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凍土工程地質報告

凍土工程地質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04 23:03:05

1. 請問誰有吉林省四平市 地質地貌 氣象資料 工程地質條件 風荷載土層承載力雪荷載 凍土深度 等

四平市森林總面積為30.65萬公頃。其中人工林佔一半以上。四平市東部分布著大面積內森林,中西部容以農田防護林為主,有小面積片林。東部低山丘陵生長著茂密的天然林。主要樹種有蒙古柞、山楊、春榆、白樺、水曲柳等。2001年造林面積12139.2公頃,封山育林面積10400公頃。四平市草地資源總面積14.4萬公頃,其中放牧場8.92萬公頃。采草場3.7萬公頃。雙遼市和公主嶺市北部的部分鄉鎮因位於松嫩平原的南緣而具有大面積的草原,伊通滿族自治縣和梨樹縣南部有較大的荒山草坡。 四平市東部和南部山區、半山區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含礦現象普遍,有10餘處貴金屬產地,其中50%有開發利用價值,銀儲備量據亞洲第一。能源礦產有劉房子煤礦、伊通煤礦、梨樹縣五家戶天然氣等11處。在金屬礦產中,發現金鋁等礦產10多個。放馬溝礦山販鋅儲量可達40萬噸左右。在非金屬礦產中,大頂山硅灰石礦、哈福陶石礦、梨樹縣石灰石礦產量較大、質量優、經濟價值高。鈉基膨潤土、石英砂和陶石是外貿中的暢銷品。 四平市水資源總量為23.99億立方米。其中全市多年河川徑流量為12.5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1.43億立方米。

2. 天津薊縣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目的與任務: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著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 :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了解岩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岩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了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實習時間:2009年6月24日至6月26日
實習地點: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 (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卧於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居京(北)、津 (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
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育的基本框架和發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的地貌類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布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的石英岩分布區,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城以北的石灰岩、白雲岩、砂頁岩分布區,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范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為7個景區: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3、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4、九龍山碳酸鹽岩峰叢景區;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6、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於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
實習對象:河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07級全體學生(劉焱)
實習活動:(如下)
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後,我們稍作整頓,然後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
1. 礦物、岩石的認識和地質構造的認識實習

首先講的是沉積岩。
沉積岩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漿岩、變質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岩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積岩是地殼表面分布最廣的一種岩石,雖然它的體積只佔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占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岩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
沉積岩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 碎屑結構 碎屑結構是指岩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岩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為:a、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b、竹葉狀結構(碎屑形態多呈扁平狀) c、砂質結構(碎屑粒徑介於2~0.05mm之間) d、粉砂質結構(碎屑粒徑為0.05~0.005mm)
2)泥質結構 該結構由粒徑<0.005mm的粘土礦物顆粒組成,是泥岩、頁岩等粘土岩的主要結構。
3)結晶結構 該結構是由溶液中沉澱或經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
4)生物結構 該結構是由生物遺體或碎片所組成,如貝殼結構、珊瑚結構等,都是生物化學岩所具有的結構。沉積岩的構造是指其組成部分的空間分布及其相互間的排列關系。產檢的沉積岩構造有層理構造、塊狀構造、鮞狀構造及層面構造。
沉積岩的構造按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空間排列和組合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層理構造 塊狀構造 鮞狀構造 層面構造
1)層理構造 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是先後沉積的物質在顆粒大小、形狀、顏色和成分上發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於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類型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 岩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律。
3)鮞狀構造 具有同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境中沉積而成。
4) 層面構造 沉積岩岩層面上的特徵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徵同樣反映了沉積岩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志。其中的波痕特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積岩的肉眼鑒定:在鑒定碎屑岩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鑒定泥質岩時,則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徵,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鑒定化學岩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並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

接著我們考察了岩漿岩。
岩漿岩又叫火成岩,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岩石中,岩漿岩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岩漿岩是由岩漿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漿岩上升侵入圍岩,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岩石,稱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於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岩石稱為淺成岩(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為侵入岩。由噴出地面的岩漿凝固形成的岩石成為噴出岩,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漿岩的礦物成分岩漿岩主要由SiO2、 Al2O3、 Fe2O3、 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岩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岩漿岩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將岩漿岩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酸性岩(>65%)。岩漿岩的結構和構造 岩 漿岩由於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岩漿岩的結構是指岩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系。岩漿岩的構造是指岩石中 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了解結構和構造可以了解岩漿岩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岩由於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 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岩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岩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布比較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 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岩中由於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後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岩漿岩的簡易鑒定方法:
首先,觀察岩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岩漿岩及何種產狀類型。然後觀察岩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岩石的類型。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 性或超基性岩;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運算元那個或中性岩。相同成分的岩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岩石總體的顏色,並應在岩石 的新鮮面上觀察。
接著觀察岩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徵。並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岩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岩石的結構構造特徵,區別是噴出岩 還是淺成或深成岩。
最後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岩漿岩分類表」確定岩石的名稱。

最後,考察了變質岩。
變質岩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岩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岩石 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和動力變質作用。
變質岩的結構可分為:變余結構(殘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岩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岩石的特有標志,是變質岩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岩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岩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余構造。
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a)板狀構造 岩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岩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b)千枚狀結構 岩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c)片狀構造 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d)片麻狀結構 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布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e)塊狀結構 岩石中的礦物分布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構造。
變質岩的簡易鑒定方法:
鑒別變質岩時,可先從觀察岩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岩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岩石的名稱。
2. 水流的地質作用認識實習

河流普遍分布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
河流的地質作用主要有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
1 河流的侵蝕作用
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岩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為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 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 下蝕作用
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床的岩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 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2) 側蝕作用
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為工具,並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床兩岸的岩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為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的河流,由於河床坡度較為平緩,側蝕作用佔主導地位。

2 河流的搬運作用
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 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於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對比情況。
3 河流的沉積作用
河流搬運物從水中沉積下來的過程稱為沉積作用。
4 河流沖積土
1)河床沉積
2)河漫灘沉積
3)牛軛湖沉積
4)三角洲沉積
5)山區河流沉積土
6)由冰川補給的河流沖積土

3. 風化作用認識實習

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一、氣候因素: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溫度。降水量豐富且水循環快的地區有利於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溫度則影象化學反應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溫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 溫度增高而減少,但溫度增高十度,反應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溫度增高而加快,有利於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著數量和類型,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
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類型的分帶性。
二、地形因素:
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
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留,未風化岩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岩被覆蓋,不利於物理風化,最後形成大量粘土和殘余礦床。
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溫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質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礦物成分、岩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4. 不良地質現象認識實習

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岩 崩、岩溶、岩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凍土、水害、采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
因此在施工前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 質選線的原則。對於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路線應設法繞避。
其次,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於重大的地質病害應盡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並且應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實習總結:
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說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並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岩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系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獲的這些為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
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

3. 岩土工程知識輔導:季節性凍土有哪些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季節性凍土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凍結時膨脹,融化時下沉。會造成土體開內裂、路面下凹、翻漿冒泥容等。
一般來說,土中粉粒或粘粒含量越高,含水量越大,凍脹性越強。
冰丘在地下水埋藏較淺時,季節凍結區不斷得到水的補充,地面明顯凍脹隆起,形成的冰脹山丘,稱冰丘。

4. 請問,陝西省渭南市的氣象(如風向、氣溫、凍土深度等)、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具體條件怎麼樣謝謝!急!

