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今地質災害
㈠ 河南省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
通過對鄭州市鋁土礦來區資源開發利用與源環境遙感調查、洛陽市正村煤田影響評價生態遙感調查、永城市薛湖煤田影響評價生態遙感調查等項目的開展,較好地發揮了衛星遙感在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方面的應用。項目通過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與延拓應用相結合,從自然現象發生的必然性入手,利用自然法則來治理優化環境,終止或延緩災害鏈條的發生、發展過程。
㈡ 洛陽市國土資源局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介於東經111°8′~112°59′,北緯33°35′~35°05′之間,北依黃河,南鄰秦嶺,地理位置險要,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洛陽市東與鄭州市接壤,西與三門峽市為鄰,南連平頂山、南陽二市,北與焦作市相接,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轄九縣(市)六區,人口654.4萬人。洛陽是我國著名新興工業城市,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九朝古都」美稱。洛陽地處秦嶺山脈東段,地勢總體南高北低,南部山區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山脈,最高山峰為欒川縣雞角尖山峰,海拔2212.5米。北部為伊洛盆地及邙山丘陵。最低點為偃師市伊洛河河床,海拔118米。全區相對高差為2094.5米。洛陽市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主要流域面積為黃河水系,洛河、伊河為主幹河流。二者在偃師境內交匯後稱為伊洛河,匯入黃河。南部老灌河、白河、汝河自北西向南東匯入長江。
趙建國 黨組書記、局長
趙力爭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張耀虎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高士義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衛平 副局長(市政協副主席)
李登峰 黨組成員、副局長(正縣級)
王躍欣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陶洲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趙建國簡介:漢族,山西省左權縣人,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1972年入伍,在部隊歷任排長、作戰參謀、作訓科長,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987年,任焦作市山陽區常委、武裝部部長;1992年,任焦作市中站區委常委、副書記;1997年,任山陽區委常委、區長;2001年,任焦作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07年3月至今,任洛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2004年,根據中共洛陽市委、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洛陽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洛發[2004]14號),撤銷洛陽市國土資源與城市規劃局,成立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撤銷市地質礦產局,其職能並入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為主管全市土地、礦產、測繪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門。2010底,全局實有在職人員266人,退休人員41人,其中,局機關編制55人,實有62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調控和監測科、人事教育科(機關黨委)、財務科、總師室、法規監察科、信訪科(首問服務科)、耕保用地科、土地科用科、地籍管理科、規劃科、測繪管理科(洛陽市測繪局)、礦產開發科、地質勘查科、資源與環境科15個職能科室。市局下轄13個二級機構,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7個,分別為監察支隊、澗西分局、西工分局、老城分局、瀍河分局、龍門分局、伊洛產業聚集區國土資源分局,編制人數共72名,實有113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6個,分別為洛陽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洛陽市地產交易中心、洛陽市土地登記評估中心、洛陽市礦業發展中心、洛陽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機關後勤服務中心,編制人數共84人,實有91人。
【土地資源】洛陽市土地總面積15235.8平方公里。東部陵谷川地區位於洛陽市東北部,主要包括洛陽市4個城市區,洛龍區的7個鄉鎮,吉利區及偃師市的15個鄉鎮,孟津縣的6個鄉鎮,新安縣的1個鎮。總土地面積19.01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2.48%。該地區主要是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土壤較肥沃,以褐土、潮土為主。地下水位較淺,農田水利設施好。光照熱量條件較差。由於耕作條件好,農業生產歷史悠久,靠近城市,是洛陽市糧食、蔬菜高產區。有發達的交通條件,工業基礎雄厚,鄉鎮企業、集市貿易有一定規模,非農業人口集中,工副業比較發達。
北中部丘陵區位於洛陽市北中部,包括新安、孟津、宜陽、伊川、嵩縣、汝陽和偃師的67個鄉鎮,土地面積52.41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4.41%。該區大部分地貌為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和淺山,地勢起伏,切割嚴重,多為黃土覆蓋。土壤以褐土為主,質地黏重,有機質含量小,肥力差。農業是該區的主導產業。
中南部低山區包括宜陽、洛寧、嵩縣、欒川、汝陽五縣的23個鄉鎮。土地面積29.33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9.26%。該區大部分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區,土壤主要是褐土、棕壤兩大類。光照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年降水量600~800毫米。荒山荒坡較多,耕地資源較少,種植業發展受自然條件特別是水土條件的限制。該區以低山為主,各種地形均有分布。
西南部中山區包括洛寧、欒川、嵩縣、汝陽四縣的29個鄉鎮,土地面積51.55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3.85%。該區地處伏牛山和熊耳山腹地,山高坡陡,地形復雜,一般海拔1000~2000米。由於地形起伏,土壤、氣候、降水明顯表現出地域分異和垂直分異規律,土壤根據海拔由低到高依次為褐土、山地褐土、山地棕壤等。
