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武強中國地質大學

武強中國地質大學

發布時間: 2021-03-08 21:17:57

㈠ 中國地質大學都有哪些院士,包括已故的

地大有一條院士街,兩邊都是院士的簡介等等,在武漢地大最高的行政樓的廣場的連接處,是拾級而上的街道。你可以哪天去游歷一下,數一下,反正很多院士。

㈡ 黃汲清先生誕辰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2004年6月7日9時30分,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京西賓館隆重舉行。紀念大會由國土資源部聯合全國政協辦公廳、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九三學社中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同發起,由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第四紀研究會、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協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出席大會。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及其他發起單位領導,中國地震局局長宋瑞祥,國土資源部領導鹿心社、葉冬松、陳邦柱、孟憲來、王世元,原地礦部、國土資源部老領導朱訓、塞風、夏國治、方樟順、張文駒、張宏仁、陳洲其、蔣承菘、楊朝仕、董道華,有關單位領導洪紱曾、沈國舫、邱中建、宋南平、張耀倉、茹克、孫樞也出席了大會。

大會由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地質學會代理事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文盛同志主持。

首先,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孫樞宣讀關於頒發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決定,授予劉敬黨、余秋生、陳志勇、李金高、李丕龍、孫龍德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授予金小赤、彭平安、王京彬、郭正堂地質科技研究者獎;授予鄧軍、劉樹根、蔣少涌、武強教師獎。值此紀念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召開之際頒獎。獲獎者們隨著《勘探隊之歌》的樂曲聲走上主席台,從曾培炎、路甬祥、徐冠華和孫文盛等領導人的手中接過鮮紅的獲獎證書。全場熱烈鼓掌,表示祝賀。

接著,曾培炎副總理發表講話,他說,黃汲清先生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地質學家,是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地質工作和科學事業,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和懷念。他簡略地回顧了黃汲清先生光輝的一生,高度評價了黃汲清先生的優秀品格和為地質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號召大家向黃汲清學習,弘揚愛國主義傳統、發揚求實創新精神,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努力做好新時期的地質工作。

孫文盛部長最後說,曾培炎副總理的講話對我們廣大地質工作者和國土資源系統的同志們來說,既是巨大的鼓舞和關懷,又是殷切的期望和囑托。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新的時代、新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國土資源部門新的職能和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溫家寶同志指出,地質工作在經濟建設中起著「先頭部隊」的作用,貫穿建設的全過程,並且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要求地質工作要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出席大會的還有:劉東生、楊遵儀、塗光熾、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等50位兩院院士,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黃汲清先生的子女、親屬、生前友好和家鄉仁壽縣代表,第一屆和本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地質學會名譽理事、第37屆理事及秘書長、副秘書長,國土資源部所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領導和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色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地震局、武警黃金指揮部、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中化地質總局、中國建築材料地質中心、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領導和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石油大學、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安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工業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領導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領導和專家,已故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趙亞曾、李春昱和程裕淇先生的晚輩等,共計500餘人。

紀念大會召開之前,曾培炎副總理等領導同志親切會見了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全體獲獎者和黃汲清先生的親屬代表,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上午10時30分,按照中國地質學會的安排,繼續進行紀念活動,有350人參加。40多位院士不顧年事已高,繼續與會,體現了他們對黃汲清先生的仰慕之情。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毓川院士主持大會。

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戴進業代表黃汲清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致賀詞。給本次紀念大會發來賀信和賀電的有: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古生物學會、南京大學、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等單位。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以個人名義發來賀信,還有劉池陽、周志武、張雲湘、王戰等個人發來賀信和賀電。

陳毓川代表會議的發起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向發來賀信和賀電的單位和個人,向參加這次會議的新聞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郭正堂代表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發言。他表示,我們14名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能夠得到以黃汲清命名的地質科學技術獎,感到非常光榮。黨和國家始終重視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為我們迅速成長創造了十分優越的條件;遼闊的國土和廣袤的海域,為我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組織上的關懷、事業上的重託、同行們的支持是我們取得成績的前提。我們將把這次獎勵作為新的起點,再接再厲,努力攀登新的高峰,不辜負黨和政府及老一輩科學家的期望。

接著,劉東生、施雅風、葉連俊、王鴻禎、陳夢熊和肖序常六位院士相繼發言。

劉東生院士回憶說,他與趙亞曾之子是中學同學,那時他就聽說黃汲清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位十分負責的前輩;在趙亞曾先生不幸遇害後,黃先生長期為趙先生的子女提供了生活和學習費用。後來在黃先生手下工作,更感到黃先生十分注意提攜青年人。

施雅風院士說,黃先生是他最景仰的地質學大師,欽佩黃先生對冰川研究有很深的功底。

陳夢熊院士回憶了1945年起黃先生帶領他和其他8位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進行全國1∶100萬和1∶300萬地質編圖工作的經歷,他說,黃先生對年輕人要求嚴格,但作風民主;工作時嚴肅認真,工作之餘則談笑風生;還和黃夫人一起經常參加青年人的文體活動。陳夢熊說,黃先生十分重視年輕人野外地質工作能力的培訓。陳院士還批評現在有些人好像水平很高,但到野外去不認識斷層,最普通的岩石也搞不清,有的甚至連羅盤都不會用。

葉連俊院士回憶說,在重慶時期,日本鬼子的飛機天天轟炸,我在山上能看到日本的飛機扔炸彈。就在這種情況下黃汲清卻在防空洞中寫他的「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上面轟轟響,洞里什麼資料也沒有,他天天寫,出洞後由別人給他打字。我們問他您為什麼這么緊張工作,他說:我做了好多工作,現在應該把它紀錄下來,如果炸死了不是白浪費了嗎?無法向國民交代。這種情景,真是感動了我們。葉先生說到此處,十分動情,潸然淚下。

王鴻禎院士重點總結並贊揚了黃先生的高尚品格:景仰前輩,尊重同齡人,提攜後生。倡導章鴻釗、丁文江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和設立青年地質科學獎就是很好的證明。

肖序常院士說黃先生嚴謹而民主的科學學風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促進了自己成長。他還介紹了黃先生對板塊構造學說的態度:一不盲從,二不輕易否定,三要結合中國的實際。

下午進行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學術報告會,有150人參加,由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邱中建主持。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張彥英作了「發揚黃汲清先生的治學精神」報告,李星學院士講了「黃汲清先生對中國二疊系研究的重要貢獻」,任紀舜院士談了重讀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的體會,丁國瑜院士作了「新構造研究的幾點回顧」報告,李廷棟院士作了「中國地質編圖的先驅——黃汲清先生」的報告,李德生院士報告的題目則是「辛勤調查山川盆,廣描油氣發展圖」。這些報告從地質科學的不同角度緬懷了黃汲清先生對地質科學的卓越貢獻,並展示了當今地質科學幾個主要方面的重大進展。

中國地質學會十分重視這次紀念活動,除了籌劃紀念大會外,還在《地質論評》2004年第3期出版了紀念專號,組織出版了《黃汲清年譜》和《我的回憶——黃汲清回憶錄摘編》兩本書,並請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壽嘉華分別題詞。

這次紀念大會開得很成功,正如曾培炎副總理講話所說:紀念和學習黃汲清先生,繼承和發揚黃汲清先生的精神,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號召廣大地質工作者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標,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為國家的繁榮強盛作出貢獻;就是為了大力弘揚求實創新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積極探索,追求真理,與時俱進,勇攀科學高峰;就是為了大力弘揚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精神,為科技進步和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

