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危險區法律

地質災害危險區法律

發布時間: 2021-03-05 04:33:17

Ⅰ 人為地質災害導致(地下開礦)原鄉鎮企業用地成為危險區的賠償問題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誰引發,誰治理」,因此這種因采礦引發的人為地質災回害,首先明確責答任主體,實際上責任主體即為礦山企業,即便礦權易主,新入駐的企業一樣要接納地質災害(和政府說脫手的除外)。明確了責任主體後,當事人就要通過當地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國土局、安監局等)與礦山企業要求索賠,至於賠償金額按法律規定的以及當地的賠償慣例進行賠償,無法達成共識的,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致當事人: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礦山企業對你進行賠償,除非是目前礦山無主,這種情況下,只有政府「買單」了。

Ⅱ 地質災害危險區能否進行農業生產

地質災害危險區可以進行農業生產,但特別小心。

Ⅲ 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區別

地質災害隱患點按危害程度和規模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質災害險情專和地質災害災屬情四級。而地質災害危險區是指已經出現地質災害跡象,明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區域或者地段。

Ⅳ 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截留、挪用、移用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的;
(二)未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規劃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及時向社會公布,或者拒絕提供查詢服務的;
(三)未及時劃定、公告地質災害危險區,並設置警示標志的;
(四)接到地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報告後,未立即派人進行現場調查或者未採取有效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
(五)其他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行為。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從事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關的爆破、削坡、工程建設以及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違法建(構)築物和其他設施,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什麼是地質災害危險區

已經出現地質災害跡象,明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將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區域或地段。

Ⅵ 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劃定及應採取的防災措施

由專業人員在調查的基礎上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組織區內人員撤離。並在危險區周邊設置警示牌,拉好警戒線,組織專人監測。

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劃定是確定地質災害災情和危害程度的基本依據。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地質災害的規模和危害方式。不同種類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劃定,應依據發育不同地質災害類型的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災種和規模以及危害作用方式來綜合分析判定。

崩塌危險區的確定主要根據危岩崩落的距離和危岩帶寬度確定,具體范圍可根據危岩體積和臨空高度進行估算,也應通過調查崩塌堆積體分布和影響的范圍進行驗證。其范圍一般不超過斜坡坡腳分布的范圍。對位能高的崩塌體,應充分估計跨過溝谷危害對岸的可能(圖5-2)。

圖5-2 崩塌危險區示意圖

滑坡危險區的確定主要取決於滑坡體大小以及滑坡體滑動後可能影響的范圍。其范圍包括滑坡體分布范圍、滑坡體運動區、滑坡體邊緣影響地帶,個別情況下,危害范圍還包括滑坡活動造成潰壩、堵江等引起的災害鏈的危害區(圖5-3)。

圖5-3 滑坡危險區示意圖

泥石流活動區分為形成區、流通區、堆積區。形成區和流通區地形高差大,山高坡陡,一般人煙稀少,耕地貧瘠,在這些地區雖然也造成一定破壞,但通常損失較低,而且這些地區的范圍一般通過地面調查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劃定。泥石流主要危害區在堆積區,這里一般地勢開闊低平,常常是山區人口聚集的城鎮、企業以及交通設施所在地,泥石流發生時常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其危險區范圍可依據堆積扇長度、寬度、最大幅角進行估算。對多次暴發過的泥石流,應開展對堆積扇分布、空間疊置組合關系的調查,了解歷史上泥石流發生和演化過程、發展趨勢,對確定泥石流的危險區十分有幫助。對堆積扇危險區的調查與判定,還應注意調查堆積扇溝道的寬度、深度、平面彎曲形態以判定溝道的自然排導能力和爬(壅)高的位置。在堆積扇建有住房的區域,更應作深入的調查,以確定是否處在危險區的范圍內(圖5-4)。

地面塌陷主要分為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岩溶發育並且賦存有豐富岩溶地下水的碳酸鹽岩地區,劃為岩溶塌陷危險區;采空區塌陷危險區主要與地下礦山采空區分布面積及采空區深度、所處構造、上覆地層岩性組合等相關。已形成地下采空區並發生采空區塌陷而尚未穩定的地區劃為采空塌陷危險區。

圖5-4 泥石流溝危險區范圍示意圖

Ⅶ 地質災害有哪些法律法規與標准規范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Ⅷ 地質災害危險區劃分及分區評價

