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石工程地質特性最好
Ⅰ 比較三大岩石的工程性質有何特徵
(1)侵入岩:是岩漿在地下緩慢冷凝結晶生成的,礦物結晶良好,顆粒之間連接牢固,多呈塊狀構造。因此,侵入岩孔隙率低、抗水性強、力學強度及彈性模量高,具有較好的工程性質。常見的侵入岩有花崗岩、閃長岩及輝長岩等。從礦物上看,石英、長石、角閃石及輝石的含量越多,岩石強度越高,雲母含量增加使岩石強度降低。從結構上看,晶粒均勻細小的岩石強度高,粗粒結構及斑狀結構岩石強度相對較低。
(2)噴出岩:是岩漿噴出地表後迅速冷凝生成的,由於地表條件復雜,使噴出岩具有很不相同的地質特徵。具有隱晶質結構、緻密塊狀構造的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等,工程性質良好,其強度甚至可大於花崗岩。但當這類岩石具有明顯的流紋、氣孔構造或含有原生節理時,工程性質變差,孔隙度增加,抗水性降低,力學強度及彈性模量減小。 在具體評述岩漿岩的工程性質時,還必須充分考慮它的節理發育程度及風化程度。
沉積岩的工程性質評述
沉積岩具有層理構造,層狀及層理對沉積岩工程性質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各向異性。因此,沉積岩的產狀及其與工程建築物位置的相互關系對建築物的穩定性影響很大。同時由於組成岩石的物質成分不同,也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質特徵。
(1)碎屑岩:是碎屑顆粒被膠結構膠結在一起而形成的岩石。它的工程性質主要取決於膠結物成分、膠結方式。從膠結物成分看,按硅質、鈣質、鐵質、粘土質的順序,強度依次降低。從膠結方式看,基底式膠結的岩石膠結緊密,強度較高,受膠結物成分控制;孔隙式膠結岩石的工程性質與碎屑顆粒成分、形狀及膠結物成分有關,變化很大;接觸式膠結岩石的孔隙度大,透水性強,強度低。
(2)粘土岩:是工程性質最差的岩石之一。粘土岩強度低、抗水性差、親水性強。當粘土岩有較多節理、裂隙時,一旦遇水浸泡,工程性質迅速惡化,常產生膨脹、軟化或崩解。在常見的三類粘土礦物中,富含蒙脫石的粘土岩工程性質
Ⅱ 三大岩類地質特性不同點是什麼
地球上的岩石千變萬化,它是一種或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它是構成地殼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為三大類:岩漿岩(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一)、岩漿岩
岩漿岩又稱火成岩,是由地殼下面的岩漿沿地殼薄弱地帶上升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後冷凝而成的。
岩漿岩的主要特徵
岩漿岩是由岩漿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漿冷凝環境和形成過程所留下的特徵和痕跡,與沉積岩和變質岩有明顯的區別。
(二)、變質岩
地殼中的原岩(包括岩漿岩、沉積岩和已經生成的變質岩),由於地殼運動、岩漿活動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學條件的變化,即在高溫、高壓和化學性活潑的物質(水氣、各種揮發性氣體和熱水溶液)滲入的作用下,在固體狀態下改變了原來岩石的結構、構造甚至礦物成分,形成一種新的岩石稱為變質岩。變質岩不僅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而且還保存著原來岩石的某些特徵。
1、 變質岩的主要特徵
1 有的具有片理(片狀)構造如片岩;
2 有的呈片麻構造(未形成片狀),岩石斷面上看到各種礦物成帶狀或條狀等,如花崗片麻岩;
3 有的呈板狀構造,顆粒極小,肉眼難辨,如板岩。
(三)、沉積岩
沉積岩,又稱為水成岩,是由成層堆積於陸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膠體和有機物等疏鬆沉積物團結而成的岩石。同時也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兩種是岩漿岩和變質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積岩,但如果從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個岩石圈算,沉積岩只佔 5%。沉積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頁岩等。沉積岩中所含有的礦產,佔全部世界礦產蘊藏量的80%。
沉積岩的主要特徵
1 層理構造顯著,富含次生礦物、有機質;
2 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Ⅲ 三大岩石特點
岩石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礦物集合體。岩石中礦物的結晶程度、顆粒大小和形狀以為顆粒間相互關系的特徵,稱為岩石的結構。岩石中礦物的組合形狀、大小和空間上相互關系和配合方式,稱為岩石的構造。結構和構造是識別岩石的重要特徵之一。根據成因,岩石可分為三大類: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一、火成岩
1.概念
一般認為火成岩由兩類岩石組成:一類是岩漿作用形成的岩漿岩,另一類是非岩漿作用形成的。火成岩以岩漿岩為主。岩漿岩是由岩漿凝結形成的岩石,約佔地殼總體積的65%。
岩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當岩漿沿著岩石圈破裂帶上升而侵入到地殼上部時,稱為岩漿侵入活動,由此冷凝結晶而成的岩石稱為侵入岩;當岩漿噴出地面時,稱為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由此冷卻凝固而成的岩石稱為噴出岩(又稱火成岩)。
