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站建設加劇地質災害
❶ 為什麼水電站會影響地質災害
建設水電站的壞處抄
首先,建設水電站勢必要利用水的落差,這樣就需要修建水壩來人為的擁有和控制落差的存在,然而修建了水壩之後上游的水位就會提高,兩岸很多地方就會永久性的給淹沒,原來很多無水的溶洞會注滿水,改變了原有的地壓力平衡;對下游而言,河床裸露增加,原來的地下水道變為干溶洞,也改變了原有的地壓力平衡。地壓力平衡的的改變,觸動地殼,導致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等的地質災害頻發,甚至會改變地質板塊的平衡,誘發地震的發生。
其次,水電站對非污染生態方面的影響嚴重,上游淹沒區對植物及動物的活動范圍、棲息環境的影響;下遊河床裸露可能會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繁殖、魚類產卵受阻、影響魚類洄遊、導致魚類滅絕!
再其次,施工期的佔地、取棄土場、爆破雜訊、施工雜訊、施工揚塵、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及生活廢水等,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也大。
❷ 水電站的建設對生態環境有何影響
1、水電站建設大壩截斷河流,導致洄遊魚類無法正常洄遊完成繁殖。同時截斷了回上下游魚類的答聯系。
2、水電站水庫面積較天然河流大了很多,會造成小區域的氣候變化。
3、水庫形成後,容易誘發地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目前想到的就這么多...
❸ 三峽水庫蓄水後會加劇地質災害嗎
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鎮,俯瞰三峽水電站並和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1]
機組設備主要由德國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組成的VGS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提供。它們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已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國內的電機製造企業。三峽水電站的輸變電系統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預計共安裝15回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連接至各區域電網。
三峽水電站大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庫長600多公里,總投資954.6億元人民幣,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三峽電站最後一台水電機組,2012年7月4日投產,這意味著,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千瓦的三峽水電站,2012年7月4日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❹ 修建水電站,到底會對環境造成多大影響原因是什麼
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生態破壞。大壩建設和移民是必要的,基礎設施投資巨大。在降水季節變化較大的地區,雨季發電量較少甚至停止。下游肥沃的沖積土減少了。
1、淹沒原有植被,改變庫區原有生態平衡。
2、在施工過程中,原有植被將被破壞。
3、影響庫區小范圍氣象環境的。
4、庫區水位升高可能引發小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
產生環境危害的原因:壩下水流侵蝕加劇、河流變化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等,但這些負面影響是可以預見和減輕的。
例如,儲層效應。大壩建設將自然及相關的河流系統劃分為人工控制系統和部分自然控制系統,破壞了水流的自然流態,對流域生態環境系統產生了較大或較小的負面影響。
(4)水電站建設加劇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水電站的優勢:
1、能量再生。水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由於水的流動是按照一定的水文循環不斷循環的,從不間斷。因此,水電發電的能源供應只是高低水年的不同,不會出現能源枯竭的問題。但在特殊的乾旱年,由於能源供應不足,水電站的正常供電可能受到破壞,發電量將大大降低。
2、發電成本低。水力發電只利用水流攜帶的能量,不需要消耗其他動力資源。而且,上一個電站使用的水流仍可以被下一個電站使用。此外,由於水電站設備相對簡單,水電站的檢修維護成本遠低於同等容量的電廠。
3、高效靈活。水力發電的主要動力設備是水力發電機組,它不僅效率高,而且起動和運行靈活。它能在靜止狀態幾分鍾內快速啟動投入運行,並在幾秒鍾內完成增、減負荷任務,滿足電力負荷變化的需要,不會造成能量損失。
❺ 近年各地大量興建水電站,電站庫區的蓄水是否會造成地下水系的變化,以致引發地質災害
近年中國各地大量興建水電站,電站庫區的蓄水是否會造成地下水系的變化,以致引發專地質災害?
是的屬,你的想法是正確的,
電站庫區的蓄水會造成地下水系的變化,以致引發地質災害。例如山體滑坡、地面沉陷甚至誘發地震。
因此興建水庫事前要經過認真的地質勘測鑽探,周密的設計。水庫建成後還要不斷地監測附近地區地層的變化情況,防止災害發生。
❻ 近年各地大量興建水電站,電站庫區的蓄水是否會造成地下水系的變化,以致引發地質災害
有點專業來知識的人都應該明自白,三峽庫區那麼大的庫容,也就是說把本來只能承受100公斤的地面,一下子承受了1000公斤或者更大的壓強,它怎麼可能不出事,地殼怎麼可能受的了?但汶川地震還真是不好說是三峽引起的!三峽庫區建成以來唯一被國家承認的由於三峽庫區所引發的地震災害只有一次5.5級左右,具體震中說的含糊不清。如果承認汶川地震是由三峽引起的,這又關繫到了敏感的政治問題,為什麼三峽建的這么晚?不是沒錢,沒技術,是一直在論證它建成之後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二十年來的論證,就說明他一定是有問題的,它一定是有弊端的!決定建三峽時,專家組說沒問題了,可以建!算了二十年~論證了二十年~最後說沒問題?我們的專家我覺得再差勁,也不會用二十年時間吧?其中肯定是發現了問題!最後我只能說,得到這么大的利益,肯定要做出點犧牲,無可避免的!這才是領導者考慮問題的方式!但也別什麼災害都推給人家三峽,那海地、智力、全都是人類本身造成的?按這么說人類全部回到原始社會,地球上就什麼地質災害也會隨之沒有嗎?