本次危險程度分析亦採用基於GIS的信息迭加法。由於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採用的方法、指標體系建立、指標量化、評價單元剖分等相同或相近,故僅簡述之。

一、地質災害危險區劃分

(一)危險程度評價指標體系

地質災害危險區是指明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有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的地區。因此,其區域劃分應基於地質災害演化趨勢,採用造成損失的地質災害點,結合地質災害形成條件與觸發因素、演變趨勢與人類工程活動,從而圈定不同地質災害危險程度。

依據此原則,在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分析的基礎上,採用目標分析方法建立了延安市寶塔區滑坡危險程度評價的三層結構指標體系(圖6-16)。

圖6-16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評價指標體系框圖

1.災害歷史

災害歷史即已有地質災害群體統計,主要考慮已形成地質災害的滑坡、崩塌的數量和規模。鑒於遙感解譯而未經調查的滑坡、崩塌以及不穩定斜坡一般都屬於未造成損失的自然地質現象,故本次以已經造成或有潛在危害的實際調查的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為依據,採用其點密度、面密度和體積密度來表徵。

2.基本因素

基本因素指控制和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環境條件背景,如坡度、坡高、坡型和岩土體類型等。

3.誘發因素

指誘發(或觸發)地質環境系統向不利方向演化甚至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各種外動力和人類活動因素,包括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

圖6-17 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流程圖

確定權重的方法主要包括專家打分法、調查統計法、序列綜合法、公式法、數理統計法、層次分析法和復雜度分析法。其中,層次分析法是由多位專家的經驗判斷並結合適當的數學模型再進一步運算確定權重的(圖6-17),是一種較為合理可行的系統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採用這種方法,首先聘請國內外有關災害研究專家、災害研究者根據自己的體會和經驗,填寫黃土崩滑災害重要性比較矩陣(表6-5)。

表6-5 區域滑坡危險程度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重要度比較矩陣

註:A1代表災害歷史因素,A11,A12,A13 分別為:災點密度,災點面密度,災點體密度;A2 代表基礎因素,A21,A22,A23,A24,A25分別為:坡度,坡高,坡型,岩土類型和植被覆蓋率;A3代表誘發因素,A31,A32分別為:氣象條件,人類工程活動。

基於重要度比較矩陣,利用方根法求得權重:

A=(0.64,0.26,0.11)

A1=(0.60,0.20,0.20)

A2=(0.48,0.18,0.20,0.06,0.08)

A3=(0.2,0.8)

為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分別求取各層次因子一致性指標CR,經檢驗可知:

CRA<0.1,CRA1<0.1,CRA2<0.1,CRA3<0.1

即各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所獲得的權重值合理。

(二)評價指標量化

與易發區評價指標量化過程類似,仍然以寶塔區1:5萬比例尺和城區1:1萬比例尺的數字地形圖和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數據為基礎,分別提取基本評價指標:坡度、坡高以及坡型(坡型指標以地面曲率表示)和已有滑坡崩塌群體統計指標。由於完全基於調查地質災害點數據,因此能夠獲取評價單元內精確的災害點密度、面積密度以及體積密度。

同樣,植被指數也來源於全區Spot5遙感數據,根據NDVI計算公式,採用ERDAS遙感影像處理軟體,對全區的植被指數進行提取,作為全區植被情況的量化值。人類工程活動的量化是以調查區的公路為基準線,向兩邊做三個緩沖區,間隔500m,以ArcGIS為工具,分別做出上面同易發區類似的全區及城區的各個指標量化分級圖,然後生成數字矩陣作為後面評判的基礎數據集。

(三)計算單元剖分

本次危險程度評價單元的剖分與易發程度區劃的單元剖分一致。整個調查區以幼年期溝谷中的三級支流干溝、沖溝等劃分為135個單元(圖6-9)。城區以幼年期溝谷中的四級、五級支流干溝—細溝劃分為816個單元(圖6-10)。

(四)基於GIS的信息量迭加

1.運算方法及結果

將上述各個評價指標的量化值生成數字矩陣,利用GIS系統的空間迭加與統計功能,計算每一個單元格的所有評價指標值,然後得到數字矩陣的計算結果。再利用ArcGIS平台提供的分析計算功能,將研究區各評價單元數據按照權重分配結果,分級進行信息疊加計算,獲取每個單元的危險程度指標(圖6-18)。

