理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的治本之策。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完成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工作任務。

(5)加大地質和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資源供給能力;繼續做好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

(6)嚴格保護群眾合法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

(7)嚴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公眾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重點是依法行政制度建設,以及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度建設和幹部考核任用制度建設。

(8)進一步加大科技和測繪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科技工作水平。

(9)切實加強基礎業務建設,保障國土資源管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10)繼續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進一步推進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建設。

(11)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與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實際相適應的政策制度、監督與懲治並重的預防腐敗工作機制。

Ⅳ 貴州省織金縣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貴州的地貌特徵表現為喀斯特地貌典型發育。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積為10.9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61.9%,碳酸岩總厚度達6200~11000米,占沉積蓋層總厚度的70%。近80%的縣(市、區、特區)喀斯特面積佔一半以上,甚至有10%的縣(市、區)喀斯特面積佔90%以上。所以貴州地面上廣泛分布了石溝、石牙、峰林、峰叢、盲谷、穿洞、豎井、凹地、天生橋、落水洞、瀑布、跌水、懸掛泉、喀斯特湖等千姿百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也發育了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鍾乳、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蓮花盆、捲曲石等形態各異的喀斯特景觀。
(二)地貌類型
貴州的地貌類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為主。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山間小盆地僅佔7.5%。境內山脈眾多,層巒疊嶂,綿延縱橫,是一個典型的山區。
北部有大婁山,海拔1000~1500米。山脈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斜貫北境,是赤水和烏江的分水嶺。其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川黔要隘婁山關,海拔1444米,人稱黔北第一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留下了中國工農紅軍婁山關大捷的 遺跡。
東北部有武陵山,山脈由湖南蜿蜒進入貴州,這是烏江和沅江的分水嶺。主峰為梵凈山,海拔2572米,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是中國亞熱帶生態系統保護較為完整的地區之一。
西部有烏蒙山,山脈綿延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水城縣、六枝特區,為北盤江、烏江、赤水河、牛欄江的分水嶺。最高峰是貴州屋脊韭菜坪,海拔2901米。這里不僅具有一覽眾山小的濃郁高原風光,而且石林與草場相互環繞,交相輝映,造型各異,風姿迥然,人們稱其為「天上石林」。
中部有苗嶺,山脈呈東西走向橫亘貴州中南部,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主要山脈是雷公山,海拔2178米,山體巍峨挺拔,雄偉壯觀,森林蒼翠,溪水透明。這里原始森林茂密,是世界十大森林旅遊勝地之一,擁有禿杉、紅豆杉等20多種國家瀕危、珍稀植物,被譽為中亞熱帶寶貴的「物種基因庫」。
(三)地貌區域差異
由於受到岩石性質、地質構造和自然力的影響,貴州地貌區域差異明顯。
1.東部山地丘陵區。范圍包括梵凈山、雷公山以東地區。地勢東高西低,除梵凈山、雷公山外,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下。區域溝岩發育、水網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和丘陵地貌顯著。
2.北部中山峽谷區。范圍包括大婁山以北地區,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800~1200米之間。以中山峽谷地貌為主,丘陵、盆地、岩溶窪地也有零星分布。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區。范圍包括黔西、織金以東,黃平以西,綏陽以南和鎮寧、惠水以北地區。地勢自西向東和自中向南、北傾斜,海拔在800~1000米之間。地貌類型以山原丘陵窪地和山原丘陵盆地為主,大部分地區起伏和緩,面積較大的壩子較多。
