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震造成地質災害點加劇

地震造成地質災害點加劇

發布時間: 2021-03-07 00:02:10

A. 地震造成的後果有哪些

地震發生後,常常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震區會受到直接的地震災害和間接的次生災害。直接的地震災害是指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即由於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程結構、物品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是地震襲擊的主要對象。房屋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惡果是砸壓屋內人員,造成人員傷亡和室內財產破壞損失。

人工建造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氣、輸油、供暖等生命線系統,大壩、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壞的對象,這些結構設施破壞的後果也包括本身的價值和功能喪失兩個方面。城鎮生命線系統的功能喪失還給救災帶來極大的障礙,加劇地震災害。

工業設施、設備、裝置的破壞顯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正常的供應和經濟發展。牲畜、車輛等室外財產也遭到地震的破壞。

大震引起的山體滑坡、崩塌等現象還破壞基礎設施、農田等,造成林地和農田的損毀。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造成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災等威脅人畜生命安全的各類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污染、電信設施破壞造成的通信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污染、醫院細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二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有可能引起海嘯。

B. 地震災害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造成的

中國地質調查局:汶川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結論
新華網北京報道,年5月18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初步監測和評價認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的,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
記者18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15日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召開汶川地震及其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情況分析會,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地質力學所等單位專家根據調查監測和評價研究結果,對災情進行「會診」初步形成三個結論。
一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 -- 映秀地區突然釋放。
二是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可能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三是淺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 -- 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 -- 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C. 地震總會伴隨著哪些災害

地震的直接災害是指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內質災害)導容致房屋、工程結構、物品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1.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是地震襲擊的主要對象。房屋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惡果是砸壓屋內人員,造成人員傷亡和室內財產破壞損失。

2.人工建造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通訊、供水、排水、燃氣、輸油、供暖等生命線系統,大壩、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壞的對象,這些結構設施破壞的後果也包括本身的價值和功能喪失兩個方面。城鎮生命線系統的功能喪失加劇了地震災害。

3.工業設施、設備、裝置的破壞顯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正常的供應和經濟發展。

4.牲畜、車輛等室外財產也遭到地震的破壞。

5.大震引起的山體滑坡、崩塌、液化等現象還破壞基礎設施、農田等,造成林地和農田的損毀。另一方面,也給救災帶來極大的障礙。

D. 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

1.地震災害有哪些特點?
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它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並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
2.影響地震災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有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發震時間、發震地點、地震類型、地質條件、建築物抗震性能、地區人口密度、經濟發展程度和社會文明程度等。地震災害是可以預防的,綜合防禦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自然災害。
3.地震直接災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築物破壞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

4.何謂地震次生災害?
因地震的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災害,包括火災、水災和煤氣、有毒氣體泄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

5. 什麼叫次生災害源?
次生災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等災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貯存設施,以及水壩、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災害是什麼?
各類建(構)築物的破壞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財產損失。

7.常見的由地震引發的哪種次生災害最嚴重?
火災。
8.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災發生在何時、何處?
1739年銀川8級地震引起的火災,大火燒了5天5夜。
9.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災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次生災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災害出。
10.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災發生於何時何地?
1933年四川疊溪7.5級地震造成的水災。地震時山體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個堰塞湖,大震後45天,湖水堵體潰決,造成下游水災。洪水縱橫泛濫,長達千餘里,淹沒人員2萬多,沖毀良田5萬畝。
11.影響人員傷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強度(震級和烈度);
(2)震中距離;
(3)震區人口密度;
(4)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發震季節和時間;
(6)有無地震預報;
(7)有無地震應急預案;
(8)搶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發生在我國陝西華縣的8級大震,死亡人數約83萬。
13.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地震災害極其嚴重的國家?
中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中國的地震主要是板內地震,具有震源淺、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的特徵;中國人口眾多,建築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災率較高。(板內地震是指板塊內部發生的地震)

