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周正中國地質大學
㈠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的師資情況好嗎
頂了!勸那些考生千萬別報,來了就會後悔的要死。
1.學校環境一點都不好,學校很小,教學設施很爛,交通也不方便(因為實在一個山溝裡面到市區要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而且晚了就沒車回去。)
2.學校的老師層次參差不齊,有地大本部的,也有不知道哪裡找的,遇到好老師就好,遇不到好的老師估計學習的興趣就沒了。
3.學校有很多地方都沒有透明度的,學校網路很垃圾,限制流量限制P2P,只能看看學校內部網站的一些資源。而且還不準許辦電信的寬頻。校園網收費也很貴,數次漲價。
4.學校超市很黑心,有些東西都是假貨,而且有些商品比外面貴一塊錢。
5.聽往屆的一些學長說,畢業的時候拿學位證時,是一件讓人很不爽的事情,在學位證這方面根本沒有透明度。我都還在擔心以後我畢業會是怎麼一個情況。
6.學校根本就很少為學生著想,只曉得收學費,收這個費那個費。也不說改善一下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
7.學校周邊治安很亂。
要報考的考生清酌情考慮,千萬別只看錶面現像。
我是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電子信息工程06級的畢業生,大學四年下來各方面表現優異,捫心自問是個合格的畢業生,但是,我不解,為什麼最終我沒學位證而有人四年下來掛了N多門的卻有,為什麼大學四年下來學校在29號才公布成績,其實大家的成績早就下來了,據內部人士透露那是為了給找路子的人緩沖時間,我有認識的花了1萬找關系拿到了學位證把別人名額擠下來了,這就是所謂的潛規則嗎?學校在30號給我們停水停電趕我們走怕我們鬧事還說讓我們寫申請增加名額,全扯淡,我們都被騙了,被這個民辦三本學校騙了,希望大家看到這能夠警覺讓已經或者准備報考這個學校的親戚朋友懸崖勒馬 。那些學校的托別在這里亂發言坑人。
㈡ 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作為地大16級研究生,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其實地大有很多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然而你在別的學校卻會發現沒有,至於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別的含義?那就要等你來學校親自去探索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質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們少部分你能夠在學校明顯的地方發現,但大部分都在隱藏的角落才能發現!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質包,腰跨羅盤,頭頂藍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從他面前出發走向祖國各地,他是學校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裡已經站立了近30年。走進他,你會想要知道,他是誰?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而這個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呢?想要知道嗎?那就加入我們地大這個大家庭,自己探索獲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嗎?
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何崗老師以及洪建和老師怎麼樣 考研想找個好導師
這位同學,作為中國地質大學何崗老師的學生,我想我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這兩位老師何崗老師和洪建和老師都是值得你去尊重的良師,也值得推薦的。我是08年從北方小城考進地質大學的研究生,導師正是何崗老師,那時我是他的第二批學生。如今,轉眼我離開學校已經4年,看著QQ群里的實驗室的隊伍日漸龐大,很多名字我已經不認識,不由感慨時間最殘忍,歲月洪流泥沙俱下,區區幾年恍如隔世。
研究生三年,其實哪個導師並不重要,因為不論哪個導師他們都有足夠的學識和能力教我們。反倒是作為學生自己,這三年是技能提升的關鍵階段,自律能力,好習慣的養成,求知力的保持,他們像滾雪球一樣慢慢累積,三年後,人與人的差距會比人與狗的差距還大。很慚愧作為當年畢業的學生,我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好學生,我一直自嘲自己是學渣,當我畢業工作後,回想起當年在學校的時光,覺得遇到兩位恩師是我很大的幸運。洪老師為人也很謙和,業務水平也很高,何崗老師其實也是一個好老師,是那種表面苛刻其實一切都為你好的良師。至少,從他那裡你能學到做人的很多道理。我想這個已經足以。至於研究生階段,學的專業知識,真正畢業後工作了能學以致用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真的覺得挑老師毫無意義。
送給你一句話,不管你最後選擇了哪位導師,還是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光,以前讀書時,畢業是我一直隱隱期待的事情,我從來沒有把我的大學我的研究生階段當一回事,我嫌棄它籍籍無名,嫌棄它規矩死板,嫌棄它制度落後,嫌棄讀書的時間太過煎熬。可是真正等我畢業開始工作,發現周末不用加班可以看電影是一件奢侈的事,發現每天來去匆匆身不由己的時候,我第一次開始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學校的日子,我好想再回去好好做幾天實驗,可惜我們都回不去了。畢業後有幾次我坐飛機飛武漢,辦我的護照時路過學校,有過想回去看看的沖動,卻終究覺得物是人非,沒敢在踏進校門。如今的我,經營著自己的一家小規模的文化傳媒公司,整個團隊幾十個人,效益也還不錯,因為知道資質平凡又想過好的生活,所以一直活的很努力。只是很慚愧我終究沒有從事我研究生所學專業的工作,這也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但是我想在研究生三年裡學到的一些思維及處理問題的方式以及做人的道理,對我受用終身。很多次我有過再去川大讀一個傳媒學博士的想法,終究還是沒時間沒精力。上周我在飛香港的飛機上,在飛機上的一本雜志上看到地質大學的新聞,那一瞬間百感交集。所以當學生一定是最好的,就像你現在一樣,當學生你可以對未來有很多期冀,就像是青春不朽,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最後一句:所有的圓滿和團聚,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完成。去選這兩位老師吧,祝你學業有成!