年平均氣壓970.3hPa
年平均氣溫13.4℃
極端最高氣溫專41.7℃
極端最低氣溫-20.6℃
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6.5℃
最冷月(一月屬)平均氣溫-1.0℃
年平均相對濕度55.2%℃
年平均降水流量537.0mm
年平均風速2.0m/s
全年主導風向NE
全年最小頻率風向NNW
夏季主導風向NE
夏季最小頻率風向NNW

5. 地勘報告怎麼看凍土層厚度

凍土層厚度的測定
凍土 frozen soil

凍土定義

凍土是指0攝氏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為短時凍土(數小時/數日以至半月)/季節凍土(半月至數月)以及多年凍土(數年至數萬年以上)。地球上多年凍土/季節凍土和短時凍土區的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50%,其中,多年凍土面積占陸地面積的25%。

凍土是一種對溫度極為敏感的土體介質,含有豐富的地下冰。因此,凍土具有流變性,其長期強度遠低於瞬時強度特徵。正由於這些特徵,在凍土區修築工程構築物就必須面臨兩大危險:凍脹和融沉。

地理分布

凍土分布於高緯地帶和高山垂直帶上部,其中冰沼土廣泛分布於北極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極北部分和北冰洋的許多島嶼,在這些地區的冰沼土東西延展呈帶狀分布,在南美洲無冰蓋處亦有一些分布。據估計,冰沼土的總面積約59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5.5%。在前蘇聯境內,各種冰沼土的總面積為1688000平方公里,占前蘇聯國土面積的7.6%,佔世界冰沼土面積的28.6%。凍漠土廣泛分布在我國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區。此外,在世界各地的高山,如南美安第斯山,紐西蘭南阿爾卑斯山等亦有分布。

中國凍土分布

我國多年凍土分為高緯度和高海拔多年凍土。高緯度多年凍土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興安嶺,面積為38-39萬平方公里。高緯度的多年凍土是歐亞大陸多年凍土南緣,平面分布服從緯度地帶性規律,即往約往海拔高的地方凍土面積約達,厚度越厚。

高海拔多年凍土分布在青藏高原、阿爾泰山、天山、祁連山、橫斷山、喜馬拉雅山,以及東部某些山地,如長白山、黃崗梁山、五台山、太白山等。高海拔多年凍土形成與存在,受當地海拔高度的控制。

世界凍土分布

全球凍土的分布,具有明顯的緯度和垂直地帶性規律。自高緯度向中緯度,多年凍土埋深逐漸增加,厚度不斷減小,年平均地溫相應升高,由連續多年凍土帶過渡為不連續多年凍土帶、季節凍土帶。極地區域凍土出露地表,厚達千米以上,年平均地溫-15℃;到北緯60°附近,凍土厚度百米左右,地溫升至-3℃~-5℃;至北緯約48°(凍土分布南界),凍土厚僅數米,地溫接近0℃(圖6-18)。在我國東北和青藏高原地區,緯度相距一度,凍土厚度相差10~20米,年平均地溫差0.5℃~1.5℃。

凍土是指地表至100厘米范圍內有永凍土壤溫度狀況,地表具多邊形土或石環等凍融蠕動形態特徵的土壤。本土綱相當於美國土壤系統分類的新成土綱(Entisol)、始成土綱(Inceptisol)、有機土綱(Histosol),聯合國土壤分類的始成土(Cambisols)、潛育土(Gleysols)、粗骨土(Regosols)、有機土。它包括的土類有冰沼土(冰潛育土)和凍漠土。

冰沼土相當於美國系統分類中新成土綱的永凍性的冷凍正常新成土(Pergelic Cryorthent)和始成土綱的冷凍潮濕始成土(Cryaquepts),有機土綱中部分冷凍有機土。聯合國土壤分類中始成土的冰凍始成土(Gelic cambisols)、潛育土中的冰凍潛育土(Gelic gleysols)、粗骨土綱中的冰凍粗骨土(Gelic regosols)、有機土綱(Histosols)中的冰凍有機土(Gelic histosols),所不同的是聯合國分類是指在2米深度內有永凍層。而凍漠土在美國、聯合國分類中還沒有相應的土類。而與美國分類的乾旱土和聯合國分類的鈣質土或石膏土有某些近似。

成土條件

(一)氣候

凍土分布區的環境條件存在差異。冰沼土分布區屬苔原氣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蓋,年平均溫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氣溫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溫度也很低,7月份平均溫度不超過10℃,全年結冰日長達240天以上。高山凍漠土年均溫也很低,一般為-4℃至-12℃。凍土區降水很少,歐洲部分為200—300毫米,亞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西藏凍漠土區因地勢高、遠離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於5—9月。降水雖然少,但氣溫低,蒸發量小,長期冰凍,土壤濕度很大,經常處於水分飽和狀態,夏季土壤—母質融化,砂土可達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為永凍層,高山凍漠土在寬谷、湖盆永凍層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達150厘米。

(二)植被

由於凍土區氣候嚴寒,植被是以苔蘚、地衣為主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見的植物有:石楠屬、北極蘭漿果、金鳳花等開花植物,南緣有雲杉、落葉松、樺、白楊、柳、山梣等,生長緩慢,矮小且畸形,各種植物的年生長量均不大,苔原地帶每年有機質的增長量為400公斤/公頃,是世界各自然地帶中最少的。高山凍漠土區植被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墊狀植物和地衣,常見的有鳳毛菊屬、葶藶屬、桂竹香屬、虎耳草屬、點地梅屬、銀蓮花屬、金蓮花屬、紅景天屬等,一簇簇地生長在石隙之間,或在冰雪融水灌潤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五顏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圖黃綠衣、岩表黃綠衣等則著生於石塊上面。

(三)地形、母質

凍土發育的地區,因剛脫離冰川覆蓋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當完整。凍漠土分布區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鋒、刃脊、第四紀和近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磧壠堤,寬谷,湖盆的湖積平原等。成土母質的差異較大,加拿大、西伯利亞地盾區是前寒武系基岩。其他地區有古生代各種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紅色鈣質砂泥岩及近代泥礫和沖積物,殘積物,冰磧物,冰水沉積物等。

成土過程

凍土形成以物理風化為主,而且進行得很緩慢,只有凍融交替時稍為顯著,生物、化學風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遷移不明顯,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著粗骨性。高山凍漠土粘粒的K2O含量很高,可達50克每千克,說明脫鉀不深,礦物處於初期風化階段。

