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地質學的
1. 近代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是誰
中國近代著名的地質學家很多,如李四光、黃汲清、謝家榮、丁文江等
2. 3年級一課課外閱讀中,誰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是李四光,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專人,蒙屬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3. 現代地質學的發展特點
現代地質學的發展主要有以下特點:
①地質學觀察和研究的范圍和領域將日益擴大。在空間上,不但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岩石圈深部,而且對月球、太陽系部分行星及其衛星的某些地質特徵,將有更多的了解。陸地深鑽技術將超過現有的10000餘米水平,洋殼和位於大陸坡底的巨厚沉積層的秘密將進一步被揭示,石油開發的邊界會繼續擴大。同時,新型自容式潛艇建成後,也將使觀察深度從已達到的3000米加深到6000米左右,除少數特別深的海溝外,海底的其他主要部分都有可能被人觀察到。在時間上,繼35億年以前底棲微生物群的發現,以及其他古生物跡象的證實,將會加深人們對地球(尤其是地殼)的了解。同時與人類社會最接近的一段時間(第四紀)的地質史的研究也將更精細。
②地質學研究的精度和深度隨著多學科的合作不斷上升。數學、物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和向地質學的進一步滲透,先進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使用,同精細、深入的野外地質工作相結合,會使人們有可能對更多的地質現象和規律做出科學的解釋,進行更深入和本質性的研究。
③實驗與模擬成為地質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實驗地質學的發展使地質學的研究從以野外觀察、描述、歸納為主,發展到歸納與演繹並重的階段。實驗技術的進一步改進,計算機模型的應用,使得一些極端地質條件可以在實驗室中獲得,如高溫高壓環境,從而可以模擬更為復雜的多種可變因素的地質作用,並把時間因素也納入模擬實驗之中。
④全球構造理論不斷得到補充、修正,完善 板塊構造理論樹立了全新的地球觀,開創了地質學的新時代。但是,板塊構造理論也不是沒有缺陷的,以海洋地質為主要證據的板塊理論,對大陸構造歷史的解釋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各大陸的有關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新資料將在很大程度上檢驗和發展板塊構造說,進而會產生一些新的理論和學說。
⑤資源與環境是地質學服務社會的重要方面,其中有關礦產資源和新能源的研究,仍處於最重要的地位,因而將繼續深入。海底含油、氣地層,以及洋底多金屬結核和現代成礦作用等的形成機理研究會有新的進展,從中國以及各大洲的成礦帶、成礦區的區域地質發展歷史全過程出發,按不同成礦時代分別研究區域成礦的規律性,尤其是不同地質背景下所形成的礦組或跨礦組的成礦系列的發生、發展規律,也將取得新的成就。非金屬礦床、放射性礦床、地熱資源以及其他礦產的綜合利用將顯著發展。同時,由於區域成礦研究的需要,將進一步加強區域地質的綜合研究,並促進地層學、古生物學、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地質年代學以及區域岩漿活動研究、變質地質研究等向新的水平發展。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不僅需要資源,更需要良好的環境。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地球長期演化的結果,這種演化的地質過程可能是緩慢的、難以察覺的,也可以是急劇的、災難性的。人類必須適應自然環境的這種動態平衡過程。然而,更為嚴峻的是,人類在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愈來愈強的干擾,直接導致了生存環境的惡化。礦產資源與地下水的開采、廢棄物質的排放、工業化與城市化形成的人口與建築的高度集中,等等,都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加強環境地質調查研究,積極參與人類生存質量的改善與管理,是當前地質學應用新的廣闊領域。保障人類良好的生存環境、乾旱半乾旱地區和沼澤地區的水文地質問題,以及工程地質問題的研究將不斷擴大。環境地質學,包括環境地質調查研究,有關的微量測試技術和環境保護的地質措施等的研究日趨重要。 ⑥國際合作成為現代地質學研究的必然趨勢。地球是一個整體,區域地質過程是在全球的背景條件下進行的,區域地質作用也對全球環境有所影響。板塊構造理論建立起新的全球構造觀念,更顯示出地質學全球宏觀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地質學界以及整個地球科學界,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通過國際合作,推動了大量多學科、全球性的調查與研究計劃。例如:1968---1983年執行的「深海鑽探計劃(DSDP:Deep Sea Drilling Programme)」及後續的「大洋鑽探計劃(ODP:Ocean Drilling Programme,1985---1995)」證實了海底擴張,揭示了海洋的歷史、古環境、古氣候、古生物的演化,調查了海底火山噴發、沉積作用與海底礦產分布,創立了「古海洋學」 。1973年設立的「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Interm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me)」目的在於通過國際性研究解決有關地質問題,發現潛在的礦物和能源資源,確定世界范圍內的岩石地層單位與地質時代之間的關系,促進新技術和研究設備的應用,向發展中國家傳播科學知識和研究手段。1994年其目標調整為:更多的著重以科學新發展和新觀念來了解控制人類生存條件的事件與作用過程,並更名為「國際地質對比計劃---地學為社會服(IGCP: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me---Geoscience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1990---2000年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DNHR:The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Hazards Rection)」針對地震、風暴(熱旋風、颶風、龍卷風、台風)、海嘯、洪水、滑坡、火山、自然大火等災害開展整體研究,特別強調對自然災害的預防與人類社會的應變策略。由此可見,國際合作已經成為人類全面認識地球,改善全球環境的必由之路。
