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實測工程地質剖面的目的

實測工程地質剖面的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3-03 11:47:55

❶ 實測地質剖面野外工作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折疊1、剖面踏勘
在剖面線基本選定之後,應沿線進行踏勘。了解露頭連續狀況、構造形態、岩性特徵、地層組合、侵入岩的分布、種類、岩性岩相變化、接觸關系、初步了解地層單元及填圖單元的劃分位置、化石層位、重要樣品採集地點等。在此基礎上確定總導線方位、剖面測制中導線通過的具體部位,需平移的地段和必須工程揭露的地區,以及工作中的住地和各住站的時間。
折疊2、剖面測制人員分工
野外工作一般需要5-8人。人員大致分工為:
地質觀察、分層兼記錄1人
作自然剖面、掌平面圖(航片)1人
前測手兼填記錄表1人
後測手兼標本採集1人
放射性測量1人
若人員充足時,記錄和樣品採集均可由專人負責。若測制古生物地層剖面,最好古生物鑒定人員參加,變質岩地層剖面最好岩礦鑒定人員參加,以指導化石、薄片的採集工作。
折疊3、比例尺選擇及精度要求
1.剖面比例尺:根據剖面所要研究的內容、目的、岩性復雜程度等,精度要求診實際情況具體對待。一般情況下比例尺為1/500~1/10000。地質剖面
2.剖面上分層精度的要求:原則上在相應比例尺圖面上達1毫米的單位(厚度)均需表示。但一些重要或具特殊意義的地質體,如標志層、化石層、含礦層、火山岩中的沉積夾層等,其厚度在圖上雖不足1毫米,也應放大到1毫米表示,並在文字記錄中說明。分層間距按斜距丈量。
3.剖面的平移:剖面通過區如遇有大片覆蓋、天然障礙或因構造破壞造成測制意義不大的地段,則需要平移。平移應依一定的標志層或實測的順層追索為准。一般平移距離不大於500米,否則應分開另行測制剖面。
折疊4、剖面的具體施測
1.地形剖面線的測量:有儀器法和半儀法兩種,儀器法有測量人員負責測制;半儀器法由地質人員測制,以羅盤測量導線方位和坡度,以皮尺或測繩丈量斜距。注意將皮尺或測繩盡量拉緊。方向和坡角要用前、後測手測量的平均值,且要求兩人測量數據差值不能過大。
2.將測量數據和分層位置及時記入剖面記錄表,並表示在平面上,二者相互對照互相吻合。
3.根據剖面測制的目的,按需要配合以物探、化探工作。
4.剖面上樣品採集工作:應根據剖面研究的目的,系統採集岩石薄片樣、各類標本、岩石化學、人工重砂、古生物樣等。特別注意礦化地段樣品的採集,嚴防漏礦現象發生。
5.沿剖面線用定地質點的方法控制剖面起點、終點、轉折點、重要地質界線、接觸關系、構造關鍵部位和礦化有利的地段等。地質點和分層號、化石及主要樣品應用紅漆在實地標記,並准確標繪在圖上。
6.居民點、河流、地形制高點、主要地物及探礦工程等,應適當標注於平面圖和剖面圖上。
7.在剖面通過部位,遇到有意義的地質現象應畫素描圖或拍照地質照片,並在記錄上記明地點、時間和要說明的內容、遇到構造、特別是可說明大褶皺構造的次級褶皺構造,應在小構造具體出現位置的剖面圖上方,用特寫方式附上小構造形態特徵特徵素描圖。地質剖面
折疊5、剖面圖的繪制
剖面圖的繪制常用的有展開法和投影法兩種。到導線方位比較穩定多用展開法,當導線方位多變、轉折較多時宜用投影發法。
1.展開法:展開法是將各次所拉的不同方向的導線按其水平長度移成統一方向的直線,也就是說將不同方向導線沿線觀察的地質現象。當成是整個在一條統一直線剖面線上的觀測。
具體方法是據斜距和坡角(±°)把各段導線園滑連接而成。在導線方向與地層走向不完全垂直(交角小於75°)時,需要將直傾角換算成視傾角在剖面上表示。次法宜用於導線方位變化不大。比較穩定的情況下。該法比較簡單,便於在野外繪制,缺點是將轉折的導線展開,在剖面圖上誇大了地質體的實際寬度,以至歪曲了地質構造的實際形態。因而地層厚度只能用公式計算求得。在作剖面中,每次導線方位應在剖面上方予以表示。剖面下的展開導線沒有多少意義,成圖中可不表示。
