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摸排宣傳地質災害
❶ 如何做好汛前地質災害隱患排查
1)在本年度地質災來害防治方案編制源前完成轄區地質災害排查,確定地質災害隱患點(區),落實汛期各項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和制度,為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礎依據。
2)排查災種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已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在地質災害危險區的邊界設置明顯警示標志。
4)排查結束後,及時編制地質災害排查報告,並將報告主要內容通報當地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報告主要內容包括:
Ⅰ)地質災害隱患點(區)位置;
Ⅱ)危害對象及范圍;
Ⅲ)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及基本特徵;
Ⅳ)地質災害引發因素及發展趨勢;
Ⅴ)已採取的防治措施;
Ⅵ)防治工作建議。
❷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今年災情及我部防範工作情況
今年,我國氣候極端異常,部分地區前旱後雨,瞬時暴雨,持續強降雨,導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群發。1至6月,全國發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8.6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32.3%、177.8%和190%。
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今年上半年作出60多次重要批示,為我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部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年初開始早研判、早部署、早檢查、早落實,採取多種手段嚴防嚴控。一是精心部署,先後8次召開全國和重要地區的汛期防範工作會議,多次發文和聯合相關部門發文,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二是檢查督促,近百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領導帶隊、相關部門參加的工作組檢查指導。三是強化應急,派出88名專家長期駐守18個重點省(區、市),指導排查、監測預警和群測群防等。多次啟動應急響應,在玉樹地震和關嶺滑坡等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組織開展隱患排查,協助和指導防範次生災害。四是重點防範,把地震災區和三峽庫區作為重中之重,派出150名專家協助四川、青海、重慶、湖北四省(市)開展排查和巡查,並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人口密集地區、交通幹道和重要工程周邊災害點再排查。五是聯控聯防,加強與氣象、水利、鐵路、交通運輸、教育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發揮部門優勢,落實防災責任,提升防控能力。
通過以上工作,今年上半年地質災害防範取得了顯著成效。轉移受威脅群眾20多萬,成功避讓477起,避免人員傷亡14839人。僅6月一個月,全國共成功預報320起,避免人員傷亡11014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1.38億元,為歷年來單月最多。與2009年1至6月相比,今年同期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增長了近10倍,而造成的人員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大幅減少。
重點地區防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成功預報和避免多起重大地質災害。三峽庫區已連續7年未因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汶川地震災區2年多來,雖然地質災害多發頻發,但災民安置點未因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實現了主汛期地質災害無重大群死群傷的目標。玉樹地震災區隱患排查迅速完成,重要隱患均被嚴密監控或應急排危除險。
二、以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成效和存在問題
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地質環境隊伍(工程地質隊、水文地質隊)作為地勘隊伍的組成部分連同地勘費一並下放地方。地質災害作為地質環境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機構改革之後的10年來逐步成為一項重要職能,越來越受到重視,三定規定我部的職能是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近年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歷了調查、普查、工程治理從無到有的過程,初步形成了以地質災害調查為基礎,以三峽庫區、地震災區為重點的,少數隱患點實施專業隊伍監測,絕大多數採取群測群防監測,逐步開始重大隱患點工程治理的格局。
1、在山區縣地質災害調查基礎上形成了群測群防體系
從2003年至2008年,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部署完成了1640個縣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基於此項成果初步建立了以群測群防為主的地質災害監測網路體系。現在全國24萬處隱患點均已納入群測群防體系,有10萬群測群防員。實踐證明群測群防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創舉,是在現行條件下最為有效的監測體系,創造了無數的奇跡,挽救了大量生命,取得了巨大成功。
1640個縣的調查評價程度很低,每個縣只安排20萬元經費,只能做一些地表肉眼觀察工作,基本查清了房前屋後小開小裂小縫,但對較遠距離的、具有隱蔽性的、比較復雜的地質災害隱患還沒有查清楚。群測群防體系不健全,主要依靠兼職,缺少必要的經濟待遇和設施配備。原因是地質災害多數分布在山區,大多數都是貧困縣,縣鄉政府在財政上都比較困難。
