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山西地質災害事故

山西地質災害事故

發布時間: 2021-03-04 00:33:47

❶ 「6·」山西忻州市代縣新高鄉滑坡災害

1 基本情況

2011 年 6 月 26 日凌晨 3 時許,山西省代縣新高鄉白峪里小東溝礦區發生了滑坡地質災害。滑坡體長約 290m,寬約 60m,滑坡體滑出滑床土石體積逾 6000m3。滑落的土石將坡下的臨時性民工房掩埋,造成民工 9 死 4 傷。

2 區域地質環境與成因趨勢分析

2. 1 區域地質環境條件

代縣屬溫帶半乾旱氣候,據代縣五里村氣象站資料,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30. 6mm,多年 平 均 蒸 發 量 為 1770. 4mm, 相 對 濕 度 56% 。 月 最 大 降 雨 量 為330. 5mm,日最大降雨量為 100. 4mm。

該區位於五台山西段基岩山區,地勢高且起伏不平,地形切割強烈,溝谷較發育,為典型的基岩侵蝕地貌。礦區內最高標高1700m,最低標高1400m,最大相對高差 300m,屬中低山區。

該區地層為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嘴群金崗庫組變質岩系。原岩是一套陸緣—濱海沉積的黏土—碎屑岩,經多期、多階段的區域變質作用和熱力作用形成一套低、中級區域變質岩系,岩性以各類片岩為主。

該區位於區域台懷群重褶復向斜外緣白峪里向斜構造的東端。礦區內的主體構造為白峪里倒轉向斜,北翼向南東倒轉。倒轉向斜的樞紐走向北東—北北東,波狀起伏,北東端高幅度揚起,南西端微微上翹。

在礦區范圍內,沒有常年性流水的河谷分布,各溝谷均為夏季暴雨後暫時性排洪通道,平時為干溝。該區在區域水文地質單元中屬於變質岩基岩補給山區,區內主要地層岩性為變質岩。大氣降水是該區地下水的主要的補給來源,各含水層的富水性均較差,地下水位埋藏較深。

2. 2 滑坡地質災害特徵

該滑坡體發育於白峪里小東溝南西側山樑部位,滑坡體以山樑北西及南東兩側的沖溝為界,上部以滑坡陡坎為邊緣,向北東方向的小東溝溝谷滑動。滑坡體平面上呈馬蹄形,不規則分布,滑坡體南西—北東方向長約 290m,北西—南東方向寬約60m,滑坡體平均厚度約 3m,前後緣高差約 140m。據現場觀察,滑坡體主要由殘坡積物及強風化岩層組成。滑坡體體積約 5 萬 m3,滑出滑床土石方體積約 6000m3,屬於小型滑坡。滑坡區地形地貌及滑坡陡坎、裂縫等特徵詳見圖 1、圖 2。

圖 1 滑坡現場

圖 3 滑坡區局部地形坡度

3 滑坡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3. 1 地形地質因素

本區為山區溝谷與山樑斜坡地貌,滑坡區地形坡度較陡,地形坡度 30° ~ 45°,岩層以各類片岩為主,淺部殘坡積鬆散堆積物和強風化岩層較厚,岩土性質較鬆散,抗剪強度較低,具備產生滑坡的基礎條件。

3. 2 大氣降水因素

本次地質災害發生前,該區局地降雨較多。大量降雨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岩土體的自身重量,加大了下滑分力; 另一方面,降雨入滲改變了鬆散層的物理力學性能,降低了鬆散介質的內摩擦力,減小了岩土層的阻滑能力。分析認為,滑坡區地形坡度較陡,淺部堆積較厚的殘坡積物與強風化岩層,是本次滑坡發生的基礎條件,較大的降雨是導致本次滑坡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

4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4. 1 應急響應與搶險救災

6 月 26 日凌晨 3 時許,代縣新高鄉白峪里小東溝礦區發生滑坡地質災害事故後,忻州市當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Ⅲ級應急預案,成立了 「6·26」事故搶險指揮部,調動了國土、安監技術人員、公安幹警、防爆隊員等隊伍,組成應急搶險醫療救護、應急分隊等,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4. 2 應急處置

