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

發布時間: 2021-03-07 12:33:55

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1.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應力測量與監測重點實驗室

2013年,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項,其中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1項;地質調查項目4項,其他工程和市場服務類項目8項。第一作者公開發表論文32篇,其中英文SCI/EI檢索論文14篇,中文SCI/EI檢索論文7篇。現有固定工作人員21人,客座研究人員1人,引進碩士研究生2名,在站博士後1名;在讀研究生3名。組織召開學術會議2次,學術委員會會議1次,參加國內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7人次。

與萬那杜氣象與地質災害局達成「萬那杜典型俯沖區地應力分布特徵研究」合作協議,並開展了研究工作,首次在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俯沖帶上實施了地應力測量與監測,初步獲取了板塊俯沖過程中地應力變化特徵,為研究其與伴生地震的關系積累了數據;在北京及周邊地區持續開展地應力測量與監測,初步構建了首都圈地應力實時監測網;在新加坡南北傳輸電纜隧道開展了水壓致裂地應力測量,標志著水壓致裂地應力測量技術得到國際認可。

BCA和Kiso-Jiban公司檢查力學所在新加坡地應力測量的試驗現場

2.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下水污染機理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有技術人員27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4人;碩士生導師5人,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年地質英才1人,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的中青年人才6人。2013年,實驗室發表各類論文42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篇,EI檢索論文3篇,核心期刊論文12篇,會議論文25篇;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項。參加國際性學術交流12人次。畢業碩士1名,韓占濤副研究員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完成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為期一年的考察和學習。

2013年,實驗室負責開展了地調項目「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綜合研究」、環保部公益項目「華北平原典型區地下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防治分區方法研究」、環保部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子課題「典型農業區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水利部全國水資源保護規劃專項研究專題「區域淺層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技術方法與示範研究」等多項,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嵌段聚合物懸浮納米零價鐵在復雜孔隙含水層中的運移研究」、地調項目「油氣勘探的現代微生物技術及應用研究」、地方合作項目「星宇化工有限公司吳橋分公司廠區及原滲坑對擬建吳橋水庫污染風險調查評價」並通過驗收。

天津薊縣某復合有機污染場地直推鑽探土壤以及多級監測井取樣

3.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元素微區與形態分析重點實驗室

2013年是實驗室建設的第一年,承擔科技支撐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公益性行業專項3項,地調項目6項,其他項目3項,累計經費2050萬元。發表論文22篇,其中英文SCI檢索論文10篇(1篇第一作者,5篇通訊作者),中文SCI檢索論文1篇,核心期刊論文11篇;獲批實用新型專利4項。培養博士2名、碩士8名;與中國地質大學聯合開展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大四學生4名。參加了所重點實驗室建設及研究進展交流會,實驗室研究方向、目標、組織機構及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領導和專家對實驗室在擴充微區原位同位素分析技術能力方面提出了發展建議。5名成員在部系統培訓班上作技術講座;邀請了德國馬普化學研究所和法國CAMECA公司的專家進行微區分析技術和儀器講座;承擔了歐盟第七框架計劃項目。新購置的193nm激光器、超高線性范圍高分辨等離子體質譜儀等投入運行。

成功研製多軸可調精確定位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樣機,並初步建立了Li、B、K等輕元素的定性與半定量分析方法。基本建立了可應用於橄欖石、輝石等單礦物中單個熔體包裹體LA-ICPMS分析方法;採用均相沉澱和鋶鎳試金技術制備的含貴金屬等元素的硫化物微區分析校準標樣的均勻性和實用性得到國際相關專家的好評;建立了HPLC/ICPMS快速測定天然水樣品中無機砷形態的方法。

新投入使用的實驗室和儀器設備

研製成功的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原位分析系統(樣機)