4.南部山地河谷區。范圍包括苗嶺中段以南的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海拔1200~1500米,南部紅水河一帶海拔300~400米。地貌類型以中、低山河谷為主。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區。范圍包括普安以南,望謨以西,南盤江以北地區。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北部海拔1500~2000米,南部南盤江、北盤江河谷地帶海拔400米,西部海拔1400~1800米,東部海拔800米以下。地貌類型以山原丘陵為主。
6.西北部山原山地區。范圍包括盤縣、晴隆以北,黔西、織金以西地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大多在1400~2400米之間,最高峰達2901米,是全省最高地區。除西北部和西部外,大部分地區山高坡陡,地勢起伏較大,是典型的山原山地地貌。
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
氣候是指某一個地區多年天氣特徵的總和。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類型多樣,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所謂季風氣候就是隨著冬夏季節的變化而明顯改變風向的氣候。由於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東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夏季主要受來自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溫暖濕潤,冬季受來自於內陸的西北季風影響,寒冷乾燥。貴州位於中國季風區,緯度偏低,受夏季風影響強烈,所以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濕潤。
(一)氣溫
貴州在全國的溫度帶劃分中屬於亞熱帶范圍。由於海拔較高,緯度較低,所以受緯度、地形和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冬溫較高,夏溫較低,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十分宜人。南部、北部和東部河谷地帶為高溫區,南部的紅水河和南盤江、北盤江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是省內氣溫最高地區;東南部的都柳江和北部的赤水河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東部的其他河谷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6.5℃左右;西北部地勢較高地帶為低溫區,年平均氣溫在12℃左右;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8℃以下。其餘廣大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4℃~16℃之間。
貴州的氣溫年變化幅度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在3℃~ 6℃之間,南部冊亨、望謨、荔波在8℃以上,羅甸最高,平均氣溫達10.1℃;威寧、大方、開陽、萬山等地的平均氣溫最低,為1.5℃~2℃之間。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多在22℃~26℃之間,為典型的夏涼地區。溫度最高的是東北部烏江和北部赤水河河谷地帶,平均氣溫在28℃左右;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區平均氣溫在20℃以下;威寧一帶低於18℃。大部分地區氣溫年變化幅度不過20℃左右。
貴州在歷史上曾經出現極端氣溫,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東部的銅仁,為42.5℃;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西部的威寧,為–15.3℃。氣溫曾超過40℃的有沿河、思南、石阡、赤水、鎮遠和羅甸;氣溫曾低於–10℃的有三穗、松桃、萬山、玉屏、天柱、江口、台江、開陽、普定、織金、黔西、畢節和赫章,但這些是多年中很少的現象。
貴州除南部的望謨、羅甸冬季不到1個月,西部威寧、赫章的山地基本沒有夏季外,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
(二)降水量
根據全國的干濕地區劃分,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是濕潤地區,800~400毫米是半濕潤地區,400~200毫米是半乾旱地區,200毫米以下是乾旱地區。貴州距離南海較近,處於冷暖空氣經常交鋒的地帶,降雨量多,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間,屬於濕潤地區。貴州的降水可分為三個多雨區和兩個少雨帶,多雨區的降雨量均在1300毫米以上。第一個多雨區在苗嶺西段南坡,雨量最多的是晴隆,年降雨量達1588.2毫米;第二個多雨區在苗嶺東段南坡,雨量最多的是丹寨,年降雨量達1505.8毫米;第三個多雨區在東北部武陵山的東南坡,中心區的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在三個多雨區之間就是少雨帶,貴州雨量最少的是威寧、赫章、畢節一帶,年降水量在900毫米左右,其中赫章最少,為854.1毫米。
貴州各地常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比蒸發量大。各地降雨量年變化較小,但一年中各時期變化較大,常出現一段時期乾旱少雨,一段時期卻大雨或暴雨連連不斷的情況。貴州雨季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東向西到來,6~7月雨量最大,此時正值高氣溫、多光照時期,水、熱、光基本同步,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
(三)日照
