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級別
① 中國氣象局和國土資源部共同發布的地質災害預報共分幾級
5級
② 地質災害的預警級別
按照未來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質災害預警分為五級,分別版為
一級:可能性很小;
二級權:可能性較小;
三級:可能性較大(通知監測人員和威脅住戶注意);
四級:可能性大(預報階段,停止外業,各崗位人員到崗待命);
五級:可能性很大(警報階段,無條件緊急疏散,密切觀測)。
③ 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區劃
如前所述,在地質災害的控制與影響因素中,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是最為活躍的觸發因素。在人類不合理工程活動地段,黃土的卸荷與風化裂隙、落水洞、陷穴等尤為發育,降水容易沿著這些通道快速滲入地下,引發地質災害,降雨成為觸發地質災害最積極的因素。所以,通過氣象預報,可有效開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預警,實現防災減災的目標。
一、臨界降雨量確定
據本次調查資料,2000~2004年發生的13次新滑坡和16次崩塌,其發生頻次均與月平均降水量呈顯著的正相關,滑坡、崩塌發生時間全部落在6~10月份,在9月份最高,7月和8月次之,6月和10月份較低。地質災害的發生頻次與本區的降水特徵有關,9月份常出現淋雨,並伴有大雨,這種降水特徵有最利於浸潤黃土和入滲補給地下水,觸發地質災害發生;7月和8月份集中了全年75%以上的R1h≥10mm強降水和82%以上的R1h≥20mm強降水,這種強降水特徵不如9月份有利於降水入滲,所以,7月和8月份出現的災害頻次不如9月份高;6月和10月份強降水頻率低於7月,8月和9月,但高於其他月份;另外,10月份也常有淋雨,所以在6月和10月份也引發了地質災害。由此可見,無論是淋雨,還是強降雨,都是觸發地質災害的因素。
寶塔區歷史上僅有一個氣象站,不能反映降水特徵的空間展布,為了能夠揭示區域降水特徵,本次與陝西省氣象局合作,對1980年到2005年25年間,陝北黃土高原地區的27個氣象站的日、時降水量進行了分析,統計了各站日降水量中R1h≥10mm或20mm的局地暴雨過程,對其氣候特徵和時空間演變規律進行歸類分析、研究總結。研究結果表明:
(1)在25年中,陝北黃土高原共出現R1h≥10mm的強降水2638時次,R1h≥20mm強降水574時次,年平均R1h≥10mm的強降水有106時次,R1h≥20mm強降水有23時次。
(2)R1h≥10mm發生時次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為173時次;最少的是1980年,僅有36時次。R1h≥20mm強降水發生次數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為56時次;最少的是1982年僅有3時次。可見陝北強降水出現時次的年際差異較大,最多年份與最少年份相差十幾倍之多。
(3)R1h≥10mm強降水旬分布具有多峰值的特點。7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為第一高峰值,在數值比較接近也是全年的最大峰值;8月下旬為全年的次峰值,6月上旬為全年的第三峰值。R1h≥20mm單峰特徵較明顯,8月上旬為其高峰值,8月上旬之前,強降水頻次緩升後,強降水的頻次突然降低、減少。
(4)淋雨主要出現在9月,10月份也有淋雨和大雨發生。
(5)寶塔區暴雨年頻次>0.8(圖7-5),大雨日年頻次為4左右(圖7-6)。
圖7-5 陝北暴雨年頻次分布圖
圖7-6 陝北大雨年頻次分布圖
對比分析本區降水特徵和地質災害發生的關系,可以確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的臨界降雨量。預警的臨界降雨量特徵值分別是:
(1)日降雨量≥50mm(R24h≥50mm);
(2)6小時降雨量≥25mm(R6h≥25mm);
(3)1小時降雨量≥20mm或3小時降雨量≥25mm並且日降雨量≥30mm(R1h≥20mm或R3h≥25mm且R24h≥30mm);
(4)連續多日降雨,且日降雨量≥10mm。
符合以上條件之一就應該進行地質災害預警,作為地質災害氣象誘發日向外發布。
據此臨界降雨量可以進行模擬校驗,校驗結果表明,調查區內地質災害暴雨誘發日為2.5d/a,連陰雨誘發日為2.8d/a,即每年可預報的次數將在2~7次。說明選取上述4項指標是符合實際情況和可以操作的(圖7-7)。
圖7-7 陝北地質災害暴雨誘發日分布圖
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級別
參考陝西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分級劃分,結合調查區實際情況,將預警級別劃分為三級:分別是Ⅰ級預警、Ⅱ級預警和Ⅲ級預警。
Ⅰ級預警是高級預警,地質災害發生概率最大,為地質災害發布警報級;
Ⅱ級預警是中級預警,地質災害發生概率中等,為地質災害發布預報級;
Ⅲ級預警是低級預警,地質災害發生概率最小,為地質災害不發布預報級。
三、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區劃
(一)日降雨量≥50mm預警區劃
本降雨量級別在預警氣象中相對降雨強度為最小(圖7-8)。
圖7-8日降雨量≥50mm預警區劃圖
(1)Ⅰ級預警區的范圍最小,僅限於北半部延河流域,分散於這一區域的北部、西部和中部少部分地區(圖中深灰色)。總面積927.71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26.1%。這些地區位居延河幹流,河谷深切;以及較長支流的上游,溝谷強烈下切地帶,人類工程活動極為強烈,為調查區的地質災害發育區。
(2)Ⅱ級預警區主要分布在調查區北部延河流域(圖中淺灰色),面積1303.96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36.7%。這一區域大多為延河次級支溝黃土梁、峁地區,主要溝谷多處於中游,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地質災害發育強度稍低。
(3)Ⅲ級預警區分布於調查區南部汾川河流域(圖中白色),面積1324.33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37.2%。這里植被茂盛,溝谷寬緩,人類工程活動不強烈,地質災害極不發育。
