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三門峽市工程地質

三門峽市工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3-05 12:08:58

⑴ 主要建築物地區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

三門峽壩址距離隴海鐵路最近的火車站是三門峽車站。在三門峽市到三門峽壩址有鐵路專用線與永久公路相連,鐵路長16km,公路長37km。在三門峽壩址下游,築有永久性的跨河公路鋼橋(見圖5)。

圖5 三門峽水利樞紐主要建築物地區位置交通圖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設計修建混凝土重力壩及壩後式電站,壩頂高程353m,最大壩高106m。其中,左岸非溢流壩長111.2m,溢流壩長124m,隔牆壩長23m,電站壩長232m,右岸非溢流壩長223m,右岸副壩(斜丁壩)長114m,主壩加副壩總長857.2m。電站廠房長為48+8×23=232m。機組設計水頭為63m(初期運行44m),單機容14.5萬kW。當壩前水位為330m時,樞紐下泄流量為6000m3/s。

由於閃長玢岩岩床以緩傾角傾向上游,為了使壩基全部置於中生代閃長玢岩之上,所以設計的左右兩岸非溢流壩段略呈圓弧形而彎向下游。

1954年冬,黃河水利規劃委員會完成了黃河綜合利用技術經濟報告,正式選定三門峽工程為開發黃河的第一期工程。

1955年初,黃河規劃委員將初步設計工作委託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擔任,而設計所需的地質勘探資料,則決定由我國提供。

基於上述情況,1955年8月由黃河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承擔了由列寧格勒設計分院三門峽水電站設計總工程師A.A.卡洛略夫及三門峽水電站設計總地質師B.И.薩維里耶夫提出的初步設計階段第二期工程地質勘察任務。

這些任務的主要內容是:

1.重新補測比例尺1:2000壩址區地質圖,對區內基岩斷裂及其裂隙性,地下水運動規律,岩石風化以及物理地質現象等方面,需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2.為了確定水利樞紐主要結構物地段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以及第四紀地層和基岩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需補打鑽孔27個;

3.為查明主要建築物地段內基岩的透水性,在所打的鑽孔內均需進行壓水試驗。

通過上述的勘探工作對基岩風化、基岩裂隙、水文地質以及基岩和第四紀沉積物的岩石物理力學性質,又做了許多論證。在這次的勘探工作中,一般採用了不小於127mm口徑的鑽頭鑽進,所以能正確鑒別岩石的特性,從而編制出較正確的工程地質剖面圖,基本上符合了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探的要求。在壓水試驗方面,採用了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的壓水試驗規程,所獲得的資料基本上闡明了基岩的透水性。

為了進一步弄清三門峽壩址區建基高程處及左右岸接觸部位閃長玢岩的裂隙切割程度、岩石風化深度、基坑內可能滲入的地下水量,以及查明構造斷裂帶的性質,於1956年1月在壩區河床及左右岸的接觸部位,布量了2個豎井、3個平硐,並在1號豎井底部又打了一條穿河平硐,用來查明神門河深槽的成因及滲漏情況,其結果是通過破碎帶滲入平硐的水只有0.42L/s;同時又補充進行了比例尺1:2000構造地質測繪,要求這一次工作需詳細說明已全部查明的斷層及構造破碎帶的性質,以及進一步證實主要結構物地段老第三紀紅色岩層,石炭二疊紀、石炭紀煤系岩層及A陶紀石灰岩和中生代閃長玢岩的岩石物理力學性質。

1954~1956年的地質勘察資料,基本上滿足了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編制三門峽水電站初步設計的要求。

⑵ 三門峽市會興鎮的供水水文地質

耿鶴年 馬國英 阮麗娟

前言

隨著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准備工作的開始,會興鎮由於交通位置的重要,已由靜僻的小鎮而躍成為舉世囑目的三門峽水利工程的重要基地。1956年4月間,國務院正式決定成立三門峽市,原會興鎮地區將成為這個嶄新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圖1)。

圖1 會興鎮交通位置圖

新的發展向人們提出一項要求,這就是要在人口激增,各種輔助企業,中小型工廠紛紛興建的情況下,解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問題。從會興鎮所處之地理條件來看,北面緊臨黃河,鎮南約2千米是黃河的支流南澗河,似乎解決供水水源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採用黃河水須從一百米深處把水用水泵抽上來,而且還要經繁重的沉澱等手續,因此,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至於南澗河水則一因流量小,二因受季節的影響較大,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時與當地農民灌溉用水相矛盾,因而唯一解決供水問題的途徑就是勘探地下水。

從1955年10月開始,會興鎮地區的供水水文地質勘探,就成了黃河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經過一年多的地面調查與勘探,會興鎮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已經基本上查明,對於三門峽市設計所要求的水量也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現將已有的資料加以綜合,並結合我們自己的認識,作簡單的介紹。

一、會興鎮地區的自然地理、地質與地貌

本區位於晉豫山地區的黃土階地區,北面隔黃河為中條山,東南則為崤山山脈。黃河及南澗河分別自西南及東南方向流入境內,使本區切割成為一個半島式的高原地帶。

本區屬於半乾旱氣候帶,年平均降雨量500mm,多集中在秋季七、八月。年平均氣溫為15℃,七月份最高為28℃,一月份最低為-1℃。平均蒸發量為1200mm,遠遠超過3年降雨量。

南澗河河源距會興鎮21km。河床平均坡降為1/100,河源地區為各種火山岩系及變質岩系所構成之山嶺,但其流經地段的基岩已全為黃土所覆蓋。每當雨季,納入河流的裂隙水及流域內的降水匯成強勁的地面水流。但每年1~6月河水流量甚小,且往往呈斷流狀態。

會興鎮地區黃土類土廣泛地覆蓋在較老岩層之上。近代沖積的砂卵石層,只能在南澗河現代河谷及黃河的漫灘上見到。

黃土底部卵石層在這一地區分布亦廣,在南澗河河谷兩岸,所見厚度為2~5m。根據鑽探資料,說明深埋在南澗河和會興鎮間各級階地之下的黃土底部卵石層厚度達10~12m。

湖相及河流交替沉積的三門系岩層是會興鎮地區的最老岩層,它僅僅在黃河兩岸才有出露。

地貌單元以階地為主,黃河右岸階地自北而南分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一、二級階地較為狹窄,局部地方受水流的沖刷已殘缺不全;三級階地高程為390~400m,高出黃河水面100~110m,檯面平緩而寬展,三門峽新城市目前正在這一級階地上興建。

南澗河在這一區內是從切割黃河的三級階地開始發育的。因此,目前南澗河的三級階地,也就是黃河的三級階地。南澗河右岸二級階地高出水面約10~15m,寬度達600~1100m,階面平坦,其北部邊緣村落密布,這主要是因為二級階地與三級階地間的坡坎高而陡,便於人們開挖窯洞居住的緣故。在東關村以西,階地向東北延展,而與黃河二級階地相連。南澗河一級階地高出河面3~5m,兩岸發育不對稱,局部地段受水流沖刷而不存在(圖2)。

圖2 地貌示意圖

二、含水層

會興鎮地區的含水層有南澗河沖積層,黃土底部卵石層,與三門系砂層。現分述如下:

1.南澗河沖積層:沿南澗河谷呈帶狀分布。沖積層主要為卵石,卵石為石英岩、石英砂岩、片麻岩、玄武岩、安山岩等,其最大直徑達80~100cm,一般為20~50cm。填充物為砂、粘土及粉土。由於來源較近,因而分選性較差。砂卵石層的分布規律,是上游薄而下游厚,以隴海路鐵橋附近的情況而言,鐵橋上游厚度為4~5m,鐵橋下游厚度為11~12m。在勘探地段,鐵橋上游含淺層地下水,而鐵橋下游不含水。

根據某鑽孔抽水試驗資料,單位流量約為0.1~0.4L/s,地層滲透系數則為4.3m/d。但因含水層厚度不大,分布地帶又極為狹窄,故蓄水量遠不能滿足設計的要求。

2.黃土底部卵石層在本區分布雖廣,但不是完整的含水層,僅局部地帶含水。在鐵橋上游,此層為南澗河切割而出露於兩岸低處,往往有地下水呈下降泉狀態泄出。其較大者有東斜橋泉,流量為9L/s及候橋、朱家咀附近的多股泉水,流量達20L/s。這些泉水,絕大部分為當地農民作為灌溉一、二級階地上耕田的水源。

3.三門系砂層:三門系地層上部主要為中砂、細砂與粘土互層。砂層由於質純而顆粒均勻,因而成為優良的含水層。砂層總厚在各處不等,約為20~60m。砂層與砂層中間夾有數分米至十餘米的粘土層。這些粘土層大多以透鏡體狀態穿插在含水層中間,成為局部隔水層。

在會興鎮以西一帶,三門系砂層為各支溝切割而出露,因此在這些露頭地方出現了許多的下降泉,其中流量較大者為會興以西的水溝泉,其流量達11L/s。在會興鎮以東一帶,三門系砂層廣泛地出露於黃河右岸的下半部,所以泉水大量出露,成為地下水的天然泄水區。

三門系砂層透水性較為均勻,單位涌水量一般為0.5~1.1L/s,滲透系數一般為3.5~5.5m/d。為了更好地說明其含水層及透水性,現將各供水鑽孔的抽水試驗結果列表如下: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史

三門系含水層就其含水量與補給條件,為本區主要的含水層。

三門系的上覆地層為黃土底部卵石層,而在南澗河河谷地帶,則為沖積層的卵石層覆蓋。在層位交接處,有些地方為三門系的重砂質粘土層與卵石層接觸,有些地方則為三門系砂層與卵石層直接接觸。在後一種情況下,卵石層與砂層則相互構成同一個含水層,或者卵石層中的地下水直接補給三門系含水層。

三、地下水埋藏特性及運動規律

南澗河會興鎮間,三門系含水層的地下水位,一般在地面下30~80m(在二級階地下為30~36m,在三級階地下為60~80m),深度愈向北愈大。至於在鐵橋下游一段的南澗河谷中,則一般埋藏在地面下20~30m。

南澗河沖積層水位在地表下1~2m,鐵橋上游2km以內沖積層不含水,而地下水深藏在下伏三門系砂層中。從鐵橋上下水平距僅750m的二條勘探線的情況來看,地下水位落差竟達32m,平均坡度約為1/23,遠大於地面坡度(約為1/100)。又根據南澗河左岸二級階地上水井調查資料,賀家莊黃土底部卵石含水層水位高程為365m左右,而與其相距僅150m的某鑽孔的水位,則在高程約為345m的三門系砂層中,在這短距離內地下水平均坡度大達1/7,這是由於砂卵石層底部重砂質粘土隔水層的存在,決定了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並形成了不同的含水層(圖3)。

圖3 南澗河鐵橋附近地質縱剖面圖

區內地下水是屬於孔隙水、交替循環強烈的地下水,一般不具承壓性質。但是在三門系含水層中,由於粘土透鏡體的存在,造成了地下水的局部承壓。

根據水質分析資料,各含水層地下水同屬於重碳酸鹽型,所以本區應屬於地下水的強烈循環帶。

地下徑流總的流向為自東南向西北,補給黃河(圖4)。

四、地下水的補給來源

解決會興鎮地區地下水的補給來源,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決定了將來地下水的可開采量。

眾所周知,本區降雨量較小並遠遠少於蒸發量,地面又普遍為厚層的黃土所覆蓋,因而大氣降水,從黃土層下滲補給地下水是不可能的。

我們認為本地區主要含水層——三門系含水層的主要補給來源,在於南澗河水通過黃土底部卵石層及沖積層在其與三門系砂層層位交接處的滲入,可用以下事實作為引證:

南澗河水主要的來源為河源區的裂隙水,當然裂隙水本身是來自大氣降水的滲入,由於在岩層內流動緩慢,故其成為經常的補給來源。南澗河上中游段,由於河谷切割了黃土底礫石層,並使之與其自己堆積的沖積層相連,構成了同一個卵石層含水層。河水的水平滲透,使卵石層水富集了。根據訪問,附近各村莊水井均以此層地下水為汲取對象。因此,卵石層水在與三門系砂層交接處,即直接的補給三門系含水層,鐵橋附近及賀家莊一帶就是這種情況。

圖4 地下水位等高線示意圖

南澗河中下游段,局部地方又由於河谷深切到砂礫石層飽和水面以下,故河岸出現了下降泉。在南澗河中游蔡家坡附近,則見黃土層直接覆蓋在第三紀紅色岩層上,三門系岩層亦已尖減。可以想像在三門系岩層的東部邊界,會直接大量承受卵石層中地下水的補給。

五、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

由於地下水循環交替強烈,又流經地段的地層均為鬆散的粒狀沉積,圍岩的淋濾不會加劇水質的礦化。因居民點不多,人為的污染極小,故地下水的物理化學性質是均一的。

地下水一般為無色、無味、無臭、透明,部分呈混濁狀和煮沸沉澱。總離子含量在1000mg/L以下。HCO3離子為本區地下水的主要化學成分,其含量為200~300mg/L。CI離子含量一般為15~55mg/L,在南澗河沖積層中則含量較低,在10mg/L以下,二級階地在20mg/L以下,向西北逐漸遞增。Ca2+含量一般為25~60mg/L,Mg2+一般為15~42mg/L。在南澗河沖積層中,Mg含量較少,在10mg/L以下。總硬度一般為6°~20°(德國度,下同),在南澗河沖積層中,一般為8°~9°,pH值在7.3~8.4之間,極少有毒元素。又根據某鑽孔細菌分析資料,大腸桿菌少於3個/升,每毫昇平皿中細菌生長數為7個,故水質無污染跡象。

根據礦化度,本區地下水屬於淡水。根據陰陽離子含量,地下水主要屬於重碳酸鹽鈣鎂型。根據飲用水水質標准(蘇聯國家標准2874—45),本區地下水完全適於飲用,又以其化學成分簡單,適用於各種工業用水,無須經過繁復的處理。

