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內蒙古地質調查院
A. 中國冶金地質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中國冶金地質隊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系統勘查單位共有個(含三級單位),年末職工人數11688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145人。其中地質勘查業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5492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61人,占職工總數的比例提高了1.7個百分點。在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從事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技術人員和輔助工種近1700人。地質勘查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地學專業人數為244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08人;地質勘查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51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9人;地質勘查業中級技術人員119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40人。2006年職工人均年收入為21431元,比2005年增加了2624元,提高了14%;離退休職工為17529人,年人均離退休費14678元,比2005年減少了157人,年人均離退休費增加了1218元,提高了9%。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直屬的8個局院共有9個地質勘查院,加上總局控股的1個礦業公司,共具有甲級勘查資質29個,乙級30個,丙級27個。另外,各局所屬的礦業公司、地質隊也具有勘查資質。
二、中國冶金地質經濟發展狀況
(一)經濟發展狀況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2006年末總資產211962.28萬元,其中生產性設備67586.00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0494.13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凈值13420.08萬元。生產性資產占總資產的31.89%,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占生產性資產的30.32%,專用儀器設備的平均成新率65.48%。與2005年末對應指標比較見表1。
從表1看,2006年與2005年相比,生產性固定資產增加1723.29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增加741.47萬元,僅佔新增資產(9684.86萬元)的7.66%;2006年末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平均成新率較上年降低2.54個百分點。
表1 資產負債對比表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2006年度實現總收入93858.28萬元,總支出82529.02萬元。與2005年度相應指標對比見表2。
表2 收入支出構成及對比表
從表2看,隨著《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出台,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增加,特別是中央專項撥款,較上年同期增加了4594萬元,增長比率為69.85%。同時隨著地質勘查行業的回暖,其延伸產業的收入增長較快,工程勘察施工收入增加額較大(2390.75萬元),礦業權轉讓的收入增幅較大(190.56%)。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共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資源補償費、中央財政補助、危機礦山等國家各類地質勘查項目67個(其中礦產勘查項目55個),完成國家各類勘查經費近1.5億元。其中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國土資源大調查計劃項目1個,下設8個工作項目,總費用800萬元。2006年共實施鑽探245330米,坑探13126米,淺井3297米,槽探143368立方米。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所屬局院共取得地方財政地質項目資金1208萬元。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事的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包括大中型礦山生產勘探、深部找礦等社會地質勘查、地災評估與治理等諸多領域。尤其是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評價、治理施工方面成效顯著。
(四)勘查工作區域及勘查成果
國內礦產勘查項目主要分布在阿勒泰鐵金成礦帶、岡底斯銅礦成礦帶、天山鐵銅多金屬礦成礦帶、大興安嶺鉛鋅多金屬成礦帶、冀東鐵礦成礦帶、膠東金礦成礦帶、呂梁銅礦成礦帶、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閩中金多金屬礦成礦帶、南嶺成礦帶、桂西南錳礦成礦帶、三江金鉛鋅多金屬成礦帶等我國重要的成礦區帶上。國外項目主要分布在蒙古、馬來西亞、加彭、秘魯等國。勘查的礦種主要為:鐵、錳、銅、鉛鋅、金、煤等。