2.類型
火成岩按其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的不同可分為四類:
1)超基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小於45%,如橄欖岩。
2)基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45%~52%,如輝長岩、玄武岩。
3)中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52%~65%,如閃長岩、安山岩、正長岩和粗面岩。
4)酸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大於65%,如花崗岩、流紋岩。
二、沉積岩
1.概念
沉積岩是由地表的鬆散堆積物經壓實固結而形成的岩石。
沉積岩的形成過程一般可分:先成岩石的破壞(風化作用與剝蝕作用)、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岩作用等幾個互相銜接的階段。
2.特徵
沉積岩具有多種構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
層理通常可分為:①水平層理,即各層之間皆呈水平排列。②波狀層理,即其細層呈波狀起伏,但其總的層面是大致平行的。③交錯層理,即層面互不平行,細層傾斜並相互交錯。
3.沉積岩的主要類型
在三大岩類中,沉積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面積最廣(約佔75%)。
1)碎屑岩類
由碎屑物經膠結而成。按成因可分為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按其結構又可分為火山集塊岩、火山角礫岩、凝灰岩。
2)黏土岩類
由大量黏土礦物和其他細微物質組成,泥質結構。層厚的稱為泥岩,層薄的稱為頁岩。
3)生物化學岩類
絕大多數的生物化學岩是在海相或湖相環境中由化學或生物化學過程形成的物質組成的,具化學結構和生物結構,成分較為單一。其中最常見的為碳酸鹽岩,例如,石灰岩和白雲岩。
三、變質岩
1.概念
由地球內力作
Ⅳ 岩漿岩類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優於沉積岩類岩石嗎為什麼
岩漿岩主要由硅酸鹽礦物組成,此外,還常含微量磁鐵礦等副礦物。根據岩石SiO2含量,岩漿岩可分為四大類: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鹼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65%。 岩石的鹼度即指岩石中鹼的飽和程度,岩石的鹼度與鹼含量多少有一定關系。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稱為全鹼含量。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鹼度越大。 A.Rittmann 1957年考慮SiO2和Na2O+K2O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確定岩石鹼度比較常用的組合指數(σ)。σ值越大,岩石的鹼性程度越強。每一大類岩石都可以根據鹼度大小劃分出鈣鹼性、鹼性和過鹼性岩三種類型。σ< 3.3時,為鈣鹼性岩;σ= 3.3-9.0時,為鹼性岩;σ> 9時,為過鹼性岩。 除了岩石化學成分之外,礦物成分也是岩漿岩分類的依據之一。在岩漿岩中常見的一些礦物,它們的成分和含量由於岩石類型不同而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如石英、長石呈白色或肉色,被稱為淺色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和雲母呈暗綠色、暗褐色,被稱為暗色礦物。通常,超基性岩中沒有石英,長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礦物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礦物很少,主要由淺色礦物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礦物組成位於兩者之間,淺色礦物和暗色礦物各佔有一定的比例。 根據產狀,也就是根據岩石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岩漿岩又可以分為侵入岩和噴出岩。侵入岩根據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細分為深成岩和淺成岩。每個大類的侵入岩和噴出岩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岩漿成分是相似的,但是由於形成環境不同,造成它們的結構和構造有明顯的差別。深成岩位於地下深處,岩漿冷凝速度慢,岩石多為全晶質、礦物結晶顆粒也比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淺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細粒結構和斑狀結構;而噴出岩由於冷凝速度快,礦物來不及結晶,常形成隱晶質和玻璃質的岩石。 根據上述原則,首先把岩漿岩按酸度分成四大類,然後再按鹼度把每大類岩石分出幾個岩類,它們就是構成岩漿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員。