6·26 事故發生後,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應急辦、省國土廳、省安監局等有關部門趕赴現場指揮救援。採取的具體應急處置措施為: ①經過調查核實,傷亡人數已經確定,被掩埋人員已全部找到。②劃定危險區,對整個滑坡體周邊布設警戒線,禁止閑雜人員進入危險區。③加強監測,在滑坡體不同部位設置觀測點,進行 24 小時不間斷變形監測並做好記錄。④撤離滑坡體溝谷下游所有人員設備,防止發生次生地質災害。⑤建議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對滑坡體進行詳細勘察、設計和治理等相關工作。

5 經驗與啟示

「6·26」滑坡災害事故的發生,損失慘重、影響很大、教訓深刻,帶來下列啟示:

要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妥善安置與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條件。

全市立即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排查各類地質災害隱患,對所有企業搭建在不安全地段的臨時工棚全部拆除,有效防止類似地質災害的發生。

對相關人員要進行學習培訓,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相關人員的防災避災意識,增強群眾自救互救能力。

本次地質災害事故發生後,搶險救援及時、應急反應有序、採取措施得力,得益於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有效控制了事態的發展擴大與次生災害的發生。

(本節基礎資料由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提供 責任編輯 魏雲傑)

❷  山西省大同市地裂縫災害災情評估

一、地裂縫災害概況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是我國的重要煤炭、電力生產基地,也是以機械、化工、建材、醫葯生產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同時,它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進入8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面貌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為一座正在崛起的現代化城市,有效地發揮土地資源潛力,合理地開采、利用地下水資源,防禦各類地質災害,保護環境等已構成當前城市建設和長遠規劃急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地裂縫災害已成為大同城市建設和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問題之一。合理地評價地裂縫災害造成的損失,是政府部門合理地規劃城市布局、有效地防治地裂縫災害的重要依據。

(一)地質概況

大同市所處位置跨內蒙地軸的采涼山-雷公山斷塊,山西斷隆的雲崗向斜及桑乾斷陷三個四級大地構造單元的交界部位。區內地層發育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城區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沖積-湖積平原。有御河及其支流—十里河,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大同市區東南郊匯流。大同市區即座落在二河間的剝蝕台地及堆積階地之上。其地勢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30~1065m。市區全部被第四紀鬆散土層所覆蓋。根據鑽孔資料,第四系最大厚度達250m以上。城區地貌基本類型包括侵蝕-堆積河谷、剝蝕台地兩大類,有地裂縫發育於其間。

(二)大同市地裂縫分布概況

大同市自1983年在大同機車工廠生活區出現地裂縫以來,到1995年,該市已發現七條規模不等的地裂縫。裂縫總長度已超過20km。這些地裂縫集中分布在十里河東北、御河以西的城區及近郊區。從南向北分述如下:

1.大同機車工廠-大同賓館地裂縫帶

該地裂縫帶位於大同市西南郊,起於十里河左岸二級階地,經電建公司機運站、機車工廠生活區、煤田115地質隊、周家店、大同醫專,向東偏移經大同賓館,消失於南關南街,全長約5.0km。該地裂縫由多條走向NEE、右行排列的單體地裂縫組合成帶。其走向方位為NE57°,傾向SE,傾角70°~80°;表現為水平拉張(南東盤下降),並伴有左旋水平扭動的張扭性地裂縫。該地裂縫發現於1983年,為大同市發育最早的裂縫。

2.新添堡地裂縫帶

該地裂縫帶位於大同機車工廠門前約400m的文化街一線,西南起自新添堡村,向東北經文化街5棟、10棟、市木材公司儲材廠,消失於三環路東,全長約1.2km。該地裂縫發現時間較晚,1992年地面有所顯示,對大同機車工廠5棟、10棟居民樓及地下人防工事破壞較強烈。地裂縫具明顯的方向性,走向方位NE53°,傾向SE,傾角80°左右;為南東盤下降,並伴有輕微的左旋扭動的張扭性地裂縫。

