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啟示

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啟示

發布時間: 2021-03-07 05:11:49

A. 湖南省雙牌縣茶林鄉成功預防一起泥石流地質災害

2010年6月20日凌晨,在連續強暴雨誘發下,雙牌縣茶林鄉全葯沖村3組發生了一起泥石流地質災害,流程280米,體積約1.8萬立方米,15棟房屋被不同程度沖毀、淹埋,3輛貨車被埋,1輛麵包車被沖走,直接經濟損失達270萬元,受災村民達18戶65人。泥沙堆積物造成河道堵塞、改道。由於預報預警及時准確,應急反應行動迅速,撤離群眾措施得力,使得所有65人成功避險。

6月19日下午,茶林鄉政府領導和鄉國土資源所人員接到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和永州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手機信息後,鄉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安排辦公室人員24小時值班,通知全鄉16個村進入防汛准備,並召開全體鄉幹部會,要求鄉幹部全部分頭下到各村,與村組幹部逐一通知到各家各戶,一旦發現險情,馬上按照應急預案進行疏散避險。

泥石流災害現場

6月20日0時35分,茶林鄉開始普降中雨。到2時30分,中雨驟然轉為特大暴雨。茶林鄉政府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所有幹部按照預定的分組安排立即再次下到各村,與村幹部一起對處於地質災害危險區的群眾進行緊急疏散。全葯沖村3組位於山谷下方,兩側的山上土質疏鬆,碎石量特別大,在這樣的特大暴雨下,極有可能發生泥石流,是防災的重中之重。鄉、村幹部緊急跑向全葯沖村3組,一邊鳴鑼、吹哨發布疏散避險信號,一邊挨家挨戶敲門,對3組所有人員進行疏散。2時45分,在鑼聲、口哨聲夾雜著雨聲中,村民們全部撤離到了預定的安全區域,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這時,有人喊了一句:「我的小孩沒有來!」原來是一位姓鄧的村民,他說,疏散時,他的小孩開始好像是跟著跑出來了,後來,由於天太黑、雨太大,他就沒有注意,以為小孩跟在後面。等到了安全區後,才發現自己的小孩沒有跟上來。這聲喊對大家的震驚程度不亞於當時空中的霹靂。村支書問清情況後,趕忙通過電話與正在3組挨家挨戶排查的鄉政府領導聯系,報告了這一情況,自己也原路跑回尋找。得到這一情況,鄉政府領導更是心急如焚,馬上跑到小孩的家中,沖開門,順著哭聲找到小孩,一把抱起跑往安全區。半路上遇見找回來的村支書,便將小孩交給他,自己回去,對剩下的幾棟房屋再次清查,確認沒有人員滯留後,最後才撤離。3時25分,隨著轟隆隆一連串的巨響,3組上方的山谷發生泥石流。泥石流奔涌而下,沖毀、淹埋了房屋,但3組65人無一傷亡。

泥石流埋沒的汽車

此次成功避災的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1)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和永州市國土資源局下發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消息及時到位,鄉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前提。鄉政府制定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公布張貼,要求工作人員、村組幹部和群眾熟悉應急預案。正是由於有應急預案,危急關頭鄉政府領導果斷決策,村民能夠按應急預案的要求迅速、有序撤離,才爭取了逃生的寶貴時間。

(2)國土資源部門扎實的工作,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關鍵。這起泥石流災害突如其來,規模大,但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與國土資源部門扎實工作是分不開的。首先是對群眾的宣傳工作做得比較到位。這些宣傳工作提高了群眾主動參與防災救災的意識。而且雙牌縣國土資源局每年都會發放大量地質災害宣傳資料到村組。其次,防災責任落實到了基層。雙牌縣國土資源局每年都把預防地質災害工作納入年度考核,採取一票否決制,鄉(鎮)國土資源所人員的責任心進一步加強。每在汛期來臨之前,雙牌縣國土資源局都會通知每個鄉,並要求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地質災害威脅戶都會下發防災避險明白卡和宣傳單。

地質災害警示牌

(3)群眾主動防災,是做好防災工作的基礎。群眾既可能是致災對象,也可能是主動防災的主體,只有把他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出成效。

B. 「8·」新疆瑪納斯縣蘆草溝礦區泥石流

1 引言

2013年8月14日17~19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蘆草溝礦區突降暴雨,形成洪水泥石流災害。洪水泥石流對礦區內天安煤礦、園豐煤礦造成一定破壞,但因預警預報及時准確,在該次山洪泥石流爆發前,礦山值班人員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對受威脅人員實施了應急轉移,未造成人員傷亡,成功避免50人、100萬元財產損失。

此次洪水泥石流對礦區內的工業廣場、職工宿舍、庫房及電器設備等造成一定毀壞,估算直接經濟損失約40萬元。

接到災情報告後,瑪納斯縣國土資源局領導等一行5人於8月15日早上10點趕赴蘆草溝礦區調查災情。要求礦區在清理礦區堆積物的同時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要做好進一步防範措施,建在溝谷的宿舍不允許居住工人,必須全部搬遷至辦公樓安全地帶,同時要加強對礦區上游溝谷的監測。