4.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表層碳—汞地球化學循環重點實驗室

2013年,通過對我國150萬平方千米不同時期(20世紀80年代與2000年間)土壤有機碳密度的計算顯示我國西南、華中、華東、西北和華北的土壤有機碳表現為大氣CO2的匯,而東北和華南的為負值,土壤有機碳表現為大氣CO2的源。20年間,全國主要農耕區0~20厘米土壤有機碳庫累計增加358.5Tg。

我國主要農耕區表層土壤碳源匯變化圖

建立了土壤碳呼吸與全球升溫的預測模型。預測全球氣溫預期升高0.5℃,我國紅壤、草甸土、褐土、潮土、沼澤土和黑土中土壤有機碳分解釋放的碳為519Tg,相當於我國2010年固體化石燃料燃燒釋放量的31.7%。

我國主要土壤類型在全球氣溫預期升高0.5℃情況下,土壤有機碳釋放的CO2

5.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塌陷防治重點實驗室

岩溶塌陷動力監測系統集成

2013年,實驗室共承擔項目2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地調計劃項目1項、工作項目5項,社會服務項目5項,公開發表論文8篇。派團參加第13屆岩溶塌陷國際會議;邀請客座研究員、瑞典MALA公司(中國)和SenseFly公司專家開展鑽孔雷達探測、無人飛機應用等方面的學術交流;協辦「岩溶環境問題與對策學術討論會」;組織「岩溶塌陷調查技術方法討論會」以及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

在我國岩溶塌陷地質災害發育趨勢與對策分析、岩溶塌陷調查和防治系列規范編寫、岩溶塌陷動力監測系統集成開發和大型礦山疏干區岩溶塌陷動力變化規律的捕捉方面取得了進展。

鑽孔雷達和無人機培訓

6.中國地質科學院頁岩油氣調查評價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專項1項,地質調查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2項,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其他3項。發表論文13篇,其中國外8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5篇,SCI及EI檢索論文共5篇;出版專著2部。有固定人員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2人;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6人,助理研究員7人;實驗技術人員3人,管理人員3人。流動人員6人,客座院士1人。2013年12月在京召開了「中國地質科學院頁岩油氣調查評價重點實驗室2013年年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參加了AAPG年會,發表摘要4篇,並作學術報告;參加第一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發表會議論文2篇;參加第六屆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中國石油地質學術年會和全國沉積學大會。承擔了與吉爾吉斯斯坦合作項目「中吉天山成礦帶成礦構造背景對比研究」。

採用淺表層構造變形的地面調查與深部構造的重磁電震聯合反演解釋相結合,釐定了黔中隆起及周緣3個一級變形單元和8個二級變形區。首次在黔中隆起東部中三疊統發現了透鏡狀油砂體,說明黔中隆起這一大型古隆起帶是油氣運移的有利聚集區。此外,在黔中隆起西部石炭系大唐組內發現了厚度大於50米的黑色炭質泥頁岩,提出黔中隆起油氣地質條件需要重新認識。證實了柴達木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發育良好的烴源岩,是一個新的烴源岩層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頁岩油氣調查評價重點實驗室

7.中國地質科學院Re—Os同位素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組織了Re-Os同位素分析技術研討會,邀請了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就鹼性Os稀釋劑的制備標定和存在問題、普通硫化物Re-Os同位素前處理、Re-Os同位素稀釋劑標定、低含量Re-Os定年標准物質預研究、岩石樣品Os同位素精確測定等前沿科學問題開展了討論;實驗室成員前往英國杜倫大學和開放大學開展學術交流,邀請了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Judith Hannah 教授和Holly Stein 教授前來講學。實驗室繼續加強標准物質的研製,富鈷結殼Os同位素(GBW04476)和成分標准物質及銅鎳硫化物Os同位素和Re及Os成分標准物質(GBW04477)獲批成為國家一級標准物質。近年來,實驗室在富有機質地質樣品的Re-Os同位素年代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入選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實驗室成員訪問開放大學