貴州由於地處冷暖空氣經常交鋒的地帶,加上特殊的地形條件形成了陰雨多、日照少的獨特天氣。年日照時數在1050~1800小時之間,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要少三分之一左右,還不及青藏高原的一半。在時空分布上,日照西部多、東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婁山區。一年中夏季日照時數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每年9月中下旬,秋雨可連續下10~20天。大部分地區陰雨日數超過150天,年相對濕度高達70%以上,而且一年四季沒有什麼變化。
(四)氣候的地域差異及類型
由於貴州地面起伏較大,加上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的影響,使得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地域差異顯著,全省可分為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和中溫帶氣候類型。南亞熱帶在紅水河和南、北盤江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在19℃以上,幾乎長夏無冬,農作物可一年三熟,宜多種喜溫亞熱帶經濟作物;中亞熱帶在東、南、北三面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帶,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冬暖而夏熱,農作物可一年兩熟或三熟,適宜發展多種亞熱帶經濟作物;北亞熱帶為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廣大地區,冬暖夏涼,農作物可一年一熟或兩熟,適種性廣,這是貴州的主要氣候類型。暖溫帶在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間的地區,冬冷而夏涼;中溫帶為黔西北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帶,幾乎長冬無夏。
貴州氣候的地域性差異常表現在水平距離不遠但地形起伏較大的山區,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垂直差異顯著,常被形容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五)氣象災害
貴州氣候總體情況良好,但也存在氣象災害。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乾旱、秋風、凌凍、冰雹,以及倒春寒、秋綿雨、暴雨和大風等。乾旱是省內危害最大的氣象災害,夏旱突出,春旱次之。夏旱常發生在東北部、東部和北部,春旱主要發生在西部,北部也時有發生,其他地區相對較少。秋風是8~9月間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的低溫冷害。全省除地勢低窪而封閉的河谷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秋風危害。凌凍是冬季地面凍結影響交通運輸、通信以及農牧業生產的災害性天氣,貴州高海拔地區每年都有出現。冰雹是貴州經常發生的災害性天氣,春夏之交,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發生,歷時短,但破壞性強。
三、處於長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河流是指沿地表線形凹槽集中的經常性或周期性水流。貴州降水豐富,溝壑縱橫,河網密度較大。流域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7條。河流多發源於西部和中部山地,順地勢向北、東、南三面分流。以苗嶺為分水嶺,苗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為11.57萬平方千米,占貴州總面積的65.7%,有牛欄江橫江水系、烏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四大水系;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積為6.04萬平方千米,占貴州總面積的34.3%,有南盤江水系、北盤江水系、紅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四大水系。這些河流水系分別位於長江和珠江的上游。貴州地下河流也較多,已探明的有1097條,較大的地下河系有23個。貴州河流的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國第9位。
(一)牛欄江橫江水系
貴州境內主要在威寧縣,省內流域面積4888平方千米。牛欄江幹流發源於雲南省,在貴州境內長79千米,流域面積2014平方千米,最終匯入長江上游金沙江。主要支流有哈喇河、玉龍小河。橫江幹流發源於貴州威寧縣羊街鎮,自南向北流經雲南後匯入金沙江,貴州境內長120千米,流域面積2874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拖洛河。該水系水量和水力資源比較豐富,牛欄江含沙量稍大。
(二)烏江水系
主要位於雲貴高原東北部,下游部分在四川盆地邊緣。烏江幹流是長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發源於貴州威寧縣鹽倉鎮的香爐山,境內長889千米,流域面積6.68萬平方千米(含省外為6.93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37.9%,是貴州最大的河流。烏江源流稱三岔河,自西向東流經畢節地區、六盤水市、安順市,在織金和黔西交界處與北來的六沖河匯合後稱為烏江,自西向東流至思南縣後轉向北流,在重慶市的涪陵匯入長江。烏江水系水量和水力資源都十分豐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90立方米/秒,年來水量549億立方米,與黃河水量相當。烏江具有水力發電梯級開發的有利條件,先後建成烏江渡、東風、普定、洪家渡(60萬千瓦)、引子渡(36萬千瓦)、索風營(60萬千瓦)等大中型水電站,並進行了烏江渡擴能,構皮灘大型水電站在建,目前還在不斷進行梯級開發。另外,烏江景色十分秀麗,有人說:烏江的山,有劍門之雄,三峽之壯,峨嵋之秀;烏江的水,清澈透明,碧若琉璃;暢游烏江,有「船在畫中行」的感覺。烏江流域涉及貴州40多個市、縣,多為開發較早、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人口佔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烏江水系對貴州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赤水河綦江水系
