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地質災害演練的評論
① 昭通市昭陽區盤河鄉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情況
昭通市昭陽區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雲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通知》文件精神,凸顯「以人為本」的原則,宣傳地質災害防災避險知識,防止和減少突發性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危害及損失,為全市防災避險提供實踐經驗,昭通市昭陽區於2011年6月14日在昭陽區盤河鄉新華村進行了地質災害演練,圓滿完成了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任務。
一、基本情況
2011年6月14日,在昭陽區盤河鄉新華村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誘發泥石流,極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災害,嚴重威脅村民房屋,共計4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緊急情況下,昭陽區人民政府及時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昭陽區盤河鄉新華村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演練方案》,於當日9:30組織應急辦、國土資源、公安、消防大隊、財政、建設、交通、公路、民政、衛生、廣播電視、氣象等部門和發生地質災害所在的盤河鄉人民政府組成治安保障、應急搶險、災情調查、醫療衛生、災民安置、工程搶險、氣象預報、後勤保障等八個工作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按各自職責進駐現場,救災指揮部及時發布應急救災命令,災情調查組按事先約定信號通知群眾及時、安全、有序地撤離到安全區(安置區),在人員、財產沒有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安全、順利、圓滿地完成了演練工作。參加此次應急演練人員有礙276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二、主要做法
(一)演練前期工作扎實有效
(1)領導高度重視。區委、政府高度重視,由區政府辦牽頭,立即召集國土資源、民政、盤河鄉人民政府等單位和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專題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上級有關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會上,區國土資源局局長就地質災害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進行了專題解答和動員,主管副區長就如何搞好演練工作進行了工作部署,此次應急演練工作由盤河鄉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2)成立組織機構。按照上級通知要求,迅速成立防災應急演練指揮部,由盤河鄉鄉長任指揮長、分管國土工作的副鄉長任副指揮長,應急辦、國土、公安、消防大隊、財政、建設、交通、公路、民政、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和單位為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國土所所長任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方案的起草、下發,演練工作上、下關系的協調,指揮部日常事務的管理和文字材料的上報工作。
(3)深入實地調研。分管副鄉長親自帶領相關人員多次到現場調研,了解實地情況,並就參演演員的撤離路線、撤離信號發布,群眾安置區、演練車輛的行車路線、帳篷的搭建、停車區域、演練方案的制訂等反復斟酌,多次修改和完善,並對演練方案進行了多次演練和檢驗,確保了萬無一失。
(二)演練過程嚴謹貼近實戰
(1)演練工作「假戲真做」。在演練動員會上,應急演練指揮長要求參演的群眾演員,各個職能部門組成的八個應急小組一定要高度重視,積極投入,嚴密組織「假戲真做」。從實戰的角度從嚴錘煉參演群眾演員和各個應急小組,讓觀摩的上級領導一目瞭然,給其他有地質災害隱患點村鎮當好榜樣,摸索方法,總結經驗,並向全市進行推廣。
(2)部門配合密切。在演練過程中,各個環節、流程銜接順利無空檔;群眾演員士氣高昂,全身心支持地質災害演練工作;部門熟悉方案快,進入角色狀態准,取得的效果反響大、廣。特別是國土、民政、消防大隊、公安等部門單位密切配合,互相協作,有事不推諉,不扯皮,從嚴從難從實戰角度演練自己的方案和人員。
(3)現場氣氛濃厚。各個參演單位及部門進入參演現場後,都能積極主動轉換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演練中,特別是當受災群眾聽到受災信號撤離現場時,所有人員都進入災區幫助群眾搬運東西,攙扶老人、病人撤離災區,並迅速轉移到安全區進行安置,許多老百姓都說「還真有的像受災一樣」。
(三)演練後期工作周密細致
(1)推廣經驗和做法,演練工作結束後,鄉政府將演練全過程製作成專題教育片在電視台分時間分順序進行播放,通知到村組人員按時收看,用以教育群眾。
(2)組織全區有地質災害監測點的鄉、村主要領導觀摩了6月14日的現場演練,增加直觀感。
(3)針對演練工作方案在演練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疏忽和不足,區政府應急辦要求各部門及單位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工作方案。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群眾對地質災害演練的目的、意義和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演練方案有待於更進一步完善;三是部門聯動需進一步加強;四是經費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利用電視專題、新聞報道、室外橫幅、廣告等手段,大造聲勢,營造氣氛,加大地質災害演練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和方法;
(2)針對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分次進行了多次演練,提高政府應急處置能力和群眾自我保護及防災避險意識。
昭通市昭陽區盤河鄉地質災害演練方案
昭通市昭陽區盤河鄉屬地質災害多發地區,特別是滑坡泥石流頻繁。為使我鄉在地質災害來臨時能把損失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特製定此地質災害演練方案。必須嚴格執行。
(1)地質災害演練一年一至三次,演練地點選擇在地質災害多發村寨,由鄉人民政府主持,國土所牽頭聯合各部門及演練村寨群眾共同實施演練。
(2)首先發放地質災害防範知識宣傳資料並進行講解。
(3)假定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發生點,地質災害監測員吹哨報告情況、泥石流走向、流速、流量,群眾撤離危險區域的撤走方向。
(4)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立即組織群眾安全有序地撤離地質災害危險區域,並清點撤出人員和財產情況,立即上報。
(5)假定地質災害撤離危險解除後,鄉政府分管領導組織、由國土所牽頭各部門、村、組及受災群眾對災害等級、人員及財產損失情況作出調查評估,並立即上報。
(6)作出災後治理和從建方案,立即上報相關部門。
(7)此方案報鄉政府備案後下發至鄉屬各部門、各村、組嚴格實施。
組織村民撤離地質災害危險地段
② 我國地質災害營救現狀怎麼樣
我國是地質災害多發和頻發的國家,黨中央、國務院特別重視地質災害的營救工作。經過20多年的努力,特別是經過國內外多次重大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我國地質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中國地質災害特點的規章、規范和根本制度,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行政管理體系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設計、施工和監理專業隊伍體系。通過體系的運轉,不僅成功規避了許多特大型地質災害,避免或減輕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也積累了針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開展營救工作的寶貴經驗。總體上看,我國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深得國際好評,營救工作水平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一、營救政策法規
1988年,國務院首次賦予地質礦產部地質環境管理職責,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始起步;1998年和2008年,國務院進一步明確了國土資源部關於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的職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斷得到加強。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實行了地質災害勘查、設計、監理和施工資質准入制度,1999年開始推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自1999年以來,我國先後出台並實施了以下主要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和營救的法規或條例。