2.投影法:首先繪出導線平面圖,並把各地質要素標繪到相應的位置上,構成路線地質圖。投影基線方位與總導線方向(剖面總方位)一致。將地層沿走向延長到投影基線上,形成各地質要素與投影基線的交點,再將各交點垂直投影到與投影基線相平行的剖面圖上,即為剖面上各地質素的界線點。地形線是將各導線點位投影到基線上,再以基線的某已知高程據各導線點的累計高程勾繪而成,此法有人稱作二次投影法。
採用地層厚度換算公式計算
D=L(Sinα·Cosβ·Sinr±Cosα·Sinβ)
式中:D-岩層直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層直傾角
β-地層坡度角
r-剖面線與地層走向的夾角
地形坡向與岩層傾向相反時用+相同時用-
地層厚度應分層計算。比例尺小於1∶1000的剖面,分層厚度取整數,大小1∶1000的剖面,厚度數值取小數點後一位。
地層厚度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1)產狀的有效控制距離要求在野外施測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確定,以便室內計算厚度用。
(2)脈岩的剔除:一般情況下,在圖上出露寬度<1毫米的脈岩不必剔除其影響厚度;超過1毫米時,則應剔去,採用岩脈兩側分別代表的厚度。若某一地段岩脈雖小,但很發育,且對此地段地層厚度影響較大,可依據岩脈在地層中含量比(線統計法:岩脈厚度與整個統計線段長度的比值),按比率求地層厚度。
(3)同一向、背斜中,地層厚度採用地層較發育的一翼進行計算(柱狀圖中可表示岩性相變或說明厚度的變化,不可採用兩翼岩層中較大厚度的單層建立柱狀圖)。
4.地層真傾角換算為視傾角
在剖面圖中,地層走向與剖面線方向不垂直時,在剖面圖上地層產狀以視傾角表示,見傾角換算表(表Ⅲ-2)。其產狀數字表示仍為真傾向、傾角。
5.實測剖面圖中表示的主要內容
(1)導線平面圖表示內容:導線、導線點、地質點、產狀(可選擇表示)、地質界線、地層代號、含礦層、斷層、主要地物等。
導線長度以平距表示。
(2)剖面上表示內容:岩性(以花紋表示)、產狀(花紋表示視傾角,下方數字表示真產狀)、地質點、導線點、樣品代號、層號及地層代號、斷層、褶皺、居民點及山峰水系名稱等,在剖面上方按需要附構造特寫素描圖。分層界線可適當劃長。產狀指引線應指在量取產狀的實際位置處。
(3)剖面圖必須和投影基線相平行。
(4)剖面圖擺法:剖面的左端應為西、北西、南西、南。相應在右端為東、南東、北東、北。
(5)如剖面徑平移,則導線平面圖上按平移方向、距離另作起點。而剖面圖僅按兩點的高差決定起點的標高,水平方向酌情斷開1-2厘米,以作圖方便互不重疊為原則。
(6)如剖面測制中並進行有電、磁測量、伽瑪測量等工作,若種類少,或僅一種,可在剖面圖上部作曲線圖表示,為了減輕圖面負擔,這些曲線圖可另作圖表示,但圖中地質剖面圖應互相一致。
折疊6、剖面地質小結
1.前言
(1)剖面測制的目的
(2)剖面線位置、方向、坐標、長度、測制方法。
(3)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單位及主要工作人員。
(4)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長度、工程工作量、標本××件、樣品××件。
2.地質成果
(1)簡述剖面測制區的區域構造部位及地層、構造特徵。
(2)依不同時代,由老到新分別對剖面所見地層進行敘述。
每一時代中地層可按地層組合單元總述其組合特徵,再按不同岩性層詳述其岩性、顏色、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等岩石岩性特徵,應詳細述明岩層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不整合接觸關系。
(3)岩漿岩及脈岩的描述。
(4)構造:斷裂構造、褶皺構造。
分別描述其類型、性質、規模、形態特徵、斷層對地層連續性的影響,控礦產構造特徵。
(5)礦產:對礦產應詳述。
(6)新進展、新發現和新見解。
3.存在問題

