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區領導講話稿
『壹』 年度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
(2014年1月14日)
2013年,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三峽地質災害監測中心(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以下簡稱「三峽中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這一中心工作,堅持對上支撐、橫向指導,堅持長遠防治能力建設、日常監測應急指導兩手抓,有序推進各項工作。三峽中心全體同志齊心協力,認真履職,圓滿完成了項目管理、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重點工作,實施了能力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等基礎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年三峽庫區未發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死亡失蹤,連續11年保持庫區地災無傷亡的良好局面。同時,對以往工作進行了梳理,初步確定了2014年重點工作。
一、強化業務支撐,指導落實防治措施
三峽中心認真履行庫區地災防治專門技術機構的支撐、指導職能,全面落實司、院的工作部署,加強調查研究、協調聯絡和監督檢查,確保防治目標科學合理、防治措施落到實處。
(一)組織開展防治趨勢預測,明確年度防治任務。在部組織下開展了庫區地災防治趨勢會商工作,會同兩省市國土部門對2013年三峽庫區滑坡、庫岸崩塌等災害發生趨勢進行了研判,指導庫區市縣對全年防治工作趨勢做了深入研判,進一步明確了防治重點。
(二)做好行政管理支撐保障,督促落實防治要求。協助地質環境司做好姜大明部長巡庫工作以及在此期間召開的庫區地災防治工作會商會,提前准備了豐富的技術資料。會後,與部應急中心、重慶市局和湖北省廳共同完成了巡庫檢查工作。
(三)多次組織全面巡查排查,指導強化防治措施。6月,組織開展了第二輪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檢查指導工作。7月,配合部派出的2個工作組分別赴兩省市開展第三輪檢查指導工作。派員參加了國務院三峽辦175米試驗性蓄水水位消落期巡庫工作和2013年三峽工程試驗性蓄水安全巡查。
(四)指導開展地災隱患排查,全面掌握隱患情況。指導兩省市按照部要求,在汛前開展全面排查,在重要時點巡查。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排查成果資料進行了整理,入庫26個區縣10821處(段)再排查數據1.6萬條。在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中使用了這些成果。
(五)積極承擔規范編制任務,推動提升工程質量。參加了地災防治行業標准規范框架體系、目錄和實施方案的起草工作,作為牽頭單位組織開展地質災害信息系統、監測、施工、監理、綜合管理等類型共24項標准規范的編制工作,並作為主編單位承擔其中21項的編制工作。
二、強化項目管理,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按照三峽後續工作總體規劃要求,如期完成了後續地災治理年度項目實施方案組織編制、項目審核,完成了三期治理工程竣工驗收等工作。
(一)順利完成三期地災治理工程質量國家級行政驗收。協助地質環境司、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了三期地災治理工程竣工國家級行政驗收,包括國家級工程竣工初步驗收和最終驗收鑒定書等資料匯編整理,行政驗收意見起草,重大地災治理工程現場檢查組織等。
(二)完成二、三期治理工程檔案歸檔與信息化成果驗收。根據峽庫區二期三期治理工程檔案及信息化終驗成果意見,驗收通過重慶庫區22個區縣中18個。達到匯交標准並已辦理成果資料移交的區縣有6個。按照年度計劃推進治理工程信息化驗收,建立了工程資料庫。
(三)完成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科學研究成果驗收。組織專家完成了三峽庫區地災防治科學研究項目共七個專題20個課題和監測預警工程專業監測的「滑坡預報模型和預報判據建立項目」驗收。
(四)有序推進後續工作防治項目組織實施。一是完成地災防治項目初步設計。二是組織專家完成地災防治項目初步設計技術審查。三是編制完成地災防治2013年實施方案,配合部向國務院三峽辦報送方案。
三、強化監測預警,有效避免人員傷亡
堅持群專結合的工作格局,在幫助指導地方落實群測群防措施的基礎上,對重要隱患進行專業監測,輔以地災氣象預警預報信息服務,使近庫區隱患周邊60萬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2013年庫區地災繼續保持零傷亡。
(一)加強專業監測網路建設。完成了200多處專業監測的復測與驗收,收集分析225處滑坡監測資料,預警滑坡14次。開展了122個滑坡預報模型研究。召開了專業監測工作會,建立數據採集和傳輸系統,採集入庫信息約12萬條。
(二)指導群專結合的監測工作。在汛前下發了關於加強庫區地災監測預警工作的通知,召開庫區地災防治工作會議,指導兩省市構建和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匯總分析每月群測群防監測資料,製作科普宣傳片1部,出版宣傳畫冊一本。
(三)加強氣象預警預報。充分利用氣象等部門資源,實現了庫區降雨誘發地災精細化預報,形成系列預報產品,有效服務於庫區。在2013年底地災氣象預警預報現場會,匯報展示了庫區地災氣象預警預報平台,效果良好。
(四)完成地質環境公報。完成了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藍皮書》(2012年)涉及的地質環境專項報告,宣傳了庫區地災防治成效,為有關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地質環境信息。
四、強化應急處置,提高應急工作效率
三峽中心高度認識應急工作的重要性,緊密聯系環境司、地調局、監測院,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政治敏感性,認真謹慎做好突發災情險情和輿情的處置工作。
(一)加強應急值守,及時報送防治信息。嚴格執行全年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和應急調查處置制度,與兩省市、26個縣區建立了通暢的信息傳送渠道。全年上報信息50多次,中辦國辦採用6篇次,部採用19次,及時報告了防治工作成效、防治工作進展等。
(二)完善指揮系統,確保應急工作效率。完成了應急會商視頻會議系統維修升級及其與應急指揮系統的集成。完善應急監測指揮車和應急通信平台,升級了視頻會議系統,實施15次應急演練和野外訓練,編寫10期應急演練報告,時刻為應急提供穩定可靠的設備保障和熟練的技術支撐。
(三)及時啟動響應,指導開展應急處置。共組織開展了重慶武隆巷口鎮木林危岩、鴨江鎮白果樹滑坡、白馬鎮二台坪泥石流、羊角場鎮慶口危岩,雲陽縣外郎小學滑坡等近10起地災應急調查,提出了險情應急處置建議。3名專業技術人員被聘為部地災應急專家,按要求報送專家工作情況。
五、強化能力建設,努力提升防治水平
從基地建設、科學研究、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設等著手,軟硬結合,全面提升三峽中心的防治技術能力,樹立三峽庫區地災防治技術排頭兵的良好形象。
(一)地災防治科學研究成績突出,防災認識不斷深入。一是建立了地災預報模型判據。二是全面展開三峽工程環保驗收的地質環境影響專題調查工作。三是啟動三峽水庫日降幅對防治工程影響調查評價研究。四是編制完成滑坡泥石流監測技術標准,提交了初步研究成果。
(二)全面建成地災防治信息系統,信息服務顯著提升。完成了年度中心計算機網路系統和兩省市、區縣地質環境監測站計算機廣域網系統維護等工作,保證了網路系統、視頻會議系統、衛星傳輸系統和專線網路的正常工作,為防治工作正常開展提供了穩定的網路服務。
(三)推進監測試驗示範基地建設,示範作用逐步增強。基本完成了基地大樓改造工程施工,構建了氣象監測網、地災氣象預報預警平台建設,完成了滑坡預報模型與判據試用驗證評估,監測預警示範作用進一步增強,試驗基地的硬體設施條件將得到進一步改善。
(四)系統整理地質災害成果資料,規范檔案資料管理。整理地災工作成果資料5000餘冊,完成檔案立卷1000盒,電子文檔上傳伺服器,實現辦公資料共享查閱,並建立了成果資料收交、借閱、發送程序,建立了檔案台帳,進一步規范了檔案資料管理。
(五)積極申報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拓寬科普宣傳渠道。成功申報第三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獲部命名科研實驗類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按要求編制了科普工作規劃計劃,加強科普能力建設。編制了《百年圓夢——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史詩畫冊》,彰顯防治工作成就。
六、強化隊伍建設,積極提升管理能力
三峽中心著力打造一支思想過硬、業務精通、作風扎實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著力建設一個制度完善、責任明確、獎懲分明的高效率管理體系。
(一)加強隊伍建設,規范技術管理。引進技術人員3名,通過實施「給壓力,挑擔子」工程,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安排12人次參加部、院培訓。加強了技術質量管理,基本實現了技術業務管理制度化。
(二)推行目標管理,完成防治任務。按照院要求,圍繞三峽庫區地災防治中心工作,推行了目標管理,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完成了年度防治任務。
(三)強化安全生產,嚴防事故發生。貫徹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年車輛安全行駛,安全生產實現零事故的目標。加強保密工作監督和檢查,整改隱患,沒有發生泄密事件。
(四)規范經濟管理,強化資產管理。以預算管理為核心,逐步規范預算管理和經濟活動等,使經濟管理與業務管理協調推進。
(五)加強黨建和文明創建,促進中心工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被院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編制了2013年工會工作計劃和活動安排,大力推進文明創建活動,促進了中心工作上新台階。
七、把握工作要點,為三峽做出新貢獻
2014年,三峽中心將緊密結合部關於全國地災防治工作的總體部署和庫區防治工作的具體要求,繼續保持高度警惕,戒驕戒躁,兢兢業業做好庫區地災防治工作。
(一)工作思路。一是不斷加強三峽庫區地災防治後續規劃項目實施的協調、指導、監督和檢查,認真履行職能,支撐部、局、院工作。二是進一步推進三峽庫區地災監測預警實驗基地建設,繼續推進三峽庫區地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培養人才,改善基地條件,系統總結三峽庫區地災防治技術,在試驗研究、技術培訓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建成全國地災防治試驗示範創新基地。三是建立和完善三峽庫區地災防治信息中心,支持防治管理和決策。
(二)工作重點。一是年初開展趨勢分析,形勢研判,確定防範重點地區,明確主要防治措施,配合部做好工作部署。二是配合部開展巡庫指導工作,在汛期、大范圍強降雨、175米蓄水等期間,組織專家開展巡查指導,督促地方加強防治措施。三是督促指導兩省市提前完成2014年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做好年度防治實施方案的編制報送。四是指導地方實施好防治工程,保持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體系高效運行。五是加強應急值守,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指導地方政府做好突發災情險情的應急處置。六是完成三峽工程竣工驗收涉及地災的各項工作,按時提交防治工程驗收報告。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三峽地質災害監測中心(指揮部)
2014年1月14日
『貳』 矯梅燕副局長在年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2013年4月18日,根據錄音整理)
尊敬的汪民副部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全國即將進入汛期之際,國土資源部組織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部署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禦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就做好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禦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禦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從過往經驗看,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受我國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貌地質和氣候變化影響,由氣象條件誘發的地質災害呈現多發、頻發、重發趨勢,地質災害不可預見性越來越強,影響越來越復雜,應對難度越來越大,地質災害已呈現出常態化發展趨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是國土和氣象兩部門共同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不可掉以輕心。
從氣候預測看,我們不能麻痹大意。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為中等偏差年景,汛期降水呈顯著的階段性特徵,盛夏(7月至8月)遼河流域、海河流域、黃河中游將可能出現汛情,汛前期青海、四川西北部、陝西北部、山西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發生山洪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今年地質災害防禦形勢嚴峻,容不得有絲毫麻痹大意。
從服務能力看,我們不能有絲毫鬆懈。當前,氣象業務服務能力與地質災害防治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對突發性高影響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和暴雨誘發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服務水平亟待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與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的要求還有差距。面對地質災害防治服務能力的差距,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鬆懈。
從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看,我們需要常抓不懈。十八大提出的「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既是對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科學發展的支持,也對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黨中央、國務院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我們要深刻認識做好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的長期性、艱巨性和緊迫性,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准和更強有力的措施推進災害防治工作。