【國土資源規劃修編】2010年,《洛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已上報國務院,通過了國土資源部等大多數部委的審查,待國務院審批。繼2009年全市十個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後,全市142個鄉級規劃分別通過了省、市聯合組織的初審、復審,2010年5月,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編制完成了《洛陽市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送審稿),2010年12月23日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對該礦產資源規劃進行了初步審查,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正按初步審查意見修改完善礦產資源規劃,並擇機上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預審。
【建設用地報批】2010年,全市共上報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審批建設用地86個批次,用地總面積3140.8263公頃。其中,上報國務院審批單獨選址項目4個,土地面積1137.4411公頃(含單獨選址項目用地);上報省政府審批建設用地67個批次,土地面積1743.0845公頃;上報市政府審批農用地轉用15個批次,土地面積260.3007公頃,報件一次通過率達98%。全市共經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批復建設用地79個批次,用地總面積2585.4138公頃。其中,國務院批復單獨選址項目4個,土地面積7003.0666公頃;省政府批復建設用地60個批次,土地面積1624.8033公頃;市政府批復建設用地15個批次,土地面積260.3007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制度,把基本農田落實到了地塊和農戶。對基本農田規劃調整、佔用和補劃,洛陽市始終堅持「總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布局更優化」的原則。2010年,全市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37.52萬公頃以上,耕地面積穩定在42.73萬公頃以上。實現了先儲備後使用,基本農田質量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2010年,省廳下達洛陽市補充耕地883.0公頃,全年批准補充耕地項目立項27個,立項面積6634.3210公頃;驗收補充耕地項目20個,驗收面積3028.1059公頃,驗收的20個項目均已經省廳核查確認並列入補充耕地儲備庫,超額完成了省廳下達的完成883.0公頃補充耕地任務指標。嚴格執行建設用地項目與補充耕地項目掛鉤制度,嚴格加強耕地佔補平衡項目管理,已建立了耕地後備資源庫、年度占補平衡項目庫和耕地儲備庫,建立了耕地佔補平衡台賬。繪制了各縣(市、區)補充耕地位置圖。2010年,洛陽市共經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佔用耕地1710.5690公頃,補充耕地1710.5691公頃,連續11年實現占補平衡有餘。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2010年,全年供應土地255宗,1613.2028公頃,土地出讓收入59.4999億元,創歷史新高。按土地使用類型劃分,工業76宗,939.28公頃;商住123宗,278.2225公頃;保障性住宅9宗,34.6025公頃;其他47宗,361.0978公頃。按供地方式劃分,劃撥54宗,387.6029公頃;協議出讓42宗,571.0215公頃;「招拍掛」出讓159宗,654.5784公頃。其中,市本級全年供應土地87宗,537.7651公頃,土地出讓收入47.0438億元。按土地使用類型劃分,工業19宗,190.9341公頃;商住40宗,157.8728公頃;保障性住宅7宗,27.2437公頃;其他21宗,161.7145公頃。按供地方式劃分,劃撥29宗,190.2799公頃;協議出讓13宗,91.5293公頃;「招拍掛」出讓45宗,255.9559公頃。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2010年,啟動了國土資源節約型城市創建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國土資源節約型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型城市活動的實施意見》(洛政[2010]45號),召開了國土資源節約型城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同時,開展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市、區)創建活動,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國家級創建試點,河南洛陽工業園區、宜陽縣產業集聚區、宜陽縣、孟津縣為省級創建試點。加大了產業集聚區標准化廠房建設力度,全年新建標准化廠房179.52萬平方米。
【土地開發整理】2010年,全市范圍內共實施了69個國家、省、市投資以及使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這些項目分布在8縣1市4區,項目建設總規模22033.26公頃,總投資47632.2018萬元,新增耕地面積2149.46公頃。該批項目中已有55個項目通過了竣工驗收,14個項目已經完工或接近完工,准備接受竣工驗收。此外,利用河南省財政下達洛陽市的2009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申報批准了13個土地整理項目,建設總規模5319.24公頃,新增耕地面積187.52公頃,預算總投資12625.77萬元,目前該批項目正在進行實施前期准備工作,即將開工建設。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按時保質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各項任務。2010年1月,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統一時點更新和變更調查工作;5月,全面完成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自查整改及基本農田調查資料庫修改上報工作;11月,完成各縣(市、區)鄉鎮地籍調查外業調查成果預檢,市區及各縣城城鎮地籍調查資料庫基本完成;11月30日至12月3日,省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成專家組,對全市15個縣(市、區)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土地調查成果進行預檢,經專家組評審,全部通過省級預檢。