比如超基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欖岩-苦橄岩類;偏鹼性的岩石是含金剛石的金伯利岩;過鹼性岩石為霓霞岩-霞石岩類和碳酸岩類。基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是輝長岩-玄武岩類;相應的鹼性岩類是鹼性輝長岩和鹼性玄武岩。中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為閃長岩-安山岩類;鹼性系列為正長岩-粗面岩類;過鹼性岩石為霞石正長岩-響岩類。酸性岩類:主要為鈣鹼性系列的花崗岩-流紋岩類。 沉積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質體。它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質作用形成的。 沉積岩的體積只佔岩石圈的5%,但其分布面積卻占陸地的75%,大洋底部幾乎全部為沉積岩或沉積物所覆蓋。沉積岩不僅分布極為廣泛,而且記錄著地殼演變的漫長過程。目前已知,地殼上最老的岩石,其年齡為46億年,而沉積岩圈中年齡最老的岩石就36億年(蘇聯克拉半島)。沉積岩中蘊藏著大量的沉積礦產,如煤,石油,天然氣,鹽類等,而且鐵 錳 鋁 銅 鉛 鋅等礦產中 沉積類型的也佔有很大的比重。同時,沉積岩分布地區又是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的主要場所。因此,研究沉積岩,對發展地質科學的理論 尋找豐富的沉積礦產以及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工作均具有重要意義。 沉積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其主要特徵是:①層理構造顯著;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因此,岩漿岩類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優於沉積岩類岩石。
Ⅳ 三大類岩石的分布,組成,結構構造,工程地質性質(列表) 急!!!
岩石是一種或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它是構成地殼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為三大類,即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岩漿岩:是由地殼內部上升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稱火成岩。岩漿主要來源於地幔上部的軟流層,那裡溫度高達1300℃,壓力約數千個大氣壓,使岩漿具有極大的活動性和能量,按其活動又分為噴出岩和侵入岩。未達到地表的岩漿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顆粒較粗。淺成侵入岩顆粒細小或大小不均。噴出岩是在岩漿噴出地表的條件下形成,溫度低,冷卻快,常成玻璃質、半晶質或隱晶質結構,具有塊狀、流線、流面、氣孔、流紋、條帶狀 構造等。岩漿岩常見的如在地殼中分布很廣的中粗粒結構的侵入岩——花崗岩,氣孔構造發育,黑色緻密的玄武岩,流紋構造顯著的酸性噴出岩——流紋岩等。
沉積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其主要特徵是:①層理構造顯著如板狀層理、交錯層理,互層;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波痕、石鹽假晶、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變質岩:是岩漿岩或沉積岩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一類新岩石。和前兩類岩石主要區別是變質岩屬重結晶的岩石,顆粒較粗,不含玻璃質和有機質的殘體。其主要特徵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狀)構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構造(未形成片狀),岩石斷面上看到各種礦物成帶狀或條狀等,如花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狀構造,顆粒極小,肉眼難辨,如板岩。4條帶狀、千枚狀。常見的變質岩如由方解石或白雲石重新經過結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頁岩和粘土經過變質而形成原解理狀的板岩,由片狀、柱狀岩石組成的片岩,多由沉積岩和岩漿岩變質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變質而成的石英岩等。
三大類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條件和環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環境條件又會隨著地質作用的進行不斷地發生變化。沉積岩和岩漿岩可以通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岩漿岩和變質岩又可以通過母岩的風、剝蝕和一系列的沉積作用而形成沉積岩。變質岩和沉積岩當進入地下深處後,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又會發生熔融形成岩漿,經結晶作用而變成岩漿岩。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內,三大岩類處於不斷演化過程之中。