二、認真總結兩部門合作經驗,持續推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
2003年以來,以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簽署的《關於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的協議》為開端,兩部門深化合作,有力促進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業務的發展。今後,我們要以打基礎、強基層、健機制為重點,持續推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科學發展。
第一,要打基礎,共同推進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一是共同推進易災地區和主要災害隱患點自動氣象站、暴雨監測站和雷達等組成的氣象綜合觀測網路建設,實現對關鍵地區雨情、水情的實時監測,確保及時發現險情。二是針對地質災害短歷時、局地性和突發性強等特點,深化地質災害精細化氣象預報特別是短時臨近預報業務,提高定量降水預報水平,確保准確做出預報。三是聯合制定地質災害易發區致災臨界雨量指標體系,深化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業務,確保防禦埠前移。
第二,要強基層,共同推進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地質災害群策群防體系對接融合。一是結合國土資源部關於地質災害防禦「十有縣」和「五到位」建設要求,以及中國氣象局關於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十二到」的具體要求,深入推進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實現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體系對接。二是重點推進基層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與農村氣象信息員的共建共用,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災害預警發布手段的共建共享,基層地質和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有效銜接,實現災害早發現、早通氣、早部署、早防禦。
第三,要健機制,共同推進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工作的長效發展。一是要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機制,建立有利於氣象和地質災害防禦工作發展的保障機制,形成政策支撐有力、運行保障可靠、經費投入穩定、地方支持力大的發展格局。二是建立健全國土、氣象全方位合作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氣象資料等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強應急聯動,建立重大災害的聯合會商和應急響應機制。加強科研合作和標准制定,推進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報業務的規范化發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各級氣象部門要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總體部署,按照此次會議的有關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第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做好地質災害氣象保障服務,責任落實是前提。各省(區、市)氣象局要嚴格遵守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氣象服務規章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任務分解到崗,保證各個環節有效銜接。各級氣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氣象服務上,要在預報服務第一線靠前指揮。
第二,要進一步強化監測預報。做好地質災害氣象保障服務,監測預報是基礎。各級氣象部門要狠抓地質災害多發區、易發區的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兩個環節,努力做到監測到位、預報准確。要密切監視重點地區災害性天氣變化,掌握雨情、水情和隱患點實況信息。要充分發揮雷達、衛星、自動氣象站、實景觀測等在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警中的作用,強化面向地質災害的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業務。
第三,要進一步強化預警服務。做好地質災害氣象保障服務,災害預警和有效發布是關鍵環節。要聯合國土資源部門將地質災害條件等級預報升級為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共同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預警。要通過廣播、電視、電話、互聯網、手機簡訊、電子顯示屏、農村大喇叭等多種手段和氣象信息員隊伍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流程和機制,提高預警信息的發布時效和覆蓋面。
第四,要進一步強化聯動聯防。要加強與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聯動聯防,建立兩部門應對惡劣天氣特別是突發強降雨天氣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的消息樹作用。要加強部門內災害性天氣聯防協作,建立區域性快速反應機制,完善天氣上下游影響站台之間災害性天氣監測實況、災情、預報、警報信息通報機制。
同志們,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關心,各級黨委政府關心,人民群眾關心。衷心希望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本著開放融入式發展理念,攜手把地質災害防禦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最後,藉此機會,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向國土資源部和各省(區、市)國土資源部門長期以來對氣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謝謝大家!
『叄』 汪民副部長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國土資源部內部情況通報 (2011 年第 53 期)
(2011 年 4月12日,根據錄音整理)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部署,總結 2010 年工作,研判形勢,全面部署安排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剛才,廣東、四川、雲南、甘肅四省廳的同志分別發言,總結了本地區 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情況,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務,明確了防控措施,我都非常贊成。2010 年地質災害嚴重,但是我們的應對成效明顯,展示了國土資源系統良好的精神風貌。在重大地質災害面前,廣大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和群測群防監測員,發揚不畏艱險、勇於奉獻的可貴精神,表現出了應急響應、快速處置的過硬作風,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藉此機會,我代表國土資源部黨組,代表徐紹史部長,向長期奮戰在地質災害防治崗位上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受徐紹史部長委託,我代表部黨組講四點意見。
一、2010 年地質災害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2010 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一年。全國共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30670 起,造成 2915 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 64 億元,分別比2009 年增長 1.8 倍、5.0 倍和 2.6 倍。
去年全國地質災害有四個特點: 一是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全國共發生泥石流 1988 起,佔地質災害總數的 7%; 造成 2300 多人死亡失蹤,占人員傷亡總數的 80%。二是人員傷亡集中在西部局部地區。5 至 9月,在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和貴州等地,降雨引發地質災害 5283 起,造成 2492 人死亡失蹤。三是群發性地質災害數量較多。6 ~8月,廣西、福建、陝西、四川先後發生近 2000 起,造成近200 人死亡失蹤和大量的財產損失。四是地質災害發生范圍增加。除西南、西北、東南等往年易發區外,海南、吉林等地發生的地質災害數量分別超過當地前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總和。
2010 年災情極其嚴重,但防災成效也非常顯著。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國土資源系統各級管理部門積極努力,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1166 起,避免人員傷亡近 10 萬人、直接經濟損失 10 億元,這是 1998 年以來成功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多的一年。
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
(一)部署及時周密,貫徹落實堅決有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10 年,中央領導同志170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並親臨抗災一線,指導搶險救災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研究部署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為我們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土資源部黨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地災防治,徐紹史部長親自帶隊先後多次赴災害現場指導搶險救災,深入災害多發區開展調研和督促檢查。徐紹史部長在 2010 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議等多個重要場合,多次強調思想上要更加重視,把重點放到防災減災上來; 工作上要更加主動,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生命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 措施上要更加有力,要確保落實到位。國土資源部機關相關司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堅決貫徹落實徐紹史部長的指示要求,積極組織,周密安排,綜合防災體系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是早研判、早安排、早部署,精心謀劃全年工作。國土資源部黨組在 2010年初就認真分析研究地質災害防治面臨的形勢,對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過13 次視頻會、50 多次發文發電,對防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各省(區、市)共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會議近 300 次、發文部署防治工作近 600 次。
二是再排查、再巡查、再檢查,突出汛期地質災害防範。120 余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負責同志帶隊的工作組檢查指導,組織 238 名專家長期駐守 18 個重點省份。部領導多次赴災害多發區深入調研,指導推動各地工作。各地充分發揮群測群防體系作用,組織專業力量長期駐守地質災害易發區指導防災工作,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累計派出督促檢查組 500 余次。
三是強化落實,推進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部多次召開會議、派出工作組,加強對地震災區、泥石流災區和三峽庫區等的幫助和指導。汶川地震災區國土資源部門加強監督指導,在重災區派駐應急搶險小分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部指導青海省開展了玉樹地震災區隱患排查和勘查、應急處置、地災危險性評估、資源環境承載力與恢復重建選址評估、地災防治專項規劃編制等工作,指導甘肅省在舟曲泥石流災區開展了隱患排查、防治規劃編制和災後地質災害工程治理,為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作出了積極貢獻。三峽庫區充分發揮監測預警系統和綜合立體監測網的作用,強化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確保了 175 米蓄水的順利進行。
四是加強管理,在建工程地質災害防範成效顯著。針對 2009 年水電等施工現場發生地質災害造成嚴重人員傷亡的情況,通過對建設項目和礦山企業地質災害評估情況進行公示和督導、發現問題限期整改等措施,不斷加強防範工作。2010 年水電等施工場所基本未因地質災害造成大的人員傷亡。
(二)應急反應迅速,搶險處置有力有效
一是健全應急防災機制,完善應急支撐體系。擴大了部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建成省級應急專家庫,部省應急專家達 1688 人。派出 7 個區片巡查組駐守重點省份,累計 1000 餘人次開展巡查指導。採集國土資源系統應急裝備信息,全國12 個省配備應急視頻會商設備 27 套。研究制定了 《應急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方案》、《應急值班制度》、《專家管理辦法》、《應急處置技術要點》等文件和技術標准。抽調人員成立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 (臨時)應急辦公室,建成了 17 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
