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隊挖掘龍脈

中國地質隊挖掘龍脈

發布時間: 2021-03-05 00:16:29

❶ 小時候聽說地質勘測的人毀各地的龍脈,有這個事嗎

當然有,現在路網更密集

❷ 地質工作的起點

中國古代就有了地質工作的萌芽。中華民族很早就有了利用高嶺土、金、銀、銅、鐵、錫、鉛、汞、煤、天然氣、石油、礦鹽等礦產的歷史。例如,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知道用銅製作工具和裝飾品,河北唐山,甘肅武威、臨夏等地都曾發現過這個時期留下的紅銅器。夏代,出現了銅錫合金造成的青銅器,商、周兩代,達到了「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河南安陽商代王都遺址中發掘出來的青銅器數量超過萬件。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古人所具有的地質知識、能識別礦產是分不開的。

戰國時期,人們的地質知識、找礦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管子·地數第七七》曾記載:「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上有鉛者,其下有銀」。是說出露地表的鐵礦風化後會生成赭色的鐵的氧化物,鉛礦經常與銀礦共生,這與近代科學認識是完全符合的。這表明,古代已有了初步的地質找礦概念。據《新唐書·食貨四》記載:到了唐代全國有銀、銅、鐵、錫的冶煉場所168處,在唐代的中後期,鐵的年產量曾達到207萬斤。煤的使用也很早,魏晉時期,煤已用作生活燃料。元明建都北京,京城軍民百萬之家皆以石煤代薪。石油和天然氣在我國古代也很早就被認識可以作為燃料,四川已約有2000年鑿井採得鹵水,並利用火井中的天然氣煮鹵水成鹽的歷史了。東漢時期的《漢書·地理志》中就有在我國西北地區發現和利用石油的記載。我國古代對石油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①照明。《後漢書·郡國志》在談到古酒泉郡延壽縣有石油時寫道,石油「……如凝膏,燃之極明」;《水經注》也說,石油「如凝膏,燃極明」;《元和郡縣志》則說,石油「如肥肉,燃之極明」。到了元明時期,人們還對石油進行加工製作蠟燭,《元一統志》記載,「石脂:在鄜州東十五里采銅川有一石窟,其中出此。就窟可灌成燭一支,敵蠟燭之三。」②潤滑及防腐。《水經注》記載,石油「膏車及水碓缸甚佳」,「膏車」即用來潤滑車輪及車軸。《元和郡縣志》也有類似的記載,「水上有黑脂,人以草盝取用,塗鴟夷酒囊及膏車」。③葯用。《魏書》記載,「龜茲國……其國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數里入地如

甚臭,服之發齒已落者能令更生,病人服之皆愈。自後每使朝貢。」《元一統志》也有類似記載,「石油……氣雖臭而味可療駝馬羊牛疥癬」。④火攻。《元和郡縣志》記載了利用石油火攻的一則著名戰例「……周武帝宣政中(公元578年)突厥圍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逾明,酒泉賴以獲濟」(傅正華,1996)。

但是直到近代,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質工作,.19世紀末,中國還沒有自己的地質人員,也沒有建立地質礦產調查的部門或機構。中國近代早期的地質調查工作是外國人做的。最早是美國人龐培利(Pumpelly),他於1862~1865年在中國和日本做了地質調查,並應清政府的邀請考察過京西煤礦。而影響最大的是德國人李希霍芬(Richthofen),從18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他曾兩次來中國考察,回國後著有《中國》一書,附有地文、地質圖兩冊(夏國治,程裕淇,1990)。這些外國人的工作,對中國的地質研究和地質工作起到了先導作用。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地質工作始於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1912年1月,孫中山在南京組織臨時政府,在實業部礦務司下設置了地質科,由1911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系的章鴻釗主持其事。這是中國政府中第一次有了管理地質工作的機構。1912年4月,實業部隨臨時政府遷往北京,後政府機構幾經改組,但主管地質的部門仍然保留,只是名稱和隸屬關系有所改變。