圖6-18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計算結果圖

2.危險程度等級分區

綜合前面的分析,本次研究經統計分析(主觀判斷或聚類分析)找出突變點作為分界點,將區域分成劃分為低危險,中危險和高危險三個等級,對上面的評判計算結果進行分級(圖6-19;表6-6),在定量計算分級分區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人工勾畫出寶塔區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區圖(圖6-20,圖6-21)。

表6-6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評價分區表

圖6-19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級圖

圖6-20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區圖

圖6-21 城區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區圖

二、地質災害危險區分區評價

依據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區劃評的評估原則和寶塔區地質災害危險程度的等級分區圖,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劃分為高危險區、中等危險區、低危險區3個級別的區域,結合地質災害易發區和承災體種類及其分布的區域,進一步劃分了6個亞區(圖6-20,圖6-21;表6-7)。分區評價描述如下。

表6-7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區說明表

(一)高危險區(Ⅰ)

高危險區主要分布於北部延河流域,集中分布於城區(Ⅰ1)、姚店鎮(Ⅰ2)、丁庄(Ⅰ3)、牡丹—雷鼓川上游(Ⅰ4)和蟠龍川上游(Ⅰ5)等五個亞區范圍內。高危險區的總面積約907.84km2,佔全區面積的25.53%。該區城鎮化建設速度較快,城鎮化率在20%~30%之間,分布有公路、鐵路、城鎮建築以及著名革命聖地旅遊風景區等許多重要工程建築設施。區內常住人口較為密集,流動人口往來較頻繁。除五羊川流域和橋兒溝鎮地段延河Ⅰ級溝谷區外,其他區與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基本重合,崩塌、滑坡發育密度76~165處/100km2。歷史上災害發育較多,發育滑坡221處:其中危險滑坡28處,次危險滑坡118處,不危險滑坡75處;發育崩塌36處,其中危險崩塌24處,次危險崩塌10處,不危險崩塌2處:危險斜坡地段14處,次危險斜坡地段16處。共計發育地質災害288處,危險程度在危險—次危險的地質災害點占區內總地質災害點73%。現今潛在地質災害威脅4702人,資產期望損失11421萬元。有寶塔山滑坡(BT4039)、棉土溝滑坡(BT3087)、二庄科武警中隊滑坡(BT1003)等26處重要地質災害點分布在該區。

1.城區亞區(Ⅰ1

城區亞區位於調查區中西部,以城區為中心,向西北延伸至延河與西川,向西南延伸至杜甫川,向南延伸至南川,向東北順延河延伸至川口。面積441.69km2,占高危險區面積48.65%。發育地質災害220處:發育滑坡165處,其中危險滑坡18處,次危險滑坡77處,不危險滑坡70處;發育崩塌29處,其中危險崩塌19處,次危險崩塌8處,不危險崩塌2處;危險斜坡地段10處,次危險斜坡地段16處。該區城鎮化建設速度較快,城鎮化率20%~30%,分布有公路、鐵路、城鎮建築以及著名革命聖地旅遊風景區及其重要工程建築設施。地質災害威脅4024人、378孔(間)窯洞(房屋)、350m鐵路及1200m公路,資產期望損失11735萬元。

2.姚店亞區(Ⅰ2

姚店亞區位於調查區中東部,以姚店鎮為中心,沿蟠龍川向北達青化砭,順延河向西近抵甘谷驛,就延河南岸一支流向南至趙家溝。面積261.39km2,占高危險區面積的28.79%。發育地質災害47處:發育滑坡36處,其中危險滑坡5處,次危險滑坡28處,不危險滑坡3處;崩塌7處,其中危險崩塌5處,次危險崩塌2處;危險斜坡地段4處。分布有公路、鐵路、村莊等工程設施。地質災害威脅1982人,152孔(間)窯洞(房屋),資產期望損失4635萬元。

3.丁庄亞區(Ⅰ3

丁庄亞區位於調查區西北部邊界附近,豐富川上游。面積40.32km2,占高危險區面積的4.44%。該區地形地貌條件復雜,溝谷縱橫、河流侵蝕作用強烈,植被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嚴重,極易發生災害。現今發育危險性滑坡2處,不穩定斜坡1處,共計發育地質災害3處。