❼ 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
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岸和特殊土地面變形等災害。以下分災種論述。
(一)工程建設引發崩滑災害危險性的預測
管線穿越丘陵山區時,管道或從溝底穿行,或於溝坡穿越,依地勢而敷設,需開挖深度約2m的溝槽。丘陵山區為堅硬或較堅硬岩體,風化帶厚10~15m,構造線走向為北西西—北西或北北東,大部分地段與管線走向形成45°~90°夾角,一般不會形成順向坡的開挖,因此大部分地段管道敷設開挖不會引發規模較大的滑坡。但因風化帶厚,風化土體凝聚力低,呈鬆散砂狀,開挖過程中引發小規模坍滑是有可能的。這種小型坍滑危害有限,一般只發生在溝槽開挖過程中,當管道埋置穩定並恢復原坡形態後,邊坡便失去了坍滑的臨空條件,預測危險性小。
管線穿越崗坡粘土分布區段時,展布高程40~70m,地形起伏小,施工過程中將開挖數米的深溝,挖方棄土就近堆積於線路邊,這些棄土多座落於粘土層之上,加之原始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棄土置於其上,兩者力學強度差異較大,界面處又往往是地下水富集、逕流的場所,若棄土邊坡過陡或就近置於開挖深溝邊,沿上述界面易形成軟弱帶,因此,在久雨或暴雨滲透下,這類棄土易產生滑移。開挖溝坡若由具膨脹性的粘土組成,在天然狀態下,干濕反復交替,產生膨脹裂縫,致使水分更易進入土體,導致土體含水量逐漸增大而變軟,強度降低。在降雨入滲等誘發因素的影響下,可能產生溝坡失穩滑移。通過上述分析,形成滑坡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危險性小。
管線經過的湖北省大悟縣大新店—大悟縣城以南,出露地層是中上元古界紅安群,由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堅硬或較堅硬岩體組成。地形坡角15°~250,坡體上植被發育。線路緊鄰大悟河右岸邊側延伸,邊岸上第四系沖洪積物堆積較厚,工程切坡後,在久雨、暴雨及河水的漲落浸泡沖刷下,易導致鬆散堆積物的崩滑。在基岩邊坡中,由於岩層軟硬相間,各種構造結構面又較為發育,岩石的風化程度也較高(片岩多呈強風化狀態),當形成順層切坡時,也容易導致邊坡的失穩滑移。所以,本段地質災害的預測評估為中等。
管線經過的湖南省汩羅向家鎮、弼時鎮南部一帶,即長沙末站到湘潭支線0~15km和長沙末站至丁字鎮油庫支線的0~9km段,出露地層有上元古界板溪群變質砂岩、千枚狀板岩等,以變質砂岩為主,風化程度較高,呈強風化狀態,地形坡度較陡,工程切坡較大,預測風化層產生崩滑的可能性較高,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
管線經過的湖南省瀏陽河南岸長沙末站—湘潭支線的53~60km、76~92km段,為丘陵陡坡區,坡角20°~30°,出露地層岩性由上元古界板溪群變質砂岩、千枚狀板岩及泥盆系石英砂岩、粉細砂岩、白雲岩、灰岩組成,工程地質岩組軟硬相間,軟質岩多呈全—強風化狀態,硬質岩呈弱~微風化狀態,變質岩為中等風化。由於岩層軟硬相間,地形坡度較陡,地質構造發育,人類經濟工程活動強烈,工程切坡後,在久雨或暴雨下,易形成崩滑災害,所以,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為中等。
(二)工程建設引發泥石流危險性的預測
管道敷設時的溝槽開挖,將產生土石渣,部分土石渣將用於溝道回填埋管,但由於管道空間占據,仍將產生0.3m3/m的棄渣。管道經過丘陵山區長247km,在此段將留下74100m3的棄渣。這些棄渣將沿線就地堆填於地勢低窪的沖溝、坡腳、山窪等地,將成為泥石流發生的部分固體物質來源。但由於棄渣並非集中堆放,一般多是危害不大的小型泥石流,預測危險性小。
(三)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河流崩岸危險性的預測
管道工程將穿越13條主要的大中型河流,其中長江和大悟河流量最大,岸坡不甚穩定,歷史上發生過較大崩岸。管道穿越河流採用大開挖、定向鑽、盾構和隧道等施工方法(見表8-1)。
定向鑽和盾構法的施工辦法從河床底部侵蝕深度以下穿過。由於擾動了河岸、河槽的地質結構,地表、地下水流場均衡可能被打破,勢必會引起河岸、河槽的侵蝕再造,以求新的平衡穩定。是否能夠發生大的崩岸,這要看岸坡土體工程地質條件、河勢變化、流量大小、人工防護等情況。現按由北向南的次序,對將穿越的10條主要大中型河流逐一預測。
1.大悟河
該河屬長江一級支流,地貌屬丘陵山區崗狀地帶,本工程首先在大悟縣城南穿越大悟河,順大悟河右岸穿行至孝昌縣小河鎮再次穿越大悟河,穿越處河道順直,河床呈「U」型。河岸由上至下土體依次為粘土、細砂、粉質粘土,下部為砂卵石層,土體鬆散松軟,強度低,但人工植被發育。洪水時最大流量3276m3/s,最大流速1.8m/s,最大沖刷深度2.5m。