(二)6小時降雨量≥25mm預警區劃
本降雨量級別在預警氣象中相對降雨強度為中等(圖7-9)。
圖7-9 6小時降雨量≥25mm預警區劃圖
(1)Ⅰ級預警區的范圍較前有所擴大。除北部延河流域中部少量區域外,占據北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圖中深灰色)。總面積1627.70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45.8%。為調查區地質災害發育區及部分次發育區。
(2)Ⅱ級預警區的范圍較前有所減少。主要分布在調查區北部延河流域(圖中淺灰色),南部汾川河流域有少量分布。總面積676.38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19%。這一區域大多為延河次級支溝黃土梁、峁地區,主要溝谷多處於中游,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地質災害發育強度稍低。
(3)Ⅲ級預警區的范圍較前有所減少,全部分布於調查區南部汾川河流域(圖中白色),面積1251.92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35.2%。這里植被茂盛,溝谷寬緩,人類工程活動不強烈,地質災害極不發育。
(三)1小時降雨量≥20mm預警區劃
本降雨量級別還包括3小時降雨量≥25mm並且日降雨量≥30mm,在預警氣象中相對降雨強度為最大(圖7-10)。
圖7-10 1小時降雨量≥20mm預警區劃圖
(1)Ⅰ級預警區的范圍為擴展至最大。占據整個北部延河流域(圖中深灰色)。總面積2232.67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62.8%。為調查區地質災害發育區及全部次發育區。
(2)Ⅱ級預警區的范圍縮減至最少。從調查區北部延河流域全部退出,僅分布在南部汾川河流域主幹流(圖中淺灰色),分布面積194.91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5.5%。這一區域為汾川河主幹流上中游,溝谷切割較強烈,地質災害發育程度較其他地區稍強。
(3)Ⅲ級預警區的范圍縮減至最小,全部分布於調查區南部汾川河流域(圖中白色),面積1128.42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31.7%。這里植被茂盛,溝谷寬緩,人類工程活動較少,地質災害極不發育。
④ 預警的預警級別
重大氣象災害預警級別:
按照災害性天氣氣候強度標准和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程度,重大氣象災害被確定為一般(Ⅳ級)、較重(Ⅲ級)、嚴重(Ⅱ級)和特別嚴重(Ⅰ級)四級預警:
Ⅰ級預警:
在某省(區、市)行政區域或者多省行政區域內,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台站預報預測出現災害性天氣氣候過程,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極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準的。或者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5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5級。
Ⅱ級預警:
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特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準的。或者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4級、森林(草原)火險等級達4級。
Ⅲ級預警:
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准。或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3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3級。
Ⅳ級預警:
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較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准,或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2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2級。 北京市東城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中預警分級:
按照《北京市東城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規定,依據突發事件即將造成的危害程度、發展情況和緊迫性等因素,東城區將突發事件的發生由低到高劃分為一般(IV級)、較大(III級)、嚴重(II級)、特別嚴重(I級)四個預警級別,並依次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來加以表示。
藍色等級(IV級):預計將要發生一般(IV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將臨近,事態可能會擴展。
黃色等級(III級):預計將要發生較大(III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經臨近,事態有擴大的趨勢。
橙色等級(II級):預計將要發生重大(II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將發生,事態正在逐步擴大。
紅色等級(I級):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I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會隨時發生,事態正在不斷蔓延。
預警級別首先由主要承擔突發公共事件處置的各專項指揮部、街道或相關部委辦局,依照各自製定的專項預案中所確定的預警等級提出預警建議,並報區應急辦批准。
