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童俊
1. 中國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可以知道這個玉估價多少么
您好和田來玉金鑲玉吊墜,真品放心自佩戴,首先說玉部分,的確是天然和田玉。不過現在國標所謂的和田玉是一切透閃類玉石總稱,已經不具有產地意義,未必這料子就來自和田產區,這點你要知曉。採用鑲嵌的玉質基本都是和田玉裡面成色普通或帶有瑕疵的玉料做成,所謂的:無綹不雕花即使如此,好的和田玉料是不會讓足金鑲嵌掩蓋其風採的,(千足金金箔壓製成型一克黃金可以打製成約0.5平方米的純金箔紙,厚度為0.12um)。此款實價大幾百元內,市場價1200附近或者以上,商場專櫃等標價虛高,不足信,打折抽獎促銷居多雖然金鑲玉聽著看著高檔但物件實際自身價值較低,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2. 2019年高級職稱評審條件
申報高級工程師的第一步,了解自己時候否符合申報地區的申報要求,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申報的前提條件:擁護憲法和法律,具有中國國籍,沒有刑事處罰經歷,所提交的資料務必保證真實性。
2、學歷資歷條件:一般每個省的要求可能會有些差異,一般學歷越高,要求的工作年限越短,比如碩士學歷從事本專業4年以上,如果你學歷低點也沒事,只要工作年限達到就可以了。
3、專業能力要求:你要完成市廳級項目,並獲得成果鑒定,或者承擔過大型工程,開發出新技術新工藝,並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也可以是參加過國家標准制定,注意只需其中某一項就行了
4、業績成果要求:你要完成市廳級二等或者三等獎以上,解決過重大疑難問題,獲得發明專利,或者是國家承認的中青年專家,只需其中某一項就行。注意,各個省市要求不同,各個專業要求不同。
5、論文出版要求:你要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以上,並且具有較大價值,或者自己出版發行學術刊物,注意,各個省市要求不同。
6、計算機能力要求:計算機專科學歷以上,或者通過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或者通過計算機軟體資格考試,滿足其中之一即可。注意,有些省市對於計算機的要求更高。
7、繼續教育要求
8、外語能力要求
3. 西藏鈾礦地質調查進展和新發現
孫澤軒1趙劍波1王四利1李寶新2李盛俊2
(1.核工業二八〇研究所,四川廣漢618300;2.四川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本文總結了西藏地區2005年以來鈾礦地質調查的進展和新發現。西藏地區鈾礦地質調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05~2007年),對岡底斯構造帶和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開展鈾資源潛力調查,以及鈾成礦條件和找礦方向研究,確定找礦目標類型為主攻花崗岩型、火山岩型鈾礦,兼顧其他類型鈾礦,預測了鈾礦成礦遠景區7片;第二階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階段預測的遠景區內開展1∶25萬鈾礦遠景調查,落實了鈾礦找礦靶區8處。通過對左貢根多和南木林烏郁找礦靶區開展1∶1萬~1∶5萬鈾礦區域評價,結合輕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鑽探查證,落實了鈾資源礦產地2處。下一步工作過程中,一方面,應繼續針對鈾礦地質工作空白區開展鈾資源潛力調查,預測鈾礦成礦遠景區;另一方面,加強1∶25萬鈾礦遠景調查,落實找礦靶區;最後,逐步實施找礦靶區鈾礦區域評價工作,力爭發現更多的鈾資源礦產地。
[關鍵詞]鈾資源;礦產地;找礦靶區;遠景區;西藏
西藏地區是青藏高原的主體,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總面積約122.80×104km2。
西藏地區位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成礦帶的東段,地質構造獨特,成礦條件優越,是中國重要的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基地。至2009年底,西藏已發現礦種102種、礦產地3000餘處,約佔全國已發現礦產種類的60%。西藏的優勢礦產資源包括鉻、銅、鉬、鉛、鋅、鐵、金、銀、鹽湖資源,以及高溫地熱和優質礦泉水等[1]。其中,鉻、銅保有資源量、鹽湖鋰礦資源遠景,以及高溫地熱資源總量位居全國首位,硼和銻資源量分居全國第四位和第六位[2~3]。由於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限制,「十五」之前,專業鈾礦地質隊伍極少在區內開展過系統的工作,西藏地區鈾礦地質工作幾乎為空白;「十五」後期,特別是2005年以來,核工業二八〇研究所、四川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相繼開赴西藏,在岡底斯構造帶和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開展了鈾礦地質調查工作,對區內鈾成礦條件和找礦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並取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發現。筆者在此對西藏鈾礦地質調查的進展和新發現進行梳理、總結,旨在對今後在區內從事鈾礦找礦工作的同行們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1西藏鈾礦地質工作概述
西藏鈾礦地質工作,最早始於1956年,西南209隊進藏沿青藏線(拉薩—西寧)和川藏線(亞東—雅安)開展了汽車伽馬能譜測量,沿線發現了一些伽馬能譜異常點。
1968年,北京第三研究所對藏東與川西地區進行了汽車能譜測量,發現了一些異常點帶。1979年,基建工程兵205師641團普查二連在川西—藏東普查時,在芒康一帶發現了火山岩型和鹼性岩型鈾礦點各1個及一些異常點帶。1980年,基建工程兵205師281團三連對芒康拉屋7901鈾礦點開展了揭露工作,認為其發展前景不大。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雲南省地礦局完成了區內20多個圖幅1∶20萬、1∶5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對區內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學特徵進行了總結。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2001)組織實施的全國1∶500萬區域地球化學系列編圖[4] ,發現岡底斯東段鈾元素富集規模較大[5~6],其成因可能與燕山早、中期殼熔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有關。西藏地區系統的鈾礦地質調查於2005年開始,工作地區基本覆蓋了整個岡底斯構造帶和藏東三江北段地區。
2鈾礦地質調查進展
西藏地區鈾礦地質調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05~2007年),對岡底斯構造帶和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開展鈾資源潛力調查,以及鈾成礦條件和找礦方向研究,確定找礦目標類型,並預測鈾礦成礦遠景區;第二階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階段預測的遠景區內開展1∶25萬鈾礦遠景調查,確定找礦靶區,該階段對部分找礦靶區開展1∶1萬~1∶5萬鈾礦區域評價,結合輕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鑽探查證,力爭落實鈾資源礦產地。至2013年底,左貢-類烏齊、南木林、班戈-嘉黎3個Ⅰ級鈾礦成礦遠景區內先後完成了1∶25萬鈾礦遠景調查(圖1)。
圖1 西藏地區鈾礦地質調查程度
1—前寒武基底;2—加里東期基底;3—華力西期褶皺;4—印支期褶皺;5—燕山期褶皺;6—喜馬拉雅期褶皺;7—花崗岩;8—閃長岩;9—輝長岩;10—超基性岩;11—板塊縫合線;12—深斷裂;13—一般斷裂;14—鈾資源潛力調查范圍;15—1∶25萬鈾礦遠景調查范圍;16—1∶1萬~1∶5萬鈾礦區域評價范圍
區內鈾資源潛力調查開展了路線地質調查、地面伽馬能譜測量、遙感、槽探等方法;1∶25萬鈾礦遠景調查開展了路線地質調查、地面伽馬能譜測量、遙感、專項地質測量、土壤化探測量、水系沉積物測量、槽探揭露和鑽探查證等方法。鈾礦地質調查完成工作量統計見表1。
表1 岡底斯構造帶及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鈾礦地質調查完成工作量統計一覽表
3主要成果認識和新發現
3.1鈾資源潛力調查
通過在岡底斯構造帶和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開展鈾資源潛力調查,以及鈾成礦條件和找礦方向研究[7~9],取得了如下成果認識和新發現:
1)全面系統地收集了西藏地區各類基礎資料,建立了西藏地區鈾礦地質資料庫;編制了各類基礎圖件66幅,製作岩體卡片、盆地卡片159份。
2)完成調查面積55.00×104 km2,概略查明了區內地層、岩性、構造特徵,以及放射性元素鈾、釷、鉀背景。發現異常點(帶)62個(條)、鈾礦點1個、鈾礦化點4個。其中,根多鈾礦點、俄瑪異常帶、油恰異常帶、布姆松榮異常帶、江嗡松多異常帶等強度高、規模大,受構造、岩性控礦作用明顯,具有進一步工作價值。
3)將區內鈾成礦作用初步劃分為3個階段,即底鈾層發育階段(Pt—T2)、初次富集階段(T3—K)和活化改造階段(E—Q)。與鈾成礦最為密切的時間是晚三疊世晚期、白堊紀與古近紀;最為密切的構造事件是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馬拉雅早期強烈碰撞、造山和陸內匯聚作用及伴隨的殼熔花崗岩侵位和火山噴發事件。
4)確定岡底斯構造帶及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鈾礦找礦目標類型為主攻花崗岩型、火山岩型鈾礦,兼顧其他類型鈾礦。其中,岡底斯構造帶北、中亞帶是花崗岩型鈾礦成礦的有利地區;措勤盆地南部、南木林地區(包括烏郁盆地)是火山岩型鈾礦成礦的有利地區。
5)對區內高原湖泊進行了放射性水化學調查,發現9個高原湖泊存在水中鈾濃度異常,並初步分析了水中鈾濃度增高的控制因素。