通過2006年的礦產勘查工作,共探獲333+334類資源量鐵礦7170萬噸,錳礦5367萬噸,銅70萬噸,鉛鋅76萬噸,金57噸,銀885噸,煤礦15000萬噸,新發現礦產地31處。一批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果。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業開發取得新進展。新疆托庫孜巴依金礦投產試車,中南局、山東局、二局參股礦山獲得了較好收益。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實現工程勘察施工收入11424.59萬元。本年投入固定資產1753.09萬元,本年新簽合同金額21071.78萬元,新開在建工程986個。
(七)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其他產業收入6387.43萬元,主要為商貿服務、物業開發收入。
三、中國冶金地質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經驗
回顧中國冶金地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艱辛歷程,尤其是總結「十五」後三年以來,推動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成功實踐,不僅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必勝信念,更重要的是使我們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增強了我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駕馭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本領,在取得豐碩物質成果的同時,我們也積累了寶貴的改革發展經驗,這就是:
(1)堅持把更新思想觀念、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市場需求,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取向;
(2)堅持把推進事企分離和產權制度改革,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措施;
(3)堅持把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市場競爭主體,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
(4)堅持把加強管理,認真履行出資人職責,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制度保障;
(5)堅持把改善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維護職工切身利益,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上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是中國冶金地質3萬余名職工共同努力、大膽探索智慧的結晶。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必將對中國冶金地質未來改革與發展各項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中國冶金地質「十一五」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設想
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突破「資源短缺、技術滯後、事企交織、管理粗放」等發展瓶頸,必須緊緊抓住深化改革這個「牛鼻子」,為實現經濟協調持續超常規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源泉。
(一)深化改革的三項工程
1.推進事企分離
完善事企分離體制,既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打造市場競爭主體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事企體制平穩轉換,保持隊伍穩定的客觀要求,更是一項事關中國冶金地質發展全局十分艱巨的改革任務。在總結「十五」地質隊層面上推進事企分離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總局和局院在事企分離上的基本職責,完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該穩定的穩定好,該發展的發展好」。總局作為集團化發展的管理中心、決策中心和資本運營中心,承擔國家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任務,履行出資人職責,管理、協調控股公司和局院級區域性集團公司的發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局院一方面要充分用好事業單位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在事企兩種體制分開的基礎上,按「大企業、小事業」的格局推進分離。
2.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變革單一產權關系,激活存量資產,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核心是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十一五」期間,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一是在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條件相對成熟的黑旋風鋸業公司要推進資本經營,加快上市步伐,力爭用2~3年的時間成為社會公眾公司,完成二次創業;二是在工勘等充分市場競爭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和企業,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革;三是市場競爭尚不充分的地礦業領域,要搶抓機遇,加快礦權流轉,具備條件的礦權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總局、局院投入為主,地質技術人員以技術、資金投入為輔,收益風險共擔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引進社會資本,走聯合勘查開發的路子;四是基地管理的小廠點,要徹底放開搞活,可實行職工持股經營或在自願的前提下,按法律法規規定程序,在置換職工身份的同時,出售給職工。