結語

1.根據勘探及試驗資料,求出的地下水天然儲量,已大大地超過了設計要求。水質良好,完全適於飲用,也適於鍋爐用水,攪拌混凝土用水,無須經過任何繁復的處理。

2.在勘探期間,我們在對勘探孔的設計中已經考慮了將來作為生產孔的可能性,故一般口徑較大,在抽水試驗前,又下入了過濾器,這樣就提供了以勘探孔作為生產孔的可能性。如從現有距市區較近的鑽孔中取出的水量不敷應用時,應考慮另外布置生產孔群。是項鑽孔群應布置在新城市區東南南澗河二級階地上。這是考慮到地下水埋藏較淺,在汲取地下水的技術條件上及經濟條件上都是有利的。此外生產孔布置的間距,取決於影響半徑,因為鑽孔如布置在相互影響范圍以內時,各鑽孔同時抽水會相互干擾,而影響到地下水的靜止儲量。考慮到三門系砂層的影響半徑一般為150m上下,故生產孔布置的間距應不少於300m。

3.從以上所述本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來看,在供水水源地的周圍,特別是在水源地的上游可以考慮設置一個衛生防護帶,以免水源受到污染,影響居民健康。

4.在本次勘探中,由於期限和技術條件的限制,還有一些地質與水文地質上的問題沒有弄得清楚,比如主要含水層——三門系含水層的厚度、產狀、沉積環境、地質年代等問題。特別是鐵橋以東,未布置深孔,對於三門系的東部界線尚不能確定。只有肯定了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闡明本地區地下水的補給關系。這個問題除了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尋求解決外,也希望曾經在這一地區工作過的同志們給我們提些意見,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原載於《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57年第12期)

⑶ 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第四地質工程勘察院地址在哪裡

河南省三門峽市第四地質工程勘察院地址在崤山東路與經一路交叉口西。
河南省靈寶市第四地質工程勘察院地址在新寧西街和車站路交叉口西。

⑷ 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

三門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建於1957年,是伴隨萬里黃河第一壩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省轄市。東接洛陽,西臨陝西省,南通南陽市,北連山西省,管轄三縣(陝縣、澠池縣、盧氏縣)兩市(靈寶市、義馬市)一區(湖濱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0496平方公里,總人口223萬人。三門峽市是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被譽為「天鵝之城」和黃河明珠。近年來,三門峽市依託資源優勢,積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煤化工、鋁工業、有色金屬深加工和林果業生產加工五大支柱產業為支撐的區域特色經濟體系,帶動了綜合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

馬進倉 黨組書記、局長

崔宗勤 黨組成員、調研員

陰旭陽 黨組成員、調研員

徐建立 黨組成員、調研員

衛驍 黨組成員、調研員

李光生 黨組成員、調研員

王西鵬 黨組成員、副局長

田寶群 黨組成員、副局長

上官勤學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馬進倉簡歷:河南新密人,1953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92年5月~1995年6月,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辦公室主任、工委委員;1995年6月~2002年1月,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委員;2002年1月~2004年5月,洛陽市地礦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4年5月~2007年3月,洛陽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7年3月至今,任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於2001年在原三門峽市土地管理局、礦產資源管理局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主管三門峽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工作部門。轄澠池縣、義馬市、湖濱區、陝縣、靈寶市、盧氏縣6個國土資源局和開發區建設土地局。內設辦公室、財務科、信訪辦、執法監察科、地籍測繪科、規劃科技科、耕保審批科、土地利用科、礦產資源開發科、儲量勘查科、地質環境科、紀檢監察室等12個科室和市土地開發儲備整理中心、市礦業開發中心、市地產交易中心及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等4個二級機構。截至2010年底,共有職工114人,大專以上學歷達97%。

【土地資源】據2010年度變更調查顯示,全市耕地17.70萬公頃,園地5.33萬公頃,林地53.74萬公頃,草地11.22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5.37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31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07萬公頃,其他土地2.61萬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全市經儲備並備案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項目7個,新增耕地941.5公頃,同非農建設佔用耕地298.2731公頃相抵後,凈增耕地643.23公頃,連續12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全面完善了基本農田保護檔案,共建立縣(市、區)級檔案7套,建立鄉級成果檔案66套,村級檔案1348套。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宣傳力度,2010年,三門峽市共投入經費68萬元,設立大型宣傳標志牌23塊,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53塊,與村民小組簽訂責任書10514份,與農戶簽訂責任書304450份。

【土地利用】2010年市本級處置土地56宗,總面積162.682公頃,總成交價款68579.5986萬元。其中,「招拍掛」出讓17宗,面積55.978公頃,成交價款59029.4794萬元,實現純收益50346.1萬元;協議出讓11宗,面積28.976公頃,出讓價款6886.5392萬元;規劃變更19宗,面積33.923公頃,補交出讓金2663.58萬元;劃撥土地9宗,總面積43.8043公頃。

組織開展了房地產開發市場專項檢查等工作,全市共清查閑置土地4宗,面積6.9707公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國有經營性用地「招拍掛」的六項制度,全市共供應房地產用地197宗,面積703.60公頃,其中出讓154宗,面積550.56公頃,收取出讓金21.8億元,其中通過「招拍掛」方式出讓120宗,面積458.92公頃,收取出讓金20.5億元。市本級共供應土地41宗,面積110.23公頃,其中出讓32宗,面積66.69公頃,出讓總成交價款達7.4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45億元相比增長了37%。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全市共報批項目建設用地51個批次,總面積903.093公頃,其中農用地769.3093公頃(耕地555.7169公頃),有效保障了244個省、市聯審、聯批等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

【土地勘測定界及評估】2010年,三門峽市金土地勘測服務中心累計完成勘界工作371宗,勘測面積1968.48萬平方米,形成勘界報告350餘套2000餘份,繪制宗地圖100多宗200餘份;並積極配合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完成個人住宅樓發證工作92棟。

【地籍及測繪管理】2010年,三門峽市本級共受理國有土地登記108宗,其中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104宗,變更登記4宗;審批個人住房用地分割登記2869戶;接待土地登記公開查詢100餘宗,整理歸檔地籍檔案100餘卷,更新圖斑200餘個。開展了測繪資質復審換證工作,全市29家測繪單位,22家測繪單位通過了復審換證工作,5家測繪單位是新證不需要換,注銷2家丁級資質單位。新申請的2家測繪資質單位,1家丙級通過審查證書,另一家丁級資質正在審查受理當中。組織開展了「8.29」測繪法制宣傳活動,在全市范圍內設立咨詢台15個,擺設宣傳版面54塊,懸掛宣傳橫幅106條,發放宣傳單1萬余份,接受群眾咨詢5000餘人。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地圖市場檢查工作,對本市火車站、汽車站、各大賓館、書店進行了檢查,沒收「三無」地圖冊30餘本。按規定辦理測繪任務備案和測繪成果匯交工作,完成了三門峽市規劃局沿黃河景觀帶1:1000郵碼航測成圖項目測繪任務備案工作和三門峽市28家測繪單位價值3萬元以上測繪任務成果目錄匯交工作。組織測繪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優質工程獎評選工作,2010年本市有4家測繪單位申報的4項工程項目,獲得了優質工程獎。參加了國家測繪局「蒼穹數碼杯」測繪行業學法用法徵文活動,並獲得三等獎。