【地籍管理】2010年,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全國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的通知》要求,對照《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內容及標准》逐條進行認真落實。截至2010年底,市本級以及各縣(市)區均已經達到了省級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標准。在土地登記發證方面,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國有土地使用權累計發證數469781本,發證率為88.3%;集體土地所用權累計已發證數為2870本,發證率為97.1%;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累計已發證數為17813本,發證率為89.8%;宅基地累計已發證數為1363271本,發證率為92.5%。市本級年度共辦理單位土地登記390宗,總面積10766023.2平方米;辦理土地抵押登記276宗,抵押面積7876843.8平方米,抵押金額565018.27萬元;辦理城鎮住房分割登記發證22525本,變更登記發證13692本。2010年,受理土地糾紛案件3起,已調查報政府處理決定2起,協調處理1起;代理市政府訴訟案件3起,2起勝訴,1起在開庭審理中;處理信訪案5起,結案4起;共處理、答復市長熱線、訴求熱線事項32起。
【地產交易】2010年,全市進行了57宗土地的公開掛牌交易,成交53宗,總成交面積276.68萬平方米,成交金額42.43億元。土地市場競爭激烈,洛陽新區土地價格出現639萬/元畝的新高,澗西區土地賣到621萬/元畝,瀍河區土地賣到361萬元/畝。
【礦產資源】2010年,全市已探明礦產4大類76種,其中金屬礦產22種,非金屬礦產45種,能源礦產7種,水汽礦產2種。共發現礦床(點)1067個,其中大型礦床41個,中型礦床69個,小型礦床415個。礦產資源潛在經濟總價值(不包括水汽礦產)20250億元。在已探明礦產資源中,鉬、鎢、金、鋁、煤、耐火粘土和白雲岩在河南省占重要地位。礦產資源的分布以下特徵:一是門類齊全、遠景較大。北部伊洛盆地以沉積礦產為主,是煤炭、鋁土礦、耐火粘土等外生礦產的重要成礦區和礦產地;南部熊耳山—外方山地區是金、銀和有色金屬成礦集中區和資源基地。在已發現的76種礦產中,包含了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冶金輔助材料、化工、建材等特種非金屬、地下水資源等礦產。二是蘊藏豐富、儲量集中。洛陽市的主要優勢礦產資源儲量在河南省均占重要地位,其中鉬礦佔全省探明儲量的91%,鎢礦佔99%,金礦佔26%,銀礦佔24%,鋅礦佔18%,螢石礦佔38%,耐火粘土佔25%,冶金用石英岩佔84%。主要礦產分布集中,形成了一批著名的大型、特大型礦田和礦床,主要包括1大銀礦(洛寧鐵爐坪)、2大鋁礦帶(新安、偃師)、3大煤田(新安、偃龍和宜陽)、5大鉬礦(欒川上房溝、三道庄、南泥湖、嵩縣雷門溝和汝陽東溝)、7大金礦(洛寧上宮、青崗坪、嵩縣祁雨溝、廟嶺—牛頭溝、前河、欒川潭頭、康山)。三是組分復雜、一礦多用。許多礦床都含有多種有益組分,多數已達工業要求,可用為共生或伴生礦床綜合利用。如金礦中伴生的銀、鉛、碲,鉛鋅礦中伴生的銀、銦,鉬礦中伴生的鎢、錸,伴生的硫和硅灰石,鋁土礦中伴生的鎵、鋰等。此外還有一區多礦即復式礦床現象,如鋁土礦層頂底板共生的煤炭、熔劑灰岩、高嶺土、耐火粘土、鐵礬土、硫鐵礦和山西式鐵礦等。四是交通便利、易於開發。洛陽地處隴海、焦枝兩大鐵路干線交會處,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同時伊、洛兩大河流水量充沛,煤電資源充足,為礦山建設提供了相當優越的外部條件。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積極穩妥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完成《河南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總體方案》規劃的12個省定重點整合礦區整合工作任務。整合礦區內原有采礦權44個,整合後設采礦權12個,減少採礦權32個;整合礦區內原有探礦權16個,整合後設探礦權2個,減少探礦權14個。按照省政府關於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政策要求,在市煤炭兼並重組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協助市煤炭局研究制定了洛陽市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實施方案。全市54個小煤礦由義煤集團等省重點骨幹煤炭企業兼並重組。
【采礦權管理】2010年,全市共有各類采礦證702個。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額連續三年超過億元,2010年全市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12104.523萬元。
【地質勘查管理】2010年度,洛陽市范圍內共有地質勘查項目477個。其中,3個項目為國土資源部發證,其餘全部為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發證。省國土資源廳在洛陽市共設立50個地質周轉金計劃勘查項目,投入計劃勘查基金32億元。全市共有各類探礦權人263個。在洛陽市工作的地勘單位共有56家,分別來自地礦、化工、核工業、煤田、武警黃金部隊等行業部門和地礦中介機構。2010年度,全市共完成勘查市場投入11814.04萬元,完成技術人員投入4152個人月。具體投入勘查工作量:機械岩心鑽探65274米;槽探82257立方米;坑道施工23490米。另外還完成了部分地質填圖、剖面測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量及樣品分析等工作。在勘查項目監督管理方面,2010年度共完成勘查項目轉讓審查13個,延續項目審查92個。共完成412個勘查項目年度報告審查。
【地質環境治理】2010年,在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做好2010年省兩權價款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洛陽市地質災害防治項目類2個,省財政下撥資金911萬元,中央財政資金488萬元;地質遺跡保護(地質公園)項目類2個,省財政下撥資金845萬元;同時爭取到一個國家級礦山環境治理類項目,中央財政下撥補助資金3500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將使一些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得到恢復,地質遺跡得到有效保護,使一些地質災害隱患得到消除或減弱。
【測繪管理】2010年,全市具有測繪資質的單位共有66家,其中甲級1家,乙級15家,丙級17家,丁級33家。2010年3月15日,市政府制定印發了《洛陽市測繪管理辦法》。制定了洛陽市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期間洛陽市測繪發展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基礎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加強測量標志保護工作,測量標志完好率達到90%以上。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獲2010年「全省測繪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鄉所建設】2010年,全市對基層國土資源所實行統一化、專業化、規范化、人性化「四化」管理。積極籌措資金,先後爭取縣(市、區)財政資金近3000萬元,全市146個鄉所有128個鄉所擁有獨立的辦公場所;按照「六個必備」的要求,87%的鄉所配齊了執法巡查車輛,購置了電腦、傳真機、列印機、復印機、掃描儀等辦公辦案器材;嚴格落實「四本五簿八上牆」規范化建設標准,114個鄉所達到了省定標准,達標率為78.1%;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努力提高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隊伍業務素質,共有450名基層鄉所工作人員參加了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2010年,積極開展基層鄉所「創先爭優」活動,全市16個鄉所被省國土資源廳表彰為優秀鄉所、24個鄉所為先進鄉所、69個為標准鄉所,共獲上級獎勵資金297.615萬元。