2 地質災害災情概況

2.1 基本情況

蘆草溝為瑪納斯河上游支流,補給來源主要為冰川融雪水和大氣降水,溝谷僅在春季融雪或夏秋雨季有短暫水流匯入瑪納斯河。此次產生泥石流災害的溝谷為蘆草溝支溝,海拔1000~2000m,溝向正北,溝谷縱坡降為270‰,流域面積約4km2。平時為干溝,降雨或融雪時溝內形成匯流。

礦區地層主要為二疊系和侏羅系的礫岩、砂岩、泥岩及煤層組成。泥石流物質來源多為坡積物、沖溝兩側風化崩塌墜落形成的碎屑物質和塊石,兩側溝谷坡度在25°~45°,植被較發育。

8月14日瑪納斯南山礦區降水量在6~12mm,為中量降雨。由於山區多有局地強降雨,據查此次暴雨量為近10年來歷史最大。災害發生後,天安煤礦只是工業廣場部分被洪水沖毀,損失較小。洪水泥石流堆積體將園豐煤礦礦區食堂南部80m長、5m寬、2m多深的泄洪溝填平,泥石流沖開礦區食堂附近的截洪壩沖入食堂北側花園、職工宿舍、職工活動室等房屋,房間內進水達1m深(含大量泥沙)。洪水沖刷道路形成1.5m深的溝渠。洪水泥石流過後在職工宿舍區、工業廣場平緩處堆積1~2m厚泥砂石塊,粗略估計在1500m3左右,為小型水石流型災害。

2.2 成因分析

瑪納斯縣南部山區位於天山山脈北坡,降水較豐富,蘆草溝泥石流災害較發育,屬地質災害高易發區,泥石流災害多發生在春季融雪和降水較為充沛的4~9月,此次暴雨量為近10年來歷史最大,是引發泥石流災害的主要因素。溝谷較狹窄,兩側山體坡度較大,十分容易形成匯流。礦區地層岩性為易風化的砂岩、泥岩,泥石流物質來源為沖溝兩側岩層風化剝落形成的碎屑物質坡積物和溝谷內以往堆積體。此次泥石流形成區和流通區界限不明顯,受災地點溝谷既有堆積也有侵蝕,溝谷既是流通區也是形成區。礦區溝谷地形地貌、地層岩性有利於泥石流的形成,強降雨是導致此次泥石流災害發生的最重要因素。

圖1 溝谷內泥石流堆積體

圖2 溝谷內受威脅的職工宿舍

圖4 礦區及周邊地貌(向南)

3 地質災害巡查監測

3.1 日常巡查監測

瑪納斯縣蘆草溝礦區是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段,每年瑪納斯縣國土資源局都要協助政府和礦山簽訂《地質環境保護責任書》,向礦區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對各礦區人員開展地質災害防災避險知識宣傳教育,增強礦區工作人員的防災避災意識。針對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疆國土資源廳在今年汛期專門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開展了在建工程和礦區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工作,並進一步落實了礦山的防災責任,在汛期雨季24小時值班監測,並保持信息暢通,做好值班、動態監測記錄等,確保了地質災害防災預警工作的正常開展,保障了礦區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3.2 災害應急預警機制

自治區、昌吉州、瑪納斯縣三級國土資源和氣象部門均聯合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2013年8月13日縣國土資源局和氣象局聯合發布了降雨氣象過程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隨後縣國土資源局及時將預警信息通知了地質災害預警區域內的相關鄉鎮場和礦區。8月14日17~19時,瑪納斯縣蘆草溝礦區突降暴雨,在該次降雨前,該礦值班人員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對受威脅的50人實施了應急轉移,遷至礦區辦公樓等安全地帶。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瑪納斯縣國土資源局領導等一行5人於8月15日早上10點趕赴蘆草溝礦區調查災情。根據現場勘查的情況要求礦山企業進一步做好防範措施,安排人員繼續做好監測、值守工作。

4 地質災害避險安置

因預警預報及時准確,在此次泥石流爆發前,礦山對受威脅的50人實施了應急轉移,避讓至礦山辦公區安全地帶,搬運部分生產資料。由於提前預報,防災避險措施得力,泥石流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

災情調查後,瑪納斯縣國土資源局給天安煤礦和園豐煤礦下發整改通知,要求礦山聘請有關專家對礦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在清理礦區堆積物的同時仍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要進一步做好防範措施,建在溝谷中的宿舍不允許再居住,必須全部搬遷至辦公樓安全地帶,同時要求加強對礦區上游溝谷的監測,一旦發現有發生地質災害跡象,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5 經驗與啟示

此次成功避險說明平時較扎實的地質災害預防基礎工作是關鍵。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是我們今後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