2、組建了部級和省級及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機構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由1個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院、32個省級監測總站、233個市級監測分站和166個縣級監測站組成的全國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初步建立了三峽庫區滑坡崩塌專業監測網。在典型地區開展了突發性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示範工作。
問題是全國地質災害行政管理人員太少,越到基層越少,絕大多數縣一個專職人員也沒有。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處有700多人從事地質災害管理,我們全國都算上專職管理人員也不到他們的一半。市、縣級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監測機構建立的還很不普遍,絕大多數市、縣沒有地質災害監測機構,現有的機構也還存在著人員少,技術人員更少的問題。經費普遍沒有保障,少數機構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多數是自收自支,與其公益性服務機構性質很不相宜。
3、法規規章逐步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加強
國務院於2003年頒布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頒布了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國務院先後發布《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一五」規劃》。各省(區、市)和大部分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市、縣均發布實施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9年我部印發了《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建立了部省兩級應急專家隊伍。2009年,在全國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 「十有縣」 (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有預案、有制度、有宣傳、有預報、有監測、有手段、有警示)建設,已建成321個。在全國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建設,努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2007年以來,在全國先後開展「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和「縣、鄉、村幹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培訓基層幹部、監測人員和群眾、學生300多萬人。2010年,正在在全國開展針對基層國土所和群測群防員的地質災害防治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宣傳培訓活動,培訓10萬人。
4、各相關部門的工作配合逐步加強
從2003年起,我部與氣象局合作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截至2009年,國家、30個省(區、市)、223個市、1035個縣開展了這項工作。今年我部與氣象局又共同研究進一步提高預警預報的精度,聯合發文要求所有市、縣都要開展這項工作。我部與建設、交通、鐵道等部門聯控聯防,相關部門對建設工程區、交通幹道等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強。今年我部與交通部、鐵道部聯合發文,就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共同部署, 2次邀請10多個部委聯合召開視頻會議,共同開展汛期檢查,取得較好效果。
三、今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強的工作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地質災害防治已經是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社會各界普遍關注、人民群眾充滿期盼的大事。我們一方面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指示精神,加強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一方面積極探索深化改革完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
1、進一步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普查、排查等基礎工作
為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必須加大基礎工作力度。全國應開展全面的地質災害調查,重點地區(300萬平方公里)詳查工作應加快進度,地震災區、三峽庫區等應做到普查,排查工作應納入基礎工作由專業隊伍承擔,並每隔一年排查一次,人員集中區附近2000米范圍要提高工作程度,部署一批必要的工程勘查。
2、建立市、縣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
建立市、縣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是必要的,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礦山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等都需要監測,各地的監測機構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特點有所側重。監測機構承接地質災害調查、普查、排查等基礎工作成果,可以根據成果、根據群測群防員分布,劃定每個群測群防員的監測區域、監測隱患點、巡查路線等,使地調成果發揮作用。
3、以村支部書記、村長、村民小組長為主加強群測群防員隊伍
實踐證明村支部書記、村長和村民小組長擔當群測群防員是最合適人選,他們了解當地情況、熟悉村民、富有責任心。他們當群測群防員遇有災情險情最方便報告鄉鎮政府,立即就能使基層政府直接組織搶險救災。應該給這支群測群防員隊伍統一的經濟待遇,應由中央財政承擔他們的補助經費,這樣就能把群測群防的水平提高到現階段最高水平。
4、國家級和市、縣級地災防治指揮協調能力建設是當前應該加強的兩個重要環節