預測大悟河管道穿越處,由於已有潛在岸崩段存在,在河水沖刷側蝕及工程擾動下,施工引發河岸崩塌的可能性大,在洪水汛期施工可能引發兩岸大規模崩塌產生。預測地質災害的危險性為中等。
2.縣河
位於孝昌縣揚店,地處崗坡平原區,地勢平緩,河谷兩岸坡角5°~15°,河流水深通常2m左右,河谷呈「U」型,岸坡較陡,高 1.5~2.5m,河岸土體上部為粘土、下部為粉細砂、底部是砂卵石層。由於管線工程採用大開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擾動作用下,岸坡可能產生小規模岸崩。在河道中施工時,因鬆散土體處於飽水狀態,也易產生滑塌,因此,施工過程中開挖斷面不宜過高過長,應逐段進行施工,也免產生大規模的崩滑,對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員、機械設備造成威脅。只要安全措施採取得當,預測岸坡和開挖邊坡產生崩滑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中等。
3.灄水
灄水是長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大別山,全長142.14km,流域面積2317km2。本工程於黃陂區葉家河東約100m穿越灄水。管道穿越處為崗狀河谷平原,河床及其岸坡平緩,由粘性土、砂土構成,土層較厚。河流順直,沖淤平衡,河岸穩定。洪水時最大流量4560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0.88m3/s,屬於季節性河流。
由於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在穿越河道時將進行基坑開挖,兩岸開挖的基坑深度不大,雖然本區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在地下水滲流潛蝕作用下,基坑四周邊坡可能產生規模有限的滑塌,定向鑽施工工程擾動小,預測工程管道在河道穿越段基本不會引發兩岸崩塌發生,危險性小。
4.倒水
倒水是長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大別山,全長158.14km,流域面積2432km2。本工程於黃陂區周鋪南約8 km穿越倒水。管道穿越處為河湖低窪區平原,河床及其岸坡平緩,由粘性土、砂土構成,土層較厚。河流順直,沖淤平衡,河岸穩定。河水寬5.5~7.5m,河道寬約300m,洪水時最大流量4713m3/s,多年平均枯水流量1.34m3/s。
由於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在穿越河道時將進行基坑開挖,兩岸開挖的基坑深度較大,本區地處湖泊邊緣,地下水位埋深淺,在地下水滲流潛蝕作用下,機坑四周邊坡可能產生規模較大的滑塌,在定向鑽施工工程擾動小,預測工程管道在河道穿越段可能引發兩岸崩塌發生,危險性大。
5.長江
是本工程穿越的最大河流。穿越點位於武漢市白滸鎮,水面寬1000m左右,兩岸場地開闊,交通便利。管道穿越處為一河灣,其上遊河道急劇變化,形成向南東凸出的「Ω」形急彎。北岸岸坡土體由上而下為素填土、粘土、淤泥質粉質粘土、粉細砂。汛期洪流最71100m3/s,沖刷深度45m。
由於在南岸白滸鎮緊鄰江邊出露有C—D系的灰岩、砂岩形成的天然磯頭,自上而下徑流的江水經磯頭阻擋後,水流主流線隨即改變方向向北岸偏轉,從而增強了水流對北岸的沖刷側蝕作用,在不斷沖刷側蝕作用下,已形成了長江北岸的潛在岸崩段,岸坡土體結構鬆散、松軟,在工程施工擾動下,隨時都有產生崩滑的可能。此外,在穿越河道時採用的盾構法施工將進行基坑開挖,由於河道深。兩岸開挖的基坑必然較深較大,因本區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僅有1~2m,基坑開探過程中或開挖好後,必然要進行基坑降水,在降水過程中將導致滲流潛蝕作用下,極易導致基坑四周邊坡產生滑塌,進而危及到施工人員,機械設備的安全。所以,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性較大。
根據穿越處岸坡工程地質條件和河勢的演變趨勢,預測長江管道穿越枯水季節施工北岸可能引發較大規模崩塌,南岸可能引發小規模的崩塌;洪水汛期施工可能兩岸均引發較大規模的崩塌,危險性大。
6.陸水河
穿越點位於赤壁市北霞落港,為長江一級支流,穿越處河流較為順直,河面寬度約260m,河堤間寬約350m,河堤高約8~10m。其上游約9km為陸水水庫,水位波動不大,近30年洪水均未漫過兩岸河堤,目前河道內有采砂現象。
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預測工程管道在穿越河道時不會引發兩岸崩塌發生。由於河道內有采砂現象,因此,在管道設計時,應適當加大其埋藏深度以免將來因河道采砂導到管道的損毀,危險性小。
7.新牆河
