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防治作文

地質災害防治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3-05 14:06:09

1. 地震災難與城市安全作文600字

戰爭時代,人們會遇到危急時刻;和平生活中也會發生火災。地震。洪水。風暴等災難,也會遇到車禍,暈倒等突發事件。在2008年,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地震。那一年我上了二年級,5月12日,我們和平常一樣正在上課,突然,我覺得房子好像搖了起來,老師第一個反應過來,讓我們大家趕快下樓,我們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向樓下跑,當時我們都很害怕,我的腳有點不聽使喚,腿有點發軟,有幾個同學摔倒了再起來,就這樣,跌跌撞撞的來到了操場。操場上人聲鼎沸。我們站在操場上,議論著這是怎麼了,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地震了,「地震」這個詞語我第一次聽到,還不太明白怎麼回事,不一會,爸爸媽媽來學校接我,我們走在大街上,好像所有人都在街上,每一輛公交車上都擠滿了人。好多人都再打電話,一臉的焦急。爸爸說:「咋們回家拿點東西。」然後我們就匆匆忙忙的回家了。回到家後,打開電視,新聞上說:這一次地震,許多房屋倒塌,人們都無家可歸,很多小朋友都沒有了父母,解放軍正在搶救那些被壓在石頭下的人。災難是可怕的。經過這一次地震,我對地震。火災等災難有了意識。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是火災還是地震,只要我們沉著冷靜的去對待它們,用我們所知道的逃生方法,就一定可以逃離危險。第2篇:2008年5月12日,當汶川發生地震時,我所在是重慶九龍小學也發生了震盪。只記得當時全校師生正在上課。事情總是那麼突然,只見教室里的天花板上的燈拚命地搖晃著,彷彿要掙脫繩索,彷彿就要墜落下來。老師立馬發覺不對勁,急忙大聲喊道:「發生地震了!」頓時,大家驚恐萬狀,你推我攘,一窩蜂似的湧向操場。而我被眼前左右搖晃的桌子嚇得不知所措,傻傻地杵在原地。不知從哪裡傳來一聲「跑」,我就跟著人群快速地移動。我十分害怕:房子是不是快垮塌了。不過,體育老師沉著地維持秩序。但是大家都想逃命,根本聽不進去。人人心亂如麻,到處像受驚的小鹿,找不著方向似的亂躥。人流不成隊形,混亂的場面如一盤散沙。「哎喲!」「你踩到我的腳了!」「對不起!」「沒關系!」危急時刻總是這樣,同學們不是斤斤計較,而是互相謙讓,互相幫助。一個一年級的小弟弟摔倒在地上,只見高年級的一位大姐姐連忙蹲下身去扶起他,拉著他的小手朝安全地帶跑去。老師繼續以身作則,不慌不忙地帶領同學們逃離危險地區。「同學們,你們不要害怕,在危險面前,你們是最勇敢的孩子喲!」「同學們,我們一定要有秩序地離開,才不會有更危險的事情發生。」一盤散沙匯攏了,整齊的隊伍就像軍隊一樣井然有序。聽了老師振奮人心的一番話,孩子們的心也漸漸平靜了下來,我那七上八下的心也回到了原位。是呀!當危險來臨時,我們應該團結一心,沉著冷靜地應對,才會讓危險不再可怕,才會讓危險遠離我們。

2. 關於自然災害的作文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二.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三.科普宣教力度不夠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四.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很不容易,給點分吧*^^*