地質災害現在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自然災害,今年暴雨導致人員傷亡90%屬於地質災害。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國家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我部作為辦公室單位,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中心。
地質災害防治關鍵在基層,而我們基層最為薄弱。要加強市、縣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形成中央出資由專業的地勘單位進行地質災害調查,成果由市、縣兩級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承接,群測群防員使用,發現災情險情報告市縣、鄉政府應急處置的防災體系。
5、進一步加大重大地質災害治理資金投入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由中央和省級政府負責特大和重大地質災害治理,現在用於面上的治理資金中央每年出資僅9個億,與各地需求相比杯水車薪。如能增加到每年40個億治理進度會大大加快。三峽庫區、地震災區之所以防災工作做得好,與國家投入力度大是直接相關的。現在有些省級政府也出一些資金,但不普遍,也沒有形成制度。各省都應該每年有專項納入財政預算。市、縣兩級的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經費也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❸ 汛前排查
(1)各級群測群防組織應當在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前完成轄區地內質災害排查,確容定地質災害隱患點(區),落實汛期各項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和制度,為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礎依據。
(2)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在地質災害危險區的邊界設置明顯警示標志。
(3)排查災種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已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4)編制排查報告。排查結束後,應及時編制地質災害排查報告,並將報告主要內容通報當地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報告主要內容應包括:
地質災害隱患點(區)位置;
危害對象及范圍;
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及基本特徵;
地質災害引發因素及發展趨勢;
已採取防治措施;
防治工作建議。
❹ 蘆山級地震地質災害排查和科考任務
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東經103.0°,北緯30.3°)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得知四川省蘆山縣發生地震後,中國地質科學院董樹文副院長立即向汪民副部長和王小烈書記報告地震信息。中國地質科學院隨後啟動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機制,由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小烈總負責;院領導帶隊、機關有關人員和力學所專家進行了24小時值班;每天綜合地應力監測和應急調查相關資料,形成中國地質科學院當天應急工作報告報國土資源部應急辦。
王小烈書記部署蘆山地震應急科考小組的主要工作任務
中國地質科學院第一時間組織蘆山地震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組,由董樹文副院長帶隊,4月21日趕赴四川蘆山地震災區,進行地震地質和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同時,正在四川野外工作的地質研究所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立即從成都奔赴雅安蘆山,在震後兩個小時(10點鍾),他們就到達了震中並發回了現場照片。蘆山地震抗震救災期間,總計有來自中國地質科學院機關、地質研究所、地質力學研究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岩溶地質研究所的60餘人先後參加震區應急調查和地質災害排查。科研人員分野外活動斷裂調查組、野外地災調查組、野外應急調查組、地應力監測分析組、室內綜合協調組,根據各自任務分別開展工作。
王小烈書記為科考小組送行
地質力學研究所地震災區應急調查專家組進行蘆山地震震情會商
經過第一階段的應急地質調查後,按照4月24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調局關於四川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部署,中國地質科學院科考人員按照中國地調局部署承擔四川省蘆山地震災區地質災害排查任務。按時、按要求、高質量地完成了排查任務,為地方掌握地震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及部署下一步地質災害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四川蘆山7.0級地震抗震救災、應急地質調查和地質災害排查工作中,中國地質科學院各單位響應迅速、協調配合有序。前方科考人員克服餘震不斷、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等重重困難,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冒著極大風險,堅守在應急科考和次生地質災害排查的野外工作一線,為災區群眾安危和地質事業發展,恪盡職守,忘我工作,充分發揚了地質工作者「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的優良傳統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展現了新時代地質人的精神風貌。雅安市委市政府對中國地質科學院科研人員艱苦卓絕的工作表示感謝。
科考隊查看地震滑坡體對地應力監測站的損毀情況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地質災害排查小組
岩溶地質研究所地質災害排查小組
地質力學研究所科考隊員進行野外地質災害排查
中國地質科學院科考隊員穿越地震滑坡體
雅安市委市政府感謝信
❺ 湖南保靖強降雨致山洪暴發,人們該如何預防地質災害
近期,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突降大到暴雨,此次暴雨導致了人死亡、1人失蹤、3人受傷,面對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人們應該如何預防地質災害?