E. 人類活動可以加劇泥石流、地震、洪澇等地質災害。 [ ]

×

F. 地震地質災害基本災情

龍門山地處我國第一與第二地形台階的轉折地帶,是地質災害的高易發區。據震前開展過的地質災害調查,在四川42個受災縣(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5430處,其中滑坡3572處、崩塌600處、泥石流737處、不穩定斜坡521處。地震發生後,國土資源部組織了1000多名專業人員對災區進行了系統排查,開展了航遙調查。據初步統計,汶川地震觸發了滑坡、崩塌、泥石流15000多處,同時,新發現了地質災害隱患點4942處,其中滑坡1701處、崩塌1844處、泥石流304處、不穩定斜坡1093處(圖4-1)。

宏觀上看,地震發生後,地質災害隱患點增加了238%(表4-1),其中,以崩塌體增加最為顯著,達到了618%,遠遠超過其他災種,隨後為不穩定斜坡(479%)、泥石流(152%)和滑坡(123%)。反映出地震對山區高陡斜坡的

圖4-1 震後映秀及北部滑坡-碎屑流航空影像(2008年5月18日)Fig.4-1 Aerophoto of the Yingxiu and the north zone after earthquake

影響差異性非常大,在山頂上的放大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導致了崩塌災害的大量發生(照片4-2)。從災種占總隱患點的比例上看,在震前滑坡佔到了61%,而崩塌、泥石流和不穩定斜坡各佔13%;在震後新增的隱患點中,崩塌占的比例最高,達34%,隨後為滑坡(31%)、不穩定斜坡(27%)、泥石流(8%)。

表4-1 汶川地震極重災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結果Table 4-1 Potential geohazards in the counties of extreme severe hazards by the earthquake

但是,在總的隱患點中,滑坡所佔比例仍最高,達到40%,崩塌僅佔27%(圖4-2)。

照片4-2 213國道都-汶段被巨大滾石阻斷Photo 4-2 Huge rolling rock blocked the No.213 highway

圖4-2 極重災區地震前後地質災害隱患比例Fig.4-2 Ratio of potential geohazards in the counties of extreme severe hazards before/after earthquake

與其他地震造成的災害明顯不同,汶川地震觸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的人員傷亡非常慘重,至今仍難以獲得完整確切的數據。根據部分現場調查和訪問,結合其他資料分析,列出了23處死亡人數大於30人的地震滑坡、崩塌災害點(表4-2)。其中,死亡人數最高的為北川老縣城的城西滑坡,高達1600人,直接摧毀了老縣城數百間房屋,包括約50多幢5層以上高樓。從映秀到汶川的20km路段為成都—九寨溝的環線要道,被340多處滑坡、崩塌嚴重毀壞。地震發生時,正值客流高峰,根據後期修復道路清理出的客車毀滅情況,估計死亡人數高達1000人以上。

表4-2 汶川5·12地震滑坡災害死亡人數表(≥30人)(不完全數據)Table 4-2 Fatalities(≥30 persons)e to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北川縣城面積不足2.0km2,坐落在湔江河發育形成的狹長河谷階地上(圖4-3),是遭受地震地質災害最慘烈的城市。汶川地震發震斷裂自西南向北東切穿老城和新城,沿斷裂帶形成強烈逆沖變形帶,致使帶上或兩側建築物倒塌和嚴重毀壞。老縣城幾乎一半被城西滑坡摧毀,新城南部遭受景家山崩塌的摧毀,崩塌由巨石組成,最大可達數百立方米,破壞力巨大,摧毀了數十幢房屋和縣城主幹道,人員死亡慘重(圖4-4;照片4-3)。

地震發生時,在綿竹綿遠河、安縣雎水河等山區鄉鎮道路和礦區道路上正值車輛行駛高峰時間,損失慘重。據初步估計,僅雎水河沿線礦區道路,因滑坡崩塌被埋毀載重卡車達數十輛,人員死亡以百計(照片4-4)。

圖4-3 北川縣城滑坡崩塌災害航空影像圖Fig.4-3 Aerophoto of landslide hazards in the Beichuan town

圖4-4 北川縣城滑坡災害分布圖Fig.4-4 Map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in the Beichuan town

照片4-3 巨石崩塌摧毀北川道路和建築Photo 4-3 Destroyed road and houses by huge rock

照片4-4 安縣雎水礦區道路被滑坡摧毀Photo 4-4 Road and trucks were destroyed by rockfall,Anxian county