新牆河(又稱微水),是直接注入東洞庭湖的較大支流,源出平江寶貝嶺,流域似桑葉狀,平均流量52.60m3/s,天然落差400m,坡降7.18‰。管道在岳陽新牆鄉處穿越新牆河,穿越兩岸地形平坦,河岸兩側有碎石護坡,河水寬約80m,河道寬300~400m,水深2~3m,屬於季節性河流,水清。據區域地質及現場觀察,穿越地層為粉土,粘粒含量高,層厚3~4m,其下為細砂,建議圍堰導流大開挖,具體開挖深度建議經初步勘察後再定。
由於管線工程採用大開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擾動作用下,岸坡可能產生小規模岸滑。在河道中施工時,因鬆散土體處於飽水狀態,也易產生滑塌,因此,施工過程中開挖斷面不宜過高過長,應逐段進行施工,也免產生大規模的崩滑,對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員、機械設備造成威脅。只要安全措施採取得當,預測岸坡和開挖邊坡產生崩滑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中等。
8.汩羅江
穿越點位於汨羅市新市鎮附近,兩岸堤高約6~8m,河岸間寬約260m,大約1983年出現過河水漫過兩岸堤壩的現象。穿越處上遊河段有采砂現象,擬利用已建忠武線長沙支線輸氣管道汨羅江隧道通過,危險性小。
9.撈刀河(湘潭支線)
穿越點位於長沙縣果園鄉南瞿家塅附近,為湘江一級支流,穿越處河流較曲折,屬河道下游,河流坡降較小,河水寬約50m,河岸間寬約250m。由於管線工程採用大開挖法穿越河道,在施工擾動作用下,岸坡可能產生小規模岸滑。在河道中施工時,因鬆散土體處於飽水狀態,也易產生滑塌,因此,施工過程中開挖斷面不宜過高過長,應逐段進行施工,以免產生大規模的崩滑,對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員、機械設備造成威脅。只要安全措施採取得當,預測岸坡和開挖邊坡產生崩滑的規模有限。所以,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小。
10.瀏陽河
穿越點位於長沙縣塱梨鎮東南渡頭附近,為湘江一級支流,穿越處河流較曲折,屬河道下游,河水寬約150~180m,河岸間寬約270m。河床及其岸坡較平緩,由粘性土、砂土構成,土層較厚。河流順直,沖淤平衡,河岸穩定。穿越河流採用定向鑽法,地下水位埋較深,預測工程管道在穿越河道時不會引發兩岸大規模崩塌發生,危險性小。
(四)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特殊土變形危險性的預測
1.軟土
管道經過的湖北長江、大悟河、倒水、灄水及湖南的汩羅江、瀏陽河沖湖積低平原地區,位於河流與湖泊邊緣,有較大范圍的軟土分布,軟土壓縮變形垂直壓力在100k Pa左右,容許承載力為20~98k Pa。由於該區段內河流深切,地形較平緩,坡角較小,在河流兩側,低窪湖泊、水田、藕田兩側分布有淤泥、淤泥質粘土及飽和粘土,其孔隙比大、壓縮性高,且厚度變化大,垂向剖面上可能出現由結構密實的粘土與飽水粉細砂層、淤泥質土類呈間互成層的現象,這些地段土體岩性差異大,力學強度各異,若工程開挖或載入,一方面易導致不均勻沉降變形,另一方面若工程邊坡形成後,易導致軟土的壓縮擠出坍滑,引起建築物損壞。但本工程無論是管道,還是分輸站,都是輕荷載構建,一般不會引發軟土的變形,如果有個別重載設備和加壓震動設備的安裝,則有可能引起淤泥土地段小規模的壓縮變形、壓縮擠出坍滑。所以,建設過程中應對強度較低的軟弱土進行清理,採取夯實壓密措施,以改良土體、提高地基強度。
2.膨脹土
管道經過的丘陵山前壠崗平原和長江沖洪積波狀平原(二、三級階地)地區,有大范圍的第四系中、上更新統粘性土構成的膨脹土分布。膨脹土中礦物成分以蒙脫石、水雲母為主,化學成分以 SiO2、A12O3、Fe203為主。具有失水收縮,遇水膨脹的特點,自由膨脹率 Fs=30%~70%,膨脹力Pp=17~46kPa,有荷載膨脹率 VHa=0.025%~0.805%,屬於弱脹縮性土。水分變化對膨脹土影響深度一般為4m左右,急劇影響層深度一般為1.8m~2.25m左右。
本工程在膨脹土區的施工方法主要為大開挖—溝底墊層—埋管壓實的辦法,埋置深度為1.2m,管道設計管徑355.6mm。也就是說管道埋置位置一般在1.5~2.5m,正好是急劇影響層,膨脹土的脹縮變形活動正好作用於管道,不利於管道的穩定運行,這是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人工開溝鋪設墊層後,人為在管道沿線形成了孔隙潛水的含水通道,易接受降雨入滲,上層滯水廣泛存在,在一定深度內降雨入滲與蒸發量大,為膨脹土體遇水膨脹、失水收縮創造了較好的環境條件。同時土體開挖後由於膨脹性,雨水浸入風化帶內發育的裂隙中,使粒間聯結力被削弱,土粒易於吸水膨脹。在平行坡面方向,吸水作用使土體橫向膨脹勢能顯著增加,膨脹土坡上的土體沿坡面向坡腳方向產生位移,坡腳處較大的位移使該處抗剪強度首先越過峰值而逐漸降到殘余值,在土體重力及大氣降水入滲產生的靜水壓力作用下產生坍滑。