4.牡丹—雷鼓川上游亞區(Ⅰ4

牡丹—雷鼓川上游亞區位於調查區西北部邊界附近,牡丹-雷鼓川上游。總面積112.13km2,占高危險區面積的12.35%。該區地形地貌條件復雜,溝谷縱橫、河流侵蝕作用強烈,植被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嚴重,極易發生災害。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村民建房切坡等不合理工程活動較多,潛在地質災害發育。現今發育潛在地質災害10處,其中危險滑坡1處,次危險滑坡8處,不危險滑坡1處。災害威脅597人,資產期望損失256萬元。

5.蟠龍川上游亞區(Ⅰ5

蟠龍川上游亞區位於調查區東北部邊界附近,蟠龍川上游。總面積52.31km2,占高危險區面積的5.77%。該區地形地貌條件復雜,溝谷縱橫、河流侵蝕作用強烈,植被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嚴重,極易發生災害,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村民建房切坡等不合理工程活動較多,潛在地質災害發育。現今發育地質災害點8處:包含2處危險性滑坡,5處次危險性滑坡和1處不危險滑坡。

(二)中危險區(Ⅱ)

中危險區主要分布在寶塔區中北部高危險區外圍的黃土梁峁地帶,南部汾川河流域官莊鄉附近有小面積分布,該區涉及了18個鄉鎮和3個街道辦的部分區域,總面積約1417.34km2,佔全區面積的39.85%。該區局部城鎮化建設速度較快,城鎮化率小於20%,公路、城鎮建築、水庫、采礦、採油等重要的工程設施零星展布。除南部汾川河流域外,其他區與地質災害中易發育區基本重合,崩塌、滑坡發育密度1~69處/100km2。發育地質災害點102處:滑坡72處,其中危險滑坡15處,次危險滑坡38處,不危險滑坡19處;崩塌16處,其中危險崩塌11處,次危險崩塌4處,不危險崩塌1處;危險斜坡地段11處,次危險斜坡地段3處。地質災害威脅2676人,532孔(間)窯洞(房屋),資產期望損失851.8萬元。柳林鎮東隊崩塌隱患(BT1111)、後廟溝不穩定斜坡(BT3047)等12處重要地質災害點分布在該區。

1.中北部亞區(Ⅱ1

中北部亞區分布在調查區中北部高危險區外圍Ⅱ、Ⅲ級溝谷區內,在西川河南岸有小面積分布。中北部亞區總面積1223.27km2,佔中危險區面積86.31%。該區局部城鎮化建設速度較快,城鎮化率小於20%,公路、城鎮建築、水庫、采礦、採油等重要的工程設施零星展布。發育地質災害點97處:發育滑坡69處,其中危險滑坡14處,次危險滑坡37處,不危險滑坡18處;發育崩塌15處,其中危險崩塌11處,次危險崩塌3處,不危險崩塌1處;危險斜坡地段10處,次危險斜坡地段3處。地質災害威脅2193人,455孔(間)窯洞(房屋),資產期望損失452.4萬元。

2.西川河上游亞區(Ⅱ2

分布在調查區中部西側,棗園鎮西川河南岸,面積50.36km2,佔中危險區面積3.55%。發育地質災害2處,皆為危險性滑坡。地質災害威脅441人,202國道上過往車輛、人員,以及59孔(間)窯洞(房屋),資產期望損失196萬元。

3.官莊亞區(Ⅱ3

分布在調查區南部東側,地貌上屬汾川河的中上游。面積143.71km2,佔中危險區面積的10.14%。發育地質災害點3處:1處次危險滑坡、1處崩塌,1處危險斜坡地段。地質災害威脅32人,18孔(間)窯洞(房屋),資產期望損失7萬元。

(三)低危險區(Ⅲ)

低危險區主要分布在調查區南部5個鄉鎮和延河河溝區,面積1251.92km2,佔全區面積35.2%。分布有公路、局部分布有城鎮建築、水庫、采礦、採油等重要工程設施。人類工程活動微弱。地質災害面密度0.2處/100km2。其中調查區南部亞區(Ⅲ1)僅發育6處不穩定斜坡,危險斜坡地段4處,次危險斜坡地段2處。地質災害威脅79人,79孔(間)窯洞(房屋),資產期望損失200萬元。僅有姚家坡村不穩定斜坡1處重要地質災害點分布在該區。延河河谷亞區(Ⅲ2)主要分布在寶塔區城區寬闊的河谷等地。屬延河Ⅰ級溝谷區,盡管區內城市化建設速度較快,人類工程活動強烈,但由於河谷區地形寬闊、且較平坦,兩側滑坡受滑距限制,一般不至於滑至該范圍,危險程度因此較低。