3. 關於防災減災的作文

防災減災
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身邊處處存在著隱患。災害可以分為兩種:自然災害、人為災害。
自然災害包括地震、乾旱、洪水、台風等大自然中存在的,人類所無可避免的。當遇到以上情況時,應保持冷靜,盡可能的保護好自己。例如,在地震發生前,會有一些預兆的現象: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並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湧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以防在先。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如果你在家裡,必須馬上鑽到堅硬、並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還有,要貼著堅固的牆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後,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防止掉下山。還有要預防山體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築物,不要被砸傷。如果在電影院,要躲在觀看椅底下避震,要避開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空調的懸掛物,用東西保護頭部,聽從指揮人員指揮撤離現場。在商場發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櫃,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住重心,扶好扶手。如果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
而現在全球所面臨的溫室效應、酸雨、水土流失等災害則是人為造成的。溫室效應會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還會引發許多疾病,如腦炎、高燒。並會造成乾旱、洪水,糧食減少,許許多多地方財物損失重大。酸雨,被人們稱為「空中死神」,因為人們的工廠排放出的廢氣,(硫化物)飄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來,就成了酸雨。酸雨會導致湖水變酸,魚蝦類死亡;森林漸漸衰老;農田變貧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跡,珍貴字畫上,馬上會被腐蝕爛……
面對這些災害,人們應盡最大可能去防治。我有如下幾點建議:1、 保護森林,種植樹木,保護水土。2、 工廠不要排放太多廢氣,多用取之不盡的太陽能。3、 要保護臭氧層,汽車不要排放廢氣。4、 小心用火,不亂丟煙頭。5、 要多學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有防範意識。6、 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如果先做好了這幾點,會減少災害的發生,或盡可能的挽回更多的人的生命。
我在此發出倡議:用我們的雙手去保護好地球,做好防災減災工作,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吧!

4. 面對自然災害的作文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二.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三.科普宣教力度不夠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四.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5. 關於地質災害的作文350字

我的家鄉抄在內蒙古的西部,襲那裡有一處很美的風景,就是誓師廣場。馮將軍是我們這里的歷史名人,為了紀念他所以修建了這座廣場及他的雕塑,並且橫跨在一條小河上。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小河的兩邊以及廣場的周圍積雪融化了,春分吹醒了萬物,嫩綠的小草鑽出了地面,柳樹發芽了,芽嫩綠嫩黃的,十分可愛,給廣場增添了許多生氣。夏天來了,河水從廣場下面流過,兩旁的垂柳長的蔥蔥籠籠的,嫩綠的小草鋪滿了地面,樹木茂盛,不時還能聽到青蛙的叫聲,盛開的鮮花吸引了很多蝴蝶,傍晚散步的人也增多了。秋天,秋高氣爽,空氣清新,數也漸漸得變黃了,小草上、花朵上染上了一層霜,雕塑也顯得更加庄嚴了。冬天到了,廣場上被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雪,給廣場披上了銀色的時裝,連水面上也罩上了光閃閃的冰,陽光下耀人眼目。一年四季的廣場真是太美了!我愛我家鄉的這一處美景!

6. 關於地震救災的作文

生命就像玻璃,看著硬,卻常常經不起重力的撞擊。
生命又像水,柔弱無骨,卻也能夠滴水穿石,排山倒海。
天災,往往就像人類無法預知與抗拒的惡魔。「4.20汶川大地震,使美麗的天府之國瞬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也搖動了半個亞洲,讓改革開放30年的共和國,經歷了一場生死時速的考驗。5萬余條生命在巨大的撞擊中隕落,但是,即便是碎成粉末,依然有無數的光芒在晶瑩閃爍。
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的.從地震開始,從上到下始終把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月21日1,空降兵寫下遺書在5000米的高空,在缺氧、濃霧、看不清跳傘目標的情況下,義無反顧的實施了生死一跳。這在世界跳傘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奇跡!因為他們深深知道,祖國在召喚!
親情是人世間最親密的感情,然而總有一些人在危險面前選擇了先救別人.平武縣南壩鎮的醫生郝興軍面對的是廢墟下疾呼救命的6歲的女兒,舍小家而救大家,任憑自己的靈魂承載對親人的愧疚.
5月16日,廢墟之上是黑色醒目的三行大字:「救援:決不放棄!無論你在哪裡,我都要找到你!」他們有的失去親人還在戰斗,他們有的不吃不喝還在戰斗,他們有的從廢墟里爬出來也在戰斗。搶修,搶運,搶飛,一切為著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普照在和諧與人性的光輝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沖天的豪氣化作擎天玉柱支起了祖國湛藍的天空。
人在最絕望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堅強,哪怕一絲希望都不能放棄.一絲的希望變成了現實,生的渴望支撐著受困者,於是,一個個生命的奇跡發生了。
廢墟之下,透出一個女孩的聲音:「我知道你們會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5月13日,是女孩賈正嬌20歲的生日,此前,她曾經無數次地憧憬,她在這一天會得到一份怎樣的生日禮物,震後,她被埋在廢墟之中,160名救援官兵,施救56個小時後,賈正嬌被成功獲救。花季的女孩,她怎麼會想到,她得到的這一份:「你不會死!」的生日禮物是如此感天動地的珍貴!
從這一刻起,你發現,原來我們周圍的人、我們的民族,是那麼地柔情似水,那麼地有情有誼,那麼地堅強勇敢,那麼地團結無比。
從這一刻起,一切都開始了改變。一些新的面孔時時刻刻讓我們惦念。每一個災區救援的細節,都力透紙背,洞穿我們的靈魂。生命對於你我,不再是男女有別、年齡大小、地區遠近、國度差異,而是如天地敬畏,如地地尊重。
從這一刻開始,一切都有了再認識。國家的意義、子弟兵的內涵、同胞手足的概念,一次次在我們的胸中刷新了。
突然我們發現:原來,自己是這么的強大,一個人便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世界;原來,我們的生活中這般充滿光明,一方有難,十方支援;昔日的污泥濁水可以橫掃,昨天的災難困苦可以逼退。強震面前,我們民族的大善大愛、大情大義、大智大勇暖意得以集合。
共和國的紅旗低垂,挽帳肅穆,燭光搖曳,黃菊簇起,河燈漂去,孔明燈升,汽笛聲聲,警報嘶鳴,喇叭嗚咽,人群肅立,切切國殤!繼而,撼天動地的聲音響起,我們聽到的是13億人民發自內心的吼聲:中國加油!決不放棄!