綜上所述,本工程會加劇膨脹土的脹縮變形,但脹縮變形的規模有限,而且經過簡單的施工工藝改良,還可以大大減弱膨脹土的脹縮變形,從而減少對工程的危害。所以,建設過程中應對強度較高的脹縮土進行處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現狀評估中,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不會因工程建設而引發或加劇災害。
❽ 關於水電站的負面效應問題,謝謝大家!
我找到下面一則消息:
水電開發使四川生態面臨嚴重危機[轉貼]
從貢嘎山說起 貢嘎山海拔7556m,它不僅是蜀山之王,也是青藏高原東部的最高峰和東亞地區的第一高峰。以貢嘎山為中心的大雪山脈以及東橫斷山區,是我國西部和長江上游極其重要的生態功能區。貢嘎山也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面積分別為70多萬公頃和10,000 km2,另外在區域內還已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 從大渡河河谷至貢嘎山主脊,直線距離不足30km,而地形高差竟達到6,500m以上,是地球陸地表面地形最為崎嶇的地區之一。由於特殊的地質地理環境,貢嘎山具有了以下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貢嘎山保存了極為原始的生態環境系統,發育有十分完整的植物垂直帶譜和大面積的原始森林,保存有許多國家保護的珍稀生物物種,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植物區系交匯區、瀕危動物棲息地和生物基因寶庫;
貢嘎山是青藏高原東部最大的現代冰川作用中心,有現代冰川74條,是長江上游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貢嘎山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質地貌景觀和自然旅遊資源集中地,以神奇壯麗的雪峰、冰川、高山湖泊、溫泉群等景觀組合為特色。這裏海拔超過6,000m的高峰有四十多座。一百多年來,貢嘎山已成為青藏高原東部和東亞地區最大的高山探險和登山聖地,在國際上享有盛名;這里有位居世界第二的,高差達1080m海螺溝大冰瀑布;這里有青藏高原東部海拔最低規模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冰川伸入原始針葉林帶可達6km,形成「綠海冰川」的奇景;這里是離我國東部最近的地熱資源富集區,有數百處溫泉出露,溫度之高、流量之大、分布之密集、醫療價值類型之豐富,堪稱一絕;這里有以人中海、巴王海、木格措、伍須海、合合海等為代表的高山湖泊群,湖畔森林茂密,草地如茵,景色綺麗。
但是,在不適當的水電開發建設中,貢嘎山這座資源與環境的寶庫正遭受嚴重破壞,並面臨毀滅的巨大危險。
事例一:貢嘎山南坡環河上的人中海,是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之一,是貢嘎山最為秀麗的高山湖泊景觀區和保存最好的原始林區之一。這里是國家保護的瀕危植物四川紅杉、康定木蘭等的集中分布地,也是國家保護的瀕危動物牛羚、馬鹿等的重要棲息地。但是人中海水電站項目在環境影響評價未獲專家通過的情況下,強行上馬,目前已在人中海開始大規模的施工,湖濱已建起大片雜亂不堪的工棚,人中海出水口附近幾個林木蔥蘢、景色奇特的石島已被炸掉,挖掘機已開始進行引水涵洞的作業,湖濱的自然景觀和森林已遭到嚴重破壞。人中海前端設計的大壩建成後,湖泊水位將提高45m,屆時大面積的紅杉林將被淹沒,而且由於原始生境的破壞,珍稀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也將受到嚴重威脅。而更令人擔心和憂慮的是,按設計方案,將在貢嘎山南坡主幹河流田灣河上游的巴王海附近修建攔水壩,把田灣河的水經隧道引至人中海,這樣不僅巴王海的自然景觀將遭到破壞,巴王海至猿人瀑的河段將成為干谷,而且界碑石經巴王海至子梅這一段貢嘎山南坡僅存的最迷人的自然景觀區和原始生態區也在劫難逃,它給貢嘎山自然生態和景觀系統帶來的影響也許是毀滅性的。
事例二:貢嘎山北坡康定縣城附近的木格措景區,也是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以木格措(又名野人海)、七色海為代表的高山湖泊群景觀,而且有葯王泉等優質醫療和飲用熱礦泉,以及以冷杉、雲杉和杜鵑為主的大面積原始林區,目前已成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最著名的風景旅遊地之一。但木格措風景名勝區已被選定為瓦斯溝水電站的調節水庫建設地,將在景區內的雅拉河支流上建三座梯級水壩,這無疑會使木格措風景名勝區的自然景觀和自然環境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失。
大渡河的危機
