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趨避的例子
A. 地球遭受破壞的事例
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天空昏暗、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連遠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體內也發現DDT等農葯殘余,珠穆朗瑪峰遍地狼藉?藍天碧水已經成為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和遙不可及的夢想。
南極臭氧空洞,是因為過去氟利昂用量過多,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的,會有大量紫外線照射地球,皮膚癌等發率升高,地球溫度升高;許多水域會發生赤潮等是因為生活工業廢水進入水域,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營養化造成的,會導致魚蝦死亡,也會通過生物富集作用損害人們的健康;美國的原始森林遭破壞,是人為的,有很多樹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動物流離失所,甚至有些物種滅亡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這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悲劇。這篇報告文學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砍伐樹木
挖掘河沙
殺傷動物,
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為的因素所造成。平時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廢」和某些工業、生活設施的突發意外事故,以及醫院未經處理的廢棄物等均可造成環境污染,嚴重時可引起危害。戰時由於大量使用各種武器對居民的殺傷和對居民區的破壞, 更能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
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B. 關於「生態災害」的例子
(1)氣象災害:包括熱帶風暴、龍卷風、雷暴大風、乾熱風、干風、黑風、暴風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凍、雹災及旱災等。 (2)海洋災害:包括風暴潮、海嘯、潮災、海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3)洪水災害:包括洪澇災害、江河泛濫等。 (4)地質災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塌陷、火山、礦井突水突瓦斯、凍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鹼化等。 (5)地震災害: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種災害以及由地震誘發的各種次生災害,如沙土液化、噴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與水庫決堤等。 (6)農作物災害:包括農作物病蟲害、鼠害、農業氣象災害、農業環境災害等。 (7)森林災害:包括森林病蟲害、鼠害、森林火災等。
異蟲X 2008-04-14 23:37 檢舉
您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
好(3)不好(0)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七大類。 1、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有20餘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2)雨澇:內澇、漬水; (3)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4)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5)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6)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7)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8)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9)凍雨:電線、樹枝、路面結冰; (10)結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凍,雨雪後路面結冰; (11)雪害:暴風雪、積雪; (12)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13)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14)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15)雷電:雷擊傷亡; (16)連陰雨(淫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糧食霉變等; (17)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1)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涌浪和近岸浪3種,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風浪、氣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鹼化、海水污染等; 7)厄爾尼諾的危害。 