(1)扎實的地質災害預警基礎工作是關鍵。此次地質災害發生前,縣國土資源局和氣象局進行了較准確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並及時通知相關人員,礦山值班人員能夠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從而避免了人員傷亡,減少了財產損失。平時較扎實的地質災害預防基礎工作是此次成功避險的最主要原因。

(2)要落實礦山地質災害監測和預警人員並加強培訓。隨著經濟發展,礦山開采活動日益增加,礦區地質災害是近幾年來新疆乃至全國地質災害發生的重點區域。進一步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災責任意識和防治避險知識培訓是避免礦山人員傷亡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有助於逐步完善預案、增強預案的實效性、可操作性的。

C. 他們成功避險的重要前提和科學避險的關鍵分別是什麼

成功避險的前提是科學准確的分析判斷,科學避險的關鍵是當機立斷、及時止贏止損出局

D. 遇到地質災害,如何避險自救

‍‍滑坡地抄質災害一般指的是指存在襲一定坡度的山坡或者岩體,由於自身重力與坡面摩擦力不足以保持穩定狀態,沿著一個特定的的軟弱層面,層面以上的岩石或者土體等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泥石流一般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區域,由於暴雨等大量降水或其他自然災害所引發的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對於這兩種種地質災害,最主要的就是預防,滑坡與泥石流一般都是在下雨天容易發生,而且在於坡角較大的,植被覆蓋較少的土地處易發生,所以預防是關鍵,但是真正滑坡或者泥石流的話,有的規模大,發生速度很快,很難有反應時間,對於速度慢的,把握住原則就是向與滑坡或者泥石流流動的方向垂直的兩側逃生,並且盡量向高處避險,而且滑坡一定要逃離滑坡整體,到滑坡面以外去,才算安全,否在大規模滑坡的話,站在整個滑坡體上也是十分危險的,泥石流一定要逃離到流域之外,並且到高處避險,但是也要注意暴雨天的雷電預防!‍‍

E. 「7·」 貴州省平壩縣擺撈村滑坡

1 引言

2014年7月16日下午19點,平壩縣十字鄉擺撈村下溝里組發生滑坡,體積約18萬m3,屬於中型滑坡。滑坡損毀21戶(75人)村民的房屋24間,造成區內電力、供水、道路設施毀壞,致使村內停電、停水、道路中斷,直接經濟損失約400萬元。由於預警准確及時,鄉政府反應迅速,組織有序,區內人員撤離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實現成功避險。

2 地質災害特徵

2.1 地質環境條件

(1)地形地貌

調查區所處地勢為南西高北東低,最高點位於調查區南面,高程為1484.5m,最低點位於下溝里組的北面沖溝,高程為1324m,相對高差約160.5m,坡度約13°~25°,局部坡度較陡。該區地貌類型屬侵蝕剝蝕低中山地貌,區內沖溝較發育,切割較強烈,地表植被覆蓋一般。

(2)地層岩性

區內分布、揭露的岩土層表面為第四系殘坡積層(Qdl+el),主要由黏土、粉質黏土夾碎石組成,厚度2.0~18m;下伏基岩為二疊繫上統龍潭組(P3l):岩性主要為灰褐、黃灰色薄層狀泥質粉砂岩、泥岩夾硅質岩及煤層(線),岩體較破碎,呈強-中風化。

(3)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滑坡區鄰近區域出露的地層岩性,含水介質及地下水動力條件,區內地下水類型主要有第四系鬆散層類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鬆散層類孔隙水以上層滯水的形式賦存於第四系鬆散層內,主要接受大氣降雨補給以及斜坡上方平緩匯水區的補給,一部分以垂直滲透的方式補給下伏基岩裂隙;另外一部分呈分散形式從臨空面以及低窪處排泄,富水性弱,水量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基岩裂隙水主要以潛水形式富集於基岩節理裂隙中,主要補給來源為山體頂部平面匯水區側向補給、第四系鬆散層孔隙水垂直補給以及大氣降水補給,與上覆鬆散層類孔隙水具有較好的水力聯系。大部分水量順坡向向下溝里組北側沖溝排泄。

(4)氣象條件

調查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根據平壩縣氣象局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降水量1235.7mm,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佔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據十字鄉氣象監測站監測,2014年7月15日20點至16日20點降雨量為237.9mm。

2.2 地質災害特徵

2014年7月16日上午10點十字鄉擺撈村下溝里組滑坡開始發生變形,地面出現裂縫並明顯加劇,至下午19點,坡體向下滑動,產生滑坡。該滑坡平均寬度約120m,平均厚度約6m,滑坡體長度約250m,滑坡體體積約18萬m3,滑坡體由黏土夾碎石組成,屬土質滑坡,主要是表面土體沿岩土接觸面向下滑動,滑坡方向300°。滑坡摧毀村民房屋24間,並造成水、電設施及道路損毀。直接經濟損失約400萬元,見照片1~照片5。