1913年9月,地質科改稱地質調查所,規劃和總管全國的地質調查工作,「地質調查所掌事務如左:一,關於地質構造調查事項;二,關於礦床調查事項;三,關於地形圖及地質圖調制事項;四,關於礦肥及土性調查事項。」(李學通,2006)地質調查所由在英國學習地質歸來的丁文江任所長。在地質科改稱地質調查所的同時,設立地質研究所,由章鴻釗任所長,研究所實為培養地質人才的講習所。當年,研究所借得京師大學堂理科地質門的房屋設備,招收了30名學生,開始自己培養地質人才。因各種原因,30名學生中只有21人完成了學業,18人獲得了畢業證書,其中葉良輔、謝家榮、王竹泉、李捷、李學清、劉季辰、譚錫疇、周贊衡、朱庭祜等人後來都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1916年,章鴻釗、翁文灝將地質研究所師生歷年所作地質調查報告等成果,編纂成《農商部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一冊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自編的區域地質著作,結束了中國地質情況主要由外國人調查和論述的局面(李學通,2006)。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於地質調查工作,地質研究所在1916年第一批學員畢業後便停辦了。盡管地質研究所只辦了一期,但培養出了中國第一批地質調查研究人才,為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奠定下第一塊基石。

1916年6月,研究所的18名畢業生到地質調查所擔任調查員。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地質專業隊伍。這支隊伍隨即在河南、山東等省測制百萬分之一地質圖,並對一些礦山做了調查。對岩石、礦物、古生物的研究也開始著手,同時,還派人對上海、天津港口的地質問題和安徽、甘肅的地震做了考察。

1918年,北京大學將京師大學堂原理科地質門恢復為地質學系,原北洋大學礦業科部分學生也轉入該系學習。1920年,該系首批學生畢業。同一年,李四光,以及美國地質學家葛利普(A.W.Grabau)到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任教。隨後,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重慶大學、西南聯合大學、西北聯合大學(後改為西北大學)也相繼開設了地質系、組。20世紀40年代,唐山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北洋大學也成立了地質系、組。中國地質教育開始走向興旺發達時期(夏國治,程裕淇,1990)。

1922年,中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成立,章鴻釗任第一屆學會會長,翁文灝、李四光任副會長,謝家榮任秘書長。中國地質學會是中國最早的學術團體之一。中國地質學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地質科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奠定了我國地質學由萌芽走向成熟的基礎,對於展開橫向聯系、交流學術成果、跨入國際地質學界行列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地質學會卓有成效的活動為其贏得了崇高的國際聲譽,在國際學術界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1922年,翁文灝以中國唯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8月9日至1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13屆國際地質學大會,並被選為學會副會長及評議員(李學通,2006;張銀鈴,2001)。中國地質學會成立之初就創辦了《中國地質學會志》,於當年出版了第一卷。1949年前中國地質學界許多重要學術論文和重大理論及發現的提出,都是在該刊發表的。如李四光關於中國第四紀冰期論據(1922年)和地質力學理論的提出(1926年);翁文灝關於燕山運動的提出(1927年);周口店於1927年10月16日發現一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的報道;裴文中於1929年12月2日發現中國猿人頭蓋骨的宣布等(張銀鈴,2001)。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成立。地質研究所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央研究院所屬13個研究所中成立最早的單位之一,李四光任所長。

