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四川省地質災害多發區

四川省地質災害多發區

發布時間: 2021-03-03 13:07:14

1. 四川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又稱「歐亞地震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回,從印度尼答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
橫貫歐亞兩洲及涉及非洲地區。其中一部分從堪察加開始,越過中亞,另一部分則從印度尼西亞開始,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它們在帕米爾會合,然後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區,再出亞速海。歐亞地震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15%,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釋放在海嶺地震帶。
這條地震帶也是近代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它又可分為幾個段落,其中印度北部是重要一段,稱「喜馬拉雅地震帶」,東西長約2400公里。
總之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但是不相等

2. 為什麼四川省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專家表示

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 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可能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是淺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專家表示,全球7級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級以上1-2次。我國受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推擠,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張國民說,從大的方面來說,汶川地震處於我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中部地區的中軸地震帶位於經度100度到105度之間,涉及地區包括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屬於我國的地震密集帶。從小的方面說,汶川又在四川的龍門山地震帶上。因此,這里發生地震的幾率較高。
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震,屬於淺源地震,其破壞力度較大。張國民說,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圍內,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達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淺源地震的發震頻率高,佔地震總數的70%以上,所釋放的地震能占總釋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災害的主要製造

3. 西南地區是地質災害多發區,為什麼四川盆地少滑坡和泥

我國西南地區是地質災害多發區,但四川盆地滑坡和泥石流發生次數很少,原因是:
四川內盆地,地勢容相對比較平坦。四川盆地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地底部兩大部分,其面積分別約為10萬多和16多萬平方公里。邊緣山地多中山和低山。
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又稱信封盆地、紫色盆地,總面積約26萬多平方千米,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婁山、雲貴高原環繞而成,周圍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間,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中間盆底地勢低矮,海拔200米~750米,面積約為16萬平方千米,因此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底部兩大部分。邊緣山地區從下而上一般具有2~5個垂直自然帶。

4. 為什麼汶川所在區域是我國地質災害多發區

中新網9月3日電 測繪局、地震局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介紹汶川地震對地震周邊地區及青藏板塊地形的影響。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在發布會上介紹了近期地震發生比較多的兩個原因。
第一,汶川8級地震發生以後,從我們多年總結研究的經驗來講,這么大的地震發生以後,在全國范圍內會存在一些調整,會發生一些地震,所以最近我們感覺震區以外的一些地區,包括西藏、新疆以及四川與雲南交界的地方發生一些地震。按照統計規律,每年我們國家發生5級以上地震是18次左右。到目前為止,除汶川地震強餘震以外,現在中國大陸已經發生了21次5級以上地震,從目前情況來說,整個地震數量超過平均水平,相對來說強一些。
第二,最近地震發生這些區域在我們國家都是地震多發地區,包括新疆、西藏、雲南,是我們國家地震多發的一些省市,從本身來講,這些地方也會發生一些地震
馬宗晉表示,「對於強餘震還需較長時間加強研究」。他介紹,截至9月1日12時,也就是汶川大震後112天內,中國地震台網記錄到2萬7千多次餘震。其中6級以上餘震8次,最大的餘震是5月25日下午發生在青川的6.4級地震;5級以上餘震39次。餘震的數量和強度仍有較大的起伏。7月24日,青川一帶又發生了5.6、6.0和6.1級較強餘震,造成十餘人傷亡。
馬宗晉表示,目前,通過對我國大陸地區地震資料的多方分析,基本上仍確認5

5. (28分)四川省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是我國地質災害的多發區,也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閱讀


(1)垂直(2分)滑坡/崩塌/泥石流(2分)降雨(2分)
(2)東多西少(2分)沿河布局(2分)
(3)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2分)
(4)東(2分)地形(2分)
(5)第二(2分)第三(2分)
(6)優勢:氣候濕潤,河流流量大,地勢急,河床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水系眾多,峽谷多,適宜建壩的地址多(可梯級開發);人口分布少,建站動遷居民少。(答2點得4分)
困難:地質條件復雜,多斷裂帶;雨季降水集中,影響施工;高山峽谷,交通不便,物資運輸與後勤保障困難(答2點得4分)

6. 西南地區是地質災害多發區,為什麼四川盆地少滑坡和泥石流

大哥四川每年滑坡和泥石流很多啊!每到夏季多雨時候就會爆發,加上地震的作用就更多了,比如去年的813特大山洪泥石流

7. 西南地區成為地質災害多發區的原因

解析:抄 解析: 地質災害的發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自然原因從地質構造、地形、降水等方面分析,人為原因則主要考慮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答案:自然原因:①地質構造復雜,地殼活動強烈,多地震,誘發滑坡、泥石流。②地貌類型多、地勢起伏大,易發生滑坡。③降水多,多暴雨,易發生泥石流。人為原因:①對山區的不合理開發,破壞植被,誘發泥石流。②開礦等不合理的大規模的工程活動,誘發滑坡。③西南地區的人口和財產的不斷增加,導致地質災情日益嚴重。

8.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是什麼

西南地區地抄質災害多發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首先西南地區處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地震,岩石破碎;多山地地形,地勢起伏大,重力作用大;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為原因主要是防範和保護一是淡薄,人口稠密以及不合理的開發活動。

西南地區曾多次調整,直至1955年形成穩定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稱為「西南四省(區)」;1997年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四省一區區劃格局部分調整,在此之後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合稱為「西南五省(區、市)」。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南地區,主要包括巴蜀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兩廣丘陵西部等地形單元,大致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9. 為什麼四川省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西部地復區不光是四川的地震災制害頻發,還有雲南,主要是因為四川成都以西雲南中西部地處龍門山斷裂帶和橫斷山斷裂一帶,地球表面為板塊構成,這些地方剛好處在2個板塊的交界地帶,受板塊擠壓運動影響,斷層活動頻繁,造成地震等地質災難較多,強烈的地震又使得山地表面岩體破碎,收降雨影響,破碎的地表又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10. 是地質災害多發區,為什麼四川盆地少滑坡和泥石流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
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山體版斷裂發育權,岩性疏鬆;
地處我國地勢階梯交界處,地勢起伏較大,多陡峭出體;
降水豐富,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采礦、公路建設等大型工程活動和,濫砍濫伐、過度開墾等人類活動造成植被破壞嚴重,岩體松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