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躲避地質災害知識問答

躲避地質災害知識問答

發布時間: 2021-03-07 02:09:49

㈠ 如何應對地質災害

應對地質災害的復具體途徑如下:制

1、注重防災和減災。防災,就是早發現,早避讓,能搬遷就盡快搬遷;減災,就是在項目建設選址過程中進行危險性評估,避免災害的發生。

2、遇到災害時,應沉著冷靜,迅速撤離危險地段。不要立即進入災害區搜尋財物,以免再次發生滑坡、崩塌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及時報告災情,沒有電話通訊、汽車無法通行的地區,要立即派人將災情報告政府。

3、應把地質災害避災搬遷放在各類搬遷的優先位置。群眾一旦搬離隱患點,這里的地災就不會對任何人產生生命威脅,這樣便是從根源上防止了地災。

(1)躲避地質災害知識問答擴展閱讀

地質災害的分類有:

1、滑坡: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2、崩塌: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

3、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

4、地面塌陷: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㈡ 怎樣防治地質災害

淺談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體和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沿某個滑動面發生剪切破壞向下運動的現象稱為滑坡。滑動面可以是受剪應力最大的貫通性剪切破壞面或帶,也可以是岩體中已有的軟弱結構面。規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緩慢的、長期的往下滑動,有些滑坡滑動速度也很快,其過程分為蠕動變形和滑動破壞階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現為急劇的滑動,下滑速度從每秒幾米到幾十米不等。滑坡多發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區的斜坡、岸邊、路堤或基坑等地帶。滑坡對工程建設的危害很大,輕則影響施工,重則破壞建築;由於滑坡,常使交通中斷,影響公路的正常運輸;大規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毀公路,破壞廠礦,掩埋村莊,對山區建設和交通設施危害很大。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為特點,有助於我們採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來避免滑坡的發生或者是減少滑坡發生後的損失。下面從滑坡的形態特徵及分類、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幾個方面分別作簡單介紹。

二、滑坡的形態特徵及分類

1.滑坡的形態特徵

滑坡在平面上的邊界和形態特徵與滑坡的規模、類型及所處的發育階段有關。一個發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體,指滑坡發生後與母體脫離開的滑動部分;2,滑動帶,滑動時形成的碾壓破碎帶;3,滑動面,滑坡體沿著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體以下固定不動的岩土體,它基本上未變形,保持了原有的岩體結構;5,滑坡壁,滑體後部和母體脫離開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狀;6,滑坡台階,由於各段滑體運動速度的差異而在滑體上部形成的滑坡錯台;7,滑坡舌,又稱滑坡前緣或滑坡頭,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狀伸入溝谷或河流,甚至越過河對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體與其周圍不動體在平面上的分界線,它決定了滑坡的范圍;9,封閉窪地,滑體與滑坡壁之間拉開成溝槽,相鄰滑體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間低的封閉窪地;10,主滑線,又稱滑坡軸,滑坡在滑動時運動速度最快的縱向線,它代表滑體的運動方向;11,滑坡裂隙,分為四類:1,分布在滑坡體上部的拉張裂隙;2,分布在滑體中部兩側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體中下部的扇狀裂隙;4,分布在滑坡體下部的鼓張裂隙。由此可見,一個滑坡完整的應該包括以上11個部分組成。當然,在實際的滑坡現象中,有時候我們很難分清楚各個部分明顯的邊界。

2.滑坡的分類

滑坡分類的目的在於對發生滑坡作用的地質環境和形態特徵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種因素進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類滑坡的工程地質特徵及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從而有效地預測和預防滑坡的發生,或在滑坡發生之後有效的進行治理。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指標,各國學者和工程部門對滑坡提出了各種分類方案。我國鐵道部門則按滑坡體的岩性、滑面與岩土體層面的關系、滑體厚度等進行了分類,在國內應用較為廣泛。從研究山坡發展形成歷史出發,則可以分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現代活滑坡等類型;日本渡正亮則按滑坡的發展階段,將滑坡分為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動力學特徵,則可分為推動式、平移式和牽引式滑坡。對於一個滑坡,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但實踐中,我們應該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根據突出因素對滑坡進行分類,分類的原則就是看對我們認識、防治和處理此滑坡是否有幫助。

三、滑坡的形成條件

要探討滑坡的形成條件,就必須考慮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內在因素有組成邊坡岩土體的性質、地質構造、岩體結構、地應力等。它們常常起著主要的控製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風化作用、人工開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載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響邊坡穩定最重要、最活躍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觸發作用。查明和掌握這些影響因素對了解邊坡失穩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內部條件