6)預測了類烏齊-左貢、南木林、班戈-嘉黎Ⅰ級鈾礦成礦遠景區3片,布姆松絨、措勤盆地南部Ⅱ級鈾礦成礦遠景區2片,念青唐古拉、察隅Ⅲ級鈾礦成礦遠景區2片(圖2)。
圖2 西藏地區鈾資源潛力調查遠景預測圖
1—前寒武基底;2—加里東期基底;3—華力西期褶皺;4—印支期褶皺;5—燕山期褶皺;6—喜馬拉雅期褶皺;7—花崗岩;8—閃長岩;9—輝長岩;10—超基性岩;11—板塊縫合線;12—深大斷裂;13—一般斷裂;14—遠景區位置;15—Ⅰ級遠景區及編號;16—Ⅱ級遠景區及編號;17—Ⅲ級遠景區及編號
3.21∶25萬鈾礦遠景調查
通過在第一階段預測的左貢-類烏齊、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級鈾礦成礦遠景區內開展1∶25萬鈾礦遠景調查,並對仲巴縣扎布耶茶卡鹽湖開展非常規鈾資源調查評價,取得了如下成果認識和新發現:
1)完成調查面積4.75×104 km2,大致查明了區內地層、岩性、構造特徵,以及放射性元素鈾、釷、鉀遷移、富集的分布規律。發現異常點(帶)56個(條)。
2)對區內異常點帶進行了解剖,進一步明確了調查區內鈾礦找礦類型為花崗岩型、火山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左貢-類烏齊、班戈-嘉黎地區鈾礦找礦類型為花崗岩型,南木林地區鈾礦找礦類型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
3)通過區域成礦地質條件分析,結合各種物化遙成果,落實了找礦靶區8處。
4)通過對左貢根多和南木林烏郁鈾礦找礦靶區開展1∶1萬~1∶5萬鈾礦區域評價,結合輕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鑽探查證,落實了鈾資源礦產地2處。
5)大致查明了仲巴縣扎布耶茶卡鹽湖水中鈾濃度(北湖鹵水中鈾濃度平均值為1.82mg/L,南湖鹵水中鈾濃度平均值為3.27mg/L)和鈾的富集條件[10],概略估算鹽湖鈾資源量×××t,與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2012)在「含鈾鹽湖鈾富集條件和資源評價與開發技術研究[11]」項目中對該鹽湖鈾資源量估算的結果基本吻合。
4鈾資源礦產地及其特點
4.1左貢根多鈾資源礦產地
左貢根多鈾資源礦產地位於左貢縣北西部,距縣城約55km,行政區劃隸屬於左貢縣美玉鄉邊玉行政村管轄。
4.1.1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左貢根多鈾資源礦產地在大地構造位置上位於羌塘-三江構造區的南羌塘-左貢陸塊上。區內出露地層為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中深變質岩系,新元古界酉西岩群(Pt3Y.)、下石炭統卡貢組(C1k)淺變質岩系,以及上三疊統東達村組(T3ddc)、甲丕拉組(T3j)、波里拉組(T3b)、阿堵拉組(T3a)和奪蓋拉組(T3d)碎屑岩-碳酸鹽岩建造。區內岩漿活動強烈,以晚三疊世(印支期)花崗岩、花崗閃長岩侵位為主,呈岩基、岩株、岩枝產出;其次為侏羅紀(燕山早期)二長花崗岩侵位,呈岩株產出。該鈾資源礦產地產於晚三疊世花崗閃長岩與東達村組外接觸帶中(圖3),距花崗閃長岩體僅350m。
4.1.2礦區地質特徵
礦區出露地層為上三疊統東達村組(T3ddc),可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紫紅色泥質粉砂岩與泥灰岩不等厚互層;上段為灰色厚層細粒鈣質長石石英砂岩、黃色石英砂岩,地層產狀為210°~260°∠38°~74°,呈單斜產出。礦區東部出露印支期花崗閃長岩
4.1.3礦體特徵
含礦層呈北北西向帶狀展布,斷續出露長度大於4km,產狀200°~260°∠35°~55°,初步圈出5個礦段。礦化呈似層狀、長透鏡狀,礦層(體)與圍岩呈漸變過渡關系。礦層(體)一般長為115~200m,出露寬(厚)度變化較大,為0.4~13.0m不等,最大厚度13m,平均厚度為3m。礦石中鈾含量為0.05%~0.86%,一般為0.05%~0.30%。含礦段之間相距500~900m左右。
圖3 西藏左貢根多鈾資源礦產地鈾礦地質略圖
1—上三疊統東達村組;2—燕山早期細晶花崗岩脈;3—印支期花崗閃長岩;4一泥岩;5—砂岩;6—泥灰岩;7—變粒岩;8—花崗岩;9—花崗閃長岩;10—含礦層;11—鈾礦體
4.1.4礦石特徵
礦石的工業類型為硅酸鹽型,按含礦岩性分為細晶花崗岩型和砂岩型兩種,目前尚未查明主要含鈾礦物和鈾的存在形式。
圖4 西藏左貢根多鈾資源礦產地咱倫礦段鈾礦地質略圖
1—第四系;2—上三疊統東達村組;3—燕山早期細晶花崗岩脈;4—泥岩;5—砂岩;6—泥灰岩;7—花崗岩;8—鈾礦體;9—鈾礦化;10—鈾異常
4.1.5伴共生礦物
主要金屬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赤鐵礦、鈦鐵礦、磁鐵礦、針鐵礦、磁黃鐵礦、方鉛礦、輝銻礦、閃鋅礦等[13]。化學分析結果:銅含量19.40%,鉛含量0.08%,鋅含量1.32%,金含量1.30g/t,銅、鋅、金均達到工業品位,顯示左貢根多鈾資源礦產地為鈾多金屬礦產地。
4.1.6圍岩蝕變
與礦化有關的近礦圍岩蝕變主要為碳酸鹽化,其次為硅化、綠泥石化、絹雲母化、白雲母化、角岩化和銅、銻等金屬硫化物化。
4.2南木林烏郁鈾資源礦產地
南木林烏郁鈾資源礦產地位於南木林縣東部,距縣城約50km,行政區劃隸屬於南木林縣芒熱鄉、索金鄉和達孜鄉管轄。
4.2.1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南木林烏郁鈾資源礦產地在大地構造位置上位於岡底斯火山岩漿弧帶,北部為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島鏈,南部為雅魯藏布江結合帶。區內出露地層為前震旦繫念青唐古拉群(AnZNq)中深變質岩系、古近系典中組(E1d)、年波組(E2n)、日貢拉組(E3r),以及新近系嘎扎村組(N2g)、宗當村組(N2z)和第四系(Q)火山-沉積建造。區內岩漿活動強烈,火山活動以古新世—晚新世(喜馬拉雅期)溢流相、噴發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凝灰岩和集塊岩為主;北部地區中新世(喜馬拉雅期)有花崗岩侵位,呈岩株狀產出。該鈾資源礦產地產於烏郁新生代火山-沉積盆地的北西部(圖5)。
圖5 西藏南木林烏郁鈾資源礦產地鈾礦地質略圖
1—第四系;2—新近系宗當村組;3—新近系嘎扎村組;4—古近系日貢拉組;5—古近系年波組;6—古近系典中組;7—前震旦繫念青唐古拉群;8—喜馬拉雅期花崗岩;9—逆斷層及編號;10—斷層;11—剖面位置及編號;12—地質界線及不整合界線;13—砂岩型鈾礦點;14—火山岩型鈾礦點;15—工業孔位置及編號;16—礦化孔位置及編號;17—無礦孔位置及編號
4.2.2礦區地質特徵
礦區出露地層為嘎扎村組(N2g)和宗當村組(N2z)。嘎扎村組自下而上分為3段,下段為淺灰色凝灰岩、集塊岩和安山岩、英安斑岩;中段為磚紅色、灰色、深灰色凝灰質砂礫岩、砂岩,夾薄層泥岩和粉砂岩,地層產狀150°~170°∠25°~450;上段為灰白色凝灰岩和集塊岩。宗當村組自下而上分為兩個岩性段,下段為磚紅色、灰白色、深灰色凝灰質砂岩、砂礫岩;上段為灰色凝灰質砂岩、泥岩、粉砂岩。礦區北部為大面積中新世(喜馬拉雅期)花崗岩。礦區構造表現為斷裂構造和構造裂隙,近東西向區域性深大斷裂F15及其次級斷層橫貫礦區北部,後期近南北向張扭性斷層錯斷東西向斷層,在斷裂構造帶內、不同岩性接觸面上,以及脈岩中發育密集裂隙。鈾礦化賦存於嘎扎村組和宗當村組砂礫岩和凝灰岩接觸的裂隙帶以及沉積間斷面上(圖6),且嚴格受其控制。
圖6 西藏南木林烏郁鈾資源礦產地15號勘探線剖面示意圖
1—新近系宗當村組;2—新近系嘎扎村組;3—古近系年波組;4—喜馬拉雅期花崗岩;5—泥岩;6—砂岩;7—砂礫岩;8—凝灰岩;9—流紋質火山角礫岩;10—花崗岩;11—斷層及編號;12—鑽孔位置及編號;13—鈾礦體
4.2.3礦體特徵
含礦層呈北東向順層展布,在礦區東部斷續出露長度大於4km,產狀150°~170°∠25°~45°;在礦區西部斷續出露約3km,產狀130°~150°∠25°~35°。鈾礦化呈似層狀、板狀,礦體與圍岩呈漸變過渡關系。礦體一般長約100m,厚度一般2~5m,最大厚度為7.2m。礦石中鈾含量為0.05%~1.94%,一般為0.05%~0.11%。
4.2.4礦石特徵
礦石的工業類型為硅酸鹽型,按含礦岩性分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兩種,鈾以獨立鈾礦物、類質同象或以分散吸附狀態存在於基質中。砂岩型鈾礦中鈾礦物主要為瀝青鈾礦和鈾石,火山岩型鈾礦中鈾礦物主要為磷鈣鈾礦、釩鉀鈾礦、鋇鈾雲母、鈣鈾雲母。
4.2.5伴(共)生礦物
主要金屬礦物有雄黃、雌黃、輝銻礦等。
4.2.6圍岩蝕變
與礦化有關的近礦圍岩蝕變主要為絹雲母化、褐鐵礦化,其次為硅化、綠泥石化,以及砷、銻等金屬硫化物化。
5結論
通過在岡底斯構造帶和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開展鈾資源潛力調查,以及1∶25萬鈾礦遠景調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並有新的發現。筆者認為,西藏地區具備鈾礦成礦的地質條件。但西藏地區鈾礦地質調查程度總體較低,下一步工作過程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5.1繼續針對鈾礦地質工作空白區開展鈾資源潛力調查,預測鈾礦成礦遠景區
西藏地區總面積約122.80×104 km2,目前僅對岡底斯構造帶和藏東三江北段地區面積為55.00×104 km2 的范圍開展了鈾資源潛力調查,調查面積不及西藏總面積的45.00%,尚有67.80×104 km2為鈾礦地質工作空白區。因此,下一步工作過程中,應繼續針對鈾礦地質工作空白區開展鈾資源潛力調查,確定找礦目標類型,優選一批成礦有利地區,預測鈾礦成礦遠景區。
5.2加強1∶25萬鈾礦遠景調查,落實找礦靶區
鈾資源潛力調查預測的7片鈾礦成礦遠景區中,僅對左貢-類烏齊、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級鈾礦成礦遠景區開展了1∶25萬鈾礦遠景調查,尚有布姆松絨、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鈾礦成礦遠景區未開展1∶25萬鈾礦遠景調查。因此,下一步工作過程中,應繼續在鈾資源潛力調查預測的布姆松絨、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鈾礦成礦遠景區內開展1∶25萬鈾礦遠景調查,大致查明區內地層、岩性、構造特徵,以及放射性元素鈾、釷、鉀遷移、富集的分布規律,發現一批有價值的異常點(帶),落實找礦靶區。
5.3逐步實施找礦靶區鈾礦區域評價工作,力爭發現更多的鈾資源礦產地
根據西藏地區1∶25萬鈾礦遠景調查進展,在1∶25萬鈾礦遠景調查落實的找礦靶區內逐步實施鈾礦區域評價工作,力爭發現更多的鈾資源礦產地。
參考文獻
[1]張影.西藏礦產資源概況.西藏科技.2005,146(6):33-34.