產權制度改革,是政策性極強、牽動面極廣的改革工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有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制度,認真履行程序,自覺接受監督,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要堅持有利於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打造市場競爭主體的原則,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運行模式;要以市場手段優化配置資源、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改革的落腳點,充分調動經營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和技術工人各層面職工自覺投身改革的積極性。
3.打造市場競爭主體
事企分離目的在於為打造市場競爭主體鋪平道路,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在於增強市場競爭主體的活力。要在發揮優勢、找準定位的前提下,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策略,在總局和局院兩個層面上分別構建重點企業和區域性集團公司。總局重點培育專業性強、技術領先、人員精幹、制度先進為特徵的重點企業,使之逐步成為產業輻射面廣、帶動力強、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實力雄厚的產業核心企業。局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市場,重點構建市場地域性鮮明的骨幹企業,並以優勢產業為基礎,通過產業調整歸並、資源整合優化,打造競爭優勢明顯、管理扁平高效、品牌效應優良的區域性集團公司。市場主體是適應市場的產物,打造市場競爭主體,要以產權關聯為紐帶,以做優、做大、做強為目標,符合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經得起市場的嚴酷考驗,做到循序漸進,扶優扶強,優勝劣汰。
三大改革工程,核心在產權制度改革,前提是事企分離體制建立,目的是打造有活力的市場競爭主體,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成這項艱巨的工程,要正確處理事業體制和企業體制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總局構建專業化重點企業與局院發展區域性多元化集團公司或區域性專業公司之間的關系,確保改革任務整體協調、有序高效地推進。
(二)加快發展的三大任務
1.突出加強礦產地質勘查
地質勘查作為中國冶金地質第一主業中的重中之重,肩負著為國民經濟建設提高資源保障力的神聖使命。高起點,大手筆,充分發揮中國冶金地質的整體優勢,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最大限度地佔有礦產資源,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強化中國冶金地質的經濟基礎,實現資本積累和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是「十一五」地質工作的中心任務。一要進一步調整地質工作布局,突出加強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重點成礦區帶和重點礦種的地質勘查工作。針對經濟建設緊缺的鐵、錳、銅、鋁土礦、鉛鋅、鎳、鎢、錫、金等大宗支柱性礦產,重點在大興安嶺、阿爾泰、東西天山、雅魯藏布江、中蒙邊境、長江中下游等重要成礦區帶,開展大、中比例尺的礦產勘查和區帶物化探工作,廣泛獲取有效找礦信息,在此基礎上開展區域評價、成礦預測、選區選點,擇優開展勘查工作,力爭取得地質找礦新突破。同時根據地質找礦戰略西移的實際,適時建立西部地質工作協調機構。二要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地勘投入產出回報機制和風險投資主體。高風險、大投入是地勘工作的產業屬性。加快礦產資源快速評價步伐,獲得有價值的礦權,必須加大地質勘查投資力度,一方面,總局和各局院要適時培育好地礦風險投資主體,充分發揮有限的地勘事業費的作用,按市場方式,投向有望礦區,形成投入、回報、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聯合勘查,引入實力雄厚的中外公司的資金,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既可化解地勘投資風險,也可加快勘查步伐,實現礦權增值,走礦產勘查開發一體化的路子。三要突出加強列入國家計劃的資源枯竭礦山地質工作,全面推進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以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為切入點,積極承攬礦山生產勘探,以技術進步為先導,探邊摸底及尋找新的原料基地,在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的同時,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四要針對地質找礦難度加大的客觀實際,提高地質科技創新水平,總局擬在適當時候,組建礦產資源勘查研究院,增強地勘業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礦產資源勘查研究院的核心任務是為總局地質找礦戰略決策提供依據,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為市場主體在重點成礦區帶,實現找礦突破提供有償技術智力支持。五要圍繞國家重點建設領域、重大建設項目和地質災害多發區、生態脆弱區,開展包括環境地質評價、地質災害治理、水文地質評價、工程地質評價等,不斷拓展地勘業的經營領域和產業鏈。六要實施「走出去」戰略,以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越南、緬甸、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睦鄰友好國家為重點,以鐵、錳、鉻、銅、金等礦種為主,以融資或合資組建公司的方式,開展周邊國家重點成礦區帶的調查與評價,選擇合適礦區進行勘查開發。
