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地區工程地質特點
A. 連雲港市 基本概況
基本概況
連雲港市,江蘇省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東經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北緯34度~35度07分之間,東瀕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與山東郯城、臨沭、莒南、日照等縣市接壤;西與徐州新沂市、宿遷市沭陽縣毗鄰;南與淮陰市漣水、鹽城市響水2縣相連,東西長129公里,南北寬約132公里,土地總面積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9.4平方公里。轄東海、贛榆、灌雲、灌南4縣和新浦、海州、連雲三區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480萬。新浦區為市政府所在地。港口作為一種資源是連雲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優勢。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連雲港與海州灣沿岸附近的燕尾港、海頭港、小丁港乃至石臼港等,構成中國未來大型的港口群體,具有較強的對外貿易能力。同時,燕尾港、小丁港、海頭港3個港地勢開闊,可容納大規模的臨海工業,特別是建設大型港口電站、鋼廠、化工基地和運輸機械、拆修造船及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這樣,不但可以形成以連雲港為中心的港口群體,帶動沿海工業發展,而且可以形成以連雲港為中心,聯通世界的海河水陸運輸體系;二是連雲港擁有遼闊、穩定的經濟腹地,即整個「隴海——蘭新」經濟地帶,對中國腹地豐富的物產資源及廣大的消費市場有著較強的凝聚力和消化力。連雲港是全國十大海港之一,港口現有萬噸以上泊位30個,年吞吐量4000萬噸以上。6.7公里攔海大堤,使港口形成了30平方公里風平浪靜的港池,可供建設上百個泊位,形成億噸吞吐能力。連雲港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樞紐港,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多個港口有著密切的通航關系和貿易往來。
連雲港市以港口為中心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初步形成。民航開通了到中國重要城市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航班。鐵路客運和貨運列車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漢、寶雞等大中城市,並通過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等連接中國各地。連雲港是中國五大交通樞紐之一,公路對外交通已全部實現高速化,國家重點建設的同三、連霍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
連雲港市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平原、海洋、高山齊全,河湖、丘陵、灘塗俱備。全市地貌基本分布為中部平原區,西部崗嶺區和東部沿海區3大部分。東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為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公里,約佔全市土地面積70%。西部東海縣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海主要是700平方公里鹽田及480平方公里灘塗。境內山脈主要屬於沂蒙山的余脈,綿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雲台山、中雲台山、北雲台山、錦屏山、馬陵山、羽山、夾山、大伊山等,其中最高峰為南葉山主峰-玉女峰,也為江蘇省境內最高峰,海拔625米。沿島礁共21個,其中島嶼9個,面積為6.06平方公里。具體為:東西連島、鴿島、竹島、羊山島、開山島、秦山島、車牛山島、達山島、平島等,其中東西連島為江蘇第一大島,面積達5.4平方公里。
水系基本屬於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區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從市內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稱。境內還有玉帶河、龍尾河、興庄河、青口河、銹針河、柴米河、薔薇河、善後河、鹽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餘條,有17條為直接入海河流,有鹽河等河直接與運河及長江相通。全市共有水庫168座,其中石樑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庫較大。石樑河水庫為江蘇省最大水庫,可蓄水4億立方米。水域資源類型齊全,全市沿海地區面積14.9萬畝,其中可利用的佔30%,水資源總量56億立方米,利用率達40%。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600立方米。連雲港市海岸類型齊全,標准海岸線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為江蘇獨有。
連雲港市耕地面積379.79千公頃,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1%。尚有8.71千公頃土地亟待開發,後備土地資源潛力較大。
連雲港市處於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常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歷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無霜期為220天。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由於受海洋的調節,氣候類型為濕潤的季風氣候。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日照和風能資源為江蘇省最多,也是全佳地區之一。南北過渡的氣候條件和地貌類型的多樣性,有利於連雲港市發育一個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種群體系。從分類上看,盛產水稻、小麥、棉花、大豆、花生。還盛產林木、瓜果、桑茶、竹、葯材、草場及野生和水生植物。雲台山的雲霧茶為江蘇3大名茶之一,珊瑚及金鑲玉竹為江蘇珍稀名特產。動物資源主要分水生、陸生和鳥類。水生動物中的海洋水產品佔全市水產品總量的72.8,海州灣漁場為中國8大漁場之一。主要經濟魚類為帶魚、鰳魚、黃魚、加吉魚4大類。前三島海區為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主要有刺參、扇貝、鮑魚等。近海水域和內陸水域主要生產對蝦、海帶及淡水魚類。陸上動物主要為人工飼養的畜禽品種,達12科、18屬、90多個品種。全市有各種鳥類225種,列入國家珍稀保護鳥類計31種。礦產資源共計40餘種,主要有海鹽、磷礦、金紅石、蛇紋石、水晶、石英及大理石等。淮北鹽場為全國4大海鹽產區之一。錦屏磷礦為全國6大磷礦之一。東海縣的金紅石礦儲量達250多萬噸,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金紅石礦。蛇紋石礦的開發已成為上海寶鋼的重點配套工程。東海縣又素有「中國水晶之鄉」、「中國石英之鄉」的美稱。贛榆縣班庄雪花白大理石全國最優。現已初步勘探出黃海大陸蘊藏豐富的海底石油。
