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泥石流地質災害傷害事故
1. 怎樣才能減少乃至避免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1、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採取措施,防範汛期地質災害的發生,切實減少災害損失。 汛期是各類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要認真編制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建立防災責任制、落實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汛期值班、災情速報、應急搶險等各項制度,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體系,切實減少災害損失。 2、廣大群眾應認真閱讀、理解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發放的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 在廣大的地質災害多發區和危險區,地方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針對本區內的隱患點和危險點製作了「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並下發到了監測責任單位和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要認真閱讀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內容。 3、注意收看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天氣預報。 汛期地質災害,主要與降雨有關,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和多發區內居住的居民,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特別是要注意與降雨有關的氣象預報。一些已開展地質災害天氣預報的地區,還要注意收聽收看地質災害天氣預報。 4、注意房前屋後山坡坡體及溝谷內水流夾帶泥砂的變化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這些異常情況,並配合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監測措施或主動採取躲避措施。 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體裂縫、岩石掉塊、泉水變渾、溝谷內水流夾帶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現異常反映等,發現這些情況時,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並積極配合政府及有關部門採取搬遷避讓措施。 5、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和多發區內,不要隨意進行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生產生活活動。 開挖坡腳、開山採石、在溝谷內大量棄渣、在坡體上大量蓄水等一些人類活動易促使坡體失穩,從而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在地質災害多發區和危險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居民應注意自己的生產生活活動,避免誘發地質災害。 6、在面對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緊急情況時,怎樣逃生? 面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發生,要保持冷靜,首先判斷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脅的范圍,然後及時逃離險區。具體來說,崩塌、滑坡、泥石流發生時,滾石、坡體或泥石流都是從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運動,所以,應選擇向左右兩個方向逃離危險區,而不要選擇順著滾石、坡體或泥石流運動的方向逃生。如果身處正在運動的滑坡體上,實在沒有時間逃離滑體,可抱緊附近粗大的樹木以求自保。 7、災害發生後,要根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統一安排,進行搶險、救人和搶運財物等活動,避免續發災害傷人。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往往是分階段的,在災害體暫時穩定後,可進行搶險救人、搶運財物等活動,但是,這些活動必須建立在有對災害體密切監測的基礎上,由政府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以免後續災害危及搶險人員安全。
2. 防地質災害教案
高中地理地質災害教案
一、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教材中主要講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授課時教師首先可由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防治地質災害」引入新課,並指出地質災害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重威脅,地質災害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它的挑戰,應使學生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教師介紹主要地質災害的特點時,可指導學生讀圖4.53,圖4.55,圖4.58,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通過圖4.54,圖4.56,圖4.57,使學生對地質災害的破壞性形成直觀印象。對於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如地震和火山的分類),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自學。另外,還要聯系初中所學知識加以理解。
二、在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節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繫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