3.南郊鑿井隊下華嚴寺地裂縫帶

該地裂縫西南起自市煙草公司家屬院,經南郊鑿井隊、市電視台、兒童公園西北隅、和平里、下華嚴寺,沿NE40。左右方位延伸,在大同日報社印刷廠、草帽巷、雁北外貿大樓仍有斷續分布,全長約5.5km。,地裂縫走向為NE30°~45°,傾向SE,傾角80°左右,SE盤下降。該地裂縫發現於1984年,1989年後發展加快,近年來一直向兩邊擴展。

4.文化里地裂縫帶

該地裂縫帶起自稅務局,向東北方向延伸經文化里、建設里、迎澤里,消失於西門外迎澤市場北端,長約1.4km。地裂縫走向為NE26°~42°,傾向NW,傾角82°~85°;NW盤下降,並微具右旋扭動。該地裂縫發現於1992年。

5.322醫院地裂縫帶

322醫院地裂縫帶位於文化里地裂縫帶西約400m處,基本與文化里地裂縫平行。該地裂縫西南起自閥門廠倉庫,向東北經新開西二路、322醫院、59100部隊及家屬區,消失於大同公園南門口,全長約1.3km。其走向為NE30°~40°,傾向SE,傾角在85°以上;SE盤下降,並伴有右旋扭動。該地裂縫發現於1993年。

6.機車公司地裂縫帶

該地裂縫位於城區東北角,西南起自雁同東路,經市二醫院、機電公司後分叉,一支到鐵一中,另一支到大同四中,終止於大同總參干休所,全長約1.0km。該地裂縫走向為NE35°,傾向NW,微顯右旋扭動。

7.擁軍北路—同豐路地裂縫帶

鐵路分局地裂縫帶位於市區北部,西起擁軍北路部隊營房,經鐵路分局14號院,跨鐵路到大同鐵路醫院,向北偏轉,經東、西大院、水電段、車輛段、材料廠,過同豐公路,全長約4.1km。該地裂縫發現於1990年。它由多條斜列的地裂縫組合而成,總體方向穩定,走向為NE60°~80°,傾向SE,傾角在80°左右;左旋扭動明顯,為張扭性地裂縫帶。

從上述地裂縫的分布范圍看,已經涉及到大同市城區相當大的地區;從目前活動狀況看,仍有繼續向城區擴展的趨勢。

(三)地裂縫活動規律

1.地裂縫的形態

從平面形態上看,地裂縫呈線性延伸,方向性強。地裂縫一般均沿NE或NEE走向。而從單條地裂縫各個地段來看,其發育程度有所差異,地裂縫帶呈現出明顯的橫向分帶性。從剖面形態來看,地裂縫形態及產狀具有明顯的一致性。所有人工探槽揭露的剖面都證實,主裂縫普遍傾向SE,傾角多為70°~80°。其上盤次級裂縫普遍傾向NW,與主裂縫呈對傾,傾角為60°~70°,兩者夾角一般都在40°~50。之間,二者在剖面上組合成「Y」字型構造。其下盤次級裂縫普遍傾向SE,與主裂縫產狀一致。根據地裂縫發育程度,,在剖面上可以主裂縫為中線,上盤一側5~8m為地裂縫密集帶;下盤一側3~5m為地裂縫稀疏帶。地裂縫發育寬度明顯具有上寬下窄的特徵。

2.地裂縫活動方式

大量資料表明,地裂縫對土體的破壞變形是在三維狀態下進行的。它們的活動方式表現出三維的特點:即垂直升降的差異性、橫向水平拉張變形、沿走向水平扭動變形。垂直升降的差異性,造成了地面建築物開裂;橫向水平拉張變形則使地面建築物的開裂加劇;沿走向的水平扭動變形加速了被破壞地面建築物的倒塌。

3.地裂縫的活動規律

從空間上看,大同市地裂縫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幅度較大,在水平方向上的活動量較小。從時間上看,大同市地裂縫表現出明顯的間歇性活動特徵,與斷裂及地震活動呈明顯的正相關。如大同機車工廠地裂縫,受1990年6月30日至10月口泉斷裂活動速率加快的影響,該地裂縫活動也相對較為強烈。又如1989年10月18日大同-陽高6.1級地震後,大同市地裂縫活動速率明顯加快。從人類開采地下水方面來看,地裂縫的活動強度也受到地下水開采量的影響。如1980年以前,大同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03~1.10m/a,1984~1989年間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70m/a,而此期間正是大同地裂縫活動加劇的時期。