黃汲清先生的一生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科學遺產,還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始終不渝地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忠於共產黨、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尚情操;振興中華、造福人民的博大志氣;嚴謹篤學、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正直誠實、剛正果斷的優良品質;關心青年、誨人不倦的師表風范;鞠躬盡瘁、奮斗不息的奉獻精神。他的精神鼓舞著獻身於我國地質事業的幾代人。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學習他。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國土資源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科學時報、證券時報、海峽之聲廣播電台、新華網、中國廣播網、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中國科學院網站、中國海外聯誼會網等對這次紀念大會作了報道。

㈢ 山西省柳林區塊水文地質條件及其對煤層氣富集成藏的影響

張文忠 周尚忠 孟尚志 趙軍 莫日和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項目62(2011ZX05062)

作者簡介:張文忠,男,工程師,1979年出生,博士,2009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現在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工作,電話:01064297957,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11)

摘要:柳林區塊位於山西省西部,西鄰黃河,前期勘探和試生產顯示該區塊煤層氣勘探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為盡快在該地區實現煤層氣商業化生產,最大限度地滿足當地對煤層氣資源的需求,尋找煤層氣富集高產區顯得至關重要。本文根據柳林地區煤層氣賦存特徵與地下水化學場、動力場的耦合關系,探討了水文地質條件與煤層氣富集成藏的關系,結果顯示柳林區塊地下水順地層向西部深處流動,越往西部深處水動力越弱,越有利於煤層氣的富集成藏。

關鍵詞:柳林區塊 煤層氣 水文地質條件 富集成藏

Hydrogeologic Conditions and Its Influence on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in Liulin Block, Shanxi Province

ZHANG Wenzhong ZHOU Shangzhong MENG Shang ZHAO Jun MO Rihe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 Ltd., Beijing 100011, China)

Abstract: Liulin Block lies in the west of Shanxi Province, previous exploration and trial proction indi- cates that this block has vast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CBM commercial proc- tion, it's vital to find CBM-rich areas and high-yield areas.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 of CBM ac- cumulation with groundwater geochemical field and dynamic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geologic conditions and CBM accumulation.The result shows the ground water of Liulin Block flows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 is weak in the west and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CBM accumula- tion.

Keywords: Liulin Block; coalbed methane; hydrogeologic condition; accumulation

煤層氣是煤在煤化作用過程中生成,主要以吸附狀態賦存於煤層內的以CH4為主要成分的非常規天然氣。煤層氣是優質的能源和基礎化工原料,具有熱值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的特點,是石油和天然氣等常規地質能源的重要補充。煤層氣同時又是一種有害的危險氣體,煤層氣中CH4的溫室效應約是CO2的21倍,對大氣臭氧層造成的破壞是CO2的7倍(趙慶波等,1998),對生態環境破壞性極強;煤層氣的易燃易爆性也嚴重危及著煤礦的安全生產,因此,對煤層氣有效利用,對於緩解我國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煤礦的安全生產及拉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柳林區塊位於山西省西部,河東煤田中部,西鄰黃河,面積約183km2。柳林區塊位於鄂爾多斯盆地東緣中部的離石鼻狀構造上,主體構造為一個弧頂向西突出的弧狀褶皺。區塊內斷層較少,僅在區塊北部發育由聚財塔南北正斷層組成的地塹及其派生的小型斷層。柳林地區發育煤層14層,其中山西組5層,自上而下編號為1、2、3、4(3+4)、5號煤層;太原組9層,自上而下編號為6、6、7、7、8+9、9、10、10、11號煤層。其中山西組的2、3、4(3+4)、5號煤層,太原組的8+9、10號煤層為煤層氣勘探開發的主力煤層(任光軍等,2008)。

1 柳林區塊水文地質條件概述

1.1 含水層類型及分布

柳林地區有六套主要含水層組,分別是:奧陶系中統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層組、石炭繫上統太原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層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砂岩裂隙含水層組、二疊繫上、下石盒子組和石千峰組砂岩裂隙含水層組、三疊系砂岩裂隙含水層組與新近系、第四系砂礫石(岩)孔隙含水層組(圖1)。其中石炭繫上統太原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層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砂岩裂隙含水層組是與煤層氣開采直接相關的兩套含水層組。

奧陶系中統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層組由上、下馬家溝組和峰峰組組成,為一套以石灰岩、泥灰岩、白雲岩等碳酸鹽岩為主的淺海相沉積,在柳林區塊以東外圍大面積出露,該套含水層組呈單斜構造,自東向西埋深逐漸增大,含有豐富的岩溶水,是區域的主要含水層系。

石炭繫上統太原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層組主要由石炭繫上統太原組間夾於碎屑岩中的5層石灰岩(L1-L5)組成,在區塊東部的大溝谷中零星出露,由東向西,埋深逐漸增大(圖2)。儲水空間主要是構造、溶蝕裂隙以及溶蝕孔洞,富水性在不同地點差別較大。柳林區塊東緣岩溶發育,連通性好,接受補給容易,富水性較強。向西隨著地層埋深的逐漸增大,灰岩的岩溶、裂隙逐漸變得不是很發育,富水性也逐漸變差,總體來說,該套含水層組的富水性是較強的。

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砂岩裂隙含水層組由K3砂岩組成,在柳林區塊東界外圍有零星出露,含水層砂岩裂隙大部分充填方解石脈或鈣質薄膜,開啟性、連通性較差,儲水空間小,富水性較弱。

二疊繫上、下石盒子組和石千峰組砂岩裂隙含水層由下石盒子組K4砂岩及上石盒子組和石千峰組的砂岩組成。K4砂岩節理、裂隙較發育,由於開啟性差,且多充填方解石脈或鈣質薄膜,再加上補給條件的限制,富水性差。上石盒子組和石千峰組砂岩富水性也較弱。

三疊系砂岩裂隙含水層組以砂岩裂隙含水層為主,在柳林區塊西南部與聚財塔地塹中出露,其富水性較差。

圖1 柳林區塊含水層系劃分圖

新近系、第四系砂礫石(岩)孔隙含水層組中孔隙發育,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形成孔隙潛水,受地形、補給條件及其分布面積的限制,富水性一般不強,經短途徑流即排向河道或溝底補給地表水或滲入下伏岩層裂隙中,集中排泄時形成下降泉。

1.2 流體場特徵

1.2.1 地下水補、徑、排條件

柳林區塊地層總體向西傾伏,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為一西傾寬緩單斜蓄水構造,大氣降水和東部灰岩的側向補給是區塊內所有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有時大氣降水成為各主要含水層唯一的補給源。地表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不利於地下水補給或者補給量很小。受單斜構造的控制,柳林區塊各主要含水層基本上都是在東部地層出露區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然後由淺部流向深部。

圖2 柳林區塊水文地質簡易剖面圖

柳林區塊地下水水位高程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總體背景。地下水主要表現為順層向深部流動,隨側向距離的延長,徑流強度逐漸減弱。在山西組埋深大於500m處,地下水徑流速度已經很緩慢,地下水徑流基本處於滯流狀。煤層底部奧陶系地層也表現出東、北部較高,逐漸向西、南部降低的一致趨勢。

根據圍岩含水層對煤層供水強弱,將柳林區塊煤層水分為三種類型。(1)煤層頂板為灰岩溶蝕孔型含水層,對煤層供水較為充足,煤層產水量大,石炭系太原組8號煤層屬於此種類型;(2)煤層頂板或底板為砂岩孔隙、裂隙型含水層,對煤層供水有限,煤層產水量一般不大,二疊系山西組4號煤層屬於此種類型;(3)煤層頂、底板皆為泥質岩,供水性差,滲透到煤層中的水極少,只有在斷層或裂隙發育的部位才能提供給煤層,山西組5號煤層屬於該種類型。