太陽能是岩石發生演變過程的能量來源之一,它控制著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進行;包含在岩石內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內力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此外,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轉能在各種地質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其中構造運動是地球內力作用重要的表現形式,它可使地下深處的侵入岩和變質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壞,也可使地表岩石發生強烈拗陷而產生變質,同時,構造運動對岩漿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響。
Ⅵ 三大岩石哪些適合作為地基,從三大類岩石的特性上分析下。
哪種岩類都有適合做地基的岩石
比較常見的就是侵入岩(各種類型花崗岩,大塊結實,缺專點是易風化,屬但是估計沒幾萬年風化不了),變質岩類(變砂岩、變火山岩都可以,這種石料比較堅硬,適合鋪路基),沉積岩多數易碎,火山岩中安山岩類可以,但火山岩多不規則,不好處理。
碳酸鹽岩類的就算了,易被水腐蝕,不推薦
Ⅶ 說明三大岩類的地質特性上的不同點
1、沉積岩
沉積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種岩石類型。它是由風化產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等碎屑物質在常溫常壓下經過搬運、沉積和石化作用,最後形成的岩石。不論那種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質都要經歷搬運過程,然後在合適的環境中沉積下來,經過漫長的壓實作用,石化成堅硬的沉積岩。
沉積岩依照沈積物顆粒的大小又分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沉積岩的形成 1.風化侵蝕:在河流上的大石頭,經年累月被侵蝕風化,逐漸崩解成小的沙泥、碎屑。 2.搬運:這些碎屑被水流從上游搬運到下游。 3.堆積:下游流速減緩,搬運力減小,岩石碎屑便沉積下來。 4.壓密:新的沉積物壓在舊的沉積物上,時間久了,底下的沉積物被壓得較緊實。 5.膠結:地下水經過沉積物的孔隙,帶來的礦物質填滿孔隙,使岩石碎屑顆粒緊緊膠結在一起,形成沉積岩。 6.露出:堆積在海底的沉積岩層在板塊運動的推擠下拱出海面,露出地表。
2、岩漿岩
岩漿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殼深處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漿,在侵入到地殼上部或者噴出到地表冷卻固結並經過結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為它生成的條件與沉積岩差別很大,因此,它的特點也與沉積岩明顯不同。
岩漿岩又 分安山岩、玄武岩、花崗岩。 由地底岩漿冷卻凝固形成,由於岩漿成分和冷卻凝固方式不同,便形成不同的火成岩。岩漿岩的形成: 1.安山岩:岩漿藉由火山口噴發出地面,快速冷卻形成的。 2.玄武岩:岩漿經由緩和噴發漫流而出,逐漸冷凝形成的。 3.花崗岩:岩漿並不噴出地面,而是在地底下慢慢冷卻形成的。
3、變質岩
在地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積岩、岩漿岩,由於後來地質環境和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在固態情況下發生了礦物組成調整、結構構造改變甚至化學成分的變化,而形成一種新的岩石,這種岩石被稱為變質岩。變質岩是大陸地殼中最主要的岩石類型之一。
變質岩又分:板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變質岩的形成:1.為變質前的岩層:由於沉積或火山作用,堆積出一層層岩層。 2.擠壓岩層:在強大擠壓和摩擦力之下,產生溫度和壓力,使得深埋在地底下的岩石發生變質作用。 3.變質成新岩石:岩石里零散分布的礦物結晶會呈規矩排列,或生出新礦物來,而變成各種新的變質岩。
Ⅷ 跪求工程地質中三大岩類的工程地質性質!!!
1、沉積岩
沉積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種岩石類型。它是由風化產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等碎屑物質在常溫常壓下經過搬運、沉積和石化作用,最後形成的岩石。不論那種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質都要經歷搬運過程,然後在合適的環境中沉積下來,經過漫長的壓實作用,石化成堅硬的沉積岩。
沉積岩依照沈積物顆粒的大小又分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沉積岩的形成 1.風化侵蝕:在河流上的大石頭,經年累月被侵蝕風化,逐漸崩解成小的沙泥、碎屑。 2.搬運:這些碎屑被水流從上游搬運到下游。 3.堆積:下游流速減緩,搬運力減小,岩石碎屑便沉積下來。 4.壓密:新的沉積物壓在舊的沉積物上,時間久了,底下的沉積物被壓得較緊實。 5.膠結:地下水經過沉積物的孔隙,帶來的礦物質填滿孔隙,使岩石碎屑顆粒緊緊膠結在一起,形成沉積岩。 6.露出:堆積在海底的沉積岩層在板塊運動的推擠下拱出海面,露出地表。
2、岩漿岩
