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巡查總結

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巡查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3-04 19:21:20

1. 如何做好地質災害險情巡查

針對降雨天氣,尤其持續降雨或大到暴雨,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回應組織專人分組分片對答所轄地質災害易發區,尤其是交通干線、人口聚集區、工礦企業、山區溝谷等進行巡查,觀察斜坡、溝谷狀況,及時發現地質災害險情;鄉(鎮)人民政府應組織村社幹部,依靠並發動群眾,對房前屋後斜坡、溝谷等地進行巡迴觀察,遇有險情及時報告。

2. 年度全國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

本報告所指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災害。評估方式採用收集資料和綜合分析,評估依據是《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評估重點是國家層面關注的重大地質災害,即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

本報告中所有統計數據未包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2013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5403起,其中滑坡9849起、崩塌3313起、泥石流1541起、地面塌陷371起、地裂縫301起、地面沉降28起,直接經濟損失102億元。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有203起,共造成481人死亡、188人失蹤、264人受傷。與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7.5%、78.4%和93.2%(表1)。

表1 2013年與2012年同期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對比

2013年我國除上海、天津外的其餘29個省(區、市)均發生過不同數量的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甘肅、四川、廣東、湖南、浙江和廣西等省(區、市)。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居於前三位的依次是甘肅、四川和廣東等省;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居於前三位的依次是四川、西藏和雲南等省(區);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居於前三位的依次是甘肅、四川和遼寧等省。

二、應對工作總結評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做出明確指示。我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機制,完善措施,全力做好地質災害應對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通過召開2013年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會議,總結以往工作的經驗與教訓、研討工作推進措施並部署全年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為全年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2013年,在相關部門的密切合作下,在各級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咨詢專家和群測群防員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各級黨委政府狠抓落實。

2013年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認真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全國已有21個省份、161個市、990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26個省份、171個市、420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機構。我部建立了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和7個區片應急專家隊伍,就近指導地方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二是中央和地方加大了防治經費投入力度。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208個市(地、州)、1179個縣(市、區)設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三是加強了地質災害調查評估與隱患排查工作。全年共完成地質災害勘查1萬余處;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後,派出67個工作組、500餘人次開展震區地質災害調查,編錄地質災害隱患點14319處;在三峽庫區建立了255處重大崩塌滑坡和重點庫岸段的專業監測網並實施了專業監測,完成了28個縣(區)級監測站的建設和縣(區)、鄉(鎮)、村(組)三級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建設,實現了對3049處崩塌滑坡(涉及59.5萬人)動態有效監測,並啟動了三峽後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國共有2032個城鄉建設及相關規劃、10萬多個工程建設項目實施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5萬個隱患點進一步完善了防災預案;四是應急演練與技術培訓工作卓有成效。2013年全國共組織開展不同規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1.7萬次,參加人數達129萬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演練與培訓123次,參加人數達4萬多人次;全年共培訓群測群防員超過40萬人次。五是總結經驗,推廣成果。調研總結各地防治工作經驗,組織開展群測群防工作經驗交流。通過報紙和網路等媒體,向各地推廣宣傳好的經驗做法,明顯提升了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能力。

(二)相關部門配合密切。

我部與國務院相關部委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加大協同防治地質災害的工作力度。一是繼續深化與中國氣象局合作開展預警預報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信息共享和信息通報機制更加健全和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通過建立部門聯合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323個市(地、州、盟)、1880個縣(市、區)建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體系。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已被社會各界尤其是地質災害多發區的人民群眾廣泛接受。聯合開展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十年工作總結,總結了預警工作機制、技術方法和減災成效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與存在問題,為改進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及各級地方政府努力加大全國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2013年投入資金超過200億元。三是與水利、教育、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旅遊、能源和科技等部門協調聯動,繼續加強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地質災害評估與監測等方面進展明顯。

(三)國土資源部門指導有效。

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質災害防治最高價值准則,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時,2月即召開2013年度全國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會商會,分析形勢,研判趨勢,確定防範重點。3月下發通知,提出總體工作要求。4月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5月召開全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暨技術培訓會,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在汛期和關鍵時段召開3次全國視頻會,針對降雨、台風、冰雪凍融等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情況,發出相關防災通知19次,對防治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11月召開全國地質災害災情統計研討會,強調了新形勢下地質災害災情統計和地質環境綜合統計工作的重要性,並對各省(區、市)地質災害統計人員進行了災情報送標准、規范和技術要求培訓。二是加強監督指導,開展巡查排查復查。我部全年共50餘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負責同志帶隊的工作組檢查指導,在31個省(區、市)安排100餘名區片專家長期駐守。針對局地強降雨、台風等天氣,各地充分發揮群測群防體系作用,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省市縣三級共組織督促檢查組、隱患巡查組超萬次。針對1月11日雲南鎮雄縣果珠鄉山體滑坡、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縣滑坡、4月20日四川蘆山7.0級強烈地震、7月10日四川都江堰市三溪村山體滑坡、7月22日甘肅漳縣岷縣6.6級地震等重、特大型地質災害事件,均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派出工作組及專家組指導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三是繼續完善監測預警信息發布,全年共製作170份汛期國家級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產品,在中央電視台發布111次(橙色預警92次、紅色預警19次),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國土資源手機報發布160次(黃色預警以上)。通過網路QQ群建立地質災害預警多媒體共享服務平台,可隨時瀏覽查閱。另外,針對台風、地震等緊急情況開展的應急預警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例如,四川「4·20」蘆山地震抗震救災期間,發布地震區地質災害紅色預警7次、橙色預警4次,提醒當地居民和救災人員注意防範地震餘震及降雨誘發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10月6日,為防範「菲特」台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我部協同中國氣象局以及浙江、江西、安徽和福建等省,應急啟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發布地質災害紅色預警信息,警示當地居民和提醒相關部門注意地質災害防範。

(四)群測群防應對能力提升。

大力加強群測群防隊伍建設,組織培訓大批群測群防監測員,增加群測群防覆蓋范圍,提升基層突發地質災害應對能力。一是繼續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有組織、有經費、有規劃等的「十有縣」建設,全國「十有縣」總數達到1765個,覆蓋95%以上的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同時啟動了地質災害防治高標准「十有縣」建設。二是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尤其是臨災應急避險知識的宣傳力度,採取多種簡便易懂、易學易會的方式,推廣宣傳地質災害「五步避險法」、抗擊地質災害典型事跡等,使幹部群眾的防災知識、避險意識進一步增強。三是各地群測群防隊伍建設繼續發展,全國群測群防員已超過35萬名,已成為應急避險和重特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重要工作力量。