❷ 區域地質調查中剖面測制的目的和要求

1:萬區域地質調查是一項基礎性地質工作,其任務是將各種地質體及其界線按1:5萬比例尺精度填繪成地質圖,以查明區內地層、岩石(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構造以及其他各種地質體的特徵,並研究其屬性、形成環境和發展歷史等基礎地質問題,為國土規劃、礦產普查、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地質教學等提供基礎地質資料。

《1:5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DD2006—××)對在不同岩石區測制各類地質剖面的目的、要求,做出以下明確規定。

(1)沉積岩剖面測制目的與要求

測制沉積岩地層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積序列的岩石組成、結構和接觸關系,正確建立工作區的岩石地層層序,合理劃分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層填圖單元。在剖面上要詳細分層,逐層進行岩性觀察與描述記錄,並對重要地質現象(地層界線、沉積構造)進行素描和照相,系統採取岩礦、岩相、岩石地球化學樣品,逐層尋找和採集大化石及微體化石樣品,必要時採集人工重砂、粒度分析、古地磁等樣品,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地層中的各種地質特徵,視具體情況進行生物地層、年代地層、事件地層、層序地層、化學地層和磁性地層等多重地層劃分對比研究,為路線地質調查打下基礎。

(2)火山岩剖面測制目的與要求

測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劃分火山地層,在研究劃分火山岩和沉積夾層的基礎上,結合火山岩地層的結構類型,劃分岩石地層單位和火山噴發韻律、旋迴,建立地層層序,確定火山噴發時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礦物成分、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特徵、岩石類型、結構構造、產狀、厚度、接觸關系、空間分布及其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劃分火山岩相類別。查明與火山活動有關的構造特徵,研究古火山機構,重點研究的火山機構必須測制岩性火山岩相剖面。在剖面上應系統採集岩礦、岩石化學、地球化學樣品,在沉積夾層中要注意尋找大化石或採集有關微體化石樣品,有選擇地採集同位素年齡測試樣品。

(3)侵入岩剖面測制目的與要求

測制侵入岩剖面的目的是對岩體(岩基)進行解體,劃分侵入體,確定侵入體間相互關系、侵位順序、侵入時代及其演化關系,研究就位機制;對同源岩漿演化系列的侵入體,可進一步歸並單元、序列;對岩漿混合作用(簡稱漿混)演化的侵入體,要在岩漿混合、分異、演化、就位機制研究基礎上,合理地劃分填圖單元。在侵入岩剖面上應詳細研究侵入體的各種基本特徵並系統採集岩礦、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樣品,有選擇地採集同位素年齡測試樣品。

(4)變質岩剖面測制目的與要求

測制變質岩剖面的目的是確立變質岩構造-地(岩)層或構造-岩石填圖單元,劃分變質帶、變質相,歸納變質系和區分不同的構造變形域。低級變質的沉積岩和火山沉積岩原則上分別按未變質沉積地層和未變質火山岩地層進行,但應注意研究變質-變形作用的特徵及其相互關系。對中高級變質岩,要在查明岩層構造疊置序列,並研究其新老關系基礎上測制剖面,確定變質岩石(包括變質構造岩)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岩石類型及主要變質岩的岩石化學、地球化學以及變形特徵,恢復原岩;研究變質岩的原岩建造類型、探討其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以及變質作用和成礦作用的關系;查明不同變質岩類型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接觸關系並建立序次關系;查明變質變形作用特徵類型、劃分變質相帶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時代及其相互關系,探討變質作用發生、發展的地質環境;建立地(岩)層序列和熱動力事件演化序列。

