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工程地質紀錄片
❶ 求紀錄片《峨眉山》剛開始說峨山圖志時候的背景音樂,是一個女的在低聲吟唱
平民窟的百萬富翁 不知道是不是這首 你搜搜看
❷ 峨眉山地理位置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介於北緯29°16′-29°43′,東經°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
峨眉山地質構造:峨眉山主體地質基礎為南北向短背斜,四周為斷裂所圍限,系「褶皺斷塊山。」東南面有峨眉逆沖大斷層,與峨眉山背斜斜交切割,斷距甚大。金頂三峰,就是沿峨眉山大斷裂而抬升,並經過長期的重力崩塌,強烈的流水切割,侵蝕殘留下來的峨眉山背斜西翼的一個單面山,東陡西緩。峨眉山位於多雨區,流水侵蝕作用十分活躍,切割深度可達1000米,地貌呈現山高、谷深、溝長,谷源幾近分水嶺。主要山峰有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
峨眉山氣候呈現顯著的垂直變化:有寒帶(海拔3047米以上,年平均溫度為3.0℃,極端最低溫度為-20.9℃)、亞寒帶(海拔2200米-3047米,年平均溫度為7.6℃)、溫帶(海拔1200米-2200米,年平均溫度為13.1℃)、亞熱帶(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溫度為17.2℃,極端最高溫度為38.3℃)。年平均降水量為192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數為83天,年平均有霧日為322.1天。
動植物景觀的多樣性:峨眉山山高林密,全山森林覆蓋率達87%,峨眉山被國家首批列級保護的植物達31種,佔中國列級保護植物總數的10%。峨眉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喬、灌、草、地被和層外層各層發達而結構完整的特點。
峨眉山的動物有2300多種。其中珍稀特產和以峨眉山為模式產地的有157種,國家列級保護的29種。
峨眉山地形圖:
❸ 請問各位紀錄片發燒友,有誰知道「香港台灣」出品的峨眉山,九寨溝,天壇系列紀錄片還有哪些地方的呢
我這兒有廬山的,拍的也很好,出品方是H.K&TAIWAN.CHINESE PRODUCTION CO.
❹ 有一部cctv紀錄片講峨眉山武術,還說要找的師傅剛去世,急求片名
忘記了!
❺ 峨眉山徒步上山要多長時間呀
峨眉山徒步上山大來概需要15小時左右。自
從山腳下報國寺到金頂一天是很難爬上去的,體格好的話也需要至少15個小時。傳說有50多公里,實測至少30公里山路(峨眉山的路修的挺好,就是不停的爬樓梯)。
一般人從報國寺徒步爬到雷洞坪花費11個小時。感覺很吃力,體力基本透支。提醒峨眉山有野猴出沒,有危險性(那不是可愛是危險,景區多次提醒不要帶塑料袋和紙兜子上山,猴群會認為裡面有吃的。)
(5)峨眉山工程地質紀錄片擴展閱讀:
峨眉山的地質構造
峨眉山大地構造位置地處上楊子板塊本部的峨眉一瓦山斷塊帶,為一座背斜斷塊山。全區構造較復雜,一級構造為峨眉山大背斜及峨眉山大斷層,次級構造褶皺主要有:桂花場向斜、牛背山背斜,斷層有觀心坡斷層、牛背山斷層和報國寺斷層等。
主要的構造為峨眉山背斜,位於張溝一洪椿坪一帶,軸向南北,長約7千米。桂花場向斜(萬年寺向斜)位於純陽殿一桂花場一帶。軸向北西,長約30千米。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斷山背斜)位於龍門洞一雷岩一帶,軸向北西,長約12千米。
❻ 關於峨眉山的諺語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斷塊山,西部隸屬峨眉——瓦山斷塊帶。其地質發展史和地質構造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距今約8.5億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區還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後期,晉寧運動使峨眉山從地槽區轉化為地台區,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時,在地殼深部引發了大量的花崗岩岩漿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為以後沉積岩蓋層的發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6)峨眉山工程地質紀錄片擴展閱讀
峨眉山(Mount Emei)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處於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佔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遊、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為蝕余山,介於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著花崗岩、變質岩及石灰岩,山頂部蓋有玄武岩。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峨眉山
❼ 峨眉山的地質結構
中國地質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峨眉山地質構造的輪廓,新構造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及其伴隨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由於山頂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噴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層受到保護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內部「流水侵蝕強烈」,進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山高谷深」。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層之分而多貌並存:如處於石灰岩層中則有藏九老洞之類岩洞地貌;經花崗岩及變質岩區,又形成深峽之姿;而山頂上堅實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震旦系:峨眉山缺下統及上統下部列古六組。上統觀音岩組直接不整合於晉寧期峨眉山花崗岩岩體之上。
寒武系:發育完整,與震旦系連續沉積,為中國有代表性的著名剖面之一。分布與震旦系大體一致,在遇仙寺、九崗子、洗象池一帶,構成峨眉山背斜兩翼。
奧陶系:分布於閻王坡、大乘寺等地,構成峨眉山背斜兩翼。缺下統上部以及中、上統。其下統分兩組,即羅漢坡組和大乘寺組。
二疊系:主要分布於新開寺、清音閣、兩河口、挖斷山、雷洞坪、金頂等地。與下伏奧陶系呈假整合接觸,分上、下兩個統。
三疊系:分布於龍門洞峽谷、張溝、凈水等地,構成牛背山背斜兩翼。其沉積構造、層面構造非常典型發育。與下伏二疊系整合接觸,分下、中、上三個統。
侏羅系:主要分布於峨眉山東北部,與下伏三疊系呈假整合接觸,分下、中、上三個統。
白堊系:分布與侏羅系基本一致,構成北東向寬緩的背向斜翼部,缺失下統。其上統分兩個組,即夾關組和灌口組。
第三系:分布零星,集中點為新橋一帶。其岩性主要以半膠結礫岩、砂岩為主,局部夾泥岩,與下伏白堊系整合接觸。
第四系:主要分布於峨眉河河床,蕨坪壩及山麓邊緣地帶。岩性表現為鬆散泥礫層,粘土層和壤土層。礫石層中見冰川沉積物、沖積物等。
❽ 求紀錄片之家邀請碼,或者是《世界遺產在中國》高清版下載地址 郵箱:[email protected] 謝謝
給你個紀錄片之家的賬號,songmiao1989 賬號和密碼都是這個。請不要改密碼好多人在用。給分。
❾ 峨眉山是四川省哪個市的
峨眉山市。
峨眉山(Mount Emei)位於北緯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版,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權」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轄縣級市。全市輻員面積1183平方公里。2004年,峨眉山市轄12個鎮(綏山、九里、羅目、龍池、樂都、峨山、大為、符溪、雙福、高橋、桂花橋、勝利)、6個鄉(龍門、川主、沙溪、新平、普興、黃灣)。
(9)峨眉山工程地質紀錄片擴展閱讀:
峨眉山的地質構造
峨眉山大地構造位置地處上楊子板塊本部的峨眉一瓦山斷塊帶,為一座背斜斷塊山。全區構造較復雜,一級構造為峨眉山大背斜及峨眉山大斷層,次級構造褶皺主要有:桂花場向斜、牛背山背斜,斷層有觀心坡斷層、牛背山斷層和報國寺斷層等。主要的構造為峨眉山背斜,位於張溝一洪椿坪一帶,軸向南北,長約7千米。桂花場向斜(萬年寺向斜)位於純陽殿一桂花場一帶。軸向北西,長約30千米。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斷山背斜)位於龍門洞一雷岩一帶,軸向北西,長約1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