自1912年實業部礦務司地質科的設立至1949年,中國地質工作從無到有,在克服重重困難中艱難前行。1922年,中國地質學會成立時,僅有會員26人,到1928年前後,中國地質學家有了100多人,1940年以後,增加到約300人(孫樞,2002)。在此期間,我國地層學、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和大地構造學已有了相當扎實的基礎;區域地質學取得了重要進展,完成了1:100萬的14個國際地質圖幅和1:300萬中國地質圖;礦床學(含化石能源)初步奠基,並有白雲鄂博鐵礦、攀枝花鐵礦、昆陽磷礦、黔貴鋁土礦和淮南煤田等重大發現;礦物學和岩石學出現了一些重要論著;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和地球物理探礦等開始萌芽(孫樞,2002)。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李四光在倫敦出版《中國地質學》,該書不僅綜述了中國各地地層,而且從地質構造上提出了許多新見解。以較大篇幅討論了古生代各時期的海侵、中生代以後的堆積以及各個構造運動時期;總結了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作者對中國和東亞構造型式和地殼運動,以及對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研究;闡述了地球表面形跡的動力學意義,奠定了地質力學的基礎。

1945年,黃汲清出版了《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專著,對中國地質構造在空間和時間上做了綜合研究,在對當時大地構造的主導概念進行闡釋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和分析了中國大陸及其鄰區的區域地質資料,闡述了中國及其鄰區的前寒武紀地塊和各地殼運動時期及褶皺構造的基本特徵;論述了各地質歷史時期中國古地理輪廓和大地構造特徵、岩漿活動與成礦作用,劃分了中國大地構造單元和構造格架。該書被稱為「多旋迴構造理論」的奠基之作。

20世紀40年代初,潘鍾祥根據30年代前期對陝北和四川的地質調查所撰寫的《中國陝北和四川白堊紀石油非海相成因》在美國發表,該文明確指出,「石油不僅來自海相地層,也能夠來自淡水沉積物」,「如果有適宜之構造,則可成為良好的油田」。1943年,根據一隊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在新疆獨山子和庫車進行石油地質考察所撰寫的《新疆油田地質調查報告》提出新疆主要生油岩系是侏羅系和下第三系(古近系),屬陸相沉積,「多期多層生儲油」的陸相沉積生油學說宣告誕生。

至1949年,留給新中國地質工作的起點是十幾個地質調查和研究機構,近800人的地質工作隊伍(包括非地質專業人員在內),十數台鑽機,17萬米的鑽探進度,以及剛剛開始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和地球物理工作(夏國治,程裕淇,1990)。

❸ 關於中國地質考察隊

有,這叫做地質隊,每個省都有,隊員主要通過高校招收,現在有的高校有的都不怎麼招了,工作理論算穩定吧,但是條件艱苦,跳槽的很多,有的地質隊也招收司機,機械什麼的

❹ 國土資源部的結構是什麼地質隊 勘察局 地調院 國土資源局等他們間關系是什麼望有高人指點,十分感謝!

部級的部門設置與下面不同。

國土資源部直管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測繪局;負責各級專國家土地督察局;直屬管國家地質調查局。

比如國土資源局什麼的是縣市一級的概念,上面還會有省級的國土資源廳,廳級部門由該省政府直管,不在國家的部級框架下面。

地質隊,地調院什麼的是個局就可以成立,看級別。

❺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龍!而國家又要有地質隊去遷龍脈呢~

正史與野史的悖論,中國素來有以野史為正史的習慣;
官方說法與小道消息的悖論,中國人素來喜歡聽小道消息。
科學與迷信的較量。不過中國迷信了幾千年了。

❻ 霸王之業系統提示挖掘龍脈所在引發地震是什麼意思

1,母親臨終餵奶,女嬰含乳生還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救援人員在奮力挖掘,尋找存活的傷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里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吮吸著,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粘滿灰塵的雙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們無法想像,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餵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裡。也許是這位母親感動了上蒼,女嬰含乳得以生還。

2,女警家中10口親人全部遇難仍奮戰在抗災一線
5月12日中午12時許,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蔣敏和她遠在北川縣、朝思暮想的兩歲小寶貝的一次電話通話。兩個小時後,14時28分,蔣敏與女兒永遠天各一方。在這場災難中,蔣敏全家10口人遇難。揩著永遠也揩不完的眼淚,蔣敏轉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災的第一線。