主要位於貴州省的北部,包括赤水河、桐梓河和綦江上源松坎河,貴州境內流域面積1.38萬平方千米,涉及畢節地區的畢節、大方、金沙和遵義市的紅花崗、仁懷、赤水、習水、桐梓等8個縣(市、區)。赤水河是長江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雲南省威信縣雨河鄉,幹流進入貴州西部畢節市後成為川黔界河,流經金沙縣、習水縣、赤水市後,在四川合江匯入長江。貴州境內長299千米(全長378千米),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習水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55.3億立方米。赤水河地處滇、黔、川三省交界處,具有「生態河」、「美酒河」、「歷史河」的美譽。流域內有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赤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等;國酒茅台酒、習酒、郎酒等中國名酒都產於河流兩岸;也留下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的足跡。綦江上源松坎河在貴州從源頭至趕水鎮後稱綦江,貴州境內長約80千米,中下游流經重慶南部。
(四)沅江水系
源於貴州中部,從東部出省後經湖南、湖北匯入洞庭湖。幹流全長1022千米,流域面積8.92萬平方千米(貴州境內3.03萬平方千米),涉及黔南自治州的都勻、福泉、甕安,黔東南自治州的麻江、丹寨、凱里、黃平、施秉、鎮遠、岑鞏、雷山、台江、劍河、三穗、錦屏、黎平、天柱、榕江及銅仁地區的銅仁、玉屏、萬山、江口、石阡、松桃等24個縣(市、特區),主要支流有清水江、氵舞陽河、錦江等。流域內水資源較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有氵舞陽河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黃平氵舞陽湖國家森林公園。
(五)南盤江水系
南盤江是珠江幹流西江的上源,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流經滇、黔、桂交界處的三江口後,成為黔、桂兩省區的界河,至望謨縣的蔗香鄉與北盤江匯合後稱為紅水河。幹流在貴州境內長263千米,流域面積7651平方千米,流經興義、安龍、冊亨、興仁、普安、盤縣等6縣(市、特區),主要支流有黃泥河和馬別河。流域內水量和水力資源都很豐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52.1億立方米。已建成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152萬千瓦。
(六)北盤江水系
北盤江是珠江幹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雲南省宣威市板橋鄉西南,自西向東經宣威,至都格進入貴州,再折向東南往茅口、盤江橋,至望謨縣的蔗香鄉與南盤江匯合,全長450千米(貴州境內長352千米),流域面積2.65萬平方千米(貴州境內2.10萬平方千米),流經威寧、水城、六枝、盤縣、普安、晴隆、興仁、安龍、貞豐、冊亨、望謨、紫雲、鎮寧、關嶺、普定、西秀等16個縣(市、區)。主要支流有拖長江、烏都河、麻沙河、大田河、可渡河、月亮河、打邦河、紅辣河等。流域內水量十分豐富,水能及礦產資源也較豐富,環境優美。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8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21億立方米。現已建成響水水電站,裝機容量10萬千瓦。流域內有世界聞名的黃果樹瀑布、龍宮等自然景觀。
(七)紅水河水系
南、北盤江匯合後稱為紅水河,自西向東在黔、桂交界處流過106千米後折向東南進入廣西。貴州境內流域面積1.60萬平方千米,涉及貴陽市和望謨、羅甸、惠水、長順、平塘、獨山、都勻、紫雲、安順、貴定、平壩等11個市(縣)。主要支流有蒙江和六洞河。紅水河流域有豐富的水量和水力資源。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89.1億立方米。貴州與廣西已合作修建裝機容量630萬千瓦的龍灘水電站。
(八)都柳江水系
都柳江是西江的第二大支流,幹流發源於獨山縣的拉林鄉,自西向東流經三都、榕江、從江等縣,於從江縣的八洛流入廣西。貴州境內長330千米,流域面積1.16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3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05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寨蒿河、平江和雙江。其開發以水力發電、航運、農田灌溉和防洪為主。
四、林地多、耕地少,沒有平原支撐的耕作條件
土壤是地球陸地表面能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貴州有磚紅壤性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山地灌叢草甸土等地帶性土壤和石灰土、紫色土等非地帶性土壤以及水稻土和旱作土等耕作土壤交錯分布。在各類土壤中,黃壤面積最大,占貴州總面積的38.6%;其次是石灰土,占貴州總面積的24.4%;最少的是水稻土。貴州土壤具有類型多樣,地域性較強,宜林地多,可耕地數量少,質量不高,喀斯特土地面積大,生態脆弱的特點。
(一)山地丘陵多、平壩地小,宜林地廣、耕地少