1999年:國土資源部出台《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
2004年:國務院頒布並實施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2007年:國家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此外,還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與地質災害相關的法律、法規。
《基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建委和國務院環境領導小組聯合發布(1981)。
《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國務院發布(1982)。199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後,《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發布(199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4),1998年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5),2002年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97),2008年修改。
《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發布(1988),等等。
根據以上有關法規和條例,2006年,國務院專門制定和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國家法規和相關預案框架基礎上,2009年,國土資源部出台了《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編制了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工作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應對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建設比較齊全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走向法制化軌道,在我國地質災害營救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營救指揮系統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體系和職責規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出現超出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需要由國務院負責處置的特大型地質災害時,根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議,國務院可以成立臨時性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總指揮部,負責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指揮和部署。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參照國務院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總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成立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發生地質災害或者出現地質災害險情時,相關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需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按照要求,各級政府應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尤其是領導機構。
三、應急救援隊伍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國務院、國土資源部要求加強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後應急防治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目前應急救援隊伍包括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武警部隊、鄉鎮(村莊、社區)應急救援志願者組織等。
(一)應急救援主體
廣大人民群眾是地質災害營救隊伍的主體。根據從1999年以來的地質災害調查結果,全國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4萬多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群測群防,就是廣大基層幹部群眾通過接受培訓,有組織地參與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預防,及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迅速組織疏散、轉移,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種防災減災手段。目前,我國已逐步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從2009年開始,國土資源部為了進一步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特別是規范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專門下發了有關通知。一是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的「十有縣(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有預案、有制度、有宣傳、有預報、有監測、有手段、有警示)」建設(國土資發[2009]46號),首批已有321個「十有縣」達標(國土資發[2009]174號),2011年1月14日,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又公示了第二批527個縣(市、區)名單。二是開展基層國土所地質災害「五到位」建設。就是對轄區內居民建房,地質災害隱患簡要評估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員聯繫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對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發送到位;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預案和人員到位。總結來講就是要做到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到位。三是建設地質災害防治「五條線」。即行政管理、事業支持、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第一,努力改變國土資源系統地質災害管理力量上下「倒三角形」結構的現狀,督促市、縣兩級增加人員配備,加強行政管理一條線。第二,在已有的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地質環境監測站基礎上,推進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的全面建設,建實事業支持一條線。第三,完善部級應急中心組織建設和支撐機構建設,細化應急響應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推動省級應急中心建設,建立應急處置一條線。第四,建立部級和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鼓勵市、縣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建成專家咨詢一條線。第五,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協會,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危險性評估、勘查、設計、監理和施工各項資質的監督管理,努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工程質量,建設中介服務一條線。
(二)專業救援隊伍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精神,成立省級綜合應急救援總隊。2010年6月9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加強以公安消防隊伍及其他優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依託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要求。公安部要求東部各省2010年底前建成應急救援總隊,加快和促成各省依託公安消防部隊建設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截至2010年12月,全國已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掛牌綜合應急救援總隊。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總(支、大)隊長、政治委員一般由公安消防總(支、大)隊主官擔任,第一政委一般由各級人民政府分管應急工作的領導擔任。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是政府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骨幹力量,接受政府的統一領導,服從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的管理和調度。各地人民政府應賦予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最高指揮官在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機處置權,調動各專業隊伍和社會資源,最大限度地搶救生命,排除險情。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保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救援支隊、大隊建設也在穩步推進,截至2010年7月,153個地級政府掛牌成立了應急救援支隊,821個縣級政府掛牌成立了應急救援大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般計劃通過3年時間健全市、縣兩級救援隊伍。