【第二次土地調查】截至2010年底,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各項工作基本完成。先後按時按要求完成了縣級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外業調查與數據建庫、城鎮地籍調查外業調查、與相鄰11個縣(市)涉及的160餘幅1萬余個圖斑的接邊、2009年統一時點變更調查、全市基本農田上圖、國家對該市統一時點更新調查與基本農田成果提出問題的整改與完善等階段性工作。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2010年初,全市6個縣(市、區)的66個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順利通過省、市有關專家審查,並於5月26日前全部通過市政府審批。

【礦產資源】本市礦藏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地318個,其中大型礦床46處,中型礦床96處。發現礦藏6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50種,保有儲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約有31種,已開采利用的27種。黃(黃金)、白(鋁土礦)、黑(煤炭)是轄區的三大優勢礦產。黃金礦產儲量、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有16種礦產居全省之冠(金、錳、鉛、鋅、錫、銻、鉭、鈮、鋰、鈹、銣、硫鐵礦、鑄型用砂岩、砷、雲母、玻璃用砂岩),有9種礦產居第二位(銅、鉬、銀、鎢、磷、壓電水晶、熔煉水晶、石膏、石墨),6種礦產居第三位(鋁土礦、鐵、鎵、白雲岩、伴生硫、水泥配料及粘土)。截至2010年底,全市在有效期內共有礦產資源勘查登記項目148個(包括部辦6個項目),其中,金礦項目33個,鋁土礦項目19個,鐵礦項目29個,鉛鋅礦項目33個,重晶石項目1個,煤礦項目3個,銀礦項目4個,銅礦項目6個,銻礦項目3個,錳礦項目5個,鉬礦項目5個,釩礦項目1個,硫鐵項目1個,白雲岩項目2個,石煤項目1個,鋰礦項目1個,紅柱石項目1個。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組織編制了《三門峽市非煤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實施方案》,並於年底完成了整合任務,整合重點礦區個數為11個,參加整合的礦業權77個,其中采礦權57個、探礦權20個。整合後礦業權減少為47個,其中采礦權37個、探礦權10個;減少採礦權20個,減少35%;減少探礦權10個,減少50%。圓滿完成了149個礦山的儲量動態檢測年度報告、287個礦山企業「三率」指標考核和開採回採率系數核定工作。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成效顯著,全市共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9473.8萬元,其中市本級徵收1650萬元。申報中央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及示範基地建設資金5800萬元。完成了463宗礦業權核查工作,按照部、省要求完成了268宗采礦權換證工作。本年度完成市級采礦權延續15個;新立6個;變更5個。開展了打擊非法違法礦業活動專項行動,無證勘查開采、亂采濫挖、浪費資源等現象進一步遏制。

【地質環境管理】全市新發現的32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監測網路,明確了監測責任人,發放了35000餘份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爭取中央及省級財政地質環境類項目資金1.3億元。篩選、上報了靈寶市豫靈鎮安頭村黃土滑坡等3個地質災害隱患點,並納入2011年省級財政資金治理項目名單。靈寶小秦嶺地質公園獲得了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澠池韶山地質公園獲得省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由於措施到位,繼盧氏縣、靈寶市後,湖濱區和義馬市分別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榮譽稱號。

【執法監察】2010年度全市共開展巡查1550餘次,出動警力4000餘人(次)。市執法監察支隊共開展巡查55次,出動警力137人(次),其中一級巡查區域30次,二級巡查區域25次,到基層鄉所巡查20餘次。全市發生國土資源違法案件511起,其中,違法佔地170起,制止170起,總面積715580.83平方米;違法開采341起,取締341起,立案83起。全年共受理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巡查發現、「12336」舉報、上級批轉、政府批轉等)共計74件,其中,「12336」舉報案件共計32宗(土地類案件24宗,礦山類案件9宗),處理到位32宗。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自辦案件17起,結案17起,結案率達到100%。到現場勘查40餘次,追繳罰款147萬元,封填非法井口16個,現場勘測定界3次。督促縣(市、區)辦案件57起,結案54起,結案率達到94.7%。

【信訪工作】2010年,全市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緊緊圍繞「破難題、保發展、保紅線、保民生、保穩定」的總體思路和要求,主要從「圍繞一個中心、確保兩個到位、抓好三項落實、著力四個重點」四個方面做好此項工作。通過全市系統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兩低、兩高、兩無」工作方面成效顯著,實現了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本市國土資源類信訪事項零京訪、全年零上訪,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廳下達的年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目標,三門峽國土資源局被市委、市政府和省廳分別授予「2010年度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被市委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和市三項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聯合評選為「全市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先進單位」。2010年,該局共接待群眾來訪198批394人次,其中集體訪19批131人次。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全國、全省和全市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治理會議後,根據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統一安排部署,從2010年10月份開始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開展以整治土地和礦業權交易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整治幹部隊伍廉潔從政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化國土資源管理制度體制改革專項行動。

一是堅持把廉政風險點排查作為認真落實「兩整治一改革」工作任務,深入推進國土資源領域腐敗治理活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主動作為,扎實工作,將此項工作列入局黨組議事日程,局黨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此項工作,並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馬進倉為組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並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抽調專人,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加強了對「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下設了土地市場治理、礦業權市場治理等五個專業工作組,明確了職責分工,細化分解了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責任制,強化督促檢查,確保了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二是把學習貫穿於整個專項活動的全過程,統一印發了學習筆記本、心得體會本,建立了學習制度,制定了學習計劃,堅持每周二、五為集中學習時間,據統計全系統幹部職工人均記學習筆記12000餘字,撰寫學習心得4篇。為加大宣傳力度,局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印專題簡報13期。同時,在局門戶網站建立了專項活動網頁,開設學習交流、工作動態等專欄,為全系統上下深入學習交流建立了平台。切實提高了系統幹部職工對「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的認識,增強了做好「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掀起了學廉、倡廉的良好氛圍。三是圍繞「三個層面」全面推進。從個人、部門、組織三個層面,結合從事的崗位、業務和關鍵工作環節,深入查、用心查、細致查、真正把崗位風險查清、查明、查實。黨組成員帶頭自查,組織全局幹部職工結合崗位職責,以科室為單位,從中層幹部到一般工作人員、從正式幹部到聘用人員,全面深入查找廉政隱患,並針對排查出的風險點,實事求是進行風險評估。四是抓好「三個結合」深入排查。為確保廉政風險點排查無死角、無遺漏,本著「自己找、領導提、群眾幫、集中評、組織審」的原則,採取自查與互找相結合、領導點與群眾提相結合、風險查找與完善防範措施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以征地供地、農地轉用、規劃、評估、執法監察、土地和礦山權審批、登記發證、資源項目開發、財務、人事等業務方面為重點,全面深入查找思想道德、行為過程、崗位職責、制度機制和外部環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嚴格審核把關,並逐一填表登記,建立了台賬,做到了不漏崗、不缺項。五是嚴格「三個等級」分級管理。按照黨紀條規、行政法規、廉潔自律有關規定、腐敗行為發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後果的嚴重程度、緊急程度等,評估確定風險點的定級,並根據腐敗風險的變化,及時調整風險等級。全市國土資源系統123個單位,1037名幹部職工,從市局機關科室到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從縣(市、區)局機關股室到鄉所,從市局領導到鄉(站)所一般同志,全員參與,人人查找,針對現行制度、關鍵崗位、核心業務、重點部位和環節,圍繞征、管、查、減、免、罰、人、財、物「九大節點」,深入扎實開展全面四輪排查,單位共查找風險點599個,其中A級183個;B級119個;C級297個。個人共查找風險點3327個,其中A級1017個;B級717個;C級1593個。清理規范性文件203份。復查復審卷宗1192個。基本完成了廉政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階段工作任務。六是注重實效,邊查邊改。為把廉政風險點查深、查透、查准,變「風險點」為「安全點」,增強廉政風險防控的主動性,圍繞排查確定的各類風險點和風險等級,從個人自我防控、科室內部防控、單位綜合防控3個層面,有計劃地研究制定在教育、制度、監督等方面的具體防控措施,堅持邊查邊改,局班子成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收繳禮金和有價證券管理辦法》,完善了《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財務管理暫行辦法》,領導幹部廉政承諾制度;立足「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後期處置」三個環節的廉政風險防線,建立運用廉政「三卡」預警機制。針對可能出現的腐敗問題或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運用提醒、告誡、糾錯等制度,通過警示提醒卡、警示告誡卡、警示糾錯卡的方式,及時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錯誤,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著力督導犯了錯誤的人切實改正錯誤,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錯誤的幹部。