照片1 滑坡全景圖

照片5 滑坡損毀房屋

2.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1)地形地貌條件

下溝里滑坡所處地勢南東高北西低,地形坡度13°~25°,縱剖面上呈凸型,平面上呈椅型,滑坡體兩側發育有沖溝,沖溝兩側被流水沖刷和掏蝕,前緣地勢相對平闊,為滑坡的滑動提供有利空間地形條件。

(2)岩土體結構

滑坡所在斜坡上部主要為第四系(Q)黏土、粉質黏土夾碎石,土體結構鬆散,厚度大(約2.0~18m),下部為龍潭組(P3l)泥質粉砂岩、泥岩及煤層,基岩節理裂隙發育,層間存在軟弱夾層,其力學性質較差,在上部滑體下滑力超過阻滑力的情況下,導致滑坡體滑面沿軟弱夾層面發生剪切破壞。

(3)大氣降雨

2014年7月15日20時開始平壩縣境內普降暴雨,截止到16日20時全縣降雨量達100mm以上,其中十字鄉237.9mm。連續強降水沿地表沖溝向低窪處徑流,加速了滑坡周界的形成,降低滑坡體側向阻滑力。滑坡頂部地形坡度較為平緩,組成滑坡體的殘坡積土結構鬆散,滲透性相對較好,下部基岩為相對隔水層。降雨一部分從地表徑流排泄,一部分產生垂直滲透,沿基岩面向滑坡前緣和兩側地勢低窪區徑流排泄。在大氣降雨作用下,一方面滑坡體自重加大,土體力學性質降低,增大滑帶土含水量,降低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另一方面降雨在滑體中形成滲流產生滲流壓力,改變了斜坡岩土體水動力條件:增大滑體下滑力,降低滑坡抗滑力,使得坡體變形加劇以致失穩破壞。

3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3.1 應急響應

在7月15日17時安順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氣象部門聯合發布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接到預警信息後,平壩縣國土資源局及時告知各鄉(鎮)人民政府,並要求做好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接到通知後及時安排布置各村、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監測。要求發現險情和災情時,村幹部和監測人員要立即向鄉政府報告。在情況緊急,要快速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組織受威脅群眾撤離至安全區域。

7月16日上午10時,根據十字鄉政府的安排,村委會相關人員和監測人員在排查和監測過程中發現,擺撈村竹山下溝里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強降雨的影響下,坡體及路面多處出現裂縫,有可能產生滑坡。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村委領導在向鄉政府和縣國土資源局報告的同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快速將受威脅群眾緊急疏散至臨時安置場所,並設置警戒線,嚴禁行人和車輛通行。在71戶225名群眾緊急撤離至臨時安置場所2小時後,該處發生了大面積山體滑坡。

3.2 應急處置

(1)十字鄉黨委政府組織力量進行搶險救災工作,將受威脅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到避險場所安置,並加強值班巡查,嚴防群眾返家;同時積極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2)強化滑坡危險區域的警戒、監測等工作,實行交通管制,在滑坡治理前,嚴禁危險區域內人員和車輛通行,滑坡災害穩定前,禁止群眾進入危險區搬運物資。

(3)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工作,提高受災群眾的地質災害識災、防災、避災意識。

(4)對受災村民及危險區村民(71戶225人)採取異地搬遷安置。

4 經驗與啟示

(1)健全群策群防體系、加強值守與巡查是實施成功避險的前提;

(2)積極應對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預警是保障;

(3)應急預案啟動及時,處理措施得當是實施成功避險的重要保證。

F. 「8·」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銀匠灣滑坡災害

1 引言

2014年8月18日凌晨5時30分,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龍山鎮順和村九社銀匠灣發生一起大型山體滑坡,造成29間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土地損毀。由於災前預警及時,採取提前避讓、主動避讓措施得力,11戶42人無一傷亡。

2 地質災害特徵

2.1 區域地質環境條件

2.1.1 氣象條件

古藺縣屬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區內相對高差較大,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貌類型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造成地區氣候垂直差異大,立體氣候顯著。區內降雨量多集中在5月~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65%。

2.1.2 地形地貌

調查區位於位於四川盆地南部,地貌上總體屬於低山區斜坡地貌。區內地形總體特徵為北低南高,滑坡區域標高約832~872m,相對高差約40m。區內南側滑坡上部相對較陡,下部稍緩,地形坡度約15°~30°;滑坡體下方為耕作台地,台地前緣為緩傾斜切割形成的河溝;滑坡坡體多為林地及耕作地,植被較茂盛,坡體上有農戶住房,坡頂距離鄉村公路較近。

2.1.3 地層岩性

調查區上覆土層主要為第四系碎石土,推測為老滑坡堆積體,厚度較大,滑坡區域周圍局部分布有第四系粉質黏土,厚度不一。下伏基岩主要為二疊系棲霞組石灰岩、梁山組砂泥岩和頁岩,滑坡范圍內未見基岩出露。