㈣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地標建築
當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過來的!不過呆了快一年,也發現了越來越多超美的地方~
逸夫博物館
我國首個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的大學
地大學子持學生卡免費參觀喲,裡面很多化石、礦物、標本,超級美的石頭!我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候,一起來參觀過這里,之後也有帶小夥伴們來這里參觀,真的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啦
地大的好看的建築還遠不止這些呢~只有來了這里慢慢發現啦!
㈤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師資怎麼樣
師資在河北省內,估計算是一般的本三院校吧,可是長城學院有的專業其實不錯,比如地科系,工程系。今後往本部考研比較有利,即使不考研就業的話這兩個專業也不錯。學校比較小,建校時間短,很多東西不夠完善,但硬體設施也不差。學校離市區有點遠,整個周邊環境不很好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與保定賀陽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學院辦學層次為全日制普通本科,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計劃,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在校生15000多人。
學院地處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北京南大門之稱的河北省保定市,保定作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學院佔地面積1400餘畝,建築面積45.6萬平方米,具有齊全的教學基礎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和學生綜合服務設施。圖書館藏書128萬冊,擁有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等多個電子期刊資料庫。
學院坐落於保定市南二環路,學院設有地球科學與資源系、信息工程系、工程技術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經濟系、外語系、基礎課部、體育課部等八個系部。學院發展目標是把學院建成辦學特色鮮明、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校園環境優美、社會民眾公認的一流獨立學院。㈥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和虎振學院是一個嗎
不是,但是兩個學校是鄰居,而且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董事長是虎振,中國地質大專學長城學院是屬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辦的全日制學院,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負責教學管理,虎振只是投資建校等。其他本三也有投資者的。
㈦ 地質大學出過什麼傑出人士或名人
楊遵儀教授(1908.10— ),男,廣東揭陽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1939年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著名的古生物學家。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學系,1939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地質學特別是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執教於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地質學院。歷任中山大學地質系主任兼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北京地質學院副總務長,專修科主任,水文系、石油系、地質測量及找礦系、地質系主任;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古生物學報》的編委,《地質學報》、《地層古生物論文集》的副主編和《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的主編;九三學社中央顧問;美洲地質學會終身榮譽會員,美國耶魯大學Sigmay Xi榮譽會員;國際地科聯地層委員會岡瓦納地層分會委員。
主編了《古生物學教程》、《古生物學》和《古生物地史學》教材。其中1980年與郝詒純教授合作再次主編的《古生物學教程》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與程裕淇、王鴻禎教授合著的《The Geology of China》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外學者四人合編的《Permo——Triassic Events in the Eastern Tethys》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環太平洋事件及其全球對比》(英文)先後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還著有《貴州中部中、上三疊統腕足類》;合著《南祁連山三疊系》(1983)、《華南二疊—三疊系界線地層及生物群》(1987)、《桃李滿天下》(1993)等9部專著和60餘篇論文。
80年代初與殷鴻福、張克信、吳順寶等合作研究《全球二疊-三疊系界限層型(GSSP)浙江省眉山剖面》去年被定為國際「金錘子」獲2001年國內科技十大新聞。
參加編著的《中國地層概論》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主持的《南祁連山的三疊系》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華南二疊—三疊系界線地層及生物群》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1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獲第五屆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同年還獲得何梁何力科技進步獎。被錄入《中國科學家傳記大詞典》和《中國科技名人錄》。
王鴻禎教授(1916.11— ),男,山東蒼山人,中共黨員,1950年2月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著名的地質學家和地質教育家。193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地質系,1947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秘書長、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武漢地質學院院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科聯地質科學史委員會副主席、第六屆全國人民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民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地質學會及中國古生物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民主促進會顧問。
研究領域包括古生物學、地層學、古地理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和地質學史。在地層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統分類和演化階段,將沉積相與構造背景相結合,區別不同的古地理格局與古構造框架,主編出版了《中國古地理圖集》;提出了層序地層的分類級別體系及其與天文周期之間的可能聯系,出版了《中國層序地層研究》;在大地構造方面,提出了構造名詞體系和中國及全球的構造單元和構造階段的劃分,提出了以泛大陸為準的大陸聚散周期,進行了全球古大陸再造研究,提出了地球演化中可能曾發生階段性有限膨脹的設想,由此形成了全球構造活動論和歷史發展階段論相結合的地球史觀。地質學史方面,提出以學科史和學科思想史為主要研究方向,主編出版了《中國地質科學五十年》。發表論文180餘篇,出版專著、文集、圖集和教材20餘種。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1994),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特別獎(1996)。