講述地質災害的關聯性時,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培養學生運用動態的、聯系的觀點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教師可舉例說明地質災害三個方面的關聯性。例如,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從而說明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影響。講完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可隨即安排學生做課後活動第1~2題,以達到鞏固和反饋的目的。
三、教材最後講述地質災害的防禦。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也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
「地質災害的防禦」內容比較簡單,可引導學生自學,教師可補充地震前兆、地震防禦措施等有關知識,引導學生閱讀課後「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工程」,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另外,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然災害的發生,關鍵是樹立預防為主,加強監測、預報的觀念,以求防災、減災、免災。
3. 如何治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泥石流防治是一項由多種措施組成的系統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動的防治體系--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護和治理流域環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發生條件;②控制泥石流運動的防治體系-採用攔擋壩、谷坊、排導溝、停淤場等工程措施,調整和疏導泥石流流通途徑和淤積場地,減少災害破壞損失;③預防泥石流危害的防護工程體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護坡、擋牆、順壩、丁壩等工程,對重要危害對象進行保護;④預測、預報及救災體系一一對於遭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居民、企業和重要工程設施,及時搬遷、疏散,受災時有效地搶險救災,減少災害破壞損失。
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一)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二)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
4. 防禦泥石流和滑坡這類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防禦來泥石流的主要措施—源—
1、選擇良好的居住地,建造抗災度高的房子;
2、做一些預防泥石流的工程設施,例如護坡、擋牆、順壩、丁壩等工程、排泄溝、導流堤、急流槽、渡槽、攔砂壩、儲淤場、截流工程等;
3、植樹造林,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還林,固結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發生幾率與規模。
防禦滑坡的主要措施——
1、排水:應設置排水溝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時尚應採取防滲措施。在地下水影響較大的情況下,應根據地質條件,設置地下排水工程;
2、支擋:根據滑坡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點,可選用重力式抗滑擋牆、阻滑樁及其他抗滑結構。抗滑擋牆的基底及阻滑樁的樁端應埋置於滑動面以下的穩定土(岩)層中。必要時,應驗算牆頂以上的土(岩)體從牆頂滑出的可能性;
3、卸載:在保證卸載區上方及兩側岩土穩定的情況下,可在滑體主動區卸載,但不得在滑體被動區卸載;
4、反壓:在滑體的阻滑區段增加豎向荷載以提高滑體的阻滑安全系數。
5. 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採取措施防治和減少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然後採取措施減少災害的話,我覺得最主要的話就是植樹造林。從根本上去解決,多種植一些樹木。
6. 防地震,泥石流的觀後感400字
地震可能會造成大壩崩潰直接形成洪水。地震發生在山區,山體崩塌等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垮塌後會造成洪水。及時了解震區大壩和堰塞湖的安全訊息,得到通知應立即撤離危險地帶。
滑坡、泥石流災害預防:預先選定臨時避災場地,避災場所和新房應離開滑坡和泥石流區相當距離。發現地質災害隱患時,應立即搬遷。房屋面臨滑坡時,人員應立即撤離;山體滑坡時,不要沿滑坡體滑動方向跑,應向滑坡體兩側跑。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雨季,特別是夜晚夜深入睡時造成的損失更大。暴雨期間,夜晚不要在高危險區內留宿。
強烈地震會造成滑坡泥石流,且隨時可能發生。滑坡泥石流發生前往往有明顯的前兆:滑坡前緣土體突然強烈上隆鼓脹,滑坡前緣突然出現局部滑塌,滑坡前緣泉水流量突然異常,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乾涸,滑坡前緣突然出現規律排列的裂縫,滑坡後緣突然出現明顯的弧形裂縫,動物出現異常現象,泥石流溝谷下游洪水突然斷流,泥石流溝谷上游突然傳來異常轟鳴聲。
交通傷害預防。震後由於緊急救援,災區車流大,道路復雜,餘震經常發生。在行駛的火車、汽車等車輛要迅速安全停車,防止脫軌翻車。正在行駛的公共電汽車上時,要抓牢扶手,低頭,以免摔倒或碰傷;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發生意外事故。要等車停穩、地震過去之後再下車。司機要關好車窗,不鎖車門,車鑰匙應留在車上,並和同車人一起行動。
震後搭建防震棚或帳篷時要遠離交通要道,預防汽車碾壓傷害。
火災預防。首先家用爐火應撲滅,家用煤氣應關閉,家用電器應切斷電源,消除火源。要設法關掉煤氣總開關。在工廠作業時,如遇上地震,在沖出工作場所避難前,要盡可能切斷電源,消除隱患。煤氣罐、儲油罐破壞,油氣泄出,容易發生中毒和火災,要立即封鎖現場,防止火源進入,防止行人進入。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有毒物質泄漏危害預防。地震後,避險應注意遠離危險場所:如生產危險品的工廠,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一旦發現劇毒或易燃氣體溢出,細菌或有毒氣儲器破壞,亦要封鎖現場,場內人員盡快撤出,防止過路行人進入,造成中毒或作為傳播媒介。
