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濟南硯池山地質災害治理

濟南硯池山地質災害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5 23:38:32

⑴ 濟南五峰山海拔

一、山東省濟南市五峰山的海拔高度約是298米,如圖所示:

五答峰山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境內,距濟南市區22公里,是國家級黃金旅遊線「一山一水一聖人」上的重要景區。自古以來就被與泰山、靈岩並稱為「魯中三山」。它屬於泰山支脈,主峰海拔395米,因五個橫空出世的秀麗山峰(即:迎仙峰、望仙峰、會仙峰、志仙峰、群仙峰)而得名。

⑵ 關於濟南的山

鮑山森林公園,免費的,還挺大的,有山有水,山下有動物園,乘坐106或者8路車直達,在濟鋼下回車,就會看見答。其他免費的山就是郊區的一些山,比如說長清大學城那裡,大學附近都是山,都免費,自然景色也可以,沒有鮑山美麗。祝你旅途愉快。

⑶ 請那位高人給我一些關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報告範文

工程治理目的:有效防治上射垛村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減輕或避免地質災害對上射垛村的危害,保護該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主要任務:通過修建擋牆、截水溝、修坡卸載和山體錨噴等工程措施有效防治滑坡地質災害對上射垛村的危害。
(二) 以往工作區研究程度
該工作區以往地質工作研究程度較低,除前人做的地質普查工作曾涉及過該地區外,專門對該地區的地質工作較少,目前山東省濟南地質環境監測站正在編制的《章丘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覆蓋本工作區。
山東省地礦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編制了《章丘市垛庄鎮上射垛村山體滑坡治理方案》,對該地質災害點的治理做了詳細的治理方案設計,主要採用修坡卸載、錨噴支護及擋牆、截水溝等工程措施對地質災害現狀進行治理,確保山體滑坡的穩定,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治理工程項目部根據《章丘市垛庄鎮上射垛村山體滑坡治理方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治理方案中各工程措施以及各工序、工藝進行了細化設計,並編制了《章丘市垛庄鎮上射垛村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治理施工方案》。
(三)完成工程及工程量
本工程施工主要分為施工准備、修坡卸載、錨噴支護、截水溝施工及、擋牆施工等工序。由於場地條件較差,施工准備用時較長,2007年8月13日機械設備、人員進駐現場, 2007年11月10日工程竣工,施工期間由於連續陰雨導天氣導致工程停工10天。
本工程主要完成工程量見工程量完成情況一覽表。

⑷ SPOT數據影像解譯在濟南市新城規劃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的應用

梁鳳英1 田文新2

(1.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濟南250014;2.山東省遙感技術應用協會,濟南250014)

作者簡介:梁鳳英(1967—),女,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工環、地質勘查、災害評估、資料庫等工作。

摘要:法國SPOT2.5m 全色波段與10m 多光譜融合數據圖像,影像清晰,層次分明,對自然出露的地形地貌和居民地以及各類工程都有清晰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在地質災害調查評估工作中,對分布零散的崩滑流、地面塌陷等地表可觀的地質災害點,SPOT數據圖像顯示出了其不同的影像特徵。根據這些不同的影像特徵,通過計算機處理和MAPGIS合成,就可准確快捷全面地查明區域地質災害的分布,為一些大的工業園區、產業帶、新城鎮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提供依據。本文以濟南市東部產業帶為實例,論述了SPOT數據影像(2001年成像)解譯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的應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地質災害;SPOT影像

0 引言

遙感是一門新技術新方法,具有居高俯視、視域廣、信息豐富、定位準確等特點,遙感信息中有地理信息系統所需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便於遙感與GIS相結合(彭望琭,2002)。特別是SPOT2.5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融合數據圖像,可形成1∶1萬數字影像圖,經多功能處理後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種地質災害內容,適宜於地質災害調查與評估(Thomas,2003)。在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首次利用了該數據圖像對區內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以及石灰岩採石場(坑)范圍、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范圍和採石崩塌(陡坎)地段等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情況進行了解譯,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濟南市東部產業帶位於濟南市東部,距市區約4km左右,規劃總面積約為480km2。規劃建設用地約為120km2,人口規模70萬~90萬人。

產業帶地處丘陵山區的山前地帶,山間平原與山丘相間,總體地形為南高北低,平原區一般標高50~100m,南部山丘標高在200~400m之間。地貌類型屬剝蝕堆積地貌類型,剝蝕殘丘多為渾圓狀,主要有蓮花山、鳳凰山、圍子山等,殘丘間為山間溝谷沖積平原。

濟南東部地區總體上是一個以古生代地層為主體的北傾單斜構造,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奧陶系石灰岩,西南部漢峪山區有寒武繫上統灰岩出露,其餘大多為第四系鬆散堆積物所覆蓋。

由於區內殘丘出露的奧陶系馬家溝組灰岩多為良好的建築材料,山體開采嚴重,形成眾多的採石場和崩塌隱患點;此外,濟南市東部產業帶郭店鐵礦區內中、小型鐵礦分布較多,開采歷史悠久,區內分布有露天采坑和地下采空區引發的采空塌陷。

1 遙感信息資料圖像處理及地質災害信息提取

1.1 遙感圖像資料

經查詢和遙感資料質量篩選,遙感解譯工作主要採用2001年10月成像的法國SPOT 2.5 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數據圖像融合資料。該圖像資料信息豐富,層次分明,基本上可以反映工作區的地形地貌特徵及人類工程活動現狀,其圖像質量可滿足本次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工作的需要。

1.2 遙感資料幾何精度

為滿足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工作精度的要求,遙感圖像幾何校正工作以工作區1∶1萬、1∶2.5萬地形圖為基礎圖件進行地物控制點選取及量測工作,形成與工作區地形圖一一對應的數字影像圖,保證了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工作影像資料的幾何精度。

1.3 地質災害信息提取

為滿足地質災害專題信息提取工作的要求,突出工作區內的石灰岩採石場(坑)、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採石崩塌地段等地質災害內容,對工作區圖像進行了2.5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數據圖像融合處理、比例擴展、直方圖正態化等圖像處理工作,突出了工作區地質災害信息。

1.4 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圖編制方法

對計算機形成的1∶2.5萬數字影像圖輸出到相紙上,採用聚酯薄膜蒙繪解譯及計算機屏幕上互動式解譯的綜合方法,依據遙感解譯標志圈定了工作區地質災害內容。依據影像圖及地形圖上同名地物點進行了幾何校正配准工作,對圖名、圖例及解譯內容進行整飾,形成工作區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圖。