大渡河是四川西部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期以來在其幹流和支流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水電開發,已建成龔嘴、銅街子等電站48座,正在建設瀑布溝等大型電站。整個大渡河干支流規劃開發的電站達到356座,裝機容量為1779萬千瓦,其中僅幹流就為24級開發。但同時大渡河流域又是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高發地區,水土流失的嚴重地區,大渡河流域的河谷地帶又是川西山區居民最集中的農耕區。大規模的電站建設在給我們帶來能源和其它好處的同時,實際上也在誘發和加劇地質災害、淹沒耕地、造成移民、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的破壞等方面帶來許多隱患,並已造成損害。
事例三:2001年12月國家正式批准在大渡河金口河至烏斯河段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公園內具有國內外罕見的大峽谷和平頂高山景觀。大峽谷景觀包括大渡河主谷峽谷和順水河、丁木溝、白熊溝、老昌溝、深溪溝、寶水溪等支谷峽谷。主谷峽谷沿大渡河烏斯河-金口河段發育,長26km,兩岸峭壁的高差一般為1000-1500m,最大谷深達2600m,極其雄偉壯觀。支谷峽穀穀寬多在50m以下,谷深多在1000m以上,谷坡直立,形成許多險峻幽幻的絕壁深澗一線天奇觀。
大渡河大峽谷的景觀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峽谷比較毫不遜色,與長江三峽和美國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比較,大渡河大峽谷的深度大於科羅拉多大峽谷近1000m,是三峽的近一倍。其險峻壯觀程度遠超過三峽;大渡河大峽谷地區還具有十分突出的生物多樣性,是世界上高山溫帶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一百年前就曾引起前來探險的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的極大興趣。
大瓦山位於大峽谷北岸,歷史上與峨眉山、瓦屋山齊名,三山呈三足鼎立之勢,直線距離不過30~40km,而在地貌景觀上,大瓦山最為奇特,它海拔3,222m,是一座絕壁圍繞的平項孤山,山頂平檯面積約1.6Km2,四周的絕壁高差可達800-1000m,遠望如突兀而起的空中樓閣,景象奇絕,極其壯觀。1878年美國探險家貝伯爾登上大瓦山後,將其稱之為「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園」。
象大瓦山這樣海拔達3,222米,山峰四周的絕壁高度在1000米以上,山頂平檯面積在1km2以上的平頂高山在國內絕無僅有。世界上也只有委內瑞拉的砂岩平頂高山可以相比,但其海拔高度不及大瓦山。因此大瓦山的平頂高山是世界上罕見的自然奇觀。而且在大瓦山下,還有景色綺麗的高山湖泊群-五池等景觀,構成了及其寶貴的高山旅遊資源組合。
大渡河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給川西南地區旅遊產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它將成為四川旅遊發展極其重要的後備基地,可以建成和長江三峽媲美的四川省最好的峽谷高山旅遊勝地。而且它離成都這個特大城市僅3小時車程,成昆鐵路和金烏公路縱貫峽谷,它的可進入性在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景區也是少見的。
但近一年多來,在大峽谷峽口至白熊溝已建成或正在修建多處高水頭管道引水電站。對峽谷景觀已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大峽谷峽口處正在施工的電站,位於大峽谷峽口的主體景觀所在位置,該處是大峽谷景觀的精華所在,是遊客由金口河進入大峽谷最先目睹的峽谷奇峰景觀,曾引起前來大峽谷考察的許多人士的高度贊賞。但數百米高的引水管道、因鋪設管道而在山體上形成的開挖面、坡麓的電站廠房建築等,已完全破壞了這處自然奇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給遊客產生極不協調、極不和諧的視覺感受,嚴重損害了這一自然奇觀的美學價值和觀光游覽價值。更值得關注的是,按有關部門規劃在在金口河至烏斯河的大峽谷核心景觀區和地質遺跡保護區內的大渡河上,還准備修建深溪溝和枕頭壩兩座電站水壩。而這兩座水壩的修建對大峽谷地質公園的景觀與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還很難估計。這兩座水壩的修建,將使可與美國大峽谷媲美的雄奇景觀完全喪失掉它的自然特點。試想一下,如果當年美國的胡佛水壩修建在科羅拉多大峽谷里,那麼還會有每年超過500萬的遊客來到這里一睹人類必看的勝景嗎?