(5)第四紀地質體剖面測制目的與要求

測制第四紀地質體剖面的目的是查明第四紀地質體種類、物質成分、厚度、成因類型、接觸關系和分布范圍。研究第四紀地質體與地貌類型的關系,根據物質成分及其所處的地貌部位劃分填圖單位,建立堆積層序;調查第四系可能賦存的礦產、古風化殼、古土壤和古文化層;研究各類第四紀地質體形成時期及其與年代地層的對應關系;研究對工程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紀地質體堆積物、地貌、新構造運動和現代動力作用。對第四紀和現代氣候敏感帶,不同氣候-生物組合交界帶、地殼活動帶、外動力高強度作用帶(江、河、湖、海岸帶與邊坡)、人為活動頻繁地帶的第四紀地質體堆積區都應進行重點綜合調查。在剖面上要詳細分層,逐層描述並系統採集各類樣品,如孢粉樣、微體化石樣、古地磁樣、地球化學樣、熱釋光、光釋光、電子自旋共振、14C等同位素年齡測試樣品。

(6)混雜岩剖面測制目的與要求

測製造山帶區混雜岩剖面的目的是進行基質和外來岩片(塊)的劃分、對比研究。對基質的劃分研究可根據基質的變質程度不同,分別按未變質沉積地層、未變質火山岩地層和變質岩剖面進行。在剖面上特別要注意岩片(塊)與基質之間、岩片(塊)與岩片(塊)之間接觸關系特徵的調查,分別按岩片(塊)和基質,對混雜岩內部物質組成逐層詳細描述,採集岩礦、古生物、岩相、構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學、粒度分析、同位素測年等樣品,進行時代、岩相、變形和變質歷程研究。

(7)構造地質剖面測制目的與要求

剖面上的各種地質構造要素、構造形跡、構造疊加改造和交切關系均應詳實記錄,並附必要的素描和照片。各種產狀要素和所需參數要齊全,判別運動學特徵的現象和必要的數據要清楚,所述現象定性亦要基本准確。必要時在剖面上需進行地質構造野外統計測量,測量數據必須系統完整,具有代表性和客觀性,其屬性和期次關系清楚。對重要接觸關系,均應有專門的控制點,記錄內容應包括界面產狀、性質、界面特徵、界面上下地層的岩性、產狀、變質變形差異等。其時代應有資料依據。附必要的素描圖或照片,採集必要的標本。對區域性的斷裂帶和韌性剪切帶,必須有較系統的構造岩標本和有關樣品控制(如定向標本,岩組分析樣等)。對於構造剖面位置的選取,不僅要選取構造位置的強變形帶,還需要選取其遞進變形帶,以測全其遞進變形的過程。

簡而言之,剖面測制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和掌握各種地質體的特徵、屬性、相互關系及區域變化,為合理劃分填圖單位和填繪地質圖服務,是區域地質調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❸ 現場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

1、選址勘察工作目的在於從總體上判定擬建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能否適宜工程建設項目。任務是通過取得幾個候選場址的工程地質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對擬選場址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工程地質評價。

2、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對場地內建築地段的穩定性作出評價;為確定建築總平面布置、主要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方案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質論證。根據選址報告書了解建設項目類型、規模、建設物高度、基礎的形式及埋置深度和主要設備等情況。

3、詳細勘察的目的是提出設計所需的工程地質條件的各項技術參數,對建築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評價,為基礎設計、地基處理和加固、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工程等具體方案作出論證和結論。

(3)實測工程地質剖面的目的擴展閱讀

觀測的主要內容有:

岩、土體位移范圍、速度、方向;岩、土體內地下水位變化;岩體內破壞面上的壓力;爆破引起的質點速度;峰值質點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統的載荷變化等。此項工作主要是在論證建築物的施工設計的詳細勘察階段進行,工程地質作用的觀測則往往在施工和建築物使用期間進行。

長期觀測取得的資料經整理分析,可直接用於工程地質評價,檢驗工程地質預測的准確性,對不良地質作用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確保工程安全。

❹ 實測剖面的目的

1)建立地層層序、確定地層的地質年代;

2)查明各種地質體的構造特徵和相互關系;

3)確定填圖單位和各種分層標志;

4)計算地層厚度;

5)繪制實測導線平面圖和剖面圖。

❺ 實測地質剖面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剖面位置的選擇有哪些基本要求

5、繪制地質剖面圖時選擇剖面線的原則有哪些?圖示說明剖面線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圖示說明油氣藏的基本分類。
7、試對井下地層的重復與缺失進行地質