2 地質災害遙感解譯標志識別

關於遙感解譯標志識別詳見《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湯國安等,2004)。

2.1 石灰岩採石場(坑)遙感解譯標志

石灰岩採石場(坑)是人類採石活動所致的一種人工地貌,其主要表現為對自然山體地形特徵、植被等地貌景觀的破壞,也是崩塌的發育場所。在遙感影像上不規則的小路延伸到採石場內,原有連續的影像特徵出現異常,影像上出現色調較周圍地物淺、呈不規則斑塊狀影像特徵。新採石場在影像上呈較均勻的淺色調影像特徵。老採石場由於局部有稀疏的草木及碎石堆的影響,反映為淡紫色影像特徵。石灰岩採石坑處在地形相對較低的部位,石灰岩開采後往往因積水或填埋,影像上反映為較深色調特徵(見照片1)。

照片1 石灰岩採石場(坑)影像

2.2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遙感解譯標志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是人工采礦所引起的地質災害,塌陷使原有的地表特徵發生變化,形成較周圍低的低窪區,由於潮濕或積水影像上色彩及紋理特徵明顯,反映為紫色調影像特徵(見照片2)。

照片2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影像

2.3 採石崩塌地段(陡坎)遙感解譯標志

在工作區主要為開採石灰岩後形成的陡坎,由於岩石破碎所形成崩塌。崩塌區在影像上向陽面形成較為清晰的深淺不同的色異常特徵,在陰影面形成寬頻狀深色調異常特徵(見照片3)。

照片3 採石崩塌地段(陡坎)影像

3 地質災害分布特徵

3.1 石灰岩採石場(坑)分布特徵

根據影像特徵,綜合分析石灰岩採石場(坑)主要分布在工作區西部及工作區南部的將山、蓮花山、鳳凰山、圍子山—狼貓山、王嶺山、瓦屋脊北山一帶,多發育在奧陶系石灰岩分布區,僅在港溝鎮南、蓮花山北發育在寒武系石灰岩分布區。少數採石坑分布在西棗園南,彭家莊西一帶。由於岩石出露,影像特徵及野外均易識別。

3.2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分布特徵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主要分布在西頓邱-南頓邱一帶,多沿圍子山東坡、丘山北坡岩漿岩與奧陶系石灰岩接觸部位發育,與鐵礦的賦存規律和鐵礦的開采程度相一致,由於采空塌陷後坑內有水或人工填埋後濕度較大,影像特徵明顯,便於野外識別。

3.3 採石崩塌(陡坎)地段分布特徵

採石崩塌主要發育在將山、鳳凰山、蓮花山、圍子山等石灰岩採石場開采規模大的陡坎部位,由於陡坎部位節理裂隙發育、岩石風化破碎較嚴重,從而引發崩塌。

4 結論及建議

從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圖成果資料看,SPOT2.5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融合數據圖像對解譯地表出露的如採石崩塌、開挖深坑邊坡穩定性、采空塌陷坑等地質災害分布、規模以及演化等方面有獨特的技術優勢,通過野外驗證工作,其解譯的成果可靠。全區共查明石灰岩採石場30餘處,較大崩塌點18處,深大鐵礦露天采坑4處,地面采空塌陷5處,為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地質災害信息。

但在解譯過程中也發現該數據影像對岩溶發育、引發地面塌陷的鐵礦采空區等埋藏在地下的致災因素顯得無能為力,還需要輔以綜合物探、鑽探等手段,才能更加全面准確地評估區內地質災害的危險性。

參考文獻

彭望琭.2002.遙感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Thomas,M.Lillesand著,彭望琭譯.2003.遙感與圖像解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湯國安等編著.2004.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北京:科學出版社

⑸ 淺論環境地質條件對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建設的影響與防治對策

趙書泉1,2梁鳳英3佟光玉3

(1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北京,101159;2山東省地礦局,濟南,250014;3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濟南,250014)

摘要濟南市東部地區地形地貌較簡單,地層岩性、岩相變化不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一般,水文地質條件與岩土體工程地質性能良好,因而,其環境地質條件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是適合的,但區內鐵礦開采、道路建設、房地產開發等人類工程活動劇烈,潛在並誘發了諸如采空塌陷、地裂縫、崩塌等地質災害,從而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造成危害。因此,一些重要的建設項目應盡量避開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

關鍵詞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產業帶濟南市

前言

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地處主城區東側,在以濟鋼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片區的基礎上,擬規劃發展形成全國重要的軟體產業基地、環渤海灣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製造業走廊以及山東省的新型工業化基地、技術創新基地和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規劃建設用地約120km2,人口規模70萬~90萬人。

1地質環境條件概述

1.1地形地貌

產業帶地處丘陵山區的山前地帶,地貌類型較簡單,屬剝蝕堆積地貌類型。區內開闊平原與山丘相間,山丘多為渾圓的饅頭狀,主要有圍子山—丘山—玉皇山(海拔高程250~310m)、鳳凰山(海拔高程218m)等,山坡坡度一般為10°~30°。山體植被較好,主要為耐旱常青的松柏以及矮小的灌木。

1.2氣象、水文

濟南市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據1952年~2000年降水資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44.60mm,年最大降水量1253.8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78.7mm(1999年),年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佔全年降雨量的73%。日最大暴雨量334mm(1987年8月26日)。

本區屬於小清河水系,流經該區的河流主要有港溝河、巨野河等,屬季節性河流,僅在汛期大雨時排泄山洪短時有水流,雨後隨之乾涸。

1.3地質與礦產地質概況

濟南東部地區總體上是一個以古生代地層為主體的向北傾斜的單斜構造。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奧陶系碳酸鹽岩夾碎屑岩,新生界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廣泛分布在山前及溝谷地帶,厚度由南向北逐漸增大,在頓丘一帶出露燕山期輝長岩。

該區奧陶系岩層比較完整,岩溶主要順層發育,地表可見一些溶溝、溶槽、溶隙以及蜂窩狀溶孔等,一般沒有較大的溶洞等。鑽孔資料顯示,地下岩溶形態主要為一些垂向溶隙,局部有小溶孔、洞,直徑可達數厘米。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山間谷地和山麓坡地上,岩性主要為雜色粘土及紅色、紫紅色砂質、粉質粘土夾礫石,其厚度變化較大,總體趨勢是從南部的山區的山間谷地和山麓坡地向北部平原逐漸加厚。

區內發育北西向的斷裂,如港溝斷裂、孫村斷裂、東梧斷裂等,該斷裂主要發育在古生界地層內,其中東梧斷裂是一條區域性大斷裂,一般被認為是濟南泉域的東邊界。

該區的主要礦種為鐵礦,其成因類型屬於夕卡岩接觸交代型鐵礦床。礦區內構造簡單,主要控礦構造為燕山中期偏基性的閃長岩侵入使中奧陶系灰岩拱起而形成的短軸背斜;成礦母岩為輝石閃長岩、正長閃長岩等,這些岩石也是攜帶礦液上升的載體;圍岩為奧陶系灰岩,其蝕變作用比較弱,以夕卡岩、大理岩等為主。主要賦存在火成岩體的周邊,具有埋藏淺,品位富,規模小的特點,其礦體形態多為似層狀、透鏡狀以及不規則狀等[1]

