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閉礦坑治理
A. 礦山土地復墾屬於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嗎
不是,地質環境災害沒有這個災種,當然也算不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中,你可以看看地災的定義。
B. 地質災害恢復治理方案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是一回事嗎
這個應該是不一定會一樣的吧,因為地質災害有的時候是物理性的污染,而礦山的污染就是一些版重金屬或者權硫等的污染,不過地質災害中的火山噴發應該和礦山的差不多了。
而恢復治理的方案也有可能是一樣的,都是可以馴化耐受某種環境的微生物去修復環境污染,或者是某種耐受的植物來修復液是一樣的意思了~~~
C. 礦山地質生態壞境綜合治理是什麼,主要是干什麼的
主要是對開采礦山的環保型治理。
D. 礦山地質災害治理現狀
西南地區礦山地質災害發育,破壞性強。為此,國家和礦山企業籌集經費約4.8億元,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了恢復治理。治理成效較顯著的礦山有雲南省小龍潭煤礦、楚雄燎原煤業有限公司、華寧向陽煤礦,重慶市天府煤礦,西藏自治區羅布莎鉻鐵礦區,貴州省盤江火燒鋪煤礦、萬山汞礦、開陽磷礦,四川省有拉拉銅礦、瀘沽鐵礦、會東鉛鋅礦、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等礦山。地質災害治理根據不同的地質災害類型和經濟條件採取了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對於危害、影響較嚴重、治理難度較大、治理的經濟意義不很大的地質災害點,一般均採取了搬遷、避讓的措施。對於崩塌、滑坡,一般除加強監測外,採取了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減載,支擋及植樹種草等措施。對於泥石流,除加強監測外,採取了固坡、攔渣、排導、生物工程等措施。對於地面塌陷、地裂縫,除加強監測、加強采空區管理外,一般採取了回填塌陷坑,加固地裂縫地區地基,防止塌陷對建築物的破壞等措施。
雲南省小龍潭煤礦是礦山地質災害恢復治理較好的礦山。該礦屬於雲南省勞改系統,始建於1953年,目前年產煤630×104t,是雲南省最主要的能源基地,全省50%多的火力用煤由該礦務局提供。小龍潭礦務局從建礦到2001年10月底,共實現工業總產值34.26億元,實現利稅10.69億元。該礦採用凹露天開采方法,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2個采場(小龍潭采場、布沼壩采場)邊幫發生多次滑動。小龍潭礦務局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先後已投入地質災害治理資金1.89億元,通過多期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表6-4,表6-5),使礦山生產得到了保障。
表6-4 小龍潭礦務局露天采場滑坡治理情況
表6-5 布沼壩露天礦西北幫邊坡錨索加固工程治理效果
四川會東鉛鋅礦山亦屬恢復治理較好的礦山。該礦位於涼山州會東小街鄉,是集采、選、冶為一體的國有中型礦山。該礦山於1972年建成投產,1973年7月露天采場西邊坡即產生第1次滑坡,滑體規模達21×104m3,處理擴大後的采場於1987年7月又在西邊坡發生滑坡。第2代露采場1988年6月建成投產,西邊坡上下高差達300m以上,坡度較陡,在其南段又形成了以垂直位移為主的滑移變形體,為穩定邊坡,礦山投入大量資金對其進行了綜合治理,主要措施是:
1)修建排水溝、泄洪道,部分改善西邊坡不利的水文地質條件;
2)控制采礦爆破強度,減少對西邊坡的震動破壞;
3)用錨索、抗滑樁及水泥擋牆對西邊坡滑移變形體地段進行聯合加固處理(圖6-1)。
經以上加固處理後的西邊坡基本是穩定的,多年未發生滑動,保證了礦山的安全生產。
E.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
昌樂縣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分為兩大類:一是礦業開發過程中廢氣、廢水及廢渣排放對礦山地質環境的污染,如大氣污染、水環境污染、土壤污染等;二是礦體開采、地下水疏排及廢渣堆放過程中,對礦山地質環境產生的破壞,如采空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渣石流等重力地質災害等。目前,昌樂縣礦山地質環境污染和破壞較為突出的礦種主要為煤、建材礦產、藍寶石等。
主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方向: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工作要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和「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進行,在做好政策、措施、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採煤地面塌陷區的土地復墾,城區、著名風景區、旅遊區以及主要交通沿線(鐵路、國道、省道、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的採石場、採石坑的關停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災害隱患區的調查、防治,煤矸石、尾礦及礦山廢水的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
煤礦、鐵礦等礦產資源開發區,應當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礦產資源的開採在經濟合理和技術可行的前提下,要合理布置采區和開采順序,採用先進的開采技術,以減少對地面的破壞和土地復墾整理的難度,逐步實現開采與治理一盤棋。推廣閉路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提高廢水重復利用率。采空地面塌陷區村莊搬遷工作應結合當地開發和小城鎮建設,統一規劃,相應向小城鎮集中;塌陷區的土地復墾和綜合整治工作,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優先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目前應以鋪路、製作建築材料為重點,在綜合利用措施實施之前應進行其對地下水的污染研究,防止新的污染產生。在取締了黏土磚瓦生產後,煤礦開采地區可利用煤矸石生產磚瓦。
露天建材礦產開發區,嚴格執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合理開採的方針。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將開采與造景結合起來。河砂開采要與河道綜合整治相結合。