二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嚴防造成二次災害。70 多次派出工作組赴現場協助地方進行應急處置,部領導 30 餘人次緊急趕赴搶險一線,徐紹史部長先後赴貴州、甘肅、四川、雲南等地指導搶險救災。在開展搶險救災的同時,組織做好隱患點應急排查,防止造成更大的傷亡,全年未出現二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事件。各地共組織應急工作組超過 600 次,累計組織 7000 餘人次開展督促檢查和應急處置工作。
三是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狠抓臨災轉移避險。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對發現的隱患點及時落實監測責任和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對一些已出現變形跡象的隱患點提前組織轉移受威脅的群眾,避免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10 年 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由於監測預警到位、預案啟動堅決,3000 多人成功避險。我聽說後,既感到非常高興,也感到壓力很大。這是臨災避險最成功的,但如果沒有成功,後果將不堪想像。去年,發生重大災情造成損失的,主要是大災。進行地災防治,主要應立足防大災、應大急、救大險。中國這么大,大災有可能在哪裡發生呢? 除了做好調查、勘查,摸清情況,完善體制機制,做好基礎工作之外,就是要大打一場人民戰爭,把群眾動員起來,強化監測預警,狠抓臨災避險,確保哪裡有情況發生,那裡就有及時反應,最大程度減輕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四是密切關注災情險情,強化信息收報工作。為及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部著力增強地質災害災情險情信息採集、報送的能力和效率,接到報告和信息後,及時了解情況,保持動態跟蹤。2010 年,共向國務院上報各類文件 33 次,向國務院總值班室報送值班信息 169 期。未發生信息誤報、緩報、漏報的情況。各地加強值守,及時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及後續處置工作情況,向部報送各類防災信息數千份。
(三)積極主動服務,著眼長遠精心謀劃
一是夯實基礎,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成 847 個群測群防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等 「十有縣」。升級了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信息系統,實現群測群防點全覆蓋。聯合中國氣象局,在全國 30 個省 (區、市)、253 個市、1265 個縣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同時在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加播啟動應急響應信息等內容。
二是消除隱患,開展隱患點工程治理。2010 年,中央財政投入 14 億元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專項資金,投入 8 億元支持甘肅舟曲開展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目前,中央財政已初步形成在三峽庫區、地震災區、甘肅舟曲等重點地區投入防治專項和面上開展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的點面結合、重點突出的資金安排格局。在此帶動下,各地的資金投入也大大增加。
三是加強宣傳,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針對基層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評估、巡查、預案、宣傳、人員 「五到位」宣傳培訓活動和重點地區應急管理培訓,累計培訓 10 萬餘人。通過各大媒體現場報道、系列追蹤、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部聯合河北、重慶開展多點連發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指導各地共開展應急演練 371 次,參與人數達 4 萬多人。以桌面推演的形式模擬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應急處置過程,總結完善應急流程並向全國推廣。
四是謀劃未來,推進防災減災長效機制。推進建立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積極建議國務院出台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在重慶、北京組織多領域院士、專家召開 「西部復雜山體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學術研討會」和「全球災變事件與重大地質災害戰略研究會」,分析重大地質災害異常多發的原因,研判趨勢,為防治決策提供依據。各地也根據區域情況,加強成災條件、機理和模式的研究。
(四)抓住關鍵,充分發揮群測群防作用
各地積極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按照部要求,深化縣級地質災害防災體制和機制建設,多方爭取工作經費,不斷提高隊伍素質,進一步發揮基層黨員、幹部和骨幹群眾的地質災害防範主力軍作用。我們大約有十多萬個群測群防監測員,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群測群防監測員不畏艱險,不分晝夜,准確監測,成功預報,在最危險、最困難的環境中執行著最崇高的生命任務,他們踐行著服務人民群眾生命權利的最高價值准則,守護生命,守護家園。2010 年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1100 多起,避免了約十萬人的傷亡。國土資源部及時召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並以通報表揚、頒獎晚會等形式,大力弘揚群測群防監測員踐行服務於人民群眾生命權利最高價值准則的核心理念。
二、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的嚴峻形勢
2011 年,影響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地貌條件、地震、乾旱和降雨等極端氣候等多方面因素仍然存在,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一)我國特殊的地質條件和頻發的極端氣象導致地災多發
我國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分布廣泛,地質不穩定區域大。地震發生頻率高,汶川和玉樹特大地震造成山體松動、岩體破碎,加劇了地質不穩定性,盈江地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在汛期顯露。受地理、經濟等條件制約,不少地方特別是西部地區部分群眾仍居住在深山峽谷中,受到地質災害的直接威脅。近年來,我國極端氣候異常,乾旱、暴雨時有發生,極易誘發雨洪地質災害。據氣象部門預測,2011 年夏季我國黃淮、江淮等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登陸的熱帶氣旋同期偏多,局地強降雨發生的頻率增加、強度增大。從 2010 年的情況看,主汛期雨情、水情異常復雜,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十分突出,既有排查出來的老隱患點成災,也有不在群測群防體系中的新地災點成災,還有一些如貴州關嶺、四川漢源、甘肅舟曲等大規模、高速度、遠距離的滑坡、泥石流或多種災害疊加並發的重大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常常突如其來,猝不及防。
(二)防範意識還不強,防範措施還不足
當前,還有一部分幹部群眾缺乏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對地質災害的辨識能力和避讓意識薄弱。地質災害防治還沒有完全成為各項規劃和建設的前置條件,大量城鄉和工程建設單位往往只重視工程施工,不重視地質狀況勘查和地災隱患排查,工程往往選址在地質災害隱患點上,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庫蓄水等工程施工誘發了大量滑坡等地質災害。一些山區的縣城、鄉鎮和村莊由於地理條件和歷史因素所致,本身就建在了滑坡體或者泥石流沖洪積扇上,由於種種條件尤其是經濟條件限制,暫時沒有能力全部實施搬遷,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極易造成重大損失。
(三)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仍然不足,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環節
目前,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專職管理人員很少,越往基層人員越少,部分縣 (市)甚至一個專職人員都沒有; 現有的監測機構對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支撐能力不足,全國還有大量市、縣沒有設立地質災害監測機構。由於機構、人員以及經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地質災害調查和監測預警覆蓋面窄、空白區大,許多地質災害隱患點該搬遷的沒有搬遷,該治理的沒有治理。全國已經開展的地質災害調查的精度也不高,已查出的隱患點往往因防治經費限制而無法實施防治工程,而已治理的工程又普遍沒有維護費用,即便三峽庫區也是如此。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很不健全,僅對三峽庫區等少數地區和個別重點工程實施了專業監測,其餘大部分地區只能實行群測群防監測。群測群防員絕大多數是兼職人員,沒有必要補助,沒有配備基本裝備,工作條件艱苦,風險也很大,承擔了遠遠超過其能力的監測任務。
總之,對於當前防災形勢的嚴峻性和任務的艱巨性,我們始終要保持清醒認識,關於 2011 年地質災害防治,總的要求就是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堅持做好抗大災、應大急、搶大險的各項充分准備,堅持把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牢牢把握防災的主動權,堅決避免重大人員群死群傷事件,最大可能避免和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三、重點做好防災減災的幾項工作
(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大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力度。4月6日,國務院通過了 《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力爭用 5 年時間,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其中,對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治理均作出了重點安排。此外,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列入國務院審批計劃,目前正處於完善階段。《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也在抓緊報批。
這些都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我們務必要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切實做好貫徹落實。一是要加緊編制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專項規劃的實施方案,前三年著重開展調查評價、重點集鎮勘查,完善縣級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群測群防體系,後兩年著重開展搬遷避讓和治理工程。二是要積極准備,做好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出台後的貫徹落實。三是要抓緊編制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 「十二五」規劃,並爭取把主要防治內容納入到本地區的 「十二五」規劃中去。重點考慮四方面,一是全面加強調查評價,提高工作程度,特別要加大對人口密集區、重要基礎設施周邊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價力度,安排必要的工程勘查,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二是突出抓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完善監測預報網路,加強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建設,提高群測群防水平。三是加快構建綜合防治體系,統籌各方資源,同步開展地質災害、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整治、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力度,著力消除隱患。四是強化臨災應急避險,建立完善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完善應急避險各種手段,提高臨災避險能力。
(二)切實加強機構建設
中央編制辦公室已經批准部成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並增加司局級領導職數,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也已經中央編制辦公室批復,即將掛牌成立。各地要大力推動本地區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建設,要將機構建設作為今年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的省份,要力求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建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機構的省份,要著力向市級延伸。
(三)強化特大型防治項目管理
近年來,中央財政逐年增加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預算資金,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各地要積極推動加大本級財政對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籌集防治資金,並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 《關於印發 〈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建 〔2009〕463 號)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關於加強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 〔2009〕81 號)的要求,加強資金、項目管理,按規定上報資料。對存在數據弄虛作假、未按規定管理使用專項資金、未及時向部報送等情況的省份,部將扣減或取消下年專項資金預算指標,並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查處。
(四)繼續提高基層防災能力