【榮譽稱號】2010年,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土資源管理系統「五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產業集聚區分局局長仲興民被評為國土資源管理系統「五五」普法工作先進個人,被省國土資源廳評為全省國土資源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衛驍、荊海波獲得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同時,也被省國土資源廳評為(地質找礦)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測繪系統先進集體,喬娟芳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余釗慧)

⑸ 憶三門峽市(會興鎮)供水勘探

耿鶴年

會興鎮、南澗河、賀家莊,這些40多年前十分熟悉的地名,至今還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

那是1955年9月,我走出校門才1年,奉調離開北京,有幸第一次從事水文地質勘探工作,投身到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下屬的供水分隊,參加會興鎮地下水水源勘探,為即將新建的會興鎮居民區(現河南省三門峽市前身),探尋可作為生活、生產使用的地下水供水水源。我作為第二任地質技術負責人,和同志們一起,在總隊和前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參加了該項工作,從事勘察設計、工作開展、資料匯編和報告編寫全過程的實際工作。

勘探區位於會興鎮南約2km,隴海鐵路南澗河大鐵橋上下的河漫灘上,分隊部駐在賀家莊隴海鐵路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火車站附近。200多名職工,分住在幾間毛坯房和4、5頂辦公與住宿混用的大帳篷中。

我們這支隊伍得到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人員來自四面八方。幹部和工人中有幾位是建國後轉戰多項重點工程的全國勞模。但技術人員卻十分年輕,絕大多數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中專學生。我們這個10 多人的地質組,有2/ 3 以上是20 歲上下的年輕姑娘,她們分別來自廣東、浙江、江蘇、安徽、上海等省市。由於她們的到來,給這個集體增添了勃勃生機。她們之中有幾個人在前幾年已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深深地懷念她們。

由於會興鎮供水勘探,是國內早期開展的一個比較正規的水文地質勘探項目,外來實習和參觀的人員始終不斷。起先是鄭州地校的大群男女學生,其後分別是水利系統的同事,鄭州地校的第2批師生和長春地院的學生,其中有位地校的魏老師和地院的四川籍的陳姓研究生,參與過我們的部分工作,同我們有比較密切的交往,至今還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會興鎮供水勘探勢在必行

會興鎮東距三門峽壩址17km,是壩址區外圍的一個主要居民區,後發展成三門峽市。該地區的供水勘探,在整個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的戰略棋盤上,屬於壩址主要建築物區外圍的一項水文地質勘探,與大壩壩址勘探或為確定築壩所需砂礫石材料產地的勘探相比,看起來似乎不是首選的,但總隊的領導,確實把此項勘探列為與前者同等重要的工程項目,而與之齊頭並進。當時,供水分隊與壩址一二分隊和建築材料分隊等同時成為總隊下屬的幾個主要分隊之一,投入的人、財、物力和時間都相當可觀。

原因何在?這是由於隨著三門峽地質勘察工作和水利樞紐工程准備工作的開始,大量外來人員將逐漸匯集到新的居民區來,最早淪為水庫區的原陝縣縣城的居民亦將易地而居,把會興鎮地區作為首選,一個新興的中等工業城市正在逐步形成。

新的發展向人們提出了一項緊迫的要求,這就是要在人口激增,各項輔助企業和工廠紛紛興建的情況下,解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問題。從會興鎮所處的地理條件來看,北面緊臨黃河,鎮南約2km有黃河支流南澗河,似乎解決供水水源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取用黃河水需從百米深處用水泵抽水,而且還要採取較為復雜的沉澱處理等程序,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承受,在經濟上也是不合算的。至於取用南澗河水,則因其平時的流量很小,又受季節氣候影響變化較大,且與當地農民的灌溉用水有矛盾,因而唯一解決供水問題的途徑就是勘探地下水。

2.初戰南澗河

這是一場十分艱苦的戰役。多台KAM—500型和KA—2M—300型岩心鑽機以200m左右的間距,分布在南澗河寬闊的河漫灘上,以砂礫石沖積層為目的層進行鑽探施工。那時間,施工現場鑽塔聳立,到處可以聽到「鏗啷啷、鏗啷啷」的鑽頭與岩石摩擦、撞擊的聲響,與行駛在附近鐵路大橋上的火車轟鳴聲交相輝映,協奏起一曲曲新中國萬馬奔騰,快步建設的壯美樂章。入夜,從鑽場上發出的燈光,與星月同輝,照亮了附近的夜空。

但是,盡管工人們爭分奪秒,日以繼夜,堅持「三班倒」的作業制度,每時每刻與鋼鐵和泥水為伴,連續奮戰不懈,但鑽進效率卻很低,施工進度極其緩慢。從現在的目光看,沒有配備後來普遍採用的「УКС」型號的沖擊鑽機,用岩心鑽機在砂卵石層中鑽進是不可能適應的。

加之,所謂南澗河的沖積層,實質上是上游山區間隙性洪流攜帶的漂礫、卵石,充填大量泥沙組成的「卵石土」,分選性極差,不利於鑽探施工,且透水性也差,基本上是不含水的。我們曾經在洪水期間,在河邊開挖一個試坑進行觀察,盡管河床中洪流嘩嘩,但在其邊緣低於河水面1、2m的試坑內竟乾涸無水。

經過近半年的施工,其事故累累。在打完的少數幾個鑽孔中抽水,單孔出水量甚小,或基本上抽不出水來。

3.曙光顯現

對南澗河「沖積層」的勘探,雖以未達到目的而告終,但在勘探區下段,南澗河大鐵橋以西(下游)某鑽孔的加深鑽探中,揭露到透過不到10米厚的漂卵石層,下伏有厚近30米、淡黃和棕黃色、均勻、純的中細砂層,後經區域對比,確定為「三門系」地層。