❻ 工程地質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簡答

工程地質的目的級任務:
在城建規劃和建(構)築物、交通等的基本建設工興建之前,需要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其目的是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存在的地質問題,對建築地區做出工程地質評價,為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以保證工程建築物的安全穩定、經濟合理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質勘察的任務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查明工程建築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闡明其特徵、成因和控制因素,並指出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2、分析研究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評價,為建築物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
3、選擇工程地質條件相對優越的建築場地。建築場地的選擇和確定對安全穩定、經濟效益影響很大,有時是工程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選址或選線工作中要考慮許多方面的因素,但工程地質條件常是重要因素之一,選擇有利的工程地質條件,避開不利條件,可以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工程安全。
4、配合工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據地質條件提出建築物類型、結構、規模和施工方法的建議。建築物應適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和具體方案也與地質條件有關。
5、提出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質條件的措施和建議。任何一個建築場地或工程線路,從地質條件方面來看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但從工程措施角度來看幾乎任何不良地質條件都是能克服的,場地選完之後,必然要制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質條件的措施。只有在了解不良地質條件的性質、范圍和嚴重程度後才能擬定出合適的措施方案。
6、預測工程興建後對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制定保護地質環境的措施。大型工程的興建常改變或形成新的地質營力,因而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環境地質問題,如開挖邊坡引起滑坡、崩塌;礦產或地下水的開采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水庫引起浸沒、坍岸或誘發地震等,所以保護地質環境也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重要任務。

❼ 實測地質剖面的目的和要求

根據不同的地質研究目的,實測地質剖面可以分為實測地層剖面和實測構造剖面兩種,統稱實測地質剖面。

實測剖面是沿選定的野外地質觀察路線逐尺測量、綜合觀察、真實描述客觀地質體和地質現象,並繪制剖面圖的過程。實際工作中,針對不同的地質問題,可測制地層、構造、侵入岩、第四系等不同類型剖面。這里所說的剖面是指綜合研究各種地質問題的地質剖面。該項工作是野外工作量大、綜合性強、費時多的重點工作之一。測制目的、內容包括:

◎ 研究工作區地層的岩石組合、變質程度、地層劃分、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及其厚度變化。

◎ 觀察沉積特徵、原生構造、化石和產出狀態以及古生物組合,分析岩相特徵和沉積環境。

◎ 觀察地層的變形特徵,確定褶皺、斷裂、新生面狀、線狀構造要素的類型、規模、產狀及其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特點,分析形成序次及其疊加、改造關系。

◎ 研究侵入岩的岩石特徵、結構構造、捕虜體和析離體在岩體內的分布; 接觸變質和交代蝕變作用及含礦性; 觀察原生和次生構造,劃分岩相帶; 確定岩體產狀、與圍岩關系、剝蝕程度、侵入期次和形成時期等。

◎ 研究第四紀沉積物的性質及其特徵、厚度變化、成因、新構造運動及其表現形式。

◎ 研究對工程有不良影響的地層的分布規律。

❽ 工程地質剖面圖數字意義,上邊那個1下邊那個3.87什麼意思啊

你是搞地質或岩土行業的嗎,這么簡單的問題!
孔口標注1、7、13為鑽孔編號,下面的3.87 、3.85表示孔口高程。
另外鑽孔 標注是 左邊標高,右邊深度!!!
打了 這么多字,可惜沒有分!

❾ 路線踏勘的目的和任務

路線踏勘又叫野外踏勘。它是在室內對研究區基本地質情況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野外實際綜合地質考察。

進行路線踏勘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 概略了解工作區內自然地理和經濟概況,通過路線踏勘對全區基本地質特徵 ( 包括岩石、地層、古生物、構造、岩漿活動和工程地質問題、礦產等) 有了輪廓性的認識,並對主要地質問題和基本工作方法取得共同認識,使下一步的實測地質剖面和地質填圖計劃的編制更符合實際,以保證實習工作的順利完成。通過踏勘,要達到以下目標: ①實際觀察研究區域地層、岩石的基本性質、特徵和構造輪廓,選擇實測標准地質剖面路線; ②初步研究地層劃分方案,統一岩石命名和野外工作方法; ③通過踏勘,核查前人工作成果和已有資料可利用程度及存在的關鍵性問題,以確定工作重點,制定總體工作規劃。