二、大同市地裂縫災害的危險性評價

從前面所述的地裂縫的分布情況及活動規律看出,大同市的地裂縫基本上涉及整個城區。其地裂縫活動的活躍期與構造活動呈明顯的正相關。因此,對大同市地裂縫進行危險性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然後作出評價。

通過對大同市地裂縫的分析研究,我們認為大同市地裂縫的危險性分析包括如下內容:

(一)地裂縫災害分級

不同規模的地裂縫,造成的損失是不同的,長度越長,寬度越寬的地裂縫造成的損失越大。

大同市的七條地裂縫帶中的三條地裂縫帶從南到北其地表連續出露長度分別為:大同機車工廠—大同賓館地裂縫長約5.0km;南郊鑿井隊—下華嚴寺地裂縫長約2.5km;擁軍北路—同豐路地裂縫長約3.0km。均屬特大級地裂縫。

(二)地裂縫成災機理分析

大同市地裂縫災害,主要是由於房子村斷裂活動導致地表土層破裂。其中斷裂活動通過應力集中、傳遞、釋放等活動方式,對土體、地下工程和地表建築施加以拉張力和剪切應力;同時加之建築物自重施加於地基產生的附加荷載作用,導致建築物變形和破壞而釀成災害。也就是說,地裂縫成災力源來自地裂縫下部斷層作蠕滑運動的構造應力,它以張應力和剪應力作用於土體,使地表土體結構發生破壞。當應力傳遞到建築物地基、地下構築物、地下管線工程周圍介質(土體)內,在張應力、剪應力和建築物荷載聯合作用下使地下構築物、基礎和土體一起發生變形和破壞,從而形成地裂縫地質災害。而地表建築物變形和破壞,一方面受到下部構造應力傳遞於上部產生的應力集中;另一方面,由於地基土體遭受破壞,承載力顯著降低,在建築物自重作用下發生不均勻沉降,導致基礎和上部結構產生水平拉張和剪切破壞。地裂縫成災機理可用圖15-5表示。

(三)地裂縫危險性指數及分布圖

從地裂縫的成災機理我們可以看出,大同市地裂縫活動與當地的構造活動密切相關。地裂縫的成災過程是通過對其活動地段土體的破壞,從而引起地下工程與地表建築物的破壞而形成的。因此,在求地裂縫危險性指數時,我們主要考慮已經出現的地裂縫活動、構造運動、地下水的開采以及地表水(主要指降雨)等因素的影響,將地裂縫對地下工程及地面建築的危險性分成A、B、C、D、E五級,其對應的指數分別為9、7、5、3、1,按標准來求取地裂縫的危險性指數。

根據分級取指數的具體標准,我們將大同市區范圍內,按每格大小為30″×15″(經度×緯度)格子,將這一范圍分成大小一樣的300個格子;取得每個格子中的危險性指數,繪出大同市地裂縫危險性指數等值線分布圖(圖15-6)。從圖中可以看出,三條條帶狀高等值線分布帶,與市區的三條地裂縫是完全吻合的。這客觀地反映了大同市地裂縫的危險性分布情況。這三條地裂縫帶對地面的破壞作用均有向兩端擴張的趨勢,而且大同機車工廠-大同賓館地裂縫帶與南郊鑿井隊—下華嚴寺地裂縫帶對地面的破壞作用有連成一片的趨勢。

三、大同市地裂縫災害的易損性分析

地裂縫災害的危險性反映了地裂縫災害的自然屬性;而地裂縫災害的易損性則反映了它的社會及經濟屬性,也就是一定強度的地裂縫災害,對社會財富的破壞及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包括對人們的心理影響。很明顯,同一強度的地裂縫災害發生在農村和城市,其造成的損失是完全不一樣的。其原因在於承受災害的對象不同。社會財富越集中,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地裂縫災害的易損性就越大,反之則較小。對於大同市地裂縫的易損性評價,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圖15-5地裂縫成災機理系統框圖