2.規模發展地質技術服務業
發展以工勘、地理信息為主體的地質技術服務業,是中國冶金地質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優勢服務功能的要求,也是穩定隊伍、發展主業的客觀要求。工勘重點是打造中基發展、山東正元建設、中南勘基、中冶地勘、山西冶金岩土等資質較高、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專業公司,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做強做實,形成一批在國內業界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切實加強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測的核心技術研究,全方位引進、吸收並消化再創新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注重加強地下空間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密切關注國家城市建設、地質災害治理、水工環工程建設及特殊工程領域的有關市場和技術服務,以先進的思想,先進的技術、裝備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場,不斷壯大規模和提高效益;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的施工企業,要由生產組織型逐步轉向經營管理咨詢型,最大限度地發揮經營效能,深入研究工藝、工序體現在價值鏈上的比較優勢和競爭方式,以實現做規模、提效益的目的。地理信息業要重點打造山東正元、武漢科島、河北天元等,以「3S」技術,努力培育各自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通信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找准服務領域,將技術服務做精做優;要構建研發和應用兩級平台,以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為目標,加大應用軟體和技術開發的力度,通過合作、提煉和創新,使地理信息產業的技術和服務躍居國內領先地位。要積極創造條件,引進戰略合作夥伴,以產權為紐帶、利益為杠桿,聯合打造高端技術研發支持平台,下決心改造和提升現有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堅決扭轉高端技術低端操作的被動局面。
3.重點提升裝備製造業水平
超硬材料生產和機械裝備製造既是支撐中國冶金地質經濟發展的兩大主業之一,也是頗具比較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一是著力加強黑旋風投資公司平台的功能與建設,推進製造業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有效整合,延伸產業發展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在完善黑旋風科技園一期建設的基礎上,及時展開二期建設,增強製造業的市場擴張能力和產業吸附能力。三是黑旋風鋸業公司,要繼續向亞洲最大、國際一流企業戰略目標邁進,進一步完善市場拓展戰略,調整市場布局,規范市場運作,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擴大激光鋸片、框架鋸、超大型鋸片和復合鋸片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提升市場競爭力;四是機械公司要以世界先進機械製造業為目標,選擇高附加值的產品,建立完善CAD系統、機械加工系統和銷售系統,加快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五是中印合資晶日公司要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繼續實施產品結構調整,按「精幹單晶,壯大工具,穩定材料」的發展思路,實現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一體化和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繼續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使金剛石合成和金剛石工具製造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產品結構、企業發展戰略。六是黑旋風、晶日兩企業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要重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機制,規范策劃行為,加速成為中國冶金地質技術先進、管理規范、品牌知名的工業企業。
中國冶金地質初具規模的地質技術服務和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要求的產物。這些產業的形成,深深根植於我們的專業技術優勢;這些產業的發展壯大,牢牢順應了市場經濟的客觀需求。我們要站在宏觀經濟整體的高度,以國際化視野,研究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思路和經營策略;要從各局院、各重點企業的具體實際出發,正確處理產業發展間的關系,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主業突出、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進程中,我們要高度重視閑置地物、地產的利用和開發,使之成為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對策與建議