推進防災能力建設,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範的意識和預警預報、組織協調、應急避險、軟硬體支持等方面能力。一是會同氣象部門,進一步將預警預報工作向縣(市、區)延伸,未開展此項工作的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市 (地、州)、縣 (市、區)要努力在今年完成。二是要大力開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演練。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要於每年汛期前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避險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三是繼續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平台。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標准,整合已有資源和基礎,更新數據,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五)突出群測群防
進一步提升群測群防能力,發揮群測群防體系的重要作用。一是繼續扎實深入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五條線」和基層 「五到位」建設,著力解決群測群防體系中存在的經費不足、技術含量低、監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二是要大力宣傳群測群防體系的作用,大力宣傳成功避險的典型案例,鼓舞士氣、提振信心。地質災害宣傳工作不僅要宣傳地質災害造成的重大損失,更重要的是宣傳我們群測群防監測員在政府的領導下,不畏艱險,守護生命,成功預報,應急避險,避免更大人員傷亡的成績。今年,部將繼續邀請 100 名特別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來京進行經驗交流。
(六)扎實做好防範工作
一是做好排查巡查,汛期前各地都要開展一次全面的隱患排查工作,將所有威脅人員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點及時納入防範體系,加強對在建施工場所防災工作的監督指導,特別要注意上游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堰塞體,後期降水使堰塞體突然潰決,形成高落差、大體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災害。要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動態監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
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報送,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根據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的 4 小時內迅速向部報告。對尚未抵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險情,要將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傳真、電話等方式及時報部。
三是做好應急處置,遇有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協助地方政府開展搶險救災,重點要做好受威脅人員的轉移和二次災害的防範。
四是強化重點地區防治工作。三峽庫區要做好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重點是開展全面的巡查排查,落實隱患點的群測群防監測或專業監測,尤其是汛前水位消落以及高水位條件下庫岸的穩定性監測,要做到定人、定點、定時進行巡查和監測。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術隊伍的支撐作用,做好預案的落實和應急處置工作,努力保障百萬移民生命財產和航運安全以及三峽工程正常運行。汶川及玉樹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區,應充分依託以群測群防為主的監測體系做好日常防範工作,重點時段要派駐專業隊伍指導協助地方做好防災工作。東南、華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區要著重防範台風和強降雨引發的點多面廣的突發性災害,要特別防範引發人員傷亡的崩塌、泥石流災害。華北、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新疆等地要密切關注氣溫變化情況,做好積雪融水引發地質災害的防範。
四、總結經驗,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
各地要在認真總結近兩年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和切實可行的一些經驗的基礎上,把它上升為制度或者規范,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的體系建設。要積極探索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結合本地實際制訂鼓勵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加大統籌力度,推動地方整合地質災害防治與山區脫貧、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政策。請各地於 4月底前將本地區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好的做法和經驗報部地質環境司。部將派出部領導帶隊的工作組赴各地進行防治新機制調研、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督促檢查和抗旱找水打井現場回訪,並通報有關情況,適時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經驗交流會,推廣先進典型經驗。
同志們,今年是 「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又是建黨 90 周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各地務必要立足於抗大災、應大急、救大險,切實將各項防災措施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我相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有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有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有全系統齊心協力的工作,我們一定能夠把地質災害防治這個崇高的生命任務完成好,努力向中央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肆』 汪民副部長在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一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的講話
國土資源部內部情況通報 2013年第14期
(2013年2月27日,根據錄音整理)
同志們: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之際,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全體常務理事和專家們齊聚一堂,召開一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聽取了田大佑同志《關於2012年度工作情況和2013年工作計劃的報告》、崔瑛同志《關於協會業務發展規劃綱要的說明》、李廣涌同志《關於2013年度財務預算的說明》,分組進行了討論,分析形勢,研討問題,提出建議,談得都很好。會議還表決通過了《協會業務發展規劃綱要》、《2012年度工作情況和2013年工作計劃》和《2013年度財務預算》。
2012年8月29日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後,全體常務理事、專家顧問和協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共同努力,行業主管部門精心指導,各會員單位大力支持,協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自身建設方面,履行了社團成立登記手續,開展了秘書處工作人員的招聘和培訓工作,初步制定了秘書處各項規章制度。在行業服務方面,通過調查研究制定了行業技術要求和標准規范修訂工作方案,開展了會員資質服務,建設開通了協會門戶網站,制定了業務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制定了為會員單位服務的人員培訓計劃。這些工作,為協會順利運轉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協會工作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在第一次會長辦公會上我曾提出,協會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要有新開局、新局面,我覺得大家工作很努力,初步取得了這樣的成效。
下面,我就下步工作談三點意見。
一、准確把握行業現狀和形勢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央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重要位置。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和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實現路徑,是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工作的首要課題。准確把握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發展現狀、形勢和需求,是推動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前提。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近兩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全國層面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務院專門召開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明確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核心是要建立健全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和應急四大體系。國務院辦公廳隨後又印發「貫徹落實《決定》重點工作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
為落實好《決定》,部又按國務院要求編制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和《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經國務院同意已經印發。《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五大任務,包括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避讓搬遷與工程治理、應急體系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支撐。《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部署了調查、監測、地下水控采與超采區治理、防治技術創新等四大工程。這兩部《規劃》的頒布實施,明確了今後地災防治工作的總體格局,是我們開展各項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據。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生態文明建設對於地質災害防治來講,意義非常重大。我們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地質災害防治就是要構建人地和諧的地質環境。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對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戰線的同志們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地方黨委、政府全面推動落實防治體系建設的各項任務。《決定》發布實施以來,各地積極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進機構、隊伍建設,切實消除隱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組織領導上,有31個省、253個市、1573個縣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各地逐級成立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組成的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在機構建設上,全國已有21個省、157個市、1010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25個省、170個市、403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機構,其餘地區也在積極推進防治機構建設。在經費投入上,有23個省、176個市、932個縣設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近一年來,地方財政累計投入130億元用於開展重大隱患點的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等工作。在措施落實上,陸續開展了2032個相關規劃、73755個工程建設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9213處重大隱患點勘查,4958處重大隱患的工程治理,1萬多處隱患點周邊45萬多群眾進行了搬遷避讓。
