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水引起的工程地質災害

水引起的工程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3-04 23:07:34

❶ 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一,水利工程建設導致氣候環境差異性擴大,氣溫升高
水利工程建設對於降雨量、氣溫、大氣、風力、霧氣等氣候環境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主要原因是水庫大壩等水利工程擴展建設,使得原本的水資源系統發生改變,河流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系統因為人為作用聚集或分散,造成局部水因子聚集量超標或驟減,產生水量失衡,破壞了原有的氣候環境。
首先,例如在水庫大壩灌溉工程分布密集的地區,因為水分子集中在水庫上空,造成水庫區域內濕度高,蒸發量也會有所增加,減少了庫區降雨量,城市地區則會相對增加降雨量,並且由於降雨量的增加,再加上城市廢氣污染嚴重極易導致城市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影響人們生活的同時更加有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其次,由於水庫等水利工程的建設是將大量水資源引入到人工開鑿的地面區域內,這樣的工程模式改變了水量平衡,讓原本的陸地聚集了大量水源影響空氣內部結構,造成氣溫年平均值呈上升趨勢,加快溫室效應程度,導致氣溫持續升高。
二,水利工程建設影響河流水位,破壞水文環境平衡
河流是陸地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重點控制調節的關鍵內容,水利工程建設對於河流的治理與規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加強了城市建設,保證了人們的能源需求,其中水力發電這一重要措施大大滿足了生產生活用電需求,使水利工程建設成為了解決民生問題的重大發展性課題,然而水利工程在供應人力所需的同時對於水文的影響也是最直接的。
主要表現在建造水庫大壩灌溉發電等水利工程時打破了水勢結構、河流流量、水資源分布等原有平衡格局,為了滿足發電、灌溉等要求所使用的節流泄洪等手段導致水位出現不合理管控,上下游植被、水量、生態都受到嚴重影響,破壞了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水質的大面積污染,最終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三,水利工程建設影響地殼承受力,引發地質災害
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控制與利用地下水與陸地水,雖然針對的是水資源體系的治理,但其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項就是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的關於對陸地環境的影響。陸地因水利工程建設產生的影響不被人們所重視的原因是其影響過於深遠,水利工程建設中水量大量聚集導致地殼壓力過大,影響板塊平衡,形成地震等地質災害。除了對深層次地殼的影外,對於地表土壤也存在著一定的破壞,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節流蓄水改變水量等措施導致水庫下游農田土地的土壤養分流失嚴重,大面積土壤活性降低成為鹽鹼漬地,不利於植被、農作物等生長,降低農業生產率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也有較大影響。

❷ 井水下沉會引起什麼地質災害

這一現象通常與地下岩層溶蝕有關,如果規模較大的話會引起陷落地震,震級一般小於4級,但會破壞房屋結構、形成堰塞湖等。

❸ 與地下水有關的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問題有哪些

基本所有地質災害及大部分地質環境問題都與地下水有關,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版塌陷、地面沉降、海水權入侵、土壤鹽漬化、土壤荒漠化、水土流失、濕地退化、地下水污染等等,每一個都與地下水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哪個有疑問我可以祥答

❹ 為什麼水電站會影響地質災害

建設水電站的壞處抄
首先,建設水電站勢必要利用水的落差,這樣就需要修建水壩來人為的擁有和控制落差的存在,然而修建了水壩之後上游的水位就會提高,兩岸很多地方就會永久性的給淹沒,原來很多無水的溶洞會注滿水,改變了原有的地壓力平衡;對下游而言,河床裸露增加,原來的地下水道變為干溶洞,也改變了原有的地壓力平衡。地壓力平衡的的改變,觸動地殼,導致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等的地質災害頻發,甚至會改變地質板塊的平衡,誘發地震的發生。
其次,水電站對非污染生態方面的影響嚴重,上游淹沒區對植物及動物的活動范圍、棲息環境的影響;下遊河床裸露可能會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繁殖、魚類產卵受阻、影響魚類洄遊、導致魚類滅絕!
再其次,施工期的佔地、取棄土場、爆破雜訊、施工雜訊、施工揚塵、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及生活廢水等,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也大。

工程地質災害

(1)工程地質災害的類型

國家建設中特別是西部地區,經常遇到滑坡、溶洞、地面下沉、水庫壩基漏水、軟土變形、水土突涌、水下砂體運移、淺層天然氣、岸帶沖淤、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質問題,查清引起這些災害的工程地質條件,制訂防治、整治措施,需要工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如南昆鐵路沿線、長江三峽庫區有很多滑坡需要治理,廣西岩溶地區水庫地下漏水問題等,都是工程地質災害。