7. 關於地質災害的作文,不少於500字!急急急

把全文都打出來是不可能的啦,告訴你思路,第一,要寫出地質災害的原因,亂砍亂伐啊等。第二要寫出比如來地震啦,該怎麼辦。第三啊,要寫出預防措施。和前兆。最後總結一下,呼籲人們要什麼什麼啊!就完成了啊!!!給我加分!!!

8. 預防自然災害得2000字作文

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這些災害隨時可能發生,所以我們要科學應對、積極防禦,必須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上,保護自然環境,加強生態建設,節約資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規律,調整工業特別是對自然環境具有較大影響的工程建設布局。
然而,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我防護和生存能力呢?
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如果發生地震時你在家裡,必須馬上鑽到堅硬、並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要貼著堅固的牆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後,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築物,不要被砸傷等。
平時我們也要多看看有關急救方面的知識,了解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哪些應該做,哪些不該做。其中有許多自然災害是人類自己的「傑作」。所以,我們要有這方面的知識,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災害,還有人造災害。如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類自己砍伐樹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保護森林,保護水土。
二、減少汽車尾氣
三、小心用火,不亂丟煙頭。
四、要多學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有防範意識。
五、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我們做好了這幾點,不僅會減少災害的發生,或者一旦災難發生時會挽回不少人的生命。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便是保護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好防災、減災,提升自我防護和生存能力,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9. 求一篇關於地質災害預防工作的調研文章