1.2.2 地下水化學特徵

水化學成分是地下水運動的真實記錄。煤層水化學研究是為了闡明地下水循環特徵。柳林區塊煤層水化學成分陰離子以 為主,含量一般2100~2400mg/L,8號煤層水的 含量略高於4、5號煤層水;其次是Cl-,另外含有少量 。陽離子以Na+佔主導,含量1300~1800mg/L,還含有少量K+、Ca2+、Mg2+和 ;pH值6.7~8.2。

柳林區塊4、5號煤層水礦化度高於8、9號煤層水,反映8、9號煤層水的活躍程度較高,4、5號煤層氣富集的水文地質條件要好於8、9號煤層。

2 水文地質條件與煤層氣富集的關系

2.1 水文地質控氣作用

煤系地層的水文地質條件是影響煤層氣富集、保存、成藏及開採的重要地質因素之一。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煤層瓦斯的富存條件不同,含氣飽和度不同,造成煤層瓦斯含量的差別很大。某些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瓦斯保存有利,而有些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瓦斯保存卻十分不利。水文地質控氣作用可概括為三種特徵:(1)水力運移逸散控氣作用;(2)水力封閉控氣作用;(3)水力封堵控氣作用(葉建平等,2001)。水力封閉作用和水力封堵作用有利於煤層氣的保存,而水力運移逸散作用則造成煤層氣的散失。一般而言,地下水壓力大,煤層氣含量高,反之則低。地下水的強徑流帶煤層氣含量低,而滯流帶煤層氣含量高。

2.1.1 水力運移逸散控氣作用

水力運移逸散控氣作用常見於導水性強的斷層構造發育區,通過導水斷層或裂隙,溝通煤層與含水層,水文地質單元的補、徑、排系統完善,含水層富水性與水動力強,含水層與煤層水力聯系較好,在地下水的運動過程中,地下水攜帶煤層中氣體運移而逸散。

2.1.2 水力封閉控氣作用

水力封閉控氣作用發生於斷裂不甚發育的寬緩向斜或單斜中,而且斷裂構造主要為不導水性斷裂,特別是一些邊界斷層,具有擠壓、逆掩性質,成為隔水邊界。水力封閉控氣作用一般發生在深部,地下水通過壓力傳遞作用,使煤層氣吸附於煤中,煤層氣相對富集而不發生運移,煤層含氣量較高。

2.1.3 水力封堵控氣作用

水力封堵控氣作用常見於不對稱向斜或單斜中。在一定壓力差條件下,煤層氣從高壓力區向低壓力區滲流,或者說由深部向淺部滲流。壓力降低使煤層氣解吸,因此在煤層露頭及淺部是煤層氣逸散帶。如果含水層或煤層從露頭接受補給,地下水順層由淺部向深部運動,則煤層中向上擴散的氣體將被封堵,致使煤層氣聚集。

2.2 地下水化學特徵對煤層氣成藏的影響

對於含煤地層來說,不同類型的地下水反映不同的礦化度、鹽度,而不同的礦化度、鹽度對煤層氣藏的影響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類型的地下水對煤層氣成藏起著不同的作用。按地層水的化學性質,可將地層水分為CaCl2型、NaHCO3型和Na2SO4型三類。一般CaCl2型水是深層成因水,往往位於承壓區,具有較高的礦化度。承壓水封閉區煤層封閉條件較好,煤層氣成藏條件有利,但承壓水區煤層埋深往往大於1000m,孔滲條件較差,雖利於成藏,但不利於煤層氣的開發。低礦化度的Na2SO4型地下水是地表補給水的標志,處於補給區或泄水區附近,煤層埋深較淺或側向煤層已出露地表,是地表水沿露頭區滲入煤層後產生水力交替的產物,常常與甲烷風化帶相對應,煤層氣成藏條件差。NaHCO3型地下水的礦化度介於前兩者之間,煤層埋深主要在250~1000m之間,煤層埋藏適中,水力交替滯緩,在滲入水與地層水的接觸面水流相反,產生局部滯流帶,地層水流動不暢而形成超壓,從而形成封堵型煤層氣藏。

2.3 柳林區塊煤層氣富集特點

柳林區塊地層水以NaHCO3型為主,局部地區有CaCl2或Na2SO4型(圖3),總礦化度東低西高,縱向上,總礦化度由淺到深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山西組地層水的Cl-含量明顯高於太原組,反映了山西組地層水的封閉性要好於太原組。柳林區塊上古生界煤系地層水化學特徵顯示出該區塊的地層水與地表連通,但屬較穩定承壓水動力系統,相對較高礦化度的NaHCO3水型顯示其對烴類的較好保存條件,並且在400m左右的埋深,Cl-含量能達到1000mg/L左右,為很有利於煤層氣富集的水化學條件(王明明等,1998)。

圖3 柳林區塊山西組地下水化學類型分布圖

綜合來講,可根據柳林地區煤層氣賦存特徵與地下水化學場、動力場的耦合關系,來探討水文地質條件與煤層氣富集的關系。水文地質參數、水位標高、礦化度、影響半徑,都將對煤層氣的生產能力產生顯著影響。高含氣帶分布規律與地下水系統劃分、水動力條件、礦化度分布規律具有對應關系。就柳林地區的水動力條件和水文地球化學特徵來說,地下水順地層向西部深處流動,且越往西部深處礦化度越大、水動力越弱,對煤層氣富集越有利。

3 柳林區塊煤層氣成藏模式

柳林區塊太原組與山西組煤層以焦煤、瘦煤為主,煤層氣的富集表現為高含氣量與厚煤帶的疊合區域。埋深與水動力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煤層氣的富集程度。

3.1 太原組煤層氣成藏模式

太原組8+9、10號煤層為單斜水動力封閉成藏(圖4)。由於補給區與徑流區均在柳林區塊外,柳林區塊多為弱徑流與滯流環境,有利於煤層氣的保存。由北東向南西方向,隨埋深加大,地層壓力增加,煤層含氣量相應增高。區塊西南方向地下水徑流作用弱,理論上有利於煤層氣富集保存,雖然噸煤含氣量可觀,但由於富水性強,儲層壓力大,排水降壓困難。加之煤層在此分岔變薄的趨勢,不利於煤層氣開發。

圖4 柳林區塊太原組單斜水壓封閉成藏模式圖

3.2 山西組煤層氣成藏模式

山西組3+4、5號煤層頂板主要為泥岩封蓋,局部為粉砂岩,頂底板含水性較弱,雖然存在頂板砂岩裂隙含水層,但整體上不存在水動力運移逸散作用,含氣飽和度達90%以上,為區域有效蓋層氣壓封閉成藏(圖5)。煤層厚度與埋深是煤層氣富集的主控因素,柳林區塊煤層含氣量整體上隨埋深增加逐漸增大,厚煤帶發育區為煤層氣富集的有利地區。

圖5 柳林區塊山西組蓋層氣壓封閉成藏模式圖

4 結論

水動力條件直接影響著地層壓力分布及流體的運移,由此改變吸附氣與溶解氣和游離氣間原有的平衡,從而影響到煤層氣的富集與保存。

柳林區塊太原組8號煤層與頂板灰岩為同一水動力系統,由於煤岩基質和地層水中存在較大的濃度梯度,煤岩中甲烷氣體不斷向上逸散,繼而被交替地層水帶走而難以保存在煤層中。因此,柳林區塊太原組煤層整體含氣飽和度偏低,含水飽和度較高,對後期排水降壓不利。