(一)物質易損性

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同市土地資源(主要指用地類別)與社會資產(包括地面建築、城市地下設施、企業單位個數、事業單位個數、服務行業、金融業、交通業、礦產資源等);二是地裂縫強度與土地資源、社會資產破壞程度的關系。對第一個方面的內容,我們統計出大同市土地資源類別分布和大同市社會資產統計簡表(表15-14)。對於第二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地裂縫所通過之處,地表開裂,地面建築、地下設施無一不被破壞。而離地裂縫有一定距離的地面建築、地下設施也隨著地裂縫的發展,逐漸遭到破壞。

(二)經濟易損性

地裂縫的經濟易損性包括如下內容:一是地裂縫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其中包括土地價值、房屋維修或搬遷的費用、生命線工程修復或改道的費用等;二是地裂縫可能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包括停產造成的損失、對人類謀生活動的影響及其它的次生效應所產生的影響。大同市地裂縫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經統計為4000萬元;間接經濟損失按間直比為3∶1計算,應為12000萬元。

(三)社會易損性

地裂縫災害的社會易損性不同於其它地質災害的社會易損性。它一般不會造成人們心理上的恐慌。就大同市而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由於地裂縫造成人員傷亡方面的報道。

圖15-6大同市地裂縫災害危險性指數等值線圖

表15-14大同市(城區)社會資產統計簡表

(四)破壞率和損失率

地裂縫直接破壞的是土地、,地面建築和地下工程設施。對地面建築和地下工程破壞率定義為:地裂縫所造成的地面建築物被破壞的面積/建築的總面積。其損失率可定義為:地裂縫所造成的地面建築物被破壞面積的價值/建築物的總價值。上面的兩個定義也可類推到地裂縫對土地資源的破壞上。根據破壞率,結合結構物的狀況,我們將地裂縫對結構物的破壞程度分為微、輕、中、大、重、五個等級。同時,我們給出一個維修費占建築費的百分比,從而得到可供參考的維修費用。

(五)易損性指數及綜合易損性指數等值線分布圖

通過地裂縫物質易損性及經濟易損性的分析可知,地裂縫易損性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地裂縫區的物質財富豐富程度及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為了直觀地、較為合理地反映這種影響,我們選取了人口密度、土地類別、結構物三種對地裂縫易損性較有影響的因素。按這些因素所處的不同狀態,選取一定的易損性指數;然後將這三種因素對地裂縫易損性的影響的重要程度兩兩作比較。將此比較的結果按層次分析法計算出每一種因素對地裂縫易損性影響的權重,從而得到地裂縫易損性綜合指數。其具體做法如下:

將大同市區按每格大小為30″×15″(經度×緯度)的格子分成大小一樣的300個格子。根據表15-15的評價要素的取數標准取得每個格子中、每一種因素P(人口密度)、L(土地類別)、S(結構物種類)的指數Ep、EL、Es(表15-5),然後將P、L、S兩兩作比較,將這種比較的結果按絕對重要、重要、比較重要、一般重要、同樣重要分成五級;分別給定其重要性指數為9、7、5、3、1;最後將重要性指數代入層次分析法計算程序,算出P的權重WP、L的權重WL、S的權重WS,按下式求得綜合易損性指數VI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

表15-15易損性評價要素及要素指數標准表

將綜合易損性指數點在圖上,繪出地裂縫綜合易損性指數等值線圖(圖15-7)。

從易損性指數等值線分布圖可以看出,大同市區的地裂縫易損性比較大的主要集中在城區(見圖中等值線為6的線),而最大者則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商業金融區。

四、大同市地裂縫災害破壞損失評價

地裂縫破壞的直接對象是土地及建築在地上和地下的各種設施。因而,對地裂縫破壞損失評價則考慮到這兩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又可考慮現實損失評價和未來損失評價。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土地價值損失核算