【執法監察】2010年,不斷強化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力度,充分發揮聯合執法機制對資源的保護作用。一是全力做好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監測圖斑405個,519宗地,面積12089.91畝。其中,軍用土地4宗,151.23畝;實地偽變化193宗,2684.52畝;新增建設用地322宗,9254.16畝(耕地8845.94畝)。新增建設用地中,合法用地289宗,8977.69畝(耕地8643.21畝),違法用地33宗,276.47畝(耕地202.73畝),全市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1.95%。在土地衛片執法檢查中,罰款238.8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34萬元,沒收違法建築物面積8.9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物面積1.42萬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21.4畝。2010年11月,此項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二是完善聯合執法制度。完善國土資源監察隊伍和警察隊伍合署辦公、聯合辦案等各項工作制度,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流程,建立獎懲措施,構建快速反應機制,嚴厲打擊各類國土資源違法行為。2010年,共依法查處各類國土資源違法案件29宗,收繳罰沒款1000餘萬元。市國土資源監察支隊先後被國土資源部、洛陽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先進單位和依法行政先進單位。三是進一步完善了「12336」國土資源違法舉報電話制度。充分發揮了群眾對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的監督舉報作用,與衛星遙感監測、動態巡查等共同構成發現和查處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的快速反應平台。
【年度榮譽】2010年,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獲得全國「雙保」先進單位;再創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全省測繪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洛陽市政府給市國土資源局記集體二等功一次。
(周天龍)
㈢ 歷史上中國北方有什麼自然災害么
北方的自然災害很多,有沙塵暴,蝗災,旱災,水災(主要是黃河),地震,等等。
例如:
1556年1月23日,華縣發生8級強烈地震。此次地震在我國歷史記載中是災害極端嚴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為古今中外罕見。101個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布於陝、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圍為5省227個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震災損失極其嚴重。民房、官署、廟宇、書院盪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築物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華陰縣城西駐馬橋斷裂,城北大員村地裂數丈,水涌數尺。大荔縣南的紫微觀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後乾涸。黃河南岸的大慶關和蒲州河堤盡數崩塌。華縣鳳谷山石泉廢為干泉。根據各縣州府志記載,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83萬人。
光緒初年的華北大旱災
這次大旱的特點是時間長、范圍大、後果特別嚴重。從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續了整整四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大早旱不僅使農產絕收,田園荒蕪,而且。餓殍載途,白骨盈野」,餓死的人竟達一千萬以上!由於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為主,而這兩年的陰歷干支紀年屬丁丑、戊寅、所以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飢」。 隨著旱情的發展,可食之物的罄盡,「人食人」的慘劇發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災區山西,到處都有人食人現象。吃人肉、賣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還有將老人或孩子活殺吃的……無情旱魔,把災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從1876年到1878年,僅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災的州縣分別為222、402和331個.共955個。而整個災區受到旱災及飢荒嚴重影響的居民人數,估計在一億六千萬到二億左右,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飢荒和瘟疫的人數.在一干萬人左右;從重災區逃亡在外的災民不少於二千萬人(參見李文梅等《中國近代十大災荒》)
1761年8月17、18日(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在黃河中游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經多年的歷史資料查證,這次洪水主要來自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的伊河、洛河、沁河和直接匯入黃河的小支流,黃河下游多處決口。1761年洪水花園口斷面洪峰流量為32000立方米 /秒。伊洛河、沁河下游沿河城市備受水患之苦。伊洛河從洛陽至偃師整個夾灘地帶,水深都在一丈以上。偃師、鞏義、沁陽、武陟、修武也都是大水灌城,水深在五六尺至丈余不等。據當時河南巡撫奏摺,總計河南省被水沖十州縣,另有十六州縣禾苗被淹。」
人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是脆弱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的一切
㈣ 國土資源部關於公布第三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的通報