岩漿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殼深處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漿,在侵入到地殼上部或者噴出到地表冷卻固結並經過結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為它生成的條件與沉積岩差別很大,因此,它的特點也與沉積岩明顯不同。
岩漿岩又分安山岩、玄武岩、花崗岩。 由地底岩漿冷卻凝固形成,由於岩漿成分和冷卻凝固方式不同,便形成不同的火成岩。岩漿岩的形成: 1.安山岩:岩漿藉由火山口噴發出地面,快速冷卻形成的。 2.玄武岩:岩漿經由緩和噴發漫流而出,逐漸冷凝形成的。 3.花崗岩:岩漿並不噴出地面,而是在地底下慢慢冷卻形成的。
3、變質岩
在地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積岩、岩漿岩,由於後來地質環境和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在固態情況下發生了礦物組成調整、結構構造改變甚至化學成分的變化,而形成一種新的岩石,這種岩石被稱為變質岩。變質岩是大陸地殼中最主要的岩石類型之一。
變質岩又分:板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變質岩的形成:1.為變質前的岩層:由於沉積或火山作用,堆積出一層層岩層。 2.擠壓岩層:在強大擠壓和摩擦力之下,產生溫度和壓力,使得深埋在地底下的岩石發生變質作用。 3.變質成新岩石:岩石里零散分布的礦物結晶會呈規矩排列,或生出新礦物來,而變成各種新的變質岩。
Ⅸ 三大岩類的特點
① 火成岩 也稱岩漿岩。來自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在不同地質條件下冷凝固結而成的岩石。當熔漿由火山通道噴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稱噴出岩或稱火山岩。常見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紋岩等。當熔岩上升未達地表而在地殼一定深度凝結而形成的岩石稱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為深成岩和淺成岩。 花崗岩、輝長岩、閃長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崗斑岩、輝長玢岩和閃長玢岩是常見的淺成岩 。根據化學組分又可將火成岩分為 超基性岩 (SiO2 ,小於45%)、 基性岩 (SiO2 ,45%~52%)、 中性岩 (SiO2 ,52%~65%)、 酸性岩 (SiO 2 ,大於65%)和 鹼性岩 (含有特殊鹼性礦物,SiO 2 ,52%~66%)。火成岩佔地殼體積的64.7%。
② 沉積岩 。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物質、火山碎屑、有機物及少量宇宙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層狀岩石。按成因可分為 碎屑岩 、 粘土岩 和化學岩(包括生物化學岩)。常見的沉積岩有 砂岩 、凝灰質砂岩、 礫岩 、粘土岩、 頁岩 、 石灰岩 、 白雲岩 、 硅質岩 、 鐵質岩 、 磷質岩 等。沉積岩佔地殼體積的7.9%,但在地殼表層分布則甚廣,約占陸地面積的75%,而海底幾乎全部為沉積物所覆蓋。 沉積岩有兩個突出特徵:一是具有層次,稱為層理構造。層與層的界面叫層面,通常下面的岩層比上面的岩層年齡古老。二是許多沉積岩中有「石質化」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生存、活動的痕跡-----化石,它是判定地質年齡和研究古地理環境的珍貴資料,被稱作是紀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③ 變質岩 。原有岩石經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據變質作用類型的不同,可將變質岩分為5類:動力變質岩、接觸變質岩、區域變質岩、混合岩和交代變質岩。常見的變質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石英岩 、角閃岩、片粒岩、榴輝岩、 混合岩 等。變質岩佔地殼體積的27.4%。
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等物理性質,是建築、鑽探、掘進等工程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是各種礦產資源賦存的載體,不同種類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礦產。以火成岩為例,基性超基性岩與親鐵元素,如鉻、鎳、鉑族元素、鈦、釩、鐵等有關;酸性岩與親石原素如鎢、錫、鉬、鈹、鋰、鈮、鉭、鈾有關;金剛石僅產於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鉻鐵礦多產於純橄欖岩中;中國華南燕山早期花崗岩中盛產鎢錫礦床;燕山晚期花崗岩中常形成獨立的錫礦及鈮、鉭、鈹礦床。石油和煤只生於沉積岩中。前寒武紀變質岩石中的鐵礦具有世界性。許多岩石本身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如北京的漢白玉(一種白色大理岩)是聞名中外建築裝飾材料,南京的雨花石、福建的壽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是良好的工藝美術石材,即使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河沙和卵石也是非常有用的建築材料。許多岩石還是重要的中葯用原料,如麥飯石(一種中酸性脈岩)就是十分流行的葯用岩石。