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季榮生
Ⅰ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的理事成員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名譽會長
陳錦華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原國家計委主任,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三、第四屆理事會名譽會長 佘健明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二、三、四屆理事會會長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五屆理事會顧問
房維中 原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 王春正 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 魏禮群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包敘定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原總經理 陳光健 原國家計委副主任,中國投資協會名譽會長 石啟榮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原總經理,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一屆副會長 王福成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中國石油集團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主任 蔣應時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主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監事會主席,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監事會主席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副會長
會長:
王武龍 男 1940.06十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原總經理。
駐會副會長:
董賀義 男 1951.09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辦公廳巡視員。 唐 萍 女 1956.02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運萍 女 1949.03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秘書長
兼職副會長:(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國鋒 男 1958.12 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葉文邦 男 1962.09 中國石化集團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 輝 男 1960.04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 劉玉龍 男 1968.05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副院長、副總建築師 華邦嵩 男 1965.10 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伍紹輝 男 1967.10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有色工程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劉炳義 男 1954.12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楊 清 男 1951.12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三、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何義斌 男 1961.11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院長、黨委書記 肖鳳桐 男 1954.09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三、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張志宏 男 1957.04北京市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總經理 汪建平 男 1960.10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 祝兆松 男 1949.06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上海投資咨詢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徐 建 男 1958.08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總工程師 晏志勇 男 1958.07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 郭俊峰 男 1961.06北京市工程咨詢公司總經理 黃 沃 男 1965.02廣州宏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章向理 男 1955.10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院長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秘書長
董賀義(兼)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副秘書長
叢燕滋 女 1957.08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秘書長 陳 傑 男 1962.11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業務協調部副主任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秘書長助理(按姓氏筆劃排序)
馬俊彥 山西省工程咨詢協會副秘書長 王延伏 黑龍江省工程咨詢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易 勇 廣東省工程咨詢協會秘書長 周榮生 上海市工程咨詢行業協會秘書長 桑文力 浙江省工程咨詢協會秘書長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第九屆學術委員會
主任:
王武龍
副主任:
董賀義 朱 煜
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 立 王岳平 王繁濱 付誠德 劉 濤劉玉龍 張昌斌 李 藝 李 新 李新創 李悟洲 李曉鋼 楊上明 陳子彤 陳鄂生 孟祥恩 溫續余 燕中凱
Ⅱ 有什麼四川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跡
絕境中的對話
什邡,鎣華鎮中學初二(2)班的女生蔣德佳獲救後,首先問周圍的人,「初三(1)班的女生廖麗救出來沒有」?
被廢墟掩埋一段時間後,蔣德佳開始體力不支,昏昏欲睡。此時,被壓在她附近的廖麗,一直對她說:「千萬不要睡,你一睡萬一醒不來怎麼辦?」原本不相識的姐妹倆,在廢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勁,相互支持。
同時這間學校的鄧清清,在廢墟里,一直開手電筒看書。「下面一片漆黑,我怕,又冷又餓。」她說,「我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
清清的老師聞言,一下抱緊清清,說:「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比什麼都好。」
2分鍾後,縣城沒了
朱貴平是北川縣曲山小學老師,他記得,地震發生前,在3樓教室,他正要上課。
「突然只聽到腳下轟的一聲,房子輕微地搖晃了一下。」朱貴平說,「不到一秒鍾,我就反應過來了。」
「地震了,快往操場跑。」朱貴平拎住一個跑在前面的孩子,沖到門口操場上。
趴在地上2分鍾後,朱貴平清醒過來,「我是近視眼,眼鏡不見了,只看到周圍籠罩在巨大的煙霧中,我抹了一下眼睛,整個縣城已經不見了,沒有一棟完整的房子」。
女生飛奔百里徒手刨出4親人
父親被埋廢墟中,腿部骨折,半夜被雨水沖醒,多次嘗試之後,幸運撥通了遠在成都讀書的女兒的電話。女大學生疾奔都江堰,在自發從成都市趕來的農民工的幫助下,徒手挖4小時,將埋在廢墟里的一家四口成功救出。
「男生要堅強,女生不要哭」
北川中學高一(1)班,12日下午,在新教學樓2樓上美術課。山崩地裂,戴贏贏只記得「周圍一片漆黑」。
一片哭喊聲中,體育委員朱付敏的話才讓大家稍微安靜下來:「男生要堅強,女生不要哭,保持體力。」
同學們用手機照明,發現三樓的樓板已經塌下來,壓在教室的桌子上。還沒來得及趴下的同學,就此遇難。
全班33個同學陸續從一個救命裂縫中爬了出去,只剛超過全班65人的一半。
一匹紅色呢子布
經營布料生意的賀思萍,在救援現場,看到孩子的遺體被一具具抬出,卻無法及時找到遮蓋孩子的塑料布、棉布。
賀思萍,冒著生命危險,一口氣沖上店鋪二樓,為救援隊搬來了一匹紅色呢子布。媒體贊揚她「為無辜的孩子保住了最後的尊嚴」。
廢墟深處的來電
23歲的向英,大學畢業後來到都江堰市中醫醫院內科當實習醫生,地震時,她正在二樓上班,隨即大樓倒塌。
她的父母,面對一片廢墟,悲痛欲絕。
12日晚23點29分,母親殷麗君的手機突然響了,「快,是女兒!」夫妻倆的心提到嗓子眼,按下了接聽鍵,「喂,英英!」但電話那頭,沒人說話……
夫妻倆忙撥回去,也沒人接聽……
兩分鍾後,手機再次響起,還是向英,「喂——」還是沒人說話……
13日凌晨4點多,另一位醫護人員的家屬突然接到一簡訊:我們六個人在一起!
周圍的人們激動起來了。
還要什麼面子,逃命要緊
12日下午2點30左右,重慶兒童醫院住院部眾多家長抱著患兒從各個病房一涌而出,擁擠著朝外面逃命。有個家長抱著還沒穿衣服褲子的兒子往外走,十幾歲的兒子害羞地阻止家長別往外走,家長大聲嚷道 「這個時候了,還要什麼面子,逃命要緊。」
有的家長的拖鞋也在慌亂中被踩掉了,有個患兒腳上輸液的針頭被擠掉了,還在流血,有的家長鞋子都還來不及穿就跑出來了。
「我哪知道就是你」
「那四個娃兒真的都活了嗎?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蓉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
13日一早,她的丈夫譚千秋躺在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屍場上。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
張關蓉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操場上,學生家長按當地習俗為譚老師燃起了一串鞭炮……
自己的媽也顧不上救
「我自己的媽也顧不上救嘍,先救學生吧!」都江堰市向峨鄉現場救援的臨時指揮王婉民說。
13日零時55分左右,記者見到王婉民時,她正拎著手電筒在向峨鄉中學指揮救援。
「我們在外面還能隱隱約約聽到裡面呼救的聲音,但缺乏足夠的救援物資,救援進展極為緩慢,心裡像是被人用手揪著一樣。」王婉民幾乎帶著哭腔。
「我是眼睜睜看著自己87歲的老媽被壓在廢墟下的,我沒有組織人去救她,我知道她已經不行了,我們要想辦法盡量多救可能活著的人,特別是那些被埋在廢墟下未知生死的學生。」
「終於把救星盼來了」
第一個進入汶川的記者:10時22分,飛機掉頭飛回汶川,在狹隘的山谷間盤旋一周後,在城邊的一個山崗上落了下來。幾位軍人迅速跳下飛機,開始搬運飛機上的救災物資。數十位村民聞聲趕來,但並沒有搶上來搬東西,直到戰士們揮手請他們上來,他們才圍上來搬起了東西。
一位村民告訴我,村裡死了十幾個人,目前特別缺吃的和水。「今天,終於把救星盼來了。」這位村民對我說。
母親緊抱死嬰翻越障礙
一對夫婦用白布裹著一個嬰兒——嬰兒顯然已經死了,但母親仍緊緊抱著他,艱難地翻越障礙。還有的居民,用獨輪車推著自己年邁的父母。
兩位與記者同行的都江堰市民,聽說映秀鎮通往汶川縣城的道路已完全中斷,不得不含淚返回。他們把親人的姓名電話交給了記者,希望記者能幫助他們找到親人。
「求求你們,讓我再救一個」
5月13日,四川綿竹。一所學校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瞬間被埋在了地下,數名戰士在廢墟中刨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正在搶救時,廢墟因餘震和機吊操作突然移動,隨時可能再次坍塌。消防指揮下死命令,所有人員馬上撤離,待穩定後再進入。
但隨即,幾名戰士大叫還有活著的孩子,轉頭又要往裡鑽,另幾名戰友將他們死死拖住。突然,一名剛從廢墟中帶出一個孩子的戰士跪了下來,大哭,求求你們,讓我再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3人20小時喝一瓶水
5月13日,四川綿竹市。陰雨中,朱天強等三名來自德陽的志願者身著短袖,在傘下瑟瑟發抖。從12日晚7時到13日下午4時,他們仨分享了僅有的一瓶礦泉水和二十塊小餅干。在這20個小時里,他們一刻不停地奔波在學校、煤礦的廢墟上,幫助醫院救助傷病員。
這些從省內各市趕來的志願者,數量無從統計,僅和朱天強同來的夥伴就有54名。目前,他們已成功救出100多人。
副省長哽咽謝的哥
新聞發布會即將結束,四川省副省長李成雲突然把記者們留住。他說,13日凌晨3點半,他從德陽趕往都江堰災區,路上時,看到成都的計程車打著應急燈,源源不斷地往都江堰趕去。一番詢問下,才得知,電台通過廣播號召廣大計程車司機能夠到都江堰幫助運輸傷員。「我感到非常感動。」李成雲聲音已經哽咽了,「這真的是無私的奉獻!」
地震時的手術
5月13日,地震波及西安,位於省醫院10層的10間手術室里,有8名病人正在進行手術,一些病人已實施了全麻醉,一些病人刀口還沒縫合。
手術台周圍,氧氣瓶一個接一個倒在地上,手術設備不停搖晃,牆壁出現了裂縫,漆皮不停抖落。主刀醫生只能用一條腿頂住手術台,另一條腿蹬著地面,盡力讓病人保持平穩。
「那一刻,所有人都會害怕,所有人都想逃。」一名醫生事後說。但參與手術地48名醫護人員無一人離崗,8台手術順利完成。術後,病人被人用擔架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