國土資源部通報 2011 年增刊第 6 期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國土資源系統積極努力,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全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同時,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措施,繼續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 「十有縣」建設,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通過開展 「十有縣」建設,有效提升了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為激勵先進、樹立典型、推動工作,根據 《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建設的通知》 (國土資發 〔2009〕46 號)精神,部決定公布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等 471 個縣 (區、市)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名單見附件)。
希望各 「十有縣」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希望其他地區以他們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 第三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
第三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名單
(共 471 個)
河北省 (15 個):
石家莊市元氏縣,保定市曲陽縣、滿城縣,秦皇島市盧龍縣、山海關區,唐山市豐潤區、古冶區、開平區,張家口市懷安縣、萬全縣、涿鹿縣、蔚縣、產業聚集區,承德市雙橋區、雙灤區
山西省 (4 個):
大同市左雲縣、靈丘縣,晉城市高平市、陵川縣
遼寧省 (8 個):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葫蘆島市綏中縣,錦州市凌海市、黑山縣、北鎮市、義縣,撫順市新賓縣,沈陽市康平縣
吉林省 (13 個):
德惠縣、農安縣、榆樹縣、永吉縣、舒蘭市、延吉市、安圖縣、龍井市、琿春市、和龍市、圖們市、撫松縣、長白縣
江蘇省 (14 個):
南京市下關區、鼓樓區、六合區、玄武區、雨花台區、高淳縣、溧水縣,鎮江市丹陽市,常州市新北區,蘇州市高新區、太倉市、常熟市、張家港市,淮安市盱眙縣
浙江省 (20 個):
臨安市、建德市、餘姚市、寧海縣、溫州市鹿城區、溫州市龍灣區、永嘉縣、平陽縣、洞頭縣、諸暨市、嵊州市、蘭溪市、東陽市、義烏市、衢州市衢江區、衢州市柯城區、仙居縣、麗水市蓮都區、遂昌縣、雲和縣
安徽省 (7 個):
祁門縣、石台縣、貴池區、懷寧縣、太湖縣、繁昌縣、裕安區
福建省 (25 個):
福州市長樂市、連江縣、羅源縣、晉安區,廈門市思明區、湖裡區,寧德市福安市、霞浦縣、古田縣、莆田市仙游縣、荔城區、秀嶼區,漳州市詔安縣、漳浦縣、雲霄縣、龍海市,三明市泰寧縣、建寧縣、明溪縣、寧化縣、梅列區、三元區,南平市政和縣、松溪縣、光澤縣
江西省 (27 個):
上饒市信州區、橫峰縣、弋陽縣、鄱陽縣、萬年縣,撫州市東鄉縣、南城縣、金溪縣、崇仁縣、臨川區,九江市湖口縣、永修縣、德安縣、都昌縣、廬山區,吉安市泰和縣、井岡山市、永豐縣、萬安縣,贛州市章貢區、寧都縣、尋烏縣,宜春市樟樹市、萬載縣、靖安縣,萍鄉市蓮花縣,南昌市安義縣
山東省 (14 個):
煙台市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蓬萊市,龍口市,萊州市,招遠市,棲霞市,萊陽市,長島縣,萊蕪市鋼城區,淄博市臨淄區
河南省 (19 個):
鄭州市滎陽縣、上街區,洛陽市伊川縣、嵩縣、宜陽縣,三門峽市陝縣、澠池縣,信陽市光山縣、固始縣,平頂山市魯山縣、郟縣,駐馬店市遂平縣、確山縣,許昌市長葛市,焦作市修武縣,南陽市淅川縣、內鄉縣、桐柏縣、南召縣
湖北省 (23 個):
武漢市蔡甸區、江夏區,咸寧市嘉魚縣,孝感市大悟縣、安陸市、孝昌縣、雲夢縣,鄂州市鄂城區,黃岡市麻城市、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紅安縣、團風縣、黃州市,宜昌市當陽市,襄陽市宜城市,荊門市鍾祥市、京山縣,隨州市隨縣、廣水市,十堰市武當山特區
湖南省 (40 個):
長沙市嶽麓區、長沙縣、望城縣,衡陽市南嶽區、衡南縣,株洲市炎陵區、攸縣,湘潭市韶山市,邵陽市洞口縣、邵陽縣、城步縣,岳陽市湘陰縣,常德市澧縣、臨澧縣,張家界永定區,益陽赫山區,郴州北湖區、宜章縣、安仁縣、嘉禾縣、臨武縣、桂東縣、桂陽縣,永州零陵區、祁陽縣、藍山縣、江永縣,懷化洪江區、洪江市、會同縣、中方縣、新晃縣、通道縣、靖州縣,婁底婁星區,湘西州古丈縣、龍山縣、鳳凰縣、瀘溪縣、保靖縣
廣東省 (36 個):
廣州市荔灣區、白雲區、從化市,佛山市三水區,韶關市始興縣、南雄市,河源市龍川縣、紫金縣,梅州市五華縣、蕉嶺縣,惠州市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汕尾市陸豐市,江門市新會區、恩平市,陽江市陽春市、陽東縣,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電白縣,肇慶市高要市、德慶縣、封開縣、廣寧縣,清遠市陽山縣、英德市、連州市,揭陽市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雲浮市雲城區、羅定市、雲安縣,順德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 個):
柳州市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田陽縣,那坡縣,凌雲縣,西林縣,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業縣,靖西縣,百色市右江區、陸川縣,興安縣,臨桂縣,陽朔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南丹縣
海南省 (9 個):
瓊海市、萬寧市、三亞市、儋州市、東方市、定安縣、澄邁縣、屯昌縣、樂東縣
重慶市 (20 個):
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合川區、雙橋區、銅梁縣、榮昌縣、璧山縣、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開縣、巫溪縣、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
四川省 (22 個):
成都市新津縣、龍泉驛區、青白江區、雙流縣,自貢市富順縣,瀘州市合江縣,德陽市廣漢市,綿陽市北川縣、梓潼縣,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蓬溪縣、射洪縣、大英縣,甘孜州康定縣、丹巴縣,阿壩州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黑水縣
貴州省 (14 個):
貴陽市清鎮市、小河區、白雲區、花溪區,遵義市匯川區,安順市關嶺縣,黔東南州凱里市、鎮遠縣、劍河縣、三穗縣、黎平縣、榕江縣,黔西南州冊亨縣、望謨縣
雲南省 (47 個):
昆明市安寧市、石林縣、富民縣、晉寧縣、嵩明縣,昭通市魯甸縣、永善縣、綏江縣,曲靖市富源縣,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通海縣、峨山縣、元江縣,保山市隆陽區、施甸縣,楚雄州楚雄市、牟定縣、武定縣、祿豐縣,紅河州蒙自市、建水縣、石屏縣、瀘西縣、彌勒縣、屏邊縣,文山州硯山縣、廣南縣,普洱市寧洱縣,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大理州大理市、鶴慶縣、祥雲縣、洱源縣、雲龍縣、彌渡縣,德宏州瑞麗市、梁河縣,麗江市古城區、寧蒗縣,怒江州蘭坪縣、瀘水縣,臨滄市鳳慶縣、永德縣、鎮康縣