4. 誰知道有那些著名的地質學家及其著作(詳細點) 先謝謝各位了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東漢歷史和地理學家班固撰著的專門記述西漢一代地理沿革及郡縣邑地理情況的一部專志,也是我國最早以「地理」二字作為篇名的著作。它上承《禹貢》、《職官》,下啟歷代紀傳體史書,開辟了我國正史地理志的先河。它內容豐富、體例完善,影響我國地理學發展近兩千年,在我國地理學發展上佔有重要地位。
《水經注》是我國北魏時期的一部宏大的地理學著作。該書是酈道元在大量史料和實際考察基礎上寫成的一部巨著,是一部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歷史沿革地理等內容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被地理學家劉獻廷譽為「宇宙未有之奇書」。
《元和郡縣圖志》是我國唐代學者李吉甫撰著的一部全國地理總志,是我國現存最早而又比較完整的全國地理總志,是被學術界認為「傳於今者惟此書為最古,其體例亦為最善」的中國地方誌書的代表著作。該書成於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即用當時的年號作為這部書的書名。由於此書每鎮篇首列有地圖,圖前文後,相互補充,故名《元和郡縣圖志》。到了北宋時期,由於各種原因,四十七幅方鎮圖已散失無存。到了南宋時期,人們覺得再稱「圖志」已名不副實,於是改稱《元和郡縣志》。
《馬可·波羅行紀》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1254—1324)於13世紀末撰寫的一部記述東游途中所見所聞的關於中國及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各國歷史地理、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城市管理、宗教信仰及游獵節慶等活動的重要著作。它對歐洲人民擴大地理視野和了解東方世界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本書以其生動感人的故事、豐富多彩的內容、朴實別致的風格贏得了各國人民的歡迎,並在歐洲知識界引起了震動,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
《徐霞客游記》是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通過三十多年的旅遊,以日記體形式寫成的有關山川源流、地形地貌、岩石洞穴、瀑布溫泉、動植礦物、經濟貿易、民風習俗、城鎮村寨、民族關系等逾六十萬字的巨著,它在中國科學史乃至世界科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讀史方興紀要》是清代學者顧祖禹用數十年心血撰寫而成的一部中國歷史地理名著,是中國史學家和地學史上的一部曠世奇書。這部著作,取材宏博,考核精審,辨山川之源流,記州郡之沿革,志形勢之險夷,論攻守之利害,旁及政事之興衰得失、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之跡,集歷代之論,匯百家之說,是中國學術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中國歷史地理巨著。
《地質學原理》是英國近代地質學家賴爾的主要學術著作,又名《可以作為地質學例證的地球與它的生物的近代變化》。這部書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在國內外都產生過廣泛影響。1872年由中國數學家華蘅芳和美國醫生瑪高溫合譯成中文出版,書名《地學淺釋》。1959年徐韋曼又重新翻譯,以《地質學原理》為書名,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一著作的出現,標志著近代經典地質學的成熟。
《物種起源》一書,用大量的事實向全世界說明了物種和人類起源的真相。達爾文進化論是進化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也是現代進化論的主要理論源泉。它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在生物學上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同時,它不僅是許多自然知識的理論綜合,而且還對自然發展史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在過去,而且在現在或將來,它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科學基礎。
《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在近代地理發展中,無論在德國還是在全世界,阿·赫特納的《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都稱得上是一部研究近代地理學理論問題的重要學術文獻。這部書以系統闡述地理學方法論而著稱,其中心思想是講述地理學的區域特徵。這部書的出版,在國際地理界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反響。在獲得有力支持的同時,還導致關繫到地理學的存在和發展的熱烈討論。