「三門系」地層的出現,給人們一個驚喜,看到了供水的希望。於是我們著手調整勘探布置,把下一階段勘探的目的層定位在「三門系」的砂層中,並把勘探區擴展到南澗河河谷外圍的一二級階地部位。這樣,不僅避免了在漂礫、卵石層中鑽探施工的困難,重要的是由此取得了供水勘探的重大突破。

4.滾滾清水從地下湧出

原來「三門系」地層屬於第四紀下更新統,由多層砂、砂礫石層和粘性土組成的河湖相沉積,具有區域性分布的特點,在東南方向上可上延到南澗河中上游段。上復後期沉積的黃土類土;在河谷區,黃土類土遭侵蝕,上覆現代沖洪積的漂礫、卵石、土層。「三門系」中的砂、砂卵石層,不僅透水、含水性好,且接受東南方向南澗河和其他地表溪流直接和間接的有效補給,在山前地帶特定的有利沉積環境和優越的補給條件下,成為一個富水性良好的區域含水層。

又經過幾個月的鑽探和試驗,新布置的近10個水文地質試驗鑽孔,幾乎孔孔出水,有的位於地形低窪處的鑽孔,承壓的地下水可直接自噴出地面。經壓風機抽水試驗,在小口徑(濾水管直徑127mm)條件下,單孔出水量達到5~10L/s。經水化學分析,其總離子含量在1000mm/L以下,大腸桿菌少於3個/L,屬重碳酸鈣型、無污染的淡水。水質按當時前蘇聯國家標准(2874—45),完全適合於飲用,也適用於各種工業用水。

由於地下水水力坡度較大,平均達1/23,勘探區內地下水的天然補給量已經超過設計所需的100L/s。勘探期間,將小口徑試驗孔,經擴孔而成的「探、采結合孔」,加上後來專門施工的開采井,累加起來的開采水量,完全達到當時整個會興居民區的供水需求。

後經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總隊的領導賈工、夏工和前蘇聯專家E.C.索柯洛娃等檢查了我們的工作後,認可了我們的工作成果,認為各項圖表的編制,均已達到了相應的規程、規范的要求。

5.再見了,會興鎮——我的故鄉

1年多的會興鎮供水勘探,是一次從困難、挫折,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到走向勝利,獲取豐碩成果的過程,這個過程驗證了一條顛簸不破的真理——實踐出真知。

勝利地結束了會興居民區的供水勘探,沒有爆竹、彩旗,沒有鶯歌燕舞的慶典,我們又默默地背起行裝,跨步走向新一輪的三門峽水庫區的勘探征程。

2004年10月30日於南京

⑹ 地質部組建第五大隊開展水庫運用階段工程地質問題的勘察研究工作

1963年11月,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召開直屬隊計劃工作會議時,按照國務院指示,決定籌建第五大隊,對三門峽水庫運用條件下出現的泥沙淤積、農田浸沒、庫岸坍塌等工程地質問題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行勘察研究。

1964年4月,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第五大隊正式組成,隊部初設在河南三門峽市,一年之後遷往陝西渭南市永久駐地。地質與勘探技術人員主要來自部屬北京隊和水文所,1965年大專院校畢業生10餘人,以及從西北地質研究所調來的地質技術人員。隊長蔣士英、王相坎,技術負責人董志良、方鴻慈,地質科長謝留臣,勘探科技術負責徐孟超。下屬編制有:黃土組、浸沒鹽鹼組、坍岸組、綜合研究組、資料組及實驗室等。

第五大隊在組建的當年,就組織力量開展了潼關以東坍岸帶、渭河下游浸沒區,以及泥沙主要來源區之一的陝北黃土高原重點縣進行了專門性的踏勘調查,收集資料等調研工作,為編制工作規劃做准備。

1964年12月,治理黃河會議時,周總理要求兩部一院(水利部、地質部、中國科學院)會同山西、陝西兩省對庫區問題進行專門的查勘和規劃研究。1965年5月,兩部一院(執行單位是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地理研究所)向國務院提交《西安市區及三門峽庫區查勘報告》,7月3日,國務院批復:「希即按照報告中所提意見進行工作。」(該報告和批示均未找到)地質部門參加查勘的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姜達權副總工程師和第五大隊董志良工程師。

遵照「治理黃河會議」部署和國務院的批復,結合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的要求,以踏勘調查成果和調研工作為基礎,編制的1966~1970年工作規劃,將第五大隊的基本任務定位在配合黃河中游水土保持規劃和三門峽庫區治理規劃這兩個重要方面。在執行中,盡管有「文革」的干擾,仍在這兩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為後續工作規劃和總結性成果開了一個好頭,積累了可貴的治理黃河地質科研成果。

⑺ 難忘的三門峽情懷

耿鶴年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只是我人生的一個瞬間,可是記憶中的事件和想像中的事卻特別多,也特別深刻。這是為什麼?我覺得在當時有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表現為一種純正的優良作風,在帶動和支撐我們前進。

這種精神力量,概括起來就是公而忘私,積極向上和實事求是。由此產生的優良作風,來自於當時的黨政領導,也來自於技術領導,而且後者表現得更為生動、具體。

我們的全部技術工作是在賈福海和夏其發同志的領導和直接指揮下開展起來的,他們的以身作則,成了我們全體勘察人員的楷模和榜樣。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的規模,在當時屬全國第一,時間跨度也史無前例。賈工、夏工當時在40和30歲剛出頭的年齡,而且毋用諱言,他們當時所掌握的知識結構,也主要是地質礦產專業的基礎知識,卻毅然受命離開北京的家庭和親人,承擔起三門峽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主管和副主管的重任而且一干就是4年,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他們幹得那樣無怨無悔,這不能簡單地以接受行政命令來解釋,而是一種忘我無私的精神。

為適應工作的需要,他們刻苦學習知識、努力鑽研業務。在書櫃和案頭上,不僅有著名學者的專著和政治理論書籍,還擺放著各種水文、工程專業的課本和《蘇聯專家談話記錄》。在他們的帶動和影響下,廣大青年同志業余學習成風,這在當時是有目共睹的。

我記得當時青年男女間向對方示愛、求愛的首選禮物就是業務書和政治書。

貫穿在他們身上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表現為對人、對事的求真務實,對待技術工作、技術成果和技術人員的實事求是。

現在賈福海院士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在此根據同他親身交往的經歷和所見所聞,對他的為人處世進行回憶,再一次感悟他關心、愛護和培養我們這些下屬的殷殷深情。

1954年9月,我從學校分配到北京地質部水文工程地質局,當時他是工程地質處的技術副處長,我是水文地質處的實習員。彼此碰過面,但沒有說過話。

1955年9月,我從北京調來三門峽地質總隊供水分隊,住會興鎮以南的賀家莊。有一次去史家灘總隊部辦事,由於不慎丟失了一份當時視為珍寶的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編制的工作規程,受到他嚴厲的批評。