連雲港市1984年被國家確定為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連雲港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已先後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等國家的部分城市締結了友城關系,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連投資開辦了2000多個合作項目。世界500強的美國杜邦、法國羅蓋特、日本味之素等著名跨國公司相繼在連投資辦廠。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高新技術園區、旅遊度假區等特色園區,已經成為我市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經濟合作的重要載體。
在中國的沿海港口城市中,連雲港市古跡較為豐富,歷史久遠。全市有風景區14個,風景點116處,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是全國49個重點旅遊城市和江蘇3大旅遊區之一。連雲港集名山(花果山)、名海(黃海)、名水(東海溫泉)、名竹(金鑲玉竹)、名石(水晶)、名書(《西遊記》、《鏡花緣》等)、名「氣」(連雲港空氣質量全國最好)、名井(亞洲第一井)於一地,構成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旅遊景觀,造就了山、海、島、港相得益彰,水秀山明渾然一體的宜人風光。連雲港之夏、西遊記文化旅遊節影響不斷擴大。2002年花果山景區和連島度假區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並分別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全國健康型海水游泳場。
據考古學研究結果證實,遠在1萬年以前,古朐山即現在的錦屏山地區就有古人類活動。1959年和1978年在錦屏山南麓二澗和東海縣山左口鄉大賢庄,均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唯一的有明確地層關系的舊石器時代遣址。錦屏山地帶新石器時代遣址有19處,二澗遣址為中國原始農業最早開發區之一。1979年發現的長20米、寬10米的「將軍崖岩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是一項難得的重大發現,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天書」。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國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早100-200年,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西遊記》描繪的花果山、幽似「桃源仙境」的宿城、南雲台山的「玉蘭花王」、漁灣龍潭瀑布、四季如湯的「東海溫泉」,構成了神奇的旅遊假區。孔子登山望海、秦始皇兩次來巡以及陶淵明、李白、蘇東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吳承恩、李汝珍、吳敬梓、林則徐、劉覺民、朱自清、劉田依、湯永、孫寶林、劉繼青、孫中山等文人高士、詩家騷客的遺跡常使人留連忘返。
自然地理
連雲港市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平原、海洋、高山齊觀,河湖、丘陵、灘塗俱備。全市地貌基本分布為中部平原區,西部崗嶺區和東部沿海區3大部分。東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為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公里,約佔全市土地面積70%。西部東海縣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主要是700平方公里鹽田及480平方公里灘塗。沿島礁共21個,其中島嶼9個,面積為6.06平方公里。具體為:東西連島、鴿島、竹島、羊山島、開山島、秦山島、車牛山島、達山島、平島等,其中東西連島為江蘇第一大島,面積達5.4平方公里。
境內山脈主要屬於沂蒙山的余脈,綿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雲台山、中雲台山、北雲台山、錦屏山、馬陵山、羽山、夾山、大伊山等,其中最高峰為南葉山主峰-玉女峰,也為江蘇省境內最高峰,海拔625米。
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華北古陸的南緣,屬魯蘇地質,與山東的泰山、嶗山一脈相承。它的岩石為變質岩,地質學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億年前造山運動中,受到高溫高壓後發生變質形成的,岩性堅硬,色白質細
雲台山是由五條山脈組成,由南向北數,第一條為錦屏山,有馬耳峰、白虎山、孔望山等21座山峰;第二條為前雲台山,又稱南雲台山,有玉女峰、香爐頂等74座山峰,花果山就在其間;第三條為中雲台山,有華蓋山、溪雲山等13座山峰;第四條為後雲台山,又稱北雲台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連雲港港口便在山北;第五條為東西連島,有桅尖山等兩座山峰,現仍在海中,是港口的屏障。
錦屏山
錦屏山,屬泰山山脈,因山頂開闊平坦,又名平頂山,自清初就以幽、險、靜、秀、聞名於民間。總面積25平方公里,海拔563、5米。
馬陵山
馬陵山在臨沐、郯城、江蘇省新沂三縣交界處,綿延60餘公里。
羽山
羽山位於 在東海縣城西北部,是現存最古老的景點。平地崛起,東西走向,形若筆架。主峰海拔269.15米,長約7.5公里。
水系基本屬於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區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從市內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稱。境內還有玉帶河、龍尾河、興庄河、青口河、銹針河、柴米河、薔薇河、善後河、鹽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餘條,有17條為直接入海河流,有鹽河等河直接與運河及長江相通。全市共有水庫168座,其中石樑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庫較大。石樑河水庫為江蘇省最大水庫,可蓄水4億立方米。水域資源類型齊全,全市沿海地區面積14.9萬畝,其中可利用的佔30%,水資源總量56億立方米,利用率達40%。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600立方米。連雲港市海岸類型齊全,標准海岸線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為江蘇獨有。