女主播的震後100分鍾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請千萬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張。不管你在哪個區域,千萬別把自己暴露在不安全的地方。」5月12日下午2時55分,成都人民廣播電台女主播孫靜,向全成都市民播報出第一句話。
提前5分鍾上崗,孫靜開始播報這個沒有名稱的特別節目。一位家長前往幼兒園接到孩子之後,趕緊打來了電話,說:「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希望家長不要擔心。」
因為電台領導堅持,孫靜和她的同事撤離大樓。然後搭建直播車需要時間,她悄悄地溜回了直播間,繼續播出節目。
這期特別節目共進行了100分鍾。市民在這里互通信息,互相安慰,成都市人民政府也通過這位女主播,發布了震後第一號公告。(付克友/文)
Ⅲ 上海政法大學有關簡介
上海有兩個法學為主的學校,上海政法學院和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的前身也叫做華東政法學院,我覺得全國最好的的法學類大學有3個,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以及武漢大學的法學院,其他的像北大、人大的雖也不錯,不過分數好高。上海政法今年的錄取線我看過又忘記了,資料在學校給別人了,但是上海政法學院和華東政法大學在外地一般都是過一本線的,不過上海政法學院是二本,華東政法學院是一本,如果你成績在一本線以上的么,你可以考慮優先選擇考取華東政法大學,其次可以考慮上海政法學院,想本科畢業留在上海工作的話,建議優先選擇上海政法學院,因為上海的公檢法都和上海政法學院有點關系,華東政法在上海這些機關的影響力倒是小很多,上海政法學院有上海政法黨校,公檢法黨員很多都是在那學習的。記得前提是你上一本線沒多少問題的話,可以考慮上海政法學院,我看到好些個山東的都超出了一本線二十分左右進的上海政法。09年報考上海政法學院的話,你要記得報考國安局那個,這是上海政法最好的專業,四年才招生一次的,不要錯過機會,提前批的刑事司法系也不錯,算是特色系,出來做監獄警察的可能比較大,其他的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法律類的專業。你對自己上一本線沒多大信心的話,建議就不要考上海來了,以免落榜,喜歡法學的話可以考慮東北或者西北的一些法學類的。
Ⅳ 關於印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的通知
(中地大京校慶發〔2012〕2號)
各單位、各部門:
為落實60周年校慶工作部署,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經校慶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制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0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現予印發。
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嚴格按照責任分工和時限要求,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各項任務如期完成。
附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0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0周年校慶
工作領導小組
2012年3月30日
附件: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0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
為落實《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0周年校慶工作分組及職責方案》(中地大京發〔2011〕77號)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0周年校慶工作方案》(中地大京發〔2011〕81號)等有關文件精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現按照「定任務,明責任,抓落實」的原則,將校慶工作40項任務列為摺子工程。摺子工程實行項目負責制,責任單位負責制定工作方案並組織實施,要主動加強溝通,推進項目開展;協辦單位要積極配合支持,主動承擔任務,認真履行職責。工作組組長對本組摺子工程負總責,在負責領導的協調下,完成好60周年校慶各項任務。
一、綜合協調組(9項)
1.向上級單位匯報60周年校慶工作
工作要求:向中央領導同志、上級單位領導、有關老領導匯報60周年校慶工作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謝學文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發展規劃處
責任人:於光 段翔 劉焱
完成時限:8月31日前
2.負責60周年校慶大會
工作要求:負責60周年校慶大會組織工作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謝學文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黨委保衛部(處),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國際合作處,機關分黨委,人事處,發展規劃處,黨委統戰部,團委,體育部,後勤處,新聞中心,信息網路中心,後勤集團,各學院
責任人:於光 段翔 吳軍 劉焱
完成時間:慶典日(8月31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3.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
工作要求:負責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
協辦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
責任人:於光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4.負責校慶倒計時30天紀念活動
工作要求:負責校慶倒計時30天紀念活動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
協辦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責任人:於光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5.組織校慶總結大會
工作要求:負責校慶總結大會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
協辦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各單位、各部門
責任人:於光
完成時限:12月20日前
6.製作校慶工作指南及各類證件
工作要求:負責製作校慶指南,負責制發校慶工作證、采訪證、志願者證、車證、邀請函、答謝函等各類證件及函件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
協辦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黨委保衛部(處),國際合作處
責任人:於光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7.編印校慶簡報
工作要求:負責編印校慶工作簡報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
協辦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新聞中心
責任人:吳軍
完成時限:12月20日前
8.負責校慶歸檔工作
工作要求:負責校慶相關資料歸檔
負責領導:王訓練
責任單位:檔案館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各相關單位
責任人:劉曉鴻
完成時限:12月20日前
9.校慶應急工作
工作要求:負責應對校慶慶典期間突發事件
負責領導:王鴻冰 鄧軍 劉志方 謝學文
責任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處),黨委保衛部(處),黨委武裝部,紀委辦公室、監察室,後勤處,後勤集團,體育部,體育館,國際會議中心,校醫院,各有關單位
責任人:於光 段翔 吳軍 劉焱
完成時限:慶典期間(8月31日前提交應急預案)
二、文秘接待組(6項)
1.重要文稿起草
工作要求:負責起草向上級單位匯報的文稿及重大活動領導講話稿
負責領導:謝學文 王果勝 張麗
責任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發展規劃處
責任人:段翔
完成時限:8月31日前(4月20日前完成匯報文稿)
2.徵集題詞、賀信及賀電
工作要求:負責徵集題詞、賀信及賀電
負責領導:謝學文 王果勝 張麗
責任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人事處,發展規劃處,黨委統戰部,離退休工作處,各學院
責任人:段翔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3.統籌邀請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嘉賓、貴賓邀請實施方案,負責邀請學校嘉賓及貴賓
負責領導:謝學文 王果勝 張麗
責任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國際合作處,發展規劃處,離退休工作處,各學院
責任人:段翔
完成時限:8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4.統籌接待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嘉賓及貴賓接待實施方案,統籌並實施嘉賓和貴賓接待工作
負責領導:謝學文 王果勝 張麗
責任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離退休工作處,團委,機關分黨委,後勤處,國際會議中心,國際合作處,人事處,發展規劃處,黨委統戰部,各學院
責任人:段翔
完成時限:10月31日前(8月31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5.負責招待宴會和答謝宴會
工作要求:負責組織招待宴會和答謝宴會
負責領導:謝學文 王果勝 張麗
責任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國際會議中心,人事處,發展規劃處,黨委統戰部
責任人:段翔
完成時限:慶典日前日和慶典日
6.負責紀念品工作
工作要求:負責校慶相關紀念品製作,負責校慶紀念品及宣傳品發放
負責領導:謝學文 王果勝 張麗
責任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校慶工作辦公室
協辦單位:人事處,發展規劃處,黨委統戰部,機關分黨委
責任人:段翔 劉焱
完成時限:10月31日前(7月31日前完成紀念品製作)
三、宣傳推廣組(6項)
1.籌建校史館新館
工作要求:負責校史館新館建設及試運行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黨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檔案館,新聞中心,離退休工作處,地學發展研究中心,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團委,基建處,各有關單位
責任人:吳軍
完成時限:8月31日前(9月30日前揭牌)
2.製作校慶宣傳片
工作要求:負責製作校慶宣傳片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宣傳推廣組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新聞中心,信息網路中心,教務處,科技處,研究生院,資產處,各有關單位
責任人:林善園
完成時限:9月15日前(8月31日前終審)
3.製作校慶畫冊
工作要求:負責製作校慶畫冊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新聞中心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國際合作處,教務處,科技處,研究生院,各有關單位
責任人:孫敬
完成時限:8月31日前
4.負責慶典期間氛圍營造
工作要求:負責制定慶典期間校園氛圍營造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黨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新聞中心,信息網路中心,後勤集團
責任人:劉金艷
完成時限:慶典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5.負責校慶宣傳報道工作
工作要求:負責發布校慶公告、召開新聞發布會,負責校慶宣傳報道,負責校慶專題網站、校慶官方微博維護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新聞中心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黨委宣傳部,發展規劃處,信息網路中心
責任人:孫敬
完成時限:12月20日前
6.負責宣傳品及標識系統
工作要求:負責徵集和發布校慶宣傳口號,負責製作校慶標識系統及相關宣傳品、出版物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黨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新聞中心
責任人:劉金艷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四、捐贈籌資組(3項)
1.籌建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教育基金會
工作要求:負責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教育基金會籌建
負責領導:雷涯鄰
責任單位:發展規劃處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財經處,各有關單位
責任人:承金
完成時限:6月30日前
2.制定捐贈籌資實施方案及校慶經費管理辦法
工作要求:制定捐贈籌資實施方案及校慶經費管理辦法
負責領導:雷涯鄰