柳林區塊山西組3+4、5號煤層頂板主要為泥岩封蓋,局部為粉砂岩,頂底板含水性較弱,雖然存在頂板砂岩裂隙含水層,但整體上不存在水動力運移逸散作用,含氣飽和度達90%以上,煤層氣開采條件較好。

參考文獻

任光軍,王莉,婁劍青.2008.柳林地區水文地質特徵及其對煤層氣生產井的影響,2008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北京:地質出版社,378~389

王明明,盧曉霞,金惠等.1998.華北地區石炭-二疊系煤層氣富集區水文地質特徵[J].石油實驗地質,20(4):385~393

葉建平,武強,王子和.2001.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氣賦存的控製作用[J].煤炭學報,26(5):459~462

趙慶波,劉兵,姚超等.1998.世界煤層氣工業發展現狀[M].北京:地質出版社,1~2

㈣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的歷屆獲獎情況

附:歷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名單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劉鐵鑄 上海市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良臣 新疆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陸忠驥 山東煤田地質勘探公司,高級工程師
周世泰 冶金部東北地質勘探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胡惠民 湖北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梁珍廷 廣西有色地質勘探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蔣興泉 核工業華北地質勘探公司,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馬宗晉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在藝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寶珺 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研究所,教授(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杜樂天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汪仲英 地質礦產部探礦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丁中一北京大學地質系,副教授
張本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王文傑 煤炭部福建煤田地質勘探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宏驥 地礦部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崇佑 地礦部江西省地礦局調研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集磊 有色甘肅地質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劉廣潤 地礦部湖北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兆宇 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鞏志根 核工業華南地勘局293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龔茂清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鄧起東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綿平 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於崇文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許志琴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安芷生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趙澄林 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游振東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張宗祜 地礦部水工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光鼎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肖序常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袁秉衡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物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康玉柱 地質礦產部西北石油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光宇 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明桂地質礦產部江西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錢佐國 化工部地質礦山局雲南地質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何伯墀 有色西北地質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許惠龍 煤田地質總局山西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祝延修 武警部隊黃金指揮部九支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殷鴻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國棟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夏林圻地質礦產部西安地礦所,研究員
張文堂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江天壽 地質礦產部探礦工藝研究所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何繼善 中南工業大學,教授(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維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特別獎獲得者(只頒發了這一次):
程裕淇地質礦產部,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鴻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孫殿卿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東生 中國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馬杏垣國家地震局地質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董申保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張雲湘 地質礦產部四川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金琪 地質礦產部西南石油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馮志強 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俊傑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長慶石油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萬程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河南煤田地質局,高級工程師
王世忠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14支隊,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陳光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裴榮富 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任紀舜 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馮增昭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郝石生 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張卓元 成都理工學院,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楊遵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韓德馨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海濤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湯中立 地礦部甘肅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王永基 冶金部中南地質勘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包家寶 地礦部江西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石禮炎 地礦部福建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丁貴明 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大慶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文恆 煤田地質總局江西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金慶煥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學仁 化工部四川化工地質勘查院,高級工程師
王秋華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遼河石油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熊光楚 有色北京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毓川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見義 北京石油勘探開發院,教授級高工(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鶴齡 淮南理工學院,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翟裕生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金景福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郝詒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令智 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廷棟 國土資源部,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盧耀如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工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管海晏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雲嶺 勝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楊繼良 大慶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殷先明 甘肅省地勘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黃兆洪 化工遼寧地質勘察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呂國安 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覃慕陶 廣東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黃第藩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北京開發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思田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袁學誠 中國地質勘查技術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旭 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張一偉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盧良兆 長春科技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葉連俊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 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彭熹 中國科學院鹽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潘元林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蔣炳南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潘龍駒 中國有色金屬礦產地質勘查中心地質資料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啟民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吳奇之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駱耀南 國土資源部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姜劍虹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黑龍江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福同 國土資源部新疆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王鐵冠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龔再升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廖椿庭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蔣 志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杜汝霖 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教授
何國琦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獲得者:
汪集暘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鍾大賚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石耀霖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多 吉, 西藏地勘局地熱地質大隊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王保群 核工業地質局二一六大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培君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地質研究院,研究員
倪斌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秦震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姚伯初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何自新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正輔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趙文智 中石油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季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李陽,中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漢漪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劉本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榮譽獎:
趙文津 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夏代祥 西藏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葉天竺 中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童曉光 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雙明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丕龍 中石化西部新區勘探指揮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錫友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山東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黃永樣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文昌 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崔盛芹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教授
張培震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蔡希源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丁悌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孫革 吉林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曾勇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教授
鄭亞東 北京大學,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榮譽獎:
傅家謨,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李四光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李惠,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劉敬黨 ,中國化工地質礦山總局遼寧化工地質勘查院
朱偉林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科技委
張金帶,中國核工業地質局
周海民,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公司
李干生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開發部
徐水師,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劉玉書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6地質隊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陳均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馬永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弭力,中國地質科學院
劉敦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周新源,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郝守剛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黃潤秋,成都理工大學 李四光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張善文, 中國石化股份勝利油田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閻鳳增 ,中國武警黃金指揮部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占游, 核工業二O三研究所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鄧運華,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高級地質師(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才金,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8地質隊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京彬,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 宏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杜金虎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楊經綏,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研究員
洪友崇, 北京自然博物館 研究員
彭善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
金之鈞,中國石化股份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王世稱, 吉林大學 教授
朱筱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楊克明, 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教授級高工
楊華,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教授級高工
董連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工
廖香俊, 海南省地質局(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教授級高工
王宇, 雲南省地質調查局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教授級高工(二級)
熊盛青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教授級高工
謝玉洪,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高級工程師
朱恆銀,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工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鄒才能,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李子穎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
汪嘯風, 武漢地質礦產研究所(原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
宋國奇,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教授級高工
毛景文,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教師獎獲得者:
武強,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唐輝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
夏慶龍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郭旭升,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趙賢正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
夏毓亮,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王香增,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丁俊,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張訓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王佟,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
宋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非常規天然氣研究院
徐義剛,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所
杜時貴, 紹興文理學院
殷躍平,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教師獎獲得者:
舒良樹,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顏丹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李四光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付鎖堂,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來明,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振峰,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郝蜀民,中國石化華北分公司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燕長海,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劉鴻飛, 西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 高級工程師
范立民,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潘彤,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四光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沈樹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教授(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潘桂棠,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研究員
侯增謙,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研究員
蔣少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李四光地質教師獎:
彭建兵, 長安大學 教授
賴紹聰, 西北大學 教授

㈤ 中國礦業大學與北京礦業大學(北京)有什麼區別

1、學校地址不同。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1號,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院路校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丁11號 ,沙河校區: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南二街9號院。

2、學校屬性不同。中國礦業大學,坐落於江蘇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3、學校面積和專業設置不同。截至2019年5月,中國礦業大學學校校園佔地面積4413畝,校舍建築面積155餘萬平方米,設有21個學院(部),開設58個本科專業,有各類教職工3100多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700餘人。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有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兩個校區,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設有13個教學院部,32個本科招生專業。

中國礦業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5月,學校現有58個本科專業,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學科建設: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1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㈥ 關於頒發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決定

為緬懷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先生對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繼承和發揚他從國家建設需要出發,積極參加科學實踐,求真務實,不斷創新,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和獻身祖國地質事業的愛國主義精神,鼓勵青年地質工作者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根據《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章程》和《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獎勵條例》規定,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展了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的評獎活動。

本次評獎工作得到廣大野外地質工作者、地質科研工作者、地質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質部門的大力支持。經專家評審,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終評,決定授予劉敬黨等6人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授予金小赤等4人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授予鄧軍等4人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教師獎。藉此紀念黃汲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召開之際頒獎。