連雲港市處於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常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歷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無霜期為220天。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由於受海洋的調節,氣候類型為濕潤的季風氣候。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日照和風能資源為江蘇省最多,也是全佳地區之一。
經濟概況
2007年是連雲港市跨越發展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拼搏實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事業整體推進,居民生活切實改善,全面建設小康進程明顯加快。
一、綜合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GDP)達到615.23億元,較上年增長15.1%,增幅比全省高0.3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達到13710元,是五年前的2.1倍。主要經濟指標普遍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大多數指標增幅超過全省水平,多項指標增幅處於全省前列。
結構調整繼續加快。三次產業繼續呈現「穩固、提升、活躍」的局面,第一產業增加值102.35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88.86億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增加值224.03億元,增長16.0%。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1%和38.5 %。結構由18.2∶45.9∶35.9,調整為16.6:47.0:36.4。
縣區經濟全力提速。縣域GDP共實現359.91億元,佔全市比重58.5%,比上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縣域GDP增長17.3%,增速比全市高2.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職工工資等主要指標增幅也均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影響不斷擴大。在2007年公布的全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榜上,連雲港市名列第39位,較兩年前提升了16位。四縣全部進入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行列。
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一些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全市經濟總量依然偏小,經濟主體競爭力仍然不強,經濟增長與實現跨越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產業結構層次還不高,帶動作用明顯的重大產業項目不多,節能減排的硬約束日益強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緊迫;縣區及城鄉經濟發展依然不夠平衡,新農村建設基礎仍較薄弱,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難度較大;物價上漲給城鄉居民生活帶來影響,少數低收入家庭生活呈現困難,群眾在就業、住房等方面還有許多新期待,全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等。這些矛盾和問題,有待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102.35億元,同比增長6.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7.6億元,增長1.5%;其中農業產值100.48億元,增長3.8%;林業產值5.72億元,增長11.5%;牧業產值50.76億元,增長2.0%;漁業產值43.22億元,下降3.2%。
種植業發展持續向好。糧食總產躍上新台階,全市糧食麵積691.2萬畝,畝產達到438公斤;總產量首次突破300萬噸,達到302.71萬噸,較上年增長9.2%。全年棉花總產1.1萬噸,油料總產11.7萬噸,蔬菜總產204.9萬噸。
畜牧業生產較為穩定。全市規模畜牧業養殖場(戶)達到7911個,新建養殖小區30多個。生豬年末存欄120.8萬頭、牛28.1萬頭、羊53.4萬只,家禽存養量980.9萬只,禽蛋產量19.5萬噸。各項疫病防治工作扎實有力,基本保持重大動物疫情清凈。
漁業發展呈現新態勢。科技興漁取得良好收益,全市海淡水養殖面積達到100萬畝,海珍品養殖基地發展到5000畝,海水工廠化養殖已突破35萬平方米。全年完成水產品總量55.2萬噸,較上年增長4.7%。
林業產業化不斷提高。年內完成造林面積18.8萬畝,建設農田林網76.5萬畝,完成四旁植樹1158.64萬株。全市未發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災。林木種苗花卉發展到5.6萬畝,水果產量18.6萬噸,茶葉產量285.1噸。
外向型農業成為新亮點。圓滿完成第九屆江蘇農洽會、第五屆中國農交會、上海農交會和東盟農業博覽會等六次會展任務,努力擴大農業招商引資,努力擴大農產品出口。全年農產品出口額2.69億美元,增長17%。
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新進展。建成省以上無公害農產品標准化示範區12個,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品牌230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地面積達388.5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75%以上。
農業水利建設扎實推進。完成重點水利工程投資7.26億元,其中海堤涵閘、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新沂河50年一遇整治工程建設等均取得顯著成效。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主導地位日益顯現。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229.34億元,增長18.9%,增幅比全省高2.3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3.7%,拉動6.6個百分點。工業化指數達37.3%,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工業重化程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95.58億元,同比增長48.0%。其中重工業完成產值375.82億元,佔全市的54.0%,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重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7.6%,比輕工業快19.5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顯著。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674.16億元、利稅76.66億元、利潤48.04億元,增幅分別為47.8%、77.5%、103.5%,均居全省第一。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2.1,提高36.6個百分點。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039家,較上年凈增201家。資產過億元的企業75家,較上年凈增21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104家,凈增33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12家,凈增39家;實現利潤過億元的11家,凈增5家。