新組建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救援總隊是以承擔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為任務,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的救援體系。
(三)應急救援專家
國土資源部為了充分發揮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在突發地質災害事件處置和應急管理咨詢工作中的作用,規范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的遴選和管理,提高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能力,進一步增補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加強地質災害應急力量,制定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管理暫行辦法》,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並報請國土資源部確定了36名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
此外,依照群測群防體系應建立部級和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鼓勵市、縣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建成專家咨詢一條線。目前,省級單位正在組建過程中。
(四)其他救援隊伍
2001年以來,我國在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建立了32支地震專業救援隊,約5000人,在中國地震局的直接領導下,形成了我國的救援教官隊伍。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指揮中心、礦山與危化救援隊等幾個國家級救援隊和一批地震救援培訓基地也相繼建設並落成。
(五)應急救援技術
2009年8月13日,作為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技術支撐單位的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災害應急辦公室成立,這標志著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機構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把有線電話、衛星電話、移動手機、無線電台及互聯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覆蓋全國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信息網,並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2009年,我國加強了地質災害應急信息平台建設,完善地質災害應急網路、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和遠程視頻會商系統。配置了單兵作業、單兵防護、專業探測、信息通信和室內作業5類應急裝備和應急設備54台(套),包括衛星應急通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穩壓電源系統、海事衛星電話、對講機、發電機、超短波電台、手持GPS等。
2009年10月30日,在國土資源部應急衛星通信專網平台下建設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通過衛星傳輸,實現了南江中心站、應急車載站、人工便攜站和縣、省、國家3級的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四方視頻會商,專家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會商和提出處理意見與建議。南江縣是第一個實現與國家級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互聯互動的縣。
不久前,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在黃石市板岩山地質災害現場進行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演練。在這次演練中,無人駕駛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作為宏觀和定量監測裝備,在整個演練過程中發揮了高新技術性能,獲得了危岩體周邊12千米,解析度15厘米的高質量航拍影像和地面三維掃描成果。同時,無人駕駛飛機、飛艇更是實現了在遠場起飛,轉場至地質災害點上空作業並安全返航的預定目標。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實現了多點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多方視頻會商。這也是我國首次採用無人駕駛小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多人工便攜站等綜合技術與多部門合作,通過地質災害應急遠程傳輸系統開展的地質災害特大險情會商技術演練。
(六)應急救援後勤
應急救援後勤是有效開展地質災害營救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撐。財政部、國土資源部2009年出台了《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有關的資金管理辦法。目前,全國共設立了10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也建立了地方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用於地震)。
③ 潞城市地質災害(滑坡)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長治市國土資源局、潞城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本次演練由長治市國土資源局和潞城市人民政府主辦,潞城市國土資源局和黃牛蹄鄉人民政府承辦。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任務與原則
1.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促進平安潞城、和諧潞城的建設。
2.任務
地質災害點動態監測中發現情況十分緊急。按《潞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避讓的有效措施。
3.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二、應急演練的科目、時間與地點
1.演練科目
為切實搞好這次演練,通過與多部門積極溝通,向上級部門請示,本次演練設置的演練科目有報警與接警、預警與調度、應急響應、現場處置、解除與評估等5個科目。
2.演練時間
2011年8月3日。
3.演練地點
黃牛蹄鄉青口村(圖1)。
三、應急救援演練的參演單位與人員、組織機構與職責
1.參演單位與人員
本次演練在潞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國土資源局精心的嚴密組織下,參演單位有地質災害各成員單位,黃牛蹄鄉、青口村及部分群眾,共涉及17家部門和單位160餘人。
2.組織機構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致性,成立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組成人員:
總指揮:李曉峰(市委常委、副市長)
副總指揮:原恆偉(市政府辦副主任)
申愛民(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及黃牛蹄鄉相關人員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和演練現場總調度、緊急搶險組、調查監測組、後勤保障組、治安疏導組、消防搶險組、醫療救護組、宣傳報道組1個現場搶險總調度和7個工作組。
3.各組組長及職責
緊急搶險組:組長李敏,成員由黃牛蹄鄉武裝部抽調基層民兵組成應急小分隊。其任務是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搶救受災群眾、幫助群眾盡快進行避讓。
調查監測組:組長王海亮,成員由市國土局牽頭,國土、氣象、水利和辛安村監測員組成。其任務是調查、核實災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並及時准確掌握災害區的氣象及降水量等情況,保證指揮部擬訂應急對策和措施。
妥善安置
④ 地震火災演練後的啟發怎麼寫
地震雖然讓我們受了不少的苦.