2.1.4 地質構造

本區在區域構造上屬揚子准地台滇黔川鄂台拗大婁山褶皺構造帶,位於川滇和川黔徑向構造帶之間,區內斷裂和褶皺極為發育。出露地層為二疊系棲霞組石灰岩、梁山組砂泥岩和頁岩,岩層產狀約335°~348°∠18°~30°。古藺縣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區內地震活動較弱,造成的危害程度輕微。

2.1.5 水文地質條件

調查區內滑坡前緣(主滑方向下方)有一沖溝,沖溝內流水為季節性流水,斜坡區內地表水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和沖溝流水,地表徑流主要由兩側及後緣陡坡匯入滑坡區內,沖溝內及斜坡上的大氣降水沿地勢匯入斜坡前緣低谷處發育的河溝中,該河溝為常年性流水,平均流量約為0.52m3/s,對斜坡前緣土體常年沖刷淘蝕,該河溝與滑坡體下緣高差約40m。另外,調查區內局部為水田。

區內地下水以上層滯水、孔隙水為主,由大氣降水、地表水補給。上層滯水賦存於碎石土和粉質黏土中,孔隙水賦存於鬆散層碎石土和強風化砂泥岩、頁岩中,裂隙水主要賦存於基岩裂隙中。

2.2 地質災害特徵

2.2.1 災害體特徵

該滑坡位於古藺縣龍山鎮順合村9社,該滑坡在20世紀90年代曾發生過一次滑動。2014年6月18日早晨,在持續的強降雨作用下,銀匠灣滑坡再次發生大規模滑動(照片1)。此次新發生的滑坡體後緣位於斜坡南西側,高程857~872m,滑坡後緣形成了貫通的長約100m的弧形裂縫,土體下錯2~10 m;滑坡體前緣剪出口位於斜坡中下部(北東側)沖溝處,現已被上方下滑土體覆蓋;滑坡體兩側可見平行張裂縫,裂縫寬1~7cm,局部已貫通;此次滑動區域橫寬約100m,縱長約250m,滑坡體厚度2~10m;滑坡體積約1.5萬m3,滑坡主滑方向約25°。該滑坡為小型土質老滑坡,其滑動形式為推移式,變形強烈部位主要集中於滑坡體中後部(照片2)。

照片1 古藺縣銀匠灣滑坡全貌

照片2 滑坡體中後部強烈破壞區

2.2.2 災害體成因初析及評價

(1)滑坡成因機制初析

調查區內斜坡地形較陡,斜坡上淺表第四系主要為老滑坡堆積的碎石土體且厚度較大是滑坡形成的內因,持續強降雨形成的地表水的沖刷和下滲是主要外因。地表水體下滲,增加了滑體重度,降低了結構面抗剪強度,滑體土沿堆積層內部的軟弱結構面在重力作用下發生滑動而形成滑坡。影響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是地形及地表水因素。滑坡處地形較陡;上覆第四系為老滑坡碎石土堆積體,地層結構較鬆散,力學性質較差;當持續強降雨時,斜坡上形成地表徑流,地表水下滲,進入到滑體內一直到基覆界面,降低了滑面(帶)的抗剪強度,增加滑體重度,造成土體內部結構狀態發生改變,從而使滑坡的穩定性降低。

二是地層因素。滑坡體主要由第四系老滑坡碎石土堆積體組成,地層結構較鬆散,土質成分主要為粉質黏土,在地下水等外力作用下容易產生變形破壞,長期浸泡,局部土體易軟化。

(2)滑坡分析評價

據現場調查,此次滑坡於今年雨季持續強降雨時發生,該滑坡為一老滑坡復活,滑坡所處斜坡此前即存在局部蠕動現象,穩定性一般;此次滑動後目前該滑坡暫無新產生的明顯變形或繼續滑動的跡象,但局部仍有蠕動變形,由於該滑坡為老滑坡堆積體,且堆積的碎石土厚度較大,在持續降雨或大暴雨的狀況下有重新滑動的可能。

同時,在滑坡區域外側右方的斜坡(滑坡體下方沖溝右側),其下方靠近河溝處,坡度較陡,土層較厚,局部產生了滑塌,且可見數十米的拉裂縫,土體下錯約0.3m。該斜坡中部有兩土房,其院壩和牆體也可見裂縫,這表明滑坡體有向此方向發展的可能,若下方滑塌持續發展,對此該斜坡上兩戶居民將產生一定影響。

2.3 災情險情

8月18日凌晨5時30分,龍山鎮順和村九社銀匠灣發生山體滑坡,造成29間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土地損毀1畝,直接經濟損失500餘萬元。

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及趨勢判斷

3.1 成因分析

(1)切割地貌發育,滑坡前後緣高差大。該點所處區域屬低山區斜坡地貌,滑坡下方為耕作台地,台地前緣為河流,為切割溝谷地形;有一小沖溝從滑坡體下方穿過,坡體多為林地及耕作地,植被較茂盛,坡頂距離鄉村公路較近。滑坡前後緣高差近50m,地形坡度約15°~30°。