3,11歲少年背著3歲妹妹逃生
在北川,一個11歲的少年背著3歲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前行。這名少年叫吉萬,同行的爺爺、奶奶已經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萬就勇敢地擔負起小男子漢的責任,為了逃生,深山中步行了12個小時。

4,女護士奮力救援後流產
地震發生時,四川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24歲的護士陳曉滬,一趟又一趟背著、抬著病人,搬運氧氣罐、床、被子……在成功轉移了病人後,她卻先兆流產,孩子無法保住。

5,老師身體斷成兩截仍緊握兩學生
廢墟中,她的身體斷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她的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學生!人們怎麼掰,也無法掰開她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疏散學生離開教室。看到有兩個學生手足無措,她大步跑過去,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教學樓突然垮塌,她和幾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這位老師叫向倩,去年大學畢業,到什邡龍居小學當英語老師。

6,死難學生手裡僅僅攥著一支筆
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的一名死難學生手裡僅僅攥著一支筆,讓人慾哭無淚。

7,警花當眾解衣為災區嬰兒餵奶
16日,四川江油縣公安局女民警蔣小娟,在地震災民庇護所,當眾解衣為一名地震災區孤兒餵奶。蔣小娟坦言,看著懷里的孩子,她擔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兒子(6個月大)。從5月12日以來,蔣小娟一直沒有看見自己的兒子,她說:「送走的時候小傢伙17斤,現在肯定又長了。」

8,痛失14為親人仍堅守在救援第一線
北川縣民政局局長王洪發在地震中失去15位親人,卻沒有時間傷心,仍堅守在救援第一線。

9,武警親手刨出老父遺體,噙淚堅持指揮救援
武警成都支隊二大隊副隊長張秋紅率隊解救都江堰一廢墟中的倖存者,而他的父親和嫂子就埋在這片廢墟中,他親手刨出老父和嫂子的遺體,來不及哭泣,噙淚堅持指揮救援。

10,11歲小女孩跳下六樓逃生脫險後返身救老師
康潔是汶川縣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地震發生時,她正在6樓上課,意識到危險,她立即從6樓縱身跳下,「我努力讓自己屁股著地,最後居然只有腿被劃傷。」康潔對此也感到不可思議。脫險後,康潔冒險跨進隨時可能倒塌的教學樓,四處搜尋同學和老師,看到一些老師被砸傷,康潔使出全身力氣將老師往外拉。逐漸體力不支的她跑出廢墟求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個老師。」

❼ 中國地質隊未來走向,發現趨勢

如果您發現山體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臨滑,臨崩潰異常(即前體),我應該怎麼辦呢?為了確認可疑前兆現象的真實性,同時也為了減少對災害的可能性,一定要注意。並採取緊急措施,立即對這些現象的范圍內發生的以下內容:

我們1,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鎮,縣或集體單位。目前,縣,市,區,省委,省政府都設置有「礦管辦」,該機構應該承擔這一任務。並立即請有關科技人員或當地有經驗的人來驗證這一現象的真實性。有限公司2,制定並實施應急措施(或計劃)。包括加強對滑坡區的管理,塌陷區和山谷相連。例如,在適當情況下,限制訪問,快速轉製成危險區的居民,並在單元居民及其下游裝置防災,減災准備的另一邊。密切關注災情的發展趨勢。

頁3,組織有關專家論證災難的程度和災難的可能性。

4,建立觀測站(網)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災害預報。由政府單位(村,鄉),專家和當地民眾參與的接觸和警報網路的網路。

頁5,密切監測山體滑坡,崩塌災害可能會導致一些生命線工程(如水庫,公路,鐵路,電站,通訊設備,廣播,頻道等),或者甚至是三分之一次生災害災害,如火災,洪水,倒塌的房屋和其他的可能性。

❽ 地質隊怎麼破壞龍脈的

龍脈,怎麼跟風水大師似的,是不是懸疑電影看多啦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