但卻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平時看不到的東版西.
所謂患難見權真情.
也許就這樣子吧..?
在此..我向大家披露一個人.高⒉1班的數學老師張棋.地震時,他在高⒉1班上數學課.高⒉1班第一個跑出去的是他.
在此.我向大家褒揚一個人.高⒉3班的班主任鄔老師.地震的時,他在高⒉3班上課..他把所有學生都叫出教室之後才出去.他是最後一個走出教室的人..
人的本性就在這個時候讓我們更清楚的看見..
有的人偽裝的太好..滿口的仁義道德.但當患難時,我們才能看清楚他真的一面.是多麼的齷
⑤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9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部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開展應急演練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有效措施,是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提出的明確要求。2010 年 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當地政府按照防災預案應急演練過的程序,及時組織群眾撤離,5000 多人成功避險。為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應急演練工作。當前,已進入主汛期,各地要按照部的統一部署和部領導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的要求,把應急演練作為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主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要親自抓,務求實效。
二、著力開展重大隱患點應急演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前旱後澇,旱澇驟轉,汶川、玉樹震區山體破碎,岩石松動等,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為此,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各地至少要組織一次避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並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備等工作。
三、發揮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作用。各地需要技術支持的,可與部應急中心聯系。應急中心要加強指導,及時並切實做好應急會商或現場技術指導。
四、請各地認真組織,及時總結經驗,並於 6月底、7月底、8月底分別將本轄區內開展應急演練的進展情況報部環境司。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⑥ 地質災害演練環保部門應該干什麼
環保部門的職責當然和地質災害演的地點練有關了.環保部門在演練中的職責基本上就是進行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後的環境監測與污染處置,立即組織對事故現場進行環境監測、監控,提出控制措施及建議,並進行相應處理。
⑦ 彭州市小魚洞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提高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檢驗《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實用效果及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的快速反應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磨合應急救援隊伍,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地質災害能力,制定本演習方案。
一、演練場景
地處龍門山褶皺斷裂帶的前山地帶,斷裂和褶皺相當發育,岩石很破碎,崩塌、滑坡、泥石流為該鎮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尤其「5·12」特大地震後,境內的地質災害活動較為頻繁,後壩泥石流,在暴雨時,如發生泥石流,將嚴重威脅148戶424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時間
演練定於2013年5月30日,14:00—14:30報到,15:00演練正式開始。
三、演練地點
小魚洞鎮中壩村5組後壩泥石流隱患點。
四、演練內容
模擬預警後提前轉移,按照《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監測預警、迅速動員,在災害發生前,實施緊急和有序轉移、轉移後群眾生活安排的全過程,具體程序為:
(1)本次演練假設為彭州市氣象局和彭州市國土資源局聯合發布的四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四級(預警級),24小時之內,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大,日降雨量大於100~250毫米,過程降雨130~180毫米。
(2)收到預警後,鎮包點包片幹部迅速趕到相關點位,監測人員立即進入隱患點巡查,動員組織群眾轉移。
(3)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24小時值班室值班,分管領導帶班,做好搶險救災准備工作;並實時啟動《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市、鎮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及時啟動《群眾轉移預案》,迅速組織群眾轉移避讓到安全地帶。