[2]德吉.西藏優勢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對策.資源與產業,2012,14(1):92-95.
[3]梁錦,呂文超,何俊國,等.西藏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綜述.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學版),2009,30(3):32-39.
[4]中國地質調查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球化學圖集.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
[5]杜光偉,程力軍,趙咸明.西藏岡底斯東段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找礦意義.西藏地質,2001,19(1):73-79.
[6]孫忠軍,任天祥,向運川.西藏岡底斯東段成礦系列區域地球化學預測.中國地質,2003,30(1):105-112.
[7]王四利,趙寶光,王勤,等.岡底斯構造帶花崗岩型鈾礦成礦條件分析.四川地質學報,2012,32(2):156-160.
[8]陳友良,王四利,杜小林,等.藏東「三江」地區熱液型鈾礦成礦條件與找礦方向.鈾礦地質,2012,28(5):257-264.
[9]王四利,趙寶光,何濤,等.比如盆地地質特徵與鈾礦找礦方向.四川地質學報,2009,29(1):1-4.
[10]韓軍,王志明,郝偉林,等.中國西北地區典型鹽湖鈾富集特徵初探.鈾礦地質,2011,27(5):160-165.
[11]王志明,郝偉林,王俊虎,等.含鈾鹽湖鈾富集條件和資源評價與開發技術研究.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2012.
[12]王四利,趙寶光,王勤,等.西藏左貢縣根多地區鈾礦化特徵.中國礦業,2012,21(3):44-47.
[13]王四利,陳友良,郭曉傑,等.藏東根多鈾礦點元素地球化學特徵.鈾礦地質,2013,29(4):215-222.
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
[作者簡介]孫澤軒,男,1966年出生,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89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地質系鈾礦地質勘查專業,獲學士學位,2007年獲成都理工大學沉積學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起任核工業二八〇研究所總工程師。主持完成鈾礦地質生產與科研項目25項,參與8項。獲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優秀地質報告二等獎1 項、三等獎2項,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在國內學術刊物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6篇,合作發表論文9篇。
4. 中國地質大學自主招生09錄取名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藝術特長生測試結果公示
註:測試等級為 A 表示通過,B表示不通過,請注意查收等級證書。
報考項目 姓名 准考證號 測試等級
器樂 王藉 09101001 A
器樂 張釋瀾 09101002 B
器樂 宋樂來 09101003 A
器樂 秦月 09101004 A
器樂 郭樂樂 09101005 A
器樂 孫卓藝 09101006 A
器樂 王喆 09101007 B
器樂 錢昆 09101008 A
器樂 陳源 09101009 A
器樂 郭玲麗 09101010 B
器樂 李昂 09101011 B
器樂 曲方 09101012 B
器樂 孟盈盈 09101013 A
器樂 馬旭 09101014 A
器樂 李珊珊 09101015 A
器樂 李金思 09101016 A
器樂 雷淞文 09101017 A
器樂 李胤華 09101018 B
器樂 張菀雅雯 09101019 B
器樂 王琳 09101020 A
器樂 尹智慧 09101021 A
器樂 包童 09101022 A
器樂 胡熠程 09101023 A
器樂 唐錦森 09101024 A
器樂 潘詢 09101025 A
器樂 盛天航 09101026 B
器樂 焦健 09101027 A
器樂 馬也 09101028 A
器樂 田原 09101029 A
器樂 呂桂祥 09101030 A
器樂 趙鵬博 09101031 A
器樂 方雪 09101032 A
器樂 李曉 09101033 A
器樂 林明玉 09101034 A
器樂 丁冰玉 09101035 A
器樂 范航睿 09101036 B
器樂 錢錦 09101037 A
器樂 錢鈺 09101038 A
器樂 何洋洋 09101039 A
器樂 馬英凱 09101040 A
器樂 張旎昕 09101041 A
器樂 孫軻 09101042 B
器樂 曾可任 09101043 A
器樂 宮煦 09101044 B
器樂 趙冉 09101045 A
器樂 武韡 09101046 A
器樂 馬世哲 09101047 B
器樂 劉小馳 09101048 A
器樂 王晨曦 09101049 A
器樂 趙汗青 09101050 A
器樂 李遠菁 09101051 A
器樂 葉文弢 09101052 A
器樂 佟思琦 09101053 A
器樂 萬薪庚 09101054 A
器樂 張晨蕾 09101055 A
器樂 陳俊升 09101056 A
器樂 趙逸秀 09101057 B
器樂 耿浩博 09101058 A
器樂 張妮 09101059 A
器樂 謝冬雨 09101060 A
器樂 賈凌霄 09101061 A
器樂 張若凡 09101062 A
器樂 朱紹綱 09101063 A
器樂 王一良 09101066 B
器樂 黃夢琪 09101067 A
器樂 肖瑋 09101068 A
器樂 余雨則 09101069 A
器樂 孟宇姝 09101071 B
器樂 趙千慧 09101072 A
器樂 范佳彬 09101073 B
器樂 鄭雨萌 09101074 A
器樂 楊慕嬋 09101075 B
器樂 周海韻 09101076 A
器樂 袁璐璐 09101077 A
器樂 王海 09101078 A
器樂 張書禹 09101079 B
器樂 顏勵 09101080 B
器樂 劉玉璽 09101081 A
器樂 劉璐 09101082 B
器樂 劉詩洋 09101083 A
器樂 趙璕 09101084 A
器樂 胡曉 09101085 A
器樂 劉鵬 09101086 A
器樂 張翛翰 09101090 B
器樂 劉楠 09101091 A
器樂 李宜融 09101092 B
器樂 柳星辰 09101093 A
器樂 尹利旻 09101094 A
器樂 黃沐陽 09101095 A
器樂 應懷涵 09101096 A
器樂 馬斯琪 09101097 A
器樂 張程 09101098 B
器樂 張宇翔 09101099 A
器樂 童國君 09101100 B
器樂 魏婧 09101101 A
器樂 劉泰然 09101102 A
器樂 張憲憲 09101103 B
器樂 溫馨 09101104 B
器樂 段宏玥 09101105 A
器樂 呂誠皓 09101106 A
器樂 張澤 09101107 B
器樂 索文琦 09101108 A
器樂 鍾虹禾 09101109 B
器樂 陳志岸 09101110 A
器樂 於志貞 09101111 A
器樂 鮑雨欣 09101112 A
器樂 劉苗 09101113 B
器樂 牛里皓 09101114 B
器樂 孫義會 09101115 A
器樂 張子墨 09101116 A
器樂 丁駿豪 09101117 A
器樂 劉令琪 09101118 B
器樂 才方圓 09101119 A
器樂 常昊 09101120 B
器樂 趙宇 09101121 B
器樂 於思圓 09101122 A
器樂 周雪 09101123 A
器樂 於好雨 09101124 A
器樂 李時光 09101125 A
器樂 王琳 09101126 A
器樂 付琦 09101127 B
器樂 何昊 09101128 A
器樂 胡愷琳 09101129 A
器樂 關舒晗 09101130 A
器樂 武斌 09101131 A
器樂 郭宇丹 09101132 B
器樂 於思斯 09101133 A
器樂 李彬 09101134 A
器樂 張可 09101135 A
器樂 段皓 09101136 B
器樂 姚逢伯 09101137 B
器樂 胡明宇 09101138 A
器樂 劍雲龍 09101139 A
器樂 宋涵超 09101140 A
器樂 吳祥睿 09101141 B
器樂 梁藝馨 09101142 B
器樂 劉希子 09101143 A
器樂 韓燕雨軒 09101144 A
器樂 王雨晴 09101145 B
器樂 劉暢 09101146 B
器樂 張迪 09101147 B
器樂 杜一萍 09101148 A
器樂 崔仙 09101149 A
器樂 范曉晨 09101150 A
器樂 李螢 09101151 A
器樂 才薇 09101152 B
器樂 唐冰欣 09101153 A
器樂 王菁源 09101154 B
器樂 曹洋 09101155 B
器樂 趙研 09101156 A
器樂 胡潔 09101157 A
器樂 楊子恆 09101158 A
器樂 李田 09101159 A
器樂 趙鹿嬌 09101160 B
器樂 趙海 09101161 B
器樂 秦悅 09101162 A
器樂 李士泳 09101163 A
器樂 張荷絲 09101164 A
器樂 包韋韋 09101165 A
器樂 裘曉靜 09101166 A
器樂 鄭璐 09101167 A
器樂 劉尚源 09101168 A
器樂 李澤琦 09101169 A
器樂 徐婧婧 09101170 A
器樂 賈欣然 09101172 B
器樂 桑田原 09101173 A
器樂 王艿川 09101174 A
器樂 程楚琦 09101175 A
器樂 程孫雪子 09101176 A
器樂 程可揚 09101177 A
器樂 林昀暉 09101178 A
器樂 李璨 09101179 A
器樂 鍾寧 09101180 A
器樂 戰捷 09101181 A
器樂 姜馨淳 09101181 A
器樂 張颿 09101182 A
器樂 劉洋 09101182 A
器樂 郝賽 09101183 A
器樂 杜穎 09101183 A
器樂 任鏡蓉 09101184 A
器樂 靳勍 09101184 B
器樂 梁兆和 09101185 B
器樂 陳憶諾 09101186 B
器樂 胡丹 09101187 A
器樂 陳永立 09101188 B
器樂 劉睿鵬 09101189 A
器樂 張佩玉 09101191 A
器樂 劉度 09101192 A
器樂 李音 09101193 A
器樂 張惠宇 09101194 A
器樂 馮嬋娟 09101195 B
器樂 付詩康 09101196 A
器樂 張梅茜 09101197 B
器樂 李直謙 09101198 A
器樂 賈文月 09101199 A
器樂 劉立雍 09101200 A
器樂 劉卓亞 09101201 A
器樂 郭毅 09101202 A
器樂 王迅 09101203 A
器樂 陳思羽 09101204 A
器樂 曲夢琪 09101205 A
器樂 宋爽 09101206 A
器樂 林琳 09101207 A
器樂 龐小亭 09101208 B
器樂 李亦晗 09101209 A
器樂 李缽 09101210 B
器樂 劉牧 09101211 A
器樂 徐利鑫 09101212 A
器樂 徐長江 09101213 A
器樂 唐林 09101214 A
器樂 孫路 09101215 A
器樂 趙天堯 09101216 A
器樂 陳熙 09101217 A
器樂 張亞琪 09101218 A
器樂 劉悅 09101250 A
器樂 王敏政 09101251 B
器樂 宋漢禹 09101252 A
器樂 馮競旻 09101253 A
器樂 賈淯 09101254 A
器樂 孟祥如 09101255 A
器樂 王啟悅 09101256 B
器樂 張怡 09101257 B
器樂 武政男 09101258 B
器樂 李楊 09101259 A
器樂 孫樂海 09101260 A
器樂 張莉 09101261 A
器樂 顧燁璇 09101262 B
器樂 譚文天 09101263 A
器樂 古冬青 09101264 A
器樂 畢瑾 09101265 A
器樂 郭宇 09101266 A
器樂 關一男 09101267 A
器樂 鮑博洋 09101300 A
器樂 鄭楷鵬 09101301 A
器樂 蘇萌 09101302 A
器樂 許陶然 09101303 A
器樂 范逸群 09101305 A
器樂 王昱昕 09101306 A
器樂 季虹杉 09101307 B
器樂 劉伊 09101308 A
器樂 吳一帆 09101309 A
器樂 朱玥 09101310 A
器樂 韓藝珠 09101311 A
器樂 耿一雅 09101312 A
器樂 胡冉冉 09101313 A
器樂 鄭嫣然 09101314 A
器樂 金軒玉 09101315 A
器樂 宋雪嬌 09101316 A
器樂 周筱玥 09101317 A
器樂 敬韻 09101318 A
器樂 卓晨 09101319 A
器樂 張瑤 09101320 A
器樂 韓凱 09101321 A
器樂 李格格 09101322 A
器樂 王映竹 09101323 A
器樂 王璐 09101324 A
器樂 靳羲喆 09101325 B
器樂 吳爭明 09101326 B
器樂 解薇 09101327 A
器樂 周泰戎 09101328 A
器樂 黃聖 09101329 A
器樂 李卉 09101330 B
器樂 陳瑞琪 09101331 A
器樂 葛洋 09101332 A
器樂 熊天涵 09101333 A
器樂 劉婭瓊 09101334 A
器樂 張艾倫 09101335 A
器樂 李瑞琪 09101336 A
器樂 張昊寧 09101337 A
器樂 秦雨天 09101338 A
器樂 韓詩雯 09101339 A
器樂 王悅丁 09101340 A
器樂 肖卓俊 09101342 A
器樂 李洋 09101342 A
器樂 謝睿潔 09101343 A
聲樂 張哲乾 09102001 A
聲樂 周美雯 09102002 B
聲樂 郝遠 09102003 A
聲樂 王芊樾 09102004 B
聲樂 楊雨潤 09102005 A
聲樂 宋盈盈 09102006 B
聲樂 張佳琦 09102007 B
聲樂 邵丹丹 09102008 A
聲樂 陸晴晴 09102009 A
聲樂 康芮 09102010 B
聲樂 朱李維迪 09102011 A
聲樂 郝俊 09102012 A
聲樂 劉倩 09102013 A
聲樂 王佳碧 09102014 A
聲樂 王丹娜 09102015 A
聲樂 繆俊 09102016 A
聲樂 何睿 09102017 A
聲樂 劉方遠 09102018 A
聲樂 劉暢 09102019 A
聲樂 閆嬌宇 09102020 A
聲樂 閆嬌宇 09102020 A
聲樂 陳澤 09102042 A
聲樂 鄂小凡 09102043 B
聲樂 林芳伊 09102044 B
聲樂 唐艷超 09102045 B
聲樂 明文傑 09102046 B
聲樂 董歡漪 09102047 B
聲樂 陳丁 09102048 B
聲樂 張靖敏 09102049 A
聲樂 劉浩銘 09102050 A
聲樂 任婕妤 09102051 B
聲樂 馬鈺琳 09102052 B
聲樂 陳冰 09102053 B
聲樂 北方 09102054 A
聲樂 劉興華 09102055 A
聲樂 黃子惠 09102056 B
聲樂 胡依夢 09102057 B
聲樂 陳媛媛 09102058 A
聲樂 石亮俊 09102059 A
舞蹈 平靜 09103001 A
舞蹈 潘沛婷 09103002 A
舞蹈 婁岳超 09103003 B
舞蹈 吳洞天 09103004 A
舞蹈 李凡 09103005 A
舞蹈 鄧查爾 09103006 A
舞蹈 李妮娜 09103007 A
舞蹈 閆經緯 09103008 B
舞蹈 陳婉瑩 09103009 A
舞蹈 李雯 09103010 A
舞蹈 邸彤 09103011 B
舞蹈 吳萌萌 09103012 A
舞蹈 王佳璐 09103013 B
舞蹈 邱爽 09103014 A
舞蹈 李敬方 09103015 B
舞蹈 賈婷婷 09103016 B
舞蹈 李會卿 09103017 B
舞蹈 封帆 09103018 A
舞蹈 徐雅文 09103019 A
舞蹈 郁騁丹 09103020 A
舞蹈 鄒吉辰 09103051 B
舞蹈 呂依依 09103052 B
舞蹈 李曉悅 09103053 A
舞蹈 李韻 09103054 A
舞蹈 周丹 09103055 A
舞蹈 門巍 09103056 A
舞蹈 劉霄坤 09103057 A
舞蹈 王昳 09103058 B
舞蹈 劉芳 09103059 A
舞蹈 李馨培 09103061 A
舞蹈 潘琦 09103062 B
舞蹈 李伊洧 09103063 A
舞蹈 施韻 09103064 A
表演與主持 田海洋 09104001 A
表演與主持 胡其得 09104002 A
表演與主持 王晗婷 09104003 B
表演與主持 王馨瑤 09104004 A
表演與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與主持 李思奇 09104005 A
表演與主持 周昌蕾 09104007 A
表演與主持 姜玟彤 09104008 A
表演與主持 耿飛雄 09104009 B
表演與主持 鄒日東 09104011 A
表演與主持 孫雲星 09104012 B
表演與主持 婁岳超 09104013 B
表演與主持 霍宇婷 09104014 A
表演與主持 劉思充 09104015 A
表演與主持 徐茗洋 09104016 B
表演與主持 許權耀 09104017 A
表演與主持 孟亮 09104018 B
表演與主持 梁藝馨 09104019 B
表演與主持 朱希 09104020 B
表演與主持 王馮源 09104021 A
表演與主持 楊宇航 09104023 B
表演與主持 王佳璐 09104024 B
表演與主持 馬瀟 09104025 B
表演與主持 劉帥 09104026 B
表演與主持 何倩也 09104027 A
表演與主持 劉嘉平 09104041 B
表演與主持 張夢雨 09104042 B
表演與主持 李敏 09104043 B
表演與主持 楊照銘 09104044 A
表演與主持 龔玉嬌 09104045 A
表演與主持 陳冰 09104046 B
表演與主持 趙寧 09104047 B