實驗室成員訪問英國杜倫大學

實驗室成員與美國來訪學者

8.中國地質科學院年輕沉積物年代學與環境變化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承擔各類項目14項,包括公益性行業專項課題1項,地調項目5項,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5項,與其他單位合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獲批各類科研項目7項,其中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篇;出版專著1部。引進人才2名,培養碩士2名,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人員1名。舉辦學術會議1次,參加學術會議、出訪及邀請專家進行學術討論共計20餘人次。新建了獨立的植硅體實驗室、總有機碳/總碳實驗室。

陽原盆地西部湖相地層火山灰層分布特徵及年代地層序列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選擇梨益溝等六個剖面進行了樣品採集和年代及環境指標測試分析工作,對地層沉積序列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基本建立了五龍峰剖面28.2ka至149.5ka的年代序列,研究表明剖面整體上為風成相沉積,反應的氣候以冷干、涼濕為主,主要經歷了3次較大規模的古氣候冷暖旋迴,每個旋迴又包括了若干個次一級冷暖干濕旋迴。

包頭市麻池鑽孔第四紀地層綜合研究取得進展。首次在河套地區實施的貫穿第四系的第四紀標准鑽孔,建立了完整的第四紀年代地層框架及古氣候、古環境演變序列。

回灌試驗場地層對比圖

梨益溝剖面采樣

承辦2013年孢粉學術會議

9.中國地質科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礦集區立體探測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正式進入建設期,依託單位為礦產資源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有固定人員39人,其中研究人員36人、技術人員1人、管理人員2人;客座人員9人。

2013年2月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共同為立體探測重點實驗室揭牌

實驗室定位及研究方向:面向國家資源重大需求,開展重要成礦帶地質過程與三維結構探測,礦集區立體探測與三維建模技術,區域成礦系統與成礦規律和深部礦床勘查技術方法與示範研究。通過深部探測技術進步和理論創新促進深部資源的持續發現,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資源需求提供理論、技術支撐和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013年5月2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礦集區立體探測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審查會在合肥工業大學召開

2013年,在研項目89項,包括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項、國土資源部項目3項、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1項、依託單位項目7項、其他項目52項;經費總額4412萬元。發表論文99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4篇,EI檢索論文8篇;出版專著1部;申請專利5項。

代表性成果:提出3D填圖(建模)思路和技術流程,實現了獅子山—銅官山礦田地殼結構的「透明」化;建立銅陵礦集區綜合找礦標志,提出深部成礦預測靶區;通過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及典型礦集區深部結構探測,發現了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發生岩石圈拆沉和幔源岩漿底侵的地震學證據,證實存在多級岩漿活動,詮釋了巨型成礦帶成岩成礦的動力學成因;獲得了銅陵、廬樅礦集區3D結構框架,對區域構造變形、岩漿系統結構提出了一批新認識、新觀點,揭示出重要岩體和控礦地質體的空間分布,為深部找礦提供重要信息;深部鑽探獲得重大找礦線索,廬樅礦集區2000米鑽探發現厚度較大的鈾異常,發現4米厚的銅礦化。部分成果在《Geophysics》、《Tectonophysics》上發表。

⑵ 姜大明部長一行到中國地質科學院調研指導工作

2013年6月4日,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書記、局長汪民一行到中國地質科學院調研,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研等陪同調研。

姜大明部長一行首先參觀了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許志琴院士和毛景文研究員分別做了講解。隨後,姜大明部長一行來到了深部探測研究中心,參觀科學儀器,觀看深部探測三維展示,聽取董樹文副院長關於深部探測專項各項研究進展情況的匯報。

座談會現場

在調研座談會上,姜大明部長一行聽取了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小烈代表院黨委作的工作匯報和李廷棟、陳毓川、袁道先等11位院士發言。姜大明部長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中國地質科學院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突出強調新時期國土資源工作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切實發揮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科技引領支撐作用,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把地質科技作為發展國土資源工作不竭的源泉和動力。同時,他希望,中國地質科學院能夠出更多更好的成果,為找礦突破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汪民副部長主持了座談會,並在會議結束時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姜大明部長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度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地質科技工作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