貴州山地面積為10.87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1.7%,丘陵面積為5.42萬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0.8%;山間平坦壩地面積為1.32萬平方千米,僅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5%,是我國唯一的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坡度在6度以下,集中連片、面積1萬畝以上的耕地大壩47個,耕地面積91.92萬畝,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1.4%。全省土地總面積中,農用地佔土地總面積的86.78%。其中,耕地佔農用地面積的29.47%;園地佔農用地面積的0.78%;林地佔農用地面積的51.81%;牧草地佔農用地面積的10.51%;其他農用地佔農用地面積的7.42%。這種土壤條件,加上人口增多,非農業用地擴大,耕地面積不斷縮小,使得貴州人均耕地面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耕地質量較差,中低產田土面積大
貴州耕地不僅面積小,且質量不高。土地平均坡度21.5度,坡度大於25度的土地佔貴州土地面積的35.07%,35度以上陡坡占貴州土地面積的8.65%。在全省耕地中,土層較厚、肥力較高、水利條件較好的一等耕地僅佔22%;土層不厚、土質偏黏、肥力中等、水利條件較差的中等地佔42%;土層淺薄、肥力較低、坡度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無水利條件保證的三等耕地佔36%。中、下等耕地佔了耕地總面積的80%左右,而且其中還有21%左右是不宜耕耕地。
(三)喀斯特土地面積大,生態脆弱,耕地後備資源不足
貴州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發育是其自然的基本特徵。全省61.9%的喀斯特面積主要是由碳酸鹽類岩石組成,其特點為堅硬、抗風化能力強,決定了成土速率低、土層淺薄,植被一旦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石漠化程度高。而且碳酸鹽類岩石在受水溶蝕的情況下,易使地塊破碎,固體物質中的鈣、鎂還易隨水流失,從而導致貴州土壤生態環境脆弱,恢復發展困難。
(四)林牧地質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在貴州的林牧用地中,一等地佔17%,二等地佔33%,三等地佔25.3%,四等地佔23.8%。其中,林業用地主要集中在黔東南自治州,其次是銅仁和遵義,畢節和六盤水最少。草地主要集中在黔東南、黔南、遵義和畢節,其次是銅仁和安順,六盤水和貴陽最少。
五、錯綜復雜、分布呈過渡性的多種植被
植被是覆蓋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稱。貴州植物起源古老,種類繁多,亞熱帶性質明顯,分布錯綜復雜,呈現過渡變化,具有垂直分布和地帶性分布規律,而且岩溶植被發育。貴州的自然植被可分為闊葉林、針葉林、灌叢和灌草叢、沼澤與水生植被和竹林五類。
(一)闊葉林
闊葉林是以闊葉樹種為主要成分的森林植被。貴州高大的山體(如梵凈山、雷公山)從山腳到山體中上部依次分布了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貴州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廣泛分布,有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冬青科及山礬科、杜鵑花科、金縷梅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降低或被破壞後,喜溫常綠闊葉林過渡為耐寒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林,形成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或次生落葉闊葉林,常綠種類有多脈青岡、褐葉青岡、硬斗石礫等,落葉樹種有水青岡、亮葉水青岡、槭樹、野櫻、水青樹等。在梵凈山、黎平、松桃等局部地區有珙桐、鵝掌楸等珍稀落葉林分布。另外,在西部高海拔地區分布有山地硬葉常綠林和落葉闊葉林,在南部及河谷地帶分布有山地季雨林和河谷季雨林,在喀斯特丘陵山地分布有喀斯特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二)針葉林
針葉林是貴州森林中分布面積最廣,經濟價值最高的一類森林植被,主要是松科、杉科和柏科植物。暖性針葉林中的馬尾松林廣泛分布在貴州東部、中部、北部,向西可延伸至赫章、納雍、水城、六枝、關嶺的東部及北盤江一帶;雲南松林在威寧、水城、盤縣、興義、普安、興仁等地分布最為集中;杉木林廣泛分布在東部地區,清水江、都柳江流域是中心產區;柏木林主要分布於石灰岩地區,以黔北、黔東北一帶最多。另外,銀杉、禿杉、福建柏、柔毛油杉、黃杉、大明松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針葉林在貴州也有分布。貴州有冷杉林、鐵杉林和華山松林等寒溫性及溫性針葉林,主要分布在地勢較高的梵凈山上部和西部高原山區,也是珍貴的稀有森林植被。
(三)灌叢和灌草叢
灌叢是以灌木組成的植被類型;灌草叢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其中散生有少量灌木的植被群落。灌叢有杜鵑、油茶、薔薇、箭竹、南天竹、仙人掌等多種類型,灌草叢有蕨類、白茅、芒、野古草、余甘子等,多為森林植被反復破壞後退化形成,只有海拔較高的山頂(如梵凈山、雷公山)因溫度較低而生長有小面積原生性灌叢和灌草叢。
(四)沼澤與水生植被
沼澤在貴州分布不多。原生性沼澤僅在少數海拔較高、山體溫度很低的局部低窪積水地段分布,主要是以泥炭蘚、大金發蘚為主的蘚類沼澤。水生植被是在湖泊、河流、水塘環境下發育的燈心草、水芹菜、浮萍、金魚藻等植物群落。
(五)竹林
竹林是由禾本科竹亞科多種竹類植物為主構成的一類特殊植被類型。貴州以中亞熱帶竹林為主,有楠竹(毛竹)、慈竹、斑竹、淡竹、水竹、方竹、箭竹等,以楠竹林最為重要,在赤水河及其支流河谷大面積連片分布,形成「竹海」景觀。在黎平、天柱、錦屏、榕江、從江也有分布。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原因,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稀少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復雜、組合多樣。