一般或較大級別的預警,由區應急委發布或取消,並報市應急辦備案。重大或特別重大級別預警,由區應急辦報市應急辦,經市領導批准後,由市應急辦發布或取消。
預警信息包括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預警信息發布後,區應急辦、各專項指揮部、街道和相關部委辦局應立即做出響應,進入相應的應急工作狀態。同時各部門應依據已發布的預警級別,適時啟動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履行各自所應承擔的職責。
預警信息發布單位要密切關注事件進展情況,並依據事態變化情況和專家顧問組提出的預警建議,適時調整預警級別,並將調整結果及時通報各相關部門。
區應急辦有權依據突發公共事件的變化情況,變更各專項指揮部、街道或相關部委辦局所提出的預警建議,適時提高或降低預警級別,並對應急工作狀態做出適當調整。
⑤ 地質災害預警級別 地質災害預警什麼意思
地質災害預警制度。預警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成專災范圍和影響程度屬等。地質災害預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氣象主管機構發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預警。
按照未來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質災害預警分為五級,分別為
一級:可能性很小;
二級:可能性較小;
三級:可能性較大(通知監測人員和威脅住戶注意);
四級:可能性大(預報階段,停止外業,各崗位人員到崗待命);
五級:可能性很大(警報階段,無條件緊急疏散,密切觀測)。
⑥ 地質災害共分幾級,分別指向什麼程度
地質災害預報來預警等級劃分源為五級
一級 提醒級, 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小。 啟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巡查。
二級 提醒級, 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小。 預報預警時間內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24小時監測。
三級 注意級, 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大。 預報預警時間內啟動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 ,並24小時監測; 採取防禦措施,提醒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廠礦、學校、企事業單位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以防天氣突然惡化。
四級 預警級, 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大。 啟動受地質災害隱患點 威脅區居民臨時 避讓方案; 暫停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戶外作業,各有關單位值班指揮人員到崗准備應急措施。組織搶險隊伍,轉移危險地帶居民,密切注意雨情變化。
五級 警報級, 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大。 啟動不穩定危險斜坡威脅區居民臨時避讓方案,緊急疏散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學生、廠礦、企事業單位人員,關閉有關道路,組織人員准備搶險。
⑦ 地質災害黃色預警是什麼意思
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信號是指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較高。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信號是地質災害預警信號中的第一級。
地質災害預警級別分為五級,但預警信號為四級,即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黃色預警是指未來24小時內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應及時通知監測人員和受威脅住戶注意避險。
(7)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級別擴展閱讀:
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每年汛期(5-9月)在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和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上發布,目的是提醒被預警區的幹部和群眾防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可以分為以下等級:
一級提醒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小。 啟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巡查。
二級 提醒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小。 預報預警時間內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24小時監測。
三級 注意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大。 預報預警時間內啟動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並24小時監測;採取防禦措施,提醒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廠礦、學校、企事業單位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以防天氣突然惡化。