2013年6月4日,姜大明部長一行到中國地質科學院調研並參觀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領導,11位兩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領導班子成員、院屬研究所(中心)黨政主要負責人、院機關處室(中心)負責人等60餘人參加了座談會。

2014年6月4日,姜大明部長一行考察深部探測研究中心

⑶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部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部設有辦公室、科學技術處、地質調查處、實驗管理處(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辦公室)、經濟管理處、國際合作處、組織人事處(安全生產處)、計劃財務處、黨群工作處、監察審計處、基建處(基地辦)、研究生部等12個職能處室,信息中心、京區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京區後勤服務中心等3個中心,國家地質公園網路中心、深部探測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室等3個業務部門。

截至2013年底,院部職工總數433人,包括在職173人,離退休260人;在職職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108人,研究生學歷53人;在職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78人,其中院士2人,研究員及教授級高工9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24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23人;博士17人、碩士22人、本科27人,大專及以下12人。

年度重要科技成果

深部專項工作部署圖

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取得一系列成果。建立了全國地球化學基準網。完成了青藏高原、華南—中央造山帶、華北和東北等多條超長深地震反射與折射剖面聯合探測、寬頻帶地震與大地電磁剖面觀測,其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約6160千米。在我國東部長江中下游和南嶺成礦帶開展的礦集區立體探測卓有成效;揭示了長江中下游和南嶺成礦帶深部成礦的動力學背景。部署了羅布莎、金川、南嶺、廬樅和銅陵礦集區以及騰沖火山地熱構造帶等12口大陸科學鑽探實驗與異常驗證鑽孔,累計進尺超過20000米,單孔最深達到3008米;在西藏羅布莎等地發現系列深部地幔物質,在南嶺於都—贛縣和安徽廬樅礦集區發現深部厚大礦體、礦化異常和重要礦化線索,證實了南嶺「五層樓+地下室」成礦模式。專項開展了青藏高原東南緣和華北地區的地應力監測網建設。探測成果有效揭示了我國大陸地殼的復雜結構,全面提升了大陸地殼演化與深部動力學機制的認識。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台「地殼一號」萬米超深科學鑽探鑽機以及地面電磁探測(SEP)系統、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等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與軟硬體系統。實現了技術創新與重大科學發現的並舉,適應我國地質地貌條件和岩石圈結構特徵,初步形成了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探測問題的技術方法體系,建立了一系列探測試驗基地,為組織實施我國地殼探測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廬樅礦集區反射地震偏移剖面的初步解釋與三維可視化顯示

SinoProbe專項2008-2013年完成的主要深地震反射剖面和大陸科學鑽探鑽孔位置示意圖

美國LRO月表影像圖(30m/pixel)

美國LOLA數據建立1/16度的月球地形圖

月球重點地區地質結構研究及探月新技術開發研究進展。(1)製作了嫦娥二號CCD影像(50m/pixel)、Clementine UVVIS影像(200m/pixel)、美國LRO月表DEM影像(30m/pixel)各一幅。(2)利用美國LOLA數據繪制1/16度的月球地形圖1張。(3)參加美國44屆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提交會議報告1篇,宣傳總結我院在《New Views of the Moon》一書在美國礦物協會授權翻譯和出版後(《月球新觀》),該書對中國行星科學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得到了該書主編的大力支持和贊賞。

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是我國學科比較齊全、人員結構較為合理、設備比較完善的綜合性地學基礎研究機構,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礎地質調查和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同時承擔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專業研究人才教育和培養任務。地質研究所現有在職職工180人,10個專業研究室。研究領域包括:區域地質、地質編圖及資料庫建設;大地構造與全球構造;生命起源、古生物群落與地層對比;前寒武紀地質與早期地殼生長;新生代地質與現代地質生態環境;超高壓變質作用與超高壓變質帶;岩石學、礦物學與地球物質科學;大陸動力學與地幔動力學;成礦地質背景與區域成礦學;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與岩石圈結構及地球動力學;同位素地質理論、方法體系與應用。