西藏自治區 (5 個):
日喀則地區亞東縣,林芝地區察隅縣、波密縣,昌都地區芒康縣,山南地區洛扎縣
陝西省 (17 個):
西安市周至縣、高陵縣,渭南市華陰市、潼關縣,寶雞市隴縣、鳳縣,咸陽市涇陽縣、永壽縣,漢中市勉縣,銅川市宜君縣,商洛市丹鳳縣、山陽縣、柞水縣,榆林市清澗縣、子洲縣,延安市寶塔區、宜川縣
甘肅省 (29 個):
蘭州市紅古區、安寧區、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瓜州縣,玉門市,武威市涼州區,景泰縣,岷縣,天水市麥積區,秦安縣,和政縣,積石山縣,成縣,兩當縣,徽縣,西和縣,禮縣,康縣,宕昌縣,卓尼縣,慶陽市西峰區,華池縣,平涼市崆峒區
青海省 (14 個):
大通縣、湟中縣、互助縣、化隆縣、樂都縣、同仁縣、德令哈市、貴德縣、同德縣、門源縣、祁連縣、玉樹縣、雜多縣、瑪多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2 個):
吳忠市紅寺堡區、鹽池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9 個):
伊寧縣、伊寧市、昭蘇縣、庫爾勒市、和靜縣、且末縣、輪台縣、若羌縣、烏恰縣
㈤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對策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經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河南段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40.2km,危險性小的269.8km(圖11-5)。
圖11-5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河南段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1.危險性大區;2.危險性小區;3.危險性分區界線;4.崩塌;5.濕陷性黃土;6.風蝕沙埋;7.地裂縫;8.采空塌陷;9.輸氣管線;10.輸氣管線建議避繞線;11.活動斷裂;12.分輸站
根據上述地質災害的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河南段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災種有:采空塌陷、崩塌、地裂縫、風蝕沙埋以及黃土濕陷可能造成的突發性地質災害(表11-6)。
表11-6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河南段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表
續表
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和措施
(一)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
(1)該處采空塌陷眾多,地裂縫發育,且正在發展中,條件復雜,建議繞避。
(2)若繞避困難,對小型的塌陷坑,可先充填碎石,然後再注漿加固;對尚未塌陷的巷道,可採用塊石砼柱進行支撐和基礎梁跨越雙保險,以防塌落,確保管線安全。
(3)對采空區地裂縫,採用灌漿加固處理。
(4)管線兩側50~100m范圍內禁止采礦。
(二)崩塌的防治措施
基岩山區注意清除松動岩體,削坡減荷或設置支擋牆。黃土區對邊坡削坡減荷,在坡面種植草皮,防止沖刷、潛蝕。對河岸崩塌處,在坡腳用塊石砼襯砌,或堆積塊石,保護河岸,防止崩塌。
(三)地裂縫的防治措施
(1)滎陽北部地裂縫:
① 輸氣管線基槽開挖後,要進行驗槽,發現異常及時用洛陽鏟勘探查清,並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② 對基槽地基土適當超挖,用「二八」灰土回填夯實,管道鋪設後用素土或「二八」灰土回填夯實,並要略高於附近地面,防止降水滲入,影響管線的穩定安全。
(2)太康、淮陽及溫縣到沁陽一帶的地裂縫多為粘性土干縮形成的地裂縫,一般規模較小,當出現規模較大的地裂縫時,進行灌漿加固處理。
(四)黃土濕陷的防治措施
管線溝槽開挖後,要認真驗槽,發現異常地質情況,首先用洛陽鏟進行勘探,查明情況後,妥善處理;在鋪設管道前對溝槽底部夯實,盡量消除或減小黃土濕陷量;鋪設管道後,用素土或「二八」灰土進行回填夯實,防止雨水或地表水入滲誘發黃土濕陷;管線建成後,要經常檢查管線埋設質量,如發現管線附近有濕陷、塌落現象,要立即回填夯實或進行灌漿處理。管道通過沖溝地段,對沖溝溝壁要進行抗沖刷加固,導流排水,種草護坡等。
(五)風蝕沙埋的防治措施
風蝕沙埋災害防治,主要是建立防風固沙林,不僅保護管線免遭危害,而且可改善輕度沙化的不良環境,造福子孫後代。對管線區段要保持和進一步提高沙丘、沙地區植被的覆蓋率,對因建設管線而破壞的耕地、林地及草地要及時恢復。防止植被破壞,加劇風沙飛揚和水土流失。
三、關於輸氣管線部分地段改線的建議
(一)關於建議將鄭州西南部山前傾斜崗地(K82—K167)區段管線改到山前傾斜崗地前緣與古黃河沖積平原交界處的理由
1.改線前(山前傾斜崗地)
(1)管線區地勢較高,地形地貌條件復雜,沖溝發育,溝谷切割深度為20~40m,局部地段基岩淺埋,管線施工困難較大;
(2)岩土工程性質較差,崗地上部黃土狀粉土,為輕微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易受水流侵蝕、沖刷,且有溝岸崩塌災害,影響工程的穩定性;
(3)局部地段有壓礦現象(K93+400—K98+000),工程建設對今後采礦將造成影響,且采礦也會危及管線的安全。
2.改線後(山前傾斜崗地前緣與古黃河沖積平原交界處)
(1)山前傾斜崗地前緣與古黃河沖積平原交界處,地勢較低,地形較平坦,沖溝較少,切割較淺,一般小於10m,施工較方便;
(2)除少部分地段為輕微濕陷性黃土外,大部分岩土工程性質較好,不具濕陷性,有利於管線工程的穩定;
(3)不存在壓礦問題;
(4)輸氣管線的線路長度83km,可縮短2km。
根據上述理由,經過調查,提出改線方案,有利於工程穩定,並可節約工程造價和縮短工期。
(二)關於太行山低山丘陵區(K1—K8)改線的建議
該段采空塌陷嚴重,並伴生一系列地裂縫,且目前采礦仍在進行,塌陷仍在發展,不僅施工困難,也影響輸氣管線的安全運營。為此,建議線路西移,避開石炭、二疊紀地層分布區,選擇西邊4~5km以外(逍遙村西)繞避,另選線路,繞線長度約13km(改線前7km)。
㈥ 中國最適合居住的二線小城市自然災害少 軍事沖突較少 交通便利 詳細介紹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
長治市境內共有高速公路3條(長邯、長晉、長太),國道3 條(207、208、309),省道13條,縣道71 條。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0330公里,公路密度達到74.3公里/百平方公里。
長治市為山麓盆地地形 幾乎不存在地質災害,位於中國中部,也不存在軍事沖突
長治市區東部有老丁山深林公園,北部有漳澤水庫,自然環境好。各縣也有眾多旅遊資源 如太行山大峽谷 天脊山 平順水鄉都是4A級 平順通天峽 黎城紅山是5A級 襄垣仙堂山 沁縣臨空山等。
人文環境方面 長治市今年連續獲得魅力城市 文明城市 衛生城市 等稱號 境內有回族同胞 民族關系融洽。
物價水平 長治市在山西省內物價水平算中等 目前市區房價是3500-7000元
教育資源
本科院校 長治醫學院 長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行學院長治分院
