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科學院劉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劉濤

發布時間: 2021-03-06 05:03:57

『壹』 劉濤的論文及著作

劉濤, 李琳, 於景坤, 徐吉林. Al2O3對9YSZ固體電解質燒結及晶粒長大行為的影響.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1(8): 1137-40. (Ei收錄).劉濤, 李琳, 於景坤, 馬北越. 固體電化學定硫感測器在熔融金屬中的應用. 中國冶金, 2010, 20(11): 1-3, 8.劉濤, 李琳, 於景坤. 固體混合電勢型CO感測器的研究進展. 工業計量, 2010, 20(4): 1-4.於景坤, 劉濤, 陳敏. MgS+1.5%ZrS2固體電解質硫濃差電池的實驗研究. 金屬學報, 2005, 41(12): 1285-8.(Sci,Ei收錄,影響因子0.477)劉濤, 於景坤, 陳敏. MgS+TiS2固體電解質定硫探頭的研製.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26(4): 370-2.(Ei收錄)劉濤, 於景坤, 袁宇皓. 利用溫度梯度法合成硫化物.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26(3): 260-2.(Ei收錄)劉濤, 於景坤, 李琳. 輔助電極型定硫感測器的研究. 第十四屆固態離子學學術會議, 2008-7.劉濤, 常小明, 於景坤. ZrS2和MgS輔助電極的合成.《硅酸鹽學報》創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7.李秉強, 李志強, 劉濤, 於景坤. 鋼包底吹氣體透氣磚內溫度和應力分布.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0, 31(7): 970-2, 989. (Ei收錄)藺 瑞, 顏正國, 劉 濤, 於景坤. 60t鋼包澆注過程中匯流旋渦形成機理. 過程工程學報, 2010, 10(4): 655-9.馬北越,於景坤, 劉濤, 庄輝. 碳熱還原氮化鋯英石合成ZrN-Si3N4復合材料. 耐火材料, 2009, 43(5): 343-5, 349, 一級刊物.劉詩薇, 於景坤, 顏正國, 劉濤. 魚雷罐車熱量損失的影響因素及控制方法. 材料與冶金學報, 2010, 9(3): 159-63, 167.獲獎情況科研獎勵:(1) 2006年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二等獎,MgS+1.5%ZrS2固體電解質硫濃差電池的實驗研究,於景坤,劉濤,陳敏.(2) 2010年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 劉濤,李琳,於景坤.其它獎勵:2009年「在科技工作中為學院作出突出貢獻」,2010.1

『貳』 女演員劉濤的個人資料

姓名:劉濤
性別:女
身高:168cm
屬相:馬
特長:唱歌、跳舞、書法、學習能回力強、表演
喜好:甜答食、粘的點心[1-2]
語言:南昌話、普通話、英語、粵語
婚姻狀況:已婚(丈夫王珂)
家庭成員: 丈夫,女兒,兒子[3]
經歷:當過文藝兵,通過拍廣告進入娛樂圈
個性:好強、直率、拚命不認輸、有些男孩子氣, 《天下人家》劇照(10張)對家人和朋友特別好、顧家
圈中好友:林心如、李心潔、秦海璐[4]、陳紫函、劉亦菲、胡軍、陳思成、保劍鋒、潘粵明、關凌、陳好、陸毅、董潔、熊乃瑾、舒淇、姚晨等;

獲得獎項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
2004年 年度最具魅力女演員獎(劉濤憑借《天龍八部》)
2006年 「星光大典」最受歡迎四大花旦
2007年 新浪電視劇第二季度最佳女演員獎(《問君能有幾多愁》)
2010年9月 中國青基會授予「希望工程志願者形象大使」稱號

『叄』 有關英模事跡的文章

連日來,中宣部、中組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四川省委聯合組織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團在全國各地巡迴報告。各地高校師生通過現場與會、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形式,認真收聽收看報告會。師生們普遍反映,報告會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從英模們身上,看到了中華兒女的拳拳愛國之心,看到了骨肉同胞的血脈相連之情,更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和堅強意志力,這是開展愛黨、愛國、愛人民、愛軍隊、愛社會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師生們普遍認為,英模們的事跡閃爍著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和光芒,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師生普遍反映,這次報告團的37位同志,都來自抗震救災第一線,是參加抗震救災的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醫護人員、學校師生、基層黨員幹部群眾和其他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單位,承擔的任務不同,具體的事跡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有高尚的情操,贏得了全社會的尊敬。南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大學等高校師生談到,英模們以親身經歷和真切感受飽含深情地講述了在抗震救災斗爭中的感人事跡。他們在8級地震的巨大災害面前,臨危不懼、自強不息,捨己救人、珍愛生命,無私奉獻、團結互助。他們是無數抗震救災英雄的代表,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他們的事跡閃爍著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光芒,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中國礦業大學在隨機采訪的480名學生中,90%以上的學生表示了對抗震救災英模們的無比敬佩。天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師生說,抗震救災的英模們用血肉之軀面對餘震和廢墟,將生的希望留給群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偉大內涵。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學生們說,從這些英模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大愛無疆!什麼是堅強面對!什麼是絕不放棄!他們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蘭州大學師生充滿深情地說,聆聽著英模們的親身經歷,體味著抗震救災過程中的艱難險阻,我們淚流滿面,我們的英雄們在抗震救災中挑戰了一個又一個極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們唯有用一次次的掌聲來表達心中的敬意!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師生動情地說,抗震救災中涌現的英雄教師尤其讓我們震撼和感動。他們的壯舉見證著人民教師的偉大師魂,揭示了人民教師愛與責任的真諦,展示了為人師表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輝。