(三)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全力指導開展防治工作。近年來,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積極謀劃,精心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2003年至2012年,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9348起,避免37.1萬人傷亡。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二是法規規章體系基本建立,組織領導得到加強。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應急預案和防治規劃體系。各地共發布實施41項地方法規規章、103項標准規范。三是加強了防治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工作程序,主要是年初進行趨勢研判、汛前動員部署,然後是汛期預警預報、重點時段監督指導、常態化的演練培訓、及時有效的應急處置、開展經驗總結交流,使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四是地質災害隱患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完成了山地丘陵區2020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每年度開展巡查排查復查工作,查出隱患點總計約27萬處,實施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的地災危險性評估,掌握了我國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育總體分布規律。五是完善了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全國共有超過35萬名群測群防監測員在基層義務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累計培訓群測群防監測員和有關幹部群眾1000多萬人。六是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向基層推進,30個省(區、市)、215個市、1037個縣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合的監測預警信息平台,31個省(區、市)、303個市、1578個縣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七是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五條線」、「五到位」建設,有效提升了市、縣、鄉、村組防禦能力。目前已建設「十有縣」1765個。八是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持續加強,二、三期防治工作完成了崩塌滑坡工程治理430處,庫岸防護172.7千米,崩塌滑坡庫岸搬遷避讓480處涉及4.58萬人,建立了255處重大崩塌滑坡和重點庫岸段的專業監測網並實施了專業監測,完成了28個區縣級監測站的能力建設和區縣、鄉鎮、村組三級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建設,實現了對3049處崩塌滑坡(涉及59.5萬人)的群測群防監測,啟動了三峽後續工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九是積極有效地應對了重大突發地質災害,全力參與了汶川、玉樹和彝良抗震救災,重慶武隆崩塌、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有效避免和減少了人員傷亡。
(四)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支持做好防治工作。國務院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地質災害防治,中組部組織開展地方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培訓。中央編辦支持成立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和應急中心。發展改革委重點支持雲南省等地建立完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財政部不斷加大中央財政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從2010年的14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35億元。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在工程建設中積極配套落實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水利部、氣象局、地震局在工作過程中統籌考慮地質災害防治和水情、雨情、震情等防災信息發布。電監會、國資委、三峽辦等部門和單位積極監督指導加強施工區、重要工程周邊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積極參加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援。
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深入人心,已經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全局性工作,防治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和地方財政每年用於自然因素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發地質災害治理和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資金就超過200億元。工程建設、資源開發等配套的防治工程規模也很大,每年投入資金總量也以百億計。我們要對全行業的投入做到心中有數。我們的力量、要求、重點、任務等都要與之相適應。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地質條件復雜,構造活動頻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災害隱患多、分布廣,且隱蔽性、突發性、動態變化和破壞性強,防範難度特別大。過去我們常說地質災害的特點就是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我想怎樣才能進一步刻畫地質災害的特點呢,你到一起災害現場,地方政府負責同志會問:「這是隱患點嗎?是隱患點為什麼沒有監測出來;如果不是隱患點,查了好幾遍了為何還沒有查出來?」所以,一方面是由於地質災害的隱蔽性,在地表幾乎看不出下面有什麼情況,它是很小很小的一個裂縫然後上面有泥土把它堆積,樹木長得好又很茂盛,但真正滑塌下來後發現裡面是一個大溶洞。都是上百萬年的土地,像這樣的地方如果不動用工程進行勘察極難發現,這就是它的隱蔽性。還有就是動態變化性,岩土體很穩定,它穩定的因素變化了就有可能導致本身的平衡發生變化,就由穩定狀態轉化為不穩定狀態,這也是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難點。有的是一個小災但最後可以發展成一個大的滑坡,所以動態變化性比較強也是地質災害隱患的一個特點。尤其是近年來受極端天氣、地震、工程建設等因素影響,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設生態文明,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有效途徑,也是造福百姓、惠及子孫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成立行業協會,是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和諧、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夯實基礎,謀劃發展,加強協會自身建設,鞏固和發展行業發展的良好局面,是我們當前的最重要任務。
二、齊心協力做好行業服務工作
協會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規范行業市場、促進行業自律、維護會員權益、提高防治工程質量的重要平台。可以說,服務就是協會的生命。我們要秉持服務第一的觀念,為廣大會員單位解決實際問題,為行業發展辦實事,將服務的觀念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
協會成立首先是要定好位,簡單地說,協會就是會員之家,就是為廣大會員服務。但不能簡單理解為做一般性的事情,要維權但也有規范。現在這么多治理工程在開展,一旦防治工程建設出了重大問題,造成嚴重損失,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行業發展。責任也是誰出事誰承擔。所以,就應當構建對質量終生負責的體制機制和制度要求。怎麼來構建行業自律,誠信體系建設也是我們服務的重要內容。當然還有標准、規范、經驗交流、人才培養,還有公平公正。這個行業要發展,項目的競爭是公平的,是公正的,防止少數人從中謀取不當利益,這是我們要做的。
常務理事、專家顧問是行業的精英和優秀代表,是推動行業服務的中堅力量。常務理事要切實履行職責,積極參與協會日常工作,使常務理事會充分發揮領導決策和工作協調作用。這次111個常務理事來了100個,不知道沒來的十幾位同志是否請假,我們應該建立規矩,開會總是連續不來,那就不要來了,我們要講規矩,大家都來共同關心。有技術單位的常務理事,有技術分會掛靠的,要積極宣傳貫徹落實協會關於行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安排,尤其是分布於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常務理事,要積極推動本地區成立行業協會並做好指導。專家們要做好參謀,積極為協會發展建言獻策,指導會員單位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為技術咨詢、行業監督、宣傳培訓等工作貢獻力量。據大家議論,其中很大的一項政府職能轉變就是把中介的業務交給協會,協會就真正承擔起來這種行業的管理責任。在礦業行業評估師協會時我就特別強調這一點。我曾強調協會剛成立時開始進來的基本都是相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將來應當是會員自己,政府有關人員要退出。但在起步階段不參與不行,起步階段要能保證協會的健康、規范發展,但不應一直參與,成為變相的政府管理,這不叫行業協會。為什麼行業協會的工作局面不生動,與這是有關系的。所以部里要對協會初步放權,協會要加快成長。包括各專業委員會要依法依規,明確職能,規范運作,自律自立,合理發展,科學分工,充分發揮協會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中的監督、指導作用。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協會全面啟動各項工作的關鍵一年。今年協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協會章程、規劃綱要和年度工作計劃要求,以完善服務體系為目標,推進建立會員交流服務、技術標准規范、行業自律監管和宣傳教育培訓四大體系,穩步開展資質服務、搭建交流平台、推進信息服務、開展專家咨詢服務、進行標准規范的編制、行業自律監管、宣傳教育培訓七項工作。四大體系、七項工作,在工作計劃中都已提及。
(一)加快建立會員交流服務體系。協會的交流服務,就是直接服務於會員單位日常防治資質申請、學習交流、信息咨詢、專家咨詢等,這是會員單位從事防治活動的最基本需求,是協會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開展這項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完善防治單位資質服務相關制度,完善行業政策、技術、信息等服務手段,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個人執業資格制度。近期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資質服務,提升申報、延續、變更等事項辦理的效率。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為目的,研究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個人執業資格制度。個人執業資格、單位資質都要有,構成個人和單位負責相結合的責任體系。當然這要有個過程,所以我們要研究探索。二是搭建溝通交流平台,通過學術交流、典型治理工程考察等活動增進行業內外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協會網站作為日常交流學習平台的重要作用。今年可考慮優先組織赴汶川地震災區、三峽庫區等近年我國地質災害防治主戰場進行考察。進行地災防治工程治理,從勘察到設計到施工到驗收以及監理,這套流程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要到大的平台上去學習,要學習大的具體項目、優秀的工程是怎麼做的。那麼我們管理的單位的會員就可以考慮從管理的角度如何加強監管。設計單位、工程單位的會員就可以在裡面思考這個東西。行業協會之間大家就要交流如何提升我們的行業工程質量。所以我們要通過這些交流提升自己的責任感、使命感。三是推進信息服務,要以建立會員管理資料庫、防治項目資料庫、人員培訓資料庫、標准規范和政策法規資料庫、專家資料庫和優質工程評選資料庫等為手段,滿足會員單位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四是提供專家咨詢服務,形成成熟的專家工作規則,建立完善的專家聯絡機制,擴大專家覆蓋領域,專家在推動行業發展、服務會員單位、宣傳教育培訓和支持政府決策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會員服務很重要,目前這個行當還沒出現這樣的問題,其他行業已經出現。我曾和他們進行過交流,例如出現一個案子,追查追究一些責任,怎麼來評判,技術上的判斷怎麼來判,這涉及到公平,涉及到正義,當然也涉及會員單位權益。
(二)逐步完善技術標准規范體系。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要求、標准規范體系,是防治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防治工程質量、整體提升行業防治水平的重要手段。這項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技術要求、標准規范體系,為防治工程的實施提供技術依據,全面滿足行業規范化、標准化的需求。近期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頂層設計。主要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案,確定編制目錄。要做好調研,聽取各會員單位、廣大專家的意見,把握行業現狀和技術發展趨勢,了解會員單位需求。既要認識到工作的緊迫性,也要考慮到它的長期性,因此要合理把握工作進度,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制定推行一批行業急需的技術標准。對於急需的要盡快推出。行業標准過去政府一直在抓,現在應該考慮讓協會來做。二是積極組織協調。標准規范的編制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更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需要充分調動並依託廣大會員單位。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邀請會員單位積極承攬具體標准規范的編制工作,特別是請有重大防治工程實踐經驗、技術力量雄厚的單位負責重要項目的編制。常務理事、專家顧問要給予大力支持,推動本地區、本單位參與其中,藉此帶動廣大會員單位的發揮經驗和技術優勢。三是做好成果的完善和應用。編製成果要廣泛徵求會員單位和有關方面意見,切實體現前瞻性、科學性、民主性和權威性。對正式發布的編製成果,應給予編制單位冠名權。2013年要優先制定並逐年發布一批行業亟需的技術要求。
(三)探索建立行業自律監管體系。協會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實行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通過建立以誠信建設為主體的行業監管體系、行業評優評獎,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提高防治工程質量水平。近期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行規行約,規范市場行為,起草發布行業自律宣言,保障行業市場有序、健康發展。二是通過開展調查研究,建立典型防治工程評優評獎制度,包括制定評選規則和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操作程序和明確預期效果等。三是探索建立行業信用等級評價措施和辦法,為建立信用等級評價制度打好基礎。