G. 地震會產生什麼地質災害,對工程建設有何影響簡答題

因地震活動引起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回陷、砂土液化等答。地震地質災害是主要的地震次生災害,它們不僅常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破壞房屋、道路、橋梁等工程設施和土地資源,從而加劇地震災害損失程度。

H. 地震災害的頻繁導致什麼現象愈演愈烈

地震災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強烈地面振動及伴生的地面裂縫和變形,使各類建(構)築物倒塌和損壞,設備和設施損壞,交通、通訊中斷和其他生命線工程設施等被破壞,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災、爆炸、瘟疫、有毒物質泄漏、放射性污染、場地破壞等造成人畜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災害。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並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地震災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按震級大小可分為超微震、弱震、有感地震、中強震、強震、大地震和巨大地震七類。震級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根據地震災害分級情況,將地震災害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
快速導航

微信文章圖冊集錦
地震災害

地震直接災害
地震的直接災害是指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程結構、物品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⒈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是地震襲擊的主要對象。房屋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惡果是砸壓屋內人員,造成人員傷亡和室內財產破壞損失。

⒉人工建造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氣、輸油、供暖等生命線系統,大壩、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壞的對象,這些結構設施破壞的後果也包括本身的價值和功能喪失兩個方面。城鎮生命線系統的功能喪失還給救災帶來極大的障礙,加劇地震災害。

⒊工業設施、設備、裝置的破壞顯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正常的供應和經濟發展。

⒋牲畜、車輛等室外財產也遭到地震的破壞。

⒌大震引起的山體滑坡、崩塌等現象還破壞基礎設施、農田等,造成林地和農田的損毀。

目錄
摘要
地震災害
地震直接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
常見問題
地震災害特點
地震災害因素
響應機制
地震災害分級
分級響應
全球大震
中國十三次大地震
人類歷史上十一大地震
歷史資料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
廣東瓊山地震
山西臨汾地震
雲南東川地震
寧夏平羅
雲南嵩明地震
台灣基隆近海地震
緊急避險
圖冊集錦
微信文章
新聞動態
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造成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災等威脅人畜生命安全的各類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污染、電訊設施破壞造成的通訊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污染、醫院細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二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

I. 地震會造成哪些直接災害

地震的直接災害是指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回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答程結構、物品等物質的破壞。1)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是地震襲擊的主要對象。房屋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惡果是砸壓屋內人員,造成人員傷亡和室內財產破壞損失。2)人工建造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氣、輸油、供暖等生命線系統,大壩、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壞的對象,這些結構設施破壞的後果也包括本身的價值和功能喪失兩個方面。城鎮生命線系統的功能喪失還給救災帶來極大的障礙,加劇地震災害。3)工業設施、設備、裝置的破壞顯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正常的供應和經濟發展。4)牲畜、車輛等室外財產也遭到地震的破壞。5)大震引起的山體滑坡、崩塌、液化等現象還破壞基礎設施、農田等,造成林地和農田的損毀。

J. 地震發生後,會有哪些地質災害,形成( )等

地震現象
地震發生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是明顯的晃動。
極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這是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的緣故。橫波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最大的晃動持續了3分鍾。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構築物,如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築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
地震對自然界景觀也有很大影響。最主要的後果是地面出現斷層和地裂縫。大地震的地表斷層常綿延幾十至幾百千米,往往具有較明顯的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能反映出震源處的構造變動特徵(見濃尾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但並不是所有的地表斷裂都直接與震源的運動相聯系,它們也可能是由於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響。特別是地表沉積層較厚的地區,坡地邊緣、河岸和道路兩旁常出現地裂縫,這往往是由於地形因素,在一側沒有依託的條件下晃動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動使表土下沉,淺層的地下水受擠壓會沿地裂縫上升至地表,形成噴沙冒水現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觀,或隆起,或沉降。使城鄉道路坼裂、鐵軌扭曲、橋梁折斷。在現代化城市中,由於地下管道破裂和電纜被切斷造成停水、停電和通訊受阻。煤氣、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泄漏可導致火災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災害。在山區,地震還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神奈川縣發生泥石流,順山谷下滑,遠達5千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