凍土區普遍存在不同深度的永凍層。在濕凍土分布區,夏季,永凍層以上解凍,由於永凍層阻隔,融水滲透不深,致使永凍層以上土層水分呈過飽和狀態,而形成活動層,活動層厚度為0.6米至4米,若永凍層傾斜,則形成泥流;冬季地表先凍,對下面未凍泥流產生壓力,使泥流在地表薄弱處噴出而成泥噴泉,泥流積於地表成為沼澤,因其下滲較弱,泥流、泥噴泉又混和上下層物質,使土壤剖面分化不明顯,而在南緣永凍層處於較深部位,水分下滲較強處,剖面層次分化較好。

在乾旱凍土分布區,白天由於太陽輻射強烈,地面迅速增溫,表土融化,水分蒸發;夜間表土凍結,下層的水汽向表面移動並凝結,增加了表土含水量,反復進行著融凍和濕干交替作用,促進了表土海綿狀多孔結皮層的形成。此外,暖季,白天表土融化,夜間凍結,都是由於由地表開始逐漸向下增溫或減溫總是大致平行於地表水平層次變化著的,所以,在乾旱的表土上,強烈的凍結作用往往形成表土的龜裂。

在極地冰沼土區,由於低溫,蒸發量小,地勢低平處排水不暢,土壤水分經常處於飽和狀態,致使土壤有機質和礦物質處於嫌氣條件下,雖然有機質形成數量不多,但在低溫嫌氣條件下分解緩慢,表層常有泥炭化或半泥炭化的有機質積累。礦物質也處於還原狀態,鐵、錳多被還原為低價狀態,形成一個黑藍灰色的潛育層,在高山凍漠土分布區,降水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有石膏、易溶鹽和碳酸鈣累積,致使土體呈鹼性,表土結皮和龜裂等。

總的來說,凍土成土年齡短,處處呈現出原始土壤形成階段的特徵。

凍融作用

凍土地區氣溫低,土層凍結,降水少,流水、風力和溶蝕等外力作用都不顯著,凍融作用則成為凍土地貌發育的最活躍因素。隨著凍土區溫度周期性地發生正負變化,凍土層中水分相應地出現相變與遷移,導致岩石的破壞,沉積物受到分選和干擾,凍土層發生變形,產生凍脹、融陷和流變等一系列復雜過程,稱為凍融作用。它包括融凍風化、融凍擾動和融凍泥流作用。

融凍擾動一般發生在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內。當活動層於每年冬季自地表向下凍結時,由於底部永凍層起阻擋作用,結果使其中間尚未凍結的融土層(含水土層),在上下方凍結層的擠壓作用下,發生塑性變形,形成各種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融凍褶皺,又稱冰卷泥。

融凍泥流是凍土地區最重要的物質運移和地貌作用過程之一。一般發生在數度至十餘度的斜坡上。當凍土層上部解凍時,融水使主要由細粒土組成的表層物質,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從而使上層土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融凍界面向下緩慢移動,形成融凍泥流,年平均流速一般不足1米。由於泥流順坡蠕動時,各層流速不一,表層流速大於下層,所以有時可把泥炭、草皮等卷進活動層剖面中,產生褶皺和圓柱體等構造形態。

凍土地貌

地表層在不同狀況下,具有不同的小氣候、地形、地質和水分條件,在反復交替的凍融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冰緣作用營力。

(1)與寒凍風化、重力作用有關的冰緣地貌形態

由於節理裂隙中的水分凍結膨脹,致使岩石破裂成岩塊,或者因溫度變化,使組成岩石的礦物不均一地熱脹冷縮,並在內部產生不均勻應力,從而造成岩石破裂和岩塊崩落。這一過程被稱為寒凍風化作用。經寒凍風化作用破碎崩落的岩塊、岩屑,有的停留原處,有的經重力作用再搬運而形成不同地貌形態。

石海:寒凍風化作用產生的大量大小不等的稜角狀岩塊及岩屑,在地形平緩條件下,大多在原地殘留下來,形成碎石覆蓋地面,這就是石海。石海是我國青藏高原、高原西部高山及大興安嶺北部凍土區均有分布。發育石海不僅要岩石堅脆、節理發育,如花崗岩、石英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砂岩、板岩等,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水熱條件,既要有一定的水分,同時溫度為0℃上下持續波動的時間要長。顯然,年平均氣溫為0℃的等溫線附近具備上述溫度條件。我們知道,年平均氣溫為0℃的等溫線出現的海拔高度,隨緯度降低而增高。因此,石海出現的海拔高度隨緯度降低而增高。如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侖山,現代石海發育在海拔4900~5000米以上的花崗片麻岩山地;而南部喜馬拉雅山地區,現代石海出現在5300~5400米的山頂上。

石流坡(也稱岩屑坡):石流坡的物質來源及產生與石海大體相似,但二者出現的地貌部位不同。石海多見於平緩的山頂;石流坡出現在山坡。石流坡的岩狀、碎屑,除斜坡上經寒凍風化在原地產生外,還有在策略作用下來自山頂的。這樣就決定了石流坡的組成物質是上細下粗,坡上方多是岩屑;坡下方主要是粗大岩塊。其岩性取決於山頂母岩。石流坡的休止角一般在25~35度,坡面比較平直。石流坡是多年凍土地區常見的一種冰緣地貌形態,在大興安嶺和我國西部高山、高原凍土區有廣泛分布,幾乎到處可見。

石河:由寒凍風化產生的岩塊、岩屑,在重力作用下匯集到斜坡溝槽內,碎石沿溝槽徐徐向下移動,故取名石河。

(2)與凍融分選作用有關的冰緣地貌形態

天然條件下,地表物質常常是粗細混雜的。由於石塊和土的導熱性能不同,因此凍結速度也各不一樣。碎石導熱率大,則先凍結,水分就先向碎石附近遷移,並於碎石周圍形成冰。水變成冰後體積膨脹,則使碎石產生位移,這樣就產生了粗細物質的分異。久而久之,粗細物質相對集中,呈現出各種形態。這一過程被稱為凍融分選作用,它可以形成下述冰緣地貌形態。

石環:平緩而又粗細混雜的地表層,經凍融分選作用,使泥土岩屑集中在中間,岩塊被排擠到周邊,呈多邊形或近圓形,形成所謂的石環。形成石環地段地鬆散層一定是岩塊和泥土粗細混雜;要有充足的水分條件,含水量一般要在30%以上;氣溫在0℃上下波動的持續時間要比較長。石環常見於河漫灘、洪積扇前緣及山前緩坡地帶,因為這些地貌部位常常具備石環形成的條件。但也有例外,在中天山海拔3850~3950米的古冰斗底部,曾發現直徑1~4米的石環群。為什麼石環會在這里出現呢?據考察,這是因為陡峻的冰斗壁,經長期寒凍風化和雪融作用,在冰斗底部堆積了比較豐富的粗細粒物質。同時冰斗內存在積雪,就是夏天也有斷續積雪。積雪融化,給石環發育提供了水分條件。

斑土:形成機制和過程與石環十分近似,地表呈現出岩塊、岩屑遍布,泥土呈斑裝嵌在碎石之間,格外引人注目。有人比喻石環與斑土,是一母雙胎,同族姐妹;也人有認為,斑土是石環發育的初級階段,因此岩塊環形顯示還不完全。