(五)應急隊伍逐步建實建強。

隨著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開展,應急隊伍力量蓬勃發展。一是應急隊伍建設迅速發展,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分級設立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專業技術支撐隊伍。二是專業技術力量不斷加強。全國各級應急機構共有數千名應急專家分布在各省(區、市)指導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近3500傢具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專業隊伍共計20多萬人承擔著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汛期派出專家3000餘人次參與2013年的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核查和應急處置。三是廣泛調動社會力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通過組織培訓、宣傳教育等方式,動員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志願者隊伍,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得力有效。

為有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並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是加強隊伍的組織管理,明確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職責定位。各級職能部門完善監督考核制度,不斷優化目標,細化工作內容。二是加快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制度與技術標准體系,積極推進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標准、應急處置技術指南、應急裝備配置標准、應急防治技術要求、應急演練指南等規章制度的制定工作,規范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行動。三是建立地質災害防治資金保障制度。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廣拓資金渠道,鼓勵企業和個人投入,爭取國際組織資助和社會民間捐助。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並加大審計力度,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四是建立地質災害防治物資儲備制度。對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勘查設計、施工、監測等方面的物資進行有效儲備管理。

三、工作建議

汛期(5-9月)是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期,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2014年,國土資源部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災減災的各項要求,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面臨的嚴峻形勢,切實加強日常防災工作,重點做好四川、雲南、重慶、貴州、遼寧、廣東、廣西、福建、陝西、甘肅、浙江、安徽、新疆、山西、西藏、青海、吉林、河南等省(區、市)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有效防範因異常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特別關注三峽庫區、汶川、玉樹、彝良、雅安、漳縣岷縣等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區;注意防範沿海地區由於台風引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全面貫徹落實《決定》。

一是研判趨勢,實時分析雨情、水情、災情、險情的動態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實。二是以人為本,積極主動避災,一旦有極端氣象或成災跡象,立即把危險地帶人員撤出,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狠抓重點,重點防範城鎮、鄉村、丘陵山區、旅遊景點等人員集中區和交通幹道、重要流域、重點設施周邊等部位,尤其要強化工程施工場所人員的防災意識,落實防範措施。四是加強落實,狠抓調查排查、監測預警、宣傳演練、綜合防治、應急搶險、科技研究等工作的落實,克服鬆懈、麻痹等思想。五是協調配合,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做好防災信息共享、應急預案完善、防治資金安排、應急救援處置等工作,統籌做好地災防治與城鄉規劃、生態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有效消除地災隱患,規避災害風險。

(二)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體系。

健全完善各級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與地質災害應急區域分中心,指導重點省(區、市)建實建強地質災害應急專業隊伍。實現地質災害易發省(區、市)應急會商的互聯互通,初步建成應急信息支撐平台,建設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標准體系,顯著提高我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技術水平。

(三)進一步加強宣傳、培訓與演練。

擴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覆蓋面,豐富宣傳方式。根據實際要求組織相關培訓與演練,督促、指導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開展相關地質災害應急培訓與演練。

四、典型案例分析

2013年,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質災害113起,造成312人死亡失蹤、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7.3億元;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大型地質災害有194起,造成63人死亡失蹤、4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3.5億元。2013年3起典型地質災害情況如下:

(一)雲南省鎮雄縣趙家溝「1·11」滑坡災害。

1.基本情況。

2013年1月11日8時18分,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果珠鄉高坡村趙家溝發生滑坡災害,造成46人死亡、2人受傷。

通過現場調查、無人機獲取影像分析等,測算滑坡啟動物源體長約120米、寬約110米、平均厚約16米,總體積約21萬立方米。滑坡物源啟動後,在快速運動過程中對斜坡和溝谷的殘坡積土層進行碰撞和鏟刮,裹攜了大量岩土體和碎屑物,使滑坡堆積體體積增加至約40萬立方米。滑坡途中發生兩次碰撞偏轉,形成滑程約900米的高速遠程滑坡。

2.成因分析。

趙家溝滑坡是一起在特殊地形地貌、地層岩土和氣象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性的特大型地質災害,主要成因如下:

一是地形地貌山高坡陡。滑坡後緣高程1735米,趙家溝村民組所在地高程1556米,高差達179米。滑坡區陡坎與斜長緩坡交替,整體地形坡角約35度,滑坡所處的陡坎部位的地形坡角達50度,斜坡穩定性較差。

二是斜坡岩土體鬆散破碎。滑坡發生在第四紀鬆散的殘坡積粘性土夾碎塊石中,主要由二疊紀軟弱砂頁岩風化破碎形成,十分鬆散,整體性差、強度低。

三是冰雪凍融導致土體軟化、強度降低。滑坡發生區域長期乾旱,近一個月來持續雨雪凍融天氣,地表水不斷滲入鬆散土體,使土體含水量增加、自身重量增大、土體軟化、強度降低,斜坡在重力作用下易於變形破壞。

四是受到彝良地震的影響。滑坡發生地距2012年「9.7」彝良地震震中約100千米,是彝良地震的Ⅳ度影響區,地震對斜坡岩土結構和土體完整性有一定影響。

3.應急處置。

(1)趙家溝上方斜坡及平台上滑坡堆積物結構鬆散,有再次向下滑動的可能,對該區域開展監測巡查工作,避免堆積物再次向下滑動造成人員傷亡;

(2)滑坡區東側不穩定性斜坡穩定性差,對下方趙家溝、曾家寨村民小組構成威脅,加強監測,居民轉移安置;

(3)開展村莊搬遷選址場地地質環境調查評估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4)加強專業指導,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發現地質災害隱患及時納入了監控范圍。

4.啟示。

(1)在西南山區,特別是雲、貴、川接壤的烏蒙山區,除關注汛期多雨對滑坡等突發地質災害的觸發外,持續時間長、地表徑流少、入滲多的久雨(雪)也是觸發滑坡災害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強監測預警。

(2)加強對冬季雨雪天氣引發地質災害及高位遠程滑坡的預警預報及防治技術研究。

(二)西藏墨竹工卡縣「3·29」特大型滑坡災害。

1.基本情況。

2013年3月29日凌晨6時許,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普朗溝澤日山東坡約30萬立方米塊碎石土體殘坡積物失穩滑動,其後推動前緣鬆散堆積體失穩形成整體滑動。滑坡進入溝谷後,進一步鏟刮溝底和兩側鬆散堆積物,形成約2000米的滑坡-碎屑流,溝口段堆積體長約600米、寬70~180米、厚15~25米,總體積約200萬立方米。滑坡碎屑流摧毀掩埋溝口施工人員暫住地,災害造成66人死亡、17人失蹤。

2.成因分析。

「3.29」滑坡災害是在地形陡峻、岩石破碎、冰雪凍融強烈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一起特大型滑坡-碎屑流地質災害。滑坡成因如下:

(1)滑坡位於普朗溝源頭,地形陡峻,坡度達42度~45度,呈「V」型狹長溝谷,滑坡源頭到堆積區長約2000米。滑坡後緣高程5359米,前緣高程4535米,高差824米。

(2)區內地質條件復雜,推覆構造、滑覆構造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出露地層主要有多期形成的火成岩、沉積岩,岩石蝕變強烈,岩體破碎。表層第四系主要為塊碎石層,被當地群眾稱為「澤日山」(意即「碎石山」)。

(3)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間,氣候極度乾燥,3月以後,連續多次陣雪,雪水滲透,降低了斜坡體穩定性。

(4)滑坡的啟動過程系後緣殘坡積體失穩滑動,推動前緣鬆散堆積體,形成整體滑動。

3.應急處置。

開展普朗溝流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評估選定下游群眾的搬遷點。加強群測群防工作,落實監測預警責任人,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標明對地質災害位置、誘發因素、居民注意事項、預警信號、撤離路線和避險安置點等,努力降低地質災害的危害。

4.啟示。

(1)加強對滑坡隱患點源頭的監測預警,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預防知識,指導群眾提高識別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能力。

(2)高度重視居民區、工程建設區、工礦企業、旅遊區和臨時人員居住地等場址的地質安全評估,加強監測預警,落實防災預案和責任制,有效減輕或避免地質災害的危害。

(三)四川都江堰市三溪村「7·10」特大型滑坡災害。

1.基本情況。

2013年7月10日10時30分,四川省都江堰市中興鎮三溪村一組發生大型高位山體滑坡災害。災害共造成45人死亡、116人失蹤。

2.成因分析。

滑坡災害所處區域為龍門山向成都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貌上屬於構造侵蝕地貌和全新統沖洪積堆積地貌。出露地層主要為白堊系的砂礫岩,岩體強度大。自7月8日20時起,都江堰市出現區域性大暴雨天氣,至7月10日20時,累計最大降雨量達到1059毫米,是1954年都江堰市有氣象記錄以來雨量最大的一次降雨。

經調查,滑坡後緣高程1132米,前緣高程755米,高差377米。滑坡堆積區長約1200米,平均寬約150米,平均堆積厚度10米,估算滑坡體積約180萬立方米。滑坡位於自然斜坡的陡傾地帶,中部溝谷堆積有大量鬆散碎屑物,下部為地勢較為平坦的村莊。特大暴雨形成的坡面地表水大量匯入坡體內部的貫通性裂縫,形成高水頭壓力,在壓力推動下,上部岩體發生崩滑,對溝谷中飽水的鬆散堆積體形成沖擊侵蝕,觸發流狀滑動並鏟刮鬆散體,導致滑坡體積增大,對下部村莊形成破壞。由於滑坡岩體強度大、外觀無裂縫,且植被異常茂密,災害隱蔽性極強。另外,此次災害具有突發性強和規模大等特點,因此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災害發生後,滑坡體後緣臨空,其上寬約200米較平緩坡體上堆積有約30萬立方米崩塌岩體,崩塌堆積岩體距臨空面約50米,進行了加強監測預警。

4.啟示。

加強高位山體滑坡的研究,尤其是遠程碎屑流地區滑坡的監測。此外,加大地質災害低易發區的排查和巡查力度,做到「溝到頭,坡到頂」。

3. 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到位

各鄉鎮國土資源所要建立汛期巡查制度。每逢汛前、汛中要組織人員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檔案登專錄的各隱患屬點進行逐一排查,落實各隱患點「兩卡」發放、防治預案、值班等到位情況。並對巡查情況建立巡查日誌,巡查日誌要有群測群防員和責任人的簽字,對巡查日誌要建立檔案並做到妥善保管。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重大問題及時上報縣級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應急分隊。

4.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啟動地質災害防治區片專家駐守巡查及再檢查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93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主管部門,地調局:

近期,部分地區因強降雨引發了地質災害,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為進一步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落實防災減災措施,部研究決定,在前期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檢查的基礎上,啟動地質災害防治區片專家駐守巡查工作。同時由部領導和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帶隊再赴重點地區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檢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地質災害防治檢查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檢查組 (附件1)於6月16日至6月23日分赴有關省 (區、市)檢查指導工作。工作組重點了解近期地質災害情況,督促檢查群測群防、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等工作開展情況。

二、區片專家駐守巡查

主汛期期間,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區片專家 (附件 2)在負責區片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駐守和巡迴檢查工作,做好防治措施落實的檢查督促,協助指導地方開展巡查排查、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工作。各區片專家組每周一向部報告上周工作情況,如有重要情況及時報告。

三、其他事項

請各省 (區、市)國土資源廳 (局)做好區片專家駐守、巡迴檢查期間的協調聯絡,積極配合開展檢查工作。其他地方參照部作法開展巡查檢查工作,並將有關情況於 6月底前報部。

聯系方式:

地質環境司 010 -66558322 66558316 (傳真)

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010 -66558072 66557723 (傳真)

附件: 1.地質災害防治檢查工作分組

2.地質災害防治區片專家組安排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 1

地質災害防治檢查工作分組

一、待定

組長 徐紹史 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

成員 辦公廳有關同志

地質環境司有關同志

二、四川組

組長 汪 民 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成員 薛佩瑄 地質環境司災害防治處處長

三、安徽組

組長 張洪濤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

成員 張開軍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高工

四、貴州組

組長 關鳳峻 地質環境司司長

成員 段曉康 地質環境司綜合處幹部

五、湖北、重慶組

組長 柳 源 地質環境司巡視員、三峽辦主任

成員 黃學斌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指揮長

付小林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教授

六、河北組

組長 陶慶法 地質環境司副司長

成員 郝愛兵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處長

李建中 地質環境司監測處主任科員

七、福建、廣東組

組長 徐建芳 地質環境司副司長

成員 王燦峰 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工程師

連建發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高工

八、湖南、江西組

組長 田大佑 地質環境司副司長

成員 陳紅旗 地質災害應急中心辦公室主任

王海強 地質環境司幹部

九、陝西組

組長 殷躍平 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副主任 (正局級)

成員 李曉春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災害處主任科員

十、雲南組

組長 田廷山 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副主任 (正局級)

成員 王支農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高工

附件 2

地質災害防治區片專家組安排

5. 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

國土資源部通報 2011 年第 71 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今年以來,國務院領導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特別是國務院第 157 次常務會議對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總體部署。2011 年 6月,國務院印發了 《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重點工作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各地和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 《決定》,大力推進防治體系建設,著力加強汛期防範工作,並取得了明顯進展。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 《決定》的同時,認真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防治體系建設和年度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我部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結合相關部門和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部門工作開展情況,對 《決定》貫徹落實和 2011 年地質災害防治情況進行了認真梳理總結。現將有關情況予以通報。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及其特徵