(2)地層岩性復雜。滑坡區域推測為滑坡堆積體,堆積體以碎石土為主,厚度較大,滑坡周圍局部分布有粉質黏土,厚度不一,下伏基岩為二疊系棲霞組石灰岩、梁山組砂泥岩和頁岩,滑坡范圍內未見基岩出露。

(3)地表水豐富。滑坡前緣有一沖溝,沖溝內流水為季節性流水,雨季時坡面上少量雨水通過岩土層孔隙裂隙滲入地下,沖溝內的大氣降水則匯入下方溝谷河流中,該河流為常年性流水,與滑坡體高差近40m。

(4)地下水充足。區內地下水以上層滯水、孔隙水和裂隙水為主,由大氣降水、地表水補給。上層滯水賦存於碎石土和粉質黏土中,孔隙水賦存於碎石土和強風化砂泥岩、頁岩中,裂隙水主要賦存於基岩裂隙中,水文地質條件總體較簡單,強降雨極易使土體水分飽和並失穩下滑。若再遭遇強降雨天氣過程,極易造成該滑坡下滑造成危害。

3.2 趨勢判斷

滑坡體主滑方向下方(斜坡右側)為一沖溝,現沖溝內堆滿了上方滑坡體滑下的碎石土,並在沖溝內形成了泥石流,大量土夾石攜帶溝兩側植被和農作物一起流向了下方河溝,對河溝產生了一定堵塞作用。目前,該沖溝上方泥土基本趨於穩定,暫未向下方滑動,據綜合判斷,該泥石流全部淤塞河道並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較小。

4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4.1 應急響應及搶險救災

監測員王俊書和郭登華每天早中晚都在隱患點對確定的監測點位進行測量記錄,雨天除在雨前、雨中、雨後監測外還分班24小時值守。2014年8月16日,接到古藺縣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預警平台信息後,監測員立即將雨情信息傳達到監測點受威脅農戶,8月17日,瀘州市境內普降大到暴雨,古藺縣最大降雨量為相鄰的永樂鎮達到174.6mm,龍山鎮147.7mm。8月18日凌晨1:30,監測員王俊書在隱患點上巡查發現滑坡前緣出現土體變形開裂和垮塌現象,監測點位變化明顯,他預計災害可能發生,隨即用半導體喇叭呼喊各農戶按照地質災害防災預案撤離路線迅速撤離,沿著上下兩條田間道朝滑坡體東方村民郭登書房屋院壩處集合,把負責聯系人逐戶清點、核對人員,幫扶老人快速撤離。凌晨2:00時,隱患點上的15戶65人已全部撤離完畢,同時,另一名監測員郭登華立即將重大險情向順和村委、龍山鎮政府、國土緊急報告,鎮上啟動應急預案,凌晨3:10點,順和村民兵、龍山鎮政府、派出所及國土所工作人員陸續趕赴現場支援撤離避險,劃定危險區,禁止群眾返回隱患點。

4.2 應急處置

接到重大險情報告後,順和村委、龍山鎮政府立即啟動防災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撤離、搶險、安置受災群眾、現場警戒等工作,副鎮長萬其龍現場指揮,落實監測員王俊書、郭登華、村長王傑、國土所陳祖平、派出所民警分工負責對進入滑坡體的4條田間小道和1條機耕道進行封堵,防止撤離村民返回家中,村支書付行來領民兵和參與人員協調周邊農戶房屋對未落實臨時安置的群眾進行安置。

災情發生後,市、縣國土資源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駐瀘督導地勘單位趕赴現場,開展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加強巡查、排查及監測,防止次生災害發生的工作,並初步選定災後重建住房地址。古藺縣政府領導率相關部門迅速趕赴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宿、有醫療,並發送了食用油、大米和衣物、醫葯等救災物資,同時確定災後重建方案和搬遷避讓補助補助,受災群眾思想得到安慰,情緒穩定,對災害重建充滿信心。通過4個月的努力受災的26戶群眾新建住房主體基本完工,春節前大部分能搬入新居。

5 經驗與啟示

(1)各級黨委政府和防災部門高度重視。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生命工程」來抓。為踐行這一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了地災防治集中專項整治,開展了大宣傳、大演練、大排查、大整治。將地災防治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目標考核,對已排查出的地災隱患點,逐點建立並落實防治責任制,市級以上監測點落實一名縣級領導負責,縣級監測點落實一名科級領導負責。逐級逐點落實防災責任,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積極參與處置,為本次成功避險打下堅實的基礎。