副所長高錦曦

副書記、紀檢書記沈琳

所長、黨委書記侯增謙研究員

2008年總收入約1.73億元,比2007年增長17%。各類科研項目總經費15283.63萬元,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3657萬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86.4萬元,科技支撐項目876萬元,汶川地震科學鑽探專項經費2075萬元,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等項經費3870萬元,基本科研業務費450萬元,地質及礦產資源勘查經費815萬元,其他科技項目經費2624餘萬元。

200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

2008年公開發表論文150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78篇,包括國際SCI論文32篇。公開發表專著1部,中英文版1:250萬地質和礦產圖4幅。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2008年本所論文發表數量在國內地學類機構排在第7位,已連續3年在全國地學研究機構中位居前10位,是國土資源系統唯一的研究所。研究所現任領導班子包括:所長、黨委書記侯增謙,副所長耿元生、高錦曦,副書記、紀檢書記沈琳。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屬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丁孝忠研究員。首次系統編制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地理底圖(國際分幅),並建立了相應的資料庫;系統編制了64幅1:100萬國際分幅地質圖並建立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編寫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編圖說明書、分幅圖元數據及核心元數據。填補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空白,健全了國家基本比例尺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系統。自主開發研製了1:100萬地質圖資料庫檢查系統,具有自動進行圖幅數據檢查、快速修改等功能;研製開發了全國1:10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較強的空間數據檢索、屬性數據檢索、多級地質要素屬性查詢,以及1:100萬國際標准圖幅元數據查詢等功能。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地球的化學、生物與環境演化的同位素研究:屬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項目負責人朱祥坤研究員。在國內首次建立了Cu、Fe、Zn、Mg、Ca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測定方法和配套的樣品化學純化方法,所建方法精度達國際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在鞍山地區獲得了一批新的年齡和地球化學數據,進一步驗證了鞍山地區38億年岩石的存在,初步確定了鞍山群形成時代為25億年前,進一步完善鞍山地區太古宙構造—岩漿演化的年代學格架,總結了鞍山地區太古宙地殼演化規律;對前寒武紀幾個重要時段多種化學沉積岩石進行了Si、O、S等同位素研究,在冀東和五台地區發現了與質量無關的S同位素分餾現象,探討了這些元素的同位素組成變化與環境和生物演化的關系;對冀北、遼西的J-K地層進行了同位素精細定年,為陸相地層J-K界線年齡的確定、年代學格架的建立和遼西生物群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太平洋深海多金屬結核和結殼進行了3He同位素與元素地球化學多重示蹤研究,初步查明了富鈷結殼記錄的海洋氣候環境的演化規律,通過與10Be定年方法對比,初步建立了測定富鈷結殼形成時代和生長速率的地外3He新方法。

大陸碰撞造山帶成礦作用: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侯增謙研究員。項目選擇青藏高原3個成礦帶中的3個典型代表(即驅龍斑岩銅礦、玉龍斑岩銅礦和大陸槽稀土礦床),通過典型礦床詳細解剖和成礦帶區域成礦對比,揭示其成礦過程,建立碰撞造山帶adakite質斑岩成礦模型,揭示碰撞帶陸內環境REE超常富集機理,為構築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框架奠定堅實基礎。本項目歷經4年研究,提出了大陸環境斑岩銅礦成礦新模型,突破了傳統的岩漿弧環境斑岩銅礦成礦理論;提出了大陸碰撞帶或造山型REE礦床概念,建立了造山型REE礦床新模型,豐富和發展了礦床學理論;以大陸碰撞帶Cu和REE礦床成礦模型研究為基礎,孕育和建立了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新框架。本項目共發表論文3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9篇。本項目與「973」項目共同組織出版了中英文專集7部。項目實施的4年中,共培養博士6人,碩士8人,3位博士後出站;與一批國際同行開展了廣泛的合作研究,已經形成了一支團結協作、富於創新、成果豐碩並有一定國際影響的研究團隊。