解決土地問題 調處地災矛盾

貴州省煤炭資源豐富,全省煤炭保有儲量500多億噸,遠景儲量超過2000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全省含煤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40﹪左右。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和西電東送工程的順利實施,我省煤炭資源的開采已步入大型化、規模化的軌道,完全杜絕了非法小煤窯亂挖濫採的現象。
煤炭資源的開采和地質災害的發生是伴生的,現在我省大部分煤炭開采區內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裂縫、房屋開裂、山體垮塌、水源枯竭等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災區內廣大災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全省各地因地質災害矛盾引發的災民群體性挖路堵廠和集體上訪事件時有發生,礦區內廠群關系逐漸惡化,有的地方甚至發生了災民與煤礦的群體性斗毆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極其嚴重的後果。目前,很多地方對地質災害問題的處理都還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徹底解決方案,都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根本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時間長了,災民因為問題未得徹底解決而經常聚眾挖路堵廠或集體上訪,煤礦因為不能正常生產而產生不滿情緒,地方政府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災民對政府的信任度越來越小,以致礦區內干群關系緊張,礦群關系惡化,災民與煤礦的矛盾日益尖銳。我省含煤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如果按每平方公里礦區平均涉及群眾10戶50人計算(此數據為保守估計數據),煤炭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將影響至少70萬戶350萬災民。試想一下,如果在煤炭資源枯竭、煤礦閉坑前地質災害問題不能徹底解決,則煤礦閉坑後這三百多萬災民的遺留問題政府將如何處置?因采礦引發的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徹底治理好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將災民徹底搬遷安置到無地質災害隱患且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安居樂業,才是唯一的出路。
災民的搬遷安置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涉及到資金來源如何解決?搬遷安置方式如何選擇?災民房屋如何賠償?災民土地問題如何解決等一系列復雜的問題。災民搬遷安置工作的資金來源,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五條「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的規定,全部由責任煤礦承擔;搬遷安置方式的選擇,必須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搬遷安置方式,要多條腿走路,不能搞一刀切;房屋賠償可請有資質的單位(如貴州中道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等)對災民的受損房屋進行評估,嚴格按照房產評估重置價格進行賠償;土地問題是這些問題的重中之重,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災民受損土地的賠償和治理問題?二是災民搬出災區後的土地耕種問題?這兩個問題能否解決是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一、 災民受損土地的賠償和治理問題
對災民受損土地的賠償,必須堅持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則。土地問題是棵高壓線,處理不好,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會矛盾和後遺症。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屬於當地的村民委員會,農民對耕種的土地只有承包經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願、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根據這條規定,災民的土地受損不能耕種後,災民和責任煤礦可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經當地村民委員會同意,按照「兩受」原則(「兩受」即災民能接受,煤礦能承受)制定統一標准對災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有償流轉,災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用於搬出災區後在其它地方有償流轉土地耕種,這就是「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流轉來解決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中土地賠償問題」的基本思路和辦法。
地質災害問題涉及面廣,涉及人口眾多,在實際工作中,災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如何計算就成了一大難題。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丈量法,對呀,將災民的土地逐塊丈量,得出具體面積後,按每畝多少錢制定一個災民和煤礦都能接受的標准不就算出來了嗎?其實不然。在農村進行土地聯產承包的時候,大部分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村都沒有對土地進行嚴格的丈量劃分,都是東一塊、西一塊、肥瘦搭配、遠近搭配大致差不多就把土地分了。同樣的一個劃地人口,分到平整肥沃離家近的土地面積就小,分到貧瘠瘦弱離家遠的土地面積就大,有的甚至相差幾倍,再加上荒地開墾、工程建設、水打沙沖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現在農村同樣一個劃地人口的土地面積千差萬別。再者,農村土地的地塊大都不規則,測量起來一則難度大,二則不準確,同一地塊不同的人測量出的結果都不完全相同。由此可見,用丈量法計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是行不通的,因為標准無法制定,所以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面對這一難題,我們想出了一個創造性的辦法:用土地聯產承包時劃地人口的數量來制定標准計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這個辦法一出台,就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首先,在進行土地聯產承包的時候,是根據當時農戶人口的多少劃分的土地,劃地人口的基數是以前農業稅費徵收的依據,各地方鄉鎮財政所有據可查;其次,在進行土地聯產承包的時候,雖然同樣的劃地人口分的土地面積有大有小,但基本上都遵循了一個原則:即每份土地的產值是大致均衡的,面積小的必然平整肥沃,面積大的必然貧瘠瘦弱,用劃地人口的數量來計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是相對公平的;第三,這個辦法在操作上簡單易行,清楚明了,災民和煤礦都能夠接受。