石條:常常與岩屑坡同時存在,碎石與細粒物質呈條形相間順坡排列,登高俯視,宛如田野溝。它是由於岩屑坡上的碎石經反復凍融及凍融分選使碎石匯集於低處,又經策略作用碎屑順坡向下延伸而形成的。

凍脹草環:在地表面構成草皮的多邊形或近似圓形,其間裸露,布滿岩屑碎石。中間赤黃,周邊碧綠,異彩奪目,是凍土區少見的一種冰緣地貌形態。目前對它的形成機制和過程還不十分清楚。人們認為,在草皮破裂處或老鼠洞地點,草皮下部泥土碎石經反復凍融擁出地表形成斑土,斑土繼續發展擴大,多個相鄰斑土如此發展擴大,最後草皮呈環狀排列成草環。

(3)與凍脹作用有關的冰緣地貌形態

土層凍結,其中水分向凍結鋒面遷移,產生重分布並變成冰,使原土層體積增大,或使地面抬升的過程,稱凍脹作用。

凍脹是造成各類建築物凍害的主要原因。當地基土層凍結,體積膨脹,建築物和外部荷載不能克服地基土層凍結的膨脹力時,基礎便被抬起。由於各側基礎受力不同,建築物就要產生裂縫、傾斜,嚴重者甚至倒塌。

與凍脹過程有聯系的冰緣地貌形態有冰椎、冰丘(凍脹丘)、凍脹拔石、泥炭丘、凍脹草丘等。

冰丘(也稱凍脹丘):冬天季節融化層,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凍結,因過水斷面縮小,凍結層上水處於承壓狀態;同時,凍結過程中水向凍結面遷移而產生聚冰層。隨凍結面向下發展,當凍結層上水的壓力和冰層膨脹力大於上覆土層強度時,地表就發生隆起,便形成了冰丘。凍脹丘是我國多年凍土地區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冰緣地貌類型。它常出現於河漫灘、階地後緣和山麓地帶,以及地形轉折地段,凍脹丘底部的直徑由幾米到幾十米,高1~2米,有的可達3~5米。凍脹丘表面經常存在縱橫交錯的裂縫。開裂後往往有地下水溢出,這是地下水的壓力得到釋放,凍脹丘也就不再繼續發展。凍脹丘按存在時間,可分為一年生和多年生。由凍結層上水補給水的,一般形成一年生凍脹丘;由深部凍結層下水補給的形成多年生凍脹丘。一年生凍脹丘,初冬開始隆起,待季節融化層回凍結束,凍脹丘發育成熟,隆起達到頂峰,春天以後逐漸消失,一年生凍脹丘在我國凍土區分布比較普遍,多年生凍脹丘也有出現。青藏公路62道班的凍脹丘,是多年生凍脹丘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我國已知最大的冰丘。底部直徑為40~50米,高達20米,似座小山。它高大罕見,在學術界享有盛名。

泥炭丘:形成機制與凍脹丘相似,不同的是,泥炭丘在形成過程中,水分對聚冰層補給不那麼充分,因此泥炭丘冰層較薄而且分散,同時個體也沒有凍脹丘那樣高大宏偉。泥炭丘常出現在地表植被茂密的山間谷地、低窪地和扇間窪地等湖沼地帶。

冰椎:在多年凍土地區,有時老遠就可以看到銀光閃閃的冰體,這就是冰椎。它的形狀、大小變化很大,有的直徑2~3米,有的呈現冰坡、冰幔延伸幾十米乃至數百米,有時帶有幾個溢水口。冰椎在冰土地區分布非常普遍,它們常出現於河漫灘、階地後緣、洪積扇前緣及山麓地帶。原因是這些地段常有地下水出露。冬季融化層回凍,地下水壓力增大,沖破上覆土層溢出地表,溢出口冰體逐漸增大升高,並呈錐形。溢水邊流邊凍,並沿原地下水流路延伸,這樣就形成了冰椎。冰椎對各種建築物危害很大。有時,由於路塹邊坡截斷地下水流,地下水從塹坡上流出,隨流隨凍,形成塹坡掛冰,甚至冰漫軌道,嚴重阻塞行車。有時,人們喜歡將房屋修在坡腳下。由於房屋基礎切斷地下水去路,冬天來臨大地封凍,而房屋下因取暖而形成融化盤,致使斜坡地下水在此溢出,導致屋內地板冒水。人們說,這是「水上人家」。

(4)與熱融作用有關的冰緣地貌形態

由於天然或人為的因素改變了地表狀況,引起季節融化深度加深,導致層狀地下冰或高含冰凍土融化,而使地面下陷或改變地表形態的過程被稱熱融作用。熱融可以形成熱融滑塌、熱融窪地、熱融湖、熱融溝等。

熱融地貌類型多出現在地下冰發育或含冰量較高的平緩坡地、山間谷地、高平原地帶。

熱融滑塌:這種現象最早發現於青藏高原風火山。養路工人取土修路,使路邊斜坡的地下冰層暴露,夏天暴露的冰層融化,使上覆草皮和土層失去支承而塌落下來。冰層融水稀釋塌落物質呈流塑狀態,在重力作用下緩緩下滑。地下冰層繼續融化,上邊土層再次塌落,並使新的冰層繼續露出。如此往復,經過幾個夏天的滑塌,就滑塌到坡頂。

本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曾有人在風火山一帶目睹過熱融滑塌發育過程的片斷。7~8月間的十來天,就有一塊土層塌落下來,一個夏天塌落了6~7次。這一過程是由於冰層融化,上覆土層一塊一塊地塌落的,故取名熱融滑塌。青藏公路其它地段、天山,以及大興安嶺凍土區也曾見過上述現象,但由於地下冰層厚度不大,其規模還不及風火山地區。

熱融滑塌垮落的土體呈流塑狀態,順坡向下蠕動,土流常常覆蓋路面,阻塞行車,嚴重地段需採取工程措施進行攔截片。

熱融窪地、熱融湖:由於天然或人為因素(鏟除草皮、砍伐森林等)的影響,地下冰層融化,使地表沉陷成的負地形,被稱為熱融窪地;地下冰層融化,融水滲浸進入或地表水匯聚於窪地,便形成了熱融湖。

熱融窪地和熱融湖在我國多年凍土區有廣泛分布,特別是青藏公路沿線的楚馬爾河高平原上更為多見。有人認為,高平原上熱融湖的形成,可能與幾千年前全球氣候轉暖,造成凍土上限下降,地下冰層融化有關。

(5)與融凍蠕流作用有關的冰緣地貌形態

由高含冰量細粒土構成的緩坡,在融化季節凍土融化使土層呈流塑狀態,並在重力作用下,沿凍土層面順坡向下緩緩蠕動下滑,這種過程稱為凍融蠕作用。沿坡徐徐蠕動下滑的融土層,依坡度、坡形可形成融凍蠕流階地、泥石舌、泥流扇等。