1.4岩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區內的岩體主要有堅硬塊狀岩漿岩體、堅硬厚層狀石灰岩體兩類。土體主要為山間谷地鬆散堆積型、山前平原鬆散堆積型兩大類。其中,山間谷地鬆散堆積型主要分布於山間河谷平原區,厚度一般為幾米至十幾米不等,土體為粘性土單層結構。山前平原鬆散堆積型主要分布在山前沖洪積平原及山區坡麓地帶。岩性主要為粉質粘土及含泥礫石層。期內的岩土體一般可作為工業民用建築天然地基[2]

1.5水文地質條件

1.5.1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產業帶位於濟南白泉泉域岩溶水的補給徑流區,北部武家附近是岩溶水強富水地段(武家水源地),水位埋深在45~60m,單井出水量1000~5000m3/d。該處灰岩頂板埋深約200m,第四系厚度大於20m,含水層段埋深在220~270m。

1.5.2礦區水文地質概況

礦區主要含水層為奧陶中統馬家溝組裂隙岩溶含水層,水量隨岩溶裂隙發育情況,大小不一,滲透系數1~10m/d,水量一般為1000m3/d左右。隔水層為緻密狀閃長岩、磁鐵礦等,位於含水層底部,起隔水和阻水作用。

1.6人類工程活動

近年來濟南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工程地質活動頻繁,由此產生的不良地質現象呈上升趨勢。區內開山採石和公路修建過程中多開挖山體坡角,破壞了原有的應力結構,易造成邊坡失穩,可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另外,有關資料顯示,該區鐵礦開采歷史悠久。由於區內鐵礦長期開采,目前已形成了多處采空區,並在部分地段如唐冶至邢村、康山養殖廠一帶發生數起地面塌陷,造成耕田廢棄、部分建築物開裂,並對附近公路、民用建築造成了威脅。

2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

2.1主要災害類型

一般而言,影響建設規劃的地質災害種類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及地面沉降等。

根據區內的地質環境條件,產業帶規劃區內一般不具備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產生和誘發的基本條件,但由於礦產開發、道路、房地產建設等人為工程活動的影響,區內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采空塌陷、地裂縫、崩塌等地質災害。而采空塌陷與地裂縫將對東部產業帶的規劃建設產生重大影響。

2.2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現狀評估主要根據地質災害的規模、危害程度、穩定性等方面來確定其危險性大小。由於本區地裂縫是伴隨采空塌陷的發生而發生的,因而,將這兩個災種放在一起進行評估。

2.2.1采空區基本情況

采空區的分布與郭店鐵礦的開采是一致的,均分布在唐冶—邢村岩體、頓邱岩體的邊緣地帶。位於該區的郭店鐵礦是建國初建礦的,沒有整體設計。開拓方法主要為雙斜井、中央式雙斜井和斜豎井聯合式,井下運輸採取分散運輸方式,每個階段運輸大巷直通主井;由於礦體分散,規模小、形態復雜,其采礦方法主要採用了小分段空場法、高分段空場法、分段崩落法等,開采深度從+10m(水平標高,下同)到-70m。長期的開采,就形成了規模不等、垂向多層分布的采空區。

2.2.2采空塌陷情況與危險性現狀評估

根據野外調查,在康山、唐冶—邢村、釣魚台等礦區附近發現了四處小型地面塌陷(見表1),其形態以小型塌陷坑為主,塌坑外形呈方形或圓形,直徑10~20m左右,誘發的動力因素為鐵礦開采坑道挖掘頂板冒落所致,涉及受災對象主要為農田、公路等,並伴有建築物開裂現象。

表1地面塌陷調查情況表

總體而言,區內已發生的塌陷范圍和規模為小,造成的危害不大,但康山、邢村北塌陷仍不穩定。因此,這兩處采空塌陷危險性現狀評估為大;其他兩處穩定,危險性現狀評估為小。

3對產業帶規劃的影響分析與防治對策

3.1地質環境條件對產業帶規劃建設影響的分析

從區內的地質環境條件分析,區內地形地貌較簡單,地層岩性、岩相變化不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一般,水文地質條件與岩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良好,因而,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是適合的。對產業帶規劃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由於岩土工程地質條件良好,一般的建築物可直接採用天然地基;高層或載荷大的建築物,基礎的開挖深度也不大,而且一般不需要降水處理,可大大降低建設成本。

(2)區內深層優質地下岩溶水資源豐富,基本可滿足規劃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業生產用水。

(3)區內低山與平地、河谷相間分布,有利於生態環境和山水風景區的規劃與建設。

(4)由於區內人類工程活動劇烈,尤其是長期的鐵礦開采,產生了多處較大面積的采空區,在部分地段發生了幾處較小規模采空塌陷,會對產業帶的規劃建設造成不良影響。

3.2地質災害危險性對產業帶規劃建設影響的分析

從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看,在武蔣山—東頓邱、高二庄—南頓邱、唐冶—邢村、章靈等地段位於鐵礦采空區內。雖然原有礦區已經閉坑,但目前仍有零星小礦井開采,使得采空區並不穩定,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對產業帶規劃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采空塌陷與地裂縫對擬建工程的潛在危害

主要針對規劃的道路工程,從兩方面分析:一是采空塌陷與地裂縫距離擬建道路的距離;二是采空塌陷與地裂縫本身的穩定性。從前面描述的采空區和采空塌陷與地裂縫的調查情況看,唐冶—邢村、沙溝、東頓邱、康山、東山坡、釣魚台—流海、段家墳、章靈等采空區,距離擬建道路10~300m左右,其中在唐冶—邢村、康山采空區內塌陷(或地裂縫)多次發生,表明其狀態仍不穩定;加之在這些采空區內,零星的個體小礦井仍然濫開濫采,更增大了不穩定因素。因而,對擬建道路的危險性大。

(2)建設工程誘發、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一是在道路建設工程中,路基土層一般採用振動碾壓實,由於震動頻率和強度較大,對附近的采空區有一定的影響;再就是道路通車後,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同樣對附近的采空區造成影響。因此,道路建設在某種意義上說會影響采空區的穩定性,加劇甚至誘發新的地面塌陷。

3.3防治對策建議

(1)加強勘察,適當避讓。首先,應盡量避免在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規劃建設重要的工程項目;如果一些線狀工程如道路、管線等必須穿過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時,建議設計前,除按有關「工程地質勘察規范」要求進行常規項目的勘察外,應特別要求對重點地段加強采空區勘察,使擬建工程與采空區保持適當的距離。

(2)清理零星礦井,保持原采空區的穩定。調查表明,區內國營礦山閉坑後,個體小礦井濫開濫采現象嚴重,至今采礦仍未停止,直接影響了原采空區的穩定性,增大了災害發生的隱患,在此建議有關主管部門採取措施進行治理。