首先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以教育為主,要有行約行規、自律宣言,大家都來遵守。二是以激勵為主,褒揚優質工程單位,重大工程應優先選擇優質工程資質單位開展,建立激勵機制。三是要建立懲罰機制,其中一條就是信用等級。協會今後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加大構建獎懲相結合的誠信體系建設。
(四)推進完善宣傳教育培訓體系。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是提高行業人員技術水平、法律政策水平的主要渠道,是協會服務會員的重要方式。在這方面,協會廣泛聯系著行業單位、專家顧問、政府部門,具有聯系廣泛、組織健全、人才薈萃等優勢。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面向廣大會員單位和社會公眾做好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和技術培訓等工作。近期主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扎實做好培訓教育。通過調研,摸清行業隊伍、人員情況,及時收集和分析培訓需求,著眼行業長遠發展,突出技術培訓重點,合理制定培訓工作計劃,科學設置培訓課程。要著力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形成一批精品課程,建強一支師資隊伍,建實一個培訓平台。要依照有關要求,制定完善培訓工作制度,規范組織管理。對培訓的效果要進行評估,培訓要嚴謹。二是積極開展科普宣傳。要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防治宣傳組織機制、日常宣傳機制和輿情收集分析機制,建立系統化宣傳格局,建設地質災害防治文化品牌。近年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建設方面,主要是建好協會網站並將其作為宣傳培訓以及交流的最重要平台,開展「5·12」防災減災宣傳日宣傳活動,按照年度培訓計劃做好會員單位人員培訓的組織協調工作。每年5月12日是全國的防災減災日,行業要發揮重要宣傳作用。包括各省國土資源廳,如果有地災協會的話要發揮好作用,如廣東省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
三、加強協會自身建設
秘書處作為協會常設辦事機構,發揮著上下聯系、左右溝通的樞紐作用。要繼續做好制度建設和人員培訓等工作,增強秘書處的戰鬥力和執行力。一是要加強思想建設,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加強學習和教育,充分發揮各有關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會員服務、為行業發展服務的意識,這是協會的重要責任。成立秘書處的作用就是為大家做服務,人不能鬆鬆塌塌,能力不強,現在各政府部門都在積極轉變。我們這兒要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二是要加強制度建設,結合各項具體工作,不斷完善公文檔案、人事財務、會議計劃、培訓教育等各項制度,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與嚴格管理並行不悖的就是規范。干什麼工作要有規矩,先立制度再幹事兒。為什麼辦,怎麼辦,由制度來確定。工作規則還需進一步完善,認真貫徹落實,環境司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用相關的管理制度規范大家,通過對新進人員的培訓,促進各項工作逐步、規范化地運行。三是指導專業委員會的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五個專業委員會,要做好向民政部報批和履行好相關手續。各專業委員會要認真研究工作的定位和工作開展、工作紀律、工作方案。四是做好專家庫建設,制定專家委員會工作規則,做好專家聯絡和服務工作。行業專家要認真負責,專家活動也要有規范。這次會議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請秘書處認真進行梳理,提出落實意見報會長辦公會研究決定。這個建議你負責處理,最後由會長辦公會決定。有關需要研究的我們研究,需要落實改進的我們來落實來改進。第一次會,第一次干這件事兒,目的就是要有一個好的開端,再往後工作就順了。開始話說不清楚,以後運轉起來也就難了。
同志們,協會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共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秘書處的工作,推動四大體系、七項工作的開展。讓我們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將行業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2013年3月5日
『伍』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劃定為地質災害危險區,予以公告,並在地質災害危險區的邊界設置明顯警示標志。 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爆破、削坡、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及時採取工程治理或者搬遷避讓措施,保證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報告。 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主要確立了如下三項原則: 一是"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 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治理;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 三是地質災害防治的"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管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是地質災害調查制度。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全國的地質災害調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本主管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二是地質災害預報制度。預報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成災范圍和影響程度等。地質災害預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氣象主管機構發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預報。 三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是對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其資質條件進行審查合格,並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後,方可在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業務。 五是與建設工程配套實施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時"制度。即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五項防災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還就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採取的五項防災措施: 一是,國家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路和預警信息系統。 二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並公布實施。 三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公布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四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統一指揮和組織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 五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村應當加強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
『陸』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切實做好雨雪冰凍天氣引發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1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 (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2010 年 1月9日至 13日,南方地區將出現新一輪低溫雨雪天氣過程。湖北大部、安徽南部、江南、華南大部、江西中北部、貴州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局部地區有暴雪。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大部等地維持低溫狀態,貴州大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廣西東北部、雲南東北部等地有凍雨。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此高度重視,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做好應急工作。部領導要求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全面部署防範工作
春節臨近,做好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防範工作,盡最大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落實各項地質災害防範措施。
二、加強監測預警
要迅速部署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檢查人員和措施到位情況,確保及時發現地質災害前兆,迅速預警撤離。
三、部署應急值守
低溫雨雪冰凍及後期短期氣溫回升導致的冰雪融化都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相關地區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加強值班,確保通訊暢通,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出現險情和災情時,要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時核報災害信息。
四、做好各項應急准備工作
確保應急人員、車輛、經費和相關設備到位,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險情災情,要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幫助和指導地方政府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盡最大努力降低災害損失。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九日
『柒』 關鳳峻司長在地質災害防治行業標准規范編制培訓會議上的講話
(2013年11月26日)
同志們:
值此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在這里召開地質災害防治行業標准規范編制培訓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地災防治工作的要求,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災防治工作的決定》,總結前階段工作,動員部署防治行業標准規范編制工作,開展標准規范編制技術培訓工作。
我部高度重視地災防治行業標准規范編制工作,2000年以來,在認真總結三峽庫區等重點地區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先後組織編制出台了《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地災防治工程監理規范》等行業規范。但是,總的看,地災防治行業的標准規范與防治工作發展的需求相比嚴重滯後,一是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地災防治標准規范體系;二是現行標準的類型和數量還遠不能滿足地災防治工程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很多內容還需要參考相關行業的技術要求;三是已有行業標準的實施效果有待提高,適應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因此,2011年6月國務院出台的《決定》中就明確提出,要抓緊修訂地災調查評價、危險性評估與風險區劃、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的規范標准,完善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危險性評估等技術要求和規程。要完成《決定》提出的任務,就要求我們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並統一組織我國地災防治全行業的專業技術力量,抓緊開展編制工作。
2012年8月,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之後,我們將防治行業標准規范編制工作委託給協會,作為協會今後一個時期內的重點工作。在地質環境司的指導下,協會秘書處在人手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在一年多時間里,會同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制定工作方案,完成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收集工作,多次召開專家研討會,在充分徵求和聽取廣大會員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標准規范體系框架和《地災防治行業標准規范編制修訂組織實施方案》,提出三年內需要編制的10大類146項具體標准規范,明確了編制工作的10家牽頭組織單位、77家主編單位和125家參編單位,確定了標准規范編制工作的任務分工和工作流程。編制工作得到了上海、湖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等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配合,得到了各主編單位和參編單位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你們以行業發展大局為重,不辭辛苦、勇於奉獻,在此我代表汪民會長,代表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謝意!