一、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獲得者(共六名)

劉敬黨 遼寧省化工地質勘查院教授級高工

余秋生 寧夏地質工程勘察院教授級高工

陳志勇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工

李金高 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工

李丕龍 中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級高工

孫龍德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教授級高工

二、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獲得者(共四名)

金小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彭平安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京彬 有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工

郭正堂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三、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教師獎獲得者(共四名)

鄧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劉樹根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

蔣少涌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武強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

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

基金管理委員會

2004年6月7日

㈦ 全國4A級景點有哪些

湖北(4家):
1. 武漢市博物館
2. 湖北湯池溫泉旅遊景區
3. 宜昌市三峽觀壩旅遊區
4. 宜昌市柴埠溪峽谷風景區

湖南(7家):
1. 張家界市茅岩河九天洞旅遊區
2. 益陽奧林匹克公園
3. 湖南省博物館
4. 長沙天心閣
5. 長沙市雷鋒紀念館
6. 岳陽市任弼時紀念館
7. 岳陽市君山公園

北京(10家) 天壇公園 明十三陵 頤和園 北京海洋館 八達嶺長城 北海-景山公園 中華民族園 中國科學技術館 北京動物園 北京植物園

天津(2家) 天津黃崖關長城風景游覽區 天津海濱旅遊度假區

河北(9家) 清東陵 山海關旅遊景區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市普寧寺 秦皇島野生動物園 普陀宗乘之廟 吳橋雜技大世界 秦皇島新澳海底世界 清西陵

山西(3家) 五台山旅遊區 雲岡石窟旅遊區 晉祠旅遊區

內蒙(3家) 內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 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旅遊區

遼寧(9家) 沈陽市植物園 大連森林動物園 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 鞍山玉佛苑 大連聖亞海洋世界 大連虎灘樂園 沈陽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 沈陽故宮博物館 大連冰峪省級旅遊度假區

吉林(4家) 吉林省北大湖滑雪場 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松花湖風景名勝區

黑龍江(2家) 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 二龍山旅遊風景區

上海(6家) 上海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 上海博物館 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上海野生動物園 上海豫園 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江蘇(12家) 蘇州市拙政園 蘇州市虎丘山風景名勝區 蘇州樂園、周庄古鎮游覽區 南京中山陵風景名勝區 無錫市靈山景區 江蘇省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無錫市太湖黿頭渚風景區 南京雨花台風景名勝區 揚州市瘦西湖公園 無錫中視股份三國水滸景區 鎮江市金山公園 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浙江(10家) 宋城 淳安縣千島湖風景區 溪口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寧波滕頭生態旅遊示範區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金華市雙龍風景旅遊區 仙都風景名勝區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橫店集團八面山影視城

安徽(5家) 九華山旅遊區 黃山風景區 天柱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滁州琅琊山旅遊區 廣德太極洞風景區

福建(8家) 廈門鼓浪嶼旅遊區 泰寧金湖 永安桃源洞旅遊區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泉州開元寺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 連城冠豸山

江西(4家) 廬山風景名勝區 井崗山風景區 龍虎山風景旅遊區 滕王閣

山東(11家) 曲阜孔廟 孔府 孔林旅遊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 泰山風景名勝區 蓬萊閣旅遊區 煙台南山旅遊區 靈岩寺旅遊區 劉公島風景名勝區 青島海濱風景區 濟南跑馬嶺旅遊區

河南(6家) 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白馬寺院 關林景區 清明上河園 嵩山少林風景區 開封包公祠

廣東(11家) 珠海圓明新園 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 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 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 廣州白雲山風景名勝區 清新溫礦泉旅遊度假區 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孫中山故居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廣西(7家) 七星景區 蘆笛景區 灕江景區 北海銀灘旅遊區 南寧青秀山風景旅遊區 象山景區(原象山公園、濱江公園) 桂林世外桃源旅遊區

海南(3家) 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 三亞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 天涯海角風景區

四川(9家) 峨眉山風景名勝區 都江堰景區 青城山景區 樂山大佛景區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黃龍風景名勝區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宜賓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 瀘定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

重慶(4家) 豐都名山 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 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 奉節白帝城-瞿塘峽

貴州(4家) 黃果樹瀑布 龍宮 黔靈公園 紅楓湖

雲南(5家) 雲南世界園藝博覽園 雲南民族村 麗江玉龍雪山旅遊度假區 雲南石林風景名勝區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西藏(5家) 西藏博物館 西藏布達拉宮 西藏大昭寺 西藏羅布林卡 西藏林芝巴松措旅遊區

陝西(9家) 秦兵馬俑博物館 華清池 華山風景名勝區 乾陵博物館 茂陵博物館 大慈恩寺大雁塔風景區 法門寺旅遊區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歷史博物館

甘肅(4家) 嘉峪關文物景區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青海(3家) 格爾木昆侖旅遊區 互助土族故土園旅遊區 塔爾寺旅遊區

寧夏(2家) 沙湖生態旅遊區 沙坡頭旅遊區

新疆(2家) 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吐魯番葡萄溝游樂園

㈧ 鄭庄區塊煤層氣富集主控地質因素及開發前景分析

李俊乾 劉大錳 姚艷斌 蔡益棟 張百忍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尋找煤層氣富集高產區是煤層氣勘探開發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對煤層氣富集成藏的規律及開發潛力進行分析,為煤層氣有利開發區的優選提供依據。本文從沉積環境、水文地質條件及地質構造三個方面,對沁水盆地南部鄭庄區塊山西組 3#和太原組 15#煤層氣富集規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 ( 1) 區塊內 3#煤層頂板以厚層泥岩為主,15#煤層頂板為一大套碳酸鹽岩沉積,兩類頂板封蓋性好,有利於煤層氣保存; ( 2) 區塊位於滯水窪地附近,水力封閉作用有利於煤層氣富集; ( 3) 煤層氣局部富集區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寬緩背斜部位有利聚氣、兩翼較陡的向斜和背斜軸部均不利聚氣、活動性斷層部位最不利聚氣,總體上向斜部位要好於背斜部位。最後本文從煤儲層參數角度,具體分析了該區塊的開發前景。3#和 15#煤層煤級高,含氣量、含氣飽和度較高,煤層較厚,煤層埋藏適中,儲層壓力接近或稍高於靜水壓力,均表明有利於煤層氣的開發; 而煤儲層滲透率普遍較低,則是煤層氣開發的主要瓶頸,統計表明,該區塊滲透率大小主要受最小有效應力 ( 最小主應力與儲層壓力之差) 的影響。

關鍵詞: 鄭庄 富集規律 沉積環境 地質構造 水文地質 滲透率

基金項目: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 34 ( 2010ZX05034 - 001)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課題 ( 2009CB2196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40972107) ,中石油創新基金資助 ( 2010D -5006 -0101) 。

作者簡介: 李俊乾,博士研究生,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主要從事煤層氣勘探與開發研究。

Email: lijunqian1987@ 126. com; Tel: 010 - 82320892

Primary Geologic Factors Controlling Coalbed Methane ( CBM) Enrichment and CB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Zhengzhuang Block

LI Junqian LIU Dameng YAO Yanbin CAI Yidong ZHANG Bairen

(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to find out the CBM enrichment area ring the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ent. It can help select favorable CBM target areas through studying the CBM enrichment regularity and its devel- opment potential. In the paper,the CBM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No. 3 and the Taiyuan For- mation No. 15 coal seams of the Zhenzhuang Block in northern Qinshui Basin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sedimenta- ry environment,hydrogeology and geologic structure. Results show that: ( 1) in the study area,the thick mud- stone and carbonate rock are the major lithology of the roof plates of No. 3 and 15 seams respectively. Both roof plates have a good sealing-capping property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preserve the CBM; ( 2) the study area locates near the center of stagnant water,where a CBM enrichment area is formed resulting from hydraulic sealing; ( 3) regional CBM enrichmen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geologic structure. The most favorable area for CBM enrichment locates at an anticline with steep wings; secondarily locates in the axial parts of the anticline and syncline with gentle wings; and the worst locates near the activities faults. On the whole,syncline is much more favorable than anticline in CBM enrichment. In the paper,the CB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study area was also analyzed based on coal reservoir parameters.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romising to develop CBM within No. 3 and 15 coal seams because both seam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metamorphic grade,high CBM content and gas saturation, thick seam,moderate coal burial depth and coal reservoir pressure is similar to ( or higher than ) hydrostatic pressure. However,the low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 main unfavorable factor in CBM development.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coal reservoir pressure.