產生滑坡的內部條件與組成邊坡的岩土的性質、結構、構造和產狀等有關。不同的岩土,它們的抗剪強度、抗風化和抗水侵蝕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堅硬緻密的硬質岩石,它們的抗剪強度較大,抗風化的能力也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沒有變化,因此,由它們所組成的邊坡往往不容易發生滑坡。反之,如頁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則恰好相反,因此,由它們所組成的邊坡就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從岩土的結構、構造來說,主要的是岩(土)層層面、斷層面、裂隙等的傾向對滑坡的發育有很大的關系。同時,這些部位又易於風化,抗剪強度也低。當它們的傾向與邊坡坡面的傾向一致時,就容易發生順層滑坡以及在堆積層內沿著基岩面滑動;否則反之。邊坡的斷面尺寸對邊坡的穩定性也有很大的關系,邊坡也陡,其穩定性就越差,越容易發生滑動。如果坡高和邊坡的水平長度都相同,但一個是放坡到頂,而另一個卻是在邊坡中部設置一個平台,由於平台對邊坡的反壓作用,就增加了邊坡的穩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動,其前沿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空間,否則滑坡就無法向前滑動。山區河流的沖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臨空面,而為滑坡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總之,當邊坡的岩性、構造和產狀等有利於邊坡的發育,並在一定的外部條件下引起邊坡的岩性、構造和產狀等發生變化時,就能發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條件

滑坡發育的外部條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開挖和坡面上的載入、振動、采礦等,以前兩者為主。調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與水的作用有關。水的來源不外乎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農田灌溉的滲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來源怎樣,一旦水進入斜坡岩土體內,它將增加岩土的重度並產生軟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強度,產生靜水壓力和動水力,沖刷或侵蝕坡腳,對不透水層上的上覆岩土層起潤滑作用,當地下水在不透水層頂面上匯集成層時,它還對上覆地層產生浮力作用等等。總之,水的作用將會改變組成邊坡的岩土的性質、狀態、結構和構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來接近於穩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劇活動,形成「大魚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這也說明了雨水和滑坡的關系。山區建設中還常由於不合理的開挖坡腳或不適當的在邊坡上填放棄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壞斜坡的平衡條件而發生滑動。此外,振動對滑坡的發生和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大地震時往往伴有大滑坡發生,爆破有時也會引發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過以上對滑坡的形態特徵及滑坡形成條件的介紹,我們不難得出治理滑坡的相關工程措施。然而,一個滑坡的發生往往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為,我們只有做詳細的調查和分析計算後,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防治措施。總的來說,治理滑坡應該堅持以防為主、綜合治理、及時處理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1.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2.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5,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五、結語

本文對滑坡的形態特徵、影響邊坡穩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條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簡單的介紹。天然的或人工開挖形成的邊坡到處可見,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邊坡失穩,引起各種規模的滑坡時有發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了巨大的災難。因此,作為土木工程技術人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研究和治理滑坡,從而減少滑坡的發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損失。相信通過我們研究的不斷深入,滑坡現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㈢ 躲避地質災害應做何准備

(1)預先選定臨時避災場地。在危險區之外選擇一處或幾處安全場地,作為避災的臨時用地。要把地質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從危險區又遷到另一處地質災害危險區內。

避災場所和新房建設應遠離滑坡區一定距離

(2)預先選定撤離路線、規定預警信號。通過實地踏勘選擇好轉移路線。轉移路線要盡量少穿越危險區,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約定好撤離信號(如廣播、敲鑼、擊鼓、吹號等),同時還要規定信號管制辦法,以免誤發信號造成混亂。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時應立即撤離

(3)落實公布責任人。要事先落實並公布地質災害防災避災總負責人,以及疏散撤離、救護搶險、生活保障等各項具體工作的負責人。通過村民大會、有線廣播等辦法,對擬訂的避災措施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必要時還應組織模擬演習,以檢驗避災措施的實用性,針對發現的問題,對方案進行完善。

汛期要指定專人進行災害巡查監測,發現險情及時報警,通知村民迅速轉移

(4)預先做好必要的物資儲備。有條件時,應在避災場地預先搭建臨時住所,使群眾在避災過程中擁有基本的生活條件。群眾的財產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轉移到避災場所,這樣既能方便群眾生活又可減少財產損失。交通工具、通訊器材、雨具和常用葯品等,也應根據具體情況提前做好准備。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雨季,特別是夜深入睡時造成的損失更大。因此,暴雨期間,夜晚不要在高危險區內留宿。