其具體的工作內容如下:

◎ 一般應安排一條踏勘路線,通過區內的主要制高點對全區進行眺望,鳥瞰全區地形、主要交通幹道和居民點分布。核對准備使用的地形圖質量和精度,並實地了解區內氣候、工農業生產狀況。

◎ 根據已有地質圖,選擇幾條能夠控制全區的踏勘路線進行觀測,對以下地質情況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①了解和掌握工作區內正常的沉積地層層序、岩層的岩性組合、所含化石、厚度及其變化,提出實測地層剖面的條數和位置; 初步確定地層界線、標志層和填圖單位; 在岩漿岩和變質岩發育區,還要了解岩漿岩和變質岩的分布范圍、種類、活動時期等。②主要構造特徵。包括地層主要產狀、接觸關系、褶皺、斷層的主要特徵( 含展布方向、規模、性質、相互間關系等) 。在構造復雜區,初步確定實測構造剖面的位置。③了解工作區地理地質現象的類型及其分布特點,了解區內人類工程活動的狀況及其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情況,特別是所造成的地質災害情況。④第四系覆蓋層的分布及水文地質的簡單情況,如河流、水庫、岩溶、井泉,以及主要含水層和隔水層、地表水與地下水的關系。

◎ 為了取得資料、加深印象、方便研究,要採集一定的岩石、地層、化石、礦層和構造等標本,必要時,應照相、素描並編號。

◎ 根據路線踏勘所掌握的情況,結合前人工作的成果,提出本次工作的重點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地質問題。

❿ 實測地質剖面的一般程序、內容和工作方法

實測地質剖面的測制,一般分為野外工作和室內整理兩個階段。

( 一) 實測地質剖面的准備工作

在正式開展實測地質剖面工作之前應做好充分准備,以便協調、快速、優質地完成該項工作。准備工作的內容包括實測地質剖面的目的與方法的業務准備、人員分工、材料工具的准備等。

1. 業務准備

事先應對實測地質剖面的有關內容進行學習,聽取實習教師有關實測地質剖面的講課,在路線踏勘的基礎上,選擇可供實測的剖面位置,確定測制的比例尺。

2. 人員分工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般 5 ~6 人為宜,具體分工和主要任務如表 5-1 所示。

表 5-1 實測地質剖面人員分工簡表

上述人員分工可視具體情況適當變動和調整,以不遺漏各項工作,每人工作飽滿且工作協調一致為前提。在剖面測制過程中,可能出現各項工作忙閑不均的情況。如地質觀察員、記錄員較忙,前、後測手較輕閑等。地質觀察員要發揮全組人員的積極性,做好調度和協調工作,切忌各行其是。對於某一地質問題可能有不同認識,在一時難以取得統一認識之前,以客觀、真實反映為前提,先按某一種意見暫定,事後再作深入探討或請指導教師幫助解決。為了實踐能力得到全面鍛煉,在完成本人所分任務的同時,應積極了解和熟悉其他人員不同分工的工作內容。工作進行一段以後,各不同分工應進行適當輪換,使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都能勝任測制剖面中的各項工作。

3. 工具、材料

為了保證實測地質剖面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剖面測制過程中所需的有關資料、工具、材料,按人員分工分別准備和攜帶,以便到野外就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組一般應配備地形圖 1 幅,羅盤 3 個,地質錘 1 把,測繩 ( 皮尺) 1 條,鋼捲尺 1 個,記錄本 1 本,三角板 1 付,半圓儀 1 個,圖板或講義夾 1 個,繪圖紙 ( 方格紙) 1 ~2 張,實測剖面記錄表 5 ~10 張,鉛筆 3 支,膠布 1 卷,標本簽 1 本。

( 二) 實測地質剖面的工作內容和方法

1. 實測地質剖面位置的初步選擇

通過路線地質踏勘,對填圖區的地層、礦產、構造、地形地貌等已經有了概略的了解,實測剖面位置選在哪裡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考慮,大體位置基本可以確定下來。為了使實測地質剖面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工作效率並達到質量要求,在正式實測之前,一般應進行比路線踏勘更加詳細的觀察,如剖面通過的地點、導線方向,地層的岩性、層序、化石層位、標志層、接觸關系、構造形態,確定分層界線點並樹立標記。對於實測構造剖面,則應對各種構造形態的要素、特徵及其確定依據和相互關系進行觀察。為了加深印象供實測時參考,可作信手剖面。