責任單位:財經處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研究生院,地質調查院,審計處
責任人:劉悅平
完成時限:4月20日前
3.走訪並接受社會捐贈工作
工作要求:負責制定走訪實施方案並接受社會捐贈,負責捐贈資金、物品的管理,組織接受捐贈儀式
負責領導:雷涯鄰
責任單位:財經處
協辦單位:研究生院,地質調查院,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紀委辦公室、監察室,科技處,人事處,資產處,審計處,圖書服務中心,各學院
責任人:劉悅平
完成時限:12月20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五、校友聯絡組(2項)
1.統籌校友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校友聯絡、走訪、邀請、接待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製作校友通訊錄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黨委學生工作部(處)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研究生院,地質調查院,離退休工作處,各學院
責任人:沙淑清
完成時限:10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2.舉辦優秀校友事跡系列報告會
工作要求:負責優秀校友事跡系列報告會相關工作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黨委學生工作部(處)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團委,各學院
責任人:沙淑清
完成時限:10月31日前
六、學術交流組(3項)
1.舉辦辦學成就展覽
工作要求:負責「十五」以來辦學成就展
負責領導:萬力
責任單位:發展規劃處
協辦單位: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學科建設辦公室,團委,教務處,科技處,人事處,研究生院,科學研究院,國際合作處,地質調查院,地學發展研究中心,各學院
責任人:承金
完成時限:9月15日前
2.舉辦地學人才培養高峰論壇
工作要求:舉辦地學人才培養高峰論壇
負責領導:萬力
責任單位:地學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教務處,科技處,科學研究院
責任人:李傑 季榮生 劉焱
完成時限:慶典日前日
3.舉辦系列學術活動
工作要求:負責校慶系列學術活動
負責領導:萬力
責任單位:科技處
協辦單位:國際合作處,科學研究院,地質調查院,地學發展研究中心,博物館,期刊中心,各學院
責任人:季榮生
完成時限:10月31日
七、文體活動組(6項)
1.舉辦校慶文藝晚會
工作要求:負責校慶文藝晚會
負責領導:劉志方 王聰
責任單位:工會,團委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團委,離退休工作處,黨委保衛部(處),武警選培辦公室,後勤集團,體育部,各學院
責任人:關進平 吳軍 佟拓
完成時限:慶典日
2.負責校慶志願者服務工作
工作要求:制定校慶志願者服務工作實施方案,負責校慶志願者招募、培訓及調配工作
負責領導:劉志方 王聰
責任單位:團委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人事處,工會,離退休工作處,各學院
責任人:佟拓
完成時限:8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3.組織勘探隊員之夜歌詠比賽
工作要求:負責勘探隊員之夜歌詠比賽
負責領導:劉志方 王聰
責任單位:團委
協辦單位: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工會,離退休工作處
責任人:佟拓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4.組織秋季運動會
工作要求:負責組織秋季運動會
負責領導:劉志方 王聰
責任單位:體育部
協辦單位: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工會,離退休工作處
責任人:楊絳梅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5.舉辦書畫攝影展
工作要求:負責校慶書畫攝影展
負責領導:劉志方 王聰
責任單位:工會
協辦單位:團委,離退休工作處
責任人:關進平
完成時限:9月30日前
6.攀登珠穆朗瑪峰活動
工作要求:負責京漢兩地聯合攀登珠穆朗瑪峰活動事宜
負責領導:劉志方
責任單位:體育部
協辦單位:黨委學生工作部(處)
責任人:楊絳梅
完成時限:6月30日前
八、後勤保障組(3項)
1.負責服務保障工作
工作要求:負責制定校慶服務保障實施方案,負責保障校慶期間餐飲、住宿、用車、票務、醫療及設備相關服務工作
負責領導:謝學文
責任單位:後勤集團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後勤處,基建處,資產處,團委,信息網路中心,國際會議中心,體育館,校醫院
責任人:趙躍民
完成時限:10月31日(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2.負責安保及交通管理
工作要求:負責制定校慶安保實施方案,負責校慶安保及交通管理
負責領導:謝學文
責任單位:黨委保衛部(處)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團委
責任人:張凡
完成時限:10月31日(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3.負責綠化美化工作
工作要求:按照慶典期間氛圍營造總體要求,做好校園景觀、綠化美化及環境整治工作
負責領導:謝學文
責任單位:後勤處
協辦單位:基建處,後勤集團
責任人:張春林
完成時限:慶典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九、學院活動組(2項)
1.負責協調各學院校友邀請及接待工作
工作要求:負責協調各學院校友邀請及接待工作
負責領導:王訓練
責任單位:研究生院,教務處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校慶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團委,後勤集團,各學院
責任人:張壽庭 白浩
完成時限:10月31日前(4月20日前提交實施方案)
2.統籌各學院校慶活動
工作要求:統籌安排各學院校慶活動
負責領導:王訓練
責任單位:研究生院,教務處
協辦單位:校慶工作辦公室,團委,離退休工作處,各學院
責任人:張壽庭 白浩
完成時限:10月31日前
Ⅳ 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
1997年,中國文聯、中國美協隆重向全國推出100名實力派畫家,經過層層篩選,萬里挑一,脫穎而出成為「97中國畫壇百傑畫家」。
張仃,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漫畫家、壁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曾擔任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黃賓虹研究會會長,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院長,曾任《1949—1989中國美術年鑒》顧問。2010年2月21日上午10時,張仃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白雪石,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家。
黃永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在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義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
吳冠中,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崔如琢,1981年定居美國之前,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2年任紐約中國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美國杜威大學科作藝術教授,1984年又獲美國杜威大學榮譽藝術博士學位。
崔如琢1984年榮獲美國紐約杜威大學藝術博士學位,現任世界華人書畫家收藏家聯合會榮譽會長、中華名人書畫院院長。
袁熙坤,中國雕塑學會顧問、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總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2005年當選2008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徵集大賽組委會主任。2008年8月起,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范曾,被日本譽為「近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
王明明,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副主席、2010年1月任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何家英,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吳悅石,1980年代中期離開祖國內地,寓居海外十餘年,2000年以後返回北京現為國家國史館特約研究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美術交流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中收藏家協會顧問,中美文物交流協會名譽會長。
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兼分黨組書記,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中國工筆重彩畫學會副會長,解放軍美術創作院院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白洋淀詩書畫院名譽院長等職。2008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將軍書畫研究院藝術顧問。
劉文西,現任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長,黃土畫派藝術院院長,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副主席,陝西國畫院名譽院長,延安市副市長等職。
宋滌,1995年舉家移居新加坡。1999年回國,現居北京,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於志學,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畫院副院長、黑龍江省美協副主席、黑龍江省國畫會會長、美國國際傳記協會副理事長、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傳記中心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田黎明,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相應的學術活動,並有個人畫集出版。
康寧,版畫家。現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張 傑——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現代油畫最具實力畫家之一。
岳 鈺——西安著名畫家,西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 軍——專職花鳥畫家,鋒芒已露、必將大成。
陳 龍——西部實力大畫家
魯若曾——油畫、國畫成就斐然
郭廉夫——學者型畫家,台灣最高獎金鼎獎獲得者。
李偉勝——繪畫、雕塑集大成者:
丘金峰——嶺南名家、汕頭法學教授、學者。
謝 牛——畫壇多面手造詣頗深大畫家
葛 偉——陝西傑出國畫家
趙明鈞——藝術大家,
李金亭——繪畫名家、中華人文學會美術專家委員會美術導師
柴宗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家協會理事
唐鳳歧——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陳政明——國家一級美術師、人物畫大家。
沈德志——著名國畫家、寧夏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周榮生——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
吳團良——黑龍江美協主席、入選百年大展畫家。
梁 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師從何家英、霍春陽。
曾先國——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鄭玉昆——國家一級美術師,當代山水畫家
另外還有李金山、白雲鄉、朱興華、姚有多、張北雲、袁武、婁欣雲、蕭海春、李鼎成、劉文全等等。
Ⅵ 新疆東天山彩霞山鉛鋅礦
彩霞山鉛鋅礦田位於新疆東天山覺羅塔格山系東南緣、鄯善縣城東南約160km處。區內已經發現的鉛鋅礦床(點)有彩霞山、西霞、赤嶺、長青山等。在礦床(點)的發現和勘查評價過程中,乾旱荒漠景觀區區域地球化學勘查、化探異常特徵及查證、礦床原生暈測量方法等起到了關鍵作用。
一、礦區地質背景
彩霞山鉛鋅礦帶各礦床(點)賦礦地層均為青白口系卡瓦布拉克組第一岩性段(圖4-4-1),區域上斷裂、褶皺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強烈,動力變質作用普遍發育。
彩霞山鉛鋅礦大地構造位置屬塔里木板塊北緣活動帶卡瓦布拉克—星星峽中間地塊,北界為阿其克庫都克區域性斷裂。成礦單元劃歸為古亞洲成礦域塔里木成礦省塔里木板塊北緣(復合島弧帶)成礦帶卡瓦布拉克-星星峽(地塊)Fe-Pb-Zn-Ag-Cu-Ni-Cr-V-Ti-白雲母礦帶。