(一)加快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政策問題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盡快落實國有地勘單位離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社會保障政策;加快落實有關住房改革所需經費,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等問題;繼續實行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地方政府在已增加屬地化地勘單位執行地方政策投入的基礎上,正在抓緊落實《決定》精神,加大措施落實上述規定。按《決定》要求,作為中央管理的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應比照上述規定執行,目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落實《決定》的相關配套政策。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希望能與屬地化地勘單位一樣執行國務院的上述規定,也希望國土資源部予以關注、反映和支持。
(二)地質勘查能力建設問題
一是地質找礦難度加大,必須採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和裝備,現有的技術和裝備遠不能滿足地質勘查工作的需求。急需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引進新技術、新方法,以提高地質勘查效果,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決定》明確指出了要加強地勘單位地質勘查能力建設,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中央管理地勘單位的資金投入,改善裝備水平,增強地質勘查能力。
二是由於地勘單位成立時間長,多年來國家投入不足,在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欠賬過多,部分基地仍處偏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急需改善。為此,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在2003年12月13日向國資委、財政部報送的《關於執行國辦發〔2003〕76號文等有關情況匯報》材料中,提出了對遠離城鎮、職工生活和工作相當困難、嚴重影響穩定和發展的14個野外地質隊基地實施搬遷改造。對此,《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也專門提出要求解決這些問題,建議加快步伐。
三是產業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經營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資源配置不夠合理,有限的資源分散在非常雷同的產業,小而散,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缺乏長期發展戰略和市場戰略。風險防範和管理方面還比較薄弱,資產負債率高位運行,半數以上的單位負債率超過60%,缺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地勘單位資本金問題
資本金不足是地勘單位的共性問題,地勘單位轉企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結果,在國家多年沒有對地勘單位進行資本投入的情況下,改制很難實現。建議考慮採取政策優惠方式,予以解決地勘單位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一是將地勘單位轉讓礦業權的收入全額轉增資本金;二是對地勘單位經營收入實行減免稅政策,將減免稅金全額轉作資本金;三是國家投入資金形成的礦業權,免交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將免交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全額轉增資本金;四是允許地勘單位佔用的劃撥土地無償變性並進行商業開發。運用多種方式為地勘查單位積累資本金,創造條件實現改制。
(四)中央和地方地勘單位待遇差距繼續加大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針對地勘單位出台了多項地方性補貼,同處一地的中央地勘單位一直未能享受,中央和地方同樣性質單位職工待遇差距逐年拉大,離退休職工屢有上訪。2006年國家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體現了國家對地質勘查單位的重視和關懷,但是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但沒有考慮原有差距,反而對地質勘查單位在職職工增資費用只安排70%,其餘30%由單位自行解決,這更拉大了與地方地勘單位之間的差距,加劇了分配不公平程度,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五)地勘單位礦業權的權益沒有保障的問題
管理礦業權的政府部門經常政企不分。政府審批許可權過大,造成一級市場活躍,二級市場不發育。各級政府熱衷於用行政權力運作礦權並出資設立項目控制礦業權。總體上看,我國目前礦業權市場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的比例還很大,遠沒有形成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格局。由於多級審批、層層設障,加上勘查登記操作不規范,造成地勘單位勘查成本加大,礦業權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在勘查登記和辦理礦權延續等環節受隸屬關系的影響,礦權管理部門對中央地勘單位和屬地化管理地勘單位分別對待,使中央地勘單位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中央地勘單位的地質勘查工作受此制約並逐漸被邊緣化。建議盡快修訂礦產資源法和相關的配套法規,明確國有地勘單位作為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載體;政府部門從礦業權市場中退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礦權交易平台;確保勘查單位通過市場准入制度和退出機制獲取風險勘查的最大利益。
(六)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