《地理環境的影響》是美國人文地理學家愛·丘·森普爾(E·C·Senple,1863—1932)的一部重要地理學著作。「雖然這是她著作中最缺乏創造性的一部」,但是由於她全面地把拉采爾氏的正統人類地理學原理介紹到美國,並畢生致力於它的推廣工作,始終熱情不懈。「她是拉氏見解的最積極、最成功的信徒,在仍和國家都無人能同她相比。」她的這部著作,也由此贏得了國際聲譽,成為重要的人文地理學名著。
《人文地理學問題》是法國著名地理學家阿·德芒戎的一部文集。他一生從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由於忙於教學和編輯業務,除了代表著作《法國經濟地理》之外,沒有寫出獨立的理論專著。他的學術貢獻,不僅在法國地理學界影響巨大,而且在西方近代地理學史和世界人文地理學界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去世以後,法國地理學界為紀念他而編輯出版了這部文集。這些論文涉及了他對人文地理學的定義、研究對象、方法的闡釋與探討,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地理學理論體系。這些論文,對當時法國和西方地理學界都產生過深刻影響。
《大陸和海洋的形成》較之物理學、天文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地質科學可謂「大器晚成」。把地質學真正奠定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科學革命,遲至20世紀上半葉才得以發生。人們公認,拉開這場科學革命序幕的是《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一書,作者即是被譽為「地質學中哥白尼」的魏根納。
《翁文灝選集》收集翁文灝的學術報告和學術論文共21篇,是翁文灝在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震地質學、地理學、沉積學等方面的學術水平代表作。該書是一部代表我國近代地球科學尤其是地質學的奠基水平的學術著作之一。
《中國地質學》是中國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一部地質學名著,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著作,是運用地質力學原理來研究區域地質形成規律的一部開拓性經典著作。此著作在地質科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是中國現代卓越的氣象學家和地理科學家竺可楨於1966年發表的一篇重要的科學論著。這一論著系統科學地論述了我國五千年來氣候的歷史變遷,指出了冷暖波動的規律,並由此推測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可能存在著遷移現象。此項研究開創了我國歷史氣候學領域研究的新紀元,並成為世界地學界罕見的一部經典性著作。
《德國南部的中心地》德國地理學家沃爾特·克里斯塔勒,通過對德國南部城市和鄉村集鎮及其與四周的農村服務區之間的空間結構特徵的研究,於1993年出版了《德國南部的中心地》一書,並提出了中心地理論。該理論是以古典區位理論的靜態均衡理論為基礎,進而探討了靜態一般均衡後種區位理論,為此後的動態一般均衡後種區位理論(此理論用於研究規劃問題)奠定了基礎。
《不列顛群島—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斯坦普和比佛是英國著名的地理學家,他們的合著《不列顛群島—地理和經濟概論》一書,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英國地理著作。該書涉及自然地理、工業地理、交通地理、人口地理和農業地理諸多方面。1960年吳傳鈞選擇了該書的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部分,並以《不列顛群島—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為書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工業、交通和居民等部分,則因國內已有〈英國經濟地理〉譯本,未再漢譯。本書的翻譯出版,為我們了解英國的自然地理和農業地理,特別是了解英國的土地利用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資料。
《地理學性質的透視》在地理學理論和地理學思想史研究中,美國地理學家R·哈特向撰著的《地理學的性質》(1939)和二十年後撰著的《地理學性質的透視》(1959),可以算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地學著作。這一著作被認為是對地理學思想的主要奠基人觀點的權威論述與闡釋。1959年作者撰寫並出版了《地理學性質的透視》,以便對地理學性質問題作出正面的結論。這一新的著作被認為是「嶄新的、生動的、有力的和前後一貫的,沒有一個認真的讀者會不對作者在地理學方法文獻上的艱巨努力以及他卓越的分析能力表示欽佩。」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萊切爾·卡遜於1962年寫成出版的科普著作。該書以嚴峻事實、犀利的筆鋒、通俗的語言為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危機敲響了警鍾,警示人類不要自毀家園。
《西部科羅拉多河及其去流之探險》鮑威爾(John Wesley Powell)地質學家,美國原住民權威,該書不但是一部重要的地理論著,也被列入文學經典之作。
《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該書是黃汲清先生經過長期大量野外調查之後,總結中國及鄰區地質資料撰寫的一部中國大地構造的系統著作。該書以其精美的圖件和精練的文字,描繪了東亞大陸的基本構造單元的時空展布、構造樣式和相互關系,強調東亞中、新生代基底褶皺作用,分出古亞洲、太平洋和特提斯一喜馬拉雅三種構造型式,用活動論思想闡述了它們的發展、演化過程,提出多旋迴造山運動是中國大地構造的特徵的著名論斷,被公認是中國大地構造的經典著作,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用生物化石鑒定地層》英國地質學家史密斯1816年出版。該書是地層學的奠基性著作.此後,地層學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研究地層的年代、構造和分布規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