2. 導線的布設與工作內容

由於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實測地質剖面的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實測的方法也有多種,如直線法、網格法、導線法等。其中,導線法多為生產部門所採用。所謂導線法,系指按既定剖面的方向,隨著地形起伏連續實測,在平面上為一反復轉折的導線。它的優點是可以適應多種變化的情況,野外測制方法簡單易行速度快。其缺點是剖面為非直線時作圖麻煩,精度較其他方法稍差。

( 1) 導線布設原則

採用導線法進行實測地質剖面時,首先必須進行導線布設。導線布設應遵循實測地質剖面的選線原則,具體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 所有導線應盡可能沿同一方向,並垂直於主要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若因某些因素使導線必須轉折,但轉折應盡量減少,且總體導線方向 ( 導線起終點相連) 要保持與主要地層 ( 或主要構造) 走向垂直,單一導線與地層走向線的銳夾角不小於 60°。

◎ 每條導線的端點 ( 導線點) 應布置在地形起伏變化處,同一導線之內的地形坡度要基本穩定。當地形明顯變化時,一定要設點控制變化的地形。此外,導線點不一定是地層的分界點,但為了統計和作圖的方便,在有條件統一時應盡量取得一致,而不能以地層或構造分界作為確定導線點的依據。

◎ 導線通過的地段,一般應是露頭良好、各種地質現象明顯、通行條件好的地段。如果重要地質現象不清楚而需要人工加以揭露,且揭露後仍不能得到連續剖面時,可採取沿地層某一界面走向平移導線的方法,但平移距離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 20 ~30m 以內。當導線平移時,一定注意沿地層某界面走向平移,而不是垂直導線方向平移,這樣才能保持地層的正常層序,不致因導線平移而使地層重復或缺失。

( 2) 導線上的工作內容

導線法實測地質剖面,是剖面測制小組集體的成果,其工作內容是由組成人員在明確分工的前提下,由個人完成。導線上應完成的工作內容,統一反映在 「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中 ( 表 5-2) 。現將導線上的工作內容,即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中各項內容的取得及其有關問題敘述如下:

表 5-2 實測地質剖面記錄表

導線號 以剖面起點為 0,地形變化的第一個點即第一測繩終點為 1,導線號記錄為「0—1」; 第二測繩起點 1 至第二測繩終點 2,導線號記錄為 「1—2」; 其餘類推。

導線方位角 指每一條導線前進方向的方位角。如 0—1 導線的方位角,就是後測手由 0 點對前測手 1 點測讀的方位角。如果所有導線的方位角都相等,剖面線則為一條直線; 如果各導線的方位角不等,則剖面線為折線。導線的方位角由前、後測手提供,為了保證所測方位角數值的精度,最好採用前、後測手對測。當讀數相差 180°時,說明所測方位角准確,以後測手的讀數填入表中。如果雖經多次測讀,前、後測手的讀數仍有一定誤差時,取其最接近的一組讀數將其誤差平均分配,作為後測手的讀數記入表中。

導線斜距 導線斜距是指導線起、終點間沿地表的長度,一般採用以 「米 ( m) 」作為計量單位。為使測得的導線斜距准確,前、後測手應事先對測繩或皮尺進行檢查,檢查測繩 ( 或皮尺) 是否完整無損。後測手一方的刻度應為 0,當前、後測手身高大體相同時,手放在同一位置 ( 如放在肚臍處) 拉緊拉直測繩,這時測繩所讀長度因平行且等於地面斜距,所以其讀數即為導線斜距; 如前、後測手身高相差較大,可調節拉測繩手的高低,使其測繩與地面平行,這時導線斜距的讀數是由前測手向記錄員報告。