融凍蠕流階地(融凍泥流階地):它常出現在地下冰發育的緩坡上,地面坡度一般為15~20度。順直坡面對融凍泥流階地形成最為有利。青藏高原風火山地區,這里地表以下是厚2~4米的亞粘土,含冰量大,並且層狀地下冰發育,為泥流階地和泥流舌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風火山埡口盆地發育有12級大型融凍泥流階地,階面寬5~12米,總長達150多米。如此多級的大型泥流階地,在其它凍土區還未見過。

泥流舌、泥流坡坎:形成過程和產生機制與融凍泥流階地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泥流舌、泥流坡坎形成的坡度要更大一些,一般在25~30度。同時,泥流舌及泥流坡坎的發生,除本身在策略作用下徐徐蠕動以外,來自上方坡面的降水表流衡釋融土層,也促使它向下流動。因此,泥流舌的發育過程比融凍蠕流階地要快,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同時分布也比較廣泛。不過,在大興安嶺凍土區,森林植被根系使融化層增強了正體性,對融凍蠕流起了相當的抑製作用。因此,這里泥流階地和泥流舌比較少見。

融凍褶皺(冰卷泥):在融凍泥流階地、泥流舌及泥流坡坎的形成過程中,當融化層向下滑動時,靠近凍土界面的融土受到凍土面的粘連,而滑動速度小;相反,融化層上部受阻力小向下滑動速度較大。這樣,在下滑體速度出現了上快下慢現象,因此下滑融化層產生褶皺變形,故此取各融凍褶皺。融凍褶皺是融凍蠕流過程中,融化層滑動時結構變形的結果,因此地表面一般不易發現。只有在融凍泥流階地、泥流舌及泥流坡坎的剖面上才能看到這種現象。

(6)與寒凍劈裂有關的冰緣地貌形態

冬天,在我國北方,人們經常會看到地面出現一些寬度不等的裂縫,有時縱橫交叉,這些裂縫就是由寒凍劈裂作用形成的。

土層在負溫條件下體積發生收縮,由於土層在不同深度處的溫度不同,而體積變化也不同,因此便產生收縮應力。在這種應力作用下,土體便會開裂,這一開裂過程被稱為寒凍劈裂,也有人稱它為凍裂。寒凍劈裂所產生的裂縫寬度和延長深度和土層的溫度梯度、水分狀況和成岩程度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以寒凍劈裂為基礎,再經反復凍結與融化,便可形成土脈、砂楔、冰楔(脈冰)及冰楔假型。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在地面形成多邊形裂縫,因此統稱多邊形構造。多邊形構造的直徑大小不等,小者4~5米,大者20~30米,還有更大的。土脈和砂楔延續深度一般不超過季節融化層;冰楔和冰楔假型可穿過季節融化層延深到多年凍土層內。在蘇聯西伯利亞北部,可以見到長達20~30米的脈體。

土脈和砂楔:土脈和砂楔是在寒凍劈裂基礎上,經反復凍融或者風的堆積作用而形成的,但二者形成的環境有較大的差別。土脈多在濕冷環境條件下形成。地表潮濕,季節融化層的含冰量較大;砂楔多產生在乾冷環境條件下,風的作用比較強,季節融化後的含冰量很少。寒凍劈裂夏天若被水充填,冬天水凍結成冰,便形成了季節性冰楔。由於水變成冰後體積增大,因此使寒凍劈裂擴寬加深。春夏季裂縫內冰體融化,部分裂縫空腔被圍岩充填,次年冬天,裂縫聚積水又凍結成冰楔,裂縫再次擴寬並往下延深。如此多年,便形成了土脈。如地表溫度條件無大的波動,土脈延深到季節融化層底部停止了發展。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多年凍土地區正在發展的土脈還沒有發現。不過,已經停止生長的土脈還是很多的。不僅在多年凍土地區有,而且在廣大季節凍土地區也有分布。例如,近幾年通過野外調查,在黃土高原的定邊、神池,大同,以及東北的吉林、遼寧北部等地都曾發現過土脈和砂楔。砂楔的發育過程與土脈不同。由於它形成在乾冷氣候環境,風的作用強烈,裂縫內沒有水而被砂子育填。冬天來了,裂縫在收縮應力的作用下,再次開裂,之後又被砂充填,如此反復,便形成了砂楔。青藏高原近幾年發現許多砂楔,有的已停止發展;有的砂楔中間還存在著裂縫,說明它還在發育成長。據國外研究,不同的土質在寒凍劈裂時對溫度條件要求各不相同。土質愈粗,含水愈少,則開裂所需的溫度愈低。一般情況下,泥炭土、亞粘土及淤泥質亞砂土,開裂所需的年均地溫為-1~-2℃;粉質亞砂土、粉砂及細砂,開裂所需的年均地溫為-2~-4℃;中粗砂及砂礫,則要在-5~-8℃開裂。

脈冰(冰楔)及冰楔假型:脈冰是土脈的進一步發展。當地表溫度很低,寒凍劈裂貫入季節融化層以下時,夏天上部季節融化層融水浸入凍土上限以下裂劈,繼後凍結成冰。次年夏天,季節融化層融化,並有融水浸入,經如此反復凍結與融化,脈冰逐漸增寬和向下發展。在地表溫度比較穩定的情況下,脈冰侵入到一定深度時就不再往下發展,此時脈冰發育進入成熟階段。有地表鬆散層逐年堆積的條件下,隨土層加積,凍土上限逐漸抬升,脈冰隨之向上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地表溫度較穩定時,脈冰長度仍要逐年增大。蘇聯西伯利亞西部20~30米長的脈塊,大多是在地表土層加積條件下形成的。近年來,曾先後在大興安嶺伊圖里河及西昆侖山發現脈塊。它們的個體不大,脈冰上寬0.1~0.3米,延續深度到凍土上限以下1.0米左右。

主要性狀

(一)診斷層和診斷特性:

凍土具有永凍土壤溫度狀況,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層,地表具有多邊形土或石環狀、條紋狀等凍融蠕動形態特徵。

(二)形態特徵:

土體淺薄,厚度一般不超過50厘米,由於凍土中土壤水分狀況差異,反映在具常潮濕土壤水分狀況的濕凍土和具乾旱土壤水分狀況的干凍土兩個亞綱的剖面構型上有著明顯差異,濕凍土剖面構型為O—Oi—Cg或Oi—Cg型,干凍土為J—Ah—Bz—Ck型,

(三)理化性質:

凍土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含量為10—20克每千克,腐殖質結構簡單,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鹼性反應,陽離子代換量低,一般為10厘摩爾(+)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營養元素貧乏。

凍土分類

根據凍土的地理分布,成土過程的差異和診斷特徵,可分為冰沼土和凍漠土兩個土類。

6. 施工怎麼正確使用地勘報告

地勘報告正確使用方法:

1、對於越來越厚的地勘報告,逐字逐句,從頭到尾的全部閱讀時間上是不允許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2、直接看結語和建議中的持力層土質、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地基類型一級基礎建議砌築標高;

3、結合鑽探點看懂地質剖面圖,並進一步確定基礎埋深;

4、重點看結束語中存在飽和沙土和飽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別;