師生們普遍認為,報告感人肺腑、催人奮進,是一次難得的思想教育,大家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92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申泮文教授雖然身體不適,但仍然堅持聽完了整場報告。他激動地說,這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巨大的災難面前,從包括軍隊、醫療人員、教師等在內的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奮斗的感人事跡中,我們看到了祖國光明的未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師生認為,這是一堂最生動的人性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國情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程。這些報告,讓人一次又一次感動,大家看到的,真是「任何困難都壓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重慶大學師生談到,在巨大的災難面前,無數的公安幹警、解放軍、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用自己的默默奉獻讓我們看到了重建家園的信心。報告團成員就是這些英雄模範的優秀代表,他們經受了大災大難的考驗,表現了人間的大愛。我們的時代需要這種品格,我們的民族需要這種精神。有了這種品格和精神,我們就能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無往而不勝!武漢大學青年教師劉濤認為,舉辦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非常及時,很有必要。弘揚抗震救災精神,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也是激勵大家做好工作,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良好契機。中南大學學生周志平說,英模們的事跡比任何一部影視作品更能觸動心弦,報告會精彩、質朴、感人,沒有空話、大話,流露的是人類真摯的感情,閃耀的是人性偉大的光輝,讓人時而潸然淚下,時而精神振奮,真實平靜之中帶有一種巨大的力量,是一種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華中師范大學不少學生表示,從英模的事跡中,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地激發了我們對人生和幸福的思考。河海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師生認為,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希望在更多高校中舉辦英模事跡報告會,擴大宣傳教育效果。貴州省不少聽報告的大學生還自帶攝像和照相器材,拍攝英模報告資料帶回學校,與同學們共同學習、共同分享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應吉林大學師生邀請,赴吉林省報告團還增開了一場吉林大學專場報告會。

師生們普遍表示,要向英模們學習,把抗震救災的精神內化為學習工作的強大動力。北京、上海、吉林、遼寧、湖北、湖南、浙江、四川、貴州、青海、新疆、內蒙古、寧波等地和西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師生表示,要把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推動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貫穿到日常工作、教學科研和學習中,落實在發奮學習、鑽研學術、支援災區、辦好奧運的具體行動上。四川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不少教師認為,對抗震救災英模們最好的學習,就是立足崗位、潛心科研、甘於奉獻、淡泊名利,努力做到為學、為人的高度統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培養優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東北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河海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表示,要將抗震救災英模的先進事跡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來,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務。中國醫科大學輔導員顏玲表示,要向抗震救災中涌現的英雄教師學習,把愛傾注給學生,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浙江大學來自四川都江堰的學生李芳表示,家鄉遭遇特大地震災難讓自己憂心如焚,全國人民對家鄉抗震救災工作的鼎力支援讓自己熱淚盈眶。家鄉重建的道路還很長,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四川人,更應該回到家鄉,為家鄉重建貢獻一份力量。山東大學2006級研究生蘇存軍表示,英雄們的壯舉,讓我認識到了崇高的真正含義,雖然沒有機會到救災一線參與救災,但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不能僅作為一名關注者,更應該是一名行動者、志願者,積極行動起來,支援災區重建,迎接北京奧運會的到來。

各地各高校積極組織開展英模事跡學習、宣傳、表彰、巡講等活動,在師生中掀起向英模學習的熱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近日召開了「首都教育系統學習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英雄教師事跡座談會」,同時將抗震救災英雄教師事跡匯編成《師魂――用生命譜寫師愛的贊歌》一書,編印2萬冊,下發到全市大中小學,廣泛深入宣傳、學習英雄教師的光輝事跡。上海市科教黨委、市科委、市教委、市衛生局日前共同主辦了「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抗震救災事跡巡講活動」,邀請部分赴四川災區援助人員和志願者代表,在科教系統機關和部分高校巡講。目前主辦單位正在製作報告會的全程錄像資料,刻錄成光碟下發至各高校,作為師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各高校將抗震救災英模事跡作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和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生動材料,迅速掀起向抗震救災英模學習活動的熱潮。北京中醫葯大學、吉林大學、東南大學、西南大學日前分別舉行了本校抗震救災醫療隊先進事跡報告會、抗震救災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北京交通大學黨委近日印發了《關於向抗震救災英雄教師學習的通知》,將學習宣傳抗震救災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校院兩級理論中心組學習的重點,作為大學生黨團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同濟大學向全校教師特別是廣大青年教師發出倡議:向地震災區的英雄教師學習,向學校赴抗震救災前線的優秀教師學習,以這些抗震救災英雄教師為榜樣,更加積極進取、忠於職守、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用更勤奮的工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積極貢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決定在全校團員青年中開展「學習抗震救災感人事跡,堅定理想信念」主題教育活動。