岷江的憂慮
岷江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母親河,正是由於岷江之水的滋潤哺育,才造就了沃野千里、富庶繁榮的成都平原;也正是岷江上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為人類樹立了「道法自然」、「兼利天下」、「惠而不費」的治水哲學和工程思想典範。一道堰,順江而列,因水勢而利導,既巧妙的四六分水,兼顧內外江之需,又自然的排沙泄洪於堰外,朴實而簡潔的工程設施,卻能恩澤千年而不衰。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祖先倡導的偉大理念卻被他的子孫所拋棄,在完全相反思路下,一座座水壩在岷江上拔地而起,這條母親河正在遭受無休止的索取與傷害。
岷江流域尤其是都江堰以上的上遊河段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正因為如此,它也成了幾十年來水電開發的重點區域,岷江幹流及支流的電站建設如雨後春筍。由於岷江水電的開發方式是梯級開發和涵洞引水式,原來豐沛的地表水流在水電開發地段變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江的多處河段趨於乾涸,從而使河谷的自然生境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它可能使原來的乾旱河谷氣候變得更加乾旱,另一方面也使河流生物系統受到嚴重影響。在茂縣疊溪,因1933年的大地震,形成了包括疊溪海子在內的世界罕見地震遺跡奇觀,成為九寨溝旅遊環線上極其寶貴的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而現在疊溪海子也被視作天然蓄水庫,將築壩並修建引水隧道,這對當地自然和文化景觀產生的影響同樣難以估量。在都江堰上面不遠,在當年成為歷史笑柄的魚嘴電站附近,一座更為宏偉的紫坪鋪大壩正在修建,在對該工程的效益進行大量宣傳的同時,對該工程的負面作用卻從來沒有進行過全面認真的討論。
面對十分宏大的岷江梯級水力開發行動,這一長期的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將對整個岷江流域生態環境產生何種影響,卻還沒有進行的系統的科學研究與評價。
四川乃至中國西部面臨新的生態危險
四川西部的橫斷山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之一,也是長江上游的天然屏障,但在20世紀曾遭受濫砍濫伐的毀滅性破壞,從而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生態災難。1998年中國的大洪水終於使中國的政府和社會有了一次警醒的機會,天然林禁伐、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的實施,使長期以來急劇惡化的中國西部生態環境有了轉機。然而,就在我們糾正濫伐森林錯誤的同時,西部水電大開發中不適當的開發目標和開發方式,卻又使西部的生態環境正面臨比以往的天然林採伐更大的威脅。
四川西部乃至中國西部,是我國水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有幾個數字經常被人提及:四川水能資源佔全國25%,水電開發蘊藏量1億多千瓦,目前僅開發了10%;西部可開發水能資源約2.743億千瓦,佔全國的72%。目前開發程度還不到8%,低於全國平均水電開發程度(19%),更低於世界水能資源的平均開發程度(22%)。但當人們津津樂道中國西部水資源的能源價值時,卻忽視了中國西部水資源的生態價值和綜合環境價值,更忽視了四川乃至中國西部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在單一經濟價值取向的思維方式下,只盯著水力能源開發帶來的局部經濟利益,而對不適當的開發帶來的環境效益損失和長期的社會、經濟效益損失卻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
近年來,一場西部地區各流域水電開發權的爭奪戰在各大電力、投資等利益集團之間愈演愈烈,被稱為「跑馬圈水」運動。在水電資源不可再生,開發一個少一個,如果不搭上這趟車,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的心理驅使下,對中國西部各流域水力資源的搶占瓜分已到了被稱為「最後一公里」的境地。在這樣一種強勢的利益驅動下,當一個個水電項目要論證、要上馬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原始森林和瀕危生物保存棲息地等等,都要被迫作出讓步,此時,一切關於中國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話題都顯得那樣軟弱和蒼白無力,國家關於自然保護區、生物物種資源和風景名勝區保護的法律法規,也失掉了它應有的嚴肅性。
四川和中國西部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主要位於著名的橫斷山區。這些地區有以下共同特點:該區地處新構造運動強烈、地質環境極不穩定的高山峽谷區,其表現為強烈地震活動帶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區;該區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天然原始林分布區和生物多樣性表現最突出的地區,是許多國家保護的珍稀和瀕危生物物種的存留地;該區我國自然景觀資源最為豐富和最集中的區域,是中國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基地,包括許多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地,例如目前正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三江並流區;該區既是長江以及瀾滄江、怒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態功能區,也是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極易受破壞、一旦受損很難恢復的生態敏感區。因此,在這一區域進行水電開發建設,進行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評估與論證,就顯得特別重要,而且,這一區域並不是具備水能資源開發潛力的所有地段都能進行水電項目建設。