藍寶石是昌樂縣的特色礦種,其開采為露天開采。其中砂礦一般採用挖掘後用激水流沖刷淘洗手段進行采選,原生礦多採用爆破法採掘。藍寶石礦山開采所帶來的地質環境問題主要為水土流失、破壞地質地貌景觀等。目前,由於對藍寶石礦山實施限采、禁采措施,其地質環境破壞有所遏制,土地復墾情況良好。
城區、風景名勝區、各類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旅遊區、沿海地區、主要交通沿線兩側可視范圍內等禁采區、限采區內的露天採石場、採石坑的恢復治理工作,要因地制宜,採取綠化、植樹、噴塗、造景(觀賞景點或建築)等多種方式進行。平原地區重點做好取土坑、取土塘的土地復墾整理工作。到2020年,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要達到80%以上,「三區兩線」可視范圍、著名風景區、旅遊區已破壞的地質地貌景觀得到全面恢復治理。
F. 礦山採石場地質災害治理需要佔用林地是否需要審批 縣政府會議紀要是否能代替林業審批手續
目前礦產審核比前幾年更加嚴格,礦山採石場地質災害治理佔用林地的需要審批,一般來講
縣政府會議討論屬審核,下一步還需要林業局職權部門審批
G. 礦山地質災害治理措施
(一)地面沉降及塌陷的防治措施
西南地區礦山地面沉降和塌陷的治理措施,主要是採用避讓和填埋。
1)居民點搬遷;
2)房屋、建築物加固;
3)對重要建築群、道路及不適合搬遷的居民點、城鎮、工業區預留安全礦柱,劃定禁采邊界;
4)對已形成的沉陷區、裂縫進行綜合治理,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因地制宜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西南地區礦山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礦業開發程度較高的能源、金屬、非金屬礦山。如貴州務川汞礦區、汪家寨煤礦區、開陽磷礦區、四川瀘沽鐵礦區、石棉礦區、大樹硫鐵礦區、重慶獅子山煤礦區、雲南東川銅礦區、易門銅礦區、石缸河錫礦區等,主要措施是:
1.合理堆放廢渣,減少泥石流的發生幾率
礦山廢石廢渣排放,採取合理勘察選址、集中有序堆放;現有廢石、渣堆進行覆土,並植樹種草綠化,坡腳砌築擋土牆壩,防止廢石、渣滾落,坡面修築漿砌石護坡或進行其他固化措施,防止雨水沖刷;對佔用主要行洪通道如河谷、溝谷的廢石廢渣,進行清理或修建行洪渠或管道,保證洪水的順利通過,截斷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條件。
2.新建尾礦庫嚴格設計程序,防止新的泥石流產生
新建尾礦庫必須由國內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單位按照國家相關規范進行選址、評估、勘察、設計、施工及監理。嚴禁無勘測、無設計、無監理進行施工。尾礦庫上游必須保證匯水面積小,下游無重要建築交通線、工礦企業、居民點等設施。壩體內各項設施齊全,並達到國家規定相應的防洪、抗震標准。正在使用的尾礦庫必須按照設計使用要求,進行壩體、庫內設施的監測維護、加固。壩面應隨壩體的逐步升高進行漿砌塊石固化或綠化,防止雨水沖刷。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設計庫容的尾礦庫,應立即停用,啟動閉庫程序,嚴禁超設計能力使用。同時,對已閉庫的尾礦庫和正在使用的尾礦庫,設專職人員對其進行監測,並制定相應的預警、應急防災措施,防止尾礦庫潰決事故而引發泥石流地質災害。
3.禁止亂挖濫采,隨意堆放棄渣,從源頭上防止泥石流的產生
在各礦區內禁止大礦小開、亂采濫挖、隨意棄置廢石、尾礦等現象,對地質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的個體私營礦點進行清理、關閉整頓,恢復礦業秩序,保護地質環境。
(三)崩塌、滑坡的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是采礦工程活動易引發的地質災害。主要表現在煤礦、鋁土礦、磷礦、汞礦等能源、金屬、非金屬礦山。近年來,西南地區針對礦山開采引發的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採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如下:
1)加強監測;
2)採用科學合理的開采布局,如:露采礦山嚴格按照設計的剝采比進行台階式開采,放緩采面、坡面,限制采面、坡面高度等;
3)對危險地段修建防護面,並採取削方減載、減少振動、坡腳堆載、抗滑樁支擋措施等。
防治對象主要針對威脅礦山企業自身工作面、采場的災害隱患點以及部分對周圍居民點存在較大威脅的隱患點。如重慶市天府礦務局一井矸石山治理工程位於天府鎮南1km東山腳下,20世紀50~80年代開採煤礦,傾倒棄渣厚5~30m,順坡向堆積,由於長年累月沖刷侵蝕,在岩面附近地下水富集、飽和形成滑帶,給坡下廠房、民舍帶來安全隱患。為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治理工程內容如下:矸石山西側坡腳布9根1m×1m抗滑樁;在西側、西南側布設條石護坡擋牆、片石擋牆,支擋鬆散棄渣下滑;鋼筋格構砼,位於斜坡中上部,2.5m×2.5m格距,呈菱形展布護坡地梁;格構內植樹綠化;條石擋牆外側修排水溝,溝底寬600mm,高900mm,1∶0.25梯形放坡,抗滑樁外側溝底修底寬400mm,高900mm的截水溝;為方便群眾,治理環境,在條石擋牆外側修便道,以及運輸材料的通行便道。治理後,原有的矸石山邊坡得到穩定,潛在滑坡安全隱患得以消除,保證了坡下廠房和民舍的安全。
貴州省務川汞礦由於30多年的礦山開采,致使礦區發生了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泥石流、尾礦庫壩坡失穩、滲漏、翻壩等環境地質問題,使礦區生態環境破壞、水環境惡化。務川汞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下述治理措施:尾礦庫壩坡失穩的治理措施是設有反濾層的塊石壓坡工程、排滲井系統工程、排洪區工程及監測工程;地面塌陷、地裂縫的治理措施是塌陷坑填埋工程、監測系統及警示系統工程;同時對塌陷區、尾礦庫庫區及礦區的房前屋後進行了植樹種草綠化。
經過對務川汞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使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得到改善,居民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