『肆』 賈永剛的發表論文

單紅仙,劉曉磊,賈永剛(通訊作者),鄭傑文. 黃河口沉積物固結過程電阻率監測研究. 岩土工程學報,待刊
楊秀娟,賈永剛,單紅仙,吳? 瓊,劉? 輝,水動力作用對黃河口沉積物強度影響的現場試驗研究,岩土工程學報,2010,32(4):
常方強,賈永剛,郭秀軍等,黃河口粉土液化過程的現場振動試驗研究,岩土工程學報,2009,31(4):609~616
常方強,賈永剛,塗帆,波浪引起海床土體液化的概率研究,水利學報,2009,40(4):449-456
常方強,賈永剛,張建等,黃河水下三角洲硬殼層特徵及其液化過程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09,,17(3):349~356
常方強,賈永剛(通訊作者),常方偉,波浪作用下黃河口埕島海域海床非均勻液化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河口海岸方向),2009,3:83-89
常方強,賈永剛(通訊作者). 黃河口埕島海域土性特徵的統計分析.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9,28(6):35~39
張衍濤,常方強,孟祥梅,張建,賈永剛(通訊作者),黃河口埕島海域表層沉積物土性的區域變化及其機理分析,海洋科學進展,2009,27(3):351-357
單紅仙,鄭傑文,賈永剛(通訊作者),張民生,劉曉磊. 黃河口粉質土沉積物侵蝕性動態變化試驗研究. 海洋學報,2009,31(4):112~119
楊秀娟,賈永剛(通訊作者),劉紅軍,單紅仙. 黃河三角洲沉積物超固結特徵及其成因.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9(5):30~34
常方強,賈永剛(通訊作者),黃河水下三角洲海底管線差異沉降的安全性分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9,39(2):281-284
楊秀娟,賈永剛(通訊作者). 黃河三角洲粉質土前期固結壓力的探討. 華東師范大學(自然版),2009,(3):146~152
常方強,塗帆,賈永剛,城市主幹道軟基處理的現場試驗研究,華僑大學學報,2009
陳友媛,趙文娟,賈永剛,許國輝,黏粒和有機體對黃河口潮間帶沉積物微團聚體的影響,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9,29(1):31-38
陳友媛,高麗,劉紅軍,許國輝,賈永剛,生物洞穴對黃河口土樣擾動試驗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9,39(6):1295-1300
郎印海,賈永剛,劉宗峰,高振會,王鑫平,黃河口水中多環芳烴(PAHs)的季節分布特徵及來源分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8,38(4):640-646
侯曉東,郭秀軍,賈永剛,孟慶生,基於探地雷達回波信號獲取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研究進展,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23(3):962-968
賈永剛,侯曉東,郭秀軍,單紅仙,利用探地雷達確定土中污染物含量的研究,湖南大學學報,2008,35(11):50-56
常方強,賈永剛,孟祥梅等,波浪引起埕島海域海床液化程度分區,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8. 28(2):37-43
常方強,孟祥梅,劉景昆,何峰,賈永剛,黃河口埕島海域土性特徵的統計分析,海洋地質與第四紀,2008,28(6):35-42
張建,常方強,賈永剛,黃河水下三角洲海底管道沉降量確定方法研究,海岸工程,2008.27(3):39-46
賈永剛,常方強,孟祥梅等,黃河口埕島海域海床波致液化模糊綜合評判,《工程地質學報》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2008
楊秀娟,賈永剛,遠航,張建,張衍濤,馮春健,黃河口裸置管線對海床土影響范圍實例研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8,28(6):27-33
黃河口海底裸置管線對海床土強度影響實例研究,楊秀娟,賈永剛,遠航,張建,張衍濤,馮春健,海岸工程,2008,28(6)27-34
單紅仙,劉濤,陳友媛,賈永剛,波浪載荷導致黃河口潮坪沉積物垂向運移現場觀測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08(16):216-222
戴茜、單紅仙、孟祥梅、夏欣、崔文林、賈永剛(通訊作者),基於電阻率測定海水懸沙含量試驗研究,海洋學報,2008,30(5):137-142
常方強,塗帆,賈永剛,Verhulst模型在預測軟基路堤沉降中的應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增1:3122-3126
單紅仙、秦昊、賈永剛,黃河三角洲堤前泥沙起動現場觀測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7(37)5:825-828
陳友媛、劉道彬、賈永剛、劉紅軍、劉小麗,生物活動對黃河口潮灘表層沉積物擾動作用的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7(37)5:829-833
許國輝、尹曉慧、王秀海,淺表土體強度對黃河水下三角洲微地貌形成的控製作用,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7(37)4:657-662
賈永剛,董好剛,單紅仙,劉小麗,許國輝,黃河口海床硬殼成因機制研究,岩土力學,2007,28(10):2029-2035
陳友媛,劉紅軍,賈永剛,循環荷載作用下海床結構性土的液化滲流機理定性研究,岩土力學,2007(28)8:1631-1635
張建民,單紅仙,賈永剛,劉紅軍,許國輝, 黃河口快速沉積海床土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壓響應及固結過程試驗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8)7:1369-1375