越來越突出的工程地質災害問題不僅威脅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嚴重地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正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而加劇,中國每年因此而損失約300億元人民幣。近10年來,中國由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造成了近萬人死亡,全國400多個市、縣、區、鎮受到嚴重侵害。在全國鐵路沿線分布的大中型滑坡達1000餘處,平均每年中斷交通運輸44次,鐵路沿線有泥石流溝1386條,受危害鐵路達3000km以上;全國有近千座水電站及數百座水庫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嚴重威脅,僅雲南省已毀壞水電站360座、水庫50座。由於礦山採掘造成的壓占、采空塌陷所損毀的土地面積超過3000hm2;全國共有16個省(區、市)的46個城市(地段)、縣城出現地面沉降問題,總沉降面積達到48700km2;地裂縫出現在17個省(區、市),總長超過346km。據統計,中國的地質災害共有30種,除火山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15種為主要災害。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建設的高度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中國50%以上的地質災害都與人為因素有關。中國地質災害的成災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地質災害的損失與人口密度、經濟發達的程度呈現出正比。我國目前有400個地質災害重災縣(市),佔全國縣(市)的20%。每年地質災害(不包括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的20%~25%,年平均死亡近千人,受傷近萬人,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2)工程地質災害的特點

我國工程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是:種類繁多,破壞損失嚴重;分布零散而又十分廣泛;防治周期特別長。1998年我國共發生不同規模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發事件約18萬宗,造成115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毀壞房屋50多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15.9億元。我國政府對地質災害的危害問題處於極大關注,因此災害評估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研究內容也越來越廣泛,研究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財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對所有工程地質災害進行全面治理,因而研究發展很不平衡,理論研究也非常薄弱,災害評估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應用。

(3)工程地質災害的危害

由礦石開采後形成的采空區的突然冒落與塌陷屬於不連續下沉方式曾發生多起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最早在世界上有報道,在1938年英國的一個錫礦山,由於采區冒頂產生沖擊地壓。1958年,德國維爾鉀鹽公司的台爾曼礦也曾發生采空區冒落。1960年1月20日在南非的科爾布魯克諾斯(Coalbrook North)煤礦曾發生一起災難性破壞,當時面積大約3km2左右的房柱法采空區突然陷落,造成了437人的死亡。1962年12月在南非遠西蘭德(FarWestRand)金礦區發生塌陷,當時一個三層的井下破碎硐室突然塌落掉進了一個下部滲坑,造成29人死亡。1970年9月25日,在穆福利拉礦區發生較嚴重的空區突然陷落,造成89人死亡,同時伴隨約45000m3尾礦泥漿淹沒了部分礦井。

我國工程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曾發生過多起地質災害事故。崩塌災害最典型的例子是湖北安遠縣鹽池河磷礦山崩。鹽池河磷礦區位於黃陵背斜東北翼,自1969年以來,在三面(東、西、北)臨空的陡崖下開采磷礦石約60×104t,采空面積達6.6×104m2。由於采空了山腳地區,改變了山體的應力狀態,引起山體開裂。終於在1980年6月3日凌晨發生大規模山崩。高100m的半壁山頭頃刻崩塌,激起巨大氣浪將礦務局建築物席捲而起,直撞到對岸陡壁,撞得粉碎,近100×103m3的碎石堆積在500m×478m左右的范圍內,將鹽池河河谷填埋,形成一座高20~42m的堆石壩,掩埋(死亡)了284人及礦務局的所有建築、機械設備。

據初步調查,全國有災害性泥石流溝1.2萬條,滑坡數萬條,崩塌數千處。1949~1996年共發生「崩、滑、流」災害4600次,其中造成嚴重損失達1001次。1983年3月在甘肅東鄉族發生過一次特大的滑坡,下滑物體總體積達3000×104m3,埋沒了苦順和新莊兩村和德勒村一部分,毀壞農田3000hm2,填埋水庫一座,造成巨大損失。1985年6月,長江西陵峽新灘鎮發生大岩崩,頃刻之間有300多年歷史的新灘古城整個被覆沒,滑坡體沖入長江中土石量約200×104m3,埋沒房屋1000多間,擊毀機帆船13艘,木船64隻,直接損失1000多萬元。由於湖北岩崩調查處預報及時,使1300多居民安全撤離無傷亡。

2010年8月,陝西省安康市普降大到暴雨,受強降雨影響,白河縣四新、卡子、茅坪、構扒4個鄉鎮受災嚴重,導致350戶800餘間房屋被淹,沖毀農田3000餘畝,特別是公路、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四新鄉和茅坪鎮南貧溝流域通信、電力全部中斷,直接經濟損失1200餘萬元。該區地質條件復雜,千枚岩等易滑地層分布較廣,同時,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了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如開山採石、開荒種田、劈山修路等,嚴重地擾亂了自然地質環境,加劇了該區地質災害突發和群發。