岩石還是構成旅遊資源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奇峰異洞都與岩石有關。我們祖先從石器時代起就開始利用岩石,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的衣、食、住、行、游、醫……無一能離開岩石。研究岩石、利用岩石、藏石、玩石、愛石已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而逐漸變成廣大群眾生活的組成部分。 岩石的風化 岩石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現破碎、疏鬆及礦物成分次生變化的現象。導致上述現象的作用稱風化作用。分為:①物理風化作用。主要包括溫度變化引起的岩石脹縮、岩石裂隙中水的凍結和鹽類結晶引起的撐脹、岩石因荷載解除引起的膨脹等。②化學風化作用。包括:水對岩石的溶解作用;礦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礦物,從而引起岩石膨脹崩解的水化作用;礦物與水反應分解為新礦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氣或水中游離氧作用而致破壞的氧化作用。③生物風化作用。包括動物和植物對岩石的破壞,其對岩石的機械破壞亦屬物理風化作用,其屍體分解對岩石的侵蝕亦屬化學風化作用。人為破壞也是岩石風化的重要原因。岩石風化程度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和微風化4個級別。 大約在200年前,人們可能認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恆不變的特徵。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高山最終將被風化和剝蝕為平地,湖泊終將被沉積物和植被填滿,沙漠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行蹤不定。地球上的物質永無止境地運動著。暴露在地殼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處在與其形成時不同的物理化學條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氣、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極易發生變化和破壞。表現為整塊的岩石變為碎塊,或其成分發生變化,最終使堅硬的岩石變成鬆散的碎屑和土壤。礦物和岩石在地表條件下發生的機械碎裂和化學分解過程稱為風化。由於風、水流及冰川等動力將風化作用的產物搬離原地的作用過程叫做剝蝕 地表岩石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其化學成分也不新礦物的作用稱物理風化作用。如礦物岩石的熱脹冷縮、冰劈作用、層裂和鹽分結晶等作用均可使岩石由大塊變成小塊以至完全碎裂。化學風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受到水、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發生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變化,並產生新礦物的作用。主要通過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式進行。 雖然所有的岩石都會風化,但並不是都按同一條路徑或同一個速率發生變化。經過長年累月對不同條件下風化岩石的觀察,我們知道岩石特徵、氣候和地形條件是控制岩石風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礦物組成和結構構造,不同礦物的溶解性差異很大。節理、層理和孔隙的分布狀況和礦物的粒度,又決定了岩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積。風化速率的差異,可以從不同岩石類型的石碑上表現出來。如花崗岩石碑,其成分主要是硅酸鹽礦物。這種石碑就能很好地抵禦化學風化。而大理岩石碑則明顯地容易遭受風化。 氣候因素主要是通過氣溫、降雨量以及生物的繁殖狀況而表現的。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下,氣溫高,降雨量大,植物茂密,微生物活躍,化學風化作用速度快而充分,岩石的分解向縱深發展可形成巨厚的風化層。在極地和沙漠地區,由於氣候乾冷,化學風化的作用不大,岩石易破碎為稜角狀的碎屑。最典型的例子,是將矗立於乾燥的埃及已35個世紀並保存完好的克列奧帕特拉花崗岩尖柱塔,搬移到空氣污染嚴重的紐約城中心公園之後,僅過了75年就已面目全非。 地勢的高度影響到氣候:中低緯度的高山區山麓與山頂的溫度、氣候差別很大,其生物界面貌顯著不同。因而風化作用也存在顯著的差別。地勢的起伏程度對於風化作用也具普遍意義:地勢起伏大的山區,風化產物易被外力剝蝕而使基岩裸露,加速風化。山坡的方向涉及到氣候和日照強度,如山體的向陽坡日照強,雨水多,而山體的背陽坡可能常年冰雪不化,顯然岩石的風化特點差別較大。 剝蝕與風化作用在大自然中相輔相成,只有當岩石被風化後,才易被剝蝕。而當岩石被剝蝕後,才能露出新鮮的岩石,使之繼續風化。風化產物的搬運是剝蝕作用的主要體現。當岩屑隨著搬運介質,如風或水等流動時,會對地表、河床及湖岸帶產生侵蝕。這樣也就產生更多的碎屑,為沉積作用提供了物質條件。 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氣的作用下,逐漸被破壞和分解為沙和泥土,稱為風化作用。沙和泥土就是岩石風化後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