地裂縫對土地的破壞損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地裂縫的破壞造成土地完全無法使用。如主地裂縫直接通過的地方,地面被破壞,以致於該土地失去了使用的價值。另一種是由於地裂縫的破壞造成土地的降級使用。如受到主地裂縫所影響的地段,本來是一級用地,現在降為三級或四級用地。以下從現實損失評價和未來損失評價來考慮。

1.土地現實損失評價

土地現實損失評價是核算已經發生了地裂縫災害的地段的損失。評價的目標是獲得災害所造成的土地資源的總損失。其具體評價方法為:

根據地裂縫所經過地段的使用類別,結合地裂縫對土地的破壞狀況,用下面的公式求出現實土地總損失DT0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

式中:n1——完全被破壞的土地面積的塊數;

n2——降級使用的土地面積的塊數;

ESTi——第i塊被完全破壞的土地面積;

ESj——第j塊降級使用的土地面積;

PEi——第i塊土地的單價;

∆PEj——第j塊降級使用的土地的單價差。

按上式,我們求得大同市地裂縫造成的現實土地總損失DT0約為1000萬元。

圖15-7大同市地裂縫災害易損性指數等值線圖

2.未來損失評價

土地未來損失評價是核算將要發生地裂縫災害的地段可能會造成的土地資源的損失。評價的目標是獲得災害未來所造成的土地資源的總損失DT1。其具體評價公式為: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

式中:K——比例系數,K的具體求法是根據前面所做的地裂縫危險性指數等值線分布圖來取,在等值線最高的地方(即已經發現了地裂縫的地方)K取1,其它地方的K值可為(Vi/Vmax)2;

Vi——所取地方的地裂縫危險性指數值;

Vmax——所評價地點的危險性指數最大值;其它量的含義同(2)式。據此計算得出,2000年大同市的土地價值損失約為2000萬元。

(二)房屋等建築物損失核算

地裂縫對結構物的破壞表現為房屋開裂,以至於倒塌。其造成的損失可分為兩種情形來考慮。一種情形是房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經維修後還能繼續使用;另一種情形是房屋完全被破壞,已經無法使用。第一種情形的損失可以直接用維修費用來估算,第二種情形我們仍然從現實損失評價和未來損失評價兩個方面來考慮。

1.現實損失評價

結構物現實損失評價是核算已經發生地裂縫災害的地段造成的結構物的損失。評價的目標是獲得災害所造成的結構物的總損失DB0。其評價的數學模型為: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

式中:HSi——第i段被破壞的結構物的面積;

PHi——第i段結構物單位面積的造價;

n——災害破壞的結構物的地段數。

按上述模型,我們求得大同市地裂縫造成的結構物的現實損失約為3000萬元。

2.未來損失評價

結構物未來損失評價是核算將要發生地裂縫災害的地方可能造成的結構物的損失。評價的目標是獲得未來災害將要造成的結構物的損失DB1。其評價公式為: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

式中:K的含義同(3)式;其它量的含義同(4)式。如果不採取有效預防措施,預計到2000年,大同市結構物損失約為4000萬元。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得到地裂縫災害的現實總損失為(DT0+DB0),即4000萬元;未來(2000)總損失為(DT1+DB1),即6000萬元。

五、地裂縫災害防治工程評價

大同市地裂縫屬於構造地裂縫,其顯著特徵是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目前對地裂縫災害的防治還沒有有效的方法。下面僅就防治工程的可行性及防治費用兩方面作一簡單分析。

(一)防治工程可行性分析

地裂縫防治工程可行性分析應包括以下二方面的內容:

1.地裂縫場地工程地質評價。通過對控制和影響地裂縫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結合場地的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對地裂縫影響地帶進行分級分區。

2.防治工程技術分析。主要分析防治工程是否合理可行。

(二)防治效益分析

1.減災效益的直接經濟指標(Z)

Z=J-T

式中:J為採取特定減災技術進行災害防治後災害損失的減小量;T為防治費用的投入。

2.減災效益比(B)

