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對河流的影響

地質災害對河流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03 20:10:34

⑴ 水與地質災害

一、降雨

黃土由粉土、粉質粘土組成,透水性一般較差,降雨一般不容易滲入形成上層滯水或潛水,一次降雨所引起的潛水位上升幅度不大,而且滯後現象明顯。所以,單純就降雨而言,似乎不會觸發滑坡、崩塌地質災害。但是,在黃土構造節理、卸荷與風化裂隙、落水洞、陷穴等發育部位,降雨可沿空隙下滲甚至灌入,在相對隔水部位形成上層滯水或飽水帶,增大岩土體重力、甚至形成孔隙水壓力,降低岩土體強度,從而觸發黃土滑坡、崩塌的發生。

據本次調查資料,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6~10月,與降雨量以及降雨特徵關系密切。如1986年6月調查區持續陰雨天,月降雨量達全年最高,日降雨量達35.9mm,在城區連續觸發寶塔山和鳳凰村2個滑坡。區內近年發生滑坡和崩塌頻次與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二、地表水

地表水與地質災害關系密切,這里主要指河流與水庫中的地表水。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夏秋季多暴雨和大雨且時間集中。降雨在短時間內匯集,形成具有較強侵蝕能力的地表水流,塑造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也常引發地質災害。河流發育期不同對地質災害的影響不盡相同。區內的延河、南川河及汾川河等幹流及較大的一級支流已進入老年期,河谷已達百米—數百米寬,河流下切進入基岩數米,基岩出露亦高達十數米,河谷內沖淤趨於平衡,流水對兩側坡腳侵蝕作用減弱,對地質災害的形成影響不明顯。在二三級支流內,基岩多有出露,河流下蝕受阻,側蝕作用較強,對谷坡的穩定性具有明顯的影響,在歷史上已引發較多的滑坡。滑坡堵塞河谷,滑體受流水沖刷侵蝕,大部不復存在;谷坡滑動後,亦達到較為穩定的狀態。在三四級或更小的溝谷內,主要為黃土溝谷,流水的下蝕和側蝕均存在,兩岸谷坡較陡,目前仍處於流水的侵蝕中,是滑坡、崩塌的多發地段,但這些地區由於地形條件差,人類活動相對較少,滑坡崩塌形成地質災害的概率較低。自實施退耕還林(草)政策以來,區內植被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發展,河流溝谷中的水流明顯減少,地表水的侵蝕強度有所削弱,流水對地質災害的影響也漸趨緩和。

水庫或淤地壩附近,地表長期積水,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地下水位抬升,在較大范圍內形成地下水,通過地下水對斜坡穩定性造成明顯影響。

三、地下水

研究區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十分貧乏。但是,由於黃土節理裂隙發育,在斜坡地帶,在原生節理和構造節理的基礎上,發育了密集的風化、卸荷裂隙,甚至演化為黃土陷穴、落水洞,在暴雨過程中,降水匯集,沿節理、裂隙、陷穴、落水洞等通道快速下滲,在古土壤或基岩之上形成局部上層滯水,甚至潛水。地下水活動降低了黃土強度,改變了坡體應力狀態,常常觸發斜坡變形失穩。據研究,當黃土含水量<18%時,黃土力學強度較高,坡體在直立的狀態下也可保持穩定;但如果>20%,則強度降低很快,坡體穩定性亦變差。所以,地下水活動對斜坡變形失穩的影響作用十分明顯。地下水活動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斜坡上的上層滯水的存在,降低了土體強度,增加了土體的重量,易觸發斜坡變形失穩。

二是在連陰雨過程中或大雨之後,水分入滲途中在古土壤層受阻,使古土壤以上的土體含水量增大,雖尚未飽和或形成上層滯水。但是,由於含水量增大,降低了土體強度,也同樣觸發斜坡變形失穩。

三是水庫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影響地質災害。如河庄坪鎮趙家岸水庫蓄水,引起坡體內地下水位上升,在坡體前部形成泉水,斜坡變形導致居民房屋變形及牆體開裂,嚴重威脅居民安全。

⑵ 地質災害對山區河流影響的綜述

使河流斷流,大抄規模滑坡崩塌堵襲斷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山區河流強烈演變。
比如汶川「5·12」地震上,在四川省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阿壩等4市1州共形成104座地震堰塞湖,其中成都市9座,德陽市14座,綿陽市53座,廣元市21座,阿壩州7座。這些堰塞湖廣布於長江上游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四大流域;其中,嘉陵江流域22座,涪江流域52座,沱江流域16座,岷江流域14座