5、重點看兩個水位及歷年來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拓展資料

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總結。根據勘察設計書的要求,考慮工程特點及勘察階段,綜合反映和論證勘察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做出工程地質評價。

2、它是提供設計、施工部門間接使用的重要資料和依據。報告書內一般包括工程地質條件的論述、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評價以及結論和建議。報告以說明問題為原則,格式不強求一致,內容要重點突出,觀點明確,論據充足,評價確切,措施具體。報告除文字部分外,還包括插圖、附圖、附表及照片等。

(參考資料:網路:地勘報告)

7. 工程地質情況:1雜填土,厚1M;2均質粘性土厚3M重度17.7KN/M3;地基承載力特徵值240KN.M,地下水深5M,

基礎頂面標高與持力層特徵值無關;與地下水無關;與土的重度無關。版
基礎埋置深度(權基礎底面標高)才與持力層特徵值、土的重度、基礎頂面的荷載、下卧層特徵值、常年凍土深度等有關。
請問①基礎底面有多寬?②粘性土厚3M以下有沒有軟弱層?③樓主需要的fa≧多少才能滿足基礎底面以上的荷載需要?

8. 地質報告怎麼寫

地質報告的編寫方法:
附錄!
(規范性附錄)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
!" 』緒論
!" 』" 』勘查目的和任務
簡述勘查目的和投資人、礦山設計單位對勘查工作的具體要求。
!" 』" #勘查工作區位置、交通
說明勘查工作區的區塊編號、勘查范圍和拐點經緯度、礦區位於所在縣級城市的方
位、直距、礦區邊界和面積,經過礦區或鄰近的(現有的或擬建的)鐵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線以及礦區距最近的車站、碼頭、機場的里程(直距、運距)。
!" 』" %勘查工作區自然地理、經濟狀況
概述礦區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徵、類型、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蝕
基準面、豐(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據有代表性的氣象資料,說明礦區的氣
候特徵、氣溫變化、降雨量、暴雨強度、蒸發量、相對濕度、風力、風向、雷電情況、
雨季和冰凍期、凍土層深度等。說明區內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情
況。
簡述區內經濟概況,包括燃料、電力、供水水源、建築材料、工業、農業、牧業、
人口等。應說明供水水源地、電網名稱、礦區距水源地、電網距離及供水、供電滿足程
度。
!" 』" &以往工作評述
簡述礦床的發現,從發現至本次勘查所進行的地質、物探、化探等各項工作,按時
間先後簡述其工作情況、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等,並對其成果質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進行評述。如屬已開採的勘查礦區,應闡明礦山生產建設的規模、生產概況、累計采出礦量及已消耗的資源!儲量。
!" #" $本次工作情況
說明工作的起訖年月、簡要經過、完成的各項實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資金總額、
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礦床類型及簡要地質特徵、總計資源!儲量、首采區范圍、開發
前景。按不同的類型列出資源!儲量表,並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國家規定應保密的礦種
不必列出本表)。
!" %區域地質
以#& $』 』』』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資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區,可用# & %』』
』』』比例尺區調資料)為基礎,簡明扼要地說明礦床在區域構造中的位置,區域內對礦
田(床)成因有影響的主要地層及岩漿岩種類、特徵及分布、主要構造的特徵及分布。
!" (礦區(床)地質
詳細說明礦區(床)所在范圍內,對成礦作用有影響和對礦體有破壞作用的地層、
構造、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圍岩蝕變;賦礦層位及礦化等特徵。
!" )礦體(層)地質
!" )" #礦體(層)特徵
綜合敘述礦體(層)的總數目、總厚度、含礦率、空間分布范圍、分布規律及相互
關系等。分別說明主要工業礦體(層)的賦礦岩石、空間位置、形態、產狀、長度、寬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傾向的變化規律、連接對比的依據和可靠程度、成礦後斷
層對礦體連接的影響。礦體(層)多時,小礦體特徵可列插表說明。
!" )" %礦石質量
按礦石性質分帶(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分別說明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
成分、有用礦物的含量、有用礦物的粒度、晶粒形態、嵌布方式、結晶世代、礦物生成
順序和共生關系;說明礦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用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組分的
含量、賦存狀態和變化規律等。對於以物理機械性能為主要評價指標的礦產,則應對其
物理機械性能進行詳細論述。
!" )" (礦石類型和品級
闡述礦體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的分布范圍。說明礦石的自然類型、工業類型、
工業品級種類以及劃分的原則和依據。對選冶性能有明顯差異的各類礦石,應詳細說明
其所佔比例和空間分布規律。
!" )" )礦體(層)圍岩和夾石
說明主要礦體(層)上下盤圍岩的種類,近礦圍岩的礦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組分的大致含量、蝕變情況及其與礦體(層)的接觸關系;說明礦體(層)內夾石
(層)的岩性種類、分布規律、數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組分的大致含量、夾石(層)對礦體完整性的影響程度。
!! "!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簡述礦床成因、成礦控制因素、礦化富集規律和找礦標志,指出礦區遠景及找礦方
向。
!! "! $礦區(床)內共(伴)生礦產綜合評價
對於在勘查主礦體的同時綜合勘查的共生礦產、伴生礦產,應進行綜合評價,說明
其綜合勘查的程度、規模、分布規律、礦石質量特徵等。
!!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 #! %采樣種類、方法及其代表性
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試驗樣品的采樣目的、要求(包括投資人、礦山設計單位對
試驗種類和數量的要求)、采樣種類、采樣方法、采樣的工程種類及編號、樣點的數目,
並從礦石類型、樣品空間分布、品位等方面評述樣品的代表性。
!! #! &試驗種類、方法及結果
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種類,採用的加工、選礦方法及試驗流程,並敘述
所取得的各項試驗成果。
!! #! 』礦石工業利用性能評價
根據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結果,做出礦石可選(冶)性能和工業利用性能的評價,說
明礦石中有用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雜質處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組分綜合利用的
途徑。對於礦石類型簡單、或屬於已開發礦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礦體的勘查,礦
石類型和已開發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進行選冶試驗,僅與鄰近同類型生產礦山進行礦
石類型、結構構造、物質成分等實際資料進行對比的,應對其礦石可選(冶)性、綜合
回收利用情況進行說明。
!!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 $! %水文地質
!! $! %! %簡述礦區所處水文地質單元的位置;礦區地形地貌、水文氣象特徵;地下水
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礦床最低侵蝕基準面和礦井最低排泄面標高。
!! $! %! &論述礦床開采疏干排水影響范圍內各含(隔)水層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發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層的富水性、導水性、水頭高度、水質、水量、水
溫、補給條件及其與相鄰含水層和地表水體的水力聯系程度;構造破碎帶、風化裂隙帶
及岩溶的發育程度、分布、含(導)水性及其對礦床充水的影響;地表水、老窿水對礦
床充水的影響程度。
!! $! %! 』預測礦坑涌水量。確定礦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質邊界,建立水文地質模型,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及水文地質參數,計算礦坑第一開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礦坑最低開拓水平的涌水量,並對水量可靠性進行評述,推薦作為礦山開采設
計的礦坑涌水量。
!! "! #! $礦區供水水源評價。對礦坑水的排供結合與綜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礦區內可作
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熱水、礦泉水的水質、水量進行初步評價。如礦區內
不存在可作為供水的水源地,則應指出供水方向,並提出進一步工作的意見。對鹽類礦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鹵水資源也應進行評價。
!! "! %工程地質
!! "! %! #論述礦體(層)圍岩的岩性特徵、結構類型、風化蝕變程度、物理力學性質
及各種軟弱夾層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學和水理性質;統計各類岩石的&』(
值(岩石質量指標),評述岩體的質量;論述礦床范圍內,特別是對礦床開采、工業場
地布置有影響的斷裂(破碎帶)的規模、性質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質和膠結程度,坑內
開採的礦床應論述礦體及其近礦圍岩的節理的規模、產狀、充填物的性質、節理密度、
各類結構面(層面、節理裂隙面、斷裂面、軟弱層面)的組合關系,評述岩體的穩定
性;論述風化帶深度和岩溶發育帶的發育深度,礦區內各類不良自然現象及工程地質問
題。
!! "! %! %結合礦床(可能)的開拓方案,對礦體及其頂底板岩石的穩固性、露天采場
邊坡的穩定性以及礦床的工程地質條件做出綜合評價,預測可能出現的主要工程地質問
題,提出防治意見。
!! "! )環境地質
!! "! )! #闡明礦區及其附近地震活動歷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條件及新構造特徵,
對礦區的穩定性做出評價;評述礦區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環境
污染問題。
!! "! )! %依據各種自然地質作用和采礦活動對地質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程度,
評述礦區地質環境質量。
!! "! )! )對礦床開采中可能引起的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山體開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染等環境地質問題
進行預測評價,提出防治意見。
!! "! )! $煤礦應敘述井內瓦斯、煤塵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測試結果,結合井田地
質條件和井田內鄰近生產礦井的有關資料,分析其變化規律,評述其對未來礦井的建
設、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
!! "! )! *深埋礦床和地溫異常礦床,應敘述井田、礦床的地溫狀況,恆溫帶深度、溫