(3)對開挖山腳進行錨固護坡,對道路兩側土坡、沖溝等進行必要的襯砌護坡和綠化,保持邊坡的穩定性。

(4)由於該區處於濟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補給、徑流區,因此,應採取適當的環境保護措施,避免污染物進入地下水,對下游濟南泉水和武家岩溶水源地的水質造成影響。

4結論

濟南市東部地區的自然地質環境條件良好,對產業帶的規劃與建設是有利的。但在局部地段存在采空塌陷、地裂縫、崩塌等地質災害,這些地質災害的產生主要與人為地采礦與工程建設活動有關。目前,已在局部地區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其危險程度對濟南市東部產業帶的規劃與建設具有重大的影響。經過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地段,在對產業帶規劃時,應採取適當避讓等措施,防止對工程建設造成危害,同時也可避免誘發或加劇地質災害。

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濟南市城市規劃空間研究報告》、濟鋼集團總公司提交的《山東省濟南郭店鐵礦區閉坑地質總結報告》、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提交的《濟南市歷城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和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原801隊)提交的《1∶5萬山東省濟南市白泉—武家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質勘探報告》等資料,在此,對提供資料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曾廣湘等.山東鐵礦地質.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山東省地礦局編.山東省環境地質圖集.濟南:山東地圖出版社,1996.

⑹ 山東省礦山地面塌(沉)陷地質災害現狀、趨勢分析及其防治

壽冀平

(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濟南,250014)

摘要本文通過對山東省礦山開采引發的地面塌(沉)陷地質災害的現狀分析,結合礦產開發規劃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對於減輕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地面塌陷現狀趨勢分析防治措施

前言

山東省是我國礦業大省、經濟大省,全省累計發現各類礦產150種,其中能源礦產11種、金屬礦產45種、非金屬礦產90種、水氣礦產4種。山東省采礦歷史悠久,礦業在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目前全省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的原材料依靠開發礦產資源提供,礦山企業達9482個。隨著礦業經濟的發展,礦產資源開發規模和開發強度的增大,礦山地面塌(沉)陷問題越發突出,成為主要的礦山地質災害類型。

1礦山地面塌(沉)陷地質災害分布特徵

山東省礦山地面塌(沉)陷地質災害按其成因和塌(沉)陷特徵分為采空地面塌(沉)陷和岩溶地面塌陷。

1.1采空塌(沉)陷

采空塌(沉)陷是山東最主要的礦山地質災害,涉及煤礦、金礦、鐵礦、石膏、滑石等所有地下開采礦山,伴隨采空塌(沉)陷出現的往往還有地裂縫、山體開裂等。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於煤礦采空區,其次是金、鐵礦及石膏、滑石礦等采空區,但從突發性和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上來講,又以金、鐵、石膏、滑石礦更為嚴重。全省17個地市有10個地市存在規模不同的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於煤炭資源開采強烈的地區。塌(沉)陷面積規模較大的依次為泰安(主要分布於煤炭資源豐富的新泰、寧陽、肥城三地)、濟寧(主要分布於兗州及濟寧煤田)、棗庄(主要分布於滕州及陶棗煤田、嶧城及底閣石膏礦區)、萊蕪(四大國有煤礦區、張家窪及小官莊鐵礦區、萊蕪鐵礦馬庄礦區)、煙台(主要分布於金礦資源開采強烈的招遠、萊州、牟平及龍口煤礦區)。

1.2岩溶地面塌陷

礦山岩溶地面塌陷是開發排水(包括礦坑突水)為主導因素引發的岩溶塌陷,主要發生在具備岩溶塌陷條件的萊蕪鐵礦谷家台及葉庄礦區、蒙陰洪溝煤礦區、沂南銅井金礦區等,其中以萊蕪鐵礦岩溶塌陷最為發育。

2礦山地面塌(沉)陷地質災害發育現狀

2.1采空地面塌(沉)陷

采空塌(沉)陷是由於礦層(體)采出後,采空區上方岩層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彎曲、離層乃至冒落而形成。其發生發展過程和地表變形程度,主要取決於礦層條件、頂板岩性特徵、地質構造和采高、開采條件等。據2002年調查資料可知,我省各類礦山采空塌(沉)陷面積為403.01km2,其中煤礦采空塌(沉)陷最大,占采空塌(沉)陷面積的97%。各主要礦種的采空塌(沉)陷現狀分述如下:

2.1.1煤礦采空塌(沉)陷

山東省採煤歷史悠久,開采方式從以往的小規模開采轉入現在的機械化深部大規模開采,隨著采空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各採煤區相應地發生了一系列規模不等、形狀各異的采空地面塌(沉)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2年底,全省因採煤造成的采空塌(沉)陷已達800餘處,累計塌(沉)陷面積392.625km2,其中絕產面積大於50km2,平均采萬噸煤地面塌(沉)陷率為0.0037km2。山東省煤礦區采空塌(沉)陷基本情況見表1。

表1山東省煤礦區采空地面塌(沉)陷情況統計表

塌(沉)陷的平面形態多為圓形、橢圓形的塌(沉)陷盆地,盆地中心下沉深度各地不一,最大下沉深度12.50m(肥城王瓜店),最小下沉深度0.10m(棗庄黃庄煤礦)。其中塌(沉)陷區最大下沉深度小於1.50m,地表形態相對變化較輕的塌(沉)陷區面積累計124.6km2,佔全省總塌(沉)陷面積的31.74%;塌(沉)陷區下沉深度大於1.50m,地表形態相對變化較大的塌(沉)陷區分布面積累計達268.03km2,佔全省塌(沉)陷區總面積的68.26%。此類塌(沉)陷分布區,地表地形起伏較大,在第四系沉積厚度較大或地下水位埋深較淺的地段,常形成季節性乃至常年性積水窪地,導致土地復墾困難或不能復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部分老塌(沉)陷區的常年積水面積已達48.2km2以上,造成了耕地的大面積絕產和荒廢。

由於各地區成煤條件(厚度、埋深、頂底板岩性等)的差異,以及各採煤區開采方式的不同,使得各采區采空塌(沉)陷的發育規模差異較大。省內濟寧、棗庄、泰安、龍口、臨沂、淄博和坊子七大採煤區,除淄博採煤區的采空塌(沉)陷的發育規模較小外,其他地區的采空塌(沉)陷均較嚴重。尤其以泰安、濟寧、棗庄三地市所轄煤田區的采空塌(沉)陷最為嚴重,累計塌(沉)陷面積達312.81km2,佔全省采空塌(沉)陷總面積的79.67%。不但塌(沉)陷分布面積大,下沉深度深,而且積水面積廣,造成的損失和社會影響也極大。

2.1.2鐵礦采空塌(沉)陷

省內鐵礦采空塌(沉)陷相對較輕,盡管目前濟南、萊蕪、淄博等鐵礦主要產地的礦山開采已具規模,但由於礦石采出後對采空區大都進行了尾礦充填。因此,鐵礦采空塌(沉)陷的發生得到了有效控制。據調查,至2002年底,全省僅發生3處采空塌(沉)陷,淄博1處、萊蕪2處,累計塌(沉)陷面積2.673km2