礦區地層以青白口系卡瓦布拉克組第一段為主體,為一套淺海相正常沉積碎屑岩夾碳酸鹽岩,走向近東西,南傾。礦體產於其第一層的互層狀粉砂岩、硅質岩、泥岩夾透鏡狀白雲質大理岩之中,容礦岩性為白雲質大理岩、角礫狀硅化粉砂岩(圖4-4-2)。礦區內石炭紀鈣鹼性侵入岩發育,岩石類型為閃長岩、石英閃長岩,成因類型為I型或同熔型,屬造山帶構造環境。礦區內軸向近東西向的倒轉背斜控制了含礦層位展布,近東西向走向的斷裂作用形成的角礫岩帶、碎屑岩與大理岩接觸帶或二者的復合部位是礦體儲存的有利空間。礦區變質作用主要為低綠片岩相區域性變質,宏觀上變質相帶屬低綠片岩相綠泥石帶;沿斷裂帶發育動力變質的糜棱岩、角礫岩帶;在礦區北部可見少量以二輝麻粒岩為主及長英質變粒岩、堇青石角閃石片岩組成的麻粒岩相殘留體。
圖4-4-1 東天山彩霞山鉛鋅礦帶1∶20萬化探異常剖析圖
圖4-4-2 彩霞山鉛鋅礦田1∶5萬化探異常剖析圖
礦區內目前發現5個鉛鋅礦化蝕變帶,按一般工業指標圈定115個鉛鋅礦體。礦體近EW—NEE向走向,呈透鏡狀、脈狀、似層狀與地層產狀協調產出;南傾,傾角60°~85°;長數十米至600m,寬1~38m,傾向延伸100~700m。礦體Zn品位2.39%~3.46%,Pb品位0.55%~1.38%,鋅鉛比約為4。礦石類型為磁黃鐵礦、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白雲質大理岩與角礫狀方鉛礦、黃鐵礦、磁黃鐵礦、閃鋅礦粉砂岩。
通過普查—詳查工作,鋅金屬資源量達到超大型規模、鉛金屬資源量達到大型規模。礦床成因類型為碎屑岩-碳酸鹽岩容礦的後生沉積-熱液改造型礦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其他幾個礦點目前地質勘查工作程度較低,具有很大的找礦前景。
二、地球化學勘查技術方法運用
(一)地球化學景觀
研究區地形起伏不大,海拔1100~1176m,相對高差一般在數米至數十米。微地貌形態以坡度緩、比高小的孤立殘山和壟崗狀地形最為發育,其次為干溝和窪地。
本區屬典型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四季乾燥,冬季寒冷,夏季酷熱,春季多風,日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10~25mm,年蒸發量為3000~4000mm。在強烈的蒸發、蒸騰作用下,在淺表土壤層形成厚度達20~50cm的膏岩層,成為常規地球化學勘查中難以逾越的鹼性地球化學障。同時,礦區位於塔里木盆地北緣,風成沙、風成黃土發育。研究區地球化學景觀屬典型的乾旱荒漠區。
(二)勘查技術方法
根據景觀地球化學條件和特徵,研究區開展1∶20萬、1∶5萬、1∶1萬地球化學勘查的技術方法如下:采樣介質為岩屑,采樣粒級為-5~+20目。其中,1∶20萬區域化探采樣密度為1點/km2,單樣分析。1∶5萬化探普查采樣密度8點/km2,採用線距為500m、點距為250m網格法采樣,單樣分析;1∶5萬岩屑樣品,採用多點連續採集(一般為點間100m范圍內)。由於區內以物理風化為主,樣點間采樣范圍切不可過小甚至單點采樣。1∶1萬~1∶2萬大比例尺化探多用於化探異常查證階段,以剖面法為主。比例尺為1∶1萬時,采樣間距為40m,異常區加密至20m,采樣點間連續篩取。礦床地球化學研究採用岩石測量,在地表勘探線剖面和鑽探(坑探)工程中採取,采樣間距為5~10m,點間連續揀碎塊組合而成。
三、地球化學特徵
(一)區域地球化學特徵
研究區地球化學分區可歸為玉西-鉛爐子Cu、Pb、Zn、Cd、Ag、Au、Sn、W、Mo、Mn異常區,元素組合為Cu、Pb、Zn、Ag、Au、As、Sb、Hg、Cd、Mn、Sr;W、Sn、Mo、Bi、Be、F、B;Cr、Ni、Co、V、Ti。成礦元素為Cu、Pb、Zn、Cd、Ag、Au、Sn、W、Mo、Mn。主要異常帶為卡瓦布拉克-阿拉塔格Cu、Pb、Zn、Cr、Ni異常帶。
(二)區域岩石地球化學特徵
依據1∶20萬化探成果(陝西省地質礦產局物化探隊,1994年),研究區元古宇地層的元素背景特徵如下。
長城系星星峽群。Pb、Bi、Sn、U、Zr、Y、CaO,接近地殼克拉克值呈背景分布;Be、Th、K2O、As、B、Ba、Na2O、Al2O3、SiO2,均高於地殼克拉克值相對富集;Ag、Sb、W、Mo、Cd、MgO、Fe2O3等,低於克拉克值,相對較貧乏;Au、Cu、Zn、Hg、Nb、Cr、Co、Ni、P、Ti、V、Mn等,遠低於克拉克值,相對貧乏。
薊縣系(礦區釐定為青白口系)卡瓦布拉克群。Pb、Bi、Sn、U、Zr、Y、MgO接近地殼克拉克值,呈背景特徵;Be、Th、K2O、CaO、Na2O、Al2O3、As、B、Ba、SiO2均高於地殼克拉克值,相對富集和較強富集;Ag、Sb、W、Mo、Li、La、Sr、F、Cd、MgO、Fe2O3低於地殼克拉克值,相對較貧乏;Au、Cu、Zn、Hg、Nb、Cr、Co、Ni、P、Ti、V、Mn,遠低於地殼克拉克值,相對貧乏。
岩漿岩以富集K2O、Na2O、Al2O3、SiO2、B、Ba、As,貧乏Au和硫化礦床典型元素及鐵族元素為主要特徵。
(三)區域地球化學異常特徵
彩霞山鉛鋅礦帶1∶20萬化探綜合異常面積約52km2,呈近東西向面狀分布,與區域構造走向基本一致。異常元素組合為Zn、Pb、Ag、Au、Cu、Cr。其中Zn、Pb、Au、Ag異常套合很好,Cr、Cu異常與其局部套合(圖4-4-1)。Pb異常面積為8km2,平均值為57.3×10-6,最高值達90.6×10-6;Zn異常面積為8km2,平均值為105×10-6,最高值達129×10-6;Cu異常面積為24km2,平均值為39.7×10-6,最高值為45.2×10-6;Au異常面積為32km2,平均值為2.36×10-9,最高值達8.18×10-9;Ag為單點異常,面積4km2,平均值為85.0×10-9。
(四)礦田地球化學特徵
1.元素分布
通過對研究區1∶5萬化探資料統計,中低溫元素在區內地層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而侵入岩則呈背景或分散狀態(表4-4-1)。其中,青白口系卡瓦布拉克組第一段除Ag呈背景分布外,其他元素均呈富集狀態,變化系數大於1的元素為Cu、Pb、Zn、Sb、Bi、Hg,顯示了良好的中低溫元素成礦背景。卡瓦布拉克組第二段富集元素Hg、Au、Bi、Ni,其他元素呈背景或弱富集分布,變化系數大於1的元素有Sb、Bi、Au。
表4-4-1 研究區1∶5萬化探地球化學參數統計表
注:Au、Ag、Hg含量10-9,其他為10-6。x為平均值,δ為均方差,Cv為變化系數,k為富集系數=x/區域背景值。
(引自《新疆東天山彩霞山—金灘一帶靶區優選及資源潛力評價報告》,2003年3月。)
2.元素組合及相關性分析
根據元素聚類分析參數(表4-4-2)和譜系分析,區內元素組合為Pb-Zn-Hg-Ag-Mn-Cu,Au-As-Sb-Bi,Co-Ni。
表4-4-2 研究區元素聚類分析參數表
(引自《新疆東天山彩霞山—金灘一帶靶區優選及資源潛力評價報告》,2003年3月。)
從表4-4-2可知,Pb、Zn、Hg、Ag、Cu、Mn相關性好,以Pb、Zn為找礦目標礦種,Cu、Mn礦物具有直接找礦指示作用。根據Mn元素化學性質,在熱液降溫過程中,Mn2+與S有極大的親合力,硫化物中伴有高含量的Mn,在中低溫熱液型鉛鋅礦上部往往出現硫化物較發育的錳帽。在彩霞山鉛鋅礦床發現評價過程中,地表鐵錳富集氧化形成「紅化帶」具有很強的指示意義。
Co、Ni套合較好,二者結合反映兩種情況。一是其典型的幔源型元素特徵的反映,顯示可能有基性-超基性岩出露的地質背景特徵,具有尋找Cu、Cr、Co、Ni礦的意義。二是反映在岩漿作用晚期,它們遷出明顯,且可能伴有偉晶岩化作用及成礦。
3.礦田地球化學異常特徵
彩霞山鉛鋅礦田1∶5萬化探異常面積9km2,呈近東西向不規則狀展布,展布方向基本與構造線方向吻合。元素組合為Pb、Zn、Hg、Sb、Au、As,其中Pb、Zn為主成礦元素,Sb、Au為伴生有益元素,Hg、As為找礦間接指示元素。Pb、Zn、Au、Hg、Sb具三級濃度分帶,極大值為Pb772.90×10-6、Zn1773.35×10-6、Au12.40×10-9、Hg386.20×10-9、Sb7.05×10-6,異常平均值為Pb74.94×10-6、Zn272.53×10-6、Au5.12×10-9、Hg56.88×10-9、Sb1.79×10-6。單元素異常面積為Pb6.00km2、Zn4.75km2、Au4.50km2、Hg3.00km2、Sb3.75km2,襯度均大於3,具較強的富集特徵。異常剖析圖顯示,Pb、Zn、Hg、Au均有一強一弱兩個濃集中心十分吻合,且對應於出露的彩霞山鉛鋅礦Ⅰ、Ⅱ兩個礦脈。As、Sb濃集中心不明顯,高值點與上述四個元素套合,但異常主體南移,與Au異常的外帶重疊。Ag、Mn異常較弱,與主成礦元素部分重疊、主體南移。
(五)礦床地球化學特徵
1.元素富集特徵
統計彩霞山鉛鋅礦床岩石樣分析結果發現(表4-4-3、圖4-4-3),含礦地層明顯富集礦化元素及其指示元素(Cu除外),尤其是賦礦的白雲質大理岩中Pb、Zn元素富集強烈,顯示了其成礦物質來源的特徵。不含礦的石英砂岩和岩漿岩中,元素則為背景分布。
表4-4-3 礦區內岩石樣分析結果統計表
續表
注:銀含量單位10-9,其餘10-6。
圖4-4-3 彩霞山鉛鋅礦Ⅱ號脈33線綜合剖面圖
圖4-4-4 Ⅰ號脈岩石測量點群分析譜系圖
2. 原生暈元素組合以 r =0. 2 ( 圖 4 -4 -4) 元素組合劃分為 As、Sb 、Pb、Zn、 Au、 Ag—Cu、 Bi、 Mo、 Co、 Ni、 Sn—Mn 3組。前兩組元素組合反映了礦區成礦過程中隨溫度的變化,與成礦活動有關的元素橫向分帶和軸向分帶的特徵。
3. 礦體原生暈特徵
從礦體地表原生暈分布 ( 圖 4 - 4 - 5) 可以看出,主成礦元素 Pb、Zn 與地表礦體套合很好; Ag、Au、Sb異常與 Pb、Zn 套合; As 異常略有北移,Cu、Bi 異常發育於礦體兩側; Sn、Co、Ni 異常較為遠離礦體,主要發育於礦體的南側。
從Ⅰ號脈 24 勘探線剖面原生暈異常圖 ( 圖 4 - 4 - 6) 可以看出,Pb、Zn、Sb、Ag 異常相互套合; As、Au 異常相互套合且位於主成礦元素異常的偏上部; Sn、Cu 異常向礦體兩側有所位移; Bi 元素異常均位於主成礦元素的下部。
圖4-4-5 彩霞山鉛礦床Ⅰ號脈地表原生暈異常圖AU、Ag含量單位10-9,其餘單位為10-6。
圖4-4-6 彩霞山鉛礦床Ⅰ號脈24勘探線原生暈異常圖AU、Ag含量單位10-9,其餘單位為10-6。
4.元素分帶特徵
橫向分帶。礦體原生暈橫向分帶總體特徵表現為主成礦元素、礦上元素異常相互重疊,高溫元素分布於礦體兩側。從礦體地表原生暈異常可以大致總結出,元素橫向分帶從礦體中心向兩側依次為:Pb、Zn、Ag、Au、Sb—As、Cu—Sn、Bi。
軸向分帶。從24勘探線的原生暈異常來看,礦體原生暈軸向分帶由上往下為:As、Au、Cu—Pb、Zn、Ag、Sb—Sn、Bi,其中As、Au、Cu為礦體前緣暈,Pb、Zn、Ag、Sb為礦體暈,Sn、Bi為尾暈。
初步總結綵霞山礦床地球化學理想模式如圖4-4-7所示。
圖4-4-7 彩霞山鉛鋅礦床理想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模式圖
四、找礦應用及找礦效果
(一)圈定成礦有利地區
據已有文獻,東天山乾旱荒漠區1∶20萬岩屑測量結果主要反映了多金屬成礦帶和元素富集帶;能有效揭示區域地球化學變化和濃集特徵,初步判斷目標礦種;元素高背景區和異常集中區可宏觀劃分成礦有利地區。
(二)圈定找礦靶區
對於區域化探綜合異常分布區,在綜合研究成礦規律的基礎上,開展1∶5萬岩屑測量,進一步圈定找礦靶區。該階段是發現彩霞山鉛鋅礦床和礦帶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中天山東段的星星峽一帶,在1∶5萬岩屑測量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異常查證和找礦,也先後發現了中型規模的沙泉子、宏遠等鉛鋅礦和多處鉛鋅礦化線索,形成了與彩霞山礦帶特徵類似的鉛鋅找礦帶,進一步佐證了岩屑測量方法在圈定找礦靶區中的科學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三)發現礦床階段
針對1∶5萬化探所圈定的找礦靶區,查證方法採用1∶1萬地質與地球化學剖面岩石測量輔以槽探工程揭露。根據剖面上主成礦元素、伴生元素和指示元素富集疊加地段,結合Pb、Zn元素親硫親氧性、Zn元素親鐵性、鐵錳共生性等特性,並結合礦體經次生作用和氧化作用,在地表所形成肉眼易識別的鉛鋅礦化蝕變「紅化帶」和「黃化帶」(黃鉀鐵礬化),直接發現了彩霞山鉛鋅礦Ⅰ、Ⅱ號礦脈。
在彩霞山礦床勘查過程中,總結了「彩霞山式」鉛鋅礦的找礦標志,富鎂碳酸鹽岩與Pb-Zn-Ag-As-Sb等元素富集地段與重力異常套合部位是尋找該類鉛鋅礦床的有利地段。彩霞山Ⅲ、Ⅳ、Ⅴ號礦脈就是根據這一找礦模式發現的。
(四)深部找礦階段
利用礦床原生暈測量獲得的元素組合、元素分帶及其濃集疊加關系,能很好地判別深部找礦的方向,還可以藉此特徵判斷礦(化)帶走向上的側伏規律。近年來,利用礦床原生暈測量的異常特徵,在彩霞山礦帶及其深部開展找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由於鋅的次生、氧化淋濾作用,地表貧化嚴重,多富集於混合帶;而彩霞山一帶鉛鋅礦主成礦元素又以Zn為主。因此,最後確定礦床(點)是否具有工業意義的重要環節是鑽探驗證。在彩霞山礦田最早發現Ⅰ號礦脈時,地表主要為鉛鋅礦化,難以圈定鉛鋅工業礦體,經鑽探驗證後才確定其工業價值和大型規模的金屬資源量。
參考文獻與參考資料
陳家萬,丁啟交,郭海洲,等.1995.新疆鄯善縣梧桐溝鐵礦一、三號礦床露采區勘探報告
戴自希,盛繼福,白冶,等.2005.世界鉛鋅資源的分布與潛力[M],北京:地震出版社
董連慧,馮京,劉德權,等.2010.新疆成礦單元劃分方案[J].新疆地質,29(1):1-15
顧連興,胡受奚,於春水,等.2000.東天山博格達造山帶石炭紀火山岩及其形成地質環境[J].岩石學報,16(3):305-316
梁婷,彭明興,王磊,等.2006.中天山彩霞山一帶麻粒岩的發現和熱力學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3(2):141-148
劉英俊,曹勵明.1987.元素地球化學導論[M].北京:地質出版社
彭明興,桑少傑,朱才,等.2007.新疆彩霞山鉛鋅礦床成因分析及與MVT型礦床成因對比[J].新疆地質,25(4):373-378
彭明興,王君良,虞文英,等.2006.新疆鄯善縣彩霞山鉛鋅礦床地質特徵及找礦模型建立[J].新疆地質,24(4):405-411
彭真萬,韓運宴.2003.綜合地質[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任天祥,伍宗華,羌榮生.1998.區域化探異常篩選與查證的方法技術[M].北京:地質出版社
陝西省地質礦產局物化探隊.1994.天山東段低密度勘查地球化學研究卡瓦布拉克幅(K-46-20)地球化學圖說明書
邵躍.1997.熱液礦床岩石測量(原生暈法)找礦[M].北京:地質出版社
謝學錦.2002.勘查地球化學:發展史·現狀·展望[J].地質與勘探,38(6):3-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廳.1999.地質礦產勘查標准匯編(下冊:物化探,內部數據)
張良臣,劉德權,唐延齡,等.1990.新疆的寶藏[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張增傑,陳衍景,陳華勇,等.2003.天山海西期不同類型花崗岩類岩石化學特徵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J].礦物岩石,23,15-24.