然而,目前的在建項目和規劃項目以及所反映的整個開發建設思路,採取的基本上都是一種竭澤而漁、釜底抽薪、全流域無節制地進行梯級開發的方式,世界遺產地、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生態功能區等國家明令保護的區域不斷遭到蠶食和侵佔。例如,金沙江上就已規劃了十四巨型水電站,裝機都在百萬千瓦以上,其中「三江並流」自然遺產地中最著名的虎跳峽景觀區將要建成特大型控制水庫。在對能源基地、水電大省的宏偉目標津津樂道的同時,對水電開發對生態系統和綜合環境可能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卻完全未被提及。這不禁使人想起當年對天然林的濫砍濫伐,也曾因「木頭財政」造成了地方經濟的一時繁榮,然而短暫的、局部的經濟利益,帶來的卻是對長期的、整體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損害,國家不得不拿出比當年砍伐森林所獲價值多得多的錢,來進行天然林的保護與恢復。而實際情況是,經過人工努力,植被和森林的覆蓋率可以恢復提高,但被破壞的原始的森林生態系統卻很難再造,它所帶來的綜合性損害是不可逆轉的。不適當的水電建設對西部環境的破壞,較之森林採伐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這種破壞一旦形成將更難以恢復。
西部地區的水電建設產生的負面效應主要有以下方面:
由於西部地區特殊的地質地貌環境,水壩的建設以及一些配套建設項目(例如大型料場的開山取石、引水涵洞及大型基坑的開挖以及棄渣的堆放等)的實施,將造成更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例如,一方面橫斷山區多數都是地震高烈度區,水壩的危險系數加大。另一方面即使水壩本身、壩基和壩址所處地質環境在安全標准內,一旦庫區或上游發生大規模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這是橫斷山區最常見的自然災害,大規模工程建設和水庫蓄水一般會加劇和誘發此類災害),也會因水庫溢水造成巨大災難;
水庫蓄水淹沒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乾涸、大規模工程建設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和水電建設配套的新建城鎮和道路系統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分割與侵佔,都將改變和影響西部地區已日益縮小的原始生態區和生態系統,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和野生生物物種的生存,加劇生物物種的滅絕(例如:主幹河流上密集的梯級水壩,將完全阻斷大量珍稀魚類的和水生生物的生活走廊,破壞其生境;貢嘎山南坡水壩的修建,將使牛羚、馬鹿等珍稀動物的高山湖濱棲息活動地喪失以及大面積珍稀樹種原始林的淹毀)。如果從上、下游全流域考慮,一系列梯級大壩對整個河流生態系統的嚴重影響還很難估計;
大壩的修建、人工湖泊的形成、大量工程建築設施的出現,將淹沒或損毀作為西部地區優勢旅遊資源的眾多的自然奇觀和人文珍跡,例如上文提到的許多事例。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為了節省投資並取得事半功倍的工程效果,現在許多水電工程的設計者和建設者都把目標瞄向了西部地區眾多的風光優美的天然高山湖泊,它們要利用天然湖泊已經形成的蓄水,在湖泊前端加築水壩提高水位,並開鑿引水隧道,使這些湖泊變成調節水庫,正如上面提到的貢嘎山區的人中海和木格措,而毫不顧惜不可再生的本應造福當代後世的寶貴風景資源毀於一旦。這不禁使人們深感憂慮,不知橫斷山區眾多的天然湖泊景觀資源將在何時被斬盡殺絕;
受自然條件約束,主要河流的河谷地帶都是西部地區尤其是橫斷山區的村鎮、人口、耕地的集中區和最富庶的農業區,也是少數民族文化景觀資源的富集地帶。水電建設中大量高水壩的興建,將造成大量的村鎮、耕地淹沒和移民。僅以正在修建的瀑布溝電站為例,庫區淹沒涉及四川雅安漢源、石棉和涼山州甘洛三個縣,共21個鄉(鎮),包括漢源附近大渡河河谷地帶最富庶的農業區,動態移民約10至15萬,如果這些移民就地後靠安置,將給庫區的生態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
❾ 修建水電站會引發哪些次生災害
誘發地震 山體滑坡 影響魚類繁殖等
❿ 擬建水電站影響區范圍內能進行地質災害治理嗎
擬建水電站影響區范圍內可以進行地質災害治理,但是需要根據擬建水電站版的基本情況,權提高地質災害治理的級別,增加相對應的治理措施類型等。
建設水電站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建設水電站勢必要利用水的落差,這樣就需要修建水壩,以便人為的擁有和控制落差,然而修建了水壩之後上游的水位就會提高,兩岸很多地方就會永久性的被淹沒,原來很多無水的溶洞或者地下空洞會注滿水,改變了原有的地壓力平衡;對下游而言,裸露河床增加,原來的沿岸地區地下水位下降,也改變了原有的地壓力平衡。地壓力平衡的的改變,觸動地殼,導致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甚至會改變地質板塊的平衡,誘發地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