(4)組織群眾預警避險:轉移方式為群眾在隱患點監測責任人的引領下自主轉移和鎮政府,村委會的應急運輸車輛統一組織轉移,轉移原則為先老人、傷殘、小孩、婦女後壯年;轉移到避險安置地點為陳麗、王建友農家樂,路程約600米,車程約2分鍾。
(5)突發事件處置:①有1戶2人返居,接到情況後,小魚洞鎮群眾搜救組迅速出動,搜尋並帶離群眾。②暴雨致房屋垮塌,2名群眾被困,礦山救護大隊出動搜尋及救援房屋垮塌被困人員。
(6)人員安置,衛生院在臨時安置點設立臨時醫療場所,防疫站對安置點的衛生防疫。
(7)演練點評,所有參演單位和個人到指揮部參加演練點評,並由國土局發放地質災害宣傳手冊。
五、演練參加人員
11個地質災害易發鎮(龍門山鎮、白鹿鎮、小魚洞鎮、通濟鎮、磁峰鎮、丹景山鎮、葛仙山鎮、新興鎮、桂花鎮、麗春鎮、紅岩鎮)的分管鎮長和具體從事地質災害的工作人員,有關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市應急辦、市國土資源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教育局、市旅遊辦、市工信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局、市消防大隊、市氣象局、市移動公司、市電信公司、市聯通公司、市電力公司)的分管領導。
六、演練工作事項
1.市政府辦
負責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的會務和相關協調,簽到地點:中壩村5組後壩泥石流隱患點。(市政府辦1人、市國土資源局2人)。
2.市公安局
負責警戒、交通管制以及強行帶離不願意轉移的群眾,人員20人。交通管制時間:14:55到演練結束。交通管制地點:通達化工—中壩村安置點—應急避險場所道路。
3.市國土資源局
負責應急小分隊10人,配合2名地質災害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調查。
4.市水務局
負責組織4人進行水情調查。
5.市消防大隊
負責組織消防戰士10人准時集結到位。
6.市安監局
負責組織礦山救護隊10人到演練現場搜巡。
7.市衛生局
組織出動120救護車1輛,負責設置臨時醫療場所和衛生防疫工作。
8.市民政局
負責准備帳篷2頂,將小魚洞鎮政府准備的方便麵100桶、礦泉水200瓶放在轉移安置場所:陳麗農家樂。
9.小魚洞鎮
負責會場布置以及群眾轉移工作。(中壩5組→陳麗、王建友農家樂)
10.市委宣傳部
負責對外宣傳報道和相關新聞單位的聯絡協調工作。攝像設備至少3組,其中指揮部和避險場所各1組、演練路線至少1組。
七、車輛停放位置
(1)演練指揮部車輛停放於中山路,沿路順向停放。
(2)演練應急救援工作車輛停放於安置點籃球場(演練指揮部)對面。具體含市公安局警車、市消防大隊消防車、市安監局礦山救護大隊救援車、市衛生局120車輛、市國土資源局應急車、市水務局應急車、市民政局應急車。
(3)各鎮觀摩人員車輛停放於通達化工廠側門村道,沿路順向停放。
八、具體籌備工作分工
(1)事故勘察車接洽、醫療救護車、物資籌備、上級領導接待 〔負責人:政府辦、國土局〕
(2)防災制服等事先發放 〔負責人:小魚洞鎮〕
(3)演練兩幅宣傳橫幅懸掛 〔負責人:國土局〕
(4)現場音響及會場布置 〔負責人:小魚洞鎮〕
(5)宣傳展板布置 〔負責人:國土局〕
(6)攝像攝影器材准備及實施 〔負責人:電視台〕
(7)信息通報及進程反饋 〔負責人:國土局、電視台〕
九、演練腳本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⑧ 關於提供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材料的函
國土資應急辦函〔2011〕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精神,切實做好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推進工作,不斷提高應急演練的水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擬將 2011 年全國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典型案例精選匯編成冊,請你單位提供有關案例材料。具體要求如下:
一、提供材料的內容: 主要提供開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的方案、腳本,以及相關照片和視頻材料。
二、提供材料的數量: 按照省、市、縣、鄉、村級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分別提供案例材料。其中,省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1 ~2 例,市級組織開展的提供2 ~3 例,縣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3 ~4 例,鄉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2 ~3 例,村級開展的提供1 ~2 例; 其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組織開展的也可提供1 ~2 例。
三、所提供材料務必真實可靠,詳盡完備。
四、請將材料刻製成光碟,於 2011 年 11月25日之前郵遞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應急培訓演練室。
郵遞和聯系方式如下:
郵編: 10008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路 20 號應急中心
收件和聯系人: 王燦峰
電話: 010 -62117151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