㈣ 躲避地質災害應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備

● 預先選定臨時避災場地

在危險區之外選擇一處或幾處安全場地,作為避災的臨時用地。要把地質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從危險區又遷到另一處地質災害危險區內。

汛期要指定專人進行災害巡查監測,發現險情及時報警,通知村民迅速轉移

● 落實公布責任人

要事先落實並公布地質災害防災避災總負責人,以及疏散撤離、救護搶險、生活保障等各項具體工作的負責人。通過村民大會、有線廣播等辦法,對擬訂的避災措施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必要時還應組織模擬演習,以檢驗避災措施的實用性,針對發現的問題,對方案進行完善。

● 預先做好必要的物資儲備

有條件時,應在避災場地預先搭建臨時住所,使群眾在避災過程中擁有基本的生活條件。群眾的財產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轉移到避災場所,這樣既能方便群眾生活,又可減少財產損失。交通工具、通訊器材、雨具和常用葯品等,也應根據具體情況提前做好准備。

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雨季,特別是夜深入睡時造成的損失更大。因此,暴雨期間,夜晚不要在高危險區內留宿。

㈤ 遇到地質災害怎麼應對

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遇到這類災害,總的說是要沉著、冷靜,不要慌張,迅速想辦法。
地震來了怎麼辦?地震時應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時應選擇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伏地、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有易燃易爆氣體。如果在地震廢墟中,應力求在不安全中創造安全環境,沉著鎮靜,注意休息,保存體力和精力;設法把消息傳送出去,等待救援;盡量節省食物和水,必要時採取非常措施;如受傷,應想法包紮;災區人民應想方設法互救。
在山區野外行走、駕駛、避雨、休息時,要注意防崩塌災害,以防禍從天降。要特別留意崩塌前兆,如崩塌體後部出現裂縫、崩塌體前緣掉塊、土體滾落、小崩小塌不斷發生、坡面出現新的破裂變形、甚至小面積土石剝落、岩質崩塌體偶爾發生撕裂摩擦錯碎聲等,要迅速撤離。
如果遭遇滑坡,當處在滑坡體上時,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如何防範泥石流?在雨天不要在溝谷中長時間停留,一旦聽到上游傳來異常聲響,應迅速向兩岸上坡方向逃離。雨季穿越溝谷時,先要仔細觀察,確認安全後再快速通過。山區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點,溝谷下游是晴天,溝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同樣也要提防泥石流災害。

㈥ 如何預防地質災害

1、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內容可包括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地質災害的種類、防治、預報、報告制度,如何安全選擇村民住宅用地防範地質災害,在雨季如何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理,災害發生時如何處置及應急救災等內容。各地可按當地實際情況,適時公開進行專題學習和培訓活動,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張貼宣傳畫等效方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災減災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防災意識和搶險救災能力。
2、建立氣象預報預警制度。
地質災害的發生大多與強降雨有關。建立氣象預報預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預警區的人員在下雨的時候提高警惕,注意防範降雨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其作用類似於雨天提醒大家帶把傘。為此,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的建設與維護工作,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開展實際降雨量監測,一旦發現實際降雨量將要達到地質災害發生的臨界值,立即通知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居民採取措施,及時預防避讓,減少損失。
3、建立群測群防體系。
群測群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也是實踐證明的、現階段我國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必須動員民間力量,也就是發動群眾搞好群測群防,及時發現災情,及時上報災情,及時處理災情。群測群防如同在地災危險區增加了成千上萬個「災害預警器」,有利於地災防治工作的全方位開展,有利於提高防災減災效率和效果。要著手建立災害預防體系,逐級落實責任,明確遇到什麼情況要上報、報到哪兒。遇到緊急情況,按照事先約定的方式,比如敲鑼打鼓或高聲吶喊,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4、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路。
不少地質災害由降雨誘發,為此由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聯合開展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是對地質災害進行區域性的預測預報。因此,根據降雨氣象預報,結合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條件,可以對那些主要由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預報。由於氣象部門的監測點多集中在市區和平原,在山區的監測點相對少。而地質災害多發在山區,建立地質部門自己的降雨監測點迫在眉睫。
5、加強地質災害工程實踐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適用條件及方式:大多數房後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質滑坡,選用滑坡後緣地表排水、前緣支擋或削方減載護坡等工程措施較為適應。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樹造林,種草護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應用范圍廣、投資省,能促進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條件,防治作用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需較長時間才能發揮其效益。根據調查區地質災害特點和自然經濟條件,泥石流區,地面塌陷區及水土流失區應採取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防治措施,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和經濟損失。
(3)避讓措施
①雨天避讓措施。對災害隱患點和變形斜坡,採取雨天臨時避措旌,各鎮在防災預案的基礎上編制安全轉移預案,雨天對受威脅戶。一作轉移地點安排。應根據就近原則、轉移地(接受戶)不受地質災害或其它災害威脅的原則進行操作。
②搬遷避讓措施。對一些危險性大、危害性嚴重的地質災害,防治費用超過搬遷費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採用搬遷避讓措施。調查區需搬遷避讓或已搬遷的災點。