周濟元,崔炳芳,肖惠良,等.2008.中國新疆庫魯克塔格-星星峽地區金、銀和銅礦地質及預測[M].北京:地質出版社
庄道澤.2003.新疆東天山地區土屋、延東銅礦地球化學特徵與異常查證方法[J].地質與勘探,39(5):67-71
(本節供稿人:彭明興左瓊華梁廣林王志孫海懷)
Ⅶ 鄧軍的發表論文
第一作者部分論文(1990年以後):
1. Deng Jun,Chen Xueming,Yang Liqiang,Wang Jianping and Lan Jing. Study on the center of mineralizing fluids in the Fankou surperlarge PB-Zn ore deposit in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Acta Petrological Sinica,2000,16(4):528-530.(SCI收錄)
2. Deng Jun, Fang Yun, Yang Liqiang, et al. Numerical modelling of Ore-forming dynamics of fractal dispersive fluid systems.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1,75(2):220-232.(SCI收錄)
3. Deng Jun, Yang Liqiang, Sun Zhongshi, et al. A Metallogenic Model of Gold Deposits of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3,77(4).(SCI收錄)
4. Deng Jun,Liu Wei, Sun Zhongshi, et al. Evidence of mantle-rooted fluids and multi-level circulation ore-forming dynamics: A case study from the Xiadian gold deposit, Shandong province,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3,46(Supp) :138-142.(SCI收錄)
5. Deng Jun, Huang Dinghua, Wang Qingfei, 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rag Depressions」 and Irregular Boundaries in Intraplate Deformation.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4,78(1):267-272.(SCI收錄)
6. Deng Jun, Huang Dinghua, Wang Qingfei, et al. Surplus Space Method: A New Numerical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Shallow-seated Magmatic Bodies,Acta Geologica Sinica,2004,78(6):1245-1249.(SCI收錄)
7. Deng Jun, Huang Dinghua, Wang Qingfei et al. Experimental remolding on the cap rock's 3D strain field of the Indosinian-Yanshanian epoch in Tongling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5,48(7) :863-874.(SCI收錄)
8. Deng Jun, Yang Liqiang, Wang Jianping et al. Late-paleozoic Fluid Systems and Their Ore-forming Effects in the Yuebei Basin, China, Acta Geological Sinical,2005,79(5):673-687.(SCI收錄)
9. Deng Jun,Wang Qingfei,Huang Dinghua,Wan Li,Yang Liqiang& Gao Bangfei. Transport network and flow mechanism of shallow ore-bearing magma in Tongling ore cluster are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6,49(4):397-407. (SCI收錄)
10. Deng Jun,Yang Liqiang, Ge Liangsheng, Wang Qingfei,Zhang Jing,Gao Bangfei, Zhou Yinghua and Jiang Shaoqing. Reasearch advances in the Mesozoic tectonic regimes ring the formation of Jiaodong ore cluster are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6, 16(8):777-784. (SCI收錄)
11. Deng Jun,Wang Qingfei,Yang Liqiang, Gao Bangfei, Huang Dinghua, Liu Yan, Xu Hao and Jiang Shaoqing. Reconstruction of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es Resulting from Magmatic Intrusion into the Tongling Ore Cluster Area ring the Yanshanian Epoch.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7,81(2): 287-296. (SCI收錄)
12. Jun Deng, Qingjie Gong, Liqiang Yang, Qingfei Wang, Jing Zhang and Wanming Yuan.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Pyrite Dissolution Rate in Acidic Media at 21℃ to 61℃.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pecial Supplement,Germany, 2007,Volume 71,A 217. (SCI收錄)
13. J. Deng, Q. Gong, Q. Wang, L. Yang and Z. Zhang. Tracing Ore Forming Fluid of Gold Deposits Hosted in Kangding Complex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pecial Supplement, Canada, 2008,Volume 72, A 210. (SCI收錄)
14. Deng Jun, Wang Qingfei, Yang Liqiang, Zhou Lei, Gong Qingjie, Yuan Wanming, Xu Hao, Guo Chunying and Liu Xiangwei. The Structure of Ore-controlling Strain and Stress Field in the Shangzhuang Gold Deposit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82(4): 769-780. (SCI收錄)
15. Deng Jun, Wang Qingfei, Wan Li, Yang Liqiang, Zhou Lei, Zhao Jie. Random Difference of the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Skarn and Marbles from Shizishan Orefield, Anhu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 19(4): 319-326. (SCI收錄)
16. Jun Deng, Qingfei Wang, Li Wan, Qingjie Gong, Jie Zhao, Huan Liu. Self-similar fractal analysi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of Dayingezhuang disseminated-veinlet deposit in Jiaodong gold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9, 102(2): 95–102.(SCI收錄)
17. Jun Deng, Liqiang Yang, Bangfei Gao, Zhongshi Sun, Chunying Guo, Qingfei Wang, Jianping Wang. Fluid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ic Dynamics ring Tectonic Regime Transition: Example from the Jiapigou Gold Belt in Northeast China. Resource Geology, 2009, 59(2):140–152. (SCI收錄)
18. Deng Jun, Yang Liqiang, Chen Xueming et al. Fluid system and Ore-forming dynamics of the Yuebei Bas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Biennial SGA Meeting, Springer,2005,volume Ⅰ:107-109.(ISTP收錄)
19. Jun Deng, Qingfei Wang, Li Wan, Liqiang Yang, Xuefei Liu. Singularity of Aau Distribution in Altered Rock Type Deposit-An Example from Dayingezhuang Gold Ore Deposit. The 12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 Pengda Zhao Eds. Print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inting House,2007, 44-47. (ISTP收錄)
20. 鄧軍,楊立強,翟裕生,等.構造-流體-成礦系統及其動力學的理論格架與方法體系.地球科學,2000,14(2):71-78.(EI收錄)
21. 鄧軍,楊立強,孫忠實,等.構造體制轉換與流體多層循環成礦動力學.地球科學,2000,25(4):397-403.(EI收錄)
22. 鄧軍,方雲,楊立強,等.剪切蝕變與物質遷移及金的富集.地球科學,2000,25(4):428-437.(EI收錄)
23. 鄧軍,孫忠實,楊立強,等.成礦流體運動系統與金質來源和富集機制討論.地質科技情報,2000,19(1):41-45.(EI收錄)
24. Deng Jun, Wang Qingfei, Sun Zhongshi. Origin of gold-bearing fluid and its initiative localization mechanism in Xiadian gold deposit, Shandong province.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2, 21(3):282-288.(EI收錄)
25. Deng Jun,Sun Zhongshi, Wang Qingfei, et al. Crust-mantle structures and gol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mantle fluid system.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3, 21(3):263-270.(EI收錄)
26. 鄧軍,孫忠實,王建平,等. 太古宙-元古宙過渡分界及構造動力體制轉換,地球科學,2003,28(1):87-96.(EI收錄)
27. 鄧軍,高幫飛,王慶飛,等.成礦流體系統的形成與演化.地質科技情報,2005,24(1) :49-54.(EI收錄)
28. 鄧軍,王慶飛,楊立強, 等.膠東西北部金熱液成礦系統內部結構解析,地球科學,2005,30(1):102-108.(EI收錄)
29. 鄧軍,王慶飛,高幫飛,徐浩,周應華. 鄂爾多斯盆地多種能源礦產分布及其構造背景,地球科學,2006,31(3):330-336.(EI收錄)
30. 鄧軍,王建國,韋延光,張志啟,林吉兆,閆順玲. 山東謝家溝金礦床礦石與金礦物特徵. 地球科學,2007,32(3):373-380.(EI收錄)
31. 鄧軍,龍昱.山東焦家金礦田圍岩蝕變與礦化灰色特徵及其GM模型分析.地學探索,1992,(5):1-9.
32. 鄧軍,張國鐸,孫希賢.膠東半島招掖金礦帶控礦構造特徵及灰色領域初探.中國區域地質,1993,(3):264-273.
33. 鄧軍,孫希賢.隱形類礦床的灰色特徵及其灰色預測初探.見:何科昭主編.校慶四十周年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217-223.
34. 鄧軍.山東招掖金礦帶斷裂構造分帶與蝕變分帶研究.礦床地質,1994,13:17-19.
35. 鄧軍,徐守禮,孫希賢.模糊數學在膠東西北部金礦帶成礦預測研究中的應用.現代地質,1994,8(2):229-235.
36. 鄧軍,方雲,周顯強,等.山東膠西北金礦帶成礦構造應力場反演及其控礦作用.中國區域地質,1995,(3):253-260.
37. 鄧軍,方雲,周顯強, 等.膠東半島西北金礦帶成礦構造應力場及成礦微量元素分布特徵,地球學報,1995,(1):10-21.
38. 鄧軍,徐守禮,呂古賢,等.膠東西北部斷裂構造與成礦作用.現代地質,1996,10(4):502-511.
39. 鄧軍,呂古賢,楊立強.構造應力場轉換與界面成礦.地球學報,1998,19(3):244-250.
40. 鄧軍,翟裕生,楊立強,等.論剪切帶構造成礦系統.現代地質,1998,12(4):493-500.
41. Deng Jun,Yang Liqiang,Zhai Yusheng et al.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and dynamics of metallogenic system of Jiaodong gold ore concentrating area,China..Journal of Geosciences of China,1999,1(1):39-46.
42. 鄧軍,楊立強,孫忠實,等.剪切帶構造成礦動力機制與模式.現代地質,1999,13(1):125-129.
43. 鄧軍,翟裕生,楊立強,等.剪切帶構造-流體-成礦系統動力學模擬.地學前緣,1999,6(1):115-127.
44. 鄧軍,楊立強,翟裕生,等.地質體元素組合與礦源系統組成及演化.地球學報,1999,20:414-419.
45. 鄧軍,翟裕生,楊立強,等.構造演化與成礦系統動力學.地學前緣,1999,6(2):315-323.
46. 鄧軍,楊立強,方雲,等.成礦系統嵌套分形結構與自有序效應.地學前緣,2000,7(1):133-146.
47. 鄧軍,楊立強,孫忠實,等.礦源系統地質-地球化學例析.現代地質,2000,25(1):165-172.
8. 鄧軍,李朝秀,吳軍.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加快學校改革和發展步伐.中國地質教育.2000,36(4):23-24.
49. Deng Jun,Fang Yun,Wan Li,et al.Fuzzy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of concealed ore deposit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0 ,11(2):134-139.
50. Deng Jun,Zhai Yusheng,Wang Jianping,et al. Shear alteration,mass transfer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an example from Jiaodong ore deposit concentrating area,Shangdong,China.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0,11(3):281-287.
51. 鄧軍,陳學明,沈崇輝,等.粵北晚古生代盆地壓實流體的性狀.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00,19(3):149-154.
52. 鄧軍,孫忠實,楊立強,等.吉林夾皮溝金礦帶構造地球化學特徵分析.高校地質學報,2000,6(3):405-411.
53. 鄧軍,楊立強,方雲,等.膠東地區殼-幔相互作用與金成礦效應.地質科學,2000,35(1):60-70.
54. 鄧軍,陳學明,方雲,等.粵北盆地流體系統及其礦化特徵.地學前緣,2000,7(3):95-102.
55. 鄧軍,孫忠實,王建平,等.動力系統轉換與金成礦作用.礦床地質,2001,20(1):71-77.
56. 鄧軍,楊立強,劉偉,等.膠東招掖礦集區金質來源和流體成礦效應.地質科學,2001,36(3):257-268.
57. 鄧軍,周洪瑞,趙文翠.發展規模提高質量促進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中國地質教育,2001,37(1):37-40.
58. 鄧軍,王建平,王建國,等. 膠東半島西北部金礦帶構造動力控礦:中國金都招遠國際金礦地質與勘探學術論壇論文集. 主編:塗光熾. 地震出版社.2002,55-58
59. 鄧軍,王慶飛,孫忠實,等. 礦物磁性與金元素富集的可能關系,現代地質,2002, 16(2):177-179.
60. 鄧軍,張世紅,孫忠實. 岩石磁性與流體成礦作用關系初探. 地學前緣,2002,9(2):391-392.
61. 鄧軍,張世紅,孫忠實,等. 岩石磁性力與低溫流體成礦作用關系探討. 地學前緣,2002,9(4):314-318.
62. 鄧軍,孫忠實,候增謙,等. 板塊界面磁斥力形成與全球大型-超大型金礦分布規律初探. 地質科學,2002,37(4):502-508.
63. 鄧軍,潘鳳雛,李勝榮,等. 西藏甲馬銅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礦床地質,2002, 21(增):372-375.
64. Deng Jun,Wang Jianguo, Wang Jianping, et al. Structural dynamics control of the gold ore deposits in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old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in Zhaoyuan, the gold city of China: Proceedings, Chairman: Tu Guang. Seismo Logical Press, 2002,138-142.
65. 鄧軍,劉偉,孫忠實,等. 幔源流體判別標志及多層循環成礦作用動力學—以山東夏甸金礦床為例. 中國科學(D輯),2003,32(增刊):96-104.
66. 鄧軍,段紅梅.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的教學科研改革及人才培養.中國地質教育, 2003,第4期(總第48期):75-77.
67. 鄧軍,陳學明,饒軼群,等.南嶺地區兩種類型盆地的壓實流體系統及其礦化作用.現代地質,2004,18(1):1-7.
68. 鄧軍,王慶飛,黃定華,等.銅陵礦集區構造—流體—成礦系統演化格架.地學前緣,2004,11(1):121-129.
69. Deng Jun,Wang Qingfei,Wei Yanguang, et al. Metallogenic Effect of Transition of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4,15(1):23-28.
70. 鄧軍,王慶飛,黃定華.成礦流體運輸物理機制研究的關鍵難題與方法體系.地球科學進展,2004,19(3):393-398.
71. 鄧軍,王慶飛,黃定華,等.銅陵礦集區燕山期地殼淺部成礦流體活動的構造控礦.礦床地質,2004,23(3):399-404.
72. 鄧軍,黃定華,王慶飛,等. 銅陵礦集區印支-燕山期蓋層形變場三維結構的實驗重塑,中國科學D輯,2004,34(11):993-1001.
73. 鄧軍,王慶飛,楊立強,等.膠西北金礦集成礦作用發生的地質背景, 地學前緣,2004,11(4):527-533.
74. 鄧軍,季榮生.一流學術與人才大師——現代大學的生機和活力所在,中國地質教育,2005,(1):4-8.
.
75. 鄧軍,季榮生,劉大錳.關於理工類高校建設與發展的若干思考,中國地質教育,2005,(3):1-6.
76. 鄧軍,王慶飛,高幫飛,黃定華,楊立強,徐浩,周應華.鄂爾多斯盆地演化與多種能源礦產分布,現代地質,2005,19(4):538-545.
77. 鄧軍,王慶飛,黃定華,高幫飛,楊立強,徐浩.鄂爾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其對蓋層控製作用,地學前緣,2005,12(3):91-99.
78. 鄧軍,王慶飛,黃定華,萬麗,楊立強,高幫飛.銅陵礦集區淺層含礦岩漿輸運網路與運移機制,中國科學(D輯):2006,36(3):252-260.