度、地溫梯度及變化;高溫區的分布范圍與分級、地溫背景、熱源。『
!! "! )! "放射性本底值較高的礦床,應對放射性背景值及其變化規律進行論述,劃出對人體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區。
!! "勘查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 "!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說明勘查類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選擇、勘查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的確定及依
據。對礦體(層)的厚度、礦石品位、礦產資源$儲量等進行數值和變化系數的計算,
或進行地質統計學方法的分析,說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間距對礦體(層)的控製程度,以
及所採用的工程間距的合理性。
!! "! %勘查工程質量評述
說明鑽孔結構、岩礦心直徑及其合理性;鑽孔孔斜和方位角測定所採用的儀器及測
量方法和質量評述;孔深校正、岩礦心採取的質量評述;鑽孔封孔方法、封孔質量檢查
及評述;孔口立樁標記及鑽探班報表質量、岩礦心管理工作評述;簡易水文觀測及其質
量評述;水文地質孔的止水、抽水試驗質量評述;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工作質量評述。
說明槽、井、坑探工程規格、質量,評述其取得的地質效果。
對質量存在問題,但又參與資源$儲量估算的工程,應逐一進行質量評述。
!! "! &地形測量、地質勘查工程測量及其質量評述
簡述控制測量的等級和實測精度;採用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系統;地形測量的成圖方
法及質量。簡述地質勘查工程的測量方法及質量。
!! "! 』地質填圖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說明礦區地質圖和地質剖面的測制方法及其精度。
!! "!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簡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資料處理和地質解釋方法、主要成果並
做出質量評述。
說明測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質解釋方法、主要成果並做出質量評述。
!! "! )采樣、化驗和岩礦鑒定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說明光譜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樣品的採集方法、規格
及其確定的依據;采樣工作質量及樣品的代表性;采樣工作的檢查結果。樣品加工及!
值(縮分系數)選擇的依據。
各種化驗分析內檢、外檢情況及質量評述。
岩礦鑒定工作質量評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單礦物、同位素年齡及穩定同位素(包括硫、鉛、鍶等)組
成樣、精礦樣品等的加工、分析、鑒定工作質量的評述。
水樣、岩礦物理力學性質測試樣的采樣、測試及其質量評述。
!! *資源$儲量估算
!! *! #資源$儲量估算的工業指標說明有關工業指標的文件、文號,引述工業指標的內容。
!! "! #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
從礦體的形態、產狀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論述所選擇的資源$儲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據,並闡述該方法的主要計算公式。
!! "! %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確定
論述參與資源$儲量估算的面積、體積質量(體重)、單工程平均品位、塊段平均品
位、礦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礦體平均厚度等參數的測定、計算和處理方法。
!! "! &礦體(層)圈定的原則
說明根據礦床地質特徵、成礦控制因素及礦化規律等所確定的礦體圈定和連接、內
外推的原則。
!! "! 』資源$儲量的分類
根據礦體的勘查控製程度、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評價結果,對勘查工作所獲得的
資源$儲量進行分類,說明各類型資源$儲量的具體劃分條件及其在地質空間的分布。
!! "! (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說明各種類型資源$儲量估算結果、總資源$儲量,各類型資源$儲量所佔礦床總資
源$儲量的比例。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可用附(插)表說明。
!! "! )資源$儲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數量的塊段用其他方法進行驗算,根據驗算結果來評述資源$儲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 "! "共(伴)生礦產的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及結果
分別說明各種共(伴)生礦產的取樣方法、基本分析或組合樣數目,塊段平均品
位、礦床平均品位的計算方法、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及結果。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可用插
表說明。
!! "! *資源$儲量估算中需要說明的問題
!! *礦床開發經濟意義概略研究
!! *! +論述國內、外資源狀況,市場供求、市場價格及產品競爭能力。
!! *! #概述礦床的資源儲量、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及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 *! %概述供水、供電、交通運輸、原料及燃料供應、建築材料來源及其他外部條件
的概況。
!! *! &簡要說明未來礦山生產規模、服務年限及產品方案。
!! *! 』簡要說明預計的開采方式、開拓方式、采礦方法、選礦方法、選礦流程等。
!! *! (論述評價方法的選擇及技術經濟指標(類似企業的經驗指標或擴大指標)的選
取。
!! *! )經濟效益計算(附有關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 #簡要說明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境保護問題。
!! "! "對建設項目進行綜合評價,確定礦床開發有無投資機會、是否需要進一步勘查、
是否制定長遠規劃或工程建設規劃。
!! $%結論
!! $%, $對礦床勘查控製程度、地質報告資料的完備程度及其質量等做出概括的、結
論性的評述。
!! $%! &總結礦床成礦基本規律,做出遠景評價。
!! $%! 』評價開采技術條件和地質環境問題。
!! $%! (指出礦床開採的經濟效果。
!! $%! )總結地質工作中的主要經驗教訓及存在問題。
!! $%! *提出對今後生產地質勘查和礦山開採的建議。
註:結論之後附照片圖版,照片圖版也可單獨成冊。
!! $$附圖
!! $$! $勘查工作區交通位置圖(也可作報告正文緒論部分的插圖)
!! $$! &礦區勘查工作程度圖(繪出前人歷次區調、勘查的范圍並註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階段)
!! $$! 』區域地質圖
!! $$! (礦區地形地質圖(包括圖切地質剖面圖、地層綜合柱狀圖、探礦工程分布位
置)
!! $$! )礦區實際材料圖
!! $$! *礦區測量控制點分布圖
!! $$! +物探、化探數據圖、成果圖
!! $$! #采樣平面圖
!! $$! "含礦地層及礦層對比圖
!! $$! $%勘探線剖面圖(有時可與資源,儲量估算剖面圖合並)
!! $$! $$礦體(層)縱剖面圖
!! $$! $&砂礦和緩傾斜礦體(層)頂底板等高線和礦層等厚線圖
!! $$! $』礦體(層)水平斷面圖或中段平面圖
!! $$! $(構造控製程度圖(附主要礦層底板等高線圖)
!! $$! $)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縱投影圖
!! $$! $*鑽孔柱狀圖(全部鑽孔)
!! $$! $+槽探、淺井、坑道工程素描圖(全部工程)
!! $$! $#老硐(窿)分布圖和新老坑道聯系圖!! ""! "#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圖
!! ""! $%區域水文地質圖
!! ""! $"礦區水文地質圖
!! "", $$礦區工程地質圖
!! ""! $&礦區環境地質圖
!! ""! $』井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圖
!! ""! $(鑽孔抽水試驗綜合成果圖
!! ""!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剖面圖
!! ""! $*地下水、地表水、礦坑水動態與降水量關系曲線圖
!! ""! $+礦坑涌水量計算圖
!! ""! $#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地下水等水位(水壓)圖
!! ""! &%礦體直接頂(底)板隔水層等厚線圖
!! ""! &"工程地質鑽孔綜合柱狀圖
!! ""! &$岩石強風化帶厚度等值線圖
!! ""! &&中段岩體穩定性預測圖
!! ""! &』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分區圖
!! ""! &(外剝離量計算及剝離比等值線圖
!! ""! &)等溫線圖
!! "$附表
!! "$! "測量成果表(包括三角點測量成果、各種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線端點測量成果)
!! "$! $鑽探工程質量一覽表煤層綜合成果表、封孔情況一覽表
!! "$! &采樣及樣品分析結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組合分析、內和外部檢查分析、光
譜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單礦物分析等);岩礦鑒定結果表、重砂分析結果表
!! "$! 』煤質化驗成果表(可選性、煤岩、一般分析)
!! "$! (礦石、岩石物理性能測定結果表;岩石力學試驗成果表;
!! "$! )各工程、各剖面、各塊段的礦體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計算表
!! "$! *礦石體重、濕度測定結果表
!! "$! +資源,儲量估算綜合表
!! "$! #塊段資源,儲量表、礦體資源,儲量表、礦床總資源,儲量表
!! "$! "%主要含水層鑽孔靜止水位一覽表
!! "$! ""鑽孔抽水試驗成果匯總表
!! "$! "$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綜合編錄一覽表
!! "$! "&地下水、地表水、礦坑水動態觀測成果表
!! "$! "』氣象資料綜合表!! "#! "$風化帶、構造破碎帶及含水層厚度統計表
!! "#! "%礦坑涌水量計算表
!! "#! "&井、泉、生產礦井和老窿調查資料綜合表
!! "#! "』水質分析成果表
!! "#! "(土樣分析試驗結果匯總表
!! "#! #)瓦斯測量結果表
!! "#! #"地溫測量結果表
!! "#! ##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資料匯總表
!! "*附件
!! "*!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試驗報告。
!! "*! #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 "*! *工業指標推薦報告。
!! "*! +有關確定工業指標的文件。
!! "*! $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復印件)。
!! "*! %探礦權人或采礦權人對報告中資料真實性的書面承諾。
!! "*! &投資人或上級主管部門初審意見。
!! "*! 』投資人的委託勘查合同書(或上級主管部門的項目任務書)、委託(預)可行
性研究合同書、委託監理合同書。
!! "*! (勘查監理單位和監理人資格證書(復印件)、項目監理報告。
!! "*! ")礦產資源儲量主管部門對資源,儲量的評審認定文件(本文件在報告評審認定
之後補入)。
!! "*! ""記錄有礦床全部鑽孔孔口坐標、測斜資料、樣品化驗分析數據的軟盤或光碟;
記錄有礦床全部探槽、淺井、坑道工程測量數據和全部樣品化驗分析數據的軟盤或光
盤;記錄有主要圖件的軟體光碟。