㈦ 地質災害有哪些類型應怎樣逃生

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坐直升飛機最好逃生。

㈧ 防災減災知識

1、遭空襲,聽警報,拉閘斷電最重要,攜帶食品應急包,根據引導屈身跑,有序進入防空洞,聽從指揮要冷靜。

2、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牆角曲身體,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築物,餘震蹲在開闊地。

3、火災起,怕煙熏,鼻口捂住濕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滾,不乘電梯往下奔,陽台滑下捆繩索,盲目跳樓會傷身。

4、洪水猛,高處行,土房頂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樹能栓救命繩,准備食物手電筒,穿暖衣服度險情。

5、台風來,聽預報,加固堤壩通水道,煤氣電路檢修好,臨時建築整牢靠,船進港口深拋錨,減少出行看信號。

6、下暴雨,泥石流,危險處地是下游,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野外宿營不選溝,進山一定看氣候。

7、陰雨天,生雷電,避雨別在樹下站,鐵塔線桿要離遠,打雷家中也防患,關好門窗切電源,避免雷火屋裡竄。

8、暴雪天,人慢跑,背著風向別停腳,身體凍僵無知覺,千萬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環,慢慢溫暖才見好。


(8)躲避地質災害知識問答擴展閱讀:

地震發生時的幾種情況及應對方法:

1、發生燃氣泄漏時:

切斷總電源,迅速離開現場;千萬不要使用明火;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處;若被倒塌物砸壓,應設法將臉朝向通風口,等待救援。

2、被塌落重物壓住身體時:

查清壓在身上的物體是何物,不要輕易移動物體或身體;檢查自己是否受傷,若沒有受傷,應根據情況向外緩慢拽拉身體;若已受嚴重外傷,應盡力用衣物等物包紮好傷口;若發生骨折,不要輕易移動,應等待救援。

3、埋在廢墟中時:

樹立堅定的生存信念;不要大哭大叫,應保存體力;盡量休息,閉目養神;尋找食物和水,維持生命,若無法找到水,可以用自己的尿液應急;若有傷,應設法包紮,多休息。

㈨ 躲避地質災害應做何准備

(1)預先選定臨時避災場地。在危險區之外選擇一處或幾處安全場地,作為避災的臨時用地。要把地質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從危險區又遷到另一處地質災害危險區內。

避災場所和新房建設應避開滑坡區相當距離

(2)預先選定撤離路線、規定預警信號。通過實地踏勘選擇好轉移路線,轉移路線要盡量少穿越危險區,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約定好撤離信號(如廣播、敲鑼、擊鼓、吹號等),同時還要規定信號管制辦法,以免誤發信號造成混亂。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時,應立即撤離

(3)落實公布責任人。要事先落實並公布地質災害防災避災總負責人,以及疏散撤離、救護搶險、生活保障等各項具體工作的負責人。通過村民大會、有線廣播等辦法,對擬訂的避災措施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必要時還應組織模擬演習,以檢驗避災措施的實用性,針對發現的問題,對方案進行完善。

汛期要指定專人進行災害巡查監測,發現險情及時報警,通知村民迅速轉移。

(4)預先做好必要的物資儲備。有條件時,應在避災場地預先搭建臨時住所,使群眾在避災過程中擁有基本的生活條件。群眾的財產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轉移到避災場所,這樣既能方便群眾生活又可減少財產損失。交通工具、通訊器材、雨具和常用葯品等,也應根據具體情況提前做好准備。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雨季,特別是夜晚夜深入睡時造成的損失更大。因此,暴雨期間,夜晚不要在高危險區內留宿。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