Ⅳ 貴州納雍發生山體垮塌傷亡情況怎樣

貴州納雍發生山體垮塌, 致多人死傷。


現場圖。保佑人民生命安全!

最新消息:

8月28日中午,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張家灣鎮附近發生山體高位垮塌,半座山體傾瀉而下,掩埋山下一個村子,有消息稱至少28戶人家被埋。

Ⅵ 國土資源部關於公布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1〕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為進一步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完善縣級地質災害防災機制體制,我部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近兩年來,各地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措施,完成了首批「十有縣」建設以及第二批「十有縣」的驗收,「十有縣」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46號),現對在2010年通過驗收的北京市房山區等第二批545個縣(市、區)名單予以公布。

希望各「十有縣」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希望其他地區以他們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

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共545個)

北京市(9個):

房山區、門頭溝區、延慶縣、密雲縣、懷柔區、平谷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

河北省(24個):

平山縣、贊皇縣、阜平縣、易縣、淶水縣、唐縣、永年縣、邯鄲縣、峰峰礦區、臨城縣、內邱縣、遵化市、遷安市、撫寧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鷹手營子礦區、宣化縣、張家口市宣化區、沽源縣、張北縣、陽原縣

山西省(21個):

清徐縣、太原市尖草坪區、陽曲縣、太原市杏花嶺區、澤州縣、長子縣、屯留縣、沁源縣、潞城市、武鄉縣、平順縣、晉中市榆次區、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壽陽縣、和順縣、左權縣、寧武縣、河曲縣

內蒙古自治區(4個):

赤峰市元寶山區、阿魯科爾沁旗、豐鎮市、察哈爾右翼中旗

遼寧省(7個):

庄河市、海城市、岫岩縣、清原縣、寬甸縣、東港市、蓋州市

吉林省(10個):

長春市雙陽區、通化市二道江區、柳河縣、通化縣、輝南縣、白山市渾江區、白山市江源區、蛟河市、磐石市、汪清縣

黑龍江省(30個):

延壽縣、依蘭縣、尚志市、五常市、龍江縣、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海林市、穆棱市、湯原縣、樺南縣、肇源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雞東縣、雞西市恆山區、寶清縣、雙鴨山市嶺東區、鐵力市、伊春市美溪區、勃利縣、七台河市茄子河區、蘿北縣、黑河市愛輝區、遜克縣、五大連池市、黑河市五大連池風景區、嫩江縣、孫吳縣、慶安縣、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塔河縣