Ⅸ 地質災害危險區劃分與評價

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是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基礎上進行的。地質災害的易發性代表了地質災害是否具備形成條件和發生地質災害的難易程度。而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則包括了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威脅的范圍、易發程度和誘發因素,是地質災害形成的可能性。仍然採用信息量法進行計算。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

控制和影響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條件很多,但歸納起來主包括兩方面的條件,即地質災害形成的基礎條件和誘發條件。依此,可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圖6-12)。

1.地質災害活動程度

地質災害活動程度主要是指地質災害活動的歷史。在本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中,主要考慮地質災害活動的點密度和面密度,將其作為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的依據。但地質災害活動的歷史只能說明地質災害的過去,而未來地質災害活動程度怎樣,危險性大小主要取決於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及誘發因素。

2.地質災害形成條件

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包括主要控制因素和影響條件。本次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評價中主要選取斜坡結構類型、工程地質岩組、水文地質條件、斜坡幾何形態、斷裂構造和人類活動等條件。

3.地質災害威脅范圍

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其可能影響的范圍,即存在地質災害危險的范圍。本次確定的地質災害威脅范圍主要包括易發區本身斜坡地帶,同時也包括溝谷底部及河流、水庫內的一定范圍。

圖6-12 地質災害危險性程度評價指標體系圖

4.地質災害誘發因素

誘發因素是指能夠使地質環境系統向著地質災害發生的方向演化或者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內動力和外動力地質作用。本區誘發條件主要包括地震、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但由於本區地震活動相對較弱,而且能夠代表地震活動程度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在縣域內區別不大,因此本次危險性評價中未考慮地震活動的影響因素。參與評價的主要誘發因素為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

二、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

1.評價指標的量化

危險性評價採用信息量法進行計算,用1:50000地形圖提取基礎地理信息,從遙感影像中提取植被圖層,利用降雨量等值線圖提取降雨指標,人類工程活動主要從地形圖和靈台縣發展規劃中提取,得到各種評價指標的圖層,根據實際調查資料可以獲得地質災害的點密度和面密度,並將這些指標引入GIS操作系統中。

2.基於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迭加計算

採用基於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進行迭加計算,通過計算諸影響因素對斜坡變形破壞所提供的信息量值,作為區劃定量指標,既能正確地反映地質災害的基本規律,又簡便、易行、實用,且便於推廣應用。計算原理與過程如下:

信息預測的觀點認為,滑坡與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產生與否與預測過程中所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有關,是用信息量來衡量的,即:

圖6-13 靈台縣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結果,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工作的開展,綜合靈台縣地貌、岩土特徵、地質構造、年降雨分布規律及人類活動程度等特點,將靈台縣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危險程度劃分為地質災害高危險區、中危險區、低危險區和極低危險區,根據地質災害分布、組合特徵又進一步劃分為16個亞區(表6-4)。

4.危險性分區評價

(1)地質災害高危險區(Ⅰ)

靈台縣地質災害高危險區面積232.49km2,占總面積的11.35%。包括6個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即黑河北岸梁原鄉橫渠—付家溝—官村—朱家灣—杜家溝—景家莊子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1)、黑河南岸梁原鄉張家塬—溫家莊—東門—朱家灣高地質災害危險亞區(Ⅰ2)、達溪河北岸沿線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3)、達溪河南岸中台鎮—蒲窩鄉—新開鄉邵寨鎮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4)、邵寨鎮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5)和獨店鄉什字塬北部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高危險亞區(Ⅰ6)。本區所處地貌單元主要為黃土梁峁溝壑區及黃土丘陵區。岩性主要為第四系黃土和白堊系紫紅色泥岩、砂岩、砂礫岩,地表黃土覆蓋厚度較大,黃土大都向沖溝傾斜。局部地形坡度較大,區內工程地質條件差,岩土層的表層風化較嚴重,本區人類活動比較強烈,溝谷邊坡人口比較密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改造極為強烈,主要包括建房切坡、開挖窯洞、修路等,人為活動誘發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較大。本區植被稀疏,以農作物為主,不利於水土保持。丘陵區溝谷大多處於壯年期或幼年期,侵蝕作用比較強烈。在汛期遇暴雨和連陰雨天氣容易形成滑坡、崩塌災害。特殊的岩土條件和氣象條件為地質災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本區也是全縣滑坡、崩塌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地區。