燃氣泄漏時: 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後設法轉移。
毒氣泄漏時: 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盡量繞到上風方向去,並盡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7. 遭遇洪水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應該如何避險自救
地質災害來臨前有何徵兆?百姓如何避險自救?針對陝西安康市大竹園鎮七堰村「7.18」滑坡和嵐皋縣四季鄉木竹村滑坡等災害事故,近日,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處長朱利平介紹了這方面知識。泥石流發生前兆: 1、河流突然斷流或者水勢突然加大,並夾有較多柴草、樹枝; 2、深谷內傳來似火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 3、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並有輕微震動感等。發生泥石流時咋辦?當處於泥石流區時,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但應注意,不要在土質松軟、土體不穩定的斜坡上停留,以防斜坡失穩下滑,應在基地穩固又較為平緩的地方暫停觀察,選擇遠離泥石流經過地段停留避險。另外,不應上樹躲避,因泥石流不同於一般洪水,其流動中可能剪斷樹木捲入泥石流,所以上樹逃生不可取。應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不夠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強的掏刷能力及直進性,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體沖毀。遇上快速滑坡最好原地抱緊大樹滑坡發生前兆: 1、滑坡滑動之前,在滑坡前緣坡腳處,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井水)突然乾枯,井、泉水位突變或渾濁等類似的異常現象; 2、在滑坡體中部、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它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並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滑坡滑動之前,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隆起(上凸)現象,這是滑坡體明顯向前推擠的現象; 4、滑坡滑動之前,有岩石開裂或者被剪切擠壓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 5、滑坡在臨滑之前,滑坡體周圍的岩(土)體會出現小型崩塌和鬆弛現象; 6、如果在滑坡體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在滑坡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或者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 7、滑坡後緣的裂縫急劇擴張,並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者冷風。滑坡是否發生,不能靠單一個別的前兆現象來判定,有時可能會造成誤判。因此,發現某一種前兆時,應盡快對滑坡體進行仔細查看,迅速做出綜合的判定。發生滑坡時咋辦?滑坡發生時,應向滑坡邊界兩側之外撤離,絕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動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動或抱緊一棵大樹不鬆手。遇上崩塌迅速向兩邊逃生崩塌發生前兆: 1、崩塌處的裂縫逐漸擴大,危岩體的前緣有掉塊、墜落現象,小崩小塌不斷發生; 2、坡頂出現新的破裂形跡,嗅到異常氣味; 3、不時聽見岩石的撕裂摩擦錯碎聲; 4、出現熱、氡氣、地下水質、水量等異常。發生崩塌時咋辦?
8. 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何治理
泥石流防治是一項由多種措施組成的系統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動的防治體系--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護和治理流域環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發生條件;②控制泥石流運動的防治體系-採用攔擋壩、谷坊、排導溝、停淤場等工程措施,調整和疏導泥石流流通途徑和淤積場地,減少災害破壞損失;③預防泥石流危害的防護工程體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護坡、擋牆、順壩、丁壩等工程,對重要危害對象進行保護;④預測、預報及救災體系一一對於遭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居民、企業和重要工程設施,及時搬遷、疏散,受災時有效地搶險救災,減少災害破壞損失。
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一)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二)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
9. 討論崩塌,泥石流,滑坡三種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和整治措施有何不同
一、崩塌
(一)崩塌定義
高陡斜坡(含人工邊坡)上的岩土體完全脫離母體後,以滾動、跳動、墜落等為主的移動現象與過程,稱為崩塌。危岩體是正在開裂變形,並可能發生崩滑的危險山體(圖1-1)。
該類災害具有下落速度快、發生突然,垂直位移大於水平位移的特點。崩塌對斜坡底部的房屋、道路及其它建築物危害很大,極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二)崩塌分類
按崩塌體的物質組成分為兩大類:一是產生在土體中的,稱為土崩。二是產生在岩體中的,稱為岩崩。當其岩崩的規模巨大,涉及到山體者,又俗稱山崩。當其崩塌產生在 圖1-1 崩塌示意圖
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時,稱為岸崩。
按照崩塌體的規模、范圍、大小可以分為剝落、墜石和崩落等類型。剝落的塊度較小,塊度大於0.5米者佔25%以下,產生剝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墜石的塊度較大,塊度大於0.5米者佔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圍內;崩落的塊度更大,塊度大於0.5米者佔75%以上,山坡角多大於40度。