四級 預警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大。 啟動受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區居民臨時避讓方案;暫停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戶外作業,各有關單位值班指揮人員到崗准備應急措施。組織搶險隊伍,轉移危險地帶居民,密切注意雨情變化。
五級 警報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大。 啟動不穩定危險斜坡威脅區居民臨時避讓方案;緊急疏散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學生、廠礦、企事業單位人員,關閉有關道路,組織人員准備搶險。
參考資料:網路—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信號
⑧ 各種預警級別、預警顏色所表示的含義
按照《北京市東城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規定,依據突發事件即將造成的危害程度、發展情況和緊迫性等因素,東城區將突發事件的發生由低到高劃分為一般(IV級)、較大(III級)、嚴重(II級)、特別嚴重(I級)四個預警級別,並依次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來加以表示。
藍色等級(IV級):預計將要發生一般(IV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將臨近,事態可能會擴展。
黃色等級(III級):預計將要發生較大(III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經臨近,事態有擴大的趨勢。
橙色等級(II級):預計將要發生重大(II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將發生,事態正在逐步擴大。
紅色等級(I級):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I級)以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事件會隨時發生,事態正在不斷蔓延。
(8)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級別擴展閱讀:
重大氣象災害預警級別:
按照災害性天氣氣候強度標准和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程度,重大氣象災害被確定為一般(Ⅳ級)、較重(Ⅲ級)、嚴重(Ⅱ級)和特別嚴重(Ⅰ級)四級預警:
1、Ⅰ級預警:
在某省(區、市)行政區域或者多省行政區域內,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台站預報預測出現災害性天氣氣候過程,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極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準的。或者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5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5級。
2、Ⅱ級預警:
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特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準的。或者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4級、森林(草原)火險等級達4級。
3、Ⅲ級預警:
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准。或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3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3級。
4、Ⅳ級預警:
其強度達到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較大災害性天氣氣候標准,或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2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2級。
⑨ 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有哪幾個等級
按照抄未來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質災害預警分為五級,分別為
一級:可能性很小;
二級:可能性較小;
三級:可能性較大(通知監測人員和威脅住戶注意);
四級:可能性大(預報階段,停止外業,各崗位人員到崗待命);
五級:可能性很大(警報階段,無條件緊急疏散,密切觀測)。
⑩ 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分為幾個等級,主要通過什麼途徑發布
根據地質災害活動或損失程度劃分的等級。目的是表示地質災害的輕重程度,便於專對不同地質災害事件屬或地質災害與其他自然災害進行對比。分級的依據或類型有兩種。一是根據地質災害活動的強度、規模、速度等指標反映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有人稱其為災變等級。不同地質災害的分級標准和指標不一,只有少數地質災害已形成公認的分級標志(如地震採用震級表示地震活動強度),多數地質災害尚沒有統一的分級方案。二是以地質災害的破壞損失程度分級。有人稱其為災度等級,但沒有公認的分級方案和相應的指標標准。多數人認為以地質災害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數量作為地質災害破壞損失分級指標,從大到小依次為巨災、大災、中災、小災、微災。這兩種分級含義不同,但有密切聯系:地質災害活動強度級次所標識的是地質災害動力活動的強弱程度或規模大小;地質災害破壞損失級次標識的是地質災害破壞損失的大小,它除了受地質災害強度控制外,還與受災地區人口、財產分布以及受災體的脆弱程度等社會經濟條件密切相關。
地質災害按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