郭秀軍,張志闊,賈永剛,黃河口粉土的電性特徵及其工程地質意義,岩土力學,2007,28(3):593-598
賈永剛 欒海晶,振動導致黃河口粉質土物理力學指標與起動流速的變化,岩土力學,2007,28(6):1123-1128
鄭琳,崔文林,賈永剛,海洋傾倒導致生態環境變化實例研究,海洋環境科學,2007, 26(5):413-417
紀大偉、楊建強、高振會、賈永剛,萊州灣西部海域枯水期富營養化研究,海洋環境科學,2007, 26(5):427-430
張珂,賈永剛,劉正銀,黃河三角洲地區地基承載力的確定,岩土力學,2007(28)2:0420-0422
劉小麗,劉紅軍,賈永剛,黃河三角洲飽和粉土層地震液化判別方法及液化特徵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增1:1-7
馮玉岩,郭秀軍,賈永剛,魏麗,郭健,黃河口粉土層震動響應過程的電性變化反映,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增1:3271-3276
孟慶生,楚賢峰,郭秀軍,高解析度數據處理技術在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中的應用,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22)3:1006-1010
馬志傑,孟慶生,賈永剛,循環荷載作用下黃河口海床土的動力響應數值模擬研究,中國水運,2007(7)4:68-70
顧瑩瑩,高孟春,賈永剛,王延敦,李丹,海綿鐵還原水中硝酸鹽的初步研究,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22(7):1-4
董好剛,張衛明,賈永剛,循環荷載導致黃河口粉質土成分結構變異研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2006,26(3):133-141
劉紅軍,張民生,賈永剛,波浪導致的海床穩定性分析,岩土力學,2006,27(6):986-990
賈永剛,楊秀娟,安英傑,透水與隔水夾層對粉質土液化影響試驗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06,14(1):52-59
單紅仙,張建民,賈永剛,黃河口快速沉積海床土固結過程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25(8):1676-1682
單紅仙, 段兆臣, 劉正銀, 賈永剛,黃河口潮坪粉質土重復振動液化與效果研究,水利學報,2006,37(1):75-81
周其健 賈永剛 馬德翠,黃河口潮灘粉土體固結非均勻性研究,岩土力學,2006,27(7):1147-1152
馬安青,單紅仙,賈永剛,陳勇,基於VB的高速公路工程地質信息查詢系統的建立,遙感技術與應用,2006
馬安青,賈永剛,單紅仙,王一謀,基於GIS賀蘭山兩側沙漠邊緣帶近二十年來土地景觀格局變化研究,水土保持通報,2006,25(6)33-39
聶新華,郎印海,賈永剛.膠州灣河口沉積物中耗氧有機物的釋放研究.海洋環境科學.,2006
郎印海,聶新華,賈永剛.零價鐵滲透反應格柵原位修復地下水中氯代烴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土壤. 2006(38)2:23-28
郭秀軍,賈永剛,黃瀟雨,基於電性變化進行黃河水下三角洲飽和粉土觸變過程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25(增):1-6
單紅仙? 孟祥梅? 賈永剛,振動導致黃河口海床滲透性變化研究,岩土力學,2005,26(增刊):73-78
Guo Xiujun, Huang Xiaoyu, Jia Yonggang, Forward Model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lides with multi-electrode electrical method, Applied Geophysics(Journ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2005,2(1):14-21
馬媛,高振會,賈永剛(通訊作者)等,海上石油開采導致生態環境變化實例研究,海洋學報,2005(27)5:54-59
劉紅軍,王小花,賈永剛,喬社,張洪崗,黃河三角洲飽和粉土液化特性及孔壓模型試驗研究,岩土力學2005,26(增刊):83-87
賈永剛,周其健,馬德翠,生物活動對海床沉積物工程地質特徵改造研究,工程地質學報,2005,13(1):49-56
賈永剛, 史文君, 單紅仙,許國輝, 鄭建國, 劉紅軍,黃河口粉土強度喪失與恢復過程現場振動試驗研究,岩土力學,2005,26(3):351-358
郭秀軍,武瑞鎖,賈永剛,李鴻江,不同土壤中含油污水污染區的電性變化研究及污染區探測,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20(2):402-406
李鴻江,郭秀軍,金春姬,賈永剛,魏麗,垃圾填埋場滲漏電學監測系統設計及室內模擬試驗,環境污染與防治,2005,27(4):311-313
郭秀軍,賈永剛,黃瀟雨等,利用高密度電阻率法確定滑坡面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0):1662-1669
賈永剛,霍素霞等,波浪導致黃河水下三角洲沉積物強度變化現場試驗研究,岩土力學,,2004, 25(6):876-882
金春姬,李鴻江,賈永剛等,電動力學法修復土壤環境重金屬污染的研究進展,環境污染與防治,2004,26(5):341-345
喬志香,金春姬,賈永剛等,重金屬污染土壤電動力學修復技術,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4,5(6):80-83
許國輝,賈永剛,鄭建國,劉媛媛,黃河水下三角洲塌陷凹坑構造形成的水槽試驗研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4,24(3):37-40
單紅仙,劉媛媛,賈永剛,許國輝,水動力作用對黃河水下三角洲粉質土微結構改造研究,岩土工程學報,2004,26(5):654-658
賈永剛,王俊超等,差異水動力導致黃河口粉質土微結構分形特徵變化實例研究, 海洋科學進展,2004,22(2):177-184