大專院校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長治職業技術學院 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長治師范分院 潞安職業技術學院
中等職業學校 華北機電學校 長治衛生學校 長治市藝術學校 長治市商業學校 長治市體育運動學校 長治市幼兒師范 等
中學 長治一中 長治二中 太行中學(長治學院附屬太行中學)等
㈦ 8月初成都往返洛陽的高鐵有洪水危險嗎
成都到洛陽的高鐵是從西安這邊過去的,四川境內沿途都是山區,幾乎沒有洪水危險,不過會受到山體滑坡泥石流這些地質災害的影響。進入陝西後是從關中平原這邊過去的一般也不會遇到洪水。
㈧ 自然災害
1.氣象水文災害
河南省分黃河、淮河、長江、海河四大水系。本課題編繪的「河南省洪澇形勢圖」反映了四大水系流域由地形、氣象、水文等因子決定的威脅情況。各水系干、支流未出山時,洪水威脅主要表現為淹沒河谷灘地、低階地及岸堤側蝕。暴雨型洪水多來勢猛,短時間匯集大量洪水,易給水庫及下游平原造成災難,也易誘發滑坡、泥石流類地質災害。在平原區表現為洪水潰堤決口泛濫,對低窪易澇區威脅尤甚(見表10.3.1)。
表10.3.1河南省洪澇形勢分析表
(1)黃河水系
黃河省內流域面積為36200 km2,幹流流經省內長度為711 km,省內支流有伊洛河、沁河、金堤河等水系。黃河兩大災害威脅是懸河與斷流。孟津出山後的省內平原河段總長度為440 km,其中河床高出堤外的懸河段即達380 km,佔86%。懸河高出兩岸平原3~13 m,兩岸堤壩險工達159 km,若發生決溢洪水泛濫,威脅省內面積達40040 km2;涉及9市、41縣,人口3000萬。黃河堤防建國以來已多次出現險情,黃河水患是豫、魯、冀、蘇、皖數省人民的心腹大患。黃河水是黃河兩岸平原區人民生存發展的命脈。河南省年引黃河水30×108~40× 108m3,灌溉面積120×104hm2以上。20世紀90年代以來,乾旱及上游水資源浪費使黃河幾乎年年斷流,1997年曾斷流達226 d,斷流長度達622 km,給兩岸人民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帶來極不利影響。
(2)淮河水系
淮河幹流與主要支流均發源於我省。省內流域面積8.83×104 km2,佔全省面積52.8%。淮河水系呈羽狀,省內流域面積大於100 km2的支流達250多條,加之源區多暴雨,平原地勢低窪、排泄不暢,因此暴雨洪澇災害是淮河流域主要自然災害。1950、1954、1975、1982、1998等年份均出現過特大洪水災害。沙、潁河以北的淮河平原屬黃泛威脅區之一部分,洪澇威脅面積27370 km2。沙、潁河以南低窪平原大面積連片分布,洪汝河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洪澇威脅區面積20660 km2。該區1975年8月暴雨大洪,淹29縣,受災366630 hm2,死亡人數為8.57萬,毀房560萬間,毀耕地73.3×104 km2,京廣線中斷48 d,經濟損失逾300億元,是我省解放以來損失最慘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沿淮及淮南崗間谷地受河谷型洪水威脅,面積2640 km2。合計洪澇威脅面積5.07×104 km2,占流域面積57%。
(3)長江水系
長江水系省內流域面積27700 km2,其中洪澇威脅較大的為南陽盆地內的唐、白河水系。南陽盆地低點在盆地南新野一帶,水系呈扇形,雨季盆地中、南部低地帶與盆地東北部社旗、方城一帶崗間窪地是洪澇威脅區,面積約4520 km2,占盆地面積37%。
(4)海河水系
海河水系流域15300 km2,占面積最少。因多年乾旱與抽取地下水,水系中除衛、淇河外,其餘支流多成時令河。水系支流多源於太行山區,暴雨時坡陡流急,突發性洪水、泥石流威脅較大,但幾率少於淮河、長江水系。域內洪澇威脅區面積9500 km2,占流域面積62%。其中太行山東側的山前窪地同時也屬黃泛威脅區。1963年8月豫北暴雨曾使太行山前數個滯洪區連成一片汪洋,京廣線被毀,中斷運行十幾天;全省65個縣受災,成災面積375×104 hm2。
2.地質災害
河南省地質災害主要類別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水土流失與荒漠化等。本節重點論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地質災害。
(1)崩塌
崩塌多發生在坡度大於35°的陡坡懸崖區,以豫北太行山區和黃土分布區較常見。太行山為中、新生代快速隆起的斷塊山地,廣布由斷層或河流切割而成的數百米高的懸崖。懸崖多由變質基底與其上的古生代石灰岩、砂岩構成。由於沿節理、劈理的崩塌在崖前形成眾多倒石堆和坡積裾。1982年太焦線沿線崩塌曾使火車停運67 h。豫西黃土區崩塌危害尤烈。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門峽庫區黃土岸坡崩塌總長度210 km,面積100 km2,毀農田近0.4×104hm2,數億噸泥沙入庫。1975年8月6日暴雨,使滎陽縣井洞溝黃土溝豁一次延長150 m,拓寬30 m。1987年9月7日息縣薄公山採石場一次崩塌10000 m3,死傷28人。
(2)滑坡
省內滑坡高發區集中於豫西。可分基岩滑坡與黃土滑坡兩大類。基岩滑坡常發生於有軟弱夾層或適宜構造面的陡坡山地。如黃河小浪底庫區兩岸的三疊系及二疊系的砂頁岩、泥岩滑坡,對庫區安全造成重大隱患。伏牛山地區多發生變質地層片岩、石灰岩滑坡,如1975年南召某工廠因暴雨造成的基岩滑坡毀廠房1100 m2,損失440萬元。又如欒川門子嶺滑坡。黃土類滑坡以靈寶-朱陽盆地與盧氏盆地為多發區,常呈集群狀出現,有時與下伏第三系地層構成復式滑坡體,並為泥石流提供物質源。如1966年5月隴海線閔鄉-高柏段暴雨滑坡,10000 m3的黃土滑坡體將一列貨車顛覆。近年較大的滑坡有1996年8月暴雨造成的林縣太行山體崩滑,使紅旗渠內淤沙近100000 m3,渠岸毀壞16 km。
(3)泥石流
省內泥石流主要發生於豫西的小秦嶺、熊耳山與伏牛山區,黃土山丘區也是多發區。河南省泥石流成因可分兩大類。其一是陡坡谷內植被破壞嚴重,坡耕地與荒草裸地碎屑物質積聚多,遇暴雨則暴發泥石流。如1970年7月28日內鄉馬山口青山河泥石流,死亡48人,毀房1550間,毀耕地560 hm2,沖走大牲畜1100頭,造成較嚴重的損失。其二是礦業開發區大量尾礦、廢石堆積山谷,人為提供了泥石流物質源。如1994年7月小秦嶺西峪溝暴雨泥石流,使數十萬方金礦渣順流而下,造成350餘採金礦工的死亡與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200萬元。又如1996年8月嵩縣祁雨溝金礦暴雨泥石流,使200000 m3的金礦選礦尾礦傾瀉而下,死傷40人,毀房8000 m2,經濟損失達1600萬元。本次遙感綜合調查,基本查清了全省泥石流潛在發生區的分布,發現重要潛在泥石流發生溝180餘條。
(4)地面塌陷與地裂縫
地面沉降、塌陷、出現裂縫有多種誘因,主要有黃土濕陷、過量抽取地下水、地下采礦與新構造運動幾大類。河南濕陷性黃土分布區達8000 km2以上,黃土濕陷形成的陷穴與地裂縫廣布。如滎陽薛村—司村一帶1983年發生了45處地面裂陷,裂陷區面積近於3 km2,單點沉陷面積3~54 m2,陷深0.4~4.0 m。構築地下硐空可成為黃土濕陷的重要誘因。如鄭州市已發現90餘處塌陷區,多與人防工事或管線硐室有關。1992年5月3日大雨,使鄭州國棉五、六廠塌陷400 m2,陷深達5 m,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省內城鄉均發現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的地面沉降。河南省城市淺層抽水漏斗達1240.5 km2,中深層抽水漏鬥合計2546 km2。如許昌市地下水抽水漏斗最深達95.96 m,地面上方沉降速率每年達3~21mm,最大沉降量為227 mm;濮陽市抽水漏鬥上方沉降速率最大達每年29 mm。洛陽市上海市場一帶1991年已累積沉降138.5 mm,沉降速率4~12 mm/a。開封市累計沉降113 mm,不少城市建築物沉降開裂受損。豫北平原地下水抽水漏斗面積達8800 km2,最深達20~22 m,漏斗之上多發生地裂縫,地面沉降速率達每年6.5~37.4mm。