3、洪水災害 (1)暴雨災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潰壩洪水; (6)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災害 (1)構造地震; (2)隔落地震; (3)礦山地震; (4)水庫地震等; 5、農作物生物災害 (1)農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種,小麥病害50種,玉米病害40多種, 棉花病害40多種及大豆、花生、麻類等多種病害; (2)農作物蟲害;主要有水稻蟲害252種,水麥蟲害100多種,玉米蟲害52種,棉 花蟲害300多種,及其它各種作物的多種蟲害; (3)農作物草害:約8000多種; (4)鼠害。 6、森林生物災害 (1)森林病害:2918種; (2)森林蟲害:5020種; (3)森林鼠害:160餘種。 災害種類多的原因 1、幅員遼闊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越50個緯度,又處於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交互地 帶,各大天氣系統對我國都有影響,天氣多變,其中來自海上的影響較大;以溫帶為 主的氣候區,利於各種病、蟲、草的繁衍。 我國地殼活動性大,地質結構復雜,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多,降雨量與植被分 布不均勻,使地表與地下徑流變化很大。 以上這些原因使災害源增多。 2、災害載體傳遞距離長 我國江河源遠流長,台風與寒流的影響可達千公里,部分害蟲的遷飛距離長達數 百公里,甚至1000多公里。災害載體傳遞的距離與時間增大,穿越的生態環境區類增 多,是災害種類多的又一原因。 3、受災載體數目多 我國有豐富的資源,意味著受災載體數目多,致使災害種類增多。 4、抗災能力差 我國目前總體上抗災能力不強,對災害鏈的延續竭止能力弱,以致次生災害的種 類增多。 5、人為致災
C. 請你舉出幾個能的轉化失去控制面對人類帶來災害的例子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
過程超過了人們通常可以適應或接受的強度而造成版生命財產和心理損失權的現象。有兩大特點:一是自然過程和現象超出一定的限度或閾值;二是有一定的生命財產損失。因此是自然過程、人類行為過程和社會經濟過程的結合。
災害損失大小不僅取決於自然過程或現象的強度、持續時間、影響范圍(面積)、而且也決定於受災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生產力布局狀況、人口密度與分布狀況、財產易損性(質量)、防災與災害准備狀況、人們的災害經驗與災害意識、救災組織及其有效性。
自然災害按孕災環境可分為大氣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岩石圈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和天文災害。
D. 自然災害的類別和典型事例
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乾旱內、高溫、低溫、寒潮、洪澇、容積澇、山洪、台風、龍卷風、火焰龍卷風、冰雹、風雹、霜凍、暴雨、暴雪、凍雨、酸雨、大霧、大風、結冰、霾、霧霾、浮塵、揚沙、沙塵暴、雷電、雷暴、球狀閃電等氣象災害。
E. 地質災害引發地形變化的例子
大面積的山體滑坡,比如舟曲的,山體會被剝離,地形改變明顯
塌方
F. 汶川地震引發的災區滑坡地質災害
地震災害
1.地震災害有哪些特點?
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它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並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
2.影響地震災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有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發震時間、發震地點、地震類型、地質條件、建築物抗震性能、地區人口密度、經濟發展程度和社會文明程度等。地震災害是可以預防的,綜合防禦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自然災害。
3.地震直接災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築物破壞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
4.何謂地震次生災害?
因地震的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災害,包括火災、水災和煤氣、有毒氣體泄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
5. 什麼叫次生災害源?
次生災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等災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貯存設施,以及水壩、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災害是什麼?
各類建(構)築物的破壞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財產損失。
7.常見的由地震引發的哪種次生災害最嚴重?
火災。
8.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災發生在何時、何處?
1739年銀川8級地震引起的火災,大火燒了5天5夜。
9.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災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次生災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災害出。
10.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災發生於何時何地?
1933年四川疊溪7.5級地震造成的水災。地震時山體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個堰塞湖,大震後45天,湖水堵體潰決,造成下游水災。洪水縱橫泛濫,長達千餘里,淹沒人員2萬多,沖毀良田5萬畝。
11.影響人員傷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強度(震級和烈度);