(2)堅持監測預警機制。在轉折性天氣過程中,適時與氣象部門會商,密切關注雨情變化趨勢,動態發布監測預警信息,已形成自上而下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發布機制。在8月18日古藺縣龍山鎮順和村九社銀匠灣滑坡發生前,省、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根據氣象部門雨情通報,密集動態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預警信息迅速傳達至古藺縣龍山鎮順和村九社銀匠灣地質災害隱患點專職監測員,專職監測員及時發現險情,及時發出預警,是本次成功避險的重要前提。

(3)建立基層專職監測員隊伍。按照省廳要求,市、縣政府建立完善了專職監測員隊伍,並要求每個監測點配備2名以上專職監測員,每年對專職監測員進行培訓,全面提高專職監測員監測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在本次降雨期間,古藺縣龍山鎮順和村九社專職監測人員工作扎實。堅持汛期地質災害隱患動態排查、巡查,按要求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巡查,發現險情後,及時發出預警,立即上報採用半導體喇叭、呼喊等方式要求災害點上的人員按照演練的路線立即撤離至安全區,人們經常把監測員稱作地質災害前線宣傳員、指揮員、保安員。是隱患點群眾的生命衛士。

(4)嚴格執行「三避讓」措施。一旦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果斷按照預案組織群眾提前預防撤離,8月16日至18日強降雨期間,全市就實施提前主動避讓31處隱患點809人,其中古藺縣實施主動避讓24處608人。8月17日,龍山鎮雨量已達到147.7mm,17日下午黃昏時,順和村九社滑坡監測點就做好一旦災害來臨,村民投親靠友、就近安置、人員撤離路線、預警信號等准備工作。在夜間發現險情後,才能果斷組織群眾有條不紊地進行撤離。

(5)通過培訓演練提升群眾防災避險意識。近年來,全市通過政府主導、部門組織、群眾參與的方式,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防災避險宣傳培訓與應急演練,群眾防災識災和自防自治能力大幅提升。發生地質災害的龍山鎮順和村九社銀匠灣地災隱患點每年都由鎮政府組織開展一次地質災害應急逃生演練,災害來臨時,群眾才能按既定線路迅速撤離。

G. 舉例說明目前我國群測群防取得哪些成效

案例 1:四川省達縣青寧鄉岩門村滑坡成功避災

2007 年 7 月 7 日 9 時,由於受連日暴雨的影響,四川省達縣青寧鄉岩門村發生特大山體滑坡,梯田在瞬間被扭曲解體,上千間房屋層層倒下;不到 1 個小時,這個以梨花和層層梯田聞名的「川東梨花之鄉」盪然無存。但由於預報預警及時,岩門村 552 戶、2251 人全部安全撤離,無 1 人傷亡,使這里成為我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預報成功的又一個典範。

7 月 2~6 日,四川省達縣持續普降特大暴雨。接受過「全國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的村民監測員謝光全,在巡查時發現岩門村 3 組地面開始出現裂痕,隨後裂痕迅速擴大。他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村委會主任曾凡昌,並拿起銅鑼邊挨家挨戶地跑邊大喊「:大水來啦!石頭下來啦!要滑坡啦!大家快跑啊!」與此同時,曾凡昌也及時向青寧鄉黨委書記吳剛報告了險情。鄉政府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鄉國土所負責人石正態等隨鄉黨委書記吳剛一同趕到現場,開展應急巡查。根據險情,鄉黨委和鄉政府立即組織鄉、村、社幹部成立了 6 個救援小組,組織村裡的年輕人分赴各社,轉移險區內的全部村民。7 日 9 時左右,全村 552 戶、2251 名村民剛剛撤至安全地帶,整個村莊頓時天崩地裂「,轟隆隆」的巨大轟鳴聲在山谷中激盪。不到 1 個小時,整個岩門村的上千間房屋成為一片廢墟。

曾經被榮譽為「川東梨花之鄉」的岩門村成為一片廢墟(四川達縣,2007,范宏喜攝)

滑坡呈三級解體向下垮塌。滑坡面長 2000 米、寬 1500 米以上,滑坍體積達3300 萬立方米,垮塌房屋 1658 間,毀壞山坪塘 11 口、公路 7000 米、水渠 12300米,農作物大面積嚴重受損,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 1.503 億元。據專家分析,暴雨影響是滑坡發生的直接原因。如此特大型的滑坡,摧毀上千間房屋,沒有損傷 1人,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案例 2:四川省宣漢縣天台鄉義和村滑坡成功避險