2.1.3金礦采空塌(沉)陷

金礦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於膠東金礦區的招遠、萊州、牟平、威海等地,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金礦開采區發生采空塌(沉)陷160多處,累計塌(沉)陷面積約0.851km2。塌(沉)陷的形態多為條形,走向與礦脈走向一致。塌坑兩側邊坡陡立,地表岩體內沿礦脈走向的張性裂隙發育,裂隙寬度可達20cm。受礦脈地質特徵和開采規模的控制,塌坑的發育規模(長、寬、深等)差異懸殊。塌坑長度一般10餘m到數10m不等,最長達800m。

2.1.4石膏、滑石等其他礦產采空塌陷

(1)山東省石膏礦儲量十分豐富,石膏生產量逐年上升,因此礦區采空塌(沉)陷也越發突出。目前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於臨沂市平邑縣、蒼山縣石膏礦區和棗庄底閣石膏礦區,累計塌(沉)陷面積1.774km2

(2)滑石礦采空塌陷區主要分布於棲霞、萊州等地,現已發生采空塌(沉)陷3處。最大的一處發生在萊州市滑石礦采空區,塌陷形態為橢圓形盆地狀,面積約0.45km2,塌(沉)陷中心下沉深度3m左右,該塌陷的發生對位於其西部的萊州市滑石礦構成了很大威脅,目前廠院圍牆已有多處傾斜開裂,牆體裂縫最寬達10cm。

(3)此外,臨沂、濰坊等地在開采重晶石礦的過程中,也先後發生較大規模的采空塌(沉)陷,並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

2.2岩溶地面塌陷

礦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因開采礦產資源疏排地下水(包括礦坑突水)而導致的岩溶塌陷。目前,全省岩溶塌陷面積約30.6544ha。相對於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面積較小,目前只局限於萊蕪鐵礦區、蒙陰洪溝煤礦區、沂南金礦區三個礦區。

3礦山地面塌(沉)陷趨勢分析

3.1煤礦采空塌(沉)陷

現階段煤礦開采主要在魯西地區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兗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棗煤田、臨沂煤田和魯東地區的黃縣煤田。就目前采空塌(沉)陷情況分析,山東煤礦采空塌(沉)陷基本分兩種情況:①淄博、陶棗、臨沂等煤田,多處於低山丘陵區,煤層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於100m,開采深度多在-500m以下,煤層采出頂板冒落後,很快自動叉實,地表只出現小規模地面變形、斑紋或裂縫,對地表或農業耕作不產生重大損害;②兗州、滕州、肥城、黃縣等煤田,多處於山前沖洪積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蓋層厚度大,開採煤層厚度大,多8~12m,煤層產狀平緩,采出後,頂板煤層失去支撐,形成破碎冒落、彎曲下沉,隨著采空面積的逐漸擴大,在地面出現緩慢、連續的盆狀塌(沉)陷坑,嚴重破壞了地質地貌景觀,對農田、村莊等破壞嚴重,給礦山建設和礦區農業生產、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也為礦山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由此可見,後者采空塌(沉)陷規模及危害要大於前者。

根據煤礦開發規劃,近期煤炭生產的重點地區是濟寧、兗州、滕州、新汶(含萊蕪)、肥城等深部煤田。煤礦采空塌(沉)陷也主要發生在濟寧、兗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龍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臨閉坑期,採煤塌(沉)陷影響很小。也就是說,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采空塌(沉)陷仍將繼續發展,尤其是濟寧、兗州、滕州三大煤田,開發潛力大,採煤塌(沉)陷又屬於第(2)種情況,故其采空塌(沉)陷規模和危害程度顯得尤為突出。

據省煤炭工業局資料,近期我省煤礦采空塌(沉)陷面積年均增長20.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空塌(沉)陷面積392.625km2為基礎),到2005年和2010年我省由於採煤將增加塌(沉)陷面積分別為102km2和204km2

未來煤炭資源開發遠景區在魯西南及黃河北煤田,此處煤田正處於黃河沖積平原區。盡管煤層埋深大,但由於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層厚度大、煤層產狀平緩與濟兗煤田類似的自然地質條件,推測未來開發會產生嚴重的塌(沉)陷危害。採用採煤塌(沉)陷系數法,結合2010年規劃採煤量9000萬t,預測采空塌(沉)陷面積為21.6km2

3.2鐵礦采空塌陷

省內鐵礦采空塌陷相對較輕,目前主要發生在淄博黑旺鐵礦朱崖礦區廟子采空區、魯中礦業公司(萊蕪)張家窪小官莊礦山區及萊蕪鐵礦馬庄礦區三處。據2002年調查資料,廟子采空區由於當地鄉鎮和個體采礦影響,范圍有所擴大,對正處於采空區上方的廟子村而言,仍存在潛在的采空塌陷危害;張家窪、小官莊、馬庄礦區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礦區採用了科學合理的采礦方法(砂土、尾礦充填法),並作為萊蕪市重點恢復治理區,區內采空塌陷面積將逐年減少。

3.3金礦采空塌陷

據金礦開發規劃,2003年至2010年,采空塌陷將隨著采空范圍的不斷擴大而加劇。由於三山島、新城、金城等金礦已經轉入海下或深部開采,故其采空塌陷發生規模不會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龍口,尤其是招遠金礦,由於資源相對豐富,加上國有礦山和集體、個體礦山的聯合無序開采,采空塌陷面積將不斷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將越發突出。

3.4石膏、滑石礦采空塌陷

山東省石膏礦產資源集中分布於魯中地區,尤以泰安、棗庄、臨沂三區資源豐富;滑石礦資源主要集中分布於魯東北部地區。目前石膏、滑石開發強度較高,產品已供大於求,采空塌陷時常發生,給礦區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隨著開采強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也會越發突出。

3.5礦山排水岩溶塌陷

礦山開發排水(包括礦坑突水)為主導因素而引發的岩溶塌陷,主要發生於萊蕪鐵礦區第三系缺失的「天窗」內及斷裂帶附近。據監測資料,該區岩溶塌陷近年來發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積6320m2,2000年達到8450m2,2002年達9912.17m2,塌陷面積年均增長700多平方米,累計塌陷坑228個,塌陷密度最大達252.5處/km2。隨著礦山開采強度的增大及部分礦山恢復(如顧家台礦區等)建設,區內岩溶塌陷面積將不斷增大。

4礦山地面塌(沉)陷防治措施

礦山地面塌(沉)陷是由人類開采礦產資源誘發引起的,因此,防治應首先考慮人類活動因素,目的是既要預防和減輕災害帶來的破壞和損失,又能保障礦產資源有序開發。根據前人生產實踐經驗,提出防治建議。