災害結束後,不要貿然回家,有可能會出現第二次地質災害。在確保沒有災害的時候,可以回到家中收拾物品。
在災害面前,沒有人能保證安然無恙,之後提高警惕,讓警鍾長鳴,才能在自然災害的面前保證不受傷害,這樣才是美好生活的保障。
❻ 遼陽市宏偉區曙光鎮前進村石洞溝崩滑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遼陽市國土資源局
遼陽市宏偉區政府
(2013年5月29日)
根據2013年最新排查成果,遼陽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89處,列入市本年度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57個,宏偉區前進村石洞溝崩滑塌地災隱患點就是其中的一個。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檢驗《遼陽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決定於2013年6月26日10:00—11:00舉行,本次應急演練由遼陽市國土資源局和遼陽市宏偉區政府聯合主辦,宏偉區曙光鎮政府和遼陽市國土資源局宏偉分局共同承辦,遼陽市氣象局、遼陽市地質災害應急指導中心、曙光鎮前進村等單位協辦。為確保該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製定本方案。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演練,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使得群眾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由於崩滑塌易發生區域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誘發因素影響,崩滑塌極易發生。在此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遼陽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區人民政府和區國土資源局的統一領導下,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崩滑塌威脅區內的人民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並採取相應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地點、背景
地點:宏偉區曙光鎮前進村石洞溝居民點。
環境:該地質災害點地處低山丘陵地貌,上部殘坡積砂質黏性土,下部為震旦系釣魚台組石英岩,發育3組節理,邊坡平均坡度20°~60°,坡向180°,原始坡高40米,植被不發育,可見6~10處突兀的探頭石。該邊坡現狀穩定性一般,潛在穩定性較差,存在崩滑塌隱患主要地質災害引發因素為降雨、風化,危及該斜坡下方5戶20人生命財產安全。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搶險方案》,村民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預計參加人員及車輛
預計207人,各種車輛56台。
六、演練內容
(1)演練前先把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危險區群眾手中,張貼標語、宣傳畫,設立警示牌、避險路線指示牌、安全地點(避險點)指示牌等。
(2)發布避險信號(用銅鑼警報)。
(3)組織群眾按規定路線轉移到安全地帶。
(4)避險安全地帶必須做到「四有」,即有吃、有住、有穿、有醫療保障。
(5)把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後,對群眾進行一次現場培訓,發放宣傳材料。
(6)結束後,進行總結、宣傳。
七、演練准備
演練前一周召開由相關市、區、鎮、部門領導各小組成員等參加的會議。說明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具體實施的有關問題和分工等。
指揮長:祁龍 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馬志剛 宏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副指揮長:張樹生 宏偉分局局長
馬東 曙光鎮鎮長
1.綜合聯絡組
組長:王雲祥 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夏輝 曙光鎮國土資源所所長
成員:王威 村支部書記
高利傑 市地災指導中心副主任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詳盡的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演練方案,聯絡、組織協調各演練部門之間的關系,及時處理、解決演練過程各種困難,並研究對策,搞好實際演練前的預演。
2.撤離疏散組
組長:李喜 鎮武裝部部長
副組長:高義飛 村民兵連長
成員:隊員15人(村基幹民兵)
主要職責:迅速組織撤離疏散組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轉移災害現場的財產。
3.交通管制組
組長:劉希昌 區交警支隊副隊長
成員:交警及管路協理8人(村基幹民兵)
主要職責:維護交通秩序,實施交通戒嚴封鎖。
4.治安秩序組
組長:金曉明 鎮派出所所長