災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轉讓給煤礦後,煤礦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受損土地進行治理、管理和經營。為了更好地治理好災區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災民大量搬出災區,土地大面積連片後,煤礦可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土地開發項目(如種草養畜、開發茶產業、開發經果林、開發速生坑木林等),經有關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對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既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改善礦區的生態環境。
二、災民搬出災區後的土地耕種問題
在搬遷安置的災民當中,雖然有極少部分人已經具備了無土安置的條件,他們或棄農經商、或發展二、三產業(如運輸業、飲食業、養殖業等)完全可以安居樂業,但絕大部分災民搬出災區後仍然離不開土地。民以食為天,如果大部分不具備無土安置條件的災民搬出災區後無地可種,則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就得不到徹底解決,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肯定無法順利進行。
對災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異地集中搬遷安置,異地集中搬遷安置地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無地質災害隱患;二是生產生活條件要好;三是必須有足夠的土地劃分給災民耕種。在這三個條件當中,第一個和第二個都容易達到,但第三個條件就太難了。我國對集體土地實行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目前地方政府手中還未被承包的大面積土地資源少之又少(金沙縣以前有大水農場和開化農場,但現在已基本用於解決受自然災害影響災民的異地集中搬遷安置),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這種土地資源。再者,異地集中搬遷安置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矛盾容易集中爆發,處理不好後患無窮。由此可見,異地集中搬遷安置方式是不可取的。既然異地集中搬遷安置方式行不通,怎麼辦?那就只有反其道而行,採取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解決。
在我國農村,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集體土地實行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一直未發生重大變革。現在農村有的農戶因為子女參加工作、經商、發展二、三產業(如運輸業、飲食業、養殖業等)致富等原因已經脫離農村進入城鎮定居,老家的房屋無人居住,承包經營的土地無人耕管,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國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從農業大國逐漸向現代化工業強國過渡的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那些沒有地質災害隱患且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進城定居農戶的老房子和承包經營的土地是一筆巨大的固定資產和閑置資源,這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思路:政府把這些進城定居農戶的相關信息(姓名、住址、聯系方式、房屋結構、房屋面積、田土數量等)收集起來提供給災民,讓災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聯系合適的進城定居農戶「結對子」,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對進城定居農戶的老房子進行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有償流轉來解決災民搬出災區後的住房和土地耕種問題,這就是「結對子」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金沙縣沙土鎮人民政府在對全鎮及周邊鄉鎮無地質災害隱患且生產生活條件較好地方的進城定居農戶進行普遍走訪調查的基礎上,充分聽取了地質災害區廣大受災群眾的意見,經過多次召集煤礦業主和受災群眾代表開會協商,於二OO五年四月制定了《沙土鎮有證煤礦煤炭開采區地質災害賠償搬遷安置方案》。該方案實施後,沙土鎮用「結對子」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處理地質災害問題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從二OO五年至二O一O年底已經有144戶(587人)災民順利搬出災區安居樂業,其餘災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從《方案》實施至今從未發生一起災民群體性挖路堵廠事件和集體上訪事件。實踐證明,用「結對子」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解決災民搬出災區後的住房和土地耕種問題是切實可行的,既徹底解決了災民的搬遷安置問題,又盤活了進城定居農戶留在農村的固定資產和閑置資源;既為群眾解了難,又為企業分了憂,最終達到一種良性循環、多贏的效果。
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鄉(鎮)黨委、政府要思維超前、把好關、服好務。思維超前即對災民所結的「對子」,不要局限在某鄉(鎮)、某縣(市)、某地(州)、某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給災民充分的自主權。只要災民聯系的搬遷安置地點符合方案中的相關規定,確實能徹底解決災民的搬遷安置問題,鄉(鎮)黨委、政府就要大力支持、積極引導,讓災民順利搬出災區安居樂業(沙土鎮分散搬遷安置的144戶災民,跨省到山東定居的有1戶;跨地區到貴陽定居的有6戶,到遵義定居的有9戶,到銅仁定居的有1戶;跨鄉鎮到安底鎮定居的有2戶,到嵐頭鎮定居的有1戶)。把好關即對搬出災區的災民流轉的土地質量、數量按方案規定嚴格把關,流轉的土地必須能滿足災民全家的生產生活需要。災民搬出災區後,只有他們的生產生活走上正軌並有了良好的發展,災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才能成功,地質災害問題才能得到徹底解決,否則將後患無窮。服好務即鄉(鎮)黨委、政府在實施災民搬遷安置工作時,必須成立地質災害調處辦公室,安排專人辦公,竭誠為災民服務,盡最大努力為災民排憂解難。對搬出災區的群眾,不能搬出去就不管不問,要建立檔案進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跟蹤回訪。對災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想災民之所想,急災民之所急,想方設法予以解決,讓災民有發展門路,有經濟收入,確保災民不返貧。只有這樣,才能扭轉以前造成的干群關系緊張、礦群關系惡化的局面,才能得到廣大災民的支持,才能使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總之,土地問題是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的瓶頸,是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土地問題處理好了,其餘問題就迎刃而解。地質災害問題是影響礦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地質災害問題的處理已經成為基層鄉(鎮)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的試金石,徹底解決地質災害問題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我們堅信,只要基層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工作,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就一定能做好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就一定能徹底解決地質災害問題,最終實現「災民滿意搬出,企業正常生產;礦區和諧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