79. 鄧軍,季榮生.高校科技創新呼喚科技體制改革,中國地質教育,2006,(1):17-21.
80. 鄧軍,楊立強,葛良勝,王慶飛,張靜,高幫飛,周應華,江少卿. 膠東礦集區形成的構造體制研究進展,自然科學進展,2006,16(5):513-518.
81. 鄧軍,楊立強,王慶飛,徐浩.膠東礦集區金成礦系統組成與演化概論.礦床地質,2006,25(增刊):67-70.
82. 鄧軍. 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 中國地質教育,2007,16(2):1-4.
83. 鄧軍, 楊立強, 袁萬明, 龔慶傑, 王慶飛, 張靜, 高幫飛. 膠東地區中生代構造體制轉換時限與地球動力學環境. 第九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 主編: 陳毓川等. 地質出版社. 2008, 5-6.
84. 鄧軍, 楊立強, 袁萬明, 段紅梅, 杜楊松. 地礦企業工程碩士培養機制研究與實踐. 中國地質教育,2008,(1):19-23.
Ⅷ 玉樹地震時發生了那些感人的事
1. 4月日上午9點到11點,兩個小時,廣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經歷了從希望到失望的劇痛。
在玉樹州震中結古鎮民主街住宅區,他們發現客廳里沒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蹤跡,卧室里也沒有。官兵們每徒手搬開一塊磚、一片木板,失望就會增加一分。
11點,一個男人的出現,終結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與妹妹永吉才仁已經遇難。」這個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來的白文毛懷里,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白文毛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後腦。她是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
手都割破了,還是沒發現生命跡象
沒有人抱怨自己的腳被扔過來的磚頭砸到,更沒有人抱怨鐵鍬揚起的陣陣灰塵。廣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將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凈,期待奇跡的出現。在他們腳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許正等待著救援者的到來。
玉樹電力公司禪古發電廠的羅松江永帶著7名兄弟趕來幫忙。「一定要找到她們兩姐妹」。羅松對記者說。
白文毛是禪古電廠的運行班班長。4月14日早上7點多地震過後,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機從此「無法接通」。懷疑兩姊妹還在廢墟下的羅松向救援隊求助。
拯救行動從9點開始。這是一片面積超過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歲、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歲、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這棟住宅里。
廣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願者開始從客廳位置尋找生命跡象。所有的磚頭通過一雙雙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視儀從4個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處送,但那裡連一隻襪子的影子都沒有。
「有一張床,這里有一張床。」一個志願者大叫起來。所有人的目光開始轉移到了西北角。這時已是9點40分。官兵們撲上去,掏出磚頭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將手割破,血通過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開一個口子,生命探測器開始向下搜尋。但又一次讓所有人失望了。這里除了幾顆石子,沒有其他物件。
參與救援的人開始轉戰最東頭的一間大房子的廢墟。10點半了,探測儀顯示,房子的南面靠牆的地方東西各有一張床。那裡再次成為官兵們看到生命跡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來,但沒有兩姊妹的影子。在羅松的左手腕上,表針指向11點整。
母親懷中的孩子還活著
失望的情緒彌漫著在場的每一位救援者。
這時,一個男人跑了過來,「你們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難了。」男人說。「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樹州孤兒學校的老師。」幾位鄰居認出了蓬頭垢面的珍夏,然後對人群喊:他是永老師的愛人,你們應該相信他的話。
救援隊員們臉上一片悲傷。廣州消防援救隊指揮官搖了搖頭,「我們來遲了。」人群開始散去。
「地震時,我住在學校,跑得快,然後狂奔回來,卻沒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著淚告訴本報記者,地震半小時後,姐妹倆的遺體已經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訴記者,挖出來的白文毛懷里,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白文毛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後腦,母親白文毛是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孩子挖出來後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帶到孤兒學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沒有帳篷的地鋪上。
據珍夏介紹,30歲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時父親即去世,1999年母親又去世了。永吉從青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主動回到家鄉玉樹州,在州孤兒學校任教。在那裡,珍夏與活潑可愛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確定戀愛關系,2007年完婚。在鄰居眼裡,永吉才仁的稱呼就是「永老師」。
當人群散去,幾個孩子拿著一張心形卡片,輕輕地插在坍塌的牆上。「你雖然走了,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卡片上這樣寫著。
珍夏說,永吉是愛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視為己出。在學校,孤兒們親切地稱永吉為「媽媽」。
2.14日玉樹地震中,本已及時逃離的孤兒院義工「阿福」冒險折返廢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兒和一名教師,卻在6.3級的餘震中被殘余的樓房壓倒而遇難。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視作上天恩賜的熱心人,用無私大愛譜寫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聲。
4月17日,玉樹縣慈行喜願會孤兒院里,原本四層樓房的地方只留下一堆瓦礫。院旁的空地上,一個長長的木箱上蓋著一張干凈的床單——這是孤兒院工作人員為46歲的香港義工黃福榮特意製作的簡易棺木。
沒有鮮花,沒有遺像,只有孤兒院孩子和老師們整齊擺放的救災食品作為祭品,寄託他們濃濃的哀思。孤兒院副院長阿周說:「他是一個無私的人。」
14日玉樹地震中,本已及時逃離的孤兒院義工「阿福」冒險折返廢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兒和一名教師,卻在6.3級的餘震中被殘余的樓房壓倒而遇難。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視作上天恩賜的熱心人,用無私大愛譜寫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聲。
14日清晨,由民間公益人士籌建的慈行喜願會孤兒院里,19名年齡稍大的孤兒已經去上學,孤兒院里留下了「阿福」、三名年齡較小的孤兒、兩名老師和院長等人。忽然間,玉樹發生7.1級強震,一陣地動山搖之後,孤兒院的樓房轟然倒塌了一半!
「當時,阿福和另一名老師很幸運地逃了出來,」阿周說。但三名孤兒和一名老師被埋在了廢墟之中,所幸一塊巨大的水泥天花板和地面形成了一塊三角形的空間,四人頭露在空間外面,一半身子被埋在了下面。
阿福立即鑽進那片三角形空間,從後面將四人用力往外推。當他剛把四人推出廢墟後,餘震又將未垮塌的一半房屋震垮,阿福頓時被壓在沉重的水泥天花板之下!
「我們著急地刨,刨了兩個小時才把阿福刨出來。刨出來的時候,他還有氣息,不停地問著:孩子和老師如何了?可是大概20分鍾後,他就沒有氣息了。在場的兩名醫生也沒能把他搶救過來……」阿周回憶說。
阿福的朋友、這家孤兒院的一位籌建者趙林說,阿福是香港一名一般的貨車司機,每月工資只有一萬多港元,在香港這個高消費的城市根本不夠花,同時阿福有嚴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島素,卻還要省吃儉用把錢攢起來從事公益事業。每年阿福有三個月的假期,全部用來在各地從事公益活動。
據了解,阿福多少年來一直為「中華骨髓庫」擴容捐助和大力宣傳,曾經徒步從香港走到北京,為中華骨髓庫籌款;在1991年華東水災期間,阿福知悉後寧願放下工作,四處向司機籌款;2008年汶川地震後,阿福又在災區做了3個月的災區重建志願者。
「我們平時經常在網上聊天,他多少乎不聊自己的私事,我們的談話內容是純粹的公益話題。當時,趙林對阿福開玩笑:「你身體不好,能上高原么?萬一死了如何辦?」但阿福的一句話,讓趙林這個從事了11年公益事業的 「老公益」感動良久。阿福當時回答說:「在公益和奉獻愛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對我的恩賜。」
——「黃福榮」先生個人生跡
黃福榮生於1964年07月06日,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從2002年開始在內地做善事。於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樹地震中搶救被壓孤兒不幸犧牲。港府追封黃福榮金英勇勛章,成下葬景仰園第一人。
香港義工黃福榮曾不顧家人反對,參加 「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義舉,在「414」玉樹地震時,本已逃出生天,但當獲知尚有1名教師及3名學生走避不及,被壓在倒塌的瓦礫堆中後,即不理危險,立即折返孤兒院救人,未多少再發生餘震,部分搖搖欲墜的房屋亦告坍塌,黃福榮慘遭活埋,稍後被救出惜證實不治不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對於黃福榮舍已救人的英雄事跡,有網路稱其為「偉大的志願者」,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代表香港政府對其家屬表示沉重哀悼,並表達以最崇高的敬佩。
3.玉樹地震捐款排行榜(企業,個人,及外國企業)
4月14日發生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的地震災情,給當地和周邊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和損失,同時也開啟了一場舉國馳援抗震救災的艱苦戰役。上到地方政府,下到企業個人,每個人都盡自己的努力用更類捐款捐物形式,表達對災區的慰問之心,盡快幫助災區同胞擺脫困境,重建家園。
4.總理說過:
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
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
現在我們要說:
一點很小的善心,乘以13億,都會變成愛的海洋;
一個很大的困難,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讓這句話變成我們抗震救災的口號吧!
5.地震後,世界人民,知名企業紛紛給予捐款以及慰問
6.關鍵時候,才懂得血濃於水
玉樹地震作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青海玉樹指揮部發布急需物資說明:目前,災區急需挖掘設備、帳篷、被褥、生活物資、防寒物資。有意者可與玉樹州政府副秘書長黃立明聯系。家評
玉樹——離天那麼近的地方,那裡的人民一定有玉石的堅強,有大樹的挺拔,深深地為你們祈禱。
一條黑色的消息出現在眼前,腦海里不由得冒出那殘牆斷垣的痛苦畫面,內心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希望外界援助能盡快到達災區,願逝者安息,願地震災區的人們勇敢渡過難關!
經過5.12,又來了4.14,早上聽聞此消息時,心情為之一沉,希望玉樹人扛住,我們在深圳為你們祈福,天佑玉樹!
地震無情,人有情,願此次地震傷亡最少;願那些倒塌的房屋能盡早重建,願村民們盡早恢復往日的生機,走出地震陰影,願所有的傷害降到最低;願地震永遠不要再來了。
早上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朋友來電,青海地震了!猛一驚醒,想起汶川受難的那些同胞們,不知道此刻災情如何,但從心底為他們祈禱,願他們一切安好!
今天同事們的心情很沉重,都通過各種途徑關注玉樹大地震的情況,我不能去參加救援,只能默默地為玉樹人民加油鼓勁,好想聽到災區人民平安無恙的消息,合上雙手,為玉樹人民祈福!
看到新聞上說玉樹那裡死傷人,想起了汶川可怕的場面,觸目驚心,又會有多少人無家可歸,又會有多少人頓時和親人陰陽兩隔,我的心被揪起來,如同在實習時看到那些含淚為汶川捐款的全國同胞們。玉樹,一定要堅強起來。
知道那時你是因為聽了我隨口的一句話去到了青海,今天聽說那邊地震了,我很擔心你,希望你平安。
希望更多的人被救出來,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救援隊伍!要珍惜每一天的生命!每一天都要活得有價值!
地震,是自然對人類的考驗,事實證明,我們是勝者。因為生命還在繼續,生活充滿希望,災區的同胞們,別怕,房屋倒了,我們會伸出有力的臂膀;別怕,夢想破了,我們會送去新的希望;孩子,你們一定要學會堅強,地震只能震垮房屋,卻震不垮愛心和希望,孩子,別哭!我們定會不離不棄,心心相依
祈福,為那些挺過災難的生者!也為那些趕赴一線救人的勇士們!
我們攜手度過災難,昂起頭,你們會在廢墟中看到希望和明天!
玉樹臨風本是一個美好的名字卻與災難相連願玉樹人民早日重建家園遠離災難。
人間有大愛,我們與玉樹心心相連!
關注青海,抗震救災,我們在一起!
去年去過玉樹,仙境一般的地方,還有好多朋友生活在那裡,不知情況怎麼樣了,希望一切安好!保佑他們吧!