表演與主持 王昳 09104048 B
表演與主持 葛亮 09104049 A
表演與主持 劉一弘 09104050 A
表演與主持 符夏一峰 09104051 B
表演與主持 劉興華 09104052 B
表演與主持 於洋 09104053 A
表演與主持 薛智軒 09104054 B
表演與主持 何冠蓉 09104055 B
表演與主持 李明起 09104056 A
表演與主持 劉丹青 09104057 B
5. 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的獲獎名單
學校名稱一級學科名稱博士生姓名北京大學數學賈晨北京大學數學代立雲北京大學數學王少峰北京大學物理學劉永椿北京大學物理學孫兆茹北京大學物理學張甲舉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王冊明北京大學化學楊麥雲北京大學化學侯紹聰北京大學化學謝然北京大學化學肖先金北京大學生物學紀玉鍶北京大學生物學王剛北京大學生物學施慧北京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梁存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學鄧凱北京大學心理學張喜淋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叢治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張文北京大學歷史學陳曉偉北京大學歷史學張德明北京大學哲學楊洪源北京大學哲學李延軍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謝娟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李燦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黃芊芊北京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張榮慶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楊雷靜北京大學力學周健北京大學地理學王戎北京大學地理學王旭輝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黃昕北京大學生物學王維斌北京大學生物學周靜怡北京大學生物學杭棟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韓啟飛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王麗北京大學臨床醫學謝涵北京大學葯學羅宜孝北京大學葯學王淵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張乾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魏義方中國人民大學哲學李劍鋒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宋魏巍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詹新宇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李黎力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姚東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艾翔中國人民大學農林經濟管理何安華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楊付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陳雷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毛暢果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曾毅中國人民大學數學馬龍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寧靜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趙然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李輝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陳福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張文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陳欣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路向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杜磊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盛亦男中國人民大學數學李肖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韓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袁煥鑫清華大學水利工程馬宏博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余智勇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范麗麗清華大學光學工程曾召利清華大學機械工程李津津清華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孫欣堯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劉東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馮旭寧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周天睿清華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陳曉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張嬌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沈瑋清華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代季峰清華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鄧濤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鞠生宏清華大學力學馬寅佶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張如范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申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王文坦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趙永傑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戴升清華大學數學蔡鋼清華大學物理學張金松清華大學物理學劉軍偉清華大學物理學陳鵬程清華大學化學劉凱清華大學化學吳宇恩清華大學化學龍勇清華大學生物學馬丹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張瑾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羅杭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馬特清華大學社會學喻豐清華大學法學蔣鈴清華大學設計學劉派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張達清華大學生物學潘孝敬清華大學政治學楊原清華大學法學李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劉增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費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金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費成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孟雪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趙小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蘭明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許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石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黃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宗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殷建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李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林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王建鋒北京理工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李克勇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王聰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賈甲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牟進超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武玉偉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陳冰昆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林秋漢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孫言北京理工大學化學程虎虎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張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牛艷玲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趙藝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廖人寬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付宗強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趙東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張清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學王振忠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張娜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資源利用趙勐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何順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劉磊中國農業大學畜牧學林剛中國農業大學獸醫學蔣文曉中國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戴家武中國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起曉星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張永芝北京師范大學理論經濟學陳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李西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何倩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衛薇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夏明睿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林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劉全志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陳安民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張文濤北京師范大學數學楊四輩北京師范大學數學錢超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何敬北京師范大學天文學曹碩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任華忠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王成芳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夏燦瑋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孫棟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代雲容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李發鵬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孟慶輝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朱國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趙旭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王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歐陽常青南開大學化學徐彬南開大學化學唐青南開大學化學張志君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李維尊南開大學理論經濟學毛其淋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劉斌南開大學歷史學楊豪南開大學政治學張翔南開大學生物學王懷民南開大學生物學邊鑫南開大學工商管理譚有超南開大學數學王興春南開大學統計學馮龍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李貞玉南開大學物理學婁凱南開大學物理學王槿南開大學光學工程范飛南開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孫寧南開大學哲學劉晉禕南開大學臨床醫學蘇龍翔天津大學化學竺傳樂天津大學化學許友天津大學力學楊紹瓊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田文傑天津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高慧敏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羅文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康艷茹天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童來會天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於敦吉天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朱雷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劉勇天津大學土木工程秦穎天津大學水利工程王高輝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李詩純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李奕帆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馬倩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林道舒天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易茜天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武曉莉天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馮琳大連理工