七八個月以後,供水分隊工作過半,當時總隊范圍包括供水分隊,有相當一部分技術人員從三門峽調出去,支援外省隊,風聞我也在被調之列。我回總隊見賈工,問及此事,當時他斬釘截鐵地說:「你不能走!你走了,供水分隊的工作不就吹啦。」我理解我若是調走,當時分隊內部一時尚無人可以接替;若從外面調人來,在那時工期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也沒有多少磨合的時間。

當供水分隊在會興鎮供水勘探的外業工作即將結束時,有一天他到分隊檢查工作,對我說:「你得著手編寫勘探報告!」當時我還沒有編寫過地質勘察報告的經驗,卻不知高低深淺地回答:「我一個星期後交卷!」他望了我一眼,嚴肅地說:「你太輕視了,哪有一個星期寫出報告的!」接著他把編寫報告的要領,對我講述了一番。

根據他的指導意見,對照規程、規范的要求,我草擬了一份報告編寫提綱,讓他過目,隨後組織分隊的同志一起編圖、整理資料。兩個月後,我向總隊提交了包括文字報告在內的全部資料。

隔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去總隊辦事,在他的辦公室里,他指著辦公桌上一大摞地質報告對我說:「你這份報告寫得最好。」也許有點誇張,也許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鼓勵我,但當時他確實是這么說的,同時還說了一些如何修改的話。

關於供水報告編寫和由此發生的兩次同賈工的對話,我一直埋藏在心底,印象極為深刻。

時隔不久,賈工讓我寫一篇以會興鎮供水為中心內容的技術性文章,我當時懵懵懂懂地似乎還不知道寫技術性文章是怎麼一回事,就按照他的提議,在周圍同志的協助下寫了一篇,以我同分隊另外兩人的名義發了出去。這就是刊登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月刊1957年12期上的《三門峽市會興鎮供水水文地質》一文。現在看起來還比較膚淺,卻是我工作後在全國性雜志上發表的處女作。

在政治上,賈工對待青年同志們也是關心備至。

20世紀50年代後期,政治運動頻繁,在那種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氛圍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向不正常的軌道偏轉,尤其是知識階層。往往有一部分人,自覺政治上早成正果,而心高氣盛;而另一部分人由於家庭成分、社會關系等先天的原因,在使用上或其他問題上受到貶低、排斥,或在政治運動的同室操戈中受到打擊、傷害。這至少在一部分單位和群體中是如此。賈福海同志對於這後一部分人總是能平等相待。沒有用鄙薄的眼光對他們頤指氣使,而是友善地團結他們,使他們在壓抑、消沉中鼓足勇氣,跟上大眾的腳步共同前進,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在三門峽近4年的集體生活中,賈工不太在乎同自己伴侶和子女的常年分居,過著類似單身的生活,卻特別關心和保護下屬同志間的感情生活。

當時,在史家灘總隊部及各個分隊的各類技術人員中,絕大多數是20歲剛出頭,至多25歲左右的男女青年,他(她)們在感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不一樣。誰已經有了配偶(這是個別)?誰還沒有配偶(這是多數)?誰的對象在哪裡?彼此間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好像有一本賬一樣存在於他超強的記憶中。有的人還沒有對象,他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幫他(她)考慮。有的在戀愛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或糾葛,他會從中做思想工作,釋疑解惑,有時比政工幹部的說教還有效。有的一方在外地,時間長了產生疑慮,在難得的會面中,他就動員他們在現場結婚,早成眷屬。以上這些都有活生生的事例可舉,這里就不指名道姓。

我認為這決不是多管閑事,而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或指揮員,為了事業的發展或革命工作的需要所具備的一種特殊品格。

我當時屬於上述第二種情況的群體。在他的啟示和推動下,我和我的老伴就是在史家灘,從相知到相愛,隨後兩人一起調到渭北庫區,後來三門峽工作結束後,又一起調到新疆,在烏魯木齊市喜結連理,這是後話。在此期間,我記得有一次前去史家灘,因為途中涉水過河,A起了褲腿,賈工見到後慈祥地對我說:「穿著整齊些,不要邋裡邋遢的,不然,小王看了要不高興的。」這是一種多麼寶貴的關愛啊!

三門峽工程地質勘察結束,勞燕分飛,天各一方。

文革期間和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北京我和當時的「賈總」有過兩次會晤。1981年在福州召開的「基岩裂隙水學術會議」上,又有過一次印象較深的見面。時隔兩年,在渭南陝西省第二水文地質大隊,賈總前來視察工作,他排除了單位的盛情招待,在我的斗室里,促膝談心,享用清茶淡飯。

1985年1月,已是「知天命」年齡的我,遠去溫州,由於地處東南一隅,幾乎隔絕了與外界的所有聯系。從此、再也沒有見到賈老總慈祥的面容。

時光又流逝了將近20年,今年2月18日,地點是我南京的家中,應電話鈴聲,我拿起話筒,聽到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聲音——賈老總的聲音:「我找你們找得好苦啊,聽說你們到了溫州,後來又聽說你們全家搬到了南京,最近從張學頊那知道你們的電話號碼,我很想念你們……你們光給我打電話不行,要給我寫信,把你們離開陝西後的經歷和你們家裡孩子的情況告訴我。隔一段時間我要到南口去,那是我女兒家,那裡環境比這里好……」

隨後,我以我和老伴的名義,給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長信,首先為他一年多前喪偶表示哀悼,又為他即將到來的90誕辰表示慶賀,還詳細地寫了他在電話中說的他想知道的我們的情況。

此後的幾個月內,我們又斷斷續續地收到他兩次寄來的他個人的文集和3封他和夏工聯名發出的「致原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部分同志的公開信」,對此、我都一一作了回應,並寄出我的手稿。

從他寄來的信封和文集的包裝紙上看到他那纖細、蒼勁而又穩健的親筆字跡,正為他的健康、長壽高興時,不料,在2004年10月4日,從夏總的電話里得知賈老總逝世的驚人噩耗,真令人揪心的傷痛!

在離開三門峽的漫長歲月中,我真像一匹失去母親依戀的馬駒,西奔東竄,南往北來,經歷多個不同的地域和多種不同的工作項目,所幸能夠游刃有餘,很大程度上是奠基於三門峽總隊這所大學校的千錘百煉。

特別要指出的是賈老總,他沒有對哪個人情有獨鍾,而是把他的愛灑向和他交往的大多數人。在我心目中的他,是一位博學多能、博採眾長的學者和大師,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為人寬厚的長者和誨人不倦的導師。他用從他身上發出的強烈凝聚力,導領著千百名勘察戰士,為新中國早期的三門峽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現代中國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賈老總、賈院士,如果您在地下有知的話,您應該頜首微笑,沒有遺憾。安息吧!