(三)崩塌的形成條件
岩土類型、地質構造、地形地貌三個條件,又統稱地質條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條件。
1、岩土類型:一般而言,各類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類型,所形成崩塌的規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堅硬的各類岩漿岩、變質岩及沉積岩類的碳酸鹽岩、石英砂岩、砂礫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質黃土、結構密實的黃土等形成規模較大的崩塌;頁岩、泥灰岩等互層岩石及鬆散土層等往往以小型墜落和剝落為主。
2、地質構造:各種構造面,如節理、裂隙面、岩層界面、斷層等,對坡體的切割、分離,為崩塌的形成提供脫離母體(山體)的邊界條件。坡體中裂隙越發育,越易產生崩塌,與坡體延伸方向近於平行的陡傾構造面,最有利於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庫)、溝的岸坡及各種山坡、鐵路、公路邊坡、工程建築物邊坡及其各類人工邊坡都是有利崩塌產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45度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能夠誘發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1、地震:地震引起坡體晃動,破壞坡體平衡,從而誘發崩塌。一般烈度大於7度以上的地震都會誘發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別是大雨、暴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使地表水滲入坡體,軟化岩、土及其中軟弱面,產生孔隙水壓力等,從而誘發崩塌。
3、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不斷地沖刷坡腳或浸泡坡腳、削弱坡體支撐或軟化岩、土,降低坡體強度,也能誘發崩塌。
(四)可能誘發崩塌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
在形成崩塌的基本條件具備之後,誘發因素就顯得重要了。誘發因素作用的時間和強度都與崩塌有關。能夠誘發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中人類工程活動及人類經濟(生產)活動是誘發崩塌的一個重要原因。
1、採掘礦產資料:我國在採掘礦產資源活動過程中出現崩塌的例子很多。有露天采礦場邊坡崩塌,也有地下采礦形成采空區引起地表崩塌的。較常見的如煤礦、鐵礦、磷礦、石膏礦、粘土礦等。
2、道路工程開挖邊坡:修築鐵路、公路時,開挖邊坡切割了外傾的或緩傾的軟弱地層,加之大爆破對邊坡強烈震動,有時削坡過陡都可以引起崩塌。此類實例較多。
3、水庫蓄水與渠道滲漏:這里,主要是水浸潤和軟化作用,以及水在岩體(土體)中的靜水壓力、動水壓力,可能導致崩塌發生。
4、堆(棄)渣填土:載入、不適當的堆碴、棄碴、填土,如果處於可能生產崩塌的地段,等於給可能的崩塌體增加了荷載,從而可能而誘發崩塌。
5、強烈的機械震動。如火車機車行進中的震動,工廠鍛軋機械震動均可起誘發作用。
二、滑坡
(一)滑坡定義
圖1-2 滑坡示意圖
滑坡是斜坡岩土體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營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結構面產生剪切破壞的一種不良地質現象,是自然作用或與人類活動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圖1-2)。自然界中,無論是天然斜坡還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處於不斷地發展和變化之中。
(二)滑坡的形成條件
滑坡的形成與氣象水文、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外營力改造和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密切相關。鬆散土體和高陡的斜坡是形成滑坡的內因,河流沖刷及淘蝕是產生滑坡的外因,人類工程活動和降雨是發生滑坡的主要誘發因素。
1、地層岩性:岩、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通常,各類岩、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松軟,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易發生變化的岩、土,如鬆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岩、泥岩、煤系地層、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軟硬相間的岩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可能具備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理面、岩性界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處於一定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岸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築物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10度、小於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作用:各種軟弱層、強風化帶因組成物質中粘土成分多,容易阻隔、匯聚地下水,如果上坡上方或側方有豐富的地下水補給,則這些軟弱層或風化帶就可能成為滑動帶而誘發滑坡。
地下水在滑坡的形成和發展中的主要作為表現為:
地下水進入滑坡體增加了滑體的重量,滑帶土在地下水的浸潤下抗剪強度降低;地下水位上升產生的靜水壓力對上覆不透水層產生浮托力,降低了有效正壓力和摩擦阻力;地下水與周圍岩體長期作用改變岩土的性質和強度,從而引發滑坡;地下水運動產生的動水壓力對滑坡的形成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5、人為工程活動影響
不合理人為工程活動,如人工開挖斜坡前緣開挖坡腳或後緣堆載,改變了斜坡的外形和應力狀態,增大了滑體的下滑力,減小了斜坡的支撐力,從而引發滑坡。農田灌溉、水渠和水池漫溢和漏水、廢水排放等加劇滑坡的可能性。
(三)可能誘發滑坡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公路、鐵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土石,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進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誘發滑坡發生。