B=Z/T

3.投效比(Bt

Bt=J/T

一般地說,Z只是反映了對某種災害進行防治後所獲得的直接經濟效益的凈值。它沒能反映出減災活動的效益,也就是說,獲得同樣的直接經濟效益凈值,防治費用T的投入可能大不一樣。為了反映減災活動的效益,可用指標(B)來衡量。B反映了單位投入所獲得的直接經濟效益的凈值,即減災活動的效益。當B值大於或等於當年社會的折現率時,可認為在減災活動上的投入是可行的。

根據大同市及西安等地的實際調查,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後,地裂縫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可以減少三分之二以上。

❸ 最近幾年山西的地質災害

高鐵建設與地質災害發生沒有必然聯系,只是在建設期間會出現切坡、堆積等造成地質災害的現象,因此建設期間沿線地質災害勢必高發,但是高發程度又與施工控制有

❹ 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哪些

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地處山地型高原,地形高差變化大,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極易發生。該縣地質災害具有種類全、分布廣、數量多、災情重、威脅大的特點。壺關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630.1小時,日照率60%。境內年平均氣溫8.9℃,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6.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2.1℃。年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約153天。

❺ 山西省多發生什麼地質災害(是崩塌,,為什麼山體滑坡不對)

山西位於黃土高原,黃土直立性好,容易崩塌,不易滑坡。

❻ 山西晉城突發山體滑坡,該地區房屋是否造成了倒塌

山西晉城突發的山體滑坡,該地區房屋造成坍塌,造成山西晉煤集團晉聖坡底煤礦3名施工人員被埋。截至2020年8月5日,該滑坡導致被埋3人死亡。

因為出現了這件事,引起領導的重視。近日,市應急管理局煤礦安全體檢督查組對我區坡底煤礦的安全現狀進行全面安全體檢。安全體檢督查中,專家們通過井下看現場,地面查資料,全面覆蓋煤礦所有生產環節。經過兩天全面細致的檢查,共查出責令限期整改問題33條,並就坡底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改進建議。

通過本次檢查,充分暴露了坡底煤礦在安全管理中不注重細節管理的漏洞,區應急管理局要求坡底煤礦以此次檢查為契機,認真整改,舉一反三,重新進行一次全面的安全自檢,本次檢查也給我區煤礦安全監管指出了今後的工作方向。

我們應該重視煤礦安全,重視起來細節問題,加強管理,以防下次出現類似問題。

❼ 山西省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分析

王潤福張毅劉麗萍葉小玲

(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太原,030024)

摘要本文通過對全省32個縣(市)已進行過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別工作資料的統計分析,總結出32個縣(市)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災害狀況,各類地質災害已造成256人死亡,經濟損失93684.0萬元。其中采礦形成的地裂縫、地面塌陷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各類災害總經濟損失的76.6%,是山西受災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的主要災種。依據已調查縣(市)經濟損失核數為基礎,採用條件相同類似比擬法,推算全省未進行調查縣(市)的地質災害經濟損失約為154475.1萬元。全省總計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248169.1萬元。

關鍵詞地質災害危害現狀經濟損失山西

地質災害是指各種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危害,它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損害。地質災害從其形成的動力條件可分為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質災害與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兩大類。山西地處高原,地形高差大,地質條件復雜,降水量集中,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地質災害動力條件充分,屬自然地質災害易發區,歷史上自然地質災害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山西是一個礦業開發大省,隨著采礦深度和廣度的增大,全省由采礦引起的地裂縫、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人為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十分嚴重。另外,山西鐵路、公路的建設,重要城市附近地下水的集中超量開采,也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崩塌、滑坡、地裂縫、地面沉降等人為地質災害的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西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10億元,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受潛在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和財產數量驚人。近幾年,雖然山西省有關部門在自然與人為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省內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各種地質災害的成因機制、成災規律、分布現狀尚未完全查清,地質災害依然是影響山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阻礙省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控制和減輕地質災害已經成為山西省面臨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刻不容緩。

山西省雖然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危害大,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十分嚴重,但由於全省各縣市地質災害研究程度不同及對地質災害認識程度上的差異,全省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情況一直沿用20世紀90年代估算的數字,目前尚無全省性的分縣市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資料。從2000年開始進行的全省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要求對各縣(市)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進行調查與計算,這些工作中的相關資料,可作為全省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統計的基礎資料。