截至 2011 年 12月20日,2011 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15620 起,其中滑坡11474 起、崩塌 2299 起、泥石流 1380 起、地面塌陷 352 起、地裂縫 86 起、地面沉降 29 起。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 117 起,243 人死亡,32 人失蹤,137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 40 億元。全國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403 起,避免人員傷亡 3.5 萬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7.2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接近一半,死亡失蹤人數降至不足十分之一; 與過去 5 年同期平均數相比,發生數量相當,死亡失蹤人數降至不足三分之一。今年的地質災害特點如下:

一是誘發因素以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為主,累計 13092 起,占總數的 90%。9月份,陝西、四川等省連續出現較強降雨過程,局部地區出現多日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 1765 起,造成 72 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財產損失 14 億元。

二是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全國共計發生11474 起,占總數的73%。滑坡規模以中小型居多,在強降雨條件下呈現群發性。如 9月18日,汶川地震影響區的南江縣受降雨影響,引發地質災害 765 起,造成 14 人死亡失蹤,多處基礎設施受損。

三是地質災害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主要發生在中西部山地丘陵區,其中山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陝西等 7 省 (區)共發生 12815 起,造成 227 人死亡失蹤,分別占總數的 82%和 83%。

四是主汛期地質災害多發,從 6月至 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15072 起,累計造成 217 人死亡失蹤,分別占總數的 96%和 79%。

各地通過組織開展排查巡查復查工作,共確認新生地質災害隱患點 1.9 萬處,威脅人員 76.4 萬人。對威脅人員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點,及時開展了應急處置,並納入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體系。

二、防範工作部署早落地實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質災害防治的最高價值准則。

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時。2011 年 2月召開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趨勢預測會商會,分析形勢,判斷趨勢,確定防範重點。3月下發通知,提出總體工作要求。4月召開全國汛期防治工作視頻會議,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5月啟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為社會公眾和相關部門提供防災信息。7月根據防災總體情況,召開緊急視頻會議,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等。今年以來,我部針對降雨、雨雪冰凍、融雪等發出防災通知 30 余次,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共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會議129 次,發出通知 份。

二是檢查指導突出重點。在汛期防災關鍵時期,部領導親自帶隊赴汶川、三峽庫區、西南山區、西北黃土地區指導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11 年我部共派出50 多個由部領導、司局長帶隊的工作組,汛期啟動了 7 大片區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長期駐守 18 個重點省份開展巡迴檢查。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共組織開展督促檢查407 次,組織專 業 技術 人員 4.1 萬 人 指 導 各 地 開展 地質災害 隱患 排 查 巡 查 復 查工作。

三是監測預警及時准確。國土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下發文件,進一步推進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服務工作。共製作預警產品 153 份,通過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發布,新增國土資源手機報、微博空間等手段,向社會公眾及時發布信息。

四是應急處置科學有效。針對突發地質災害,我部派出 30 個應急工作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派出 3106 個工作組,協助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全年沒有出現次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和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堅持做好應急值守工作,共 700 多人次參與應急值守,報送有關信息 600 多條。

三、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通過加強群測群防、預警預報、科學研究和教育培訓等工作,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提升。

(一)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加強

一是通過開展以縣 (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有組織、有經費、有規劃等的 「十有縣」建設,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目前,全國 「十有縣」總數達到 1337 個,覆蓋 95%以上的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

二是專業技術力量不斷加強,全國共有地質災害應急專家 2500 人分布在各省(區、市)指導防治工作,3520 家地質災害防治資質機構共計 10 多萬人承擔著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今年累計有 4.1 萬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核查、應急處置宣傳培訓工作。

三是依託專業防治機構開展防治技術研究。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試驗基地建設、地震擾動重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範與生態修復、重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應急救災關鍵技術研究、汶川地震帶科學鑽探等一批科研項目的開展,為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四是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普遍提高,通過廣泛宣傳培訓,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深入人心,進入千家萬戶,幹部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得到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得到提升。我部全年針對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單位開展防治施工與監理培訓班 38 期,共有 300 家單位、8000 多人參加培訓。

五是各地加強了群測群防隊伍建設,目前,全國群測群防監測員已從前幾年的10 萬名增加到 35 萬名,他們在汛期看守著 20 萬處隱患點,不畏艱險、不分晝夜、用心監測、及時預報,在最困難、最危險的環境中執行著最崇高的生命任務。2011年全國成功避讓地質災害 400 多起,避免 3.5 萬人傷亡。

(二)綜合採取防治措施,有效消除地質災害威脅

我部積極指導各地在扎實做好監測預警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實施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手段,徹底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威脅,通過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建設工作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地質災害防治。

一是通過工程措施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各地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共實施2260 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消除了威脅 87.8 萬人的地質災害隱患,可保護經濟財產240 多億元。部分已完成的防治工程在應對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 2010 年 8月13日爆發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四川省綿竹市清平鄉文家溝,通過實施科學的治理工程,在今年雨情水情比去年還復雜的情況下,成功阻止了泥石流災害再次發生。

二是通過搬遷避讓有效規避地質災害。各地結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等開展受威脅群眾的搬遷避讓工作。今年全國共實施 6438 處 28.1 萬人的搬遷避讓。福建省將 「造福工程」搬遷避讓與地質災害防治相結合,計劃通過兩個階段的努力,實現 13 萬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搬遷避讓,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搬遷任務。陝西省則結合陝南地區生態移民工程,計劃用 5 ~10 年左右時間,將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 60 萬群眾逐步搬遷至安全地帶。

三是積極探索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各地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組織機構和責任管理制度創新,技術力量和保險制度引入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廣西梧州市積極探索治理與搬遷避讓相結合的辦法,將地質災害防治與舊城改造、新農村建設、土地開發利用、市政建設、城市景觀改造、城鄉增減掛鉤相結合,由點及面,化被動防災為主動防災,既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百姓所受的威脅,又通過建立新的社區讓百姓安居樂業。江蘇鎮江、甘肅蘭州、重慶、山西靈石等地政府積極引導、吸引社會技術力量和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

四、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 《決定》

《決定》作為新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得到各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貫徹落實工作深入推進。