成員:派出所及聯防人員15人(警察4人,其他11人)
主要職責: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巡邏。
5.應急技術組
組長:楊毅檸 勘查規劃院主任
副組長:張春彬 國土所副所長
成員:市地災應急指導中心10人
主要職責:組織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
6.後勤保障組
組長:毛文學 民政局副局長
副組長:鎮民政辦主任
成員:區民政部門3人,鎮民辦工作人員7人,共10人。
主要職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搭建帳篷,儲存和發放救災物資;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
7.醫療救援組
組長:李威 區衛生局副局長
副組長:王振傑 疾控站站長
成員:鎮衛生院醫生、護士、司機8人
主要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病。
8.宣傳報道組
組長:孫強 區外宣辦分管電視主任
副組長:劉軍 市信息中心主任
成員:區電視台、市國土辦公室、市信息中心主任、宏偉區國土局、市地質災害應急指導中心等8人。
主要職責:對此次演練的宣傳報道;對群眾進行一次現場國土局、培訓,並發放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材料。
八、演練程序
具體見演練腳本(略)。
❼ 「7·」新疆阿克陶縣布倫口鄉國道線泥石流
1 引言
2013年7月27日18時30分,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阿克陶縣境內布倫口鄉國道314線1616km處(東經75°06′51″,北緯38°45′03″)因融雪性洪水引發小型泥石流災害,泥石流堆積體近2000m3,覆蓋路面25m,致使國道314線道路阻斷,190多輛車、500多人被困。
由於災害發生前已進行了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相關部門做了相應的應急部署,因監測預警及時准確、應急救援行動迅速,避免了至少10人傷亡和多輛車輛可能受損的重大地質災害發生。
2 地質災害災情概況
2.1 地質環境條件
(1)地形地貌。泥石流災害所在地位於阿克陶縣南部山區,河流切割強烈,沖溝發育,基岩風化剝蝕嚴重,鬆散堆積物豐富,植被只發育在河谷兩岸,山體表面植被稀少,山體坡度一般在35°以上,溝谷縱坡降在15°以上。山體基岩出露,溝谷中覆蓋有卵礫石、中細砂、粉細砂等。該地段地貌類型為典型的高山河谷地貌(圖1)。
(2)地層岩性。阿克陶縣地層新生界最為發育,古生界次之,前古生界偶有出露。泥石流發生區主要發育有志留—泥盆系(S—D)、泥盆系(D)和石炭系(C)等,岩性復雜,主要由砂岩、片岩、千枚岩、雲母片岩、大理岩灰岩、砂岩、泥岩、礫岩、頁岩、泥岩等組成。
(3)氣象水文。災害發生地位於東帕米爾高原,屬高山寒冷型氣候,無明顯的四季之分,僅有暖寒兩季之別,海拔多在3000m以上,寒冷多雪,氣溫常年在0℃以下。山區積雪面積790km2,冰川面積600km2。常年積雪,冰川融化形成眾多河流、湖泊,並有眾多泉水溢出,因此地表水較為豐富。泥石流災害所在蓋孜河水系是阿克陶縣第一大水系,發源於公格爾—慕士塔格冰川西南坡,薩雷闊勒嶺北坡,支流多,流量大,流程長,流域面積9560km2,年徑流量達9.85億m3。
圖3 泥石流發生地段為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中重點防治地段
4 地質災害避險安置
災害發生前,阿克陶縣國土資源局及時通知各鄉鎮(場)政府負責人、各礦山企業負責人及國土資源所幹部,做好地質災害防災、避災各項准備工作;加強群測群防巡查監測工作,提醒受威脅對象注意洪水和泥石流的防範工作。災害發生後,奧依塔克交警中隊交通警察和國土資源幹部及布倫口鄉政府幹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安扶被困群眾、調動車輛、清理泥沙、疏通道路,疏導被困車輛,使得被困車輛及被困人員及時安全通過災害點。
5 經驗與啟示
從此次克州阿克陶縣境內布倫口鄉國道314線1616km處泥石流地質災害的成功避讓案例來看,及時的預報和布置落實防災工作是關鍵。
(1)特殊天氣重視預警預報工作。此次成功避險的關鍵是國土和氣象部門長期定期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克州、阿克陶縣氣象、國土等部門提前根據天氣條件預判地質災害的發生,並召開了專題會商會,高度重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
(2)防災避險重在落實。會商會議後,各單位工作組織到位,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認真落實防災措施。阿克陶縣國土資源局及時通知各單位,各基層國土所、邊防檢查站等部門積極配合,交警、路政等部門及時處置疏導交通等有效措施,最終保證了此次避險成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過往車輛和人員的生命財產損失。這次泥石流災害的成功避讓,不僅提高了當地相關部門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也增強了過往車輛人員和農牧民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措施得力,處理恰當,早預報,早預防,成功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