我們雖然抓住了市場機遇,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制定了一個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使長期以來積累的先進生產力得到一定釋放。但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中國冶金地質深層次的改革和發展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銳。在思維方式、經營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目前還沒有跳出地勘單位的圈子,仍然是以事業的理念管理企業,以行政的手段配置生產要素;經濟總量規模不大,經營資產存量少,底子薄,負擔重,且發展不平衡;職工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人才匱乏,產業科技帶頭人短缺等是長期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已改制的企業,改制不徹底,治理不規范,企業責權利不清晰,活力不強,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也是造成發展後勁不足的重要方面。這些將通過持之不懈地推進改革逐步深化。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目前雖然還存在很多的困難和不利因素制約著我們的發展,但作為中央管理的主要從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深感自身責任重大。我們將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全社會對地質勘查工作需要並積極尋找國家急需礦物資源,爭取礦產勘查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和找礦突破,在推進地勘產業結構調整和地勘體制改革以及在拓寬地質勘查工作領域並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將逐步增強自身能力建設,努力營造各種條件和環境並克服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總局地質處)
B.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兄弟 我也是搞地質的 雖然我不了解這個單位
搞地質 研究生 一年5萬 要求也太低了點吧
現在版隨便一個地權質單位 一年不拿個8萬都不好意思講
祝你好運!
C.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三地質勘查院怎麼樣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三地質勘查院,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三地質勘查院更多信息和資訊。
D.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一地質勘查院怎麼樣啊待遇如何啊有發展前途沒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一地質勘查院
物化探室 助理工程師 2001-4000元/月
我主要負責測量方面的工作
E.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三地質勘查院是事業單位 么
是事業單位,但是新員工現在去了之後一般都不會有編制的,編制只減不增。而且國家的政策是地勘類的事業單位要在五年內轉企,所以是不是事業單位對一般人來說沒多大差別。現在都是一套人馬,兩套班子。
F. 有了解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二地質勘查院的嗎這個單位在福州來說咋樣呀
在冶金系統,別做地質業務還行,這里地質技術是不受得視的,自上而下就不設總工程師了,對於財務,審計,人事管理還是相當的得視,建議後面的三個專業來冶金系統
G. 中國地質類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6.中國海洋大學(原山大地礦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總之,地質專業還不錯,本人也是學地質勘查的。還有疑問,加一下人人網的「地質」公共主頁,相信裡面的東西會對你有幫助
H.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青島地質勘查院,。。。在·
辦公地點在青島市市南區徐州路,主要工作區域在青島市及下屬各縣區,省外甚回至新疆也有項答目。事業編制需要參加省人事廳組織的考試才能進入。目前單位的效益很好,待遇屬於比較高的。總體說來是一家非常不錯的單位,而且發展的後勁很足。主要為工程和地質勘查服務的。
I. 藏北羌塘盆地索縣至唐古拉山一帶的地層及分區斷裂特徵
李尚林1 楊補旺2 袁華缽3 於景春1 趙寒冬4 李瑞清4 汪曉燕3
(1.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北京 101149;2.內蒙古地質調查院,呼和浩特 010020;3.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第一地質勘查院,北京 101601;4.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00083)
摘要 在藏北羌塘盆地索縣-唐古拉山一帶,自北而南首次確定為三個地層區:華南地層大區羌北-昌都-蘭坪地層區唐古拉-昌都分區、滇藏地層大區羌南-保山地層區索縣-左貢地層分區和滇藏地層大區班公錯-怒江地層區東恰錯分區,其間被雙湖-查吾拉-碧土-昌寧斷裂帶和班公錯-怒江斷裂帶所分割。為區域地質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際資料。
關鍵詞 藏北;唐古拉山;地層;斷裂帶
一、概述
藏北羌塘盆地索縣至唐古拉山一帶僅有1:100萬地質調查簡單路線穿越的資料,前人對研究區的地質認識多屬於推斷解釋,並且認為是單一地層區[1~23]。筆者(2003~2005年)在藏北羌塘盆地1:25萬倉來拉幅開展區域地質調查,根據研究區地層分布和發育特徵、岩性及其組合、層序與接觸關系、古生物組合和不同地質時期的建造特徵,結合區域地質資料[23~37],將研究區自北而南劃分為三個地層區:華南地層大區羌北-昌都-蘭坪地層區唐古拉-昌都分區、滇藏地層大區羌南-保山地層區索縣-左貢地層分區和滇藏地層大區班公錯-怒江地層區東恰錯分區(圖1),其間被雙湖-查吾拉-碧土-昌寧斷裂帶(F2)和班公錯-怒江斷裂帶(F1)所分割(圖1)。為認識區域構造古地理格局和地史演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二、研究區地層系統概述