Keywords: Zhengzhuang; enrichment regularit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geologic structure; hydrogeol- ogy; permeability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成功實現地面煤層氣商業性開發以來,煤層氣的勘探和開發越來越受到世界各主要產煤國的重視。煤層氣的抽采利用不僅能緩解常規油氣資源短缺帶來的能源危機,而且對於煤礦安全生產以及保護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據最新一輪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結果(孫茂遠等,2008),埋深2000以淺的煤層氣資源總量達36.8×1012m3,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08年,在沁水盆地南部已建成1.5億m3產能的煤層氣生產基地,成功實現了高煤級、中低滲透煤的煤層氣開發,打破了國外高煤級儲層是煤層氣開發禁區的理論(高遠文等,2008)。

雖然我國高煤級煤炭資源豐富(占總煤炭量29%),賦存煤層氣資源量巨大(占總含氣量15.42%),但開采難度較大,單井產量也通常較低。這是由於我國的聚煤盆地形成演化歷史復雜,後期構造破壞嚴重,以及盆地原型及構造樣式多變(孫茂遠,2001;饒孟余等,2005),使得煤層氣富集規律難以把握,而且我國的高煤級煤儲層多階段演化和多熱源疊加變質作用明顯(楊起,1999),使得我國煤層氣藏的儲層物性具有極強的非均質性,增加了煤層氣的開采難度。因此,研究煤層氣富集成藏的地質控制因素以及分析煤層氣藏的開發潛力,對於尋找煤層氣富集、高產高滲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以沁南鄭庄區塊煤層氣藏為研究目標,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分析。

1 區域背景及地質概況

鄭庄區塊位於晉城市西北約80km處,行政區劃屬於沁水縣鄭庄鎮。1999年,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在鄭庄區塊取得982.76km2的探礦權,並於2006年探明含氣面積74km2;在2008年取得了135.2km2的采礦權;截至2009年,在該區塊累計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達到843億m3,和毗鄰的樊庄區塊一起構成我國首個整裝千億立方米的煤層氣田(探明地質儲量為1152億m3),具有廣闊的商業開發前景。

鄭庄區地塊質構造上位於沁水盆地東南部的馬蹄形斜坡構造背景之上,其東南及東部以寺頭斷裂帶為界,區內以寬緩褶曲為主,局部發育小規模正斷層(如圖1)。區塊內自下而上發育有奧陶系,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統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三疊系下統劉家溝組以及第四系等地層,其中山西組和太原組為主要含煤層段,發育多套煤層。山西組3#煤層和太原組15#煤層在沁水盆地南部廣泛分布,為兩個主力煤層,厚度較大且穩定可采,是煤層氣勘探開發的主要目標層位。

圖1 鄭庄區塊地質構造及3#煤層埋深等值線圖

2 煤層氣富集成藏的地質控制因素

2.1 沉積環境

結合前人研究(任海英,2004;邵龍義等,2006)及鑽井剖面分析,鄭庄區塊15#煤層形成於太原組早期第一次特大型海侵之前,聚煤作用發生在瀉湖被逐漸淤淺的濱岸沼澤之上,在穩定的構造背景下,聚煤作用持續時間較長,形成較厚的15#煤層(2.4~7.9m)。長期的海侵之後,在15#煤層之上沉積了10m左右的大套石灰岩。在太原組末期,海水開始退去,海陸交互相沉積轉換為三角洲沉積體系,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澗灣內發育了厚度較大的3#煤層(5.3~6.2m)。3#煤層頂板發育厚層分流澗灣泥岩,局部夾有分流河道砂體。

沉積環境控制著煤層氣的儲蓋組合、煤層氣儲層的幾何形態以及煤層厚度(王紅岩等,2004),從而影響煤層氣的賦存及三維空間分布特徵。在不同沉積環境,煤儲層圍岩條件好壞各異,這直接影響著煤層氣的保存。圍岩條件的好壞主要取決於煤層頂底板岩性、厚度及其透氣性。頂底板岩性越緻密、厚度越大、透氣性越弱,越有利於煤層氣保存富集;反之則利於煤層氣體向其他岩層擴散,使氣體含量降低。如圖2所示,在鄭庄區塊,3#煤層直接頂、底板均為厚達10多米的泥岩,由於泥岩具有氣體排驅壓力高、透氣性弱的特點,因此對煤層氣的封閉能力較好;15#煤層直接頂板為大套的石灰岩,雖然灰岩易受地下水溶蝕作用而使其透氣性能增加,但溶蝕性灰岩常分布於構造變動強烈地段,而研究區內構造變形簡單,石灰岩遭受溶蝕可能較弱。再加上該灰岩層厚度較大,因此對煤層的保存亦較為有利,但總體較3#煤層圍岩封閉性差。

圖2 鄭庄區塊3#和5#煤層頂底板岩性圖

總之,在鄭庄區塊,穩定的沉積環境下發育厚度大、穩定性好(其中3#>15#)的兩主力煤層,為煤層氣大量儲集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煤層頂、底板具有良好的封閉性能,保證了煤層氣的有效保存富集。

2.2 水文地質條件

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氣的富集及運移起重要作用,影響煤層氣的賦存和分布。通常,水文地質條件控氣具有雙重性,既可導致煤層氣逸散,又能起到保存聚集煤層氣的作用。葉建平等(2001)將水文地質控氣作用概況為3種類型,即水力運移逸散作用、水力封閉作用和水力封堵作用,其中後兩種類型有利於煤層氣保存。傅雪海等(2007)在研究沁水盆地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氣富集的影響時,提出從盆緣到盆地中心依此出現水力封堵控氣作用、水溶攜帶控氣作用、徑流逸散控氣作用和水力封閉控氣作用,最終導致盆緣煤層氣含量低、斜坡帶含量較高和盆地中心含量高的結果。

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地區山西組含水層主要由底部砂岩和3#煤層上部砂岩組成,兩者之間沒有水力聯系,後者通過裂隙與3#煤層有一定的水力聯系(傅雪海等,2007);15#煤層與頂板石灰岩沒有水力聯系。可見兩煤層本身基本是獨立的水動力系統,受其他含水岩層影響較弱,外部水動力對煤層氣保存影響較小。

鄭庄區塊邊界的寺頭斷裂,現今狀態下屬於一條封閉性斷裂,導水、導氣能力極差,是盆地內部的一個水文地質單元邊界。山西組砂岩含水層和太原組灰岩含水層水位在寺頭斷層東側附近達到最低值,是地層水的滯水窪地;位於寺頭斷裂西側的鄭庄及其附近地區,水位也較低,地下水徑流強度也可能較弱,較有利於煤層氣保存(王紅岩等,2001;2004;傅雪海等,2007)。通常,地下水滯水地帶也是礦化度較高區域,鄭庄區塊煤層水礦化度非常高(如表1),遠高於弱徑流區地層水礦化度(1823.61mg/L),由此推測鄭庄區塊亦位於地下水滯流區,地下水以靜水壓力的形式將煤層中的煤層氣封閉起來,導致煤層含氣量較高。