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趙清春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宋金龍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劉立釗大連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周豪大連理工大學哲學張衛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任健康大連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徐琴琴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白芳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張勝大連理工大學力學樊俊鈴東北大學化學陳帥東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寧兆龍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慧敏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胡軍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蔡志輝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曹宇東北大學冶金工程劉中秋東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王坤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宋克臣東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李偉偉吉林大學哲學陳飛吉林大學法學張超漢吉林大學工商管理單標安吉林大學應用經濟學趙宣凱吉林大學數學趙曉朋吉林大學物理學姜立偉吉林大學化學王傳洗吉林大學化學劉軼吉林大學化學朱守俊吉林大學物理學李守瑞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魏成國吉林大學臨床醫學苗曉吉林大學獸醫學顧敬敏吉林大學機械工程黃虎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鄭佳紅吉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王秀剛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徐彬彬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袁巍吉林大學地質學王楓吉林大學地球物理學馬國慶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學田彥婷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學徐偉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國峰楠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孫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耿雪松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楊振文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呂雲卓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陳海燕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彭慶宇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張魯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苑振宇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蘇曉傑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孫鑫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朱旗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白久林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劉傑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張慧超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於耀光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祝青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陳碩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張磊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趙磊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梁斌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張偉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倪春軍復旦大學歷史學陳瑋復旦大學哲學李主斌復旦大學政治學強舸復旦大學公共管理賀小林復旦大學理論經濟學高琳復旦大學數學郭垚復旦大學物理學郭聰復旦大學化學孔彪復旦大學化學張卡卡復旦大學化學仰志斌復旦大學生物學王傳超復旦大學生物學楊輝復旦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唐長兵復旦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魯海生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王琪復旦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趙岩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陸曉慧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杜昕復旦大學臨床醫學劉衛仁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戚鵬復旦大學葯學李劍峰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李俊復旦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吳琳琳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李美燕同濟大學化學王歡文同濟大學數學陳浩同濟大學物理學劉文興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李響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王慧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陳海兵同濟大學建築學周伊利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彭登峰同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志鵬同濟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金雁敏同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房玉江同濟大學臨床醫學李海玲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李貴萍同濟大學法學趙歆同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王婷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趙文華上海交通大學力學李寅峰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何鳳蘭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瞿葉高上海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楊曉光上海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陳曉鋼上海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王睿上海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傅洛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竇曉秋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郭興梅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周雪皎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王美曉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任懷瑾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學黃俊上海交通大學化學董瑞蛟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王玉東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楊志軍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谷麟上海交通大學葯學王汝冰上海交通大學法學楊顯濱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學黃志敏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林錦驃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李勉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王吉林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張增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汪明帥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陳思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詹藝華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馬德浩華東師范大學物理學劉心娟華東師范大學物理學李昊華東師范大學化學劉運林華東師范大學生態學沈斌華東師范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張金中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戴建兵南京大學哲學代建鵬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王國俊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李偉軍南京大學法學雷俊生南京大學政治學倪春納南京大學社會學吳新慧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王學軍南京大學歷史學魏曉鍇南京大學教育學錢小龍南京大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宗乾進南京大學數學王林南京大學物理學陳偉南京大學物理學李林南京大學物理學顧銘強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薛俊俊南京大學物理學孫宏祥南京大學化學陳小雨南京大學化學謝勁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蘇冠勇南京大學天文學柳若愚南京大學大氣科學諸葛小勇南京大學地質學楊水源南京大學生物學黃振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楊怡玲南京大學臨床醫學戚榮豐東南大學城鄉規劃學史北祥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王曉佳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陳喆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宋良龍東南大學物理學馬亮東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朱斌東南大學電氣工程臧海祥東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趙金寶東南大學生物學胡雯東南大學臨床醫學彭新桂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王榮斌浙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吳志岩浙江大學公共管理段忠賢浙江大學數學胡思煌浙江大學物理學孫雲蕾浙江大學化學許林茹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白小龍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王林濤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文偉浙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金台浙江大學電氣工程翁華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徐海亮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吳晶軍浙江大學力學李倩倩浙江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胡挺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池清華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章逸豐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王樹森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徐斌浙江大學生物學朱律韻浙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陳再明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劉賀浙江大學基礎醫學張薇浙江大學臨床醫學傅鷹浙江大學葯學陶蓉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蔡宏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周宗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芮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賀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徐來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陳潔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陳武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閆溢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衛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陳登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廖國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陶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高新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冼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朱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學夏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學李亞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祝恆