單紅仙,秦建敏,賈永剛,青島港木質高樁碼頭邊形破壞監測與預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3): 1-7
彭軒明,賈永剛等,長江三峽工程庫區龍王廟滑坡群穩定性分析及整治,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4,No.2
賈永剛,付元賓等,水動力條件差異導致潮坪分形特徵變化實例研究,海洋學報,2003, 25 (3): 59-67
許國輝,單紅仙,賈永剛,黃河水下三角洲沉積物在循環荷載作用下土體中孔壓變化實驗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3, Vol. 33(1): 80-86
霍素霞,許國輝,賈永剛,黃河三角洲土體非均勻性及對底坡微地貌形成影響,工程地質學報,2003, Vol. 11(2): 138-142
許國輝,單紅仙,賈永剛,風暴浪導致的黃河口水下土體破壞試驗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3, 33(5):675-679
郭秀軍,劉濤,賈永剛等,土的工程力學性質與其電阻率關系實驗研究,地球物理進展, Vol. 18, No.1, 2003, 151-155
王衛平,王東生,佘宗蓮,陳宗團,賈永剛,青島城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UEGIS)的設計與實現,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3, Vol. 33(4): 587-594
賈永剛,廣紅,GIS和SDSS在高速公路選線之中的應用,地球科學,2001,26(6):1~8.
單紅仙,賈永剛等,波浪誘發的黃河口水下斜坡失穩破壞研究,地學前緣,2001,Vol.8,No.2
賈永剛,劉紅軍等,蘇丹膨脹土工程地質研究,清華大學學報, 2000 博士後研討會增刊(EI), 70-73
許國輝,曹雪晴,常瑞芳,賈永剛,黃河口水下三角洲塌陷凹坑地貌形成機制探討,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0, Vol. 20, 66-70
賈永剛,單紅仙,現代黃河水下三角洲失穩破壞研究,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0,Vol.11, No.1, 1-5
賈永剛,方紅琪,青島城市地質環境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1999,Vol.10, No.2,45~52
賈永剛,方鴻琪,青島城市地質環境工程適宜性系統分析,地球科學,1999,Vol.24, No.6,1~8
賈永剛,孫永福等,膠州灣工程地質環境評價與區劃,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9,Vol.19, No.3,121~126
賈永剛,劉紅軍,青島城市地質環境系統穩定性研究,環境地質研究,第四輯,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76~180
劉紅軍,賈永剛,深基坑支護設計彈性抗力有限元法,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9,Vol.29, No.1, 309~313
劉紅軍,賈永剛,探地雷達在大范圍場區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應用—以蘇丹喀土穆煉油廠為例,工程勘察,1999,No.1,69~71
賈永剛,譚長偉,地質環境特徵及工程適宜性與選擇性分析,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7,Vol.27, No.2,212~217
單紅仙,賈永剛,青島第四紀沉積物工程地質研究,工程勘察,1997,No.5,19~22
賈永剛,單紅仙,青島地質災害研究,海洋科學,1996,No.2,52~55
孫永福,賈永剛,青島保稅區軟土地基強夯處理,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6,Vol.26, No.3,84~90
賈永剛,孫永福,膠州灣環境與工程建設,海岸工程,1996,Vol.15, No.1
賈永剛,單紅仙,三峽及鄰區晚第三紀以來構造應力場特徵探討,海洋科學,1995,No.2,36~40
賈永剛,單紅仙,嶗山旅遊區地質災害類型、成因、分布研究,海洋科學, 1995,No1,64~67
賈永剛,賈信遠,方誌海,青島地鐵沿線花崗岩風化規律研究,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5,Vol.25,No.3,368~374.
賈永剛,青島地鐵工程岩體質量評價方法探討,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4,Vol.24,增刊,3~8.
賈永剛,三峽及鄰區上限發震水平預測研究,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3,Vol.23,增刊,68~75.
賈永剛,三峽及鄰區潛在震源預測,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2,Vol.22,No.4,90~96.
賈永剛,三峽及鄰區現今構造應力場特徵成因,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34~38.
賈永剛,沈渭銓,黃河三角洲前緣的短周期內波,L.D.賴特,楊作升,B.D.博恩霍爾德等(譯文),河口沉積動力學研究文集(一)黃河口水下底坡不穩定性,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125~132.
薄景山、賈永剛,論仙女山地區構造應力場的演化及對三峽水庫誘發地震的影響,長春地質學院學報(長江三峽工程專集),1988,25~31.
薄景山、李同錄、賈永剛,水庫地震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長春地質學院學報(長江三峽工程專集),1988,54~59.
譚周地、李同錄、劉樹田、賈永剛、薄景山,長江三峽水庫庫首區斷裂壤中汞氣分布特徵及斷裂活動性分析,長春地質學院學報(長江三峽工程專集),1988,18~24.