4.1探索科學的采礦方式

4.1.1充填法采礦

預防采空塌(沉)陷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礦。這里推薦中國礦業大學研製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該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強度高且較穩定等特徵,充填液只需20分鍾便連砂帶水一起固化成高結晶水沖填體,其強度一天可達3兆帕,三天可達4~5兆帕,最終可達5兆帕以上。該充填材料不需脫、排水且有一定膨脹性,充盈系數優於混凝土,在招遠金礦進行充填試驗,效果良好。

充填法采礦防止采空塌(沉)陷,在目前開採的鐵、金礦山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因為這類礦山礦體多呈脈狀或條帶狀發育,相應采空區也呈條帶狀,便於充填,所需充填材料也相對少,經濟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顯。充填法開采鐵、金礦目前在全省已進行了全面推廣和應用,其中萊蕪鐵礦區及招遠金礦區基本上都采出了此種采礦方式。而煤礦等沉積型礦產開采由於采空區范圍廣,如果實行充填,花費巨大且效果不明顯,從煤礦開采經濟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礦開采以頂板陷落法為主。

4.1.2煤炭地下氣化工程研究

煤炭地下氣化(UCG)工程是指煤層在地下直接燃燒變成可燃氣態燃料的過程,是一種化學採煤方法,屬潔凈煤新技術研究開發項目,氣化爐所產煤氣目前除用於礦區居民生活用氣和小型工業鍋爐燃氣外,主要用於燃氣發電機組發電,另外,還可以用於煤氣化工,生產甲醇、二甲醚等化工產品。此技術方法的應用可有效減輕煤炭生產對礦區生態環境的壓力,改善礦區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是今後煤炭生產發展的主要方向,值得很好的研究發展推廣。

目前,山東新汶礦業集團公司鄂庄煤礦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實驗,並於2002年投入生產,綜合效益良好。萊蕪鄂庄煤礦煤炭地下氣化站工程是新汶礦業集團公司「十五」期間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重點進行煤炭地下氣化穩定控制技術的研究,目前已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實驗研究基地。

4.2科學採煤方式研究

4.2.1「自下往上」異向開采

煤礦開采一般是從上層煤起自上往下采,這樣對煤礦建設來說,具有見效及投資回收快等優勢,但對於采空塌(沉)陷來說,是愈采愈烈,許多塌(沉)陷區是反復塌了再塌,同時淺部采空塌(沉)陷也構成對深部采礦的威脅,比如,在汛期,大氣降水直接通過塌(沉)陷坑進入巷道,增加礦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發生等等。

湘潭礦業學院與煤炭部門立項研究煤礦開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層煤的煤田,採用自深部→淺部開採的方式,可有效地減輕采空塌(沉)陷危害。目前,這一研究已經通過國家正式鑒定,如果這種開采方式可行的話,我們認為,對魯西南及黃河北遠景煤田區,在未來開采時應該參考、借鑒。

4.2.2加強科學研究,提高採煤技術水平

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井下採煤矸石不出井,用來充填井下采空區,既可以減輕采空塌(沉)陷,又可避免排矸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真可謂一舉兩得。而省內煤礦的採煤方式與我國大多數煤礦一樣,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區變得復雜化且費用較高,這在新汶礦務局張庄煤礦及國內其他煤礦都已得到證明。也就是,目前技術水平條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區是不現實的,因此,需加強科學研究,努力改進採煤技術,趕上國際先進水平。目前,煤礦開采為減輕采空塌(沉)陷危害,根據各礦實際條件,採用的主要技術措施有:①同一煤層多工作面協調開采,減少地表不均勻下沉,減少傾斜和水平變形對民房的影響;②分煤層交錯布置工作面,可減少不均勻下沉和靜態變形值,使部分變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層開采邊界交錯布置。錯距控制在40~80m;③積極推廣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採煤新工藝、新方法,實行無煤柱開采,以使地表均勻下沉;④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如華豐礦通過注漿減沉,取得較好的效果;汶南礦在采13層、15層煤時,採用矸石充填老空,既減少了礦井排矸量,又減緩了頂板下沉,減輕了采動對地表的影響。

4.3帷幕注漿堵水法

採用大型帷幕注漿工程既可以治理水害保護地下水資源,又可以減輕岩溶塌陷,已成為除疏干法以外,可供選擇的另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理礦區災害的方法。該方法在濟南張馬屯鐵礦、肥城礦務局陶陽煤礦等礦區得到了成功應用。

4.4礦山礦坑水預先疏干排供結合

據本次調查不完全統計,僅魯中地區,國有煤礦和鐵礦礦坑排水量就達4億m3/a,這個水量是非常驚人的。造成大量水資源浪費,還產生岩溶塌陷地質災害。採用該法將水資源提前利用,同時降低了產生岩溶塌陷的水動力條件。

4.5合理有序開采及災害治理恢復

采礦前,在壓礦地區實行一次性徵地,減少採空塌(沉)陷損失。為減輕采空塌(沉)陷危害,除了進行村莊搬遷、重點交通和水利設施布置禁采區或留設防護煤柱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重點建築物不受損害外,更重要的是對於塌(沉)陷地區進行治理和復墾利用。根據實際情況,塌(沉)陷區內大部分土地可以復墾還田,少部分地區塌(沉)陷程度嚴重,常年積水或地形起伏過大,不能復墾,可以發展水產養殖業,也可修建公園,既美化環境又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

5結語

本文以全省礦山地質災害調查報告為基礎,通過對災害現狀分析,結合礦山開采規劃對災害趨勢進行了分析,對前人在礦山災害防治的生產實踐經驗進行了梳理總結,希望能對礦山地面塌(沉)陷的防治起到積極的作用。

⑺ 濟南周邊山脈景點有哪些

濟南是山東的省會,而且也是一座老城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比較濃厚,同時旅遊景專點也算是比屬較多的,有山有水有人才!

方法/步驟

趵突泉

濟南又稱為「泉城」,共有72個泉,其中以趵突泉為首,景點內都是可以免費接泉水喝的。

大明湖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大明湖內可是真的有雨荷居的喲!而且,該景點有點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

千佛山

千佛山連同上述的兩個景點被稱為是濟南的三大名勝。所以,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千佛山沒有南方的山那麼秀麗,但是其中的佛教文化、萬佛洞,都會給人一種流連忘返的意境。

黑虎泉

也是位於市裡的一個景點,該景點沒有上述的三個景點大,但是也是非常有味道、非常有意境的一個景點。景點內可以隨便接泉水喝,附近的人們是會每天都來打泉水的。

五龍潭

同樣是市裡的一個景點,景點內有秦瓊府,貌似前幾年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什麼中國未解之謎,這個大家網路一搜就能搜到,也是很不錯的一個景點。

芙蓉街

這時專門賣小吃的一個老街。在這里,你可以吃到全國各地的各種特色小吃,不過價格方面稍微有點貴,喜歡吃小吃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⑻ 山東省地礦局大地質工作實踐與展望

伊丕厚

(山東省地礦局,濟南250013)