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孫加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曹雄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張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與技術汪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黃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劉愉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范傳剛廈門大學化學曹爍暉廈門大學化學徐桂良廈門大學化學吳選俊廈門大學化學郭文熹廈門大學化學彭軍波廈門大學生物學陳艷廈門大學生物學李漢傑廈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杜川軍廈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梁彥韜廈門大學數學吳國春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蘇佳廈門大學理論經濟學付才輝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蔡昌達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張文城廈門大學中國史劉婷玉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王營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崔春山東大學歷史學劉濤山東大學數學宗高峰山東大學物理學馬衍東山東大學化學代鵬程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許醒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徐菲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張俊傑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史志成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崔曉斌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李海濤山東大學基礎醫學張猛山東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周雲平山東大學葯學劉春喜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馮超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母偉傑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王濤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張偉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張曉娜武漢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何超武漢大學應用經濟學祁毓武漢大學法學袁康武漢大學法學郭少青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徐旭武漢大學公共管理殷寶明武漢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張豫鵬武漢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龍浩武漢大學化學張翠玲武漢大學化學武文博武漢大學化學秦四勇武漢大學生物學陳浩武漢大學口腔醫學撒悅武漢大學水利工程蔣水華武漢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劉念武漢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黃志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聶勇偉武漢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熊小東武漢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黃旭武漢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張雲菲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張恆山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陳鋒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汪艷霞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靳小翠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劉海華中科技大學數學王金霞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段東聖華中科技大學光學工程雷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布寧斌華中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劉歡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伽龍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羅亞莉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馮曉楠華中科技大學力學劉大彪華中科技大學中西醫結合趙寅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鄒麗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向小曦華中科技大學葯學程彪華中科技大學生物學王程華中科技大學臨床醫學劉磊湖南大學應用經濟學鄧玉萍湖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李雄湖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王綱金湖南大學力學馮慧湖南大學機械工程付建勤湖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康旭東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陳安偉湖南大學物理學許金友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瞿佰華湖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陳月皎中南大學物理學易早中南大學冶金工程陽海棠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孫翱魁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梁霄鵬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張理源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吳飛翔中南大學機械工程蔣日鵬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王中鋼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鄧江明中南大學力學武井祥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鄧東平中南大學礦業工程周健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張科中南大學礦業工程彭康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張毅中南大學生物學許曉娟中南大學基礎醫學趙璐晴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陳攀中南大學護理學葉曼中南大學臨床醫學廖潔月中山大學公共管理溫明月中山大學中國史辜夢子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張倩中山大學應用經濟學陳中飛中山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周少銳中山大學生物學劉徐兵中山大學物理學胡偉中山大學光學工程辛洪寶中山大學化學暴欣中山大學化學劉亦武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孔令軍中山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郭東生中山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蘇卓中山大學生物學趙強中山大學葯學吳思涵中山大學口腔醫學吳桐中山大學口腔醫學劉中華中山大學臨床醫學郭小燕中山大學臨床醫學楊雪嬌中山大學臨床醫學王德深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關偉盛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唐征海華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賴志燚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林峰華南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余天佑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宇暉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魏嫣瑩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姬小趁華南理工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劉華敏華南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劉勇軍四川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曾自強四川大學哲學楊子路四川大學歷史學馬英傑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晏青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高憲春四川大學物理學陳軍全四川大學數學盧明四川大學生物學陶向四川大學物理學郭靜華四川大學化學蔡雲飛四川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曾維才四川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劉壯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施奇武四川大學光學工程杜永兆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馬猛四川大學口腔醫學伍穎穎四川大學生物學袁克非四川大學葯學楊洋四川大學基礎醫學張奎四川大學臨床醫學劉非重慶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李華青重慶大學土木工程黃磊重慶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何輝超重慶大學物理學張虎林重慶大學數學周壽明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李林昊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柴林江重慶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張磊重慶大學應用經濟學陶勇重慶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秦華鋒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黃勇軍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朱全江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唐海龍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吉彥達電子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劉風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盛俊傑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李祥明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趙梓源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宋渤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王長安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楊愛軍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尹行天西安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沈超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騫雅楠西安交通大學力學龍建民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楊濤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韋玉西安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王治國西安交通大學工商管理黃緣緣西安交通大學哲學唐學亮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王永香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學羅成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學楊文婷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朱茜茜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韓亮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曲凱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董艷迎西安交通大學數學林紹波西安交通大學數學郗平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賈紀騰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魏鵬飛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李璐禕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褚衍輝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馬雄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張海超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梁韻基西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周珍西北工業大學數學李斌龍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吳宏景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陳瑞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學孫加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學鄧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學徐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工程操信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王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王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孟江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成玉