3、堆填載入:在斜坡上大量興建樓房、修建重型工廠、大量堆填土石、礦渣等,使斜坡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礦廠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三、泥石流
(一)泥石流定義
泥石流是山區常見的一種自然地質災害,大都形成於溝谷和坡地,由於暴雨或冰湖、水庫等潰決而在溝谷或坡面產生的一種攜帶有大量泥砂、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地質災害。泥石流災害具有突然爆發、歷時短暫和破壞力強大的特點,是各種自然因素和人類工程活動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
(二)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有物源條件、水源條件和特定的地貌條件(圖1-3)。
1、物源條件:系指物源區固體鬆散物的分布、類型、儲備量以及補給距離等,能提供大量的固體鬆散物。固體鬆散物的來源決定於地層岩性、風化作用和氣候條件等因素。
圖1-3 泥石流示意圖
物源條件主要受地質構造和岩性、新構造運動、不良物理地質作用、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的制約。在斷裂強烈發育帶,岩石破碎,易風化而處於不穩定狀態,從而為泥石流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岩石性質不僅決定著岩體破壞的難易和方式,而且還決定所形成泥石流的性質。
2、地形地貌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內因和必要條件,它制約著泥石流的形成和運動,影響著泥石流的規模和特性。在泥石流的形成條件中,地形地貌條件是相對穩定的,其變化是緩慢的,同時在泥石流的活動過程中,也被再塑造。
地形地貌對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是通過溝床的地勢條件為泥石流提供位能,賦予泥石流一定的侵蝕、搬運和堆積的能量;同時在坡地或溝槽的一定演變階段內,提供足夠數量的水體和土體。溝谷的流域面積、溝床縱坡降、流域內山坡平均坡度、溝谷形態以及植被覆蓋情況等都對泥石流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泥石流的發生、發展和分布無不受到山地地貌特徵的影響。
泥石流活動的過程形成—運移—堆積就是地表一次破壞和塑造過程:平面呈一不對稱的啞鈴形成區和堆積區的形態極不穩定;形成區由條帶狀向樹枝狀發展;流通區在發展過程中相對穩定;堆積區由於流域內來沙量的增長而不斷擴展,進逼下游大河變形,導致河流改道。
3、水源條件:水不僅是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固體物質的搬運介質。降雨歷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強度等對泥石流形成具有明顯的影響。
(三)可能誘發泥石流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
由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程度和規模也在不斷發展。當人類活動違反自然規律時,必然引起大自然的報復,有些泥石流的發生就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而造成的。近年來,因為人為因素誘發的泥石流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可能誘發泥石流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合理開挖:修建鐵路、公里、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築的不合理開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鐵路以及其他建築活動時破壞了山坡表層而形成的。如香港多年來修建了許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築,幾乎每個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溝方可獲得合適的建築場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現場120人死於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棄土、棄渣、採石:不合理的棄土、棄渣及採石等形成的泥石流事例很多。如四川冕寧縣瀘沽鐵礦漢羅溝,因不合理堆放棄土礦渣,1972年一場大雨暴發了礦山泥石流,沖出鬆散固體物質約10萬立方米,淤埋成昆鐵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斷行車,給交通運輸帶來嚴重損失。
3、濫伐亂墾:濫伐亂墾會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護、土體疏鬆、沖溝發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進而山坡穩定性破壞,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結果就很容易產生泥石流。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溝山上大耳頭,原是森林區,因毀林開荒,1976年發生泥石流毀壞下游的村莊、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當地群眾說:「山上開畝荒,山下沖個光」。
10. 在面對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緊急情況時,怎樣逃生
面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發生,要保持冷靜,首先判斷崩塌、滑坡、泥專石流威脅的范圍,然後及屬時逃離險區。具體來說,崩塌、滑坡、泥石流發生時,滾石、坡體或泥石流都是從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運動,所以,應選擇向左右兩個方向逃離危險區,而不要選擇順著滾石、坡體或泥石流運動的方向逃生。如果身處正在運動的滑坡體上,實在沒有時間逃離滑體,可抱緊附近粗大的樹木以求自保。
盡可能不出門,注意關好門窗,清理陽台雜物和花瓶,並照顧好老人和小孩;人員應撤離危房、工棚及其他臨時搭蓋;海上船隻及時回港,漁排人員按當地政府通知及時撤離;車輛不停靠在樹下、海岸等地;人員應遠離危房、危牆、廣告牌、電桿等易造成倒塌的地點;切斷低窪處有危險的室外電源;台風暴雨造成山洪暴發時,應就近往高處轉移;靠近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危險的村莊和人員應立即撤離;遇到緊急情況無法自救時,請撥打110救助。