地下采礦,尤其是煤礦開采是省內大面積地面塌陷與地裂縫發生的最顯著誘因。如平頂山煤田已有塌陷34處,塌陷面積已達92.5 km2以上;焦作煤田塌陷區達50 km2以上。地面塌陷導致道路與房屋陷裂,山體開裂,耕地棄耕或劣化。依平頂山煤田1957~1989年每采百萬噸煤塌陷0.24 km2計算,我省每年因採煤破壞耕地在200 km2以上。金屬礦山塌陷以欒川鉬礦為例,1997年8月采空區塌陷3000 m2,深27 m,死、傷各1人。
經調查,河南省已發現地裂縫發生區128處,涉及7市43縣。如1997年7月濮陽縣胡狀鄉發生3條地裂縫,造成民房開裂,損失50萬元。除黃土區濕陷與礦區開采塌陷地裂縫外,其餘地裂縫多發生於亞砂土或脹縮土質區。
表10.3.2河南省自然災害分區表
續表
續表
(5)其他地質災害
主要有礦坑突水。其主發區在平頂山、新密、臨汝、焦作、鶴壁等煤田,水量80~4515 m3/h。其次是瓦斯爆炸,多發於平頂山、新密、鶴壁等礦區,以平頂山為烈。
3.自然災害區劃
依據氣象水文災害和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危害程度,將全省劃分為兩個自然災害大區,9個自然災害區;再依其特徵將自然災害劃分為41個分區。詳見表10.3.2和《河南省自然災害分區圖》。
㈨ 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的介紹
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的主要職責有:負責管理全市國土資源、礦產資源與測繪工內作,貫徹執行國土容資源、礦產、測繪管理法律,依據國家政策法規,擬定全市地方性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測繪管理、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的法規及有關政策;制定全市地礦行業改革和發展戰略、政策及相關制度並組織實施;依照規定負責有關行政復議等。
㈩ 地質災害調查
進入世紀以後,在社會變革和科技進步的雙重驅動下,全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自然災害發生頻次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擴大,成為威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據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機構統計,重大地質災害從1900~1909年的40次增長到2000~2009年的358次(圖6-3)。為了應對日益增多的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巨大挑戰,20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大會上通過關於成立國家減災委員會的決議,提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計劃,由此推動各國政府把減輕災害列入國家發展規劃。針對地質災害,專門成立了國際滑坡研究組等組織,實施全球地質災害編圖計劃。2000年聯合國通過了國際減災戰略,成立了相應的國際減災戰略機構,繼續推進各國的減災行動。2005年1月,第二屆世界減災大會在日本神戶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們一致呼籲加強區域綜合減災能力建設,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從而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各個國家的地質調查部門均把地質災害的調查、監測和防治作為其重要的工作內容。
圖6-3 1900~2009年世界地質災害發展趨勢示意圖
美國地質調查局長期致力於滑坡、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的研究和預警預報工作。經過長期的積累與努力,美國地質調查局成為世界公認的滑坡災害權威機構,設有國家滑坡信息中心,負責滑坡災害研究並提供實時災害信息。2000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制定了《國家滑坡災害減災戰略》,確定了美國減輕滑坡災害的重點工作方向,包括滑坡過程與發生機制研究、災害填圖與評估、實時監測、信息收集傳輸與解譯、指導與培訓、公眾教育、災害防治、應急反應與救災9大方向[8]。目前,正在執行滑坡災害項目2005~2010年規劃,強調採用新的機理模型和監測技術來研究滑坡災害。挪威地質調查局和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等機構聯合開發建立國家滑坡災害資料庫,對挪威境內的滑坡進行登記入庫,包括災害分布圖、危險性分區圖、滑坡歷史數據、災害評價資料等。從2004年開始,挪威地質調查局負責進行全國的滑坡災害填圖。澳大利亞1994年啟動的國家環境地質科學填圖協議,把災害調查、災害風險評估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澳大利亞地球科學機構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滑坡災害調查與評估工作,重點對發生滑坡的區域開展災害預測,對滑坡易發區進行災害風險評估。日本泥石流災害發生頻繁,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泥石流災害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近年的研究工作重點強調利用先進技術建立泥石流原型綜合觀測系統,同時進行一系列規模大小不一的模擬實驗,開展泥石流產生、搬運和堆積機理的理論研究[9]。
近年來,國外地質災害調查的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質災害資料庫及災害的風險填圖。例如,義大利建立了GEOS資料庫,收集的數據包括岩石、古今滑坡、對人造建築的損害、土壤最易過飽和和滑動的地區、河道特徵等。根據需要,可以繪制各種1∶10萬至1∶25萬比例尺的圖件,如脆弱性圖、洪水多發區圖等。加拿大啟動了自然災害填圖項目,目的是提供加拿大自然災害的背景信息,包括歷史事件數據和風險圖等。美國編制了自然災害風險圖,表明了易受各類自然災害危險的地區。
(2)地質災害預測和預警系統。在進行災害預警系統研究中,廣泛採用了現代化的技術方法。例如美國採用GIS技術確定各個地區對地震災害的脆弱性,並實時監控地質活動帶獲取相關數據。
(3)先進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例如,採用遙感技術對中小流域地質災害進行區域性評價,查明地質災害時空分布規律,結合地面調查劃分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同時將災害危險性等級與土地資源的可利用性聯系起來,使地質災害研究成果更容易為公眾所接受,擴大成果的應用服務。
(4)災害系統和災害鏈的研究。研究表明,各種地質災害的發生有著成生聯系,往往會發生連鎖反應,例如大洪水常伴生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災害。由於災害的共生性使災害事件和災害系統非常復雜,對單一災害的研究往往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各國加強了對地質災害系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