支柱行業貢獻突出。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五大行業發展良好,共完成工業產值425.3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1.2%;利潤佔79.4%,利稅佔71.5%。
龍頭企業舉足輕重。工業20強企業完成產值304.02億元,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48.9%,拉動增長23.4個百分點。益海(連雲港)糧油有限公司以81億元成為首個產值突破80億元的工業企業。
高新技術產業質量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 134個,擁有資產119.34億元,佔15.3%。完成工業產值137.1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19.7%;產值增長49.4%,高於全市1.5個百分點。創利稅25.08億元,佔32.8%。
建築業發展不斷壯大。全市建築企業達到357家,其中一級資質企業上升至9家,二級資質企業78家,三級資質企業227家,勞務企業43家。優勢骨幹企業的發展繼續加快,產業集中度達到65.4%。實現建築業增加值 59.52億元,較上年增長15.9%;建築業總產值 135億元,外出施工產值74.6億元,施工人數達19.3萬人。
民營經濟規模進一步增大,發揮吸納就業重要作用。2007年新發展私營企業4536戶,增長37.0%;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5832戶,增長1.39倍。新增注冊資本(金)116.96億元,增長49.2%。年末私營個體戶累計已達11.01萬戶,其中私營企業1.78萬戶,個體工商戶9.23萬戶;私營個體企業注冊資本378.4億元,戶均為34.37萬元,比上年提高9.01萬元。其中私營企業注冊資本348.69億元,戶均196萬元,比上年提高49.51萬元。全市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過500萬元的已達1049戶,過千萬元的641戶,過億元的14戶,都有較大增長。民營經濟共吸納就業人員41.23萬人,增長16.8%。
稅收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民營經濟占據「半壁江山」。全市民營經濟入庫稅金36.24億元,增長31.0%,佔全部稅收的48.5%。其中,私營經濟稅金11.68億元,增長61.4%,顯示出強大的活力。分稅種看,增值稅12.96億元,增長75.1%;營業稅8.28億元,增長16.2%;企業所得稅7.09億元,增長73.9%。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318.08億元,增長17.5%;增幅比全省高2.3個百分點,較GDP增幅高2.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1.7%,較去年提高2.4個百分點,比全省高1.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達57.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8.6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和旅遊業
地方外貿取得突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2.53億美元,增長19.3%;其中出口18.47億美元,增長26.8%。外貿依存度達到38.6%,出口依存度為21.9%。年末有進出口實績企業608家,其中規模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36家,完成進出口額19.8億美元,佔全市的75.3%;11家企業進出口規模突破5千萬美元,規模最大的突破5億美元。
利用外資跨上新台階。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07個;新批協議注冊外資16.8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0.6%。實際到賬注冊外資73787萬美元,增長113.5%;增幅較上年上升87.7個百分點,列全省第3位。期末實有三資企業928個,較上年增長8%。全年新增內資注冊企業1568個,引進內聯客方到位資金265.87億元,較上年增長32.4%。
旅遊業成果豐碩。2007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918.87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2.6%;實現旅遊總收入97.91億元,增長14.5%。其中接待境外遊客8.22萬人次,增長19.3%;實現外匯收入7788.76萬美元,增長27.8%。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旅遊業發展最快的三個地級市和全國20個優秀旅遊目的地之一。全市旅行社總數達96家,其中新成立旅行社23家。
連雲港主要旅遊景點:花果山 ·連雲港連島 ·漁灣風景區 ·孔望山 ·高公島凰窩 ·連雲港攔海大堤 ·連雲港商業街 ·東海溫泉 ·水簾洞 ·桃花澗 ·玉女峰 ·海州灣 ·東海水晶城 ·一線天 ·宿城風景區 ·連島海濱浴場 ·海州石棚山 ·徐福村 ·港口 ·羽山 ·羅陽休閑垂釣中心 ·連雲港港 ·蒼梧綠園 ·抗日山烈士陵園
園區建設
開發園區建設實現歷史突破。全市9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總投入277.2億元,較上年增長47%;其中基礎設施投入53.3億元,增長15%;累計開發並基本建成面積74.75平方公里,增長25.8%。實際到賬外資6.84億美元,增長81.4%;新增注冊內資99.1億元,增長21.6%。新進區重大項目(5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和50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共366個,增長37%。園區實現GDP196.22億元,增長44%;工業增加值152.08億元,增長41.6%;財政收入34.65億元,增長50.5%;出口9.49億美元,增長34%。每平方公里業務總收入15.8億元,增長53%。
連雲港開發區建設呈現超常發展。國家級連雲港開發區GDP突破百億元,達到101.3億元,較上年增長24.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5億元,增長31.8%;財政總收入23.04億元,增長43.6%;協議利用外資9.1億美元,增長54.8%;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增長34.2%;引進內聯到位資金37.1億元,增長36.9%;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增長36%,其中自營出口6.68億美元,增長29.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5億元,增長52.3%,其中工業項目投入46.1億元,增長76.6%。全區綜合實力在53個國家級開發區發展水平綜合評價中位次前移,對全市發展貢獻份額繼續提高。
