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次生地質災害淺析
⑴ 簡述地震主要的次生災害!
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
1、火災,由震後火源失控引起;
2、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3、毒氣泄漏,核泄漏等,由建築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
4、瘟疫,由震後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
⑵ 地震會觸發哪些次生地質災害為什麼
地震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不是全部次生災害):山體滑坡、崩塌、滾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
你還需要其他次生災害嗎?
⑶ 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是地殼急驟顫動的自然現象。由於引起地殼震動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有:火災、水災(海嘯、水庫垮壩等)、傳染性疾病(如瘟疫)、毒氣泄漏與擴散(含放射性物質)、其他自然災害(滑坡、泥石流)、停產(含文化、教育事業)、生命線工程被破壞(通訊、交通、供水、供電等)、社會動亂(大規模逃亡、搶劫等)。
地震誘發的次生災害
地震災害包括直接災害、次生災害和三次災害等。地震時造成的建築物工程設施的破壞稱直接災害;因建築物工程 設施倒塌而引起的火災、水災、煤氣和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和放射物擴散等對生命財產的威脅稱次生災害。由次生災害引起的或因抗震防災體制不健全,人們防災意識淡薄、指揮 系統失靈而造成社會恐慌動亂,使震災加重稱三次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地震次生災害尤為突出,國內外歷次大地震都有不同 程度的表現。如1975年2月5日海城地震(7.3級),鞍鋼因停電而鐵水凍結,高爐停產;營口市水電設備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癱瘓。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8.2 級),開灤礦供電中斷,涌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捻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死5 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震(8.2級),水管破壞, 大火持續三天兩夜,橫濱被燒光,東京燒掉三分之二。 1964 年6月16日日本新漓地震(7.5級),油庫受震起火,直至 原油燒盡, 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 1906年4月18日 美國舊金山地震(8.3級),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 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 10平方公里的市區化為灰燼。 1960年5月6日智利地震(最大地震8.9級)引發海嘯,沿 海建築物大部分被海浪捲走,破壞房屋16萬棟。
減輕地震次生災害的對策
震前預防:震前預防對策是人類控制和減輕次生災害的首要一環。一旦次生災害發生就能迅速救治,以達到減災的目的。震前預防對策的重點是工程設防、抗震加固、次生災 。 害監測、進行防治次生災害的思想和物質准備;
震時應急防護和緊急處置:是指從地震預警到地震結束之間人們所採取的緊急行動。一般分為:震時應急避震對策以減少不必要的心理性次生災害。震時生產崗位的應急處置 對策是指各行各業生產崗位的領導、工人、幹部、技術人員 以及家庭成員在地震預警後,所採取的防止次生災害和保證 要害系統工作連續性的一系列緊急行動和方法。
震後救治:這是防止次生災害蔓延擴大,減少損失的最後對策,其重點是制止次生災害的蔓延,迅速搶救由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並有效地治理由次生災害所造成的環境破壞。
防止地震次生災害
1.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災害。所謂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是指地震後引起的水災、火災以及有毒氣體蔓延等等。很多經驗表明:次生災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2.對工礦企業中的易燃、易爆、劇viper,要嚴密監視,地震時,一旦發現劇viper或易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搶救。
3.對於大型水庫、堤壩等,要預先做好防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加固。水庫下游的居民,在地震發生時,要嚴密注視堤壩的安全,遇有險情,除組織力量搶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
4.大地震發生在山區,由於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種情況,要立即組織人員疏通,以免造成水災。
5.在接到關於地震的預報以後,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盡快離開房屋。人員疏散時,要避開高樓房、煙囪、高門臉、女兒牆、高圍牆等,更不要在狹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開高壓電線、變壓器,以防電桿或電線震斷觸電傷人。
6.在山區,還要遠離懸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時傷人。還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這些地方容易發生較大的地滑或塌陷。
⑷ 次生地質災害的地震次生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地震次生災害尤回為突出,國內答外歷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如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鞍鋼因停電停水而凍結,高爐停產;營口水電設施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灘瘓。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開灤礦供電中斷,涌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埝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毒死5人。1964年6月19日,日本新潟7.5級地震,油庫受震起火,大火燒了360小時,直至原油燒盡,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8.3級地震,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市區化為灰燼。
⑸ 地震產生的次生地質災害對抗震救災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自然災害的關聯性。地震引起水庫、湖壩崩塌給下內游地區造成洪水危害;地震容引起滑坡、泥石流阻斷交通,增加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的難度;地震引起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危害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地震屬於地質災害,一般不會引起氣象災害如狂風、暴雨。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⑹ 什麼是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由地震來及隨後相繼發生的余源震,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地質災害,就是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5·12」汶川地震引發的崩塌堵塞交通命脈,影響救援
「5·12」汶川地震引發的山體崩塌對公路造成威脅(四川北川,2008,謝章中提供)
⑺ 地震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主要有什麼.