表1 鄭庄區塊煤層水礦化度 單位:mg/L

2.3 地質構造條件

構造作用是影響煤層氣成藏最為重要和直接的因素,不僅控制著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層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著煤層氣生成、聚集和產出過程的每一環節。在聚煤期,構造控制著煤系地層形成發育的特徵,影響到煤層氣的生成、儲集和封蓋能力;在聚煤期後,構造特徵及其演化通過對構造變形和熱歷史的限定,不僅對煤層氣的生、儲、蓋性能產生影響,而且直接控制了煤層氣的運移、聚集和保存特徵,從而決定著特定地區煤層氣資源開發潛力的大小(秦勇,2003)。

在沁水盆地東南部(包括鄭庄區塊),煤層氣成藏經歷了三個演化階段(王紅岩等,2008;林曉英等,2010):第一階段,三疊紀末期,煤層達到最大埋深,煤岩鏡質組反射率達1.2%,此階段為深成變質作用生氣階段,累計生烴量達到81.45m3/t;第二階段,晚侏羅世開始至白堊紀末,地層開始抬升,但由於燕山中期的構造熱事件影響,煤層長期處於異常高古地溫階段,引起二次生烴,累計生烴量大,可達359.10m3/t;第三階段,喜山期的煤層氣藏調整與改造,最終形成了現今格局。在第二階段,由於異常熱事件的影響,地層的抬升並沒有破壞煤層氣藏,反而增加了煤儲層儲集氣體的能力。兩次生烴作用為煤儲層大量聚氣提供物質基礎。

在盆地形成演化過程中,鄭庄區塊受構造作用影響較弱,構造形跡相對簡單。對煤層氣富集具有控製作用的主要為寺頭斷層及區內局部背、向斜,在不同的構造部位煤層含氣量具有明顯差異。從圖3上可以看出,在寬緩背斜部位有利聚氣(如Js8井)、兩翼較陡的向斜和背斜軸部(如Js5和Zs31井)均不利聚氣、斷層部位最不利聚氣(如Zs39井),總體上向斜部位要好於背斜部位(如Js5>Zs31井)。

圖3 區域地質構造與煤層含氣量關系圖

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通常處於活動期的斷層具有開放性,是氣體運移的有利通道;而活動比較微弱或不活動的斷層具有封閉性則有利於氣體的保存。在煤層氣成藏演化過程中,寺頭斷層在喜山晚期之前一直處於活動狀態,具有強開放性,導致斷層附近煤層氣體沿斷層大量逸散,煤層含氣量極低。(2)兩翼較陡的向、背斜,均為擠壓應力下形成的地質構造。對於向斜,軸部煤層的底部及其底板岩層張性裂隙易於發育,部分煤層氣擴散損失,而兩翼部位則為煤層氣富集區;對於背斜,軸部煤層含氣量低則是由於煤層頂部及其頂板張性裂隙的發育,同時兩翼部位有利於煤層氣富集。總體而言,向斜要比背斜更有利於聚氣。(3)寬緩背斜也是在擠壓應力環境下形成的,屬於局部小構造,亦為應力集中區,因此有利於煤層的吸附。

3 煤層氣開發前景分析

煤層氣有利開發區主要包括兩層含義,它既是煤層氣的富集區又是高產高滲區。在查明煤層氣富集規律的基礎上,尋找煤層氣高產高滲區是實現煤層氣大規模商業開發的關鍵。文章從煤儲層參數角度,具體分析了鄭庄區塊3#和15#兩主力煤層的開發潛力以及瓶頸問題。

煤層氣在煤儲層中的滲流特徵與常規天然氣差異很大,影響煤層氣高產的因素復雜而多樣,主要包括:煤層氣含量、含氣飽和度、煤層埋深、煤層厚度、煤級、煤儲層滲透率、煤儲層壓力、臨界解吸壓力(婁劍青,2004;萬玉金等,2005;陳振宏等,2009)以及煤體結構等。在研究區內,煤層氣開發的有利儲層參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煤儲層含氣性較好(表2),3#煤層平均含氣量19.11m3/t、甲烷含量18.35m3/t、含氣飽和度69.58%;15#煤層平均含氣量16.30m3/t、甲烷含量15.42m3/t、含氣飽和度62.80%。較高的含氣量和含氣飽和度是煤層氣高產穩產的物質基礎。(2)煤層埋藏適中,降低開采難度及開采成本,3#煤層埋藏深度512~1215m;15#煤層605~1310m。(3)煤層厚度較大,3#煤層厚度5.3~6.2m;15#煤層厚度2.4~7.9m。(4)煤變質演化程度高,最大鏡質組反射率Ro,max=3.55%~3.98%,高變質程度使煤的吸附能力強,含氣量高。(5)3#煤儲層壓力梯度接近於靜水壓力梯度;15#煤儲層壓力梯度略高於靜水壓力梯度。煤層氣儲層為常壓或接近常壓均有利於煤層氣的開發。

表2 鄭庄區塊煤層含氣性特徵

注:下標ad代表空氣乾燥基。

在鄭庄區塊,開發煤層氣存在的主要瓶頸問題是煤儲層滲透率較低,平均低於1mD,其中3#煤層試井滲透率為0.013~0.430mD;15#煤層試井滲透率為0.022~0.920mD。通過鏡下觀察顯微裂隙,兩煤層均以B型(寬度>5μm,1mm<長度<10mm)裂隙為主,A型(寬度>5μm,長度>10mm)裂隙較少,裂隙密度較小,且連通性中等至差。裂隙不發育和連通性較差是導致煤儲層滲透性差的主要原因。但兩煤層的煤岩類型主要為光亮煤,煤體結構以原生結構和碎裂為主,這使得改善煤儲層滲透能力成為可能。從煤層氣開發的角度來講,原生結構的煤體,裂隙雖然相對較少,但經過壓裂後,煤層氣容易抽放,屬較好類型的煤體;碎裂結構的煤體,裂隙相對發育,抽放條件優越,屬於極好的煤體類型。

表3 鄭庄區塊煤儲層宏觀和微觀裂隙發育特徵

另外從圖4上可以看出,在鄭庄區塊煤儲層滲透率主要受最小有效應力(最小主應力與儲層壓力之差)的影響,隨著該應力的增加,滲透率值明顯降低;但埋深和最小主應力對滲透率的影響不明顯。因此,可以通過研究最小有效應力分布規律,在研究區低滲透率背景上尋找滲透率高值區,為選取煤層氣高產高滲區提供科學依據。

圖4 3#(a)及15#(b)煤層滲透率與應力、埋深關系圖

4 結論

文章從沉積環境、水文地質條件和地質構造三個方面,分析了鄭庄區塊3#和15#煤層煤層氣富集成藏的地質控制因素。結果表明:穩定的聚煤沉積環境和封閉的水動力系統是煤層氣的保存的有利條件,而局部煤層氣富集則受控於地質構造條件:在寬緩背斜部位有利聚氣、兩翼較陡的向斜和背斜軸部均不利聚氣、斷層部位最不利聚氣,總體上向斜部位要好於背斜部位。另外,文章從儲層參數角度分析了該區塊煤層氣的開發潛力。3#和15#煤層煤級高,含氣量、含氣飽和度較高,煤層較厚,煤層埋藏適中,儲層壓力接近或稍高於靜水壓力,均表明有利於煤層氣的開發。然而該區塊煤儲層滲透率極低,使煤層氣的商業開發增加了難度,但可以通過壓裂等增產措施適當的改善煤儲層,提高氣產量。