(一)地方黨委政府狠抓落實

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狠抓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的貫徹落實工作,加大機構、人員和經費保障力度,加強具體防治任務部署,加強演練培訓等手段運用。一是從組織機構上,全國已有 24 個省 (區、市)明確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27 個省 (區、市)明確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機構,224 個市及近1000 個縣加強機構建設。山東、陝西、甘肅等省已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領導年度考核內容。二是從經費投入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 50 多億元,是 2010 年的 2.1 倍,其中四川、雲南、陝西、重慶、廣西、山西等省財政大幅加大投入力度。三是措施落實上,各地加緊部署調查工作,廣東省提出開展全省山區重點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威脅 100 人以上及飲用水源地等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詳細勘查目標。四是應急演練上,2011 年全國共組織開展不同規模地質災害演練 2563 次,參加人數達到 100 多萬人。通過演練示範,險情出現時,地方決策果斷,避險路線場所明確,防災減災效果明顯,對今年因災死亡失蹤人員減少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培訓教育上,各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大力開展防治知識宣傳與培訓。四川省在汛期培訓群眾 200 多萬人,浙江省組織專家深入基層開展 「送一套書、貼一幅畫、放一部片、講一堂課」的地質災害防治 「四個一」活動,對 10000 多名群測群防監測員開展培訓。安徽省開展 「六個一」貫徹學習 《決定》活動,編制 《學習問答30 題》,對 《決定》 進行深入解讀和宣傳。

(二)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

各相關部門全力支持,認真組織開展相關領域內的地災防治,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和技術力量投入力度,部門分工協助的防治機制進一步完善。一是中編辦積極支持,我部在相關司局和直屬事業單位分別加掛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和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牌子,配備專門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二是財政部進一步加大了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由 2010 年的 14 億元增加到 25 億元; 交通運輸、鐵路系統分別投入資金 16.6 億元和 10 億元,開展 6585 公里國省干線公路和鐵路沿線山洪地質災害防治; 民政部、財政部加大地質災害救災資金投入。三是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旅遊、能源等部門在制定實施有關規劃和工程建設過程,重點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易災地區生態環境評估和監管,國務院三峽辦積極推進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內容的實施。四是水利部先後派出 19 個檢查組赴各地督促檢查山洪災害的防禦及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工作; 氣象部門在重點地區建設 1300 個鄉鎮自動氣象站、5000 個暴雨監測站,加強雨情動態監測; 鐵道部組織開展鐵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重點排查。五是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積極參加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援,共出動兵力 10526 人、民兵預備役 11972 人、車輛機械 1420 余台、直升飛機 11 架,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累計轉移、解救群眾 2.9 萬人。

五、精心謀劃,扎實做好下一步工作

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且我國地質地貌復雜,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還需一段時間,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們將在謀劃長遠的同時,扎實做好當前工作。

一是繼續做好 《決定》的貫徹落實,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繼續深入貫徹落實 《決定》,積極主動指導、督促各地制定相關貫徹落實意見和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將目標、任務、措施落實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 《決定》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配合國辦開展 《決定》貫徹實施的督促檢查。繼續開展以提升縣級防治能力為目標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規范化建設,開展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編和調查評價、防治工程等技術規范編制工作,加強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

二是編制實施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加強防治項目的實施。《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全國地質災害防治 「十二五」規劃》已徵求相關省和部門意見,將盡快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報國務院,同時我部將積極配合發展改革委、三峽辦組織實施好 《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內容。

三是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防治,扎實做好明年防治工作。通過會商、動員、檢查等部署開展年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好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在做好常規性工作的基礎上,加大對地震災區、三峽庫區等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力度,指導各地做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附件: 2011 年各省 (區、市)地質災害防治情況統計表 (略)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6.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總結怎麼寫

應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貌。排查的依據、目的和取得的主要成績數據版;第二部分,做法權和經驗。如何排查,排查出多少類型的隱患點,分別敘述。在排查中採取什麼方法,取得的成效或經驗;第三部分,存在問題。排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第四部分,下一步做法。如何利用排查成果指導下一步的工作,以及對存在問題提出採取的措施、對策或辦法。以上供參考。

7. 總結經驗 查找不足 確保年度國土資源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年7月10日)

一、2006年上半年主要工作進展

(一)加強規劃修編,國土資源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

組織完成了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中的「四查清、四對照」和規劃實施評價,與規劃修編相配套的10個專題研究成果已通過驗收。進一步修改完善了自治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基礎測繪等各項專項規劃;《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已報國土資源部審查。

(二)認真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進展順利

編制完成了《伊犁河谷地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已報國土資源部審查。伊犁河谷地南岸乾渠灌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項目示範區先行啟動9個項目的可研報告,國土資源部已備案,項目初步設計和預算書已上報審查;《天山山麓南部綠洲區1000萬畝鹽鹼化耕地整理實施方案》和《准噶爾盆地北部綠洲區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實施方案》正在編制。2006年年初,國土資源部和自治區對28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下達了計劃,其中22個為新建項目,建設規模9042.40公頃,可新增耕地1946.04公頃,下達預算總額1.26億元;續建項目8個,下達資金5616萬元。2006年有41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入國家庫,其中24個項目國土資源部已備案;27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入自治區庫,項目初步設計、預算書已編制完成。

(三)大力推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積極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制定了《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措施》。按照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積極安排對田、渠、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二是嚴格控制農村建設項目佔用耕地,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設用地和「四荒地」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土資源部初步確定我區阜康市、阿勒泰市、葉城縣為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範縣(市),目前,3個縣(市)的《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方案》已編制完成並報國土資源部審查。開展了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工作,研究成果已經國土資源部審查通過。三是組織開展了全區86個縣(市)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測算和烏魯木齊、伊寧、昌吉、庫爾勒4個城市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測算工作。目前,86個縣(市)和烏魯木齊市、伊寧市均已完成測算工作四是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今年春汛前,專門組織工作組赴伊犁、昌吉、阿克蘇、克孜勒蘇州4地(州)的12個縣(市),對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巡查檢查,共發現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87處,保護了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編制完成了《自治區200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自治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分別於4月28日、5月11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上半年,共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52次,進一步提高了全區地質災害氣象預警能力。我廳與教育廳聯合開展了全區中小學校校區(舍)受地質災害威脅情況的摸底調查,目前,對受威脅最嚴重的6所中小學校已開展地質災害專項勘查。加強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開展了新源縣、鞏留縣1∶5萬地質災害詳查與預警示範項目,2006年自治區出資安排的12個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已開展野外工作,計劃投資240萬元;國家、自治區出資安排的8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招標工作已結束,計劃投資2150萬元。

(四)積極參與宏觀調控,為自治區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一是做好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服務。上半年,先後為烏魯木齊西至精河鐵路復線等6個國家、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了用地服務。為了加快鐵路征地拆遷工作,5月13日,我們在奎屯市專門召開了烏魯木齊西至精河鐵路復線征地拆遷工作會議,對征地拆遷工作作了進一步安排部署。目前,上述項目的征地調查工作已經完成,建設用地報批正在進行。為保證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順利進行,還建立了用地報批「綠色通道」。二是嚴格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上半年,全區通過建設用地預審27宗,預審總面積1.02萬公頃;審批建設用地68件,批准面積5765.06公頃;收繳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1.16億元。三是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開展了自治區2005年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情況檢查。根據國土資源部下達的2006年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編制了自治區土地利用分解方案。四是加強國有土地出讓管理。上半年,共出讓國有土地1584宗,面積607.59公頃,出讓合同價款5.14億元。