財政、金融
財政實力持續增強。2007年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達到122.85億元,增長56.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8.79億元,增長43.7%;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8.6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佔GDP比重7.9%,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列全省第4位,較上年提升1位。各項稅收佔一般預算收入比重82.0%,提高了2.8個百分點,列全省第6位,較上年提升2位。人均一般預算收入1087元,增長44.8%;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11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實現74.70億元,增長29.6%。
信貸規模繼續擴大。2007年,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城市商業銀行重組並入江蘇銀行,組建東方農村合作銀行。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643.07億元,增長24.0%,比上年快5.4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快11.1個百分點,增幅居十三市第2位;貸款余額474.55億元,增長24.1%,比上年快1.1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快5.3個百分點,增幅居十三市第3位。貸存比73.8%,居十三市第四位。全年累計現金投放16.89億元,同比多投8.78億元。另外,保險事業穩健發展,全年實現保險費收入16.12億元,增長22.7%。
B. 連雲港的地理環境
連雲港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江蘇省東北部,處於北緯33°59′~35°07′、東經118°24′~119°48′之間。東瀕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與山東日照市接壤,西與山東臨沂市和江蘇徐州市毗鄰,
南連江蘇淮安市和鹽城市。東西最大橫距約12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32千米。土地總面積7499.9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759.4平方千米,市區建成區面積120平方千米。 連雲港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境內山海齊觀,平原、大海、高山齊全,河湖、丘陵、灘塗、濕地、海島俱備。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如一隻飛向海洋的彩蝶。地貌基本分布為西部崗嶺區、中部平原區、東部沿海區和雲台山區四大部分。西部丘陵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千米。擁有耕地面積3797.9平方千米。東部沿海主要是約700平方千米鹽田和480平方千米灘塗。雲台山脈屬於沂蒙山的余脈,有大小山峰214座,其中雲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為江蘇省最高峰。 連雲港有雲台山、錦屏山、馬陵山、羽山等山脈。
連雲港有標准海岸線162公里,21個島嶼,其中東西連島為江蘇第一大島,面積7.57平方公里,基岩海岸為江蘇省獨有。 新中國成立前,連雲港人口發展緩慢,明顯呈現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特徵。新中國成立後,人口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特徵,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維持在高水平,從而出現了人口高增長狀況,並形成建國後的第一次生育高峰。連雲港人口規模迅速擴大,總量由1949年的163.82萬人增長到1957年的229.23萬人,8年凈增65.41萬人,年均增加8.18萬人,年均增長率高達42.89‰。
1959至1961年,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和政府工作的失誤,使經濟發展出現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銳減。連雲港人口總量極度萎縮到1961年的220.26萬人,比1957年減少近9萬人。1958年甚至萎縮到212.61萬人,比1957年減少近17萬人。
三年自然災害過後,經濟發展狀況逐漸好轉,人口死亡率開始大幅度下降,強烈的補償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長進入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並一直持續到70年代初。這一時期,連雲港死亡率大幅下降到10‰以下,並逐步穩定在7‰左右。人口總量以高達30‰的年均增長率不斷擴大,1971年達到296.06萬人,形成建國以後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逐步打破過渡性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的人口再生產類型,人口快速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1980年,連雲港出生率降到15‰以下,人口總量為331.48萬人,9年凈增35.42萬人,年均增加3.94萬人。
進入八十年代後,雖然國家把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到了戰略高度,計劃生育被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增長的措施更加嚴格。但是,由於六十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生育年齡,加之八十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許多不到晚婚年齡的人口提前進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現回升,接近20‰,形成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連雲港人口總量突破400萬人。1991年,人口總量達到412.39萬人,11年凈增80.91萬人,年均增加7.36萬人。