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獸醫學吳勇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林經濟管理王昕蘭州大學地質學曹泊蘭州大學中國史叢振蘭州大學物理學劉作業蘭州大學生物學孫旺盛蘭州大學生物學王媛蘭州大學公共管理王學軍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吳巍煒蘭州大學應用經濟學咸春林蘭州大學物理學楊科蘭州大學物理學張俊麗中共中央黨校哲學唐忠寶中共中央黨校政治學胡榮榮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賀方彬中共中央黨校政治學王雪竹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楊發庭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學劉宇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武慶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劉灰禮中國科學院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王旭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學胡浩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學王松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張柳燕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高安然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孫征宇中國科學院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張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朱繼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語言文學李小貝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應用經濟學張占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劉昌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楊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陸萬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語言文學惠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劉宏青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肖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應用經濟學宋瑞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劉西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隊指揮學饒德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陳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隊指揮學於祥森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包學兵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張進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孫良奎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楊躍能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曾令李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楊俊剛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馬勝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秦軍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陳偉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程國新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江天
6. 中國地質大學檢測中心有叫 李文俊,劉芬的專家嗎我想請專家們幫我鑒定一下和田玉(碧玉)戒指是真是假
真的也不貴
7. 李連捷的人物履歷
李連捷,1908年6月17日出生於河北省玉田縣的一個農民家庭。 1927年在北京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入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1928年,日本侵略軍出兵侵佔濟南,造成濟南慘案。李連捷被迫離開濟南,轉入燕京大學理學院學習生物學和地質地理學,1932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同年,被聘為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員,曾協同美國土壤專家梭頗(J.Thorp)到全國許多省份進行土壤、地質等調查,發表論著9篇。
1940年,李連捷獲中華文化基金獎,被派往美國考察水土保持並深造。1941年,在美國田納西大學農學院獲理學碩士學位,並於當年秋季轉入伊利諾斯大學農學院,邊學習邊研究有關土壤發育速度的課題。他以印第安人在1800年前用「卑羅軟黃土(Peorian loess)」營造的墓地為時代標志,並根據碳酸鈣、小於0.2微米粘粒的移動、鹽基交換、無機碳總量等土壤參數在土壤剖面中的變化,來計算土壤發育的速度。這項工作受到美國有關方面的重視,作為伊利諾斯大學農學系的論文發表。1944年,李連捷獲哲學博士學位後,應美國軍事制圖局之聘到美國聯邦地質調查所軍事地質組工作,專門從事土壤地理分布與行軍條件,土壤學在工程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與制圖。在美國期間,他進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參觀訪問了二十幾個州的農業院校、試驗場和水土保持站,足跡遍及大半個美國。
李連捷經過對中國、美國主要農業區的土壤、地質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在土壤學、土壤地理、土壤制圖、土地資源的分級與評價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和造詣,本可留在美國工作,但他思念著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軍鐵蹄蹂躪的災難深重的祖國,謝絕了美國朋友真誠的挽留,於1945年6月毅然踏上了歸國的旅途。
回國後,李連捷為了科學,為了民主,經多方奔走與聯絡,與同事熊毅、侯光炯、李慶逵、馬溶之等,並聯合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室、中央農業實驗所的土壤工作者發起成立了中國土壤學會,藉以團結全國土壤科技工作者,振興祖國的土壤科學。當時參加學會的有六七十人,李連捷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1947年,李連捷應北京大學農學院之聘,任土壤學教授、土壤系主任。1949年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成立後,任土壤農化教研組主任,為我國土壤科學培養人才。
1951年,他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派遣,兩次去西藏考察,為開拓世界屋脊的農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1954年,他當選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受聘為高等教育部一級教授。
在五六十年代,他多次會同北京市和全國的農業科技人員組成綜合考察隊,到北京山區、新疆、東北、西北、黃河後套、海南島等地進行科學考察。在工作中,他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心土壤學為農業生產服務,不但取得了寶貴的資料,而且結合當地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實際,提出規劃和設計,以及開發和治理的具體實施方案。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不久,當時已經年近花甲的李連捷隨北京農業大學遷出北京,下放到陝西省甘泉縣清泉溝。
1973年,李連捷由農村返回北京,就立即著手翻譯《土壤地理的微形態特徵》一書,後去河北省曲周縣參加治理鹽鹼地工作。1976年他又到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進行草山的開發治理研究。由於這項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效益,1982年榮獲農業部頒發的「技術改進一等獎」。
1978年,他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榮獲「科學大會獎」。會後,他參加了以李慶逵教授為團長的中國土壤學會代表團赴加拿大埃德蒙頓出席第十一屆國際土壤學大會,並於會後到加拿大東部十多個省考察。同年,又代表農業部赴義大利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協商在我國籌建農業遙感與應用培訓中心,力促遙感這項新技術在推動我國農業生產上發揮作用。經多方努力,該中心於1979年在北京農業大學成立。李連捷出任中心主任。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中心舉辦了20期培訓班,除為我國培訓了500多名農業遙感的應用人才外,還完成了國家水土保持、土壤監測、作物估產、草場監測等科研項目。
80年代末,李連捷已年逾八旬,仍在孜孜不倦地指導眾多研究生。40載的教學生涯,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土壤科技人才,其中不少已成為專家、教授和領導幹部。
李連捷深受學生的尊敬,不僅因為他學識淵博,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而且因為他為人耿直,敢於堅持真理。他堅決反對「識時務者為俊傑」的處世哲學。對學術問題和社會問題,他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決不趨炎附勢,推波助瀾。1979年,社會上盛行開會之風,大會小會比比皆是。對此,他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投書報社,闡述「清談誤國」的道理。他的這一行動,受到許多人的贊揚和支持。
進入90年代後,他雖患有多種疾病,多次住院治療,但仍不顧年老體弱和家人、學生的阻攔,去外地視察工作或開會。這位耄耄之年的學者,每天手拿放大鏡伏案揮筆修改論文,撰寫書稿,編寫教材,同時還孜孜不倦地研究以土壤特性為依據的土壤系統分類學,希望促進我國土壤分類學數量化和科學化,並躋身於世界先進水平之列。
李連捷在擔任中國土壤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以後,又當選為歷屆理事會的副理事長、顧問。他是第二、三、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屆國務院學位評議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土壤學報》編委;《土壤譯報》主編。對於社會工作,他總是兢兢業業,認真負責。1986年和1987年,他先後榮獲北京市科協和中國土壤學會頒發的榮譽證,表彰他為科學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
1992年1月11日李連捷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8. 中國地質大學珠寶檢測中心證書查詢
您好
可以查驗到
這是一款真品和田碧玉吊墜,請完全放心佩戴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9. 黃培雲的無悔人生
88歲的趙新那老人膝上攤開著幾本厚厚的硬皮畫冊,那是她為老伴黃培雲精心製作的生日卡片——其實說人生紀念簿也許更准確——這些用心挑選出來的照片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按順序貼在大16開的冊子內頁。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一段時光,這些被凝固的畫面連綴起來,便構成了主人公的個人史。
《黃培雲院士口述傳記》作者鄭艷以此為訪談的切入點,追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粉末冶金學科奠基人黃培雲豐富而厚重的人生歷程,希冀發現一個人、一個學科、一個時代之間的關聯與邏輯。
趙新那老人嗓門高而且亮,指著一張照片能講上老半天。94歲的黃培雲先生坐在對面的沙發上,他的耳朵不好使了,但從他飄向遠方的目光中,能明顯感覺到,他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
「我一生參與完成兩件大事,一件是艱苦建校,一件是粉末冶金學科建設。」經歷過四處遷徙的少年時代、參加過由聞一多等教授率領的西南聯大步行團、通過清華庚款留學選拔考試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對於走過很遠的路、看過很多風景的黃培雲來說,應國家之需回國受聘擔任武漢大學礦冶系主任,參與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大學前身)創建,致力於開拓我國粉末冶金學科建設並為國家培養急需人才,這是他人生的重要篇章。
「很多人說我回來傻,我也聽慣了,不在乎。嘴長在別人身上,讓別人去說吧。我自己認為不傻。」在國困民窮的年代選擇回國,許多人不解,對於別人的議論,黃培雲的回答帶著他特有的執拗。趙新那記得,學校為黃培雲慶祝70歲生日時,「培雲說,我從來沒有後悔回來過」。
朝花夕拾,親切而溫暖。鄭艷從黃先生娓娓道來的人生故事中,感受著由豐厚學養、豐富閱歷帶來的雅達散淡。走進黃培雲院士九十餘載的悠長歲月,我們得以探尋一段令人難忘的風雲際會,得以從一個個被還原的歷史細節中,發現一個人、一個學科、一個時代之間的關聯與邏輯。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庄嚴,巍然中央……」2008年4月27日,是清華大學97華誕紀念日,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重聚校園,深情地唱起清華老校歌。他們是已畢業70年的十級校友,最年輕的也有91歲了。再見同窗,黃培雲的思緒回到了上世紀30年代的清華園,在那裡,他學到了太多太多。
黃培雲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是清華大學由留美預備學校改為大學後的第十班,所以稱為十級。
「教學方針是通才教育,各院系都比較重視基礎又各有側重。我記得很清楚,入清華第一節上的是數學課,老師是鄭桐蓀。」物理吳有訓、化學張子高、國文俞平伯、英文吳可讀……對於這些教基礎課的名教授,黃培雲如數家珍,「老師們都以能夠在清華教基礎課為很大的榮譽」。後來黃培雲才知道鄭桐蓀在數學界非常有名,而且是陳省身的老師兼岳父。「鄭老師是個文理兼通的學者,業余時間研究清史,還寫了很多詩。因此,他也要求學生基礎要寬。」黃培雲至今記得他的話:「窄的基礎很難變成高高的尖尖的東西,不穩定就容易倒下來。把基礎弄得很寬,很扎實,你的學問才能夠做下去。」
第一堂數學課給了黃培雲很大的影響。
黃培雲學生時代的記憶印證著清華「清新、活潑、民主、向上」的校風。
惡作劇、運動、出汗,每個時代的青春都是這樣充滿活力和趣味吧。黃培雲躲過了新生入學時必須通過的一項叫做「拖屍」(Toss)的清華傳統儀式,但對「鬥牛」印象頗深。「鬥牛」是清華學生自創的打籃球方式,就是打球時願意參加哪邊就參加哪邊,打著打著覺得這邊不好,可以轉而加入對方反擊原來的一方,對人數沒有限制。這種自由的游戲成為清華的黃昏一景,當一天的課程結束,學生們跑到體育館盡情地揮灑汗水,場面好不熱鬧。
清華重視體育是出了名的,黃培雲讀書時體育部主任是馬約翰先生,他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那時,清華有一套「體力測驗及格標准」,如爬繩、100米跑步、跳遠、游泳等,一項不及格便不能畢業。「我們那時候被要求『橫渡』泳池,25米,不愛運動的我幾乎是連扒帶抓游過去的。」說起當年「糗事」,黃培雲自己也忍俊不禁。
親歷了「一二·九」和其後的「一二·一六」運動,黃培雲深深感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是個夢想,「七七事變」的槍炮聲打破了校園的寧靜。1937年9月,教育部正式下令,北大、清華、南開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0月,黃培雲跟隨1600多名來自三校的師生到達長沙。
在國共合作剛剛開始、全民抗戰熱情高漲的背景下,張治中、陳獨秀、徐特立等社會名流來校進行的講演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那一階段的課堂既有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等名教授各具特色的授課,也有不時傳來的日軍轟炸機警報聲。