(五)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努力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

擬訂了《自治區關於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意見》,現正在廣泛深入調研。積極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2006年安排200萬元資金,繼續支持自治區地勘單位到周邊國家開展地質找礦工作。我廳現正在研究制定《自治區地質勘查項目貼息辦法》,吸引內地省區的地勘隊伍和國內外大企業集團在我區進行礦產勘查開發。組織開展了自治區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調查報告和2006年度找礦項目監審計劃的編寫工作,調查報告已上報國土資源部。

(六)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礦業秩序進一步規范

一是下大力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3月13日至4月2日,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胡吉漢·哈克莫夫副主任和自治區努爾蘭·阿不都滿金副主席帶領專項督查組,對全區14個地(州、市)、48個縣(市)、51個礦山及准東煤田7家單位12個煤礦勘查區整頓和規范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在第一階段工作中,各地共摸底排查礦山3052個,查處無證采礦9起、侵權越界開采礦山19個、吊銷采礦許可證15個,取締非法采礦點30個,注銷采礦許可證61個,追征礦產資源補償費779.38萬元,罰沒款29.56萬元,沒收礦石6萬噸,對存在安全隱患的100個礦山已責令停產整頓,全區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二是認真開展礦山年檢和煤炭資源回採率專項檢查。上半年,我廳與自治區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於抓緊完成煤炭資源回採率不合格礦山企業整改工作的通知》,對採用落後採煤方式、回採率低的礦山及時提出了整改措施。三是切實加強探礦權采礦權管理。上半年,共審批探礦權602個,批准勘查面積1.45萬平方千米,預計投入資金1.2億元;審批采礦權282個;審查通過采礦權評估報告65份,簽訂采礦權出讓合同38份,合同價款1.27億元。為科學合理設置礦業權,根據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目前我廳正在研究起草全區礦業權設置方案。

(七)全面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是認真落實自治區紀委八次全會、自治區人民政府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我廳於4月21日召開了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對2006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在會議上,廳黨組書記田建榮同志與廳機關各處室、部門、直屬單位及各地州市國土資源部門主要負責人簽訂了2006年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明確了「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同時印發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200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分工》,把任務分解到每個廳領導和機關各職能處室,做到任務明確,責任落實。二是扎實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及時成立了領導機構,制定下發了工作方案,並按職責進行了任務分解。為提高礦業權審批透明度,防止商業賄賂的發生,自2005年以來,我廳已組織6次以「搖珠」方式確定采礦權委託評估單位活動,共委託評估項目345個。同時,連續兩年在《中國國土資源報》、《新疆日報》等媒體發布公告,對16個礦產資源補償費地質勘查項目面向全國公開招標,項目資金約2504 萬元。三是加強警示教育和財務審計監督,組織廳機關及直屬單位200餘名幹部旁聽了我廳原地質勘查處處長李春明經濟腐敗案件的公開審理。為強化對廳直屬各單位會計人員的管理,制定了會計人員統一管理辦法,對直屬單位的會計人員實行統一委派和輪崗交流制度。同時,開展了內部審計工作,對6個直屬事業單位原任領導進行了任期經濟責任(離任)審計。四是深入開展學習貫徹《黨章》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強化黨員幹部黨章意識,增強組織紀律觀念,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榮辱觀,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道德修養。

(八)扎實推進「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是加強國土資源法制建設。制定下發了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規范化管理標准編制方案、2006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點,起草完成了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規劃、自治區國土資源行政執法責任制規定。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在自治區「法制新疆」網站「百姓與法」欄目公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信息200餘條。積極參加新疆廣播電台「行風熱線」節目,現場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二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制定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2006年幹部培訓計劃》,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十一五」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和《2006~2010年選派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幹部到內地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國土資源部門掛職鍛煉的工作規劃》。對12個地(州、市)國土資源局領導班子、廳機關和直屬單位部分領導幹部進行了調整,優化了領導班子結構。2006年3月1日,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正式揭牌成立,各級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機構組建工作全面完成。積極推進全區鄉(鎮)國土資源所執法能力建設,根據鄉(鎮)國土資源所執法能力建設規劃,我廳已選擇3個縣(市)進行了試點,爭取「十一五」期間全部完成。三是積極維護被征地農牧民的合法權益。認真落實聽證和公告制度,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的,均實行了聽證;對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或調整補劃基本農田的,均進行了公告。上半年共受理群眾來信145件、來訪435人次,處理各類土地草場糾紛7件,對重大、突出信訪問題,加大督查督辦力度,使大部分信訪案件得到妥善解決。

(九)基礎業務建設不斷強化,國土資源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是地籍管理工作取得進展。完成了自治區新一輪土地調查各縣市基礎圖件的調查、30條公路重點工程項目土地權屬審查以及16個開發區四至范圍的確定和勘界工作。二是做好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登記統計工作。上半年,共評審備案儲量報告163份,評審批復壓覆儲量評估報告13份,完成儲量檢測核查報告209份、儲量登記190件。三是測繪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圖管理辦法》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施行,哈薩克文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圖集》已出版發行。完成了自治區第二期11個地(州、市)測量標志普查驗收工作,參與了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有關工作,已在和田、喀什等9個地(州、市)安排實施了1∶1萬基礎測繪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審批、輕管理,重微觀、輕宏觀,工作監督和落實不到位、推諉扯皮、辦事拖拉、被動應付、效率低,文電質量不高、處室領導把關不嚴的問題仍然存在。

二是重事務性工作、輕業務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尤其對國土資源政策法規的學習不夠深入,依法行政的觀念不強。

三是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解決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辦法不多。

四是個別單位對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重視不夠,對建立依法行政、廉潔高效機關的認識還不到位。

三、2006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召開4個現場會

即:園區用地管理工作現場會、土地收購儲備工作現場會、鄉鎮國土資源所建設工作現場會、全區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現場會。

(二)做好國土資源規劃工作

完成自治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地質勘查、礦產勘查開發、科技發展、信息化建設、測繪、依法行政、普法教育、幹部教育培訓等國土資源各項專項規劃的審批和發布實施工作。年底前完成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各地(州、市)、縣(市)級規劃修編「四查清」、「四對照」、規劃實施評價以及土地利用重大問題研究等前期工作。