作者簡介:伊丕厚(1955—),男,碩士,研究員,現任山東省地礦局副局長。

1 大地質工作的內涵

1.1 大地質工作的戰略思路

所謂大地質,是相對於傳統的按照國家計劃進行的單純的地質勘查找礦工作而言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資源環境的制約作用凸現,地質工作的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管理體制的屬地化,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經營的企業化等客觀條件下形成的。它要求地質工作必須突破原來的被動局面,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中,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說到底,大地質戰略,就是主動服務的戰略。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重大轉型,資源的瓶頸作用和環境的制約日益明顯;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面臨重大挑戰,重大自然災害、突發特大公共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地質工作必須走在應對這些問題的前沿,才能體現其價值,地質工作的內容不斷向生態環境地質、城市地質、災害地質、海洋地質、農業地質等領域擴展,解決國家、區域、地方等不同層次的經濟社會問題。

1.2 大地質戰略基本布局及成效

從全國的情況看,以國土資源部為統領、以中國地質調查局為核心、以各區域地質調查所(中心)為支撐的國家地質工作的框架初步形成,以地質大調查為中心的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對整體地質工作的導向作用顯著。一批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環境地質、海洋地質項目,取得了積極成效,如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省開展的區域多目標農業地球化學調查項目;北京、濟南、南京等重點城市開展的立體化綜合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環渤海經濟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三江平原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華北地下水資源調查等。

以各省屬地化的地勘單位為主,立足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發揮地質勘查主力軍的作用,緊緊圍繞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提供資源保障的基礎上,著力為一批重大工程決策、重點建設項目做好地質先行工作,拓寬了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以山東省為例,2004年山東省地礦局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經營收入首次超過1億元大關,達到1.0756億元,同比增長83.7%。其中,地熱調查、論證及地熱井施工,收入3000多萬元;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32項,收入1500餘萬元;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及水井施工收入3500餘萬元,環境地質調查及其他收入2500萬元。此外,全年探明地下水供水水源地6處,提交地下水允許開采資源量21×104m3/d,提交地熱田4處,提交地熱水可采資源量 20×104m3/d。完成環境地質調查面積 25000km2,完成農業地質調查面積12000km2

2 取得的初步進展

近年來,大地質工作在理論方面的探討不斷深入,實踐上也卓有成效。以山東地礦局為例,屬地化管理以來,部署實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大地質工作的地質勘查項目,取得了較好成效。

2.1 城市地質勘查

完成了山東省濟南城市多參數立體化綜合地質調查、日照市奎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調查等城市地質勘查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基本查清了所在城市的資源及地質環境條件,為城市發展規劃提供了地學依據。其中,《山東省濟南城市多參數立體化綜合地質調查報告》是全國第一個城市多參數立體化綜合地質調查成果,濟南電視台、《濟南日報》、《濟南時報》、《齊魯晚報》等30多家新聞媒體對調查成果進行了系列報導,在濟南市和省內外影響較大,許多企事業單位和濟南市民就此提高了對防範地質災害和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已有6家建設單位就地基安全、地質災害防治和泉水保護等問題向山東省地礦局進行了咨詢。

2.2 環境地質調查

完成了山東省巨野煤田開發前環境地質背景調查、黃河三角洲地區油氣資源開發的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評價等環境地質勘查項目。其中,《山東省巨野特大型煤田開發前環境地質背景調查報告》在對現狀煤田區生態環境地質背景調查的基礎上,對煤田開發後引發的諸如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進行了定量預測,並提出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防治對策。該成果對於煤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大眾日報》曾頭版對該成果進行了報導,社會效益顯著。

2.3 海洋地質調查

開展了黃河三角洲海岸侵蝕與岸坡穩定性災害防治勘查等海洋地質勘查項目。《黃河三角洲海岸侵蝕與岸坡穩定性災害防治報告》運用長達近30年的系列遙感數據對黃河三角洲的淤積和侵蝕進行了定量研究。結果顯示,1996~2004年間造陸面積出現負增長,陸地面積蝕退60.64km2,平均每年蝕退面積7.58km2,入海沙量小於每年2.78×108t時,黃河三角洲處於侵蝕狀態。上述結論將對黃河調水調沙工程及黃河三角洲海岸帶保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新華社、《中國日報》(英文版)等10餘家新聞媒體對本成果進行了系列報導。

2.4 地下水水源地勘查

在勘查難度逐年增大的基礎上,山東省地礦局水工環地質工作者依靠先進的理論技術方法,繼續保持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主力軍位置,為國家及山東省大型企業里能集團、兗礦集團等找到了理想的大型地下水供水源地。同時,也為地方缺水城鎮居民供水找到了理想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在嘉祥地區發現了我國極其罕見的岩溶水富水地段,單井單位涌水量達3.3×104m3/(d·m),現已建成4.5×104m3/d的集中供水水源地,解決了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山東里能集團煤炭地下氣化發電示範工程(總裝機容量2.1×106kW)的供水問題,同時結束了當地10萬群眾飲用高氟淺層地下水的歷史,為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在貧水的平陰縣低山、丘陵區,採用新技術、新方法尋找到能夠集中供水的中型水源地——前寨-凌庄水源地,並成功打出了4眼優質高產水井,初步試驗出水量高達1.2×104m3/d,解決了平陰縣城區13萬居民生活飲用水源問題,改變了長期以來黃河水是平陰縣城區居民唯一生活飲用水水源的局面,提高了居民生活用水質量,為平陰縣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2.5 地熱地質勘查

實施了濟南北部地熱田地熱資源勘查評價、臨沂市地熱地質勘查、日照市地熱地質勘查、遙牆機場地熱資源調查、魯西經濟區(黃河以南)地熱資源綜合調查、山東省臨沂市蒙山地熱普查、山東省定陶縣地熱地質普查、山東省曹縣城區地熱普查等地熱項目21項,合同金額1270萬元;在東營、濱州、惠民、陵縣等地施工地熱井13 眼,合同金額1550萬元。其中濟南北部地熱田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在基本查明地熱地質條件的基礎上,計算評價可利用地熱資源量3.652×1018J,摺合標准煤1.247×108t、電能1158MW,達到大型地熱田規模;計算評價地熱水可采資源量7.9×104t/d,可以布置地熱井39眼。

2.6 農業地質調查

開展了嘉祥縣、沂南縣等農業地質勘查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名特優農產品的種植區劃提供了地下水及土壤背景條件。

2.7 地質災害勘查及防治

目前,局屬單位有地質災害防治勘查甲級資質的3家、乙級資質的6家,在山東省17個地市都開展了這項工作。據統計,全年共完成「棗庄至臨沂高速公路」、「國電博興超超臨界大型發電廠」、「大唐東營超超臨界大型發電廠」、「鄒平職業學院」、「濟南市奧體中心」等國家和省級大中型重點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73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建設項目免遭地質災害危害和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山東省的經濟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開展了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及周邊地區環境地質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調查,青島市浮山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勘查,青島、泰安、臨沂、棗庄、菏澤、威海等地市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為山東省建設項目的防災減災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山東省首次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新建、改擴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取得突破進展,完成萊州、泰安、濟南、棗庄、臨沂等地金礦、石灰岩礦、鐵礦、煤礦礦山環境評價項目200餘項,為山東省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與治理創造了條件。