(2)震中距離;
(3)震區人口密度;
(4)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發震季節和時間;
(6)有無地震預報;
(7)有無地震應急預案;
(8)搶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發生在我國陝西華縣的8級大震,死亡人數約83萬。
13.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地震災害極其嚴重的國家?
中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中國的地震主要是板內地震,具有震源淺、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的特徵;中國人口眾多,建築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災率較高。(板內地震是指板塊內部發生的地震)
G. 有沒破壞地質災害的例子
近年來,西寧市已基本實現了持證開采,但個別地區仍存在無證開采現象,同時有的部門超越許可權、違法審批發證,以「合同」、「協議」等方式同意申請采礦。亂采濫挖,大礦小開,重采輕治,破壞環境,造成地面塌陷,破壞植物、引起沙化,形成了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
面對這些問題,西寧市成立了秩序治理整頓領導小組。首先要開展全市礦產資源規劃和砂石資源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各級地礦行政管理部門就自身頒發的采礦許可證進行專項清理,開展以取締無證開採煤、砂石、磚瓦、粘土等礦產為重點的治理整頓工作,布局不合現,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都要全部關閉。並依法督促采礦權人對采礦形成的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進行治理。治理分清理、整頓、驗收三個階段,將於6月30日結束。
來自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的一項調查表明,自 20世紀 50年代以來,隨著濟南城市發展及人類活動的加劇,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直接影響到了岩溶水的水質和補給資源量,從而對濟南的泉水產生了不利影響。
地質專家通過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認為,濟南南部山區存在八大環境地質問題,主要表現在:生態失衡使抗禦自然災害能力降低、亂采濫挖山石土方使地貌遭到破壞、塘壩淤積河道萎縮影響地下水入滲補給量、城市化建設影響泉水補給、污水排放造成地下水污染、垃圾繞城堆積構成岩溶水潛在的嚴重污染源、林木植被覆蓋率不高造成涵養水源能力降低、三廢排放使得土壤含鹽量升高等。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工程師李常鎖認為,南部山區是濟南市泉水的直接補給區,是濟南泉水之源。如果南部山區環境質量惡化,將使地下水質量逐步變差,進而對泉水造成不利影響。
H. 工程地質災害
(1)工程地質災害的類型
國家建設中特別是西部地區,經常遇到滑坡、溶洞、地面下沉、水庫壩基漏水、軟土變形、水土突涌、水下砂體運移、淺層天然氣、岸帶沖淤、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質問題,查清引起這些災害的工程地質條件,制訂防治、整治措施,需要工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如南昆鐵路沿線、長江三峽庫區有很多滑坡需要治理,廣西岩溶地區水庫地下漏水問題等,都是工程地質災害。
越來越突出的工程地質災害問題不僅威脅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嚴重地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正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而加劇,中國每年因此而損失約300億元人民幣。近10年來,中國由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造成了近萬人死亡,全國400多個市、縣、區、鎮受到嚴重侵害。在全國鐵路沿線分布的大中型滑坡達1000餘處,平均每年中斷交通運輸44次,鐵路沿線有泥石流溝1386條,受危害鐵路達3000km以上;全國有近千座水電站及數百座水庫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嚴重威脅,僅雲南省已毀壞水電站360座、水庫50座。由於礦山採掘造成的壓占、采空塌陷所損毀的土地面積超過3000hm2;全國共有16個省(區、市)的46個城市(地段)、縣城出現地面沉降問題,總沉降面積達到48700km2;地裂縫出現在17個省(區、市),總長超過346km。據統計,中國的地質災害共有30種,除火山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15種為主要災害。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建設的高度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中國50%以上的地質災害都與人為因素有關。中國地質災害的成災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地質災害的損失與人口密度、經濟發達的程度呈現出正比。我國目前有400個地質災害重災縣(市),佔全國縣(市)的20%。每年地質災害(不包括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的20%~25%,年平均死亡近千人,受傷近萬人,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2)工程地質災害的特點