⑶ 地形對河流的影響。說出有利的影響和不利的影響

①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上的濕潤氣流專(夏季風)深入內陸,為我國廣大地屬區帶來大量的降水,有利於我國東部廣大地區發展農業生產。 \r\n\r\n②地勢對河流的影響: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滾滾流,同時在各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產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⑷ 村莊分布在河流邊上所受地質災害影響小嗎

是否受到自然災害抄影響要看當地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從古至今,很多城鎮都是沿河沿江發展起來的。在地質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沿河分布的村莊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的確比較大,比如山洪,泥石流等,但是河流個村莊經濟發展也帶來便利。

⑸ 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地形的高低,傾斜方向決定河流流向,如我國大多河流向東流,主要是我國地形是西高東低,而一些大的河流主要發源於高原山地。

⑹ 地質構造對河流發育的影響

地殼(岩石圈)在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受構造運動影響,形成各種地質構造,並對河流形成、發展演化起著控製作用。尤其是斷裂構造常構成一個地區的水系格架。主要表現如下:

1.河谷的位置及流向

河谷的位置及流向常受地質構造控制,如構造破碎帶抗流水侵蝕能力弱,易快速地發育成為河谷,並呈直線狀分布。如我國雲南鮮水河。東非裂谷中的青、白尼羅河的直線流向就是典型的範例。

2.水系格局

水體的展布是地質構造最靈敏的反映。特別是

近時期的斷裂構造常形成特有的水系格局(圖5-22)。常見的主要類型有:①菱形格狀水系。由兩組斜交的斷裂構造控制。②矩形格狀水系(又稱柵欄狀水系)。由兩組近正交發育程度不同斷裂造成。③角狀水系。受斷裂控制,其幹流常呈尖銳角狀的彎曲,有明顯的方向性。④放射狀、環狀和向心狀水系。穹盆構造的頂部以及火山口附近斷裂構造發育,常形成這類水系。⑤多條河流、水系同步彎曲,是活動斷層水平位移的標志。

3.區域構造控制大區域內河流的展布格局

大河流的流向都受區域地勢控制,而區域地勢地貌本身又受控於區域大構造。如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青藏高原地勢就是由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而隆起的結果,這一特定的地質構造背景,促使長江、黃河、珠江等水系均向東流入大海。而秦嶺地槽褶皺山系構成了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南嶺東西向構造帶則是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

綜上所述,研究河流的發育,必須從構造運動這一視角去觀察,抓住事物最本質的特徵,才能得出正確地結論。

圖5-22 斷裂構造形成的水系格局

本章要點

1.根據流水在地面上流動特點,可分為坡流、洪流和河流三種類型。

2.地面流水動能的大小與流量、流速的平方呈正比。

3.流水可以分為層流、紊流、環流三種基本流態。

4.河流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地對谷底和谷坡進行沖蝕破壞,這個過程稱侵蝕作用。河流的對河谷底部底蝕作用有時表現的得非常強烈,如我國的虎跳峽和北美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都是由於強烈的底蝕作用造成的。河流的側蝕作用可以形成邊灘,還會使河道截彎取直。

5.河流的搬運能力主要取決於流速。

6.河流的沉積作用常形成河床、邊灘、河漫灘與三角洲地形。

7.河流的形成與演變受自身運動特徵影響外,同時受地質構造的影響。

復習思考題

1.坡積物、洪積物、沖積物是怎樣形成的?各有何特徵?

2.一條大河不同河段會發生哪些地質作用?各形成何種地貌形態?

3.繪圖表示河谷結構。

4.繪圖表示河流階地類型。

5.河流搬運作用有哪幾種類型?有何特點?

6.何謂侵蝕基準面、向源侵蝕、河流襲奪?