趙鵬大教授(1931.5— ),男,滿族,遼寧清源人,中共黨員,1980年任教授,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1995),地質勘探學家、數學地質學家。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58年在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研究生畢業並獲副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礦產普查與勘探、數學地質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校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名譽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及地質勘探、礦業、石油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地質教育研究分會會長、礦產勘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數學地質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九屇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定量地層委員會表決委員,IAMG雜志《不可再生資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編委及IAMG雜志《計算機與地學》(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通訊編委,《中國地質大 學學報——地球科學》主編。曾任國際地質數據委員會亞洲地區代表、國際數學地質協會專門委員。㈧ 中國地質大學隆重舉行建校周年慶祝大會
地學搖籃,甲子華章。2012年月20日上午,中國地質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體育館隆重舉行。
教育部、國土資源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北京市委市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以及部分省(市)的國土資源廳、兄弟高校等單位向學校發來賀信,向地大師生和海內外的校友表示熱烈祝賀。
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全國政協原秘書長、原地質礦產部部長、中國地質大學首任校長朱訓,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安徽省委副書記孫金龍,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前進,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邵鴻,武警黃金指揮部政委楊繼明,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鍾自然,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書記劉建,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姜沛民,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夏國治,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張宏仁,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陳洲其,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蔣承菘,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壽嘉華,原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董道華,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嚴宏謨,國務院參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閃淳昌,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原社長張景安,科技日報社原社長焦洪波出席慶祝大會。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劉光鼎、李德生、馬宗晉、傅家謨、歐陽自遠、葉大年、李廷棟、趙鵬大、殷鴻福、於崇文、翟光明、湯中立、汪集暘、盧耀如、胡見義、張本仁、翟裕生、鍾大賚、謝和平、李曙光、康玉柱、王鐵冠、金振民、楊文采、莫宣學、翟明國、馬永生、舒德乾等28人出席大會。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分別在慶祝大會上講話,向中國地質大學60年華誕致以誠摯的祝賀,充分肯定學校60年來的辦學成績,並提出了殷切希望。
教師代表顏丹平,學生代表扈恆暢,校友代表馬永生,兄弟院校代表南京大學校長陳駿,海外高校代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副校長珍妮特·基斯特納,國際友好人士、納米比亞駐華大使羅納德·納穆巴胡,合作單位代表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局長邵毅分別在大會上致辭。
大會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王鴻冰主持。他向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親身經歷了學校建設和發展的老教師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王鴻冰說,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聲譽和影響也源自所培養的人才,60年來數萬名畢業生走出校門,紮根基層,投身一線,踏遍青山,獻身地質,成為事業發展的棟梁和骨幹,鑄就了地大的輝煌,在此向數萬名校友表示感謝和歡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鄧軍做了題為《傳承地大精神彰顯地學品質為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努力奮斗》的主題發言,回顧辦學歷史、總結建設成就和特色優勢,闡述學校發展思路。
鄧軍在發言中說,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是一部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與行業同起伏共發展的奮斗史;是一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創業史;是一部推動地學發展,追求學術卓越的創新史;是一部弘揚先行精神,引領地學文化的光榮史。
鄧軍指出,目前學校正處在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將繼續堅持「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人才培養方針和「特色加精品」的辦學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高水平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根本,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關鍵,以管理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創新為保證,推進協同創新,不斷增強綜合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深刻領會校友溫家寶總理對母校的殷切希望,努力建設一個更具創造力、貢獻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中國地質大學,最終實現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
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領導,北京市相關委、辦、局領導,國內外大學和合作單位領導,全體校領導,海內外校友代表、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和在校師生代表共3000餘人出席慶祝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