不論發生什麼,我們都要堅強勇敢地活著,為愛自己的人,也為自己愛的人!為深陷災難的人們祈福,珍惜自己擁有的,不抱怨!感恩生活。
讓我們一起為青海地震祈禱:「災難已到達頂點,何處是你救助之標幟?萬千世界的救助者啊!」
關於玉樹地震感想作文(5篇)
玉樹地震作文(1):
災難面前的感動,感天動地——之中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的時候,香港貨櫃司機出身46歲的志願者黃福榮先生到玉樹孤兒園做志願服務才4天。地震的時候他先跑到安全地帶了,看到還有老師孩子沒有出來,就奮不顧身沖進去。這一去再沒有出來。他做志願服務多年,從來不願意宣揚:「做事就行了,有什麼可說的。」不僅自己極為低調,也不願意別人多說他做的事。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就是死在志願服務的路上,也是值得的。」
雲南大旱,各路兵馬支援抗旱。來自安徽的退休職工陳樹林老人75歲了,吃不習慣,喝不服水土,不光為打井隊伍做技術咨詢,還到處進行地質水文勘探,為災區早日解除人畜飲水困難不懈努力。他放棄舒適條件下各地高薪數十萬元的報酬做志願服務,說這是這輩子最應當做的事。
災難面前,人性的光輝熠熠生輝,人格的高貴閃閃發光。大地震救援刻不容緩,各地支援不惜代價。從四川汶川5.12到這次4.14青海玉樹地震,從冰凍雨雪災害搶險到王家嶺透水事故救援,無不顯現著人類平常不大顯露的大愛。兒子來電話說,他在成都也去為災區傷員獻了400CC鮮血,我連聲說好。我無法做到的事,兒子做了,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欣慰。雖然兒子比較瘦弱,還在工廠實習做工,但我想他能想著為社會、為他人需要做出犧牲自己的行為,比做更多的工都有益。
人終歸活的是一種社會價值、生存價值。這種價值是說,你活著社會需要不需要你,他人需要不需要你。災難與人類生活相伴而生,無法避免。如此,我們只好坦然面對。對災難的態度,在災難面前的表現,體現著人格的尊嚴,體現出人品的上下,更是對人活著價值的檢驗。當年的「范跑跑」之所以愛到廣泛譴責,不是說他可以超越本能放棄自我求生,而是在他拋下孩子們逃出之後還發自「內心」的自我表白:就是父母,我也不可能去救他們。一個人,無論什麼情況下,如果心裡只有自我,活著是沒有多少意思的,活著的價值也大打折扣。
而黃福榮陳樹林們就大不相同。他們在生與死的關頭,想到的是保護孩子,保護別人,置自己生死於度外;他們在利與義的取捨之間,選擇的是社會公義大眾利益而不是自己的一點點私利。人間有愛,正是這樣一些平時不起眼的人,做著一些看似平淡其實不凡的事,讓世界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真愛。
救災在繼續。我為災民而祈禱,我為災區群眾的努力自救而動容,我為各路大軍及時救援而激動,我為黨和國家對災區人民「不放棄、不拋棄」的努力而叫好。我更為那些閃現著人性光芒英雄們的壯舉而感動,無比感動。我痛恨每一個災難,我感動於每一次災難中人格光輝的閃現。災難中的感動,感天動地。老天爺啊,你怎麼忍心一次次地用這樣殘酷的方式來檢驗人類,來考驗國家社會?!衷心祝願玉樹地震災區救援工作順利,災區人民盡快恢復生產,重建新的美好家園!(文:之中)
玉樹地震作文(2):玉樹地震作文:青海玉樹地震的感受
青海玉樹地震的感受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 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後人。
14日早晨, 青海玉樹。7。1級地震突如其來, 寧靜的小城在重創之下一片狼藉。塵土滿面的孩子, 低垂著腦袋被抱出廢墟, 模糊的圖像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各個部門迅速行動, 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援中。與此同時, 個人、企業、民間組織也開始自發地捐款捐物, 愛心正源源不斷地湧向災區, 和死神進行賽跑。經歷了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煉, 無論是政府, 還是民眾, 都有了更豐富的經驗去應對自然災害。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些許欣慰。
盡管科技日漸發達, 地震仍然不可預知。面對天災, 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強挺立, 也應該不斷進步。恩格斯說:"一個聰明的民族, 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汶川大地震之後, 防震減災法獲得通過, 已經於2009年5月實施, 應急救災被納入了法治軌道。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 公民精神隨之成長, 很多人自發地為災區的規劃出謀劃策, 對應該用於重建的財物進行輿論監督。巨大的社會進步有目共睹, 我們相信這些會在玉樹地震後的救援行動中得到體現。
玉樹地震作文(3):
溫暖, 在寒冷的季節里顯得特別重要。
溫暖, 在孤立無援的時候顯得尤其可貴。
人的內心時時會需要溫暖的感覺, 只是自己平時不能發現, 不能感受, 或者即便發現了, 即便知曉了, 也不會珍惜這種感覺。因為沒有失去, 因為沒有對比。
我們這個世界是否真的缺乏溫暖之心? 我們這個世界是否真的很寒冷?
也許不同的人感受不同, 也許個人的環境不同, 對溫暖的理解與認識也不一樣。
如果你是青海的地震災民, 你現在想的是什麼? 是救援人員能夠及時將自己從廢墟中救出, 重新回到平安的世界裡, 讓自己重新感受生命的存在, 這個時候, 溫暖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 內心的激動不用言語。溫暖, 這個時候, 就很簡單, 就是一個行為。
如果你是一個受了委屈的人, 這個時候, 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也許就是朋友一句親切的問候, 僅僅這么一句親切的問候, 就能夠將你所有積壓在心頭的內心苦悶統統掃清, 而溫暖的陽光就直接照進心頭。
溫暖, 有時就是一個眼神, 一個不直接表白的眼神, 淺淺的, 淡淡的, 但對於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而言, 就是無窮的力量, 可以讓人可能從深淵中騰空而起, 倍感幸福, 倍感親切, 倍感溫馨。
玉樹地震作文(4):
大喜和大悲為何總要如此巧合地糾結在一起:奧運前,我們痛哉汶川;世博前,我們淚望玉樹。
不是迷信什麼,只是覺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清醒著:生活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但生活從來也不會完全盡如人意。欣喜往往是預料之中的,而災難和悲傷卻總是突然來襲。
玉樹,和兩年前的汶川一樣,一個原本並不為人所熟悉的地方猛地闖進了所有中國人的視線,然後,聚集起所有的目光和悲傷。這是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現實,可必須面對。又因汶川在前,所以這一次,悲傷依然,但已經不那麼慌張。
悲劇總會陸續上演,但沒有一次悲劇是對上一次的重復。所以,玉樹的救援依然面臨著困難,4000米的高海拔,冷如寒冬的氣溫,脆弱的交通,語言的障礙,還有原本就存在的貧困。但畢竟是在汶川之後,我們依然看到了這一次生命大救援的過程中所體現的進步。何為重?何為輕?何為緩?何為急?救援工作的展開多了份理性和從容。比如,當地政府暫時讓一腔熱血的志願停下腳步,因為,有限的交通「生命通道」要為救援者和最需要的救援物資而開。
倒不是急著為救援叫好。如果災難都不足以讓人警醒並成長,那就不是進步而是退化了。更何況,面對所有有希望繼續延續的生命,我們真的希望救援工作能不斷地讓我們叫出好來,盡管這樣的事更應發生在地震救援完成之後。
眼下,拯救生命,是當務之急。也正如xxx的指示所說,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生命無價。
有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想做些什麼,但這中間的不少人可能最後又什麼都沒做,只是在心頭默默地為玉樹祈願。其實這已經挺讓人溫暖的,卻又總讓人覺得還不夠。
有關方面呼籲說災區急需棉被和棉衣等物資。我相信有很多人有這方面的物資並且也願意捐出來,但卻因為不知道往那兒捐,或是知道卻因為覺得麻煩,還或者是實在騰不出時間來送過去。因此,對於有關部門來說,不能只是給出幾個捐款賬號就可以的。是否能把捐贈點擺到街頭巷邊,是否能組織街道居委會等基層部門和志願者弄幾個熱線電話,然後根據捐贈情況能分區域分時段去收取。這對於志願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說一腔熱血沖到最前線才叫志願者。志願精神原本就是一種義務奉獻的精神,更多的是,這種服務往往是在幕後默默完成的。
而這樣的一些有規劃、合理安排的捐贈和志願服務是否應該在經歷了汶川之痛後就應該形成一種機制了呢?至少不應該是每當一次新的災難來襲時,我們在展開救援等各項工作的過程中總在懊喪:我們為什麼沒有準備得更好,而我們原本可以做到。
玉樹遭受重創的時候,其實離汶川之殤兩周年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這個時候我們真的應該多想想汶川。不是為了去增添感傷,而是通過回望來發現我們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准備得更好,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我們的心理救援可否准備好了,因為在度過生命救援的「黃金24小時」後,心理救援對遭受身心重創的人們來說也同樣重要。再比如後期安置工作是否能更早地進行准備,樣板房和各種生活用品是否都能盡可能地提前到位?
汶川之傷尚未癒合,玉樹又添新的創痛。每逢天災驟降,人心的熱度頓時升溫。大災有大愛,愛心暖人心,這真的是我們這個民族非常可愛的地方。每每這個時候,因災難而生的悲痛和因愛心而生的感動相互交織,一起揪著人的心。也每每在這個時候,我總在想,是否災難能少一點,而愛心和溫暖卻常在。比如能少一些王家嶺的悲劇,多一些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弱勢群體的關注。
顯然,天災的到來是不大可能會我的這種願望而中止的,但每個人的愛心也不能因此而多一些嗎?而能更常態化一點嗎?其實未必要時常捐款捐物,更多的時候只需要我們不要冷眼相待,只需要多投入一點關注,然後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幫助。而我的這點願望又何嘗不是很多人的所想呢?
淚望玉樹,惟願生命的奇跡能更多地出現,願所有的生者都堅韌,逝者皆安息,不拋棄不放棄。回想汶川,惟願我們能以更好的生活狀態告慰亡者,願人間溫情常在,愛心永駐,不冷漠不黑心。
玉樹地震作文(5):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 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後人。
14日早晨, 青海玉樹。7。1級地震突如其來, 寧靜的小城在重創之下一片狼藉。塵土滿面的孩子, 低垂著腦袋被抱出廢墟, 模糊的圖像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各個部門迅速行動, 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援中。與此同時, 個人、企業、民間組織也開始自發地捐款捐物, 愛心正源源不斷地湧向災區, 和死神進行賽跑。經歷了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煉, 無論是政府, 還是民眾, 都有了更豐富的經驗去應對自然災害。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些許欣慰。
盡管科技日漸發達, 地震仍然不可預知。面對天災, 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強挺立, 也應該不斷進步
Ⅸ 給我講個笑話~
一天,美女小S一個人在寢室里看書,突然電話鈴響,小S提起電話,「喂」了幾聲,對方卻始終沒迴音。下午五點時,類似的電話又打來了,這已經是當天的第五次了,小S再也忍耐不住:討厭!bian態!
第二天中午,大家正在寢室吃飯,電話又來了,小S搶先提起來:混蛋,你再不說話我就不客氣啦!
只是對面傳來一個標準的性感的男聲:「小姐,你好!這里是201電話服務中心,因為系統昨日故障,影響了您部分通話,我們向您表示歉意,現在我們已經排除了故障,但還要請您協助進行以下測試……」
可愛的小S馬上說:好,好!
「請您將你電話上的鍵從1按到0。」
`
小S照做。
「好的,請您再按一遍,以便確認。」
小S又重按了一遍。
「好的,小姐,經我們測試———你的智商為0!哈哈!」
這還沒完。小S被戲弄後氣的一天沒說話。
第三天,又是小S一人待在寢室的時候,電話來了,又一個好聽的男人的聲音,但明顯與上次不同:
「小姐,你好!這里是201電話服務中心……」
還沒等對方說完,小S就火冒三丈:你去死吧!