進入九十年代後,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不斷加強完善和群眾生育觀念的深刻轉變,八十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並持續穩步下降,生育水平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進入平穩增長階段。2005年,連雲港人口總量472.18萬人,14年凈增59.79萬人,年均增加4.27萬人,年均增長率僅9.72‰。
據《連雲港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連雲港常住人口為439391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5370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59787人,減少5.58%。年平均減少0.57%。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287127戶,家庭戶人口為420746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1人減少0.44人。
2012年末,連雲港常住總人口440.69萬人,其中市區109.74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49‰,自然增長率4.73‰。2012年末戶籍總戶數139.81萬戶,其中市區29.57萬戶;戶籍總人口510.99萬人,其中市區96.65萬人。 2015年,連雲港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全市實現GDP2160.64億元、居民收入19418元,同比分別增長10.8%和9.1%,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8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9.2%,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快過城鎮居民。去年消費品市場中,批發業實現消費64.66億元,增長12.2%,零售業實現消費688.64億元,增長11.3%,住宿業實現消費9.71億元,增長11.5%,餐飲業實現消費67.7億元,增長24.4%。
2013年,連雲港GDP總量達到1785.42億元,增長11.8%,居全省第六位,總量較上年增加182.00億元。
2013年,連雲港第一產業增加值259.1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807.42億元,增長13.0%;第三產業增加值718.83億元,增長13.1%。三次產業協調性增強,逐步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發展的格局。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5:45.9:39.6調整為14.5:45.2:40.3,和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持平,第二產業下降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0.7個百分點。 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共同體在2010年5月7日正式啟動了淮海經濟區核心區一體化。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5.89億元,同比增長10.2%,總量較上年增加180.47億元。人均GDP突破44000元,達到44277元,較上年增加3861元,同比增長9.6%, 其中市區人均GDP達到52238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9.8億元,增長12.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1.8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23.6%、13%、20.8%;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3%、12.3%。十大民生工程和百件惠民實事順利實施,一批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事項得到解決,在加快改革發展過程中群眾得到實惠。 連雲港高校名單層次 學校名稱本科院校淮海工學院(原淮海大學、
江蘇海洋大學 (籌)) 江蘇師范大學連雲港校區
(海州師范學院 (籌)) 獨立學院淮海工學院東港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專科連雲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連雲港校區高職江蘇省連雲港中醫葯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連雲港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連雲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經貿技師學院、江蘇省經貿高級技工學校) 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縣(市、區)學校名稱海州區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連雲港外國語學校連雲區江蘇省連雲港高級中學贛榆區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贛榆縣第一中學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城頭高級中學贛榆智賢中學 東海縣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江蘇省白塔高級中學東海縣石榴高級中學灌雲縣江蘇省灌雲高級中學灌雲縣第一中學 南京師范大學灌雲附屬中學 灌南縣江蘇省灌南高級中學註:連雲港外國語學校因初高中未分離,一直未參與普通高中四星級評估。直至2014年學校高中部晉升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該校根據《連雲港市高中段學校招生工作意見》與四星級高中同時參與第一錄取批次,並在四星級高中錄取結束後錄取。 連雲港市區部分優秀中小學層次 學校名稱 初中 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 連雲港市海寧中學連雲港外國語學校連雲港市海州實驗中學連雲港東港中學連雲港市西苑中學小學 連雲港市解放路小學 連雲港市海寧小學連雲港市建寧小學連雲港市新海小學連雲港市海州實驗小學 連雲港市幸福路小學連雲港師專一附小連雲港師專二附小連雲港師專三附小(連雲港市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小學) 連雲港位於南北過渡和陸海過渡的交匯點,是國際通道新亞歐大陸橋(中國境內為隴海、蘭新鐵路)東端橋頭堡,具有海運、陸運相結合的優勢。是國家規劃的42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
連雲港已形成海、河、陸、空四通八達的立體化、現代化的交通網路,具備較強的物流承載和運輸能力。 連雲港有連雲港東站、連雲港站2個客運站。境內鐵路全長99248米,可直達全國各大中城市,並開通至鄭州、西安、成都、蘭州、阿拉山口和綿陽等地的集裝箱運輸「五定」班列,承擔新亞歐大陸橋90%以上的過境集裝箱運輸。