(三)推進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

組織對國家、自治區投資的2005年底前竣工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進行驗收。編制完成《新疆天山山麓南部綠洲區1000萬畝鹽鹼化耕地整理實施方案》和《准噶爾盆地北部綠洲區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實施方案》,爭取年底前通過專家評審。制定自治區耕地開墾費收取使用管理辦法、區內易地補充耕地辦法和重點工程佔用集體土地補償辦法。做好2007年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申報等工作。積極爭取已報國土資源部備案的伊犁河谷地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示範區9個項目通過審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四)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耕地佔補平衡考核辦法》(國土資源部第33號令),研究制定《自治區耕地佔補平衡考核辦法》。對2005年國家、自治區批準的新增建設用地利用狀況、征地補償安置和耕地佔補平衡的落實情況進行批後核查。進一步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研究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機制。加大對小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供應的傾斜,做好新農村建設用地服務保障。

(五)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按照國土資源部《2006年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推進小礦整合工作。9月至10月,再次組織聯合檢查工作組,對整頓和規范第二階段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加強采礦權出讓管理,制定出台《礦業權有形市場交易管理辦法》、《采礦權出讓價款收繳管理辦法》、《礦產資源補償費分級分類徵收辦法》和《委託招標拍賣掛牌出讓采礦權工作制度》等制度。

(六)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

組織開展貫徹《決定》的調研工作,修改完善自治區貫徹落實《決定》的實施意見,爭取10月底前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完成《中亞五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指南》編制前期准備工作,爭取2007年立項。加強地質勘查動態管理,組織開展探礦權年度檢查工作。

(七)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做好新源縣、鞏留縣1∶5萬地質災害詳查與預警示範項目的實施工作,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推進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體系試點建設和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做好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的檢查、驗收和評審。加強對中國—荷蘭合作的「烏魯木齊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設」等重點項目的實施和質量管理。

(八)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

推行陽光行政,建立廳機關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體系。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研究制定征地補償安置爭議協調裁決制度。

(九)加強財務監督管理

按照自治區審計廳今年對我廳進行財務收支、專項資金、經濟責任審計後作出的審計決定和提出的問題,制定具體的整改措施,認真督促整改。制定和完善廳本級及直屬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和辦法,進一步加強財務監管。

(十)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建設

完成與自治區人民政府公文無紙化傳輸應用及自治區國土資源公眾信息網改版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編制完成《自治區「金土工程」第一期建設總體方案》。

(十一)進一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狠抓《黨章》的學習和貫徹,積極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和機關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爭創「自治區文明單位」稱號。完善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度體系及紀檢監察工作體制和機制,重點抓好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和黨風廉政責任制等各項制度的落實。

(十二)繼續深入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

認真做好「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開展情況的檢查、驗收、總結、上報工作。制定並實施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赴內地掛職工作具體方案。年底前組織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文藝調演,製作印發自治區國土資源宣傳品。

四、幾點要求

(一)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2006年的時間已經過半,雖然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絕大多數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所以下半年的工作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除了年初確定的重點工作外,還有許多突發性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要有超前意識,各項工作都要主動往前趕。會後,各單位要把這次會議精神傳達到全體幹部職工,同時要認真總結上半年的工作,查找存在的問題,對下半年的工作要逐項進行梳理,明確重點,並制定出切合本單位、本部門實際的具體措施,很抓落實,確保2006年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努力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服務。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一把手」的責任,要親自抓、負總責,對重點、難點問題要親自安排部署,親自督促檢查,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和口頭上,要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真實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要落實國土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措施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要注意督促檢查、跟蹤問效,對布置的工作,要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迴音。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建立完善的內部工作制度和協調機制,相互支持、積極配合,努力做好工作。要結合工作實際,按照急事先辦的原則,合理安排好工作進度,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要把工作任務落實和完成情況作為考核一個單位工作成績和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要獎優罰劣、獎勤罰懶。

(三)轉變作風,依法行政

作風建設是我們國土資源系統必須抓緊抓好的一項重要工作。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更加深入、持續、扎實地推進作風建設。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在轉變作風上下真功夫,多學習少應酬,多實干少空談。要學會立足大局看問題,站在高處看問題,深入實際看問題,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科學性。要結合正在開展的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和第八個黨風廉政教育月活動,堅持施教於先,加大預防腐敗的力度,築牢黨員幹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國土資源領域治理商業賄賂的重點,就是土地出讓、探礦權采礦權出讓、土地和礦業權評估、項目發包4個方面,這也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要抓好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大力推行「陽光行政」,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規范行政行為,不斷消除可能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

(四)努力學習,勤於思考

廣大幹部職工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結合正在開展的「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認真學習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知識,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人爭做國土資源工作的行家裡手,積極適應新形勢下國土資源工作的需要。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和解決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把學到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工作上,切實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精、做出成效。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積極思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深層次問題,緊緊抓住國土資源重大工程實施、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耕地佔補平衡、整頓和規范開發秩序、地質找礦突破、征地補償安置等關鍵點,加強調查研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成高水平、高質量的成果,及時轉化應用,指導推進工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五)加強團結,重視安全

團結出戰鬥力、團結有凝聚力。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團結,是完成各項工作的基礎。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班子團結、隊伍團結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同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支持,積極營造相互信任、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做好工作。要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目前,廳各項工作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直屬單位的項目施工和野外作業也已全面展開,不安全因素增多;旅遊旺季即將到來,接待任務也在不斷增加,各單位一定要堅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健全安全責任體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全年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同時要注意做好防火、防盜等工作,加強安全巡查檢查,及時將事故苗頭和安全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

(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2006年第二次廳務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8.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關於報送年工作總結及年工作要點的報告

國土資應急中心函〔2013〕1號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在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的領導下,2012年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以下簡稱應急中心)著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強化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應急響應,認真落實應急技術指導工作。充分發揮專家隊伍作用,中心各部門密切合作,全面完成年度各項工作任務。

一、2012年工作總結

2012年應急中心以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支撐工作為重點,規劃業務發展方向、開展預案修編等。具體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規劃應急業務指導工作。2011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後,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迅速發展。根據應急工作發展需求,起草《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發展規劃綱要》,編寫《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業務發展規劃》。經多次內部討論、全國專家研討、並徵求各省意見後,完成兩份規劃文本編寫。《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業務發展規劃》已發布實施;《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發展規劃綱要(報批稿)》報國土資源部。

(二)系統修編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06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近年來,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形勢和體系發生較大的變化,預案修編工作十分迫切。受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委託,應急中心組織開展預案更新修編。通過修編並徵求各省意見,完成《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稿)》。