剛要放下電話,誰知對方說:
「小姐,我想你一定是誤會了,這里的確是201電話服務中心,我們得知您受到以我中心為名義的不良電話的騷擾,特來澄清,並承諾將這事追查到底。」
小S一聽,臉紅了:是這樣啊……不好意思。
「沒關系,現在我們想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請您將昨天發生的是描述一遍。」
小S猶豫了一下,還是將昨天的事原原本本說了一遍,當說到對方罵她「智商為0」時,可愛的小S臉紅到了耳根。
「好的,小姐,經我們再次確認,您的智商還是為0。」
嘻嘻嘻嘻…………
Ⅹ 明城牆說明文怎麼寫
指舊時農耕民族為應對戰爭,使用土木、磚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禦的障礙性建築。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後,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採納了這些建議。當全國統一後,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築城。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明代擴建後的西安城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城牆每隔120米修敵台一座,突出在城牆之外,頂與城牆面平。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台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城牆上共有敵台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
古代武器落後,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里是封建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禦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最里,是城的正門。箭樓與正樓之間用圍牆連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還有通向城頭的馬道,緩上無台階,便於戰馬上下。全城還建有馬道11處。城牆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較敵台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里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城牆上外側築有雉堞,又稱垛牆,共5984個,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內側矮牆稱為女牆,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
最初的西安城牆完全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硬。後來又將整個城牆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城牆頂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磚砌成的水槽,用於排水,對西安古城牆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環繞著又寬又深的城河,正對城門處設有可以隨時起落的吊橋。吊橋一升起,進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斷。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軍事防禦體系,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為我們研究明代的歷史、軍事和建築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石牆具有防火以及抵擋弓箭和其它投射武器攻擊的功能令敵軍無法在沒有裝備例如雲梯和攻城塔的情況下,爬上陡峭的城牆。而城牆頂端的防衛者則可以向下射箭或投擲對象對攻城者施襲。攻城者因而全然暴露在開放的空間之中,相較於防衛者坐擁有堅強的防護和往下射擊的優勢,攻城者在向上射擊時顯得相當不利。如果城牆是建築在懸崖或其它高峭的地方,其效力和防禦價值將大為提高。城牆上的城門和出入口會盡量的縮小,以提供更大的防禦度。
死而復生的城牆
王軍
北京古城牆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明清北京城共有四重城牆,最裡面的一重,是圍合封建皇宮、至今仍保存完整的紫禁城城牆;再往外,是圍合紫禁城及其周邊宮廷服務區的皇城城牆;接著向外,便是清代時只允許旗人居住的內城以及會館雲集、在19世紀末經常發生「公車上書」這類知識分子參政事件的外城。
與紫禁城城牆一樣,內、外城城牆內外包磚,中心夯土,而皇城城牆則華而簡約,只是磚築的一層薄牆,現在長安街一線北側及中南海的部分金瓦紅牆便是遺存。
北京皇城城牆的北段與東段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被拆除的,當時北洋政府拆城取磚修下水道,或將其售賣充薪。皇城牆被拆除後,其遺址就被叫作皇城根了。
現在人們通常所說的北京城牆,是指北京的內城城牆和外城城牆,全長39.75公里,共有十六個城門。內城城牆形制高大,建成於明代初年,外城城牆形制較小,建成於明代中期。當時築外城城牆,是想在內城城牆之外再套上一圈,以鞏固城防,可是財力有限,僅將今崇文、宣武兩區圍住,就匆忙內收,與內城城牆相接,形成了北京獨特的「凸」字形城廓。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天壇圜丘架炮轟擊正陽門,箭樓被毀;後印度兵駐扎正陽門城樓,一次夜間取火,引發火災,正陽門城樓被焚。在此次入侵中,八國聯軍還用大炮轟塌了崇文門箭樓與朝陽門箭樓,擅自拆除廣安門和東便門外城牆、拆崇文門瓮城築鐵路洞口,鋪軌至正陽門。
1903年,袁世凱重修正陽門,由於工部圖紙被八國聯軍焚毀,正陽門的建築尺寸無從查找,就依照崇文門城樓和宣武門箭樓形制,略微增大尺寸建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正陽門城樓和箭樓。
1927年,宣武門箭樓呈傾圮之態,北洋政府無力維修,就乾脆將其拆除只余城台。出自同樣的原因,德勝門城樓於1921年被拆除,東直門箭樓於1927年被拆除,阜成門箭樓於1935年被拆除。
內城的瓮城除西直門、阜成門外,大部分在1915年修環城鐵路時被拆除。同年,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為緩解正陽門及東西火車站的交通緊張,拆除正陽門瓮城,並在城樓兩側各開兩個券門。為交通考慮,這一年,又在正陽門和宣武門之間開兩個券門,稱和平門:後來,日偽政府又在內城城牆南部東西各開一個豁口,並恬不知恥地稱之為啟明門、長安門。日本投降後,中國人嚴正地將之更名為建國門、復興門。
時至今日,北京的城門只剩下了「一對半」,「一對」即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半」即德勝門箭樓;角樓只留下內城東南角箭樓;城牆只在崇文門至東南角箭樓之間以及內城西城牆南端殘存了兩段。
城牆上的歷史之城磚記憶
白張鵬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匹茲堡大學邀請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教授訪問講學,美方同時希望得到兩塊中國的城磚作為紀念。侯先生經過請示並報國家有關部門研究,決定選用兩塊明代的城磚作為國禮送給美方。美方在得到禮物的時候欣喜異常,因為城磚的一側蓋有這樣的印跡:「嘉靖三十六年」。美國建國時是1776年,嘉靖三十六年是公元1557年,也就是說,這兩塊磚的歷史比美國建國的歷史還要早219年。這兩塊象徵著中美友誼的城磚,一直存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展室中。
這兩塊城磚堪稱文物。說到文物,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它們歷史悠久,數量稀少。城磚卻不是這樣,明朝在北京建都,用去的城磚達四千萬塊之多,北京火車站後面的明城牆遺址公園的城牆即明代城磚砌成,可是帶有文字的比較完整的城磚則少見。而在天壇公園內有一堵明壇牆,砌牆的城磚上大都帶有文字。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年間曾改建。現在皇穹宇北牆外成貞門及兩側凸形的城牆即是那時增建的,它位於長360米的丹陛橋的最南端,將祈年殿與皇穹宇、圜丘分成了內外壇。這堵牆呈土灰色,外面沒有抹灰,城磚都是裸露著的。正是這堵牆,像一座明嘉靖年間的城磚博物館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城磚的長側面鈐有印跡,如果這一面砌於牆面的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時間從嘉靖三年到嘉靖十八年秋季或更遠的印跡均有,呈豎戳形,隸書、楷書、陽文、陰文皆有。大字為年號,小字為窯戶姓名。另有小戳小字為工匠名字。比如:嘉靖叄年倫記;嘉靖三年楊果造;嘉靖三年□監造;嘉靖伍年臨清廠精造(大字)窯戶孫倫(小字);嘉靖陸年臨清廠精造窯戶□□(大戳)匠人□德(小戳);嘉靖捌年分窯造窯戶張茂;嘉靖捌年窯戶曲宜造;大工(大戳)嘉靖九年;嘉靖十七年分窯戶周世隆造;嘉靖拾柒年秋季窯戶王寶造;嘉靖十七年分窯戶田仲仁造;嘉靖十八年春季周世隆造(陽文);嘉靖十八年秋季窯戶史□造……
這些帶字的城磚本應用於城牆的修建,保衛京城,卻被皇帝用來建造壇牆保護自己,無意之中又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物。這堵牆靜靜地佇立著,今天的遊人可以近距離的觀賞它們。城磚上的文字標明了年代、季節、鈐有窯戶和工匠的名字,你彷彿看到了他們勞作的身影。經歷了幾百年的日曬、雨淋,這些文字仍然清晰可認,實屬不易。
城磚,作為築城的基本材料,成千上萬,本不需要鈐有印跡,因為國家的窯廠出品的城磚是保證質量的。那麼,為什麼有些城磚上刻有印戳呢?隨著防禦和建設的需要量增加,城磚的燒造經過攤派、轉包被分配到許許多多的窯廠,為了保證質量,出現問題有據可查,國家要求廠家在自己的城磚上鈐上印跡。這些印跡是制坯時磚泥未乾時印上去的,經過燒制,這些文字便永久地凝固在城磚上面,賦予了城磚以生命,也使我們後人能在城磚上觸摸到歷史。
遺憾的是,一些遊人不珍惜這些寶貴的文物,在城磚上刻畫留念,更有甚者,在戳子的部位磨平銘文,刻上自己的名字。看看美國人怎樣看待我們的城磚,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呢?
城牆上的印記
——城磚印戳
凌晨
有八百五十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北京,處處能夠看到歷朝歷代的文物遺存,建築物是很大的一部分。不少建築物的磚瓦上有零星的文字,若隱若現,提醒人們它們的存在,顯得非常神秘。其中,又以明、清兩代為多。
故宮太和殿的漢白玉欄桿下面是大磚砌就的基座,其中一塊磚的一端鈐有楷書陽文「圓明園」的豎戳,帶有雙邊框。無獨有偶,北海公園東牆外的北海夾道牆上也有幾塊帶字的城磚,其中一塊磚上字跡最為清晰,也鈐著「圓明園」三字。圓明園的用磚為何出現在故宮、北海呢?不得而知。如今,人們在圓明園遺址的展館中能夠看到鈐有「圓明園」三字的完整城磚,可能是毀掉的圓明園的城磚後來用於皇城的修補吧。天壇公園的圍牆上也有不少帶字的城磚,可惜字跡大多模糊不清了,有一塊城磚的長側面,鈐有陰文豎戳:嘉靖伍年臨清廠精造窯戶陳仁。地安門內大街的一段皇城牆經過改造,敞露出來,有的城磚的短側端鈐有陽文豎戳:細泥停城磚。有一塊城磚的印文是:通和窯細泥停城磚。還有的城磚上印有「寶豐窯記」、「榮升窯」。先農壇東牆外側面裸露的城磚上有的城磚的短側端有陽文印跡:乾隆叄年。
除了皇家建築物的城磚有文字外,一些寺廟、王府、格格府,甚至糧倉的用磚上也有文字。慶王府的圍牆牆磚型號比城磚小一號,側面印陽文:天立大新窯樣磚。乾隆四女兒的和嘉公主府,後來的京師大學堂的外牆牆磚上印有小戳:新興窯記、德興窯記等。北新倉、南新倉的倉壁由大城磚砌成,既有明代城磚,也有清代城磚,較清晰的印文有陽文:「寶豐窯記」的繁體漢字。廣化寺的一座大殿的山牆由大磚砌成,城磚的一端鈐有陽文:細泥停澄泥。
這些城磚上零零星星的文字代表了什麼?又為什麼要印製上去呢?
明代一朝,法律森嚴。城磚作為戰略物資,備受重視。城磚的質量好壞關繫到城池的安危,責任重大。城磚的生產窯廠除了皇家信得過的幾家之外,其餘窯廠出品的城磚定要鈐上印跡,標明年代、地址、窯廠名稱、窯戶姓名及工匠姓名,以便追溯有據。明代早期的印戳位於城磚的長側面,戳記無邊框,為較深的陰文楷書。如南京城城磚的印跡:洪武□年□月。北京城城磚可見成化十七年、正德十一年等,印跡亦無邊框。嘉靖年間的城磚,印跡也在磚的長側面,只是戳子加了邊框,有單邊框、雙邊框之分。有的磚上甚至有印戳多個,如「嘉靖伍年臨廠精造」(大字),「窯戶張宗」(小字)。同為一長方形豎戳,下面另有一小長方形豎戳:「匠人□德」。印文為隸書陰文。同一時期的城磚印文也有陽文楷書,如:嘉靖十八年秋季窯戶史□造。
清代城磚只有部分磚有印跡,也有邊框,為小長方形,印文在磚的短側面。大多隻有年代或窯廠名稱,沒有窯戶姓名、沒有匠人姓名。如:「乾隆叄年」、「寶豐窯記」、「榮生窯」。也有的磚標明城磚用料及工藝性質,有的還加上窯廠名稱,如:「細泥停城磚」、「細泥亭澄泥」、「通和窯細泥停城磚」。印文均為楷書陽文。有的城磚上的文字還好像是特為某處訂制,如「圓明園」等。有的是標明磚的用途,如「停滾磚」。總之,清代城磚上的文字追查責任的功能好像不很突出了,印文更像是商品的標簽和廣告。
如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帶文字的城磚清代的更多一些,明代的不是被包裹的大牆的內部便是身在皇家園林之中,那些破損的明代城磚被清磚替代下來後多半賣給了市民,流散於民間。北京城危房改造的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普通的民居的牆中砌有明代城磚,雖然破損得沒有稜角,且不完整,但是它們仍然頑強地存在著。遺憾的是,隨著渣土車一車車將它們拉走、填埋,我們見到它們的機會將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