2004年11月30日於南京

⑻ 各輔助建築物地區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

根據三門峽水利樞紐輔助建築物總體布置方案,這些輔助建築物包括有圍堰、變電站、永久住宅區、汽車基地、混凝土系統場地、跨河公路鋼橋、沉沙池、大安居民區、會興(鎮)居民區、靈寶篩分場及靈寶鐵路專用線。為查明上述建築物的工程地質條件,地質總隊於1955~1958年間陸續完成了上述各個建築物地段內所需要進行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其位置交通見圖8),簡述如下:

1.圍堰

1956年5~6月,為了獲得壩區初步設計第一期及第二期上下游圍堰部分的第四紀岩層厚度、性質,並研究其岩石物理力學性質,在該地段內進行了試坑、土鑽及試槽的勘察工作,基本上查明了圍堰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由於技術設計中第一、第二期圍堰個別地段的位置稍有變動,以及1956年勘察資料中對第四紀沉積層的透水性未能加以說明,因此,1957年5~6月間又在所設計的地段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試坑及土鑽的勘察工作,在於查明地基內基岩表面沖積層的砂卵石及局部覆蓋在基岩面之上的坡積層厚度、顆粒級配、容重、滲透系數。此外,為了保證圍堰和河床連接的可靠性,還需要查明圍堰和兩岸聯接地段處的地質條件。經過上述一系列的地質勘察工作,均已滿足了設計對圍堰地基地質資料的要求。

2.變電站、永久住宅區、汽車基地

這些輔助建築物均分布於壩址右岸,由黃土類土所組成的二、三、四級階地上。為了查明上述這些場地內的工程地質條件,於1956年7月在所設計的地段內進行地質勘察工作,初步查明了區內的一般地質條件。

在技術設計中,由於變電站總體布置方案有所變動。為了查明新布置的變電站、電纜溝以及從水電站至露天配電場的架空引入電網的高壓塔等具體地段上的工程地質條件,1957年7~8月間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地質勘察工作,這些工作包括了試坑、土鑽以及室內試驗等工作。

圖7 三門峽水利樞紐主要建築物地區地質勘探程度圖

圖8 三門峽水利樞紐各輔助建築物地段的位置交通圖

在此勘察期間,發現在變電站地基的黃土類土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分布的裂隙。究竟這些裂隙對建築物有無影響?為了弄清這一問題,於1958年4月又進行了比例尺1:2000的工程地質測繪,並向當地居民訪問有關煤洞的分布情況,並開挖了一些試坑,其目的在於查明裂隙的成因、生成時期,以及裂隙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和性質,從而做出變電站基礎穩定性方面的結論。這一問題經過上述勘察工作後,也得到了解決。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工作,獲得了充分的地質剖面圖以及土壤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等資料,對變電站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做出了比較詳盡的論證,基本上滿足了設計要求。

經過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研究後,1959年1月變電站的位置又有了改變,但經過研究後,認為已有的勘測資料基本上仍可以滿足設計的要求。

3.混凝土系統場地

混凝土系統場地,位於七里溝與老鴉溝之間的斜坡地段,這一個地段1955年曾以少量的土鑽鑽孔,對崩積物的沉積次序進行了了解,因受勘探設備的限制,所搜集到的資料是不足的。在1956年初步設計中又進行了補充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其工作包括:開挖了12個試坑、補充地質測繪以及土壤物理力學性質的研究。經過這一次工作,初步查明了該地段上所設計的建築物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是相當復雜的。

1957年6~8月,根據技術設計的要求,在各個具體建築物地段內,又進行了補充勘察工作。1955年、1956年、1957年的三次地質勘探工作總的缺點是對地基在施工以及運行期間能否產生滑動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1957年勘探工作結束後,緊接著就是混凝土系統場地的全面開挖,這一開挖工作破壞了場地邊坡的穩定性。因此,1958年春,分別在角胡同及大小拌和樓場地產生了兩個不相連的滑坡,嚴重地危害到小拌和樓建築物的安全,並直接影響到大拌和樓場地的正常施工。為了根除滑坡對大、小拌和樓場地的危害,1958年5~8月間,在該地段上又進行了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其目的是在研究正在活動的以及目前尚未發現的,但將來可能產生滑坡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提出最合理的預防和處理方面的措施。經過這一次的勘測工作和進一步對資料的綜合分析,對滑坡問題得到了全面了解。在勘察過程中,曾分別為設計和施工部門及時地提供了必要的地質結論及迫切需要的地質資料,完全滿足了設計和施工方面的要求(Ⅱ-10)。

4.下游公路鋼橋

公路鋼橋,位於壩址下游0.8km處,1956年為了查明鋼橋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在該地段上進行了5個孔的鑽探工作,並進行了單孔抽水試驗,鑒定了地基的透水性。根據勘察資料,說明這個地段選為鋼橋的地基是完全適宜的。

5.沉沙池(二期供水用)

一、二兩級沉沙池,分別位於七里溝口和角胡同三級階地的斜坡上。為了獲得設計地段內所需要的地質資料,1956年曾分別布置了少量的坑、孔進行了勘探,基本上查明了區內的工程地質條件。

6.大安居民區

大安居民區位於三門峽上游4km處,黃河右岸的二級階地上,區內有公路和鐵路直通三門峽壩址和三門峽市,因此,交通甚為方便。

為了查明區內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第四紀沉積物的物理力學特性,確定哪些地方適宜於建築,1955年12月在該地區內按150m×150m的方格網的勘探方法進行了勘探。在工作期間由於得到了地質部蘇聯地質專家馬舒柯夫來工地檢查工作時的正確指導,及時地將還沒有進行的試坑及鑽孔大大加以縮減,從而克服了在較均一的黃土類土地區勘探設計中的浪費。經過上述勘探工作後,已完全可以滿足大安居民區地基設計上的要求。

7.會興(鎮)居民區

會興居民區(現為三門峽市),位於陝縣縣城與三門峽車站間的三級階地上,1956年1~2月間為了查明該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了比例尺為1:10000地質測繪以及600m×600m方格網布置了少量的土鑽及試坑工作。經過這一次工作,對會興居民區的工程地質條件有了一般性的了解。1956年7月為了解決會興居民區各建築物的合理布置問題,在這地段內又進行了綜合性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探和測繪工作。

會興居民區的北部為各輔助企業建築物的地基,這些建築物包括汽車修配基地、中心機械修配廠、木材加工系統、建築製品工廠、燃料及燃料潤滑材料倉庫、變電站、氧氣站、鍋爐廠等。為了進一步查明上述建築物具體地段內的實際工程地質條件,1957年又進行了補充的工程地質勘探工作。

為了日益發展的會興居民區提供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總隊曾於1955年~1956年間在南澗河至會興鎮地區內進行了供水勘探工作(Ⅱ-11),滿足了當時的設計需要水量。1958年以來隨著三門峽市(原會興鎮)各項企業的迅速發展,水量已感不足,因此,在1958年又進行了5個生活用水的勘探孔的鑽探工作。

通過上述各期的勘探工作,對會興居民區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地下水的供水條件,做了進一步的論證,基本上滿足了設計要求。

8.靈寶篩分場及靈寶鐵道專用線

為了查明靈寶篩分場和靈寶鐵路專用線的工程地質條件,分別於1956年7~12月,進行了少量的試坑和土鑽的勘探工作,基本上查明了選為建築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滿足了設計的要求。

1955年~1958年三門峽水利樞紐各輔助建築物地段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量見表4。

表4 三門峽水利樞紐各輔助建築物地段的工程地勘察工作量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