❻ 水與地質災害

一、降雨

黃土由粉土、粉質粘土組成,透水性一般較差,降雨一般不容易滲入形成上層滯水或潛水,一次降雨所引起的潛水位上升幅度不大,而且滯後現象明顯。所以,單純就降雨而言,似乎不會觸發滑坡、崩塌地質災害。但是,在黃土構造節理、卸荷與風化裂隙、落水洞、陷穴等發育部位,降雨可沿空隙下滲甚至灌入,在相對隔水部位形成上層滯水或飽水帶,增大岩土體重力、甚至形成孔隙水壓力,降低岩土體強度,從而觸發黃土滑坡、崩塌的發生。

據本次調查資料,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6~10月,與降雨量以及降雨特徵關系密切。如1986年6月調查區持續陰雨天,月降雨量達全年最高,日降雨量達35.9mm,在城區連續觸發寶塔山和鳳凰村2個滑坡。區內近年發生滑坡和崩塌頻次與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二、地表水

地表水與地質災害關系密切,這里主要指河流與水庫中的地表水。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夏秋季多暴雨和大雨且時間集中。降雨在短時間內匯集,形成具有較強侵蝕能力的地表水流,塑造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也常引發地質災害。河流發育期不同對地質災害的影響不盡相同。區內的延河、南川河及汾川河等幹流及較大的一級支流已進入老年期,河谷已達百米—數百米寬,河流下切進入基岩數米,基岩出露亦高達十數米,河谷內沖淤趨於平衡,流水對兩側坡腳侵蝕作用減弱,對地質災害的形成影響不明顯。在二三級支流內,基岩多有出露,河流下蝕受阻,側蝕作用較強,對谷坡的穩定性具有明顯的影響,在歷史上已引發較多的滑坡。滑坡堵塞河谷,滑體受流水沖刷侵蝕,大部不復存在;谷坡滑動後,亦達到較為穩定的狀態。在三四級或更小的溝谷內,主要為黃土溝谷,流水的下蝕和側蝕均存在,兩岸谷坡較陡,目前仍處於流水的侵蝕中,是滑坡、崩塌的多發地段,但這些地區由於地形條件差,人類活動相對較少,滑坡崩塌形成地質災害的概率較低。自實施退耕還林(草)政策以來,區內植被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發展,河流溝谷中的水流明顯減少,地表水的侵蝕強度有所削弱,流水對地質災害的影響也漸趨緩和。

水庫或淤地壩附近,地表長期積水,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地下水位抬升,在較大范圍內形成地下水,通過地下水對斜坡穩定性造成明顯影響。

三、地下水

研究區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十分貧乏。但是,由於黃土節理裂隙發育,在斜坡地帶,在原生節理和構造節理的基礎上,發育了密集的風化、卸荷裂隙,甚至演化為黃土陷穴、落水洞,在暴雨過程中,降水匯集,沿節理、裂隙、陷穴、落水洞等通道快速下滲,在古土壤或基岩之上形成局部上層滯水,甚至潛水。地下水活動降低了黃土強度,改變了坡體應力狀態,常常觸發斜坡變形失穩。據研究,當黃土含水量<18%時,黃土力學強度較高,坡體在直立的狀態下也可保持穩定;但如果>20%,則強度降低很快,坡體穩定性亦變差。所以,地下水活動對斜坡變形失穩的影響作用十分明顯。地下水活動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斜坡上的上層滯水的存在,降低了土體強度,增加了土體的重量,易觸發斜坡變形失穩。

二是在連陰雨過程中或大雨之後,水分入滲途中在古土壤層受阻,使古土壤以上的土體含水量增大,雖尚未飽和或形成上層滯水。但是,由於含水量增大,降低了土體強度,也同樣觸發斜坡變形失穩。

三是水庫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影響地質災害。如河庄坪鎮趙家岸水庫蓄水,引起坡體內地下水位上升,在坡體前部形成泉水,斜坡變形導致居民房屋變形及牆體開裂,嚴重威脅居民安全。

❼ 工程地質災害是什麼

工程地質災害是指由於工程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使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內環境、資源發容生嚴重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地質災害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
在我國,大多數地質災害現象都是人為因素引發的,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各種自然災害的1/4至1/5,因此,減少或制止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及時採取地質災害預防和防治措施,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的。

❽ 水利工程建設必須做地質災害報告嗎

那是當然的 水是引發地質災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單水庫 就可能引起庫岸邊坡失穩、誘發地震等地質災害

❾ 台風、洪水在山區會引發什麼地質災害如何減少這類災害的發生(5分

滑坡、泥石流災害。防止植被破壞植樹造林 修建山區護坡工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