2004 年 9 月 3 日,天台鄉出現 200 年一遇的暴雨。9 月 5 日,天台鄉黨委、政府根據防災預案和四川省國土資源部門的緊急通知,組織多個巡查組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下午 2 點,巡查組在義和村 4 社金斗梁發現地表、公路、民宅出現裂縫,並在逐步加寬。巡查人員一邊派人將險情報告鄉政府,一邊及時用高音喇叭通知農戶緊急撤離。鄉黨委書記趙本權得知險情後,帶領鄉黨委、政府和鄉級部門所有的黨員、幹部火速趕到義和村進行簡單動員後,迅速投入疏散群眾的工作之中。下午 3 時,該村 4 社群眾全部安全撤出。3 時剛過,4 社的房屋相繼倒塌。地面裂縫急劇加寬並逐步延伸至該村 1,2,3,5,6,8,9 社。在此情況下,鄉幹部、國土組的同志會同村、社幹部立即組織其餘 7 個社的群眾緊急撤離。對於不願走的群眾就攆,攆不走的就拖,走不動的就抬。為了不遺漏任何 1 人,現場工作人員即使在最後時刻仍再一次挨家挨戶地進行搜索。深夜 11 時 30 分,義和村 1255 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6 日凌晨,坡體上的房屋及整個山體不斷倒塌、崩垮,形成多級滑坡台階,整個義和村被淹沒在特大型滑坡中。

滑坡使道路錯斷

被毀壞的房屋

義和村滑坡是在降雨誘發下形成的特大型推移式滑坡。由於及時發現險情,及時組織迅速撤離,避免了 1255 人的人員傷亡,是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一個成功案例。

H. 湖南省醴陵市西山街道辦事處萬宜村成功避讓泥石流地質災害

2010年入汛以來,醴陵市經歷多次強降雨,引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760餘處,造成房屋倒塌591餘間,直接經濟損失近5650萬元。6月23~24日,醴陵市再次發生強降雨,西山街道辦事處萬宜村耿塘組發生一起泥石流,各部門按照科學預案,各司其職,整體聯動,及時將受威脅的23戶116人進行疏散,成功避讓一起地質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現場

6月20~23日,醴陵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工作人員在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中,發現西山街道辦事處萬宜村耿塘組屋後山體存在地質災害隱患,便安排村支書曾瑞祥和組長謝同良負責24小時監測,並約定了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6月24日凌晨1時至8時,醴陵市城區降雨量高達1 20毫米,傾盆大雨沖刷著山體。凌晨5時15分左右,屋後山體出現土石滑落、開裂及逐步崩塌現象,6時30分,山體下開始冒出渾水,滑坡前兆十分明顯。城區國土資源中心所所長李慶輝、黃永福同志立即向局領導匯報。醴陵市國土資源局果斷指示:配合鄉、村、組幹部,迅速勸導人員安全疏散。接到指示後,醴陵市國土資源局會同西山街道辦事處立即組織10餘名幹部對人員進行疏散。7時30分,沖溝中的泥水更加渾濁,水流時緩時急,山上的樹木開始頻繁搖動、漂移、倒伏。8時15分,村、組幹部不顧自身危險,將一位不願撤離的老人強行背離至安全地帶。8時20分,近2萬方泥漿自山後百米高處傾瀉而下,村民謝君林家一棟3層高、近500平方米的新樓房頓時被泥石流沖毀,盪然無存;附近部分村民也有十幾間房屋被毀壞;山下6口魚塘被土石填埋,13畝水田全部被沖毀淹埋,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以上。

摧毀的房屋

這次成功避讓泥石流地質災害,主要得益於幾個方面:一是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及時。6月19日湖南省氣象台發布未來幾天強降雨預報,6月23日又發布強降雨紅色預警;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株洲市國土資源局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省廳和市局領導向各縣(市、區)領導、群測群防網路人員發簡訊、打電話,要求基層國土資源人員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範和監測。二是充分發揮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的作用。接到省廳和市局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後,國土資源所會同街道辦事處、村、組負責人和村民進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值守、監測,發現山體有土石掉落、開裂、出渾水等現象,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為安全避險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三是宣傳到位,鄉(鎮)、村、組及村民防災意識增強,積極配合。平時,國土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向群眾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基層政府及村、組負責人防災意識增強,群眾心中有數,臨災不亂,大部分群眾都能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進行撤離。

I. 廣西龍勝縣黃洛滑坡成功避險

2008年6月9日上午,桂林市龍勝縣地質災害四級預警發布以後,桂林市國土局、內龍勝縣國土局立即啟動地容質災害防災預案,龍勝縣處於地質災害易發區域內的各鄉鎮領導、國土所長立即趕赴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地段)的地方進行巡查。和平鄉國土所在和平鄉黃洛村巡查時,發現黃洛村背後斜坡體上坡體開裂,坡腳滲冒混水,立即向龍勝縣政府及國土局報告,縣人民政府及縣國土局立即啟動地質災害搶險預案,縣人民政府楊縣長、分管國土的賁副縣長、市國土局譚副局長、縣國土局鄧局長及公安、衛生、民政、安全等部門,立即趕赴現場實施撤離方案,對22住戶進行逐戶檢查,動員危險區群眾撤離,共撤離人員96人,並立即在危險區設立了警戒范圍。6月9日下午4時~5時,黃洛村背後斜坡體發生局部滑坡,造成坡下兩棟建築面積240m2房屋毀壞,由於預報准確,避險及時,使原住房內8人成功避險。

廣西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J. 其他成功避險案例例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