9. 多年凍土的不良地質現象有什麼

由多年凍土引起的主要地質問題有:沉融、凍脹和冰錐、凍脹丘、融凍泥流、沼澤濕地、厚層地下冰等不良地質現象。

10. 凍土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怎麼評價

1人為因素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人員是決定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質量的第一要素,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先進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儀器、設備、技術、手段不斷出現,這就需要岩土工程地質勘察人員具備高超的技術素養和實際操作素質。岩體工程勘察過程中,通常是以大量農民工搭配少量的專業技術人員,而這些勘察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綜合素質以及專業知識、安全意識都存在非常嚴重的不足之處,難於保證勘察質量。此外,當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一般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這就導致一些操作人員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採用不規范、不科學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方法,使得誤差變大、偏差明顯,給正常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造成了干擾和影響,所得出的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報表和報告失去了事實和科學的支持。2市場因素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從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市場看,當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存在著市場不健全、制度缺失、調節制度失靈等實際問題。目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單位在數量上有逐年增長的態勢,並且有大量皮包公司和外掛單位活躍在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市場,這就形成了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市場內激烈的業內競爭,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採用壓低報價的方法擠占市場份額,這給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帶來了偷工減料、不正當競爭等風險。3制度因素對岩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在制度建設方面,由於當前階段中勘探市場中的所有單位基本上都沒有自己的鑽機,而私人老闆和操作工人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鑽機的使用效率,獲得的經濟利益,往往要求鑽機每天不停的鑽探,這種情況下,勘探的結果顯然無法真正意義上的達到相應的標准,影響工程施工整體質量和工期。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工程出現安全風險,危害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4缺少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監理制度目前我國國內的岩土工程勘察作業中,監理制度方面仍然有著較大的空白。必須認識到,如果僅僅通過施工人員的經驗,是無法真正有效的提高勘察效率和勘察水平的。這種情況下的客觀存在,主要是由於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中,市場的客觀規律要求勘探人員必須提供更為優質低價的產品,那麼土工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監理制度作為支持,那麼依靠制度上的漏洞獲取經濟收益也就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情。與此同時,由於行業內部的整體監督管理力度不足,為這種行為的滋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和溫床,甚至成為了行業內部的潛規則,只有按照這種去進行勘探施工,才能夠在市場中順利的生存下去。因為,市場介入到勘探市場中來,通過行政手段構建了一套完善而科學的岩土工程勘察監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