⑺ 河流對地質,地形的影響

在河流上游,由來於流水的侵蝕,河床自較陡,流速較快,流量不大,常常成v型谷,可以建水力發電站
在河流中游,地勢變緩,流速減慢,由於支流的流入,流量增大,含沙量也會相應的增大
在河流的下游,基本上地勢平坦,常常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流量最大,含沙量也最大,主要是城市工業、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
當然,由於河流所處的緯度不同,因此補給類型也不同,有無結冰期也不同,季節變化也不同
另外,山地的河流河口處,易形成沖積扇

⑻ 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流向產生什麼影響

河流對地形的影響。
地形能夠影響河流,反過來河流也能塑造地形。
河流上游大多流經山地和回高原,水流急,答河水不斷侵蝕,形成河谷,如三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湟水谷地等。
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積,容易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如珠江入海口的珠江三角洲、尼羅河入海口的尼羅河三角洲。
如亞馬孫平原由亞馬孫河沖積而成;美國的大平原由密西西比河沖積而成;恆河平原由恆河沖積而成;印度河平原由印度河塑造;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因此也叫兩河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由長江的泥沙淤積而成;華北平原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因此也叫黃淮海平原。

⑼ 地質災害產生的影響因素

環膠州灣地區地質災害的產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總體上可以歸結為內動力地質作用、外動力地質作用和人類工程地質活動三大類。

4.7.1 內動力地質作用

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地質災害的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內動力地質作用對地質災害發育的控製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地殼的區域升降運動; 二是斷裂構造活動。前者是形成現狀地形特徵的內在因素; 後者則是形成區內構造格局及岩石節理裂隙發育程度的必要條件。

4.7.2 外動力地質作用

外動力地質作用是指地表受重力和太陽能影響而產生的地表變異作用,包括流水、風化等作用及其他作用。其作用的形式可歸結為剝蝕作用和堆積作用,以及連接二者的搬運作用,即不斷地破壞和夷平那些由內動力地質作用產生的隆起部分,並把破壞下來的碎屑物質搬運堆積到低窪地區或海中。因此,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過程起著改造地表形態的作用,是地貌景觀形成和發展的基本動力。現狀的地貌形態是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綜合影響的結果,也是地質災害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

( 1) 流水作用

區內大氣降水相對比較豐富,且多集中在雨季 7 ~9 月份。由於受地形條件控制,河流功能存在較大差異,但其對地表的侵蝕,對泥砂、礫石的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以及對地表形態的改造作用是相同的。當地表接受大氣降水形成徑流時,開始降水在重力作用下,以散流方式向下運動,隨著流量及流速的加大,對地表形成片狀侵蝕,對地表風化層或鬆散層進行剝蝕,若匯入溝谷底部或低窪地帶,徑流就會集中,動能增大,並以線狀形式對溝谷底部及兩側進行侵蝕。在此過程中,不僅有流水的直接沖刷作用,而且有水中砂、石塊甚至是巨大漂礫的磨蝕作用。

( 2) 風化作用

風化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重要方式,與地質災害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關系。由於山區岩石出露,風化形式多為碎屑狀風化、塊狀風化和球狀風化。

4.7.3 人類工程地質活動

人類頻繁的工程地質活動及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是工作區內地質災害及隱患形成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 1990 年以來,經濟、城市建設、旅遊及第三產業、交通等設施建設得到迅猛發展,建設規模和步伐都是空前的,人類的工程活動及對地質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強,由此而產生的不良地質現象明顯呈上升趨勢。人類工程活動分布見圖 4.6。

圖 4.6 環膠州灣地區人類工程活動分布

隨著旅遊業的長足發展,旅遊線路建設發展較快。在修建公路的過程中,由於開挖路基坡腳,破壞了地質體的原有結構特徵,削坡過陡造成邊坡失穩,為地質災害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形成災害隱患。新景點的開發大都以地質地貌景觀為主,尤以怪、險、奇、玄的地貌景觀吸引遊客,加大了人類與景觀的接觸程度,也增加了災害發生的概率。

城市或城鎮的工業、民用建築的建設,特別是在丘陵、山區,建築物的建設需要對鄰近山體採取削坡、回填等措施,這些工程對地質環境的破壞,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將更加頻繁和密集,形成的災害隱患也不斷增加。

礦產資源開發、建築石材開采、河道內挖沙等資源開發活動,也是破壞地質環境、形成災害隱患的重要人類工程活動之一。開采活動破壞了山體、植被、耕地,形成的礦坑、陡峻邊坡及大量堆置的礦渣、尾礦等,是誘發或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

近海地區地下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是造成海 ( 咸) 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⑽ 地形對河流的分布,流向有哪些影響

地形的高低,傾斜方向決定河流流向,如我國大多河流向東流,主要是我國地形是西高東低,而一些大的河流主要發源於高原山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