Fe-Mn結殼表面樣品鐵同位素組成隨深度的變化關系

朱祥坤研究員在漢諾壩野外考察

大陸典型成礦帶深部作用與成礦模式

譚庄—沈丘凹陷中生界沉積、構造特徵與有利儲層預測:屬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中心「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專項:東秦嶺—大別造山帶兩側油氣資源戰略選區研究之專題。主要完成人員:曠紅偉、柳永清、楊飛、彭曉波、劉燕學等。項目主要依據地質和地球物理技術研究華北南部大別山造山帶北側周口坳陷內譚庄—沈丘凹陷的中生界下白堊統。重點是層序地層、沉積體系和有利儲層分布與構造特徵的研究,核心是分析下白堊統層序地層格架內的沉積體系展布及有利儲層發育特徵,進一步結合地球物理解釋的中生界內幕構造特徵和綜合研究,確定有利的油氣勘探目標。通過課題實施,在下白堊統內幕構造、沉積相及其展布特徵、有利儲層分布以及綜合評價與優選勘探目標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體現了一定的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意義。

譚庄—沈丘凹陷下白堊統永豐組下段地層等厚圖

譚庄—沈丘凹陷下白堊統永豐組下段有利勘探目標綜合評價圖

內蒙古1:25萬西老府幅區域地質圖

內蒙古1:25萬多倫幅區域地質圖

內蒙古1:25萬多倫幅、西老府幅區調修測及蒙南—冀北地區晚中生代地層格架與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研究:屬地調項目。主要完成人員:柳永清、魏文通、劉增效、姚寶鋼、趙華平、王永、遲振卿、江小均、劉燕學、曠紅偉等。項目完成1:25萬多倫幅(K50C002002)、西老府幅(K50C002003)區調修測面積27395km2,開展了蒙南—冀北地區晚中生代地層格架與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以及相關基礎地質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礎地質研究成果。系統查明了區內興蒙造山帶或華北地塊北緣構造單元的物質組成、地層序列、形成時代;調查和研究了東西向、北東向構造—岩漿岩帶的物質組成、形成時代、構造背景及演化,深入調查與研究了晚中生代火山—沉積作用與盆地演化;在主要構造(帶)屬性、區域構造格架以及晚中生代地層格架、重要地質事件和年代地層系統、探討晚古生代—晚中生代地層、岩漿作用、盆地、區域構造發育演化,以及第四系地層和古地理環境調查與研究等諸多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和系列成果。

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的研究中心

電法研究室致力於地面有源電磁法和航空電磁法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研究,主要開展瞬變電磁法(TEM)、地—井瞬變電磁三分量測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激發極化法(IP)、高密度電阻率法、三頻航空電磁法等電磁法的科研與勘查,以及高溫超導磁強計、三頻航空電磁儀、瞬變電磁儀等電磁法儀器的研製與開發,並擁有美國Zonge公司的GDP多功能電法儀、加拿大Crone公司的數字PEM瞬變電磁儀以及地-井瞬變電磁三分量測井系統和中國自主研製的三頻航空電磁儀等電磁法儀器設備。目前正承擔多項地質大調查和市場勘查任務。
主要研究方向: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三分量高溫超導磁強計研製及應用、瞬變電磁儀研製、電磁法二維三維正反演、三分量瞬變電磁數據處理與解釋系統、危機礦山深部找礦物探方法技術研究。 電磁綜合研究室主要從事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的地球物理電磁法多參量大深度高解析度對地探測技術研究、方法技術的示範推廣研究、應用研究。研究開發及應用的方法技術有:陣列天然場電磁法技術(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同步自然電位)、人工場激電技術(時域激電、相位激電、頻譜激電)、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技術等。
本室擁有自主研製開發居國際領先水平的陣列天然場電磁法技術裝備(CLEMP-C)、混場源電磁法技術裝備(DEM-Ⅲ)、陣列電磁法激電技術裝備(DEM-IP-Ⅱ),以及最新引進的美國Zonge公司GDP32Ⅱ多功能電法系統。
上世紀80年代,利用從法國引進的地磁差分測深儀及大地電磁測深儀參與我國深部地球物理大剖面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國家攻關及部局院項目的支持下,自主開發研究陣列式天然場電磁法探測技術、混場源電磁法探測技術,並運用研究開發的技術裝備,在多個不同類型的礦區開展了試驗應用,取得良好的找礦效果。實踐表明,自主開發研究的陣列技術系統具有多參量大深度的綜合探測優勢,適宜於中國不同地貌景觀及復雜地質條件下的資源勘查。
本室對引進的GDP多功能電法系統在充分的試驗研究及經驗積累基礎上,分別在甘肅、內蒙古等地的礦產勘查及北京、浙江等地的地熱勘查中廣泛應用,其應用效果顯著,得到用戶單位的好評。
主要研究方向:從事高分辨大探測深度的多參量電磁法探測技術創新研究和應用研究,承擔國家及行業和地方的資源勘查與評價項目。