我國工程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是:種類繁多,破壞損失嚴重;分布零散而又十分廣泛;防治周期特別長。1998年我國共發生不同規模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發事件約18萬宗,造成115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毀壞房屋50多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15.9億元。我國政府對地質災害的危害問題處於極大關注,因此災害評估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研究內容也越來越廣泛,研究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財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對所有工程地質災害進行全面治理,因而研究發展很不平衡,理論研究也非常薄弱,災害評估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應用。
(3)工程地質災害的危害
由礦石開采後形成的采空區的突然冒落與塌陷屬於不連續下沉方式曾發生多起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最早在世界上有報道,在1938年英國的一個錫礦山,由於采區冒頂產生沖擊地壓。1958年,德國維爾鉀鹽公司的台爾曼礦也曾發生采空區冒落。1960年1月20日在南非的科爾布魯克諾斯(Coalbrook North)煤礦曾發生一起災難性破壞,當時面積大約3km2左右的房柱法采空區突然陷落,造成了437人的死亡。1962年12月在南非遠西蘭德(FarWestRand)金礦區發生塌陷,當時一個三層的井下破碎硐室突然塌落掉進了一個下部滲坑,造成29人死亡。1970年9月25日,在穆福利拉礦區發生較嚴重的空區突然陷落,造成89人死亡,同時伴隨約45000m3尾礦泥漿淹沒了部分礦井。
我國工程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曾發生過多起地質災害事故。崩塌災害最典型的例子是湖北安遠縣鹽池河磷礦山崩。鹽池河磷礦區位於黃陵背斜東北翼,自1969年以來,在三面(東、西、北)臨空的陡崖下開采磷礦石約60×104t,采空面積達6.6×104m2。由於采空了山腳地區,改變了山體的應力狀態,引起山體開裂。終於在1980年6月3日凌晨發生大規模山崩。高100m的半壁山頭頃刻崩塌,激起巨大氣浪將礦務局建築物席捲而起,直撞到對岸陡壁,撞得粉碎,近100×103m3的碎石堆積在500m×478m左右的范圍內,將鹽池河河谷填埋,形成一座高20~42m的堆石壩,掩埋(死亡)了284人及礦務局的所有建築、機械設備。
據初步調查,全國有災害性泥石流溝1.2萬條,滑坡數萬條,崩塌數千處。1949~1996年共發生「崩、滑、流」災害4600次,其中造成嚴重損失達1001次。1983年3月在甘肅東鄉族發生過一次特大的滑坡,下滑物體總體積達3000×104m3,埋沒了苦順和新莊兩村和德勒村一部分,毀壞農田3000hm2,填埋水庫一座,造成巨大損失。1985年6月,長江西陵峽新灘鎮發生大岩崩,頃刻之間有300多年歷史的新灘古城整個被覆沒,滑坡體沖入長江中土石量約200×104m3,埋沒房屋1000多間,擊毀機帆船13艘,木船64隻,直接損失1000多萬元。由於湖北岩崩調查處預報及時,使1300多居民安全撤離無傷亡。
2010年8月,陝西省安康市普降大到暴雨,受強降雨影響,白河縣四新、卡子、茅坪、構扒4個鄉鎮受災嚴重,導致350戶800餘間房屋被淹,沖毀農田3000餘畝,特別是公路、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四新鄉和茅坪鎮南貧溝流域通信、電力全部中斷,直接經濟損失1200餘萬元。該區地質條件復雜,千枚岩等易滑地層分布較廣,同時,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了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如開山採石、開荒種田、劈山修路等,嚴重地擾亂了自然地質環境,加劇了該區地質災害突發和群發。
I. 要一些環境災害的例子
近年來,西寧市已基本實現了持證開采,但個別地區仍存在無證開采現象,同時有的部門超越許可權、違法審批發證,以「合同」、「協議」等方式同意申請采礦。亂采濫挖,大礦小開,重采輕治,破壞環境,造成地面塌陷,破壞植物、引起沙化,形成了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
面對這些問題,西寧市成立了秩序治理整頓領導小組。首先要開展全市礦產資源規劃和砂石資源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各級地礦行政管理部門就自身頒發的采礦許可證進行專項清理,開展以取締無證開採煤、砂石、磚瓦、粘土等礦產為重點的治理整頓工作,布局不合現,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都要全部關閉。並依法督促采礦權人對采礦形成的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進行治理。治理分清理、整頓、驗收三個階段,將於6月30日結束。
來自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的一項調查表明,自 20世紀 50年代以來,隨著濟南城市發展及人類活動的加劇,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直接影響到了岩溶水的水質和補給資源量,從而對濟南的泉水產生了不利影響。
地質專家通過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認為,濟南南部山區存在八大環境地質問題,主要表現在:生態失衡使抗禦自然災害能力降低、亂采濫挖山石土方使地貌遭到破壞、塘壩淤積河道萎縮影響地下水入滲補給量、城市化建設影響泉水補給、污水排放造成地下水污染、垃圾繞城堆積構成岩溶水潛在的嚴重污染源、林木植被覆蓋率不高造成涵養水源能力降低、三廢排放使得土壤含鹽量升高等。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工程師李常鎖認為,南部山區是濟南市泉水的直接補給區,是濟南泉水之源。如果南部山區環境質量惡化,將使地下水質量逐步變差,進而對泉水造成不利影響。
J. 因風化作用引起的地質災害 要具體的例子
風化作用造成地表裸露,植被破壞,大雨沖刷時易造成水土流失,山區易造成泥石流
舉例:黃土高原因風化作用和沉積作用,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