藉此機會,我再談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充分認識標准規范編制工作的重大意義
我國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危害大,約27萬處隱患點分布在重大工程區、400多個城鎮和上萬個村莊,直接威脅和影響人口約8000萬,防治任務十分艱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災防治工作,特別是2009年中央財政設立特大型地災防治專項資金後,各級財政也高度重視,紛紛投入大量資金開展防治工程。2012年,全國地災防治方面的資金投入超過200億元。建立健全完善的地災防治標准規范體系,對於促進防治管理工作,提高防治工程質量,合理使用防治資金,實現最佳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完善的標准規范體系是實現地災科學管理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國務院先後發布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實施《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確立了一系列地質災害防治制度。部層面也制定出台了相應管理辦法和政策措施,包括資質管理、調查評估、排查巡查、群測群防、專業監測、應急調查等。這些法規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要落到實處,必須制定與其相配套相適應的標准規范,對相關要求標准進行明確和細化,便於各級防治管理部門工作時為依據和參照,確保各項防治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能落到實處。
(二)完善的標准規范體系是提高地災防治工程質量的迫切需求。每年200多億元的防治資金中,很大一部分用於防治工程。地災防治工程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如何根據防治工程的技術特點和防災減災要求,加快制定完善有關技術要求、實施細則、規范、標准等,為工程治理和防治單位生產經營提供依據,使防治工程效益最大化,取得最好的防災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地災造成的損失,是當前十分緊迫和必要的工作。
(三)完善的標准規范體系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國共有近4000家地災防治行業資質單位,10萬多名專業人員從事防治工作,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的防治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行業監管能力較弱,從業人員接受教育培訓不足,未建立防治技術人員准入和退出機制,部分防治工程前期立項論證地質依據不足,行業整體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問題都嚴重製約我國地災防治行業的健康發展,影響防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要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建立完善的標准規范體系,使項目立項、工程措施安排、技術人員要求、經費測算等有充分的依據,推動行業行為更加規范、防治水平和工程治理進一步提高。
(四)完善的標准規范體系是提升地災防災減災科技水平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的地災防治科學研究和工程治理技術水平還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和防災減災需求。完善的地災標准規范體系,有利於防治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是保證防治工程質量、整體提升行業防治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在開展標准規范的制修訂工作中,加強對地災危險性評估和工程治理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理論研究,改進崩、滑、流等類型災害工程治理技術,試驗選用適宜的新材料、新工藝,研發應用一批先進工程治理設計軟體,必將大大地提升地災防災減災的科技水平。
二、編制工作中要突出標准規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先進性
(一)強化標准規范的科學性。地災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防治方法、防治措施、防治材料等的准確、合理和有效,是編制標准規范的第一要義。標准規范推行的防治技術方法應有充分的理論依據,符合地質、結構、材料、生態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具備扎實的實踐基礎。標准規范選用的基本設備、材料、工法等,應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滿足易得、經濟、實用的要求。要合理把握工作進度,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制定推行一批行業最急需的標准規范,對於標准規范中出現疑難復雜問題,要進一步開展研討和研究,對於不成熟的標准規范可以暫緩編制。
(二)提升標准規范的系統性。此次制修訂對象共146項標准規范,包含綜合管理、防治技術、定額造價等類別,涉及調查評價、監測預警、工程治理、信息系統等多個專業內容,涉及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等環節,內容廣、環節多,十分復雜。要對編制原則、基本術語、章節篇幅、理論方法等要素作統一協調,避免矛盾、重復、交叉等問題。增強不同標准規范間、標准規范內部間的整體性和一致性,還要做好標准規范與有關法規制度、國標、行標等的銜接工作。由於我們不同類的標准規范都有不同的牽頭組織單位,協會秘書處作為總的協調安排單位,一定要對此高度重視。
(三)確保標准規范的先進性。標准規范對新技術、新方法使用的引領功能,是推動行業防治技術進步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確保標准規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有效的重要手段。要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總結梳理、溝通交流、咨詢論證等工作,把握行業技術最新動態和新技術新方法,積極邀請具有這些技術方法實踐經驗的優秀人員參加編制工作或提供技術咨詢,確保標准規范的先進性。特別要指出的是,在三峽庫區、汶川地震災區等全國地災防治重點地區,近幾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防治資金,完成了大量的防治工程,防治管理工作相當到位,取得很好的防災效果,涌現了一批優秀的防治技術單位,要將這些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都充分吸收到標准規范中。
三、強化組織協調,確保編制工作順利開展
標准規范編制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專業性強、涉及面廣,更需要強有力的組織協調保障,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做好編制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分工協作,全力以赴,確保編制工作順利開展,我再強調以下幾點:
(一)加強編制工作的領導。這項工作部里高度重視,是環境司這幾年內需要抓的緊迫工作,因此委託給協會之後,環境司要繼續密切關注,加強對整個編制工作的領導,隨時掌握編制工作動態和進展情況,密切跟蹤了解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協會秘書處要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及時開展技術培訓,督促檢查工作進度和質量,組織最終審查與驗收,密切聯系各牽頭組織單位,全力做好協調和保障工作
(二)牽頭組織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這次編制工作能否順利完成,各牽頭組織單位非常關鍵。上海、湖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等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地調局監測院(應急中心、三峽中心)、水環中心,經研院作為牽頭組織單位務必高度重視,一是這次會議後要迅速召開一次專門會議,將本單位負責的編制工作部署下去,簽訂相關協議,明確各單位的任務和職責;二是督促和指導主編單位和參編單位制定編制工作方案,通過組織會議研討、技術培訓、專家咨詢等辦法,及時協調解決編制單位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和難題;三是在今後編制工作過程中,與協會秘書處緊密聯系、密切配合,及時溝通反饋編制情況,安排專人聯系協會和主編單位;四是通過給予榮譽和獎勵,在工作經費、工程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支持等多種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各主編單位和參編單位的積極性,對推動工作不力,不夠重視的,要建議協會秘書處及時更換。
(三)編制單位要全力以赴做好具體編制工作。各標准規范的主編和參編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拿出高質量的初稿,是編制工作圓滿完成的重要基礎。各編制單位要認識到參加標准規范編制工作既是上級給予的光榮任務,也是提高本單位在行業中地位和知名度的絕佳機會,放眼長遠,把編制工作作為本單位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投入足夠的人力、財力、物力,保證編制工作的進度和質量。既要認真總結本單位多年來的防治工程實踐經驗,也要汲取其他同行的好經驗、好做法,更要以此為契機,對行業共同關心的一些關鍵問題開展深度研究,使本單位成為地災防治行業中某方面的領頭羊和權威。
(四)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協會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共有396名專家,加上協會的顧問,基本上囊括了當前我國地災防治領域的優秀人才,有德高望重的院士教授,有年富力強的技術骨幹,也有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是地災防治工作的「思想庫」、「智囊團」,在規范標准編制的全過程中,都要充分發揮專家的決策參謀和咨詢作用。起草時要依靠專家指導把關,碰到難點、疑點問題時要依靠專家研討決擇,最後還要依靠專家來審核驗收標准規范的質量,某些標准規范甚至需要專家親自上陣。
(五)建立編制修訂長效機制。標准規范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必須根據理論方法、技術手段、工程材料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不斷進行修訂、制訂。因此,標准規范編制工作既是一場「殲滅戰」,又是一場「持久戰」。協會秘書處要以此次編制工作為契機,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和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全行業對地災防治標准規范編制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對參與編制工作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的榮譽,對正式發布的編製成果,應給予主編和參編單位署名權,以此來進一步調動行業力量參與的積極性,為今後的標准規范編制工作奠定基礎。最終推動形成政府部門引導、行業協會組織、防治需求驅動、行業力量參與、產學研相結合的工作格局,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防治技術進步、人民群眾關注相適應的標准規范制修訂長效機制。
根據會議的安排,接下來,田大佑同志要對《實施方案》作詳細解釋,希望大家認真領會,在會議討論時提出修改意見,會後協會將把《實施方案》正式下發。各單位都要按照《實施方案》規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按時保質完成標准規范的編制工作。會議還安排了各種災害類型標准規范編制的專題技術培訓,請大家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要靜下心來、認真聽講,熟悉標准規范編制的程序,掌握編制規則、技術要求,在今後編制工作中貫徹落實。
同志們,地災標准規范編制是一項十分艱巨、繁重的任務,這是對行業隊伍的技術大練兵、大總結、大檢驗、大考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以飽滿的熱情圓滿完成編制任務,為進一步做好地災防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建設生態文明、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
『捌』 住建局防汛抗旱地質災害領導發言稿怎麼寫
健全機構,來強化地質災害自防治基礎工作。縣市、鄉鎮要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定期與不定期的對地質災害重點監測點和重要隱患點、公路沿線、重大建設工程區、采礦可能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等區域進行巡查和排查,不留死角。督促各鄉鎮所認真執行汛期動態巡迴檢查,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早發現、早處理、早避讓、早治理。縣局、各鄉鎮所嚴格實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領導帶班制度、日報告制度。
『玖』 貟小蘇副部長在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緊急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2010年8月20日)
同志們:
今天下午部決定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視頻會議,主要目的是學習貫徹國務院領導近期關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批示精神,落實紹史同志關於三峽庫區、地震災區及其他重點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對當前降雨重點流域防災工作再部署再強調,組織大家一起,振奮精神,提升信心,再鼓士氣,全力做好近期強降雨期間及汛期後半段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雨情、水情異常復雜,地質災害多發頻發,防範形勢異常嚴峻。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1337人遇難、407人失蹤。8月12日,四川汶川、綿竹、都江堰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37人失蹤。8月18日,雲南貢山又發生泥石流災害,造成4人死亡、87人失蹤。災害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部署搶險救災工作。各單位、各部門緊密配合,全國上下全力支援,搶險救災工作有序有力。部和各級國土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及時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迅速組織當地國土系統幹部職工就地投入搶險救災工作,部及時派出專家和技術隊伍協助地方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目前,甘肅舟曲、四川綿竹、汶川和雲南貢山等災區,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