1.華南地層大區羌北—昌都—蘭坪地層區唐古拉—昌都分區(表1)
圖1 研究區位置圖
Ⅰ—滇藏地層大區班公錯-怒江地層區東恰錯分區;Ⅱ—滇藏地層大區羌南 保山地層區索縣-左貢分區;Ⅲ—華南地層大區羌北-昌都-蘭坪地層區唐古拉-昌都地層分區;F1—班公錯-怒江斷裂帶;F2—雙湖查吾拉-碧土-昌寧斷裂帶
表1 研究區地層系統簡表
唐古拉-昌都分區發育富含化石的以濱淺海相碳酸鹽岩為主的下石炭統雜多群珊瑚河組和東風嶺組,生物總體呈現華南暖水型化石面貌下侏羅統那底崗日組、中侏羅統雁石坪群雀莫錯組、布曲組和夏里組的含火山岩碎屑的海相沉積地層直接覆蓋於石炭系之上。古近系—新近系沱沱河組為陸相「磨拉石」泥石流沉積和査寶馬組大陸性火山建造。
2.滇藏地層大區羌南-保山地層區索縣-左貢地層分區(表1)
索縣-左貢分區,在基底變質岩系之上發育上三疊統東達村組、「甲丕拉組」、「波里拉組」、「巴貢組」的「磨拉石」[37、41]——含震積岩海相沉積,東達村組中的菊石Paratibetites為喜馬拉雅區所特有。中侏羅統查吾拉組的海相沉積[37]和古近系牛堡組的磨拉石建造,具有喜馬拉雅地方種的生物分子。
3.滇藏地層大區班公錯-怒江地層區東恰錯分區(表1)
東恰錯分區的上三疊統確哈拉群為深水相的濁流沉積,中侏羅統馬里組為海陸交互相沉積和「吉匈達」混雜堆積岩,新近系康托組為磨拉石沉積。
三、分區斷裂特徵
1.班公錯-怒江斷裂帶(F1)
該斷裂帶呈NWW—SEE向展布,是班公錯-怒江斷裂帶與南羌塘地塊的重要構造界線。該斷裂由多條彼此近平行的大型斷裂和斷裂所夾持的斷塊組成,在研究區內的出露長度約50 km,最大寬度約5 km。區域資料表明,該斷裂帶沿走向延伸發育有蛇綠岩[39],其初始活動時間為早三疊世,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持續活動[5]。斷塊岩性復雜,其時代最老為前奧陶紀[40、41],最新為晚侏羅世。以班公錯-怒江斷裂帶為界,它的南側為班公錯-怒江地層區東恰錯分區,北側為羌南-保山地層區索縣-左貢分區。
2.雙湖-查吾拉-碧土-昌寧斷裂帶(F2)
該斷裂帶多被白堊紀侵入岩所佔據,斷裂帶對古生界、三疊系、侏羅系及古近系具有明顯控製作用。它的南側為滇藏地層大區羌南-保山地層區索縣-左貢分區,北側是華南地層大區羌北-昌都-蘭坪地層區唐古拉-昌都地層分區。研究區地層發育不全,但各分區中發育的地層與區域上各分區中典型的地層均能夠對比。
四、結論
在藏北羌塘盆地索縣—唐古拉山一帶,自北而南首次確定為三個地層區:華南地層大區羌北-昌都-蘭坪地層區唐古拉-昌都分區、滇藏地層大區羌南-保山地層區索縣-左貢地層分區和滇藏地層大區班公錯-怒江地層區東恰錯分區,其間被雙湖-查吾拉-碧土-昌寧斷裂帶和班公錯-怒江斷裂帶所分割。各分區發育各自的岩石地層組合和古生物組合,為區域地質研究提供重要的實際資料。
參考文獻
[1]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局.1993.西藏自治區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44~194
[2]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局.1997.西藏自治區岩石地層[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58
[3]青海省地質礦產局.1991.青海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59~188
[4]青海省地質礦產局.1997.青海省岩石地層[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42~298
[5]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2004.1:500000青藏高原及鄰區地質圖及說明書.成都:成都地圖出版社
[6]王成善,伊海生.2001.西藏羌塘盆地地質演化與油氣遠景評價[m].北京:地質出版社,183~233
[7]蔣忠惕.1983.羌塘地區侏羅紀地層的若干問題[A].見:青藏高原地質文集[C],第3集.北京:地質出版社,87~111
[8]蔣忠惕.1994.青藏高原地區的特提斯性質、演化及區域構造發育特徵[A].中國地質科學院562綜合大隊集刊(第11—12號)[C],115~119
[9]李才,和中華,楊德明.1996.西藏羌塘地區幾個地質構造問題[J].世界地質,15(3):18~23
[10]黃繼鈞.2001.藏北羌塘盆地構造特徵及演化[J].中國區域地質,20(2):178~186
[11]黃繼鈞.2000.羌塘盆地性質及構造演化[J].地質力學學報,6(4):58~66
[12]黃汲清,陳炳蔚.1987.中國及鄰區特提斯海的演化[M].北京:地質出版社
[13]李廷棟,肖序常等.1985.略論青藏高原的地殼構造和地殼演化[J].大自然探討,4(12):61~66
[14]李勇,王成善,伊海生等.2001.青藏高原中侏羅世—早白堊世羌塘復合型前陸盆地充填模式[J].沉積學報,19(1):1~8
[15]李勇,王成善,伊海生.2002.中生代羌塘前陸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過程[J].地層學雜志,26(1):63~79
[16]劉增乾,徐憲,潘桂堂.1990.青藏高原大地構造與形成演化[M].北京:地質出版社,9~34
[17]王乃文.1985.青藏高原古生物地理與板塊構造的探討[J].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刊,第9號,1~28
[18]尹安.2001.喜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帶地質演化——顯生宙亞洲大陸生長.地球學報,193~230
[19]王鴻禎等.1990.中國及鄰區構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125
[20]肖序常,王軍.1998.青藏高原構造演化及隆升的簡要評述[J].地質論評,44(4):372~381
[21]趙政璋,李永鐵,葉和飛.2001.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質[M].北京:科學出版社,1~349