江蘇省(11個):

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市浦口區、鎮江市京口區、句容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賈汪區、宜興市、灌雲縣、東海縣、贛榆縣

浙江省(19個):

杭州市蕭山區、餘杭區、桐廬縣、富陽市、溫州市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蒼南縣、泰順縣、長興縣、新昌縣、磐安縣、天台縣、龍游縣、江山市、青田縣、松陽縣、景寧縣、慶元縣

安徽省(14個):

東至縣、青陽縣、旌德縣、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樅陽縣、桐城市、休寧縣、黟縣、黃山市屯溪區、黃山市徽州區、金寨縣、舒城縣

福建省(30個):

閩侯縣、福州市馬尾區、平潭縣、福清市、廈門市集美區、廈門市海滄區、周寧縣、蕉城區、屏南縣、莆田市城廂區、莆田市涵江區、安溪縣、南安市、泉州市洛江區、南靖縣、長泰縣、華安縣、龍岩市新羅區、永定縣、上杭縣、長汀縣、武平縣、大田縣、清流縣、沙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浦城縣、邵武市、武夷山市

江西省(31個):

修水縣、星子縣、九江縣、彭澤縣、上饒縣、廣豐縣、婺源縣、豐城市、高安市、上高縣、奉新縣、資溪縣、黎川縣、南豐縣、廣昌縣、遂川縣、崇義縣、興國縣、南康市、大余縣、石城縣、龍南縣、上猶縣、安遠縣、樂平市、景德鎮市昌江區、上栗縣、蘆溪縣、萍鄉市湘東區、萍鄉市安源區、南昌市灣里區

山東省(20個):

沂源縣、安丘市、萊蕪市萊城區、文登市、乳山市、臨沂市蘭山區、臨沂市羅庄區、臨沂市河東區、平邑縣、沂南縣、郯城縣、臨沭縣、費縣、莒南縣、濟南市

歷城區、泰安市泰山區、泰安市岱嶽區、肥城市、寧陽縣、金鄉縣

河南省(16個):

新密市、欒川縣、三門峽市湖濱區、義馬市、商城縣、方城縣、平頂山市石龍區、汝州市、泌陽縣、林州市、安陽縣、淇縣、衛輝市、博愛縣、永城市、濟源市湖北省(21個):

遠安縣、宜都市、宜昌市點軍區、通山縣、通城縣、崇陽縣、咸寧市咸安區、咸豐縣、來鳳縣、宣恩縣、黃石市鐵山區、黃石市西塞山區、陽新縣、鄖西縣、丹江口市、竹溪縣、十堰市茅箭區、英山縣、松滋市、南漳縣、應城市

湖南省(40個):

寧鄉縣、湘鄉市、醴陵市、株洲縣、衡山縣、衡陽縣、祁東縣、常寧市、衡東縣、平江縣、臨湘市、岳陽縣、桃源縣、常德市鼎城區、桃江縣、隆回縣、邵東縣、綏寧縣、武岡市、新寧縣、雙峰縣、漣源市、冷水江市、辰溪縣、麻陽縣、芷江縣、漵浦縣、汝城縣、永興縣、郴州市蘇仙區、永州市冷水灘區、雙牌縣、江華縣、道縣、新田縣、寧遠縣、永順縣、花垣縣、桑植縣、慈利縣

廣東省(37個):

廣州市蘿崗區、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龍崗區、寶安區、珠海市斗門區、香洲區、金灣區、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佛山市南海區、樂昌市、仁化縣、河源市連平縣、和平縣、梅州市平遠縣、豐順縣、惠州市惠陽區、大亞灣經濟開發區、汕尾市陸河縣、海豐縣、江門市台山市、鶴山市、陽江市陽西縣、湛江市雷州市、坡頭區、肇慶市四會市、懷集縣、清遠市佛岡縣、清新縣、潮州市饒平縣、潮安縣、揭陽市揭東縣、揭西縣、雲浮市鬱南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5個):

鳳山縣、宜州市、田東縣、平果縣、資源縣

海南省(6個):