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滾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潰決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二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污染、電訊設施破壞造成的通訊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污染、醫院細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歷史經驗表明,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有時比直接災害還要大 有毒有害物質的泄漏
城市裡鋼鐵、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制葯等行業以及化學品倉庫一般都貯存有大量的酸、鹼、光氣、氯氣以及其他一些化學品,多在卧式貯罐、露天或罩棚內貯存。如果貯罐沒有固定,地震時有造成罐作翻滾、管路破損導致泄漏或流灑的可能性。城市的劇毒葯品.除各科研、教學和工廠實驗室有少量儲存外,主要集中在有關的工廠和化工倉庫。這類劇毒葯品如果沒有特殊管理,地震時庫房倒塌、包裝破壞,就可能造成火燒、水淹、雨淋和散失。在5·12大地震中,就有兩家化工廠發生了液氮泄漏事故。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破壞
地震強大的扭曲力很容易使城市排污管道破裂,致使污水四溢,彌漫於城市之中,造成嚴重污染。同時可能對污水處理廠造成嚴重破壞,削弱城市廢水處理能力、影響城市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引起地表水環境的惡化。
細菌和病毒從實驗室外溢
城市中保存的細菌和病毒,主要集中在有關的科研和防疫單位,菌種的種類和毒株雖很多,但數量都不大。一般存放在電冰箱內,地震時只要冰箱不被破壞,不至於外溢。但臨時保存的菌種、病毒株多在玻璃試管、玻璃皿或玻璃瓶內,遇到破壞性地震時,試管、器皿被打破,有可能外溢,造成傳染。
放射性物質泄漏
放射源主要集中在核電站、輻射防護研究和農業科學研究單位。分布於煤田地質勘探、醫療防疫單位,用於教學和生產單位的比較少。目前,我國核電站都是按照很高的抗震級別來建造,抗震系統完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他放射源分布較散,一旦在工作時發生地震,或者個別單位不按規定包裝、貯存,將有可能對空氣和水造成污染。
垃圾填埋場和尾礦庫污染
地震造成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地面破壞,容易使原本填埋於土地深處的垃圾裸露於地表,引起環境污染。如果遇到陰雨天氣或者城市水災,將有可能使這些垃圾四處漂浮、腐敗,滋生有害微生物,同時將滲出有毒有害物質。
一旦地震造成尾礦庫的破壞,大量礦石廢渣含有的重金屬將可能造成水體以及上壤污染,對人體造成持久危害」。
火災和水災造成的污染
地震很容易引起城市大火,大量塑料質地的建築材料、電線、油料、化學纖維的焚燒將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給城市大氣帶來嚴重污染。同時,如果遇到自來水管道破裂或者陰雨天氣,將會造成這些有毒有害氣體進入土壤、地下水,造成持久污染。
如果地震引發了海嘯、山崩阻塞河道、扭曲破壞堤壩造成河流水庫決口,淹沒城市,將對城市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為一旦發生水災,將會使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質、放射性物質、病毒和細菌、城市污水彌漫於城市,造成極為嚴重的環境污染。水災還極容易造成城市中屍體的腐敗,滋生蚊蠅,水體中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引起疫病流行。
⑻ 次生地質災害
次生地質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山體崩塌等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垮塌後會造成洪水;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造成威脅等。
如何應急
■ 房屋面臨滑坡時,應立即撤離;山體滑坡時,不要沿滑坡體滑動方向跑,應向滑坡體兩側跑。
■ 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窪的地方或是向上攀爬尋求躲避。
■ 行車中遇到崩塌,應迅速離開有斜坡的路段;因崩塌造成車流堵塞時,應聽從交通指揮,及時接受疏導。
■ 及時了解震區大壩和堰塞湖的安全訊息,得到通知應立即撤離危險地帶。
■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 遇到毒氣泄漏時,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盡量繞到上風方向去,並盡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遇到燃氣泄漏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
■ 注意飲食衛生,不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若被蚊蟲叮咬要即時處理,不要亂抓。飯前、休息前,最好將暴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膚做好消毒(常用醫療消毒水有雙氧水、碘酒、過氧乙酸等),定期對環境和被褥等進行消毒。
河北公眾防災避險應急手冊
特別提示
■ 熟悉撤離路線,熟悉預警信號。
■ 當發現附近山體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時,應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同時通知其他受威脅的人群。
■ 避災場所和新房的建設應離開滑坡和泥石流區相當距離。發現地質災害隱患時,應立即搬遷與避讓。
■ 避震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避免遭受洪水襲擊。嚴格避免在下遊河道搭建抗震棚。
■ 夏汛時節,去郊外峽谷郊遊時,一定要事先收聽當地天氣預報,不要在大雨後或連陰雨天進入山區溝谷。
■ 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 到山地戶外遊玩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棚。
河北公眾防災避險應急手冊
⑼ 次生地質災害的介紹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回壩河堤決口造成答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⑽ 什麼是次生地質災害
次生地質災害 geological disasters
編輯本段次生災害
次生地質災害的原因
由自然災害引發的地質災害。 如地震引起的滑坡、地裂縫,崩塌,泥石流等;火山引起的泥石流等。 次生地質災害是災害鏈現象的具體表現。[1] 地震引起的房屋倒塌,人員受傷等不是次生地質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地震次生災害尤為突出,國內外歷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如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鞍鋼因停電停水而凍結,高爐停產;營口水電設施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灘瘓。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開灤礦供電中斷,涌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埝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毒死5人。1964年6月19日,日本新潟7.5級地震,油庫受震起火,大火燒了360小時,直至原油燒盡,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8.3級地震,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市區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