『伍』 國土資源部關於通報表揚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參與單位和個人的決定

國土資發〔2010〕6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部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視災情為命令,視人民生命高於一切,快速行動,全力組織投入支持開展抗震救災和防範次生地質災害。國土資源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及時、有力、有效,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在部黨組的統一領導下,青海省國土資源系統的多支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次生地質災害防治、安置點地質安全評價、應急找水打井等工作,並服務災民救助和安置,參與災後重建,至今仍在災區辛勤工作。陝西、甘肅省國土資源系統抽調精兵強將,自備裝備給養,奔赴災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和調查評估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及下屬單位及時趕赴現場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和斷裂帶調查與研究,獲取解譯遙感資料並提供給相關部門。

在前方災區工作的同志,克服高原缺氧、餘震不斷、交通不便、低溫雨雪等多重困難,風餐露宿、忘我工作、連續作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可靠依據,為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在後方工作的同志,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為災後恢復重建貢獻力量,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此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贏得了地震災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為總結和弘揚抗震救災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風和成功經驗,推動工作,部決定通報表揚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等27個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單位、劉山青等794名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個人。

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向受表揚的單位和個人學習,學習他們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責任感,學習他們心系災區、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學習他們恪盡職守、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更加盡職盡責,團結奮斗,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國土資源事業新局面。

希望受到表揚的單位和個人再接再厲、努力工作,把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培育和體現出來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精神長期堅持下去,為奪取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和國土資源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單位和個人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單位和個人名單

一、青海省(9個單位518人)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

劉山青、王建斌、宋建國、李志勇、徐衛東、劉紅星、汪明道、王德瑜、劉長義、史德、昝明壽、王峻鑫、徐世福、康進軍、康維海、李傑、劉國元、蒲毅、王平、姚剛、李成龍、張俊茹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趙家緒、畢海良、隋嘉、呂寶倉、呂文斌、顏元東、王軍、吳國福

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

吳國祿、邊純玉、李兆鈞、胡貴壽、李小林、馬曉強、張曉、劉勇、魏剛、寧永春、張隆壽、崔發全、王貴慶、崔發鵬、汪恩福、於曉軍、白雲、劉鈺、武新寧、王占巍、江旺升、楊世新、高立華、曹德雲、陳金賢、陳明亮、甘斌、薛建球、周成福、劉應斌、童金慶、張運海、張啟、張書珍、姚春海、馬良峰、曹千紅、馬轉運、馬良元、張運康、王其紅、馬吉福、李西寧、李慶祝、張永善、宋顯祥、周得榮、齊衛兵、楊全有、薛生勤、陳滿壽、陳止壽、黃滿成、王生滿、王生福、瓦永吉、牛萬輝、趙永興、余占忠、陳武仁、余占明、張占榮、陳元壽 黃溫家保、白范祿、祁福全、白壽財、白萬壽、黃六十三、黃五十九、黃文家保、雷友德、趙文強、賈君、雎建國、張勇、張新榮、王豐成、賈全福、魯占才、李孝清、劉孝林、張占清、曹德成、張占海、汪雨德、沈士學、夏超忠、崔岩新、王世滿、蘇海增、孔德玉、張萬壽、李建軍、王丙丙、張虎、張洪慶、黃進才、趙慶忠、王廣宇、王超、宋國財、寧國治、桓秦幫、苗衛生、王廣成、王仁青、李得其、王永柱、馮國森、魏順祥、李春衛、王祖業、崔成林、張科善、楊軍、才讓旦智、魯仁軍、李發夏、高建慶、孔祥寬、王興文、陶廷雄、李小澤、孔林孝、莫尚明、孔祥永、韋勝紅、余祥德、李玉業、張永福、鐵勇、杜彩虹、張常青、董柴琦、何永紅、姜年元、馮德忠、丁光業、馬成芳、陳清軍、余效貴、岳鵬、李希發、劉偉、樊慶業、張海威、楊小輝、柴曉然、李躍峰、劉紅軍、劉滿成、王世民、夏雨普、吳進萍、李有實、喬永順、劉加學、王傑、常學良、曲娟、魏太明