2.8 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

各市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站繼續開展了全省范圍的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所提供的監測資料和監測報告為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供了主要的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以及地質災害防治依據。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發布的山東省地下水水情及地質災害通報、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等正是基於17個市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站提供的地下水及地質環境長期監測資料。

2.9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

開拓實施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包括兗煤菏澤能化有限公司巨野煤田萬福礦井及選煤廠水資源論證、山東巨野新汶礦業集團龍固礦井水資源論證、兗礦菏澤能化有限公司2×106t/d及2×105t/d甲醇工程水資源論證等,所提出的供水方案為這些項目的立項建設奠定了必須的水源條件。

3 大地質工作展望

經過地質工作者50年來的辛勤勞動,山東省地質勘查工作程度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基礎性地質調查及淺部的地質勘查工作已基本結束,下一步工作的目標是深化實施支撐山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以「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生態地質環境支持工程和走出去戰略」(「兩工程一戰略」)為中心的大地質工作。結合山東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展望山東省的大地質工作,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環境地質綜合調查

開展山東省新一輪1∶50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綜合調查,更新區域水工環地質圖系。開展1∶10萬重點生態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地質環境調查,包括「兩湖(東平湖、南四湖)一河(黃河)」、高速公路兩側、黃河三角洲等地區,面積16000km2。開展1∶25萬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綜合調查,包括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調查,面積45000km2;魯中南地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綜合調查,面積50000km2;山東省平原地區地下水污染與脆弱性調查評價,面積65000km2

3.2 地質災害調查

加強重點地區突發性、緩變性地質災害調查,突出地面沉降等區域性地質災害和礦區、風景名勝區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測預警。繼續開展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做好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1∶10萬地質災害調查:包括全省平原區地面沉降專題調查,重點工作區為德州、濱州、東營、菏澤、濟寧等城市,面積約25000km2;泰安、棗庄、臨沂等城市岩溶塌陷防治調查,面積約6000km2

1∶10萬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包括章丘、兗州、滕州、膠州市等49個縣(市、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面積約40000km2

1∶5萬典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調查評價:包括肥城煤礦區、濟寧-兗州煤礦區、招遠北部金礦區、平邑石膏礦區、巨野煤礦區、濟南北部煤礦區等,面積約5000km2

1∶5萬重大建設項目地質環境影響調查評價:包括海陽、乳山、榮成等核電站和石油儲備基地項目及青島、濟南等城市建設項目等。

3.3 海洋地質調查

通過近海與海岸帶資源及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工作,重點查明海岸帶演化規律、港口城市區域穩定性條件、沿海濕地資源特徵、海(咸)水入侵等海岸帶生態環境地質問題。

開展1∶25萬沿海海岸帶海洋地質調查,調查區分為黃河三角洲海岸帶、萊州灣南岸海岸帶、煙台-威海海岸帶、環膠州灣海岸帶、膠南至日照海岸帶五部分,面積約33000km2;開展1∶5萬重點港口規劃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評價,包括東營、煙台、威海、日照等,面積約10000km2

3.4 城市地質調查

重點對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都市圈、魯南城市帶等進行城市地質綜合調查。主要解決山東省大城市(群)發展、擴張面臨的環境工程地質穩定性、水環境、地質災害和其他環境地質問題及水源地供水安全等。

開展1∶5萬城市地質綜合調查評價及1∶2.5萬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性勘查。主要調查區包括: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煙台、威海、濟寧、東營、日照九市城區及影響圈,面積約9000km2。分析全省17個地級以上城市附近的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地下水資源潛力,建立城市應急後備供水水源地,提高飲用水安全保證程度,構建水資源戰略儲備及保障體系。

3.5 農業生態環境地質調查

以縣域為單元,開展山東省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生態地質調查評價。重點查明規劃區的農業地質背景和生態環境地質問題。

規劃調查區包括:膠東半島水果-綠茶基地、魯中南小雜糧-調味品基地、魯西北-黃河三角洲進京蔬菜基地、魯西南-南四湖冬小麥基地和魯北麥棉基地,規劃調查區總面積約33000km2

3.6 地質環境監測

地質環境長期監測:繼續開展山東省17地市地下水、地熱、礦泉水水位、水質、水量和水溫長期監測。

專項地質環境問題監測:監測的重點為重點城市和經濟開發區、重要旅遊區、重大建設工程和主要礦區。重點規劃監測區有:地面沉降監測區,包括濟寧、德州、菏澤、濱州等城市,面積約2000km2;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區,包括濟寧-巨野採煤沉陷區,萊州-招遠、煙台-牟平金礦塌陷區等,面積約3000km2;岩溶塌陷監測區,包括泰安-萊蕪盆地,臨沂-棗庄斷陷盆地,面積約3500km2;海水入侵監測區,包括萊州灣、膠州灣,面積約1500km2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監測:針對山東省礦山生態環境特點,重點開展煤炭、鐵礦、金礦等礦區地質環境監測和預測預報,主要油氣開發基地落地油污染調查與水土監測,煤、金礦山礦渣與尾礦堆放對水環境的影響監測等,為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提供基礎依據。

4 措施建議

4.1 充分認識大地質工作在山東省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大地質工作在山東省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大地質工作對樹立地勘部門在政府與社會中的良好形象亦十分重要。因此,應加強對大地質工作的組織領導,並在體制、隊伍結構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合力,建設一支作風硬、人才多、技術精、裝備良的大地質勘查隊伍。

4.2 利用多元化渠道,加大大地質勘查資金投入

發揮國家、省、地方政府和企業等多個方面的積極性,加大對大地質工作的投入。在盡可能多地爭取國家投入的基礎上,通過省財政資金、礦產資源補償費和專門地質勘查基金及企業等多個渠道爭取資金。

4.3 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大地質勘查新突破

根據大地質勘查工作的特點和山東省的實際情況,近期要建立和完善對地觀測、信息、地面和地下探測、地質災害監測與治理四大技術體系,加速高科技人才的培養,爭取出現一批具有省域特點的大地質新理論,使山東省大地質科學技術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為地勘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新山東做出更大的貢獻。

⑼ 硯池的濟南72名泉之一

硯池(泉)位於姚家村南側,因地處硯池山而得名。呈塘灣狀,是1958年開山采礦石挖成。南北長150米,寬50米左右。水自水深莫測的池底湧出,匯聚池內,常年不涸。池旁立《硯池泉記》碑。

⑽ 濟南硯池山有一個寺廟,山裡有寺廟叫什麼寺廟

硯池山也叫燕翅山,山上有個萬福平安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