參考文獻

陳振宏,王一兵,楊焦生等.2009.影響煤層氣井產量的關鍵因素分析———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區塊為例,石油學報,30(3),409~416

傅雪海,秦勇,韋重韜等.2007.沁水盆地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含氣量的控製作用,煤層氣勘探開發理論與實踐,61~69

高遠文,姚艷斌.2008.我國煤層氣產業現狀及開發模式探討,資源與產業,10(2),90~92

林曉英,蘇現波,郭紅玉.2010.沁水盆地東南部寺頭斷層對煤層氣藏的封閉性評價,天然氣工業,30(4),20~23

婁劍青.2004.影響煤層氣井產量的因素分析,天然氣工業,24(4),62~64

秦勇.2003.中國煤層氣地質研究進展與述評,高校地質學報,9(3),339~352

饒孟余,楊陸武,馮三利等.2005.中國煤層氣產業化開發的技術選擇,特種油氣藏,12(4),1~4

任海英.2004.沁水煤田晉城礦區煤層的沉積環境與煤層氣,煤礦現代化,(6),18~19

邵龍義,肖正輝,何志平等.2006.晉東南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紀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古地理學報,8(1),43~52

孫茂遠,劉貽軍.2008.中國煤層氣產業新進展,天然氣工業,28(3),5~9

孫茂遠,楊陸武.2001.開發中國煤層氣資源的地質可能性與技術可行性.煤炭科學技術,29(11),45~46

萬玉金,曹雯.2005.煤層氣單井產量影響因素分析,天然氣工業,25(1),124~126

王紅岩,萬天豐,李景明等.2008.區域構造熱事件對高煤階煤層氣富集的控制,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大學),15(5),364~369

王紅岩,張建博,李景明等.2004.中國煤層氣富集成藏規律,天然氣工業,(5),11~13

王紅岩,張建博,劉洪林等.2001.沁水盆地南部煤層氣藏水文地質特徵,煤田地質與勘探,29(5),33~36

楊起.1999.中國煤的疊加變質作用,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增刊),1~7

葉建平,武強,王子和.2001.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氣賦存的控製作用,煤炭學報,26(5),459~462

㈨ VisualModflow在我國水資源評價研究中的應用潛力分析

作為當代國際上最盛行的地下水資源評價的三維可視化標准專業軟體系統包,Visual Modflow也同樣有必要、也應該在我國迅速得到普及推廣應用,這是我們與世界科技界接軌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趕超國際先進水平、追蹤世界科技前緣新動向的迫切需要。與我國目前自行開發研製的數值模擬軟體相比,該軟體包具有許多明顯的優勢,例如,軟體的系統化和可視化。

該軟體包使整個數值模擬過程系統化,從定義剖分建模開始,到模擬計算運行,直到最後以圖形、文字輸出最終結果,具有一套完整的軟體模塊彼此緊密聯接。可視化技術是展示分析數值模擬過程和最終結果的強有力工具,Visual Modflow很好地體現了這項技術在地下水數值模擬評價過程中的應用效果。

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模擬評價管理工作中具有以下幾項特別重要且十分有效的功能。其一是水質點的向前、向後示蹤流線模擬研究,Modpath是專門用於此項研究的模塊。根據地下水穩定流數值模擬結果,Modpath可方便地計算出三維流線分布和任意時間水質點的移動位置。水質點示蹤可分為向前和向後兩種方式。所謂向前示蹤就是指將示蹤水質點定義在地下水系統補給區,水質點由補給區示蹤滲流至排泄區;而向後示蹤則是將示蹤水質點定義在地下水系統排泄區,水質點由排泄區示蹤追溯返回到補給區。示蹤流線圖可在平面和剖面兩種圖上展示。Visual Modflow的這個流線示蹤功能對於我國地下水模擬評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特別是向後示蹤技術,它可以直接被運用示蹤確定一個水源地的地下水補給來源和補給通道等,並可計算出從地下水補給區滲流至研究區所經歷的時間。這種藉助於Modpath所進行的水文地質條件定量研究是對我國水資源評價長期以來處於定性分析階段的一次革命,它必將大大提高我國水資源評價的整體研究水平。

任意水均衡域的均衡研究是Visual Modflow在水資源評價工作中的另一個重要功能,Zone Budge是被用於計算任意水均衡域均衡結果的專門模塊。用戶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需要,可在模擬區域任意選定水均衡計算的均衡區,通過執行Zone Budge模塊,可方便地得到所選定均衡域和整個模型的所有水均衡信息。這個功能可有力地幫助水資源評價用戶直接確定研究區的側向補給方式和補給量大小以及補給源的水質情況。此外,它的另一個重要用途就是通過斷裂構造所在均衡域的水均衡計算,從而達到預測斷裂導通量和其水質之目的,這一點在礦區防治水工作中尤為重要。

直接允許用戶接受地理信息系統(GIS)的輸出數據文件和各種圖形文件是Visual Modflow在水資源評價中的另一個特點,這個功能對於充分發揮具有強大空間信息處理與分析功能的GIS技術在數值模擬評價中的作用意義重大,也為開發研製地下水三維數值模擬與GIS耦合評價模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Visual Modflow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可以自動識別和判斷疏排含水層的疏干飽水狀態和具體的分布范圍,可直接應用判斷確定大流量抽排含水層所處的水力狀態和埋藏條件。這一功能對礦區長時間、大流量疏排強充水含水層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李平,盧文喜,馬洪雲等.2007.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數值模擬中的應用以公主嶺市黃龍工業園水源地為例.工程勘察,79~81

劉立才,鄒勝章,陳鴻漢等.2004.朝陽市建人工湖對地下水動力場影響及湖底鋪設方案選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4):87~91

呂俊文,周星火,蔡萍莉.2003.某鈾礦地浸采區的水動力場三維模擬.鈾礦冶,22(4):188~192

馬騰,王焰新 . 2000. U 在淺層地下水系統遷移的反應 輸運耦合模擬———以我國南部核工業某尾礦為例 . 地球科學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5( 5) : 456 ~460

武強,董東林,武鋼 . 水資源評價的可視化專業軟體( Visual Modflow) 與應用潛力 . 1999.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5) : 21 ~23

薛禹群,謝春紅 . 2007. 地下水數值模擬 . 科學出版社 . 79 ~81

鄭繼東,李東艷 . 2003. 焦作煤礦區淺層地下水污染成因及特徵研究 . 能源環境保護,17( 3) : 28 ~32

Nilson Guiguer. 1999. Waterloo hydrogeologic WinPEST User's Manual. Ontario. Canada: Waterloo Hydrogeologic,lnc

Nilson Guiguer. 2004. Waterloo hydrogeologic Modflow Packages Reference Manual. Ontario. Canada: Waterloo Hydrogeolog-ic,lnc

Nilson Guiguer. 2004. Waterloo hydrogeologic Visual Modflow User's Manual. Ontario. Canada: Waterloo Hydrogeologic,lnc

Paul Schwab,Zhu D. 2007. Heavy metal leaching from mine tailings as affected by organic amendments. Bioresources Tech-nology,( 98) : 2935 ~ 2941

Water Loo Hydrogeologic Inc. User's Manual of Vi-sual Modflow. 1996

Wu Qiang. 1997. Groundwater study in the Weerselo Area. Overijssel,The Netherlands,IHE Thesis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