(三)統籌協調應急專家管理工作。開展2012年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管理工作。召開應急專家年度工作會議;制定《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組2012年工作要點》並上報部應急辦;協助應急辦完成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區片專家調整工作,將全國劃分為西北、西南、華南、東南、華北、西部和東北7個區片;協助應急辦完成第二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遴選工作,遴選應急專家共200名。

(四)嚴格執行災情險情值守速報制度。堅持領導帶班、信息上報、首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四項制度,採取日常值班、集中值守和現場值守三種方式,開展24小時地質災害應急值守。1-4月,實行日常值班,每天1名值班人員和1名帶班領導;5-11月中旬,執行汛期值班制度,每天2名值班人員、1名處級幹部和1名局級領導;11月下旬至年底,執行日常值班。值班工作的合理部署,保障了值守信息報送的准確性和時效性。應急中心全年參加值守800餘人次,協助完成報送災情險情報告153期並全部在地質環境信息網發布,簡訊息1000餘條,報送國土資源部值班信息48期,報送部內要情200餘條,參加國務院視頻點名24次。利用新技術新方法,開通網信功能,快速便捷地發送災險情信息和應急指令;簡訊問候前方應急人員,營造嚴肅溫馨的應急氛圍。

(五)持續認真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與趨勢預測。認真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深化與中國氣象局的業務聯系,拓展與廣電總局的業務合作,深入研究改進預警預報模型和技術方法,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准確性和實效性。5月1日—9月30日,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密切合作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預警,製作預警產品156份,在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發布預警信息141次,在中央電視台發布90次。開展了2次應急預警,在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地震抗震救災和強台風「海葵」登陸期間,主動提供地質災害應急氣象預警信息服務。

開展地質災害災情分析與趨勢預測,收集、整理和入庫了2012年全國地質災害動態數據10258條;開展2012年度全國地質災害趨勢預測並召開趨勢預測會商會;編寫2012年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分析及趨勢預測月報12期;編寫第一季度、汛期各月和2012年度全國地質災害災情通報共7期,為部應急辦及時發布災情信息與防災部署提供支撐。完成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月報網上直報系統的設計、開發和推廣,推進了地質災害災情統計工作標准化、規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六)及時響應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把「守護生命」作為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的最高價值准則,及時響應部應急指令,開展技術支持與服務。一是工作部署周密及時。分別召開汛前、汛中和汛末地質災害災情會商交流會,分析形勢,判斷趨勢,確定防範重點,總結各階段應急防治經驗與教訓,為提升汛期應急能力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巡查指導突出重點。充分發揮應急專家的作用,完善巡查指導會商制度,巡查指導和重點地區現場指導相結合。2012年7月19日-8月20日,部應急中心組成視頻巡查會商組,赴雲南、貴州、重慶、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8省(市)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開展地質災害巡查指導工作。三是應急處置科學有效。派出20個技術專家組,赴甘肅岷縣「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四川寧南縣「6·28」泥石流、北京「7·21」特大暴雨、新疆新源縣「7·31」大型滑坡、四川涼山錦屏水電站「8·30」大型滑坡泥石流、雲南彝良「9·7」地震、雲南彝良田頭小學「10·4」滑坡等大型、特大型突發地質災害及隱患現場,開展應急調查及技術指導,協助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其中啟動二級應急響應4次。四是認真總結評估年度工作。及時編報6期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簡報,起草《2012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編寫《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2》、《2012年度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與應急避險典型案例匯編》、《滑坡監測預警與應急防治技術研究》和《全國地質災害通報》等。

(七)積極開展應急防治科普宣傳和培訓演練。製作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材料,製作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減災科普影像,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科普宣傳。編制完成《地質災害「臨災避險」五步法動畫宣傳片》,動畫片共分5集,每集時長60秒。從「勤觀察、早發現」,「多監測、知險情」,「常演練、會應對」,「接警報、快逃生」,「聽指揮、保平安」5個角度開展臨災避險科普宣傳工作。

根據《國土資源部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程序》,精心組織各類應急技術培訓演練。6月在大連舉辦今年第一期地質災害遠程會商技術培訓班。11月份,在雲南昆明組織開展特大型地質災害技術型演練,突出實時、實戰、實景,鍛煉應急隊伍,提高應急演練的水平。2012年部應急中心對省、市、縣的地質災害演練進行了10餘次技術指導。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科普知識宣傳、培訓和演練工作有效提高各級地質災害防治人員的防災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八)加強應急技術研究提升科技水平。圍繞年度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工作,圓滿完成「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2012」、「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與示範」等項目工作,在系統總結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應急調查、監測、處置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滑坡預測預警研究項目成果在多次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與決策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3處高清視頻監控點,實現了對地質災害監測點的實時高清視頻監控;物聯網、衛星數據傳輸、無人飛行器調查監測等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應急支撐能力。

積極申報2013年應急工作項目,完成「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2013」、「地質災害應急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和「汶川地震區重大地質災害成生規律研究」等項目申報工作。

二、2013年度工作要點

2013年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繼續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精神為指導,根據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應急中心)2013年工作部署,著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執行速報制度做好應急值守工作。認真完成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值守工作,非汛期日常值班、汛期集中值守、緊急狀況現場值守三種方式相結合;嚴格執行領導帶班、信息上報、首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四項制度,確保應急信息上報的時效性和准確性。

(二)組織專家開展應急技術指導工作。指導全國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協助地方政府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做好技術支撐服務;開展應急專家工作經驗交流,加強對省級應急機構的指導,開展技術支持與服務。

(三)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與災情分析預測。繼續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遇極端降雨、地震、重大地質災害災等事件,啟動應急預警。完善預警技術方法,不斷提高預警能力和水平;開展2013年度地質災害災情分析與趨勢預測,編制月報、通報及趨勢預測報告等,為部局決策服務。

(四)開展應急防治及培訓演練工作。完善應急遠程會商系統,保證應急通訊傳輸鏈路暢通;根據國土資源部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流程,組織應急技術培訓3次、應急演練2次。

(五)建立完善應急技術指導工作標准。逐步建立完善應急技術指導工作標准體系。2013年主要開展《滑坡防治技術指南》完善工作和《應急演練技術指南》的編寫工作。

(六)開展應急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工作。結合課題工作,研究探索物聯網、無人飛行器、三維激光掃描儀、衛星數據傳輸等高新技術方法與裝備在應急工作中的應用。

(七)做好年度工作總結及文獻匯編。總結評估年度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完成《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年度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與應急避險典型案例匯編》、《全國地質災害通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實例匯編》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100問》等成果。

(八)其他應急支撐工作。協助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做好「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會議」、「全國群測群防員經驗交流會議」等會議的組織協調工作;配合部應急辦完成《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編審報工作;完成部、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應急中心)在全年的工作部署中,人員、裝備、經費等方面統籌安排,保障各項工作要點順利實施。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2013年2月28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