分層斜距 同一導線內不同岩性的分界點在導線上的距離,稱分層斜距。同一條導線上各分層斜距之和,等於該導線的導線斜距。當同一岩性分層分屬二條導線時,應分別量測。

對於實測地層剖面,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可量測分層斜距: ①按實測地層剖面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分層厚度在圖上等於或大於 1mm 的單層; ②岩石顏色或成分顯著不同;③岩石的結構、構造 ( 如碎屑岩的粒度、層理、岩石單層的厚度) 有明顯變化; ④岩性不同、厚度不大的岩層有規律地重復出現時,可作為一套互層,如果厚度差異較大,則將薄層視為這一大層中的夾層。分層斜距分別量測其互層或大層斜距,其特點應敘述在文字描述欄內; ⑤標志層、化石層,以及礦層或其他分布廣、在地質研究中具有意義的薄的岩層應獨立分層,如果表示在剖面上它們的厚度小於 1mm 時,在繪圖時可誇大,按 1mm表示。

坡度角 導線經過地段的地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稱該地段的坡度角。它以導線的前進方向為准,仰角為正,俯角為負。

地層產狀及產狀位置斜距 地層產狀一般只量測傾向和傾角。具體多遠距離測量一個產狀無具體的規定,一般在產狀有變化、不同時代地層分界的上部和下部地層,以及斷層的兩盤、褶皺的兩翼、樞紐傾伏端等部位一定要測量產狀。為客觀地反映構造形態,准確確定地層厚度,避免作圖及研究剖面時產狀數據不足,在剖面實測過程中應盡量多地測量產狀,以防止由於少測而再次補測,如果整理時,發現產狀過多,可以捨去不必要的產狀。

產狀位置斜距是指沿導線測量產狀的地點與該導線起點間的斜距。當導線經過的地段產狀不宜直接測量時,可在導線的旁側測量,但不宜過遠,它的產狀位置斜距是將測量產狀的位置沿岩層走向 ( 或斷層走向) 平移到導線上讀其斜距。

分層號 從剖面起點開始,對實測各岩層的分層由 1 開始順序編號。如某一分層在前一條導線中已經測過一部分並編了分層號,第二條導線中續測的部分不應再另編新號,應採用前一導線的編號。

畫剖面草圖 它是在剖面實測過程中邊測邊作,當剖面實測完畢後草圖即告完成。剖面草圖是依據實測的各種數據,按照規定的比例尺,由起點到終點,將地形起伏、導線編號、斜距、分層界線、產狀、標本位置及其編號等標於圖上的一份供剖面記錄整理和正式作圖時參考的圖件。剖面草圖不同於正式實測地質剖面圖,它既有比例尺的限制但又不很嚴格,而且具有一定的示意性和靈活性。如岩層傾角可用真傾角直接作圖,岩性符號也不一定都填滿,斜距和平距不一定嚴格換算等。有時為了加深印象,補充記錄表格中的一些不足,也可標注一定的文字或放大局部剖面進行詳細素描。

製作剖面草圖,有著一定的意義。如在不影響整體剖面質量的情況下,有時對於一些微小的地形變化在布設導線時不予考慮,有時卻是反映岩性、構造等一些重要標志,在這種情況下,如在剖面草圖中表示出來,可在正式作圖時可據此進行修正,防止由於人為作圖而失真。又如在考慮作圖方法時能使圖面布局合理,幫助回憶野外情況,糾正記錄錯誤,幫助小組討論研究問題等許多方面,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

剖面的起、終點要准確標定在地形底圖上,用直徑 2mm 的小圓圈表示,圓心為其具體位置。在一般情況下,剖面的起、終點往往是確定剖面總方向的依據,起、終點連線應和剖面的總長度相等。剖面的起點到終點的方向一般應是岩層的傾斜方向,即地層由老到新的方向。這種測制順序對於熟悉地層層序,判斷地質構造,建立地質演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3. 實測地層剖面的野外校核

實測地質剖面測完後,應進行野外校核。野外校核的主要內容包括地層劃分、岩性特徵描述的准確性,以及主要地層分界、特殊岩層的厚度和位置、構造形態、岩層產狀等進行檢查; 對於地面坡度、斜距和方位角等數據,針對可疑點進行部分抽查。檢查時要把文字記錄和剖面草圖結合起來,經過核查達不到質量要求的應考慮局部或全部重測; 如果檢查無誤或經過核審已作了改正,就可以結束實測地質剖面的野外工作,轉入剖面的原始資料整理和圖件的編制階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