連雲港依託隴海鐵路線,連雲港鐵路客運和貨運列車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武漢、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等大中城市,並通過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等連接中國各地。
已經開工建設的鐵路有青連鐵路(青島-日照-連雲港)、連鹽鐵路(沿海鐵路江蘇段,連雲港-鹽城-南通-上海)、連淮揚鎮鐵路(連雲港-淮安-揚州-鎮江)等,進行前期工作的鐵路有徐連客運專線 (隴海客運專線徐連段,徐州-連雲港) ,合連高速鐵路(合肥-宿遷-新沂-連雲港),規劃的鐵路有臨連鐵路(臨沂-連雲港) 。 連雲港白塔埠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佔地5平方公里,位於連雲港西25公里,東海縣境內。1984年經中央軍委、國務院批准,使用白塔埠機場開展航空運輸業務。1985年3月26日開通第一條民用航線。
民航機場達到國際4D級標准,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0多條航線。2010年12月,開通至韓國首爾航線。
連雲港新機場(連雲港花果山國際機場) 力爭在2015年開工建設,是江蘇「兩樞紐一大六中」規劃的第三大國際機場,僅次於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定位為區域性國際大型機場 。 公路對外交通已全部實現高速化,密度在全國、全省名列前茅,204國道穿境而過,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之一。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36千米,密度達451千米/百平方千米。
國家重點建設的瀋海(同三高速沈陽至海口段)﹑連霍﹑長深、三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也是中國南北、東西最長的兩條高速公路——同三高速(黑龍江同江——海南三亞)和連霍高速(連雲港——新疆霍爾果斯)的惟一交點。 連雲港港位於黃海之濱,中國沿海中部的海州灣西南岸,江蘇省的東北端,位於北緯34°44',東經119°27',是中國沿海十大海港、全球百強集裝箱運輸港口之一,開通了50條遠近洋航線,可到達世界主要港口。
港口北倚長6㎞的雲台山,為橫貫中國東西的鐵路大動脈——隴海、蘭新鐵路的東部終點港。與韓國、日本等國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內,是江蘇最大海港、蘇北和中西部最經濟便捷的出海口、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以腹地內集裝箱運輸為主並承擔亞歐大陸間國際集裝箱水陸聯運的重要中轉港口,集商貿、倉儲、保稅、信息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沿海商港。《連雲港港低碳港口建設實施方案》通過交通部專家評審,這標志著連雲港港成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首個低碳港口建設試點港。
連雲港港未來將形成由海灣內的連雲主體港區、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區、北翼的贛榆和前三島港區共同組成的「一體兩翼」總體格局。2007年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8500萬噸,集裝箱運量200萬TEU。2008年港口貨物吞吐量沖刺億噸,集裝箱運量300萬TEU大關。
2011年3月17日,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開工儀式在連雲港徐圩港區隆重舉行,這標志著連雲港港沿海深水大港建設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
連雲港港客貨班輪航線擁有連雲港—仁川、連雲港—平澤兩條客貨班輪航線。 連雲港境內定級航道83條,總里程1138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鹽河為主通道,北接沭北運河,西接薔薇河、淮沭新河、柴米河,東接善後河、東門河、灌河,南接京杭大運河等通江入海航道,構成了干支相通的水運網。
2010年建成通航的連雲港港疏港航道工程,構成連雲港除鐵路、公路外的第三大疏港通道, 並通過連申線(通榆河)向南溝通連雲港港與大豐港、洋口港、如皋港等沿海、沿江港口,經南通直達長江。
2012年宿連航道開工建設,宿遷到連雲港港水運距離縮短100公里,連雲港港至京杭大運河再增一條水上大通道,為連雲港港打通了一條便捷的內外貿水上出海通道,連雲港港的腹地范圍將擴大到9個中心城市,面積達7.9萬平方公里,使連雲港港真正成為海河聯運的重要節點。 2012年10月1日上午,連雲港快速公交BRT一號線全線通車。連雲港快速公交系統(BRT)是2012年江蘇省連雲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交通工程。是繼常州、鹽城之後的江蘇省第三條真正意義的快速公交線,是中國第16個建設快速公交系統的城市,是江蘇省建設周期最短的一條快速公交線。由西向東貫穿連雲港整個城區。
連雲港快速公交系統(BRT)由快速公交主線B1、B3、環線H1和H2及配套支線(B11、B12、B13、B15)組成。整個系統長136.9公里,其中,BRT1號線為34公里,環1線為18公里,配套支線為84.9公里,它貫通了連雲港城區的東西南北,並將之貫穿起來,連成一體。
連雲港在軌道交通建成前規劃快速公交線路共11條,包括3條客流培育線和兩條服務延伸線。 連雲港快速公交線路首站末站線路走向主線B1 海州客運站 在海一方公園 海州客運站經幸福路、海連路、港城大道、中山路、海棠路至在海一方公園 H1 火車站 火車站 火車站經人民東路、郁洲路、海連路、鹽河路至火車站 H2 西城公交總站 西城公交總站 西城公交總站經海連路、瀛洲路、朝陽路、幸福路、海連路至西城公交總站 B11 火車站 花果山景區 火車站經人民路、解放東路、310國道、港城大道、霞輝路、花果山大道、聖湖路至花果山景區 B12 海州客運站 連雲港東站 海州客運站經幸福路、秦東門大街、鹽河南路、海寧大道、瀛洲路、朝陽路、學院路、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前進路、朝陽大道、港城大道、黃河路、昆侖山路、港城大道、五羊路、匯泉路至連雲港東站 B13 港口汽車站 連雲港東站 港口汽車站經中山路、港城大道、新光路、雲和路、五羊路、匯泉路至連雲港東站 B15 連雲區區政府 華蓋山居 連雲區政府、西墅路、鴻海路、北固山大道、大港路、平山路、雲和路、五羊路、昆侖山路、華蓋山居 2014年,連雲港軌道交通規劃5條輕軌線路,總長度約172.6公里。
1號線:長約32公里,聯系新海老城、龍河廣場商業中心、市政府、開發區中心、連雲新城;
2號線:長約45公里,聯系青口鹽場、連雲新城、開發區、連雲經濟開發區、徐圩新區;
3號線:長約46公里,聯系新海老城、火車站樞紐、猴嘴高鐵站樞紐、火車東站樞紐;
4號線:長約27.5公里,聯系連雲新城商務核心區、連雲新城中心區、青口鹽場、贛榆區政府、贛榆商業中心;
5號線:長約22公里,旨在加強濱河新城、南部新城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溝通火車站樞紐、龍河商業中心、蘇欣快客換乘樞紐、南站城鄉換乘樞紐、新客運南站。 連雲港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由連雲港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創建,自行車系統站點共有122個,每個站點樁有6~25個,每個站點擁有自行車2~23個,分布在19條城市主幹道,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2014年7月份完成一期工程,服務網點143個,公共自行車1800輛。