從全省已進行過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的32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統計情況來看(表1、表2、表3),這32個縣(市)共發生崩塌地質災害365起,其中人為造成的崩塌地質災害238起,占總數的65.2%,自然形成的崩塌地質災害127起,占總數的34.8%,各類崩塌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485.1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總經濟損失的1.6%;發生滑坡地質災害584起,其中人為造成的滑坡地質災害289起,占總數的49.5%,自然形成的滑坡地質災害295起,占總數的50.5%,各類滑坡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2019.2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總經濟損失的12.8%;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218起,其中自然形成的泥石流地質災害167起,占總數的76.6%,人為造成的泥石流地質災害51起,占總數的23.4%,各類泥石流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為8427.1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9.0%;發生地裂縫地質災害1137起,其中地下采空型地裂縫1132起,占總數的99.6%,構造型地裂縫5起,占總數的0.4%,各類地裂縫造成的經濟損失為38645.7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41.2%;發生地面塌陷地質災害662起,均為地下采空型地面塌陷,造成的經濟損失為33117.3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經濟損失的35.4%。從上述統計結果來看,采礦形成的地裂縫、地面塌陷等人為地質災害是山西省最主要的地質災害類型,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了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總經濟損失的76.6%;滑坡與泥石流是僅次於前兩者的地質災害類型,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了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總經濟損失的21.8%;崩塌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相對較小。上述32個縣(市)各類地質災害共造成93684.0萬元的經濟損失,並造成256人死亡。

表1山西省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災害點統計表

表2山西省縣(市)地質災害經濟損失調查統計表(以致災體統計)

表3山西省縣(市)地質災害經濟損失調查統計表(以受災體統計)

在全省32個已進行過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所遭受的93694.0萬元地質災害經濟損失中,房屋建築損失38015.8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40.6%;耕地損失29493.7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31.5%;公路損失6223.9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6.6%;地下水資源損失8099.3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8.6%;水利設施損失6926.9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7.4%;鐵路損失4120.0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4.4%;水庫坍岸損失813.9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0.9%。從上述統計情況來看,房屋與耕地是山西省各類地質災害的主要受災體,二者遭受的損失佔地質災害總經濟損失的72.1%;地下水資源損失、水利設施破壞是僅次於前兩者的受災體,二者遭受的損失佔地質災害總經濟損失的16.0%;公路與鐵路遭受的損失相對較輕。

以全省已經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經濟損失模數為基礎,將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根據地質災害發育分布情況、經濟發展情況、人類工程活動情況、礦業分布及開采情況、地形地貌及地質環境條件情況等與已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進行類比,得出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的地質災害經濟損失模數及總的損失情況列於表4,由該表可概算出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54475.1萬元。與前面已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的地質災害經濟損失相加後,全省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248169.1萬元。

表4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經濟損失類比表

續表

❽ 山西晉城突發山體滑坡是否造成了人員傷亡

山西省晉城受連日降雨的影響,位於晉城市城區坡底村發生山體滑坡災害,造成3人被埋,經過當地消防隊員的奮力搶救,已經成功將被埋的3人找到,但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的是,這3名被困人員被找到時經確認均無生命體征,也就是說這3名被困人員已經不幸遇難。

如果是某一個單位在施工過程當中遇到了滑坡,這時候所有人就應當聽從統一的安排,千萬不要出現慌張而自擇路線,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還是按照上面所說的那種方式撤離是最為安全的,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里。同時,應當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除此之外,如果有村莊被山體滑坡沖擊之後,那麼,當滑坡停止後,千萬不要立即回家檢查情況,因為滑坡很有可能會連續發生,要是茂然回家檢查情況的話,就有可能遭遇第二次滑坡,為了避免造成二次損失,只有當確保滑坡體已經十分穩固,不再出現二次滑坡的情況之後,才可以回家檢查情況。

❾ 地質災害4級有多嚴重比如說這兩天山西中南部會發生的地質災害。

地質災抄害按照人員傷襲亡、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四個等級:
(一)特大型: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如果想要詳細了解,這些資料或許有幫助《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規范》《地質災害與防治》《地質災害勘查指南》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