8月11日,部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視頻會議,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了進一步安排,各地都做了很好的貫徹落實。剛才,中國氣象局鄭江平司長已經詳細分析了近期全國的氣象狀況,我國又將迎來新一輪大范圍降雨過程,范圍涉及20多個省區市,局部地區最大降雨量可能超過200毫米,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再一次面臨巨大考驗。針對本次強降雨,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未來十天極易出現強降雨,要加強洪水和地質災害防範工作,特別要重視汶川等地震災區的危險區,及時轉移群眾避險。昨天下午,在趕赴雲南貢山途中的徐紹史部長又專門安排部署防範近期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各項工作。
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批示精神和紹史部長的部署安排,切實做好強降雨引發地災的防範,下面我簡單談三點意見:
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8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搶險救災作出了部署,近10天以來,國務院領導又先後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批示,要求加強防範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做好各項搶險救援工作,防範次生地質災害。我部8月11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視頻會議上,徐紹史部長對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重點作了傳達,對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突出強調了做好舟曲搶險救災的各項任務。國土資源部門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搶險救災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一)要充分認識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性
我部多次強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性。8至9月我們依然處於主汛期,還可能經歷多輪強降雨過程,汛期還可能延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遠不能有絲毫鬆懈。從今年情況看,老點、新點同時引發,既有已經排查出來的隱患點,也有不在防範范圍內的新發生的地質災害點。有些地方由於遭受多輪強降雨侵襲,岩石松動、土體飽和,地災常常是突如其來,猝不及防,形勢非常嚴峻。盡管形勢嚴峻,我們還是要堅信,對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抓與不抓大不一樣,查與不查大不一樣,防與不防大不一樣,治與不治大不一樣。要針對性設防,防而又防,防上加防,特別是防範一些大規模、高速度、遠距離的泥石流、崩塌疊加並發的重大地質災害。
(二)清醒認識地質災害的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
由於我國地質環境條件的復雜性,我國地質災害本身就十分發育,在廣大山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隨處可見,加之對引發地質災害的降雨、地震等外動力作用的預測預報還遠遠不能達到及時准確的程度,導致地質災害具有十分復雜的形成機理和成災過程,表現出很強的隱蔽性和突發性,一旦成災,又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對地質災害本身的這些特點,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把地質災害的這三性告訴我們的幹部,告訴我們的群眾,讓大家頭腦中都綳緊防範地災這根弦,使大家都做到主動防災。這次四川綿竹、汶川暴發大規模山洪泥石流災害,卻沒有造成大量人員損失,與當地幹部群眾自身具備的面對地災的警惕性和防災自覺性是緊密相關的。
(三)全面認識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當前,我們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基礎情況調查掌握、行政管理與技術支撐隊伍建設、監測預警與臨災預報、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與運行、臨災避險組織與執行、防治經費投入與安排使用、災後應急處置與災後恢復重建等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各地對這些問題,要有全面認識,心中有數,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盡快彌補和解決,從主觀上逐步築牢地質災害防線。
二、要立足防大災、抗大災,全力以赴做好下階段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進一步落實防災責任
各地要全面落實責任體系,縱向是省、市、縣、鄉、村五級,橫向是各相關部門、相關單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是關鍵。要建立完善的領導負責制,主要領導要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親自抓、分管領導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體抓,人人肩上有擔子,項項工作有著落。要協助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市)政府、鄉鎮(街道)政府把轄區內隱患點的防災工作責任進行層層分解,細化到人,確保每個環節上、每個崗位上都有人抓有人管。要利用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將接聽災情和險情報告的電話號碼在電視和報紙等媒體上公布。
(二)要密切配合,形成防災的合力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場持久戰,也是各級政府、多部門參與共同作戰的規模戰爭,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與配合。一是要與氣象、水利部門配合,關注雨情、水情,做好監測輿情。各地要進一步推進氣象預警,按照我部和中國氣象局的要求,將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推向縣一級,提高預報的精細化和准確度,同時要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作為提醒民眾和宣傳工作很好的一個窗口。二是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部門的配合,爭取在地災防治工程和經費上予以支持,優先、重點消除威脅人群大、威脅財產多的重特大隱患點。三是要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指導和監督交通、鐵路、水利、建設、教育等部門,各負其責,做好相應領域內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四是與民政、安監部門配合,做好搶險救災和應急處置工作。五是進一步依靠鄉鎮村社基層組織和基層黨員幹部,充分發揮他們在地災防範工作中的骨幹作用。
(三)要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這是在現有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手段,需要持續不斷地改善和完善。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一是加強防災知識和責任心。要加強對群眾監測員的培訓,讓他們掌握識災、報災、防災的基本知識,要增強他們的責任心,還要解決他們的具體困難。四川可能有些地方條件好一些,監測員有手搖對講機、也有敲鑼、吹哨,要盡可能給一些補貼。二是要實現做好、做通受威脅群眾的思想工作,給他們講清「防災多受累,受災少流血」的道理,爭取他們的主動配合。在發放「明白卡」的同時,就要把防災的知識告訴群眾,把撤離的路線告訴群眾,特別是到晚上,一旦有了險情怎麼撤,往那裡跑,都要告訴群眾,要不然人心惶惶,撤離過程本身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甚至是傷亡。我們有很多工作只做到了基層幹部,只做到了國土系統,但沒有落實到普通群眾,沒落實到受威脅的人員。四川省的副省長講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對於治理酒後駕車,我們搞過很多整治,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這次治理酒後駕車,直接將違規後果告知每一個開車的人,效果就好得多。群測群防要把地災的知識和撤離的路線告訴群眾,而且撤離之後不要再擅自返回危險區。群測群防體系要作為一個最關鍵的環節切實抓好。
(四)進一步加強隱患排查
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是否全面和到位,是能否避免重大損失的關鍵。一是再排查、勤巡查、常檢查,重點檢查人口密集的城鎮地區和山地斜坡地帶、溝口處、交通干線兩側、庫岸、礦山采空區以及已查明的隱患點等地質災害易發區域;二是根據天氣情況開展動態巡查;三是針對排查中發現的重大隱患,要納入監測體系,有針對性地制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有經驗的專家開展咨詢會商、多方論證,必要時採取勘查等工程措施,搞准成因和成災模式。
(五)要特別強調臨災避險
一旦有極端氣候,有成災的跡象,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向當地政府提出堅決避險的建議。要堅決撤離人員,寧可聽罵聲,不可聽哭聲。要做到及時避險很不容易,許多成功避險的事例表明,要做到臨災避險及時、有序,必須抓好以下環節,一是要做好各項應急准備,完善和細化應急預案,制定詳細的應急響應工作方案。二是要加強宣傳和防災知識普及,讓危險區內的所有群眾都對臨災避險行動心中有數。三是要加強監測和巡查,不放過出現的任何前兆現象。要鼓勵群眾監測員的責任心和事業心,重慶黔江的一位群眾監測員,對滑坡隱患長期監測達6年之久,今年6月的一天,滑坡出現險情,他及時報警,果斷配合村幹部組織險區群眾撤離,1小時候滑坡發生,掩埋滑坡體下幾乎所有房屋,48人成功脫險。一旦發生地災險情,要及時有力地加以處置。四是要加強應急值守和應急反應,第一時間接報災情險情信息,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置。7月28日四川漢源萬工鄉集鎮發生滑坡,如果不是鄉鎮幹部和國土所幹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組織群眾轉移,將會出現更大的人員傷亡。
(六)加強重點地區防範
要高度重視三峽庫區、地震災區、西南山區和東南台風影響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特別關注鐵路公路沿線、大江大河沿岸、人口稠密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三峽庫區涉及的湖北省、重慶市國土資源部門,要充分認識三峽庫區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汛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搶險等工作,抓緊完成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認真做好項目驗收、科研、宣傳和總結工作。汶川、玉樹地震涉及的四川、陝西、甘肅、青海省國土資源部門,要繼續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克服不利條件,進一步加強領導,精心部署,扎實推進,最大限度地保護災區人民不再受到二次傷害。其他地區,也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七)加強宣傳,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地災防治
有三個方面請大家關注。一是要宣傳地質災害的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以及基本的防災知識,來提高公眾防災的意識和能力。二是要分析宣傳地災突發頻發的原因和地災的特殊性。三是要宣傳成功避險、宣傳群測群防監測員的辛勤工作,來提升社會對地災防治工作的正面認識。
(八)進一步提高防災科技水平
從根本上說,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要依靠科技進步。各國土資源廳、有關地勘單位,要加強對地災的分析、研究、總結、規范,與時俱進的改進和創新地災防治工作。要在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的基礎上,更加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重大作用。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組織科技攻關,要組織專家調查總結地質災害防禦規律,為以後的防範提供可借鑒經驗。
三、持續做好甘肅舟曲、四川汶川、綿竹和雲南貢山等地的搶險救災工作
目前,距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已十多天,但各項工作仍不能鬆懈。部系統各方面要密切配合,眼下舟曲搶險救災工作重點要圍繞這4個方面展開。一是在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基礎上開展再排查、再巡查、再核查,對新發現的隱患點要及時落實監測,明確責任人。要圈定地質災害危害區域,提出轉移避險的具體建議。加強雨情和水情監測預警,把問題想得嚴重些、考慮得更加周全些,及時、堅決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切實避免再次發生群死群傷。二是部機關、測繪局、航遙中心和環境監測院等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完善應急機制,形成強大合力,做好各項支撐工作。三是為災後重建做好基礎性工作,通過地災排查,對地災防範和治理、災毀耕地復墾、災害重建選址等提出建設性意見。部有關司局要指導做好災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按期提交治理工程實施方案、原址重建地質環境論證方案、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方案和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文本等成果。
18日晚至19日凌晨,四川多個地區普降大雨,局部暴雨,引發大量滑坡泥石流災害,綿竹、映秀、汶川等地災情還在擴大,搶險救災進入最艱苦時期,轉移出來的大量受災群眾需要安全的臨時安置點。四川省廳全力以赴,集中了大量專家和技術隊伍正在各災區進行艱苦工作。部已通知周邊省份做好准備,隨時調集力量支援災區。18日凌晨發生的雲南怒江州貢山縣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正處於緊張的搶險救災過程中,徐部長帶領部專家組經長途跋涉,已在現場開展調查評估、二次災害防範、周邊地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群眾安置點選址等多項應急處置工作。各地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目前還有大量中小型的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正在處置,這次大范圍強降雨天氣的來臨,使我們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兩線作戰的巨大壓力,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面對嚴峻的形勢、社會的需求以及工作上的困難,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認真研究安排,嚴陣以待、嚴加防範,切實做好今年的地災防治工作。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務必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把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做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