C. 什麼是區域工程地質
工程地質學的復分支學制科,是調查、研究和解決與各類工程建築有關的區域地質問題的科學。主要研究區域工程地質條件的形成和分布規律,指明不同區域可能產生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工程建設的區域規劃及改造不良區域工程地質條件提供依據。
D. 連雲港地區的地基處理方案和基礎類型
樁基和自然基兩種。。。。。。。。。。。
E. 工程地質學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具體的學習要求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研究方法包括地質學方法、實驗和測試方法、計算方法和模擬方法。地質學方法,即自然歷史分析法,是運用地質學理論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分析研究其產生過程和發展趨勢,進行定性的判斷,它是工程地質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實驗和測試方法,包括為測定岩、土體特性參數的實驗、對地應力的量級和方向的測試以及對地質作用隨時間延續而發展的監測。計算方法,包括應用統計數學方法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理論或經驗公式對已測得的有關數據,進行計算,以定量地評價工程地質問題。模擬方法,可分為物理模擬(也稱工程地質力學模擬)和數值模擬,它們是在通過地質研究深入認識地質原型,查明各種邊界條件,以及通過實驗研究獲得有關參數的基礎上,結合建築物的實際作用,正確地抽象出工程地質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種數學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電子計算機在工程地質學領域中的應用,不僅使過去難以完成的復雜計算成為可能,而且能夠對數據資料自動存儲、檢索和處理,甚至能夠將專家們的智慧存儲在計算機中,以備咨詢和處理疑難問題,即所謂的工程地質專家系統(見數學地質)。
F. 城市與城市地質工作特點
城市是現代人都熟悉的詞,但至今仍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的、各國共同遵循的定義。一般把城市理解為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聚集的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點。城市就其產生而言,是從事工商活動並具有防禦功能的居民點,時間大體是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度時期,傳說我國夏代就已「築城以為君,造廊以守民」。一般依人口的多少可分為特大型(人口>100萬)、大型(人口50萬~100萬)和中小型(人口<50萬)等不同規模。同時,城市也是由復雜的物質要素組成的實物系統,其中尤以各類建築工程最為重要,可以說建築工程是城市的骨骼。城市的建築工程依其功能和規模進行分類:如交通工程、住宅、能源、給水和排水、通信、工廠、綠化工程等,城市建築工程也是一復雜的系統。由於修建工程都需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工程地質是城市最普遍的地質工作,故有人將城市地質僅指工程地質。
城市依其性質、特徵可分成不同的類型,如中心城市、工業城市、交通港口城市、旅遊城市、歷史文化城市等。不同類型的城市除服務於城市工程建設的工程地質工作外,往往有體現城市性質的專門地質工作。我國工業城市中有200多座以礦業開發為主建設起來的資源型城市:石油城玉門市、大慶市、東營市、克拉瑪依市,鋼都鞍山市、本溪市、攀枝花市、嘉峪關市,煤都撫順市、阜新市、大同市、淮南市、淮北市,銅都白銀市、鎳都金昌市、鹽都自貢市、瓷都景德鎮市等。地質工作是這些城市立市的前提,也是其發展的保證,如白銀市、金昌市和嘉峪關市都有政府為地質工作樹立的紀念碑。另一方面,城市的自然地質環境多不同,為了解決制約城市發展的地質問題,各城市多有其地質工作的重點,如北方缺水城市都將城市地下水資源勘察評價和開發保護作為地質工作重點,又如地質災害多發城市則十分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寶雞市、蘭州市等都曾頒布有滑坡防治條例;天津市、上海市等都設有專門控制地面沉降的管理機構等。受城市的社會特徵(規模、類型、發展階段等)和城市地質環境特性的雙重因素制約,城市地質工作具有學科的綜合性、地域的獨特性、工作的動態性、方法的多樣性和社會性等一系列特點,進行城市地質工作必須重視城市地質工作特點。
G. 工程地質特徵
工程地質特徵對注漿材料的選擇和注漿量的確定尤其重要,因此,在注漿施工前回,必須搞清楚所注地層答是砂層、粘土層、淤泥層,還是砂卵石層、斷層破碎帶。對於砂層,要進行篩分試驗,確認砂層是粗砂、中砂,還是細砂、粉細砂。對地層空隙率、裂隙度要通過試驗,或者採取工程類比法進行確定。
H. 連雲港花果山地質概況
花果山地處我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秦嶺褶皺系大別—蘇膠褶皺帶的蘇北—膠南背斜之上,是目前中國確認的切割深度最大的斷裂之一。位於「蘇魯造山帶」區內,地層岩性是變質岩,呈現片理、片麻理發育。花果山地區變質岩以淺粒岩為主,屬中新元古代(距今11億至8億年),夾有較多的基性岩脈體,被命名為「雲台岩群」。雲台山的混合岩和變質岩的地質特徵非常典型,類型發育比較齊全,留下了眾多的地質遺跡,而且該地區形成的地質地貌景觀具有相當的觀賞性,如洞穴、奇石、天生橋、一線天、山谷等。
花果山海蝕洞穴是研究全球海平面變化的天然課堂和試驗場,這種地質遺跡在環太平洋沿岸都很少見到,它是研究地殼升降、海平面變化的重要依據。同時,由於花果山地勢陡峭、岩層節理發育,加上多次地震形成了多處崩塌地質遺跡,形成了國內罕見的崩塌堆積奇石景觀。
由於劇烈的板塊碰撞作用,產生了極其強大的擠壓力,在造山帶內形成超高壓變質帶和高壓變質帶,花果山變質岩石在造山作用中承受了300℃左右的溫度和7千巴—9千巴的高壓變質作用。大約從距今2億年起,增厚的地殼發生均衡作用,造山帶山根斷離進入地幔,由於造山帶發生快速折返,花果山的岩石從深約20千米的地殼深部向地表抬升,經過近1億年,抬升了大約20千米的垂直距離而接近地表。花果山又向東北方向平移了約300千米,晚白堊世至新近紀以來,花果山緩慢上升,接受剝蝕,剝蝕幅度約3千米—5千米。現今的花果山地貌,則形成於近50萬年以來的地質建造,由於花果山地區四周為脆性斷裂,第四紀以來,構造運動表現出不均衡升降的特點,花果山不斷升高,形成了現今江蘇省的最高峰。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花果山景區是國家級雲台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
I. 誰能概況的說說連雲港的地質,地貌,沙灘,植被,土壤,海岸地貌類型。。。。
呵呵,你是想要考察嗎,最好還是實地考察,我老家是那邊的,覺得那邊的地質挺好的,專土壤肥,我媽種屬過一些紅豆,我聽說的,不需要很多肥料或是農葯也一樣可以豐收。贛榆海頭的海洲灣那邊的沙,我們帶外地的朋友去那邊玩,朋友都說比自己家鄉的沙質細,朋友是駱馬湖那邊的,也盛產沙,連雲港的地貌簡單說是有很多山,有海,有港口……說再多不如親自去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