⑹ 中國地質科學院開展第個「世界地球日」活動 

2013年4月22日,是以「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美麗中國,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第44個「世界地球日」。

為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日子,也為了動員全民積極行動起來,以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夢,中國地質科學院提前部署,成立了以王小烈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了向社會開放所屬重點實驗室、紀念館、博物館,發放深部探測科普光碟等多個活動方案,同時研究生部也制定了開展「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方案,推動全民珍惜地球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科學發展。

少先隊員參觀三維地質調查研究中心並觀看3D演示

專家為少先隊員講解實驗儀器

少先隊員參觀深部探測研究中心

4月22日早上8點,中國地質科學院紀委書記王潔到院北門歡迎展覽路小學「李四光中隊」少先隊員們參觀院實驗室。「李四光中隊」少先隊員們首先參觀了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認識了同位素質譜儀、激光拉曼光譜儀等先進儀器設備,了解了礦產資源的作用和分布。隨後少先隊員們來到地球深部探測中心觀看了「地球深部探秘」系列影片及由深部探測專項製作的「走進地球深部」電視短片,認識了大地電磁儀、深層地震儀等最新型的地質勘探儀器設備;最後參觀了三維地質調查研究中心,觀看了3D小電影,專家為少先隊員介紹了三維地質調查的基本情況,並結合雅安地震介紹了相關地震知識,解答了孩子們的問題和感興趣的知識。

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部組織研究生參加了中國地質學會舉辦的演講比賽,以「珍惜地球資源,促進生態文明」為主題面向全院研究生和博士後開展徵文比賽,隨後還舉辦了「院士講堂」等活動。

展覽路小學「李四光中隊」少先隊員合影

⑺ 重要國際合作項目進展及國際會議

(一)中、俄、蒙、哈、韓五國合作項目第三階段順利推進

2013年9月1日至5日,中、俄、蒙、哈、韓五國合作項目第十一次工作會議在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召開,並簽署了會議紀要,制定了第三階段(2013~2020年)合作研究計劃。

2013年9月6日至13日,項目組成員對蒙古—鄂霍次克構造帶的岩性組成、地層接觸關系和構造變形特徵等進行了聯合野外地質考察。

各國代表團團長簽署諒解備忘錄

(二)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正式出版

該圖由世界地質圖委員會(CGMW)南亞和東亞分會負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任紀舜院士主編,聯合亞歐20個國家地質調查和研究單位100餘名科學家共同編制完成,於2013年10月由地質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岩溶資源、環境與全球變化——認識、緩解與應對國際會議

會議於2013年4月11日至13日在廣西桂林召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等承辦。來自13個國家的138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宣講主旨報告14個,專題報告45個。

岩溶資源、環境與全球變化——認識、緩解與應對國際會議現場

(四)東盟礦山環境調查與生態恢復治理能力培訓班

該班於2013年5月13日至20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由國土資源部主辦,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承辦。來自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和寮國等國共計13名代表參加了培訓。