保亭縣、昌江縣、瓊中縣、陵水縣、五指山市、白沙縣

重慶市(10個):

萬盛區、巴南區、北碚區、長壽區、潼南縣、雲陽縣、巫山縣、奉節縣、彭水縣、綦江縣

四川省(26個):

榮縣、巴中市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綿陽市安縣、江油市、三台縣、內江市資中縣、隆昌縣、雅安市雨城區、天全縣、蘆山縣、石棉縣、漢源縣、寶興縣、滎經縣,廣安市廣安區、華鎣市、鄰水縣、岳池縣、武勝縣、甘孜州康定縣、丹巴縣,阿壩州小金縣,涼山州甘洛縣

貴州省(61個):

修文縣、貴陽市烏當區、貴陽市雲岩區、貴陽市南明區、遵義市紅花崗區、余慶縣、務川縣、鳳岡縣、湄潭縣、道真縣、正安縣、綏陽縣、桐梓縣、赤水市、習水縣、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安順市西秀區、普定縣、鎮寧縣、紫雲縣、黔南州福泉市、貴定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羅甸縣、平塘縣、獨山縣、荔波縣、三都縣、天柱縣、岑鞏縣、從江縣、麻江縣、錦屏縣、黃平縣、丹寨縣、台江縣,興義市、興仁縣、貞豐縣、晴隆縣、普安縣、大方縣、赫章縣、金沙縣、畢節市、織金縣、威寧縣、納雍縣,銅仁市、玉屏縣、萬山特區、松桃縣、沿河縣、德江縣、思南縣、石阡縣、印江縣

雲南省(35個):

昆明市東川區、祿勸縣、宜良縣、昭通市昭陽區、鹽津縣、水富縣、曲靖市麒麟區、沾益縣、會澤縣、玉溪市紅塔區、龍陵縣、昌寧縣、騰沖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開遠市、元陽縣、河口縣、文山縣、丘北縣、西疇縣、江城縣、孟連縣、南澗縣、漾濞縣、永平縣、潞西市、華坪縣、玉龍縣、香格里拉縣、維西縣、臨滄市臨翔區、滄源縣、耿馬縣

西藏自治區(5個):

亞東縣、芒康縣、波密縣、察隅縣、洛扎縣

陝西省(19個):

西安市臨潼區、西安市灞橋區、寶雞市金台區、太白縣、長武縣、淳化縣、韓城市、白水縣、商洛市商州區、鎮安縣、安康市漢濱區、鎮坪縣、洋縣、留壩縣、府谷縣、定邊縣、志丹縣、甘泉縣、銅川市印台區

甘肅省(19個):

蘭州市七里河區、酒泉市肅州區、山丹縣、肅南縣、天祝縣、古浪縣、白銀市平川區、會寧縣、通渭縣、漳縣、天水市秦州區、清水縣、隴南市武都區、文縣、東鄉縣、臨夏縣、迭部縣、鎮原縣、崇信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4個):

固原市彭陽縣、涇源縣、隆德縣,中衛市海原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1個):

尼勒克縣、特克斯縣、霍城縣、察布查爾縣、阜康市、沙灣縣、烏蘇市、烏魯木齊縣、哈巴河縣、阿勒泰市、富蘊縣

Ⅶ 貴州哪些地區的暴雨洪災最為嚴重

貴州遵義強降雨致3人死亡4127人需緊急生活救助


據悉,6月23日07時至12時,黎平敖市(130.9毫米)、錦屏隆里(101.7毫米)出現大暴雨,暴雨出現在榕江、丹寨、劍河、三都、雷山、黎平、錦屏、平塘、貴定、思南、都勻、獨山12縣域內的41個觀測站,大雨有92個觀測站。大雨以上降水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黔東南州中部。

Ⅷ 貴州山體滑坡情況怎麼樣了

貴州山體滑坡目擊者:有人在山下拍視頻 ,瞬間被埋。


8月28日10時許,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張家灣普撒村發生山體垮塌,有人被困。據了解,10時44分,畢節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後緊急出動救援。隨後,貴州省消防總隊、貴陽支隊迅速增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