H. 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一)采礦權取得的核算地質勘查單位優先取得的在原勘查區內的采礦權(國家出資或自籌資金),應按實際發生的實際成本和其他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地質勘查生產——××項目」、「銀行存款」(成果鑒定登記驗收費用)。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通過出讓形式獲得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應按實際支付的采礦權價款及其他相關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通過轉讓即出售、作價出資、合作等形式從出讓方獲得的采礦權,應按實際支付的采礦權價款及其他相關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實收資本」等科目。
(二)采礦權後續支出的核算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對取得采礦權後發生的後續支出,一般應予資本化。即首先按實際發生的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有關科目;然後按新探明儲量與當年的產量重新核定攤銷年限,分攤采礦權價值。
(三)采礦權價值攤銷的核算采礦權取得後,在其使用期間,按其預計使用年限分攤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累計攤銷——采礦權」。
(四)采礦權出售的核算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出售其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時,應首先補交采礦權價款或按規定轉贈資本,即借記 「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或「實收資本」;轉讓時反映獲取的實際收入並結轉成本,即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其他業務收入」;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貸記「無形資產——采礦權」。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轉讓由其自行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的,反映獲取的實際收入並結轉成本,即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其他業務收入」;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貸記「無形資產——采礦權」。
(五)以采礦權對外投資的核算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用其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投資時,應首先補交采礦權價款或按規定轉贈資本,即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或「實收資本」;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采礦權——××項目」;投資後的會計處理依照《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利用自籌資金形成的采礦權進行投資,一般應按評估確認的價款增加長期股權投資,其會計處理可參照《企業會計准則 ——長期股權投資》進行。
(六)采礦權減值的核算會計期末,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應對已入賬的采礦權進行減值測試,如果出現明顯減值跡象的,應提取減值准備。按確定的減值數額,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采礦權減值准備」。由於采礦權屬於無形資產范疇,提取減值准備後一般不會出現價值轉回的情況,因此,對采礦權計提的減值准備在以後期間一般不予轉回。
I.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
2001 年以來,全國用於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恢復的資金 500 多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約 143 億元,地方與企業自籌資金 300 多億元。「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下達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預算 129.1 億元,主要用於歷史造成的主體已滅失的礦山地質環境遺留問題。近年來,特別是 2010 年《全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9 ~2015 年)》頒布實施後,中國不斷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除《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和《全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9~2015年)》中確定的重點治理區域外,每年再安排約 30 億元,專項用於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解決了長期遺留問題,如礦山和責任主體不清的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消除或減輕了礦山地質災害對礦區居民的危害,改善了礦區的生態環境,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價值。截至 2009 年底,全國共治理恢復礦山土地面積約 49.6 萬公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面積約 14.65 萬公頃,恢復土地面積約 4.31 萬公頃。完成礦山地質災害治理 5195 處,治理面積約 3.51萬公頃;完成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治理 2527 處,治理面積約 7.75 萬公頃;完成其他治理2115 處,治理面積約 1.52 萬公頃。
為了有效治理和利用礦區廢棄地,結合礦業遺跡保護,中國批准建設 61 家國家礦山公園,目前已建成開園 21 家。國家礦山公園已成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示範區,成為礦業遺跡保護和礦業文化開發地,成為科普教育、科學考察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