青海省地勘局

高學忠、劉永恆、張春化、朱賢、高慶、張京平、段仰東、艾宏

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

嚴維德、馬興華、陳錫慶、杜建寧、張洪銀、童彥文、哈文錄、雷海智、候殿海、李兵、韓江濤、薛慶林、孫滿超、王小年、王仲復、彭亮、袁時祥、馬鳴、張盛生、田成成、杜文學、耿海深、李育昆、李永國、戰輝、賈小龍、黃勇、馬還援、宋源祥、朱紅

青海省核工業地質局

趙世勇、宗瑞玉、原義剛、申占洪、王文華、易文斌、梁江義、郭岐山、吳統一、石雲、張雲飛、李水芸、黎明、曾國壽、戴瑜、羅友弟、吳英波、金文藝、鄭少軍、高瑞濤、董國輝、張利軍、馬文太、喬小龍、楊旭偉、陳富春、朱傑、祁俊良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

孫占科、張興利、劉文、楊發源、隋源、楊小平、李瑤、嚴喜、謝治國、劉向陽、李偉、魏振傑

青海省測繪局

唐千里、劉海平、李強、張新聲、劉凌霄、陳德理、梁海波、王波、孔繁煜、陳家瑞、萬勇治、蘇占邦、吳析楚、紀曉東、楊傑、嚴晶功、張生軍、應九臣、孔繁寧、蔣英俊、周建軍、張廣華、白春平、馬生財、馬強、馬有文、黃太平、李名、楊勇、劉國、岳小勇、李建明、竇超、雒成元、張健、陳岷、丁延榮、戚一鳴、劉玉章、熊占興、姚剛、鄭耀輝、孫劍鋒、井厚青、楊海鵬、李文虎、莫龍剛、楊占青、劉宏鵬、龔克、霍景龍、王延、馬國福、曾學宏、保長金、吳元文、郭韓勇、陳偉學、李得基、張生成、史占成、李延、劉雲、喬華桑、童成寶、易力、丁鵬輝、謝克敏、汪永堂、金躍順、陳豐田、包東海、王宏偉、劉俊、伊萬仁、孫玉華、馬學明、解占林、崔天彪、何旭東、王建虎、王國俠、馬剛、康福寧、劉海世、范曉明、趙春祥、鄧林、陳立飛、李良、劉海玉、吳壽忠、劉維才、汪順林、杜發澤、梁有山、霍永瑜、楊貴勇、劉書謙、高迎瑞、陳有輝、代永發、王海鵬、李友、趙積昌、孫棟、馬明金、馬國金、李永海、孟武潮、張萬森、陳生全、趙文淵、吳銀橋、趙永芳、呂登申、趙得錄、馬國寶、蔡邦兵、張乃功、歐陽永健、楊德芳、徐喜峰、何志強、宋海珍、汪治權、馬成、趙廷寶、蔡洪海、杜國梁、李樹安、徐江明、田曉程、陶金、王建、熊元森、鄒慶華、史晨星、孟超、萬玉輝談永邦、韓有文、楊元軍、侯雲、杜國豹、張峰生、馬成彪、馬永才、楊小平、楊海賢、韓有文、楊海東、張萬成、李廷海、韓富財、梁俊傑、李玉偉、陳生權、安萬金、祁順傑、祁偉山熊換新、盧本森、劉延平、陳小項、丁春、左奎、鄒仁斌、嚴繼平、熊勁峰、艾楊權、陳雷雷、艾海軍、熊書健、肖洪強、肖世剛、李林壽、魏國章、王全德、李雲、季增奎、張玉佳、陶國欣、高再良、陳忠、熊永合、張銀建、張曉俊、侯燕傑、張厚祿、閻宏亮、包曉虎、魏巍、蒲秉永、焦信博、冶存璽、朱斌、李田龍、張占鰲、蒲正軍、韓志清、楊曉英、王恆東、王祖順、劉盛慶、張斌、張海青、張斌、張建軍、李智明、施生壽、盧世偉、姜明偉、曹祥廷、王亮、孫青山、王海崗、楊正青、紀曉東、周敬平、楊生田、張學剛、張里南、李啟才、徐家祿、浮超、米利、閻寒、李財風、何君、惠海寧、包明相、王劍、喻傑、杜成璽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盧青建、魯海民、程忠琳、金長城、王兵、孫海軒、張志青、桑盛毅、溫得銀、崔建華、霍志強、蘇立、孫延成