5. 中國當代地質專家
中國當代的地質學家抄主要是:
李廷棟(1930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區域地質學家)
李繼亮(1939年生,我國著名的沉積與大地構造學家)
再早一點的主要有:
李四光(1889年生,1971去世。蒙古族,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劉東生(1917年生,2008年3月去世。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6. 我國當代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是蒙古族,但為什麼用漢族名
傻吧,蒙古人都有漢姓。沒事多接觸點人,到處走走,補補鈣
7.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李四光、劉東生、孫樞、李廷棟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孫樞(1933年7月23日-),中國地質學家。出生於江蘇金壇市。195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198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所所長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李廷棟,區域地質學家、地質編圖專家,大地構造專家、地質科技管理專家。歷任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制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南極研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洋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副理事長,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岩石圈計劃喜馬拉雅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地質礦產部科技司司長,地質礦產部副總工程師。曾任長春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8. 急用!!!中國地質學的發展歷程
專業書籍,到地礦類大學圖書館可以找到。
以下是非專業回答:
1、日本小林英夫著《地質學發展史》劉興義、劉肇生父子1983年翻譯
2、章鴻釗一生著述甚豐,在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地質發展史、地質調查史和地質科普等領域內發表了大量學術著作。主要有《地質學與相對說》、《中國研究地質學之歷史》、《中國地質學研究小史》。
3、《地質學原理》是英國近代地質學家賴爾的主要學術著作,又名《可以作為地質學例證的地球與它的生物的近代變化》。這部書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在國內外都產生過廣泛影響。1872年由中國數學家華蘅芳和美國醫生瑪高溫合譯成中文出版,書名《地學淺釋》。1959年徐韋曼又重新翻譯,以《地質學原理》為書名,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一著作的出現,標志著近代經典地質學的成熟。
4、《大陸和海洋的形成》較之物理學、天文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地質科學可謂「大器晚成」。把地質學真正奠定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科學革命,遲至20世紀上半葉才得以發生。人們公認,拉開這場科學革命序幕的是《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一書,作者即是被譽為「地質學中哥白尼」的魏根納。
5、《翁文灝選集》收集翁文灝的學術報告和學術論文共21篇,是翁文灝在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震地質學、地理學、沉積學等方面的學術水平代表作。該書是一部代表我國近代地球科學尤其是地質學的奠基水平的學術著作之一。
6、《中國地質學》是中國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一部地質學名著,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著作,是運用地質力學原理來研究區域地質形成規律的一部開拓性經典著作。此著作在地質科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9、以下是一篇《北京的地質發展史》供參考
http://kbs.cnki.net/forums/32824/ShowThread.aspx
10、另外網上可以找到一篇關於論述魯迅對中國地礦的研究文章。
外行回答內行,見笑。
9. 為什麼說近代地質學是我國發現的
不知道你的這一認識從何而來,現代地質學之父是英國的萊伊爾,以他所著的《版地質學原理權》為開端。工業革命的歐洲,在采礦、修路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地層和岩石,發現了大量的地質構造,現代地質學正是從歐洲起源的,而那時,中國正處於封建社會,雖然中國有少量的學者當時發現過或者提出過地質學的一些現象(如沈括發現了石油、滄海桑田說等),但很少有科學的解釋,地質學在中國也就沒有上升到科學高度
10. 什麼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內地容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