[22]白生海.1989.青海西南部海相侏羅紀地層新認識[J].地質論評,35(6):529~536
[23]郝子文,饒榮標,姚冬升等.1999.西南區區域地層[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96~156
[24]劉世坤,呂敬.1988.羌塘地區海相下侏羅統新知[J].地層學雜志,12(2):133~135
[25]馬孝達.1983.青南藏北海相侏羅系劃分的討論[A].見:青藏高原地質文集[C],第3集.北京:地質出版社,113~118
[26]沙金庚.1995.青海可可里西地區古生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75
[27]王乃文.1983.中國侏羅系特提斯地層學問題[A].見:青藏高原地質文集[C],第3集.北京:地質出版社,62~86
[28]吳瑞忠.胡承祖等.1985.藏北羌塘地區地層系統[A].見:青藏高原地質文集[C],第9集.北京:地質出版社,1~32
[29]徐鈺林,萬曉樵,苟宗海等.1990.西藏侏羅、白至、第三紀生物地層[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56
[30]楊遵儀,陰家潤.1988.青海省南部侏羅紀地層問題討論[J].現代地質,(3):278~292
[31]陰家潤.1989.青海南部侏羅紀雁石坪群中半鹼水雙殼類動物群及其古鹽度分析[J].古生物學報,28(4):415~438
[32]陰家潤.1988.唐古拉山北坡雁石坪群巴柔期雙殼類動物群[J].地質論評,34(5):439~447
[33]陰家潤.1987.唐古拉山北坡侏羅紀雙殼類化石新材料[J].現代地質,(3+4):327~337
[34]顧知微.1962.中國的侏羅系和白里系[A].見:全國地層會議學術報告匯編[C].北京:科學出版社
[35]范和平,楊金泉,張平.1988.藏北地區的晚侏羅世地層[J].地層學雜志,12(1):66~70
[36]陳蘭,伊海生,時志強.2002.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區侏羅紀沉積物特徵與沉積環境[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2(3):80~84
[37]李尚林,王根厚,馬伯永等.2005.藏東北巴縣江綿鄉上三疊統東達村組和「甲丕拉組」的沉積特徵及其意義[J].地質通報,24(1):58~64
[38]李尚林,王根厚,胡敬仁等.2005.藏北聶榮縣查吾拉區巴通階與基底岩系的角度不整合及地質意義[J].地質通報,24(3):239~242
[39]王建平,劉彥明,李秋生等.2002.班公錯—丁青蛇綠岩帶東段侏羅紀蓋層沉積的地層劃分[J].地質通報,21(7):405~410
[40]魯兵,劉池陽,劉忠等.2001.羌塘盆地的基底組成、結構特徵及其意義[J].地震地質,23(4):581~587
[41]王根厚,賈建稱,李尚林等.2004.藏東巴青縣以北基底變質岩系的發現[J].地質通報,23(5~6):613~615
Strata & their Regionalization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fromsuoxian to Tanggulamountains of Qiangtang Basin,Northern Tibet
Shanglin Li,Buwang Yang,Huabo Yuan,Jingchun Yu,Handong Zhao,Ruiqing Li,Xiaoyan Wang
(1.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2.Geologicalsurvey Institute of Innermongolia,Hohhot 010010;3.Chinametallurgical Geological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General Bureau First Geologicalsurvey Institute,Beijing 101601;4.China Ge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n Qiangtang Basin,Northern Tibet,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fromsuoxian county to Tanggulamountain is initially recognized as consisting of three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from north tosouth as:Tanggula-Changsubarea of the Qiangbei-Chang-Lanpingstrati graphic area under thesouthern Chinastratigraphicsuper-division;Suoxian-Zuogongstratigraphicsubarea of the Qiangnan-Baoshanstratigraphic area under the Yunnan-Tibetstratigraphicsuper-division;East Qiangcuosubarea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stratigrapic area under the Yunnan-Tibetstratigraphicsuper-division.They arespaced respectively byshuanghu-Chawola-BishiChangning fault zone and Bangong Co-Nujiang fault zone.These variousstrata provides important practical information for regional geologicalstudies.
Key words Northern Tibet;Tanggulamountains;stratigraphic regionaliztion;fault zone
J.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怎麼樣呀待遇如何
我有幾個同學在那,單位聽著和看著還行,但是收入超級低,扣完也就1000多,這是當地人都知道的。介意有別的選擇就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