表6-4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區說明表

(2)地質災害中危險區(Ⅱ)

靈台縣地質災害中危險區面積604.03km2,占總面積的44.12%,地質災害為災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穩定斜坡。包括4個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即黑河北岸梁原鄉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1),黑河南岸-什字塬以北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2),什字塬以南-達溪河以北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3),達溪河南岸中台鎮蒲窩鄉新開鄉邵寨鎮廣大黃土梁峁丘陵地質災害中危險亞區(Ⅱ4)。本區岩性為第四系中上更新統黃土覆蓋於白堊系砂礫岩、砂岩、泥岩基岩之上,厚度不等,在降水作用下容易沿黃土與基岩的接觸面形成滑坡。區內人類工程活動相對較強,人口比較多。人類工程活動比較強烈主要表現是為各種目的而進行的切坡,加大了崩塌、滑坡的臨空面。黃土層岩石風化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為災害中易發區。丘陵區溝谷大多處於壯年期或幼年期,侵蝕作用比較強烈,溝坡多為階狀陡坡。在汛期容易形成滑坡、崩塌災害。災害點分布在村莊周圍、公路沿線、河谷邊坡地帶。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危害較大。

(3)地質災害低危險區(Ⅲ)

靈台縣地質災害低危險區面積912.48km2,占總面積的44.53%,地質災害發育較少,危險性相對較小。包括6個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即梁原鄉王家溝黃土塬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1)、黑河寬闊河谷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2)、什字塬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3)、達溪河河谷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4)、邵寨鎮黃土塬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5)、百里鄉林場地質災害低危險亞區(Ⅳ6)。本區黃土塬區及黃土小台塬區和寬闊的河谷區工程地質條件很好,地形平坦,雖然人類工程活動較頻繁但很少發生地質災害,百里鄉林場區植被茂密,人煙稀少,人類工程活動較少,人類工程活動弱,地質環境相對優越,為地質災害低危險區。

Ⅹ 地質災害風險區劃

風險評估與自然災害易發地區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關系密切。土地管理部門和各級政府官員在土地利用決策時需要風險評估的結果;投資商在購買土地和土地開發時也要考慮災害風險的影響;建設項目場點的選擇、建築物的類型和材料以及購買保險時更要考慮災害風險的因素。

如果決策者在對災害風險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對災害易發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作出決策,那麼,這樣的決策肯定不可能使土地利用得到可持續發展。在對泥石流易發地區土地利用作出決策時,地方官員應該知道,有多少人可能受到泥石流的危害?有多少房屋可能遭到泥石流的沖毀?有多少基礎設施可能遭到泥石流的破壞?他們也應該懂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反過來也會影響泥石流的自然過程,這種影響是有利於泥石流的發生還是抑制了泥石流的發生?這些都需要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能夠提供可用於成本一效益分析的決策基礎。風險評估不僅可以應用於將來的土地利用規劃,而且可以為現存的土地利用再發展評估提供強有力的工具。

滑坡災害風險區劃就是根據以上計算得出的區域滑坡風險度劃分不同風險等級區域單元的方法,為滑坡地區的風險投資、區域開發和災害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像其他自然災害風險區劃一樣,滑坡災害風險區劃的一般原則為:相似性原則、區域完整性原則、綜合性原則、主導因子原則。

地質災害危險度(H)和易損度(V)是自變數,風險度(R)是因變數,因此,風險度數值及其分級是由危險度和易損度的數值和分級決定的。一旦危險度和易損度的分級確定下來,風險度分級也就相應地確定下來了。危險度和易損度均採用目前處理數值分級的簡單而常用的方法——布拉德福定律中的區域分析方法,即將一定范圍內的數值作等分劃分,在0~1范圍內等分為0~0.2,0.2~0.4,0.4~0.6,0.6~0.8,0.8~1這5個等分數值區域。根據式(1)生成風險度的5個等級:0.00<R<0.04,極低風險區;0.04<R<0.16,低風險;0.16<R<0.36,中等風險;0.36<R<0.64,高風險;0.64<R<1.00,極高風險(圖5-5)。地質災害風險等級的實際管理意義見表5-1和表5-2。

圖5-5 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分級(分區)

表5-1 定性風險水平的管理含義

(據澳大利亞岩土工程協會,2000)

表5-2 地質災害風險等級的管理意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