二、陝西省(7個單位114人)

陝西省國土資源廳

喻建宏、李強、朱利平、肖平新、孫長安、王雁林、高剛強、湯鵬超、郭長安、王文昭、劉伯敏、韓東方、侯曉宇、劉衛峰

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寧社教、高建軍、康金栓、滕宏泉、肖志傑、張新宇、支源、李憲、王靜、王培林、婁月紅、亢宏偉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齊文、蒙曉記、羅乾周、王天明、李益朝、王友林、穆根胥、任娟剛、藺新望、金光、司國輝、井延泉、賀斌、王寧、侯威、耿戰輝、馮曉強、石衛剛、楊平、陳文生、陳凱、高峰、曾忠誠、秦臻、楊志軍、張凱、王天佑、王龍傑、楊曉鵬、魯洪深、唐學林、李國富、謝宏濤、邢寶珠、王占龍、范志勇、張雷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

李文忠、湯振宇、常喜順、鄭崔勇、魚康平、張富國、黨勘峰、高關軍、姚學軍、杜成濤、宋濤、李貴桓、於鳳鳴、穆方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

郭三民、左文乾、魏東、齊普榮、姜方明、張彥紅、張俊、李輝、陳希民、程德進、李宇飛、王瑞華、謝昌貴、劉濤、李建華、張江、蔡偉、竇有航、魏躍文、李建華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

李智學、張建、傅宏科、常光鋒、賈海平、師千勝、冉百濤、張耀、李姜勇、楊磊、楊金才、將申偉、齊進寶、張國華、年鑫

陝西電視台

鄭原、楊景茂

三、甘肅省(6個單位58人)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

張力學、張國華、趙玲房、王永超、王景輝、李建偉、劉星、王蘇麗、何金花、陳春良、杜四喜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陳漢、馬秉虎、苟少峰、王發明、王玉貴、余艷萍、馮曉迪、程群、鄭家龍、宋啟波、金春、李小軍、楊宇明

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黎志恆、趙成、姜才文、張永軍、張川、李軍、何雲峰、樊憲明、蔣永智、胡正軍、王廣林、陳傳玉、董成憲

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

龐招平、李文彥、朱建武、王洋、張弘、張玉龍、董毅、張永生、張寶鵬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翟向華、王有權、陳偉彪、黃超、楊華奎、滕宏偉、李文東、秦慶峰、袁致富、王俊卿、李鳳儀

甘肅省地質礦產報社

劉崇貴

四、中國地質調查局(5個單位104人)

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

王學龍、劉延明、庄育勛、殷躍平、文冬光、張作辰、張開軍、李曉春、夏鵬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侯金武、康戰、田廷山、徐萬忠、劉傳正、李鐵鋒、陳紅旗、曾青石、李媛、唐燦、邢雁鷹、李香菊、王燦峰、周萌、溫銘生、劉艷輝、連建發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賓、郭大海、楊清華、姜德仁、詹世富、鄭雄偉、張微、鍾昶、吳芳、李進來、武興、陳紅根、齊建偉、李景華、安娜、曹文玉、李友綱、陳穎、王懿哲、韓旭、孫禧勇、王建超、晉佩東、徐宏根、童立強、李小慧、張曉坤、李麗、李曼、楊蓓、邵帥、周硯文、胡桂英

西安地調中心

李文淵、張茂省、王佳運、李林、徐友寧、李建星、李瑛、王冬、張成航、高波、馮衛、張江華、喬崗、張俊、李金皋、湯科、席曉鵬、趙哲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龍長興、何長虹、侯春堂、馬寅生、張永雙、胡道功、楊農、吳樹仁、張春山、孟憲剛、譚成軒、安美建、馮梅、姚鑫、廖椿庭、王連捷、彭華、馬秀敏、雷偉志、余佳、楊健、高衛、王津、李躍輝

『陸』 劉濤的人物生平

劉濤,山東沂水人,1919年4月出生,1938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魯南軍內區政治部保衛容股幹事、股長,魯南三軍分區政治處保衛股股長,魯南尼山獨立營連政委,魯南一軍分區機關政治協理員、八師二十四團教導員、二軍分區獨立一團教導員,魯南軍區十七團政治處主任,魯中南縱隊一○三師三○九團副政委,三十五軍一○三師三○八團、三○九團副團長、副政委、政委, 二十二軍六十六師一九八團、一九六團政委、六十五師政治部副主任,浙江軍區幹部文化學校副政委,溫州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浙江省地質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革委會主任、省交通郵政局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革命領導小組組長、省郵電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等職。
1983年12月,當選浙江省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4年6月離職休養。
2009年9月,享受副省(部)長級醫療待遇。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離休幹部、原中共浙江省顧問委員會委員、原浙江省郵電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濤同志(享受副省<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5月17日22時5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歲。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