(五)第一屆中國地質學會與美國地質學會聯合學術會議

第一屆中美地質學會聯合學術會議

會議於2013年6月17日至19日在四川成都召開,由中國地質學會和美國地質學會主辦,由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承辦。主題包括: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地構造演化;②大陸變形與地質響應——東亞資源與災害;③環境變化與生命演化——地球化學與碳存儲。國內外代表共計500餘人(境外代表16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中、美兩國地質學會正式結為夥伴學會。

(六)CGS—CCOP—ASEAN—IUGS地球化學填圖培訓研討會

會議於2013年9月3日至8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承辦。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寮國、蒙古、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等國的24名學員參加了培訓。

(七)前寒武紀演化及岩石圈深部探測國際學術研討會

前寒武紀演化及岩石圈深部探測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於2013年10月7日至9日在京召開,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等聯合承辦。來自14個國家的150餘名代表(境外代表約50名)參會,宣講論文近60篇。

地球化學填圖培訓研討會合影

⑻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與地球動力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實驗室主要研究並運用岩石圈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方法技術進行深部探測,研究地殼和上地幔物理結構、化學結構、深部構造與地球動力學過程。近年來,對青藏高原、中亞造山帶、秦嶺造山帶、大別造山帶、西部盆山結合帶、東部廬樅礦集區、松遼盆地等進行了高精度的探測,獲得許多科學發現。同時,也探測和揭示了油氣、礦產的成礦深部過程。

承擔各類項目26項,其中,國家專項項目1項(5個課題)、國家基金重點項目2項、其他基金項目4項、大地調項目4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財政部科研項目(課題)1項、行業基金項目1項、所長基金項目6項,以及中石化科研項目2項。2009年項目研究經費超過一個億。

大巴山項目合作榮獲院十大科技進展(第二),地調「台海」項目結題被評為「優秀」。開展國際合作項目6項,出訪3人次,接待來訪20餘人次。

發表中文和英文論文23篇(中文15篇,英文7篇),其中SCI 11篇(英文7篇,中文4篇);參加國際會議2次,國內會議多次。發表會議論文摘要17篇(國際24HKT會議6篇、AGU會議2篇、國內地球物理年會8篇、青年論壇1篇)。

承擔國家專項項目深部探測技術實驗與集成」(SINOPROBE-02),完成5課題的論證。通過招標實施5條剖面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測,累計長度2000km。除青藏羌塘地震反射剖面還在施工外,其餘剖面已經完成採集,野外監控處理已經顯示取得許多振奮人心的發現。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在華北剖面開展了中美合作反射地震與折射地震同震源聯合採集技術實驗Sinoprobe-02華北剖面中美反射—折射聯合觀測系統(2009)

⑼ 中國科學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實驗室版以岩石圈之下的厚達權6200公里的地幔和地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地震學、地磁學、高溫高壓實驗、分子和量子力學模擬、數值時空模擬和比較行星學等多學科的交叉和互補,探索地球深部的化學性狀(化學成分、礦物組合和它們的熱力學性質)、物理狀態(結構、溫度、壓力)、動力學機制及其地球深部過程在岩石圈的響應,為固體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的建立及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創新性貢獻。雖然研究內容屬於探索地球深部的基礎工作,但是對於研究人類相關的地震、火山、礦產和氣候等重大問題非常重要。

⑽ 中國地質科學院開展第個「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 

2014年4月22日,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版—節約集約利權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當天中國地質科學院所屬國家、部、局、院級重點實驗室和深部探測研究中心向社會開放。董樹文副院長一大早就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北門歡迎了展覽路小學「李四光中隊」少先隊員們,並與小朋友們合影。小朋友們參觀了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孔凡晶研究員作科普講座並耐心解答了孩子們的問題。院屬各單位和科普基地也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鄭綿平院士與孩子們合影

專家作科普講座

小朋友們觀看標本

現場科普互動

前來參觀的師生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工作人員合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