武漢失守後,長沙的局勢愈發緊張。1938年2月,教育部決定將學校從長沙搬到昆明。當時國內交通極不發達,只好分三路赴昆。身體條件較好的學生由教授任領隊組成「湘滇黔旅行團」,沿湘黔公路步行進入雲南。黃培雲跟著同在清華讀書的二哥黃培熙參加了步行團,被選為小分隊隊長。
「早上軍號一吹,我們就卷被子,匆匆吃完飯便往前走。我們穿著黃色的制服,罩著黑色的棉大衣。因為經常下雨,每天都得帶一把雨傘。還得帶一個飯盒裝午飯,背一個軍用水壺以防口渴。」黃培雲和許多同學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每天睡前把當天的見聞記下來。這樣的記錄使這段經歷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記憶里,但這本珍貴的日記在「文革」期間被抄走了。
1938年2月19日由長沙出發,沿公路經常德、沅陵、芷江、晃縣進貴州省,經玉屏、鎮遠、貴陽、安順、鎮寧、普安進雲南省,經沾益、曲靖,4月28日到昆明,共行69日,全程1670公里。在漫長而艱苦的旅途中,黃培雲和同伴們以張騫通西域、玄奘游天竺、鄭和下西洋自比,克服了重重困難,使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磨礪。
長沙臨時大學遷昆明後正式定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每當哼唱起西南聯大校歌中的這一句,於風雨之途求學的感懷便湧上黃培雲心頭。在他心裡,西南聯大最值得懷念的是其自由寬容的學風,讓老師和學生凝聚在一起的是師生共同的愛國情懷。憶及那段難忘的步行經歷,他說:「它不但鍛煉了我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深入窮鄉僻壤,使我了解到不少民間實際情況和大眾生活的疾苦。」
當時,同學間關於應該念書還是該去打仗的爭論同樣引起了黃培雲的思考:作為一個有血性的男兒,我們是否也應該跟同齡人一樣去當兵,保家衛國?教授們開導學生說,戰爭總會過去,我們這個民族在戰後還要建設,要復興。只有國家強大,我們才不會挨打。所以我們不能中斷讀書,不能中斷人才的培養。這種觀點使學生信服,為救國而讀書成為西南聯大人的信念,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西南聯大涌現出一大批傑出人才。
1938年夏天大學畢業後,黃培雲留在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擔任助教。1941年通過第五屆清華庚款留美考試,赴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非鐵冶金。 1951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揭開了1952年院系調整的序幕,會議決定對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學院6所高校有關地質、采礦、冶金的學科進行調整合並,成立獨立的中南礦冶學院。該學院定位為以培養有色金屬工業需要的人才為主,並要求1952年招生。時任武漢大學礦冶系主任的黃培雲參與了籌建工作。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後,校址最終選定在湖南長沙。「建校時最困難的是沒有人,我們就在長沙即將畢業的學生中找幾個能乾的。」黃培雲印象深刻的是武大學冶金的佘思明。他負責木工,完全是是從頭開始學,邊學邊干。他們是從學行話開始的。哪些木頭耐用,哪些木頭會長蟲,他們很快就掌握了這些知識。先對學校的桌椅板凳、實驗台需要多少木頭進行估算,然後再去買,他們總能買到最好的木頭。「那木頭真是好啊,我家裡現在還有幾把那樣的黑漆木頭椅子,結實極了。」黃培雲感嘆地說。趙新那在一旁補充道:「比什麼摩登傢具都好。」
佘思明他們又買了馬達和鋸片,自己裝了鋸木頭的機器,很快,木工廠建起來了。說是木工廠,實際上除了那台鋸以外,什麼都沒有。但學生們就是用它製作了一大批小板凳。
然而,建校不是把桌子板凳做好就行了。幾所學校的師生加起來有好幾百人,加上當時交通不便,從四面八方到長沙來這個過程就不簡單。
最開始的時候連學生宿舍、職工宿舍都沒有。從清華大學秘書長職位抽調來籌建學校的陳新民提出「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方法,艱苦奮斗,團結建校」。
黃培雲記得,在修整校舍的過程中,實在買不到瓦,他們就自己做瓦。建房子需要大量的磚,他們就自己建窯、自己壓胚、自己燒磚。
還有水的問題,學校所在的左家壠一帶缺水嚴重,居民人口多,自然條件差,逼得學校只能自己解決用水問題。學校師生自己設計、自己裝管子……靠自己的力量辦了一個小型自來水廠。
交通運輸也是一個問題。建校時,左家壠一帶只有一條勉強可以通過單車的羊腸小道,其中還有一兩處連單車都很難通過。學校師生就用鋤頭一點一點把路鏟平、開通,使大批建校物資運往新校區成為可能。
要在1952年11月如期開學,教材問題迫在眉睫。6所學校所用教材的內容、范圍差別很大,急需在開學前把各個學科的內涵,范圍等規定好。
黃培雲回憶道:「我們把6個學校的教材擺在一塊兒,強中選優,最後確定以武大、湖大、北京工業學院的教材為主。當時沒有復印機和掃描儀,就用蠟紙和油印機。」但這套綜合幾所大學教材臨時編寫的教材沒用多久,就依據教育部的規定,統一用蘇聯教材了。
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師生團結一致,以必勝的信念迎來了中南礦冶學院的如期開學。1952年11月,在隆重的開學典禮上,陳新民被任命為中南礦冶學院首任院長,黃培雲和顧凌申任副院長。
嚴肅對待教學工作、嚴密組織教學過程、嚴格要求學生,黃培雲倡導的「三嚴」作風在建校以後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們一方面不斷改善教學的物質條件,一方面大力培養師資。學院成立時基建只有兩萬多平方米,實驗室、教室、宿舍等都非常缺乏。」大概用了3年時間,教學樓、實驗樓相繼建立,實驗室設備不斷補充,教學質量也有了提高。
從1954年開始,學院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改組了院務會議,調整教研組,修訂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對教學法展開研究。
包括黃培雲在內的學院領導特別強調科學研究的重要性,認為科研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師學術水平、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由於積極利用行政管理優勢促進教師開展科學研究,中南礦冶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參加國家科技攻關時捷報頻傳,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956年中南礦冶學院培養出第一批畢業生,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使這些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談及粉末治金學科,黃培雲感到無比親切:「這個學科,我參與了奠基、培養人,更直接見證了它的發展。」
粉末冶金是一門製取金屬、非金屬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科學技術,它能滿足航空、航天、核能、兵器、電子、電氣等高新技術領域各種特殊環境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一些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該領域的研究,而在1950年代的中國還是一個空白。
冶金部把培養生產硬質合金所需人才的任務下達給了剛剛成立兩年的中南礦冶學院,要求設立粉末冶金專業。
任務下達,誰都不知道粉末冶金是什麼。中南礦冶學院當時的黨委書記、院長唐楠屏問誰知道粉末冶金是怎麼一回事,黃培雲說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學過一門30學時的粉末冶金選修課,有點概念,但當時並不太重視這門課程。
唐院長說:「好極了,你就負責粉末冶金人才培養這個任務。」從那以後,黃培雲在學術和專業方面由一般有色金屬冶金研究,轉向集中研究粉末冶金與粉末材料,「我開始一心一意進行粉末冶金教學與科研工作,我的後半生都用於這一事業了」。
「回想起來,我們那時候什麼都沒有,真是從零開始。學生、講課教師、教材、實驗室都還沒有。我們首先在冶金系裡成立了粉末冶金教研室,我兼任教研室主任,成員有冶金系主任何福煦、助教曹明德。」黃培雲說。
在第一班中有個學生叫呂海波,他畢業後由一名助教成長為教授、博士生導師,與黃培雲一起工作,一起出席學術會議。「我們合作的時間超過半個世紀了。」
60年代初黃培雲培養了第一批粉末冶金專業的研究生。「文革」中,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斷。1978年,黃培雲又開始招收研究生。上世紀80年代,他培養了這個專業的第一批博士生。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他先後給學生上過硬質合金、粉末冶金原理等課程。
幾十年來,這個專業為我國粉末冶金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一些成為了我國粉末冶金領域的骨幹力量,發揮著學術帶頭人的作用。
培養人才之外,黃培雲領導的粉末冶金專業還接受完成國防部門下達的任務。即使在「文革」中新材料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也沒停過。
從新材料研究室到後來的粉末冶金研究所,多年來,研究所同仁共完成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數百項,為我國原子彈、導彈、衛星、雷達等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文革」之後,黃培雲和學生們合作擴大了研究領域。與呂海波合作開展了粉末壓制和粉末動壓成形的應變行為研究,與曾德麟合作開展了水靜壓制研究,還與楊守植等人合作開展了粉末振動熱壓研究。
黃培雲創立的粉末壓型理論和燒結理論,進入了當代國際材料科學和高技術發展的前沿領域,獲得了國際粉末冶金界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黃培雲評價自己「不是一個活躍的人,比較內向」,這種個性使他在學生眼裡常常是不苟言笑的形象。但談完了正題,他又變得談笑風生,和藹可親。曾德麟教授是黃老上世紀60年代的研究生。他記得那時的每周三下午,研究生們都會例行來到黃培雲的辦公室。指導、答疑之後,話題也就說開了,國內、國際科技信息、動態、前景、意義,時而分析,時而歸納,學生們可以插話、可以質疑、可以反駁。「遇到不易說清的問題,黃先生就側身在房門後掛著的小黑板上寫寫畫畫,總想讓人信服。偶爾,有人還是不服,他就滿臉微笑,和緩地說,大家回去再仔細思考研究,下次再談。」
黃培雲牢記著自己當學生時老師的教誨,他當教授後總是鼓勵學生多關心所學專業之外的東西,要把基礎打得又牢又寬。面對越來越多的博士只關心本專業的現象,他總忍不住呼籲,千萬別把博士給培養成「窄士」。
黃培雲無疑是幸運的,在戰時的中國,他在擁有中國最著名師資的學府讀書,在精神與學術上受到多重熏陶。知識淵博、興趣廣泛的名教授講普通基本課程的風氣使黃培雲受益並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教學科研之路。
黃培雲的學生、教師節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上個世紀70年代曾與黃培雲共事。黃培雲十分支持金展鵬開展的相圖計算工作,但金出國兩年之後回來,因遇到一些困難,當時情緒不高,「黃院長每次見到我都提相圖計算的事,要我抓緊。有一次,他對我說,你要抓緊時間。他引用了一首唐詩: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他的意思是說學科發展也是這樣,真正的春天並不是大家都看到的春天,當柳樹還是嫩芽的時候,真正勇於探索、有眼光的人會發現春天已經來臨了,而等到繁花似錦的時候,到處都是看花人,要趕都趕不上了,對科研目而言,就是把創新的時機放過去了。」
當時的科研條件差,黃培雲就拿鄭板橋那首《竹石》詩勉勵年輕人,進行科學研究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學黃山的松樹,要學石頭縫中生長的竹子……
「黃院長指導研究生相當具體,有些程序都是他自己寫的。要求學生看的參考文獻,他自己也看過。」金展鵬說。
事實上,即使在年事已高的今天,黃培雲身上仍保持著這種求真務實、向善向美的品性。《黃培雲院士口述傳記》的作者鄭艷每次去黃老家裡訪談,「都見到他堅持學習,見到他拒絕空泛議論,見到他談起古典音樂時輕彈節奏的手指……正是這些,形成了一種精神的穿透力,穿透各種困擾,保護他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從事真正的科學、真正的學術」。 「我們這批留美的研究生出國以前,清華當時理學院的院長吳有訓先生跟我們反復講,這批考生是各個學校里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所選的學科是經過反復研究的,都是國家很需要的專業,希望你們能夠趕快回來發揮作用。因此我從沒有想過不回來,我們那一批學生後來都回來了。1973年趙新那的父母回國探親,在北京,吳有訓先生對老朋友趙元任夫婦說:『你們的二女兒、二女婿回國來,是對的。』」
黃培雲從不懷疑自己作出的歸國決定的正確性,在他的意識里,這幾乎無需討論。回國前夕,他的導師Hayward教授問他:「你考慮過留在美國繼續工作嗎?」他回答:「回不去沒辦法,回得去我下決心回去。」
1946年12月2日,黃培雲、趙新那夫婦登上了從洛杉磯開往上海的輪船。
深受蔡元培先生影響的武大校長周鯁生認定辦好一所大學首先要有優秀的師資,所以他求賢若渴,廣攬人才,不管是英美派,還是德日派,對於有真才實學的人,他都聘用。他在美國講學期間就十分注意在留學生中選拔人才,黃培雲就是在美國接到武漢大學聘書的。
黃培雲夫婦1947年3月到了武大,當時學校很困難,經費極少。但珞珈山的風景使他們感受到了家園的美好。
黃培雲說:「學校為了減少一點職工的困難,有一部分工資用實物替代。什麼實物呢?現在聽起來都令人驚異:鹽、幾塊錢的鎳幣……為了不貶值,大家拿了工資就拚命買東西。有一次,因為新那懷了身孕,身子不方便,我進城去買東西,好東西別人都買走了,我只好買了個木櫃子回來。新那說,行,咱們這個月就吃木頭吧。」
「工資的數目越來越大,先是幾百塊,後來又是幾千塊,幾萬塊,上百萬塊錢,最多的時候是幾億幾億的工資。後來連金元券也貶值了。買東西經常得騎著自行車,後面是一大捆鈔票,加在一起是幾個億去買點東西。」講起那時候日子的拮據,黃培雲像在說別人的故事那般輕松。他陶醉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步建起了礦冶系的實驗室。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常有別的學校的人來參觀,慢慢的,武漢大學礦冶系在國內有了點名氣。
「培雲今年87歲了,用英文說:『pushing 90!』咱們在一起也將近60年了。」2004年,趙新那在給黃培雲的生日贈言中寫下了這段話。
談起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愛,快言快語的趙新那說:「我還記得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別把碗砸啦』。」
趙新那是中國語言學家趙元任的二女兒。趙元任僑居美國後,他的家幾乎成了留美學生的「接待站」。周培源等許多早期赴美留學的學者,都曾是趙府的座上客。
在趙家開清華同學會,通常很熱鬧。幾十個人在那兒吃飯,飯後這個表演唱歌那個表演跳舞,常常是吃完飯後盤子和碗一大堆等人清理,黃培雲就自告奮勇到廚房去洗碗。「新那到廚房來幫忙,我說用不著了,已經差不多了。我們就這樣認識的。」
那時候時興男同學請女同學到餐廳吃飯、跳舞,「但我們的情緒不一樣,我們國家正在受侵略,對於他們時興的這些我們不感興趣。培雲不會跳舞,我也不會」。同樣的心情,同樣的志趣,使趙新那與黃培雲走到了一起。而趙元任也早就把黃培雲看成家裡人了,「培雲博士論文交上去的稿子就是我父親打的」。
1945年7月21日趙元任在日記中寫道:發出新那的結婚通知約300份。跟新那、培雲、陳福田夫人同去市政廳,City Clark Buck 主持婚禮……
黃培雲說:「這是趙家第一次嫁女兒,岳父親手辦理婚事,用中文書寫結婚通知書,送到雕版印刷公司製版印刷。通知書上註明『為省物資以促勝利千祈勿贈禮物為幸』。」
想當年,趙元任與楊步偉女士結婚時婉拒一切禮物,只在家中請好友和證婚人吃了頓飯,被報紙以《新人物之新式婚姻》為題進行了報道。他們簡單而浪漫的婚禮在知識界一時傳為美談,引得不少好友效仿。「後來新那和我結婚,我們的兩個兒子結婚,也都沒有請客。」黃培雲說。
黃培雲和趙新那在結婚50周年的時候去美國探親,還專門去了他們當年登記結婚的地方。黃培雲感慨地說:「這么多年,我們的感情概括起來就是,志同道合、相依為命、相扶到老。」而趙新那回憶起黃培雲70歲生日的情景,只記住了他說的「我從來沒有後悔回來過」這句話,「我當時一聽,就覺得我們真是志同道合」。
10. 香港大學出了哪些厲害人物
香港大學從1911年成立至今,歷史可謂十分悠久啦!作為香港的高等學府,自然是出了許許多多的傑出校友。這也是港大成為許多海內外學生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下面就來說說幾位我知道的一些港大名望人士吧!
1. 楊潤雄
他曾創作的《愛在瘟疫蔓延時》相信很多老一輩的人都不陌生!可能一些年輕學生沒有聽過,其實我也是通過一位香港本地的同學推薦後才去了解的。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他,陳偉霆的《尾巴》、王若琪的《左手》、蔡卓妍的《往事並不如煙》都是他的填詞作品!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你,以後有時間再來多補充些回答!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